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复习题

《形势与政策》复习题

1、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矛盾和问题有哪些?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四大板块是什么?

答:矛盾:第一个矛盾是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与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的矛盾。第二是市场配置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与市场准入监管机制的矛盾。第三个矛盾是生产要素集中化的趋势与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之间的矛盾。第四个我想讲扩大工业发展空间以严格控制土地占用和审批的矛盾。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致使国家总体改革目标进退维谷;中部经济有“凹陷”之忧;区域经济结构趋同,重复建设,区域经济特色不明显;地方割据现象比较严重;不发达地区的造血功能不足;“资源换增长”模式普遍存在。

四大模块: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

2.什么是国际秩序?当前国际秩序之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哪些方

面?美国国际秩序观是什么?俄罗斯的国际秩序观是什么?

答:国际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一是经贸规则主导权之争。这些年来,多哈洽谈而无果,陷入僵局,世贸组织(WTO)作用有所弱化。

二是政治安全体制改革之争。

政治安全体制改革主要指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而安理会改革的核心,是安理会理事国席位及否决权问题。联合国成立70年来,国际力量对比和国际关系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国际社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威胁,联合国改革势在必行。

三是网络空间规则制定权之争。

当前,全球网民人数约为23亿,每秒新增用户8人。人类已站在跨越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文明的历史路口上,共享网络繁荣与安全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渴望和基本权利。然而,网络空间背后还是被实体空间的丛林法则主导。美国仍在谋求网络霸权,希冀永久把持网络资源,垄断互联网“生杀大权”,意欲凭借自身超强能力继续在网络“丛林”中占山为王。网络空间治理规则之争更趋激烈,中方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受到国际社会好评。

美国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有:

美国是世界当之无愧的领导力量,应该在美国领导下建立新的集体安全体系和伙伴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西方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向全世界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模式,推行全球资本主义化;强调同西方盟国的“伙伴关系”,加强西方联盟的协调,共同分担责任和行使权力;建立以美国的军事力量为保障的新的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安全体系,消除对美国利益的各种威胁,有效借助联合国、北约等国际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美国的影响力。俄罗斯和印度积极响应中国共建世界新秩序的号召,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

主张:A、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B、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C、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反对美国“独霸天下”,建立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美欧日主导的国际新秩序,西欧在其中充当平衡或支配的力量。西欧国家国际秩序观与美国、日本提出的国际秩序一样,都是以维护和扩展旧秩序为主要内容的,其实质是西方价值决定论、西方制度扩张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决定论。

2、什么是TPP?TPP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有哪些国家发起?

答: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也被称作“经济北约”,是目前重要的国际多边经济谈判组织,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P4)。是由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

特征:一是广覆盖。TPP的12个成员国,遍布北美、南美、东亚、东南亚和大洋洲,横跨太平洋。据IMF数据测算,2014年TPP成员国的经济规模占全球经济总量的36.21%,其贸易规模占全球贸易总量的27.64%。这些国家中,既有人口大国,也有人口小国;既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既有基督教国家,也有佛教国家,还包含儒家文化圈;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也有以资源为主导产业的国家。TPP主张全面市场准入,取消或削减所有货物和服务贸易以及投资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区域内生产和供应链的发展。二是宽领域。TPP协议条款超过以往任何自由贸易协定。既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原产地规则等传统的FTA条款,也包含知识产权、劳工、环境、临时入境、国有企业、政府采购、金融、发展、能力建设、监管一致性、透明度和反腐败等亚太地区绝大多数FTA尚未涉及或较少涉及的条款。TPP倡导包容性贸易,加强成员国的合作和能力建设,帮助中小企业了解并利用好相关条款,以确保规模不同的经济体和企业均能够从中获益;同时,注重解决数字经济和国有企业带来的新的贸易挑战,促进创新能力、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三是高标准。作为亚太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平台,TPP虽然本质上仍属于FTA范畴,但其协议内容和标准均显著超过现有FTA的水平。TPP的“高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美国的自由贸易理念及其战略利益诉求。

新西兰。新加坡。智利。文莱。当前,TPP的成员国包括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美国和越南。这些国家对全球总产量的贡献约为40%,占全球贸易三分之一左右,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

3、反腐对党和政府形象的影响有哪些?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建设取得哪些新成就?

答:年10月31日,各地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共计17380起,处理19896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675人。曝光力度前所未有,中央纪委先后4次对32起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其中,12月18日点名通报黑龙江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饮酒并造成陪酒人员“一死一伤”严重后果等10起典型案件。

六是公开透明,开放自信。党的十八大之后,新华社推出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的系列特稿,通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平凡生活的生动故事,集中展现了七位常委的从政生涯、个人风格和家庭细节;公审薄熙来案件,高度开放的案件审理过程给法治一剂猛药,给贪腐一记重拳,给民众一针强心剂。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相互开展批评的公开报道也是前所未有,意义深远,堪称经典。

七是服务群众,依靠群众。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渠道,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建立面向群众公开的监督机制,让群众“看得见”;建立推进群众参与的决策机制,让群众“说了算”;建立畅通群众诉求的表达机制,让群众“心气顺”;建立维护群众权益的保障机制,让群众“得实惠”,更加体现了“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精神。

八是制约权力,强化监督。立足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制度层面、机制层面、立法层面采取全方位行动,规范约束权力,强化监督。比如,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等等,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九是顺应民意,推进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围绕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开展廉政风险防控、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等等具体举措。无不体现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智慧和魄力。

十是转变职能,主动作为。立足于“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改革纪律检查体制,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发挥其“千里眼”作用,找出“老虎”和“苍蝇”。同时,调整精简议事协调机构,强化内设机构监督和办案力量;采取约谈、签字背书等方式,开通网络举报监督专区、建设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等等,纪检监察机关“主业”意识和监督职能更加凸显。

4、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的五个特点是什么?

答: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1]

特点:数据量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速度快时效高、数据在线

5、如何把握未来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中国从数据大国走向数据强国

的优势和挑战及应对措施。

答: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

其中不仅包括经济增长方式,

还包括结构优化、环境改善、技术不断创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资源趋于合理等.

②但是要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的转变还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信息孤岛普遍存在,相关法律仍然不健全,同时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仍有待加强。优势:我国大数据的应用和发展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当前大数据在电商、广告和搜索等业务上得到越来越深入的应用。金融、百科、医疗、教育等行业也在作为重要抓手发展跨界应用,推进互联网+发展,电信和金融等信息化基础好的领域已经在积极推进自身数据整合,城市化大数据在细分,经营分析、反欺诈、征信等方面的应用。技术大数据的创新创业项目也在涌现,当前全社会形成了推动大数据应用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大数据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我国大数据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产业基础。在网络技术设施方面,到6月底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超过2亿,8M以上带宽占比超过了53%,移动用户达到了6.74亿,其中4G用户也达到了2.25亿。。此外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信息技术软硬件产品的技术水平和产生成熟度明显提高,信息通信产业安全可靠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总的来讲我国发展大数据资源基础好、应用动力多、产业实力强。应对措施:为了改变这种局势国务院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主动推动政府信息技术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二是顺应潮流,引导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三是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完善产业标准体系。

6、什么是全面小康?

答: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必须依靠这些政策,各地政府部门做好政策产业的全方位对接,精心谋划,周密组织,迅速部署,补齐贫困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短板。

全面小康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块短板,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青山绿水的需求非常急迫,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是全面小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也决定着全面小康是否可持续。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期盼仍然是强烈的,“晒蓝天”已经成为朋友圈一项大众运动,规划建议首次将生态文明列入目标要求,“美丽中国”也首次写入规划建议,提出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这些都是对人民群众呼声的回应。补齐生态保护这块短板需要严格环保制度为环境撑起“保护伞”,也需要转变发展观念,树立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让美丽中国成为全民小康最靓丽的注解。

全面小康食品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党在中国执政,要是连个食品安全都做不好,还长期做不好的话,有人就会提出够不够格的问题。”

7、什么是形势?形势有哪些特点?

答:在其周围环境中所处的情形或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形的相对的或综合的境况。

8、如何认识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作用?

答:我国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基于各国的差异现状提出的。融入次序是我国的目标。令到西方国家明白世上有「语言伪术」, 有当权者真的只要权财而言而无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利用世贸组织的规则和优惠政策,获得了大量经济上的好处,促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中国却总是只想索取,不想付出,从来没有认真遵守过世贸组织的规则,从来没有真正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在世贸组织内部指责中国政府操纵汇率、操纵重大工程招投标、给国企大量资金补贴、侵犯知识产权、人为操纵出口商品价格等等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些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行为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家常便饭,并且是屡教不改

9、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应对?

答:二是地方性债务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对于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还本付息压力会加大,地方政府的投资会缩减。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进入偿债高峰期后又需要大量举债偿还债务,同时还要通过举债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稳定经济。在多难选择下,可能会出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大,大量得到批准的基础设施项目不能开工的局面。

三是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产能过剩行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预算软约束部门的巨大资金需求拉高了资金成本;房地产市场回调和部分理财产品违约风险上升,金融机构和企业流动性偏好提高,导致资本“避实就虚”,在金融体系内自我循环,难以进入实体部门,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经营较为困难。

一是当前中国的经济问题是体制性、结构性、周期性的。从产能过剩、政府性债务增加、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看,我国经济中的问题主要是体制性和结构性,必须通过行政体制、国企改革、财税金融等改革加以解决。

10、深入持续反腐倡廉带来哪些社会风气的变化?

答:清风正气

一个政党是否廉洁决定着一个政权的兴亡。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因此,“打造廉洁政府给权力涂上防腐剂戴上紧箍咒”是十分必要的。

当前我国存在许多腐败、浪费现象。一些政府机关单位利用公款进行宴请,进行大肆挥霍,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不少损失。一些官员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大开方便之门,导致社会出现一些不公平现象,减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反腐工作迫在眉睫。

反腐倡廉持久之战: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腐败的原因不能在一天两天内得到根本的解决,惩治腐败斗争需要长期不断进行下去。我们都要在思想上有打长期战、持久战的决心;在工作中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让反腐倡廉工作持续的进行下去。

12、如何认识当前反腐败的一些错误言论,如“过头论”“影响论”等?只有严肃查处大案要案严惩腐败才能顺应党心民心。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腐败分子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破坏了共产党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如不严惩,势必引起群众的不满,我们党也必将失去民心。当前,我们严肃查处一批大案要案,严惩腐败分子,正是回应了群众的期待,必将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将赢得党心民心

持“反腐过头”论者,觉得十八大以来反腐搞得过猛,管得太多了,查的太严了,搞得“为官不易”,甚至“官不聊生”。

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四风”,落实“八项规定”,对一些干部来说,不能坐好车了,不敢上酒店了,用权的紧箍咒多了,违规的风险变高了,似乎还真是“为官不易”。

这自然是歪理。干部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用公款送年货节礼,公车私用谋私利,哪一项不该管、哪一项管得过分、哪一项管得过度了?反腐是不是管得过多、过严,民众最有发言权。随便问问身边的老百姓,有几个人认为到了“官不聊生”的地步?更何况,“当官要为民做主”,为官本来就不易。

还有一种人认为,打“虎”打狠了,干部查多了,搞得干部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言下之意,反腐要悠着点,要适可而止。

此论更荒谬。反腐岂能设上限、定终点,贪腐分子当然应该有多少查多少,违法违纪当然应该无论位多高、权多大都一视同仁,腐败不除反腐败当然应该持续。腐败分子,有的抓有的不抓,一时查一时不查,人民群众不会答应,党纪国法更不允许。

十八大以来,超过50位省部级高官落马,超过十万干部因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被处理,周永康、徐才厚等“大老虎”被查,马超群等“巨腐苍蝇”被拍。中央以实际行动昭示反腐

不设限、打虎不手软的坚定决心。

当此之时,要正告那些埋怨管太多、查太严的干部,尽快适应这种新常态。那些揣着腐败龌龊银两的人,与其惶惶不安,不如趁早交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