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探究

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探究
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探究

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探究

摘要:近年来,全球掀起了网络开放课程的热潮。国内各大学校争相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本文通过归纳总结本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际,结合国际开放课程的相关工作和区域特色,为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重庆;区域特色

大规模新型在线开放课程的迅速兴起,使现代远程教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战略性选择,这是高等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实现高校间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供了平台保障。2015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

意见》(教高[2015]3号),重点提到要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和加强规范管理的前提下,通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认定一批在线优质开放课程。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高校开展在线学习,推动多种方式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①。2016年10月,重庆市教委发布《关于

做好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渝教高[2016]48),要求重庆各高校加大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投入,组织校内优质开放课程资源的开发、审核与应用。鼓励市内高校依托平台课程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的结合,探索建立在线学习的学分认定机制。高职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通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优

质资源,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在线开放课程,从而努力推动高职教育不断革新。

一、国际在线开放课程现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发明家和知识创新者Douglas Engelbart 首次提出将计算机作为一种

增进智慧的协作工具来加以应用。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与国家人

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联合提出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 MOOC)这

个术语。2011年秋在线开放课程发生了重大突破,近160000人可通过网络免费学习斯坦福大学Sebastian Thrun 与 Peter Norvig 联合开出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2012 年被称为“慕课”元年,MOOC 在美国兴起后迅速在全球掀起一股热潮并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国际上优秀的三大平台为美国的Coursera,Udacity,edX 和英国的FutureLearn ②。有研究发现,这些平台普遍存在一些共性,从而制约着在线课程平台的发展。

(一)如何提高课程完成率

平台课程均可免费学习,因此学习者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学习者往往学习兴趣低,主动学习能力差。在广大网络课程的注册用户中,听过一堂课仅有一般,而完成了全部课程少之又少。如何增强学习者学习的持续性,降低中途退学率尤为重要。

(二)学分互认、学位认证成为限制因素

目前,许多国家对学分互选互认和转移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其中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系统、美国学分衔接和转移政策、澳大利亚资格框架、韩国“学分银行”体系、加拿大的学分转移制度等尤为著名。在线平台当前普遍尝试的一种做法就是承认学分(课程认证)。但研究发现到目前为止,各大院校之间没有实现学分互认,也没有开放学位认证。从深层次讲,是课程没有与学位挂钩,以上这些因素给学习者在在线平台上的学习带来不便。在线课程学分互认、学位认证还需进一步的完善。(三)进一步加强在线平台上的交流互动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以及学生之间

的相互促进。教学互动讨论能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当前各大在线学习网站都包含教学讨论,

在线答疑,学生互评等社交元素,但调查发现师生的互动并不充分,学生得不到实时反馈,从而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近年来,许多平台鼓励学习者自主建立学习社区、课程社区,以社区为基础的学习中师生的角色发生多次转换,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主动交流、互动的积极性。

二、国内在线开放课程现状

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

速兴起,推动了国内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各省份和高校纷纷加快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脚步,并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加快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速度。2015年6月底,“爱课程”网已成功推出MOOC 265门次,SPOC 204 门次,学习者人数接近220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③。

(一)宣传力度虽大,教师理解不够

一些教师课程录制时间和内容遵循传统课程,而在线开放课程按知识点进行录制,录制时间尽量控制在20min以内,课程内容包含重点、难点知识点,教学环节要包括视频、教学资料、随堂测验、课堂讨论、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考试等。因此,为提高在线开放课程的质量,应有专业性的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辅导。

(二)鼓励政策虽强,教师热情不高

如今年龄较大的教师对网络存在戒备心理,而青年教师也存在各种压力。更有教师认为将时间花在科研上,比花在建设在线课程更有意义。导致部分教师应付了事,强制自己的学生增加自己课程的点击量。

(三)网站选择虽多,师生互动较差

目前,国内涌现出大批优质的在线课程平台,如:学徒在线,中国大学mooc,果壳等。但由于课程中心很多按照固定的模式开发,特色亮点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兴趣中心是重点、难点知识讲解,习题解答等,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加大了对平台的互动性的需求,因此加强师生互动,教师能在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将大大提高

课程的完成率、降低中途退学等状况。

三、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策略探究

(一)团队建设

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不同,更注重学生技能培养,且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任务重且时间长,学校应指定专门的课程团队负责,主要负责督促、协助教师建立在线开放课程④。

1.管理团队负责在线开放课程项目立项、建设与平台维护以及成果认定。

2.技术团队负责全校在线开放课程视频录制、视频剪辑、字幕加载、特效制作、后期处理等。

3.教学团队“主讲教师+助讲教师”模式组成的教学团队,主讲教师原则上应具有五年及以上授课经验,近三年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为优秀,并只能担任一门在线开放课程的主讲教师;助讲教师数量根据课程情况可酌情增减,且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专业的教师,使课程讲授更新颖、多样化。

4.保障团队负责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师资培训等。

(二)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建设首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即课程建设⑤。

1.建设目标可采用引进和自主开发在线开放课程,推进全校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相结合评价的三大教学转变。初次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高职院校,鉴于经验较少,可进行试点建设,而后扩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模。

2.建设计划校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可以资源引进专项方式进行;校内在线课程建设,以立项课程建设项目的方式进行。教学团队在申请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前应做出详细的课程建设计划,内容应包含(1)课程名称(2)团队介绍(3)参考教材及预备知识(4)教学大纲(5)课程及培养目标(6)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和完成的学习内容,包括视频学习、测验与作业、作业互评与课堂讨论、考试等方面内容;(7)所需课时数;(8)课堂讨论、测试、作业、考试时间及内容安排等。授课模式可采用网络进阶式学习模式。

3.课程选择初期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主要可选择通识类课程或专业必修类课程作为试点建设。课程选择遵循以下流程:各学院动员宣传→教学团队申报,提交课程建设计划→学院初步筛选→教务处审定→完善拟定课程,建设计划。

4.课程制作教学团队拟定的制作计划需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制作时间和工作时间节点;(2)视频录制时间、地点、视频剪辑及特效处理要求;(3)课件材料的加载要求。教务处统筹协

调课程制作时间,课程制作流程如下:教学团队提交制作计划→教务处制定时间节点和预定录制场

地→教务处跟踪监控,各单位按时间节点完成课程制作各项工作→教学团队初审→课程上线→全部

功能审核。课程制作过程中,可以遵循以下几点要求;(1)教学团队课程所需的全部材料交予技术团队,确保制作进度。(2)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和

制作水平,前三次课录制期间需派专人跟踪,并对前三次课的视频进行认真审查,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有关单位,协助其改进完善。(3)教学团

队应定期对视频进行审核,及时与技术团队进行沟通,确保课程制作质量和效果。

5.课后交流学习既是个体活动也是群体活动,师生间双向互动以及学生间的相互促进能大大提高

学生的学习效率。平台的建立应保障师生及学生间的自由交流互动,学生也可通过自主建立学习社区、课程社区来实现交流互动。

(三)支持与保障

对于建设在线课程的团队应给予部门的经费投入,可供其团队购置教材、教学参考书或实验耗材、开展教改试验活动,制作CAI课件,开展调研、学术研讨、题库建设等活动。

学校需提供设备、场地、资金等支持,保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相关软硬件设施支撑。对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中表现优异或在课程上线后反响

较好的教学团队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

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目前发展良莠不齐,社会人士和政府机构需加大扶持力度,从而为在线课程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建立属于高职院校特色的在线课程体系,令在校学生都能得到优质的在线课程学习⑥。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在线课程的建设旨在为学生从事上岗专业技能提供知识的储备,其建设任重而道远。因此本文提出高职院校要加强自身团队建设、完善在线课程建设、加大支持与保障,进而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兴趣,为更好的建设在线课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①王友富.从“3 号文件”看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趋势[J].中国大学教学,2015(7):56-59.

②刘琼.基于MOOC3.0 平台的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12):57-60.

③张宇鹏.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电子教育,2015(2):5-7.

④谭园园.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范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5(3):120-121.

⑤徐鹤.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案研究[J].高等学刊,2016(5):109-110.

⑥李志勇.高职院校在线课程建设发展现状研究[J].科研论坛,2016:44-46.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本科校用,仅供参考)

二、建设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0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 2.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5.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期为2年,要求在2016年面向学生进行基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试点期间,要加强网上辅导和答疑,课堂讨论时间一般要求占课程总学时的一半,教师教学工作量按课程原设课时统计。项目结题时,需要提交:在线开放课程网站、总结报告、改革方案(含教学大纲、课程具体教学计划、实施方案等)、学生学习感受与调查总结报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以及相关教学研究论文等其他成果。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效果

1.建设了协作与分工明确的专业教学团队 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设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教学资源的更新和维护、创建互动、讨论组等大量问题,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与分工合作,改革了传统教育教师单打独斗的弊端,有助于不同教学与学习理念的拓展与传播。 2.转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 在资源共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网络平台下,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反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的“教”的被弱化,学习者的“学”的主体作用被强化。利用“贴心大学”平台提供的速课课件,学习者可以提前进行课程预习,利用教学课件、课程录像、教学视频或微课等进行学习或者课后的巩固复习。“贴心大学”交互平台也为学习者提供一种交互学习模式,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交互平台及时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沟通,贴心大学提供的一种在线学习、交互学习的新模式。一用网络平台,学习者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学习的限制,提供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个人学习情况,随时随地自主的安排学习。 3.推动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网络平台上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完善的教学资源和拓展资源学习区、互动交流区、实践实训区和评价考核区等,利用在线开放教学网络平台,教师可以有效地实施多元化的交互式和应用性教学,促进学生的主体学习、主动学习。 4.推动了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考核内容利用“贴心大学”平台提供,包括资源利用情况、交互情况、答疑情况、作业提交、综合考试等,在线开放课程还能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并生成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反馈数据。所以,资源共享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促进了教与学评价体制的变革。 5.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内容及实践环节涉及教学等多学科内容,相关学科之间紧密相关。在精品在线开放网络平台建设中可以实现学科间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受益面。

数据库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任务书(张素青)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任务(项目)建设任务书 编号:XM-6 项目名称:XM-6-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数 据时代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项目负责人:张素青 所属部门:信息工程系 教务处制 二〇一七年二月

填表说明 一、“任务”和“项目”均填写此任务书。 二、编号及项目名称依据教育厅相关文件要求填写。 三、填写各项内容时,要准确、详实,表达要严谨、简洁明了。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案要突出创新要素、发展要素,立足实际,体现增量。 四、分年度建设目标及建设方案与进度安排及资金预算等两部分内容要相互呼应,保持前后一致。 五、有关栏目内容可续表。 六、计划书用A4纸双面印制,左侧装订。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大数据时代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项目负责人张素青所属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职务职称教授 手机 项目概述及2016年建设成果: 根据《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实施方案>》中落实XM-6建设省级高等职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要求,学院将《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开发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本项目以建设优质的教学资源、开放课程线上应用为基础,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水平、一流立体化教材为目标,在两年内将此课程建设成具有高职特色、在全省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工学结合”度高及实用性强的示范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本项目与企业团队共同建设,借鉴企业实践经验,注重高质量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研究MOOC展示平台的运用,并将二者结合应用,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增强成果的实用性,力求切实解决教学重难点。 项目建设周期从2016年1月开始,预计2018年12月结束,建设期三年。 2016年成果: 行业企业调研报告 项目建设规划方案 项目建设标准

最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含视频、教学资料(PPT课件、参考资料等)、随堂测验、课堂讨论、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考试。 应保证各类教学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各类资源的具体规范如下: 1. 视频(教师的授课录像,知识点) (1 )技术要求 时长范围:5~15 分钟(尽量控制在10 分钟以内); 视频格式:视频采用MP4格式,单个视频文件小于200M视频采用H.264 编码方式,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 X 720, 16:9 ); 音频:清晰,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噪音等缺陷;课程简介:如制作课程简介视频,建议长度50~60 秒。 (2)拍摄要求画面中教师以中景和近景为主,要求人物和板书(或其他画面元素)同样清晰,不建议无教师形象的全程板书或PPT配音。 录像环境应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整洁,讲话清晰,板书清楚。 视频片头/片尾(可选):片头和片尾的总长要求控制在10 秒以内。一个教学单元内,如果有多个视频,建议仅在第一个视频加片头,在最后一个视频加片尾。 (3)字幕文件(可选) 字幕文件应单独制作并上传,不能与视频合并,要求用srt 格式。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 (4)课间提问 时长超过5分钟的视频应插入课间提问;有条件的课程,建议每5?6分 钟插入一次。课间提问为1 道客观题,题型可以是: 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 课间提问不计入平时成绩。 2. 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可以是课程教学演示文稿或其他参考资料、文献等。 演示文稿和其他格式文档需以PDF文档的格式上传;也可使用平台提供的富文本编辑器在线编辑。例如,每讲的PPT教案,可放在该讲教学内容的最后,供学生下载。 3. 随堂测验随堂测验可以方便学生即学即练,也便于老师随时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 理解和掌握程度。随堂测验没有提交时间的限制,也不会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随堂测验由客观题组成,平台自动判分;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或判断题。一份随堂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 4. 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教学团队在教学单元中发起的讨论。平台为每个话题生成单独 的讨论区。教师可选择将学生发言情况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5. 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设有提交截止有时间,教师可选择计入平时成 绩,发布前需确保题目和答案核查无误。 (1)单元测验 单元测验由客观题组成,平台自动判分,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一份单元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教师可以对单元测验设置管理策略,如:学生可以提交的次数(建议2~3 次)、有 效成绩取最后一次成绩还是最好成绩(建议取最好成绩)。 注意:由于填空题判分时有严格的字符比对规则,出题需谨慎。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首先要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 2.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课程的初始学分由推荐该课程的高校设定,其它高校可在双方协议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学分设置标准自行认定学分。 5.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课程组成员均在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除主讲教师外,还需配备必要助理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课程正式运行后,能保证每学年都对外校开放。课程团队应负责课程相关教师的培训及教学研讨工作。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形成一支教学、辅导、设计和技术支持等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优秀课程教

山东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6〕19 号)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力争到2020 年,在我省布点较多的学科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基本实现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全覆盖,基本满足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建成基本适应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一)更新教学观念。鼓励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 育技术优势,建设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适合网络教学的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形成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师生合作研讨的教学模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提升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挥联盟作用。积极发挥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以下简称“课程联盟”)作用,遴选资源优势突出、同类高校认可的课程,优先建设,推广应用。鼓励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方式联合建设在线课程,聚集优质资源,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与应用。 专业学习参考资料

(三)强化共建共享。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在线课程多种形式的应用与共享,推动在线自主学习、在线测试考核、在线质量监控、线下深度学习等广泛应用,促进教学改革与相关制度建设。 (四)加强规范管理。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程序,加强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审核把关。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二、课程类型 (一)根据受众面需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面。 (二)根据课程应用和共享范围,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A类和B类课程。A类课程面向全省高校共享共建,B类课程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高校共享共建。 (三)根据课程教学资源的开放模式,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随堂模式和自主模式。随堂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每周固定开放相应周次教学内容的课程;自主模式指在教学周期内,教师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开放进度的课程,既可在起始教学周开放全部教学内容,亦可自主分批开放教学内容。 (四)根据学习进程要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闯关模式和自主模式。闯关模式指学生按规定章节顺序开展进阶式学习,以 专业学习参考资料

大学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附件1 大学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 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 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5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要重视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强化工程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 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 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 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

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申报程序第六条.

(完整word版)新版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

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第六条申报程序

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课程内容与资源。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及时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按照教学单元、专题或模块的框架,合理、有序的设计知识单元和拆分、配置知识点及技能点。 课程基本资源系统完整,视频、音频、教案和演示文稿等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内容准确、系统、完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统筹、集成,应用效果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拓展资源能反映本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应用于教或学的某一环节、支持教学或学习过程。 2. 教学设计与方法。能够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层次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本身与每个教学单元、专题都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目标实现与否可以测量;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明确学习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 3.教学活动设计。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能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在线异步讨论、笔记、信息提醒、测验、教师答疑、作业、同伴互评、线下讨论、问卷、实时讨论、维基和一对一辅导。 4.学习评价设计。根据课程特点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有明确合理的课程整体评价策略和各学习周、知识单元的评价策略,包括完成课程学习必须的各项学习活动的数量及评分的标准等;反馈及时;能记录学习和交互过程,并用于学习评价和教学研究。评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随堂小测验、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讨论、调查、线下考试、期末考试和作业,原则上每个一级单元至少有一份习题作业。 5. 团队支持与服务。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良好师德、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至少应承担本课程25%以上的授课视频录制任务;课程主讲教师应为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主要人员具有丰富的网络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验;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鼓励开展跨校、跨专业、跨层次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课程团队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团队成员包括专业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课程正式运行后,能保证每学年都对外校开放,课程团队应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

曲阜师范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曲阜师范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为推动我校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将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实现曲阜、日照两校区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制定我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一)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在线开放课程,推进全校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相结合评价的三大教学转变。 (二)引进由名校专家学者讲授的在线课程10门左右,计划用5年时间自主建设30门左右我校教师授课的在线课程。 二、建设办法 (一)校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进,以专项方式进行。 (二)校内在线课程建设,以立项课程建设项目的方式进行。按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分批次开展。 (三)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由教师个人自主申报,教学单位审查推荐,学校审批后每门课程拨经费1万元资助建设。立项的课程作为课程建设项目,其性质与精品课程相同。 (四)校内在线课程视为教师职务之作。授课教师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术规范,讲授内容等适合网上公开使用。视频课程的所有权归属建设课程的教师,课程的非商业性使用权归属学校。 (五)教务处组建教学视频录制团队,负责立项课程的授课视频录制及后期剪辑制作等工作。

三、建设内容 (一)课程网站:立项课程需在我校网络课程平台上建设课程网站,提供授课视频以及各种文字形式的教学资源,并建设网上授课所需的所有资源,能够开展在线学习、作业、考试、答疑和讨论等。 (二)授课视频:在线开放课程或18学时(1学分),或36学时(2学分),前者提供教师本人授课的至少6个视频,后者提供至少12个视频,每个视频的时长为25分钟左右。授课视频与以往精品课程授课录像有别,不采用随堂录制方式,而是针对网络修课学生授课。要求使用普通话授课,语言精练,教态端庄自然。授课内容须具备基础性、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等特征。视频短小精悍,趣味性强,能吸引学生观看学习。 (三)图文资料:立项课程需在网站上发布教学大纲、授课课件、参考资料、思考练习题等学习课程所需的图文资料。教学大纲应明确教学目标、难点重点、课程进度及课程考核方法等。 四、课程管理 (一)在线课程管理及运行由教务处负责。引进和我校教师建设的在线课程,均在选课时向学生开放,供学生选修学习。 (二)我校教师建设的在线课程,需在获批的学期内完成全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任务,并在学期末向学生开放选课,成为下一学期开设运行的课程。 (三)课程运行期间,授课教师应及时发布课程信息,适时更新教学资源,开设聊天室,在线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答复学生的在线提问,应不超过三个工作日。 (四)18学时的课程应至少有两次在线作业,36学时的课程至少应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指南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指南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包含:视频、教学资料(PPT教案、参考资料等)、随堂测验、课堂讨论、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考试。 教学内容可以参考《在线课程内容设计表》(附件4)进行设计和记录。 注意:应保证各类教学资源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 各类资源的具体规范如下: (一)视频(教师的授课录像) 1. 技术要求 时长范围:5~25分钟(尽量控制在20分钟以内)。视频采用H.264编码方式,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720,16:9)。 视频采用MP4格式,单个视频文件建议不超过200M,以免影响播放效果。音频要求清晰,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噪音等缺陷。 如制作课程简介视频,建议长度控制在50~60秒。 2. 拍摄要求 画面中教师以中景和近景为主,要求人物和板书(或其他画面元素)同样清晰,不建议无教师形象的全程板书或PPT教案配音。 录像环境应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整洁,讲话清晰,板书清楚。 视频片头/片尾(可选):片头和片尾的总长要求控制在10秒以内。一个教学单元内,如果有多个视频,建议仅在第一个视频加片头,在最后一个视频加片尾。 3. 字幕文件 如果为视频配字幕,字幕文件应单独制作并上传,不能与视频合并,且为srt格式。字幕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 4. 课间提问 时长超过5分钟的视频应插入课间提问;有条件的课程,建议每5~6分钟插入一次。课间提问为1道客观题,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

课间提问不计入平时成绩。 (二)教学资料 教学资料可以是课程教学演示文稿或其他参考资料、文献等。 演示文稿和其他格式文档需以PDF文档的格式上传;也可使用平台提供的富文本编辑器在线编辑。例如,每个授课单元的PPT教案,可放在该单元教学内容的最后,供学生下载。 (三)随堂测验 若某个教学单元有多个视频,视频间可以添加随堂测验,也可以为整个教学单元添加随堂测验。随堂测验没有提交时间的限制,也不会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但可以方便学生即学即练,也便于老师随时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随堂测验由客观题组成,平台自动判分;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或判断题。一份随堂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 (四)课堂讨论 每个单元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课堂讨论,需设定讨论的主题。课堂讨论是教学团队在教学单元中发起的讨论。教师可选择将学生发言情况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 (五)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 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有提交截止时间,教师可选择计入平时成绩,发布前需确保题目和答案核查无误。 1. 单元测验 单元测验由客观题组成,平台自动判分,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一份单元测验可以由多种题型的客观题组成,题目数量不限。教师可以对单元测验设置管理策略,如:学生可以提交的次数(建议2~3次)、有效成绩取最后一次成绩还是最好成绩(建议取最好成绩)。 注意:由于填空题判分时有严格的字符比对规则,建议出答案为名词或数字的题目。 2. 单元作业 单元作业是主观题,采用学生互评或教师批改的方式进行判分。如果是设为互评作业,作业提交截止后的学生互评时间建议设为7~10天。 注意: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的有效期以10~15天为宜。为保证注册较晚的学生能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范探讨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范探讨 在线开放课程规范化是保障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应分别注重在线开放课程团队建设,明确团队成员不同角色及其分工;加强课程规范化流程建设;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应遵守一定的技术标准。 标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范化;团队;流程;数字资源 以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网络教学模式,我国众多高校也纷纷进行了相关探索、实践和课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是一个涉及到多团队配合、制作过程复杂、涉及大量数字资源处理与应用的系统性工程。任何一个团队、任何一个制作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给课程建设带来影响。为保障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 一、在线開放课程团队建设 在线开放课程制作堪比专业电影制作,其中涉及到摄影摄像、多媒体制作、特效处理等多种专业技术,需要多个团队合作才能完成。从目前国内外知名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过程及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到,正规化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团队一般包括七种角色,各自承担不同的工作。 1、项目组长 是在线开放课程制作的总负责人和协调人,其主要职责是协调与课程建设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监督课程建设的进度、协调和组织项目组各岗位的工作。 2、授课教师 在线开放课程的总设计师和“主演”,授课教师是在线开放课程的灵魂人物,主要负责制定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授课风格和授课内容、担任课程主讲人。同时还要在论坛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答疑解惑、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课程制作人 配合授课教师确定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授课风格,找到最适合该课程的镜头语言来呈现课程,体现专业水准,领导摄制团队完成授课视频的拍摄与制作。 4、摄制团队 负责课程视频的拍摄工作与后期视频处理工作,包括摄像、剪辑、字幕、二维或三维特效等,完成视频单元的制作。

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5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 2.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课程的初始学分由推荐该课程的高校设定,其它高校可在双方协议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学分设置标准自行认定学分。

东北林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附件1: 东北林业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1.通过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过程相结合评价的三大教学转变。 2.以在线开放课程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模式,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深度探究、思辩、互动与实践,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3.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整合数字化教学内容,实现学习过程的即时管理,达到师生在线互动,调动学习者参与积极性,将网络资源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4.以先进的“学习中心”教学共享平台为依托,融合先进教学理念,应用前沿信息科技,共享优质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学校特色、展现学校水平和实力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计划“十三 —1—

五”期间自主建设20门左右的慕课,1000门左右的在线课程。 二、建设范围 1.在线开放课程为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在“学习中心”平台上建设的,在教学建设与改革中有特色和成效的课程。 2.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在职教师。主讲教师能充分利用在线课程特点,结合课程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三、建设要求 1.教学内容与资源 教学内容既要精炼简洁、思路清晰,又能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课程资源要系统、完整、丰富,应包括按照知识点提供的视频、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试题库、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等。 2.教学设计与方法 课程建设需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和考试方法改—2—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

关于做好2018年某某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与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普通本科高校: 为促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培育与共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省教育厅决定由某某省高等教育MOOC中心组织开展2018年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设置 本次申报项目包括: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慕课建设),拟立项50项;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拟立项20项。 二、项目管理 —1 —

慕课建设项目研究时限为1年;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时限为2年,选题可参考《项目申报指南》(见附件1)。 项目管理参照《某某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陕教高〔2013〕42号)进行,项目评审、中期检查、验收由某某慕课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进行。验收通过后的慕课需在中心上线共享。 三、项目经费 (一)资助项目。 慕课建设项目由中心资助30项,平均资助额度为5万元(用于课程录制),项目所在高校配套不低于5万元(含课程录制费用3万元),慕课录制由中心统一组织,经费不足部分由中心补贴。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由中心资助10项,每个项目资助1万元,项目所在高校按不低于1:1配套。 (二)自筹项目。 除中心资助项目外,其余由所在高校参照资助项目额度自筹。 四、申报办法 申报限额:每类项目每校申报数不超过5项。 (一)申报材料。 1.学校申报公文和《2018年度某某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见附件2),各一式一份; 2.《某某高校慕课建设项目申报书》《某某高校在线开放课—2 —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 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 划(2011-2020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 3号)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16〕698号)精神,决定建设我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 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学 院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 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 开放课程。鼓励各学院跨学院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 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 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采取“学院主体、 学校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 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 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 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运行服务项目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运行服务项目单一 来源采购 一、拟成交供应商公司名称: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金隅嘉华大厦C座710室公司电话:邮箱: 二、拟提供货物或服务项目基本情况 制作十三门在线开放课程,并在校内网络教学平台上运行使用,包括培训课程团队、一对一指导课程设计、试拍、修改、正式拍摄、后期制作、运行维护、课堂移动端师生互动服务、推广应用等。 三、单一来源原因及相关说明 1. 我校于2013年开始购买使用超星公司的尔雅网络通识课,学生选修人数众多,灵活自由的网络学习方式和名师大家的课程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2017 年购买超星公司的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尔雅网络通识课在线修学分服务及大学生通识素养测评系统,经在校内多次培训推广,已实际应用到了日常教学过程中,广大师生已基本熟知并掌握该平台的使用程序和步骤。此次采购在线开放课程制作是基于平台运行的延伸,选择超星公司拍摄制作课程可以更好对接校内平台,避免出现无法兼容和运行的情况,若选用其他供应商来拍摄制作和运行课程将拉长课程在平台运行的磨合期,甚至可能会因平台与课程制作来自不同供应商而产生无法预期的软件和运行服务方面的冲突,增加课程运行和使用的难度,增加广大师生对信息化教学工作开展的难度,延缓校内教改项目的进展。 2. 该公司提供的课堂移动端APP定制版可以无缝对接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目前国内只此一家能直接对接。 3. 该公司附加提供的课堂移动端APP可节省校内采购网络直播教室的成本,通过移动客户端开展移动教学,让教师在课前轻松完成课堂上准备进行互动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轻松发放自己预先准备好的各种问题、作业、资料及投票等,有助于实现精彩生动的师生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该移动APP还具有课堂签到、问题抢答、随机选人、课堂投票、多屏互动、生成课堂报告、互动问答和讨论、资料推送、学习监控、闯关学习、共享笔记、发布即时信息、即时通知等功能。

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一课程建设总体要

附件1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 1. 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每个短视频以5-15分钟时长为宜,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效果。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 2. 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 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 - 1 -

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4. 教学效果与影响。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支持各高校之间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课程的初始学分由推荐该课程的高校设定,其它高校可在双方协议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学分设置标准自行认定学分。 5. 团队支持与服务。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课程组成员均在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开放课程。除主讲教师外,还需配备必要助理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