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讲义 讲解部分 第2篇 主题3 第2单元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

2020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讲义 讲解部分 第2篇 主题3 第2单元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
2020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讲义 讲解部分 第2篇 主题3 第2单元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

第二单元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P123]

1.[2018·济宁]通过物质间相互反应可以实现物质间的相互转化。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C)

A.C→CO→CO2

B.Mg→MgO→MgCl2

C.CuO→Cu(OH)2→CuCl2

D.NaOH→NaCl→NaNO3

2.[杭州滨江区模拟]如图是有关自然界中碳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对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A.碳循环伴随着能量的循环

B.碳循环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密切相关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D.碳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3.[2019·诸暨模拟]现有甲、乙两种溶液,共含有8种离子,分别为H+、Ag+、K+、Ba2+、OH-、Cl-、NO-3和CO2-3,且两种溶液里所含的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蓝色,那么乙溶液里含有的4种离子是(填离子符号)__H+、Ag+、Ba2+、NO-3__。

4.[2019·湖州]图中的a、b、c、d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类

别的物质,连线的两物质(或其水溶液)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

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经略去)。其中甲是标准

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乙为氯化物,是家庭做菜时必要的调味品;a为常见的

单质,它的制品在生活中应用极广,其组成元素是合成人体血红蛋白所必需的;c 中含有三种元素,c和d相混时会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物丙。

(1)c的化学式是__NaOH__。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Fe+2HCl===FeCl2+H2↑__。

(3)c与d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复分解反应__。

5.[2019·杭州模拟]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NaCl、NaOH、Na2CO3、Na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小明取少量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M,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A是__BaSO4__(填化学式)。

(2)原固体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Na2CO3、MgCl2__。

(3)无色滤液2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Na+、H+、Ba2+__(填离子符号)。

(4)上述实验可知还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是否存在,为进一步确定,应改进的方法是__将上述实验中的过量稀盐酸改成稀硝酸(合理即可)__。

一、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考点1知道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的主要途径(a)

碳循环

1.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通过__二氧化碳__来进行。

2.二氧化碳的产生:人和动植物的__呼吸__作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__燃烧__以及微生物的__分解__作用等都会产生__二氧化碳__进入大气中。3.二氧化碳的消耗:绿色植物通过__光合__作用将大气中的__二氧化碳__和水转变成__有机物__。

4.碳循环的主要途径

考点2 知道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的主要途径(a)

氧循环

1.氧气的来源:绿色植物__光合作用__制造__有机物__,除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气的需要,其余都以气体形式释放到大气中。

2.氧气的消耗:人和动植物的__呼吸__作用、微生物的__分解__作用、燃料的__燃烧__、其他氧化反应(如铁生锈、食物的腐烂)等都要消耗__氧气__。

3.氧循环的主要途径

4.在自然界中,碳循环与氧循环是两个密不可分、紧密联系的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__光合作用__是一个关键的“桥梁”。由于碳、氧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保持了大气中__二氧化碳__和__氧气__含量的相对稳定。

二、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

考点1 知道一般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举例说明(b)

1.反应①通常是金属(除金外)与__氧气__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

物。如3Fe +2O 2=====点燃Fe 3O 4。

2.反应②通常是某些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__可溶性__碱。如Na 2O +

H 2O===2NaOH 。

3.反应③通常是金属氧化物和__还原剂__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属和非金属

氧化物(金属的冶炼)。如H 2+CuO=====△Cu +H 2O 。

4.反应④通常是__不溶性__碱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和水。如2Fe(OH)3=====

△Fe 2O 3+3H 2O 。

5.反应⑤通常是超活泼金属(K 、Ca 、Na 等)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可溶性碱和氢气。

6.有时金属也可以和非金属(除氧气外)反应生成化合物。

考点2 能根据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物质制备的方案(c) 考点3 会进行简单的物质鉴别(b)

三、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

考点1 知道一般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举例说明(b)

非金属――→①非金属氧化物酸

1.反应①通常是非金属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如C +O 2=====点燃CO 2。

2.反应②通常是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如CO 2+H 2O===H 2CO 3,SO 2+H 2O===H 2SO 3,SO 3+H 2O===H 2SO 4。

3.反应③通常是不稳定的酸分解生成相应的非金属氧化物和水。如H 2CO 3=====

△H 2O +CO 2↑。

考点2 能根据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物质制备的方案(c)

考点3 会进行简单的物质鉴别(b)

【考点延伸】

1.初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网络图

2.以某物质为核心的网络图

以O2为核心以CO2为核心

以HCl、H2SO4为核心以NaOH、Ca(OH)2为核心

3.物质转化规律(八圈图)如图所示。

(1)图中每一条线都表示各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从一种物质出发就是这种物质的主要性质,箭头的指向就是这种物质的制备。

(2)应用

①各类物质的相互转变关系;

②各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③某类物质的可能制法。

(3)在设计具体反应时,还应特别注意反应所需的外界条件(如加热、点燃、高温、催化剂)、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等。

(4)若离子间发生反应,能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

①产生气体:CO2-3、HCO-3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NH+4不能与OH-大量共存;

②生成沉淀:Ba2+、Ca2+等不能与SO2-4、CO2-3等大量共存;

③水生成:H+与OH-不能大量共存。

类型一理解无机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典例1 [2019·台州]如图,给出了三种物质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根据所学的物质性质及化学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A.不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有①②

B.实现③转化,可通至氯化钠溶液

C.实现⑤转化,可加入碳酸钙粉末

D.实现⑥转化,可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跟踪训练1 [2018·连云港]甲、乙、丙、X、Y、Z六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图中箭头所示的转化。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物质是(D)

选项甲X

A O2H2O

B CO2CaCO3

C Fe Fe3O4

D NaOH NaNO3

类型二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典例2 [2018·杭州]某化工厂利用含有1%~2% BaCO3的废料制取BaCl2(废料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和稀盐酸、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其部分流程如下:

滤渣必须经过充分洗涤,确保其中Ba2+含量达到规定标准才能作为固体废弃物处理,检验Ba2+的试剂可用__Na2SO4(可溶性硫酸盐)或稀硫酸__;洗涤滤渣的主要目的是__洗涤表面附着的BaCl2,使废弃物达到处理标准__。

跟踪训练2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pH=10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D)

A.Na+、Mg2+、CO2-3B.H+、Cu2+、NO-3

C.NH+4、Fe3+、SO2-4D.K+、Ba2+、Cl-

类型三物质的推断与鉴别

典例3 [2019·绍兴六校联考]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设计了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案:

甲:利用CO2气体就能区分NaOH、Ca(OH)2和稀盐酸三种溶液;

乙:若有BaCl2溶液,就有办法鉴别NaOH、Na2CO3、Na2SO4和硫酸四种溶液;丙:有酚酞和BaCl2溶液,就能鉴别盐酸、硫酸、Na2CO3、NaOH和KNO3五种溶液;

丁: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能将HCl、BaCl2、Na2CO3、NaCl四种溶液鉴别出来。下列有关这些方案的评价正确的是(D)

A.只有甲的可行B.只有乙和丁的可行

C.只有乙的不可行D.都可行

【点悟】物质的性质是鉴别物质的理论依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在解决鉴别、推断等题目时,务必清晰有关盐的溶解性规律、酸碱盐之间的

反应规律、各类重要离子的性质、鉴定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跟踪训练3 [2018·泸州]工业上用闪锌矿(主要含ZnS ,还含PbS 等杂质)制备锌的流程如下(部分产物略去):

(1)X 的化学式是__CO 2__,图中用过量空气的目的是__使焦炭完全反应__。

(2)①~④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①②__。

(3)Zn__能__(选填“能”或“不能”)与PbCl 2溶液反应。

(4)写出反应③中生成ZnO 的化学方程式:__2ZnS +3O 2=====高温2ZnO +2SO 2__。

(5)结合表中数据设计:从粗锌中分离出纯锌的方案是__将粗锌放在一容器中高温(保持温度907~1749℃)处理,收集的锌蒸汽,冷却后可得纯净的锌__。

物质

Zn Pb C 沸点(℃) 907 1749 4827

(6)反应②中固体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图示如图,计算产生Y 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答案】 设生成Y 的质量为x 。

C +CO 2=====高温2CO

12 56

30g x

1230g =56

x ,x =140g 。

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过量问题不加思考致错

典例4 [金华中考]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__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__。

(2)C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NaCl、BaCl2、HCl__。

跟踪训练 4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Na2SO4、NaOH、CaCO3、NH4HCO3、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加热,无氨味,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NH4HCO3__。

(2)另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__FeCl3、CaCO3__。

(3)取(2)中溶液适量,滴加过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得固体A和滤液B。固体A能全部溶于稀硝酸并产生气泡。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Na2CO3__,一定不含__Na2SO4__。

(4)向滤液B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判断原固体中还含有NaOH。生成白色沉淀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BaCl2+2NaOH+CO2===BaCO3↓+2NaCl+H2O__。

【点悟】鉴别物质必须分析物质是否可以大量共存,也必须分析加水溶解后产生沉淀和所得滤液的颜色。

离子共存概念及题型

一、什么是离子共存

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实质就是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即各离子相互反应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等难电离的物质。因此,想使溶液中的各离子能共存,就必须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即不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二、相关知识

1.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故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2-3与H+、HCO—3与H+反应生成H2O和CO2气体,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 +不能大量共存。NH+4与OH-反应生成H2O和NH3,NH+4与OH-不能共存。(2)有水产生

如H+与OH-反应生成H2O,H+与OH-不能共存。

(3)有沉淀产生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2-4、CO2-3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Ag+与Cl-不能大量共存。2.部分盐溶液的特殊颜色

含Cu2+的盐溶液——蓝色

含Fe3+的盐溶液——黄色

含Fe2+的盐溶液——浅绿色

含MnO-4的溶液——紫红色

3.盐的溶解性规律

钾、钠、铵盐,硝酸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于水。

氯化物除银、亚汞——氯化物除氯化银、氯化亚汞外均可溶于水。

硫酸盐除钡和铅——硫酸盐除硫酸钡、硫酸铅外均可溶于水。

碳酸、磷酸盐,只溶钾、钠、铵。

4.碱的溶解性规律

钾、钠、钡碱,氨水溶。

三、常见题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