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教案 人民版

辛亥革命教案 人民版
辛亥革命教案 人民版

辛亥革命(人民版)

【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认识大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

响。

3.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能力目标: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课堂讨论,通过历史材料、多媒体课件演示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问题,探究问题。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历史辩论等方式,来分析辛亥革命的最终结局受成功还是失败。

3.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2)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时约法的评价。

(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处理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图片材料等,运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通过学生回答问题,

再由教师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掌握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对辛亥

革命的历史功绩的评价。这样,学生能从感知到认知,从认识到理

论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

⑴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⑵使学生理解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造成失败的根本原因;处理方法:通过在讲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内部官职的组成部分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两块知识来使学生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

教训,以及理解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造成失败的根本原因【课时安排】1课时。

【教法】问题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PPT上打出电影辛亥革命的剧照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第二课辛亥革命。本课的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下面,请大家先看一则简讯。上面这个是

2010年8月长春电影公司拍摄了大型史诗电影《辛亥革命》,在片中

主要讲述了国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的

历史贡献。那么请问大家请问20世纪初的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辛亥革

命?其过程是怎么样的呢?就让我们到今天的学习中寻找答案。

讲授新课:

㈠武昌起义

1.辛亥革命的概念

师:大家初中的时候都有学习过辛亥革命这一课。那么,在大家的印象中,辛亥革命是

什么样的呢?有哪位同学可以用一两句话给我简要的概括一下辛亥革命的概念呢?

生:回答

师:广义:是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的全过程。

狭义:指武昌起义。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在讲述概念的时候,要向同学们解释何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师:好的,同学们在这里老师向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资产阶级革

命派。因为这个是

必修三才会学习到的内容,所以在这里,老师向大家解释一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它与我们在专题一学习到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同属于资产阶级的派别,不过他们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可以用三个“要不

要”概括:资产阶级革命派要革命,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要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则是要改良,要保留清王朝的统治,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2.起义的背景

师: 那么为什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会发生辛亥革命呢?其爆发的背景有哪些

呢?我们在分析背景时候,往往要总政治,经济,文化这些一般背景进行分析。当然,我们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辛亥革命的爆发除了这些一般背景外,还有它爆发的特殊背景。下面,我们就来重点学习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

①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

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遗。

师:我们回顾一下在之前专题一学习过的内容。在专题一中,我们学

习了2场战争以及

两条条约。即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和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两场战争分别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使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严重加深转化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清政府于1901年实行“新政”和1905年实行“预备立宪”改革。但是,清政府不过是行改革之名,行讨好列强之实。中华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遗。在这样的时代下,改良式没有出路了。于是只能够选择革命。这个就是我们辛亥革命爆发的第一个社会背景。

师:②经济、阶级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进行新政和宪政改革,促进了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人民版)

问题1:请问同学们,从这段材料中你们获取的主要信息有哪些?这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

哪些联系呢?

生:回答

师:好的,这段材料讲的时间范围主要是从是1894年到1913年,也就是甲午中日战争到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段期间。这个期间我们清政府实行了“新政”和宪政改革。我们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这使得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也就是我们第二个背景:经济、阶级基础。

师:③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有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于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便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这个时期,伏

尔泰、孟德斯鸠这批思想家的思想传入中国,对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

作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有三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就是章炳麟、陈天华和邹容。

章炳麟在1903年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陈天华于1903年发表了《猛回头》和《警世

钟》,邹容也于1903年发表了《论革命》。这些民主革命思想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为我们

的武昌起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PPT上打出章炳麟、陈天华和邹容三人的图片)

师:④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在阶级基础和民主革命思想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的条件下,我们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更加为了有效地组织革命运动,于是在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许多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PPT打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情况”表格)成立时间民称主要人员领导人成立地点

1894兴中会华侨和会党孙中山檀香山

黄兴 宋教仁湖南长沙1904华兴会留学生和学

1904光复会留学生和学

蔡元培上海

1906日知会学界和新军刘静庵湖北武昌

如上表所示,在全国纷纷成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下面,我们来具体学习兴中会。

兴中会建立情况

ⅰ时间:1894年

ⅱ创立人:孙中山

ⅲ地点:美国檀香山

ⅳ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ⅴ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ⅵ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师:在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的形势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地域性强,力量分散,

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因此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为了增强革命力量,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于是第一个自称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应运而生。同盟会也是我们本子目学习的重点。(PPT上打出同盟会建立情况提纲)

同盟会的建立情况

ⅰ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ⅱ时间:1905年 东京

ⅲ主要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ⅳ成员: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

ⅴ机关刊物: 《民报》

ⅵ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ⅶ意义: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师:1905年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上,孙中山先生首次阐述了同盟会的十

六字政治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十六字政治纲领可以说是三民主义的早期形态,前两条即当时的民族主义,其中的“鞑虏”是指满族统治者,不是指所有的满族人。第三条即当时的民权主义,最后一条即当时的民生主义。其中,民权主义是核心。因为三民主义在必修三我们将重点学习,所以在这里老师就给大家略讲一下。

问题2:在这里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和不是团体呢?

生:回答

师:同盟会之所以说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因为它有一个统一的革命

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政治纲领。以及拥有一个统一的领导者:孙中山。这就是它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团体,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师:⑤军事基础:同盟会领导下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有了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于是不断

地发动起义。有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等等,大大加速了革命的进程。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1911年4月27日(阴历三月二十七日)由黄兴率领的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终因孤军作战,伤亡甚重,坚持一昼夜而失败。收殓烈士遗骸七十二具,葬于红

花岗,改名黄花岗。故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最大的特点就是都是同盟会的

党员出动。孙中山说:“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然其影响世界各国实非常之大。”孙将每年的

3月29日定为青年节,而且国民党货币的排版也有黄花岗起义的雕塑。可见黄花岗起义的

意义很大。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在这次起义之后,作为辛亥革命的直接导火线保

路运动立即发生了。

师:⑥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地区兵力空虚。

问题2:以上,我们通过史料总共分析总结了武昌起义爆发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军事基础、思想基础。那么,究竟什么因素是造成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索呢?

生:回答

师:对了,就是四川保路运动。它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那么四川运动为

什么会爆发呢?

四川保路运动之所以会爆发,主要原因是因为: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决定将粤汉、川汉的铁路收为国有。可是,转头又将铁路所有权转让给了英法德美四国银行。激起了川、粤、湘、鄂等省人民的强烈反对,掀起了保路运动,尤其是以四川地区进行的最为激烈。于是清政府派湖北新军进四川进行镇压。这就造成了湖北地区兵力空虚,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

(这里有个新名词:湖北新军,老师给大家解释一下。湖北新进即洋枪洋炮加上西式练兵方式的新式军队,它是20世纪初清王朝军队的绝对主力。他们在共进会和文学社两大湖 北革命团体的影响下,纷纷投身革命派。而他们也是接下来武昌起义爆发的直接领导者。)

3.起义的爆发

师:好,在以上六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武昌起义终于爆发了。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起

义爆发的经过。

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10月10号。其实革命党人原本是打算于10月6号起义的。但

是由于起义消息泄露,于是革命党人被迫提前起义。10月10号晚,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率先发动起义,随后占领楚望台军械库,攻占湖北总督府。经过一昼夜的激战,次日占领武昌。12日,武汉三镇相继光复。(PPT上打出武昌起义提纲)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3)经过: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

械库。新军炮兵、步兵闻风响应。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占领武汉三镇。

好的,老师刚才只是给大家简要的讲述了一下武昌起义的大致经过。大家想要详细了解的话,可以再课后通过上网搜集视频,如“档案”等纪录片节目进行观看。

4.起义的结果

师:起义爆发后,带来了2大结果。即第一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总督,改国号为

中华民国。第二,全国十几个省份宣布独立。

问题3:最后,在这个子目中,老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

生:回答。

师:总的来说,武昌起义成功的主要原因有:

①经济基础: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达(根本原因)

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③群众基础:武汉人民群众的支持。武汉人民较早受外来侵略,面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严重。

④准备充足: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新军中进行宣传组织

⑤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的发生,使武昌兵力空虚。

㈡革命的成果---中华民国的成立

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师:(过渡)武昌起义成功后,脱离清政府统治的国内各派政治力量为了巩固革命成果,

围绕建立中央政权问题,进行了频繁的活动。

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问题5:假如你是民国记者,你会如何报告当时民国建立的情况呢?

生:回答

师:(归纳)从时间、国都、国旗、纪年、性质等方面回答

时间:1912年1月1日

国旗:五色旗

纪念:改用公历,以1912年定为中华民国元年。

颁布一系列移风易俗和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

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在这里,同学们要学会如何判定一个政府的性质,其实要判定一个政府的性质,主要是看这个政府人员的组成和他采取的措施。南京临时政府采取“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原则,九个次长中八个是同盟会的骨干。再从临时政府采取的措施来看,都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材料:

第一章“总纲”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宣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三章“参议院”明确了参议院的地位和职权,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其职责为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各负其责;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提出的法律案、公布法案命令时,必须副署。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院依法公开审理民事、刑事及其他特别案件。“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

问题4:以上材料是来自我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从上面的材料在我们同学们有总结出哪些体现我们约法的特征的信息呢?

生:回答

师:好,从第一章内容“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全体”这四个字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主权在民的法律。

接着,我们看第二章,第二章说“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说明了它还是一部讲求自由平等的法律。

最后,从第三章到第七章的内容中,第三章主要是说立法权由参议员行使、第四章说总统行使行政区、第六章的“法官独立审判”说明了法院是独立行使立法权的。这些说明了《中民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政治

体制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PPT上打出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的提纲)

内容: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的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局限性:①没有明确规定反帝原则;②没有明确规定人民群众的具体权益和切身利益,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

㈢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篡取革命果实

师:(过渡)正当革命进入高潮阶段时,革命危机却来临了。前面我们在第二个子目的学习中,我们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这注定了革命最终的结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为什么我们要用窃这个字来形容呢?主要是因为在当时形成了清政府、袁世凯、南方革命党人三支力量。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一面骗了南方革命党人,另一面又背叛了清王朝。所以说,袁世凯是用骗的手段“窃”取了革命的果实。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师:(过渡)PPT上打出一段材料:

材料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转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问题5:江泽民主席在报告中高度概括、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但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那么你们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下面请大家以前后四桌为一小组进行讨论。5分钟后,请大家起来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

生:讨论、回答完毕。

师:刚才大家都积极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它成功了,也有的同学认为它失败了。其实同学们要注意,我们在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我们都要从其两面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因此,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或者失败了,都有一定道理,但我们在看待历史事件时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像辛亥革命,只有把它的成功和失败统一起来看,才能正确看待它。

一方面,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政治上看,它推翻满清政权和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从经济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从思想上看,中华民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因而可以说革命是成功了。

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又是失败的革命,因为它并未彻底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例如,在反帝上,并未废除片面国待遇,未改变租借现状。在反封建上,也没有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所以1949年共产党接办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本课小结】

师: 本节课我们介绍了与辛亥革命有关的知识。从其背景、过程、结局、评价四方面进行了讲解。讲了武昌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最后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掠取,还讨论了辛亥革命的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从中学会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我们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专题三第二课——辛亥革命

㈠武昌起义

1.辛亥革命的概念:广义和狭义

2.起义背景:

①社会背景;

②经济、阶级基础;

③思想基础;

④组织基础;

⑤军事基础;

⑥有利时机;

3.起义的爆发

①时间:1911年10月10日 ;

②主力: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

③经过: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次日

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占领武汉三镇。

4.起义的结果

①湖北军政府成立;

②全国十几个省份宣布独立。

㈡革命的成果---中华民国的成立

1.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㈢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篡取革命果实

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成功:政治、经济、思想、社会风俗

2.失败: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作业设计】

1.思考课本P51自我测评和材料阅读与思考

2.预习下一课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后反思】

在本次的教学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了问题法的教学法以及探究法的学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学习本课的重难点知识。

《辛亥革命》这节课如果深入展开来讲,内容很多,一课时根本不够,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尊重教材的内容,组织学生重点学习武昌起义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尤其是通过材料的剖析来详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三大原则。还像学生们分析了本课的难点,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

另外,在本节课的课前导入环节,我通过PPT展现一则有关“辛亥革命”电影的简讯,直接切入主题,使学生目的明确,我们这节课所要了解的是孙中山以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讨论了辛亥革命是成还是失败,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形成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辛亥革命

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 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委曲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辛起步进程中的严重环节。它推翻了统泊中国几千年的开放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看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做是它最终结出的硕果。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2、学情:学生对于辛亥革命了解比较少,但对孙中山通过影视剧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以此为切入点,以孙中山的早期活动为主线,介绍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加深学生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精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刻,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教学创意:①制作大事年表,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 ②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归纳列表法 课后记: 教学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5分钟) 复习:①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领导者是谁?(“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②谁在宣传维新运动的过程中起到严重作用?他的译著是?(严复;《天演论》)③宣布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光绪帝)④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开放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当时的整个国家大权正是掌握在他们手中。) 导入: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在他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胜利,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讲授新课】:(25分钟) xx早期的革命活动: 1、同盟会创立背景——创立兴中会: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孙中山,从而对他有一个最初的认识。孙中山,宏伟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家。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学医。 一生致力于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创立兴中会、同盟会;领导发动革命起义;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改组国民党;领导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

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当代政治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启了一个新纪元,对于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经济、社会性质都发挥了关键性的引导力量。我想辛亥革命在驱动中国政治现代化方面的影响尤为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已绵延整整两千多年,在此期间历经了一代代王朝的变迁。这种历代政权的变迁并非革命,只是一种改朝换代。“原有政权的崩溃并非意味着造反者希望变更体制的运用规则,认可关于政治合法性的新的政治价值标准,仅是对效忠对象的改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辛亥革命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前所未有地提出建立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可以说是我国由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发展的里程碑 ,是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虽然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政治依然命途多舛,发展风云多变 ,但“政治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辛亥革命及其以后中国在政治现代化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为我国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珍贵的启示。 首先,辛亥革命从政治形态与体制上彻底推翻了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虽然民主共和制度在当时的中国只是徒具形式,但这个形式使人们观念上引起的巨大转变却不容小觑。人们不再把自己看作皇上的“子民”,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有了这样的背景,各种政党团体、社会组织和报纸杂志纷纷涌现,政治生活空前活跃,民主精神普遍高涨。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继续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其次,我想政党政治是辛亥革命对政治的影响中一个突出的亮点,对于国家政治结构与模式的建立意义十分重大。“皇权专制时代,政党不允许存在,即使在‘预备立宪’的清末,凡与政治及公事有关的结社集会,同样也不可以‘照常设立’。” 最后,我想以上海为例,尽可以说明辛亥革命在帮助各大城市确立以后的政治地位,增大政治影响方面的重大影响。孙中山曾高度评价辛亥革命后上海政治及各方面突飞猛进的伟大意义:“时响应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辛亥革命给上海带来的进步可以说是全方面的,尤其推动了上海政治地位的提升。上海本身作为一个驰名中外的通商巨埠,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极强的经济实力。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疾风骤雨般的革命更是为上海提供了一个政治突越的契机。“当时上海聚集了一大批有政治声望、有全国影响、有经济实力的士绅名流,如赵凤昌、熊希龄、伍廷芳、李平书,等等,他们的态度逐渐转变,与革命党人携手合作,大大提升了上海在当时政治风云中的影响力”。由此可见,辛亥革命在上海整个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都可以算是一个意义显赫而无比重要的里程碑。

辛亥革命 优秀教案

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的史实。 2.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 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教学难点】 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导入1(图片式导入)每逢新中国的重大节日或隆重庆典,天安门广场都要摆放孙中山的巨幅画像。这幅高6.18米、宽5.24米、重约1吨的巨幅画像是依据孙中山20世纪20年代摄于上海的照片绘制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世纪,这一形式一直保持了下来,并且还将继续下去。孙中山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问题。 导入2(情境式导入)多媒体展示中山陵风景图片。同学们知道这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哪里吗?长眠于此的世纪伟人指的是谁?此景点为南京中山陵,伟人是孙中山。毛泽东称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何以赢得如此高的赞誉?那是因为在100多年前,一场震惊中外的革命——辛亥革命。什么是辛亥革命?它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二、课堂探究 板块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分组讨论:(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武装起义? (2)这些起义的后果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举行萍浏醴起义。1907年光复会会员徐锡麟举行安庆起义;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年4月,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 (2)这些起义都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过渡语:孙中山等人举行了一系列起义失败后,他们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举行了更大规模的起义——武昌起义,这次起义的结果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板块二:武昌起义 阅读材料: 材料一: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文学来源于生活。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可怜可悲的中国最底层的百姓形象,他想投靠革命,把自己的辫子绕起来用一根筷子别在头顶,最后却落得被处死的悲惨下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2)根据材料二,鲁迅眼里的辛亥革命成效如何? (3)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评价辛亥革命?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答案:(1)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现状,或辛亥革命没有能够给中国百姓带来福音等。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推动历史的进步;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中国百姓依旧在水深火热中挣扎。评价历史事件要多方寻找资料,力求全面,不能武断下结论,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 结束语:辛亥革命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今天已成为光辉的现实。辛亥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 【板书设计】

辛亥革命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辛 亥革命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辛亥革命以前中国所有的历史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都还是在争夺皇位上打圈子,未能跳出这个怪圈。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在于,革命的发生动摇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来对君主专制制度——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 ●辛亥革命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用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转折和成就,由此带来的思想解放是怎么形容也不过分的。 ●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说明,中国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走到头了,只有新式的民主主义革命才能推动历史前进。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义无反顾地肩负起这样的历史任务,走上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 ●孙中山的社会政治理想,不仅北洋军阀未能实现,国民党政府也未能实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彻底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有条件实现孙中山的社会政治理想。中国共产党不仅继承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先辈们的理想和事业,

而且大大发展了他们的理想和事业。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是辛亥革命的忠实继承者。 由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开始的辛亥革命,到今年已经100周年了。辛亥革命是历史的首创,它提供了此前的中国历史进程未曾提供的新鲜经验,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值得我们永远纪念、深入研究。 辛亥革命冲破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堤防 中国历史悠久,自秦统一中国以来,已经过了2200多年。著名的二十四史记录了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宫廷政变、砍砍杀杀的许多故事。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这一起义固然是大胆的造反举动,但目的也只是争一个帝王的位置。楚汉相争,出身草莽的刘邦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元末农民战争,当过和尚的朱元璋力战群雄,开创了明朝天下。但不管如何改朝换代,不管是统一还是分裂,天下始终是一人一姓的天下。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是君主专制制度最为成熟的国家,也是封建社会延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前,冲破君主专制制度几乎是不可能的。 进入近代以来,情况有了变化。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使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的独立主权损伤极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它们的生产方式带进中国,对中国社会生产的冲击很大;欧风美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大;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逐渐传入中国,对国内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冲击很大。太平天国运动发动了对清朝统治阶级的冲击,虽然提出了建立“新天新地新世界”的理想,要在地上建立“小天堂”,但这个“新世界”、“小天堂”仍然不能摆脱封建皇帝的那一套,不能给中国指出新的出路。被人给予很高评价的洋务运动,也只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只能给百孔千疮的统治机器增加一点润滑剂而已,根本无法改变国家的面貌。戊戌维新运动主张君主立宪,试图把中国引上资本主义道路,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但它力图保住光绪皇帝的位子,既不彻底又没成功。义和团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是一次缺乏有力领导且被清朝当局利用的运动,打出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最终被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者联合绞杀。 辛亥革命以前所有的历史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都还是在争夺皇位上打圈子,未能跳出这个怪圈。 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则不同,它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甚至可以说是自秦统一中国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完整版)《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湖南省新化县第三中学秦爱叔 一、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管理,加强师生互动,使之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之能力。另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与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史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关于辛亥革命,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知晓,这对我们开展教学较为有利,只是学生对辛亥革命史实的了解一般都停留在电影电视中有关描述辛亥革命的一些认知,这属于一种感性认识。我们要真实全面的掌握相关史实,还须进一步学习与挖掘。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它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里程碑。本课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还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2.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影响,《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孙中山推举袁世凯为总统的原因。 四、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才问题,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通过学习孙中山在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导入]:一张近代服饰、发型的图片导入。教师阐述:从课件上这张图片,我们可看出是何政治事件造成了这种近代服饰、发型的变迁?这次政治事件发生的背景?当时有无具备条件? 2.新授(教学内容)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及条件: 投影:图一:中国被众多条约捆绑图。图二:外债剥削压榨得中国人民无法生活图。图三:列强瓜分中国图。 慈禧与她的上谕:“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投影:材料一: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资本总额达1亿多,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材料二: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资…… 材料三:同盟会及三民主义。 材料四:清政府新政图及内容。 材料五:黄花岗起义图 材料六:四川保路运动图 [合作学习]:当时中国是否具备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条件? [学生感悟]:通过分析处理,学生认识到经过革命党人的长期宣传与不懈努力,革命所爆发的经济、阶级、思想、组织与军事等基础以及外部有利时机都已具备,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已经一触即发。 [设计意图]:本环节提供了几则材料及图片,认真分析了当时中国爆发革命所应当具有的条件及背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学习一个材料,提升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素养,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之能力。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投影:革命过程形势图 教师讲述: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短短三天占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之后全国闻风响应,全国有十多个省份宣布独立。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但建

辛亥革命教案7人民版优秀教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辛亥革命》教案 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了解辛亥革命的整体过程,知道民主共和的特点,认识辛亥革命伟大的历史意义。 . 通过阅读历史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形成综合分析和客观评价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学会与人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 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通过本节课学习,掌握解读材料、评价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 认识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伟大功绩。 .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华民国成立及辛亥革命的意义。 难点:民主共和观念是否深入人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作为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的孙中山先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中山先生那彪炳千秋,永载史册的丰功伟绩。 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追求民主的峥嵘岁月” 。 第一篇:追求民主的峥嵘岁月(背景) 教师:孙中山先生是在怎样一种社会状况下,走上革命道路的? . 背景 请大家仔细观察《列强瓜分中国》的漫画,从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阅读史料,清政府是如何应对这种政治局面,结果如何? 教师:自近代以来,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政府曾经屡次尝试,几番自救, 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些改革的失败一方面证明整个封建王朝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而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那就是民主。于是,就在清政府垂死挣扎的时候,一群先

进的中国人毅然决然的走上了追求民主的道路,这其中的突出代表就是——孙中山。 . 孙中山及革命党人的活动 结合教材及所学内容,完成大屏上的大事记年表。 学生活动:角色体验】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片《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孙中山先生慷慨激昂的演说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结合所学内容,你能否再现孙中山先生的演讲。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准备,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扮演孙中山先生发言。 解读一】三民主义 教师:正如大家所述,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中,孙中山阐述了自己的革命思想。 大屏上的十六个字是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的。三民主义与十六字纲领具有怎样的联系呢?其内涵如何理解? 请问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什么?理由是什么?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教师:一种革命思想的产生与传播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反对与抵制。于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展开了激烈论战。他们论战的核心是什么?结果怎样? 教师:就在孙中山为革命奔走宣传的同时,国内革命志士发动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黄花岗起义。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起义的情况。 教师:虽然,这些起义都失败了,但正是有了这星星之火,才形成了后来燎原全国之势。终于在年,武昌起义的枪声划破夜空,取得了重大胜利,迎来了“推翻专制的千年剧变”。是谁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第二篇:推翻专制的千年剧变(经过) 请大家观看视频,同时填写《学案》上的表格。

辛亥革命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论辛亥革命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一百年前,无数爱国革命党人发动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辟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在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百年来,它的伟大精神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为祖国谱写出了无比壮丽的诗篇。 辛亥革命与当代民主 辛亥革命以前,在封建君主专制的巨大压力之下,人们几乎没有民主的观念。在鸦片战争失败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以及资本主义的萌芽,西方的政治思想在中国有了较多的传播,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民主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这些认识都不够深刻,也未能引起什么大的影响,但却不能否认是一种进步,同时对之后辛亥革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思想启迪作用。 在早期改良思想以及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下,孙中山发展了自己的思想,并意识到中国要发展就必须要推翻清王朝,实现民主共和。他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政府”,划时代地提出了民主共和的要求。其后发展而成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更是体现了民主的思想。 虽然辛亥革命所提出的民主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在之后的数十年中,所谓的民主也只是深入到了社会中上层人士的思想之中,而广大的社会底层百姓,对此仍是一无所知。民主不过是个口号,并未真正落到实处。 但是不可否认,辛亥革命确实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它当之无愧是中国民主的先驱,对之后的革命行动有着深远的思想启迪作用。?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流传

广远,人民对革命的追求绵延不绝。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①正是辛亥革命的不可估量的思想影响力指引着后来者的行动。?它不但推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朝政府,埋葬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破天荒的建立了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促进了民主精神的高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此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了前进的道路。?②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为之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也可以说,正是因为辛亥革命的启蒙作用,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民主。 今天看来,辛亥革命首次真正提出了民主并去付诸行动,对于现在我们的民主有着不可忽略的引领作用。同时,辛亥革命后的失败的民主对于我们来说既是经验,又是教训。为今天我们的民主建设指明了道路。 辛亥革命与当代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但是革命的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取,之后国家陷入军阀混战,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和。社会动荡,经济萧条,民生凋敝,人民的悲惨命运并未改变。 ?孙中山原来对袁世凯的印象并不好……如把建立民国的大任托给他是靠不住的,不赞同和他妥协议和。但是孙中山和一般资产阶级革命家一样,有早日实现共和与统一,也就是廉价胜利的愿望。……因此,他又想利用袁世凯……同时,孙中山对袁世凯这个‘汉人’也抱有一些幻想……?③当然,革命党人的做法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也可以看出他们对当中国的社会现实认识得不够深刻,过分急于逼迫清帝退位以结束帝制,建立共和,而对今后国家将如何发展考

教案第9课辛亥革命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 2.教师强调: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3.教师展示图片:《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 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4.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

所——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2.教师展示图片:《湖北军政府》《黎元洪》 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 学生回答:说明革命潜伏者危机。 3.教师讲述: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 4.教师强调: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5.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6.学生回答:略 7.教师总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三、课堂总结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最终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因此,辛亥革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其对于封建体制的冲击、社会生产力的推动、进步意识的弘扬、风俗习惯的革新都是空前的。 ?板书设计?

教案第9课辛亥革命

第9课辛亥革命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通过历史史料的解读与分析,培养学生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全面的认识和看待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迹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为民族独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奋斗精神,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 时间领导者起义1906 刘道一、蔡绍南萍浏醴起义1907 徐锡麟、秋瑾安庆起义 1907 孙中山、黄兴广西起义 2.教师强调: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3.教师展示图片:《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 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4.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 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

辛亥革命引起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引起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作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竖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从政治制度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不仅是一次革命运动,而且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辛亥革命教案

第13 讲:辛亥革命。 高考考纲:辛亥革命的背景;《临时约法》;从多元史观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课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高中历史做非选择题的基本方法:先看问题,弄清几问, 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明确时间,划分意思。调动知识,按问书写。调理清晰,组织语言。多多益善,试论结合。 新课导入:,,,百年历史,三大伟人,三次巨变。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解释辛亥革命的概念: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国的全过程。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1911 年武昌起义。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为什么20 世纪初,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掀起一场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的辛亥革命? (一)材料1 :辛亥革命前,500 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 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19亿多银元,相当于1901 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6 倍。 ——人民日报2001年10月9日 材料2:为了??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大后感到再也不 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1901 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容 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剥削人民。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材料3:20 世纪初,民族资本 主义??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1901 年至1911 年,全国新设立的厂矿有320 多家,资本总额1 亿多元,是以前三十余年的两倍多。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材料4:吴玉章回忆说:“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 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 《吴玉章回忆录》 (1)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背景。(分组讨论,用时 3 分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 日占领三镇。随后, 成立军政府,推举旧军官黎元洪为都督,宣布废除宣统年号, 改为黄帝纪元,国号为“中华民国” 。各省纷纷响应,到11 月下旬,全国 有十几个省区脱离清廷宣布独立。 (二)自学填空:(在课本上画出来,用时1分钟) 临时政府成立: (1)时间: (2)总统: (3)国旗: 4)国都:

高中历史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萨拉族自治县银川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 人民版教学设计:32辛亥革命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节指的是辛亥革命,七核心内容是辛亥革命,理解它的关键是知道辛亥革命的大致经过,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影响,教训以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学生在初中阶段以及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还与政治学科联系紧密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在本册书内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影响和教训,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结合近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的具体国情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定位:知道辛亥革命,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及教训。 2、目标解析:知道辛亥革命,就是要知道辛亥革命的时间和大致的过程,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就是要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具体的内容、性质和对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作用。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及教训,就要通过对辛亥革命进行具体的分析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影响以及革命失败给中国民主革命的教训。 三、教学问题与诊断分析 本课知识跨度大,学生不容易掌握,因此要让学生把握基本线索。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革命的过程与成就理解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一座里程碑。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学生对这一节内容比较熟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武昌起义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大致的概况。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问题1: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 问题2:武昌起义的概况。 例题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 A.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B.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 C.民族资产阶级积极开辟独立发展的道路 D.清末新政的破产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大国崛起之路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统一和崛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辛亥革命,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在中国南方,南京革命政府成立,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制订了保护私人财产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采取改进教育制度﹑革新教育内容等措施,促进了南方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繁荣发展。 然而此时在中国北方,袁世凯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着北京满清政府,掌握着广大北方地区,他是北方中国的掌舵人。作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政治代表,袁世凯决不是站在历史潮流前头引导社会前进的人物。袁世凯维护的是他的个人利益,“大清王朝”已经走到末日,成为历史前进的绊脚石,可是袁世凯却是借着这个招牌在建立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军阀帝国”。 南京革命政府在短时期内没有军事实力去彻底推翻北京满清政府,而北京满清政府呢,也暂时没有能力去摧毁对方,南北对峙,两个政府进入了人僵持阶段…… “休养生息,扩军备战,一统北方。”是南京革命政府的既定国策。南京革命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审时度势,充分利用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的优势,大办工厂,大力发展中国加工制造业,由于南京革命政府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因而借着一战的春风使中国制造传销到世界,大发战争财,为经济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当然,辛亥革命取得的成功毕竟有限。北京满清政府所代表的封建势力

在中国北方的统治依旧根深蒂固,并不是一两次冲击就能推倒的。辛亥 革命没有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孙中山期盼的“共和” 并没有完全实现,中国北方人民的悲惨境遇依然如故。 在南方中国,西方殖民者的踪迹依然存在,南京革命政府还没有能力完全驱逐那些外国侵略势力,所以只好暂时承认他们在华的利益,以换取列强的支持……而在北方中国,这些情况更甚,北京满清政府为了保卫现有地盘和企图将来的反攻,因而不得不用出卖各种主权的方式向西方力强不断借款扩充军力和购买装备,导致主权不断丧失,殖民地化不断加深,北中国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不断有人穿越袁世凯守卫的长江边界偷渡南下…… 看看南北对峙,北京满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百业凋敝,民不聊生。民众无法生活下去,抗捐抗税、抢米风潮、农民暴动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它不断削弱北京满清政府的统治,为南京革命政府的北伐革命创造了客观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 人心向背决定一切。到北伐革命前夕,人们对北京满清政府的这种不满和愤怒已发展到不加掩饰的地步。由此可见,北伐革命战争的发生,是客观形势使然。1921年,北伐革命形势已经成熟。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南京革命政府在孙中山大总统先军政治的思想带动下,南方中国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扩军备战,经济和军事实力已经有了空前的快速发展。海陆空三军体系完善,军队总数二百多万,重点发展陆军,拥有了一支具有顽强战斗力的中国革命陆军…… 1921年10月10日国庆节,中华民国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总统府前检阅三军,发表北伐革命宣言,一列列军队从阅兵广场直接开赴北伐前线……北伐革

辛亥革命代表人物

1、.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当属孙中山。他年轻的时候接受西方教育,在自然科学知识之外,也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学说,并感到国家面临危机,开始认识到依靠清政府不可能实现国家的富强,要救国就必须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他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之后艰苦的寻求救国真理,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进行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在这一过程中,孙中山作为革命先行者的功绩和地位也逐渐为革命者所公认,使他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众望所归的领袖。 2.章炳麟,原名绛,好太炎,浙江余杭人。他早年受维新派思想影响,参与了维新变法的宣传活动。戊戌变法失败后前往日本,思想开始转变。它写了《黑客匡谬》一文,检查自己过去主张拥戴清帝的错误,在当时的知识界产生了重大影响。1903年,他在《苏报》上发表了著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了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相信中国人民在革命之后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3.邹容,字蔚丹,四川巴县人。他曾留学日本,积极参加了留日学生所发起的革命活动。它撰写了《革命军》,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说作为理论基础,热情歌颂革命,号召推翻合专制、卖国与种族压迫为一体的清政府,恢复人民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系统阐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和主张,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 4.陈天华,字星台,湖南新化人。他于1903年赴日留学,到东京后立即投入爱国革命运动,参加拒俄义勇队。他写成了《警世钟》和《猛回头》两本小册子,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较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必须进行民主革命的道理,并且宣传了爱国思想炙热激进,具有强烈感染力,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革命的武器。 5.女革命家秋瑾,她批判封建旧礼教,号召妇女起来砸碎封建礼教的锁链,她强调,妇女接到必须获得独立的社会经济地位,要做事,不可寄生,欲自立,非参加革命不可。他的思想在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6.黄兴,少年时代受过封建主义的教育,后来在武昌两湖书院读书,开始接触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后来去日本留学,收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积极参加了拒俄义勇队、军国民教育会的活动。归国后,成立华兴会,任为会长。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

第13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革命纲领及指导思想,辛亥革命的简要过程,中华民国成立的简况;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分析其失败的原因;了解并分析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经过和原因。培养学生阅读、识记、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师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激励,正确地引导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通过比较分析《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政体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差别,从而提练出《临时约法》的意义。引导学生掌握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比较的正确方法,理性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分析其失败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革命先烈的诗文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习历史中感受孙中山、秋瑾等民主革命先驱者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毕生精力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事迹和英雄气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革命先驱们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通过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体会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曲折性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逐渐感悟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必须团结起来,否则无法战胜中外反动势力基本道理。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知识链接:辛亥革命的概念: ⑴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⑵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爆发原因) 1、政治条件:《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和阶级基础: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32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第2课辛亥革命 一、课标要求 (1)、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 19世纪末,孙中山成立兴中会,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武装起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革命时机日益成熟。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各自的弱点,逼迫清帝退位,并当选为中华民因伤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进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本课的主要知识有: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四、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占据领导地位的表现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难点分析: 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中一方面体现出了真诚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但另一方面却寻求与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妥协,而且不去发动人民群众。孙中山“一处世间就是革命”,性格很坚强,思想却很软弱,刚上高中的学生很难理解这种矛盾的现象。 五、教法:问题法

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

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 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快要100年了。一个纪念日,到了纪念100回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会热闹一下。况且,1911年双十这个日子,中国帝制告终的开始。走向共和的中国,经过了100年。民主共和思想,是否深入人心不知道,至少在名号上,跟上了世界潮流。就凭这一点,也值得庆祝一番。 让我们一同把目光拉回到100年前的那个秋天。 由于革命形势已经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武昌,取得首义的胜利。革命军在三天之内就光复了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燃起革命的烈火。在一个月内,就有13个省以及上海和州县宣布起义,脱离清政府的统治。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下面让我们看看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局势。 辛亥革命之后,北方被袁世凯的北洋军阀控制,南方数省被士绅军阀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控制,后南北议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逼清帝退位,民国迁都北京。北洋军阀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北洋政府是民国历史上第一个形式上统一中国的军阀政府。后来随着袁世凯打击异己,牟求称帝,遭到全国上下的一致反对,掀起了多次反袁战争。袁世凯称帝后,旗下北洋军阀众叛亲离,袁世凯被迫宣布退位,不久病死。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解体,分裂成直系、奉系、皖系、浙系等军阀,各派军阀互相争权夺利,掀起了民国时期的第一次军阀混战的高潮。 让我们看看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变化。 制度方面: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是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经济方面: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列强忙于火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但是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也导致了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1,只发展在轻工业,重工业几乎没有发展,缺乏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 2,相对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来说还很薄弱,这就意味着在帝国主义的控制下,不可能让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民族工业相对与本国自然经济来说,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在自然经济的束缚下,民族工业很难发展。 人民生活方面:人民生活的变化是皮相的,甚至并没有真的变过来,至少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