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湘教版必修一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知识摘要

1.了解自然带的概念,记忆各个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对应的气候类型。

2.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3.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身边的事例加深理解。

知识结构

地地域差异

理概念

环水平地域分异分类

境原因基础表现

的地域分异规律

异垂直地域分异

性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0N穿过的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是()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热带季雨林带2.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A.气候B.地形C.水文D.植被

3.烟台威海地区对应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温带荒漠带

4.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发育两种自然带()

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5.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大陆是()

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南美大陆D.澳大利亚大陆6.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

7.下列叙述符合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A.自然带随纬度变化方向更替B.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更替

C.自然带沿东西方向更替D.自然带沿南北方向延伸

8.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根本原因是()

A.纬度高低不同B.海陆分布不同C.地势高低不同D.大气环流不同

9.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B.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C.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D.沿经线方向的分异

10.关于自然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亚热带硬叶林带B.地球上跨经度最多的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在非洲分布最广D.热带季雨林带在中国有分布

二、综合题

11.读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

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A B

C D

E F

(2)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3)自然带A——D——E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__ ;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____ 。

12.读“某大洲沿5°S地形剖面图”,其中横坐标为经度(单位为度),纵坐标为海拔(单位为米)。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纬度相当,自然带却明显

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处是_________________(自然带类型)。

(2)A处自然带在世界其他地区还有分布,如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一个地区),B地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相选择题

1.B 2.D 3.C 4.C 5.A 6.B 7.A 8.C 9.B 10.B

二、综合题

11.(1)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热带雨林气候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加上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

(3)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

12.(1)海拔高低差异大热带雨林带

(2)亚马孙平原海拔高,气温较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弱,降水也较少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学案

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定位】 课程标准: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能够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依纲梳理夯基础】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理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等; 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的整体。 二、地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表现1: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__________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的演化。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__________ 。 3.表现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根据所学知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分析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高考试题】 (2009年高考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新疆 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 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 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 (1) 指出自A 地至B 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3) 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课时精练】 1 ?埃及尼罗河阿斯旺大坝的建成导致尼罗河下游地区地下水减少,土壤盐碱化 越来越严重,肥力日趋下降,三角洲海岸后退,沙丁鱼产量锐减。这说明了地理 环境特征具有( ) 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 于河道 □老三舟删 鱷较老三角洲 目较新三角洲 nunn 新三曲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自然植被带分布及名称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以喜马拉雅山为例分析: ①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②比较珠峰南坡和北坡降水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③想一想,珠峰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原因

知识点归纳总结: 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麓到山顶水热的变化与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类似,但不完全一致。 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3)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相对小越简单。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高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的纬度:纬度越低,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同一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4.影响雪线(永久积雪区的最低界限,即常年积雪的下界)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雪线海拔高;纬度越高,雪线海拔低。 (2)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练习:1. 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森林,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 2.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下面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暖温带地区? (2011江苏卷)图7是某山南、北坡垂直带分布示意图,读图4、5题。 4.这座山可能是 A. 喜马拉雅山 B. 乞力马扎罗山 C. 太行山 D.天山 5.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6:下图四山地自然带红色虚线表示雪线,完成下列要求: ①判断纬度高低 ②最可能位于的半球位置 ③判断迎风坡

2021年高考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年高考地理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自然带的三种地带性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了解世界某些区域因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形成的非地带性规律。 自主学习: 一、陆地自然带 1.成因 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热量太阳辐射 低纬和高纬地 区及中纬度一 定范围内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分异(经度地带性) 水分变化海陆分布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 水热状况海拔 海拔较高的低 纬山地 分异规律以水分变化为基础。但切记不可绝对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非洲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的变化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但是该变化主要是水分条件的变化导致的。 合作探究: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特别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2 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 异(经度地带性) 定义 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 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或 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 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 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 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 成条带状 影响 因素 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 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 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 础 分布 特征 延伸方向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 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 向) 典型地区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 证 二.直地域分异规律 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础,如下图所示: 1.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2.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3.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4.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5.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三、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学案:第三单元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2.理解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 3.理解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 二、预习内容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 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取决于 。 2.不同地域由于所处 不同, 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 和 ,并在地球上呈

,构成 。由于自然植被能较明显地体现 ,所以自然带往往以 命名。 3.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有章可循,这个“章”就是 。它体现了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主要包括 和 。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 和 ,前者的分异基础是 ,后者的分异基础是 。 2.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着纬度发生变化,导致 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受其控制,形成了大致与 平行,沿 方向延伸, 方向更替的热量带:

。植被、土壤等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这就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3.在山区, 和 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 、 和 类型组合。地表景观( 、 )随高度发生 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原是 。 4.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 及 ,通常是 , ,自然带越丰富。 (三)陆地环境某些地区,因受 、

、 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地域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称此为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与此相对的为。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说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表现及原因和亚洲东部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2.正确读图,试着找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类型分布之间的关系。 3.说出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和基础。 学习重难点: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和基础。 二、学习过程[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探究一:不同地区自然景观为什么会产生差异? .读图3-1-1,思考: 你能说出这些植物生长分布区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吗?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1、形成原因: 纬度位置 ( ) (占有一定宽 ( )-------气候------- 度,无明确 海陆位置 ( ) ) 2、陆地自然带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地域分异规律 (一)地带性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规律 分布 图示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 太阳辐射 延伸, 更替 纬度 明显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海陆位置 延伸, 更替 明显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海拔高度 沿 延伸, 随 更替 高山明显 100 25 35 500 70 90 10 203040 60 700 90

垂直带谱: (1)基带:与当地一致 (2)更替: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从的变化相似。 (3)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山地及坡向等因素有关。 (3)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①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越低; ②同一自然带在阳坡海拔、阴坡海拔; 雪线: (1)积雪冰川下界 (2)影响因素:、、 分析 A、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C、雪线与降水 例题.如果下图中四座山峰海拔相等,则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N S 基带 S N 基带 迎风坡 迎风坡

例题: 下列四座高山,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是: (二)非地带性规律 1、非地带性因素:、、等 2、表现:叠加在地带性因素之上,全球皆有。 3、实例: 知识巩固 一. 单项选择题 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 A.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B.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C. 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 D. 南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地区 2. 在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均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3. 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分布 B. 地形 C. 南极冰川 D. 洋流 4. 在理想大陆自然带图上,下列哪条纬线所穿过的自然带类型最多()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北极圈 D. 北纬45° 5. 这里森林茂密,四季常青,同一种树,一些树木在开花,另一些树木已果实累累;同一棵树,一部分树叶凋落,另一部分树叶却在生长,这种景色出现在() 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无带和带海陆分布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巴塔哥尼亚:温带荒漠带 东非高原:热带草原带 地形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 受到约束 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海岸狭长延伸地形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 荒漠中的绿洲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水分条件的变化(天山、 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地下 水)、岩性差异 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 度位置的差异 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 大陆西岸分布纬度高, 大陆东岸分布纬度低 洋流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知识摘要 1.了解自然带的概念,记忆各个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对应的气候类型。 2.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3.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身边的事例加深理解。 知识结构 地地域差异 理概念 环水平地域分异分类 境原因基础表现 的地域分异规律 差 异垂直地域分异 性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200N穿过的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是(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 热带荒漠带 D. 热带季雨林带2.各陆地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水文 D. 植被 3.烟台威海地区对应的自然带是(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温带荒漠带 4.下列哪种气候类型发育两种自然带(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5.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大陆是( ) A. 亚欧大陆 B. 非洲大陆 C. 南美大陆 D. 澳大利亚大陆6.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洋流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大气环流

7.下列叙述符合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 自然带随纬度变化方向更替 B. 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更替 C. 自然带沿东西方向更替 D. 自然带沿南北方向延伸 8.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根本原因是( ) A. 纬度高低不同 B. 海陆分布不同 C. 地势高低不同 D. 大气环流不同9.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 A. 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B. 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C. 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 沿经线方向的分异 10.关于自然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亚热带硬叶林带 B. 地球上跨经度最多的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 C. 热带草原带在非洲分布最广 D. 热带季雨林带在中国有分布 二、综合题 11.读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A B C D E F (2)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3)自然带A——D——E的变化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__ ;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____ 。 12.读“某大洲沿5°S地形剖面图”,其中横坐标为经度(单位为度),纵坐标为海拔(单位为米)。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纬度相当,自然带却明显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第1课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七年级 主备:杨花梅 参备:熊凯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教师通过丰富的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企盼心理”。 2、通过了解地理与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材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沙漠、海洋、山峰、南极、四季景观、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等图片 法制渗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 二、课前热身 欣赏所搜集的图片,并让学生讨论:地理到底研究什么内容?我们耳边有哪些地理问题呢?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我们已经初步知道地理学方面的内容以及身边的地理知识,那么地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人文环境等有何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2、四边互动 互动1: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漠茫茫?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世界最高山峰?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一年中有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二、教学目标: 1、陆地自然带的涵义; 2、地域差异原因; 3、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 4、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三、重难点讲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建造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又具有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地理环境中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知识点一: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1、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 为什么在陆地环境中存在着地域差异呢?这个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各地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自然环境显然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 2、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 3、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有些自然带和气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一般情况下,一种气候区是对应一个自然带的,但有两个是特殊的,一个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而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不同(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所对应的自然带却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全球的自然带分布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4、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重点)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南方纬度低,一年中太阳高度角大,地表面获得太阳光热多,所以气候炎热、气温较高;而北方地区所处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地面获得光热少,所以气候温凉、气温较低。 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自然带的这种分布规律称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a、由赤道到两极的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如非洲大陆、南美洲安第斯山的东部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大致也具有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从图中分布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纬向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而不同的热量条件又会引起水分条件的变化。因此,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实际上也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多雨而内陆地区干旱,自然带又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离海的远近距离不同,获得水分多少也不同。我国东部靠大海(太平洋)由于各地距海远近不同,降水量多少就不一样,各地表现出不同的干湿状况,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被,发育着不同的土壤,从而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和自然带。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如亚欧大陆中部,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两边靠大洋,所受风向不同(东面为季风,夏季吹东南季风,而西面为西风),降水量由沿海向内陆递减,所以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有规律变化。 同学们在假期里可能登过山,特别是海拔高度比较大的山脉,大家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气温、空气中的水分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一些地方有“一山有四季”的说法。这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生变化的规律,称为山地 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喜马拉雅山地区由于海拔高度大(珠穆朗玛峰8844.43米),垂直自然带发育是比较典型的。从它所处的纬度来看,它的基带(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与平地上的自然带是一致的,即为常绿阔叶林带。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读“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第一学时)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按照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及我校课改精神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体现了我校“教为学服务”的办学理念。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习过程是以“学”为中心来预设,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重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 同时也重视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出“情商与智商和谐发展”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本节 课的教学流程是学科特征与我校《新知讲授课》课堂教学基本模式(预习认标—观察学习—转化练习—测评调控—梳理反思)的有机结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适当的改变了课本内 容顺序,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形成。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1)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标解读:对于这个标准我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能够说出陆地自然带的含义。 ②能够通过地图(自然带分布图)信息分析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着地域分异。 ③知道讨论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在某一尺度背景下进行的。 ④能够通过分析自然带的分布特征,归纳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⑤理解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原因。 ⑥逐步学会结合生活实例,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渐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2)教材分析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 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 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而空间差异有不同 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 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的。差异是绝对,而统一是相对的。建立这 个概念是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例如区域比较是地理 学习中常用的方法,然而选择比较的区域,在空间尺度上要有可比性。 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几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 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 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3)学情分析 学生对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兴趣,但是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要素基 本特点是在初中所学,有的学生早已遗忘。其次高一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较为欠缺,因 此对于一个事物中影响要素有哪些,主导因素又是什么,难以把握。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重点考虑了身边的案例,使学生能亲身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关注生活和周围的自然 环境,明确学好自然地理的关键就是要时刻观察身边的环境。同时培养高一学生读图析图 的能力,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举例说明地域存在差异现象。 2、了解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异规律,能够分析其主导因素。 3、逐步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逐渐形成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 陆地自然带的涵义及其地域分异规律。(利用地图册,读图分析法掌握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 分析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引导学生用讨论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掌握难 点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①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1章《让我们走进地理》单元导学案(含答案)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 2019.4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了解生活中的地理之谜,能从地理的角度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增强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好奇心,逐步培养学习地理、探索地理的兴趣。 2.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3.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从而认识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重要意义。 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风土人情的关系,培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激发主动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达到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期盼心理”的目的。 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分享法、资料分析法等。

关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是学习地理的基础 地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各地的风土人情密切相关。具体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 1.衣(服饰) 藏袍阿拉伯人服饰东西伯利亚人服饰2. 食(饮食) 北方人的面食南方人的米饭青藏地区的糌粑 3. 住(住房) 四合院竹楼蒙古包 4.行(交通)

马车 轮船 溜索 一、解开地理之“谜” 1.在我们生活的 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奥秘。 2.我国祖先留下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 》,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在西方,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了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 》。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地理学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能进一步熟悉我们生活的_______,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确认_______,知道_______变化,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进而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1.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受到 的影响和制约。 2. 农业生产必须___________。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运输等条件。 3.在解决全球性的 、 、 问题,编制城乡规划,防灾减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 1.地理景观在呈现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各地 的绚丽画卷。 2.在五彩缤纷的地理景观中,我们可以捕捉到 在冰天雪地中捕鱼的生动场景,感受到 足球比赛和狂欢节的气氛,欣赏到 质朴粗狂的传统舞蹈。

2020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考纲要求】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 1. 通过问题1了解地域分异以及自然带的概念,掌握自然带名称。 2. 通过问题2掌握气候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初步了解自然带分布规律。 3. 通过问题3掌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4. 通过问题4了解垂直地带性现象及感性认识垂直地带性规律。 5. 通过问题5理解掌握非地带性。 情境导入 “花开人来,花落人走”是养蜂人的生活写照。每个养蜂人心里都有一幅中国地图,一年四季开满鲜花。他们随花而行,过着游牧般的生活。 自学、展学、点学 内容 阅读本节教材 要求 1.依据知识标题及段落内容能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 2.能够对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初步讲解 自学、互学、展学、点学 内容 思考探究本部分问题 要求 1.能在自习时间独立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并写下结论 2.能在课上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活动 3.能在课上主动参与组间评议活动

1.阅读教材P124--126页相关内容,了解什么是自然带?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填写“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中各自然带的名称,并观察其分布的规律性? 2. 气候对自然带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的分布基本一致,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表所示:(以北半球为例),请完成表格。 ?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气候 类型 热带 雨林 气候 热带 季风 气候 热带 草原 气候 热带 沙漠 气候 亚热 带季 风气 候 地中 海气 候 亚寒 带针 叶林 气候 寒带 苔原 气候 寒带 冰原 气候 陆地 自然 带 温带 荒漠 带 温带 草原 带 温带 落叶 阔叶 林带 3. 总结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地区及案例 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典例 从赤道向两极 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 的地域分异

高中地理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学习目标 能够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表现。 能够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情况,归纳、分析、比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能分析形成的原因。 能举例说明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和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实践意义。 学习重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主要陆地自然带 1、(拓展)什么陆地自然带? 由于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统一的自然整体,在陆地上占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叫陆地自然带。 2、(协作指导)阅读教材P83-85内容回答:陆地自然带的划分依据是什么?全球陆地自然带是如何分布的? 陆地自然带的划分依据是植物群落特征。 针叶林带和寒带冻 草原自然 带 二、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

(协作指导)合作完成教材P78活动题,总结归纳地球表层差异性的具体表现。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陆地表层主要有森林自然带景观、草原自然带景观、荒漠自然带景观等。森林自然带可以分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等;草原自然带可以分为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自然带可以分为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 2.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3.各自然带内部存在着差异。如教材图3-8中热带草原带内,河谷地带和地势较高的高原上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河谷地带水源充足,草类茂盛,是多种动物良好的栖息地。 综上所述可得知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三、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1、(自主预习)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有哪几种表现? 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为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而且这种地域分异具有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 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有: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协作指导)合作完成教材P79活动题。总结归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参考答案:1.从海南岛到漠河的景观变化,反映的是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因为各地景观大体上沿纬线沿伸、随纬度变化。 2.影响纬度地带性分异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能带来的热量在地球表面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 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线延伸、随纬度变化,呈纬向带状分布的差异。 成因:太阳辐射能带来的热量在地球表面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减少,即以热量为基础。(协作指导)合作完成教材P80活动题3小题。总结归纳干湿地带分异规律及其成因。 参考答案:③自然景观由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依次更替。形成原因是从亚欧大陆东西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步降低 规律: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从沿海向内陆有规律地更替。 成因:在同一纬度带内,降水量从沿海到内陆逐步降低,即以水分条件为主。

湘教版音乐归纳

中小学音乐考试基本常识 七一 1、《新世纪的新一代》李幼容作词刘磬声作曲。 2、《大海啊故乡》王立平词曲。《大海的故乡》主题曲。 3、《快乐老家》由浮克词曲 4、《啊,朋友再见》意大利民歌,南斯拉夫影片《桥》的插曲。 5、《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的插曲。 6、王立平作品有《潜海姑娘》《海港之歌》《扬眉剑出鞘》《鸽子》《戴手铐的旅客》《印有金锚的飘带》《少林寺》《大海在呼唤》《哈尔滨的夏天》《太行丰碑》《徐悲鸿》《红楼梦》,获哈尔滨荣誉市民称号,音乐作品题材广泛,格调清新,旋律优美,配器精美,表现手法丰富,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个人特色。 7、音乐剧是美国的一种喜剧形式。它容音乐、喜剧为一体,但又不同于传统的西洋歌剧。带有喜剧的某些特色,剧中有说有唱,有歌有舞,音乐中往往采用较多的民间曲调,或是根据民歌风格创造的曲调,在演唱风格上不拘一格,以抒情为主。 8、加花添彩:打击乐设计;为旋律加花,将全曲的旋律根据需要进行分合演 奏,再在句逗处进行简单的填空加花演奏。 单旋律编配的方法及其处理:①旋律的加花重复:围绕主旋律加紧其他音,使旋律更为丰富多彩。②旋律的简单重复:为了加强某种效果,可将主旋律作一些精简,仅保留骨架。③不同乐器的衔接:即采用小链接句的方法是上下句更紧凑的互相连接起来。 9、《回声》无伴奏合唱,拉索。《闲聊波尔卡》童声合唱,约翰,施特劳斯。

《跳蚤之歌》俄国作曲家穆素尔斯基根据德国诗人格的的诗句剧《浮士德》改编。《春雨》女声独唱,王西麟。《游击队歌》贺绿汀。《祖国,慈祥的 母亲》有张鸿喜作词,陆在易作曲。常见的声乐演唱形式:独唱、齐唱、领唱、轮唱、对唱、合唱、重唱、表演唱。 10、同头换尾:两个平行乐句的尾部进行变化。该单元教学设计:认识—规律 —创作尝试。 11、《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由英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创作。 12、《日出》选自美国作曲家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乡村傍晚》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创作。 13、中国最早的管弦乐队是1908年组成。由曾志斋任指挥。《小小少年》德国故事片《英俊少年》的插曲。 14、《森林水车》日本民歌。《长城谣》创作与1937年,刘雪庵。《关山万里》插曲,由周小燕演唱。 15、《中国我可爱的母亲》大型声乐套曲,取材于方志敏的遗作《可爱的中国》, 全曲共分为四个部分:《救救母亲》《清贫》《来吧,死神》。陆在易作曲,作品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银奖。 16、冼星海作品《黄河大合唱》,大型声乐套曲1939年创作。《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生产大合唱》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曲《中国狂想曲》管弦乐组曲《满江红》 17、《欢乐颂》选自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交响音诗《芬兰颂》西贝柳斯1899年写成。《走进新时代》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金奖。 18、颂歌的特点:节奏平稳,速度较慢,旋律宽广、庄严、宏伟、亲切、热情。

(完整版)好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完美版)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 编写人王启东2013年11月24日 【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带概念及形成原因 2、掌握自然带的三种地带性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和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了解世界某些区域因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形成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课前预习】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普遍存在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包括______分异和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呈现为_____________的分布。 2.陆地自然带 陆地上的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位置、位置互不相同,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类型和类型。相应的、和 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呈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注】①是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自然带的名称多用植物名称命名。 ②热带沙漠气候区的自然带为热带带。 ③同一种气候类型可形成两种自然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自然带为温带带和温带带。 ④不同的气候类型可形成相同的自然带:气候区和气候区的自然带均为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⑤注意区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⑥自然带的植被通常有适应环境的独特表现,例如热带雨林的板状根、滴水叶尖和亚热带常绿硬 叶林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层(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夏季干热的气候特征)。 二、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 的纬度分布不均。(2)形成基础:。 (3)分异规律: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的方向,由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4)分异表现: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热带雨林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延伸更替的自然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______分布。(2)分异基础:_______。 (3)分异规律:由于受影响程度的不同,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呈现出为_______带、_______带、_______带的有规律变化。这种变化在地区表现较为明显。 地域分异规律主导因素更替方向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 两极的 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为主 延伸 更替 在和 地区 从沿海到 的 地域分异规律 条件延伸 更替 中纬度地区 【注】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自然带沿纬线方向延伸,沿纬度变化的方向更替。 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自然带沿经线方向延伸,沿经度变化的方向更替。 探究点一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 (2)图内各自然带,其气候类型是世界各大洲中独有的是__________,其雨季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_________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______________。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这段内容要讲清楚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差异的空间尺度”和“差异的变化规律”。教材内容也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 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而空间差异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从哲学的角度看,差异是绝对的,而统一是相对的。建立这个概念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例如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然而选择比较的区域,在空间尺度上要有可比性。 区域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教材从自然带的分布现象入手,分三个方面重点讲述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和分异规律: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侧重分析了不同的景观特征。 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建立对地域差异的感知,并通过景观图片和有目的的启发式提问、探究式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地域分异的规律及成因,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达到强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通过贴图游戏来帮助学生树立地域差异的空间概念。 2.“活动1”和“活动2“的设计意图 这两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正确地利用地域分异规律。活动1的问题本身是比较开放的,结论也无对错之分,关键是通过研讨,使学生懂得在生态建设中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建设和保护环境。西北地区生态建设问题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研讨过程中,要注意教材给出的限定条件:西北地区。因此要考虑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并参考这里给出的小资料,然后再进行分析。活动2的问题是关于旅游线路设计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看作一个虚拟的问题,因为实际中是很难做到的,目的只是让学生加深对垂直带谱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模块①的最后一节内容,从它的位置安排就可以看出它的定位:即是对自然地理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融合。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做好纵向、横向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本节教材从总体上看,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差异性,二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通过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来体现的。本节课主要是以地理分布规律为中心内容,在教学时,要突出读图分析、推断的环节,而且所提供的图表、资料必须有利于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课程目标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学法指导]:分析“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过程]: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分异:(1)全球性地域分异: 分异和 分异。 (2) 的地域分异:如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2、陆地自然带是由下列哪些要素形成的( )①气候 ②植被 ③土壤 ④地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陆地自然带及其空间分布 『展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合作完成下表』 二、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合作探究】根据理想大陆自然带模式图,你能从中发现自然带分异规律吗 探究1.(1)由赤道到两极,自然带怎样变化(提示:什么方向延伸、什么方向更 替) (2) 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度表现更典 型 (3)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探究2.(1)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怎样变化(提示:什么方向延伸、什么方向更替) (2) 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度表现更典型 (3)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探究3读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图回答: (1)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 (2)自然带的变化类似于哪种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 垂直自然带谱的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活动:珠穆朗玛峰南坡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3)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主要受哪些条件影响 (活动:高山草甸带在珠穆朗玛峰的南坡、北坡的分布高度有什么不同) 【小 结】归纳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成果展示: 三、地域分异规律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掌握地域规律对生产生活实践有什么指导意义 【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精 地域分 异规律 主导因素 成因分析 分布规律 实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 ? ____和_____地区,如非洲 沿200 E 经线自然带变化 ?从沿海向内陆 的分异规律 ? ? ? ?______地区,如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垂直分异规律 ? ? ? ?______的高山,如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