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实践研究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实践研究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实践研究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24T15:10:19.610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8期作者:陈丽娟

[导读]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水涨船高,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重大责任无疑是落在了职业学校教育的肩膀上,而作为重要基础的语文教育,现今却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本文通过阐述中职语文传统教学的缺陷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进而深入探索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和方法,得出了中职语文教学若是依旧保持忽略能力和实践的过时思想,将无法跟上中职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刚需以及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脚步的结论,于是提出了基于

盐城技师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教育毫无疑问是推动人类改善自身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而以应用和实践为目标和核心思想的中职教育直接承担着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准的优秀劳动者给社会的重任,在过去过分注重知识而忽视应用的趋势下,中职语文教育往往忽视了要为社会培养出怎样的劳动者这一核心之问,导致在现代中职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育地位处于被边缘化以及职能不清晰甚至被许多人认为可有可无的堪忧现状。由于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高于历史上任何时候,传统的中职语文教育模式早已无法跟上当前时代的新形势。因此,现阶段比任何时候更迫

切要求我们推陈出新,在能力本位这一旗帜下强调语文教学与实践应用的交互配合,围绕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与能力改革语文职教体系,以根据每个中职生不同的优缺点和情况制定的行为化教学模式,将学生培养成拥有合格职业水平能力的劳动者。

1.中职语文教育现状

中职院校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也具有专业性特征,语文科目也是如此。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教师针对不同质素的学生群体应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但受到思维上的局限。[1]当前社会的进步与教育的不断改革,使得传统中职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迎合当前的国家企业要求和职教形势。现如今中职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妨碍其履行教育职责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三点。

1.1语文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地位不断被边缘化

一般而言,学习动力决定了一个学生能走多远,学习意愿强的中职生无疑是会在专业课上下功夫,然而对于包括语文在内的公共基础课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学习动力,毕竟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需求的,这类人文素养教育在他们心中无法和处于核心主线地位的职业教育相比。

1.2现阶段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没有准确定位

如今中国的中职语文教育缺乏应有的应用性和科学性,没有形成最适合中职语文教育的自己的道路,而是延用以往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甚至是模仿本科语文课堂的教学。这样的中职语文教育根本不符合中职培养的人才目标,严重偏离了实用性和应用性,大部分中职学生是希望来学校获得未来工作和个人发展所需的资本和能力的,他们渴望的是可以满足以后就业需求点的知识,这就造成了有限的教学收获和教学目标之间形成了强烈反

差。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在教学资源投人和团队建设中往往起关键性作用,语文教育的脱离实践和定位不清晰导致在学校教学资源中陷入占比越来越少的窘境。

2.能力本位与中职语文教学的关系

如何直面中职教育的大众化、实践性,构建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思路,必须在现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改革,即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现如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课题,是提出"能力本位论"的思路进行教学,这种由西方发达国家引人的教育理念在注重培养人文素质的同时,开发对人力资源的培养。拥有明确目标并与实践相结合的强针对性一直是职业教育领域的独特特点,根据职业发展的动态变化,反复地调整、整改教学大纲和方案,这种实时性和可塑性使得中职教学在教育大改革的浪潮下依旧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可以很好地适应突发变化难以预测的市场需求。因此,根据职业工作岗位的需求,以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在二十世纪以不可阻挡之势出现在教育领域上。能

力本位思想原本流行于西方,当确信这种思想能够很好地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需求,并且在培养髙素质专门劳动人才确实可行后,被我国教育学者引入并不断付诸实践,很快得到了许多实践成果和教学收获。

3.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3.1改进的方向按岗位需求改革

在新课改形式下,高职语文必须克难攻坚,了解需求,以用人企业对劳动者的市场需要为标准,融入具备职业特点、能力、道德、素质等等的教学方式,以此构建出能力本位的实践型创新教育体系,拓展培养能力的模块化基础教学。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教学方法需要首先了

解专业对应的社会上的职位所要求学生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知识,然后解读分析,再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大纲。个体的专业能力是个体职业能力结构的独特存在,通过对社会上企业所关注的中职语文能够带给劳动者的目标能力和素养,将知识储备和技能能力划分为中职语文教育

基于能力本位的两大分类。这两大类别代表着既互不相同又融会贯通的两类教学要求,知识储备的关注点在于个体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而技能能力则更多地注重于具体动手实践能力。对于前者,中职语文教育应该实施人文素养教学,培养学生作为人的自觉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帮助其改良知识框架,更要对职业教育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道德训练、逻辑训练,以改善可能会由于以往教育偏差所带来的副作用并给予改正,以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的外延即是语文,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内心。由此,中职语文教学应融入有关于具体职业的更多特点、道德要求、发展需求,为中职学生走上职业技术岗位铺上一条康庄大道。

3.2改进的落实具体课程改革

首先,语文基础模块。中职语文教育要重视基本的听说读写以及表达能力,只有将语文基破打扎实了才有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发挥的空间。在课堂上,应以学生所需技能培养为核心,通过互动以及讲述议论的实践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起自觉学习的优良习惯,使学生能够无

误地使用口语文字来描述对艺术人文的感悟。第二,阅读与鉴赏模块。中职语文的阅读与鉴赏模块可以采取教学活动的方式,或是聘请专业教师开展讲座,将优秀作品为学生细细分析打磨,培养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让他们关注自己的人生和对人性与自然的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