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在骨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在骨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在骨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0年04月

第7卷第2期

2010年04月

第7卷第2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0年04月第7卷第2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型,使用时置于冰水

中当颈前路减压术完成后,将

2010年04月

第7卷第2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0年04月第7卷第2期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骨科护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骨科护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目的探究骨科护理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进入该院骨科实习的6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人员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32名;对照组成员实行常规教学法,观察组成员实行案例教学法,对比两组成员的考核成绩及教学方法评价结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操作成绩、理论成绩及病历书写成绩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及教学方法满意度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护理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各项考核成绩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及文献检索能力,值得在临床教学领域使用及推广。 标签:骨科护理;案例教学法;应用效果 作为兼顾互动性及开放性的新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无法脱离事前周密策划及准备的支持,主要通过向学生发放特定案例用于提前阅读实现学生间广泛讨论得出活动交流经验,并且案例教学倾向于将理论知识与新兴观点、以往经验及知识信息相结合,碰撞学生思维,确保其得到启发[1]。同时,案例教学中案例不止是用于阐明事实的实例,更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以事实为基础所编写的例子,适用于课堂分析及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得出讨论结果,进一步增强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2]。从目前我国骨科教学水平来看,轻实践重理论情况相对严重,尤其是骨科护理教学中理论知识涉及方面较少,客观上要求教师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鉴于此,该文重点探究骨科护理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进入该院骨科实习的6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人员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32名。其中,对照组32名成员均为女性,最大年龄为30岁、最小年龄为22岁、中位数年龄为(26.5±5.3)岁;观察组32名成员均为女性,最大年龄为31岁、最小年龄为23岁、中位数年龄为(25.6±5.2)岁。结合上述资料发现,两组成员各项资料中年龄及性别等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备研究对比的纳入机制,并且两组成员均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以提前了解实验内容及实验流程,该实验得到医院及学院批准同意。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成员实行常规教学法,即教师紧扣教学任务及教学大纲向学生讲解具体内容,学生自行记录知识要点。观察组成员实行案例教学法,即:①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深化教学印象,教师以全面掌握丰富医学资料为前提条件,仔细筛选教学案例突出案例呼应教学内容的作用,全面整理源自临床一线的病例资料,将教

血气分析与临床应用试题答案资料

血气分析与临床应用 试题答案

血气分析与临床应用试题七月份科室姓名得分 1.血液暴露在空气中可降低PO2和CO2含量PH值和PO2值升高。静脉血因O2在组织释放,PO2要低60—70 mmhg而PCO2要高2—8 mmhg,PH要低 0.02—0.05。 2.SB下降代谢性酸中毒,AB>SB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性代碱,表示CO2潴留CO2升高通气不足。 3.SB升高代谢性碱中毒,AB150—200 mmhg,数小时可失明(玻璃体后纤维增生而失明)。所以当PO2>100 mmhg要严密注意适当调整。 8 通常将PO2<60 mmhg作为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所以氧疗尽量把PO2提高 到60 mmhg以上。 9. 当PO2<45 mmhg氧疗无效者,应考虑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10. PCO2的生命极值10—130 mmhgPH的生命极限6.8—7.8BE+-30 mmol/L PO2<30 mmhg不能与组织进行气体交换。PO2<20 mmhg脑细胞不能在从血液中摄取氧,有氧代谢既停止。 9. 一般认为PO2在<30 mmhg,SO2<40%是危险界限。SO270%是最低安全界 限。PO2>70 mmhgPCO2<50 mmhgJ可终止氧疗,但在停氧后观察病情有无变化及血气监测若干次。 10.. 氧疗的指针:PO2>55 mmhg往往无明显紫绀,可不给O2。PO2(40—50) mmhg轻中度紫绀应给O2,PO2<40 mmhg,重度紫绀,必须给O2。 吸氧浓度划分:>50%为高浓度,30%—50%为中浓度,<30为低浓度吸 氧。吸氧浓度计算公式=21+(L/min氧流量×4)举例:氧气流量为 5L/min,其氧浓度是41%。 11. 氧合指数是指PO2(mmhg)与吸入气氧浓度(FiO2)的比值,正常值为400—500。 12 .PCO2的正常值35—45mmhg,是衡量肺泡通气功能可靠指标。 PCO2>45mmhg为通气不足,CO2潴留,高碳酸血症。可能为呼吸性酸中毒(PH 降低)或代偿代碱(PH增高)代偿极限为PCO255mmhg ;PCO2<32为通气过度,CO2排除过多,低碳酸血症可能为呼吸性碱中毒(PH增高)或代偿代酸(PH降低)。其代偿极限为P CO210mmhg。 13..肺性脑病PCO2>70mmhg,由于PCO2增高引起脑细胞外液H+浓度增高而致脑组织酸中毒。CO2潴留还可导致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脑细胞内外水肿颅内压增高,临床可出现 一系列神经症状,称肺性脑病。

形成性评价在本科生骨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形成性评价在本科生骨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3-12T09:28:16.7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1期作者:唐炬 [导读] 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本科生骨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在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骨科接收的本科实习生中纳入40名为对象, 唐炬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目的: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本科生骨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在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骨科接收的本科实习生中纳入40名为对象,用教学方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名,两组实习生分别接受传统教学(对照组)、形成性评价教学(观察组),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出科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的基本操作(68.59±3.21)分与理论知识(18.05±1.32)分考核成绩以及总分(86.95±2.56)分,相较于对照组的(60.11±2.15)分、(12.70±2.60)分、(73.52±2.14)分均高,P<0.05。结论:本科生骨科学临床教学时,使用形成性评价教学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出科考核成绩。 【关键词】骨科学;本科生;临床教学;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1-0106-01 近年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更多的教育内容偏向于课程实践,骨科学临床教学工作也不例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科生骨科学临床教学的效果,本次研究则旨在对形成性评价应用于本科生骨科学临床教学中的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用随机数字表法在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骨科接收的本科实习生中纳入40名为对象,用教学方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名。对照组实习生中男女比例是13:7,年龄在23-25岁之间、均值是(24.06±0.93)岁;观察组实习生中男女比例是12:8,年龄在21-25岁之间、均值是(24.12±0.75)岁。两组实习生的性别比例和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骨科学临床教学,内容是教师给学生详细讲解理论知识,告知其临床实践和理论知识结合的意义与目的,将涉及到的各方面内容告知学生,且给学生讲解各方面注意事项;给学生进行适当的临床示教,让学生对示教内容仔细观察,随后指导学生练习各项操作;教学完成后安排学生进行出科考试,内容包括各项基本操作考核和理论知识的考核。 观察组:采用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法进行骨科学临床教学,此教学法强调教学反馈,主要是在学生的练习操作过程性中,教师密切观察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错误,并将每个学生的错误情况记录详细记录。待练习操作完成后,让学生自己讲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再组织其他学生一同讨论,从而对容易犯的错误进行总结,提出各方面注意事项。学生把操作期间的难点和疑问告诉教师,再由教师为其指出改进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操作进行点评和纠错,再对学生的各方面问题进行答疑。随后让学生再进行练习,提醒其练习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上次出现的错误情况,使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记忆力得以加深。学习到第4、8周时,开始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测验,注意将前期学习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知识的进行测试,共计进行2次课堂测验。随后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出科考核。 1.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根据实习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判断,此次考试内容包括基本操作与理论知识考核,基本操作考核分值总计80分、理论知识考核分值总计20分,总考核成绩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整理,以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统计学软件分析得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两种不同教学方式进行骨科学临床教学得出的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的基本操作与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以及总分,相较于对照组的均高,P<0.05;见表1 3讨论 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在临床课程上学习尤为关键,该过程关系到学生课堂学习过渡到临床实践,使学生能够将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实践工作中,这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1]。 传统临床教学方法下,学生的考核是在学习完成时进行考核,加上其平时的表现,但这并不能将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时反馈,学生容易出现学习懈怠或者疑问不能及时得到解答、练习中存在的错误也不能及时被纠正。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法能够对上述不足之处充分补足,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其出科考试成绩,这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2]。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实习生以形成性评价教学方法进行骨科学临床教学,结果显示实习生的基本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核、总分均比对照组高,可见实习生的学习成绩与效果提高。 综上所述,形成性评价在本科生骨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陶黎阳,吴菁华,黄冲,等.形成性评价体系在五年制本科《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的构建[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03):482-485.

基于案例分析法(CAM)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案例分析法(CAM)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3-29T15:00:07.1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0期作者:蒋雷鸣杨俊冯超群雷阳刘人 [导读] 探讨案例分析法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观察此方法的教学效果。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610000)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案例分析法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观察此方法的教学效果。方法:将2016—2017年临床专业五年制本科生93名,随机分为观察组45名,对照组48名,观察组采取案例分析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成绩、对课堂的接受程度。结果:观察组的学生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的课堂接受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案例教学法在进行课堂授课后,学生的成绩和对课堂的满意程度较以往有所提高,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案例分析教学;骨科;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226-02 案例分析法[1]是指学生已了解并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理论情况下,通过老师按照其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指导,结合教学大纲,选择并利用经典案例,设定一个实战环境,要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并思考,再集体合作,最后由一部分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另一部分学生回答,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目的。是经典的教学方法,最早哈佛大学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2],在此方法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法律、经济、医学等有实践操纵的课程来说,此方法应用的较为广泛,因其能带来的直观感受,可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贴近真实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基于此方法,笔者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加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成都中医药大学93名2016—2017学年临床专业,学制为五年的应届本科生,专业培养方案对中医骨伤科学的要求(包括理论和实践学时等)均相同。随机分为观察组45名,对照组48名,其中男生36人,女生57人,年龄20~22岁,平均21.4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进校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基于案例分析法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演示、病案讨论,归纳总结重点和难点,告知学生方法后,由学生把控学习的主动权和控制权。对照组采用传统教授方式,纯理论讲解。 1.2.2成绩形成评价成绩由百分制构成,其中理论考试(60%),临床技能(30%),考勤(10%)。理论考试由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医骨伤教研室教学组外的专家按照教学大纲,从题库中选取并进行评阅。临床技能亦由本教研室内教学组外的专家评分,每名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选题:桡骨远端骨折小夹板固定。包括诊断、手法复位、操作要领、注意事项、并发症等。满意度调查表,分为5个等级,按照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结果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选取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比较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勤成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完整版)血气分析与临床应用试题答案

血气分析与临床应用试题 七月份 科室 姓名 得分 1. 血液暴露在空气中可降低PO2和CO2含量PH 值和PO2值升高。静脉血因O2在组织 释放,PO2要低60—70 mmhg 而PCO2要高2—8 mmhg,PH 要低0.02—0.05。 2. SB 下降代谢性酸中毒,AB>SB 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性代碱,表示CO2潴留CO2升高 通气不足。 3. SB 升高代谢性碱中毒,AB150—200 mmhg ,数小时可失明(玻璃体后纤维增生而失明)。所以当PO2>100 mmhg 要严密注意适当调整。 8 通常将PO2<60 mmhg 作为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所以氧疗尽量把PO2提高到60 mmhg 以上。 9. 当PO2<45 mmhg 氧疗无效者,应考虑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10. PCO2的生命极值10—130 mmhgPH 的生命极限6.8—7.8BE+-30 mmol/L PO2<30 mmhg 不能与组织进行气体交换。PO2<20 mmhg 脑细胞不能在从血液中摄取氧,有氧代谢既停止。 9. 一般认为PO2在<30 mmhg ,SO2<40%是危险界限。SO270%是最低安全界限。PO2>70 mmhgPCO2<50 mmhgJ 可终止氧疗,但在停氧后观察病情有无变化及血气监测若干次。 10.. 氧疗的指针:PO2>55 mmhg 往往无明显紫绀,可不给O2。PO2(40—50)mmhg 轻中 度紫绀应给O2,PO2<40 mmhg,重度紫绀,必须给O2。 吸氧浓度划分:>50%为高浓度,30%—50%为中浓度,<30为低浓度吸氧。吸氧浓度计算公式=21+(L/min 氧流量×4)举例:氧气流量为5L/min ,其氧浓度是41%。 11. 氧合指数是指PO2(mmhg)与吸入气氧浓度(FiO2)的比值,正常值为400—500。 12 .PCO2的正常值35—45mmhg ,是衡量肺泡通气功能可靠指标。PCO2>45mmhg 为通气不足,CO2潴留,高碳酸血症。可能为呼吸性酸中毒(PH 降低)或代偿代碱(PH 增高)代偿极限为PCO255mmhg ;PCO2<32为通气过度,CO2排除过多,低碳酸血症可能为呼吸性碱中毒(PH 增高)或代偿代酸(PH 降低)。其代偿极限为P CO210mmhg 。 13..肺性脑病PCO2>70mmhg ,由于PCO2增高引起脑细胞外液H+浓度增高而致脑组织酸中毒。CO2潴留还可导致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脑细胞内外水肿颅内压增高,临床可出现 一系列神经症状,称肺性脑病。 14.肝性脑病PCO2原发性降低,PO2低于正常。HCO3_代偿性降低,PH 升高。CI _可增高。是由于严重肝病引起的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症,临床表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15..血气标本在室温中由于细胞代谢可造成PO 2↓下降PCO2↑升高P H ↓下降。, 16血气标本在空气中暴露或抽血时混入空气气泡,会使结果PO2↑升高PCO2↓下降PH ↑升高,做第二次重新复查也是这种结果。 17. 血气标本如果溶血,会使测定的结果PO2↑升高PCO2↑升高PH ↓下降。 18.PCO2上升太快,HCO3_来不及代偿易引起CSFPH 下降,可出现意识障碍。肺心病患者

多媒体课件在骨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在骨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一重要手段和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但是,在课堂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课件制作不合理、教师使用不恰当等诸多问题,造成了不良效果,易进入现代教育误区。本文试阐述多媒体课件在骨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及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优秀多媒体课件的特点来探索如何优化多媒体课件在骨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标签: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技术;骨科课堂教学 一、多媒体课件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规范了课堂理论教学和创造了绿色课堂 骨科学教学主要包括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是由教师先上大课进行讲解,然后带学生到临床科室参加实践教学。但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直接观察典型病例有困难,所以现在的课堂理论教学中要求采取制作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统一多媒体控制的方式来规范骨科学课堂理论教学。在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开发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成的课件可以将以往文字加图片的平面教学转变为音频、动画、三维画面和色彩立体呈现的情景教学,可以将课堂空间变高、变大、变远,将图片内容变活、变动、变真。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改变了教学方法又改善了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模式后课堂上就不用或者很少用粉笔,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了绿色环境。 2.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骨科学是临床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繁多,病种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传统的骨科课堂教学以理论为先导,以书本为途径,以口授、挂图、骨骼模型等为工具,将客观、具体、实在的骨科学知识转变为抽象、概念性的东西。一个典型的骨折,学生根据病史及影像学表现容易作出判断。骨折引起的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及时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甚至致残。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判断骨折,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骨折引起的可能出现的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大量的解剖学图谱、典型病例的照片、视频、影像学资料等直接在课堂上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书本上枯燥单调的文字说明更易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3.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说明兴趣是很重要的。传统的骨科教学模式比较抽象、单调,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的积极性。讲授骨折的分型时,采取传统模式,用版图、绘图,用反复语言解释,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抽象,较难让学生理解,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多媒体教学则与

骨科PBL教学教案精编版

骨科P B L教学教案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附件1: 全科医生培训PBL教案(参考格式) 问题名称:_______锁骨骨折________ 课程类别:骨科 教学对象:全科医师学员 教师姓名:童绪军 铜陵市立医院 日期: 2017 年 9 月 03 日

问题、案例编写者:童绪军 编写者姓名:童绪军 科室名称:骨科 E-mail:. 联系电话: PBL教学步骤 1、编写教学大纲 2、写编病例 3、编写教师指南 4、具体实施 5、教学效果评价 PBL课程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将病例及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预习相关的知识点,自学总结,准备小组讨论提纲,围绕病例所提出的问题。) 二、 PBL教学 首先由组长作中心发言,然后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修正。再由教师提出新问题,让作中心发言的学生解答,或由他人回答。若问题比较难,学生解决不了时,教师可做适当启发和引导,如果仍不能解决,则由教师解答。 三、总结归纳 教师做,并强调重点和难点。此外,课堂讨论前,教师应随机地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课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中的表现,实事求是、客观地做出评定。

导学 实施日期________ 学时数______ 教室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 PBL培训 1.PBL介绍 2.PBL目的和要求 3.学习方法 4.考评方式 …… 分组 1.分组目的和方法 2.分组,选小组长 3.相互认识,自我介绍,联系方式 …… PBL教学及分工 在PBL教学课中,围绕病例所提出的问题,首先由组长作中心发言,然后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修正。再由教师提出新问题,让作中心发言的学生解答,或由他人回答。若问题比较难,学生解决不了时,教师可做适当启发和引导,如果仍不能解决,则由教师解答。

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 骨科教学是为医学生开展的骨科临床知识教育,其可帮助医学生实现临床医生角色的转变,提高以学生骨科知识的掌握能力。随着医学生院校的扩张,医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为丰富医学生的临床经验及专业知识,提升医学生疾病治疗能力,该院加强对了骨科教学的关注度。但常规骨科教育下的学生步入临床实践之中,效果并不理想,常有学生因知识掌握不到位出现常识性错误。近年来,随着案例教学法的推出,其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同行的支持。该文立足于骨科教育基础上,探究了案例教学法地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具体事宜整理如下,以供其他学者参考借鉴。 标签:案例教学法;骨科;应用 案例教学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的苏格拉底及中国的皇帝、孔子等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案例教学法相关内容逐渐丰富。案例教学方法最早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提出,而后经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经历史岁月的验证,其逐渐在教育、管理、商业等领域显露出优势。该院骨科教育质量不佳,故以案例教学法试之,以期提升教学质量。 1 案例教学法特点 ①可鼓励学员独立思考。案例教学的每位学员都可就自己和他人的看法自由发言,经过互相交流各自看法区长不断,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超越他人。相对于传统填鸭式教学法,其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保证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听边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1-2]。 ②重视双向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员听,学生学习的都是死知识,不能独立思考。但在案例教学之中,学员拿到案例后,可先行消化,后查阅其他理论知识,以自己思维去理解案例相关知识,加深自己理解。且案例教学法可使教师与学生针对同一问题产生交流,加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传递。其与常规教育而言,师生关系更加坚固,师生氛围更加和谐。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骨科教育之中,可形成如下图1的师生关系网。 2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①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教学法教师以讲授为主,中间穿插操作演示[3]。而学生在整个教学之中承担着聆听者的角色,故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印象并不深刻,也不能完全理解。再加上学生自身实践机会有限,故考核时只能够凭记忆重复教师的演示,并不能够理解教师所要讲述知识点的精髓。而案例教学法可让学生用心感受骨科临床实践的整个过程,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骨科实践相结合,弥补自身不足。还可在案例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思考,针对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老师再次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指导,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查缺补漏,完善

血气分析正常值及意义

血气分析常用参数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一、何为血气分析 应用专门的设备,通过测定人体血液的pH和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指CO2、O2),来了解人体呼吸功能与酸碱平衡状态的一种手段,称为血液酸碱与气体分析简称“血气分析”。 二、测定项目 ?最初测定单项pH ?发展到今天同时测定50多项指标: ?血气的主要指标:paO2 、paCO2、CaO2、SaO2、TCO2、AaDpO2、Shunt、P50。 ?酸碱平衡的主要指标:pH、paCO2、HCO3、TCO2、ABE、SBE及电解质(K+、Na+、Cl-、AG) 三、标本采集与注意事项 ?采用动脉血或动脉化毛细管血。 ?血样必须隔绝空气,即针头离开血管后马上刺入弹性好的橡皮中封闭,然后用双手搓血样针管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采用肝素抗凝剂(500~1000U/ml),用量只要抗凝剂湿润针筒内壁即可。如用干燥肝素化针筒最好,凡有凝块的血样不能做血气分析。

采血时尽量让病人安静,如采血不顺利或患儿过度哭闹均会影响血气分析结果。 四、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pH或[H+]酸碱度 【正常参考值】 7.35 ~ 7.45 或(35~45mmol/L) 【异常结果分析】 >7.45为失代偿碱中毒 <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临床意义:血pH在7.35 ~ 7.45 正常参考范围时,不等于病人酸碱内稳状态正常,可能是机体通过缓冲代偿功能及纠正机制的调节,在一定的时间与限度内维持血pH在正常范围。 2、PaCO2二氧化碳分压 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 【正常参考值】 4.65 ~ 6.0 kPa(35~45mmHg)

血气分析正常值

血气分析正常值 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一.概念 血气分析是指对各种气体、液体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性物质进行分析的技术过程。其标本可以来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及各种混合气体等,但临床应用最多的还是血液。血液标本包括动脉血、静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等,其中又以动脉血气分析的应用最为普遍。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二.临床应用价值 过去因为医院条件落后,判断缺氧只能靠临床症状估计,而酸碱失衡亦仅仅根据症状和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来判断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由于临床症状和CO2cp受很多因素影响,可靠性较差,其临床价值有限,自从开展血气分析以后已基本弃用。目前,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各科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的诊断、救治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1.低氧血症是常见并随时可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严重创伤、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毒等各种危重病,以及手术麻醉等。然而,单凭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法对低氧血症及其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和估价。动脉血气分析是唯一可靠的诊断低氧血症和判断其程度的指标。即使有呼吸机可以纠正缺氧和低氧血症,如果没有动脉血气分析监测的帮助,就无法合理应用呼吸机的许多指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在危重病救治过程中,酸碱失衡也是继低氧血症之后较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及时诊断和纠正酸碱失衡对危重病的救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动脉血气分析也是唯一可靠的判断和衡量人体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 三.各种指标及临床意义1.氧合状况的指标 (1)pO2[PaO2、PO2](动脉血氧分压)是指动脉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正常值:波动范围较大,与年龄有关,一般为80~100mmHg。λ λ临床意义:是判断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当在海平面呼吸空气时,pO2低于正常值就已经提示缺氧,但一般只有当pO2<60mmHg时,才引起组织缺氧,临床方可诊断为低氧血症。 (2)O2SAT[SaO2、SO2](动脉血氧饱和度)是指动脉血液中Hb在一定氧分压下和氧结合的百分比,即氧合Hb占Hb的百分比。 正常值:90~100%。λ λ临床意义:O2SAT仅仅表示血液中氧与Hb结合的比例,虽然多数情况下也作为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但与pO2不同的是它在某些情况下并不能完全反映机体缺氧的情况,尤其当合并贫血或Hb减低时,此时虽然O2SAT正常,但却可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氧。(3)O2CT[CaO2](动脉血氧含量)是指每100ml血液中实际带氧量的毫升数,包括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和以化学结合形式存在的氧。λ正常值:18~21ml/dl,平均19ml/dl。 λ临床意义:O2CT能真实地反映动脉血液中氧的含量,是较可靠的诊断缺氧和低氧血症的客观指标。 2.酸碱平衡指标 (1)pH(动脉血酸碱度)是未分离血细胞的血浆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正常值:7.35~7.45,平均7.40。λλ临床意义:pH基本代表细胞外液的情况,是主要的酸碱失衡的诊断指标,对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内环境的稳定性。pH直接反映机体的酸碱状况,>7.45为碱血症,<7.35为酸血症。但pH正常也不能表明机体没有酸碱平衡失调,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2)pCO2[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是指以物理状态溶解在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35~45mmHg,平均40mmHg。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