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紫砂壶分析

明清紫砂壶分析
明清紫砂壶分析

明清紫砂壶:明万历至清顺治五年宜兴人

日期:2014-03-15 浏览:3404次

明清紫砂壶:明万历至清顺治五年宜兴人第十章紫砂壶壶艺人传略明清紫砂壶壶艺人传略金沙寺僧约明成化、弘治、正德年间(1465-1521年)宜兴湖父金沙寺僧人。“僧闲静有致,与陶缸瓮者处”,用缸泥澄练,捏成砂壶,“附陶穴烧成,你知道明万历。人遂传用”。僧人没有留下姓名,《阳羡茗壶系》“开创”篇把他列为紫砂壶壶的开创人。自从供春学了他的造壶技艺后,始为撒布。供春亦名龚春、龚供春,明正德至嘉靖年间(1506-1566年)宜兴人。本是四川参政吴颐山的家僮。颐山曾读书金沙寺中,供春给使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用细土抟坯,指掠内外,指螺纹隐隐可见;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视以辨真。蒋蓉紫砂壶壶拍卖价格。制品古朴风雅,传器树瘿壶,极造型之美,被称为茗具中逸品。爱闲老人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人,姓名不详。作品有宜均窑笔洗,紫赤色胎,内有淡色开片釉,署“爱闲老人手制”款,作品撒布英国及西欧各国。(《宜兴文史原料》)欧子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宜兴人,是宜兴烧制欧窑较为告捷的名艺人。制品小巧精巧,浑朴而妍态。作品有花盆、水盂、盘、碗、洗和佛像等。“尤以洗类为多”由于他对彩釉孝敬甚大,故中国出名“欧窑”由此而得名。董翰号后溪,明万历年间宜兴人,是最先缔造菱花式的制壶艺人,清顺治。已殚笨拙。(《阳羡茗壶系》)赵梁明万历年间宜兴人,也有传为赵良的,他的作品中多提梁式。(《秋园亲佩》)元畅明万历年间宜兴人,也有传为元锡或袁畅的。无传器款章,未足敦是。(《茶馀客话》)时朋明万历年间宜兴人,朋一作鹏,时大彬之父。与董翰、赵梁、元畅四人,被誉为“紫砂壶四名家”。《阳羡茗壶系》对他们的评价是:“皆供春之潜力也,董文巧而三家多古拙。”李茂林字养心,号称李老四,明万历至清顺治五年间(1573-1648年)江西婺源人。李仲芳父,善制小圆壶,上有朱书号记,明万历至清顺治五年宜兴人。世称“名玩”。那时名家壶坯都附人缸窑烧造,“难免沾缸罐釉泪”李茂林滥觞“壶乃另作瓦缶,囊闭入陶穴”(即用匣钵封锁起来),从而创新窑具、繁荣了紫砂壶陶业。(《桃溪客话》《秋园杂佩》)时大彬时朋之子,别号少山,明万历至清顺治五年宜兴人。他初仿供春,喜作大壶,后善制小壶,耳目一新,壶艺传至大彬始蔚然大观,推其正宗。居“壶家妙手称三大”之首位。吴梅鼎品评,称其典重,所传弟子甚众,我不知道孟臣紫砂壶壶图片鉴赏。皆着名于世。李仲芳茂林之子,大彬门徒,“为高足第一”,明万历至崇祯年间(1573-1644年)江西婺源人。制品渐趋文巧,技艺精深,兼长家传与师承。古人所传大彬壶,亦有仲芳作之,大彬见赏而自署款识者。时人称道:“李大瓶,时台甫。”(《阳羡茗壶系》)徐友泉名士衡,明万历四年至崇祯十六年间(1576-1643年)江西婺源人。全手工紫砂壶壶辨别图片。原非陶人,其父好大彬壶,延之家塾。友泉作品,别具一格,善仿古铜器形及蕉叶、莲房、菱花、鹅蛋、分档等形形色色的紫砂壶壶。泥色多变,技艺上流,所谓“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阳羡茗壶系》《阳羡茗壶赋》《宜兴县志》)欧正春明万历至崇祯年间江西婺源人,时大彬弟子。其作品“多规花卉果物,式度精妍。”(《阳羡茗壶系》)沈君用名士良,别称多梳,明万历至崇祯间人,祖籍江西婺源。《阳羡茗壶系》称其制作为“神品”,壶式承欧正春一派,至尚像诸物,以奇妙著称。沈君盛明万历至崇祯年间人。善仿徐友泉,而参以沈君用法,为时大彬再传弟子,种类相当厚实,巧与君用相媲美。相比看明万历至清顺治五年宜兴人。

陈正明明万历至崇祯年间人。制器极精雅,所作坚致不俗,壶则别派,盛名天启年间。梁小玉明万历年间崇祯年间人。原为武林人士,能赋诗操琴。为普陀三秀祠建祠,到宜兴特制茗壶为祭器。所制砂壶不落俗套,并能自撰铭文。蔡寒琼《牟轩边琐》记载梁小玉白泥茗壶“质坚如玉”,明清。“工丽无匹”。周后溪明万历至崇祯年间人,祖籍江西婺源。时大彬弟子。善制小壶,汉扁、流方为其代表作,妍妙在朴致中。(《桃溪客话》)邵二孙明万历至崇祯年间人。制壶机谋非凡,博采众长,造型绰约多姿,件件不同,世称“方非一式,圆不一相。”陈用卿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祖籍江西婺源。与时大彬同工而年、技俱后,负力尚气,俗称为陈三呆子。式尚工致,如莲子、汤婆、钵盂、圆珠诸制,不规而圆,已极妍饰,款仿钟繇帖意,落墨拙而用刀工。(《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陈仲美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祖籍江西婺源,初造瓷于江西景德镇,后慕名到江苏宜兴专事紫砂壶,把雕塑艺术与壶艺奇妙勾结,擅长重锼叠刻,喜作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等玩器。别具一格。尤好配壶土,效师指导实践的真功夫对紫砂壶泥料配方作出较大孝敬。江苏宜兴紫砂壶价格。现当代紫砂壶壶艺人传略任淦庭(1888-1968年),又名干庭,字缶硕,宜兴人,当代最出名的紫砂壶描述掩饰家。工楷、草、隶、篆各体书法,以篆隶见长。绘画以山水花鸟为主,梅兰竹菊为罕见题材。掩饰手法大多是兼工带写,计划画面以平安和寓意性者居多。刀法闇练,诗词图画随便刻绘,自成章法。且左右手都能书画琢磨,功夫独到,自成风致。吴云根(1892-1969年),原名芝菜,宜兴蜀山人,对于李昌鸿石瓢紫砂壶壶价格。当代出名制名家。擅长塑器造型,艺术风致俭朴肃穆,尤爱以竹为题材,其大型竹提壶、竹段壶等作品,既适用又好看,为紫砂壶壶喜好者所珍。裴石民(1892-1979年)原名德民,宜兴蜀山人,当代紫砂壶名家,有“陈鸣远第二”之称。从前即处置紫砂壶工艺,20年代曾在上海专事仿制紫砂壶古器,颇负盛名。善制水亟、杯盘和炉鼎等器,造型高雅新奇,带有铜器老实肃穆之特性。曾为储南强所藏之供春树瘿壶配盖,为项圣思桃杯配托。其制壶光素花货类均作,尤以像真果品最佳。王寅春(1897-1977年),宜兴上袁村人,当代制作筋纹器茶壶的名家。自幼习紫砂壶工艺,听听明清紫砂壶壶。艺成后至上海专事仿制紫砂壶古器,见识甚广。中年则制小壶。善制各类方、圆器及筋纹器茶壶,造型雍容美丽,淳厚端庄,色泽润和,线条纹理清楚,口盖准缝严密,而筋纹器茶壶切合严紧度尤为精华。朱可心(1904-1986年),原名凯长,宜兴蜀山人。自取“可心”为名,意为“谦虚者可师也”。当代出名的紫砂壶陶艺家、制壶名家。擅长紫砂壶器造型,刻意求新,想知道江苏宜兴紫砂壶市场。风致怪异,尤善以龙、云、松、竹、梅为题材的创作。名作“云龙鼎”插足1932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荣获“特级优奖”。他的许多作品为博物院和着名人士所收藏。顾景舟又名景舟,1913年生于宜兴上袁村,当代最杰出的紫砂壶陶艺家,工艺美术众人。他从艺五十余载,无间维系稹密的创作作风,功力深沉,技艺精深,作品富饶浓厚的西方艺术特色。对紫砂壶历史的思考和传器欣赏也有较高的造诣。代表作品有提璧茶具、此乐壶、仿古如意壶等,其壶艺造诣可与明代进大彬相等齐。被海外外誉为“一代宗师”、“壶艺泰斗”。蒋蓉别号林凤1919年生于宜兴潜洛村,当代出名紫砂壶陶艺家、工艺美术众人。她诞生于陶业世家,自幼习艺,事实上九龙紫砂壶壶。擅长将植物、植物、花景等天然界形体,经过艺术提炼、缔造,自在行使于作品之中。她施艺精细,追求颜色效果,作品活矫健现,生意盎然,酿成怪异的艺术风致。代表作品有荷花壶、万寿壶、枇杷等,其壶艺造诣可与清代杨凤年相媲美。王石耕又名长耕,1922

年生于宜兴上袁村,王寅春之子。工艺美术师。自幼随父学艺,制陶功底坚固。1958年进宜兴紫砂壶工艺厂职业并培训徒工,1981年起掌管技术督导职业。其作品方圆章程,施艺稹密,颇具古朴之风,以筋纹器见长。代表作品有九头高寿梅桩茶具、五头贵方茶具、长乐壶、永寿壶、展龙壶、鹏程万里壶等。邵盘洪1926年生于宜兴上袁村紫砂壶陶艺世家。工艺美术师。自幼受紫砂壶艺术感化,十六岁随母学艺制壶,二十岁前后师从顾景舟、王寅春,七闲茶心紫砂壶壶。计划创作功力较深,技艺一切,以制作筋纹器、光货为主,作品遭到港台客商迎接。1990年曾插足为上海名画家朱屺瞻特制百岁面寿壶,甚获好评。现职业于宜兴紫砂壶工艺四厂。代表作品有仿古壶、束带壶、葵蜂嚼壶、花蓝壶、牡丹仙壶等。高德芝1930年生于宜兴。自幼习紫砂壶陶艺,从师当代出名艺人王寅春。1960年退休续艺于紫砂壶工艺四厂,得顾景舟、顾绍培、王石耕、沈汉生等艺师指导并配合,星光壶、东西组壶等作品曾屡次获名誉证书,明清紫砂壶壶。且为中国茶叶博物馆、上海铁画轩及中外保藏家收藏。徐汉棠1932年生于宜兴蜀山紫砂壶世家。初古专家:根聚焦当代工美大师精品翰海秋拍级工艺美术师。1948年拜名师顾景舟学艺,为顾老第一弟子,得其真传。1975年入核心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进修。制壶技艺功底坚固,能入古而化新,施艺独具匠心,品格高雅。现任宜兴紫砂壶工艺二厂总工艺师。其代表作品有:四方开片冰纹壶、上六茶具、石瓢壶、十五头嵌银丝咖啡具等。相比看紫砂壶壶。精品佳作屡次被国际外出名博物院保藏。张守智1932年生于河北平泉。现任北京核心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教授。1951年进入核心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修读陶瓷专业。1965年至今,无间努力于思考中国保守陶瓷艺术和当代日用陶瓷的创作计划。1975年以来,与多位宜兴紫砂壶工艺师配合创制多款提梁壶式,造型风致简洁。作品屡次插足国际外展览。曾获全国陶瓷美术创作计划奖和萨格拉布国际陶瓷展览会名誉奖。代表作品有紫泥折肩提梁壶(汪寅仙配合)、紫泥扁方提梁壶(周桂珍配合)、紫砂壶扁圆提梁壶(张红华配合)、黑泥扁圆提梁壶(丁洪顺配合)、帆壶(张红华配合)、智华提梁壶具(周定华配合)。邵新和笔名邵业,1935年生于宜兴紫砂壶世界。工艺美术师。1956年跟出名陶刻家任淦庭学艺。1980年到紫砂壶二厂,为培育陶刻人材作出了孝敬。近年来努力于花货茗壶的雅士名流简介吴仕字克学、颐山、号拳石。明弘治至正德年间江苏宜兴人。正德九年进士,以提学副使擢四川参政。少曾读书宜兴湖父金沙寺,家童供春给使之暇,窃仿老僧心析,亦淘细土抟胎,以捏法制壶,款识“供春”二字书铁线小篆,传乃颐山研求式样,看看清代老紫砂壶壶图片。代为署款。柳佥字大中、安愚,号味茶居士。明正德至嘉靖年间江苏吴县人。绝意仕进,民国康记时大彬紫砂壶壶。为吴之隐正人。曾以宋本修改《水经》之错缪多篇。其读书处曰“清远楼”,定制宜兴紫砂壶署款“味茶奄”。彭年字孔嘉,号龙池山樵。明弘治十八年至明嘉靖四十五年(1505-1566年)吴(今苏州)人。正德六年进士。性颖异,嗜读书。善诗词,精书法。书初法晋人,已为楷,其小者信本(欧阳询)、大者清臣(颜真卿)、行草则子瞻(苏轼)。清代紫砂壶壶名家印章。所书孙良贵墓志楷法极佳。兼精治印。少与文徵明游,以词翰名世,著《龙池山樵集》。藏书处曰“寒绿堂”。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居士、香岩居士。明嘉靖四年至明万历十九年(1525-1591年)浙江嘉兴人。国子生。家资丰饶,哪里的紫砂壶壶最为盛名。广收法书名画,蕴藏之丰,甲于江南,因薰习既久,书画自通。景舟石瓢紫砂壶壶。山水画法简远,有宋人韵致。善写水墨松竹梅兰,天真雅淡,颇胡逸趣。且能诗,著有《牧冢集》。所藏海外珍异,多精品,时人以为富埒于清秘。

每得名迹以印钤之,其题跋皆署“樱宁庵”。曾藏晋孙登天籁琴,故名其所居曰“天籁阁”。赵宦光字凡夫。明嘉靖三十八年至翌日启五年(1559-1625年)江苏太仓人。画承家学,颇有时名,且善治印,著有《篆学指南》。曾构“小苑堂”,藏书其中。昔“钱受斋”藏一壶名钓雪,即凡夫所定制,状似载笠垂钓者。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嘉靖四十三年至明崇祯九年(1564-1636年)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万历十七年进士,看看红泥紫砂壶壶泡普洱。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才略俊逸,善辨别书画,其书法标新立异,与邢侗、米万钟、张瑞图并称“明末四大书家”。又精于品题,保藏家得其片语支字皆以为重。性和易、通禅理,全日无俗语。著有《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等。曾定制宜兴紫砂壶、陶砚,红泥紫砂壶壶。并自书铭识。陈继儒字仲醇、眉公,号糜公、白石山樵。明嘉靖三十七年至明崇祯十二年(1558-1639)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与董其昌同郡,同时齐名。少负才略,饶智略,年二十八即隐居昆山之阳。工诗善文,兼长绘画。暮年筑别业于余山,努力书画著作,屡征不仕,有“山中宰相”之名。著有《安闲清话》、《眉公书画史》等。颇藏异书,其所居名“宝藏堂”。曾改蒋伯敷名曰伯功夸,相比看宜兴。并为之撰书壶铭。潘允端字仲覆,号南箕老人、元邮道人。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上海人。嘉靖进士,官至四川右布政使。其父恩字子仁,以左都御史致仕,仲履筑“豫园”以奉之,中有“乐寿堂。碧山壶馆藏紫泥小壶一具,底镌“会向瑶台月下逢。乐寿堂制”行书,竹刀刻,盖内有“元江”小印。邓汉字远游、虚舟,号萧曲山人。明万历至天启年间江西新城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鉴别真假紫砂壶壶视频。官至佥都御史。著有《大旭山房》《留夷馆》《芙蓉阁》《文远堂》《南中·红泉》诸集。昔何觉夫藏紫泥小壶一具,底刻“文远堂”三字楷书。顾元庆字大有,自号大石山人。明万历至天启年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正谊子,亦善山水,传家法,能以精工佐其古雅。好古书法,尝作《瘗鹤铭考》。以书史自在,自经史乃至丛说多所纂述,著有《云林遗事》《山房清事》《夷白齐诗话》。藏书尤卷,择其善本刻之,署曰“阳山顾氏文房”,名其堂曰“夷白”。性好茶,著《茶谱》一卷。曾定制紫砂壶壶署“顾大石”或“夷白斋”印款。陈煌图初名兰生,后更名鸿,字鸿文。翌日启、崇祯至清顺治、康熙年间江苏常熟人。崇祯末官至翰林院典籍。明亡后,归隐于西湖北山草堂。释如曜字昱光。明万历年间定海人。万历四十年主理主办把持普陀洛伽山白华庵。其徒性殊,字朗彻,著有《剖璞集》。师徒集藏金石、书画、文玩及紫砂壶名壶而致富。蒋之翘字楚犀,号石林。翌日启至崇祯年间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家贫好藏书,明末避盗村居,搜名人遗集数十种,辑《甲申前后集》。张廷济弟季勤曾藏铭“名林壶”,为吴骞题款。姚咨字舜咨,号潜坤子、皇象山人、茶梦仆人。明末江苏无锡人。著有《潜坤集》《春秋名臣列传》。喜藏书,藏书印曰“茶梦庵”、“茶梦散人”。定制紫砂壶壶亦用此印。宋荦字牧仲,号漫堂、西陂放鸭翁。明崇祯七年至清康熙五十二年(1634-1713年)河南商邱人。明亡以大臣子弟列侍卫考试甲等,历任山东按察使、江西巡抚。康熙南巡,赐题牧仲别业“西陵”二字。及世有“令仪鱼麦堂”、“清德堂”等额。紫砂壶壶传器有“清德堂”篆印,以其名高,故后世仿其堂号制壶者甚多。

邓汉字远游、虚舟,号萧曲山人。明万历至天启年间江西新城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佥都御史。著有《大旭山房》《留夷馆》《芙蓉阁》《文远堂》《南中·红泉》诸集。昔何觉夫藏紫泥小壶一具,底刻“文远堂”三字楷书。

我收藏的上合桃壶资料参考

说明:此壶为筋纹式,壶体较扁,壶身分为五瓣筋囊,等分均匀,线条颇具张力,囊块饱满,壶盖与身密合,壶流一弯,出水流畅。壶鋬从囊凹处舒展而出,强化形体的平衡感,盖钮以捏塑手法抟成小桃及小枝桃叶五片,形体逼真。

明朝紫砂名流续

2010-06-05 18:29:27 本站推荐:【宜兴紫砂专卖】

柳佥正德一一嘉靖间人(约1506—1555),字大中,号安愚,别号味茶居土。江苏吴县人,绝意仕进,为吴之隐君子。曾以宋本改正水经之错谬多篇。其读书处曰『清远楼』,定制砂壶署款『味茶庵』

彭年正德一一隆庆间人(约1511—1569),江苏吴县人。字孔嘉,号龙池山樵、龙池山人。正德六年进土。性颖异,嗜读书。诗宗盛唐,旁及香山、郢州。精法书,宗颜欧。少与文徵明游,以词翰名世,著有『隆池山樵集』。其藏书处曰『寒绿堂』、『云光阁』

梁小玉天启一一清顺治间人(约162l一1648),明,武林人。七岁即能赋诗,长而涉猎群籍,著有『姗缳集』二卷。工篆刻。其传器未见。曾商略古今名娃,奉薛涛为盟主,以苏小小,关盼盼配享,颜曰『花坛三秀之祠』,岁时奠而酧之,小玉自为祭主,并特制茗壶为祭器。

项元汴嘉靖一一万历间人(约1540—1596),浙江嘉兴人。字子京,别号古樵李狂儒、香严居土、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墨林子、墨林山人、墨林外史、墨林居土、墨林懒叟、鸳鸯湖长等。善写古木、水墨、松竹梅兰,天真雅淡、颇有逸趣。以善治生产致富,出其余绪,广购海内珍异,多精品,时人以为将埒於清秘。每得名迹以印钤之,累累满幅,其题跋臂署『樱宁庵』,其藏印曰寄敖、退密、墨林山人、世酒美堂、传家永宝、神游心赏,古樵李狂儒、墨林山房。尝藏晋孙登天籁琴,故名其所居曰『天籁阁』。相传蒋伯苓所制壶,底钤『天籁阁』印,其壶样即为子京所定,呼为天籁阁壶。

吴仕正德一—嘉靖间人(约1506—1555),字克学,一字颐山,号拳石。宜兴人,正德申戍进士,以提学副使擢四川参政。少曾读书金沙寺内,家僮供春窃仿寺僧心匠,亦淘细土搏胎,以指揑法制壶。然供春一家僮,能作树瘿仿古诸式,款识亦书铁线小篆,传乃颐山研求式样,代为署款。

赵宦光隆庆一一万历间人(约1567—1605),江苏太仓人。字凡夫,别号寒山梁鸿墓下凡夫。画承家学,颇擅时名,能文善治印,著有『篆学指南』。曾构『小宛堂』、藏书其中。

董其昌嘉靖一一天启间人(约1545—1625),江苏松江人。字元宰,号思白、思翁、香光居土、香光。万历七年(1589)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其书法自成一家,其画集宋元书诸家之长,又精於品题。性和易,通禅理,终日无俗语。著有『画禅室随笔』、刻石曰『玉烟堂』。

陈继儒嘉靖一一崇祯间人(约1546—1633),江苏松江人。字仲醇,号眉公、眉道人、縻公、縻道人、白石山樵、白石樵、空青子、雪堂、醇儒。为诸生,与董其昌齐名。年廿九,隐居昆山之阳。後筑室东余山,杜门著过。工诗善文,兼长绘画。颇藏异书,喜钞校旧籍,因得颜鲁公书朱巨川告身,故名其所居『宝颜堂』。又有『顽仙庐』来仪堂、婉变草堂。其所藏书画,刻石曰『一腐儒』。又曾手摹苏长公书,刻石曰『晚香堂』。曾改蒋伯敷名曰伯苓,为之撰书壶铭。其行书出入苏米。

潘允端嘉靖一一崇祯间人(约1548—1630),江苏上海人。字仲履,号南箕老人、元邮道人。嘉靖进土,官至四川右布政使。其父恩字子仁,以左都御史致任,仲履筑『豫园』以奉之,中有『乐寿堂』。

邓汉万历一一崇祯间人(约1573—1644),江西新城人。字远游,一字虚舟,号萧曲山人。万历廿六年(1598)进土,官至余都御史。著有大旭山房、留夷馆、芙蓉阁、文远堂、南中、红泉诸集。

顾元庆万历一一崇祯间人(约1591—1644),江苏松江人。字大有,号大石山人。以书史自娱,自经史以至丛说多所纂述。行世著有云林遗事、山房清事、夷白斋诗话。藏书万卷,择其善本刻之,署曰『阳山顾氏文房』、名其堂曰『夷白』。性好茶,著『茶谱』一卷。定制茗壶署『顾大石』或『夷白斋』。

陈煌图万历一一顺治间人(约1596—1654),江苏常熟人。字鸿文,初名兰孙,後更名鸿。崇祯末官至翰林院典籍,明亡归隐西湖北山草堂。

释如曜万历一一泰昌间人(约1573—1620),定海人。字昱光,万历壬子四十(1612)年住持普陀洛伽山白华庵。其徒性殊,字朋彻,著有『剖璞集』。师徒蓄金石书画文玩茶具而富。

蒋之翘天启一一清顺治间人(约1621—1649),浙江秀水人。字楚穉,号石林,家贫好藏书,明末避盗村居,搜名人遗集数十种,辑甲申前後集。又尝重纂晋书校注、昌黎、河东集,辑樵李诗乘四十卷。其藏书注『樵李蒋石林藏书』印。张廷济弟季勤曾藏铭『石林壶』,为吴骞题款。

姚咨天启一一清顺治间人(约1621—1648),江苏无锡人。字舜咨,号潜坤子、皇象山人、皇山标老、茶梦主人。著有潜坤集、春秋名臣列传。喜藏书,其所钞书叶心中『茶梦斋钞』四字。藏书印曰『茶梦庵』、『茶梦散人』。茗壶亦用此印。

项真明末清初。浙江嘉兴人。字不损。明季诸生,入清官景陵知县,著有『无事编』。精书法诗文。制作砂壶,式度朴雅。传器底署『项不损』款,镌『砚北斋』三字。

宋莹崇祯一一清康熙闲人(约1631—1669),河南商邱人。字牧仲,号西陂、漫堂、西陂放鸭翁、沧浪寓公、绵津山人。明亡以大臣子弟列侍卫考试优等,累官山东按察使、江西巡抚。圣祖南巡,赐题牧仲别业『西陂』二字。及世有『令仪鱼麦堂』、『清德堂』等额。

国艺》最早谈紫砂壶提供近代砂壶收藏史细节

天津美术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f15877605.html, 2014-03-26 16:23

刊载于《国艺》杂志的《紫泥雪影》

谢其章

《国艺》杂志1940年于南京创刊,内容是文艺性质的,谈古董谈考据的文章占有相当篇幅。该刊为中国文艺协会会刊,编委有张次溪、陈巨来、陈廖士等。我惊喜地发现,这本杂志竟然发表了关于紫砂壶的研究文章,也许还是最早的,甚至是唯一的。作者“后紫霞翁”显系笔名,题目《紫泥雪影》。“后紫霞翁”不详何人。他说砂壶“近代收藏家,有张燕昌、吴槎客、朱笠亭、何道州、张叔未、吴清卿、经亨沐、丁鹤庐、张谷雏、李凤坡、蔡哲夫、区梦良、唐天如、何觉夫、宣古愚、及日本奥籣田、川天刚、渔隐田诸人。”这份名单是个线索,提供了追寻近代砂壶收藏史的细节。

《紫泥雪影》连载于《国艺》创刊号及第二期,拓片书影达二十余幅。“编者的话”称“南京夫子庙,骨董肆林立,虽光采耀目,而佳品殊鲜。复紫霞翁于事变之余,先后得紫砂名窑廿余事,请其写《紫泥雪影》一文,古香古色,读者同赏。”从未见有陶史专家提及这篇文章,而其无疑应算作文献了。

最初是八几年,琉璃厂一个古玩铺办了个紫砂壶展销,我看傻了,才知道喝茶的壶可以各式各样,巧思妙想。印象最深的是一把平顶方壶,壶嘴安排在平顶的一角,壶把缩在壶身里,售价150元,制壶者是位徐姓工艺师。(李英豪《茶壶珍藏》第39页有把相似的壶,“近代段泥小方壶,壶把部分和壶盖皆设计新颖。”)150元比我三个月的工资还多,买是买不起,隔着玻璃多看几眼罢了。

再往后,试着买了几把壶,看见落款是某名家,天真地以为捡了大漏儿。有一回,亲眼目睹摊贩拿着抹布蘸着鞋油使劲儿地擦着砂壶,紫砂,紫砂,紫色原来是擦出来的。当年“难得壶涂”所买之壶全送了人。

还有件二十年前的小事可在这里一说。上下班必路过解放军报社,报社门口有报栏,我每天晚上都要浏览一番,某晚忽然看见《文汇报》有篇介绍紫砂壶的文章,写得很吸引人,还附有古砂壶拓片(我喜欢看拓片甚于看照片)。实在是喜欢,我把报栏的推拉玻璃推开,将这张报纸拿了出来,回家剪下这篇文章贴到剪报本里。孔乙己曾云:“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也是二十年前,常常去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样本室看看有什么可买的书刊。这一天人家快下班了,我边往外走边心有不甘(不想空手而归),忽然瞄到柜台最下一层,寻找了很久的《紫砂茶壶》就摆在那里,赶紧开票交款。此书作者为香港收藏家李英豪,李氏出版了几十本关乎收藏的专著(后来内地某出版社买下李的所有版权),我买了十几种(均为港出原版)。彼时物价飞涨,钞票贬值,抢购成风。李英豪见风使舵,鼓吹“收藏保值论”。有一时期他的书名均冠以“保值”二字,譬如《保值珍邮》《保值字画》《保值鼻烟壶》《保值田黄与印石》《保值老爷表》《保值白玉》《保值硬币》一大堆。二十年后再来评估李氏的保值观点,全部让他说中了。

来源:今晚网责任编辑:雅聑

宜兴紫砂壶的十大特点综述

宜兴紫砂壶的十大特点 1. “宜兴茗壶,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又“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上述为古人总结的心得,易言之,以紫砂壶来泡茶,只要充分掌握茶性与水温,当可泡出“聚香含淑”、“香不涣散”的好茶,比起其它材质茶壶,其茶味愈发醇郁芳香。 2. 紫砂壶“注茶越宿,暑月不馊”,茶汁不易霉馊变质,且不易起腻苔,所以清洗容易,不费周章。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所指的“暑月不馊”,即夏日隔夜亦不馊,虽然就茶道而言,理应“旋沦旋啜”、“宜倾竭即涤去停渣”,即随泡随饮,事毕即清除茶渣,但现代人生活繁忙,将茶渣留于壶中数日亦是常事。对此,清人吴骞记载了他的洗壶妙方﹕“壶宿杂气,满贮沸汤,倾,即没冷水中,亦急出,冷水泻之,元气复矣。”读者不妨一试。 3. 紫砂陶是一种介于陶和瓷之间,属于半烧结的精细茶器,具有持殊的双气孔结构,透气性极佳且不渗漏。由于这种特性,所以它能吸收茶汁,壶经久用,自然能于内壁累积出“锈(茶山)”,此时即使不置茶,叶,单以沸水冲入亦能泡出淡淡的茶香来。(也由此可知“一壶不事二茶”的原因)。 4. 紫砂茶具使用越久,不但壶身光泽越加光润,而且据《阳羡茗壶系》载﹕“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闇然之光,入手可鉴”,此即指常用干布摩拭,更显气韵温润,这也正是国人热衷的“养壶”。 5. 紫砂器具有耐热性能,冷热急变性佳,寒天腊月即使注入沸水,也不易因温度遽变而胀裂。(壶身有暗伤者,另当别论。) 6. 紫砂砂质传热缓慢,执用时较不易烫手,且性耐烹烧,可放在温火上炖煮,所以用紫砂制成的砂锅十分受到人们的欢迎。此外,紫砂因传热慢,所以保温亦较持久,此点对于半发酵茶而言,更是一项难得的特点。 7. 紫砂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延展性,配合以特殊且精准的制壶技艺,所以成品口盖严密,缝隙极少,减少了含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管首,相对延长了茶汤变质的时间,有益人体健康。 8.砂泥色多采,且多不上釉,透过历代艺人的巧手妙思,便能变幻出种种缤纷斑斓的色泽、纹饰来,加深了它的艺术性。 9. 紫砂泥的可塑性高,虽不利于灌浆成型,但其成型技法变化万千,不像手拉坯等轮转成型法,只限于同心圆范围,所以紫砂器在造型上的品种之多,堪称举世第一。 10.紫砂茶具透过「茶」,与文人雅士结缘,并进而吸引到许多画家、诗人在壶身题诗、作画,寓情写意,此举使得紫砂器的艺术性与人文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紫砂壶的泡养及使用

浅谈雕塑在紫砂壶上的应用

22 2019年06月第52卷第3期 浅谈雕塑在紫砂壶上的应用 毛丹 (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宜兴214221) 紫砂壶诞生之初只是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但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以 及文人雅士不断介入紫砂壶的设计与制作,紫砂壶 也逐步发生了质的变化,它的实用属性渐渐被艺术 属性所超越。紫砂壶历史悠久,它始于北宋,盛于明 清,至近代和现代达鼎盛时期,今天已成为一种特殊 工艺,装饰方法丰富多彩、风格高雅、技艺精湛,是集 制作、雕塑、绘画、书法、金石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 合性艺术奇葩。 图1树瘗壶 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品种繁多, 如何分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大至可分为光 器和花器两大类,有很多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花器类 紫砂壶可以说是雕塑应用在紫砂壶上的具体表现, 花器的鼻祖应首推供春的“树瘻壶”(见图1),此壶以 外形似银杏树瘻状而得 名,造型朴质、古拙而不规 则,呈现天然妙成之趣,大 有返璞归真的意境。清代 的陈鸣远是花器类(特别 是自然形类)紫砂壶创作 的杰出代表,具有鲜明的 个人风格,既继承了明代器物造型朴素大方的民族 特色,又着重发展了精巧的仿生写实手法,将日常生 活中常见的自然形体作为茶壶的重要创作题材(如 瓜果类、树段类等),代表作有“南瓜壶”、“柿子壶”、 “桑蚕壶”(见图2)、“松段 壶”、“梅桩壶”等,构思之 脱俗,设色之巧妙,制作 技巧之娴熟,在紫砂历史 上是不多见的,极大地丰 图2桑蚕壶 富了紫砂壶的表现形式,提高了它的艺术价值。而紫 砂壶花器发展到近现代,在众多艺人们的努力下创 新作品更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层出不穷。 紫砂壶花器的创作题材是相当广泛的,以动植 物及民间传说和具有吉祥意义的事物为主,艺人将 这些以圆雕和浮雕的艺术形式应用在茶壶上,用浮 雕装饰壶身,用圆雕装饰壶嘴、壶把、壶钮,可呈现非 常好的艺术效果。一般来说用植物和吉祥图案作为 题材的创作方式容易取得理想的艺术效果,而将动 物特别是人物以圆雕形式应用到茶壶上难度要大很 多,因为花器不像光器,它的壶身是由一个具象的物 体构成的,不是随意一个动物就能结合上去的,例如 “松段壶”,壶嘴和壶把都由松枝构成,非常自然,如 果想增加一些情趣可以加些小动物,如松鼠、鸟类等 会起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如果加别的动物,如大象、 河马之类的那就显得不伦不类。例如“南瓜壶”(见图 3)、“西瓜壶”之类,上面爬 个蜗牛、青蛙会很合谐,要 爬个牛、马就很别扭。作为 具有实用性的茶壶,它有 五个要素缺一不可,即壶 身、壶嘴、壶把、壶盖、壶钮 (也有盖钮合一的),无论将何种题材(植物、动物、 图3南瓜壶 人物等)运用到茶壶上都要与这几个要素有机地融 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使整个造型既实用又美观,将动 物、人物雕塑应用到茶壶上是有它的局限性,因此整 体设计构思造型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内容符合意境, 其次才是艺术形式(是具象还是抽象,是概括还是具 体)、装饰方法、工艺手段等等,只有综合因素的高度 融合,最终才能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下面就自己的作品“牧童”(见图4)谈谈创作时 的一些体会,此题材在 设计之初只是想做一件 雕塑,一个小孩骑在牛 背上悠闲地放着牛,后 来突发奇想,想做一件 既是雕塑又是茶壶的另 图4牧童壶 类作品,根据茶壶五要素,牛身为壶身,牛头、牛尾为 壶嘴、壶把,小孩为壶钮,考虑到它的实用性,将牛腿 去掉,只留牛背,然后用简洁概括的手法调整整个造 型的比例关系,缩小牛身,略加粗牛尾(便于手把持), 收稿日期:2019-03-01 (下转第25页 )

浅析宜兴紫砂壶刻绘艺术_华珊

Vol.22No.6(Serial No.190)FOSHAN CERAMICS 1前言 品茶是我国民间自古而来的雅事,自唐代以来,它已在日常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演绎成格调高雅的茶文化。泡茶需要茶具,因此起于宋代兴于明清时期的紫砂壶逐渐受人青睐,紫砂壶原产宜兴,属陶器,比之瓷器更具古风。它无釉饰、无彩绘,以手工捏制烧成,造型别致、古朴典雅是其艺术特色,而且具有良好的保味功能,适宜泡茶,香味醇郁。 2紫砂的历史 紫砂壶作为一种富有艺术性的手工制品,其灵魂可以说是文人趣味。宋代诗人苏轼住在宜兴时,就喜爱一种提梁式砂壶,即“东坡壶”。至明代出现了“供春壶”,供春原是文人吴颐山的书僮,多年侍读,受到文人习气的濡染,创制出造型新颖、胜似金玉的“供春壶”。时大彬则改前代的大壶为精致的小壶“干奇百状信手出”,风范一变。这也是与时大彬游历娄东时,多与陈眉多、王世贞等文人名士交流有很大关系。清代名手杨彭年干脆与文人陈曼生合作,由陈曼生设计式样,杨彭年来制作,再由陈曼生于壶身刻制书画,最终入窑烧制成壶。难怪后世将杨彭年所制壶称为“曼生壶”,此后不少书画名家都有亲镌书画的壶器,紫砂陶刻兴盛一时。 3紫砂刻绘艺术 紫砂刻绘艺术是紫砂壶最主要的装饰手法,紫砂壶肌理色泽丰富,器表光挺细滑,以其原汁原味的质朴古雅特色著称,十分迎合传统文人的欣赏趣味,再用钢刀进行篆刻作为装饰。紫砂壶由于历代文人的参与,留下许多切茶、切壶的壶铭,因而陶刻铭文内容丰富多彩,使紫砂壶一跃成为具有文化内涵的文房用品。 紫砂刻绘常见刀法有:双刀直人法、单刀加刀法、三刀法(由双刀直人法和单刀加刀法演变而来)、沙地法、冲刀法等等。以点、线、面的表现形式刻画出绢秀瓢逸的神韵。深厚苍劲的金石味内涵装点于紫砂陶上,让人赏心悦目、倍受青睐。 紫砂刻绘装饰有别于其他陶瓷雕刻,紫砂壶的器表非平整的表面,通常具有较大弧度与倾斜度,及多线条等复杂的造型,刻绘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从刀法来说,要充 浅析宜兴紫砂壶刻绘艺术 华珊 (江苏宜兴214221) 摘要:紫砂陶刻的装饰方法,若以烧成前后来分,在烧成前有绞泥、浮 雕、堆绘、仿古青铜器纹样装饰和陶刻等装饰手法;烧成后的装饰则有釉 彩、抛光和包铜、金银丝镶嵌装饰等多种手法。 关键词:紫砂壶;装饰;刻绘;刀法 52

宜兴紫砂壶发展史初探

2012年第05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5,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81期) Total No .281 收稿日期:2011—12—12 作者简介:王帆(1963—),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苏芊芊(1982—),女,吉林通化人,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艺理论。 宜兴紫砂壶发展史初探 王 帆,苏芊芊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设计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作为“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紫砂工艺,一直以其独到精神的文化内蕴被国内外有识之士所喜爱。然而,学界对紫砂工艺史的研究中一直存在分期混杂的状况,或则分期过于精细抹杀了紫砂工艺的发展线索,或则分期过于笼统无法具体体现时代特征。本文力图从宏观上把握紫砂壶的发展历程,并将其分为滥觞期、成熟期、高峰期与复兴鼎盛期四个时期,从史料、器具以及工艺特征三个方面对每一阶段的紫砂工艺进行了考察。 关键词:紫砂壶;发展史;工艺特征中图分类号:J5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5—0112—02 一、宋元时期— ——紫砂壶滥觞期紫砂陶历史悠久,内蕴了数千年的文化韵味。关于紫砂陶的起源,最早则可以追溯至北宋,当时众 多文人的诗文题咏中都出现过“紫泥”、“紫瓯”字样。梅尧臣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中有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诗中的“紫泥新品”被认为是关于紫砂陶的最早记录。此外, 欧阳修在《和梅公仪尝茶》中有云:“喜共紫瓯哈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米芾在《满庭芳》中也提到 “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元代有关元代紫砂壶的记录是明初蔡氏在南京买到元代孙道明用过 的紫砂壶,上有“且吃茶,清饮”草书五字。这些史料中所提及的“紫泥”、“紫瓯”历来都被 认为指的是紫砂陶,然而,它们却只是紫砂泥所作用于盛水煮水的无釉砂器,而不是今天紫砂壶的形式。1976年,在宜兴羊角山附近发掘出了一座长约10米、宽约1米的宋代古龙窑,其中保存了大量早期紫砂陶残器,这些残器以壶、罐为主:壶有高颈壶、矮颈壶和提梁壶,呈紫红色,里外不施釉,从造型和工艺手法上已能看到紫砂陶器的雏形。 紫砂器在宋元显露头角,虽然不是今天紫砂壶的形式,也不具有今天在茶界的位置,但是相关的出土和记录都紫砂壶的滥觞。宋元砂器的生产,也在工艺上为明代紫砂器的完成作了准备,为明代紫砂 器的成熟积累了经验。 二、兴盛明朝— ——紫砂壶成熟期明人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是此期可靠的紫 砂典籍,其中把紫砂器的创制年代定为明朝正德年间。据传,离丁蜀镇西十余里有一金沙寺,庙里的和 尚闲静有致, 习于陶缸瓮者处,用缸泥澄练做成紫砂壶,人遂传用。之后,和尚的技艺被一位伴随主人读 书的书童供春所学到, 使制造紫砂壶的技艺传之于人得到发扬。在紫砂陶艺发展史上,这两位大师的杰出贡献就是把粗陋的日用品升华至精美的工 艺品。 纵观明朝的紫砂器具作品,可谓构思新颖、造型别致、工艺精湛。金沙寺僧的作品只有传说从未发现实物,供春的作品中最有影响、可信度最高的是现 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树瘿壶” 。树瘿壶是目前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完整造型,该壶造型苍古,嘴把有天 然妙成之趣,周身七凹八凸,指螺纹隐现,把内壶身上有篆书“供春”二字,前人称颂为“脱尽人巧殊众 工,神工鬼斧难雷同。”除供春外,明朝著名的紫砂工匠还有李茂林、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等,其中尤 以时大彬为代表。以对时大彬的研究为例,款署“大彬”和“时大彬制”的有四件,除清代墓所出一件外,其余三件分别出于明万历四十年、四十四年和崇祯二年墓中。这些茗壶上起万历二十四年,下迄崇 2 11

汪庆明浅谈紫砂壶的文化艺术

汪庆明: 浅谈紫砂壶的文化艺术 汪庆明紫砂艺术 汪庆明 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紫砂专业人才库会员 江苏省陶瓷协会会员 汪庆明,代表作“金奖”作品 1.宝菱 2.壶中福(大韵德钟) 3.龙行天下 4.上新桥 5.子冶石瓢

《宝菱》荣获2014年首届沈阳·宜兴紫砂精品文化节金 奖 《壶中福》荣获山东省第二届工艺美术精品暨家居用品博览会2014“神龙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龙行天下》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 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上新桥》荣获第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子冶石瓢》荣获第十五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 览会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汪庆明紫砂艺术 紫砂壶又称紫砂陶,主要是以采自江苏宜兴的紫砂泥烧制而成。紫砂壶得名于世,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紫砂壶所泡之茶“色香味皆

蕴”。紫砂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俗称“富贵士”,原产自江苏宜兴黄龙山,深藏于岩石层下。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紫泥,其特性颇类制瓷原料,可塑性强,泥坯韧性高,适宜塑造各类壶型;绿泥与红泥(或称朱泥)质量较次且产量也少,一般只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装饰涂料,较少用来制作完整的紫砂壶。 汪庆明紫砂艺术 紫砂壶成型工艺特别,手工成型是主要方法。从古至今,紫砂壶绝不是简单的泥巴捏制和堆砌,而是整个作品的和谐共鸣。通过泥色、质地、造型、装饰的整体搭配,从不同层面彰显了做壶人的人生感悟,展示属于自己的生活的文脉,大处有形,小处有情,散发着优雅的文化气息,激发出引人入胜的美感。其造型式样更是极为丰富,在做壶人手下,天地万物皆可幻化为壶,皆可把玩于掌心之中。瓜果梨桃、人物众生,在做壶人手中一跃而出,自然会把不同的情感和愿望带到壶上。这是的紫砂壶可传情、可达意,通过紫砂可以寄予万事、万物、万种情愫于在这小小的壶上,令赏壶人思绪万千。

浅谈紫砂“和合壶”的自然意趣

江苏陶瓷?陶艺园地2017年04月第50卷第2期53浅谈紫砂“和合壶”的自然意趣 吴国春 (宜兴 214221) 摘要宜兴紫砂壶是一种特殊的陶艺品,它的文化性、工艺性、技巧性都十分强烈, 需要陶艺工作者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并长期深入生活观察,这样创作的作品才有 内涵、有深度。只有娴熟的工艺技巧,才能把作品的内涵表达出来。紫砂“和合壶”以 写实的手法、精妙的工艺,将自然界的莲叶刻画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 手。 关键词紫砂;和合壶;自然意趣 紫砂壶的创作始于宋代,在明清时期发展至顶 峰。紫砂壶艺术发展繁荣的原因,是得到了历代许多 文人雅士的支持,文人们在紫砂壶上题铭刻画,并参 与壶型设计,从而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延展 至壶器的内涵中,这是紫砂壶制作的一个重大飞跃。由于有了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紫砂壶也就带有文 人的审美情趣。历代的中国人尤其重视意趣,于是将 山水、花鸟、人物、博古等图案融入壶器的创作中。历 代文人在参与设计的过程中,还发挥了陶刻、泥绘的 优势,将诗词、山水画等运用在壶器的装饰中,借以 言志、得以抒情,不仅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书法、诗词、绘画等多种艺 术形式集中在紫砂壶器上相映成趣,艺术的完美结 合常使茶客 们爱慕不已。 现以这款紫 砂“和合壶” (见图1)为 例,分析陶 刻、泥绘在紫 砂壶器上的 应用。图1和合壶 1紫砂“和合壶”的造型 紫砂“和合壶”的造型古朴端庄,韵味清明洗练。壶身如一片倒置的荷叶,壶体上的荷叶纹理疏密有 致;壶钮的造型捏塑成了荷梗的形状,与壶身的造型 呼应;壶嘴曲环有度,仿佛卷起的小荷叶;壶把也捏 塑成了荷梗的形状,也与壶器的整体造型呼应。壶嘴、壶钮与壶把三点一线,比例协调。远观此壶,身如 一片倒置的荷叶,叶脉的纹理清晰,线条舒展流畅、匀称柔和,风格清和 恬淡、宁静祥和,给人 以清静气爽的感觉。 统观此壶,荷塘的景 色如在眼前,令人回 味。将紫砂“和合壶” 倒置过来,观察壶器 底部(见图2),只见寥 寥数笔便将荷叶的形 状清晰地显示出来。图2和合壶底部 2紫砂“和合壶”的装饰艺术 紫砂泥绘艺术是紫砂壶最主要的装饰手法之 一,紫砂壶肌理色泽丰富,器表光挺细滑,以其原汁 原味的质朴古雅特色著称,十分迎合传统文人的欣 赏趣味。这款紫砂“和合壶”尤为出色的地方是对泥 绘技艺的运用。此壶的壶腹非平整的表面,具有较大 的弧度与倾斜度,多线条等复杂的造型刻绘起来有 一定难度。为了充分表现荷叶在紫砂壶泥坯上的质 感,不求雕琢的多么工整,但求能够突出线条的流畅 自如,使刻绘的荷叶气韵生动、摇曳生姿。 3紫砂“和合壶”的自然意趣 紫砂“和合壶”以荷叶入题,体现了大自然的意 趣。从唐代大诗人王维始,书印同画。自宋代发端,中国文人画与诗同源,元、明、清三朝尤盛。由于中国书 法的理论与实践几乎包含着中国画用笔的全部美学 收稿日期:2017-03-04

迎风飘曳,美不自知——浅谈紫砂壶“迎春”的创作

462019年06月第52卷第3期 迎风飘曳,美不自知 — —浅谈紫砂壶“迎春”的创作 鲍敏霞 (宜兴214221) 摘要宜兴紫砂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造型与工艺皆历久弥新,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发展至今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紫砂作品“迎春壶”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意境之美。 关键词紫砂壶;迎春;文化意境 宜兴紫砂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工艺历久弥新,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其造型也在紫砂艺人创新和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下不断丰富完善,从传统实用器发展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备的艺术品,形成独一无二的紫砂文化。在传统与创新的兴替中,紫砂壶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韵致,既古色古香,又体现着现代追求简约新颖的审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作为传统手工艺品,有别于机器批量复制生产,紫砂壶具有手工的温度和独特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把壶,紫砂壶造型精彩纷呈,可谓造型艺术的宝库,蔚为壮观。然而,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变不离其宗,再多样化的造型也有其规律可循,紫砂壶造型遵循“方圆之道”,这与中国人所崇尚的“天圆地方”学说密不可分。一直以来,中国人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在建筑、生活器皿等设计上,都以此为约定俗成的原则。 紫砂作品“迎春 壶”(见图1)是典型的 圆器,整个壶身由曲线 勾勒而成,线条柔和而 有张力,一气呵成,身 筒上小下大,重心沉 稳,体现着饱满的张图1迎春壶 力,底部稳定地立于平面,端庄稳重。对于紫砂光素圆器而言,线条的运用尤为重要,柔韧流畅的线条给人以“温和、缓慢、柔软”之感,身筒极具曲线美和对称美,在视觉和触感上均达到平衡、和谐、韵律、对比,体现出超越自然形态的内在美感。紫砂圆器给人以温婉之美,人们常将紫砂圆器比作女性,如同一位东方女子,体态丰腴、素雅含蓄、静静绽放。而且,每一位女性都是母亲,能孕育生命,此壶以圆器为基本形制,既暗示春暖花开的美丽,也暗示着新生命的出现,涌动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春天将至,每一寸土地都饱含着生命的灵气。 此壶壶流为三弯流,转折有度,饱满而灵巧,出水顺畅,宛如优雅的鸟喙,根部粗拙,平添壶身蓄势而起,衔接自然;壶把为柔顺的倒圈把,与壶流相互呼应,柔和而有力,彰显出优雅轻灵的气质;壶盖为嵌盖,与壶身严丝合缝,外周弧线相互契合,连成一条曲线,显出浑然天成的统一感;壶钮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小小的壶钮以筋纹线划分成若干等分,饱满玲珑、优雅别致,彰显出对称美和形式美。此外,作品运用了局部花器装饰技法,从肩部以上至盖面,分布着细密的、均匀的微微凹陷的小点,宛如满是泥土的苗圃,表面再以彩绘的技法绘制出以黄色为主调、深浅变化的迎春花,疏密有致、分布合理,每一朵迎春花都是五片花瓣,花朵虽小,但色泽鲜艳,展现着生命的美好与活力。整体造型比例协调,构思立意精巧,技法精湛娴熟,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提升了整壶的艺术效果,让人感受到清雅灵秀的意境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欣赏此壶,让人仿若置身于自然,冬天刚过,空气中还存留着些微寒意,一派萧瑟,然而在一些弯转的小路旁,却有一些黄艳艳的花朵儿闯入人们的视线,它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寂寞散淡地开着,似乎无意引人注目,可它在料峭的春风中迎风摇曳,美不自知,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这便是春的使者— —迎春 (下转第48页) 收稿日期: 2019-03-27

宜兴紫砂壶调查报告

宜兴紫砂壶调查报告 报告日期:2011年11月1日 调查目标:紫砂壶 目录: 一、产品概述 二、产业链分析 三、中国紫砂茶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四、紫砂茶壶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对比分析 一、产品概述 宜兴紫砂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宜兴紫砂壶是艺术品,它形制优美,颜色古雅。另 一方面,它又是实用品,明清两代,伴随着瓷器的兴盛,宜兴紫砂器艺术也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邵友兰,清道光年间人,是当时的制壶名家之一。也是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祖母的前辈人。邵友兰善做仿古器型,尤以“配泥精致,质坚如玉为一绝”。所用印章有椭圆式带边纹的“阳羡邵友兰制”,还有带边的方章“友兰秘制”,小印楷书“友兰”二字,铭刻一般署名“二泉”所作。由于紫砂艺人的印章材料坚固,一般可以沿用若干年,甚至终生都在使用,因此 印章款的鉴别是判断紫砂壶作者的一个直接依据。 1950年至1960年的宜兴紫砂壶,是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品种,这个时期的紫砂工艺,可以说是紫砂制造工艺能够流传至今、发扬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历经战乱的宜兴紫砂从业者仅存五十多人,而制壶的老艺人更只剩下二十多人。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老艺人组织起了合作社,恢复了紫砂壶的生产。这个时期出现了朱可心、王寅春、蒋蓉、顾景舟、吴云根、裴石民等一批壶艺大师,这些大师的作品,精品迭出,砂质优良,工艺规范,受到了壶具收藏爱好者的追捧与青睐。 二、产业链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安溪铁观音凭借原产地的奇特地理优势以及对铁观音文化的市场推广,已经在中国茶叶市场上一枝独秀,并且从一个区域性的市场逐步演变成全国性市场,铁观音市场容量不断扩张,与铁观音成功的市场运作法子是分不开的。 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随着收入进步,铁观音逐步进入到人们的日常消费里面,喝茶已经形成一种消费文化,成为人们休闲、商务、时尚的一种生活法子,被市场认可后,铁观音的重复消费特性成了产业强有力的支撑因素。 三、中国紫砂茶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紫砂茶壶行业主要经济特性、行业生产分析(产能、产量、供需)、市场分析(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以及区域市场分析)、产品价格分析、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组群、竞争因素等)、工艺技术发展状况、进出口分析、渠道分析、产业链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的主导驱动因素、政策环境、重点企业分析(经营特色、财务分析、竞争力分析)、行业风险分析、市场前景预测及机会分析、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建议。

五个方面来鉴赏紫砂壶

五个方面来鉴赏紫砂壶 *导读:拿到一把紫砂壶,既能收藏、欣赏,还能使用。很多收藏爱好者都希望自己购买的紫砂壶物有所值,最好是物超所值,但是一旦花了买真…… 拿到一把紫砂壶,既能收藏、欣赏,还能使用。很多收藏爱好者都希望自己购买的紫砂壶物有所值,最好是物超所值,但是一旦花了买真壶的钱却买了假壶,一切则成为泡影。如果是屡屡上当受骗,那么不仅会使收藏者在经济上蒙受损失,而且极易动摇乃至打击他们的收藏信心。 如今市场上品类繁多的紫砂壶很受收藏者的喜爱,但是这些紫砂壶有的几百元,有的则要几万元乃至10万元,价格有天壤之别。同是紫砂壶,价格相差大,很多收藏爱好者感觉摸不准收藏和鉴赏的门道。 对于此问题,一位资深紫砂壶收藏家张先生对记者表示,如何鉴赏和收藏紫砂陶艺精品其实大有学问。就一把紫砂壶来说,主要从泥、形、工、意、用五个方面去鉴赏它。 看泥。张先生说,紫砂壶得名于世,其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宜兴紫砂陶土的品种繁多,因此我们所见的紫砂茶具的颜色也五彩缤纷。天然紫砂泥质有红泥、紫泥、本山绿泥、天青泥和调砂泥等,因此应根据泥土质地,而不是颜色

来区分其好坏。紫砂手感不同于其他陶泥,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一把紫砂壶,泥的优劣是评判其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 看形。紫砂壶之形,在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为丰富,紫砂壶是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追求的意境,应为茶道所追求的淡泊和平,超世脱俗。张先生说,例如石桃、井栏、梅桩、仿古等传统造型,皆是时代冲刷后存下的优秀作品,以今天的眼光细细打量,其仍在闪闪发光。因此,紫砂壶之形,是决定壶之美的一个重要条件,造型美,壶则美,反之则不美。 看工。紫砂壶在工上,融汇了国画大写意的豪放。在点、线、面三元素上,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无半点含糊。张先生说,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在这里作者的个性、风格、气质得到体现,有的壶造型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 看意。张先生说,这里所说的意是指壶的意境,也可说是思想性。任何一件堪称为艺术的作品,都是应该有思想的,否则就等于没有灵魂,而没有灵魂的作品,无论它的表面多么华丽,也不能算是一件好作品。一把有意的壶,不仅让人赏心悦目,而且能够让人浮想联翩,产生情感,产生思想。 最后是用。这里的用是指壶的日用性,即功能美,换一句话

浅谈_世间茶壶之首_宜兴紫砂壶_孙跃强

紫砂壶的出现始于宋代,而紫砂工艺的真正鼎盛期是明代,当时紫砂工艺异军突起,陶壶应运而生,风靡天下,人们不再垂青于用金、银、锡、瓷所制的茶具,而偏爱平淡质朴的紫砂陶制茶具。明清时期紫砂陶器盛行于世,宜兴紫砂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 宜兴紫砂壶是艺术品,也是生活的实用品,它形制优美,颜色古雅,既能衬托出主人的高雅,又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伴侣。 人性本能追求真善美,宜兴紫砂陶土质地完美,理所当然受到人们钟爱。紫砂陶壶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经选泥、养土(窖藏一段时间)、洗泥等许多工序后才能制作,并因泥色和质地的不同,泥料呈现出各种色彩,如石黄泥呈朱砂色、天青呈暗肝色等,而制陶艺人往往又以不同质地的陶土加以调和、进行创新———如老泥与天青泥、石黄泥调和即呈古铜色;梨皮泥和细白泥调和呈淡墨色等等,人们通常见到的紫砂壶,主要原料是紫砂泥,其颜色紫红,质地细腻柔韧。烧成后的紫砂壶分几十种颜色,主要有海棠红、猪肝红、大刺红、葵黄、芝麻黄、豆青、墨绿、榴皮、葡萄紫等。又有圆球、鹅蛋、冬瓜、束腰、美人肩、将军盔等各种壶体变化造型,可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紫砂壶的外型款式虽千姿百态,但大体可分为四大类型:光素型、仿生型、艺术型、特种型。 “光素型”这类壶,外形简朴无华,表面光滑,富有自然光泽,根据圆球、圆柱、四方、八方等几何形状为依据而制作。常见的有圆壶、四方壶、六角菱花壶、直腹壶等。“仿生型”这类壶以塑捏为主,做工精巧、结构严谨,多仿照树木和花卉的枝干、果实、叶片及动物或生活用品的形状制作,栩栩如生、质朴亲切,常见的有松段壶、梅桩壶、扁竹壶、南瓜壶、鱼壶、猫壶、船形壶、蒲包壶等。“艺术型”这类壶不仅造型多变,往往又集书画、诗文、雕塑、泥绘、彩绘、包锡镶嵌等于一体,给人以综合性的艺术享受。常见的有浮绘山水壶、 双喜壶、汉简壶等。“特种型”这类壶包含两个品种:一是含有现代陶艺意味,不受传统壶艺约束,充分展示作者个性并刻意创新的紫砂壶;一种是专门为福建、广州、台湾啜饮乌龙茶制的特殊茶具,又称功夫茶具。此类紫砂壶体态娇小,容量一般在50~100毫升,而与壶配套的茶杯更是小得出奇,容量仅5毫升左右。 随着收藏的不断升温,沉寂了几年的紫砂壶收藏重新热了起来,那么如何鉴赏新紫砂壶呢?至少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造型:新壶的造型及外观要美。一般讲,造型要古朴、大方、端正,过分花哨的往往显得俗气,紫壶的身价高于花壶就是这个道理。二、质地:紫砂壶是用紫砂制作的,紫砂质地的好坏,事关重大。通常来说,胎骨要坚,色泽要润,要有砂质感,不能是泥沙感。因此,选壶时可以用壶盖轻轻敲壶口,以能发出轻微的金属声者为佳。三、手工:手工即紫砂壶制作工艺,除了紧密程度外,壶把、盖纽、壶嘴得呈一线,把顶端、口平面、嘴往上端,看是否呈一平面。另外,壶口出水要流畅。四、大小:根据传统收藏习惯,应以盛水量300毫升的为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手壶”,意思为以能一把抓得起的为标准,太大显得木讷,太小则显得小气。五、知名度:这一点也很重要,知名度包括两方面:一是制作者的知名度,另一是该壶所承载的文化内容的分量。 我们宜兴紫砂陶不仅气孔率高,而且形成一个套一个、一个通一个的气孔网络,这些气孔犹如千姿百态的雄伟壮观的宜兴著名溶洞的缩影,这也就是宜兴紫砂陶具有良好透气性、紫砂茶具具有泡过茶后留香不散的根本原因。 这种特殊性能的紫砂泥。在宜兴地区以外是难以取得的。江苏省陶瓷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与从事紫砂研究的艺术家采用紫砂壶、瓷壶、玻璃壶作了沏茶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紫砂壶泡茶具有的色香味均明显优于瓷壶和玻璃壶。 古人道:宜兴茗壶“无铜锡之败味,无金银之奢靡,而善蕴茗香”、“泥质形诸于文字而能令人意会,有若天象之五彩至难以文辞形容”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人类的文化素质得到空前的提升,生活要求高品位,用具需求功能日用,也可养性怡神,紫砂陶正好符合了人们这种高品位的把玩要求,“人间行迹如蓬转,物外禅心若镜虚,飞起竹边双白鹤,谈玄未已煮茶初”,将烹茶视为修身养性的一门功课,自然而然烹茶的茶具也应运而生,并发展出一种淡雅的与饮茶人士身份配合的如“宜兴陶器的茶壶”这种上好的紫砂陶材质所制成品。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下转第119页) 孙跃强 (江苏宜兴,214221) 浅谈<世间茶壶之首> —宜兴紫砂壶 摘要:宜兴紫砂壶是艺术品,也是生活的实用品,它形制优美,颜色古雅,既能衬托出主人的高雅,又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伴侣。关键词:艺术品;实用性;收藏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6-126-02 126--

[宜兴,紫砂壶,造型]浅谈宜兴紫砂壶的基本造型

浅谈宜兴紫砂壶的基本造型 摘要:目前,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自然形体、筋纹形体三大类。这是历代紫砂艺人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汲取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艺术特点而创作的。 关键词:紫砂壶;基本造型 1 引言 宜兴紫砂壶艺的造型宝库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器型,它汇集着历代紫砂艺人的才智,经过数百年的提炼创造,紫砂壶的定型可谓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目前,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自然形体、筋纹形体三大类。这是历代紫砂艺人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并汲取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艺术特点而创作的。 2 宜兴紫砂壶的基本造型 几何形体分为圆器和方器二种。这两种造型都是以几何形的线条装饰壶体的,甚至有的器形本身就是一种几何图形。 圆器:圆器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紫砂圆器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掇球、仿鼓壶、汉扁壶是紫砂圆器造型的典形作品。圆器的造型规则要求是“圆、稳、匀、正””。它的艺术要求必须是珠圆玉润,口、盖、的、嘴、把、肩、腰的配置比例要协调和谐,匀称流畅,使器型上达到“柔中寓刚,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有骨有肉,骨肉亭匀”。 方器:方器造型主要由长短不同的直线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种比例的长方形等。方器造型,方中藏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给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历来有很多出色的方器造型,如四方壶、八方壶、传炉壶、瓜棱壶、僧帽壶等。方器造型要求“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器型的中轴线、平衡线要正确、匀挺、富于变化。方器除口、盖、的、把、嘴应与壶体相对称外,还要求做到“方中寓圆,方中求变,口盖划一,刚柔相称”。 自然形体:塑器造型一般称为“花货”,是对雕塑性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雕装饰器皿造型的统称。将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自然形象和各种物象的形态透过艺术手法,设计成器皿造型,如将松竹梅等形象制成各种树桩形造型,或者是在圆器及方器选器上运用雕、镂、捏塑等手法,将自然形体变化为造型的部分,如壶的嘴、把、钮,或者是在造型的显见部位施以简洁的堆雕装饰。这种壶艺造型规则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造型不仅应具有适度性的艺术夸张,又应著意于风格潇洒”。紫砂塑器不仅应形象生动,构图简洁,而且应巧妙地利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泽来增强其艺术效果。 筋纹形体:筋纹器造型的特点是将形体的俯视面作若干等分,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织于精确严密的结构之中。筋纹器造型纹理清晰流畅,口盖准缝严密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筋纹器壶艺造型要求“上下对应,身盖齐同,体形和谐,比例精确,纹理清晰,深浅自如,明暗分明,配置合理”。近代常见的筋纹器造型有合棱壶、半菊壶等。

筋纹器紫砂壶鉴赏

筋纹器紫砂壶鉴赏 *导读:《宜兴陶器图谱》所录《砂壶考》云:邓秋板砂壶全形拓本,刻大彬菱花式壶,工巧有致。大彬二字楷书款。邓秋板砂壶全形拓本,刻大彬菱花式壶,工巧有致。大彬二字楷书款。《菱花式壶》以对称菱花瓣为造型特征,阴阳交间,凹凸分明,十二瓤纹清晰端正,制工亦十分严谨,可谓是明代时大彬所创制的筋纹器代表作。 陶瓷成型和装饰中,筋纹效果的出现,可以追溯至唐代,甚至更远。人们取法于梅、莲、海棠、菱花、蔬果等自然物态和青铜、玉器的造型来仿制陶瓷器皿,这种源于自然的优美的点、线结合,面体切割在紫砂创始阶段,就得到人们的青睐和赞赏。数百年来,对它的追求和推崇,引起了艺人和壶友间强烈的共鸣,制作者刻意求新,欣赏者推敲玩味,促进了筋纹效果与制作技巧的日臻完美。纵观紫砂艺术的古秀新葩,筋纹效果确以那壁立千仞的整肃;行云流水的从容;花枝摇的和顺;恰如其分的均等和吞吐自如的变化为紫砂艺术的发展和开拓起到了承上启下,推波助澜的作用。 筋瓤货的主要特点是规则的纹理组织,等分匀衡,筋纹线清晰柔和,齐整协调,线条顺畅,自然明快,具有强烈的节奏韵律美。紫砂筋瓤货成型难度比光货与花货高,要做好一把筋瓤货必须从材质,工具,器形神韵入手,对紫砂艺人的做壶功底要求较

高。 筋瓤货器形态多姿优雅,讲求淳朴逸秀的艺术风格。所以优雅造型必须采用精细之泥,才能相得益彰,展现出筋瓤货的独特神韵。其次,筋瓤货由泥片镶接、压筋纹、依据样校准、拼接而成。工具是制作筋瓤货的前提,制成各种工具,如压筋纹的线梗、理筋纹的内外铁皮刀、清线的明针等等,工艺品制作切忌马虎,务必精到,方可出精品。紫砂制作工具,包含诸多的审美理念,是技艺相结合产物。 再次,对筋瓤货线型的把握,筋瓤货线型一致,分直线型、对称型,以圆心均等加旋转型等三大类。直线型宜由小渐大,节奏鲜明,棱线虽多,但无琐碎之感,要集秀丽、华美、大方于一体。中者宜简不宜繁,对称凹凸变化,收放自如,衬托主体,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后者在平面上分成若干等分,以中轴线为基准,构成旋转的弧形曲线,富有张力,动感十足。 最后,筋瓤货的造型设计。筋瓤货设计上要求线条宽容得体,线面转折明确,体态形象生动,流畅自然,委婉曲折,方可体现紫砂艺术的神韵。千变万化的造型,离不开视觉上的平衡和功能上的稳定,简练而又不失完美,通过严谨的比例美学及精湛的技艺,创造出赋于艺术灵感的完美作品。

明清年代紫砂壶赏析

明清年代 紫 砂 壶 赏 析 学院:计算机(软件)学院 姓名:史丽玉 班级:软件工程JA V A10-03 学号:311009060304 2012年5月29日

紫砂壶发展历史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战国时代称"荆溪",秦汉时置为"阳羡",晋时又改为"义兴",隋唐一直沿革"义兴"这个名称,宋时为避宋太宗赵光义之讳,在太平兴国年间改"义兴"为"宜兴"。宜兴制陶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对宜兴古窑发掘证实,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开始制陶,到了汉代则更大量生产日用陶器。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属陶器茶具的一种。它坯质致密坚硬,取天然泥色,大多为紫砂,亦有红砂、白砂。这种陶土,含铁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紫砂茶具的色泽,可利用紫砂泥泽和质地的差别,经过"澄"、"洗",使之出现不同的色彩,如可使天青泥呈暗肝色,蜜泥呈淡赭石色,石黄泥呈朱砂色,梨皮泥呈冻梨色等;另外,还可通过不同质地紫泥的调配,使之呈现古铜、淡墨等色。优质的原料,然的色泽,为烧制优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质基础。成陶火度在1100—1200摄氏度,无吸水性,音粗韵长。它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用它炖茶,也不会爆裂。因此,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但美中不足的是受色泽限制,用它较难欣赏到茶叶的美姿和汤色。 紫砂茶具起始于宋,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在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形成了集造型、诗词、书法、绘画、篆刻、雕塑于一体的紫砂艺术。北宋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中道:"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欧阳修也有"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的诗句,说明紫砂茶具在北宋刚开始兴起。1976年宜兴鼎蜀镇羊角山发掘出一处宋代龙窑窑址,出土了许多紫砂陶残器,考古发掘的实物和文献记载互相印证。至于紫砂茶具由何人所创,已无从考证。 紫砂壶则创造于明代正德年间,根据明人周高起《阳羡茗壶录》的"创始"篇记载,紫砂壶首创者,相传是明代宜兴金沙寺一个不知名的寺僧,他选紫砂细泥捏成圆形坯胎,加上嘴、柄、盖,放在窑中烧成。 "正始篇"又记载,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了一位卓越的紫砂工艺大师——龚春(供春)。龚春幼年曾为进士吴颐山的书僮,他天资聪慧,虚心好学,随主人陪读于宜兴金沙寺,闲时常帮寺里老和尚抟坯制壶。传说寺院里有株银杏参天,盘根错节,树瘤多姿。他朝夕观赏.乃摹拟树瘤,捏制树瘤壶,造型独特,生动异常。老和尚见了拍案叫绝,便把平生制壶技艺倾囊相授,使他最终成为著名制壶大师。供春在实践中逐渐改变了前人单纯用手捏制的方法,改为木板旋泥并配合着竹刀使用,烧造的砂壶造型新颖、雅致、质地较薄而且又坚硬。供春在当时就名声显赫,人称"供春之壶,胜如金玉"。有一把失盖的树瘿壶,造型精巧,现存北京历史博物馆,是供春唯一传世的传品,但也有人疑为赝品。这位民间紫砂艺人最早地把紫砂器推进到一个新境界,供春壶成为紫砂壶的一个象征,其作品也被后世所仿造。

扬州出土紫砂壶鉴赏(图文)

扬州出土紫砂壶鉴赏(图文) 时间:2014-11-13 14:05:08 来源:国家文化艺术品网 明“大彬”款紫砂六方壶 1968年江苏省江都县丁沟乡红飞村郑王庄明万历四十四年曹氏墓出土 通高11厘米、口径5.7厘米 朱红色砂胎,胎中隐现银星闪点。壶圆口方唇,直颈微敛,折肩,六棱形直腹略向内收,六方形圈足。圆盖,倒锥形钮,钮面模印对合的半弧纹;六棱形三弯壶嘴,五棱形耳把;底部正中竖刻楷书“大彬”款。壶流、把、款字皆位于一中线上。该壶壶身为泥片拼接而成,流、把为手工捏塑镶嵌于壶身,整体简约古朴,线条流畅挺拔,具有鲜明的晚明造型装饰风格。

清紫砂合菊壶 通高7.8厘米、口径6.2厘米 紫褐色泥胎。壶直口、丰肩、扁圆形折腹,饼底微内凹。圆盖,压印菊瓣 装饰;小圆柱钮,形如花梗;钮下模印一圈花萼纹。壶折腹处起一道弦纹,上腹压印如覆菊,下腹压印如仰菊;壶嘴短小,小环耳把;饼底亦压印菊瓣纹,中心模印一朵花心。该壶整体如一朵倒扣的菊花,构思精巧,层次分明,造型端庄,胎 质温润,制作工细,应为清代中期紫砂珍品。 宜兴紫砂壶在明清扬州世俗生活、宗教活动、士大夫文化等方面都扮演着 重要的角色,因此也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印记。而究其魅力所在,除了紫砂对 于饮茶功用的独特性能外,应该更多地在于历代制壶艺人孜孜不倦、精益求精 的制壶精神,以及其所赋予紫砂壶的深厚文化内涵。 扬州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俗语云:“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皮 包水”就是喝茶。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认为,茶碗以越州青瓷为上;到宋代,则是以建窑黑盏为最佳;而至明代,饮茶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团茶渐渐被散 茶取代,茶具逐渐由“碗”转移到了“壶”。明代学者文震亨在《长物志》中云:“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同时代的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也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远过前人处也。”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紫砂因其材质的独特性能,超越银、锡、瓷等材质,在明代晚期紫砂壶已成为了饮茶的首选器皿。这在讲究喝茶的扬州的历史文物 中也是得到印证的,现将保存于扬州博物馆的部分紫砂壶稍作整理,略为介绍。

鉴赏紫砂壶优劣的三个主要因素

鉴赏紫砂壶优劣的三个主要因素 1.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近代许多陶瓷专着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起其为含有氧化铁的成份,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含有氧化铁,而在紫砂的“砂”。 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反之则质差。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观感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济。而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艺术品,尤其由于使用的习惯,紫砂壶需要不断摸索,让手感舒服,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所以紫砂质表的感觉比泥色更重要。 紫砂与其它陶泥相比,一个显着的特点即是手感不同。一个熟悉紫砂的人,闭着眼睛也能区别紫砂与非紫砂,这就是摸非紫砂的对象,就如膜玻璃质器物--粘手,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细而不腻,十分舒服。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壶质表的手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时行的铺砂壶,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 2.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舓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 笔者认为古拙为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道理何在?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和平,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许多制壶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就去模仿古拙,结果是“东施效颦”,反而把自己的可爱之处丢掉了。要知道,艺术品乃是作者心境之表露,修养之结果,不是其它所能替代得了的。 3.工:中国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京剧的舞蹈动作,与国画的大写意,是属于豪放之列;京剧唱段与国画工笔,则属于严谨之列;而紫砂壶成型技法,乃与京剧唱段、国画工笔技法,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也是十分严谨的。 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的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壶。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这也是“工”的要求。 4.款:款即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款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或题诗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为一体的显着特点。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历来,紫砂壶是按人定价,名家名壶身价百倍。在商品舓会尤其显得突出。这样市场上就容易出现许多模仿名家制作,伪造的赝品屡见不鲜,选购名壶尤其需要小心。 5.功:所谓“功”是指壶的功能美。近年来,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如群星璀璨,目不暇接。制壶人讲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视功能美的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有些制壶人自己不饮茶,所以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这也直接影响了紫砂壶功能的发挥,有的壶甚至会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 其实,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如果失去实用意义,艺术亦不复存在。所以,千万不能忽视壶的功能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