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作者简介

诗词作者简介
诗词作者简介

1. 屈原诗歌充满追求进步的生活热情和深厚的爱国感情,表现了他憎恶黑暗、坚持正义的高洁人格。想象丰富,辞藻绚烂,常用大胆幻想和夸张的手法,融化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构成雄奇壮丽的境界,富于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大纲选其《离骚》(节选)和《湘夫人》2首。

关键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楚辞体

2. 曹操其诗或反映汉末动乱现实,或抒发个人宏大抱负。情感深沉,慷慨悲凉。大纲选其《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3首。

关键词:思想积极质朴刚健(建安风骨)

3. 曹植其诗前期大都表现游乐生活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后期作品则充满愤激情绪,有的还能反映人民疾苦。笔力雄健,词采华茂,在学习乐府民歌的基础上,讲究形式美,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大纲选其《七步诗》《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视死忽如归)2首。

关键词:建功愤激笔力雄健词采华茂

4. 陶渊明其大量田园诗描绘农村风光和劳动情景,流露出对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风格平淡自然,韵味隽永。语言简洁含蓄,深厚而富有意境。大纲选其《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3首。关键词:田园生活平淡自然简洁含蓄

5.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其诗题材丰富,感情真挚。大纲选其《咏鹅》1首。

6. 王勃其诗于清丽婉畅之中带有宏放浑厚的气象。大纲选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首。

7. 贺知章写景之诗,较清新通俗。大纲选其《咏柳》《回乡偶书》(少小……)

8. 王之涣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雄奇豪放,音乐性强,脍炙人口。大纲选其《登鹳雀楼》《凉州词》2首。

9. 孟浩然其诗多写隐居闲适生活和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见长。大纲选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宿建德江》3首。

10.王昌龄其诗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也有闺怨、宫怨、送别之作,于七绝用力最专,常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有“七绝圣手”之誉。大纲选其《出塞》(其一)《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3首。

关键词: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11.王维其诗前期多写边塞生活,后期多写山水诗。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苏轼评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大纲选其《使至塞上》《鹿柴》《竹里馆》《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6首。

12.李白其诗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风格雄奇奔放,前无古人,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达到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艺术高峰。大纲选其《古朗月行》《静夜思》《秋浦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渡荆门送别》《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行路难》《将进酒》《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中览古》《蜀道难》17首。

关键词:雄奇奔放清新自然浪漫主义

13.崔颢早期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体验边塞生活,诗风变为雄浑奔放。大纲选其《黄鹤楼》1首。

14.王翰恃才不羁,诗多壮丽之词,多属边塞风格。大纲选其《凉州词》1首。

15.王湾大纲选其《次北固山下》1首。

16.高适以边塞诗著名,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情调悲壮苍凉,笔势豪健(雄壮奔放,激昂慷慨)。大纲选其《别董大》1首。

17.刘长卿其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贬谪漂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之情。他善于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雅洗练,接近“王孟”,擅长五言,尤工五律,有“五言长城”之称。大纲选其《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首。

关键词:隐逸之情清雅洗练

18. 杜甫其诗显示唐朝由盛及衰,称为“诗史”,思想深厚,境界开阔。以古体、律诗见长,反映民间疾苦,表达爱国之情。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大纲选其《江畔独步寻花》《赠花卿》《绝句四首》(其三)《绝句二首》(其一)《江南逢李龟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望岳》《旅夜抒怀》《春望》《咏怀古迹》(其三)《蜀相》《登高》《兵车行》《阁夜》《客至》《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8首。

关键词:爱国诗史沉郁顿挫

19. 岑参以七言诗见长,后期边塞诗生动夸张,慷慨激昂,表现了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积极乐观精神。作品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语言变化自如,形成了奇峻壮阔的风格。大纲选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首。关键词:激昂慷慨奇峻壮阔

20. 张继多登临纪行之作,不事雕琢。大纲选其《枫桥夜泊》1首写苏州景物颇有特色.

21. 韩翃大纲选其《寒食》1首。

22.韦应物其诗多关心民间疾苦,表达愤世忤时之作,以描写田园景物者最著名。简淡秀朗,意境高远,语言简洁,风格淡雅,富有诗情画意。大纲选其《滁州西涧》1首把春雨中荒山野渡的景色写得优美如画,又含蓄地流露出待渡者的怅惘心情,颇耐寻味。

关键词:简淡秀朗意境高远

23. 卢纶其诗多送别酬答,也有少数反映边塞将士生活的作品,大纲选其《塞下曲》(其二)1首。

24. 孟郊其诗多感伤自己的遭遇,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形成瘦硬奇警的风格,“郊寒岛瘦”。大纲选其《游子吟》1首,写的平易自然,意味深隽。

25. 常建常以山村、寺观为题材,其诗多为五言。大纲选其《题破山寺后禅院》1首。

26. 韩愈其诗力求新奇,境界壮阔,以文为诗,自成一家,但过分避熟求生,不免流于险怪。大纲选其《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首。

27. 刘禹锡诗文俱工,自成一家。他仿效民歌体,独创竹枝词诗体。竹枝词具有健康开朗的情调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于唐诗中别开生面,别具风格。大纲选其《竹枝词》(其一)《秋词》(其一)《望洞庭》《石头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浪淘沙》(其一)《乌衣巷》7首。

28. 白居易其诗以政治讽喻诗为主,揭露封建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长篇叙事诗《琵琶行》语言优美而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大纲选其《观刈麦》《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琵琶行》4首。

29. 元缜前期诗作对当时社会矛盾有所揭露,后期则多写身边琐事,意义不大。大纲选其《闻乐天授江州司马》1首,反映其对白居易的深厚友情,以哀景抒哀情,景语即情语。

30. 贾岛其诗题材窄狭,缺少社会内容,多为写景、送别、怀旧之作,情调偏于荒凉凄苦,也有个别清新动人的小诗。语言清淡朴素,以铸字炼句取胜,刻意求工。大纲选其《寻隐者不遇》1首。

31. 李贺其诗多诉说怀才不遇的痛苦和对现实的愤懑,想象奇特,构思精巧用词瑰丽,色彩浓艳,独树一帜,称为“长吉体”。由于生活面狭窄和过于追求新奇险怪,许多诗歌也不免流于晦涩,往往有奇句而欠缺完整的形象、意境和脉络。大纲选其《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2首。

关键词:想象奇特构思精巧用词瑰丽

32. 杜牧其诗多指陈时政之作,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写景抒情的小诗,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意境深远,在晚唐轻浮艳丽的诗坛上独树一帜。大纲选其《清明》《山行》《江南春》《过华清宫》(其一)《泊秦淮》《赤壁》《秋夕》7首。

33.李商隐其爱情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词句精警,色彩浓丽。大纲选其《乐游原》《夜雨寄北》《无题》《锦瑟》4首。

34.温庭筠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善于创造意境,表现情思。其诗风格高昂,笔力雄健;其词内容多为闺怨之情,风格柔靡,手法多变,为花间派创始人。大纲选其诗《商山早行》1首,词《忆江南》《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2首。

35.张志和自号“烟波钓徒”、“玄真子”。大纲选其《渔歌子》1首。

36.李煜其词前期多反映宫廷生活;后期多怀念往昔,吟叹身世,艺术成就极高。善于用白描手法抒写内心情感,语言明净自然,形象鲜明,扩展和提高了词的表现力。大纲选其《浪淘沙》《相见欢》《虞美人》3首。

关键词:亡国之恨明净自然白描手法

37.范仲淹其词仅五首传世,以善写边塞风光和抒发羁旅情怀为特色,境界开阔而深沉,为宋词题材开拓了新的领域。大纲选其《渔家傲》1首。

38. 晏殊追踪西昆体,主要表现闲适享乐生活的乐趣,偶尔也流露出寂寞空虚之感,风格清新婉丽。大纲选其《浣溪沙》1首。

39.王安石其诗文雄健(刚劲)峭拔。其诗遒劲清新,小诗情韵深婉;词作不多但意境开阔。大纲选其《桂枝香·金陵怀古》1首。

40. 苏轼诗于晚唐后另辟蹊径,世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题材广泛,境界阔大。其农村词风格清新。大纲选其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4首,词《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水调歌头》《念奴骄·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记梦)《江城子·密州出猎》5首。

41. 秦观婉约派主要词人,艺术成就较高。其词多写个人身世羁旅行役及男女情爱,善于通过凄迷景色和婉转语调,表达感伤情绪,格调轻柔曼丽。大纲所选《鹊桥仙》1首与其他词相比,思想较为积极。

42.周邦彦诗作内容较空虚,不外闺情羁愁之类,格律法度极为精审,语句雕琢工巧,喜化用前人诗句,长调尤善铺叙。大纲选其词《苏遮幕》1首。

43.李清照前期词描写闺中悠闲生活和夫妇间离别情绪,后期主要悲叹身世,寄寓家国之思,流露出爱国思想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艺术上力求专精,富于创造性,语言不假雕琢,而音调流转和美,形象鲜明生动,风格婉约而兼有爽朗豪放。大纲选其诗《夏日绝句》1首,词《声声慢》《醉花阴》《一剪梅》3首。关键词:离情别绪家国之思婉约自然

44. 陆游诗词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愤恨心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语意明快;还有些描写山水景物和风俗人情的作品清新俊逸,别具风采。词以沉郁雄放为主要特色兼又柔婉清逸的情趣。大纲选其诗《游山西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5首。

关键词:抗敌御侮沉着雄放柔婉精巧

45.范成大晚年擅长写田园生活景象,不少篇章把农村自然风光的描写与对封建剥削的揭露结合起来,赋予田园诗以更深刻更丰富的内容。使金途中曾写七十二首七言绝句反映中原人民的悲惨生活和渴望光复的心情,谴责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爱国感情极为真挚。大纲选其《夏日田园杂兴》1首。

关键词:田园风光揭露剥削渴望光复

46.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大纲选其《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首。

关键词:活泼清新明白自然

47.辛弃疾主要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境界雄奇阔大,感情热烈奔放。描写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的小词清新婉丽,韵味深长。大纲选其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3首。

关键词:悲壮豪迈雄奇阔大摇曳多姿

48. 姜夔精通音律,词风清空高洁,极富想象,语言灵动自然。大纲选其《扬州慢》1首。

49. 朱熹理学大师。大纲选其《春日》1首。

50.叶绍翁诗属江湖派。大纲选其《游园不值》1首。

51. 林升不详大纲选其《题临安邸》1首。

52.文天祥诗词含有强烈的民族尊严意识和大义凛然的豪情,都是蘸着血泪写下的。大纲选其《过零丁洋》1首。

53.关汉卿元杂剧奠基人。其剧多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和聪明才智。剧情紧凑集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质朴自然,富有表现力。大纲选其《窦娥冤》。

54.马致远擅长写景,曲文优美,影响深广。大纲选其《天净沙·秋思》。

55.张养浩大纲选其《山坡羊·潼关怀古》。

56.张可久散曲内容主要为啸傲湖山,嘲风弄月,偶尔怀古伤今,流露对现实不满。艺术上追求工巧,注重炼字协律,风格典丽。大纲选其《醉太平》。

57. 王磐大纲选其《朝天子·吹喇叭》。

58.王实甫元杂剧作家。作品多取材于封建上层社会,表现反封建礼教内容戏剧性强,语言优美,后人曾用“花间美人”形容其语言风格。大纲选其《端正好·长亭送别》。

59. 王冕其诗多写隐逸生活,诗风遒劲纵逸,自然质朴,不拘常格。大纲选其《墨梅》1首。

60. 于谦诗风朴实刚劲,真切感人。大纲选其《石灰吟》1首。

61. 赵翼诗论主“独创”,反对摹拟,咏史诗成就突出,大纲选其《论诗》1首。

62.夏完淳其诗充满爱国激情和时代气息,慷慨悲凉而又高亢激越。语言华美,意境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大纲选其《别云间》1首。

63. 郑燮他的诗没有沾染当时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风气,着重抒写真情实感,清新流畅,自成一派。大纲选其《题竹石》1首。

64.孔尚任大纲选其《哀江南》(选段)

65.龚自珍近代思想界先驱,主张革新。其诗想象奇异,文辞瑰丽,风格多样,充满浪漫主义精神,实现了政论与诗的巧妙结合。

大纲选其《己亥杂诗》2首。

古诗作者简介

唐诗作者简介 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2.骆宾王(约627—约684) 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 3.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

唐诗》共19首。 4.王之涣(公元688年—公元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 5.王翰(《旧唐书》作王瀚),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王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但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中进士。青年时豪放不羁,能写歌词,自歌自舞。他在文坛受到后辈的尊重,杜甫将他和李邕并提,以“王翰愿卜邻”为荣幸。他的歌行写得风华流丽。绝句是他最擅长的,一首《凉州词》即把他推向了唐诗坛的高峰。《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19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 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0饮酒(其五)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 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大隐隐于市,真正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 千古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篇填空版

新课标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高中部分 (1)《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2)《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 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 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3)《师说》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诗词元曲作者简介

1. 屈原诗歌充满追求进步的生活热情和深厚的爱国感情,表现了他憎恶黑暗、坚持正义的高洁人格。想象丰富,辞藻绚烂,常用大胆幻想和夸张的手法,融化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构成雄奇壮丽的境界,富于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大纲选其《离骚》(节选)和《湘夫人》2首。 关键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楚辞体 2. 曹操其诗或反映汉末动乱现实,或抒发个人宏大抱负。情感深沉,慷慨悲凉。大纲选其《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3首。 关键词:思想积极质朴刚健(建安风骨) 3. 曹植其诗前期大都表现游乐生活和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后期作品则充满愤激情绪,有的还能反映人民疾苦。笔力雄健,词采华茂,在学习乐府民歌的基础上,讲究形式美,对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大纲选其《七步诗》《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视死忽如归)2首。 关键词:建功愤激笔力雄健词采华茂 4. 陶渊明其大量田园诗描绘农村风光和劳动情景,流露出对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风格平淡自然,韵味隽永。语言简洁含蓄,深厚而富有意境。大纲选其

《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五)3首。关键词:田园生活平淡自然简洁含蓄 5.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其诗题材丰富,感情真挚。大纲选其《咏鹅》1首。 6. 王勃其诗于清丽婉畅之中带有宏放浑厚的气象。大纲选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首。 7. 贺知章写景之诗,较清新通俗。大纲选其《咏柳》《回乡偶书》(少小……) 8. 王之涣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雄奇豪放,音乐性强,脍炙人口。大纲选其《登鹳雀楼》《凉州词》2首。 9. 孟浩然其诗多写隐居闲适生活和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见长。大纲选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宿建德江》3首。 10.王昌龄其诗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也有闺怨、宫怨、送别之作,于七绝用力最专,常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有“七绝圣手”之誉。大纲选其《出塞》(其一)《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3首。 关键词: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11.王维其诗前期多写边塞生活,后期多写山水诗。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苏轼评曰:“诗中有

高考必背古诗文75篇

1.《孔子》12章 2.《孟子》3章 3.《左传·曹刿论战》 4.《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5.诸葛亮《出师表》 6.陶潜《桃花源记》 7.郦道元《三峡》 8.韩愈《杂说(四)》 9.刘禹锡《陋室铭》 10.柳宗元《小石潭记》 11.范仲淹《岳阳楼记》 12.欧阳修《醉翁亭记》 13.周敦颐《爱莲说》 14.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5.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6.《诗经·关雎》 17.《诗经·蒹葭》 18.曹操《观沧海》 19.陶潜《饮酒》 20.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1.王湾《次北固山下》 22.王维《使至塞上》 2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4.李白《行路难》 25.杜甫《望岳》 26.杜甫《春望》 2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8.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9.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0.白居易《观刈麦》 3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2.李贺《雁门太守行》 33.杜牧《赤壁》 34.杜牧《泊秦淮》 35.李商隐《夜雨寄北》 36.李商隐《无题》 37.李煜《相见欢》 38.范仲淹《渔家傲》 39.晏殊《浣溪沙》 40.王安石《登飞来峰》 41.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2.苏轼《水调歌头》 43.陆游《游山西村》 44.辛弃疾《破阵子》45.文天祥《过零丁洋》 46.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7.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8.龚自珍《己亥杂诗》 49.《礼记》一则(虽有佳肴) 50.《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 51.《答谢中书书》 52.《湖心亭看雪》 53.《河中石兽》 54.《十五从军征》 55.《登幽州台歌》 56.《木兰辞》 57.《黄鹤楼》(崔颢) 58.《卖炭翁》 59.《满江红》(秋瑾) 60.《南乡子》(神州) 61.荀子《劝学》 62.庄子《逍遥游》 63.韩愈《师说》 64.杜牧《阿房宫赋》 65.苏轼《赤壁赋》 66.《诗经·卫风·氓》 67.《离骚》 68.李白《蜀道难》 69.杜甫《登高》 70.李商隐《锦瑟》 71.白居易《琵琶行》 7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7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74.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75. 《庄子一则》庄子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作者简介新人教

《古诗三首》作者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临川(现抚州)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著名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警辟精绝,风格或遒劲有力,或情韵深婉。1069年任参知政事始,推出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和募役法等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深刻影响,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杜牧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

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全国卷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4篇

全国卷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64篇(目录)1.《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学课本内诗词作者简介

小学课本内诗词作者简介 邵康节(北宋哲学家)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王维(唐代诗人)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 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

(完整版)高考古诗文默写含答案

名句名篇默写专题练(二) 整编教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共48 小题,1 空1 分,共100分) (1)《庄子· 逍遥游》中认为,真正的“ 逍遥游” 要达到的境界是 (2)《诗经· 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 (3)白居易《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用“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 欲语迟”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 “ ______________ ”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了 出来。 (4)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两句,写出茫 茫江水浩瀚无际,天光水色浑然一体的景象,与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秋水 共长天一色”有着一样的意境。 (5)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两句,运用夸 张的手法写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6)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一联,用了六个 意象,动静对比明显,色彩鲜明,描绘出有声有色的秋江图景。 (7)《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两句,通过 “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 状况。 (8)杜牧《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内走廊蜿蜒曲折,屋檐凸起犹如牙齿的句 子是“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9)屈原《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 为 信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10)李煜在《虞美人》中用“______________ ”一句表达了遥想故国、不 忍 追忆的沉痛情感。 (11)韩愈《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句,写古代圣人在从师学习问题上的态度,与“今之 众 人”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1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借代修辞展现曹军失败的句子是 (13)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____________________ 古 》中“ , _______________ ”两句,将英雄刘裕成长地方的历史遗迹呈现在读者面 前。 (14)14) 《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诗句是: 1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句子 (16)《鱼我所欲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说明孟子对一些人面对优厚俸禄不管是 否 符合礼义就接受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17)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抒发了对青 春易逝的感慨,蕴含着生活哲理,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 (18)孔子在《论语· 为政》中所谈的“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是说只有能够在旧知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知的 人,才能够“为人师”。 (19)陆游《游山西村》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诗人感受到山村淳朴的民风并由此生发的与

小学生必背古诗作者简介

小学生必背古诗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40--?)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诗人.他七岁就能写诗,号称“神童”,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他晚年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不知去向。 李峤(644—713) 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他少年时就有才名,20岁时考中进士.后来,他做过很多官,一直做到监察御史. 贺知章(659--744) 字季真,唐代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他的诗文以绝句见长,其中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王之涣(688--742) 字季凌,并州(山西太原)人,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孟浩然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他的诗以描写田园风光为主,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质朴感人。 王翰 字子羽,晋阳人。王翰的诗大多吟咏沙场少年和欢歌饮宴等,常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 王昌龄(698--756) 字少伯,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代表作《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 王维(701--761) 字摩诘,人称“诗佛”,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诗人,祖籍陇西西城纪(今甘肃天水),五岁时随父亲迁居绵州(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有“诗仙”“诗侠”之称。 高适(700--765) 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他的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直抒胸臆,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向上,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杜甫(712--770) 字子美,字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盛唐时期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反应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他本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张继(约715—约779) 字懿孙,唐代诗人,襄州(今湖北襄阳)人.他博览有识,好谈论,为文不事雕琢.《枫桥夜泊》是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 韦应物(737--792)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他是山水田园派诗人,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孟郊(751—814) 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孟郊一生困顿,性情耿介,所写诗大多描写民间疾苦和世态炎凉.孟郊的诗现存五百多首,大多明白好懂,但语言又不平庸,显出他作诗的用心,他和当时的韩愈并称“韩孟”,和后来的贾岛被苏轼评为“郊寒岛瘦”。 韩愈(768--824)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张志和(730?—810?) 字子同,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他曾为朝为官,后弃官归隐,自号烟波钓徒.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 卢纶(约737—约799)

(完整版)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高考古诗词专题训练题(表达技巧)L.D.W 从军行陈羽 海边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联系全诗,说说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 (2)三、四句意在写人却说“不见人”,说说作者是怎样来写人的? 答: (3)第四句中“直上”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 宿甘露寺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 村居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 答: ⑵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 浣溪沙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答: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称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 答: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②。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②《太平御览.时序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答: (2)请简析下阕“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答: (3)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答:

2019-2020-《古诗词三首》作者简介-精选word文档 (2页)

2019-2020-《古诗词三首》作者简介-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古诗词三首》作者简介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 (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 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 学广览,并好行使。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 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 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 卒开当途。 李白的诗歌以豪迈的气魄歌唱自己的进步思想,抨击权贵,蔑视礼教。但也时 时流露出怀才不遇、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从艺术上说,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 想象力,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形成豪迈爽朗的风格,是屈原之 后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刘禹锡】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772~842)。贞元中进士及第,又中 博学宏辞,授太子校书,后入淮南节度使幕府掌书记,调补渭南主簿,升监察 御史。顺宗即位,预政治革新,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宪宗废新政, 贬革新派,出为朗州司马。十年后召回长安,以诗忤当道,复出为连州刺史。 穆宗朝为夔州、和州刺史。文宗时官主客郎中分司东都、集贤学士、礼部郎中,出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武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兼太 子宾客。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其诗善使 事运典,托物寓意,以针砭时弊,抒写情怀。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772~846),他是李白、杜甫以外事名最大的 唐代诗人,他写诗敢为百姓诉苦,敢批评皇帝官僚,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 易懂,在当时,妇女和獐都能欣赏。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而且很快 传到朝鲜、日本等国。白居易是最早写词的诗人之一,《忆江南》就是一首词。

高考必背古诗文75篇汇总

《孔子》12章 1.《孟子》3章 2.《左传·曹刿论战》 3.《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4.诸葛亮《出师表》 5.陶潜《桃花源记》 6.郦道元《三峡》 7.韩愈《杂说(四)》 8.刘禹锡《陋室铭》 9.柳宗元《小石潭记》 10.范仲淹《岳阳楼记》3 11.欧阳修《醉翁亭记》 12.周敦颐《爱莲说》 1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4.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15.《诗经·关雎》 16.《诗经·蒹葭》 17.曹操《观沧海》 18.陶潜《饮酒》 19.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0.王湾《次北固山下》 21.王维《使至塞上》 2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3.李白《行路难》 24.杜甫《望岳》 25.杜甫《春望》 2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9.白居易《观刈麦》 30.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1.李贺《雁门太守行》 32.杜牧《赤壁》 33.杜牧《泊秦淮》 34.李商隐《夜雨寄北》 35.李商隐《无题》 36.李煜《相见欢》 37.范仲淹《渔家傲》 38.晏殊《浣溪沙》 40.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1.苏轼《水调歌头》 42.陆游《游山西村》 43.辛弃疾《破阵子》

44.文天祥《过零丁洋》 4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6.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7.龚自珍《己亥杂诗》 48.《礼记》一则(虽有佳肴) 49.《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 50.《答谢中书书》 51.《湖心亭看雪》 52.《河中石兽》 53.《十五从军征》 54.《登幽州台歌》 55.《木兰辞》 56.《黄鹤楼》(崔颢) 57.《卖炭翁》 58.《满江红》(秋瑾) 59.《南乡子》(神州) 60.荀子《劝学》 61.庄子《逍遥游》 62.韩愈《师说》 63.杜牧《阿房宫赋》 64.苏轼《赤壁赋》 65.《诗经:卫风·氓》x)” 68.杜甫《登高》 69.李商隐《锦瑟》 70.白居易《琵琶行》 71.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7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73.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75.《庄子一则》庄子

人教版八年级课外古诗词作者简介

八年级课外古诗词作者简介 八年级上册 《长歌行》作品简介:“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称为乐府诗。 《野望》作者介绍:王绩:590(一说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简傲嗜酒,屡被勘劾。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饰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有《王无功集》五卷。《全唐诗》存诗一卷。 《早寒江上有怀》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介绍:孟浩然:

《黄鹤楼》作者简介: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或写儿女之情,几近轻薄;或状戎旅之苦,风骨凛然,诗名早著,影响深远。 《送友人》作者介绍:李白,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游历遍迹了大半个中国。李白不愿应试作官,但诗名远播,诗歌在当时已经唱响天下,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可历史上没有韩荆州对于李白的回复,直到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杜甫《饮中八仙》里就有“天下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奇句。在当时封建王朝复杂历史的背景下,李白又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一说喝醉了酒,在水中捞月亮而死。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是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中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独特风貌的。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

《古诗词三首》作者简介

《古诗词三首》作者简介 导读:【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使。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开当途。 李白的诗歌以豪迈的气魄歌唱自己的进步思想,抨击权贵,蔑视礼教。但也时时流露出怀才不遇、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从艺术上说,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形成豪迈爽朗的风格,是屈原之后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 【刘禹锡】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772~842)。贞元中进士及第,又中博学宏辞,授太子校书,后入淮南节度使幕府掌书记,调补渭南主簿,升监察御史。顺宗即位,预政治革新,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宪宗废新政,贬革新派,出为朗州司马。十年后召回长安,以诗忤当道,复出为连州刺史。穆宗朝为夔州、和州刺史。文

宗时官主客郎中分司东都、集贤学士、礼部郎中,出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武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其诗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以针砭时弊,抒写情怀。 【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772~846),他是李白、杜甫以外事名最大的唐代诗人,他写诗敢为百姓诉苦,敢批评皇帝官僚,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通俗易懂,在当时,妇女和獐都能欣赏。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而且很快传到朝鲜、日本等国。白居易是最早写词的诗人之一,《忆江南》就是一首词。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先说选材。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初中必背古诗词》作者介绍

《初中必背古诗词》作者介绍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韩愈(唐);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宋代)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有《王子安集》。诗风俊朗,对于改变初唐诗风有重要影响,散文《滕王阁序》是传诵的名篇。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卢照邻(约636-约680),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人,初唐诗人。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和病痛的折磨,投颍水而死。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今中国浙江义乌)人。擅七言歌行。张九龄(678-740),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山人”是对隐士的称呼)。曾隐居鹿门山。有《孟襄阳集》。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他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诗歌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苏州吴人,或曰和州乌江人。祖籍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 高适(700—765),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系河北景县人,官终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注] 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 范成大(1126-1193),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请试作分析。 答: (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1)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

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 (2)相同点: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眉峰碧 无名氏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①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②!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注] ①镇日:整天,从早到晚。②只:孤独的。 (1)“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既形象,又充满情感。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 (2)请简要分析柳永的《雨霖铃》与这首词的异曲同工之处。 答:

答案:(1)“窗外芭蕉”和“窗里人”本无联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窗里人通过联想把芭蕉和自己联系在一起,与后句的雨水“心头”“滴”组合在一起。“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在丰富形象的基础上,表达出了非常强烈的感情。具体说就是:雨水滴在叶上,也滴在心头。可更进一步理解为,愁绪像雨水滴在叶上一样不住地涌上心头。作者用具体可感的雨水,将心中不断涌起的愁绪十分生动、形象、强烈地表现了出来。 (2)细节描写“执手”相同,以分手前的动作表现情感。借哀景写哀情相同。使用虚实结合手法相同:本词上片虚写回忆,下片抒写现实感受;《雨霖铃》相反,上片写眼前分离之景,下片写对未来的想象。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① 其二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②。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③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作者简介及相关知识

作者简介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 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

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今传刻本有:《王建诗集》10卷,南宋陈解元书棚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此为底本,并参照其他刊本校补排印。《王建诗集》8卷,明汲古阁刻本。《王建诗》8卷,《唐六名家集》本。《王司马集》8卷,清胡介祉刊本。《王建诗集》10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宫词》1卷,有单刻本及明顾起经注本。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 韩翃(719年—788年),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迢迢牵牛星》相关知识: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