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养老金制度的基本特点

澳大利亚养老金制度的基本特点
澳大利亚养老金制度的基本特点

澳大利亚养老金制度的基本特点

第一层次的保障与“济贫”性质虽然法定年龄的澳大利亚公民都有领取政府养老金的权利,但是任何养老金领取者都需要接受收入和财产状况调查。只有收入和财产低于一定标准的老人才能...

第一层次的保障与“济贫”性质

虽然法定年龄的澳大利亚公民都有领取政府养老金的权利,但是任何养老金领取者都需要接受收入和财产状况调查。只有收入和财产低于一定标准的老人才能享受全额养老金,高于规定标准的部分按一定比例减少养老金的支付金额,因此退休人员超过标准的收入和财产达到某种程度后,政府就不再提供养老金了。而根据法律,政府有责任维持单身养老金的支付标准不低于男性平均工资的25%,夫妇养老金每个人的支付标准不低于男性平均工资的20%,申请者自有住宅(1处)不计入接受调查的个人财产,单靠养老金生活的退休者不交纳个人所得税;政府还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交通、地租、水电费等方面的优惠。由此可见,政府养老金的标准虽低,但还能维持一种过得去的退休生活。不过,退休人员享受政府养老金(第一层次)要接受调查的收入或财产,包括超年金(第二层次)、其他个人补充储蓄或投资(第三层次)。所以,澳大利亚养老保障制度的第一层次和二、三层次之间有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超年金制度的逐步成熟,领取政府养老金的人员比重和金额呈下降趋势。目前约有一半的老人领取全额养老金。估计到2050年,领取全额养老金的老人比重将因超年金的因素下降到1/3左右。这不仅能大大减轻人口老龄化对政府财政的压力,还可将政府养老金发给最需要的穷人,对居民收入起到再分配作用,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雇主承担第二层次交费,政府采用不同政策既鼓励储蓄又保证合理内需。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养老保险一般采取的都是雇主、雇员双方交费的办法。“超年金计划”之所以能够付诸实施,首先是因为澳大利亚有强大的工会组织,否则雇主不会承诺按一定比例增加工资;其次是因为有一个务实而有远见的政党——工党,能够制定出一个目标远大、阶段明确的详细计划,并说服工人将已经争得、但还未到手的利益进行强制性储蓄,而不是将其消费殆尽。

一般认为,双方按相同比例交费的好处是借助于雇主、雇员之间的相互监督,提高养老保险费的征缴率。澳大利亚经验证明,在法制和工会组织比较完善的条件下,职业年金采取个人账户、雇主单方交费(事实上,由于雇员降低了提高工资的要求,个人仍是潜在的交费者)的办法同样也能加强监督、提高征缴率。个人账户终究是属于雇员自己的利益,最关心雇主是否交费的是雇员。但雇员和雇主的谈判地位不平等,若无比较完善的法制环境和强大的工会组织做后盾,雇员的监督作用就不可能发挥出来。

此外,政府通过不同的政策促使低收入者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多积蓄,而高收入者要进行合理的现行消费:对年收入在60000澳元以下的低收入者,其税后每一澳元额外缴纳的超年金,可自动获得政府的对应补助,该补助也进入超年金,最高为每年1500澳元;而对于高

收入者,政府规定其每年额外缴纳的超年金不超过50000澳元。

澳大利亚工资分配制度

澳大利亚工资分配制度 文/马文堂 收入分配基本情况 20世纪90年代前,澳大利亚工资分配标准主要是通过联邦或各州产业关系委员会或劳资法庭裁定的大约3200个工资率确定。 1996年澳实施了《工作场所关系法》,对裁定工资率体系进行大幅度改革,除保留少数裁定工资率作为确定工资的标准外,绝大多数其他劳动条件主要通过企业集体谈判或雇员单独同雇主直接 协商来确定。现在澳企业工资由裁定工资率确定的占24.1%,由集体谈判确定的占35.3%,由个人劳动合同确定的占40.6%。总体发展趋势是,裁定工资率的总体作用在下降,但在餐饮业仍比较受欢迎,采用率高达65%;集体谈判和个人协商方式的作用在上升,前者主要在公共部门、大企业和全日制工作中流行,采用率分别达80%、79%和37%;而后者则受到私营部门、小企业及专业和管理人员的青睐,采用率分别达到50%、68%和75%。 从管理与非管理职业角度看,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实行和不断提高,非管理人员的工资收入标准在不断提高,管理与非管理人员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在逐渐缩小;从性别角度看,女性雇员工资收入

大大低于男性,约为男性的66%左右,而且这种差距在过去20年基本上没有改变;从行业角度看,雇员工资收入最高的前三位依次是采矿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工资收入最低的是零售业和旅馆餐饮业。 企业的工资分配 1、工资分配模式 大中型企业非管理雇员的工资目前主要是通过企业集体谈判或个人同雇主单独协商的方式来确定。雇员收入分为货币报酬和非货币报酬,货币报酬又分为直接工资和间接收入。直接工资收入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奖金和生活费;间接工资收入包括法律规定的带薪休假和雇主提供的奖励计划,如利润分享计划等。非货币报酬,又称为“工资包”,主要是指各种激励计划,包括个人奖金、小组奖金、目标奖金、收益分享、利润分享、雇员持股等形式。这种非货币报酬主要是针对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非一般行政管理人员的,职务越高,非货币报酬越多。 2、雇员增资机制 20世纪50-60年代,澳大利亚经济快速增长,政府对工资

澳大利亚公务员制度

澳大利亚公务员制度 一、澳大利亚公务员制度的起源 澳大利亚原为英国的殖民地,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风情深受母国影响。澳大利亚的政治制度与英国血脉相成,因此它的公务员制度也自然起源脱胎于英国的现代文官制度。 二、澳大利亚公务员制度的发展阶段澳大利亚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殖民地时期和联邦政府时期。 (一)殖民地时期: 自19世纪五、六十年代,澳大利亚各殖民区经英国议会批准成立负责政府,每个殖民区都在发展各自的政府文职人员。当时的文官制度极为混乱,政府官员忙于争权夺利,贪污腐化成风,行政效率低下。 1883年,维多利亚殖民区首先通过了《文职人员条例》,成为其他各殖民区公务员制度的先驱。 新南威尔士于1895年通过的《文职人员条例》规定成立一个独立委员会,全面掌握政府文职人员的有关事宜。该委员会负责为政府所有文职人员评定级别和薪金;规定职业分类、编制人数、录用条件;负责考核、晋升及调查违纪行为;制定退休制度,等等。[1] (二)联邦政府时期: 1901年澳大利亚独立,成立了联邦政府,1902年联邦政府即采用新南威尔士的文职人员管理制度,稍作修改,主体制度沿用至今。[1] 澳大利亚的公务员制度的最新改革,是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酝酿,九十年代末最终完成立法程序从而开始实施的,目前改革政策仍处于推行之中。澳大利亚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外包”,即把政府的一些辅助性、服务性职能,以承包的形式转交给私营企业,政府只保留政策制定、合同管理等核心职能。这样,公务员的人数也相应减少。1999年,新颁布的《公务员法》,只将政府核心职能机构的雇员作为公务员,废除了有关公务员管理方面的许多具体规定,突出了公务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强调了公务员委员会对各机构公务员管理的监督,更强调功绩制保护委员会的作用[3]。 三、澳大利亚公务员制度的现况 (一)公务员立法及适用范围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有关公务员管理的立法,按照适用范围的不同可划分为三个层次:1、适用于包括公务员在内的所有社会就业人员的法律。主要有《劳资关系法》(1996年)、《平等就业法》(1987年)、《妇女公平就业法》(1999年)、《职业健康和安全法》(1991年)等。 2、适用于包括公务员在内的所有公职人员的法律。主要的有《公共部门就业法修正案》(1999年)、《行政申诉法》(1975年)、《退休金法》(1990年)、《长工龄休假法》、《产假法》等。 3、只适用于包括公务员的法律:《公务员法》。该法颁布于1999年12月5日,共11章79条,只适用于政府核心职能机构的雇员和公务员,对其他公职人员不适用。[3] (二)公务员的范围界定 根据联邦于1999年颁布的《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指政府核心职能机构的雇员,政府核心职能机构包括联邦政府的部委、执行机构和法定机构。[3] (三)公务员的管理机构 1、承担部分相关职能的内各部委主要有: (1) 劳动部,负责雇佣人员工资的原则政策。 (2) 财政部,负责预算的制定

各国社会福利制度

各国福利社会保障制度比较 余慧慧 11哲学 H11114034 1.西欧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的内容有: 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社会救助——基本收入维持、负所得税、住房补助、社会基金 社会津贴——疾病津贴、疾病照顾津贴、工伤津贴、法定产妇津贴、法定疾病津贴、住房补贴、儿童津贴、无劳动能力者生活津贴等 特点: 以公民权利为核心,确立了福利普遍性和保障全面性原则; 以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 以国家为全体国民提供全面保障为基本内容; 以充分就业、收入均等化和消灭贫困等为目标; 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责任关系取代了建立福利国家之前的雇主与雇员、领主与农奴以及社团伙伴之间、家庭亲属之间的责任关系。 2.德国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国家保障性质。其宗旨是“最充分地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 特点: 国家通过宪法将社会保障确定为国家制度公民所享有的保障权利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保证的,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政策在整个国家国民经济范围内实行管理取得的。 社会保障支出全部由政府和企业承担,个人不交纳保障费。 保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宪法规定,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积极参加社会生产,对无劳动能力的一切社会成员提供物质保障。 工会参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决策与管理,一方面劳动者通过人民代表机构对社会保障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工会从基层工会到中央理事会,都参加实施社会保障。 3.美国市场化模式的社会福利制度 美国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令,美国社会保障仅限定在以下三个项目范围内: (1)向那些临时或永久失去收入的人和家庭提供现金支付的项目; (2)向在上述条件或在某种情况下接受保险金的人和家庭,向在一既定范畴内的所有人提供医疗照顾的项目; (3)向一既定范畴内的所有儿童提供现金支付的项目。 特点: 管理社会福利保障的一体多元制,是兴办和管理社会福利保障的一体多元化,公私兼顾,联邦和地方政府兼顾,其侧重点时有调整。 美国社会福利保障项目的多层次,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据笔者综合有就业和失业福利保障、

新西兰的社会福利制度

嘉阳鑫解读新西兰福利制度新西兰的社会福利制度由来以久,早在一八九八年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就已引入了养老金制度。与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同,新西兰收入资助的资金来源于税收收入。在新西兰没有一个特别的基金会需要工薪族缴纳任何款项。 嘉阳鑫海外服务中心下面将解开新西兰福利制度的神秘面纱。 新西兰是全球实施最有效率税收制度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新西兰居民,不论你的入息是在任何地方赚取都要向新西兰当局缴交入息税。而作为一个新西兰税务居民,所有入息包括个人工资薪金、投资利润、津贴和海外收入都要交税。新西兰税项包括入息税、商品服务税、扣缴税、意外赔偿税、附加福利税和赠予税等。此外,还有一些社会保障金也由税务局代为征收,如家庭补助金、儿童补助金等。 新西兰是个福利国家,有些评论家用一句囊括“新西兰人的生老病死全给国家包了”。绝大多数新西兰人顺理成章地接受政府提供的一切福利待遇,这是他们生来就有的权利,同时也是政府回报支持者的明证。因此,新西兰人的基本生活和普遍健康得到保障。所有公民都有权享受这种优厚的福利制度。 此外,新西兰人的基本工资、家庭津贴、医疗津贴和退休金,都按统一定额发放,无须事先进行个人经济状况调查。政府税收用来供给众多的津贴:由于国库主要来源于累进所得税,福利国家实际上也是一种收入再分配制度。其理论依据来源于“家庭是社会的重要成分”这一信念。 新西兰救济制度(拥有绿卡的人及本土居民): 抚养补贴例如用于维持家庭生活的补贴,以及给予孤儿、丧偶者和无人抚养的儿童的补助。

病残抚恤包括对病人和残疾人的补贴,甚至还向残疾人提供贷款,用于搬家、修理房屋和购买汽车。 养老金在新西兰,60岁以上可以领取养老金(到2001年将改为65岁)。 失业资助包括培训和失业救济,以及在寻找工作期间给予的补贴。 另外,还有儿童抚养补贴、葬礼津贴和康复补助等。 新西兰有关社会福利及其安康平安保证制度内容: 一、社会福利制度 收入赞助与其他国度的社会保证制度不同,新西兰收入赞助的资金来源于税收收入。在新西兰没有一个特别的基金会需求薪水族交纳任何款项。对那些契合赞助规范的人来说,承受现金救济是他们应有的权益。这些救济包括抚育补贴,例如用于维持家庭生活的补贴(赞助单独抚育孩子的独身父母)以及给予丧偶者和无人抚育的儿童的补助。 病残抚恤的内容包括对病人和残疾人的补贴,以至还向残疾人提供贷款,用于搬家、修理房屋和购置汽车。 随着人民均匀寿命的增长,社会福利部门的压力越来越大,新西兰正在逐步进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据悉到今年会由以前的60岁上升到65岁,并且对超越一定数额的其他收入要征收附加税。但关于从私人养老保险机构或保险公司领取的养老金,其一半能够免征附加税。退伍军人的养老金与全国分歧。还有与工作相关的救济职业培训和失业救济。另外还有一种在寻觅工作期间给予的补贴。 其他的补贴方式有:儿童抚育补贴、葬礼津贴以及康复补助等。 新西兰的救济金每年调整一次,大局部是依据收往复几停止调整。某些收益人在得到救济金之前需求等一段时间。

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集中表现在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的形成和实践上.这种理论同剩余型模式与制度型模式的区别在于,它促进了"生产性的"、有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福利干预.发展型社会政策结合经济议题,力图通过协调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来改善所有人的福利.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若干实际的社会投资策略和资产建设策略,实现社会政策从以消费和再分配为导向的服务转向提高受助者能力、扩大经济参与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干预方法,这使发展型社会政策明显有别于福利领域的其他方法.中国正力图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同时也处于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改革的反思时期,社会政策的作用凸现.怎样在"社会转型"与"全球化"双重叠加的背景下,发挥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正的功能,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点政策议题.发展型社会政策对中国的启示意义是: (1)要重新重视和确立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主导角色; (2)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安排上要具备长远性、战略性眼光. 社会保障在西方的兴起与发展并不是一件由来已久的事情,但它在西方国家所释放出的能量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把整个社会经济比做一艘乘风破浪的舰船,社会保障就是遭遇风暴时的避风港,它消除了人们处于不确定社会中的恐惧,减少了社会成员面临的种种风险。可以认为,西方国家发达成熟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最近几十年以来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有力武器。 市场经济的补充与法治精神的体现 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形成于十九世纪末的德国,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在英、法、瑞典、加拿大等国家中得到正式确立与发展。各国相继以社会保障形式干预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缓和随工业化的发展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通过政府干预解决市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社会保障一贯扮演的角色,其实就是对市场配置资源结果的合理修正,也就是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西方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历程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并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1881年德国首次以“皇帝诏书”形式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开了世界各国通过法律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先河。随后颁布了《事故保险法》、《伤残及养老保险法》、《职业介绍及失业保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构建了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同样,瑞典、法、英、美、加、日等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构建过程中,无不伴随着大量详细的社会保障法规的颁布与实施,这成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体制建设的一大特色。 “从摇篮到坟墓”的关怀 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因国情不同而异。但不外忽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 社会保险是在国民遭遇疾病、受伤、生育、死亡、年老、残废、失业等情况,造成收入中断或丧失时,给予一定的补助及帮助以保障其生活来源的制度。它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险是一种社会互助式的保障制度,它是在个人与雇主缴费的基础上,由国家财政支持运作的,带有国家强制性。其中社会保险的四大支柱——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事故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基本部分。以瑞典为例,它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1994年支出能够占到当年整个社会保障支出的86%,其核心地位可见一斑。 社会救济是国家为保障公民的最低生活水平提供的保障制度,一般由财政拨款。具体的救济

丹麦社会福利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丹麦社会福利制度 篇一:国外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国外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摘要:通过了解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特别是欧洲一些福利国家,借鉴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成果,来对我国现阶段老年人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人社会福利,社区服务,发展性福利 正文: 国外老年社会福利可以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 角度来观察,发达国家的福利水平明显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因此,重点来比较福利国家的老年人福利制度,以下是几个主要欧洲国家的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内容: 丹麦(丹麦社会福利制度)老年人社会福利 老年人津贴 主要内容老年人住房和院舍服务 老年人医疗保障和家庭服务

普遍性:面向全体公民 制度化:社会立法制度化;制度化的全方位保障; 基本特征公共积累方式:福利资金来源于税收 权力下放:地方政府享有广泛权利 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服务面广 宗旨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荷兰老年人社会福利 宗旨参与公共生活、自力更生、需要时适当帮助 医疗保健福利和社会福利服务:老年人公寓、老年照料院、护理 主要内容院 住房福利:65岁以上课申请“高级住房” 较高的福利水平 特点规范的老年人社会福利运作机制:成熟的政策法规、政府与非政 府结合、严格的教育培训、良好的评估机制 英国老年人社会福利 收入补助 医疗健康福利 主要内容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院舍服务和社区服务(居家服务、家庭照 顾、医护、心理服务)

发展性福利:建立社交场所、举办联谊会等 法国老年人社会福利 老年人收入福利 老年人医疗保健福利 主要内容老年人院舍福利 家庭保健服务 发展性福利 可以总结出发达国家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老年津贴、长期健康保健、住房补贴和居家生活服务。 老年津贴是指老年人除退休金以外获得的由政府部门 发放的陷阱津贴,有些国家的老年津贴是按年龄发放的。如英国退职年金和丹麦的老年年金;而另一些国家的老年津贴则是根据老年个人的收入情况发放的,如美国的补充保障收入。 另一个主要的内容是长期保健服务,这也是人口老龄化的必然结果。即包括医疗、康复、适当居住环境、家庭保健、日常生活照料、专业护理机构服务等一系列健康和社会服务交互作用项目和支持环境。 福利国家的政府往往通过修缮老人公寓和向老年人提 供住房补贴来改善老年人的住房条件。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拥有自己的房子,只有一小部分老人在住房问题上需要政府的帮助,老年人公寓则是老年人居住的一个选择。有些国家

在澳洲,你需要知道这八大社会福利

在澳洲,你需要知道这八大社会福利 澳大利亚社会福利和保障津贴种类多而齐全,凡获得澳大利亚绿卡身份居民和公民,都可享受其应有的福利待遇。很多中国人都十分羡慕澳大利亚的全民福利政策,那么究竟有多好? 牛奶金 这里的牛奶金,当然不是真的指孩子喝牛奶的补贴,而是指育儿补贴。 育儿补贴都是没有等待期的,即拿到PR就可以申领。对于有小孩的家庭,从以PR身份登陆澳洲那天开始,就可以开始申领了。当然小孩也必须是PR。Family Tax Benefit Part A:只要有小孩,即发放该补助。这项补助发放额度和家庭的总收入有关。 Family Tax Benefit Part B:只要有小孩,即发放该补助。这项补助发放额度和父母的低收入一方的收入有关。相当于是对父母中一方工作,一方不工作而在家带小孩的家庭进行补贴。 托儿补助金 Rent Assistance:只要有小孩,同时是租房的,就会有租房补贴,最高额度是两周发$208。这项补助的发放额度和家庭

的总收入有关,也和租金有关。Child Care Benefit (简称CCB):小孩上幼儿园,才发放该补助。这项补助的发放额度和家庭的总收入有关。Child Care Rebate(简称CCR):小孩上幼儿园,并且父母都工作/上学至少15小时一周的情况下,才发放该补助。政府住房 为了保证人者有其屋,保证低收入者也能住房,澳大利亚 政府每年都拨款建造大批的政府房。由政府委托的专门公司管理,以极低的价格出租,通常每个星期房租为15澳元左右,而且往往是很漂亮的大楼。比如墨尔本1958年奥运会 的运动员村大楼,大部分都是政府房子,奥运会结束后,大部分都给低收入者居住。什么人可以申请呢? 原则上任 何人都可以,但它的特殊收费方式把有钱人自动排除在外,基本收费原则是按收入的百分比交租。有一点需告诉大家,中国新移民申请政府房的人很少,部分老一代移民特别是老年群体,存在在政府住房居住。 因为凡住这种房子的多为低收入家庭,属社会底层,但是因为很多低收入人群没有车,所以廉租房总是建造在交通方便,寸土寸金的地方,但是治安不一定好。中国人往往很关心子女的生活环境,因此宁可多花点钱,也要找一个“好地区”。购房补助 为促进澳洲人买房,各个州政府都推出首次购房补贴。大部分的做法是提供1.2万至2.5万澳元的补贴,或者是减免和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一、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作用 福利制度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税收的形式把一部分国民收入集中起来,而后用于社会上收入不高的居民,以部分改善他们在初次分配中收入过低状况的一种制度。它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分配方式。福利制度从创设至今,大体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危机、调整五个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福利制度发展为由一系列社会福利措施和项目组成,并且各有一整套具体内容和详细规定的制度,虽说其最初目的之一是为了驱散社会主义的威胁,但它对于战后缓和经济危机,缓解劳资矛盾,保证社会稳定,巩固资本主义制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一种社会分配制度,它是资产阶级政府采取的重要改良主义措施,是资本主义社会调节生产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相对稳定、阶级矛盾趋于缓和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福利是通过高税收来实现的。各国政府通过对不同收入的阶层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特别是累进税减少了由所有权产生的分配不合理,缩小了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增强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凝聚力,这一税制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得以稳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缓冲器”、“减震器”。广 泛的社会福利措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状况,保障了大多数人的最低经济要求和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社会动荡,平息社会不满,起到缓解社会矛盾的“安 全网”作用,同时向社会成员灌输现存体制和价值观的合理性,减轻对现有制度 的离心力。从而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前提和保证。 第二,调节社会需求,推动经济发展。根据一般规律,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潜力较大,其新增收入绝大部分能够转化为现实消费;而高收入阶层由于其阶段性消费已基本饱和,在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出现的情况下,其新增收入则会在很大程度上转化为储蓄或其它金融资产。“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覆盖全社会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网络,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居民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从而可以当期消费甚至适度超前消费。例如,美国大部分社会福利开支是以政府转移支付形式进入低收入家庭,在贫困家庭或个人较高边际消费作用下,这些支付的90%以上形成了社会购买力,使 美国经济不断维持了一种较高的有效需求状态。[2]因此,社会福利制度作为国 家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它对经济的发展能起到“稳定器”和“调节器”的作用, 政府通过福利支出可以适当调节社会需求,刺激或抑制消费,适度的福利开支能推动经济发展。 第三,促进社会服务,缓解就业压力。资本主义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

澳大利亚各类福利申请标准

澳大利亚各类福利申请标准 澳大利亚于1910年开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世界上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最早、社会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新移民抵达澳大利亚后,马上可以享受免费医疗保健及家长津贴等福利。澳大利亚社会保障津贴种类齐全,主要有以下形式—— 养老金: 澳大利亚享受养老金的男子需65岁以上,女子60岁以上。领取者的妻子即使本人无资格享受养老金也可领到养老金。能否领取养老金或领取多少,将根据有关人收入、资产而定,并要满足居住条件的要求。年金与通货膨胀率挂钩,每两年调整一次。凡领取养老金者可以得到优惠的医疗药品和其他卫生保健待遇。政府对享受养老金者提供的其他优惠包括减收交通费、地方税、电费和汽车注册费等。 家庭子女补助金: 凡养育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女的人可以得到补贴,但取得这笔补贴必须经过对家庭收入和财产情况的调查。家庭补贴通常每两个星期发一次,交给主要监护人,一般都是交给孩子的母亲。孩子助养费的领取根据一个有孩子的家庭年收入情况而定。 残疾人和病人救济金: 因伤残而领取抚恤金的人和因患病而领取临时补贴的人,接受康复治疗和培训,父母或监护人因孩子身体、智力或心理伤残而需要在家里得到护理和照顾的可以领取残疾人和病人救济金。已经就业或者正在接受培训但是不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伤残者可以领取交通费补贴;长期在家照顾严重伤残的养老金领取者或领取其他补助者的人可以得到护理者补贴。 失业救济金:

对于正在寻找职业的失业者或为寻找工作机会正在接受教育、培训或安置的失业者,为使其能得到足够的收入,以维持他们自己和家属的生活所发放的补贴,有"寻找工作补贴"和"重新开始津贴"等;失业救济金额度目前为每人每两周约410澳元。新移民在抵达澳大利亚两年后才有资格申领。 孕妇补助金: 居住在澳大利亚,且孩子在澳大利亚出生的孕妇,可以申请孕妇补助金。如在前往澳大利亚定居途中孩子生在船上的产妇,以及在澳居住一年以上的外籍孕妇,也能享受此种补助。每分娩一个孩子时,可得到一次性分娩津贴。 全民享有免费医疗保健: 国民保健(Medicare)是澳大利亚国家健康保险计划,新移民可以即时享有大多数免费医疗服务,国民保健病患者也可享有免费公立医院的治疗。国家将会为病人支付:看医生的费用、在公立医院手术、住院(包括药品和饮食)的费用,通常情况下,开业医生和医院与政府实行统一结账,病人只需刷卡而不需要付费。国家虽不会为病人支付买药的费用,但政府通过“医药补贴计划”对许多医药处方给予补贴。 此外,还有学习津贴、边远地区津贴、看护津贴、配偶津贴、电话津贴、房租津贴、交通津贴、托儿津贴等,但大多数新移民要等两年才有资格申领部分社会保险补贴,其中包括失业救济金和学习津贴。新移民抵达澳大利亚后即可享受的福利包括医药津贴、孩子助养费、特别救济金、大学奖学金和学费免息贷款的偿还等项。 澳大利亚是高福利国家,是全世界公认的社会福利事业的先驱。基本福利制度具体体现在: 1.从小学到高中12年的免费义务教育; 2.大学学费比留学生低2/3,并且是免息政府贷款;

澳大利亚教育改革

澳大利亚教育改革 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制度十分完善,中小学教育非常普及。基础教育从本国实际出发,致力于教育与社会发展进步相适应,注重实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办学体制方面,公立学校面临着危机,到私立名校就读的学生与日俱增,公立学校的生源在大量流失。在经费方面,联邦政府与各州和领地政府一直在执行一项双方达成的协议。 近年来,澳大利亚呈现出公立学校人数不断减少的趋势,在课程设置方面,课程如何开设,课程教学怎样进行,是否兼顾移民儿童的特点,这种兼顾在各学校、各年级如何分配,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澳大利亚中小学遇到的另一棘手问题是师资短缺、素质不高,能够胜任教学的教师更是供不应求。频繁的考试也是澳大利亚中小学的传统特征。针对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相应的基础教育改革策略。 一、申明基础教育的宗旨 培养面向21世纪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是当今澳大利亚教育的基本目标。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教育部出版的《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国家报告》,在显要位置上申明澳大利亚基础教育的十大宗旨,充分体现了澳大利亚关于发展基础教育事业的国家意志。基础教育十项宗旨包括: 1、为所有年轻人提供优质教育,发挥他们的天才和潜能,以适应社会、文化和经济的需求。 2、使所有学生获得高水平的学识、自信、乐观、高度自尊,完善个人美德。 3、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满足特殊群体接受特殊教育的需求。 4、适应国家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及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未来就业和其他生活方面最具灵活性和适应性的技能。 5、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继续教育和培养打基础,尊重并以积极态度对待终身教育。 6、使学生在如下10个方面得到发展,它们是:英语识字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包括其他数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对现实社会科学技术作用的理解能力,对澳大利亚历史和地理的系统了解及评鉴能力,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能力,欣赏、理解以至参与艺术创作的自信心,对道德、伦理和社会正负面事件的识别能力。 7、使学生形成有助于积极参与澳大利亚社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8、使学生能理解和尊重澳大利亚的文化遗产,包括土著人和少数民族群体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9、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创造性地利用闲暇时间。 10、提供恰如其分的就业教育和工作领域的知识培训,包括对大自然和社会工作环境的熟知。这些宗旨应随时间的进程而不断更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澳大利亚社会需求。 (1)提倡平等教育 澳大利亚提倡平等的教育,对不同背景和有某些特殊困难的学生一视同仁,政府为6类学生提供特别的帮助和援助。这6类学生为:有各种残疾的学生以及在学习、情感或行为方面有障碍和困难的学生;面临失学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低下或贫穷的学生;土著学生;来自非英语背景国家的学生,这些学生需要在学习英语上给予特别的帮助;位于偏远地区的学生。政府还采取具体措施,让这些学生能够和其他学生一样得到同等水平的教育。 (2)设立“校长专业考核”制度

如何认识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如何认识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 福利国家制度,是由国家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经济环境来讲,战后西欧经济的迅速恢复和繁荣为建设福利国家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从政治环境来讲,战后西欧各国的执政党在福利国家问题上达成了不同程度的共识,这种共识保证了福利国家发展的延续性。从国际政治环境来看,美苏对抗为西欧各国发展经济和福利事业提供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东欧国家的存在给西欧各国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迫使西欧各国增加社会福利。 福利制度的产生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福利制度的内容与水平决定于生产水平,是资产阶级自觉调节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可减轻贫困程度但却不可能消除贫困。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福利国家制度”,没有改变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性质,只是在新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垄断资产阶级通过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保证资本积累和继续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方式,从而是整个现代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福利制度也是一把双刃剑 一、积极作用 1、维持劳动力的正常生产与再生产,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2、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工人阶级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3、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民个人的自由 二、局限性 1.竞争力下降。高成本无论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对于国家来说,其结果就是竞争力的下降并影响到国家经济增长水平。 2.政府借贷和赤字增加。从根本上说,福利国家再好的社会保障,都是来自工作者的缴纳。3、福利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福利制度可减轻贫困程度但却不可能消除贫困 因此,完全的向西方福利制度“看齐”是不现实的。降低福利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这也是一个规律。这些规律已经或正在被西方福利国家的实践所证明着。 目前我国必须结合自己的国情,要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福利制度,选择一个具有长效机制的福利制度模式,不断完善已经初具规模的福利制度雏形。

澳洲高考制度简介

澳洲高考制度简介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到澳大利亚接受中学教育。国际学生和当地学生一样,在完成各州规定的高中课程后,在12年级,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州政府组织的毕业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便获得各州颁发的高中毕业证书,以下是各州对毕业考试证书的称呼。 新南威尔士州(NSW):高中毕业证书(HSC)(Higher School Certificate) 澳大利亚首都地区(ACT):ACT12年级证书(ACT Year 12 Certificate) 维多利亚州(VIC):维多利亚州高中毕业证书(VCE)(Victorian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北部地区(NT):北部地区教育证书(NTCE)(Northern territory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昆士兰州(QLD):高中毕业证书(Senior Certificate) 南澳大利亚州(SA):南澳大利亚州高中毕业证书(SACE)(South Australian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塔斯马尼亚州(TAS):塔斯马尼亚州高中毕业证书(TCE)(Tasmanian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西澳大利亚州(W A):西澳大利亚州高中毕业证书(WA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虽然称呼不同,但功能是相同的,性质相当于中国的高考。在澳大利亚,除了昆士兰州以外,考试成绩通常为百分等级Percentile Ranking, 满分为100,中间间隔0.05。各州对于成绩排名的称呼也不同,比如, 新南威尔士和首都领地称UAI-University Admission Index; 维多利亚州称为ENTER -Equivalent National Tertiary Entrance Rank 西澳,南澳,北领地和塔斯马尼亚称为TER-Tertiary Entrance Rank; 昆士兰州的排名以称为OP-Overall Position 虽然叫法不一样,但反映的学生水平是相同的,即UAl95相当于ENTER95和TER95的水平。如果一个学生的TER为75.00,表明他的成绩相当于或略优于75%的12年级应届生的成绩。每年各大学录取学生时,都会划出最低分数线,达到最低线的学生就有机会被所申请的大学录取。有的专业有预备课程的要求,有的专业会划出专业课程的最低线,而各专业也会在最低线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方式如问卷、面试等挑选考生。达到了所有的选拔条件之后,考生方可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和中国不同的是,高考成绩并不是决定高中毕业生升学的唯一标准,通常,这一成绩只占总成绩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成绩来自于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是11年级和12年级的成绩。 各州高考评分比例 地区平时成绩州会考 新州50% 50% 维州30% 70% 南澳州50% 50% 昆士兰州100% 0% 首都地区100% 0% 塔斯马尼亚州100% 0% 澳大利亚的学校课程依据全国统一的课程大纲设定,高中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学生选择面广。所有科目大致可划分为8个主要学习范畴,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健康与体育、技术、社会及环境学、英语以外其他语言、艺术。在这8个范畴之下有一系列科目供学生选择。不同学校可供选择的科目略有不同,而英语则属必修科目。每年各州划定毕业考试科目的范围之后,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选课,每所高中都有几十门甚至上百门课程可供选择,从最基本的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到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编程等,这些课程都可以作为高考科目,学生们可以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且为大学专业课程的选择及将来职业道路的选择奠定基础;而无论选哪几门,分值都是相同的,比如音乐、戏剧与经济学、数学都是一样的。由于高考科目是任由学生根据其兴趣及长项来选,所以高考负担也就不重了。兴趣广、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了与高考无关的科目还会增加被大学录取的机会。除此之外,在科目内容程度和高考时问上,学生也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如果一个学生在11年级就选了12年级的数学和外语,并提前一年通过高考的话,那么他在12年级再选几门功课,不仅多学到了知识,而且对最后的录取也就更有把握了。 与此种高考制度紧密联系的高中教学是生动活泼的,在澳大利亚,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小组活动及个别研习等方式学习。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为本,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及思考分析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素质,包括学术能力及与人际交往能力和融入社会的能力等。学习成绩评定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单元作业完成情况,二是水平测试。作业形式多种多样,如做模型、画宣传画、绘图表、写实验报告和论文等。水平测试是对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测、评估,一般一学年三至四次。各学校选学的课程相同、测试内容也相同,便于统一评分标准。不同课程有不同的测试内容。如理科有的科目可写研究报告、设计图表;文科有的科目可演奏乐曲、表演舞蹈、戏剧等。这

西方福利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简介 陶承德等在《科技革命与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一书中认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社会物质财富大量增加。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就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处于贫困线以下。特别是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竞争的加剧,使许多企业生产不景气甚至倒闭,使相当数量的工人失业,生活水平下降。为了保持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兴起和形成福利制度。福利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加强社会福利而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资产阶级政府采取的重要的改良主义措施,是资本主义社会调节生产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相对稳定,阶级矛盾趋于缓和的重要原因之-。 福利制度的初创是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在I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长期萧条,失业问题日趋严重,工人运动日益高涨,社会矛盾逐渐激化。特别是在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心--德国,俾斯麦政府对工人运动除了采取镇压手段之外,也把实行社会改良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手段笼络工人,德国就成了世界上最早制定社会保障立法的国家,它在1883年、1884年和1889年,先后通过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和老年及残废保险法。许多欧洲国家也借鉴和学习德国,如英国、瑞典、挪威、芬兰、法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瑞士等国也先后制定有关疾病、工伤事故的法律,1911年英国还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全国性的、强制性的失业保险法和国民健康保险法。 在本世纪30年代,震撼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发生,造成了大批劳动者的失业,贫困和饥饿引起了资产阶级的极度恐慌,特别是德、意法西斯的上台和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危机和战争使人民觉醒,在欧洲左翼的政治力量加强,苏联社会主义又给人们指明了新的社会发展方向,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的民主革命风起云涌。在这种背景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快了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步伐,美国国会于1935年8月通过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还建立了有关给年老退休的工资收入者直接提供年金津贴、失业补偿、贫困和盲人救济、被扶养穷困儿童救济、促进妇孺健康和公共健康服务等9个社会福利计划。并于1942年11月为了动员人民支持战争,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威廉.贝弗里奇受英国政府之托,提出了一个题为《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的报告,这就是西方社会保障史上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两个基本思想,一是社会保障应以保障居民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为限;二是社会保障应体现“普遍和全面”的原则,即应包括所有居民的各种不同社会保障方面的需要。这个报告得到英国战时联合内阁和战后工党政府的原则批准,英国相继建立了家庭补助法(1945年)、社会保险法(1946年)。国民健康服务法(1946年)、国民保险(工业受伤)法(1946年)、国民救济法(1948年)等。1944年制定的教育法也把免费的中学教育确立为普遍享受的权利。法国、瑞典等国也进一步完善了福利制度,使福利国家的框架基本形成。 陶承德等认为,5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特别是60、70年代,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这也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完善福利制度、发展福利国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进入完善阶段。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会福利的享有面愈益向全民化发展。社会保险制度逐步把保险范围由工资收入者的职工保险扩大到非工资收入者如农业经营者、手工业者、商人和自由职业者。对收入很低或没有收人而无法参加保险的贫困者、失业者伤残者等通过设立社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补贴项目来保障最低生活水平。 第二、社会福利项目更加广泛。除退休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外,还纷纷设立了各种救济,象住房补贴、孕妇补贴、儿童营养补助、单亲家庭补助、老年人医疗照顾计划等。如英国公民一出世便可享受国家发放的婴儿补贴;产妇有医疗补助;学龄儿童除了在公立学校免费就读以外,还享有儿童津贴;失业者可领取失业保险金或失业救济金;病患者可以在公立医院享受免费医疗;同时可以领取疾病津贴或疾病补助救济;老年人有退休金、养老金;死亡者家属可领取抚恤金等。瑞典的社会保险制度源于英国,又超过英国,被誉为“从摇蓝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如瑞典公民年满67岁即可领取全额的基本年金,而且不交纳任何手续费,也无需经过收入情况调查,雇工和雇员不交纳保险税。 第三、社会福利支出大幅度增长。在国家财政支出中均占相当大的比重,社会福利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如美国1975年社会福利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达18.7%,占政府开支比率达57.4%,1982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西欧的英、法、德、意、比等6

各国福利比较

现在,世界多数国家都建立起覆盖所有国民的社会福利制度,我们看看一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是怎样的。 一、法国: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4.9% 在法国,公民从娘胎到死亡受到400多种福利的保护。法国社会福利的特点是不管国籍,只要在法国有合法居留身份,就可享受。笔者在法国留学时,照样享受他们的住房补贴和育儿补贴。 法国医疗保险全民享有,根据个人收入情况,公民每年仅交几百欧元的医保费,大致是一个星期的最低工资,失业者则免交此费。家庭如果只有一人工作,可将配偶及子女纳入自己的保险中,交费不变。病人每看一次医生只交1欧元的挂号费,其余所有费用在自己的保险账户上由社保机构划拨。 在法国,农民每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1欧元约合8.9元人民币),每养1头牲畜补贴300欧元,补贴农产品要求符合环保生产标准。 对无工作或低收入家庭,根据家庭人口数每月领取405.62欧元到851.81欧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则每增加一个孩子,每月加162.25欧元。 孩子从在娘胎里的第5个月起到满3岁,如果父母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领取156.31欧元的幼儿补贴。如果父母为照顾孩子而停止工作或减少工时,则每月可领取320.67欧元到484.97欧元的育儿补助。 如果雇用保姆照看小于6岁的孩子,并且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享受65.46欧元到199.78欧元的补贴。如果家庭有两个孩子,每月补助 108.86欧元,以后每增加一个孩子增加139.47欧元。孩子长到11岁时,每月补助再追加30.62欧元,16岁时每月再追加54.43欧元。此项补助直到孩子找到工作为止。 法国国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孩子每个学期开学时可领取249.07欧元的补助。从初中到大学,学生可获得每个学期54.9欧元到3456欧元的助学金。 残疾人根据残疾情况,每月可获得109.40欧元到1025.72欧元的补助。 法国一些城市对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有的城市则对所有人提供免费公交服务,或提供免费自行车。 二、美国:穷人医疗政府买单,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21% 一位在美国加州的华人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失业,可他一点也不感到恐慌,因为他可以领一年的失业金,然后再申请政府的救济金,救济金每月1600美元(1美元约合6.7元人民币),房贷供不起,不要紧,也由政府无偿补助,日子照样过得很体面。 研究数据显示,1995年夏威夷一个有两个孩子的母亲领取的福利相当于年薪36000美元的工人。 美国的小学到高中教育免费,大学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负担,学生只负担一小部分。社区大学的学费低于每年1500美元,约是美国从业人员平均年收入的1/30。为确保条件具备并且愿意读书的孩子能读大学,政府对贫困家庭提供各种形式的资助。 美国有专门为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救助(Medicaid)系统,为买不起医疗保险的低收入家庭提供优质的医疗保障,所有费用由政府支付。医疗救助预算占州GDP的22%,其中联邦政府补贴57%。

澳大利亚社会福利制度

澳大利亚社会福利 制度

澳大利亚社会福利制度 澳大利亚社会福利制度 -01-20 澳大利亚房产投资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 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开始建立,澳大利亚也是世界上社会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当前,一个相当完善的社会福利网已覆盖全国各地,澳大利亚社会福利种类多而齐全,是一个典型的福利社会,澳大利亚社会保障津贴种类全面,有: ⒈孩子助养费: 一个有孩子的家庭年收入不超过65,000澳元便能够领取,每两周约50-300澳元/人,金额取决于孩子的年龄、数量和家庭的总收入和财产。 2. 救济金: 发放给生活有困难的人,新移民在其无法控制的情况下而导致的状况改变时才可申领,每两周约330澳元/人。 3. 失业救济金: 每两周约330澳元/人。凡在工作年龄内,有工作能力,愿意工作而找不到工作者能够领取。但新移民要等两年才有资格申领。另外,政府还有“寻找工作补贴”和“重新开始津贴”计划,这些计划使失业者参加或重新参加就业得到鼓励和支持。同时,失业

者遇到比较合适的工作岗位时,失业者是不能拒绝的。 4. 养老金: 男性需年满65岁,女性需年满60岁才可享受养老金,养老金大致每周为440澳元。能否领取养老金或领取的多少将根据个人收入、资产而定,符合条件的还能够得到优惠的医疗药品和其它卫生保健待遇。因此,澳大利亚老年人基本是由政府赡养,没有人到老年后会有生活的忧虑,子女也没有赡养老人的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压力。其它的优惠还有减收交通费、地方税、电费等。澳大利亚还和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签订了社会保障协议。 5. 津贴: 第一胎获得的津贴将降至元,第二胎津贴则为1000元 6. 疾病和伤残津贴: 因伤残领取抚恤金或因病而领取临时补贴的人,同时能够接受康复治疗和培训,以便观察她们是否能重返工作岗位。父母或监护人因孩子身体、智力或心理伤残而需要在家得到高水平护理和照顾的,也能够领取护理补贴。 7. 另外,还有学习津贴、灾难津贴、边远地区津贴、寡妇津贴、看护津贴、配偶津贴、电话津贴、房租津贴、交通津贴、托儿津贴等。 8. 澳大利亚实行全国健康保险制度,即医疗保健。国家以税收形式从人们收入中提取1.5%作为医疗基金。这种医疗保健制度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