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项目设计实施要点

EPC项目设计实施要点
EPC项目设计实施要点

1.2 设计阶段实施要点

1.2.1 设计工作流程

1.2.2 各专业衔接计划

1)配合原则

本工程是多专业的工程项目,为确保工程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必须加强工程设计中各有关专业之间的协作配合。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各专业负责人协调好各专业之间的配合。

2)配合方法及需要配合的几个方面

(1)基础资料收集

工程设计所需要的综合基础资料,一般应由项目负责人提出清单并汇总综合,各专业共同的基础资料,一般应由主体专业的专业负责人组织收集并提供给其它专业使用(当各专业工作不同步进行时,可由各专业负责人组织收集,项目负责人负责协调,汇总),各配合专业在使用主专业提供的资料时,应进行必要的核对,对资料的正确性共同负责。

(2)互提设计条件

根据不同阶段开工报告确定的原则,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各专业间互提设计条件;各专业负责人应根据商定的时间,按时提供相关专业所需的设计条件,如有延误需及时说明情况,否则应承担责任。

互提设计条件均需填写《各专业互提资料记录单》。记录单上所列的设计条件需经主

管本项目的总(副总)工程师、主任(副主任)工程师或其委托的高级工程师审核,并要求提供人与接受人双方签字,项目负责人应对各专业互提的设计条件进行综合审查。

设计条件一经提供,即成为相关专业共同采用的设计依据,不得随意更改,由于所提条件不充分、不正确或不执行互提条件,从而造成相关专业设计间的矛盾,引起修改返工或造成质量事故的,责任者要承担一切责任。

(3)设计条件变更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原提供的设计条件进行变更:

①顾客对工程设计提出了新的意图和要求,原设计原则及设计条件有较大变动;

②原来提交各相关专业的设计条件,发现有明显的问题或不妥之处;

③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对有些重大技术问题有新的处理方法和改进意见,能使设计更加完善合理;

④在设计过程中,发现主体或相关专业所提供的设计条件有明显问题,使本专业从技术上难于解决,需变更设计条件;

⑤由于施工和其它院外配合单位所提条件的变更,使设计条件需进行相应的改变;

⑥发现原提供的条件不充分,需要补充。

⑦变更设计条件,一般可经过专业负责人协商解决,对于重大变更应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协调会商定,当确定变更后,应按规定程序重新填写《各专业互提资料记录单》,并注明变更内容及理由。

⑧设计条件变更未通知(或未及时通知)相关专业,其责任由变更专业负责人承担。

(4)图纸会审、会签

施工图设计会审、会签制度是设计工作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各级技术人员必须予以重视。目的是保证设计质量,保证设计的技术要求在施工图中实现,无漏项。同时,消除各专业间的图面矛盾。避免管、沟、线、预埋件等与建(构)筑物互相碰撞和协调各专业设计间的相互关连部分。

设计底图经专业负责人签署后送项目负责人签署时,有关专业应将需要会审、会签的底图集中进行会审、会签工作。

会审、会签工作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及主持,主体专业负责或主要设计人提出会审提纲,其他专业负责人或主要设计人参加,会审、会签后要做好记录,存档备查。

参加会审、会签的各专业人员应携带有关设计底图,设计基础资料以及有关文件、规定等资料。

(5)设计变更

多专业的工程,设计文件交付之后,在开工之前或施工当中,任何专业(不论是主体还是相关专业)如发现原设计有明显问题,或因施工条件所限而需要变更设计并影响相关专业时,必须通报项目负责人和相关专业负责人,必要时可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专业协调会,以便研究对相关专业设计的影响,并明确相关专业是否需要相应变更设计。

当需要其它专业配合变更设计时,变更设计的主专业,应按规定程序填写《各专业互提资料记录单》,向配合专业提供变更设计条件。

1.2.3 设计进度工作计划

1)制定依据与方法

以每阶段各子项、各专题包括构(建)筑物的设计工作时间为基础,按照每星期6个工作日,每天设计进度控制由目标体系、计划体系及控制体系三部分组成。业主在招标文件中确定了各阶段设计进度控制的最终目标。本工程设计的计划是在业主确定的时间范围内,根据我司的技术水平、投入本项目的技术力量、承担类似工程设计项目的经验、本项目开展设计工作的基本条件等,采用工作结构分解技术(WBS),对各阶段的每一设计过程按照工作量、工作流程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工作8小时计算,推算出各阶段的工作时间,并制定出设计总进度计划,总进度计划考虑了各阶段需要进行审批、审查等工作的衔接要求,即在阶段工作结束前10天,即与业主进行沟通,安排相关的评审确认工作。

根据科学的测算,我司确信,本工程设计计划是切实可信的,具有可操作性。

2)总进度计划

按招标文件及甲方要求的时间完成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1.2.4 设计质量目标的承诺与保证措施

1)设计质量承诺

本单位郑重承诺:本工程设计项目完成后,确保工程设计合格,具体要求如下:

功能性:工程总平面及工艺流程设计、馆内构筑物逐个作出方案比选和工艺选型,建筑布置考虑环境美化,管道、构筑物设计满足要求;

安全性:总平面布置设计应满足防火、防爆、防雷电、环保、卫生防护等方面法规的要求。构筑物设计中正确使用工程地质、水文资料。各专业设计文件中的设计和计算必须正确,结构构造合理、可靠。有关安全性的内容应描述和表达具体、确切、完整、清楚,以满足安全性的要求;

经济性:各专业的初步设计文件,均应是在技术经济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和优化之后所编制完成的文件。应认真严格掌握工程的建设规模、功能性质、使用范围、设计标准、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施工组织方案,以及各种技术经济指标和工程造价投资的控制。在

经济专业初步设计概算文件中,其工程项目和费用应与工程的建设条件、设计内容、工程量以及现行的概算定额和收费标准等相互吻合一致。并应本着限额设计的原则和主要建材、设备的市场行情等,积极协助和配合相关专业设计,努力改进和优化设计,严格控制三超(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在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根据工程建设规模、功能性质、使用范围、占地拆迁、设计标准、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施工组织方案等,采用有效措施,节约三材和能源,减少用地,降低造价和经常费用,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可实施性:各专业设计文件的编制内容符合规范设计文件组成及深度的规定,设计文件完整齐全,做到图面清晰,文字通顺,说明简明扼要,设计项目无漏项,专业之间无矛盾;设计时,充分考虑适应施工条件、施工能力和方法以及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等现实情况,做到相互协调一致;

可信性:可信性是指工程竣工验收后的可用性、可靠性、维修和维修保障性等方面的要求。本工程设计时充分考虑项目运行的可信性要求,使工程竣工后随时处于可工作、可使用的状态,能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完成预期的功能,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维修时,能保持或恢复处理能力。设计时的要求是:各专业设计文件的内容符合国家建设方针、现行设计规定和标准以及设计合同的有关要求;采用的各项技术措施,必须符合现实的客观条件,切实体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因工程制宜的原则;对设计中采用的基础资料和依据,如:地形地貌、地质勘察、水文气象、供水、供电、热力、燃气、通讯、排污以及材料设备、设计软件、概算定额、取费标准等必须切实可靠;对主要的设备应考虑必要的备品、备件以及适当的储存面积和维修场地;

适应性:本工程设计项目认真考虑有关工程中的隐含需要,尽可能提高其适应能力;

时间性:制定周密的设计计划,确保工程设计文件按合同约定的时间交付,并能满足顾客及建设过程中各阶段的时间要求,确保工程进度。

2)设计质量保证措施

(1)设计质量管理

为确保本工程项目的设计质量,对各阶段均进行关键工序管理:即对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关键工序采取加强工序质量控制的措施,设计全过程以我司实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文件、程序文件、质量手册为本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

(2)本工程设计项目的质量管理级别

根据我司《工程设计项目分级管理规定》和我司对本工程设计项目的重视程度,确定本工程设计项目的质量管理级别为院管项目。即由专业副总工程师负责本工程设计项目的技术质量工作,其设计评审由总工程师主持,司设计技术委员会有关成员参加,确保设计文件满足顾客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为保证技术质量措施的落实,技术处对本工程设计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质量保证措施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督促和检查。

(3)与业主的联络和沟通

满足顾客的要求就必须了解顾客的要求,包括隐含的要求。合同评审阶段是了解顾客要求的关键环节,本工程设计项目合同评审工作由主管生产的副总和

生产管理处长亲自抓,确保顾客要求都能被正确理解,并体现在设计成果中。设计过程中,除项目负责人保持与顾客的联络外,设计总负责人亲自参与协调和管理,保证顾客的要求没有被遗漏。

设计完成后,及时征询顾客对设计的意见,积极配合做好相关的评估和审查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设计成果。

顾客的所有要求全部形成文件,并进行适当的评审;收、发有记录,保证顾客要求能传递到相关人员手中。

(3)设计质量控制过程

本工程设计项目控制要求如下:

①设计策划

按照合同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计划。设计人员的技术资格全部满足《工程设计技术岗位责任制度》、《设计文件校审制度》的要求。其中,审定人、设计总负责人由总工程师亲自担任,各专业副总担任专业审核人,各专业负责人均由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设计人员担任。在本工程竣工验收以前,所有参与设计的技术人员,无不可抗拒的原因,均不随意更换。

明确各专业设计范围和责任,相互传递的信息及要求必须形成文件,专业间技术协作条件清楚,未经校审的图纸不得提供给相关专业。图纸会审、会签落实到位。所有外来技术文件,如红线图、审批文件、勘探资料、工艺资料、会议记录、来往信函等,必须进行适当的评审,并有效地传递到相关人员手中。

②设计输入

明确并落实设计依据,依据合同要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确定本工程设计项目的设计文件质量特性和技术要求,设计输入文件由本专业副总工程师亲自审定。

③设计输出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校审制度》进行校核、审核、审定,所有校核记录字迹清楚,真实有效,并有相关责任人的亲笔签署。设计完成后,审核、审定人员以及项目负责人均应对设计文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自评,填写《质量评定记录表》。对未达到设计输入文件要求(含质量目标要求)的设计文件,必须返工,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④设计评审

本工程设计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由总工程师召集司设计技术委员会对工程设计项目进行设计评审,对本工程设计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工艺流程、设计原则、主要技术参数进行综合评价,确保本工程设计项目设计具有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并体现本单位的最高技术水平。

(4)质量记录的控制

本工程质量记录保存期为竣工验收后5年。保存期内,可供建设方进行必要的查询。

(5)设计后期服务

积极配合顾客,做好本工程设计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技术服务工作。包括投标阶段配合、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设计交底、施工配合、竣工验收和试车等工作。

1.2.5 设计进度目标的承诺与保证措施

1)设计进度承诺

我司郑重承诺:确保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按要求完成。

2)设计进度保证措施

分阶段设计进度计划是在科学合理的预测与采用工作结构分解技术(WBS)精心安排后制定的,是我司承诺的基础。参与本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全部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按期实施计划的关键是领导的高度重视、合理的组织管理措施和有效的计划控制体系,具体措施是:

组织措施:根据我司《工程设计项目分级管理规定》和我司对本工程设计项目的重视程度,确定本工程设计项目的管理级别为院管项目。鉴于本项目的重要性,为方便参与本工程各部门的协调管理和设计力量的有效调度,确保全司设计技术和管理资源的有效使用;

经济措施:我司实行了严格的技术经济责任制度,参与本工程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在本工程设计中的表现将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重点;

管理措施:采用集中工作的模式,确保设计力量的有效投入,加强与业主的沟通与联络,及时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

技术能力、技术力量保证措施:本次设计计划工日定额是按照我司平均技术水平确定的,参与本工程设计的人员是我司的技术精英,其工作效率远大于平均工作效率,效率保证系数绝对大于1。我司承诺:无不可抗拒的原因,参与本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不得更换。设计人员在完成本项目工程设计任务安排的工作之前,不承担其他项目的工程设计工作;

工作程序与方法保证措施:保证设计进度离不开高水平的设计质量。我司将严格按照GB/T 19001-2008—ISO 9001:2008 标准的要求进行工序和质量控制,确保内外沟通渠道顺畅,专业衔接配合默契,设计流程不因失误造成反复而浪费时间。严把成品放行关,确保各阶段设计成果一次通过审查,保证下阶段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计划控制措施:计划经营部对设计进度计划实行动态跟踪管理,每星期检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差异,当发现实际进度落后于计划进度时,应当分析产生进度偏差的原因,制定有效的调整措施,及时纠正,确保进度计划的按期完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