哈工大集合论习题课第六章树及割集习题课(学生).doc

哈工大集合论习题课第六章树及割集习题课(学生).doc
哈工大集合论习题课第六章树及割集习题课(学生).doc

第六章 树及割集

习题课1

课堂例题

例1 设T 是一棵树,T 有3个度为3顶点,1个2度顶点,其余均是1度顶点。则

(1)求T 有几个1度顶点?

(2)画出满足上述要求的不同构的两棵树。

分析:对于任一棵树T ,其顶点数p 和边数q 的关系是:1q p =-且

1

deg()2i

p

i v q ==∑,根据这些性质容易求解。

解:(1)设该树T 的顶点数为p ,边数为q ,并设树T 中有x 个1度顶点。于是

1

deg()33122i

p

i v x q ==?+?+=∑且31p x =++,1q p =-,得5x =。

(2)满足上述要求的两棵不同构的无向树,如图1所示。

图1

例2设G 是一棵树且()G k ?≥,证明G 中至少有k 个度为1顶点。 证:设T 中有p 个顶点,s 个树叶,则T 中其余p s -个顶点的度数均大于等于2,且至少有一个顶点的度大于等于k 。由握手定理可得:

1222()2(1)p

i i q p deg v p s k s ==-=≥--++∑,有s k ≥。

所以T 中至少有k 个树叶 。

习题

例1 若无向图G 中有p 个顶点,1p -条边,则G 为树。这个命题正确吗?为什么?

解:不正确。3K 与平凡图构成的非连通图中有四个顶点三条边,显然它不是树。

例2设树T 中有2n 个度为1的顶点,有3n 个度为2的顶点,有n 个度为3的顶点,则这棵树有多少个顶点和多少条边?

解:设T 有p 个顶点,q 条边,则123161q p n n n n =-=++-=-。由

deg()2v V

v q ∈=∑有:1223322(61)122n n n q n n ?+?+?==-=-,解得:n =2。

故11,12q p ==。

例3证明恰有两个顶点度数为1的树必为一条通路。

证:设T 是一棵具有两个顶点度数为1的(,)p q 树,则1q p =-且

1

deg()2p

i

i v q ==∑2(1)p =-。

又T 除两个顶点度数为1外,其他顶点度均大于等于2,故

2

1

1

deg()2deg()2(1)p p i

i

i i v v p -===+=-∑∑,即

2

1

deg()2(2)p i

i v p -==-∑。

因此2p -个分支点的度数都恰为2,即T 为一条通路。

例4 画出具有4、5、6、7个顶点的所有非同构的无向树。

解:4个顶点的非同构的无向树有两棵,如图21(),()a b 所示; 5个顶点的非同构的无向树有3棵,如图21(),(),()c d e 所示。

(a ) (b) (c) (d) (e)

图2

6个顶点的非同构的无向树有6棵,如图3所示。

图3

7个顶点的非同构的无向树有11棵,如图4所示。

所画出的树具有6条边,因而七个顶点的度数之和应为12。由于每个顶点的度数均大于等于1,因而可产生以下七种度数序列127(,,,)d d d L :

(1)1111116;(2)1111125;(3)1111134;(4)1111224;

(5)1111233;

(6)1112223;(7)1122222。

在(1)中只有一个星形图,因而只能产生1棵树1T 。 在(2),(3)中有两个星形图,因而也只能各产生1棵非同构的树,分别设为 23,T T 。

在(4)

,(5)中有三个星形图,但三个星形图是各有两个是同构的,因而各可产生两棵非同构的树,分别设为45,T T 和67,T T 。

在(6)中,有四个星形图,有三个是同构的,考虑到不同的排 列情况,共可产生三棵非同构的树,设为8910,,T T T 。

在(7)中,有五个星形图,都是同构的,因而可产生1棵树, 设为11T 。

七个顶点的所有非同构的树111T T :如图2所示。

T 1 T 2 T 3 T 4 T 5 T 6

T 7 T 8 T 9 T 10 T 11

图4

例5设无向图G 是由(2)k k ≥棵树构成的森林,至少在G 中添加多少条边才能使G 成为一棵树?

解:设G 中的k 个连通分支为:12,,,k T T T L ,i v ∈i T ,1,2,,i k =L 。在G 中添加边1{,}i i v v +,1,2,,1i k =-L ,设所得新图为T ,则T 连通且无回路,因而T 为树。故所加边的条数1k -是使得G 为树的最小数目。 例6 证明:任意一棵非平凡树都是偶图。

分析:若考虑一下数据结构中树(即有向树)的定义,则可以很简单地将树中的顶点按层次分类,偶数层顶点归于顶点集0V ,奇数层顶点归于顶点集1V ,图G 中每条边的端点一个属于0V ,另一个属于1V ,而不可能存在关联同一个顶点集的边。同理,对于无向树,可以从任何一个顶点V 出发,给该树的顶点标记奇偶性,例如,v 标记0,与v 相邻的顶点标记1,再给与标记为1的所有相邻的顶点标记0,依次类推,直到把所有的顶点标记完为止。最后,根据树的性质证明,任何边只可能关联1V (标记为 1的顶点集)和0V (标记为0的顶点集)之

间的顶点。

证1从任何一个顶点v 出发,给该树的顶点做标记,v 标记0,与v 相邻的顶点标记1,然后再给与标记为1的所有顶点相邻的顶点标记0,……,依次类推,直到把所有的顶点标记完为止。

下面证明:对于任何边只能关联1V (标记为1的顶点集)和0V (标记为0的顶点集)之间的顶点。

不妨假设,若某条边e 关联1V 中的两个顶点,设为1v 和2v ,又因为根据上述的标记法则,有1v 到v 的路1P 和2v 到v 的路2P 。设1P 与2P 离1v 和2v 最近的顶点为u ,所以,树中存在回路:11221v PuP v ev ,与树中无回路的性质矛盾。所以,任意边只能关联1V (标记为1的顶点集)和0V (标记为0的顶点集)之间的顶点。所以,任意一棵非平凡树都是偶图。

证2 设T 是任一棵非平凡树,则T 无回路,即T 中所有回路长都是零。而零是偶数,故由偶图的判定定理可知T 是偶图。

例7(1)一棵无向树有i n 个度数为i 的顶点,1,2,,i k =L 。23,,,k n n n L 均为已知数,问1n 应为多少?

(2)在(1)中,若(3)r n r k ≤≤未知,()j n j r ≠均为已知数,问r

n 应为多少?

解:(1)设T 为有p 个顶点,q 条边无向树,则1q p =-,1k

i i p n ==∑。

由握手定理:

1

deg 2p

i

i v

q ==∑,有1

1deg 222p k

i i i i v in q p =====-∑∑,即

1

1

2222k

k

i i i i in p n ===-=-∑∑。 ①

由式①可知:

12

2

2

22(2)2k

k

k

i i i i i i n in n i n ====-+=-+∑∑∑。

(2)对于3r ≥,由①可知:

1

1

(2)22k r i i i r n i n r =≠=

---??

??????

∑。 例8证明:任一非平凡树最长路的两个端点都是树叶。

证:设T 为一棵非平凡的无向树,12k L v v v =L 为T 中最长的路,若端点1v 和k v 中至少有一个不是树叶,不妨设k v 不是树叶,即有deg()2k v ≥,则k v 除与L 上的顶点1k v -相邻外,必存在1k v +与k v 相邻,而1

k v +

不在L 上,否则将产生回路。于是11k k v v v +L 仍为T 的一条比L 更长的路,这与L 为最长的路矛盾。故k v 必为树叶。 同理,1v 也是树叶。

例9设无向图G 中有p 个顶点,1q -条边,则G 为连通图当且仅当G 中无回路。

证:必要性:因为G 中有p 个顶点,边数1q p =-,又因为G 是连通的,由定理可知G 为树,因而G 中无回路。

充分性:因为G 中无回路,又边数1q p =-,由定理可知G 为树,

所以G 是连通的。

例10设G 是一个(,)p g 图,证明:若g p ≥,则G 中必有回路。

证:(1)设G 是连通的,则

若G 中无回路,则G 是树,故1q p =-与q p ≥矛盾。 故G 中必有回路。

(2)设G 不连通,则G 中有(2)k k ≥个分支,12,,,k G G G L 。

若G 中无回路,则G 的各个分支(1,2,,)i G i k =L 中也无回路,于是

各个分支都是树,所以有:1i i q p =-,1,2,,i k =L 。相加得:(2)

q p k k =-≥与q p ≥矛盾,故G 中必有回路。

综上所述,图G 中必有回路。 例11设12,,,p d d d L 是p 个正整数,2p ≥,且1

22p

i i d p ==-∑。证明存在一

棵顶点度数为12,,,p d d d L 的树。

证:对顶点p 进行归纳证明。

当2p =时,122222d d +=?-=,则121d d ==,故以12,d d 为度数的树存在,即为一条边。

设对任意1p -个正整数121,,,p d d d -L ,只要1

12(1)2p i i d p -==--∑,则存

在一棵顶点度数为121,,,p d d d -L 的树。

对p 个正整数'

''1

2

,,,p

d d d L ,若有'122p

i i d p ==-∑,则'''

12,,,p d d d L 中必有

一个数为1,必有一个数大于等于2;不妨设''

11,2p d d =≥,因此对1

p -个正整数'

'''231,,,,1p p

d d d d --L ,有1

''

2

(1)2(1)2p i p i d d p -=+-=--∑,故存在一棵顶

点度数为''''231,,,,1p p d d d d --L 的树'T 。设'

T 中u 的度数为'1p d -,在

'T 中增加一个顶点v 及边{,}u v ,得到一个图T ,则T 为树。又T 的顶点度数为

'''

12,,,p

d d d L ,故由归纳法知原命题成立。

3.4 例题

例1 G 的一条边e 不包含在G 的任一回路中当且仅当e 是G 的桥。

分析:这个题给出了判断桥的充要条件,应该记住。

证:必要性:设e 是连通图G 的桥,e 关联的两个顶点是u 和v 。若e 包含在G 的一个回路中,那么除边e uv =外还有一条分别以u 和v 为端点的路,所以删去边e 后,G 仍是连通的,这与e 是桥相矛盾。 充分性:若边e 不包含在G 的任意回路中,则连接顶点u 和v 只有边e ,而不会有其它连接u 和v 的路。因为若连接u 和v 还有不同于边e 的路,此路与边e 就组成了一条包含边e 的回路,从而导致矛盾。所以,删去边e 后,u 和v 就不连通了,故边e 是桥。

例2设G 是连通图,满足下面条件之一的边应具有什么性质 ?

(1)在G 的任何生成树中; (2)不在G 的任何生成树中。 解:(1)在G 的任何生成树中的边应为G 中的桥。 (2)不在G 的任何生成树中的边应为G 中的环。

例3 非平凡无向连通图G 是树当且仅当的G 的每条边都是桥。

证:必要性:若T 中存在边i j e v v =不是桥,则G e -仍连通,因而,i j

v v 之间必另有一条(不通过e )的路。设此路为:11221i i j i j jk ik j v v e v e e v v -==L ,于是G 中有回路122i j i j j i v e v e v ev L ,这与G 是树矛盾,故G 的每条边都是桥。

充分性:只要证明G 中无回路即可。

若G 中有回路C ,则C 中任何边都不是桥,与题设中每条边都是 桥矛盾。

例4 图1给出的带权图表示7个城市,,,,,,a b c d e f g 及架起城市间直接通信线路的预测造价,试给出一个设计方案使得各城市间能够通信且总造价最小,要求计算出最小总造价。

368

16

9

4

1 15

3

1728

23

20

g f

e

d c

b

a

4

9

3

8

1

23

g

f

e

d

c

b

a

e 8

e 6

e 5

e 7

e 4

e 3

e 2

e 1v 5

v 3

v 4

v 2

v 1

图1 图2 图3 解:该题就是求图的最小生成树问题。因此,图的最小生成树即为所求的通信线路图,如图2所示。其权即是最小总造价,其权为:ω=+++++=。

()134892348

T

例7设T是一棵树,2

p≥,则

(1)p个顶点的树T至多有多少个割点;

(2)p个顶点的树T有多少个桥?

解:(1)树的度为1的顶点(叶子)不是割点,而树至少有2个顶点的度为1,故树至多有2

p-个顶点为割点。

(2)树的每一条边都是桥,故p个顶点的树有1

p-个桥。

例8 证明或否定断言:连通图G的任意边是G的某一棵生成树的弦。

答:错误。若e是桥,则不成立。

哈工大自控课设上课讲义

哈工大自控课设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设计题目:红外干扰分离系统 院系:航天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金晶林玉荣 设计时间: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姓 名: 院 (系):航天学院 专 业:自动化 班 号: 任务起至日期: 年3月2日 ——年3月16日 课程设计题目:红外干扰分离系统 1. 已知控制系统的固有传递函数(或框图)如下:(红外干扰分离系统) )127.0(22 )(+= S S S G M =)(1S H 1)(=S H 系统存在一个正弦干扰力矩 t A S F ωsin )(=: A=0~5,f=0~8 2.性能指标 (1)开环放大倍数K ≥ (2)剪切频率 ≤≤c ω (3)相位裕度≥γ (4)谐振峰值M γ= (5)超调量p σ≤25% (6)过渡过程时间ms t s 25≤ (7)角速度s rad /2.0max =? θ (8)角加速度2max /8.0s rad =? ?θ (9)稳态误差mrad e ss 15.0≤ 3.设计要求与步骤 (1)设计系统,满足性能指标。 (2)人工设计 利用半对数坐标纸手工绘制系统校正前后及校正装置的Bode 图,并确定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验算校正后系统是否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目录 1. 人工设计 (5) 1.1固有环节的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性能指标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校正环节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校正环节的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串联迟后环节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串联超前环节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计算机辅助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固有环节的仿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串联迟后校正的仿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串联超前环节的仿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仿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系统的斜坡信号响应仿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校正环节的电路实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确定各环节电路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绘制电路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设计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心得体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人工设计 1.1题目分析 由于系统存在正弦干扰力矩,且不可测,是一个不稳定的量,我们不妨将此力矩设定为干扰最大时的正弦信号,即此时干扰为t S F π16sin 5)(=。 同时超调量和过渡过程时间要满足:ms t s p 25%,25≤≤σ。依据经验公式:

集合论与图论 试题A

本试卷满分90分 (06级计算机、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学院) 一、判断对错(本题满分10分,每小题各1分) ( 正确画“√”,错误画“×”) 1.对每个集合A ,A A 2}{∈。 (×) 2.对集合Q P ,,若?==Q P Q Q P ,,则P =?。 (√) 3.设,,:X A Y X f ?→若)()(A f x f ∈,则A x ∈。 (×) 4.设,,:Y B Y X f ?→则有B B f f ?-))((1。 (×) 5.若R 是集合X 上的等价关系,则2R 也是集合X 上的等价关系。 (√) 6.若:f X Y →且f 是满射,则只要X 是可数的,那么Y 至多可数的。(√) 7.设G 是有10个顶点的无向图,对于G 中任意两个不邻接的顶点u 和v, 均有9deg deg ≥+v u ,则G 是哈密顿图。 (×) 8.设)(ij a A =是 p 个顶点的无向图G 的邻接矩阵,则对于G 的顶点i v , 有∑==p j ij i a v 1deg 成立。 (√) 9. 设G 是一个),(q p 图,若1-≥p q ,则]/2[)(q p G ≤χ。 (×) 10.图G 和1G 同构当且仅当G 和1G 的顶点和边分别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二.填空(本题40分,每空各2分) 1.设}},{,{φφ=S 则=S 2 }}}{,{}},{{},{,{φφφφφ 。 2.设B A ,是任意集合,若B B A =\,则A 与B 关系为 φ==B A 。 3.设1)(,0)()(,:};3,2{},1,0{},,,{===→===c f b f a f Y X f Z Y c b a X , 3)1(,2)0(,:==→g g Z Y g ,则)()(c f g a f g ,分别为 2,3 。 4.设X 和Y 是集合且X m =,Y n =,若n m ≤,则从X 到Y 的单射的 个数为 !m C m n 。 5.设}2,1{},,,2,1{==B n X ,则从X 到Y 的满射的个数为 22-n 。 6.设)}2,4(),1,3(),3,2{()},4,3(),2,2(),2,1{(},4,3,2,1{===S R X ,则 =)(R S R )}2,3(),4,2(),4,1{( 。 7. 设???? ??=???? ??=5123454321,415235432121σσ,则???? ??=235411234521σσ 。 8. 设)},(),,(),,{(},,,,{a c c b b a R d c b a X ==,则 )},(),,(),,(),,(),,(),,(),,(),,(),,{(b c a c a b c b c a b a c c b b a a R =+ 。 9. 设X 为集合且X n =,则X 上不同的自反或对称的二元关系的个数 为 22222222n n n n n n +--+- 。 10.设}}{},{},,{{},,,,{d c b a A d c b a X ==是X 的一个划分,则由A 确定的 X 上的等价关系为 )},(),,(),,(),,(),,(),,{(d d c c a b b a b b a a 。 11.}10,,2,1{ =S ,在偏序关系“整除”下的极大元为 6,7,8,9,10 。 12.给出一个初等函数)(x f ,使得它是从)1,0(到实数集合R 的一一对应, 这个函数为 x ctg π或-x ctg π或)2/(ππ-x tg 。 13. 设G 是),(p p 连通图,则G 的生成树的个数至多为 p 。

哈工大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1) 院系:机电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一、绪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习了机械原理之后的实践项目,通过老师和书本的传授,我们了解了机构的结构,掌握了机构的简化方式与运动规律,理论知识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这便是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独立完成一个简单机构的设计,计算各机构的尺寸,同时还需要编写符合规范的设计说明书,正确绘制相关图纸。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应学会如何收集与分析资料,如何正确阅读与书写说明书,如何利用现代化的设备辅助工作。这种真正动手动脑的设计有效的增强我们对该课程的理解与领会,同时培养了我们的创新能力,为以后机械设计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题目 产品包装生产线使用功能描述 图中所示,输送线1上为小包装产品,其尺寸为长?宽?高=600?200?200,小包装产品送至A处达到2包时,被送到下一个工位进行包装。原动机转速为1430rpm,每分钟向下一工位可以分别输送14,22,30件小包装产品。 产品包装生产线(方案一)功能简图 三、设计机械系统运动循环图 由设计题目可以看出,推动产品在输送线1上运动的是执行构件1,在A处把产品推到下一工位的是执行构件2,这两个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关系如图所示。 ?1?1 执行构件一 执行构件二 ?01?02 运动循环图

图中?1 是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01 是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02是执行构件2的动作周期。因此,执行构件1是做连续往复运动,执行构件2是间歇运动,执行构件2的工作周期?01 是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1的2倍。执行构件2的动作周期?02则只有执行构件1的工作周期T1的二分之一左右。 四、 设计机械系统运动功能系统图 根据分析,驱动执行构件1工作的执行机构应该具有的运动功能如图所示。运动功能单元把一个连续的单向传动转换为连续的往复运动,主动件每转动一周,从动件(执行构件1)往复运动一次,主动件转速分别为14,22,30rpm 14,22,30rpm 执行机构1的运动功能 由于电动机的转速为1430rpm ,为了在执行机构1的主动件上分别得到14、22、30rpm 的转速,则由电动机到执行机构1之间的总传动比i z 有3种,分别为 i z1= 141430 =102.14 i z2=221430=65.00 i z3=30 1430=47.67 总传动比由定传动比i c 和变传动比i v 两部分构成,即 i z1=i c i v1 i z2=i c i v2 i z3=i c i v3 3种总传动比中i z1最大,i z3最小。由于定传动比i c 是常数,因此,3种变传动比中i v1最大,i v3最小。为满足最大传动比不超过4,选择i v1 =4 。 定传动比为 i c = v1 z1i i =4102.14=25.54 变传动比为 i v2= c z2i i =54.2565=2.55 i v3= c z3i i =54 .2547.67=1.87 传动系统的有级变速功能单元如图所示。 i=4,2.55,1.87 有级变速运动功能单元

哈工大 自动控制原理本科教学要求

自动控制原理本科教学要求 自动控制专业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Ⅰ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分两个学期讲授。 《自动控制原理I》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T1043010 课程中文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英文名称: Automatic Control Theory 总学时: 100 讲课学时:88 实验学时:16 习题课学时:0 上机学时: 学分:6.0 授课对象:自动控制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和电机方面的有关课程;复变函数和线性代数 教材:《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李友善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胡寿松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 《Linear Control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一、课程教学目的: 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类专业最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这门课主要讲解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和各件的作用;掌握建立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掌握分析与综合线性控制系统的三种方法:时域法、根轨迹法和频率法。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了解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建立起以系统的概念、数学模型的概念、动态过程的概念。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测试和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结合各种实践环节,进行自动控制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自动控制专业的其他专业课如:过程控制、数字控制、飞行器控制、智能控制、导航与制导、控制系统设计等打下必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自动控制专业学生培养计划中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该课程在自动控制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2学时) 本课程的目的及讲授内容,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自动控制系统,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2学时)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传递函数的性质,基本环节及传递函数,控制系统方框图及其绘制,方框图的变换规则,典型系统的方框图与传递函数,方框图的化简,用梅森增益公式化简信号流图。 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14学时) 典型输入信号,一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线性定常系统的重要性质,二阶系统的标准型及其特点,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二阶系统的脉冲响应,二阶系统的单位速度响应,初始条件不为零时二阶系统的过渡过程。 闭环主导极点的概念,高阶系统性能指标的近似计算。稳定的基本概念和定义,线性系统的稳定条件,劳斯稳定判据。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稳态误差的计算:泰勒级数法和长除法,控制系统的无静差度,用终值定理计算稳态误差,减小稳态误差的方法 第四章根轨迹法(12学时)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参数根轨迹,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域性能指标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14学时) 频率特性的概念,典型环节频率特性的极坐标图表示,典型环节频率特性的对数坐标图表示,开环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最小相位系统。v=0、1、2时开环系统的极坐标图,Nyquist稳定判据,用开环系统的Bode图判定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二阶系统性能指标间的关系,高阶系统性能指标间的关系,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和性能指标的关系。 第六章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14学时) 控制系统校正的基本方法,基本控制规律。相位超前校正网络,用频率特法确定相位超前校正参数,按根轨迹法确定相位超前校正参数。相位滞后网络,用频率特性法确定相位滞后校正参数,按根轨迹法确定相位滞后校正参数。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网络,控制系统的期望频率特性,控制系统的固有频率特性,根据期望频率特性确定串联校正参数。

2018考研指导:哈工大电气专业考研专业课复习经验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1 页 共 1 页 2018考研指导:哈工大电气专业考研专 业课复习经验 看了结果,终于录取了,之前想在考上之后写点经验,可真的考上了,又感觉没什么好说的。电气的大神很多,我也就是学渣罢了,希望其他战友有什么好的建议也跟帖说下,为可爱的学弟学妹们做些贡献。 本人非哈工大本校的,家住哈市,初试政治,数学一般,英语感觉也没什么好说的,多做几遍真题分数一般都很好看。 复试面试挺惨,老师的问题基本一个没答上来,不过分数还好60+,有点意外。 我就说下专业课吧,我专业初试140+,复试笔试150+。 初试专业课,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弄到历年的真题。 先说下电路,电路近10几年出题风格就没怎么变过,考点就那几个,可能因为初试考两本书的原因,所以考点也挺简单的。指定教材看下,书后习题稍微看下就 好,不用死扣,然后就是一遍一遍地做真题,感觉掌握不好的点,回到教材仔细的看下,一定要攻破。我当时88到98的真题做了至少4遍,98到11的能有7 遍以上,考试的时候,一个半小时就打完了。至于怎么找真题,就要靠你们的本事了,我建议找考上的学长要,然后去复印,我的就是上届学长给的,一般人都很 NICE ,请学长吃顿饭也就OK 了。这种真题虽然上面有前人的字迹,看着可能不太爽,不过我认为这也是好处,你可以参考下前辈的问题,和解题的思路,这个 我在准备复试自控的时候收到了很多的益处。 至于数电,要把指定的教材和推荐的习题集弄明白,数电有几道题是考定义的那一章可以不用太看,考试没有几分。我当时的策略就是那几道题就不要了,不过还好 今年的比较简单,基本都答上了。数电真题的价值没有电路那么大,不过最好也多做几遍,对于数电来说,把指定教材书后习题和例题做明白非常重要。相对来说工 大专业课比较简单,准备个2到3个月就足够了说下复试。觉得自己初试问题不大的最好早一点准备复试,今年有几个靠着复试逆袭的,所以说即使初试一般,还是 有机会的。 今年的自控出的跟手里的材料很不一样,考了很多基本的定义之类的题,有30分之多,我答题的时候基本上这一部分全都是蒙上的。后面的自控答题还算常规,难 点不多,在备考时其实不太用看书,而且工大指定的那本自控教材不是很好,我是配合我本科学校那本红色的复习的。由于我本科自控学的不错,没太看书,直接做 的题,用的是工大出的题,也是上届学长给的,有不会的再回书看看,其实对于自控看书太浪费时间了,很多讲解没什么必要看。 今年的电力电子出的比较常规,工大电力电子出的比较简单,没有计算,全都是原理题,把书上主要的原理图背下来,弄懂,再把书后的习题做一下就差不多了。关 于计算的课后题完全可以不看,最少到目前为止是这样,我复试就是这么准备的,所以也没用太多时间。我是从21、22开始准备的,复试的前几天基本都闲着 了,感觉没什么看的了,现在想想,当初要是把自控那些定义的东西看看就好了。 最后还是说下面试好了。今年没抽题,是老师随机问的,所以背了很久的工大面试题库完全没用上,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我觉得工大的面试,多少来说就是个形 式,没有特别低的,我6级没过,也没参加过什么竞赛,面试题答得有很差还60多呢,所以大家面试不用担心,笔试考好点完全没问题。

北大集合论与图论往年考题.pdf

一、用真值表证明德*摩根律(证明其中一条即可)。 二、设A,B,C是集合,试问在什么条件下(A-B)-C=A-(B-C)?给出证明。 三、设A={a,b,c},问A上有多少种不同的:二元关系?自反关系?对称关系?传递关系?等价关系?偏序关系?良序关系? 四、用花括号和空集来表示1?2(注意?表示集合的叉乘). 五、设R是实数集,Q是有理数集,试构造出R-Q与R之间的双射. 1.简单叙述构造的思路; 2.给出双射f:R-Q -> R 或f:R -> R-Q的严格定义。 2008年期末考题: 一、在有向图中,如果存在从顶点u到顶点v的有向通路,则说u可达v;如果顶点u和顶点v互相可达,则说u双向可达v。回答下列问题: 1.顶点集上的可达关系是不是等价关系?为什么? 2.顶点集上的双向可达关系是不是等价关系?为什么? 3.对于上述两个关系,如果是等价关系,其等价类的导出子图称为什么? 二、一棵树有13个顶点,除了3个2度顶点和若干个树叶之外,其余顶点都是5度。 1.求出5度顶点的个数(写出计算过程); 2.画出所有互不同构的这种树。 三、计算出右图中v1到v4长度为4的通路数(要写出计算过程 的主要步骤),并写出一个最小支配集、一个最大团、一个最小 边覆盖、一个最大匹配。 四、如果一个图中所有顶点度数都为k,则称为k正则图。8阶3 正则简单图一定是平面图吗?一定不是平面图吗?为什么? 五、证明:如果正则简单图G和补图G都是连通图,则G和G中至少有一个是欧拉图。 六、证明:如果n阶(n≥3)简单图G中,对于任何1≤j,<2,3>,<3,2>, <3,4>}. (1) 给出R的矩阵表示, 画出R的关系图; (2) 判断R具有哪些关系性质(自反,反自反,对称,反对称,传递); (3) 求出R的自反闭包r(R), 对称闭包s(R), 传递闭包t(R). (用关系图表示) 三、设X,Y,Z是任意集合, 构造下列集合对之间的双射, 并给出是双射的证明. (1) Z(X?Y)与(Z X)Y ; (2) P(X?Y) 与P(X)?P(Y). (假设X?Y=?) 四、已知对每个自然数n, 都存在唯一后继n+=n?{n}. 证明: 对于每个非零自然数n, 都存在唯一前驱n-, 满足n=(n-)+. 五、设f: A→B是单射, g: B→A是单射, 证明: 存在集合C,D,E,F, 使得A=C?D, C?D=?, B=E?F, E?F=?, 并且f(C)=E, g(F)=D.

哈工大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院系:航天学院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王松艳、晁涛 设计时间:2016年3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题目要求与分析 (3) 1.1 题目要求 (3) 1.2 题目分析 (3) 2、人工设计 (4) 2.1 局部反馈校正和积分环节的设计及计算 (4) 2.1.1局部反馈校正 (4) 2.1.2积分环节的设计和计算 (5) 2.2 串联超前校正环节的计算 (6) 2.2.1第一次超前校正 (7) 2.2.2第二次超前校正 (8) 2.2.3第三次超前校正 (9) 3、计算机辅助设计 (10) 3.1 被控对象仿真 (10) 3.1.1被控对象开环Simulink模型图 (10) 3.1.2 被控对象开环Bode图 (11) 3.2 校正后的系统仿真 (11) 3.2.1校正后的开环Simulink模型图 (11) 3.2.2校正后的开环Bode图 (12) 3.3 对校正后闭环系统仿真 (12) 3.3.1 校正后的闭环Simulink模型图 (12) 3.3.2 单位阶跃响应仿真曲线 (13) 3.3.3 系统的进一步优化 (13) 4、校正装置电路图 (14) 4.1反馈校正环节实现电路 (14) 4.2积分环节和超前校正环节实现电路 (15) 5、设计总结 (16) 5.1 设计结论 (16) 5.2 设计方法 (17) 6、心得体会 (17)

集合论与图论

集合论与图论习题册 软件基础教研室 刘峰 2015.02

第一章 集合及其运算 8P 习题 1. 写出方程2210x x ++=的根所构成的集合。 2.下列命题中哪些是真的,哪些为假 a)对每个集A ,A φ∈; b)对每个集A ,A φ?; c)对每个集A ,{}A A ∈; d)对每个集A ,A A ∈; e)对每个集A ,A A ?; f)对每个集A ,{}A A ?; g)对每个集A ,2A A ∈; h)对每个集A ,2A A ?; i)对每个集A ,{}2A A ?; j)对每个集A ,{}2A A ∈; k)对每个集A ,2A φ∈; l)对每个集A ,2A φ?; m)对每个集A ,{}A A =; n) {}φφ=; o){}φ中没有任何元素; p)若A B ?,则22A B ? q)对任何集A ,{|}A x x A =∈; r)对任何集A ,{|}{|}x x A y y A ∈=∈; s)对任何集A ,{|}y A y x x A ∈?∈∈; t)对任何集A ,{|}{|}x x A A A A ∈≠∈。 答案: 3.设有n 个集合12,,,n A A A 且121n A A A A ???? ,试证:12n A A A === 。 4.设{,{}}S φφ=,试求2S ? 5.设S 恰有n 个元素,证明2S 有2n 个元素。

16P 习题 6.设A 、B 是集合,证明:(\)()\A B B A B B B φ=?= 。 7.设A 、B 是集合,试证A B A B φ=?=?。 9.设A ,B ,C 为集合,证明:\()(\)\A B C A B C = 。 10.设A ,B ,C 为集合,证明:()\(\)(\)A B C A C B C = 。 11.设A ,B ,C 为集合,证明:()\(\)(\)A B C A C B C = 。 12.设A ,B ,C 都是集合,若A B A C = 且A B B C = ,试证B=C 。 15.下列命题是否成立?说明理由(举例)。 (1)(\)\(\)A B C A B C = ;(2)(\)()\A B C A B C = ; (3)\()()\A B C A B B = 。(答案:都不正确)

哈工大机械原理大作业_凸轮机构设计(第3题)

机械原理大作业二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设计题目:凸轮设计 院系:机电学院 班级: 1208103 完成者: xxxxxxx 学号: 11208103xx 指导教师:林琳 设计时间: 2014.5.2

工业大学 凸轮设计 一、设计题目 如图所示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其原始参数见表,据此设计该凸轮。 二、凸轮推杆升程、回程运动方程及其线图 1 、凸轮推杆升程运动方程(6 50π?≤ ≤) 升程采用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故将已知条件mm h 50=,6 50π =Φ带入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的升程段方程式中得: ??? ?? ???? ??-=512sin 215650?ππ?S ;

?? ? ?????? ??-= 512cos 1601ππωv ; ?? ? ??= 512sin 1442 1?π ωa ; 2、凸轮推杆推程远休止角运动方程( π?π ≤≤6 5) mm h s 50==; 0==a v ; 3、凸轮推杆回程运动方程(9 14π ?π≤≤) 回程采用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故将已知条件mm h 50=,9 5'0π= Φ,6 s π = Φ带入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的回程段方程式中得: ?? ? ???-+=)(59cos 125π?s ; ()π?ω--=59 sin 451v ; ()π?ω-=59 cos 81-a 21; 4、凸轮推杆回程近休止角运动方程(π?π 29 14≤≤) 0===a v s ; 5、凸轮推杆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根据以上所列的运动方程,利用matlab 绘制出位移、速度、加速度线图。 ①位移线图 编程如下: %用t 代替转角 t=0:0.01:5*pi/6; s=50*((6*t)/(5*pi)-1/(2*pi)*sin(12*t/5)); hold on plot(t,s); t=5*pi/6:0.01:pi; s=50; hold on plot(t,s); t=pi:0.01:14*pi/9; s=25*(1+cos(9*(t-pi)/5));

自控课设

学号: 课程设计 单级移动倒立摆建模及串联超前题目 校正 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自动化专业 班级自动化0904班 姓名小白牙 指导教师 2012 年 1 月 4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小白牙 专业班级: 自动化0904班 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题 目: 单级移动倒立摆建模及串连超前校正 初始条件: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 等具体要求) 1、 研究该装置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并提出合理的线性 化方法,建立该装置的线性数学模型-传递函数(以u 为输入, θ为输出) ; 2、 要求系统输出动态性能满足,1%,3.4%s t s ≤≤σ试设 计串连超前校正装置。 3、 用Matlab 对校正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比较校正装置加在线性化前的模型上和线性化后的模型上的时域相应有何区别,并说明原因。 时间安排: 任务 时间(天) 审题、查阅相关资料 1.5 分析、计算 2.5 编写程序 2.5 撰写报告 1 图示为一个倒立摆装置,该装置包含一个小车和一个安装在小车上的倒立摆杆。由于小车在水平方向可适当移动,因此,控制小车的移动可使摆杆维持直立不倒。 2/10,1,1.0,1s m g m l kg m kg M ====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摘要 (4) 1.单级移动倒立摆系统建模 (5) 1.1非线性化数学模型 (5) 1.2 线性化数学模型 (7) 2.倒立摆系统的串联超前校正 (9) 2.1未校正系统的输出动态性能 (9) 2.2 倒立摆系统的串联超前校正 (10) 2.3校正后系统的输出动态性能 (14) 3 .校正前系统与校正后系统的比较 (15) 3.1 校正前系统的仿真 (15) 3.2 校正后系统的仿真 (17) 3.3 校正前系统与校正后系统的比较 (18) 心得与体会 (20) 参考文献 (21)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22)

哈工大机械原理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 共15分) 1. 按照两连架杆可否作整周回转,平面连杆机构分为 、 和 。 2. 平面连杆机构的 角越大,机构的传力性能越好。 3. 运动副按接触形式的不同,分为 和 。 4.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条件是两齿轮的 和 分别相等。 5. 凸轮从动件按其端部的形状可分为 从动件、 从动件和 从动件动件。 6.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 。 7.通过将铰链四杆机构的转动副之一转化为移动副时,则可得到具有移动副的 机构、 机构、摇块机构和 机构。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要实现两相交轴之间的传动,可采用 传动。 A .直齿圆柱齿轮 B .斜齿圆柱齿轮 C .直齿锥齿轮 D .蜗杆蜗轮 2. 我国标准规定,对于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ha*= 。 A .1 B .0.25 C .0.2 D .0.8 3. 在机械传动中,若要得到大的传动比,则应采用 传动。 A. 圆锥齿轮 B. 圆柱齿轮 C. 蜗杆 D. 螺旋齿轮 4. 当四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时,机构的压力角为 。 A .0° B .90° C .45° D .15° 5. 一般情况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的 机构。 A .转动副 B .移动副 C .高副 D .空间副 6. 齿轮的渐开线形状取决于它的 直径。 A .齿顶圆 B .分度圆 C .基圆 D .齿根圆 7. 对于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滚子半径 理论轮廓曲线外凸部分的最小曲率半径。 A .必须小于 B .必须大于 C .可以等于 D .与构件尺寸无关 8.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中,齿距p ,法向齿距n p ,基圆齿距b p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 A.p p p n b <= B.p p p n b << C.p p p n b >> D. p p p n b => 9. 轻工机械中常需从动件作单向间歇运动,下列机构中不能实现该要求的是 。 A.棘轮机构 B.凸轮机构 C.槽轮机构 D.摆动导杆机构 10. 生产工艺要求某机构将输入的匀速单向转动,转变为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移动输出,一种可供选择的机构是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自控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 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学院名称 Z Z Z Z 学院 专业名称 Z Z Z Z Z 学生姓名 Z Z Z 学生学号 Z Z Z Z Z Z Z Z Z Z 任课教师 Z Z Z Z Z 设计(论文)成绩 单位反馈系统中传递函数的研究 一、设计题目 设单位反馈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 2)(1()(00++=s s s K s G (ksm7) 1、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 2、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要求校正后的系统满足指标: (1)在单位斜坡信号输入下,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10。 (2)相角稳定裕度γ>45o , 幅值稳定裕度H>12。 (3)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Mp <25%,系统的调节时间Ts<15s

3、分别画出校正前,校正后和校正装置的幅频特性图。 4、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计算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Wc和穿频率Wx。 5、分别画出系统校正前、后的开环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进行分析。 6、在SIMULINK中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前向通道中分别接入饱和非线性环节和回环非线性环节,观察分析非线性环节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7、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校正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自由发挥)。 二、设计方法 1、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 根轨迹简称根迹,它是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0变为无穷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1)、确定根轨迹起点和终点。 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本题中无零点,极点为:0、-1、-2 。故起于0、-1、-2,终于无穷处。 2)、确定分支数。 根轨迹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m和有限极点数n中大者相等,连续并且对称于实轴;本题中分支数为3条。 3)、确定根轨迹渐近线。 渐近线与实轴夹角为,交点为:。且: k=0,1,2······n-m-1; ; 则:、、;。 4)、确定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布。 在(-1,0)、(,)区域内,右边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奇数,该区域必是根轨迹;在(-2.-1)区域内,右边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偶数,该区域不是根轨迹。 5)、确定根轨迹分离点与分离角。 分离点坐标d是以下方程的解:

自控课程设计报告

成绩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院部名称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10电气(1) 学生姓名董天宠 学号 1004103037 课程设计地点 C306 课程设计学时 1周 指导教师陈丽换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目录 一、设计目的 (3)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3) 三、设计方案 (4) 四、校正函数的设计 (4) 4.1、校正前系统特性 (4) 4.2、利用MATLAB语言计算出超前校正器的传递函数 (6) 4.3校验系统校正后系统是否满足题目要求 (7) 五、函数特征根的计算 (8) 5.1校正前 (8) 5.2校正后 (9) 六、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10) 6.1 校正前单位阶跃响应 (10) 6.2校正前单位脉冲响应 (11) 6.3校正前单位斜坡信号 (14) 七、校正后动态性能分析 (14) 7.1 校正后单位阶跃响应 (15) 7.2 校正后单位冲击响应 (15) 7.3 校正后单位斜坡响应 (16) 八、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17) 8.1、校正前根轨迹分析 (17) 8.2、校正后根轨迹分析 (19) 九、系统的奈奎斯特曲线分析 (21) 9.1校正前奈奎斯特曲线分析 (21) 9.2 校正后奈奎斯特曲线分析 (22) 设计小结 (23) 参考文献 (24)

1.设计目的 1)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各种补偿(校正)装置的作用及用法,能够利用不同的分析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能根据不同的系统性 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系统的指标。 2)学会使用MATLAB 语言及Simulink 动态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 2.设计任务与要求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0 K G(S)S(0.1S 1)(0.001S 1) = ++, 试用频率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位裕度 045γ≥,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v K 1000s -= 1)首先, 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校正方式对原系统进行校正,使其满足工作要求。要求程序执行的结果中有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和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校正装置的参数T ,α等的值。 2)利用MATLAB 函数求出校正前与校正后系统的特征根,并 判断其系统是否稳定,为什么? 3)利用MATLAB 作出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单位斜坡响应曲线,分析这三种曲线的关系?求出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动态性能指标 σ%、tr 、tp 、ts 以及稳态误差的值,并分析其有何变化?

哈工大年集合论与图论试卷

-- 本试卷满分90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09级各专业) 一、填空(本题满分10分,每空各1分) 1.设B A ,为集合,则A B B A = )\(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A B ?) 2.设}2,1{},,,2,1{==Y n X ,则从X 到Y 的满射的个数为多少?(22-n ) 3.在集合}11,10,9,8,4,3,2{=A 上定义的整除关系“|”是A 上的偏序关系, 则 最大元是什么? ( 无 ) 4.设{,,}A a b c =,给出A 上的一个二元关系,使其同时不满足自反性、反自 反性、对称性、反对称和传递性的二元关系。({(,),(,),(,),(,)}R a a b c c b a c =) 5.设∑为一个有限字母表,∑上所有字(包括空字)之集记为*∑,则*∑是 否是可数集? ( 是 ) 6.含5个顶点、3条边的不同构的无向图个数为多少? ( 4 ) 7.若G 是一个),(p p 连通图,则G 至少有多少个生成树? ( 3 ) 8. 如图所示图G ,回答下列问题: (1)图G 是否是偶图? ( 不是 ) (2)图G 是否是欧拉图? ( 不是 ) (3)图G 的色数为多少? ( 4 ) 二、简答下列各题(本题满分40分) 1.设D C B A ,,,为任意集合,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 成立举出反例。(6分) (1))()()()(D B C A D C B A ??=? ; (2)()()()()A B C D A C B D ?=??。 解:(1)不成立。例如}{,a c B D A ====φ即可。 (2)成立。(,)x y ?∈()()A B C D ?,有,x A B y C D ∈∈,即 ,,,x A x B y C y D ∈∈∈∈。所以(,),(,)x y A C x y B D ∈?∈?,因此 (,)()()x y A C B D ∈??,从而()()A B C D ??()()A C B D ??。 反之,(,)x y ?∈()()A C B D ??,有,,,x A x B y C y D ∈∈∈∈。即 (,)x y ∈()()A B C D ?,从而()()A C B D ???()()A B C D ?。

哈工大能源学院专业课历年考研真题

2007 工程流体力学(90分)(必选) 一、解释下列概念(20分) 1.旋转角速度、角变形速度 2.动能修正因数、动量修正因数 3.时间平均流速、断面平均流速 4.恒定流动、缓变流动 5.点源、点汇 二、推求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的动量方程(15分) 三、推求圆管层流的速度分布规律,并求通过圆管中的流量及沿程阻力损失因数。 (15分) 四、推导说明圆柱外伸管嘴出流流量增大的原因(10分) 五、有长为L,直径为D的圆柱体,在图示位置上恰好处于平衡状态。不计摩擦力, 试计算1.圆柱体的重量;2.对壁面的作用力。(15分) 六、水沿两根同样长度L1=L2=40m,直径d1=40mm,d2=80mm的串联管路由水箱A 自由流入水池B中。设λ1=0.04,λ2=0.035,h=20m。(15分) 试确定:1.流量为多少?2.对L1、d1管并联同样长度及直径的支管时,流量为多少?

(1) 试导出圆柱体内的一维径向稳态导热微分方程,并给出边界条件;

燃烧学试题(60分)任选之三 1.解释下列专业名词(15分): (1)化合物的生成焓; (2)理论燃烧温度; (3)火焰传播速度; (4)燃料的高位发热量; (5)比表面积。 2.说明下列概念(20分): (1)阿累尼乌斯定律; (2)扩散火焰和预混火焰; (3)影响热力着火的着火温度的主要因素; (4)链锁反应。 3.在研究碳的燃烧过程中,根据燃烧条件不同可分为几个燃烧特性区,在不同的燃 烧特性区如何强化燃烧过程?(7分) 4.利用非绝热条件下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分析燃料发热量对着火的影响。(8分) 5. 假定:1)油滴为均匀对称的球体;2)油滴随风飘动,与空气没有相对运动;3)燃烧进行得很快,火焰面很薄;4)油滴表面温度为饱和温度;5)忽略对流与辐射换热;6)忽略油滴周围的温度场不均匀对热导率、扩散系数的影响;7)忽略斯蒂芬流。试计算火焰锋面的直径、油耗量,以及油滴直径与时间的关系。(10分)

哈工大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设计题目: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院系: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3.2.25---2013.3.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设计题目与题目分析 1.设计题目 1)已知控制系统固有传递函数如下: 2)系统性能指标要求: (1)超调量; (2)响应时间; (3)稳态误差; (4)最大速度; 2.题目分析 根据系统固有传递函数和系统性能指标要求,确定设计思路如下:首先完成使对系统无静差度和放大倍数的设计,稳态误差满足性能指标要求;再根据Bode 图设计串联校正环节,限制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剪切频率,最终使系统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和调整时间符合性能指标要求。 二、人工设计 1.稳态误差设计 根据系统固有传递函数,系统的无静差度符合要求,且系统放大倍数应符合如下要求: 得到: 在设计中,为方便计算并留有余量,取,并代入系统固有传递函数。 2.串联校正环节设计 绘制系统固有传递函数部分的Bode图,见附录。根据性能指标第12条中对超调量和响应时间的规定,根据经验公式: 计算得到对系统相角裕度和剪切频率的要求:

根据系统固有传递函数,求出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剪切频率: 由于固有相角裕度过小而剪切频率远远大于性能指标要求,可先选用串联迟后校正: 取相角裕度,根据原有Bode图计算得到,并选取由此确定串联迟后校正环节为: 加入迟后校正后,再绘制Bode图(见附录),得到: 此时,剪切频率和相角裕度都比要求之偏小,应用串联超前校正: 取,根据Bode图得到,,由此确定串联超前校正环节为: 加入串联迟后—超前校正后得到系统新的Bode图(见附录),并根据Bode 图,得到控制系统新的相角裕度和剪切频率为; 知系统已经符合性能指标要求,并进行验算得到系统地超调量和响应时间为: 经过验算,知控制系统经过串联迟后—超前校正后,已经符合性能指标要求。 三、计算机辅助设计 控制系统固有部分的Simulink仿真框图如图1 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