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支架移位的处理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支架移位的处理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支架移位的处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014419705.html,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支架移位的处理

作者:韩冬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08期

【摘要】目的讨论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支架移位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进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支架移位的患者1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7例患者发生支架后移,包括支架半释放前移位1例、球囊扩张中支架后移3例、支架释放后撤销过程中支架后移3例;5例患者为支架前移,包括支架前移阻塞左颈总动脉3例、支架前移阻塞左锁骨动脉2例。结果 12例支架前移的患者均采用支架向前推或放置cuff缓解,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支架前移阻塞锁骨下动脉的患者有1例术后因脑梗塞死死亡;有覆盖左颈动脉的3例患者,有1例采用抓捕器牵拉导管,有2例采用球囊扩张器。结论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支架位移与术者操作技

术、解剖因素、支架设计等因素有关,发生前移比较少见,但是对患者的影响更大,除了可以使用球囊拖拽以外,还可以采用抓捕器牵拉左锁骨下动脉进行补救。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支架位移

【中图分类号】R7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8..02

Treatment of stent displacement during 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 for aortic dissection

HAN Dong

(Thoracic surgery of Xu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Jiangsu Xuzhou 221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reatment of stent dislocation in aortic dissection.Methods Twel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tent dissection in aortic dissection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for this study.The clinical data of all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mong them, 7 cases experienced stent retrusion, including 1 case before stent release, 1 case with balloon expansion,3 cases with stent retraction, 3 cases with stent retraction after stent release,and 5 cases with stent advance. Including stent arthrodesis blocking the 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 3 cases, stent anterior blockage of the left clavicular artery in 2 cases.Results All 12 patients with stent anterior motion were treated with stents or cuffs.All patients survived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ne case of patients with stent anterior blockage of the subclavian artery died of cerebral infarction. There were 3 patients covered with the left carotid artery. One patient used a grasper to pull the catheter, and two patients used a balloon dilator.Conclusion Stent displacement during aortic diss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factors such as operator technique,anatomical factors,and stent design. Precursions are relatively rare,but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2019年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诊疗常规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临床常规 一.手术适应症 绝对适应症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AD):内膜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间距离≥1cm,伴下列情况者应考虑介入治疗: ①经典AD伴假腔明显扩张和真腔塌陷; ②慢性AD降主动脉直径≥50mm; ③夹层发生在1个月以内,降主动脉直径≥40mm或假腔扩张加重; ④AD合并主动脉破裂﹑动脉瘤形成﹑溃疡样病变扩大或主动脉穿通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 ⑤AD合并重要脏器缺血、胸腹腔积液增加、顽固性高血压药物不能控制及持续疼痛药物无法缓解。患者选择腔内修复治疗。 相对适应症: (1)StanfordB型AD:内膜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间距离≤1cm的AD为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相对适应症。这时常常需要覆膜支架部分或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开口,以达到治疗疗效或避免Ⅰ型内漏发生。但支架植入前一定要了解双侧椎动脉情况和左锁骨下动脉的开口与左颈总动脉的开口的距离,必要时可先行人工血管转流术。 (2)StanfordA型AD:并不是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绝对禁忌症,其某些特殊类型也是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即StanfordA型AD的内膜破口位于主动脉峡部或降主动脉,夹层向主动脉升弓部逆撕,也有人称其为逆撕型StanfordB型AD,升主动脉受累但没有内膜破口的也适合介入治疗。 (3)经典主动脉壁内血肿(IMH)应该是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禁忌症,因它不存在内膜破口或血流交通,可密切随诊。但IMH发展或形成并发症,如形成经典AD﹑假性动脉瘤或溃疡样病变,可选择介入治疗。 禁忌症:

①髂动脉、股动脉严重狭窄或扭曲变形,导载系统无法通过;②并发心包填塞,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分支血管受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Ⅱ级);③锚定区严重粥样硬化性病变或锚定区主动脉内径明显增粗≥4cm;④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间夹角呈锐角;⑤马凡(Marfan)综合征及结缔组织遗传病所致主动脉夹层,如洛伊迪茨(Loeys-Dietz)综合征。 二.术前准备与评估:不超过7天。 1.患者住监护病房,严密监控患者的意识、血压、尿量、心率以及中心静脉压等血液动力学指标。 2.有效镇静镇痛、降低血压,控制心室率,必要时可给予冬眠疗法治疗。 3、认真复习临床资料、认真评价术前CTA或MRA检查结果,请相关科室和专家会诊,正确选择适应征,周密制定手术计划和方案(包括支架型号、股动脉入径及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4、必要的术前检查:三大常规、凝血六项、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肝功、肾功、血糖、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胸片、心电图、主动脉CTA或MRA、超声心动图并根据临床情况、选择适当检查。有其他专业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5、术前谈话签字:与患者或家属讲清手术的必要性,简要过程,充分谈明可能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以取得合作与谅解。 6、术前医嘱:一般要在术前一天完成,急诊手术例外。 三.术前谈话内容 1、麻醉意外,心跳骤停。 2、血管畸形、导致导管无法插入,手术失败。 3、出血、感染、截瘫。 4、术中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猝死。 5、覆膜支架移位。 6、内漏、动静脉损伤 7、中风和缺血性脊髓损伤造成的截瘫及下肢麻痹 8、动脉瘤形成、局部血肿等 9.入路血管损伤(入路血管撕裂、医源性逆撕夹层、动脉切口缝合处血栓形成及狭窄等), 10、切口感染、缝线肉芽肿等。 11、主动脉分支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下肢坏死、肠道坏死、脊髓缺血)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发表时间:2016-11-28T17:08:45.2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9月第17期作者:贺赟鋆 [导读]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效果肯定,并发症少,但存在较多并发症,有待于材料技术的提高获得改善。(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复杂、相对常见、危害性大的疾病。解剖上常表现为降主动脉壁部分撕裂后形成假腔甚至破裂。早期,复杂的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或积极的药物治疗,手术早期死亡率高,药物治疗容易出现夹层动脉瘤。1999年Nienaber 和Dake提出腔内治疗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此后,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成为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首选方法。本文主要回顾主动脉夹层的进展及并发症。 关键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发症 1、背景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复杂、相对常见、危害性大的疾病。解剖上常表现高血压引起主动脉内膜及中膜撕裂,形成真腔和假腔并存,影响主动脉的弹性和灵活性[1]。Olsson等的研究报道的1987~2002年的14000多例尸检报告中,22%的胸主动脉瘤和夹层病人死于就诊前,表明急性期及时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2]。Hirst等报道主动脉夹层死亡每小时增加1%,80%的患者可能在前两周已经死亡[3]。早期,复杂的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或积极的药物治疗,手术早期死亡率高,药物治疗容易出现夹层动脉瘤。尽早治疗能提高长期生存率[4]。 1802年, Maunoir提出 “主动脉夹层”。1954年, DeBakey和他的助手完成第一例手术切除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1999年, Nienaber等和Dake等同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血管内支架修复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早期临床经验[6,7],确立了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Repair, TEVAR)的地位。 2、临床表现及诊断 B型主动脉夹层未经治疗死亡率高达80%,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8,9]。国际认可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典型临床表现是突然发作且超过病人以前经历的剧烈疼痛。症状、病史和体格检查并不是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的敏感依据,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如心电图、胸片、血生化和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以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稳定病情。多重螺旋CT诊断准确性高,应用广泛,可快速采集图像和重建数据,是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 3、腔内治疗 主动脉夹层急性发病后,患者如能及时得到对症治疗,包括降低血压(收缩压在120mmHg以下或平均动脉压在60~70mmHg),控制心率(小于60次/分),确保器官灌注和纠正并发症。病情得到稳定后,可考虑腔内覆膜支架治疗。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已被医学界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手术方式,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存在优势[10]。手术主要通过覆膜支架经动脉植入主动脉真腔内,覆盖主动脉近端撕裂的破口,防止延迟膨胀和破裂,诱发假腔血栓形成,并促使夹层的近远端真腔扩张,假腔减小。腔内治疗较开放手术的优点包括:避免开胸;失血少;手术时间短;病人恢复快;死亡率明显减少。 目前发现第一代覆膜支架系统存在很多问题,如主动脉夹层逆撕、支架内漏、主动脉覆膜渗漏、支架移动及弯折等。然而,通过成功治疗胸主动脉疾病,支架系统已经迅速得到改进。现在可用的支架系统更适合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并且,随着支架技术的显著提高,对患者的解剖要求明显降低,适用范围明显扩大。这主要是归功于开窗支架技术、分支支架技术和烟囱支架技术。 对于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疗效显著,但同时存在明确的手术风险,特别是解剖结构复杂的病人。对于无症状及慢性夹层患者需要充分告知。Parker[11]等通过搜索MEDLINE数据库获得29个关于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的临床研究,并进行META分析发现,942例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技术成功率95%,住院死亡率9%,主要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逆撕A型主动脉夹层、内漏、肠梗塞、大截肢、高位截瘫)8.1%。平均随访20个月,生存率88%,再次手术10.4%(腔内手术7.6%,开放手术2.8%),主动脉破裂0.8%。这些并发症都有待于支架系统技术改进来规避。 逆撕A型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升主动脉夹层,这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并不罕见,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其实逆撕并不是只在腔内治疗后出现,开放手术及单纯药物治疗后也有相关报道[12]。主动脉壁的脆弱性和疾病进展可导它的发生。因此,对于扭曲的主动脉患者或马凡综合症患者,选择没有近端裸支架并提高支架的柔顺性可能避免这种灾难性并发症的发生[13]。 假腔存在明显内漏及持续灌注是随访中需要再次手术的决定因素。许多研究报道发现假腔持续内漏与长期生存减少显著相关[14]。假腔灌注多见于远端破口或分支动脉的倒灌(2型内漏)。支架修补远端破口和假腔栓塞为常见的治疗方式。Lombardi[15]和Hofferberth等[16]报道了他们二次手术处理假腔后仍能观察到部分患者存在内漏和主动脉扩张。Hofferberth等人进一步的研究中使用主动脉假腔内栓塞技术治疗内漏,显示假腔内栓塞技术在参与术后内漏的治疗上是一个安全和有前途的辅助方法[17]。Daniel等[18]发现左锁骨下动脉覆盖的患者II 型和复杂内漏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主动脉夹层内漏复杂且还有很多疑问,需要进一步探索。 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非常依赖支架系统的不断研发和改进。Palma等人报道58例病人使用定制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没有发生内漏和截瘫[19]。但病例数均较少,需要更大规模的样本量来证实。 4.结论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效果肯定,并发症少,但存在较多并发症,有待于材料技术的提高获得改善。参考文献 [1] Greenberg R, et al. ‘Aortic dissection: new perspective and treatment paradigms’.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2003, 26: 579-586. [2] Olsson C, et al.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 and dissection: increasing prevalence and improved outcomes reported in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more than 14,000 cases from 1987 to 2002’. Circulation, 2006, 114(24): 2611–2618. [3] Hirst AE Jr, et al. ‘Dissecting aneurysm of the aorta: a review of 505 cases’. Medicine (Baltimore), 1958, 37(3): 217-79. [4] Akin I, et al. ‘Indication, timing and results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type B dissection’.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2009, 37(3): 289-296. [5] De Bakey ME, et al. ‘Surgical Considerations of Dissecting Aneurysm of the Aorta’. Ann Surg, 1955, 142(4): 586-612.

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效果分析

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3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采用经皮穿刺入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切开路径进行的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治疗,比较不同入路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8.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腔内修复术方法治疗,不同入路方式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治疗效果相近,本研究中的经皮穿刺入路效果稍优于股动脉切开术路径的腔内修复术。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cutaneous aortic endovascular repair in the treatment of aortic dissection.Methods 136 cases of aortic diss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6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percutaneous puncture approach to aortic endovascular isolation therapy,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femoral artery incision approach to aortic endovascular therapy.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operation success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0%,the operation success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98.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incidence rate of local complic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94%,which was lower than 11.76%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oper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For aortic dissection patients treated with aortic endovascular repair,using different approaches,the effect has some differences,but the overall treatment effect is similar.In this study,the effect of percutaneous puncture approach i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endovascular repair of femoral artery incision. [Key words]Aortic dissection;Endovascular repair;Clinical effect 主动脉夹层属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情凶险,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本病临床治疗复杂,传统的临床治疗效果一般,无法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难以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1]。近年来,腔内修复术被广泛应用于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效果良好。本研究选取本院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经腔内修复术治疗,探讨其效果。 1资料与方法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操作规范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AD):内膜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间距离≥1cm,伴下列情况者应考虑介入治疗:①经典AD伴假腔明显扩张和真腔塌陷;②慢性AD降主动脉直径≥50mm;③夹层发生在1个月以内,降主动脉直径≥40mm或假腔扩张加重;④AD合并主动脉破裂﹑动脉瘤形成﹑溃疡样病变扩大或主动脉穿通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⑤AD合并重要脏器缺血、胸腹腔积液增加、顽固性高血压药物不能控制及持续疼痛药物无法缓解。 【相对适应症】 (1)StanfordB型AD:内膜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间距离≤1cm的AD为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相对适应症。这时常常需要覆膜支架部分或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开口,以达到治疗疗效或避免Ⅰ型内漏发生。但支架植入前一定要了解双侧椎动脉情况和左锁骨下动脉的开口与左颈总动脉的

开口的距离,必要时可先行人工血管转流术。 (2)StanfordA型AD:并不是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绝对禁忌症,其某些特殊类型也是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即StanfordA型AD的内膜破口位于主动脉峡部或降主动脉,夹层向主动脉升弓部逆撕,也有人称其为逆撕型StanfordB型AD,升主动脉受累但没有内膜破口的也适合介入治疗。 (3)经典主动脉壁内血肿(IMH)应该是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禁忌症,因它不存在内膜破口或血流交通,可密切随诊。但IMH发展或形成并发症,如形成经典AD﹑假性动脉瘤或溃疡样病变,可选择介入治疗。 【禁忌症】 ①髂动脉、股动脉严重狭窄或扭曲变形,导载系统无法通过;②并发心包填塞,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分支血管受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Ⅱ级);③锚定区严重粥样硬化性病变或锚定区主动脉内径明显增粗≥4cm;④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间夹角呈锐角;⑤马凡(Marfan)综合征及结缔组织遗传

腔内修复术治疗6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体会

腔内修复术治疗6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在硬膜外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下行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方法术前对患者行CT主动脉造影、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获得主动脉夹层的解剖学资料;术中在DSA监视下对6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术;术后观察手术疗效以及有无并发症。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在硬膜外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下行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标签: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硬膜外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腔内修复术 近年来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病情凶险,行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渐成为标准治疗方式,我科自2006r年3月~2010年12月采用经股动脉行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60例,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62~78岁,ASAII~III级,合并有高血压病史51例,9例合并糖尿病,3例有脑梗塞病史并合并有肢体偏瘫,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例,合并冠心病31例。全部患者术前均行CT主动脉造影,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夹层范围、内膜破口位置、主动脉瓣膜有无病变及左室射血分数等情况。 1.2术前准备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其次根据病情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高血压患者术前均口服降压药及?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药,并静脉微量泵泵入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冠心病患者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静脉微量泵泵入硝酸甘油。术前所有患者均予口服镇静剂,绝对卧床休息,并教会患者深吸气及憋气,术前30min肌注东莨菪碱0.3mg,杜冷丁100mg,准备气管插管全麻物品、器械备用,并在局麻下行右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IBP),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接微量泵泵入药物,常规心电监护及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 1.3手术方法及术中血压调整所有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手术首先穿刺股动脉并留置鞘管,分段造影,明确真腔后明确动脉瘤破口位置。嘱患者深吸气并憋气后高速注入造影剂,置入鞘管导入覆膜支架至主动脉夹层破口处定位,此时调整微量泵泵入降压药物将动脉血压调整至80mmHg时缓慢释放支架,释放完毕即将血压调整至100~120mmHg(必要时泵入多巴胺),然后造影显示支架置入效果。 2结果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护理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护理 发表时间:2011-02-22T15:30:42.47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36期供稿作者:宋志英1 刘有峰2 [导读] 创建安静的环境,指导病人放松使之消除紧张感产生安全感,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宋志英1 刘有峰2 (1内蒙古包头市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 (2内蒙古包头市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6-0224-02 【关键词】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护理体会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是通过导管系统,将人工血管-金属支架复合体移植物导入夹层的破口处释放后使移植物固定于破口的上、下两端正常血管壁,从而隔绝了高压血流进入假腔使内膜重新贴附到外膜防止破裂。我院自2008—2010年共进行了12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手术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具有术后创口小、恢复快、美观、疗效好的特点,无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主动脉夹层急性期夹层破裂死亡率高及早确诊手术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生存率[1]。我们在护理上也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8—2010年共收治2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Ⅲ型患者12例,Ⅰ型患者9例。12例Ⅲ型患者行腔内隔绝术,4例Ⅰ型患者转北京行人工血管置换术,3例患者夹层破裂死亡,2例患者以髂动脉血栓发现夹层已处于恢复期有家族病史因经济问题未采取治疗自动出院。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创建安静的环境,指导病人放松使之消除紧张感产生安全感,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减少夹层破裂的危险性 48小时内夹层破裂的危险性最大,在手术之前尽可能减少夹层破裂的危险。 2.1.2.1体位与活动取平卧位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因体位变化活动引起夹层破裂的危险。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生命变化,特别是神志、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每半小时测量一次直至病情稳定。告知病人绝对戒烟。 2.1.2.2 控制血压首次必须测量四肢血压的变化,比较有无差异,避免贻误病情。根据病人基础血压水平将血压尽可能控制在较低的状态,一般为110/80mmHg左右,以保证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供血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血压,减少夹层破裂的危险。 2.1.2.3 减慢心率心率控制在60-70次/分可有效的延缓或终止夹层血肿继续伸延。 2.1.2.4 下肢血运观察定时触摸足背动脉强弱,判断有无组织灌注不良。 2.1.3 减少因疼痛患者烦躁引起夹层破裂的危险,明显者哌替定50-100mg肌肉注射或吗啡5-10mg静注,可4-6小时重复使用以达到镇静安神和减轻病人的恐惧及焦虑情绪的目的。当疼痛缓解时提示夹层血肿停止伸延。如疼痛反复出现应警惕夹层血肿扩展。如疼痛症状不突出,但病人烦躁不安时可用镇静剂。 2.1.4 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保持排便通畅,便秘者给予缓泻剂或低压灌肠,切忌用力排便,防止夹层破裂。 2.2术后护理 2.2.1 体位与活动静脉穿刺者术侧肢体制动4-6小时,脉穿刺者以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用1kg左右沙袋压迫穿刺部位6-8小时穿刺肢体制动12小时,平卧24小时,术后48小时可适当下床活动,术后3周内避免剧烈活动有利于血管内膜的生长以免支架移位。 2.2.2 饮食护理全麻当日禁食,第2天可进半流食,给予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保证每日所需热量。 2.2.3 控制血压一般主动脉夹层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术后仍需控制血压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2.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3.1 支架植入术后综合征[2] 本组患者10例出现支架植入综合征,术后第2日出现午后低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体检无感染证据,胸部有不适感,经对症治疗好转。 2.3.2 硝普纳中毒反应 1例患者出现硝普纳中毒反应,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硝普纳与乌拉地尔联合应用降低血压,硝普纳20ug/分。5天后患者开始呈现嗜睡状态,8天后出现躁狂状态,幻视、幻听。停药3天后症状消失。 2.4健康教育 2.4.1 行为指导避免剧烈活动,劳逸结合,防止腹部受外力撞击。保持乐观心态,劝病人戒烟忌酒,讲解吸烟对动脉硬化的危害性,饮酒可加重高脂血症。 2.4.2 饮食指导注意食物搭配,多食蔬菜、水果、杂粮,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多的食物,保持排便通畅。 2.4.3 用药指导指导病人正确服用抗高血压、降血糖和抗凝血药等,定期检查血压,病人可自备血压计,以便随时监测。服用抗凝血药者应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调整药物用量。 2.4.4 复查指导指导病人每6个月做1次彩色超声。每1年做1次CT以了解支架情况。 3 小结 主动脉夹层患者起病急,症状重,死亡率高,我科从2009-2010年对12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隔绝术的术前术后护理,也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优点是手术创伤小、美观、并发症少、恢复快、疗效好,提高生存率,降低了死亡率,并且充分体会到术前、术后护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凌桂芳,周静文.主动脉夹层的急救护理.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3(11):41. [2]杨丽娟.实用心血管疾病护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

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指南

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 指南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指南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转自介入家园微信号)日期:2015-08-03 [小编找了很久,发现很多网站都转载了这份指南,但是不知是哪个学组制定的...内容非常详细,各 位同仁可以参考]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险的高死亡率疾病,在我国的发病有逐年增高之势。近年来, 其诊断和治疗技术均发展迅猛。经食道彩色超声(TEE)、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 等影像学检查技术使我们可以在疾病的早期作出准确的诊断,腔内隔绝术(EVE)的丰富了主动脉夹层 的治疗手段并且 [小编找了很久,发现很多网站都转载了这份指南,但是不知是哪个学组制定的...内容非常详细,各位同仁可以参考]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险的高死亡率疾病,在我国的发病有逐年增高之势。近年来,其诊断和治疗技术均发展迅猛。经食道彩色超声(TEE)、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等影像学检查技术使我们可以在疾病的早期作出准确的诊断,腔内隔绝术(EVE)的丰富了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手段并且使手术的创伤减小,安全性增加。为了指导新技术的应用普及,使该疾病的诊疗疾病能够在我国快速、规范的发展,学组根据国内外经验提出一套完整的、与现代新技术相适应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供国内同道参考。遗憾的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均缺乏关于主动脉夹层内治疗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因此本指南暂以学组内专家的共识为基础。 概述 主动脉夹层是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动脉壁的分离,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之一,年发病率为5-10/100000,是腹主动脉瘤破裂发生率的2~3倍,死亡率约100000,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5:1。常见与45-70岁人群,男性发生平均

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指南

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指南 来源:河北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网发布时间:2011-04-23 查看次数:432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险的高死亡率疾病,在我国的发病有逐年增高之式。近年来,其诊断和治疗技术均发展迅猛。经食道彩色超声(tran sesophageal echoaortography,TEE)、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 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 ography angiography, CTA)等影像学检查技术使我们可以在疾病的早期作出准确的诊断,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stent-graft ex clusion,EVE)的丰富了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手段并且使手术的创伤减小,安全性增加。为了指导新技术的应用普及,使该疾病的诊疗疾病能够在我国快速、规范的发展,学组根据国内外经验提出一套完整的、与现代新技术相适应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供国内同道参考。遗憾的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均缺乏关于主动脉夹层内治疗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因此本指南暂以学组内专家的共识为基础。 概述 主动脉夹层是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动脉 壁的分离,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之一,年发病率为5-10/100 000,是腹主动脉瘤破裂发生率的2~3倍,死亡率约1.5/100 000,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5:1。常见与45-70岁人群,男性发生平均年龄为6 9岁,女性发生平均年龄为76岁,目前报道最年轻的患者只有13岁,尤其好发于马凡综合征患者,在40岁前发病的女性中50%发生于孕期。从发生部位上看,约70%内膜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20%位于

主动脉夹层治疗指南

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指南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险的高死亡率疾病,在我国的发病有逐年增高之式。近年来,其诊断和治疗技术均发展迅猛。经食道彩色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aortography,TEE)、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等影像学检查技术使我们可以在疾病的早期作出准确的诊断,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stent-graft exclusion, EVE)的丰富了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手段并且使手术的创伤减小,安全性增加。为了指导新技术的应用普及,使该疾病的诊疗疾病能够在我国快速、规范的发展,学组根据国内外经验提出一套完整的、与现代新技术相适应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供国内同道参考。遗憾的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均缺乏关于主动脉夹层内治疗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因此本指南暂以学组内专家的共识为基础。 一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 (1)监护 急性主动脉夹层威胁生命的并发症有严重的高血压、心包填塞、主动脉破裂大出血、严重的主动脉瓣返流及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缺血。因此,所有被高度怀疑有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的患者必须严格卧床休息,予以急诊监护,监测血压、心率、尿量、意识状态及神经系统的体征,稳定血液动力学,维护重要脏器的功能,为适时进一步治疗,避免猝死提供客观信息和机会。 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患者,自动充气的无创袖带式血压监护即可,如患者有低血压和心力衰竭,应当考虑放置中心静脉或肺动脉导管以监测中心静脉压或肺动脉嵌压及心排量。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当插管通气,迅速送入手术室,术中经食道心动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监测人员必须认真负责,既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临床变化,又应保证患者安静和休息。密切观察心率、节律和血压,心率维持在60~80次/min ,做好病情记录;血压不稳定期间5~10min测量1次,避免血压过低或过高,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支架移位的处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014419705.html,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支架移位的处理 作者:韩冬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08期 【摘要】目的讨论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支架移位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进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支架移位的患者1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7例患者发生支架后移,包括支架半释放前移位1例、球囊扩张中支架后移3例、支架释放后撤销过程中支架后移3例;5例患者为支架前移,包括支架前移阻塞左颈总动脉3例、支架前移阻塞左锁骨动脉2例。结果 12例支架前移的患者均采用支架向前推或放置cuff缓解,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支架前移阻塞锁骨下动脉的患者有1例术后因脑梗塞死死亡;有覆盖左颈动脉的3例患者,有1例采用抓捕器牵拉导管,有2例采用球囊扩张器。结论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支架位移与术者操作技 术、解剖因素、支架设计等因素有关,发生前移比较少见,但是对患者的影响更大,除了可以使用球囊拖拽以外,还可以采用抓捕器牵拉左锁骨下动脉进行补救。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支架位移 【中图分类号】R7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8..02 Treatment of stent displacement during 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 for aortic dissection HAN Dong (Thoracic surgery of Xu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Jiangsu Xuzhou 221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treatment of stent dislocation in aortic dissection.Methods Twelv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tent dissection in aortic dissection from May 2014 to May 2017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for this study.The clinical data of all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mong them, 7 cases experienced stent retrusion, including 1 case before stent release, 1 case with balloon expansion,3 cases with stent retraction, 3 cases with stent retraction after stent release,and 5 cases with stent advance. Including stent arthrodesis blocking the 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 3 cases, stent anterior blockage of the left clavicular artery in 2 cases.Results All 12 patients with stent anterior motion were treated with stents or cuffs.All patients survived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ne case of patients with stent anterior blockage of the subclavian artery died of cerebral infarction. There were 3 patients covered with the left carotid artery. One patient used a grasper to pull the catheter, and two patients used a balloon dilator.Conclusion Stent displacement during aortic diss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factors such as operator technique,anatomical factors,and stent design. Precursions are relatively rare,but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护理配合指引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护理配合 一、麻醉方式:静吸全麻 二、手术体位:仰卧位 三、手术间布局 主刀 助手 器械车1 C 臂 高压 注射器 麻醉机 吸引 器 器械车2 洗手 电刀 输液架

四、物品准备 1、常规器械:敷料包、介入包、手术衣、治疗碗、阑尾包 2、特殊器械:主动脉夹层包 3、常规物品:手套若干、吸引器管、吸引器头、伤口敷贴、缝线(1#、4#、7#)、刀片(11#、23#)、16#导尿管、电刀线、6-0血管线、18G穿刺针、筋橡皮、可吸收线。 4、特殊物品:黄金标记导管、泥鳅导丝、加强导丝、高压注射器及附件、胸主动脉覆膜支架 五、仪器设备使用 1、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 2、DSA设备的安全使用 3、高压注射器的安全使用 六、消毒范围及铺巾 消毒范围:上至脐部水平,下至大腿上、中1/3交界处,两侧至腋中线的区域。 铺巾 七、简要手术步骤 1、常规右侧腹股沟切口,逐层暴露股动脉

2、切开股动脉,橡皮筋阻断股动脉近端和远端 3、上行置入泥鳅导丝,通过导丝置入黄金标记造影导管,行主动脉弓造影,通过标记导管测量需要覆膜支架的长度 4、选好位置后置入加强导丝释引入覆膜支架系统

5、再次使用黄金标记导管行主动脉造影,检查支架释放的效果(假腔是否显影) 6、使用血管缝线缝合股动脉,逐层缝合切口 八、洗手护士配合要点 1、1.洗手护士需要准备两个无菌台,一个放置介入器械另一个放置常规金属器械 2、提前15-20分钟洗手整理器械,并检查器械的数目,完整性。

3、术中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因术中需要进行透视,洗手护士需要时刻关注无菌台上的器械及纱布,特别需要保管好缝针。 5、术中将电刀正确归位,防止电灼伤,及时提醒手术医生缝合好后将缝针夹好再递于洗手护士。 6、主动脉夹层手术过程复杂,难度大,要求洗手护士能充分预见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采取相对应的应急措施,并对所采取的手术方式了然于心,提前准备好下一步手术所需要的器械和缝线,做到传递物品准确、轻稳。 九、巡回护士配合要点 1、术前提前将手术间温湿度调到合适范围。 2、合理布局麻醉机、C型臂、高压注射器、电刀、吸引器以及无菌台。 3、建立左上肢静脉通路。

2015主动脉夹层治疗指南

ESC2014 主动脉疾病诊疗指南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 2014 年更新了主动脉疾病指南,并在 2014ESC 会议期间再次推荐了这一指南。现概述该指南要点。 一、前言 本指南专家组全面回顾了已往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最新研究数据对旧指南进行了修正、升级。ESC 委员会力求在新指南中提供全面、详细、具体的主动脉疾病内容,同时切实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实践。 文中涉及到的证据效力及指南推荐内容等级,具体内容请见 ACC/AHA 成人稳定型缺血心脏病指南更新。 二、主动脉解剖学结构 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主动脉的解剖学结构。详见下图。 以横膈膜为界,主动脉被分为胸主动脉与腹主动脉。主动脉壁组织可分为 3 层,分别是由内皮细胞覆盖的血管内膜组织,富含血管平滑肌、层状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的血管中膜以及由胶原、血管滋养血管、淋巴管组成的血管外膜。

作为血管,主动脉具有循环通路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位于主动脉弓与升主动脉处的压力感受器,主动脉可以起到调节体循环血管阻力与心率的作用。主动脉压力升高引起体循环血管阻力与心率的降低,而降低会升高体循环血管阻力与心率。 主动脉在心脏舒张期扮演着「二级血泵」的功能,即 Windkessel 效应。这项功能对于诸如冠脉灌注等在内的多项心血管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成年人的主动脉直径不超过 40 mm,且随着下行逐渐变小。包括年龄、性别、体型及血压在内的多种因素都可以影响主动脉直径。一般来说,男性每 10 年主动脉直径扩张 0.9 mm,女性为 0.7 mm。这种生理性扩张造成脉压升高,机制或与胶原 / 弹性纤维比例有关。 最新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于主动脉根部重构的影响十分有限,其影响上限为男性 40 mm,女性 34 mm。 三、评估主动脉病变 1. 临床体检 虽然临床上,主动脉病变多数情况下无显著症状,但是若患者出现以下症状,临床医生应考虑主动脉疾病的可能性。 (1)胸部或腹部深部急性疼痛或悸动,伴背部、臀部、腹股沟或腿部放射痛,患者或有「破裂感」。应考虑主动脉夹层(AD)或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 (2)咳嗽、气短、吞咽疼痛或吞咽困难。应考虑胸主动脉瘤(TAA)。 (3)持续或短暂性腹部疼痛、腹部不适,腹部搏动感或少量进食后出现饱食感。应考虑腹主动脉瘤(AAA)。 (4)卒中、短暂性脑缺血或跛行。或为考虑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继发症状。 (5)快速进展的主动脉病变或引起左喉返神经麻痹,造成患者声音嘶哑。 事实上,临床医生有时可以仅凭一些腹部或胸部的明显症状(听诊、问诊)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主动脉病变。另外,临床医生应关注患者双上肢血压是否有差异,并掌握患者脉搏情况。 2. 实验室检查 基础实验室检查包括患者心血管风险因素。虽然实验室检查在确诊急性主动脉病变方面贡献不大,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生物标记物检查辅助影像学检查。 3. 影像学检查 临床医生主要依靠各种影像学手段诊断主动脉病变,包括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食管超声心动图(TOE)、CT、MRI 及主动脉造影术在内的诸多方法都可以应用于主动脉病变检测,表一给出了常用影像学手段的主动脉疾病诊断方面的长处及不足。

主动脉夹层治疗方案

XX医院胸痛中心 主动脉夹层治疗方案 姓名性别:□男、□女年龄 一、急诊内科治疗: 1、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及尿量,建立静脉通路; 2、镇痛和镇静:使用吗啡、哌替啶等强力镇痛药与镇静药,以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和疼痛; 3、控制血压心率: 治疗目标值:收缩压降至100~120mmHg、心率60~80次/分,血压应降至能保持重要脏器(心、脑、肾)灌注的最低水平,避免出现少尿(<25 ml/h)、心肌缺血及精神症状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良的症状。 用药原则:如无药物使用的禁忌症,均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急性期应静脉给药,同时口服美托洛尔100~300mg/天,如有禁忌,可选用钙通道阻滞剂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有时为了控制血压,必要时使用其他的降压药如硝普钠、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药物。 具体药物:(1)伴有血压高者:①硝普钠〔2.5~5.0μg/(kg?min)〕+艾司洛尔〔250~500μg/kg IV,随后50~300μg/(kg?min)IV〕。 (2)血压正常者:普奈洛尔20~40mg口服,6小时一次(也可用美托洛尔代替)。 4、对严重低血压的鉴别和处理:如果可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表现为严重低血压,考虑可能存在心包填塞或主动脉破裂,须迅速扩容。在采取积极治疗前必须仔细排除假性低血压的可能性,这种假性低血压是由于测量了被夹层累及的肢体动脉的血压引起的。如果迫切需要升压药治疗顽固性低血压,最好选用去甲肾上腺素或苯肾上腺素(新福林),而不用多巴胺。因多巴胺可增加dp/dt,当须改善肾灌注时应小剂量使用多巴胺。 二、A型主动脉夹层: 尽早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避免主动脉夹层破裂,改善器官的灌注。手术方式根据是否累及主动脉瓣及主动脉弓不同而采用单纯升主动脉置换、带瓣移植及全弓置换/半弓置换或象鼻手术等。 三、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 尽早行急诊腔内隔绝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