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推荐信”(附深度解析及名师下水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推荐信”(附深度解析及名师下水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 “推荐信”(附深度解析及名师下水文)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推荐信”(附深度解析及名师下水文)

【题目再现】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为了让高一新生顺利开启崭新的学习生活,南粤中学将举办成长分享会,拟邀请一位优秀的高三学生,做主题为“新起点,新未来”的发言。

该校高三年级学生会提出了三名人选。文佳,进入高中后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她与同学合作的模拟政协提案在“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表现出色,被带到了全国“两会”,倍受社会瞩目。刘江,痴迷于程序设计,在学习高中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成功申请了一项国家专利,多所高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张晓,出生于中医世家,早已立下从医志向,为考上最好的医科大学,他全身心投入学习,高中三年的成绩一直居年级前列。

作为高三学生,你认为哪位同学更合适在成长分享会上发言?请给南粤中学高三学生会写一封信,推荐其中的一位同学,表达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这是一道标准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四个小段落构成:

第一段,为背景叙述。南粤中学将举办一次成长分享会,准备邀请一位优秀的高三学生,做主题为“新起点,新未来”的发言。在这一段落中,最重

要的是这次分享会的主题。考生要明确这场分享会的面向的是高一新

生,对高中三年生活或多或少有点迷茫的,有点不太适应。如何在新

的起点上继续前行,激扬青春,既是高一新生的困惑,也关系着分享

会要给出的答案。这为第二段作了铺垫。

第二段,是三位候选人的基本情况介绍,各有千秋。文佳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刘江痴迷于程序设计,并成功申请到国家专利;张晓早已立下学医志

向。可以说,这里三个人都散发着魅力,每一个人的“履历”都是令人

欣羡的。无论谁最后上台发言都不会有异议,所以选谁不重要,关键

是能说出个所以然了。

第三段和第四段,是写作任务和写作要求阐述。考生要给南粤中学高

三学生会写一封信,推荐其中的一位同学,并阐述理由。所以这篇作

文外在的形式是一篇推荐信。

【深入解析】

这篇作文,难度最大的地方不是选择一位合适的候选人,也不是说出一两点比较合理的理由,而是怎么把视野扩大,把立意挖深,既立足于推荐合适人选,完成了写作任务,而又能写出更深层的内容来。

以文佳为例,这位童鞋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早已立下从医志向”,思想多成熟的孩子呀。这让人想起那句熟悉的话来:一生只为一事儿来。事实上,明确的目标与不懈的努力是实现理想的不二法门。很多时候,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要看在成长阶段埋下了一颗什么样的种子。

回到这篇作文写作任务上来,出题人难道只是希望我们推荐一个确凿的人吗?肯定不是。表面是推荐合适人选,实际上是作出一种价值选择和榜样示范,这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想到一篇时评,留给大家更多思考:这两天,北大清华毕业生去街道就职的新闻在朋友圈刷屏,而另一条被顶上热搜榜的话题“一些年轻人怎么活得这么累”则成了一些网站热议的焦点。几个看似不相干的话题却折射出当代年轻人普遍的尴尬与窘境。提出疑问的人们恐怕也没有察觉,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每一代中国年轻人与时代的赛跑,他们肩负着自己和国家的命运,用一代代的努力让中国悄然崛起。

【参考立意】

1.文佳:综合发展,素质成长

2.刘江:兴趣作帆,向梦远航

3.张晓:志存高远,行之不懈

【名师下水文】

志存高远,行之不懈

南粤中学高三学生会:

展信佳!我是本校的一名高三学生,得知我校将邀请一位优秀的高三学生在成长分享会上进行“新起点,新未来”的演讲,帮助高一新生顺利开展新的学习生活,在这里,我很荣幸能向贵部门推荐张晓同学。下面,我将阐述几点推荐的原因。

首先,我认为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未来”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最近,一条“一些年轻人怎么活得这么累”的热搜话题,成了网络热议的焦点。“年轻人”本意味着“青春”和“活力”,可是如今为什么在这里折射出的却是他们的尴尬与窘境?我想,“没有目标”就是最好的答案。这些迷茫的年轻人们,把本应为目标而努力的奋斗过程,变成了没有目的的重复劳动。这才是他们疲惫的源头。张晓同学出生于中医世家,很早便立下了从医的志向。俄国著名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目标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方向支撑,张晓同学才拥有了那些年轻人丢掉的“青春”与“活力”。其次,有目标,更要有行动。美国首屈一指的个人成长权威人士博恩·崔西说过:“要达成伟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诀在于确定你的目标,然后开始干,采取行动,朝着目标前进。”目标是帆,行动是桨。考取北大考古系的留守女孩钟芳蓉的经历正好印证了这句话。许多人认为,她选择考古系是一时脑热,但她却在采访中说道,选择考古系是因为受到了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钟芳蓉不仅在做选择时经历了一番深思熟虑,也为这个目标做出了切实的努力,才能最终圆梦北大考古系。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而播下一种性格,便能收获一种命运。行动决定命运不外乎如是。

要目标,要行动,但这依然不够!如果没有不懈的坚持,也一样很难实现对未来设立的目标。从寒窗苦读的学子,到耕耘不辍的科学家,再到奔赴一线的战疫者,这种身份的转变和理想的实现,少不了陈薇院士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张晓同学为了自己的学医目标,行之不懈,保持优秀,从未放慢追逐理想的步伐。他们都有着“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般蹀躞,以此为归”的坚持力,怎么不令人动容。

有努力,没有目标,就像在大海中失去航向的船只,徒增迷茫;与之相反,有目标却不曾为之付出努力,空余灯塔,就会失去了它曾经的意义。有目标,有行动,更要有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我想,这便是我推荐张晓同学的原因。

愿我们大家都能如张晓同学一样,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我们国家正需要这样的青少年,愿中华民族的未来有更多这样萤烛末光的青少年们,增辉日月!最后,希望学生会能够采纳我推荐张晓同学在成长分享会上发言的建议。谢谢!

推荐人:南粤中学某高三学生

2020年10月12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