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开发》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开发》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开发》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开发》课程讲稿章节目录:

第一章人力资源开发导论

第一节人力资源开发概述

第二节人力资源开发的演变与发展

第三节人力资源开发的组织结构

第四节人力资源开发人员

第五节人力资源开发所面临的挑战

第六节人力资源开发课程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

第二节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成人学习理论

第四节组织学习理论

第三章人力资源开发需求评估

第一节需求评估概述

第二节培训需求评估

第三节胜任力评估

第四章人力资源开发设计

第一节教学设计概述

第二节学习目标与内容设计

第三节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设计

第四节教学产品设计

第五节学习迁移设计

第五章人力资源开发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基于教室情境中的培训方法

第二节模拟工作情境的培训方法

第三节在职培训方法与自我引导学习

第四节新兴培训技术

第六章人力资源开发效果评估

第一节人力资源开发效果评估概述

第二节人力资源开发效果评估理论与方法

第三节人力资源开发效果评估方案的设计

第七章员工发展

第一节新员工的组织社会化

第二节员工的技能开发

第三节员工的职业生涯开发

第八章管理开发

第一节管理开发概述

第二节管理教育

第三节管理培训

第四节在职体验开发

第九章绩效改进与绩效咨询

第一节人力绩效技术

第二节绩效改进与管理

第三节绩效咨询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开发

第一节组织变革与开发概述

第二节组织变革与开发理论

第三节组织开发的过程

第四节组织开发干预措施

第十一章战略人力资源开发

第一节战略人力资源开发的含义和特征

第二节战略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与实践

一、判断题

1. 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学习主要是指由组织提供的学习体验。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可以改进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或者态度,开发员工的潜能。(√)

2. 在当前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和实践领域,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涉及个人层面的学习,不包括团队和组织层次的学习。( x )

3. 人力资源开发的绩效范式认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升某种绩效系统及工作在其中的人员的能力,进而推动该绩效系统完成它的使命。绩效的提高既可以通过学习手段获得,也可以通过非学习手段获得。(√)

4. 与传统培训组织不同的是,虚拟培训组织不再将接受培训者视为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将其视为“顾客”。(√)

5. 在虚拟培训组织中,培训主要发生在工作地点,既不是课堂上,也不是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因此使培训更加真实。(√)

6.在组织中,学习活动主要指正式的学习项目,不包括非正式的和偶发性的学习。( x )7.正式学习通常是指由组织支持的、以课堂为场所的、仔细安排和设计的学习活动。(√)

8.智慧技能支配着学习者在对付环境时其自身的行为即“内在的”东西。因此,智慧技能能够管理思维方式,调整学习过程。( x )

9.行为主义认为,只是认知的改变,而没有行为的变化就不能称为学习。(√)10.班杜拉认为社会行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别人的行为而获得,学习者首先观察榜样的解释并示范这些技能,然后进行大量练习和实践,并从指导者那里获得反馈和激励。(√)

11.认知学习理论不再强调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开始重视人在学习或记忆新信息、新技能时的认知过程,如思维、问题解决、语言、概念形成和信息加工等。(√)12.行为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作用是向学习者展示如何建构知识、促进互相合作、分享与交流不同认识,以及合理坚持个人的独特看法。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习者发现新信息的含义并对其加以运用。( x )

13.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过程,而是学习者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x )

14.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创建适当的学习环境(或者叫做问题情景),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实际操作。(√)

15. 在人力资源开发活动中,培训项目设计就是设计课程内容和培训方法。( x )16.认知主义教学设计在技能性训练中具有明显的效果。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学习效果的客观行为、重视及时反馈强化和对学习内容进行任务分析等都仍然在当前的教学设计中被广泛运用。对人力资源开发来说,这一理论也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x )

17.行为主义教学设计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Teaching-Centered Instructional Design)

理念,主要研究的是“教”,即如何帮助教师教好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18.现代企业中所运用的师徒式培训,受训者既要在课堂中接受培训,又要在工作中接受有经验的员工的指导和监督。(√)

19.管理游戏的培训方法,能够使受训者有机会经历实际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受训者通过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并且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解决组织难题。( x )

20.在人力资源开发效果评估中,第三层和第四层次的标准(行为和结果)衡量了受训者在工作中应用培训内容的程度,是用来判断是培训成果转化的。(√)

21.员工的组织社会化是组织向新员工灌输与实现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技能和文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新员工由外部人“变成内部人的过程”。(√)

22.管理开发活主要是指培养和开发管理者的技能,甄选出具有高管理潜质的员工不属于管理开发的内容。( x )

23.个人特质是由遗传决定的,是先天能力,即先天能力是发育早期从特殊类型的刺激或经验中获得的。后天的学习事无法改变的。( x )

24.传统培训方法主要是指不依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支持的培训方法,具体包括由教育者引导受训者在教室情境中学习的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讨法、角色扮演等)、模拟工作情境的学习方法、自我学习以及在职学习的方法等。

二、填空部分

1.纳德勒认为人力资源开发是在一段特定时间内由雇主提供的有组织的学习体验,其目的是为了改进员工绩效和为个人发展提供可能性。

2.在当前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和实践领域,人力资源开发不只是涉及个人层面的学习,而且还包括团队和组织层次的学习,以提高开发团队和组织的学习能力。

3.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部门组织结构的设计有5种主要的模式:培训学院模式、客户培训模式、矩阵培训模式、企业大学模式和虚拟培训组织模式

4. 加涅认为,不同的学习结果具有不同的性质,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通过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可以为培训学习活动提供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指导。

5.每一种学习都是一个过程,或者说是由一系列阶段构成的。按照信息加工理论,加涅将学习过程分为预期、知觉、加工存储、语义编码、记忆、推广、满足等阶段。

6.记忆过程包括储存和恢复。新习得的东西只有存储或保持才能成为真正某种习得的东西。

7.学习的内在条件(internal conditions)是指使学习者本身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条件或学习者的准备状态。

8.学习的外在条件(external conditions)是指有助于学习的环境条件,包括学习材料的形式、学习材料的组织、实践机会以及反馈与强化等。

9.最早从心理学的观点探讨公共部门的培训及选拔等问题的学者是明茨伯格。

10.早期的人力资源开发实践主要是员工培训活动,后来扩展到管理开发、职业生涯开发、绩效改进以及组织开发等活动。

11.从学习过程的模式图来看,认知策略就是指向内部的控制过程,它能激活和改变其他的学习过程。

12.班杜拉将通过直接经验进行的学习称为参与性学习。参与性学习(enactive learning)是指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13.替代性学习是指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外显行为。人类的大部分学习是替代性学习。

14.罗杰斯是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教育学家。他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与意义学习两大类。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学习。

15.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性化产物,每个学习者通过将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而产生,当个体对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物质和精神的世界构建了新的解释时,就表明学习发生了。

16.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要创建适当的学习环境(或者叫做问题情景),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实际操作。

17.单环学习是指在不质疑和改变系统的根本价值观的情况下,对错误的检测和纠正。它是在当前的系统和文化框架下去提高组织的能力。

18.双环学习是重新评价组织目标的本质、价值和基本假设,双环学习对组织的价值观、政策方针和经营目标等基本问题(控制变量)进行调整,可能会导致经营战略或行动的巨大变动,因此也被称作“变革型学习”

19.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指在组织中特定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与高绩效相关的一系列胜任力的综合描述。

20.典型的ISD主要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五个阶段。

21.培训或教学设计概括为四个部分,即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教学产品设计以及学习迁移设计。

22.行为主义教学设计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主要研究的是“教”,即如何帮助教师教好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因此人们将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看作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主要研究的是“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24.培训迁移是指受训者将培训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有效地应用到工作中的程度。

25.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是经验主义。

26.横向迁移是指个体把已学到的经验推广应用到其他内容和难度上类似的情境中。

27.远迁移是指学习者能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极不相似的其他情境中。

28.学习结果直接受培训项目设计、学习者特征和工作环境因素等三种培训输入因素的影响。

29.远程学习是指通过计算机及网络对处于不同地点的受训者进行培训的技术。

30.e-学习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万维网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通过为个人自学环境提供社会交往和合作的学习策略。

31.层次评估法是柯克帕特里克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评估模式,它是以培训成果为标准划分的四层次框架体系。这四个层次分别是反应、学习、行为和结果。

32. 隐性知识是指那些包含技术和认知的因素且难于用语言来表达和传播的知识。

33. 任务分析是收集、组织、评估与工作(岗位)有关的任务、职责等信息的过程,以决定员工需要什么培训来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任务分析并不仅仅局限在分析工作的任务、内容和职责等,还包括分析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和动机等(KSAs)。

三、名词解释

1.培训与开发

★考核知识点:培训与开发的概念

培训与开发是指企业为满足当前或未来工作需要,为员工提供的各种学习活动和机会。组织为其员工提供的一系列系统的、有计划的活动,使员工有机会学习必要的技能以满足当前和未来工作的需要。

2.人力资源开发

★考核知识点:

人力资源开发是在一段特定时间内由雇主提供的有组织的学习体验,其目的为了改进员工绩效和为个人发展提供可能性。或组织中的人力资源开发是组织通过设计和实施各种学习计划,以达到提高组织绩效和促进员工个人发展的目的的过程。

3.学习

★考核知识点:

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认知结构的较为持久的变化。

4.智慧技能

★考核知识点:智慧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 也称作过程知识,包括各种概念和规则。言语信息帮助学习者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按照学习的水平,智慧技能从低到高分为辨别、形成概念、运用规则和解决问题等四类。

5.认知策略

★考核知识点: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 是一种影响学习者用以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内在组织过程。从学习过程的模式图来看,认知策略就是指向内部的控制过程,它能激活和改变其他的学习过程。

6.态度

★考核知识点:态度(attitude)是指一个人偏好某种行为方式的信念和情感的综合。态度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态度与个人行为的关系是复杂的,态度并不决定特定的行为,它只是某种行为的倾向或准备。

7.自我效能

★考核知识点:自我效能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自我效能指个人对能够成功的完成任务抱有强烈的希望或自信。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效能感高的学习者要比自我效能感低的学习者能够更好发挥自己的潜能。

8.参与性学习

★考核知识点:参与性学习(enactive learning)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班杜拉的参与性学习是操作条件反射的扩展,认为行为是结果的函数,即能导致成功后果的行为被保留下来,而导致失败后果的行为被舍弃,他强调知觉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8.替代性学习

★考核知识点: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外显行为。人类的大部分学习是替代性学习。替代性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速度,同时还可以避免人去经历有负面影响的行为后果。

9.体验式学习

★考核知识点:

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是指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习者参与其中获得个人经验,然后学习者对所进行的观察进行反省和总结,概括出理论或成果,最后应用到实践中的过程。

10.组织学习

★考核知识点:

组织学习是指“发现错误,并通过重新建构组织的‘使用理论’(人们行为背后的假设,却常常不被意识到)而加以改正的过程”。

11.双环学习

★考核知识点:

双环学习是重新评价组织目标的本质、价值和基本假设,它是在改变当前的系统和文化框架下去提高组织的能力。。

12.单环学习

★考核知识点:

单环学习是指在不质疑和改变系统的根本价值观的情况下,对错误的检测和纠正(可以是个体的、团队的、团队间的、组织的和组织间的)。它是在当前的系统和文化框架下去提高组织的能力。

13.显性知识

★考核知识点:

显性知识是指能够用数据、科学公式、说明书和手册等形式出现,用正式系统的语言来表述以及能够实现共享的知识。

14.隐性知识

★考核知识点:

隐性知识是指那些包含技术和认知的因素且难于用语言来表达和传播的知识。

15.需求评估

★考核知识点:

需求评估是指在设计和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活动之前,收集有关组织和员工的相关信息,然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组织是否需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活动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内容等。它也是一种找出绩效问题的原因及范围,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16.胜任力

★考核知识点:

胜任力是指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能够实现高绩效水平的个人特质和行为。

17.胜任力模型

★考核知识点:

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指在组织中特定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与高绩效相关的一系列胜任力的综合描述。胜任力模型是对高效完成工作岗位的任务所需的人员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或行为的抽象概括,一般是由几项胜任力要素构成。

18.胜任力词典

★考核知识点:

胜任力词典(Competency Dictionary)是指对个人胜任力的定义或描述,如“有效沟通”这一胜任力可以定义为“公开、清晰、确定地展示信息,倾听他人意见并做出恰当的反应。请求他人的反馈并及时提供反馈”。

19.教学设计

★考核知识点:

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学习理论为指导,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设计和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的环境,使学习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在人力资源开发活动中,一个有效的培训项目或教学设计包括确定学习目的和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培训师以及学习迁移(学习成果转化)设计等内容。

20.学习迁移

★考核知识点:

学习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是指在—种情景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能达到什么程度。

21.培训迁移

★考核知识点:

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学习迁移被称为培训迁移(transfer of training)或培训成果转化。培训迁移是指受训者将培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有效地应用到工作中的程度。培训迁移不但要将学到知识、技能、态度等应用到工作中去,同时要所学的内容保持一定时间。将培训中学到知识、技能、态度等应用到工作中,要求受训者具有推广能力,而将所学的内容保持一定时期,则是一种保持能力。

22.正迁移

★考核知识点:

当在一种训练应用到新情境或有关情境中的时候,迁移的效果是正的或促进性的,则谓正迁移。

23.近迁移

★考核知识点:

近迁移(near transfer)是指在与学习环境相同的或相似的情境下,学习者是否能够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24.远迁移

★考核知识点:

远迁移(far transfer)是指学习者能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极不相似的其他情境中,就是在不同的情境和环境中使用新知识。

25.迁移氛围

★考核知识点:

探索工作环境对学习成果转化影响的一个方法是考察迁移的整体氛围。迁移氛围(climate for transfer)是指各种各样的、能够促进或阻碍学习者将在培训中的所学知识、技能或行为方式应用到工作中去的组织环境,包括管理者和同事的支持、应用技能的机会、技术支持,以及组织特征(如组织文化、管理制度等)。

26.新兴学习技术

★考核知识点:

新兴学习技术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等运用到培训中而形成学习形式或方式。在培训中,传统的培训方法和新兴的学习技术并不是割裂的,它们是能够有机结合的,可以将现代学习技术应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或培训中去。

27.讲授法

★考核知识点:

讲授法(oral teaching method)是讲授者运用语音文字将信息传递给受训者方法,这种方法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方法,应用最为普通,也是最容易与其它培训方法结合使用的最简便、最灵活、成本最低的一种培训方法。其他任何培训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结合来进行。讲授法既可用以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是系统传授知识的最有效形式。

28.案例法

★考核知识点:

案例法是通过提供若干真实或虚拟的故事,让受训者在脱离工作的学习情境中体验理论知识的运用过程,使他们对正确和错误的判断、最优和次优的选择等有更加直观的印象。案例法通常与其它培训方法并用,尤其是与讲授法合并使用,会使培训更加生动,能有效地克服讲授法的缺点。

29.角色扮演法

★考核知识点:

角色扮演法(role—playing)是要受训者亲自扮演一定的角色,并对自己及别人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评价,在特定的情景中体验和评价角色的行为。通常情况下,受训者在特定的场景中或情境下扮演分派给他们的角色,所有的受训者,包括扮演者和非扮演者都要参与讨论和评价。

30.行动学习

★考核知识点:

行动学习是指在正式培训活动中,学习是通过处理同工作相关的问题而发生的,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并解决工作中复杂的、真实的问题。行动学习是由问题、计划、行动、反思四个环节构成的一个连续循环。行动学习的问题必须是真实的,且具有挑战性,要制定行动学习计划。行动学习计划贯穿于行动学习的整个过程,包括个人计划,小组活动计划以及与支持者的会谈计划等。反思是指小组成员对整个行动学习过程进行思考,讨论他们对行动学习的看法,分享大家的体验和收获。

31.远程学习

★考核知识点:

远程学习(distance learning)是指通过计算机及网络对处于不同地点的受训者进行培训的技术。通过声音、图像、数据、教学软件等的传递,使来自不同地域的受训者可以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接收信息的传递、完成指定的练习任务、提交作业、进行培训效果的反馈,等等。远程学习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将学习内容预先打包,如阅读的资料、需完成的作业及训练任务等。远程学习适用于为分散在不同地域的公司提供关于新产品、政策、程序以及技术培训和专业讲座。

32.网络培训

★考核知识点:

网络培训(internet-based training)是由公众网或公司内部网进行传递,并通过Web 浏览器为受训者提供互动在线培训的方式。目前,网络培训已经成为当代企业使用最多的培训技术。

33.e-学习

★考核知识点:

e-学习的定义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万维网技术进行教学和管理,通过为个人自学环境提供社会交往和合作的学习策略,帮助个人提高业绩,实现发展。

34.人力资源开发效果评估

★考核知识点:

人力资源开发效果评估是系统地收集人力资源开发活动成果的信息,以衡量人力资源开发活动是否有效或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并为下一步人力资源开发决策提供信息基础。

35.绩效驱动因素

★考核知识点:

绩效驱动因素指的是预期会维持或提高系统、子系统、流程或个人能力和才干的绩效

因素,它可以提高人们未来的效率和效能,如学习、改进工作流程、学习型组织、管理开发等都属于绩效驱动因素。本质上,所有的人力资源开发干预都是作用于绩效驱动因素的。

36.员工引导

★考核知识点:

员工引导(employee orientation)是指企业为新雇员提供有关企业和工作的基本信息的活动。新员工进入企业之后,希望能了解有关企业和工作的各方面信息,以便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或者价值观,尽快融入到组织中。企业也需要新员工能尽快熟悉组织、适应环境,改变其原有的某些价值观、理念或行为方式,形成企业期望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因此,企业必须开展各种培训教育活动使新员工了解企业和岗位情况,满足企业和员工的需要,尽快使新员工适应新的环境。

37.员工的组织社会化

★考核知识点:

员工的组织社会化是指新员工获得和掌握组织中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行为方式、行为规范、期望等的过程。或者,员工的组织社会化是组织向新员工灌输与实现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技能和文化的过程,其实质是新员工由外部人“变成内部人的过程”。

38.新手

★考核知识点:

新手(novice)是指没有完整掌握或熟练掌握自身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

39.专家

★考核知识点:

专家(expert)是指不但完整、熟练地掌握了特定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创造性地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将专业知识、技能、经验等传递给新员工的人。

40.专业技能

★考核知识点:

专业技能是个人在特定和(或)相关领域表现出来的具有稳定性的可视行为(或行动),这些行为(或行动)不仅在工作过程中有着最优效率,而且在其最终结果上卓有成效。专业技能通常被认为是在一个特定的专业范围内所熟练掌握的技术和知识。专业技能是集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技巧为一身的综合体。

41.职业高原

★考核知识点:

职业高原(career plateaus)是指员工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当职业发展达到一定高度后就进入了一个相对停滞的时期。如果员工不能突破职业高原期,其职业生涯就很难再进一步发展。

42.管理开发

★考核知识点:

管理开发(management development),也称管理人员开发,是指一切通过传授知识、转变观念或提高技能来改善当前或为来管理工作绩效的活动。管理开发是组织有意识地为其管理者(或者潜在的管理者)所提供的学习、成长和变化的机会,目的是让他们具备进行有效管理所需要的技能。

43.情绪智力

★考核知识点: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也称为情商(Emotional Quotient),是指一个人协调他自己的感觉与其他人感觉的程度。情绪智力是整合感情和理性的能力,感情可以用于促进理性,感情还受到理性的控制。

44.评价中心

★考核知识点:

评价中心(Assessment Center)是指在标准化的模拟情境下,要求受训者完成相应的任务,以此来观察受训者在模拟情境下所表现出的心理、行为以及组织和领导技能等。评价中心技术是一套由多种测评工具组成的技术,如人格和能力测验、文件框练习、无领导小组讨论等。

45.职务轮换

★考核知识点:

职务轮换(Job Rotation),也称岗位轮换,是企业根据管理人员开发计划,让管理人员到不同部门担任职务,以丰富管理工作经验,从而达到开发管理者的目的。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来说,应当具有对企业业务工作的全面了解和对全局性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这种能力,必须使管理人员在不同部门间横向移动,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并且与企业内各部门的同事进行更广泛的交往和接触。

46.人力绩效技术

★考核知识点:

人力绩效技术是一套用于解决与个体、团队和组织绩效相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人力

绩效技术使用从其他学科(行为心理学、教学系统设计、组织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等)引入的各种解决方案,来解决组织中的绩效问题。他强调对绩效的期望状态和实际状态进行严格分析,进而识别引发绩效差距的原因,并提供多种问题解决方案,对变革进行管理,并对变革结果进行评价。

47.绩效改进

★考核知识点:

绩效改进是运用人力绩效技术,发现和分析个人与组织的绩效差距,设计和开发组织绩效系统,以提高个人和组织绩效的过程。

48.绩效咨询

★考核知识点:

绩效咨询就是绩效咨询顾问对个体和组织的绩效或有效性进行全方位评价,诊断绩效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

49.组织变革

★考核知识点:

组织变革就是通过改进组织使命、目标、结构、技术和企业文化,或是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模式等,以使组织更有效率的运作,增进组织绩效,提高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

50.组织开发

★考核知识点:

组织发展是一种应用行为科学知识、旨在提高组织效率和组织健康为目标的,由高层管理者控制的,在组织范围内实施的有计划的干预措施。

51.质量圈

★考核知识点:

质量圈(Quality Circle)是通过建立小的工作团队,让员工参与其中,提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是质量管理的一种工具。日本企业首先创造了这一方法,其目的在于推动整个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52.团队建设

★考核知识点:

团队建设(team building)是由团队成员对团队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然后制定行动计划,解决问题。团队建设是非常流行的组织开发手段,其目的是改进工作团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工作团队的有效性。

53.组织再造

★考核知识点:

组织再造(Strategic Reconstruction)是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新思考和再设计,来实现企业绩效改进的目标。组织再造是要改变企业在工业时代构建的组织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管理理念,建立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组织模式。

54.学习型组织

★考核知识点:

学习型组织是指“能够有效和集体地学习的组织。为了共同的成功,它持续地进行自身的变革以更加有效地获取、管理和使用知识。学习型组织赋予其成员在工作中学习的机会,并利用技术来达到学习和生产的最大化”

四、简述题

1.学习范式的基本含义

★考核知识点: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范式

附相关内容抄录

学习范式是指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认可的有关提高个人、团队及企业组织三方学习能力的内在一致性传统。在学习范式中,人们都将人力资源开发看成是与学习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而这种学习能力又是指与工作相关的学习能力,从而区别于就业前的学校教育。在学习范式看来,人力资源开发人员的工作是开发个人、团队或组织的学习能力,这个能力将转化为绩效的提升,但是学习和绩效提升之间是一种间接关系,它是强化绩效能力的一个函数。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挖掘绩效创造的潜力,学习就是人力资源开发最重要的成果。学习不仅对绩效产生潜在的影响,而且还带来了其他理想的效果,这些是其他管理职能所无法触及的。

2.绩效范式的基本含义

★考核知识点: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范式

附相关内容抄录

绩效范式关注组织的整体绩效,同时也关注个人和团队的绩效。人力资源开发的绩效范式认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升某种绩效系统及工作在其中的人员的能力,进而推动该绩效系统完成它的使命。绩效的提高既可以通过学习手段获得,也可以通过非学习手段获得。

3.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

★考核知识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作用

附相关内容抄录

(1)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知识经济中,组织的竞争优势依赖于组织提供新知识的连续生产以及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而人力资源开发是保证企业获得这些能力的关键。在传统经济中,经济附加值更多地是通过物质资本来实现的。然而,在知识经济中,是通过连续应用新知识以改进和创新工作的流程、产品和服务,来获得经济附加值的。这就意味着,在现代经济中,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来自创造性的劳动,而创造性的劳动则依赖于高效益的人力资源开发。

(2)人力资源开发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将人力资源开发看成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是较为自然的,人力资本投资包含的范围很广,人力资源开发的支出只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部分,是成人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是受教育阶段完成后人力资本投资的延续。

(3)人力资源开发可以提高员工和组织的学习能力。现在许多企业都意识到学习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意义,都期望把自己的企业建成学习型组织,以应付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等。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企业会创造出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同时也会创造出畅通的隐性知识传播渠道,员工和组织的学习能力会显著增强。事实上,学习能力是一个企业或组织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

(4)满足员工发展的需要。随着新型雇佣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企业越来越重视雇员的培训与开发。有实证研究表明,为雇员提供何种程度的培训与开发机会已经成为新型雇佣方式最重要的特点,也是雇员选择和评价企业的最重要的标准。企业要想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保持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就必须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培训开发提高员工的受雇能力或就业能力。

4. 为什么说人力资源开发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

★考核知识点:人力资源开发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

附相关内容抄录

将人力资源开发看成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是较为自然的,人力资本投资包含的范围很广,人力资源开发的支出只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部分,是成人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是受教育阶段完成后人力资本投资的延续。由于有实证研究证明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率有较高的正相关,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企业竞争力的显著正相关等结论,都使企业认识到应将人力资源开发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战略工具。一些公司认为投资于培训开

发对未来的战略和竞争优势将是必要的,它是与企业的长期利益相关联的。世界知名公司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如飞利浦、通用电气、三星、壳牌、宝洁、奔驰和摩托罗拉等,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经费用在员工的教育培训上。

5. 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考核知识点: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附相关内容抄录

知识经济中,组织的竞争优势依赖于组织提供新知识的连续生产以及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而人力资源开发是保证企业获得这些能力的关键。在传统经济中,经济附加值更多地是通过物质资本来实现的。然而,在知识经济中,是通过连续应用新知识以改进和创新工作的流程、产品和服务,来获得经济附加值的。这就意味着,在现代经济中,企业的竞争力主要来自创造性的劳动,而创造性的劳动则依赖于高效益的人力资源开发。现代企业都认识到了人力资源开发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国际上许多著名公司都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对企业竞争力的现实影响,并深刻地意识到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人力资源开发过程所能够带来的巨大潜在利益。企业正在经历一个从主要关注暂时性绩效改进的思维方式,向一个更加注重终身学习和基于工作学习的战略转变过程。

6. 部门经理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有哪些职责?

★考核知识点:部门经理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职责

附相关内容抄录

部门经理在培训过程中的职责越来越重要,尤其在新时期实施战略人力资源开发的企业中,相当多的开发责任转移给了部门经理。总的说来,部门经理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主要职责有:

(1)参与确定员工的开发需求和内容。部门经理应参与下属和部门人力资源开发需求评估,明确培训内容,建议或委派受训者。只有部门经理参与了培训计划的制定,并且参与到具体的培训过程中来,才能够使培训需求更加明确。

(2)参与实际培训过程。部门经理要参与实际培训过程,甚至部门经理本人就是培训师队伍中的一员。对实际培训过程的参与能够使培训过程更加接近于工作实际。除了需要大量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情况之外,大多数涉及实际工作的培训过程都需要部门经理的参与。部门主管成为培训过程中的教练,分担了较大部分的培训任务,许多企业都依赖部门经理在执行人力资源开发项目。

(3)承担培训有效性的责任。对培训结果或培训效果的评估,如果没有部门经理的参与,常常出现评价好的未见得工作技能提高快的情况。现代培训与开发组织中,受训

者一般要向培训与开发的专业人员汇报部分培训结果,同时向部门经理汇报部分培训结果。部门经理对雇员的绩效和职业开发状况进行评估,有利于他们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和职业生涯开发计划。

部门经理参与培训的效果,与企业对管理者的考核体系密切相关。如果部门经理意识到培训与开发活动与他们的工作业绩紧密相连,就会更加激励他们有效地参与培训与开发过程中来。

7.在人力资源开发中,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员承担什么职责?

★考核知识点: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员的职责

附相关内容抄录

(1)全面了解成人学习理论,掌握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的最新动态。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迫使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员加强对这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通过提高培训与开发的绩效来为企业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有的研究认为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员应该是未来专家,帮助企业管理者成功地掌握企业的发展方向,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使管理措手不及,以致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2)参与企业战略策划及组织的各项业务活动中。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员必须能够从战略和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要从事跨职能的工作,并成为跨职能组织领导团队的一部分,这是新型组织的要求。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员要开发自己的预测技能、评估技能和绩效分析技能,同时,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员还必须开发其组织发展技能、变革管理技能、客户关系技能等,熟练掌握项目管理、工作设计与分析、绩效评估体系、绩效原因分析、组织分析、组织学习、绩效咨询以及组织发展咨询等。

(3)负责人力资源开发各具体步骤的实施。作为项目设计师,负责提供信息、确定培训目标、界定培训内容、挑选和安排培训师。在战略人力资源开发中,每位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员都相当于一名项目经理,负责设计、管理、实施,评估绩效提升、变革及组织发展干预。其职责包括计划、组织、指导及预算控制等,确保在规定的时间达到高质量的培训结果。

(4)培养管理者的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员的另一项重要职责是培养管理者的人力资源开发能力。通过把组织的一些培训事务交给部门经理,将部门经理培训成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使他们成为开发员工能力、提升员工绩效和组织生产率的实际负责者。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员要负责帮助管理者转变为绩效教练,使他们能够独立地实施绩效考评,这样,组织就能够使组织的管理者为绩效考评和员工的全面发展负责。

(5)承担服务和沟通联络的职责。在组织中,人力资源开发专业人员具有服务和沟通联络的功能。主要包括:运用现代交流手段与媒介为与培训有关的资源的共享搭建平台,包括企业内部的资源共享、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等;为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制定具体操作计划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8. 学习的外在条件

★考核知识点:学习的外在条件

附相关内容抄录

外在条件(external conditions)是指有助于学习的环境条件,包括学习材料的形式、学习材料的组织、实践机会以及反馈与强化等。

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外部条件,如智慧技能需要的外部条件有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下位技能的回忆、告知学习者行为目标、提供练习、创设迁移情境;言语信息需要的外部条件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提供回忆性线索、反复练习;认知策略需要的外部条件有提供在新情境中的练习机会、提供效果反馈、提供机会的各种任务等等9.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考核知识点:

附相关内容抄录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关注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重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环境的产物等。行为主义认为,只是认知的改变,而没有行为的变化就不能称为学习。行为主义非常看重业绩的后果,认为得到强化的反应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更大。行为主义学派认为,虽然学习者个人对学习和绩效有重要影响,但外部环境起到了核心作用。人们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系,并使之得到强化与维持。行为主义者的教学目标是,已经给予学习者的刺激是否能引发并获得预期的行为。教学主要是围绕着给予适当的刺激和提供恰当的机会让学习者练习并作出反应。为了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系,通常在教学中要安排线索(作出什么反应的最初提示)和强化(增强在呈现预期刺激时的正确反应)。

10. 社会学习理论

★考核知识点:社会学习理论的含义及班杜拉的理论

附相关内容抄录

社会学习理论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们认为值得信赖且知识渊博的人(榜样)的行为而进行的学习。班杜拉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和模仿他人的行为产生的,新技能或行为的学习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直接经验进行学习;二是通过观察或聆听发生在其他人身

上的事情而学习。班杜拉将通过直接经验进行的学习称为参与性学习,通过观察而进行学习的称为替代性学习。班杜拉认为社会学习经历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记忆、记忆复制和激励过程。注意过程是指学习者注意和知觉榜样人物的各个方面;保持过程意味着学习者必须记住他们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的行为。学习者在记忆中对观察的行为通过视觉表象或言语符号的形式进行编码。复制过程是指学习者复制从榜样情景中所观察到的行为。在行为复制过程中,学习者将记住的符号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学习者重复这些行为的程度取决于他回忆这些行为的能力。激励过程是指学习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如果学习者的模仿行为受到奖励,那么他就更可能接受和实践这种行为。

11.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考核知识点: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附相关内容抄录

罗杰斯是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当他们理解到学习与自身需要的关系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他根据学习对学习者的个人意义,将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与意义学习两大类。意义学习,是指一种涉及学习者成为完整的人,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一种与学习者各种经验融合在一起的、使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的学习。罗杰斯提出,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

(2)学习是自发的、自我激励的,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

(3)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要使学习活动对学习者的行为、态度和人格都产生影响,获得全面发展;

(4)学习由学习者自我评价,因为学习者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导致他想要知道的东西、是否明了自己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

(5)含义是极其重要的,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从中领悟出的含义或道理是该学习经历的一部分,并将成为最大的学习收获。

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考核知识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附相关内容抄录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王铭铭

社会人类学的中国研究 ——认识论范式的概观与评介 王铭铭 在中国研究中,长期存在规范社会科学范式与中国文化独特范式之争。鉴于这一争论 对于建设中国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本文对在中国社会研究范式建构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诸种社会人类学理论逐一加以评介,并论述了中国学(汉学)社会科学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识论与解释问题。 作者王铭铭,1962年生,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 近年来,汉学界 出现了大量有关“范式”(paradig m )的讨论。这些讨论针对的是传统汉学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汉学研究是否存在自身独特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2)作为区域性研究类别的汉学与一般社会理论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 事实上,这些问题在探讨中国社会的人类学者那里已经存在几十年了。从本质上讲,社会人类学综合了两种探讨,即区域性的社会-文化知识的探讨和社会人文学科的理论探讨。在这一社会人文学科中,一部分学者专攻中国社会研究,他们被称为“汉学人类学者”(sinolog ical anthro polo gists)。汉学人类学者一直面临如何使其在中国社会中发现的地方性事实与一般社会-文化理论形成对话的问题,向来十分关注地方性知识与社会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鉴于他们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索对回答汉学研究的上述 参见W illiam Row e,1990,“T he public spher e in mo der n China ”,M oder n China ,16∶3∶ 16—19世纪,欧洲各国统治者为了达到侵略和掠夺的目的,鼓励教会、学者、探险家致力 于中国的研究,组成不同的“东方学”研究团体,使中国成为西欧学界的研究对象,于是产生了中国学。最早的中国学就是注重汉语研究的“汉学”。后来,它扩大成了一门关注一切中国事物如地理、风物、语言、哲学、社会、军事等等的区域研究学科。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 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 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 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 入院告知:向患者/ 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 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 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 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完成患者身高、体重、生命体征的测量(危重患者直接进入病房)。 (三)结果标准。 1. 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 治。

2. 患者/ 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 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 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遵医嘱通知患者复诊时间及地点、联系方 2. 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 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 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特殊感染病人按院内感染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三)结果标准。 1. 患者/ 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 2. 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作者:————————————————————————————————日期: ?

地理科学导论 第一章地理学概述 第一节地理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地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体的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理";地理学,是研究"地"的"理";"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表层空间。更具体的说,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表层中发生的空间尺度的现象、过程、机理和规律等的的学科。 人地关系就成为研究地理学的核心。 ●二、地球表层系统与地理环境 (一)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 地球表层的圈层组成主要有五部分的内容: 1.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岩石部分,包括地壳的全部和地幔的一部分。岩石圈的表层还可分为土壤圈和沉积岩石 圈。 2.水圈水圈即指地球表层中的各种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以及岩石、土壤孔隙中的地下水,最大 厚度约20公里左右。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00km3,海洋水占96.5%,面积占71%,陆地淡水占3.5%(其中冰川占1.74%,地下水占1.7%),地表淡水仅占0.6%。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输送-降水-径流的形式进行周而复始地循环,有其大循环与小循环。 3.大气圈大气圈即指地球的气体部分。从上到下主要分为:电离层——中间过渡层——平流层——对流层。对 流层的厚度约为8—18km,平流层厚度为从对流层顶到50km,中间层为从平流层顶到85km,逸散层为从85km往外的空间范围。电离层又可分为三层,最外的层次称为逸散层,次外层称为暖层. 大气中氮、氧成分占99%(N2占78%,O2占21%),此外还有少量的Ar、CO2、O3、H2O以及微粒物质。对流层中集中了大气成分的3/4,其中99. 9%的大气集中于大气层50km高度以下。 4.生物圈生物圈即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其中绝大多数生物都集中生活在岩 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相互接触交融的地带,大致在地面、水面上下100—200米范围以内。地球上有动物100多万种,植物有34万种,微生物4万种,植物占生物有机质量的90%。 5.人类圈人类圈又称为智慧圈、技术圈、文化圈等,指人类及人类所创造的人工物质环境。"智慧圈"的概念是前苏联 学者维尔纳茨基在1945年提出的。他认为:"智慧圈是地球新的地质现象,在这里首次成为巨大的地质力量。他能够而且应该以自己的劳动和思想改造自己的生存领域,与过去比较是根本的改造" 。人类虽然也是生物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它具有新的,自己所独有的特性,因而,使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圈层与生物圈分开,但是却渗透于自然演化形成的生物圈,二者相互共存。它是现代科学研究的对象。 (二)各圈层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表层是一个整体。各圈层间不是绝对的、彼此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但除了固体岩石圈和大气圈以外,其他圈层也不都是处处连续的。因此对各个圈层的划分应从宏观上、整体上相对的去理解。 1.地球各个圈层构成了地球表层系统。 2.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与物质转换与循环(1)物理循环:大气、海洋的环流及其相关联的热量输送、水分循环;地壳升降、平移运动及其带来的物质、能量循环等过程。(2)化学循环:岩石、矿物溶解成分以及其在土壤中的循环;大洋中的碳酸盐等的沉积过程;大气中氧气的生成与消耗过程。(3)生物循环:生物的生长、繁殖过程,生物之间的食物链等与生命活动相联系的过程。(4)所有这些的循环过程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共同作用影响到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能量平衡、转化与循环。 (三)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与基本特征 1.地球表层的空间结构指各要素组成部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的稳定的分布与配置关系。 分层结构:各自然地理要素按照环境条件而发生的垂直方向上的分异,各自集中于地球表层的一定空间部位形成的空间结构。上下圈层结构、表面的垂直地带性。地域结构:地球表层的地域分异,及其形成的地域子系统的次一级地域单元之间通过地域联系而形成的空间结构。包括了自然地域系统、人类社会的政区系统。自然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特征;海陆梯度地带性特征;自然地理区划

人类学相关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2) 1、理论人类学与应用人类学之关联 举各民族物质上行为各种形态而比较他们异同”的名为“比较民族学”, 即今天所说的理论民族学, 它偏重于研究多个民族的共同发展规律。(蔡元培) 应用人类学:应用人类学是近几十年新兴起的一门人类学分支学科。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运用人类学的理论与社会调查的方法,着重研究现代社会结构和人民的社会生活规律。对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医药与保健,环境破坏与环境保护,遗传工程进行应用研究,提出对策,应用人类学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已冲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线,进行科学间合作,协同研究。可分为结构人类学、人类工程学、医学人类学、老年人类学、分类人类学、经济人类学、人口人类学、教育人类学、空间人类学等分支学科。 2、人类学南派与北派的比较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类学兼收并蓄了欧美人类学的种种学术流派,成为一个多元的学术体系。到30年代,中国人类学已形成三种具有地区特色的风格,呈华东、华南和华北三足鼎立之势。其中,受社会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影响的“北派”与“南派”,分别以燕京大学与“中央研究院”为中心形成自己的圈子。 “北派”受功能学派影响较大,偏重于一般社会科学。关注深入的民族志研究(社区调查),重视比较不同社会中人类的不同生活方式,研究并阐释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其最重要的特色在于汉人社区研究。强调社区研究方法的运用,以田野调查的实际资料和分析研究为拳头产品,通过和国外学者的交流与对话,在国际人类学界影响较大。 “南派”与历史学派关系深厚,偏向于人文学,注重物质文化与跨民族关系研究,注意力在文化研究,而非规律或原理、原则的寻求。强调以族群文化为研究对象,着重搜集传统风俗与历史源流的内容,明确提出要以人类学材料来补充历史记载不足的看法。在实地调查中,偏向于民族志描述。他们开展的田野调查数量最多、面积最广,质量上乘。 两派在经验资料与理论知识的积累方面,分别都有各自独到的开拓。 3、社会调查与社会学调查之关联(事实与理论) 社会调查是指:政府或个人组织对社会间事件的调查。如民生、物价、治安、政府公信力等领域。 社会学调查指:通过社会调查所得的结果与不同组织或个人调查结果相比较,了解两方或多方意见共同研究。 4、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新中国建立后,苏维埃学派对我国的民族学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原始社会研究、经济文化类型和民族定义与识别。所谓经济文化类型,乃指“一定的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它在历史上形成于处在相似的社会经济水平,并居住在同样自然地理条件下的不同民族中”。林耀华等后来将之修改表述为“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之下,并操持相同生计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文化特点的综合体”。 这一理论的深刻意义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它为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共同体的分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框架。因为同样的经济文化类型可以独立出现在远隔千里而又无直接交往的民族中,这种超越地域性的特征使它与语言的发生学分类法以及社会形态分类法等一样,都成为民族学家认识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的科学工具。 其次,依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来研究中国的民族分布格局形成原因,使我们能够科学地认识汉族与诸少数民族的共生关系。

卫生部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样本

惯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的 热情接待患者,协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测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服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依照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告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简介,妥善安顿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理解患者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有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简介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简介病区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关于管理规定等。勉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需要及顾虑。 5.完毕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拟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行有关治疗及护理。 6.完毕患者清洁护理。 (三)成果原则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的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引内容,掌握必要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状况进行出院指引,涉及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引、饮食及功能锻炼、复诊时间及地点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顿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三)成果原则 1.患者/家属可以知晓护士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规定。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的 安全、精确、及时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断和制定护理办法提供根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测量体温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体温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伙者,护士应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 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

地理学思想史考试思考题复习题-完整版--

一、地理学、地理学史、地理学思想史的区别与联系? 从概念来看: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综合学科。地理学对人地关系的研究着重是空间关系。 地理学史是对地理知识的记录积累、地理知识表示形式、地理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地理学发展史是研究人类认识和利用地理环境的历史,以探讨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及其规律研究全人类认识地理环境的历史,是世界地理学史或称地理学发展史;研究各个地区、民族或国家地理学的发展过程,是该地区、民族或国家的地理学史。地理学发展史,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阶段。地理学史具有地域性、综合性的地理学,其历史有自己的独特性。地理学史有三个主要方面,它们可以结合研究,也可以分别研究。1、地理发现史;2、地理图籍史;3、地理学思想史 地理学思想史它是人类对其居住地球表面认识的历史,是地理学学说(包括假说和预测)的发展史。探索和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与“科学史学”中的“学科史”之间的边缘科学。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 联系与区别:地理学史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科学史和社会科学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地理学思想史则是地理学史的一部分,研究地理学研究中产生的相应思想及理论体系的思想发展历史,它不能说是一门科学,而是在地理学发展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相应思想。 地理学(geography)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地理学可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分支。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貌、土壤等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土地利用与覆盖以及生态环境与地理之间的关系。人文地理学包括历史地理学、文化与社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包括对农业、工业、贸易和运输的研究)和城市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则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采用计算机建模和模拟技术实现地理环境与过程的虚拟,以便于对地理现象直观科学的分析,并提供决策依据。 地理学史是地理知识的记录积累、地理知识表示形式、地理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 地理学思想史是探索和运用地理科学思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是地理学与"科学史学"中的"学科史"之间的边缘科学。着重研究地理学思想的起源、继承和发展的理论思维。从认识论、方法论、逻辑学以及科学哲学角度,对地理学的科学结构、科学性质、研究目的、意义、逻辑体系,发展进程中各种学派与学术观点,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评论;从历史的发展中阐发地理学的进取与开拓。内容主要包括:

地理学思想史-克拉瓦尔

地理学思想史 第一章绪论 1.何谓“历史的演化观点”和“时期独特说”?请问就现代史学方法如何整合这两个观点? 2.为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界对科学史发展观的看法,由直线型的进步论转为引介科学家们对基本假设变迁的研究? 3.试说明费耶罗班的“思想动态性”。 4.科学知识的定义逐渐发展为民族科学知识的原因何在? 5.一本书作者来看,西方地理学的发展有哪几项主要地理概念? 第二章古希腊时期的地理学 1.人称历史学之父,也是传统地图学与区域描述的创始人希罗多德,在公元前5世纪如何利用阿那克西曼的发展的伊奥尼亚地图作研究? 2.公元前5世纪的巴门尼德对地球新观念的贡献是什么? 3.试述埃拉托色尼与托勒密对地理学发展的贡献。 4.试述罗马时代最好的区域地理学者斯特拉波对地理学的贡献。 5.试述人称“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对地理学发展的贡献。 6.为什么在西罗马帝国结束之前,最好的古希腊地理学者已被社会忘记? 第三章中世纪与现代初期的地理学 1.葡萄牙、西班牙航海探险与蒙古人远征西亚至欧陆两事件与地图学发展的关系如何? 2.托勒密理论再发现的时代背景及其历程与其影响是什么?

3.基督教在13世纪开始,在传统认知及实践方式上有哪些改变? 4.试述改革后的基督教对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5.试述阿拉伯地理学者们在地理实察及人文地理学上的贡献。 6.试述17世纪瓦伦纽斯的主要著作,以及牛顿如何彰显瓦伦纽斯对地理学的贡献。 第四章启蒙运动与地理学 1.试述科学在17世纪初期的发展、中期的进程与末期的结果。 2.说明18世纪地理学的发展过程。经理哪五个脉络? 3.说明欧洲现代国家与科层体制发展的关系? 4.17——18世纪耶稣会教士对中国地图绘制有何贡献? 5.17——18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家族结合三角测量与天文测量等技术,对法国及欧洲的制图有何贡献? 6.为什么17——18世纪地图学者与地理学者同义?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展出两类地图学者? 7.18世纪地图学者用三角测量技术可得相对点的位置,若要知绝对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8.18世纪时康德对解除地理学认同对危机有何贡献? 9.试述18世纪在创造论的学术环境下,地理学相关领域的发展。 10.试述18世纪地理学野外实察的需求及影响影响野外实察发展的学者? 11.18世纪的英、法两国是地图学发展最好的国家,但为何在19世纪期间德国在现代地理学发展中却取得领导地位?

井巷工程课后习题及大概念

井巷工程课后习题及大概念 制作人:kudamono1990 1-1.岩石的可钻性和可爆性:表示钻眼和爆破岩石的难易程度,是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在钻眼爆破的具体条件下的综合反映. 1-2.岩石工程分级的目的和意义:采掘工程要求对岩石进行定量区分,以便能正确地进行工程设计,合理地选用施工方法、施工设备、机具和器材,准确地制定生产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等。表示方法:普氏分级法、煤炭部围岩分类法、松动圈分类法和围岩变形分类法。 1-3.坚固性系数:岩石破坏的相对难易程度,f=Rc/10. 2-1. 爆炸三要素:反应的放热性,生成大量气体,反应和传播的快速性. 工业炸药:单质猛炸药(TNT、RDX、PETN)、硝铵类炸药(硝铵、铵油、高威硝铵)、水胶炸药、乳化炸药。 2-2氧平衡:氧平衡用来表示炸药内含氧量与充分氧化其可燃元素所需氧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每克炸药不足或多余的氧的克数或百分数来表示.间隙效应:爆轰波在传播过程中,其高温高压爆轰气体使其前端间隙中的空气受到强烈压缩,从而在空气间隙内产生了超于爆轰波传播的空气波。 2-3. 微差爆破:利用毫秒或其他设备控制放炮的顺序,使每段之间只有几十毫秒的间隔。破岩机理:应力波干涉假说、自由面假说、岩块碰撞假说、残余应力假说。 2-4. 光面爆破:在井巷掘进设计断面的轮廓线上布置间距较小、相互平行的炮眼,控制每个炮眼的装药量,选用低密度和低爆速的炸药,采用不耦合装药同时起爆,使炸药的爆炸作用刚好产生炮眼连线上的贯穿裂缝,并沿各炮眼的连线——井巷轮廓线,将岩石崩落下来。优点是掘出的巷道轮廓平整光洁,便于锚喷支护,岩帮裂隙少,稳定性高,超挖量小;成本低、工效高、质量好。 3-1.巷道分类:为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为采盘/区服务的巷道、为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巷道、联络巷、硐室、交岔点。 3-2. 巷道断面形状:矩形类,梯形类,拱形类,圆形类。选择依据:主要应考虑巷道所处的位置及穿过的围岩性质,作用在巷道上地压的大小和方向,巷道的用途及其服务年限,选用的支架材料和支护方式,巷道的掘进方式和采用的掘进设备等因素,也可参考邻近矿井同类巷道的断面形状及其维护情况等。 3-3. 巷道断面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安全和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力求技术先进实用,并且尽量提高断面利用率,缩小断面降低造价便于快速施工。巷道断面尺寸应满足的要求:巷道净断面必须满足行人、交通、通风、安全设施服务、设备安装、检修和施工的需要。因此,巷道断面尺寸主要取决于巷道的用途,存放或通过它的机械、器材或运输设备的数量及规格,人行道宽度和各种安全间隙,以及通过巷道的风量等。 3-4. 巷道超挖:巷道设计掘进断面尺寸加上允许的掘进超挖误差值δ(75mm),即可算出巷道计算掘进断面尺寸,因此计算布置锚杆的巷道周长,喷射混凝土周长和粉刷面积周长时,应比原设计净宽大2δ作为基础,以便保证巷道施工时材料应有的消耗量。超挖部分需要额外消耗炸药和雷管、爆落的这部分岩石需要装运出去、超挖留下的凹陷部分需要支护材料补平,所以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造成了浪费。 4-1.掏槽眼:1.斜眼掏槽:适用于各种岩层,可充分利用自由面,逐步扩大爆破范围;掏槽面积较大,适用于较大断面的巷道。但因炮眼倾斜,掏槽眼深度受到巷道宽度的限制;碎石抛掷距离较大,易损设备和支护,掏槽眼角度不对称时尤其如此。2.直眼掏槽:

中国人类学

人类学研究 一、人类学(Anthyopological)的研究对象与目的 研究对象: 1、人(man)——生物人organism、文化人cultrate[k?lt??'rɑ:ti]、社会人 2、文化——人所创造的文化(Culture)包括物质文化(包括受人活动影响的生态环境)、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3、广义具象——包括体质人类学(人体学)、考古学(史前学)、语言学、文化(社会)人类学 狭义具象——包括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 4、各国的本土特征不同:(英美)(欧洲) 狭义具象: 北美:文化人类学 英国:社会人类学 欧洲:民族学 因此,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只是各国的称呼不同,其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一样的。即: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民族学 体质人类学==人体学 史前学==史前考古学 中国——先后受到欧洲和北美的影响,学科名称和术语使用一直没能统一。各种划分出入较大。 1)学科分类上:一度将人类学划归生物学。1992年,人类学被划为民族学下,成为其七个二级学科之一。后经修订,人类学又被划归社会学之下,成为社会学的二级学科。其中一些独立学科被打散在不同一级学科之下。不同称呼但内容相同的学科被划分在不同学科之下。如:民族学仍然为一级学科文化人类学放在民族学的括住内。 2)误解也比较多。如:民族学被等同为“民族研究”、少数民族研究。汉人社会研究则被拉入社会学之中。 3)公众形象与认知度非常低。 中国长期把人类学等同于“古人类学”。古人类学主要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这个印象与我们中国50年来知识谱系的规定有关。人类学还给外界一种接近于“ 考古学”的形象。似乎只是对古物或原始的东西感兴趣,有一种好古主义的心态。这恐怕来自以前中国人类学的“南派”(蔡元培),他们上个世纪30-40年代,以中研院为中心,做古语言、古文化、古民族研究。考古学家张光直在哈佛大学担任过人类学系主任,因而考古成了中国人类学的一种公众形象。人类学的第三种形象可能是“少数民族的原始社会形态研究”,这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和学科依据。人类学的这三种形象,不能说是公众对于人类学的歪曲。可对行内人来说,我们所做的,与人们印象中的,还是有所不同。 对人类学的认知也比较低,不仅不被公众认知,也不为大学、学者认知。 4)学科内部缺乏共同学术语言和价值观,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大家公认的基本阅读书目,缺少共同关注的概念体系。 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历史原因。学科命名实际上也是一种秩序构建。人类学被介绍进中国就形成了当时中国的学科秩序。以民族学(欧洲大陆)、文化人类学(美国)或社会人类学(英国)的名称进入中国的人类学,形成了不同学术特点的南派与北派。新中国建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考试题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考试题 1.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包括哪些? 答:1)、患者入院护理2)、患者出院护理3)生命体征监测技术4)导尿技术 5)胃肠减压技术6)灌肠技术 7)氧气吸入技术8)雾化吸入技术 9)血糖监测10)口服给药技术 11)密闭式输液技术12)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 13)静脉留置针技术14)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技术 15)静脉注射技术16)肌内注射技术 17)皮内注射技术18)皮下注射技术 19)物理降温法20)经鼻/口腔吸痰法 21)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22)心电监测技术 23)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技术 2、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包括哪些? 1)整理床单位2)面部清洁和梳头 3)口腔护理4)会阴护理 5)足部清洁6)协助患者进食 7)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8)协助患者床上移动 9)压疮预防及护理10)失禁护理 11)床上使用便器12)留置尿管的护理 13)温水擦浴14)协助更衣 15)床上洗头16)指/趾甲护理 17)安全管理 3.、特级护理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包括哪些? 1)晨间护理: ①、整理床单位1次/日 ②、面部清洁和梳头1次/日 ③、口腔护理1次/日 2)晚间护理: ①、整理床单位1次/日 ②、面部清洁1次/日 ③、口腔护理1次/日 ④、会阴护理1次/日 ⑤、足部清洁1次/日 3)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4)卧位护理 ①、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1次/2小时 ②、协助床上移动必要时 ③、压疮预防及护理 5)排泄护理 ①、失禁护理需要时 ②、床上使用便器需要时

③、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 6)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 7)其他护理 ①、协助更衣需要时 ②、床上洗头1次/周 ③、指/趾甲护理需要时 8)患者安全管理 4 、生活不能自理的一级护理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包括哪些?1)、晨间护理 ①、整理床单位1次/日 ②、面部清洁和梳头1次/日 ③、口腔护理1次/日 2)、晚间护理 ①、整理床单位1次/日 ②、面部清洁1次/日 ③、口腔护理1次/日 ④、会阴护理1次/日 ⑤、足部清洁1次/日 3)、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4)、卧位护理 ①、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1次/2小时 ②、协助床上移动必要时 ③、压疮预防与护理 5)、排泄护理 ①、失禁护理需要时 ②、床上使用便器需要时 ③、留置尿管护理2次日 6)、床上温水擦浴1次/2-3日 7)、其他护理 ①、协助更衣需要时 ②、床上洗头1次/周 ③、指/趾甲护理需要时 8)、患者安全管理 5、生活部分自理的一级护理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包括哪些? 1)、晨间护理 ①、整理床单位1次/日 ②、面部清洁和梳头1次/日 2)、晚间护理 ①、协助面部清洁1次/日 ②、协助会阴护理1次/日 ③、协助足部清洁1次/日 3)、对非禁食患者协助进食/水 4)、卧位护理 ①、协助患者翻身及有效咳嗽1次/2小时

人文地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学重点 ⒈★什么是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解释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提前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已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具有其特定内核(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地理学研究范式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三大主题: ①人地关系的传统。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②区域研究的传统。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地域上进行的,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③空间分析的传统。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强调地方和空间对过程与现象的重要性,探讨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①社会性。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的反应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②区域性。区域性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性。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人文现象的地理位臵的研究,他的恩不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和特征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理的编制等,都是区域性的体现。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也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的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③综合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人文地理学自身的优势也在于它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后,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 综合性特点决定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与研究地球表面的人文要素的学科都有密切关系。 ⒊古代、近代、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

地理学思想史论文最终版

地理学思想史论文: 浅谈对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摘要: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即地理学研究什么?)一直是在地理学产生后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困扰所有地理学家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深入认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将更有助于我们学习地理学。本文将由对不同时期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来谈到如何认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不同时期、研究对象、认识 正文:华中师大刘盛佳认为地理学的发展阶段主要分为萌芽时期、初创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四个时期,美国学者普雷斯顿.詹姆斯则认为地理学发展包括古典时期、近代时期与现代时期三个主要时期。本文采用的是詹姆斯的分类方法。 一、古典时期(19世纪中期以前) 古典地理学的思想线索和所有其他学术领域的线索交织在一起的,这一时期是人们对地球的初级探索阶段,无论是数学还是文学都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最初,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并发现地理问题,总结地理规律,从而形成了早期的地理学思想。如从地球形状扁平到圆后来又到球,从柏拉图的直觉理论到亚里士多德的注重观察事实,到埃拉托色尼提出地理学并计算出地球圆周长度。到了中世纪,虽然不同宗教对地理学产生了影响,但总体来说,人们开始交流,出现了马可波罗、伊本巴图塔、玄奘等旅行家,航海和制图等技术也有了显著改进。而后,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哥伦布、麦哲伦等人的旅行获得了空前的大量新资料及制图成就,对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总而言之,这一时期以地理学知识的描述性记载为主。 二、近代时期(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近代时期也称新地理学时期,是从1874年开始在德国大学里建立地理教席算起的。自此德国地理学就传播到了法、英、俄、美等国。洪堡和李特尔被认为是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和科学地理学的开山大师,是从古典地理学到新地理学之间继往开来地人物。洪堡遍历美洲、西欧、北亚,根据大量观察,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了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李特尔则探究了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始祖。 三、现代时期(二战以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产生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第一、某种地理思想产生的地理环境背景 在不同地域居住的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他们的周围世界会有不同 的看法。例如,“中国”一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商朝,它的国都位于它的东、南、西、北各方诸侯国之中,因此人们称这块土地为“中国”,即居住于中间的王国,同时它 又是政治、经济的中心。这些看法通过总结上升为理论,就会出现不同的学说和学 派。古代中国和西方地理学的分立,便打上了环境的深刻烙印。近代各国地理学 方向的差异,也同地理环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 但地理学本身是以它为直接对象的。因此,研究地理学的思想,如不考虑一种学 说、理论和方法出现的环境背景,将不会得出具体而生动的结论。 第二、某种地理思想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均 有与之适应的上层建筑,其中包括文化、教育和科学。从地区上看,社会经济造成 了科学中心的变动。从古至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大转移,其路线和高 潮期依次为:四大文明古国特别是古希腊和古中国(16世纪以前)~意大利一英国一法国)一德国一姜 国(1920至今)。地理学也不例外。地理学中的自然现象的研究,是人类对客观自

北京大学人类学考研真题01-09

历年北大人类学试题01-09 02010年北京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理论 一、名词解释 古典进化论列维-斯特劳斯夸富宴种姓象征人类学政治人类学 二、简答 亲属制度地位意义 发展人类学与发展的人类学的异同 后现代主义人类学的特征 文化相对主义 三、论述 进化论的历史地位 如何看待曾经作为迷信的庙堂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说人类学是一门关于“实践”的学科 中国人类学与汉学人类学的关系 方法 一、名词解释 个案研究知情人多点民族志整体论主位研究法文本学派 二、简述 简评《摩洛哥田野工作反思》 举例说明结构性与能动性 合作民族志 解释人类学的方法论特征 三、论述题 人类学研究方法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异同 人类学田野作业中的语言问题 反思人类学的方法论意义 “传统的发明”给予田野作业的方法论意义 2009年北京大学人类学考研试题 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文化相对主义 2、库拉 3、社会血亲 4、奥马哈制 5.非物质文化遗产 6、《江村经济》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结构主义 2、简述波兰尼形式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观点 3、列维—斯特劳斯如何看待自然与文化的关系

1、论述萨义德《东方学》一书对反思与重构人类学的启发与局限 2、谈谈对人类学“实践性”的看法 3、举例论述民族志撰写中的基本困难 4、请就中国的一种社会歧视现象发表自己的分析 社会文化人类学方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实验民族志 2、表征(representation) 3、参与观察 4、主位 5、《写文化》 6、多点民族志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解释人类学方法论的启示 2、你如何看待“在家乡”的人类学? 3、为什么人类学家要学习被研究对象的语言? 4、以一个人类学家的经历为例,列举深度访谈的若干前提条件 三、论述(每题20分,共80分) 1、试述你对人类学中国研究方法论的看法 2、在当代人类学中提倡“合作民族志”的主张,你认为这种方法论主张与参与观察的关系如何? 3、举例论述怎样认定一个社会事实 4、对人类学田野作业的一系列工作的一个方面或一个步骤予以介绍,并加以方法论的评 2008年一月北大人类学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人类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5分*6) 结构主义人类学功能学派传播学派过渡礼仪民族中心主义涵化 二,简答(10分*4) 1,亲属制度研究在人类学中的意义 2,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主要观点 3,象征人类学的研究内容 4,布迪厄的习性观点及你对习性的看法 三,论述(20分*4) 1,改革以来中国人类学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2,文化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的异同 3,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一书的社会价值及学术贡献 4,发展人类学与发展的人类学的区别与联系 人类学方法 一,名词解释(5分*6) 1,浓厚的描述2,民族志撰写3,田野工作4,参与观察5,参与性行动研究6,个案延伸方法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大纲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大纲 总学时:1周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系 2015.12

前言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是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它是学生学过《井巷工程》课程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是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绘图、查阅资料的基本技能,为毕业生在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对中井巷工程实施技术、工艺、施工组织与安全等管理奠定基础。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是属于教学性设计,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拟定。学生应根据设计题目按照本大纲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独立地完成计算、绘图、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设计中要认真贯彻《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作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 一、设计内容及重点: 1、设计内容: (1)巷道(或硐室)断面设计; (2)爆破作业图表的编制; (3)掘进工作面通风与防尘(可略) (4)岩石装载与转运; (5)巷道(或硐室)支护; (6)施工组织与管理 (7)安全技术措施(略) 2、课程设计重点 巷道(或硐室)断面设计、爆破作业图表及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是本次课程设计的重点。即巷道作业规程的编制。 二、设计说明书内容及要求 1 概述

1.1工程概况 巷道(或硐室)名称、位置、用途、工程量、巷道(或硐室)施工的进度及工期要求以及与其他巷道(或硐室)的关系。 1.2设计依据 质部门提供的××矿的地质精查报告 经过审地批的××矿的初步设计、施工设计 矿井设计手册 井巷工程教材 煤矿安全规程及其他相关规范 2 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详细说明巷道(或硐室)穿过岩层柱状,地质构造,巷道(或硐室)顶底板岩层名称、性质、硬度、涌水量、瓦斯等有害气体及煤尘情况 3 巷道(或硐室)断面设计及支护 3.1 巷道(或硐室)断面形状的选择 3.2 巷道(或硐室)断面净尺寸的确定 3.2.1巷道(或硐室)净宽度的确定 3.2.2巷道(或硐室)净高度的确定 3.2.3巷道(或硐室)净断面面积和净周长 3.2.4巷道(或硐室)净断面面积的风速校核 3.3 巷道(或硐室)支护设计 3.3.1巷道(或硐室)支护形式的选择 3.3.2巷道(或硐室)支护参数的设计 3.4 道床参数的选择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

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石建华 学号:2008241068 中国人类学自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西方引介进来,至今已经走过100年的历程了。20世纪5年代之后我国出现的人类学研究机构中不少是从已有的社会学或者民族学研究机构中析分出来,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92年原北京大学社会学所改名为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尽快改变人类学学科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在费孝通等老一辈人类学学者的推动下,从90年代后期开始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所先后独自或者与国内的厦门大学等其他几所高校的人类学研究机构联合,连续举办了五届人类学高级研讨班,有力地推进了人类学的发展。 虽然90年代之后,随着80年代留学西方国家的新一代社会学年轻学者的陆续学成归国,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开始重视使用统计学的方法(特别是SPSS、统计软件包)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但是与此同时,“运用西方人类学方法和其他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也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本土培养的年轻的社会学和人类学学者,他们似乎更能熟练地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社会。有的学者认为,人类学的学科理念和研究范式有助于研究者加深对被研究对象的理解和认识,部分学者不满足于单纯的理论学术研究,他们试图利用“人类学的知识、概念和策略来解决人类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性的问题”,

借以提高人类社会的福祉,这样就出现了应用人类学。而此时,人们也发现人类学在处理某些社会问题上有其独到的策略和方法,人类学家因之享有“解决麻烦的能手”的声誉。况且现在的人类学家也普遍意识到,人类学虽然一直标榜自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可是以往的人类学所关注的只是小型的非西方社区,因此有必要重构人类学的研究视野,把整个人类社会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与此同时,其他学科包括社会学、经济学都发现人类学学科研究所具有的独特视角有助于人们认识这些学科自身所意识不到的问题。人类学因之而开辟了另一片新天地。 遗憾的是,在中国目前的人类学界,真正从事“应用人类学”研究的学者还很少。这在客观上又限制了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作为一个文化非常多元的社会,中国正在经历的急剧的现代化社会变迁为人类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密切结合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研究场景。针对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相对滞后于社会学的事实,人类学应该主动积极地融入对社会主流的变迁趋势的研究,以扩大其学科影响力。由于人类学惯于应用定性研究方法来研究小规模的社区,而中国目前仍然是一个传统的乡土社会和现代的城市社会相互并存的典型二元结构社会,事实证明,要研究中国乡土社会,使用定性研究方式更为合适。实际上,人类学的实地调查研究方法不仅为农村社会学者,而且也被其他学科比如农村政治学者、历史人类学者所广泛采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目前中国人类学者就完全停留在自己学科的领地里,陶醉于本学科的

北大人类学历年考题【原文】

人类学理论 一. 概念解释 1.马林诺斯基 2.新进化论 3.文化相对论 4.《江村经济》 5.结构人类学 6.社区研究法 7.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8.田野工作 二. 简述题 1试论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的异同 2.试论50年代至70年代(二战后)英,法,美国人类学的基本变化情况 3.简述解释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三. 论述题 1.试从社会文化人类学分支领域(亲属制度,宗教人类学,经济人类学,政治人类学)之一论述本学科的研究特色 2.举例说明民族志对于社会人类学的重要性 3.略析人类学者在研究中国中面临的认识论挑战 人类学方法 一. 概念解释 1.民族志 2.参与观察 3.跨文化比较研究 4.“浓厚的描述” 5.整体论 二. 简述题 1.简述社会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特征 2.简述"主位法"和"客位法"的方法论差异 三. 论述题 1.试比较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的共时方法和历时方法的结合 2.论述经验事实与理论阐述之间的关系 四.问答题 1.《古代社会》的作者是( ) (1)泰勒(2)摩尔根(3)马林诺斯基 2.结构人类学的代表人物是( ) (1)格尔茨(2)列维_斯特劳斯(3)埃文思_普里查德 3.弗里德曼是( ) (1)汉学人类学家(2)非洲人类学家(3)美洲印地安人类学家 4田野工作是指( ) (1)实地社会实习(2)地理学实地测量工作(3)民族志研究的核心过程(4)社会学的整体论方法 2002年试题 人类学理论

1.进化论 2.博厄斯 3.米德 4.结构主义 5.利奇 二. 简述题 1.简述功能主义的基本观点 2.简述宗教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简述政治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 论述题 1.试述马林诺斯基的《文化论》的基本内容 2.试述20世纪初期西方人类学的主要内容 3.试述二战以后西方人类学的主要变化 人类学方法 一. 概念解释 1.田野工作 2.民族志 3.跨文化研究 4.人类学 5.民族中心主义 二. 简述题 1.简述社会人类学与历史学的差别 2.你对人类学在中国"本土化"的看法 3.试述人类学的基本研究规则 三. 论述题 1.试述一个人类学家研究自己民族和他民族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和便利之处 2.试述整体论 3.试述归纳法在人类学研究中的意义 2003年试题 人类学理论 一:概念解释 涂尔干 费孝通 格尔茨 传统 社会结构 象征人类学 二:简述题 1.简述博厄斯的人类学理论贡献 2.简述新进化论 3.简述结构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4.简述列维-斯特劳斯的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 5.什么是文化相对论 6.简述埃文思-普里查德的人类学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