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倾销与反倾销的理论综述

关于倾销与反倾销的理论综述
关于倾销与反倾销的理论综述

关于反倾销的理论综述

摘要

反倾销(Anti-Dumping)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WTO 及其前身GATT制定了一系列的非歧视原则,致力于推动和实现贸易的自由化。为了推动贸易的自由化,GATT和WTO制定了一些贸易保护的例外条款,贸易救济措施和协议,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反倾销协议,反补贴协议等。纵观近年来各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反倾销的使用频率逐年上升。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发现,合理地反倾销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本国产业的保护,但滥用反倾销则背道而驰。滥用反倾销指的是由于对反倾销的错误界定,进而导致反倾销的不恰当使用,最终不仅无法使实施国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得到保护,反而使得国民福利受到损失等一系列情况。反倾销的数量每年在以几何速率递增,而其中绝大部分反倾销的目的或是基于报复,或是出于保护国内相关集团的利益等。反倾销对实施国的负面影响一般包括贸易的转移效应,产品的替代效应,生产扭曲效应,消费扭曲效应和对进口国下游产业的影响等负面效应。综合分析反倾销的利与弊,不少学者提出了国际公共利益问题,展望反倾销理论研究的发展,相信公共利益问题将是未来国际学者研究反倾销问题的焦点。

关键词:贸易保护,反倾销,负面效应

目录

绪论 (2)

Ⅰ写作目的 (2)

Ⅱ写作结构 (2)

1. 国外研究回顾 (3)

1.1 着重研究影响反倾销投诉和调查的基本因素 (3)

1.2 研究集中于多边和单边的贸易救济机制 (3)

1.3 研究集中于产业贸易救济机制 (4)

1.4 研究涉及反倾销效应问题。 (4)

1.5 研究反倾销对进口国的福利问题 (5)

2. 国内研究回顾 (6)

2.1 对国际反倾销法律的认识和对我国反倾销法律体系构建的研究 (6)

2.2 究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策略 (7)

2.3 反倾销对反倾销实施国带来的负面效应研究 (7)

2.4 反倾销的公共利益问题 (8)

3.总结 (9)

3.1 总结相关理论 (9)

3.2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9)

参考文献 (10)

绪论

Ⅰ写作目的

通过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收获:1.深刻了解反倾销的特点,性质及实施后产生的效应;2.了解了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各自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取向;

3.大体能预测出未来国际学者对反倾销的研究方向。

Ⅱ写作结构

文章第一部分综合叙述国外学者对反倾销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结果;第二部分综合叙述国内学者对反倾销问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行了对比,列出了反倾销的几个主要的实施效应;第三部分就是对上述内容做总结,同时对未来反倾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大致预测。

1.国外研究回顾

经济理论界对国际贸易中涉及倾销与反倾销得让探讨,早期有重商主义的限入奖出的重商主义理论,及英国斯密等的自由输出和自由输入的贸易自由理论与德国的李斯特的幼稚产业理论,美国汉密尔顿的市场保护理论。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两者的理论表面分歧看似很大,但一致的是认为国际贸易中有这样一种贸易行为,即倾销,因而需要对其效应进行分析和采取限制对策即反倾销。在当代,克鲁格曼等人,主要是运用规模报酬递增理论对国际贸易进行了相互倾销的经济分析,揭示了倾销与反倾销的本质,效应和危害。到九十年代末,随着倾销理论的逐步成熟,国际上反倾销的使用也在不断扩大,所以,越来越多的专家或学者专注于反倾销理论的研究。在这期间,博弈论被广泛地用来解释反倾销的战略行为。他们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以下几类:

1.1着重研究影响反倾销投诉和调查的基本因素

研究方法主要是经济计量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据查阅的资料,做这项研究的首先是Finer(1981),Hansen(1990),Fusawa和Prusa(1996),Sabry(2000)等。他们采用美国的数据分析,得出普遍一致的结论:有三种可观察变量似乎是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基本决定因素,它们是进口渗透,国内产业就业和产业的资本存量/饱和度。Furusawa和Prusa(1996)建立一个两国相互倾销模型,其中只有一个国家具有反倾销法。他们发现如果市场条件导致出口市场更多的竞争性,具有反倾销法国家的厂商不会提起诉讼。Blonien(2000)也考虑相互倾销模型,但允许两个国家都有反倾销法,这就使报复成为可能。他的模型显示,如果来自两个国家的厂商相互有足够的产品出口到对方市场,则可能出现合作的结果,而不会提起反倾销诉讼。此外,汇率和GDP也会成为影响因素。Feinerg(1989)研究汇率变化对美国反倾销申请的影响,发现美元贬值导致更多的反倾销申请。

1.2 研究集中于多边和单边的贸易救济机制

这个研究主要从商品价格博弈上看待反倾销问题。并指出,进口国对出口商征收反倾销税有利于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如ChadPBown(2005),MaraFroese和

DanielDrache(2007)等人认为,反倾销、反补贴是目前WTO成员最经常使用的限制进口工具,且发展中国家使用这些措施的频率越来越高。

1.3 研究集中于产业贸易救济机制

如AbbasM.Raza(2005)分析了WTO规则的产业保护问题,

mAndreaHolecek(2007),CharlotteN.A.(2002)和Stevenson(2001)分别探讨了钢铁和纺织产业的贸易救济问题。Stevenson指出:WTO成立以来国际反倾销重点指控钢材,化工,机电和纺织产品,4项产品的反倾销案件共有1252件,超过同期总案件的3/4,这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中国家化工,钢铁,纺织,机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有密切关系。2000年涉及化工产品的反倾销案共69件,占当年总案件的25.4%,比例略有上升。近两年化工产品主要是有印度指控的(60件,占同期化工案的35.3%和印度总案的58.2%)。而且在这期间重点被征税的产品是钢铁,纺织产品。被征税案比例高达70%和65%。

1.4研究涉及反倾销效应问题。

Krupp和Patricia(1996)利用1976至1988年间美国化工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数据考察了贸易转移效应,他们按照调查中被提名的进口来源地和未被提名的进口来源地,将数据划分为两类,深入分析了反倾销调查过程以及终裁结果对两种不同来源进口产生的影响。ThomasPrusa(1997)将这一研究扩展到全部产品中,表明贸易转移效应确实存在,且极大地降低了国内申诉企业通过反倾销保护所获得的收益。H.Vandenbussche和

J.Konings(2001)认为,反倾销能激励国外企业进行突破贸易壁垒型的直接投资,在实施反倾销的国家设厂生产并销售。BruceA.Blonigen和Robertc.Feenstra(1997)利用1980至1988年间美国STC行业数据分析了反倾销同日本对美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指出,即使最终并未征收反倾销税,仅是反倾销申诉和调查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企业对美国进行直接投资。BemardM.Hoekman和MichaelPLeidy(1992)对反倾销措施在上下游产业间的继发性保护效应进行了政治经济分析,认为反倾销措施会从上游产业向下游产业扩散,同时,下游产业的继发性保护可能会引发上游产业提起更多的诉讼。

1.5研究反倾销对进口国的福利问题

Gallaway, Blonigen和Flynn(1999)建立一个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来研究这个问题。研究发现,反倾销/反补贴诉讼在 1993 年导致美国 40 亿美元的福利损失。除了多种纤维协定产生的福利损失之外,这个来自反倾销/反补贴的福利成本估计大于任何1993 年美国的进口限制措施。对于如此高的福利损失,他们给出的原因包括:美国的反倾销决定使得外国厂商为了降低倾销幅度而提高价格,换句话说,反倾销措施使得外国厂商以美国经济为代价来赚取利润成为可能。大量反倾销肯定裁决涉及到的制造部门是很多美国重要生产部门的上游产业,反倾销不仅给美国消费者带来福利损失,还对美国相关部门的下游生产者和进口商带来了福利损失。

2.国内研究回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深化,对外贸易中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国际反倾销局面的出现吗,在借鉴国外倾销与反倾销理论与国际贸易经验下,我国经济学界和法学界的学者开始倾销和反倾销问题的研究,为今后我国倾销与反倾销研究的深化打下了基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立案急剧增多,和国外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大规模倾销造成对我国产业的严重损害,引起了我国政府企业和学界的高度重视,我国倾销与反倾销理论研究迅速成长起来,标志着我国倾销与反倾销理论发展的新高峰的到来。

就所查阅到的资料,我国学者对反倾销问题的研究最早开始于1992年。研究方法主要是宏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部分学者也引入了博弈论的分析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深化,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扩大并加深。下面就依据国内学者的研究方向,对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国际反倾销法律的认识和对我国反倾销法律体系构建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反倾销的研究最早就是起步于对反倾销法的研究。首先是1992年,温宏建在《关贸总协定:关于反倾销的法律体系研究》中详细阐述了贸易的一些法律约束,使我国经济界、企业界更多地了解关贸总协定的各项规定,以便能以有力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接着就是陈雪(1993)在《试论中国“入关”后对反倾销法应采取的法律对策》中详细介绍了反倾销法典,认为反倾销法典及西方各国的有关规定所确认的倾销标准对我国非常不利,在实践中也已越来越明显表现出来。我国应改革现有的外贸体制,在法律上进一步明确国家进出口主管部门和各进出口公司、企业的法律地位及各自的权利义务;加强对反倾销法典的研究,尽快制定我国的反倾销法;努力提高进出口企业人员的整体

素质和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知识;发挥律师的积极作用。然后是李炼(1997)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公平竞争的法律保护——对国际反倾销法的重新认识》指出:倾销与反倾销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法律问题。随着我国经济逐步按国际惯例与世界经济接轨,一个更为紧迫的现实摆在我们的面前:如何从参与国际竞争和维护本国市场的公平秩序的角度,去寻求对内对外协调一致的反倾销对策,并使这种对策建立在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制基础之上。因此,正确认识国际反倾销法及其反倾销的作用与性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黄东斌在《我国反倾销的尴尬与出路》中明确强调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出口企业要知法,懂法的必要性。随后是姜双林和姜群华(2005)在《中国反倾销法程序

体系的构建》中指出:我国反倾销法的法律形式的细则化,程序内容的缺失化,证据规范的稀释化,程序理念的片面化并依据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他认为中国反倾销法的构建应立足于本国国情同时适当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以达到对证据规则的完善和对程序的规范。

2.2研究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策略

窦晓军分别在2000年和2001年发表论文《出口企业对反倾销对策的战略性研究迫在眉睫》。在2000年发表的论文中他明确指出:1.反倾销措施作为WTO所允许的贸易政策工具将会在WTO框架内长期存在;2.由于中国入世后各种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作用完全消失或被大大减弱,其他国家或地区将更加依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来打击中国产品,保护本国产业。由此,我国出口企业对反倾销对策的战略性研究和应用以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在2001年发表的论文里他利用2001年日本,韩国,泰国的进口聚苯乙烯对中国的倾销案件指出中国出口企业反倾销的必要性。暨南大学的李建国(2003)在《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倾销的理论及其实证研究》中以新古典主义理论为基础,运用宏微观经济理论分析国际贸易的倾销与反倾销现象机理及效应,以及实证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出口产品遭受的反倾销成因,结合国际贸易理论新动态为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的反倾销提供对策建议。

2.3反倾销对反倾销实施国带来的负面效应研究

国内学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就研究人数上也没有国外研究人数多。

就专业研究,最早的是2008年浙江工商大学的吴惠雯教授在《滥用反倾销对反倾销实施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一文中,做了专业详细的阐述。文章在第五大部分给出了反倾销的含义。反倾销是指由于对倾销的错误界定,进而导致反倾销的不恰当使用,最终不仅无法使实施国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得到保护,反而使得国民福利遭受到损失等一系列情况。文章从第四章研究滥用反倾销的负面影响。主要从滥用反倾销对于反倾销实施国的进口竞争产业,FDI,下游产业,消费者,整体国民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展开分析,运用理论结合实证的分析方法,对滥用反倾销给反倾销实施国福利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第五章是实证和案例分析,通过对反倾销前后宏观经济指标变化和微观产业绩效方面的局限性。文章指出:①滥用反倾销实际上与鼓励竞争的思想相违背,影响产业竞争力的提高;②滥用反倾销会对本国企业的RD投入产生抑制效果,进而导致企业技术长期停滞。③反倾销会导致贸易转移效应。关税同盟统一对外

征收关税,内部不征收关税的政策将导致部分成员国从原来的第三方进口转向从成员国进口。这样不但没有起到保护本国产业的作用,反而由于第三方进口产品的增多加剧了国内产业的竞争。④反倾销的直接投资效应。国际直接投资一般分为资源寻求型投资,市场寻求型投资,突破贸易壁垒型投资,劳动成本需求型投资等几种类型。反倾销带来的直接投资就是突破贸易壁垒型投资。反倾销的存在激励了出口企业通过在反倾销实施国设厂投资,或者在未遭受反倾销指控的第三国投资设厂,然后再通过出口等方式来跨越反倾销保护。⑤反倾销对进口国带来福利问题。反倾销导致的直接投资虽然可以增加进口国的国内就业,增值税和所得税等国内税收。但进口国损失了对进口产品征收的关税,甚至是加收的反倾销税;其次,对国内产业竞争刺激更为强烈,势必使得保护本国产业发展的目标化为泡影。综合起来看,实施反倾销对反倾销实施国带来更大损失。此外,翁旭青(2009)教授利用宏微观经济理论和数据模型等分析方法,在分析了上述效应后,又分析了反倾销对进口国下游产业带来的影响;反倾销的生产扭曲效应;反倾销的消费扭曲效应和反倾销的商品替代效应。

2.4 反倾销的公共利益问题

保护国内产业免遭倾销损害是反倾销的最直接目的。但随着其使用频率的提高,范围的扩大,反倾销的合理性越来越令人怀疑,因为其在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同时,却可能损害了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和与被控倾销出口商品所在国之间使的经贸关系。所以,有些国家或地区已经或正在考虑将公共利益问题纳入反倾销立法中。加拿大是最早考虑公共利益立法问题的国家。近几年,我国学者也对此做了一些研究。顾宾和邱薇(2009)发表了一篇名为《反倾销应加大公共利益考量》,指出:倾销与损害认定以及采取反倾销措施时,不能只考虑受到损害的国内产业的利益,还要考虑或重视用户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烟台大学陈有志和徐世腾教授在《国际反倾销中公共利益问题及其启示》指出三点我国如何应对公共利益问题。①加强我国反倾销立法中公共利益原则的规定;②加强我国在反倾销应诉中公共利益的抗辩;③加强我国在反倾销领域中的国际协调。

3.总结

3.1 总结相关理论

对比国内与国外研究可以看到,国内着重研究反倾销法和中国企业应如何应对国外的反倾销,只在最近几年,才有个别学者研究反倾销对反倾销实施国的负面效应。国外学者则着重对反倾销整体理论的研究。鉴于,中国与其他先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国内外学者对反倾销研究的起步也不一样。适时地实施反倾销会对进口国的产业进行短时间的保护,但同时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会增加第三方国家对进口国的进口量,这样的结果同样会增加进口国国内产业的竞争力,甚至会导致国内某个产业因竞争不力而退出市场;反倾销的实施直接导致某些产品供给的减少,如果是原材料的减少,就会直接影响到下游产业的发展;此外,反倾销的直接投资效应还会引发国民福利等一系列问题。依据我国学者对我国反倾销现状的研究,我国的反倾销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许多出口厂商对国际反倾销法也没有正确和深刻地认识。这样不利于我国厂商针对倾销问题做出正确对策,也不利于我国厂商凭借法律工具维护自身利益和提高自我竞争力。所以,政府应重视对我国反倾销法的构建,完善反倾销法律体制,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3.2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内容,合理的反倾销会对一国的产业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是从企业的长期发展角度看,这种保护也只是暂时的。反倾销给实施国带来更多的是负面效应。但是反过来讲,如果进口国不对出口国实施反倾销,这对进口国带来的产业有害冲击是必定无疑的。所以,反倾销问题的背后是各国公共利益的问题,虽然,目前有部分国内外学者开始着重研究这一问题,但若要形成一个各国均能达成共识的长期有效的理论,还任重而道远。所以,如何处理好各国的公共利益必将会成为未来国际学者研究反倾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温宏建.关贸总协定:关于反倾销的法律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1992,

Z7:1-16.

[2]陈雪.试论中国“入关”后对反倾销法应采取的法律对策[J].暨南学报,1993,04:1-5.

[3]李炼.自由贸易条件下公平竞争的法律保护——对国际反倾销法的重新认识[J]深圳大学学报,1997,03:1-7.

[4]窦晓军.出口企业对反倾销对策的战略性研究迫在眉睫[J].中国纺织报,2000,680:1-2.

[5]黄东宾.我国反倾销的尴尬与出路[J].厂长经理日报,2001,A03:1-3.

[6]武巧珍.对反倾销的再认识[J].山西经济日报,2002,003:1-3.

[7]姜双林,姜群华.中国反倾销程序法律体系的建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04:1-8.

[8]孙芳城,杨兴龙.反倾销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和完善[A].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浙江杭州: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1-9. [9]翁旭青.反倾销对反倾销实施国的负面效应[D].浙江工商大学,2007:1-4. [10]陈有志,徐志腾.国际反倾销中公共利益问题及其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学报,2002,11:1-4.

[11]张晓静对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分析与思考[D].河北大学,2008.

[12]张媛媛.反规避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8.

[13]吴惠雯. 滥用反倾销对反倾销实施国经济的负面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08. [14]顾宾,邱薇.反倾销应加大公共利益考量[J].国际商报,2009,003:1-3. [15]张文鹏.论反倾销制度对国际贸易的保护[D].中国海洋大学,2010.

[16]何宪民.WTO体制下贸易救济实施与中国的应对策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 [15]王蕾.十年来国内学界对“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的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12,08:1-9.

我国出口商品遭遇国外反倾销的现状分析

我国出口商品遭遇国外反倾销现状分析 摘要: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出口商品自2008年10月份以来遭遇比以往更频繁的国外反倾销。当前我国面临的反倾销涉案数量多,涉及商品范围广并未改观,相反金融危机条件下还具有短期内立案集中、反倾销与反补贴结合使用增多等新特点。本文主要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高发和我国外向型经济中暴露出的问题两个角度对我国遭遇国外反倾销的现状成因进行分析,并建议通过动员企业主动预防、实行国家宏观调控、调整企业外向经营模式以及加强立法和改善贸易环境等措施来应对国外对华出口商品的反倾销。 关键词:反倾销现状特点成因分析 一、我国出口商品遭遇国外反倾销的现状特点。 1.被反倾销调查与制裁的数量均远高于其他WTO成员。WTO统计,1995-2008中国作为出口国共被其他成员反倾销调查677起和制裁479起。这远远高于排第2位的韩国(分别为257起和150起)。立案调查后,被制裁的比例高达71%。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受反倾销的危害在WTO成员中最大。 2.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地区)对华反倾销立案数量超过发达国家。目前这类国家和地区对华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占总数的65%以上。其中仅印度、阿根廷、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南非、埃及、秘鲁、韩国在1995-2008年对我国立案调查共计399起,占对我调查总数的58.9%;采取反倾销措施285起,占对我反倾销制裁的59.5%。 3.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华反倾销在短期内不仅增幅大,而且与反补贴合并调查的案件增多。由表1可以看出,与2006相比,2008年和2009年中国被反倾销制裁数分别增加了15起和18起,增幅分别近41%和49%。 年,美国对我国出口该国的油井钢管、无缝管、铜版纸、磷酸盐等产品进行了10起双反调查,立案频率之高非常罕见。其中,输美遭到反倾销、反补贴的油井钢管,涉案金额约32亿美元(约249.6亿港币),在2009年11月份初步裁定征收36.53%-99.14%的反倾销税。涉案的企业被迫放弃美国市场,计划转向国内市场或开辟其他地区市场。 4.涉案反倾销商品范围广。我国遭遇反倾销的出口商品覆盖了WTO列出的除动物脂肪及植物油、珍珠、宝石等之外的所有商品大类,这在WTO成员中绝无仅有的。这些商品不仅包含了劳动密集型商品,也包含了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但主要的仍然是传统行业的劳动密集型或者低附加值的商品。据WTO 1995-2008统计数据,中国被反倾销的涉案商品大类前五位是:化工及相关商品、贱金属和贱金属制品、机电及电子消费产品、纺织品、塑料和橡胶及其制品。五者立案和制裁加和分别为:488起和343起;分别占总数的72.1%和71.6%. 5.我国成为动用反倾销规则较多的WTO成员的主要反倾销对象。欧盟、美国、印度长期以来是对其他WTO成员进行反倾销的主要国家。同时他们也是对华

我国反倾销现状及应对措施

引言 上海证券报9月28日讯欧盟9月24日建议,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征收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税,税率高达39.2%,当地时间10月6日,欧盟部长理事会发布公告称,裁定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对欧盟产业构成损害威胁,决定征收17.7%-39.2%的最终反倾销税。据了解,这是第一个针对中国钢铁产品以“损害威胁”(等同于‘莫须有’的罪名)立案的反倾销案例。中钢协有关负责人称,欧盟开启了国际钢铁业贸易保护的恶劣先例,对中国钢铁行业和中国无缝管企业造成很大伤害。与刚刚召开的G20峰会各国发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倡议是背道而驰的。在欧盟作出裁定后的第二天,美国商务部紧随其后,宣布对中国碳钢和合金钢材质的无缝标准管、管道管和压力管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进行调查。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施以98.37%的反倾销税,并对中国政府的补贴征收额外的反补贴税。国庆刚刚过去,欧盟和美国就接连对中国企业扬起了反倾销大棒。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展开的反倾销调查,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构成严重威胁,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作为一个日渐开放的贸易大国,我国面临的反倾销现状十分严峻。研究如何有效地应对新形势下的国际反倾销,对于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极为重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倾销与反倾销 倾销是指一国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的行为。具体是指商品进入一国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在另一国市场上的价格,或者指在不同国家的市场上以人为的差别价格销售商品的行为。构成倾销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出口商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而国际市场上该产品的价格弹性大于本国国内;二是存在地理或关税上的壁垒,使得倾销到国外的商品不再低价流入国内市场。倾销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给进口国的经济或生产者利益造成了损害,干扰进口国的市场经济秩序,不利于进口国自身经济的成长和发展。 了解倾销的概念之后,顾名思义反倾销就是指进口国反倾销当局依法对进口国产业造成了损害的倾销行为采取反制措施,以抵消损害后果的法律行为。最终的反倾销措施就是对倾销企业征收反倾销税,提高进口关税水平。反倾销作为世界贸易组织认定和许可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国际通行的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也是用来对付不公平竞争的必要工具。根据WTO《反倾销协议》,各国要对某个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需要证明其存在倾销和其对进口国国内同类产业造成损害,不过该协议没有作出具体判断。所以,反倾销措施这个WTO允许的保护本国产业的合法手段,就被各国频频用来反对其他国家的“不公平”竞争。随着各国关税的进一步降低,用关税壁垒保护国内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驱动因素

2012年第4期总第214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国际贸易】 发展中国家对华 反倾销的驱动因素分析 马 泓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摘 要]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案件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已取代发达国家成为对华实施反 倾销调查的主力, 这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发展阶段有着必然联系。通过深入分析发展中国家对华实施反倾销调查的驱动因素,为我国构建应对反倾销预警机制及其积极应诉提供参考。 [关键词]反倾销;发展中国家;驱动因素 [中图分类号]F752.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015-02作者简介:马泓(1969-),女,辽宁沈阳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政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其中对外贸易的贡献举足轻重。三十多年来中国外贸进出口额不断攀升, 2011年高达36420.6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然而,在喜人形势的背后我国面临的贸易战也愈演愈烈。截至2011年,中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仅2011年前10个月就遭遇19个国家(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101起,涉案金额约116.8亿美元。 1990年以前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诉讼主要来自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但近几年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大幅度上升,已取代发达国家成为对我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主力。1995—2011年上半年,中国共遭受772起反倾销调查,排名前10位的发起国中,发达国家(地区)有3个,分别是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共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227起,占全球对华反倾销案件总数的29.4%;发展中国家7个,分别是印度(135起)、阿根廷(83起)、土耳其(56起)、巴西(48起)、南非(32起)、墨西哥(28起)和韩国(24起),占案件总数的52.6%。 在这种形势下,结合发展中国家经济政治特点,分析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动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构建应对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预警机制提供参考。 二、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驱动因素(一)竞争性因素 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实现国泰民安,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发展中国家的这个愿望尤为迫切。印度、阿根廷、墨西哥等国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但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建设,综合国力大为提高,印度的经济发展也很迅速,但阿根廷、墨西哥等国仍处在经济困境之中。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利益冲 突必然导致国际贸易摩擦,而反倾销是发展中国家最常使用的贸易保护手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实力大为增强。1978年中国GDP 总量为2683亿美元,世界排名第15位;2005年上升至世界第4位;2010年中国GDP 达到58786亿美元,占世界GDP 总量的9.5%,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中国GDP 比2010年增长9.2%,高达74970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货物贸易规模也屡创新高。1978年中国货物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居世界第29位;2010年货物贸易额达到29728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9.7%,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额比2010年增长22.5%,达36420亿美元。中国经济年均增幅达11.2%,远高于3.5%的同期世界平均水平。而其他发展中国家才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或拉美金融危机等磨难,又遭受全球金融海啸波及,国民经济屡受重创。为减少外来产品对本国产业的冲击,实施贸易保护就成为必然选择。 (二)产业保护因素 幼稚工业保护理论认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应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以使其幼稚工业在国家保护下逐渐成熟,最终能够与国外竞争者相匹敌。发展中国家处在工业化进程之中,对于处在发展阶段的弱小产业或多或少会采取一定程度的保护性措施。如印度对华反倾销案件中,52.3%发生在化工和石化产业,原因是这些产业具备一定的科技含量,兼具资本密集型和规模经济等特征,印度政府自然会给予很强的保护。 (三)贸易环境因素 WTO 《反倾销协议》对成员国利用反倾销调查实施贸易救济的条件有明确规定:1.倾销事实存在;2.倾销对本国同类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实质损害,或形成实质损害的威胁;3.倾销与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然 5 1

欧美反倾销法的异同

欧美反倾销法的异同 内容提要:反倾销是本世纪初出现的国际通行做法,它最早于1904年诞生在加拿大,其后欧美各国都相继出台反倾销法律规定。70年代以后它同反补贴一起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有利武器。反倾销法律规定迄今已成为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典型国际惯例。我国也于1997年颁布反倾销法。在众多的国际反倾销诉讼案中,欧美国家所占比例最大,在我国所遭受的反倾销案中,来自美国和欧盟的也属最多。有必要深入研究欧美反倾销法的特点,一方面可提高我国对欧美反倾销诉讼的应诉能力;另一方面,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倾销法律规定也有所借鉴。 据报载,从1969年到1995年,全世界共发起反倾销调查3108起,涉及产品3000余种,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有1/3发生在90年代以后。在这众多的反倾销案中,有2678件是由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发起。其法律依据则是各国的反倾销法。自1904年世界第一部反倾销法在加拿大诞生后,美、欧各国相继制定有关法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也在其第五轮谈判中涉及此问题,并于1979年4月12日通过反倾销守则》。为了与之协调一致,日本于1980年修改了《海关与关税法》,制定出最初的反倾销法律规定。澳大利亚也在1975年制定了反倾销法,仅1988年该国就通过了三项与之相关的法律。近年来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加紧了反倾销立法工作,如韩国、墨西哥等。我国于1992年首次涉及征收反倾销税的问题,1997年4月12日我国反倾销法正式出台。勿容置疑,反倾销已成为一个典型的国际惯例,其法律法规的完善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 中国已成为20世纪末国际反倾销最大的受害者。从1979年开始至今,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指控已有400多起,居全球之首,其中对中国反倾销位居前列的国家和地区是美国和欧盟。本文将着重比较美国和欧盟反倾销法的异同,以期提高我国应诉能力并完善相关法律。 欧美反倾销法的主要特点 (一)反倾销法均带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从世界反倾销法产生的渊源来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大量出现,它们利用其垄断地位,压低价格向别国输出商品。最早提出制定反倾销条例的加拿大财政部长W?S菲尔汀是这样表述的:“我们没人会相信,当这些受本国高

浙江省外贸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浙江省外贸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外出口持续顺差,外贸增长十分迅速。由于中国的产品拥有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比较优势,成本较低,在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但中国产品也因此遭受国外众多国家的反倾销调查。中国自1979 年第一次卷入反倾销争端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经济交往的增加,遭受的反倾销指控也逐年增多。从1995 年至2009年,中国已连续15 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和被实施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居各省前列,可见浙江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浙江企业依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出许多价廉物美的产品,在发展出口贸易的过程中,频频遭受国外的反倾销。特别是浙江的纺织业受到国外的反倾销尤为严重。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频繁反倾销已经构成了对中国经贸发展的实质性障碍,不仅不利于中国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更严重的是不利于中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应对日益严重的国外反倾销是中国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预期目标:本文将主要研究中国和浙江企业的贸易实际及反倾销对中国和浙江企业的影响,并且紧密结合国内外对反倾销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国外对浙江纺织业反倾销的实际案例,进而探讨浙江企业应如何规避和应对国外的反倾销,为中国应对反倾销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亚当·斯密(1776)详细讨论了当时各国允许对出口贸易实行官方奖励的习惯做法,并将其称之为倾销。Tharakan(1999)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反倾销在过去的几年急剧增加,说明了倾销、反倾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 学术界从理论上对反倾销进行了研究,态度比较一致,普遍认为,从经济学角度看倾销具有其合理性,当今世界各国对反倾销的滥用已经异化了原用于促进公平竞争的反倾销,使其成了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反而阻碍了贸易的发展和竞争的公平,造成世界范围内的福利损失。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期·奥伯斯法尔德(2000)认为倾销是价格歧视最普遍的形式,倾销不过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战略。MartinTheuringer,Piawib(2001)认为反倾销措施助长了企业滥用市场力量,扭曲了竞争,降低消费者福利。反倾销措施已不再与掠夺性定价相

1995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统计分析

1995年~2009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统计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贸 易与日俱增。2009年在全球陷入经济危机的情况下, 我国的贸易出口额仍然高达2072亿美元。在这种喜人 的形势背后,对外贸易战也愈演愈烈。截至2009年 12月15日,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 两保”贸易救济调查107起,涉案金额约119亿美元 [1] 。2009年仅美国对于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有23 起,案件数增长了53%,案值占到了中国在全球受贸 易救济调查资金规模的65%。仅今年以来,美国已经 对我提出5起贸易救济措施,正式立案的有4起。因 此,分析我国出口产品被提起反倾销调查的现状、原 因,以在全球反倾销浪潮中保持主动,对于企业规避 反倾销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遭遇反倾销指控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遭遇反倾销的总量与趋势分析 从反倾销的立案调查数量来看,我国世界上遭遇 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从1995年到2009年, 世界范围内共发起3 865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自1979 年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 来,国外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一个最重要的例证就 是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的增加,我国已 经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 家。1995年~2009年国外对华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调 查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显示从1995~2009年的15年间,全球发起 的反倾销调查数达3 865起,其中2009年最高,达到 437起;1995年最低,为157起。而我国遭遇的反倾 销立案调查数量也高达746起,从1995年的20起, 到2009年的75起逐年增长。 图2反映了国外对华反倾销数占全球反倾销发起 总数的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图2显示国外对华反倾 销调查数占其全球反倾销发起总数的比重由1995年 的12.73%上升到2008年的35.1%,增长了22.37%。 如此快的增长趋势,不仅说明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 运动的主要目标国,也使我国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 害国”,对我国出口贸易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我国遭遇反倾销指控的国别分析 从反倾销立案调查数量来看,自1995年到2009年, 世界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共发起了 多达746起的反倾销立案调查,如图3所示,排名前

WTO反倾销法在整个国际贸易法律体系的地位与作用 WTO

WTO反倾销法在整个国际贸易法律体系的地位与作用 WTO《反倾销协议》内容自成体系,为WTO成员必须接受的WTO一揽子协议之一,改变了GATT时期的《反倾销守则》的“自愿选择适用”的原则。因此,在法律适用上,WTO《反倾销协议》适用的范围大大超出了GATT时期的《反倾销守则》。然而,实践中,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是直接适用WTO《反倾销协议》,而是由其国内立法机构将WTO《反倾销协议》转化为国内反倾销法后加以适用。转化适用的原因之一是WTO法所规制的主体是成员国,而非成员国内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国内法院等执法机构只能依据转化后的国内法才能对国内私法上的主体进行法律适用。不过,在这种转化过程中,国内立法机构总是会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将WTO《反倾销协议》打上或多或少的折扣。在管辖权上,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自动强制管辖权”原则同样适用于履行WTO《反倾销协议》过程中所产生的争端。它突破了传统的司法诉讼需经争端当事国“自愿同意”、“不得强迫任何国家违反其本身意志来进行诉讼”的国际法管辖权原则。也就是说,反倾销争端经磋商如不能解决,只需一当事方(一般应为原告)请求,争端解决机构(DSB)就应设立专家组受理,除非DSB以共识决定不设立专家组;对专家组裁决报告除非DSB以共识决定不通过该报告,该报告即被通过。这种共识程序被称为“否定式共识”或“反向一致原则”。这一规定大大加强了WTO《反倾销协议》的司法机制和对成员国的法律约束力。WTO《反倾销协议》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反倾销标准和程序,加强了对反倾销措施滥用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际贸易发展的正常秩序。反倾销作为保护国内产业的一种合法手段,与反补贴、反托拉斯、保障措施等相比较有着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上许多国家将反倾销措施作为保护国内产业措施的第一选择。这主要是因为反倾销更加容易、有效地达到保护国内的产业的目的:第一,根据WTO有关规定,反补贴法所抵制的对象是政府行为,而反倾销法所针对的直接对象是企业的贸易行为;在程序上,要征收反补贴税,必须证明补贴出口产品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损害,而要证明这些损害要比确立反倾销条件难得多。第二,保障措施是指在正常贸易条件下,当进口产品大量涌进来,造成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的特殊情况下,进口成员可以限制进口,暂时背离WTO义务的一种制度。然而援引保障措施条款的成员要负有与出口国协商以及事后向出口国赔偿的义务。显然上述两种措施的构成标准都较反倾销措施更为严格。第三,反托拉斯法在适用对象上一般仅仅适用于国内对象。但是反倾销措施的隐蔽常常使一些国家作为一种有效的贸易保护主义工具加以利用,甚至出现滥用反倾销法的行为,比如: 一些国家的反倾销法对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规定的歧视性的“替代国制度”;墨西哥于1993年4月15日在事先未作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就对中国出口到墨西哥的全部十大类涉及4000多种税号的产品征收高额临时反倾销税,等等。可见,尽管无论是从立法角度,还是从实施过程看,反倾销法是抵制或制裁造成损害或损害威胁的倾销行为的一种合法手段,但反倾销法的实施必须限定在消除损害这样一个合理范围之内,超出这一范围,反倾销法就会成为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成为正常国际贸易秩序的法律障碍,所以WTO《反倾销协议》的目标就是通过为各成员提供一个反倾销立法和执法的标准,协调各国国内反倾销措施,抑制或避免贸易保护主义者滥用反倾销措施而对国际贸易产生的消极影响。最终减少贸易壁垒,维护正常的公平的贸易环境。总之,尽管WTO《反倾销协议》仍需要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但是,从整体上来说,WTO《反倾销协议》在规范各成员反倾销法的立法、执法,抑制或避免贸易保护主义者滥用反倾销措施,维持国家间公平正常贸易方面,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国际贸易反倾销案例

国际贸易反倾销案例

反倾销案例 我国是被别国反倾销频率较高的国家,根据记载,自1979 年欧共体首次对我国实施反倾销以来,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启动反倾销手段,几百起案件涉及4000多种商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几百个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根据已发生的反倾销案例分析,我国在国外反倾销案中尽管有过少量的胜诉,但绝大多数还处在被动挨宰的地位,这在主观上与我们的企业不知如何应对有着密切的关系。武汉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一直是湖北省蜂蜜出口的“领头羊”,但在我国加入WTO 后,一些国家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日益频繁,也使我公司的蜂蜜出口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2002 年5 月,武汉市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首次向美国出口蜂蜜,却遭到美国2000多蜂农对武汉小蜜蜂提起的反倾销诉讼。即被认定为倾销,裁定征收24%~183.3%的反倾销税。面对美国提出的反倾销诉讼,武汉小蜜蜂公司组成专班、聘请律师、整理材料、接受有关方面的问卷调查。同时不间断与美国商人的正常贸易往来。

2003 年的核查,美国商务部把案子翻过来了。2003 年10月,武汉小蜜蜂公司接到有关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经调查其在美国市场的倾销行为不能成立,其产品在美国市场应享受平等待遇。应对挑战,勇于抗争,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据理力争,武汉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应诉美国反倾销终于取得阶段性成果。小蜜蜂产品在美国市场有了暂时平等的地位。但是,2004 年,在美国蜂农的抗辩下,案子又翻过去了。美国商务部调查后又裁定,对小蜜蜂当年出口美国的蜂蜜征收33%的反倾销关税。此举对小蜜蜂影响很大,美国裁定的“扑朔迷离”,令企业感到很迷茫,很无奈。这使我们认识到;应对反倾销是一个长久和持续的过程,积极应对反倾销也是维护行业利益的体现,因此我们采取“不害怕、不回避、不让步”的态度积极面对国际贸易制裁,目前公司正在与美国商务部继续反倾销官司, 争取合理的利率。 中国彩电在欧洲的惨痛教训由于康佳公司不愿接受欧盟的现场认证调查,2006年3月28日,欧盟在布鲁塞尔发出文件,将对中国彩电出口商征收44.6%的反倾销关税,即日起执行. 2009年,美国将对中国钢格板征高额反倾

反倾销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反倾销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摘要:反倾销是世界性“困局”按照目前主流的国际贸易理论,倾销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会对进口国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无论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的遭受反倾销。而在世界反倾销行动中,中国首当其冲,成为最主要的反倾销对象。根据WTO的统计显示中国出口受到国外反倾销损害的频率大大高于一般国家,与其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非常不相称,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企业该如何面对,减轻或避免其损害,发挥出更好的优势。总结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建议帮助企业发展和稳定对外贸易环境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反倾销、对外贸易、应对措施 反倾销是政府采取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幼稚产业或者主要支柱产业而对外来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通过这些手段使其进口价格与国际市场拉平,以保护自己国内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速了与其它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往来,对外贸易更是飞速发展。至2000年,我国对外贸易已跃居世界第七,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贸易抵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逐步取消了一些国家对中国的高关税贸易壁垒,取而代之的是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其中,反倾销以其方便、见效快的特点倍受各国青睐。我国也成为该贸易保护措施的最大受害国之一。 一、我国面临国外反倾销的现状及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特点 (一)我国面临反倾销的现状 1、反倾销调查数量居高不下。2006年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86起,同时增长37%,涉案金额20.5亿美元,与2005年基本持平。其中反倾销63起,反补贴2起,保障措施l6起,特保调查5起。 2、提起反倾销指控的国家增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除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对我国提起反倾销指控。据统计,1995年至2006年,这些发展中国家现如今已占我国反倾销调查案数量的60%以上,而且以后还会增加。 3、反倾销金额上升及产品种类扩大。据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国外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的比例已经由20 世纪80年代的3.6%猛增至目前的20%左右,其涉及的商品达4000多种。20 世纪90年代至今,对我国反倾销调查的范围越来越广,纺织、服装、轻工、家电、化工、农药、矿产品、医药、机电等4500多种,涉及出口产品的金额不断上升。 4、对我国出口产品方面带有主观歧视。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总是遭受歧视性的反倾销调查。一些国家经营情况日益恶化的企业为封杀我国的产品,逐出他国市场,常常不用统一标准对待所有出口国产品的国家,在反倾销额税的征收上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一些国家借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二)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特点 1、倾销指控的次数多,频率快。自1979年欧共体对第一期反倾销调查案以来,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指控,截至2002年12月20日,我国产品共遭遇外国反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分析

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口成为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大马车之一。可是随着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的逐年上升,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反倾销就成为其保护本国市场和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国商品从1997年开始就饱受反倾销的困扰。针对我国现在面临的发展中国家对华的反倾销现状,对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出口秩序混乱、企业经营方式落后,以及我国企业的不积极应诉等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对我国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对策做出相关讨论,并做出一系列构想,例如在国际市场上争取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规范出口秩序;整顿国内市场、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或者进行收购与兼并;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改善企业经营方式、组织人员并形成组织积极应诉等,以求能够对我国在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问题上得到改善。 标签:反倾销;发展中国家;预警机制 1研究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必要性 我国作为一个以出口导向为主,对外贸依赖度较高的国家,出口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但是随着我国出口贸易越做越大,我国的出口环境在近些年来出现了恶化,尤其是面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阿根廷对华启动的反倾销调查占同期阿全球反倾销调查总数的比重高达95%,南非50%,印度32.3%,巴基斯坦为115%,这些数值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比重。我国遭受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正在逐年增加,面对这些国家的出口环境也在逐年恶化,正确的处理和应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型企业的当务之急,如果不及时给予分析和应对,我国以后的贸易环境会更加恶劣。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巩固和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中国努力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推进南南合作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我国自建国之初就确定了我国是第三世界国家,也就是发展中国家,要搞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2我国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上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2.1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发动反倾销的原因 从1978年~2009年,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了30多年,从2003年至今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快速成长为一个新兴的受世人瞩目的国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拥有支撑经济更大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有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有丰富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资源,有一批通过改革创新成长起来的富有活力的企业,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所以对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发展势头很有信心。然而在中国发展的同时,一些

WTO《1994年反倾销协议》及对中国的影响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WTO《1994年反倾销协议》及对中国的影响 作者:赵晓晨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学院,天津,300222 刊名: 当代财经 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FINANCE & ECONOMICS 年,卷(期):2002(3) 被引用次数:3次 参考文献(10条) 1.陆效龙1994年反倾销协议,世界贸易组织文件汇编 1995 2.王福明世贸组织运行机制与规则 2000 3.徐为人谁是反倾销的真正赢家[期刊论文]-国际事务研究 2000(03) 4.薛荣久世贸组织与中国大经贸发展 1997 5.杨荣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精解 2001 6.曾令良世界贸易组织法 1996 7.王风西方国家对我国反倾销和倾销的特点及我们的对策[期刊论文]-经济评论 1999(06) 8.车驾明中国企业:直面倾销与反倾销[期刊论文]-山东对外经贸 2001(01) 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双赢--中国入世透析 2000 10.成大为WTO反倾销措施和中国反倾销应诉 2000(1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周灏从反倾销应诉和诉讼中看行业协会的作用[期刊论文]-企业经济2004(4) 2.尚春香浙江经济:突破瓶颈天地宽[期刊论文]-中国市场2006(4) 3.邓国宏.DENG Guo-hong WTO争端解决机制对中国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期刊论文]-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8(3) 4.王世军国外反倾销对我国自行车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0(5) 5.贺小勇WTO的法律规则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期刊论文]-党政干部学刊2002(6) 6.马向敏.刘富利进口反倾销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基于我国造纸业反倾销的分析[期刊论文]-当代经济2007(23) 7.范晓屏.许玲娇.吕明开发区制造基地和特色工业园区的比较分析[期刊论文]-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4) 8.刘辉.LIU Hui反倾销对浙江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浅析[期刊论文]-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1) 9.刘志刚WTO反倾销工作体系中行业协会的作用[期刊论文]-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0(5) 10.孟晔.Men Ye论WTO《政府采购协议》的修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期刊论文]-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7(7)引证文献(3条) 1.邱继宁试论反倾销的实质及其成因--兼析我国丝绸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期刊论文]-四川丝绸 2003(2) 2.梁静中国农产品如何成功应对国外反倾销[期刊论文]-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6) 3.王静国际反倾销与我国的应对策略[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8f15629123.html,/Periodical_ddcj200203013.aspx

中国的反倾销现状及应对策略

中国反倾销的现状以及应对策略XXXX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013级一班XXX 指导教师XXX 中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长期发展的同时,国际反倾销浪潮也给我国外贸出口前景投下了阴影。国际社会频繁的反倾销调查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企业屡受反倾销之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中国反倾销现状策略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强,对外贸易大幅度增大,中国正成为最大的贸易输出国。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发起了反倾销调查。中国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和被实施反倾销措施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不仅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市场地位,也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和阻碍。为了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保障我国的经济利益,我们必须采取相应对策认真、积极、科学地展开反倾销工作,有效地保护国内产业,促成公平合理的贸易秩序。 二、倾销与反倾销 1、倾销的概念 (1)倾销的概念 倾销,是指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将其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地区)市场的行为。对倾销的调查和确定,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负责。是与政府对出口的建立制度相联系的。 (2)倾销的目的 以达到消灭竞争对手,垄断整个市场的目的。倾销被视为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为WTO所禁止,因此反倾销也成为各国保护本国市场,扶持本国企业强有力的借口和理由。 (3)构成要素 ①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的价格销售; ②这种低价销售的行为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包括实质性损害、实质性威胁和实质性阻碍; ③损害是由低价销售造成的,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反倾销的概念

反倾销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4期2011年7月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orum of World Economics&Politics No.4 Jul.2011 反倾销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 易波* 摘要利用2001—2009年的有关数据,实证研究了反倾销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全要素生产率的企业在面对贸易壁垒遭受的影响不同,高生产 率的企业所受影响不大,中低生产率的行业受到很大影响。并且对比分析了不同 性质企业的影响,民营企业影响最大,外资企业所受影响最小。我们还对比分析 了美国、欧盟和发展中国家反倾销对中国的影响,发现总体上欧盟反倾销对中国 产业的损害大于美国,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最严重。政策上应该激励提高行业和 企业的生产率,尽快建立和完善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化解机制。 关键词异质性反倾销出口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表明,外贸对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外贸的快速发展,我国很难取得今天在经济规模、税收和就业等领域的成绩。但是,近年来由于出口产品竞争力增强、国际市场份额提高以及一些国家出于政治和经济利益考虑,中国遭受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有关国家受经济收缩和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纷纷采取了贸易救济措施。根据WTO的数据,2009年全球发起反倾销调查数量达到437起,是2008年的2.1倍。中国成为国际贸易争端的核心和最大的受害者。贸易保护措施中最常用的是的反倾销措施。反倾销是在WTO框架下,当一国国内产业遭受其他国家因低于成本价格倾销而企图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市场份额时,作为一种救济措施而 *东南大学法学院。通信作者及地址:易波,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逸夫建筑馆9楼;邮编:210096;E-mail:yibo1982@https://www.360docs.net/doc/8f15629123.html,。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新型贸易壁垒及江苏应对策略研究”(批准号:10FXC009)的研究成果之一。

1995年_2009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统计分析

第16卷第4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16No.4 2010年8月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Aug. 2010 1995年~2009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统计分析 刘爱东,梁洁 (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对1995年~2009年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指控的状况,从案情总量、发起反倾销指控的国别及其遭遇反倾销指控的产品类别等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我国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增速不均衡,企业反倾销应诉意识淡薄等所导致的应诉不力,特别是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外对华歧视性贸易政策等是我国出口产品频遭反倾销指控的主要诱因。对此,应多元化的调整出口贸易战略,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合理利用WTO规则,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 关键词:国外对华反倾销指控;产品出口;WTO;出口贸易战略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0)04?0073?06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贸易与日俱增。2009年在全球陷入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我国的贸易出口额仍然高达2072亿美元。在这种喜人的形势背后,对外贸易战也愈演愈烈。截至2009年12月15日,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贸易救济调查107起,涉案金额约119亿美元[1]。2009年仅美国对于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措施有23起,案件数增长了53%,案值占到了中国在全球受贸易救济调查资金规模的65%。仅今年以来,美国已经对我提出5起贸易救济措施,正式立案的有4起。因此,分析我国出口产品被提起反倾销调查的现状、原因,以在全球反倾销浪潮中保持主动,对于企业规避反倾销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遭遇反倾销指控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遭遇反倾销的总量与趋势分析 从反倾销的立案调查数量来看,我国世界上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从1995年到2009年,世界范围内共发起3 865起反倾销立案调查。自1979年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糖精钠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来,国外对华反倾销愈演愈烈,一个最重要的例证就是我国产品遭遇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的增加,我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国家。1995年~2009年国外对华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情况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显示从1995~2009年的15年间,全球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达3 865起,其中2009年最高,达到437起;1995年最低,为157起。而我国遭遇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数量也高达746起,从1995年的20起,到2009年的75起逐年增长。 图2反映了国外对华反倾销数占全球反倾销发起总数的比重呈明显上升趋势。图2显示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数占其全球反倾销发起总数的比重由1995年的12.73%上升到2008年的35.1%,增长了22.37%。如此快的增长趋势,不仅说明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运动的主要目标国,也使我国成为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对我国出口贸易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我国遭遇反倾销指控的国别分析 从反倾销立案调查数量来看,自1995年到2009年,世界共有27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共发起了多达746起的反倾销立案调查,如图3所示,排名前11的国家分别为分别是印度(130起)、美国(100起)、欧盟(90起)、阿根廷(81起)、土耳其(56起),巴西(43起)、南非(32起)、澳大利亚(30起)、墨西哥(28起)、韩国(24起)、加拿大(23起),这11个国家共637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占总量(746起)的85.39%。 收稿日期:2010?06?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772039);中南大学2009年度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选题基金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6JA790114) 作者简介:刘爱东(1950?),女,山东聊城人,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反倾销会计战略,公司理财;梁洁(1987?),女,湖南娄底人,中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审计,反倾销会计战略.

反倾销全球化及其贸易效应分析

反倾销全球化及其贸易效应分析 □颜少君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 文摘编号:1005-913X (2005)02-0041-C A 摘 要:时至今日,反倾销已成为国际贸易活动中常用的工具。文章分析了反倾销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趋势,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贸易效应,这对于我国提起和应对反倾销对策、保证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反倾销;全球化;贸易效应中图分类号:F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05)02-0041-02 收稿日期:2004-12-03 作者简介:颜少君(1979-),女,湖南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反倾销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 近年来反倾销立案请求的迅猛增长和反倾销的备受关注掩饰了反倾销法的悠久历史。实际上,反倾销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使用了。第一部现代反倾销法是1904年加拿大颁布的,随后澳大利亚于1906年也颁布了反倾销法。到1921年,美国、法国、英国和英联邦国家都有了相似的法律规定(Finger ,1993)。尽管反倾销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晚期反倾销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整个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胀”状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迫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压力,1979年东京回合谈判对反倾销规则作了重大修改,使得反倾销法成为发达国家“合法”的贸易保护形式。随后,反倾销贸易争端迅速增加,1980年共有69件反倾销案件,之后一年也引发了150多件反倾销争端。但是,反倾销刚开始并不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只是一小撮发达国家在挥舞的工具。直到20世纪80年代晚期,几乎所有的反倾销都是有4个传统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提起的。据统计,在1980~1985年间4个传统发达国家占了整个反倾销请求的9914%,整个80年代占了超过95%。 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加入了反倾销行列,反倾销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球化趋势日渐明显。 一是反倾销立案数量不断增加,20世纪50~60年代,国际反倾销案件年均只有30来件;70年代增加到40件左右;80年代增加较快,但年均也只有174件。进入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后半期以来,反倾销案件迅猛增加。截至2003年底,全球反倾销新立案案件数共2416起。其中,1995~2000年,全球新立案案件数共1529起,年均255起;二是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实施反倾销法。反倾销立案国原来主要是发达国家,80年代中以前,绝大多数反倾销案都是由美国、欧共体、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发起的,他们通常被称为“反倾销的传统国家”。但到了90年代初期,发展中国家的立案数迅速增加,美国专家称之为“反倾销大扩散”;三是开始实施反倾销法的发展中国家,大都借鉴了美、欧的相关法规;四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反倾销案也大幅增加。至2003年底,60%以上的反倾销调查是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起的,其中主要发起国集中在印度、巴西和南非等少数国家。从数量上看,印度反倾销立案总数为379起,居世界第1位,比世界第2位的美国多52起,比第3位的欧盟多105起。此外,阿根廷和南非的反倾销立案次数分别为180起和162起,居世界第4和第5位。 二、反倾销的贸易效应分析 作为一种最常见的贸易争端形式,反倾销的贸易效应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对一国的经济、贸易都有着复杂的影响,它甚至还涉及到一国政治和外交。这也是国际社会对反倾销争议颇大的原因之一。 (一)对不公平贸易的修正效应 反倾销是由被进口者提出来的对不公平贸易的一种对策。早期的经济学家认为,倾销具有不正当竞争性质,不公平的定价会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因此,反倾销作为对不公平贸易的修正就成为标准的反倾销经济理论基础。根据该理论,反倾销的全 1 42005年第2期 N ORTHERN ECON OMY AN D TRADE 经贸广场 BEIFANG J INGMA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