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精校】.doc

2020年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二)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周的政治体制中实权下放、虚权保留的模式,在彼此矛盾激化、亲情疏远的情况下,自然不再温情脉脉,春秋时代也便有且只有僭越频发的可能。材料中评价的政治体制为()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礼乐制度

2.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

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

B.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

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D.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修养

3.《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三服官”“东西织室”代表的手工业的特点不包括()

A.规模大B.耗费大

C.政府设置机构管理D.产品进入市场流通

4.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其都城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

A.汉朝B.唐朝

C.宋朝D.明朝

5.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出现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这种书法是()

6.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7.南北朝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采用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

A.佛教盛行B.三教合一

C.佛寺集中化D.佛教世俗化

8.有著名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B.民主与科学的内容已缺乏新意

C.对广大民众的影响较小D.阵营内部存在分歧

9.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是对西方侵略者作出的最积极回应,是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标志,同时吹响了晚清军事向近代化迈进的号角。材料说明《海国图志》()

A.是一部军事科技专著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C.使国人反侵略意识开始觉醒D.具有思想启蒙的价值

10.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了()A.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B.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

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

11.据统计,整个近代中国资本经济中,商业资本始终大于工业资本。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是()A.利于形成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B.阻碍中国近代工业的健康发展

C.有效抵制列强对华的经济渗透D.加速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

12.英国议员塞克斯这样评价一位中国人:“他提倡引入铁路、汽船、寿险和火险、报纸,以及其他西方发明……谁晓得几十年后,这个伟大国家……不会有铁路深入纵横全境,不会被燃煤车辆的‘哐当’行进声和电流的闪光惊动而迸现活力?”这位中国人是()

A.林则徐B.曾国藩

C.洪仁玕D.孙中山

13.近代,上海《申报》曾登载了一则新闻:“东路总司令部电军事机关称,瑞金、古城、会昌间有残匪五万余人,经我东北两路军压迫,有突围而走赣西、退窜鄂川模样。但我军布置周密,不置漏网。”这则新闻可以间接佐证()

A.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

B.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C.武汉会战失利,抗日进入相持阶段

D.北伐胜利进军,成功消灭北洋军阀

14.1953年,周恩总理宣布:“我们相信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我们愿意同一切愿意维持和平关系的国家恢复和建立贸易关系,发展和平经济。”周总理发表此番言论的目的是()A.提倡求同存异,以解决国际争端

B.冲破欧美封锁,改善外贸局面

C.实行一边倒,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D.寻找盟友,应对中苏关系恶化

15.“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此段话应出自()

A.《临时约法》B.《共同纲领》

C.五四宪法D.八二宪法

16.下列图片体现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三个阶段。这三次调整都()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具体国情

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D.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

17.电视剧《走向共和》是一部非常出色的作品,它保存了大部分史实的同时,以自己的角度探求了不少问题,剧中李鸿章有一句台词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下列选项最符合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代人所行之事()

A.最早在中国提出“师夷长技”

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最早在中国提出进行政治改革

D.“育人于学校,论政于议院”

18.1998年,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表示:“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他的这一宣示()A.推动了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B.第一次公开地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体现了国家对科教事业的重视程度

D.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19.在古希腊,每逢盛大的体育运动,青年常脱光衣服,显露出健美的曲线赢得更多的喝彩和人们的青睐。这种现象体现出当对社会的追求是()

A.男女平等B.推崇神灵

C.人民主权D.歌颂人性

20.被尊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政府就根本没有必要。……在构筑人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你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接下,你还得让它能控制住自己。”其政治理念在1787年美国宪法的主要体现是()

A.总统为三军总司令B.行政、立法、司法分立

C.人民主权高于一切D.议会至上

21.研究者发现,18世纪“医学成为人们自信最直接的头,也是牛顿学说众多借鉴中发展最兴旺的学科。”

据此,18世纪医学进步的动力在于()

A.医学工作者的努力B.生物进化思想的促进

C.“科学革命”的影响D.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22.在17—18世纪殖民霸权的角逐中,既有因“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也有因“制度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体现“制度优势”的战争是()

A.英西战争B.英法战争

C.英荷战争D.普法战争

23.宣传画是“看得见”的历史。下面分别是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的宣传画,两者都()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C.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24.有文章在讲述欧洲近代绘画史时指出,某一画派“在浪漫主义的冲击下,成了保守、迂腐的象征”。

该画派是()

A.现实主义B.印象主义

C.现代主义D.新古典主义

25.如果要给下面漫画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是()

A.生态危机威胁人类生存B.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C.多极化趋势的加强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6.【加试题】唐太宗因感“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令人撰成《五经定本》《五经正义》,使得“经有定本,疏有正义”。这说明唐太宗注重()

A.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B.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

C.提高儒家的社会地位D.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

27.【加试题】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当是()

A.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B.清军平定噶尔丹叛乱

C.清军击败沙俄军队收复雅克萨D.台湾与大陆重归统一

28.【加试题】“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该思想主张灵魂的得救不能靠向教会购买赎罪券,也无需教士作为中介,只能靠自己虔诚的信仰。该思想的提出()

A.加强了教会的宗教权威B.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冲击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实现了教徒的思想自由

29.【加试题】下列对昆曲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魏良辅始创昆曲,为昆曲塑造出灵魂

②梁辰鱼首次运用革新的昆腔创作了《浣纱记》,将昆曲剧目率先推上戏剧舞台

③“娴雅整肃,清俊温润”是昆曲的突出特点

④片面地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是昆曲的致命弱点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0.【加试题】奥斯威辛集中营、戈雷岛是警示性世界文化遗产,这类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主要标准是()

A.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型的天才杰作

B.作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提供一种特殊的见证

C.一定时期内对纪念物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D.与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31题10分,32题10分,33题、34题为加试题,各10

分。

31.(10分)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在立法方面,早在西周,周公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主张,经过两汉儒家对刑德的论证,至唐代,《唐律疏议》开篇即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明太祖在《大明律》中更是宣告“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值得指出的是,隋唐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同时历代对于鳏寡孤独、废疾犯法当刑者,法律都制定了“减刑”“宽宥”以恤刑的规定,清朝还实行存留养亲制度。

在司法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法为治具”思想,后成为了历代传统。晋刘颂提出“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唐律疏议》《宋刑统》《大明律》《大清律例》都沿用了这一司法思想,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罪刑法定”,显示了中华法制文明的灿烂。唐太宗多次强调“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进而要求“人有所犯,一断于法”;主持变法的王安石盛赞商鞅以诚

信执法,取得成功。在古代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既援法,又考量理与情的影响,形成了“执法”、“准理”、

“原情”司法程式,提高了法律的权威和影响力。

——张晋藩《中华民族的法律传统与史鉴价值》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古代罗马刑法体现的法制理念与中国古代法制理念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不同的原因。(6分)

32.(10分)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

二、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

三、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

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

请回答:

(1)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6分)

(2)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19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4分)

33.(10分)【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留居欧洲,希望能寻找到一种在中国政治革命成功后,避免贫富两级分化的社会改造方案,以防止社会革命在中国重演。孙中山接受了美国人亨利·乔治的土地国有和限制私人土地权益的思想。孙中山试图以此解决中国农民的贫困问题和农业发展问题,缓解社会的阶层矛盾。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时,在孙中山的力主下,“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成为了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1924年l月,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明确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是

要学习俄国的办法,实行耕者有其田。二是认为在当时的革命情形下还不能马上实行耕者有其田,因为“……如果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把所有的田地,马上拿充公,分给农民,那些小地主一定会起反抗的。就是我们革命一时成功,将那些小地主,还免不了再革命”。三是认为要对农民宣传土地政策,启发农民的觉悟,使农民都能够联络起,有很好的团体。四是主张和平解决土地问题。联络全体的农民同政府合作,慢慢协商解决农民同地主的土地矛盾。“使农民可以得利,地主不受损失”。

——摘编自蒋阳兵《试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形成的原因。(4分)

34.(10分)【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秦王扫六合》李白材料二秦始皇历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①汉代贾谊评价:“秦王……废王道,立私法,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②李贽评价:“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③唐大宗则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唯秦皇、汉武。……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巩固北部边防采取的措施,请简述“秦王扫六合”的积极意义。(6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您选择对秦始皇的其中一种评价扼要予以展开(只列观点,不加

阐述不得分)。(4分)

2017年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