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城市规划中地域性设计要点

分析城市规划中地域性设计要点
分析城市规划中地域性设计要点

分析城市规划中地域性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地域性设计是根据我国国情所提出来的现代城市设计理念,是地域

性设计理论在现代城市设计层面上的体现。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现代城市设

计和现代城市环境品质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关加强城市地域性文化

和城市地域性生态建设的主张也越来越多。不难预料,有了这样的共识与思想基础,地域性城市设计将会成为我国城市设计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地域文化;城市规划;设计

1 地域文化的概念

地域文化是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导致历史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形成了明显与地理

位置有关的文化特征,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城市的形成发展都与其地理环境和人群种族息

息相关。地域文化的特征主要由外在的实质环境的形状、尺度、质感、色彩等具体事物以及

内在的人类长期使用的痕迹及相关的文化事件所决定。

2 地域性设计对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2.1 地域性城市形象是城市健康、全面发展的标志

地域性文化就是一个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底蕴,现代城市中的传统民居

与文物古迹就是最好的地域文化的见证,因此在现代城市“千城一面”的现状中充分制定符合

城市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案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可见在关注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要关

注对地域性文化的建设,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 地域性城市形象有助于提高城市魅力和吸引力

好的城市形象能有效地提高城市魅力和吸引力。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高品质的地域性

文化、优良的人文社会环境将大大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声誉,将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强有力

动力和保障。可以说构建和营造城市地域性形象,将是城市健康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

2.3 独特的地域性设计有助于加强居民的人文素养和爱家意识

城市要发展,物质建设是必需的,但人们不仅需要物质文明,还要精神文明;不仅要生

存环境,还要情感世界。地域性设计正是为了满足提高市民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等现代城市

居民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2.4 地域性设计有助于保护地域文化

自然的地缘地理资源既是城市形象形成的基础和源泉,也是城市形象设计的依据和前提,同时也是城市形象差别的本原要素。强调城市的地缘识别,将使得城市形象很有个性。每个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都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适时、适地生存和发展,必然

会无意识地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这将成为地域特色文化生存的土壤和环境,使其在现代城

市文明建设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能在新时代里继续传承,焕发光芒。

3 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设计问题分析

3.1 没有很好利用本地植物

很多城市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本地植物多加利用,例如风光带景观规划设计中,大片的草坪中乔木数量不但稀少,而且没有遵循植物美学原则,加之没有大量运用本地

植物,为景观设计增添了败笔。如果在全面掌握本地植物种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植物配置

知识,完全能够创造出宜人的植物景观,给人们带来极佳的感官享受。

3.2 没有积极延续历史文脉

一些城市并没有考虑到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没有全面地了解城市的历史,思考的范围

极其狭窄,对设计要素的运用缺乏对历史文脉的把握,从而城市规划设计与历史文脉的割裂。

3.3 没有深层挖掘传统文化

很多城市都在设计目标或者规划原则中明确指出要通过规划设计弘扬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这种意识是可喜的,只有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才能重视城市规划设计的地域性,促进体现

地域性的设计方法向成熟的阶段发展。然而,有些城市并没有深层挖掘传统文化,导致设计

目标成了空话,有的甚至生拉硬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试图为本地规划设计增添

文化底蕴。这种做法只会消退地域性的体现,导致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面临威胁。比如河北

生态理念下的城乡规划设计分析

生态理念下的城乡规划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09T11:53:36.5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作者:王才华李国凯 [导读] 摘要:在近些年中,城乡的发展迅速,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十分严峻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土壤污染问题、空气污染问题、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正在逐渐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在城乡的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能够解决日益凸显的生态问题,逐渐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山东大卫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摘要:在近些年中,城乡的发展迅速,但是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带来了十分严峻的环境污染的问题,土壤污染问题、空气污染问题、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正在逐渐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意识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在城乡的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融入生态理念能够解决日益凸显的生态问题,逐渐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生态理念;城乡管理 1城乡规划设计要点 1.1融入多种元素和体现时代感 按照传统的城乡规划设计理念思路,城乡规划设计往往就是对于城乡具体发展的规划与设计,很多时候就是一张简单的发展示意图。以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北方某地的城乡规划设计文件蓝本为例,其关注的重点就是城乡的建筑设计、道路设计和市政规划,与其说是规划设计,倒不如说是建筑示意图。在具体的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硬件方面的发展以外,还需要将更多的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在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密切考虑城乡人口的发展情况,对于可能出现的人口增长地区预留出足够的土地、对于人口密集区域做好合理的疏导工作。另外还要考虑地区经济发展、尤其是特色经济的发展情况,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硬性保障;对于城乡之间的道路连接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要做好设计以及判断,争取较为长远的考虑问题,避免出现规划设计“出台就过时”的情况出现。 1.2解决好城乡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土地资源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已慢慢地演变为稀缺资源;市场供需的不均衡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出现,比如地价高企、房屋建筑过程偷工减料等。在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其间的关系,对所在地区的城市和乡村发展仔细认真的开展相关的调研工作;与相关的专家学者商讨合理的解决方案,将讨论的结果纳入到实际的城乡规划设计发展纲要当中,提升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和预见性,协助解决城乡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间比较紧张的关系。 1.3规划设计要以环境友好为首要考虑对象 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前提,没有好的环境,一切的发展都是空谈,这些问题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重视,以至于大气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很多土壤已经无法收获庄稼。保护环境资源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在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以环境友好作为首要的考虑对象,不论发展任何形式的产业,都应当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努力改善城乡的环境,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避免工业污染,在乡村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争取实现可持续发展。 2乡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现状 2.1规划设计和管理中耗费资源较多 城乡的建设中一定是需要相应的资源加以支撑,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的情况。城市的快速扩张,导致耕地的减少,不合理的城市扩张的规划不但不能给居民以便捷,反而损失了大量的耕地。科技的逐渐进步,汽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通工具,而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依赖于从国外进口,大量的能源进口降低了我国能源的安全性,汽车的大量应用对我国的石油资源提出较高的需求。水资源是人们生活赖以需求的资源,城市人口较多,且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城市的需水量巨大,城市通过加深汲水的深度实现水资源的补充,长此以往诱发地表沉降等现象。 2.2规划设计和管理中污染较多 城乡的发展速度过快,缺乏统一、整体的规划,在这个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问题比较严重,空气、水源、土地等资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空气中的可吸入微粒(PM2.5)就是空气的污染,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十分严重的空气污染的问题。水资源的污染现象也较为严重,水资源的污染容易扩散且不易处理,容易诱发土地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问题的发生。土壤的污染能够将土壤的污染通过种植过程转移到植物之中,可能诱发食品安全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直接的影响。 3何进行生态型城乡规划 3.1树立生态城乡规划的理念 一个地区拥有较好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与这个地区的城乡规划是分不开的,即合理的城乡规划对保护当今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因此,为了保证广大人民都能够树立良好的生态理念,并且相关建设单位能够合理的进行城乡之间的规划建设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出发进行完善。首先相关建设单位要树立生态建设理念,即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自然并保护自然,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人地关系;其次就是要在建设过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尽可能少的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性气体,在施工中多使用现代的节能高效资源;最后就是要努力治理城乡污染。只有这样以建设“生态城市”、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目标来规划人与自然建的和谐发展才能够达到生态平衡。 3.2合理规划城市空间 在我国一般来讲城市地区相对于农村来讲无论是在交通上还是信息获取上都比较发达,因此城市是我国向前发展的重要地区,也是许多人民赖以生存的环境,但城市污染也是当今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所在,因此要想建设生态型城乡规划也必定要以城市作为中心来进行完善。 3.3健全生态意识 首先在我国的城市空间结构建设系统应该和各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系统有相对较高的契合度,即国家应加大对“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宜居城市”、“健康城市”等一系列城市课题的研究力度,在人民心中种植“生态文明”的意识。而我国地大物博,国家可以先设置一个试点,在对人们普及生态文明的观点之后,在适当时机在对搞试点进行环境状况的评定工作,从而再次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从而可以更加细致的划定地区资源的承载能力,最后就是要仔细分析这些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从而最大限度的控制污染环境的因素,当然在这

城市规划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一:城市规划设计谁说了算 在烟台市东部海滨,一个能容纳4万人的新体育中心初展新姿。这个重要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案就是由群众拍版的。 自1999年起,烟台市就开始试行“城市规划设计公示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城市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及分区规划、风景区规划以及重要地段、新建居民小区、重要公共建筑和民众关心的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都要通过新闻媒体或举办展览、设公示牌等形式进行公示。 城市规划设计公示制度实行两年来,共收到民众的建议和举报数百条。一些重要建筑项目甚至被民众否决。例如,烟台火车站改造工程设计方案没有通过民众的评议,工程就搁浅了;而烟台市体育中心的3个设计方案,经过民众投票,有一个方案获得多数选票,于是市政府决定,就按照这个方案施工建设。 试析: 1、分析烟台市的“城市规划设计公示制度”。怎样评价根据民众投票多少来 决定城市规划方案的做法? 2、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怎样做到既吸取民意,又符合城市发展和科学管理的要 求? 案例二:汉普顿市公民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定 在一般社区,政府专家制定城市规划,公民学会按照规划安排生活。专家们努力工作以使公民的反对最小化。虽然公众可以在听证会上攻击这些规划,但通常规划者只是寻求对自己要做的决策得到批准。如果反对之声越来越大,就会迫使对规划进行修改。但即便如此,专业规划者仍然处于主管者的位置;下一轮规划还是他们控制。 在90年代初期,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这个有着13万人口的城市开始卓尔不群。 琼·肯尼迪(Joan Kennedy)还记得,当时传统的城市规划程序再也行不通了。她是该市的城市规划主任。她回忆说,她的机构刚刚起草好城市整体规划。 我们刚刚经过一种常规的、传统的公民参与程序,即你在报纸上登出广告,告诉大家来参加会议。然后,把正在考虑要做的事情告诉大家。因此,我们声明,该计划将是整个社区未来发展的愿景。 接下来就是对规划委员会的公众听证会。

城市配网线路合理规划设计要点分析报告

城市配网线路合理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引言:城市电网建设是电力部门的重要规划,城市配电网线路是够合理规划直接关系到城市电网供电的稳定性 和可靠性。本文将就城市配网线路的合理规划与设计阐述自己的观点,希望对当前行业有所帮助。 在传统的电力建设中,电力行业呈现“重发轻供”的局面,认为只要有充足的电力资源就可以维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但是随着我国城乡电力系统的不断优化配置,国家对配电网线路设计越来越重视。近些年来,电力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城市配网线路规划,目的在于优化城市配网线路规划,改变城市配网的薄弱环节,使其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一、城市配网线路建设的现状 由于一直以来,我国电力行业呈现“重发轻供”的问题,导致城市配网线路的建设相对比较落后。近些年来,随着电力企业的整体改革,我国城市配网线路建设现状有所改变,但仍处于初级阶段。 (一)电源布点不合理 由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政策的辅助下不断加快,而我国的城市配网线路建设起步较晚,早期的城市配网线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城市的需要。在早期的城市配网线路建设中,

没有过多的考虑电源分布的合理性,不合理的电源布点,使得供电半径过长或过密,有些线路出现主负荷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有的线路损失较高。这样的配网线路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了经济损失和能源损耗。 (二)配网结构不合理 城市配网线路结构的布置应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但由于两者不是同步进行,在城市配网线路的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后期的城市化线路规划,这就使得在城市配网线路后期的运行和维修过程产生了很多麻烦,如不能灵活使用和调动等,给城市配网线路规划和城市化进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三)配网线路故障率高、可靠性差 我国疆域辽阔,城市地貌各不相同。当前电力运输主要依靠高架线进行,这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故障隐患,加上地理环境的影响就使得城市配网线路设计和规划更加困难。另外,我国配网线路建设起步晚,技术差,出现故障时修理难度大,使得供电质量得不到保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科学规划城市配网线路的有效措施 (一)城市配网线路规划的设计思路 以前的城市配网线路规划遵循的是适度超前的原则,而对于现阶段的城市需要而言,需要盖白原则理念,才能满足当前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原则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

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 孙立军

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孙立军 发表时间:2018-12-25T11:02:12.8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孙立军 [导读] 摘要: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的开展,能够直接影响城市的精神风貌,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院黑龙江大庆 163316 摘要: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的开展,能够直接影响城市的精神风貌,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对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构建期间,需要结合城市中各类建筑物建设的情况、城市发展的需求等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利用各类资源,科学分配资源能源,发挥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整合运作的价值。文章将结合当前城市设计与规划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概念 1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发展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就是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是保证一个城市整体发展合理的关键所在,同时也与城市居民工作及生活的正常进行紧密相连。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工作是针对很多因素开展的,比如:建筑、空间、公共设施、功能等等一系列问题,以此将城市良好的精神面貌与经济实力体现出来。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实施的最终目标是为居民营造一个优质且良好的居住环境,以此得到广泛城市居民的认可。与其他工作相比较,城市规划更加的复杂且繁琐,该项工作实施的前提必须要全面的掌握城市空间布局情况,从而保证空间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城市树立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让城市的居民能够更切实的感受到城市所散发出来的文化魅力与生活动力。城市规划中有一些不能忽视的公共建筑,即医院、学校、宾馆、图使馆等进行针对性的规划设计,不管是在位置还是其他方面都要保证符合城市居民的各项需求。城市设计工作主要是针对城市的建筑外形、景观及各项目所实施的,其概念具体体现在:城市设计能够对城市自身的机能与形态规则进行约束,保证城市建筑造型与结构的统一规范性;城市设计关系到城市外在形象的创建,关系到一个城市在其他城市与国家中的形象是否良好;城市设计也是一种行为艺术的体现,是想要通过设计将城市的魅力展现给外界,能够让所有人看到城市中各项设施都得到了合理的安排,能够有效的满足城市居民不管是对美观、经济还是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2我国城市规划现状 城市规划法规是整个城市规划体系当中的重要核心,是保障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主要依据。目前我国早已制定相应的规划法规,但是其核心内容仍然是全国人大所颁发的城市规划律法。因此其与发达国家的规划法规体系相比较,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法律体系方面,由于城市规划法规并未形成完整性的体系,因此其尽管有了母法,但是仍然严重缺乏全面深化、细化的辅助法;法规内容方面,难以体现出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城市规划特点及要求。其主要缺乏从国家、地方、部门及个人等多方面利用的综合考量;所制定的城市规划难以和经济发展充分结合,主要要求城市规划至少应当积极的为经济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做好对环境的投资,这样才能缓解社会就业问题,与此同时,城市方面的公众参与性明显和不足,严重对城市规划工作召开及城市规划和公正执法的公共利益造成一定影响;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方面,主要结合当前先后愿意在当前的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当中,主要是结合相应结构与方法,具体针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分阶段的安排,确认好内容及目标设定的规划工作。 3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建设期间,可以通过明确城市规划设计重点,建立系统化思维模式;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彰显城市建设的功能及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求,有效的利用城市资源等方式,为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1明确城市规划设计重点,建立系统化思维模式 城市设计以空间景观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特色化城市的构建,提升城市中居民的生活质量,为其带来全新的居住体验。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构建期间,需要重视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以及个性彰显性原则,结合城乡规划与管理的要求展开城市设计与规划工作。可以在明确研究目标的基础上,分析国内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案例、国外案例等,收集相关资料,借助图书、电子网络等丰富设计经验,且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当前市场发展现状、居民的实际城市生活需求等。结合调查的结果进行问题总结、经验分析等,为现代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的科学构建奠定良好基础。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构建期间,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思维模式,结合城市发展期间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城市构建的要素、结构以及功能等进行综合探究,明确城市发展中的阻碍性因素。城市设计中需要对城市功能进行定位,明确建设与管理的内容、文化特色彰显的方式等,规划编制需要与居民的实际需求相互融合,可以邀请建设方、规划单位以及市民群众等参与到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构建活动中。积极听取市民的建议,引导其表达自己的想法,将时代元素、当地文化特色等融入到城市设计与规划中,积极倡导绿色元素、环保性材料的应用,彰显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地域风貌。 3.2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彰显城市建设的功能 城市设计与规划体系建设期间,需要将“精细化”的理念融入其中,创新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彰显城市建设的功能。城市规划与设计期间需要转变简单、粗放的管理理念,更加关注空间品质、居民生活方式的引导,凸显历史文化的魅力,城市的特色风貌等,增加社会居民的城市设计参与度,且将“低影响”、“微治理”等理念融入到城市设计与规划中,实现城市的创新与发展,为城市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奠定良好基础。根据当前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要求,可以将城市设计划分为三个层级,即为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重大项目实施性城市设计。总体城市规划设计期间,重点根据城市的分区以及整体进行规划,明确总体性的空间格局、风格特征等,对城市形象进行清晰定位,制定明确的空间景观系统结构。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期间,则需要结合城市中的重点地区进行设计,比如可以将新城区、河道口或者是旧城区等纳入到重点规划设计工作范围中,对其空间景观特征、景观特色等进行设计。重大项目设计期间,则需要结合已经建设的项目进行整体性分析,制定建设的规划,且需要分析空间的利用情况。城市规划与设计期间可以将各类色彩多样、形式丰富的内容融入其中,更好地呈现地域文化特色,彰显城市特点,强化工程设计方案的审查,针对于重大公共建筑设计活动,可以通过专家决策、公众参与的方式保证其规划与设计的整体效果。 3.3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求,有效的利用城市资源 城市设计与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需求、时代发展的因素等,为城市未来发展制定针对性的目标,做好协调规划与设计的工作,使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的价值更加突出。城市设计与规划期间所涉及的内容较多,比如建筑项目的分配、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在综合分析相关因素的基础上,需要积极展开城市设计服务工作,为城市规划体系的清晰性、合理性构建奠定良好基础,使城市

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 摘要: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市和城市所在的区域,如何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又如何设计出特有的城市理念,是摆在城市建设设计人员面前一项紧迫而又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一、现代城市规划的背景 大约公元前1000年,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造就了古希腊人独立意识和优雅的生活态度。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中,突出的特征是追求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这可以说是后来整个人本主义的思想历史的发展。17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席卷欧美,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生活质量日趋下降。另一方面,贫富差距加大,地租成为支配土地利用的重要因素。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催生了现代城市规划。人认识到这样无序的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灾难性结果,并试图提出一个合理的城市模型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改善居民生活状况。可以说自城市规划理论发展之初,对人的关怀就成为其紧扣的核心与主题。 到了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逆城市化浪潮使城市管理者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上城市边缘地区的开发,使理论的实践成为可能。从而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早期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英国的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他的基本思想是现在的城市和农村各有有利和不利的条件。通过有计划地分散工人和就业岗位来实现把城市集聚的有利条件整个地移到新的居民点上;翁温在1922年,又进一步提出了他的“卫星城规划理论”。其思想认为卫星城是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卫星城的职能是接纳大城市过于拥挤的人口和产业,以减少在中心城市急剧膨胀所带来的问题。之后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盖迪斯的《进化中的城市》,赖特的“广亩城市”等,均为早期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物。 早期的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有着巨大的贡献,早期的城市规划师们提出了城市结构模型,开创了技术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居住区街坊的规划也得到了进化,同时带动了城市美化运动和城市设计运动。但早期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其处在一个战后的转性时期,不免流露出不少的时代局限性,如他们大多数只偏于绘制蓝图,陈述结果,但私有力量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城市建设,从而产生很多矛盾;他们大多进行的是物质环境实体方面的规划,缺少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考虑。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1、城市规划的管理不完善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很多城市规划不能展现当地的人文、历史、地理等风土人情,不能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导致城市规划出现了急功近利的情况,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很大的阻碍。有些决策者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只是一种政绩的体现,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格外重视眼前的利益。很多房地产以及土地开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规划滞后而施工超前的情况,资源配置问题没有进行重视,同时用地结构也出现了比较松散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主体已经不再是开发商,而是出现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对有限的空间资源进行争夺。城市规划规程中更多的是对多元素、多因子、多利益群体的需求体现,规划的过程需要政府和人民群众进行参与,实现各种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实际中,公众参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人们的权利没有得到重视,利益集团的参与导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案例与实施分析 一、城市设计案例简析 古往今来,世界上优秀的城市设计实例为数不少。如按城市总体设计、中心广场设计、干道设计、绿化设计等去细分,更是不胜枚举。这里只能列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名城,加以分析。 城市设计资料图片 1.北京 北京是我国首都,又是著名的古都。北京的城市设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世界城市设计实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北京的古城基本上是明代建成的,她的前身是元大都城,就是按《周礼·考工记》的理想都城模式设计的。明北京城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吸取了明初中都和南京的布局和形制的特点,使这种“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格局更加突出,城市轴线也延伸到外城,形成了长达8公里的雄伟庄严的南北中轴线。北京作为封建都城,城市设计的主题就是要突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君临天下的气势与威严。北京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城市设计,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充分满足了这一要求。譬如在功能上满足了皇家政治(前朝)、生活(后寝)、游憩(御苑)以及礼制(坛、庙)、防御(城墙城楼)等方面的需要;在意识形态上,全城以皇宫为中心,中轴线为脊柱,左右对称,轴线上一重重城门,极力烘托出皇帝的权威,即所谓“非壮丽无以重威”。北京城由于经过整体设计,全城空间布局井然有序,更可贵的是有六海园林水系与之相陪衬,使规整中见自然,严肃中有活泼,这是历代都城中少见的。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重要批复中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对珍贵的革命史迹、历史文物、古建筑和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建筑遗址,要妥善保护。在其周围地区内,建筑物的体量、风格必须与之相协调”。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并发展北京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优秀传统。 2.华盛顿 华盛顿(Washington D.C.)是美国首都,也是世界名城,1791年由法国工程师朗方(L’anfant)规划。她的主题思想是体现美国在战胜英国殖民统治后,建成民主、自由、独立的新兴资产阶级国家这一国体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政体。城市设计巧妙地利用地形,以国会山高地为标志,设计了纵横两条轴线。主轴东西向,以国会为全市中心,南北轴线以总统府(白宫)为重点,两条轴线交叉点上建立华盛顿纪念碑(方尖塔),城市主轴以宽阔绿化为主。城市设计方案以后又经过补充完善,在主轴线两端建成

城市生态住区规划设计分析

城市生态住区规划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11T16:55:26.2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房晓明郭雅娜 [导读] 城市生态住区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生态住区的建设任务也非常艰巨。 1营口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产业基地分院 115003;2营口沿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115003 摘要:城市生态住区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生态住区的建设任务也非常艰巨,它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努力。本文主要对城市生态住区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住区;生态规划;设计 引言 住宅建设的发展,从国际上来讲,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注重数量阶段,这时房屋短缺,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建造尽可能多的房子。其次是数量与质量并重阶段,这时数量虽然仍不足,但己不再紧张,人们开始对质量有新的要求,于是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工业化,发展通用体系,以部件为中心组织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在此期间住宅产业获得了高度的发展。最后是注重质量阶段,在住房数量己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上,出现了空房,这时的人们对住宅的质量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高科技应用技术大量进入住宅,以满足其个性化、多样化和更高环境质量的要求。 只有社会进步了,人类才会从居住中得到享受,恢复尊严,也同时增加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需求。这些生活的欲望同时改变了建筑的设计和城市的形态。人们更注重于居住建筑中自我享受的成分,而对于环境保护和城市生态的保护关注不够。过去我们把建筑仅仅看成是一个工作和生活的容器,现在看来建筑应该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全球生态系统是由无机元素、有机生命体和人类组成的,靠空气、土壤和水来维持,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住宅建筑也是一样的。所以要把住宅按照一个生态系统来考虑。 1、总体布局 “生态住区”特别体现对人的关怀和对环境的尊重,而人的健康舒适感还体现在心理上。国外的设计师在规划时注重住区的空间形态,讲究多中高层的建筑配比,特别是人在其中的感受。人们在其中感到空间丰富,尺度宜人,环境设计实用精致。在公认的一些优秀的住区中,没有不顾朝向的围合和曲线,人们的家园在花草的掩映下,有高有底,各具表情,空间效果十分生动,但实际上每栋楼仍然整齐的排列,有很好的通风和日照。而国内的设计人员往往更追求气派和图案化平面形态,大面积的广场与草坪,有意的围合和花哨的表现图。在节地问题上,应从三方面着手:(1)容积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非越低越好;(2)停车场架空或入地,即建造立体化的多层停车场或地下、半地下停车场;(3)从节地与节能两个因素综合考虑,宜建造多层和小高层公寓,控制建设单门独户的别墅。 2、户型设计 居住建筑的设计应该考虑未来使用功能变化的多种可能性,甚至应当考虑到把住宅改变成大型公寓、小型公寓或办公室的可能性。即使是居住社区中的公共建筑也应考虑未来使用功能变化的需求,如改变成居住建筑或零售店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大拆大建的现象,减少资源的浪费,才能使居住社区更具适应性,更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小区提供多样性住宅,以保证各种经济收入的人与各种年龄层次人们的需求,这样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居民才有可能生活在同一社区中,才有助于形成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才有助于形成稳定的社区结构。 在住宅总体布局时,要力争采用当地的最佳朝向,满足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的要求,尽量不出现西向住宅和北向住宅,尽量使住户能通过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而形成较好的内部物理环境,减少使用空调的次数和时间,从而降低整个社区的能源消耗,达到节能的目标。同时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并运用轻易修复或替换的简便技术;使用无污染、易降解、可再生的环境材料,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 3、生态技术 采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等自然资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降湿等,达到节能的目的。 3.1 风的利用 设计中应当考虑创造利于热压和风压通风的条件,尽量满足住区内建筑的自然通风。风能应用技术主要为小型风能电能转换技术,风力发电是一种重要的利用方式。 3.2 合理开发太阳能 太阳能的充分利用是未来住宅能源的利用方式,其应用包括两大方面:第一,太阳热能应用系统,即用太阳辐射热加热水,以供给建筑生活热水、采暖及制冷;第二,太阳能光电(PV)系统,将太阳辐射直接转换为电能,为建筑的供暖、空调、照明等功能要求提供清洁的能源。 3.3 地热资源的利用 地热能不仅适用于单栋建筑,同时也适用于像农场、工业区、居住小区等成片的建筑。生态住区中利用地热能既没有污染、对生态和环境有利。同时运作费用极低,只需进行初始投资回收的评估。 3.4 节水与水循环 使用低用水量的部件或设备(如节水型的龙头、喷头和抽水马桶),甚至尝试使用无水型小便器和无水型马桶。将停车场、广场、游戏场所等处的硬质不透水铺装改为植草砖等透水或半透水铺装,以便使雨水能渗入地层而成为地下水,保持城市的水体循环。 4、环境景观与道路设计 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为建筑创造了绚丽多变的空间环境,架起了人与自然交流的桥梁,同时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形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在规划设计时应弱化过去常设的规模庞大的中心绿地花园的作法,避免将住区公共空间做成城市公园。因为那里虽然气势宏伟,景观诱人,但实用性较差,领域性和归属性也弱,应尽可能强化围合性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静安全的院落空间,它能供老人和孩子休息游乐,供居民亲切交往,从而达到归属领域均好的效果。此外还应强调的是物理环境的均好,即每家都能获得良好的日照、采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一的些规范要点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一的些规范要点

总体规划设计 一.总体规划的地位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总体规划是城市规划体系中最具权威的规划,主要作用是发挥规划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重点解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从全局的高度确定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具有政策性引导,又有物质空间的控制。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图 二.规划分析与预测 <一> . 发展背景分析 1.区位分析: 区位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是经过地理位置,交通,经济,文化,信息等相互作用,密切联系而发挥作用的。 区位因素:自然区位因素(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

置, 所在地形区,气候区,植被区,土壤区等),人文经济区位(邻近区域的人文经济状况),交通区位(区域连接性),战略区位(长远的全局性部署建设地位以及相关的国防安全)进行分析。 2.区位分析的主要方法 综合分析,主导因素分析,辩证分析,发展分析,双层次模式分析 三.初步方案构思 <一>.分析现状 1.总体布局的分析 <1>.城市总体布局是否正确反映城市的性质与特色 <2>.城市各功能体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城市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否合理,她们之间还存在哪些矛盾 <3>.城市现状的用地分布同自然环境是否协调以及对城市环境产生的影响等 2.城市规模的分析 城市规模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两个方面。 3.交通现状的分析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道路交通现状的分析。

4.生活设施的分析 一般来说,城市生活设施及其它用地在城市各组成要素中所占比重最大。城市各项生活设施是指居民生活所需要的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对现有的生活设施的分析主要从她们分布,配套,数量,质量水平及土地利用等方面来加以考虑。 <二>.分析用地 用地条件关系到城市的总体布局和用地规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是城市用地布局的规划。 <三>.分析历史 在提出方案之前,还必须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充分了解,对帮助认识城市发展的规律性,以便从中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以及认识某些历史遗存在规划中的保留价值,并在规划中保护和体现历史的地方特色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框架总体布局 <1>.功能分区;城市的四大功能,即:居住,工作,交通,游憩。 <2>.结构设计:a.功能结构 b.空间结构 c.交通结构 d.生态结构 四.总体布局模式 <一>.用地布局模式 1.基本类型:a. 集中式的城市用地布局 b. 分散式城市用地布局 <二>.集中布局模式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居住功能

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居住功能 摘要:随着人们住房消费水准的迅速提高,住宅环境设计的作用日益突出,住宅设计已不仅停留在美化生活、满足观赏的层面上,而是更多的考虑人的各种细致需求,并以此为出发点,变静态的、封闭的环境为积极的、开放的环境,为人提供服务,并引导人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是住宅设计与环境设计的趋势。 关键词:与环境的结合流行趋势 前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空间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住宅空间相对而言,可分为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流动空间、虚拟空间、共享空间等。当然,从另一角度分又分为: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所谓的外部空间是指住宅排列组合与外部环境的结合所体现的气氛和关系,而内部空间则是指居室内部的处理手法。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流动空间、虚拟空间、共享空间是融入其中的。 一、与环境的结合 如何使建筑与环境完美地结合,创造出中国古人所寻求的“天人合一”艺术境界,一直让设计师们煞费苦心。改革开放前,由于财力所限,一般住宅根本就无环境、绿化可言,设计中只注重房屋的户型设计,不考虑外部空间。近年来,小区环境绿化逐渐被建筑师所认识,并逐渐成为住宅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已由以往割裂住宅实体与小区环境的设计方法转变为现代的整体系统的设计方法。 外部空间环境营造的立体化、复合化。运用了“挖、填、堆”等传统的造园手法,力求在竖向上有层次、有变化,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地形本身的高差避免环境设计平面化、图纸化。“复合化”则是近几年来很多明星楼盘提出的新概念。多种功能的复合,增加了小区环境视觉上的兴奋点,比如在小区中将退让红线部分做成小型滑草场,在假山设计中引入探险谷的构思等,把旅游与居住两大概念较好地结合起来。 植物布置与搭配多元化。在植物的布置与搭配中充分运用中国园林中“借景”手法,除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环境,也在小区内创造出逼真的人工景观,使业主从各个角度都能欣赏到小区的优美环境,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过渡绿化空间模式这种模式尤其适用于裙房是商场而主楼是住宅楼的建筑,在裙房屋面布置大面积的公共绿地,设有一个总的住宅入口,大厅内有集中的电梯将人引导到裙房屋面架空层,在架空层各单元均有各自入口。这样既解决了人流问题,又补充了小区绿地的不足,这是当容积率较高时处理绿化与住宅关系的较好方法。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浅谈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必须注重统筹发展,搞好城市规划,需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出发,在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谋划城市发展。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与设计原则、规划内容及设计要点等,以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设计;城市化;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Abstract: the urban ecosystem is a major part of the human ecosystem, urban planning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do a good job in urban planning, need from the strategic needs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lanning the urban development. Carefully prepared, therefore,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city ecological urban desig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planning content and design key points, et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Key words: ecological design; Urbanization;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 points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前,生态化建设实践正在我国蓬勃展开,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是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区形式,将自然、人、城市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利共生结构。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并使建筑成为生态城市中的一部分。

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2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是在人居环境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对象的空间规划.城市规范源于建筑学领域,古罗马的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就提出了许多城市规划的原理,市政设施布局和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快速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方案设计的一种特殊形式.1.八小时快速.2.短期快速. 城市规划设计详细规划方案的一般过程是将目标,调查,预测的各项内容进行综合,以此模拟城市发展过程中这些要素及其关系的变化,演进以及形成的各种状态,然后对这些状态进行评价和取舍,在必要时调整各类要素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建立实现某种未来状态的理想蓝图,最后提出一整套统一的规划成果.重点是建立起各类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考虑这种关系在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背景下的动态过程.使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人类对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观愿望在这些关系的演进中取得综合体现. 快速设计分析的过程: 1.概要性地掌握设计任务的基本情况,如项目类型,基地环境,用地环境,用 地面积,交通状况,上一层次规划对本地的控制管理要求,设计时间限制 等. 2.分析基地的外部环境条件,道路交通组织状况,城市景观等,充分考虑设计 方案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处理好种种问题. 3.分析设计项目的内部功能特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画出简单的功能关系 图. 4.分析设计要求,领会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特殊建议. 5.确定规划结构,进行功能组织,根据不同类型用地的要求,找出最恰当的组 合布局;进行交通组织,包括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进行空间环境设计,根 据用地最主要的特点及性格特征,创造出具有特色的空间环境意向. 6.调整设计方案. 其中需重点讨论的内容是:用地内部的功能分析,交通组织分析及外部环境条件的分析. ?用地内部的功能分析: 根据用地的功能和性质进行功能分区,确定各部分用地之间的关系,确定各部分用地的公共性,私密性,中性. ?交通组织分析: 分析基地外部的道路交通组织状况,包括道路的性质,等级,交叉口的形式及交通控制方式,基地周边的用地性质及所产生的交通量.分析基地内部的交通组织状

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

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 【摘要】建筑设计的水平直接决定城市规划进程,影响城市的整体面貌;针对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本文着重分析了现代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影响 城市规划直接影响了城市的面貌和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人们所居住的城市空间,不仅包括了三维上的空间,也包涵了人们在城市中生活所感受到的情感。对城市规划研究时应该考虑到居住在城市中人们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分析研究人们的生活状况、心理和行为等为城市规划做参考。 1、城市规划的功能与建筑设计概述 城市规划所涉及到的是分析和设计城市空间,起到了协调人类活动空间和各个空间之间关系的作用[1]。城市规划是动态发展的,不断协调着各类建筑之间的关系。建筑设计指的是对建筑物的分析和设计,它的作用是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空间的使用功能、美观性和经济性。在设计建筑时要考虑到所处的时代背景、城市历史、城市控制性规划和周边环境等,要让建筑物在城市规划中自然而不突兀。建筑设计必须按照城市规划的原则进行,符合城市规划的各项要求。 2、建筑场地设计

2.1城市规划对建筑场地设计的要求 建筑设计不能违背城市规划的原则,应该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就建筑场地设计而言,在进行实际操作时要符合城市规划用地和城市结构布局原则,这是从宏观上需要满足的要求[2]。从具体性要求来说,也要满足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强制性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指的是限定建筑物的结构和布局、土地的使用等,因此建筑设计一定要对以上要求做出合适的回应,通过实际设计将建筑物的用地性质、占地面积、绿化面积等控制在恰当的范围。 2.2详细性规划对建筑物用地性质的要求 建筑物在建造之前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必须在固定的地域内选一块固定的基地,然后在这个基地上施工,这就实现了控制建筑物选址的目的。控制建筑物的用地范围时采用建筑红线和道路红线的方法,将建筑用地界定出来,在此范围内进行建造。另外,建筑物的高度和交通等都要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要让建筑设计更加合理化。 3、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3.1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有失控的趋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业迎来了发展的良好时机,开发商为了获取利益最大化,随意改变建筑项目用地和建筑设计结构,在有限的建筑用地范围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分析 摘要:在本文之中,我们首先分析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探究了我国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城市规划设计中开展生态城市规划的有效方法和对策,希望能对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起到应有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水平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社会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在我国城市建设活动不断开展的今天,也出现了多种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的问题,这也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严重不符,需要我们能够不断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融入生态城市建设理念来达到改善生态环境、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和谐的城市环境,为城市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 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设计之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想要确保升天城市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就应该对其主要内容有着更加全面的把控。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一项系统性较强,综合程度和复杂程度较高的工作,涉及到诸多方面的规划内容。土地资源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所在,在生态城市构建过程之中,要求能够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要求对土地资源加以优化配置,

从而使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全面提升。除此之外,也要能够不断加大城市绿化建设,拓展城市绿地的覆盖面积并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使大气污染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然后也要不断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较为先进的技术推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为民众树立节约用谁的理念和意识。除此之外,也要不断树立节能减排的发展理念,杜绝资源浪费情况的产生,对城市能源的使用结构加以合理优化,引入可再生资源进行利用,最后也要对城市交通体系进行合理规划,提升交通路线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使城市交通压力得到缓解,进而使城市交通的通畅性得到全面提升[1]。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实际情况 (一)生态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生态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是当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之中存在的最为主要的问题,而这种问题也普遍存在于各个城市之中。生态环境污染包含了大气污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等诸多方面,而在工业不断发展,城市居民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多的今天,城市空气污染的问题得到了家具,这也导致城市的大气环境被破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城市垃圾处理不够科学和彻底的问题也较为严重,导致城市废弃物数量在不断提升,而在工业生产过程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也会对城市水循环体系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严重的威胁。除此之外,城市建设活动之中多种机动车辆也会发生刺耳的噪音,这也是城市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2]。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知识要点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知识要点 一、城市规划常用术语和指标 在实际中,经常遇到下列城市规划指标或有关名词: 1.用地性质:是指规划用地的使用功能。 2.用地面积:是指规划地块划定的面积。 3.用地红线:是指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的界线。 4.容积率:是反映和衡量建筑用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一定地块内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值,即: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其中,总建筑面积是地上所有建筑面积之和;建筑用地面积是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用地面积为准,不含代征用地。 5.建筑控制高度:又称建筑限高,是指一定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一般地区,其建筑高度,平顶房屋按女儿墙高度计算;坡顶房屋按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 6.建筑密度:是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与地块面积的比率(%),即: 建筑密度=建筑基底总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7.绿地率:是指城市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率(%)。 8.交通出入口方位:是指规划地块内允许设置机动车和行人出入。口的方向和位置。

9.停车泊位:是指地块内应配置的停车位数量。 10.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即城市道路用地与两侧建筑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分界线。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即为建筑红线,任何建筑物(包括台阶、雨罩)不得越过道路红线。根据城市景观的要求,沿街建筑物可以从道路红线外侧退后建设。 11.建筑线:一般称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 12.建筑红线后退距离:是指建筑物最外边线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13.建筑间距:是指两栋建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建筑间距主要是根据所在地区的日照、通风、采光、防止噪声和视线干扰、防火、防震、绿化、管线埋设、建筑布局形式,以及节约用地等要求,综合考虑确定。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满足日照要求作为确定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4.日照标准:是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 15.日照间距系数:是指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16.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城市要按规定标准确定绿化用地面积,分层次合理布局公共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大型公共绿地等的绿线。城市绿线范围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在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