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节目受众心理分析

娱乐节目受众心理分析
娱乐节目受众心理分析

娱乐节目受众心理分析

中文一班李辉090160102

内容摘要: 娱乐节目对受众心理分析相当重要,不仅影响到节目收视率﹑效益率及持久发展问题,而且还会涉及到娱乐节目所担负的功能缺失。本文从娱乐生活舒缓压力﹑情感分享追求真善﹑获取信息与人交流﹑角色认同渴望成功四个方面进行阐释受众心理需求及原因,对更好提升娱乐节目素质和增强受众可信度起到了极大作用。

关键词:娱乐节目受众心理分析

由江苏卫视特制的《非诚勿扰》于2010年1月15日一经上演,火遍全国,娱乐节目收视率第一,向大众展现一个全新的大型互动婚恋交友节目,获得广大人们参与及网友关注。从传播学传播过程与传播效果角度上看(1),《非诚勿扰》的出名有社会﹑受众心理等多方面原因。无论娱乐节目变什么样花招,它们最终服务对象仍是受众,娱乐节目的“娱乐”就在于受众心理需求。总的来说完整的受众心理需求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具体上说物质有信息﹑交流…,精神有情感﹑追求真善﹑渴望成功等。而娱乐节目正时刻努力把握受众心理需求去设计节目和安排内容。

一﹑娱乐生活舒缓压力

随科技进步和信息大爆炸,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一直奔波理想工作,起早贪黑,而就业竞争又非常激烈,渴望成功又很难实现,失业随时有可能来到身边,加上现实的无奈,都会造成心理上的焦虑及生活的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渲泄、舒缓,积累过多就会导致精神疾病,此时娱乐节目是人们完美的避风港,把人们追求快乐的天性释放出来,让人们快乐地调节自己的心理平衡,舒缓压力,用欢声笑语来保持健康。

紧张的社会生活之余中,人们的身心需要彻底的休息,消弱压力影响。忙碌中他们暂时也顾不上什么高雅,而是要寻求轻松、时尚和刺激。娱乐节目的轻松、紧张刺激以及调侃、起哄、竞争、快乐等随便自如的形式,所引发的几乎是无意的心理学特征,使得受众能够得到更多的精神调剂、放松、愉悦、休息和满足,符合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心理需求。娱乐节目自然易于被人们所接受,娱乐节目让忙碌中的人们得到宽慰与放松。由于娱乐节日足以向人们提供娱乐消遣并赢得观众的目的,这一点与广大受众的收视动机吻合。在最近几年的调查中,“娱乐消遣”继“获取信息”之后位于第二位,与文艺娱乐类节目在电视台节目总量

中所占比重基本相称。因为二十一世纪来,整个世界向信息化迈进的步伐急剧加快,“获取信息”甚至已经成为人们生存的一种手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消遣娱乐”位居次席实际上仍然反映了大众的消闲心态。

二﹑情感分享追求真善

现在电视娱乐节目精彩纷呈,内容多变,一般都将受众喜怒哀乐的情感呈现在电视屏幕上。他们会采取各种策略,想法设法去征服观众,让观众陶醉其中,难以自拔,从而激发观众的火热激情与情感,使受众的感受与参与得到淋漓尽致的体验和满足。比如《非诚勿扰》参与其中的男嘉宾会经历一系列环节,面临各种女生追问,他可以很好地尽情展现自己风范与实力,与女生对话,与主持人互动,把自己情感发挥极致。自然现场受众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场外受众产生诱导和感染作用,他们也跃跃欲试,想去那小小舞台表现下自我,现场受众的哄堂大笑与场外受众的欢笑时刻保持着联系,有时场外受众会比现场受众更担心,把自己想象成就是参与娱乐的一员,此时现场受众与场外受众融为一体,他们的情感夹杂一起,引起强大的共鸣,实现了情感由一个受众传到了另一个受众,这样会持续下去,分享情感。

有时娱乐节目会插入很多感人情节,加上节目本身灵活自如的组织形式,这样不但会减弱一些演戏的痕迹,而且使受众备受真实情感熏染。主持人的现场发挥、能言善说,嘉宾的即兴表演,也使受众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到平凡生活的酸甜苦辣和生活的美好。由于上台的嘉宾会提起自己亲身经历与生活感受,受众会有不少跟嘉宾

类似的经历,此时欣然接受参与,由此形成对节目的投入和真善向往,找到往日的身影。

对电视机前的受众来说,即场外受众,投入其中和对真的渴盼是何等可贵,他们此刻轻松自在,忘记一切烦恼,同时这种投入还会造成了受众对本节目的注意,也会引发新一轮的期望,继续收看下一期节目。受众的参与是娱乐节目的依托,不论是上电视参加游戏﹑竞技,还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观众都会觉得节目属于他们自己,是他们表达真善的舞台。因此只有使受众觉得他们是节目的参加者,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节目的全过程,否则就不在观看节目。

三﹑获取信息与人交流

新时代的到来,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生活方式不断出新,人们每天都在忙碌工作和生活。即使是亲朋好友相聚也得挤时间,更何况邻居,随之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沟通也越来越少,人们渴望去与别人交流,了解别人,观望世界,以及思想感情上的交流。而媒体的飞速发展,给人们提供一个完美平台,人们于是借助媒体与人交流,联系外部的世界,通过媒体人们可以知道发生身边事情,通过媒体人们可以透视百味人生,接触世事世人,表达自己看法,通过媒体更重要人们可以获取信息,增加自己知识。而娱乐节目与媒体紧密连在一起,娱乐节目也就是一种媒体,凭借娱乐节目了解自身需要的信息,比如与他人比较,知晓自身弱点,以后改善相关信息,随之而来,受众关注娱乐也很正常,娱乐节目可

以带来娱乐也可以来给自己信息。

电视娱乐节目将普通观众推到了台前,无疑给观众提供了一片广阔的交流天地。他们可以在电视屏幕上相对随意地发展个人见解,可以与现场嘉宾、主持人面对面交谈,场外观众也可以通过手机等通讯工具与嘉宾、主持人、场内观众直接或间接地沟通。同时,娱乐节目制作者刻意营造的参与性、互动性氛围,也增强了受众的互动感觉,部分地补偿了受众人际交流的需要。《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把情感交流演化为一种时尚,平民在电视屏幕前实实在在地甚至是毫无顾忌地袒露

情感历程。事实上,游戏娱乐除去白娱白乐外,还有交流的作用——在游戏娱乐中人与人达到一种交流快乐的生活境界,并进而使人与人获得和谐的关系,进而推进社会生活的和谐。(2)

四﹑角色认同渴望成功

娱乐节目除了给受众心理以及情感的需要外,节目受众还可以从屏幕上获得一种虚幻的满足。观众很容易在很短时间内节目里融入节目,把自己想象投射在嘉宾、明星名人或主持人身上,获得角色认同,人们的掌声,自己那一刻似乎已经不是原来我,而是万人追捧的名人。节目现场气氛的活跃,现场观众的参与,台下观众的欢呼,明星变平民化,更缩小了和场外观众之间心理空间距离,使受众产生角色认同和自豪感,似乎是自己也在参加游戏,感觉自己也在和名人明星直接交流,造成我也可以成为名人错觉。

娱乐节目中,观众往往会下意识地想象成电视中一名演技一流的演员,想象成英姿飒爽的世界冠军,想像成腰缠万贯成功人士。他们忘予所以投射于这些明星,陶醉痴迷这些流行歌手,有时会激动地崇拜这些主持,这些错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角色认同的愿望和渴望成功要求。某种意义上说,受众认同也有一定的明星崇拜心理理由,他们与演员、歌星、主持平等地相处,有助于帮助受众增强自我认知,缓解生活工作等方面给受众造成的压力以及鼓舞他们继续努力下去走向成功。

总之娱乐节目受众的心理是矛盾与复杂的,他们有各方面压力急于要摆脱,又有追求真情怕娱乐欺骗的担心。不可否认,娱乐节目存在一些功能缺失,(3)对受众人文关怀不重视,只一味地去娱乐,这些问题得等待娱乐节目进一步改善,在此对娱乐节目受众心理分析可以很好地提供受众需求,为娱乐节目发展给以参照。

参考文献:

(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主编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2)《电视公益娱乐节目的传播效果分析》张红梅新闻爱好者期刊2009年4 月

(3)《浅析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现象与对策研究》彭艳玲期刊论文2010年11月

(4)《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