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
奥古斯丁《忏悔录》读后感

探索信仰与真理的道路

——读奥古斯丁《忏悔录》有感

中世纪的古罗马,宗教色彩浓厚。在西欧,宗教对一个国家有着很大的的影响,现在英美法系的立法同样受到深刻的宗教的影响。

奥古斯丁,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他的自传《忏悔录》中,充满着他不断对自己的审视。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从呱呱坠地的哭闹到年轻时的放荡生活,直至最后圣神的洗礼,无时无刻不充满了奥古斯丁的忏悔,不断的内心的懊恼与疑惑,那样的忏悔是如此的深刻、虔诚。

上帝创造了一切,创造了所有美好的事物。谁追寻主,谁就会赞颂主。“主啊,我的帮助者,我的教主,我现在要向你的盛名告知并忏悔,你是如何将我从紧紧束缚我的肉欲的禁锢和世俗事物的奴役中解放出来。”奥古斯丁在书中反复提及自己内心与世俗和肉欲的不断斗争。是在反复的思索中,才探寻出接近上帝的曲折的道路。奥古斯丁谈了许多自己的“罪行”,接下来我将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想法。

奥古斯丁认为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是有罪的。婴儿,哭着要可能伤害他们的东西;对年长的人发脾气;因不顺从他的意愿而尽其全力打击和伤害比他们懂得更多的人,奥古斯丁把这些孩子小时天真无邪的举动认为这是“婴儿不是缺乏伤害他人的意愿,而是没有能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西方最为深厚的宗教文化,认为人生来就是罪恶的,终其一生都要不断的自我反省,向上帝忏悔,博得上帝的怜悯与原谅。我想这点是和我们的文化大不相同的,我们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在来到这世间的时候都是善良的美好的。孩童的童言无忌,是他们对这个世界最初的最真实的表达,他们如实的反映自己内心的活动也是“罪”吗,在我看来那就是孩子和成人的不同之处,那正是他们的可爱,如果孩子没有了那些小小的“无理取闹”岂不失掉了一种上帝创造的美好么,我个人对作者这样描述婴儿的罪恶持保留态度。

慢慢大了点,奥古斯丁感谢上帝赐予了他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知识,他享受朋友的陪伴,并远离痛苦、无知和悲伤,与此同时作者也回想到那时的虚荣与嫉妒;青春时期的肉体欲望和因贪婪而去偷窃,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偷窃“我们真正的快乐时做了被禁止的事”,这是一句多么真实的话语,我们喜欢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上帝的,同时我们所爱的这种自由是不负责任的自由。他忏悔了自己的善变,因自由意志而犯的错误。在探寻真理的路上,他忏悔着“我的骄傲使我到处漂游,随风飘荡”,“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灵魂是软弱无力的,除非它抓住了真理的坚固之石。人们表达自己的意见。但那只是他们自己的意见,像一阵阵风把灵魂吹向这里、吹到那里,晕头转向”骄傲把真理的光挡住了,让我们怎么看见真理,即使真理就在我们眼前。

此外我再就好奇心这一点来谈谈我的想法。奥古斯丁把享乐和好奇心对比来

写。人们需要快乐时,就会寻找众多美丽的事物,但当动机是好奇时他们会寻找相反的事物仅仅是为了证明,不是为了一种不快的体验,而是为了体验了解和发现的滋味。在作者的言语中给我的感受是所有对不好事物的所吸引的就为好奇,实则不然,我们也同样有对美好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希望善于运用知识来丰富我们的生活;看看现今多少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生活更美好,这些发明的老师不都是好奇心吗?这样的动机难道也能称其为“罪”吗?这样的好奇心难道还可以称为“没有价值,与我们的生活无关”吗?

奥古斯丁逐步探索自己的内心,即使在什么都逃不过上帝的眼,他依然深深的细数自己所犯下的罪。最后他终于在米拉接受圣神的洗礼,进入主的门下,做了主的仆人,即使是这样也没有停止无时不刻的忏悔,向上帝祈求教诲,探索圣经的奥秘。在书中还清晰的了解到奥古斯丁的母亲对他的深刻影响。母亲为儿子早年走过的错误道路日夜哭泣,向主请求宽恕,直至最后安波罗修大有能力的宣道影响到奥古斯丁步入圣殿后表现出来的极度兴奋与快乐。从这些我看到了,从古至今,在西方,信仰的重要。正如奥古斯丁说的那样,主可以治疗他的肉体疾病与精神痛苦。

在本书中,虽然奥古斯丁的某些忏悔我并不认同,但是,让我思考的不仅是我所不认同的,还让我思考的是他坚定的信仰和他对善恶的界限。透过他我看到了,在西方,信仰是如此的重要,重要到犹如他自己的生命,至今我也不是很透彻的明白信仰到底是怎样的,意味着什么,或许那就像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在平时自己生活中做出各种选择的一个基本思考与底线。现在我们国人基本谈不上信仰,但我们也依然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对我们来说信仰太过于抽象,太过于意识化的东西让我们难以捉摸,所以我们也就不明白信仰的力量,信仰也不一定就让我们做出最好的选择。再说到善恶的区分,现在让我们说善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一般我们也都是基于对数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共有意识和法律的规定为蓝本,但是在奥古斯丁那个时候是基于《圣经》,而圣经的编著则是由许多人合成,这里也难免会带有个人或某个时代群体的共同意识,社会的发展变化不能总是依靠原来的的意志,一成不变的来指导运动的生活。

当然,我也对圣经的“不可荒宴醉酒,不可放荡纵欲,不可纷争嫉妒。总要批带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表示赞同,奥古斯丁说“一个人如果像一座雕像一样被安置在一座极其宏伟美丽的建筑的一角,他将难以察觉他仅仅作为其一部分的这一建筑的美”,这样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观点对后世也产生不小的影响。

读一本书不只是看看故事情节而已,了解不同人的价值观,更可以看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虽然我找不到哪种信仰属于自己,但是我认为拥有一种善良的价值观,善良、真诚的对待整个世界,这样是否也是可以说没有辜负上帝创造了这样个美好的世界,美好的个体呢。

忏悔录读后感800字_忏悔录读书心得五篇

忏悔录读后感800字_忏悔录读书心得五篇 《忏悔录》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让-雅克·卢梭在其晚年写成 的自传。《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1766年被迫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 活经历。关于《忏悔录》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忏悔录》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这次的内容大概是卢梭从一个天真的少年到他事业有成的这段时间的事。 经过这一段的阅读,对一个现象很感兴趣,那就是我感到卢梭的部分心理活动和对外 界事物的反映与我极其的相似。我这么说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也有成为一个伟人的天资,而 是说一些感情,或者是心理反应或情感,可能是组成一个人内心情感或个性的基本因素。 我想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这里我占且就叫它”七巧板“理论吧。就想是七巧板一样,几 种同样的普遍的情感,经过不同的组合,演变成了千千万万种不同的个性。又或者可以说 是乐高玩具,几个简单重复的积木似乎可以拼接出整个世界。 最开始这么意识到这个理论,是因为我之前产生了这么一种认识,即人人都一样。意 思是世界上其实没有多少比你笨或是比你聪明的人,一个人每多一个缺点,都会有一个相应的优点作为补偿,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天才也是有的,不过个人认为比例较低,否则就不会被称为天才了。所以说,既然认识到卢梭与我一样,一个几百年前的欧洲人与一个 几百年后的中国人一样,那么是不是大多数人都是差不多的呢?我认为是的。 虚荣与自我保护,也许是人天生就拥有的一个特质。至少作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自我保护我肯定扎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细胞中的。但是在这里,虚荣与自我保护之间的界 限似乎很模糊。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关的两个概念,其实是相通的。我这里所说的自我保护,并不是物理上的保护,而是精神的一种自我保护。在一个人受到攻击时,这里当然也包括 精神的打击,通常情况下,大脑都会给出一个应对的信号。在我所读到的卢梭的忏悔录中,他即使用文章给予了攻击他的人以反击。 在这里,既可以是认为是在他的角度对整件事情的理解,又可以认为是他对于攻击他 之人的批判。所以在他的著作之中,即使是他真的认为他已经做到了公平公正,他也有自 我辩解的成分。这能不能叫做虚荣呢?虚荣心是一种表面上追求荣耀、光彩的心理。在这里,我想这个判定的界线是模糊的,所以应该是既是又不是吧。

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900字

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900字 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900字(一)初识《儒林外史》是在看京剧《范进中举》之后。看完之后不觉惊异于作者的独具匠心,却没有领略导作者的真正用心,直到翻开《儒林外史》浏览了整个故事之后。 《范进中举》讲的是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终于考上举人,欢喜至疯,最后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非常简单的故事,但纵观全文事实上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中举从范进身上来看是好事,苦考了三十四年终于出头,从他发疯来看足以看出那时的读书人对功名痴情一片,像周进哭号着为秀才名分磕头撞板。但他们的痴情并不是为了道德理论上的治国之经,而是纯粹的个人升官发财。还有范进中举前后判若两人,中举前萎缩地向老丈人低头称事,中举后便有了老爷大人们的官腔。甚至在为母亲守丧时,在打秋风的筵席上大吃大喝。而他仅仅是中举,不出两个月,什么房产、田地、金银、奴役,不请自来。范进是千万得中读书人的代表之一,封建政府用他们的荣华为不得中的读书人做榜样,加深科举对他们的毒害。 中举对胡屠户来说,也是意义非凡。对范进中举前要打要骂由着性子来,一旦中举后,因范进发疯让他打范进一巴掌,他却说:“(范进)虽是我女婿,如今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如此便把一个势利小

人的嘴脸清晰的勾画了出来,胡屠户就是那些满脑子也是功名,中了科举余毒的市井小人的化身。 还有那些乡绅,都在第一时间忙不迭的为范进送金送银,正是他们为封建制度传播科举毒推波助澜。跳出范进的故事,作者详细描写了临死伸着两指头,唯恐两个灯芯废油的严监生和强抢人猪,用云片糕当药讹诈船家的严贡生兄弟俩作为代表。 综上所述的人物,无一不受科举的毒害。事实上不只这些人。还有举着科举饭碗的名士们,还有科场屡屡落败的如看风景都要挤出几句经典的马二先生之类的人。还有xx弟子,一听胡屠户为女婿范进母亲做法师,屁滚尿流地马上安排起来。甚至是贾宝玉最最推崇女子亦是如此。鲁小姐受其父影响只认八股文,什么都以八股文马首是瞻,自己终日练习八股,后来因为丈夫对科举毫无兴趣,终日长叹。书中充斥着讽刺味,辛辣尖刻,这与作者生活背景很有联系。 作者吴敬梓慷慨好施,被族人看成败家子。他后半生十分潦倒,但是旁人几次三番找他参加科举,他都不应。他的书桌下有八股细绳,每根下都有一个臭虫,一个蚊子,就是“八股臭文”之意。因为贫困无法取暖,他常邀请朋友绕成行走还“歌吟啸呼,相与应和”,并称其为“暖足”。这样的背景下,无怪乎书中描写如此地耐人寻味了。 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900字(二)《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描述了科举制度在一个朝代中所发挥的奇妙作用。科举制度下的奇人,给我们带来一个个

忏悔录读书心得优秀范文5篇

忏悔录读书心得优秀范文5篇 忏悔录读书心得1 上个周末去上海书城,本来准备再读一遍《基督山伯爵》,记得高中在上课的时候偷偷看基督山,被班主任发现然后毫不留情地没收了,没收的那本还是基督山伯爵的下册,可想而知当时的悲愤之情。至于这本书内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这次在书城没有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基督山,所以只好买了法国著名作家让。卢梭的《忏悔录》。 当时大致看了一下译者的序,觉得不错,而且作者的名字也蛮有意思。买回家仔细一读,便发现又是一本完全符合我胃口的好书。在我准备开始好好读书的时候,本着世界名著的标准,非经典不读,所以从红与黑到远大前程,再到现在的忏悔录,没有一本不是世界文学璀璨的宝石,而且我也对这几本书的内容题材都特别喜欢。 “我现在要做一件以前没有人做过,而且以后也不会有人敢做的事。我要把一个人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这是忏悔录的经典开场白。卢梭晚年受到了无情的政治迫害,甚至文学界的朋友都还是背弃他。最后他终于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地写出来,让世人和读者来判断,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着哲学家的智慧和作家流畅的文笔,所以最终他实现了他的目标。无论是他的卑鄙龌龊,还是他的品德高尚,他全部一笔笔真实地写入了《忏悔录》。如他第一句所言,以前没有人做过,即使过了两百多年的今天,也没有人敢做。而他把自己的丑恶一面写下来,并没有对他的形象有太多

负面的影响,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他的伟人地位完全被《忏悔录》一书坚实地奠定下来。 我刚看完了《忏悔录》的青年部分,也就是和卢梭一起重温了他的青年时代。他的很多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都能引起我强烈的共鸣。他有两面性,有时候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有时候会没有理由得变坏,幸运地是,他最后还是能够重新回到正确的方向,而没有一直堕落。我觉得自己的童年和青年在这一点一样,我自己的本性也是非常善良,但是在高中时代也堕落过,做过很多坏事。最后也能自己改正过来。实际上还是因为环境,环境确实能够对人的行为形成极大的影响。卢梭也喜欢女孩子,而且对自己喜欢的女人显得感情特别丰富,容易动情。但是又非常拘谨,有一次很深刻的恋爱,即使最深的接触就是吻了那位小姐的手。但这次恋爱给他带来的快乐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它人以吻手开始的恋爱。不能否认,这一点我也和他一样。我和他一样从内心里就完全没有其它的想法,而已经能在交往中享受到极大的精神快乐了。卢梭有一段对女人的见解,一些自以为很聪明的女人喜欢用询问的方式来了解男人的内心,而实际上这会使男人产生本能的反抗,只会用谎话来欺骗她们。相反会对她们产生反感。我完全赞成他的这个观点。他确实有极强的对人性的观察力。还有一点性格我也和卢梭及其相似,就是不喜欢别人来教自己。用卢梭的话来说,就是担心在别人教我的时候担心听不懂,而不懂又要装着听的懂。最后还是没懂,所以我们都喜欢自己看书学习。还有一点就是反应很慢,这一点很可爱,但是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缺点,我们对人都有很强和很敏锐的观察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

《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第一,突破传统说书体小说的叙事模式,进入文人书面化创作;第二,通过独特、鲜明的讽刺艺术成就反讽艺术的巅峰之作;第三,创造了新的小说结构形式——以思想贯穿的连环短篇结构。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讽刺艺术达到最高峰的一部巨著,也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的真实生动的描写,并涉及当时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让人深刻地认识当时的封建社会。 说到读史,有必要说说读史的境界,在此借用佛教中的三种境界:“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读史的境界或许会因人而异,但大概不会偏离这三层意思:第一层境界是只看到历史的`表象,“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第二层境界是能透过历史表象看到当时社会的本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层境界是通过对历史的了解从而提炼出能为当今社会所用的意识并运用于当今社会,“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闲斋老人说《儒林外史》“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此仅为读《儒林外史》的第一层境界;透过《儒林外史》深刻认识当时的封建社会统治者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以理学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尤以科举制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统治者的玩偶、学而无用的市侩,此为读《儒林外史》

的第二层境界;《儒林外史》中反映的是当时封建社会的客观现实,但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看不清当时的社会现实,则纯属当时人们的主观意识问题,吴敬梓是“世人皆醉我独醒”,他深切期盼能唤醒世人,或者说得更伟大些,他想医治社会、拯救世人。如果这当真是吴敬梓写作《儒林外史》的目的的话,则他的思想意识很值得当今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所借用,此当为读《儒林外史》的第三层境界的首要内容。当今社会有责任心的人应当如吴敬梓那般,用明晰的眼光和准确的判断力,认识社会、认识事物,准确表现和揭露社会,了解社会和事物的本质,掌握社会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清是非,引人爱俗、乐俗,或者因为忧世伤俗,奋而医世救俗,从而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切不可以一己私利的眼光看待社会、看待事物,愤世嫉俗,蛊惑他人弃俗、反俗,让人误入歧途,更不可以扰乱社会谋取个人私利为目的做出反人民、危害人民,反社会、危害社会的事情。

忏悔录读后感1000字

忏悔录读后感1000字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忏悔录读后感1000字(一) 这几天一直在读卢梭的《忏悔录》,它被归结为一种经典名着,可是我读过后感觉收获不大。我不知道为什么为翻译成“忏悔录”,卢梭好象也没有什么值得忏悔的吧。从它的英语名称"The Confessions"来说,翻译为“坦白性传记”也许更恰当。 读这本书时,能支撑我一直读下去,并直到读完的是他与瓦朗夫人的关系进展。 卢梭从小失去母亲,父亲也因打伤一贵族而逃亡他乡,他从小不得不四处流浪,食不果腹,甚至沾染了诸多流氓无赖习气的浪子,在他16岁生活无着、走投无路的时候,神甫蓬韦尔先生建议他去投靠瓦朗夫人。他说:“她是一位非常仁慈的好夫人,她能把别人的灵魂从她本人已摆脱了的错误中拯救出来。”那时瓦朗夫人已经28岁,他称他为“妈妈”,其实他们的关系是情人关系。 在卢梭成长的过程中,瓦朗夫人无私地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钱财无怨无悔地支持着卢梭,即使卢梭最不可思议的举动,瓦朗夫人给予的都是宽容。瓦朗夫人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她利用一切关系帮助身份卑微的卢梭,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正是瓦朗夫人无私的爱成就了卢梭。 在卢梭眼里,瓦朗夫人是一位温柔的母亲、一位亲爱的姐姐、一

个迷人的女友,他始终如一地这么看待她,在他的心里也只有她。就像书中所说:“所有别的女人受到我的钟爱皆因姿色使然,一旦没有了姿色,我的爱也随之消失;但妈妈却不然,尽管她会变得又老又丑,可我的爱却不会减退。” 后来卢梭厌倦了城市生活,同时他的健康状况颇令人担忧,瓦朗夫人同意与卢梭一起去偏僻的郊区生活,在瓦朗夫人的悉心照料下,卢梭的健康得到了恢复,在尚贝里郊外的沙尔麦特,卢梭度过了他生命中最为幸福的自由时光。可是由于身份地位的悬殊,虽然他们俩在一起生活了很多年,也没有走到一起。 可最后,瓦朗夫人因为交男友不慎,没有听从卢梭的劝阻,离开卢梭后生活很凄惨,所有的财产都被人骗走了,丈夫对她很粗暴,最终郁郁而终。 卢梭听说了她的处境,好象只是只是给她经济上一点资助,也没有去看她。但是,卢梭倒是去了好几次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 1928年,人们甚至按照卢梭的意愿,在她和卢梭相遇的地方竖起了黄金的栏杆,以纪念卢梭与瓦朗夫人相遇200周年,供后人瞻仰凭吊。 瓦朗夫人是幸运的,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恩人,作为一个人。 看完这本书后,眼前便挥不去黄金的栏杆,想像周围的景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不知有一天,我会不会在心中为别人树起一个栏杆?知与遇,很难,很难!在当前已经不再蔚蓝、不再纯洁的感情天空下,如果还有一双眼睛与我一同哭泣与拼搏,那么泪水与汗水的倒影中必

儒林外史读后感读书感悟800字五篇

儒林外史读后感读书感悟800字五篇 儒林外史是部讽刺腐朽旧社会的小说,寥寥数言却写出了无数的辛酸,因此生活在现 今社会的我们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 给大家整理的《儒林外史》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讽刺艺术达到最高峰的一部巨著,也是一面封建社会的 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的真实生动的描写,并涉及 当时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让人深刻地认识当时的封建社会。 说到读史,有必要说说读史的境界,在此借用佛教中的三种境界:“看山就是山,看 水就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读史的境界或许会因人而异,但大概不会偏离这三层意思:第一层境界是只看到历史的表象,“看山就是山,看水 就是水”;第二层境界是能透过历史表象看到当时社会的本质,“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层境界是通过对历史的了解从而提炼出能为当今社会所用的意识并运用于当今社会,“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闲斋老人说《儒林外史》“读之者无论是何人品,无不可取以自镜”,此仅为读《儒林 外史》的第一层境界;透过《儒林外史》深刻认识当时的封建社会统治者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以理学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尤以科举制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统治 者的玩偶、学而无用的市侩,此为读《儒林外史》的第二层境界。 《儒林外史》中反映的是当时封建社会的客观现实,但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 禄的习尚,看不清当时的社会现实,则纯属当时人们的主观意识问题,吴敬梓是“世人皆 醉我独醒”,他深切期盼能唤醒世人,或者说得更伟大些,他想医治社会、拯救世人。如 果这当真是吴敬梓写作《儒林外史》的目的的话,则他的思想意识很值得当今社会有责任 心的人所借用,此当为读《儒林外史》的第三层境界的首要内容。 当今社会有责任心的人应当如吴敬梓那般,用明晰的眼光和准确的判断力,认识社会、认识事物,准确表现和揭露社会,了解社会和事物的本质,掌握社会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分清是非,引人爱俗、乐俗,或者因为忧世伤俗,奋而医世救俗,从而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切不可以一己私利的眼光看待社会、看待事物,愤世嫉俗,蛊惑他人弃俗、反俗,让 人误入歧途,更不可以扰乱社会谋取个人私利为目的做出反人民、危害人民,反社会、危 害社会的事情。

忏悔录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华篇】

忏悔录读后感及心得体会【精华篇】然我把整个世界都让给我那些仇敌去为所欲为,我却在贯穿我的全部写作的那种高贵的激情和我的思想原则的那种永恒的一贯,为我的心灵留下了一个证据,这个证据完全符合发自我的天性的全部行为。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忏悔录读后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忏悔录读后感一个月前,偶然读了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然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了,接着一口气读了《论科学和艺术》、《社会契约论》、《忏悔录》,一个月的读书经历,彻底爱上了一颗敏感赤诚的心。从卢梭身上,悟到了很多东西,整理读书笔记,跟大家分享。 哪些人应该读卢梭? 如果你敏感、多情,有一颗浪漫的心,你应该去读卢梭。 “上天赐给我一颗多情的心,对别人来说这是幸福的源泉,对我来说却是我一生不幸的根源。”一语成谶,卢梭一生的传奇从多情开始,一生的苦难皆因多情累及。世界上最天才、最浪漫的作家也创作不出像卢梭一样的人物,只有上帝才能有这样的杰作。 “一方面是非常炽热的气质,热烈而好冲动的激情,另一方面却是迟钝而又混乱的思想,差不多总是事后才明白过来。简直可以说,我的心和我的头脑不是属于同一个人的。”

“我生性是开朗、坦白的,正因为我不能掩饰自己的感情,所以我对于人家将感情向我掩饰起来也就疑虑万端;对这样一种天性的人来说,我的苦恼真是太大了,太难以忍受了。” “平静的时候,无论什么都是我害怕,无论什么都使我沮丧;一只苍蝇飞过,都吓我一跳,哪怕一句话,我都懒得讲,哪怕一个手势,我都懒得做,我的畏惧和羞耻心把我拘束到了极点,我真想藏在谁也看不见的地方。在我非动不可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动;在我非说不可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如果有人注视我,我便张皇失措。” 这就是真实的卢梭,激情澎湃,却缺少理性的束缚;感情真挚热烈,却疑心重重;生性怯懦,却无畏勇敢;要么过于高尚,要么过于卑鄙;有时是阿喀琉斯,有时是忒耳西忒斯;有时成为英雄,有时成为无赖。这些过于极端的性格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竟然变得那么有魅力,那么吸引人,甚至只用一眼,你就再也挪不开步子。读卢梭,就是在欣赏一件艺术品。 如果你觉得自己资质平庸,默默无闻,害怕自己将来变成芸芸众生之的一个,你应该读卢梭。 我们这群人,成功跨过了高考的独木桥,最终怀揣着各自的梦想,踏入了国最一流的学府之,每个人都对生活、对未来都充满信心。我们有理想有抱负,我们要成为一流的

《忏悔录》读书笔记

今天基督徒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状态:读经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甚至只存在着公事化而已;祷告的时间越来越短了,甚至只存在着形式化而已;聚会的热情越来越弱了,甚至只存在着责任感而已。 今天基督徒的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状态:基督徒的生活只剩一下招牌而已,而已经失去了基督徒的生活内涵:简仆、圣洁、真诚等,于是基督徒的生活越来越世俗化,凡世人所用的手段,基督徒也统统用上,可能比他们用的更精。这样的思想观念的主导下面,基督徒的生活离罪恶越来越接近了,散失了基督徒生活的属灵原则。 基督徒需要重寻奥古斯丁式的忏悔精神传统,让基督徒的生命越来越圣化,让基督徒的生活越来越圣化,同时,也让忏悔精神把基督徒更高境界的生命状态。 一个基督徒的属灵生命越来越向高峰攀登时,越来越需要忏悔精神,也就是一个人看到自己的污秽,说时他已经进入了圣洁的海洋,就如保罗一样,他的生命境界越来越来高的时候,他不断的发现自己是一个罪人中的罪魁,这一种的承认并没有使他的使徒地位受到动摇,也更没有使人轻视他,更没有使他名声大跌。反而使人更加尊重他,因为他已经是一个真正圣洁的人。在忏悔精神的促使之下面,使他更加与神接近。 今天的基督徒没有忏悔精神,只能造成基督徒越来越麻木,也就是做任何事情时,没有了一颗会不会得罪上帝的敏感之心,没有这样的一颗心,使基督徒对是与非、对与错的辨别能力很弱,很容易受到罪恶的诱惑,受到诱惑犯罪之后还感觉不到自己已经犯罪。只有具有忏悔精神的基督徒,对小罪恶有大敏感,使基督徒的生命更纯洁,让生命中的污秽渐渐被炼尽。 今天的基督徒没有忏悔精神,只能造成基督徒越来越世俗化,也就是做任何事情时,没有以真理的准则去判断可不可以做,而是以什么好处或利益去判断可不可以做。在这现的主观思考的导下,基督徒离真理的准则越来越远了,同时忏悔的精神也越来越弱,当基督徒相似时,基督徒的忏悔精神完全给丢弃了,于是形成一种主观思想,基督徒还需要什么忏悔吗?忏悔精神可以让基督徒更加属灵化,一举一动深深的表达出属灵的原则。 今天的基督徒没有忏悔精神,只能造成基督徒越来越远离上帝,没法真正体会到以马内利的精神,反而只把以马内利当作一个宗教标志而已,或都一个广告词而已,而已经完全失落了真正的含义就是神要与你同在,这一个真实的应许。一个不能体会上帝同在的人,也就是忏悔的精神越来越远了,感受不到什么地方,或什么事情需要向神忏悔,在这样的主观思想指导下,人只能更加接近罪恶,而远离上帝。忏悔精神可以让基督徒更加与神接近,也可以更加体会神的同在。 主啊!期盼你让这一个时代的基督徒,能像奥古斯丁一样,向您表现出深深的忏悔之举,让这一种奥古斯丁式的忏悔精神在神州大地之建立起来,只有忏悔精神让基督徒与你更加接近;只有忏悔精神让基督徒更加爱神与爱人;只有忏悔精神让基督徒更加圣洁像您。愿你在这块土地上聆听基督徒的忏悔之声。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忏悔录四年级学生读后感作文

忏悔录四年级学生读后感作文 卢梭的《忏悔录》这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是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卢梭想要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阐明一个事实,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忏悔录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忏悔录读后感 今天当我读到卢梭的这句话,仍然激动不已。他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这一段话像极了耶稣对恶意诽谤一个女的法力赛人说的话一样:你们当中谁若没犯过罪,就可以打她。结果,众人一个个丢下石头,低首离去。 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描述了自己真实的生平。尤其是书中对耶和华的信仰,是那么的执着。对于我这种无神论者而言,真的十分佩服,不知他们是怎么从无信仰到执着信仰的。在《忏悔录》中提到“天主是主宰自然的,破会了自然的规律,就破坏了我们和自然之间应有的关系。”这里提及到要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能破坏自然的意志,要尊重自然。其实这也暗示我们,孩子出生到社会上,就是大自然孕育的产物,作为成年人,我们要尊重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强迫他改变他自身带出来的本性。这对于幼师的我,真的有很大的提示,在幼儿园,总是担心幼儿不听话,调皮,导致安全出现问题,于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不允许他们做这个,不允许他们玩那个,其实他们只所以调皮,那是因为他们好奇心的本性而导致的,我们一致的压迫会不会改变孩子们原本的天性呢?而且他很注重在书中,他没有隐瞒也没有夸耀,没有焦躁也没有自卑。我们常说世上没有后悔药,我们也常常受人告诫和告诫人:后果自负。也许自己的人生路途是一错再错过来的。 篇二:忏悔录读后感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

《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

《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这些话虽然已是老生常谈,可真正能明白人的又有几个?“学而优则仕”,正是这句话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他们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圆如意,书中自有美娇娘……”。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鲁迅先生称封建礼教为吃人的礼教,那么称封建科举制度为害人的制度也不为过了。 读书,其实强调的是一个漫长的求知过程。王国维说得很好,读书分为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立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奋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才是最后的成功。而儒林中的那些一心只为功名者,第一步——立志,就走错了。在我看来,读书就是人在不断汲取精神食粮的过程。其中最关键的在于吸收,然后再转化为自身的力量。这与一日三餐的功效是一致的:吃饭,吸收营养,再促进自身生长。只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学子们只注重“食”,即数十年如一日地读书,却忽视了吸收。读书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敲开荣华富贵之门的工具。一旦达

到目的,这个工具也就毫无价值了。这些人,即使读一辈子书,也不会有半点知识吸收转化成自身力量。这些书,除了造成他们的“营养不良”,别无他用。 当然,“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浑浊我独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没有。王冕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从小就因为家境贫寒而为邻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旧博览群书,更自学成为了画没骨花卉的名笔。此后,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县财主都来索画。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隐居在会稽山。后人提到王冕时,常常称其为王参军。但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为所动,也只有王冕这些儒林中的凤毛鳞角了。 几百年后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时而为当时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叹息,时而又为贪官污吏的卑鄙丑恶而愤怒。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难怪后人有“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叹。 《儒林外史》这部小说任用诙谐幽默而又笔触尖锐的文字描述元末明初的一段考场官场趣事。故事的主人公多为民间士林人士。通过对许多民间正直儒士的倾赞和对腐朽政客的鞭棘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改变如此灰暗世

高中作文-《忏悔录》读后感1500字

《忏悔录》读后感1500字 ' 我拿到的这个版本没有附录书中提到的,卢梭本人提供的大量书信和文献资料,即使如此,读这本书是个困难的过程,从头至尾,我几乎处处感受阅读过程中进行着与一个诡异头脑的较量。这种较量很难称之为愉悦。在读到第二百页的时候我本来想扔了它,幸亏又咬了咬牙,才没错过对我非常有用的第一部的结束部分,和第二部的开头部分。 在社会政治思想上,在文学内容、风格和情调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的人物,主要就是通过这部自传推动和启发了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革命的开始,卢梭本人说“这是一幅仅有的,也许是永远不会再有的唯一的肖像,是按真实形象及其全部事实确切无误的描绘成的”然而我的感受却不是这样,我觉得卢梭所说的真诚,只是对于自己辩解和事件剖析的真诚。并不是出于对真实的真诚。甚至不是对内心的真诚。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应该是离大革命前的法国太遥远了,不了解其历史面貌和社会阶层,读这本书没有多少带入感。《忏悔录》的上下两部,我完全可以当成两部不同的书,上部要稍微有趣一些,讲述了卢梭从一个钟表匠的儿子,到流浪汉,四处寻求贵族保护和生计,后受华伦夫人的庇护。读到其中一些游历四方、接触各阶层人士的经历令人兴奋。但深受后现代文学艺术影响的人对其中的文学意味实在没什么兴趣,事实上,为了叙述上的平均,卢梭压缩了其优雅的文笔,或者文字中那种遥远的贵族腔调和我的气质没什么共同之处,读起来没劲儿。还有描写自己对华伦夫人的俄狄浦斯情结,充沛的情欲,情感太过泛滥。 下半部分出现的众多例如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等思想泰斗,但由于是自传,卢梭只是依据自身立场判断他人。并且站在他的高度上,他笔下的这些人物似乎也没有复杂的人性。甚至也没有进行什么描写,基本上是事件的记录,所以汉译本中要是去掉书信往来的附件,是太大的损失。与百科全书派的决裂。卢梭反复讲述着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产生芥蒂的事件经过。但整个读完还是能感觉到他们本质还存在着重大原则的分歧。 见到一个作者在书里流了这么多的泪水,为他遇见的每个女人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绵长而伤感的眼泪,卢梭在情感方面的敏感和脆弱时惊人的。至少在二十五岁之前,他的智商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情商远远低于常人,不知道着算不算书里的缺点,对于华伦夫人的美貌和人品,对于自己与她的情欲,卢梭不吝笔墨。读的人头晕目眩,他还是有一篓子情感要抒发,在与百科全书学派决裂后,他也几乎与所有的贵族保护人和社交圈子决裂,对此他的忏悔往往是“因为我有一颗水晶般的心”之类的话,有点不痛不痒,我总觉得卢梭本人也难辞其咎,即使他写了忏悔录这样的大作,也不意味着他的忏悔是完全真实的,他以为他做到了这一点,但还是很难说服我。 譬如与狄德罗决裂的起因仅仅是因为狄德罗新书里有一句话貌似影射了隐士生活的不正确,冒犯了正在退隐庐隐居的他。卢梭为此在书中开始了对狄德罗的批评。直至后来彻底决裂,提到退隐庐,是由卢梭的另一位保护人埃皮奈夫人送给他的,当然到后来,跟这位夫人,他也因为些琐事绝交了,Orz 卢梭在退隐庐前后的生活极为重要,奠定了一个最伟大思想家的基础,他在这里写出了《爱弥儿或论教育》《社会经济学》和《感性伦理学》的部分草稿,在此之前他已因《论科学和文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爆得大名。而他自己与泰蕾兹所生的五个孩子,却被不愿意承担抚养义务的他分别送进了疗养院,并且他对此事的忏悔(如果算有的话),一笔带过,“既然是时髦的做法”“没见过面得孩子谈不上父爱”。对于泰雷兹,他也一直认为根本没有爱情,并且有一段冗长而诡异的自我解释,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与社交圈子一些重要人士的决裂,好像也与卢梭的喜欢诛心和自尊心过强的性格有关。这或许是他追求自由的性格使然,或许只是一个无私追求公理和正义的伟大灵魂的自私一面。通过忏悔录评价卢梭的为人意义

高中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5篇

高中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5篇 高中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1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儒林外史》把锋芒射社会,写秀才举人、翰院名士、市井细民,而且是客观的、写实的,现在读来,仍感叹不已。 在当时认为举业高于一切,于是读书人便死作那些八股文,认为只要有了功名,便高人一等。于是隐藏在这种心理背后的丑态被折射了出来,君不见那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可是当他们考取了功名,真正为老百姓做事,当一个好官的又有几人呢? 进士王惠被任命为南昌知府,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询问当地的治安,不是询问黎民生计,不是询问案件冤情。而是查询地方人情,了解当地有什么特产,各种案件中有什么地方可以通融;接着定做了一把头号的库戥,将衙门中的六房书办统统传齐,问明了各项差事的余利,让大家将钱财归公。从此,衙门内整天是一片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衙役和百姓一个个被打得魂飞魄散,睡梦中都战战兢兢。而他本人的信条却是“三年清知府,

十万雪花银”。朝廷考察他的政绩时,竟一致认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员”。与他们相比开头出现的王冕,中间出现风四老爹,结尾出现四大奇人。他们全是没有任何社会地位、游离于统治秩序之外的平头百姓。他们的冰清玉洁、古道热肠、淡泊明志,都与丑态百出的儒林和官场形成鲜明对照。 而那些有钱的财主们却又为富不仁。贡生严致中是横行乡里的恶棍。他强圈了邻居王小二的猪,别人来讨,他竟行凶,打断了王小二哥哥的腿。他四处讹诈,没有借给别人银子,却硬要人家偿付利息;他把云片糕说成是贵重药物,恐吓船家,赖掉了几文船钱。严监生死后,他以哥哥身份,逼着弟媳过继他的二儿子为儿子,谋夺兄弟家产,还声称这是“礼义名分,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却是差错不得的”。 这林林总总的丑态也正说明了清朝黑暗统治下士大夫阶层 的堕落与无耻,政治的罪恶与社会的腐败。几百年后的今天,捧起《儒林外史》细细品读。时而为当时士人名流的庸俗可笑而叹息,时而又为贪官污吏的卑鄙丑恶而愤怒。吴敬梓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难怪后人有“慎勿读《儒林外史》,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之叹。 高中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2

读《忏悔录》有感

昔日福中不修身,身陷囹圄悔悟迟 ——读《忏悔录》有感 腐败,是社会沉重的话题;廉洁,是社会水恒的追求。欲廉洁先修身,修身不仅是反腐倡廉的主题诉求,更是预坊腐收的治本之策。怀揣着对廉洁修身的探索之心,我阅读了由中国纪检监察报社编写的反腐倡廉类书籍《忏悔录》,该书内含79篇忏悔录,都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典型案件,通过书中这些鲜活的案例以及违纪违法者在狱中的沉痛反思,让我深刻的理解到腐败给国家、人民和家庭带来的沉重伤害,自身思想防线的瞬间失守就有可能使得腐败有机可乘,进而是“一步错,一生毁”,直到他们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遭到了人民的唾弃、亲人的悲痛,走进铁窗高墙之内、穿上囚服时,才体会到了原来的所作所为是那么的可恨、可耻、可悲,一些的追悔莫及都已太迟,这些都是他们咎由自取。“前年之覆,历年之鉴”,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几步,千万不要像他们一样为自己留下的后路是一条不归路,正所谓“昔日福中不修身,身陷囹圄悔悟迟”。 书中的主人公很多都是事业有成之人,在各个岗位上也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甚至有些还是老党儿、老干部。他们的悲惨结局有些让人唏嘘,但同时也早已是结果注定,俗话说:“天叫恢恢,疏而不漏”。究其原因就是他们都放松了廉沽修身的学习,任山思想道德腐化堕落,最终招致恶果,用

凌康元(辽宁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原副总经理)忏悔录中的话来说:“一个人不论职位高低、不论成绩大小,只要放松学习,忽视思想改造,法制意识淡薄,价值观发生抓曲,那么在是与非,善与恶面前,必然发生认识错位。罪与非罪只是一念之差,党员干部与犯罪囚徒也就是一步之遥!”。被人们称为玩政治、玩金钱、玩女人的“三玩市长”雷渊利(湖南省郴州市原副市长)在忏悔录中反思犯罪的深层次原因时,也谈到了放弃学习的问题,他说“自担任县委主要领导后,我就放弃了学习,成天忙于事务,忙于应酬,忙于玩乐。看文件、看报纸只看标题,处理文件基本上是秘书代劳,有时连看也不看就签字。反腐倡廉方面的规章制度、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我基本上没认真学习过,我也参加过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大会,看过腐败分子的典型案例,但我没有引以为戒,而错过了许多次悬崖勒马的机会”。面对铁窗的忏悔。我们毋庸怀疑它的真诚。从这些痛彻心扉的“临别感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廉洁修身学习的重要性,正因为放松了修身学习、忽视了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导致了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变质走上了违纪违法道路。 人的欲望像海水,越喝越渴,一旦陷入必然难以自拔。而腐败恰恰是由一个人的贪欲膨胀所导致的结果。“贪”是万恶之源,心一贪必然会犯各种错误,如果书中的主人公能够坚信“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克制住内心的贪

忏悔录读后感8篇

《忏悔录读后感》 【篇1:忏悔录读后感】 忏悔录读后感 没有可憎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摘自《忏悔录》 假期里,随手翻阅一本书,它是一本五十五万字的自传,一部情感型人的宣言,一个卢梭反思了一生的书--《忏悔录》,它打动了我,它让我真正地了解人类灵魂的高贵之所在。 作者雅克卢梭,法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人类启蒙思想史上地位很高的哲学家,就是这样伟大的人,却对自我崇高的一生进行严格甚至残酷的忏悔。在卢梭充满挫折与磨难的一生中,童年是他生涯中的伊甸园。因为自我的思想与多数人欧洲人不一样,这么一个五十几岁的老人只得到处奔波、流浪。正是对自我童年的怀念,才写下这部巨著。 卢梭在他的书中,深刻地对自我以及他人的行为进行了的反思。回顾自我的一生,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人之是否崇高,只是以其情感是否伟大,思想是否敏捷而定。卢梭之所以获得 极高的成就,是因为他思想敏捷,情感伟大。作为崇高的思想家,只有对自我不断地反思,才会有新的思泉向外淌。 卢梭在从事音乐工作时,新的记谱法遭到了法国权威部门的否定,心里十分沮丧,但他立刻振作起来,又结识了许多18世纪的著名哲学家,并且参加了征文比赛获得大奖,从而,他 走上了文学之路。他的小说《爱弥儿》发表后,受到了社会的咒骂,但他仍然坚持自我的思想。在发表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之后,再次遭到了人民的诅咒,甚至整个欧洲都在咒骂他,他只有逃离,但不曾想过要改变自我的思想,这需要怎样坚强的毅力与决心。当我们遇到挫折、失败时,我们应及时充分地反思自我的不足,敢于承认自我的不足,不能因此而气馁、低头,才能以良好的心态来应对这些挫折。 卢梭在发表了《音乐辞典》、《社会契约论》后,博得了社会的好评,但他仍然对自我不满足,要求继续提高了自我的认识,再次写下了一篇又一篇蕴含丰富哲理的文章,悟出了人生更加深刻的道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当我们取得成功时,应谦虚地反思自我的行为,做的好的地方,继续发扬,做的不好的地方,在以后的生涯中加以改善。 卢梭在与妻子的旅行中,钻进了密林深处,在那儿找到了原始时代的景象,他扫尽了人们所说的谎言,把自然的本性如实地坦露出来,他领悟到了:人的苦果真正来源于人类所谓的进化。他替法国反思时,领悟到自我从来都没有领悟到的哲理,他这种对社会、他人深切的关照,以及感同身受的思考,给我们以很多的启迪。当我们在他人身上找到缺点、错误时,要帮他人反思,对照自我身上是否也存在,从而提高自身认识水平。同时以我们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人们的素养。 一生有卢梭般的经历的人并不多,但我们能够从他身上找到值得借鉴的地方。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像卢梭这样深刻地反思,那么,每个人的思想认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果每个民 族都能够像卢梭一样深刻地反思,那这个民族就会更加独立、自强;如果一个国 家能像卢梭一样深刻地反思,那么这个国家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篇2:忏悔录读后感】

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

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 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范文(一) 这本书被视为我国讽刺文学的经典之作,因为这本书是用一则则平实又深刻的故事,让我们知道科举制度对中华民族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着多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在对知识的追求上,造成了多么严重的伤害。十八世纪,吴敬梓在南京完成这部杰作,留下他对懦弱学子的感叹。 在这本书中,有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勤学苦读的王冕、爱财胜命的严大育、骗吃骗喝的张铁臂、坐吃山空的权勿用、还有知情达理的戏子鲍文卿……作家吴敬梓将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仿佛就发生在我身边一样。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戏子鲍文卿,他帮助了一位知县,保住了知县的乌纱帽,知县感谢他,让他在身旁坐下,但鲍文卿不肯,知县请他吃饭,鲍文卿还却直摇头,直到管家陪他吃饭,他才欢欢喜喜地说笑起来。一位戏子都这么知礼守义,我们真应该学习他这种精神。我比较佩服王冕的身处诱惑时表现出来的坚定,唾弃权勿用、牛浦郎、张铁臂等人的不知廉耻。 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讲述了清朝科举制度腐败、考试弊端百出,既可以请人考试,又可以行贿,还可以冒名顶替。当安东升为安庆知府他去考察童生时,看到那些童生有代笔的,有传考卷的,有丢纸团、扔砖头的,挤眉弄眼的,恶形恶状,无所不为,甚至还有一个童生,借口出去方便的机会,走到土墙根前,竟把土墙挖了个洞,伸手要到

外头去接文章。从隋朝开始科举制度的出现,给了天下所有读书人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因为它不分贫贱富贵,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能凭借真才实学进入仕途,为国效力。但随着岁月流逝却慢慢变了质。至使到了清朝这样的环境下能出什么样的人才官吏,而在这种环境下演生出一批批各种使诈耍滑的官员,又怎么能使清政府千秋万代呢。 《儒林外史》给我了许多思考,不仅有丰富的深刻的思想,还有卓越独特的艺术风格,通篇贯穿了“讽刺”艺术的技巧,所以我更加喜欢这本书,它的语言艺术、文学艺术都是堪称一流的。书中描写了很多人物,读了之后,我感触万千,知道了什么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孝子,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范文(二) 初识《儒林外史》是在看京剧《范进中举》之后。看完之后不觉惊异于作者的独具匠心,却没有领略导作者的真正用心,直到翻开《儒林外史》浏览了整个故事之后。 《范进中举》讲的是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终于考上举人,欢喜至疯,最后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非常简单的故事,但纵观全文事实上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中举从范进身上来看是好事,苦考了三十四年终于出头,从他发疯来看足以看出那时的读书人对功名痴情一片,像周进哭号着为秀才名分磕头撞板。但他们的痴情并不是为了道德理论上的治国之经,而是纯粹的个人升官发财。还有范进中举前后判若两人,中举前萎缩地向老丈人低头称事,中举后便有了老爷大人们的官腔。甚至在为母亲守丧

读卢梭《忏悔录》有感

灵魂在低处 ——读卢梭《忏悔录》有感 一个人在他的一生,吐露一次或多次关于他的真实的事情——那些愚蠢的或是明智的;善良的或者邪劣的;自豪的抑或卑怯的……倒是很容易做到。然而,将自己彻底且真实地“赤裸裸”地呈现在他人面前,任由岁月和道德去评判,古往今来,细数之下恐惟有让-雅克·卢梭一人。 正如作者在本书一开始所言的那样:“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无论善和恶,我都同样坦率地写了出来’……请您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今天当我读到卢梭的这句话,仍然激动不已。他说:当时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就写成什么样的人:当时我是卑鄙龌龊的,就写我的卑鄙龌龊;当时我是善良忠厚、道德高尚的,就写我的善良忠厚和道德高尚。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这一段话像极了耶稣对恶意诽谤一个妓女的法力赛人说的话一样:你们当中谁若没犯过罪,就可以打她。结果,众人一个个丢下石头,低首离去。 卢梭的为人向来遭人垢病。他性格激烈、多变,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无人,缺乏自制力。正是这些相互冲突的个性让他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他睿智但是也活得苟且,他骄傲但是也卑微,他坦诚但是也有掩饰。在自传里,卢梭忏悔了一个年轻时犯的错误。有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颗贵重的钮扣,把事情赖在一个他喜欢的小女仆身上,因而使那个无辜的女仆蒙受了羞辱。由于卢梭的“自暴隐私”,一些后来的哲学家包括罗素甚至认为卢梭根本谈不上是个哲人。而我却认为卢梭触及了哲学的本质问题-他首先用自己为解剖标本,对人性做了一次深刻的探讨。能这般敢将自己的灵魂交付于他人,交付于无形的灵魂的“审判者”,我想,这不止需要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更重要的是在道德的“衡量器”上,能经得起持久的测评。这“道德的衡量器”,是来自宇宙间一切无形的公正的概括,它不会随着社会的改革和时间的亘绝而改变,更不会因为人类的存在和消亡而更替、毁灭。 这种以复演、回忆作为灵魂忏悔的基调,本身就具有可美化、伪饰自己的成分和便利,让读到它的人产生错觉和假象,在死后还可以捞一笔美名和声誉。可作者卢梭完全没有这样,他始终将灵魂摆在低处,以被审判者的视角,度量自己过去一生所经所受的相关。 从气质上讲,卢梭与这些人是两类人,他对于浪漫主义激情向来不以为然。其实罗素本人也不是一个冷静的书斋学者,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三番五次闹离婚,不会提倡性解放,不会反宗教,不会被当局禁止讲学,不会相信社会主义,不会参加反战运动甚至弄到要坐牢。激情是每个人都有的,罗素也认为激情与理智相比是推动历史的一种更主要的力量。 卢梭是法国第一个最勇敢的平民思想家。他出身贫寒,年轻时代长期处于奴仆地位。罗素这样的贵族子弟当然不会去偷钮扣,罗素的子女当然也不用进孤儿院。卢梭跟一个地位低贱的女侍结婚,这也被罗素拿来进行了一番精神分析,意思是卢梭只有在下贱的女人面前才能得到一种完全的自信。我对罗素一向敬仰,但这一次我觉得罗素讲话未免刻薄了一点。在法国大革命前,逆向等级的婚姻是不被允许的,他与华伦夫人的关系不可能为当时的婚姻制度许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