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误差曲线概念及绘制方法

10%误差曲线概念及绘制方法
10%误差曲线概念及绘制方法

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误差校核及10%误差曲线绘制方法

一、进行电流互感器误差校核的目的

确定当一次电流达到最大短路电流值时,电流互感器带现有二次负荷的情况下准确度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二、电流互感器产生误差的原因

如上图为电流互感器的等值电路图。Z1为一次侧漏抗,Z2为二次侧漏抗,Ze 为励磁阻抗,Zen为负荷阻抗。I1为经过折算后的二次侧总电流,I2为实际二次电流,Ie为励磁电流,即I1=I2+Ie。

电流互感器的比误差为e f=Ie/I1

由此可见,励磁电流Ie的存在是造成电流互感器误差的直接原因。

三、励磁电流大小的影响因素

当I1增大时,由于铁芯饱和,Ze减小,Ie增大;

当Zen增大时,由于二次负荷阻抗分流减少,Ie增大。

因此,一次电流和二次负荷阻抗是影响电流互感器误差的主要因素。

四、误差曲线

1、误差曲线的概念

误差曲线描述的是当比误差e f为一定值时,一次电流I1与额定电流I的比值和二次负荷阻抗Zen的关系。即m=f(Zen)。

2、误差曲线的绘制

以变比为300/5,准确等级为10P的电流互感器为例。

首先将将电流互感器一次侧开路,在二次侧采用电流电压法做伏安特性。如下图

1)制作电流互感器的电势E和励磁电流Ie的关系曲线E=f(Ie)

由等值电路可知,E=U-Ie(Z2)=U-Ie(R2+jX2),R2可以用电桥测得,Z2可根据经验公式求取:对于油浸式LCWD型电流互感器,Z2=1.3~1.3R2;对套管式LRD型电流互感器Z2=2R。

根据U=f(Ie),可逐点计算,利用E=U-Ie(Z2)得出E=f(Ie)曲线。

2)计算励磁阻抗Ze

由于Ze=E/f(Ie),可得Ze=f(Ie)曲线。

3)计算一次电流倍数m10=I1/I。

当电流的比误差为10%时,励磁电流Ie应为一次电流I1的10%,则二次电流I2为90%。

所以,m10=I1/I=10Ie/I=10Ie/5=2Ie

根据Ze=f(Ie),可得Ze=f(m10)曲线。

4)计算允许的二次负荷阻抗Zen

由于Ze与Z2+Zen并联,故Ze/(Z2+Zen)=I2/Ie=9Ie/Ie=9

即Ze=9(Z2+Zen)。其中Z2已知,由Ze=f(m10)曲线可得m10=f(Zen)曲线,即10%误差曲线。

五、误差曲线的作用

得到10%误差曲线后,可以求出在m10最大时(最大短路电流时)允许的二次负荷阻抗,从而确定现有的二次负荷阻抗是否满足10%误差曲线的要求。六、电流互感器不满足要求时解决办法

当电流互感器不满足要求时,可以采取:

1)改用伏安特性较高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阻,提高代负荷的能力;

2)提高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或采用额定电流小的电流互感器;以减小电流倍数m10;

3)串联备用相同级别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使负荷能力增大一倍;

4)增大二次电缆截面,或采用消耗功率小的继电器;以减小二次侧负荷;

5)将电流互感器的不完全星形接线方式改为完全星形接线方式;差电流接线方式改为不完全星形接线方式;

6)改变二次负荷元件的接线方式,将部分负荷移至互感器备用绕组,以减小计算负荷。

曲线运动(基本概念)

曲线运动 ——基本概念 1.关于曲线运动,有下列说法 ①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②曲线运动可以是匀速运动③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可以做曲线运动④在恒力作用下,物体可以做曲线运动,其中正确的( B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物体在平抛运动过程中,在相等时间内下列哪个量是相等的(BD )A.位移B.加速度C.平均速率D.速度的变化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AB )A.通过的路程相等B.转过的角度相等 C.速度的变化量相等,方向相同D.发生的位移相等,方向相同 4.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A.物体在始终与速度垂直的力作用下一定作匀速圆周运动。 B.物体在始终与速度垂直的力作用下不一定作匀速圆周运动 C.光滑水平面上汽车不可能转弯 D.汽车通过拱形桥的顶端时,桥承受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 5、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B、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 C、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D、落地时间与落地速度只与抛出点高度有关 6、关于曲线运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BC ) A、曲线运动可以是匀速率运动 B、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C、曲线运动可以是匀变速运动 D、曲线运动加速度可以为零

7、对于平抛运动(不计空气阻力,g 已知),下列条件可以确定运动时间的是: ( BD ) A 、 已知水平位移 B 、 以知下落高度 C 、 以知初速度 D 、 已知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8、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反映了该物体的: ( C ) A 、 线速度大小改变的快慢 B 、 角速度大小改变的快慢 C 、 线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 D 、 角速度方向改变的快慢 9.关于互成角度的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正确的说法是: A .一定是直线运动 B .一定是曲线运动 ( C ) C .可以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D ) A .物体在恒力作用下有可能做曲线运动 B .物体在变力作用下有可能做直线运动 C .物体只有在变力作用下才可能做曲线运动 D .物体在恒力或变力作用下都有可能做曲线运动 11.一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做曲线运动,则在这段时间内 ( B ) A .速度一定在不断地改变,加速度也一定不断地改变 B .速度一定在不断地改变,加速度可以不变 C .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一定不断地改变 D .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也可以不变 12.关于两个互成角度(0≠θ,ο180≠θ)的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一定是直线运动 B .一定是曲线运动

用Excel绘制级配曲线图步骤

用Excel绘制级配曲线图步骤 1、建立图表:在图表向导中选择XY散点图,点击下一步,点击数据区域中红色箭 头选择任意数据区域;点击下一步,选择标题,输入图表标题(筛分级配曲线图)、数值X轴(筛孔尺寸mm)、数值Y轴(通过率%);选择网格线,选择数值X 轴,选择主要网格线,点击下一步,点击完成。 2、修改坐标轴:双击X轴数字,设置筛孔尺寸。选择刻度,将最小值设为0、最 大值设为级配类型最大粒径对应的泰勒曲线值(如AC-25,最大粒径为31.5mm,对应的泰勒曲线值为y=100.45lgdi=4.723);选择字体,设置需要的字体大小,点击确定。双击Y轴数字,将最小值设为0、最大值设为100、主要刻度单位设为10、次要刻度单位设为0,选择字体,设置需要的字体大小,点击确定。 3、设置筛孔尺寸系列:在图表区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数据源,选择系列,选择添 加,选择X值输入筛孔尺寸对应的泰勒曲线值[如筛孔26.5mm(将孔径作为系列名称输入更方便)为4.370,4.370[),选择Y值输入0,100。再选择添加输入其它筛孔尺寸。选择确定。双击系列,设置系列格式。选择图案,设置系列线格式,选择数据标志,点击确定。双击数据标志,将数字修改为对应的筛孔尺寸。

4、输入级配范围和级配中值线:在图表区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数据源,选择系列, 选择添加,选择X值输入筛孔尺寸对应的泰勒曲线值(4.723,4.370,3.762……), 选择Y值输入级配上下限和中值。点击确定。 5、输入设计级配线:在图表区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数据源,选择系列,选择添加, 选择X值输入筛孔尺寸对应的泰勒曲线值(4.723,4.370,3.762……),选择Y 值点击红色箭头选择任意设计级配区域。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全集曲线运动

四、曲线运动 一、知识网络 二、画龙点睛 概念 1、曲线运动: ⑴曲线运动定义:曲线运动是一种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其速度方向随时间不断变化 ⑵曲线运动中质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曲线的切线方向 ⑶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因为物体速度方向不断变化,所以曲线运动的物体总有加速度 【注意】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一定具有加速度;但变速运动或具有加速度的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⑷两种常见的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⑴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合外力产生加速度,使速度方向(大小)发生变化

⑵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⑶力决定了给定物体的加速度,力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了物体运动的轨迹 F(或a)跟v在一直线上→直线运动:a恒定→匀变速直线运动; a变化→变加速直线运动。 F(或a)跟v不在一直线上→直线运动:a恒定→匀变速曲线运动; a变化→变加速曲线运动 ⑷根据质点运动轨迹大致判断受力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必指向运动轨迹的内侧,也就是运动轨迹必夹在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之间。 ⑸常见运动的类型有: ①a=0: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②a恒定:性质为匀变速运动,分为:①‘v、a同向,匀加速直线运动;②、v、a反向,匀减速直线运动;③’v、a成角度,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在v、a之间,和速度v的方向相切,方向逐渐向a的方向接近,但不可能达到。) ③a变化:性质为变加速运动。如简谐运动,加速度大小、方向都随时间变化。 例题:如图所示,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线从A运动到B,这时,突然使它所受力反向,大小不变,即由F变为-F。在此力作用下,物体以后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可能沿曲线Ba运动; B.物体不可能沿直线Bb运动; C.物体不可能沿曲线Bc运动; D.物体不可能沿原曲线由B返回A。 解析:因为在曲线运动中,某点的速度方向是轨迹上该点的切线方向,如图所示,在恒力作用下AB为抛物线,由其形状可以画出v A方向和F方向。同样,在B点可以做出v B和-F方向。由于v B和-F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以后运动轨迹不可能是直线。又根据运动合成的知识,物体应该沿BC轨道运动。即物体不会沿Ba运动,也不会沿原曲线返回。 因此,本题应选A、B、D。 掌握好运动和力的关系以及物体的运动轨迹形状由什么决定是解好本题关键。 答案:A、B、D。 3、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速度的合成和分解 ⑴合运动和分运动:如果物体同时参与了几个运动,那么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名称: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 1.真值:一个物理量的真实数值称为真值。真值是难以准确测量的。 2.约写真值:足够接近真值的量,它与真值的差异可以忽略不计,称这个量为约定真值。 3.标称值:测量器具上标注的数值称为标称值。 4.示值:在测量过程中,测量仪器、仪表的指示值简称示值。 5.影响量:影响测量仪器示值的任何量称为影响量。 6.测量误差:表示测量数值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差异称为测量误差。 二、误差的来源 1.仪器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及附件的电气和机械性能不完善而引入的误差 2.使用误差 由于仪器的安装、布置、调节不当所造成的误差。 3.影响误差 由于受外界温度、湿度、电磁场、机械振动等影响超出仪器技术条件而造成的误差。 4.人身误差 由于测量者的分辨能力、工作习惯及责任心等原因引起的误差。 5.方法和理论误差 由于采用测量方法或仪表选择不当所造成的误差称为方法误差。测量时,依据的理论不严格或用近似公式、近似值(例如π,√2,√3等)计算等造成的误差称理论误差。 三、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1.绝对误差 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因通常真值不能确定,实际上用的是约定真值,一般指被测量的算术平均值或标准值)表示为Δx=x-x0x—测量结果,x0—约定真值,Δx —绝对误差(Δx有大小和符号,其单位与测量结果的单位相同) 另:与Δx的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量称为修正值。(用C表示) C=–Δx= x0–x 通过检定(校准),由上级标准仪器给出受检仪器的修正值。因此,将测得值与已知

的修正值相加,即可算出被测量的约定真值:x0=x+c 我厂仪器分内检和外检两种,检定结果若合格(兰色标签),所得修正值都在公司许可的误差内(这样才能判为合格),对使用者测量不会产生影响,故不再给出修正值,使用者可认为所用仪器的测量结果是准确的。对于“准用”的仪器,请参照“准用证”旁的准用说明,对测量结果予以修正。 2.相对误差 指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Δx与真值x0之比 δx=Δx/x0×100% 3.引用误差 指计量器具的示值的绝对误差与器具的特定值x lim(如计量的上限值,量程)之比即: δx lim=Δx/x lim×100% 一般x lim常指满度值,因此,也称满度相对误差,它是指仪器仪表度盘上最大的绝对误差与量程值(满度值)之比的百分数。 r m=Δx m/x m×100% r m—满度相对误差 常用r m表征仪器仪表的准确度等级,以0.5、1.0、1.5、2.5等数值表示,它是r m的分子优选系列值。 4.分贝误差 分贝误差是表示相对误差的另一方式,表示式为: 1)电压量ΔD=20lg(1+Δx/x)≈8.69×Δx/x 2)功率量ΔD=10lg(1+Δx/x)≈4.35×Δx/x 四、测量误差的分类 按误差性质可分为下列三种: 1、系统误差(恒值或有规律变化) 指在重复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系统误差决定测量结果的“正确”程度。按表现形式,又可分为两类:在一定的条件下测量时,其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大小和符号固定不变的误差称恒值系统误差,遵循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变值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主要由仪器误差、使用误差、影响误差(温度、湿度等环境影响),方法和理论误差等。消除系统误差

高一物理 曲线运动及其基本研究方法 典型例题精析

高一物理曲线运动及其基本研究方法典型例题精析 [例题1]关于互成角度的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直线运动 B.一定是曲线运动 C.一定是匀变速运动 D.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思路点拨]本题概念性很强,正确进行判定的关键在于搞清物体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 运动方向与受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另外题目中“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并没讲是否有初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大了题目的难度. [解题过程]若两个运动均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5-1(A)所示,则合运动必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若两个运动之一的初速度为零,另一个初速度不为零,如图5-1(B)所示,则合运动必为曲线运动. 若两个运动均为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合运动又有两种情况:①合速度v与合加速度a不共线,如图5-1(C)所示.②合速度v与合加速度a恰好共线.显然前者为曲线运动,后者为直线运动. 由于两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加速度必恒定,故不仅上述直线运动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上述曲线运动也为匀变速运动.

本题正确答案应为:C和D. [小结]正确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分析上述问题的关键.曲线运动由于其运动方向时刻改变(无论其速度大小是否变化),必为变速运动.所以曲线运动的物体必定要受到合外力作用,以改变其运动状态.由于与运动方向沿同一直线的力,只能改变速度的大小;而与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力,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故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动力学条件应是受到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的外力作用. [例题2]一只小船在静水中速度为u,若水流速度为v,要使之渡过宽度为L的河,试分析为使渡河时间最短,应如何行驶? [思路点拨]小船渡河是一典型的运动合成问题.小船船头指向(即在静水中的航向)不同,合运动即不同.在该问题中易出现的一个典型错误是认为小船应按图5-2(A)所示,逆水向上渡河,原因是这种情况下渡河路程最短,故用时也最短.真是这样吗? [解题过程]依据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设船头斜向上游并最终垂直到达对岸所需时间为tA,则 设船头垂直河岸渡河,如图5-2(B)所示,所需的时间为tB,则 比较上面两式易得知:tA>tB.又由于从A点到达对岸的所有路径中AB最短,故

粒径级配曲线的绘制

摘要:在土石坝施工、爆破粒径控制等工作中,往往需要绘制块径级配曲线图,以确定不均匀系数cu、曲率系数cc及曲线是否平顺、光滑,是否在上下包络线内,从而判断级配是否良好、连续,对于反滤料设计,更是要求严格控制该料的d85、d15等特征值,级配曲线绘制工作量较大,本文中介绍了利用计算机自动计算和图表功能,快速绘制级配曲线的方法,可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出错率,无疑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级配曲线快速绘制 在土石坝施工、爆破粒径控制等工作中,往往需要绘制块径的级配曲线,从 而确定不均匀系数c u 、曲率系数c c ,判断出该料是否平顺、光滑,是否在设计提 出的上下包络线内,而对于反滤料,由于反滤层设在产生渗流的两种粗细明显不同的材料之间,以防止产生渗透变形对于反滤料,其最重要的选择指标即为颗粒级配,因此,级配曲线绘制在土工试验中是必须进行的工作,但由于级配曲线水平座标为对数座标,存在着对数座标互换、百分含量累加、描点、连线等一系列繁杂的工作,工作极为枯燥乏味,一般说来,传统绘制级配曲线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采用对数坐标纸,进行手工绘制。 这种方法,在计算机普及前为主要的绘制方式,一般购买印刷好的对数座标纸(或复印设计提供包络图的图表),人工在横坐标上标出颗粒径料、纵坐标上标出小于某粒径累计百分比,然后按计算出的数据在坐标纸上逐点标出点位,采 用曲线板进行拟合,绘出级配曲线,再查出诸如d 60、d 30 、d 10 等特征值,进行系 数计算。 手工绘制级配曲线,效率较低,既不美观,绘出的图表大小固定,不易插在文档中(往往采用在文档中预留地方,粘上曲线图表后再复印),同时换算也容易出错,费工费力,笔者在2003年前,受办公条件限制,均采用这种手工绘制的方法进行级配曲线的绘制。 2、采用autocad这类辅助设计绘图软件绘制级配曲线 针对手绘方法存在着不美观、不易与文档结合的情况,在级配绘制上,往往采用辅助设计绘图软件进行绘制,如autocad、电子图版等,在绘制方法,首先采用计算器或excel等工具将各包括图表、粒径等在内的数据换算成对数坐标,然后采用直线、偏移等命令绘出对数座标图,通过手绘曲线命令绘出级配曲线。 这种方法,克服了手绘级配曲线不易与文档结合的不足(可采用复制、粘贴或专用转换软件),具有精度高、任意放大和缩小的特点,但存在着需到对数坐标互换、百分含量累加、描点以及连线一系列繁杂的步骤,效率也较低,笔者

第六章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工 程 测 量 理论教案 授课教师:谢艳 使用班级:13-1、13-2、 13-3、13-4、13-5

教师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公路工程测量2013年至2014年第二学期第次课 班级:13-1、13-2、13-3、13-4、13-5 编制日期:20 14 年月日 教学单元(章节) 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目的要求 1、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 2、掌握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3、了解测量误差的分类及其相应的处理方式。 4、掌握评定观测精度的标准及其相应的计算方式。 知识要点 1、测量误差概念 2、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3、测量误差的分类 4、评定观测精度的标准 技能要点 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步骤 介绍测量误差的概念,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的原因、测量误差的分类。介绍评定观测精度的标准。练习中误差、容许误差、相对误差的计算方法。 教具及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作业布置情况 3题 教学反思 授课教师:谢艳授课日期:2014年月日

教学内容 第六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一、情境导入 用PPT播放工程实例图片及其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对测量误差有一个微观上的了解。 讲解测量误差的来源:每一个物理量都是客观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大小,人们将它称为该物理量的真值。进行测量是想要获得待测量的真值。然而测量要依据一定的理论或方法,使用一定的仪器,在一定的环境中,由具体的人进行。由于实验理论上存在着近似性,方法上难以很完善,实验仪器灵敏度和分辨能力有局限性,周围环境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待测量的真值是不可能测得的,测量结果和被测量真值之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这种偏差就叫做测量值的误差 二、新课教学 第一节概述 1、测量误差概念:真值与观测值之差 测量误差(△)=真值-观测值 如:测量工作中的大量实践表明,当对某一客官存在的量进行多次贯彻时,不论测量仪器多么的精密,贯彻进行的多么的细致,所得到的各观测值质检总是存在差异。同一量各观测值质检,以及观测值与其真实值(简称为真值)质检的差异,称为建筑测量误差。 2、误差产生的原因: 仪器设备、观测者、外界环境 测量工作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外界环境、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仪器本身构造的不完善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通常把测量仪器、观测者的技术水平和外界环境三个方面综合起来,称为观测条件。观测条件不理想和不断变化,是产生测量误差的根本原因。通常把观测条件相同的各次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观测条件不同的各次观测,称为不等精度观测。 具体来说,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1) 外界条件主要指观测环境中气温、气压、空气湿度和清晰度、风力以及大气折光等因素的不断变化,导致测量结果中带有误差。 (2) 仪器条件仪器在加工和装配等工艺过程中,不能保证仪器的结构能满足各种几何关系,这样的仪器必然会给测量带来误差。 (3) 方法理论公式的近似限制或测量方法的不完善。 (4) 观测者的自身条件由于观测者感官鉴别能力所限以及技术熟练程度不同,也会在仪器对中、整平和瞄准等方面产生误差。 3、测量误差分类 系统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对某量进行了n次观测,如果误差出现的大小和符号均相同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一般具有累积性。 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仪器设备制造不完善。例如,用一把名义长度为50m的钢尺去量距,经检定钢尺的实际长度为50.005 m,则每量尺,就带有+0.005 m的误差(“+”表示在所量距离值中应加上),丈量的尺段越多,所产生的误差越大。所以这种误差与所丈量的距离成正比。 再如,在水准测量时,当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而产生夹角时,对水准尺的读数所产生的误差为l*i″/ρ″(ρ″=206265″,是一弧度对应的秒值),它与水准仪至水准尺之间的距离l成正比,所以这种误差按某种规律变化。 系统误差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累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但是由于系统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可以采取措施加以消除或减少其影响。

电机特性曲线

电机特性曲线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如何绘制性能曲线图 作者:刘小鑫 性能曲线图的四个要点 1、空载转速(N0)—指电机不受任何机械阻力或负载时的电压,在轴枝上测得的速度,单位为rpm(每分钟内旋转的圈数)。 2、空载载电流(I0)—指在电机无任何负载的情况下测得的电流量。 3、堵转转矩(Ts)—指因加载引致电机停止旋转时测得的转矩。但建议阁下不要如此操作,因“退磁”或过载可能损坏电机。 4、堵转电流(Is)—指在电机因过载而停止旋转时测得的电流量。 绘制性能曲线图 1、速度曲线—是连接N0(空载转速)点及Ts(堵转转矩)点的曲线,其标示出电机在不同情况下的速度。 2、电流曲线—是连接I0(空载电流)点及Is(堵转电流)点的曲线,其标示出电机在不同情况下的电流量。 3、输出功率曲线—用以表示电机的输出功率,并可用以下公式计算:P=(速度x转矩)/9500(速度单位为rpm,转矩单位为mNm)。

4、效率曲线—用以表示电机的效率,可用以下公式计算:Eff(%)=(输出功率/(电压x 电流))x100 影响电机性能的主要因素 1、输入电压—在保持I0不变的情况下,输入电压增大会令N0、Is及I0增大。 2、串接电阻—在保持N0不变的情况下,串接电阻增大会令Ts及Is减小。 3、绕组的匝数—在保持Ts不变的情况下,绕组匝数增加将令N0、I0及Is增大。 4、绕组的线径—在保持I0及N0不变的情况下,绕组直径增大将令Ts及Is增大。 5、磁通量—在保持Is不变的情况下,磁通量增大将令N0及I0减小。 6、温度—在Is及Ts 减小的情况下,环境温度的上升将令N0及I0增大。

曲线运动题型整理

O x y A O x y B O x y C O x y D 第一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概念类题型 1、 曲线运动的性质:(与变速运动、变加速运动的辩证关系等) 例1、关于曲线运动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B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C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 D .曲线运动一定是加速度不变的匀变速运动 2、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强调受到与速度不在同方向的力,至于是恒力、变力并不需要强调) 例2.麦收时节,农用拖拉机牵拉震压器在麦场上打麦时,做曲线运动.关于震压器受到的牵引力F 和摩擦力F 1的方向,下面四个图中正确的是( ) 二、 研究物体的运动性质 1、 已知力和速度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轨迹等 例3、红蜡块能在玻璃管的水中匀速上升,若红蜡块在A 点匀速上升的同时, 使玻璃管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是图中的: A .直线P B .曲线Q C .曲线R D .无法确定 例4、一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一小段时间后突然受一恒定水平向右的风力的影响,但着地前一段时间风突然停止,则其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中的哪一个?(. ) 2、 已知物体的运动性质、轨迹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等 例5.质点仅在恒力F 的作用下,由O 点运动到A 点的轨迹如图所示,在A 点时速度的方向与x 轴平行,则恒力F 的方向可能沿( ) A .x 轴正方向 B .x 轴负方向 C .y 轴正方向 D .y 轴负方向 v

过A 、B 两点并与该轨迹相切的直线,虚线和实线将水平面划分为图示的5个区域.则关于对该施力物体位置的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果这个力是引力,则施力物体一定在④区域 B .如果这个力是引力,则施力物体一定在②区域 C .如果这个力是斥力,则施力物体一定在②区域 D .如果这个力是斥力,则施力物体一定在③区域 3、研究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 例7.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B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C .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D .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例8.如图所示,在一次救灾工作中,一架沿水平直线飞行的直升机A 用悬索将 伤员B 吊起,直升A 和伤员B 以相同水平速度匀速运动的同时,悬索将伤员吊起, 在某一段时间内,A 、B 之间的距离l 与时间t 的关系为l =H -bt 2(式中l 表示 伤员到直升机的距离,H 表示开始计时时伤员与直升机的距离,b 是一常数,t 表 示伤员上升的时间),不计伤员和绳索受到的空气阻力,这段时间内从地面上观 察,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 .悬索始终保持竖直 B .伤员做直线运动 C .伤员做曲线运动 D .伤员的加速度大小、方向匀不变 4、待定系数法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例9、如图所示,MN 为一竖直墙面,图中x 轴与MN 垂直.距墙面L 的 A 点固定一点光源.现从A 点把一小球以水平速度向墙面抛出,则小球在 墙面上的影子运动应是 A .自由落体运动 B .变加速直线运动 C .匀速直线运动 D .无法判定 三、 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1、 绳拉物体类问题 例10、如图示,在河岸上用细绳拉船,为了使船匀速靠岸,拉绳的速 度必须是( ) A .加速拉 B .减速拉 C .匀速拉 D .先加速后减速拉

误差-基本概念.

误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称为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基本概述 【英文】: an error; inaccuracy deviation 【中文拼音】: wù chā 【基本解释】: 一个量的观测值或计算值与其真值之差;特指统计误差,即一个量在测量、计算或观察过程中由于某些错误或通常由于某些不可控制的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变化偏离标准值或规定值的数量 释义 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 设被测量的真值(真正的大小)为a,测得值为x,误差为ε,则:x-a=ε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从实验的原理,实验所用的仪器及仪器的调整,到对物理量的每次测量,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并贯穿于整个实验始终。 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异称为误差。 测量时,由于各种因素会造成少许的误差,这些因素必须去了解,并有效的解决,方可使整个测量过程中误差减至最少。测量时,造成误差的主要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而系统误差有下列情况:视差、刻度误差、磨耗误差、接触力误差、挠曲误差、余弦误差、阿贝 (Abbe) 误差、热变形误差等。系统误差的大小在测量过程中是不变的,可以用计算或实验方法求得,即是可以预测,并且可以修正或调整使其减少。这些因素归纳成五大类,详细内容叙述如下:

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曲线运动的基本概念(1)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质点有一定的初速度v 0,且质点所受的合外力ΣF与v 不在一条直线上。 (2)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 它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3)曲线运动的特点 路程大于位移大小;一定是变速运动(匀变速或非匀变速、匀速率或变速率);所受合外力(和加速度)一定不为零,且指向曲线弯曲的内侧。 二、研究曲线运动的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指的是对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的合成和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 (1)合运动与其分运动的基本性质 同时性:合运动与其分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进行、同时结束 独立性: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互不干扰 (2)合运动性质的判定 A.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B.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说明:A、B中如指明v 1≠v 2 、a 1 ≠a 2 或互成角度,则无静止的可能性。 C.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与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或曲线)运动 D.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要看合加速度与合初速度的方向关系 (3)应用:船过河问题 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v 1,水速为v 2 ,船对岸的速度为v v 1,v 2 ,v三者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设河宽为d,船头与水流方向成θ角,则 船过河时间t=,其中v 1 sinθ可理解为船沿垂直河岸方向的分速度;

沿平行河岸方向的位移为s ∥=(v 2 +v 1 cosθ)t= (i)最短时间过河 根据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船过河的运动可分解为v 1、v 2 两个分运动。对v 1 这个分 运动来说,t min =,其中d为河的宽度,此时v 1 与岸垂直。 所以,当船头垂直岸过河时,渡河时间最短。(ii)最短位移过河 当v 1>v 2 、合速度v方向垂直岸时,s min =d。船头斜向上游,与岸的夹角为θ=arccos。 当v 1<v 2 时,v不可能垂直岸,那么,v与岸的夹角越大,s就越小。由速度三角形(如 图: v 2的大小方向一定、v 1 大小一定,确定v的方向)可知, 当v 1⊥v时,s min =,其中sin=。船头斜向上游,与岸夹角为arccos。 三、平抛运动 (1)产生条件 有不为零的水平初速度v ,只受重力作用。 (2)两个分运动 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3)规律 在XOY坐标系中画出位移三角形和速度三角形, v x =v ,v y =gt,v=,tan x=v t,y=,s=,tan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使用任何仪器进行测量时,都存在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异,称为测量误差。真值就是一个量所具有的真实数值。真值是一个理想概念,实际应用中通常用实际值来替代真值。实际值是根据测量误差的要求,用更高一级的标准器具测量所得之值。 一、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测量误差有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种表示方法。 1、绝对误差是指被测量的测量值与其真值之差。与绝对误差的大小相等,但符号相反的量值称为修正值。绝对误差只能说明测量结果偏离实际值的情况,不能确切反映测量的准确程度。 2、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之比。相对误差是两个相同量纲的量的比值,只有大小和符号。 测量中常用绝对误差与仪器的满刻度值之比来表示相对误差,称为引用相对误差。测量仪器使用最大测量仪器使用最大引用相对误差表示它的准确度引用相对误差表示它的准确度,,它反应了仪器综合误差的大小它反应了仪器综合误差的大小。。 电工仪表一般分为7级:0.1,0.2,0.5,1.0,1.5,2.5,5.0。当仪表的准确度等级确定以后,示值越接近量程,示值相对误差越小。所以测量时要注意选择量程,尽量使仪表指示在满度值的2/3以上区域。 二、测量误差的来源 测量误差的来源 1、仪器误差,是测量仪器本身及其附件引入的误差。例如仪器的零点漂移、刻度不准确等引起的误差。 2、影响误差,是指由于温度、湿度、振动、电源电压、电磁场等环境因素和仪表要求条件不一致而引起的误差。 3、方法误差,是指由于测量方法不合理而造成的误差。 4、人身误差,是指测量人员由于分辨力、视力疲劳、不良习惯或缺乏责任心,如读错数字、操作不当等引起的误差。 5、测量对象变化误差,是指由于测量过程中测量对象的变化使得测量值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 三、测量误差的分类 测量误差的分类 按性质可分为三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 1、系统误差是指在确定的测试条件下,误差的数值(大小和符号)保持恒定或在条件改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也叫确定性误差。系统误差常用来表示测量的正确度系统误差常用来表示测量的正确度系统误差常用来表示测量的正确度。。系统误差越小系统误差越小,,则正确度越高则正确度越高。。

MATLAB的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绘制方法程序

%不同转速下的燃油消耗率与扭矩的曲线拟合 clear all be1=[222.8,220.4,232.4,228.5,227.8,232.6,248.5,245.9,272.4,329.7]; Ttq1=[399.8,354.1,318.5,278.1,236.2,203.6,185.3,157.2,117.2,80.8]; T1=80:320/9:400;%转换矩阵格式 Be1=interp1(Ttq1,be1,T1,'spline');%n=1400r/min时燃油消耗率与扭矩的曲线拟合 be2=[222.0,221.7,235.4,226.5,230.5,236.8,249.1,276.1,407.9,487.0]; Ttq2=[409.1,365.7,328.3,284.1,243.7,203.2,164.3,123.9,83.5,39.7]; T2=39:371/9:410; Be2=interp1(Ttq2,be2,T2,'spline'); be3=[226.0,225.3,226.4,233.9,242.1,283.3,253.9,271.4,323.5,468.6]; Ttq3=[408.3,368.3,328.3,289.0,244.4,208.8,167.7,132.1,89.5,46.1]; T3=46:363/9:409; Be3=interp1(Ttq3,be3,T3,'spline'); be4=[206.5,231.1,231.1,233.0,242.0,244.9,265.0,299.8,398.0,596.8]; Ttq4=[425.6,380.3,332.7,290.9,244.4,205.1,160.2,114.5,68.8,30.7]; T4=30:396/9:426; Be4=interp1(Ttq4,be4,T4,'spline'); be5=[234.7,259.8,235.5,237.6,242.8,292.3,277.9,308.7,396.2,605.9]; Ttq5=[420.7,379.6,334.6,291.6,244.4,202.8,157.5,116.0,74.1,37.8]; T5=37:384/9:421; Be5=interp1(Ttq5,be5,T5,'spline'); be6=[174.2,242.2,252.1,287.4,253.6,263.6,290.6,316.8,378.0,518.8]; Ttq6=[404.6,360.5,322.7,283.0,243.3,205.5,162.1,124.7,86.8,52.4]; T6=52:353/9:405; Be6=interp1(Ttq6,be6,T6,'spline'); be7=[256.9,253.7,253.5,260.0,303.8,280.7,300.6,346.6,435.6,812.9]; Ttq7=[378.0,344.7,310.3,264.3,226.1,186.8,154.2,115.3,76.3,34.1]; T7=34:344/9:378; Be7=interp1(Ttq7,be7,T7,'spline'); be8=[257.9,295.3,282.4,288.7,301.9,329.7,357.0,475.4,580.3,1080.1]; Ttq8=[315.6,275.5,242.5,210.3,178.5,145.6,118.6,72.6,52.8,22.4]; T8=22:294/9:316; Be8=interp1(Ttq8,be8,T8,'spline'); B=[Be1';Be2';Be3';Be4';Be5';Be6';Be7';Be8']; N=[1400*ones(10,1);1600*ones(10,1);1800*ones(10,1);2000*ones(10,1);2200*ones(10,1);2400*ones (10,1);2600*ones(10,1);2800*ones(10,1)]; Ttqn=[T1';T2';T3';T4';T5';T6';T7';T8']; G=[ones(80,1),N,Ttqn,N.^2,N.*Ttqn,Ttqn.^2]; A=G\B;%A为6*1矩阵 [n,Ttq]=meshgrid(1400:2800,100:600);%生成n-Ttq平面上的自变量“格点”矩阵 be=A(1)+n.*A(2)++Ttq*A(3)+n.^2*A(4)+n.*Ttq*A(5)+Ttq.^2*A(6); Pe=Ttq.*n/9550;

曲线运动的概念

1、 曲线运动的概念,运动规律(方向改变) 2、 定义: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的 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说明:子弹运动速度很大,空气阻力不能忽略,但在高中阶段可以近似地把它当成平抛运动来处理。 3、 特点: 初速度v 0 受力特征 轨迹 运动性质 自由落体 v 0 = 0 只受重力 直线 匀变速运动 平抛运动 v 0 ≠ 0 只受重力 曲线 匀变速运动 问题: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什么是曲线? 答案:因为平抛运动初速度不为零且与重力有一个夹角(成900) [结论]:水平分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分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一、平抛运动规律 1、 速度公式 水平分速度 0x v v = 竖直分速度 y v g t = t 时刻的(合)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2220()t x y v v v v gt =+=+ tan y x v gt v v β= = 2、 位移公式 水平分位移 0x v t = 竖直分位移 2 12 y g t = t 时刻的(合)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222201 ()()2 s x y v t gt = +=+ tan 2y gt x v ?= = 问题:试求出竖直分位移y 与水平分位移x 的关系: 202g y x v = 或 22 02v x y g =3、一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1 s 释放一个铁 球,先后共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从地面上观察4个球( )

A.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 B.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排成抛物线,它们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C.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等间距的 D.在空中任何时刻总在飞机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解析:C 项正确。因为铁球从飞机上释放后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与飞机相同的速度,不论铁球何时从飞机上释放,铁球与飞机在水平方向上都无相对运动。铁球同时还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竖直方向将离飞机越来越远,所以4个球在落地前始终处于飞机的正下方,而排成一条竖直直线,又因为从飞机上每隔1 s 释放一个球,而每个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又是相等的,所以这4个球落地的时间也依次相差1 s ,而4个铁球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都相同,它们的落地点必然是等间距的.若以飞机为参考系观察4个铁球都做自由落体运动。 (课件演示,模拟飞机投弹) 【答案】 C 4、如图所示,以9.8 m/s 的水平初速度抛出的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θ=30°的斜面上,则物体飞行的时间是多少? 解析:平抛物体的运动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撞在斜面上时,水平方向速度v x =9.8 m/s ,合速度垂直于斜面,即合速度v 与v x (水平方向)成α=60°角,见图。所以竖直方向速度 v y =v x tan60°=9.83 m/s 又因为v y =gt ,所以 t = g v y = 8 .93 8.9 s =3 s 因为分运动与合运动等时,故物体飞行时间是3 s. 【答案】 3 s 5、第一次从高为h 处水平抛出一个球,其水平射程为x ,第二次用跟前一次相同的速度从另一处水平抛出另一个球,水平射程比前一次多了Δx ,不计空气阻力,则第二次抛出点的高度为________. 解析:设两次水平抛出球的初速度为v 0,第一次抛出球,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1,则有 y = 2 1gt 12 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由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条件、测量人员等因素的限制,测量结果不可能绝对准确。所以需要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做出评价,对其误差范围作出估计,并能正确地表达实验结果。 本章主要介绍误差和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计算,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表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在每个实验中都要用到,而且是今后从事科学实验工作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 1.1 测量与误差 1.1.1测量 物理实验不仅要定性的观察物理现象,更重要的是找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就需要进行定量的测量。测量就是借助仪器用某一计量单位把待测量的大小表示出来。根据获得测量结果方法的不同,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由仪器或量具可以直接读出测量值的测量称为直接测量。如用米尺测量长度,用天平称质量;另一类需依据待测量和某几个直接测量值的函数关系通过数学运算获得测量结果,这种测量称为间接测量。如用伏安法测电阻,已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电阻的电流,依据欧姆定律求出待测电阻的大小。 一个物理量能否直接测量不是绝对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仪器的改进,很多原来只能间接测量的量,现在可以直接测量了。比如车速的测量,可以直接用测速仪进行直接测量。物理量的测量,大多数是间接测量,但直接测量是一切测量的基础。 一个被测物理量,除了用数值和单位来表征它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表征它的参数,这便是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这个重要参数却往往容易为人们所忽视。设想如果得到一个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几乎为零,那么这种测量结果还有什么价值呢?因此,从表征被测量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定量估计与其数值和单位至少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1.1.2 误差 绝对误差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理量所具有的客观大小称为真值。测量的目的就是力图得到真值。但由于受测量方法、测量仪器、测量条件以及观测者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异,即总存在测量误差。设测量值为N ,相应的真值为N 0,测量值与真值之差ΔN ΔN =N -N 0 称为测量误差,又称为绝对误差,简称误差。 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之中,测量与误差形影不离,分析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将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对测量结果中未能消除的误差做出估计,是实验测量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的百分数叫做相对误差。用E表示: %1000 ??=N N E 由于真值无法知道,所以计算相对误差时常用N代替0N 。在这种情况下,N可能是公认 值,或高一级精密仪器的测量值,或测量值的平均值。相对误差用来表示测量的相对精确度,相对误差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1.3 误差的分类

绘制级配曲线

级配曲线的快速绘制 来源:岁月联盟作者:唐海北时间:2010-08-23 摘要:在土石坝施工、爆破粒径控制等工作中,往往需要绘制块径级配曲线图,以确定不均匀系数CU、曲率系数CC及曲线是否平顺、光滑,是否在上下包络线内,从而判断级配是否良好、连续,对于反滤料设计,更是要求严格控制该料的D85、D15等特征值,级配曲线绘制工作量较大,本文中介绍了利用机自动计算和图表功能,快速绘制级配曲线的方法,可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出错率,无疑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级配曲线快速绘制 在土石坝施工、爆破粒径控制等工作中,往往需要绘制块径的级配曲线,从 而确定不均匀系数C U 、曲率系数C C ,判断出该料是否平顺、光滑,是否在设计提 出的上下包络线内,而对于反滤料,由于反滤层设在产生渗流的两种粗细明显不同的材料之间,以防止产生渗透变形对于反滤料,其最重要的选择指标即为颗粒级配,因此,级配曲线绘制在土工试验中是必须进行的工作,但由于级配曲线水平座标为对数座标,存在着对数座标互换、百分含量累加、描点、连线等一系列繁杂的工作,工作极为枯燥乏味,一般说来,传统绘制级配曲线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采用对数坐标纸,进行手工绘制。 这种方法,在计算机普及前为主要的绘制方式,一般购买印刷好的对数座标纸(或复印设计提供包络图的图表),人工在横坐标上标出颗粒径料、纵坐标上标出小于某粒径累计百分比,然后按计算出的数据在坐标纸上逐点标出点位,采 用曲线板进行拟合,绘出级配曲线,再查出诸如D 60、D 30 、D 10 等特征值,进行系 数计算。 手工绘制级配曲线,效率较低,既不美观,绘出的图表大小固定,不易插在文档中(往往采用在文档中预留地方,粘上曲线图表后再复印),同时换算也容易出错,费工费力,笔者在2003年前,受办公条件限制,均采用这种手工绘制的方法进行级配曲线的绘制。 2、采用AutoCAD这类辅助设计绘图软件绘制级配曲线 针对手绘方法存在着不美观、不易与文档结合的情况,在级配绘制上,往往采用辅助设计绘图软件进行绘制,如AutoCAD、图版等,在绘制方法,首先采用计算器或Excel等工具将各包括图表、粒径等在内的数据换算成对数坐标,然后采用直线、偏移等命令绘出对数座标图,通过手绘曲线命令绘出级配曲线。 这种方法,克服了手绘级配曲线不易与文档结合的不足(可采用复制、粘贴或专用转换软件),具有精度高、任意放大和缩小的特点,但存在着需到对数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