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鹿特丹港的发展看世界港口发展的新趋势

58国际城市规划

2007 Vol.22, No.1

从鹿特丹港的发展看世界港口发展的新趋势New Development Trends of World Ports from the View of Rotterdam Port Development 陈勇

作者:陈勇,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规划师

摘要:鹿特丹港是欧洲第一大港、世界第三大

港。本文对鹿特丹港的港区、物流园区、临港产

业及集疏运设施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介绍,从中

总结世界港口的发展新趋势,以期对我国港口城

市规划建设有所启示与借鉴。

Abstract: Rotterdam Port has become a world-class

port and the most important port for the continent of

Europe. The cargo throughput of it is the first one of

European ports; the third one of world ports in 2005.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the port area,

distribution parks, industrial sites and transport system

of Rotterdam Port. The paper summaries the new

trends of world ports based on Rotterdam Port ’s

development history.

关键词:鹿特丹港;世界港口;发展趋势

Keywords :Rotterdam Port ;World Port ;New

Trends 1 鹿特丹港的发展概况鹿特丹市为荷兰最大的工业城市、第二大城市,是一个典型的港城一体化城市,素有“欧洲门户”之称,也是人们公认的新欧亚大陆桥的西端桥头堡。鹿特丹港位于菜茵河支流新、老马斯河交汇入海口处,西依北海,东溯莱茵河、多瑙河,可通至里海。鹿特丹港就处在世界上最繁忙的大西洋海上运输线和莱茵河水系运输线的交接口,是典型的河口港,兼有海港和河港的特点。1.1 港区的发展历程鹿特丹港历史上几经兴衰。13世纪下半叶到14世纪上半叶鹿特丹从小渔村发展成为渔业港镇。1570年后随着西欧海上运输和对外贸易的开辟,成为英、法和德国之间的过境运输港,西欧去北海、北冰洋渔船的备航和起航站。1600—1620年之间建设了第一个港口,1795—1815年法国占领期间,由于河口淤积,通航能力下降,港市一度衰落。19世纪至20世纪,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及苏伊士运河通航而复兴,特别是1895年建成通北海的运河新航道,1877年接通市区与南荷兰间的铁路,以及德国的鲁

尔区成为欧洲最大工业区以后,港口腹地范围空前扩大,运输条件大大改善,至20世

纪初一跃而成荷兰第一大港,成为欧洲与亚、非、北美间繁忙的过境运输港口。

20世纪初开发马斯河南岸岸线,港区不断西延。1930年代后建成当时世界最大的

人工挖掘港口——瓦尔港区(Waalhaven )。1947—1955年港口主体西移至罗曾堡岛,建

成可容载重6.5万t 矿船的博特莱克港区(Botlek )和石油化工区。1960—1970年代又根据

集装箱等海运新技术和油轮载重吨位的发展趋势,在岛西开挖深23m 、宽400~600m 、

长12km 的贝尔运河,修建欧罗波特港区(Europoort ),在滨海浅滩淤积造地修建马斯莱

可迪港区(Maasvlakte )。其中欧罗波特港区与马斯莱可迪港可泊50万吨级特大油轮,运

河航道可通行30万吨级巨型油轮。1990年代以来,鹿特丹开始实施新的扩能计划,建

造10~15万吨级的第五、第六代集装箱码头,集装箱吞吐能力不断提高,以确保欧洲

最大集装箱运输中心的地位(见图1)。

鹿特丹港位于城市中心与北海之间,东西绵延约40km ,鹿特丹港早期的码头多建

于新马斯河北岸,后扩展至南岸。港区建设以新航道为主轴,由上游向下游、由北向

南、由东向西、由近市区向大海延伸,港池多采用挖入式,分布于主航道两侧。自东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