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调查报告

网络舆论调查报告
网络舆论调查报告

湖州市居民对网络媒体舆论的态度与行为调查报告

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逐渐在日趋激烈的媒介竞争中,无可争议地获得了自身的地位,其影响已全面而深刻地渗入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新闻传播活动不可须臾离弃的手段和方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20日在京发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而上网用户中经常使用游览新闻这一网络服务功能的占62.1%。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以往在传统新闻传媒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得到空前的展现,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便可无所不言,畅所欲言,形成了言论的“自由市潮。也正因有这种前所未有的相对自由、极度自如的表达平台和表达方式,因此如何因势利导,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网络新闻媒体面临的一个严肃的课题和挑战。

在中国,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中的媒体言论与论坛(BBS)及新闻跟帖共同反映与形成。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网络舆论的反映和形成呈现出与传统大众传媒不同的特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指出:“加强对互联网等的应用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这既是网络媒体应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也是网络媒体面临的挑战。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每一重大事件,几乎都在网络媒体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形成了一个言论的“自由市潮。在人民网的“观点频道”和“强国论坛”、新华网的“新华言论”和“发展论坛”、国际在线的“管窥天下”、红网的“红辣椒评论”、千龙网的“千龙评论”、东方网的“东方评论”、中青在线的“青年话题”以及新浪、搜狐等各大网站的新闻跟帖中,网民们每天都会就当下的热点或重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且对问题的讨论比较深入,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影响。这些来自各网站的媒体言论与论坛(BBS)及新闻跟帖中的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和观点,甚至对有关部门的决策和施政产生了影响。正如中国社科院网络研究学者闵大洪所说,今天,网友言论之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重大事件,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甚至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甚至公众人物无法忽视的地步。以往只有权势阶层和知识精英拥有话语权,而网络则使普通公众包括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也拥有了某种话语权。新形势下,要求网络媒体适应网络传播的新特点,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引导社会舆论的同时,还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通达社情民意。这既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如何利用好网络媒体的舆论导向,成为了促进网络媒体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塑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课题。

网络媒体在“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堪称为社会的“防火墙”、“安全阀”和“减震器”。网络媒体为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和情绪宣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客观上能起到心理疏导、安抚情绪、缓和矛盾的作用。当然,网络媒体不能只满足于作网民的“出气筒”,而要紧紧围绕网民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针对人们的各种思想疑虑,做好解释说服工作,把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实事求是地告诉人民,把党和政府为解决困难和问题所作的努力明明白白地公之于众。在交流中求得理解,在沟通中取得共识,在讨论

中凝聚人心,引导社会舆论沿着理智、建设性的轨道发展。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互联网还是一个十分年轻的网络媒体,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在走向成熟和理智的道路上,时时处处都呈现出“双刃剑”的两面性。网上正面积极的舆论曾在振奋精神、激扬民气、凝聚人心、增强合力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而错误消极的网上舆论也曾扰乱视听,混淆是非,为社会上某些错误或偏激情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网上主流话语权比较弱势,网络舆论过于分散和混乱,网络监管存在不少漏洞与“空白”,中国网络媒体在自我净化和完善发展上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因此,研究和分析研究和分析湖州市居民对网络媒体舆论的态度,对发展我国网络媒体有着重要意义。

一、湖州市居民对网络的使用行为和习惯、

(1)总体上,居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最常用的为网络,手机网络与电视、

报纸、广播、杂志次之。以此看来网络舆论对湖州地区居民的影响力不

容小觑。不同的人群在使用网络是关注网络舆论热点也不同(见图一),我们发现居民对国内经济问题关注的最多,并且随着收入增加对国内政

治问题关注也会随之增加。

对于网络上具有煽动性和争议性话题,他们制造话题的目的

图一

(2)网络上有很多煽动性和争议性话题,关于他们制造话题的目的湖州市居民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他们是为了报复个人和社会,但随着被调查者的学历的升高这样的看法逐渐减少。认为他们是为了宣泄不满、抒发郁闷的比例较少。其中认为他们是为了标榜自身个性也占有很大比例。

(3)网络上各种思维聚集,不同的人对事件的看法不同,有些意见与言论有些偏激,关于这一特点,我们也对湖州市居民进行了调查(见图三),结果表明在面对偏激言论时,居民多选择不予理睬,选择向相关部门举报的较少。在遇到认同的偏激理论时选择狂顶并告诉其他人的比较多。

图三i

(4)针对群众在网络方面对政府的信任这一点,我们调查了湖州市居民当自身利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首选的解决方法(见图四),在各种解决办法之中,居民更倾向与赵政府帮助解决,这说明政府在群众心中还是具有很强的权威性的。

二、湖州市居民对各种网络所采取的态度、看法与行为

中国官方公布了一个最新的中国网民数据,截至目前,中国网民已经达到3.16亿,仍保持全球第一大网民数量国家。同时,伴随自媒体、网络社区的蓬勃发展,网民参与社会事件、政府政务的热情与能力大的增强,在典型负面事件发生时,网民的热情参与讨论,对事件中疑点与处理结果提出质疑,形成了强大的网络舆论,并借助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扩展公众舆论,迫使政府重新审视事件,尊重网络舆论的基础上深入调查,最终得到事实真相。

关于政府在大多数网络事件中舆论引导的表现如何,我们针对这点对湖州市民进行了调查了解(见图五),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效果一般,其次是比较好,选择效果很不好的人数最少。由此可见,政府部门在网络舆论引导方面所做的工作还是很有效的,但是存在一定缺陷,需要不断的改进。

Pies show counts

图五i

三、结语

网络舆论是广大网民向政府表达诉求、平等对话的重要工具,是广大网民抨击时弊,反腐倡廉的重要工具,是广大网民发扬民主,建言献策的重要工具。网络舆论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权利,有利于建设高速廉结政府,有利于促建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实现公平正义。针对不同网络舆情热点进行的舆论引导,可以综合运用上述方式,同时也更需要网络媒体的工作者们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在网络舆情热点出现时随机应变,及时分析应对。

(薛薇)网络安全常见攻击的调查报告

网络安全常见攻击的调查报告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尽管感受到了网络的便利,但是互联网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中网络安全问题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网络时代的安全问题已经远远超过早期的单机安全问题。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威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系统,所面临的或者来自已经发生的安全事件或潜在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与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 网络系统最终为人服务, 人为的威胁行为诸如各种网络人侵行为是网络安全威胁出现的根本原因。人为攻击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其目的在于篡改系统中所含信息,或者改变系统的状态和操作, 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通常会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常见的人为因素影响网络安全的情况包括: 1.木马 木马指的是一种后门程序,是黑客用来盗取其他用户的个人信息,甚至是远程控制对方的计算机而加壳制作,然后通过各种手段传播或骗取目标用户执行该程序,以达到盗取密码等各种数据资料的目的。与病毒相似,木马程序有很强的隐秘性,随操作系统启动而启动。但不会自我复制,这一点和病毒程序不一样。 计算机木马一般由两部分组成,服务端和控制端。服务端在远处计算机运行,一旦执行成功就可以被控制或者制造成其他的破坏。而客户端主要是配套服务端程序,通过网络向服务端服务端发布控制指令。 木马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通过电子邮件的附件传播,通过下载文件传播,通过网页传播,通过聊天工具传播。 木马程序还具有以下特征: (1).不需要服务端用户的允许就能获得系统的使用权 (2).程序体积十分小, 执行时不会占用太多资源 (3).执行时很难停止它的活动, 执行时不会在系统中显示出来 (4).一次启动后就会自动登录在系统的启动区, 在每次系统 (5).的启动中都能自动运行 (6).一次执行后就会自动更换文件名, 使之难以被发现 (7).一次执行后会自动复制到其他的文件夹中 (8).实现服务端用户无法显示执行的动作。 著名的木马有Back Orifice,NetBUS Pro,SUB7,冰河等等。 通过以下方法可以有效防止木马: (1). 安装系统补丁 (2). 安装并更新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开启实时监控程序 (3). 不要访问不良网站 (4). 尽量不要下载安装“破解版”软件 (5). 尽量不要随意解压压缩文件 (6). 使用U盘,光盘等移动设备前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篇一: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做好新形势下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被称作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外的第四媒体。人们充分的认识到,作为双刃剑的网络媒体,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舆情危机,正如一网友所说:“每个人都是一羽话语蝴蝶,同频共振即可掀起舆论风暴。而互联网给了每个人一只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作家、新闻发言人,蝴蝶又有了麦克风,更容易形成话语声浪、文化波涛”。所以,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更为有效地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成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的形成及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现状: 面对不断发展的网络媒体。一方面,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这种传媒对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煽动某些事件;另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一旦有重大事件发生,如果一时不能获得消息或不能及时得到准确的消息,就会通过网络等获取信息。“一边是随心所欲的发布信息,一边是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发布的是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怎样传播,获取信息的人们的怎样反应??这些都属于网络舆情的范畴,如何及时地发现这些网络舆情,并根据其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管,成为党委政府维护自身形象、加强执政能力的必要手段。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地区已经意识到网络舆情对一个地方经 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也建立起了最基本的舆情监管体系,可以开展网上舆情的采集、分析、处理等,但只局限于小范围之内的,并没有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网络舆情监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从近年来发生的如贵州瓮安、云南孟连、湖北石首等有较大负面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来看:事件发生后,尽管在网络中某些言论的观点是客观的、真实的,对事件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更多的是情绪化、偏激的,辱骂、

浅析网络舆情的控制

浅析网络舆情的控制 作者:沐曦运 前言 当前,面对虚拟网络蓬勃发展的潮流,一些公共管理者们却表现出“认识不到位,领域不熟悉,能力有欠缺”的特点,网络社会的管理能力和网络舆论的掌控引导能力成为社会管理能力的短板,也成为了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创新的制约因素。如何改变这种状况,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对网络舆论做到“善待、善用、善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战略课题。 如今,有些敏感的信息、负面消息等容易受到外界的关注,也会通过网络这个大平台进行炒作,网络舆情的力量非常的强大,所以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网络舆情对于我们公安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此我就针对网络舆情控制做了以下调研。 一网络舆情与公安工作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网络舆情, 是指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是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网络舆情信息往往带有广大网民的主观性,未经媒体验证和包装,直接通过多种形式发布于互联网上。2012年4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网络舆情管理峰会,是中国唯一一个关注中国网络舆情管理的国际性会议。希望通过本次峰会的举办,能够深入探讨中国网络舆情管理和危机公关市场的需求与商机,促进行业间的沟通交流与商业合作,并分享战略,服务和技术的创新。随着互联网对于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互联网正以其自由、互动的独特性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渠道。 (二)公安机关做好网络舆情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互联网舆情对社会上事态的发展影响巨大。网络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 第0 页

又一重要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其在传播上独特的互动性是以前这些媒体都不具备的,言论自由、民意交流等方面更是无可替代。新浪科技讯2013年 7月17日上午消息,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32次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种种数据表明我国网民的数量越来越大,同时也正是因为网民的积极参与,使很多事件的结果发生了改变,所以公安机关做好舆情导控工作对社会维稳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在这个趋势上,对于政府以及公安机关来说,有必要进行主动管理,及时查看民情,跟进民间舆论,引导健康和积极的社会舆论环境,探索合理的舆情控制、引导的方法、对策,建立健全舆情引导与控制的长效机制,对于构建和谐网络环境,以致对于维护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网络舆情的形成和表现形态 网络舆情主要通过论坛(BBS)和新闻跟贴这两种手段来实现, 并具有滚雪球的效应。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处理不当,就会被炒作为热点话题,涉及公安机关以及政府部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网友的关注和炒作,不仅仅是一些处置不是很合理的会被炒作,就连一些处置相对合理的都会被断章取义的加以炒作。 (一)小事件形成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一种议论,但并不是所有的议论都是网络舆情,议论惟有借助网络虚拟空间,且发表意见的网民达到适当的比例,才能构成网络舆情。 2006年8月北京小贩崔英杰一案被网络疯狂炒作;2010年8月江苏南通小贩侯钦志一案同样也被网络炒作;2013年9月,夏俊峰一案在互联网上广泛关注。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案列,还有许多非典型的案列也存在于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在互联网中,当小事件转化为多数人的集合意识, 当各种意见在互联网这个公共空间里碰撞、退让、认同、修正、融合时, 就逐渐形成一个个网络舆情。 (二)社会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网络舆情 社会突发事件容易形成社会舆论焦点,根据其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 可分为一般严重、比较严重、相当严重和特别严重四级。这种划分方式可作为网络舆情级别划分参考。

2010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调查报告

2010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与计算机病毒 疫情调查分析报告 一、信息网络安全状况与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情况 今年6月,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举办了2010 年度信息网络安全状况与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活动,在国家 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 中心、新浪网等三家网站开设了在线调查栏目,各省区市公 安厅、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组织本地重要信息系统 管理和使用单位、互联网服务单位进行了网上调查。调查内 容包括我国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发生网络安全事件、 计算机病毒疫情状况和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信息网络使用单位对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安全状况较去年有所改善。按照行业划分,金融、证券行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较完善。调查表明,一些单位信息安全事件处臵方法和手段单一,防范措施不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人员不足、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被调查单位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整体上仍滞后于信息化发展要求。调查表明,我国计算机病毒本土化制作、传播的趋势更加明显。 二、信息网络安全状况调查分析 (一)信息网络使用情况

今年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13824份,比2009年增加15%。被调查单位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单位(25%)、政府部门(22%)、教育科研(10%)和金融证券(6%)等。其中,信息网络接入互联网的达85%,比去年增加6%。互联网信息服务(42%)成为除办公应用(59%)外最广泛的网络用途。今年,Win7(81%)代替Winxp/Winvista(55%)成为使用最多的操作系统,比去年增加15%,而Winxp/Winvista比去年减少了18%。 (二)网络安全事件情况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54%的被调查单位发生过信息网络安全事件,比去年上升5%;其中发生过3次以上的占22%,比去年上升7%。感染计算机病毒、蠕虫和木马程序仍然是最突出的网络安全情况,占发生安全事件总数的84%;“遭到端口扫描或网络攻击”(36%)和“垃圾邮件”(35%)次之。金融证券行业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最低,商业贸易、制造业、广电和新闻、教育科研、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等行业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较高。 在发生的安全事件中,攻击或传播源来自外部的占50%,比去年下降7%;内外部均有的占34.5%,比去年上升10.5%。发现安全事件的途径主要是网络(系统)管理员通过技术监

大学生对于网络舆论的看法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于网络舆论的看法的调查报告 许行 指导教师:陈金华 自从21世纪以来,由于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资讯的传播速度有了一个指数型的增长。消息来源变得更广更及时,已经从平面媒体转为门户网站和个人博客。特别是在微博、SNS 等Web 2.0型社交网站出现后,更多的声音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这给网民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地表达意见、获取信息和互动交流的空间,进而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舆论。然而网络舆论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关注一些主流媒体忽视或者被迫忽视的地方,使得正义得以张扬;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网络的放大作用,很多意见在网络的环境下变得“夸张”,甚至产生“网络暴力”。 因为大学生是目前网络的主力军,从而引发了笔者对于大学生对于网络舆论的看法的调查兴趣。 本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网上以人人网投票的方式发放,网下发放纸质调查问卷。并且辅以面对面口头访谈。然而,由于受课题开展过程中发生的黄山事件的影响,使得后期数据被迫删除而样本数量较少,并且由于接受调查学生的组成片面性,调查样本具有参考价值而不具备严格的代表意义。但是,依然可以从调查中收集出许多重要的信息。 从调查中可以分析出调查对象——大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网龄长、每天上网时间长、并且关注各类事件。从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是网络舆论的最主要参与者。 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讲道理、辩论不是一种不良的网络行为,他们认为“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的权利是必须尊重的”,然而,在网络辩论的过程中,却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行为,其中,恶搞、调侃甚至粗口脏话是比比皆是。辩论者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因而来标榜自己,阐明自己观点,对此多数大学生认为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很多辩论者用一些虚无的证据,从道德层面来消灭对手却成了一种常见的暴力现象。 当被问及对网络暴力舆论的看法时,一位历史系的受访者说:“网民对特定事件的讨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隐私和合法权利,而且,由人肉搜索的案例可以看出,网络舆论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的虚拟空间,而是直接延伸和投射到现实生活之中。这是十分危险的。” 一位旅游管理系的受访者也同意这个观点,并且认为“网民有以道德讨伐的名义执行法律职责的倾向。” 然而,有不少受访者有另外的看法。一位新闻系的受访者说:“‘网络暴力’只是由于我们现在网络环境不成熟的表现,现实压力、突发性事件、其他观点表达渠道缺失,成为网络暴力形成的条件,而这本身并非是网络舆论的错。事实上,网络舆论更多的时候表现出的是一种对被忽视者的关注,和对真理的追求。” 甚至有受访者认为,网络舆论只是一种舆论,网络只是一种渠道,而只是因为网络的

浅析如何加强新时期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e8964148.html, 浅析如何加强新时期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 作者:夏叶 来源:《丝路视野》2018年第19期 【摘要】新兴媒体发展迅猛,在带来信息“大爆炸”的同时,也使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有未有的考验和挑战。本文试在分析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瓶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加大正面宣传、加强舆情监控等建议,以期能为强化新时期的网络舆情工作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舆情;瓶颈问题;参考建议 一、引言 作为国际上公认的“第四媒体”,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发展迅猛,速度惊人。正是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网民数量不断增多,人们表达意见的方式逐步多元化,鱼龙混杂的信息纷至沓来,网络舆情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发芽,普遍存在。根据近年来的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新时期的网络舆情数量总体基本呈上升趋势,舆情处理的任务日益艰巨。 二、做好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网络舆情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民众对社会上某个流行的问题提出看法。它以新闻评论、新闻跟贴、BBS论坛、自媒体博客等形式,在发布、发酵、传播及处理等过程中,对社会治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积极面来说,网络政治表达有利于促进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社会的发展。依托网络平台上,公民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和观点,可提升社会事务对公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更多民众关注和监督社会事务,又转而演化为推动政府改革,促进政治公开的力量。 从消极面来说,网络政治表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影响。尤其在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危机事件中,会给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伤害。同时,网络舆情所具备的群体性、分众化等特征,也加大了政府对社会管理的难度。 三、网络舆情工作的现状 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内容进行分析之后,可归纳总结出新时期的网络舆情工作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网络舆情内容的虚假性。有一些网络舆情内容与事实相悖,或存有一定的夸大、虚假的成分,甚至是与事实相距很远的谣言。这除了网络法律规则的缺失空白,还与网络主体的

乡镇年度舆情分析报告

***镇2015年度舆情分析报告 2015年,我区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展现出了新变化、新气象、新面貌,百姓安居乐业。总体看,***镇社会舆情呈现出热点相对较多、持续时间较长、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 一、2015年舆情热点 1、环境建设成效显著,镇村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大力推进垃圾分类。镇党委政府将2015年定为环境整治年,确定了“一年大变样,两年展形象”的阶段目标。争取资金2500万元,硬化路面1.6万平方米,垒砌花墙7000延米,建文化墙3000米,围栏2370米,绿化美化面积12万平方米。清运垃圾5万余吨。对**路沿线建筑物和28个村3000余户房屋外立面油饰,为150余户商户统一安装门头牌匾。在***村西建立占地30亩的垃圾中转站一座,对垃圾进行二次分类,提高了农村地区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水平。通过一年的环境整治工作,全镇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在2015年底的全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评比中,从2014年的后三名上升到第六名。 2、都市型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取得新进展,休闲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培育打造“**菜园”品牌,推进设施农业提质增效。对***、***、**和***4个园区106栋设施大棚进行改造升级,提升完善套里园区休闲景观。在**村建设5000亩“**”农田,安装现代化喷灌设施,成为都市型景观农业典范。协助旅游企业举办“农耕节”露营大会等主题户外休闲活动,扩大提高全镇旅游资源、知名度。 3、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半个多世纪以前,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铺写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英雄史诗。全镇人民积极收看了阅兵仪式,每个人的心中都不由得生出一股浓浓的自豪之情。***镇还组织了100名镇村党员干部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伟大胜利历史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 4、****征拆工作。****专线***段共计15.167公里,涉及16个村,线内占地面积625亩,临时占地598.3亩,企业23家,住宅11户,房梁厂1处,废弃土场2处,钢筋加工厂3处。***镇加强宣传教育,召开镇村动员大会,利用有线广播、数字影厅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征拆政策。加大巡查力度,城 页脚内容1

信息网络安全状况调查研究报告计划书

关于信息网络安全状况地调查报告 最新消息,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9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地解释》.这个共有十一条地司法解释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网络犯罪呈上升趋势,我国面临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地严重威胁,是世界上黑客攻击地主要受害国之一. 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网络安全问题地集中治理力度,网络安全诚信问题有了明显地改善,但形势依旧严峻,问题仍不容忽视. 为此,笔者在珠海市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地部分社区以及企事业单位发出“信息网络安全状况调查问卷”,其中问卷地问题设置参考了《2010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调查问卷》,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了适当地修改.问卷涉及了信息网络安全状况调查部分、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部分、移动终端安全调查部分三大部分,涵盖当前网民网络信息安全认知及相关应用情况,以期得到翔实可靠地参考数据,并通过宣传和推广调查活动成果,引导网民提升安全防护水平.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5份,并顺利回收有效问卷397份.抽取访问样本包括了社区地居民个人,也有不同行业地企事业单位.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和其他工作人员根据情况与收受访地市民进行口头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到作为个人和企业职工对当今网络安全环境地看法和态度.本次调查数据经整理后,反应了以下问题: 一、网络安全诚信问题严峻手机终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随着互联网地发展,尤其是商务类应用地快速发展,许多不法分子纷纷将牟利黑手伸向互联网,导致近年来网络安全威胁和诚信危机事件频发.据《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2009年我国被境外控制地计算机IP地址达100多万个;被黑客篡改地网站达4.2万个;被“飞客”蠕虫网络病毒感染地计算机每月达1,800万台,约占全球感染主机数量地30%.而据公安部提供地情况,近5年来,我国互联网上传播地病毒数量平均每年增长80%以上,互联网上平均每10台计算机中有8台受到黑客控制,公安机关受理地黑客攻击破坏活动相关案件平均每年增长110%.由此可见,网络安全环境

舆情信息工作情况汇报

舆情信息工作情况汇报 XX单位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紧密结合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舆情信息质量为重点,收集报送有代表性、典型性、倾向性、苗头性的舆情信息,加强对舆情走势的深入分析,提出有效得力的对策建议,对涉及本单位工作内容及时进行跟帖回复,围绕重点、跟踪势点、把握难点,为领导服务,为决策服务。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一、建立了舆情信息工作网络。 成立了本单位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XX同志担任,副组长由XX同志担任,成员为各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负责单位舆情信息工作的统筹管理及编发《XXX舆情信息专报》。 二、及时上报舆情信息。 各舆情信息员负责收集舆情信息,一旦在网络上发现反映本单位相关问题的信息,将其拷贝后注明报送单位、时间、报送承办人、审核人,发送到本单位舆情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一周上报一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各单位报送的舆情信息,定期进行筛选,编辑《XXX舆情信息专报》,并送单位领导批阅。对单位领导批阅后的舆情信息,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领导批示内容进行处理,分送各相关部门阅

办,对相关部门处理舆情的情况组织文字回应,送相关领导审批后在网络上予以回复。 三、建立了健全的网络发言人工作制度。 本单位的网络发言人即为单位的新闻发言人。各舆情信息员发现涉及本单位工作的论坛贴文后及时上报,网络发言人对涉及本单位工作或上级舆情信息部门布置的重大网上舆情撰写引导主帖,进行跟评,并转帖正面报道或贴文,同时参与网上日常讨论及策划重大网络宣传活动。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1、进一步建立完善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 由于网络传播主体泛化分散的特殊性,同时网上信息能够得到广大网民的重视并予以接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网络舆论予以正确的引导。我单位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构,明确网络舆情专职工作人员,实行分级负责制;网络舆情工作实绩纳入年终考核。单位各部门明确工作重点和任务,特别是要针对网络舆情反应强烈、内容集中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并细化工作目标,做到责任到人,确保网络舆情落到实处。 2、严格规范网络舆情回帖的工作内容 及时对网民反映的相关问题及时回应,加强对回复内容的审查,确保相关回复内容既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又符合相关文件的要求,同时杜绝在回复内容中出现错字、别字以

大学生对网络暴力的认知及态度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网络暴力的认知及态度的调查报告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大学生对于网络暴力的认知及态度调查,想邀请您用几分钟时卷。本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只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题目选项无对错之分,情况填写。谢谢您的帮助。 Q1、您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长大约是多少? 1、半小时左右 2、1到2小时 3、3到4小时 4、4小时以上 Q2、您上网主要的目的是:(请选择最主要的1~3项,不要超过3项) 1、互联网基础应用(使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即时通信) 2、浏览新闻、博客/个人空间;更新博客/个人空间 3、数字娱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 4、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网上支付) 5、网络社区(论坛/BBS访问及发帖) 6、其它(网上银行、网上炒股/基金、网络求职、网络教育等) Q3、您对网络暴力了解多少? 1、非常了解 2、了解

4、不太清楚 5、一点都不了解 Q4、您认为什么是网络暴力? 1、攻击对方,涉及不雅用语,使用侮辱性语言等 2、故意违反版规,恶意灌水、爆吧等 3、侵犯他人隐私,与现实高度相关的暴力:如恶意人肉搜索等 4、其他 Q5、您是否了解近几年发生的下列网络事件? 1、某名星粉丝割腕事件 2、舒淇怒删微博事件 3、姜岩事件 4、英国女孩汉娜自杀事件 5、莎朗斯通事件 6、辽宁女张雅事件 Q6、在以上事件中,您是否对您不了解的事件产生了好奇心? 1、非常好奇 2、好奇 3、一般

5、完全不好奇 Q7、您是否在以上热门事件中发过帖,您的言论属于那种类型? 1、仅表示感叹:如“怎么会这样!” 2、发泄不满:如“真是人渣!”等 3、细致分析:如我认为他为什么这么做…… 4、无所谓:如“顶”、“沙发” 5、明确观点:如强烈支持或谴责某一方 6、不发帖,纯看客 Q8、有人认为这些事件的发起人及参与者是在使用网络暴力,您赞成这个观点么? 1、非常赞成 2、赞成 3、一般 4、反对 5、非常反对 Q9、如果您发的帖子被网管删除了,您有什么反应? 1、受打击不发了 2、在能发的地方加倍发

网络舆情现状浅析

网络舆情现状浅析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 1、国内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始于2005年,目前正处于一个相对热门的状态。对于网络舆情的研究,主要包括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外部性特征、管理与引导以及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构监测、分析、研判、预警系统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基础理论研究较为集中,这中间必然涉及网络舆情的概念分析。天津社科院刘毅在其撰写的网络舆情研究概论一书中提到,网络舆情是由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中山大学周如俊、王天琪认为,网络舆情从书面上理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带有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南开大学徐晓日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华中科技大学纪红、马小洁认为,网络舆情就是指在网络空间内,围绕舆情因变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网民对执政者及其政治取向所持有的态度。天津社科院王来华认为,舆情在其狭义上是指民众受中介性社会事项,刺激而产生的社会政治态度;而网络舆情,则主要指使用网络者或俗称“网民”的社会政治态度。 王来华教授对舆情概念的研究是目前为止最早的成果,其实际应用情况也是最好的。王来华教授在概念的内涵上对舆情进行了狭义化界定,有效地将舆情与舆论作出了科学合理的区分,舆情发展的当下状态也完全印证了这种区分的必要性。笔者完全认同王来华教授的观点,并在舆论与舆情

的关系辨析!一文中对其科学性作了专门的论述。王来华教授没有像给舆情下定义那样专门明确地完整地给出网络舆情的定义,但意图是十分清晰的,即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舆情前面加上网络这个限定词,必然是在网络这个空间里产生的舆情。鉴于此,其他学者的上述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对网络舆情空间的界定不够确切。在舆情定义中,我们已经明确了舆情空间的概念,那么在网络舆情的定义表述时不作特殊限定而简单套用,就不足以有效区分舆情和网络舆情。其次,客体指向不明确、不统一。王来华教授对舆情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将舆情狭义化理解的同时明确了舆情的客体,从而有效地将国家管理者在运行公权力过程中产生的特定的中介性社会事项作为引发舆情的刺激源,这使得舆情更加清晰化了,与目前我们应对舆情的工作现状也是完全吻合的。当下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没有统一到这方面来,这就容易造成网络舆情的定义泛化,进而又混淆了网络舆论与网络舆情的关系。第三,对网络舆情的属性定位不清晰、不统一。有学者将其表述为情绪、态度的总和,也有学者认定是共同意见。笔者认为,舆论学将舆论明确为集合化了的公众意见的定位是科学的,舆论学的百年发展历史也证明这一论断是正确的。那么作为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网络舆情也必然是一种集合化了的公众意见,而不是个人的意见和牢骚等。由此可见,王来华教授关于舆情是民众对国家管理者的社会政治态度的定性是准确的,否则就会出现舆情脱离舆论的尴尬状态。 2、网络舆情的概念 笔者综合舆情的研究成果和网络舆情的发展实际认为,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互联网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舆情主体的民众对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

网络安全事件调查报告

调 查 报 告 班级:计算机网络101班 姓名:刘小永学号:JS022******** 指导老师:闫心丽

一、网络安全诚信问题严峻手机终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商务类应用的快速发展,许多不法分子纷纷将牟利黑手伸向互联网,导致近年来网络安全威胁和诚信危机事件频发。据《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2011年我国被境外控制的计算机IP地址达100多万个;被黑客篡改的网站达4.2万个;被“飞客”蠕虫网络病毒感染的计算机每月达1,800万台,约占全球感染主机数量的30%。而据公安部提供的情况,近5年来,我国互联网上传播的病毒数量平均每年增长80%以上,互联网上平均每10台计算机中有8台受到黑客控制,公安机关受理的黑客攻击破坏活动相关案件平均每年增长110%。由此可见,网络安全环境的建设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发展的障碍。 其中,在是否发生网络安全事件问题上,发生过1次的占总数的19.5%,2次的占13%,3次以上的占19.3%。 图表1 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次数 从发生安全事件的类型分析,遭受计算机病毒、蠕虫和木马程序破坏的情况最为突出,占安全事件总数的35.6%,其次是网页遭篡改,占19.6%垃圾邮件,占36%,拒绝服务、端口扫描和篡改网页等网络攻击情况也比较突出,共占到总数的43%。 图表2 导致发生网络安全事件的可能原因 二、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分析 (一)我国计算机用户病毒感染情况 今年计算机病毒感染率为74%,继续呈下降趋势;多次感染病毒的比率为52%,比去年减少9%。这说明我国计算机用户的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在增强。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全国没有出现网络大范围感染的病毒疫情,比较突出的情况是,今年5、6月份,出现了“敲诈者”木马等盗取网上用户密码的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制造、传播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范文及写作方法

网络舆情调研报告范文及写作方法 一般格式标题页: 1、标题 2、客户(委托人) 3、调研公司 4、日期内容目录 执行性摘要:1、目标的简要陈述 2、调研方法的简要陈述 3、主要调研结果的简要陈述 4、结论与建议的简要陈述 5、其他相关信息(如特殊技术、局限、背景信息) 分析与结果(详细):1、调查基础信息 2、一般性的介绍分析类型 3、表格与图形 4、解释性的正文结论与建议 调查方法: 1、研究类型、研究意图、总体的界定2、样本设计与技术规定a、样本单位的界定b、设计类型(概率性与非概率性,特殊性) 3、调查问卷a、一般性描述b、对使用特殊类型问题的讨论 4、特殊性问题或考虑5、局限a、样本规模的局限b、样本选择的局限c、其他局限(抽样误差、时机、分析等) 附录:1、调查问卷 2、技术性附录(如统计工具、统计方法) 3、其他必要的附录(如调查地点的地图等)2一般写法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

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教学反思实效性研究实验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实效性研究》,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质量――××××教学反思实效性研究的调查报告》等。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网络暴力调查结果报告

. 对网络暴力的调查报告【前言】次《中国互联39CNNIC)完成的第据2017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亿,全年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截至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1253.2% 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共计新增网民什么是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一种暴力形式,它是一类在网上发表具有“网视频的行为现象,人们习惯称之为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络暴力”。网络暴力能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而且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亟待运用教育、道德约束、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网络暴力是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正文】一、调查目的本次调查主要在于了解不同年龄的人群对于网络暴力的理解和对待网络暴力的态度,探究正确网络用语的使用。二、调查对象及一般情况网络用户岁为中心的正态分布,网龄20之间,其中年龄以这部分人年龄在10-30 年都为6-10 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上海市徐汇区美罗城地下一楼随机选择网民当场发卷填 100% 10份,回收率达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四、调查时间:日月42017年8 五、调查内容主要调查了不同年龄人群对于网络暴力的理解和对待网络暴力的态度。个问题。(见附一)问卷共向投资者提出了9 六、调查结果的填写者很少遭遇过的填写者有时遭遇过网络暴力,20%通过调查,70% 的人则没有遭遇过网络暴力。网络暴力,而剩下的10%的人对于网络暴力的理解较肤浅,对于较严40%在这些受调查者中,有的人对于网络暴力非常理解。重的网络暴力行为认为理所当然;剩下60%的人在影50%100%的人选择举报,其中还有对于网络暴力的解决方法, 50%的人选择抓住对方纰漏给予打击。响轻微时选择置之不理,还有的人认为政府需颁布的人认为网络秩序需靠个人自觉,另有50%有50% 网络法律、网络维护者需加强监督。对于网络用语,网民一致认为,对于咒骂家人、本人的语言是令人讨厌的人承认,若喜爱的明星、作品等被拿来对比、贬低,自己都会70%的,另有非常生气。50%100%的人认为应该坚强,不能因此放弃生命,其中对于网络暴力,的人认为因网络暴力死去的40%对于因网络暴力死去的人为此感到可惜;另有的人认为网络暴人是对家人的不负责,太懦弱,十分谴责这种行为;剩下10% 力和自己无关。3 / 1 . 七、调查体会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网民对于网络暴力持有排斥、谴责的态度,但有小部分网民对网络暴力的认识不够深切。那网络暴力有哪几种表现形式呢? 1、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在网上发表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 2、在网上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 3、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等现今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在虚拟的网络上,我们要学会正确地应对网络暴力,遇到小事情时置之不理,遇到大事情时可以选择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切记不可放弃生命,但对于已经逝世的人们,也不能冷嘲热讽。 网络秩序需要网民共同维护,不用脏字,不发布虚假信息,不讽刺等等,文明上网。

浅析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普及范围的扩大,网络已逐渐成为人们表达观点的主要场所。现阶段,网络舆情的特征大体表现为传播方式多样化、参与范围扩大化以及运行体制系统化。为此,我国政府应当通过提升网络舆情治理意识、创新治理工作形式、完善相关体系建设等,促进网络舆情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网络舆情概述 舆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与民生疾苦之声有关。其与舆论既交叉又分离。舆情是民众所想,无论说与不说或公开与不公开,都归属于舆情。社会舆情是反映民众的心声、利益的诉求,而舆论既有公众发声,也有国家与政府的发声,同时也存有媒体的发声。而所谓的网络舆情是将网络作为载体,广大人民群众在其中围绕某件事情进行情感、意见以及观点上的表达、互动和传播,以此形成强有力且具有较大影响力与倾向性的观点及言论,属于一种社会舆论表达形式。 在传播问题上,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舆情具有即时性传播的优势。这是因为传统媒介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传播速度较慢,并且其传播方式大多为层级式,信息在传播上会受到版面大小及发稿时间等众多因素的制约,所以使得新闻传播具有滞后性特征。而网络媒体借助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特征创造了开放式平台,每个人都能够在此平台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另外,网络媒体具有及时性、互动性以及交流性等特征,使得网络舆情会出现随时爆发的可能。因此,当发生突发性的公共事件后,与其相关的信息、视频等会立刻在网络中快速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舆论更加迅速及时。 二、网络舆情和政府管理的联系 (一)网络舆情与政府公信力 从传统形式上看,为了确保社会及政治等方面处于稳定状态,政府在维护公告秩序及公共管理上会对其相关信息进行选择性公开,社会大众所看到与了解到的信息是不完整的,所以说政府信息与公众信息不对称。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政府在信息公开上的自由权、选择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网络信息的传递方式已经完全挣脱了传统信息传播在内容、空间及时间上的束缚,若是在此发展背景下,政府仍然选择性公开信息,或是利用封堵等方式隐瞒事情真相,那么一旦事实揭晓,公众在网络中了解到事件全部真相,政府会严重丧失公信力,并且在很长时间内很难恢复与重建权威形象。 (二)网络舆情与政府管理 当前,我国政府的职责是要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从而实现社会环境的和谐与稳定。政府之所以长期存在,是因为它可以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与支持。政府若想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应急处理能力、综合协调能力与危机公关能力等。当出现网络舆情危机,政府所做出的应急处理质量可以强烈地反映出其能力限度,如果舆情危机能够被化解,那么说明其具备较强的应急管理能力;如果舆情危机出现矛盾激化,那么说明政府管理能力较弱,不能够有效处理好突发危机事件,会降低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利用网络舆情危机能够检验出政府在公共管理上的实力。 三、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现状及解决措施 (一)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由1.0转变为2.0,这使得网络用户由信息接收者转为了信息制造者,网络用户既可以在网络中表达利益诉求,又可以揭露社会的腐败问题,逐渐增强了社会大众对政府的监督力度。各级政府官员及其行政状况正在接受超过8亿名网络用户的监督,这对政府官员行为及其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网曝五星级酒店卫生乱到杭州保姆纵火案,众多网络用户都在实时关注事情的最新进展状况,一旦找到可疑点,就会在网络中掀起较大的舆论风潮,在此环境下,政府对网络舆论要予以正视的态度,做好网络舆论治理工作,及时将网络舆论引导到积极一方。 但是在实际中,一些政府在处理网络舆论时会给予漠视的态度,对公民的意见置之不理,进而形成了网络舆论危机。比如在2014年,人民日报新建的大楼被网友们调侃为“土豪金”楼,这一事件在海内外引起了热潮,但由于相关领导并未对其进行及时处置,在后续处理上采用冷淡处理的方式,扩大了舆情范围,网民开始随意解读,甚至一些海外媒体拿此事件进行恶意炒作。除此之外,还有众多事件说明了政府对于民意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依旧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治理,最终导致政府公信力严重下降。现阶段,政府在网络舆情治理上存在四个问题:第一,管理理念不先进;第二,缺少专业管理人才;第三,管理制度不完善;第四,管理工作无法可依。 (二)政府网络舆情治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转变管理理念,增强危机管理意识 随着网络舆论规模的扩大,网络舆论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此时政府要转变舆论管理理念,对传统方式进行创新,加强信息传播的公开力度。特别是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为了使网络舆情具有积极作用,政府要及时向社会大众公开事情真相及进展状况,维护公民的知 情 实践与思考 浅析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阴应丰蔚 摘要院网络具有交互性及自由性等特征,使得社会大众可以在网络中相互交流沟通,同时也为政府的网络舆情治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本文先对网络舆情以及其与政府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然后再根据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期提升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政府;网络舆情;治理工作 127 视听2019.04|

舆情分析报告范文

舆情分析报告范文 舆情信息范文一 群众认为复活端午节光放假还不够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作为第一个法定节日的端午节,如何让端午节焕发活力是个值得研究和切实解决的问题。广大群众认为,zhèng fǔ部门不能简单放假了事,应和相关的民俗组织一道,营造节日氛围,搭建吸引群众参与的平台。相关组织应围绕所在不同地区和城市特点,举行一些群体性娱乐活动,进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让其成为端午节最突出的标志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端午节成为一个别人"抢不走、夺不去"的民族节日。 公众拥护省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仍担心学生成绩下降考学难 近日,省教育厅再次出台素质教育新举措,高中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意见深得人心,对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十分担心,改革来得太快太急,配套措施跟不上,突出综合素质,倡导个性化发展容易分散学生精力,使老师、学生都想"松一口气",放松约束要求,最终导致成绩下降,影响就学。再者,开发学生潜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注重于某几门感兴趣的课程短时间不一定有收获,又容易导致偏科,影响成绩。不公开考试成绩,学生无法进行比较,心中无数,容易产生错误判断。公众呼吁,教育部

门应想方设法解决一下考生多和学校少的矛盾,切实改善教育大环境;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就学观念,引导到职业学校就读,学一技之长,不要都在"一本"、"重点"上扎堆。 舆情信息范文二 群众热议应届生应聘"雷事" 近日来,新一轮的"应聘大战"逐渐拉开帷幕,众多2016届毕业生走上求职舞台。在大部分应聘者极力展示自己能力的同时,应聘人的回答雷倒众考官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些"雷事"一经报道,引来群众热议。 雷事一简历雷同度高,模板泛滥。 肖婷是全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公司的面试官,还没开始面试,两个名字就被她重重画了线。"这俩人就像是动画片里的葫芦兄弟遮上姓名后,一样的学校、一样的专业、一样的考试成绩,甚至是完全相同的擅长弹吉他、会打网球"她说。一问才知,校园网上有一份简历模板,两个人只改了名字和专业,其他的直接就使用了。他们甚至连模板的内容都懒得背,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 群众普遍认为,这种雷同简历的出现,并不仅仅是大学生"变懒"的表现,这其中还包含着很大的"不负责任"在里面,作为跨出校园,步向社会的"招牌",都

网络安全问题研究性课题报告

班级: 指导老师:组长: 组员:

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科目:信息技术 课题研究涉及的非主导科目:语文数学 提出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逐渐走入我们平常百姓家,网络也在也不是个陌生的字眼。大到企业办公,小到私人娱乐。网络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昭示它的风采。但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与来,在今天已经成为网络世界里最为人关注的问题之一危害网络安全的因素很多,它们主要依附于各种恶意软件,其中病毒和木马最为一般网民所熟悉。针对这些危害因素,网络安全技术得以快速发展,这也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研究目的:了解网络安全问题触发的原因、方式、后果及影响 研究意义: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研究目标:1、使广大青少年朋友对网络安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通过宣传网络安全知识,使青少年朋友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研究假设:同学们对网络安全不给予重视,网络安全问题迫在眉睫

研究内容: 1、触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2、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政策建议 3、什么是网络安全 4、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5、常见的几种网络入侵方法 一、触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 日益严重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仅使上网企业、机构及用户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国家的安全与主权面临严重威胁。要避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触发这一问题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黑客的攻击。由于缺乏针对网络犯罪卓有成效的反击和跟踪手段,因此黑客的攻击不仅“杀伤力”强,而且隐蔽性好。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万个黑客网站,其攻击方法达几千种之多。 2.管理的欠缺。网站或系统的严格管理是企业、机构及用户免受攻击的重要措施。事实上,很多企业、机构及用户的网站或系统都疏于这方面的管理。据IT界企业团体ITAA的调查显示,美国90%的IT企业对黑客攻击准备不足。目前,美国75%-85%的网站都抵挡不住黑客的攻击,约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