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种语用理论中的会话含义

论三种语用理论中的会话含义
论三种语用理论中的会话含义

论三种语用理论中的会话含义

王宏军

摘要:会话含义是说话人通过说话所含蓄地表示的意义。会话含义理论已从格氏的以合作原则为代表的“古典理论”(研究会话含义理论的“特殊含义”)发展成为列氏的以会话三原则为代表的“新理论”(研究会话含义理论的“一般含义”),这对语用推理是一个新的推动力。本文就古典理论、新理论以及关联理论中推导出的不同的会话含义作了对比、分析,还对学术文献中提及的各种含义概念进行了解释说明。

关键词:会话含义,古典理论,新理论,特殊含义,一般含义

A Study on th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in Three Pragmatic Theories

Wang Hong-jun

(Shandong Jining Teachers’ College, 272025)

Abstract:The additional conveyed meaning that the speaker contributes by utterances i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 theory of conversat ional implicature has developed from the “Classical

Gricean theory” represented by 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which studies the

particularized implicature) into the “neo-Gricean theory” represented by Levinson’s Three

Principles (which studies the generalized implicature). This is a new power force for

pragmatic inferences. This paper has mad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t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worked out by the “Classical Gricean theory”, the

“neo-Gricean theory” and “Relevance Theory”. It has also illustrated the conceptions of

the kinds of implicatures mentioned in the academic works.

Key Word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classical Gricean theory//

neo-Gricean theory// particularized implicature// generalized implicature//

一、会话含义的概念

在人类语言交际中,话语本身的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该话语表述的实际意义有时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人们在交谈时,不总是坦直地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而常常是含蓄地向对方表示自己的意思。人们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说话人说出的词句所表达的字面意义,另一种是说话人通过说话所含蓄地表示的意义。这样,我们把说话内容分为两大范畴:直说内容和含蓄内容。直说内容也就是说话的语义内容,含蓄内容又可分为规约性的和非规约性的。规约性的含蓄内容是由所使用的词句本身所具有的规约意义决定的;非规约性的含蓄内容是以语义为基础,与说话人所用的词句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但说话人所要表达的内容要超出语义内容。话语的“直说内容”和“含蓄内容”之间的区别相当于“字义”和“用意”之间的区别。当我们说的话与我们说

话的用意之间有一定距离时。这种话语的用意就是“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由此可以看出,语义只能给交际提供很有限的解释,它只解决了人们说了些什么,而无法解决说这些话意味着什么,而会话含义正好解释了这个问题。

二、Grice合作原则中的会话含义

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中的会话含义是指那些遵守或违反合作原则下的“四准则”而推导出

来的特殊会话含义。Grice在这方面概括了四种情况:

1)说话人根本就不愿意遵守合作原则,不论你说什么,问什么,他都不作答或者表示他不能说更多的话。这是一种十分极端的情况。这种情况必然导致交际中断。这一违反准则的情况不会产生会话含义,只是表明听话人不愿继续进行交际而已。

2)说话人不想让对方知道他违反了质量原则,如果他的目的是要使对方相信他所说的话是真的,那么他是在说谎,是在设法制作假象,而说话人不察觉,误以为说话人一直在遵守合作原则。例如,当别人对你发出邀请,你不想接受又不想冒犯对方,你可能会说“对不起,我另有他约”或者“对不起,近来身体欠佳”,以作托词。这种对质量准则的违反通常只会造成误会,但并不产生会话含义。但是,如果对方明知你事前并没有什么安排,或者你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而且也清楚你知道他理解真情,这种情况下的违反准则就会产生会话含义:谢绝邀请。

3)说话人可能面临一种顾此失彼的局面。为了维护一条准则,不得不违反另一条准则,这种冲突常发生在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之间。

4)说话人可能有意地不去遵守某一准则,但他相信听话人会察觉出这一点,并会认为他仍然是合作的;而听话人也知道,说话人并不存心让他蒙蔽。

前三种违反准则的情况并不真正产生会话含义,真正通过违反准则产生会话含义的是第四种情况。这是因为说话人违反某一准则并让听话人注意到他违反了一条准则,其目的一定是为了传递一些符合合作原则的信息,这样使得说话人有可能表达一些含蓄的意义,听话人才有可能理解这种含蓄的意义。违反数量准则以产生会话含义的情况是最常见的。

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着重研究的是特殊会话含义,而未能涵盖一般会话含义,这就限制了理论的解释力。含义有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两种,会话含义属于非规约性;会话含义本身又分为一般(generalized)和特殊(particularized)两种。一般会话含义和会话的特定语境无关,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依然存在,依然可以推导出来。特殊会话含义的推导则依赖语境。Grice认为,特殊会话含义是违反合作原则下四个准则之中的一个或多个准则、由听话人经过语用推理而得到的结果。但他没有构建出会话含义的推导机制,所谓的“推导”也多半是听话人凭感觉、凭主观经验所作的结论。

合作原则只解释了人们间接地使用语言所产生的会话含义,及其对会话含义的理解,也就是说,合作原则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却没有解释为什么人们常要违反合作原则,以含蓄的、间接的方式表达思想,进行交流。为弥补合作原则这一不足,Leech(1983)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作为对合作原则的补充。

诚然,在实际语言交际中,话语的生成并非始终恪守上述合作原则;但毫无疑问,凭借这些准则,可以有效地解释话语种种有意识的违反准则的语言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会话含义”。这的确是语用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三、Levinson三原则中的会话含义

合作原则仅单方面说明说话人为使听话人听懂他所说的话的意思而遵守的各项准则,但却忽视了听话人如何根据说话人话语命题的内容而建立起相关的语境,在此语境中作出哪些适当的语境假设,从而推断出语境蕴涵。既然是合作,需要说明两方付出的努力,缺一不可。因此合作原则不仅要说明说话人为使所说的话能被听懂所应遵守的各项准则,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听话人能正确地接受说话人的本意。话语的理解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共同的责任。

关于“会话含义”,Levinson在自己开列的“含义分类表”下专门加了个注脚:“即由会话含义准则得出来的含义”。这里。Levinson赋予了“会话含义”以特定的涵义,专指用古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合作原则”下的四准则推导出来的含义。从含义的推导是否依赖于上下文或语境来说,可以区分出特殊含义(particular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和一般含义(generalize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前者有这种依赖关系,后者没有这种依赖关系。也就是说,一般含义的产生,并不需要任何的特定上下文或专门的语境,而特殊含义的推导,则必需这种推导的语境。这是Levinson对一般含义和特殊含义之不同点作出的原则性的区分。

Grice还想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含义:一种不依赖于真值条件进行推断的“规约含义”(conventional implicature)。Levinson对“规约含义”的解释是“并不是由像‘准则’这样的上位语用原则得出来的推断,而只是依从常规(by convention)而附丽在特定的词项或形式之上”(Levinson, 1983:127)。这样看来,规约指的是约定俗成的常规、惯例和为人们一般的思维习惯所普遍认同的东西。Levinson这一规定明确地说明了规约含义的来源、特点、性质,表明规约含义应属于非会话含义。这就同Levinson自己开列的“含义分类表”有出入了。根据Levinson自己的论述,规约含义和一般含义应属非会话含义,会话含义要“利用”(to exploit)准则就必须同时利用一定的语境,这就得出特殊含义。

Grice和Levinson都对会话含义作出了细致的分类,诸如遵守或违反准则得出的含义、规约和非规约含义、一般和特殊含义,等等。按照Levinson的定义,规约含义并不是由合作原则的某一(些)准则推导出来的,而是约定俗成地依附某些特殊的词语上的;一般含义和特殊含义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产生并不需要任何特定语境或情节,而后者则需要有特定的语境。Grice和Levinson 都曾强调不要将规约含义同一般含义混为一谈。但一般含义从实质上说可以看成是规约含义。这样,话语的含义就可以分成两大类:规约含义和非规约含义;特殊含义就是非规约含义,一般含义就是规约含义。对这两种含义的掌握,都是成功的言语交际必需的(徐盛桓,1993:13)。

1987年Levinson发表了一篇有关“前指代”的专论,研究前指代推导的规律,Levinson开列了三条原则作为前指代推导的语用学原则。1991年,Levinson发表了一篇再论前指代规律的论文,正式将自己的三原则称为“新格赖斯语用机制”(Neo-Gricean pragmatic apparatus)(Levinson,

1991:108)。Levinson的三原则是:量原则、信息原则和方式原则。不难看出,他自己的三原则中的量原则和信息原则是由Grice的数量原则的两个次则演化而来的;他保留了Grice数量准则的第一次则为“量原则”(Q-principle),把数量准则的第二次则称为“信息原则”(I-principle),Grice 的方式准则基本保留为“方式原则”(M-principle),并把各个原则都分为“说话人准则”(Speaker's Maxim)和“听话人推论”(Recipient's corollary)两个部分。

Levinson的会话含义理论是对Grice的古典理论进行的修正和增补,但是,Levinson三原则与Grice的四准则有许多不同。Grice四准则主要研究特殊会话含义,是以违反四准则中的一个或多个准则,再结合语境而推导出话语的特殊会话含义,而对一般会话含义却不注重;而Levinson 的三原则既注重特殊会话含义,更注重一般会话含义。具体说来,他的数量原则和信息原则推导出的是一般会话含义,在推导过程中无需语境的参与和干涉,只表明两个事件之间的一种常规关系。但是,根据方式原则推导出的是特殊会话含义,要正确理解其特殊会话含义,就得有语境的参与,即语境要干涉语用推理。因此,Levinson的三原则涵盖面比Grice的四准则要广,解释力要强。

四、关联理论中的会话含义

综合上述,合作原则的不足之处都与关联这一概念阐述不清有密切关系。从上文合作原则的各项准则中我们不难看出,Grice对关联准则一项的说明非常笼统,既没有阐明“关联”这一概念的性质,也没有充分说明如何使说的话具关联性。这是该原则一个不足之处,对关联这一准则缺乏足够的论述。Sperber & Wilson(1986)对合作原则提出质疑,提出了“关联理论”:说话人不仅要表明他有某种信息要传递,更要表明他所提供的信息有某种关联;这种关联使人们对说话人的意图作出合理的推导,达到对话语的理解。“关联原则”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对以上不足起了弥补作用,它将Grice的四准则统一起来,进一步完善了合作原则。

Sperber和Wilson(1986)提出了明示推理交际(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的概念。Sperber和Wilson在推理模式前加上了“明示”(ostensive)一词,即“明示推理模式”(Ostensive Inferential Model)。在她们看来,任何语句在不同的场合可能有不同的意义。它与其他两种模式的不同在于:信码模式只强调了说话人通过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达到交际的目的;推理模式强调的是听话人通过合作原则推导出的“特殊含义”;而明示推理模式既强调了说话人,也强调了听话人。明示和推理是交际的两个方面。“明示”是对说话人而言的,是说话人通过某种使听话人“显映的”(manifest)方式明确向听话人表示意图的一种行为。“推理”是对听话人而言的,听话人凭说话人所提供的显映的方式进行解码,并将解码所得到的证据作为前提的一部分,再结合听话人本身的认知语境(旧信息)对话语信息(新信息)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推理,最终达到对话语信息的正确理解。依据最佳关联原则:说话人必然将所要强调的部分通过某种明示手段表现出来,以便听话人进行推理。没有这种“明示性”,有时即便有了语境,听话人也无从下手。正是“明示性”对推理模式的这种规定,最佳关联原则才可能成立。Sperber和Wilson继而提出了关联原则(principle of relevance):

Every act of ostensiv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es the presumption of its own optimal relevance.

(任何明示性交际行为都意味着本交际行为所传递的假设具有最佳关联性。)

关联理论把语言交际行为视为一个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语言交际活动所要传递的是说话人的意图(intended message)。一个语言交际活动涉及到两种意图:一是信息意图(informative intention),二是交际意图(communicative intention)。也就是,说话人在说话时,不仅要表明他有某种传递信息的意图,他更要向对方表明他有传递这种信息意图的意图。“关联原则”不是规约性的,它是描述性的;不是任何话语解释都必须符合这条原则,不是“必须”,而是任何语言交际活动都有其关联性做保障。因此,关联性是个相对的概念。这是因为它相对于语境、依赖于语境;也因为它依赖于交际主体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环境,所以关联有强弱的程度之分。关联是一个由最大关联到最小关联或无关联的连续体,这个连续体,简单说可分为最大关联(maximally relevant)、强关联(very relevant)、弱关联(weakly relevant)和完全不关联(irrelevant)。强关联和弱关联都属于不完全关联(incomplete relevant)。例如:

1.A: How long did the lecture last?

B: One and a half hours.

此例中“询问”和“告知”完全关联,语境效果最大。处理努力最小,关联性最大,其话语产生的是规约意义。又如:

2.A: I’ve run out of petrol.

B: There is a garage around the corner.

这种情况就叫不完全关联,因为“在garage处可以买到petrol”是一般常识,所以话语产生的是一般会话含义。

强关联和弱关联以及完全不关联所产生的是特殊会话含义。

Grice以“共有知识”(mutual knowledge)这一概念对会话含义进行解释;而关联理论提出了“互为显映”(mutual manifestness)这一概念。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各自所处的直接环境不同;另一方面,人们拥有的认知能力也有差异。所以,人们各自所建立的“认知环境”就会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差异。只有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如不同的知识结构、信念结构、价值观念等),才能使解释原则更为实际和灵活地反映认知效果。

最后,关联理论和Grice的语用学说的处理对象和处理方法也是不同的。Grice列出了在交际中要遵循的几条“准则”,将违反这些准则而产生的话语意义称为隐含意义(what was implicated)(即特殊含义)。合作原则始终将隐含意义和直陈意义(what was said)(即一般含义)区别开来,将研究的焦点放在隐含意义的推导和理解上,没有关注话语的直陈意义。而关联理论没有规则,也没有准则要交际者遵循,对隐含意义和直陈意义予以同样的重视,似乎比合作原则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总之,关联理论是对合作原则的批判和发展,并非是对Grice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的简单

的扩充和修正。关联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以往语用学的各种解释交际的理论,它拓展了古典语用理论的研究范围,使得语用学成为一门开放型的交际解释科学。它还克服了古典语用学说对交际的片面性解释,是迄今为止最有说服力的解释交际活动的理论。

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理论,是在语言哲学历史上发展起来的。它采用当代科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跨学科的交际研究使得涉及多学科的交际活动能够多视角地,而不是单一学科地得以解释。从而,关联理论的解释更加可信。

五、会话含义理论中各种含义的概念

1.等级含义

等级含义是一般含义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推理是参照“等级价值表”进行的,说话人从中

选择一个词项,说话者的选择蕴涵着“not the highest values”。例如:

< all, most, many, some, few>

表中所列词项的价值由最高到最低排列。当说话时,说话人从表中选出语境所需的最大语言信息和最真实的词项,如例3:

3. I’m studying linguistics and I’ve completed some of the required courses.

例3中,说话者选择了词项“some”,构建成蕴涵(+>not all)。

等级含义的基础是:声言等级表中的任何词项,蕴含着对表中任何高一级词项形式的否定。也就是说:说强蕴含弱;说弱否定强。

2.规约含义

除了依据准则推导出的会话含义以外,Grice设想了一种完全不同的非真是条件的推理,叫做规约含义。它们不是由象“准则”这样的上位语用原则中得出来的推断,而只是依从常规(by convention)而附丽在特定的词项或形式之上。也就是说,它们并不是依据合作原则或准则,它们不一定要出现会话中,也不依据特殊语境来解释;而是与特殊的词汇联系在一起,当使用这些词汇时,便产生言外之意。Grice提供了两个例子,“but”和“and”;其他的例子有“even”(by Kempson, 1975)和“yet”(by Wilson,1975)。例如:

4. a. Mary suggested black, but I choose white.

b. p&q (+> p is in contrast to q)

对“p but q”类型中话语的解释都要依据“p&q”的结合,再加上一种p信息与q信息两者之间“对比”的蕴涵。例4中,“Mary suggested black”(=p),通过“but”的规约含义与“I choose white”(=q)进行了对比。

5.a. Even John came to the party.

b. He even helped tidy up afterwards.

当描述任何一个事件的句子中包含了“even”时,就会产生“与期待相反”的蕴涵。因此,例5中陈述了两个事件(i.e. John’s coming和John’s helping), “even“的规约含义增添了这两个事

件的“与期待相反”的解释。

6.a. D ennis isn’t here yet. (=NOT p)

b. NOTpis true. (+> p expected to be true later)

“yet”的规约含义是指对当前的语境之期待有所不同,或者也许后来相反。说出6a时,说

话者的蕴涵是指她期待话语“Dennis is here” (= p)后来为真,如6b中所示。

7.a. Yesterday, Mary was happy and ready to work.

b. She put on her clothes and left the house.

a. ( p & q , +>p plus q)

b. ( p & q, +> q after p )

当两个句子由“and”连接包含有静态信息,含义是“in addition”或“plus”,如7a所示。当两个句子包含有动态信息,如7b所示,“and”的含义是“and then”,指示序列。由于含义不同,7a中的两部分可以颠到顺序,意义差别不大,但7b中的两部分如果颠到顺序的话,意义可能差别很大。

3.标准含义

这个术语不是Grice提出来的。Levinson (1983)对标准含义作出了定义。标准含义是指那

些从说话者“遵守”准则的假设中推导出的含义和那些以说话者为基础以更加复杂方式“蔑

视”或“利用”准则所推导出的含义。例如:

8.A: (to passer by ): I’ve just run out of petrol!

B: oh, there’s a garage just around the corner.

9. A: Let’s get the kids someth ing.

B: Okay, but I veto I-C-E-C-R-E-A-M-S.

如果说话者直接遵守准则,因此他会依靠听话者通过“说话者遵守了准则”这一假设做

出直接的推导,增强他所说的话。例8中,B的话语可以理解为蕴含着“A也许在那儿能买

到汽油“。例9中,B通过把单词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读出,故意违反了方式准则,因此

向A表达了B不想让在场的孩子们听到ICE-CREAM这个字眼而吵着要ICE-CREAM。

六、结语

语用学会话含义理论由过去的“古典理论”发展到“新理论”标志着会话含义理论全面走向完善和具有实用性,而不再是“废纸篓”、“灰姑娘”、和“帮闲学科”。

古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所研究的主要是会话含义理论的“特殊含义”,而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关注焦点却是会话含义的“一般含义”。“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对语用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推动力,对语法过程也提供了新的切入口,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会话含义理论已从“古典理论”发展成为“新理论”,这对语用推理是一个新的推动力。新理论正在语言学研

究中表现出生命力,构建了一个语用推理的机制,它对语用学研究日常语言运用的一般规律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徐盛桓,会话含义理论的新发展等10篇系列论文[J],1993-1995

[2]程雨民,语用分析如何介入语言理解[J],《现代外语》,1993/4

[3]张绍杰,会话隐含理论的新发展[J],《现代外语》,1994/3

[4]钱冠连,论构建语用推理模式的出发点──兼评新格赖斯理论的两个推理模式

[J],《现代外语》,1994/3

[5]钱冠连,新格赖斯语用机制新在哪里?[J],《外国语》,1995/1

[6]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7]张亚非,“关联理论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3

[8]曲卫国,“也评关联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

[9]孙玉,“相关理论中的语用推理”[J],《外国语》,1993/4

[10]王传经,“论会话关联”[J],《外语学刊》,1994/5

[11]何自然,“Grice语用学说与关联理论”[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4

[12]刘绍忠,“关联理论的交际观”[J],《现代外语》,1997/2

[13]王宏军,“语言交际的认知研究:关联理论”[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9/3

[1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5] Grice, H. P, 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Cole and Morgan (eds)[M], Syntax and Semantics, V ol.3,

Speech act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

[16] Horn, L. R., Towards a new taxonomy for pragmatic reference: Q-based and R-based implicature, in

Schiffrin, D.(ed.),1984, Meaning, form and use in context: linguistic applications[J], Washington,

D. C. :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1984

[17] Leech, G. N, Principle of 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 1983

[18] Atlas and Levinson, It-clefts, informativeness and logic form: radical pragmatics[J], in Cole (ed.)

Radical pragmatic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1.

[19] Gazdar, G., Pragmatics: implicature, presupposition and logical form[M], London, Academic Press,

1979

[20] Levinson, S. C., Pragmatics[M], Cambridge: CUP, 1983

[21] Levinson, S. C., Minimization and Conversational Inference, 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87.

[22] Levinson, S. C., Pragmatic and the grammar of anaphora[J], JL,27, P379-431, 1987.

[23] Levinson, S. C., Pragmatic reduction of the binding conditions revised[J], JL, 27, P107-161,1991.

[24] Sperber, D. and Wilson D.,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6.

[25] Fodor, J. A. The Modularity of Mind[M], MIT Press: Cambridge,1983

[26] Blackmore, D., 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M], Blackwell: Oxford,1987

[27] Carston, R., Language and cognition[C], in F.J. Newmeyer (ed.): Linguistics: The Cambridge

Survey, Cambridg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会话含义读书笔记

会话含义-读书笔记 在第四章《会话含义》中,主要讲的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以及会话含义理论。 首先,格莱斯认为,在人的交往过程中,彼此的交谈并非杂乱无章的,是有条理的连贯的对话,对话参与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意识到一个或一组共同的目的,或者至少有彼此都接受的方向,因此,在对话过程中,参与者会“默契”的朝着一个对话方向进行,使交谈得以顺利进行。而这种维护对话的进行地“默契”,像是参与者共同遵守的一般原则:合作原则,即在参与交谈时,要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 合作原则具体表现有四点准则:1.数量准则:指所提供的信息量。所说的话应包含为当前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包含多于需要的信息。2.质量准则:所说的话力求真实。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所说的话是相关的。4.方式准则:清楚明白地说出要说的话。要简短;要有序;避免含混不清;避免歧义。 格赖斯指出,这些准则各自具有重要性,在遵守各准则上,不同的说话人,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侧重。 但是这四种准则并非强制性的,而是一种自然的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比如说,撒谎。这就破坏了“质量准则”,不加声色的以“自知是虚假的话”来误导旁人。也有这种情况,说话人拒绝回答问题,“够了”“无可奉告”,这种情况也违反了“数量准则”。回答者出于各种考虑,如隐私,政治关系等,选择拒绝问题。还有一种情况,说话人为了维护一条原则,而不得不违反另一条准则的,比如说:A:你爸爸什么时候生日?B: 6月的某一天。这段对话中,如果B知道A要送父亲生日礼物的,那么B的回答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违反了“数量准则”。但也有可能B不想说谎,却又苦于不知道准确的生日日期,为了确保“质量准则”的执行,B只能用这种含糊的方式回答。 以上三种方式都是说话人偏离了交谈的方向,中断了交谈,但也有另外一种情况,说话人违反了某一准则,并且使听话人也知道这种情况,但依旧能够传递新的信息——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与文学翻译

会话含义与文学翻译 中文 译者的主观感悟乃是文学作品英译的传统手法,因此主观臆断取代了科学的体察与分析,翻译时多凭臆测,而缺乏对全文的透彻理解与深刻阐释。本文由此而发,特地以杨宪益夫妇二人合译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Y ang Hsienyi & Gladys Y ang (trans.). 1995.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V ols.I.II.III)前八十回为研究对象,用H.P.Grice的会话含义学说(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对书中人物之一王熙凤的话语进行语用实证分析,旨在强调文学文本的内外语境及语用因素,着力考察语用学之于文学翻译的文本生成力,同时以语用学的会话含义学说实证考察语用学的普遍阐释力及文学翻译所应采用的语用原则,理论阐发与实证考察相携而行,以达译学模式理论整合的研究目的。作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H.P.Grice 的会话含义学说认为话语的自然意义有别于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为使交际成功,说话者即应遵守相关的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即:质的准则、量的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Maxims of Quality, Quantity, Relevance and Manner)。而这四项准则便是https://www.360docs.net/doc/9113347485.html,本文赖以进行实证研究的主要理论框架,借此即可以科学的理论模式整合翻译阐释,使"义生言外",译文差可逼近原文,尤其是原文的内在底蕴或曰"会话含义"。据此以观文学作品,说话者的个人意图或言外之意无疑是作品理解与阐释的一个重要因素。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往往意味深长,需要听话者仔细体会,而就译者而言,也须借鉴会话含义学说,依据上述准则予以认真揣摩,小心处理。为具体说明这种理论模式的语用阐释力及文学翻译所应采用的语用原则,也为了阐明某一具体文本中会话含义的处理手法,本论文以理论为观照,对实例一一采取了实证分析的阐释模式,希望能对我国译学研究及跨语际实践(Translation Studies & Translingual Practice)有所启示。本文的理论意义在:既将语用理论及其分析模式引进了具体的文学翻译,为我国译学研究及跨语际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式,同时又为语用学研究拓展了新的研究领域,因此而获得跨学科的交互视野,这于学科整合、交相融通无疑大有裨益。 译文 Sense and sensibility are approaches generalized within the traditional framework of translation, which, among other things, have resulted in the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rce texts at the cost of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characterized by analytically insightful interpretations. The present study, on the contrary, is committed to conduct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English vers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5)co-translated by 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 ang, just in terms of the Four Maxims proposed by H.P.Grice(1981), aiming to lay much claim to the contextual or the pragmatic factors attached to literary texts,

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彭飞 语用学定义: Pragmatics is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meaning by virtue of, or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language. The central topics of inquiry of pragmatics include implicature, presupposition, speech acts, and deixis. 1 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 格赖斯非自然意义理论(a theory of meaning nn)(nn-non natural) S meaning nn p by “uttering” U to A if and only S intends:当且仅当 (ⅰ)说话人S意图听话人A想到p, (ⅱ)说话人S意图听话人A识别其意图(ⅰ), (ⅲ)说话人S意图听话人A对其意图(ⅰ)的识别是听话人A想到p的首要原因, 此时就认为“说话人S通过对听话人A发出话语U来表达一种非自然意义p”。 “非自然意义”也可叫做“说话人意义”(speaker meaning),实际上就是表达和意识意图(交际效果),也就是我们说的语用意义。 1.1 合作原则和会话准则 (1)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在参与交谈时,要根据场合和需求,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 (2)会话准则(the maxins of conversation): ①质的准则:话语真实。(ⅰ)不说错误的话(ⅱ)不说缺乏证据的话 ②量的准则:(ⅰ)不要比交谈需要说的少(ⅱ)不要比交谈需要说的多 ③相关准则:所说的话要具有相关性。 ④方式准则:清晰明白地表达。(ⅰ)避免晦涩(ⅱ)避免歧义(ⅲ)简洁(ⅳ)有条理 1.2 说话者和会话准则的关系 (1)说话者遵守会话准则 (2)说话者违背会话准则:如说谎 (3)说话者选择不遵守某一准则(opt out of a maxim):“冲突”状况,遵循一条违背另一条 (4)说话者故意违反或利用一条准则(flout or exploit a maxim) 1.3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O和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F (1)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O :直接遵守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 ①质:Tim在1989年发明了万维网。 +> 说话者相信Tim在1989年发明了万维网,并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说的 ②量:John有六张信用卡。+> John最多有六张信用卡。 ③相关:John:现在几点?Mary:博物馆还没开门。+> 现在的时间至少比博物馆开门要早。 ④方式:John去麦当劳买了两个汉堡。+> John先去了麦当劳,然后买了两个汉堡。 (2)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F :说话者故意违背会话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 ①质:乔姆斯基是一位伟大的社会语言学家。+> 乔姆斯基根本不是社会语言学家。 ②量:(ⅰ)War is war. +> (ⅱ)Terrible things always happen in war.that’s nature,and it’s no use lamenting that particular tragedy. ③相关:John:Susan can be such a cow sometimes! Mary:Oh,waht a lovely day! +> One shouldn’t speak ill of people behind their back.

语用学中“会话含义”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语用学中“会话含义”理论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意义“会话含义”理论简介 “会话含义”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首先提出的。他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作了三次演讲,在其中第二讲《逻辑与会话》中提出“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这里只作简单的介绍。 格赖斯认为,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的过程中,总是遵循一定的目的和方向,力图使交际进行下去,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意思。这就要求交际参与者都要共同遵守一定的原则,格赖斯把这些原则称为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分为四条,每一条包括一些相关的次准则。简单地说,这四条原则是: (1)质的原则。所说的话要力求真实。不说虚假的话和缺乏证据的话。 (2)量的原则。所提供的信息量要足够而又不超出。 (3)关系原则。所说的话要扣住当前话题,要与交际意图相关。 (4)方式原则。所说的话要清楚明白,简洁而有条理。 这些原则,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得到遵守。为了使交际顺利进行,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合作原则。但是,言语交际活动是复杂的,人们有时违反某一原则,反而可以收到更好的交际效果。格赖斯注意到了这些现象,他进一步指出,如果说话人有意违反合作原则,听话人也能理解,或者听话人依据自己的理解作出判断,这时就产生了“会话含义”。 格赖斯认为,人们可能在四种情况下不遵守合作原则: (1)说话人直接宣布不遵守合作原则,如“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无可奉告”,“不要再说了”。 (2)说话人暗中违反某一原则,把听话人引入歧途,使人产生误解或受骗,“说谎”即是此类。 (3)说话人可能面临一种“冲突”情况,即为了维护一条原则而不得不违反另一条原则。这多半出现于人们对所谈的话题不清楚或没有足够把握的时候。如: 甲:明天什么天气?乙:也许是下雨吧。 这里,乙违反了方式原则,把话说得不清楚,但他遵守了关系原则。这样的答话也是合作的,乙只是不能确定,因而加了“也许”一词,表明是一种推断。

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的产生要有下列条件:会话含义的产生要有下列条件:说话者S的话语要有会话含义q,就必须:(1)假定S遵守合作原则;(2)为了使上述假定成立,就要推测出S认为q;(3)S了解,自己和听话者H都知道,H能推导出需要q来使“S遵守合作原则”这一假定成立。而为了推导出会话含义q,听话者必须知晓:(1)S的话语的内容;(2)合作原则及其所属准则;(3)话语的上下文;(4)某些有关背景信息;(5)上述各条为S和H所共知Grice归纳出推导会话含义的下列步骤:归纳出推导会话含义的下列步骤:归纳出推导会话含义的下列步骤(1)他(S)说了话语P;(2)没有理由假定他不遵守合作原则;(3)他说了P,又确实在尽力合作(遵守合作原则),那么,他肯定认为q;(4)他肯定了解,我和他都懂得,要认为他遵守合作原则,就必须假定q;(5)他丝毫没有阻止我认为q;(6)那么,他就是要我认为q,故此,你的含义就是q。 4.5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Unlike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are produced by relating to the conversational context. To know what people mean, we have to interpret what they say. But interpretation is a tricky affair, and misunderstandings are always possible. As Leech remarks, …interpreting an utterance is u ltimately a matter of guesswork?. e.g. A: When is Tom?s birthday? B: It?s sometime in October. B?s implicature: the only thing he remembered about Tom?s birthday was the month in which it occurs, and that he honestly didn?t know whether it was at the begin ning, the middle or the end of that month. How does a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come about? In analyzing an utterance, depending on strict semantic or logical criteria will not help. The …guesswork? that Leech talks about will have to be of a somewhat qualified nature. The qualified guessing must depend on the context, that is, the circumstances of this particular question, the person involved in the situation, these persons? background, etc. The more we know about this context, the more wellgrounded our …guesswork? is going to be. e.g. A: I could eat the whole of that cake. B: Oh, thanks. A?s literal meaning: a statement of a fact. The context: an exchange between a guest and a host. A?s implicature: I compliment you on the cake, it is so delicious that I want to eat the

语用学

语用学 A填空:1*10 1、“语用学”这一术语由美国哲学家莫里斯于1938年首先提出,并在他的《符号理论基础》中提出符号学包括: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 2、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的新学科的标志:1977《语用学杂志》 3、80年代语用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完善,主要表现为1983年两本优秀语用学教材:列文森《语用学》(第一本系统的)和利奇《语用学原则》。 4、语用学研究方法的三种类型:纯语用学(形式语用学),描写语用学,应用语用学。 5、“语境”由波兰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1923年《意义的意义》提出,他把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 6、比较完整的语境理论是由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斯创立的。他把语境分为:上下文(由语言因素构成)、情景上下文(由非语言因素构成) 7、韩礼德从弗斯的“情景语境”得到启示,1964提出“语域”,并分为三个方面:话语的范围、话语的方式、话语的风格。 8、我国传统与文学注意到的语境和语境的重要作用:唐孔颖达《正义》,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章句》 9、20C30S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提出情境理论,即““题旨”与“情境”相适应理论”,从修辞学的角度促进了语境研究的发展。该书还提出了“六何说”,即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事何如。 10、指示词语是语用学最早选定的研究对象,因为它直接涉及到语言结构和语境的关系。(语言哲学家巴尔—希勒尔提出) 11、会话含义是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首先提出的,它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 12、格赖斯《逻辑与会话》提出: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理论。 13、格赖斯把意义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其中非自然意义理论实际上是一种交际理论。 14、话语含义中以会话含义最为重要。 15、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列文森三原则

会话含义与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与合作原则 来源:英语专业论文 介绍了格赖斯地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学说,并通过汉英两种语言中地实例,探讨了合作原则在话含义解读中地作用.b5E2R。 语用学;合作原则;会话含义 引言首先把人们地交际行为系统地归结为规律地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地哲学教授格赖斯().他于年在哈佛大学地一次讲演中,论述了“合作原则”()地具体内容,及其制约“会话含义”()产生地过程.这篇演讲所提出地会话含义学说,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此后,对这一学说地研究经久不衰,研究成果纷至沓来.p1Ean。 年,英国语言学者及分别在其新作《语用学》与《语用学原则》中,把格赖斯地会话含义学说誉为语用学地一个重要理论.DXDiT。 我国学者程雨民、陈融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格赖斯地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学说. 其后,钱冠连对格赖斯地合作原则和下属各条会话准则提出不同地看法,表现出我国学者在理论探索方面地勇气.另外,刘福长、钱冠连分别从不同地角度,使用合作原则下不同地会话准则,解释一、二个实际问题,起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地示范作用.笔者试图从汉语和英语两个方面、从实证地角度,进一步探讨合作原则在会话含义解读中地作用.二、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格赖斯指出,会话是受到一定条件制约地.人们交谈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是以为双方都遵循一定地目地,相互配合默契.他把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会话中应该共同遵守地原则称为合作原则.RTCrp。 合作原则包含以下个准则: .量地准则( )()所说地话应包含当前交谈地目地所需要地信息;()所说地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地信息. .质地准则( ):要说真话()不要说自知是虚假地话;()不要说缺乏证据地话. .关系准则( ):要有关联,要切题

论三种语用理论中的会话含义

论三种语用理论中的会话含义 王宏军 摘要:会话含义是说话人通过说话所含蓄地表示的意义。会话含义理论已从格氏的以合作原则为代表的“古典理论”(研究会话含义理论的“特殊含义”)发展成为列氏的以会话三原则为代表的“新理论”(研究会话含义理论的“一般含义”),这对语用推理是一个新的推动力。本文就古典理论、新理论以及关联理论中推导出的不同的会话含义作了对比、分析,还对学术文献中提及的各种含义概念进行了解释说明。 关键词:会话含义,古典理论,新理论,特殊含义,一般含义 A Study on th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in Three Pragmatic Theories Wang Hong-jun (Shandong Jining Teachers’ College, 272025) Abstract:The additional conveyed meaning that the speaker contributes by utterances i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 theory of conversat ional implicature has developed from the “Classical Gricean theory” represented by 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which studies the particularized implicature) into the “neo-Gricean theory” represented by Levinson’s Three Principles (which studies the generalized implicature). This is a new power force for pragmatic inferences. This paper has mad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t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s worked out by the “Classical Gricean theory”, the “neo-Gricean theory” and “Relevance Theory”. It has also illustrated the conceptions of the kinds of implicatures mentioned in the academic works. Key Word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classical Gricean theory// neo-Gricean theory// particularized implicature// generalized implicature// 一、会话含义的概念 在人类语言交际中,话语本身的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该话语表述的实际意义有时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人们在交谈时,不总是坦直地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而常常是含蓄地向对方表示自己的意思。人们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说话人说出的词句所表达的字面意义,另一种是说话人通过说话所含蓄地表示的意义。这样,我们把说话内容分为两大范畴:直说内容和含蓄内容。直说内容也就是说话的语义内容,含蓄内容又可分为规约性的和非规约性的。规约性的含蓄内容是由所使用的词句本身所具有的规约意义决定的;非规约性的含蓄内容是以语义为基础,与说话人所用的词句之间的关系是间接的,但说话人所要表达的内容要超出语义内容。话语的“直说内容”和“含蓄内容”之间的区别相当于“字义”和“用意”之间的区别。当我们说的话与我们说

会话含义与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与合作原则 来源:英语专业论文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3347485.html,/ 介绍了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学说,并通过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实例,探讨了合作原则在话含义解读中的作用。 语用学;合作原则;会话含义 引言首先把人们的交际行为系统地归结为规律的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哲学教授格赖斯(H.P.Grice)。他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讲演中,论述了“合作原则” (cooperativeprinciple)的具体内容,及其制约“会话含义” (conversationalimplicature)产生的过程。这篇演讲所提出的会话含义学说,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此后,对这一学说的研究经久不衰,研究成果纷至沓来。 1983年,英国语言学者StephenC.Levinson及Geoffrey N.Leech分别在其新作《语用学》与《语用学原则》中,把格赖斯的会话含义学说誉为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理论。 我国学者程雨民、陈融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学说。 其后,钱冠连对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下属各条会话准则提出不同的看法,表现出我国学者在理论探索方面的勇气。 另外,刘福长、钱冠连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使用合作原则下不同的会话准则,解释一、二个实际问题,起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示范作用。笔者试图从汉语和英语两个方面、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合作原则在会话含义解读中的作用。二、

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格赖斯指出,会话是受到一定条件制约的。人们交谈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是以为双方都遵循一定的目的,相互配合默契。他把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会话中应该共同遵守的原则称为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包含以下4个准则: 1.量的准则(quantity maxim)(1)所说的话应包含当前 交谈的目的所需要的信息;(2)所说的话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信息。 2.质的准则(quality maxim):要说真话(1)不要说自知 是虚假的话;(2)不要说缺乏证据的话。 3.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要有关联,要切题 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要明白清楚 (1)避免晦涩; (2)避免歧义; (3)简明扼要; (4)井井有条。如果在交际中说话人的话语在表面上违反 了合作原则,那么,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听话人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表面违反合作原则的目的,也就是要明白他违反合作原则的隐含意义。格赖斯把这种在言语交际中推出来的隐含意义称作“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的产生和推导在交际中,如果说话者要直截了当表示出自己的意思,那就必须遵守上述4条准则。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交际中就一定要恪守这些准则,恰恰相反,有时出于某种目的或某种需要,人们会有意或无意地违反这些准则。这时会话含义就产生了。 一方面,听话者感到说话者没有遵守某一准则,另一方面,听话者没有理由认为说话者故意违反该准则,最起码听话者认为说话者是在遵守总的合作原则,与自己尽力合作。

会话含义理论视角下的唐顿庄园对话分析

会话含义理论视角下的唐顿庄园对话分析 Analysis of Downton Abbey conversation in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Perspective 摘要Abstract: 英国ITV热播的古典剧唐顿庄园-反映了20世纪伯爵一家关于家产继承权而衍生出的勾心斗角、阴谋诡计,阶级斗争等等复杂又诱人的故事。剧中语言特色非常具有研究价值。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被认为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极大推进了语用学的研究.文章从会话含义理论的视角去分析唐顿庄园中的对话,旨在为观众更好地理解唐顿庄园提供借鉴,同时也为证明这一理论对分析人物语言的实用性提供了参考。 British ITV hit classical drama Downton Abbey - reflect on a 20th century Earl of family about property and inheritance rights derived out the infighting, intrigue, class struggle, and so complex and compelling story. Language Features of Downton Abbey play high research value. Grice'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ory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core of pragmatic learning, which greatly promoted the study of pragmatic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or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Downton Abbey in

英汉恭维语语用对比研究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Pragmatic Study on the Humor Effect in The Big Bang Theory 2 中美饮食文化实体行为与非实体行为的民族差异 3 基于语料库对红楼梦两个英文版本中红色的翻译研究 4 论《霍华德庄园》中的象征主义 5 从等效理论视角看汉英外宣翻译 6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 7 浅析女性主义在薇拉﹒凯瑟作品中的表现 8 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分析《雾都孤儿》中人物性格 9 协商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10 课本剧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11 浅析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 12 心灵探索之旅——析《瓦尔登湖》的主题 13 浅析眼神交流在非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14 从《宠儿》的人物形象中分析莫里森的种族观 15 网络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16 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习俗 17 广告英语修辞特点及其翻译 18 论美国黑人说唱乐的语言特色及其社会影响 19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 关于中美大学生消费观异同的文化分析(开题报告+论) 21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幽默语 22 浅谈英汉人体部位的隐喻 23 浅议英语情态动词“can”和汉语能愿动词“能”—以类型学为视角 24 论学生角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转换 25 英语汽车商标的翻译策略 26 东方主义视角下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中西方殖民话语分析 27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hinese Renditions in Different Periods 28 新加坡英语和英国英语比较研究 29 《呼啸山庄》中哥特式风格的表现 30 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 31 “同一性危机”——浅析汉娜的悲剧人生 32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 33 分析《老人与海》主人公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 34 On the Differences of Rules for Eye Contact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35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 36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 37 电影《暮色》中人物对白的言语行为分析 38 对《愤怒的葡萄》中圣经原型的分析 39 浅谈英语习语中动物名称及翻译 40 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动物庄园》的主题浅析 41 42 A Brie f Study of the Cause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

会话含义理论研究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3347485.html, 会话含义理论研究发展 作者:李鹏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6年第08期 【摘要】H.P. Grice在1967年提出的会话含义理论大致经历了“创立—修补—重构”三个阶段。格莱斯原则诞生近五十年来一直被学术界推崇为经典。但是语用学对其争论、批判、阐释、改造和修正也几乎没有间断过。本文对格莱斯会话含义原理的由来、概念及发展进行了阐释,对“后格莱斯原则”和“新格莱斯原则”的国内外研究做了简单梳理,尝试对会话含义原理的应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格莱斯会话含义合作原则语用学 格莱斯认为,在成功的语言交际中,人们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目标,或至少有一个交际的大方向。合作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会话含义理论的形成。封宗信(2009)回顾了会话含义发展的历程。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是对古典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深入探讨与研究。 一、会话含义 格莱斯1967年讲座“逻辑与会话”中指出:人们会话时使用字面意义与会话主题不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而并不影响双方相互理解,是因为在会话中人们都遵循着一个目的或一组目的,相互配合。与英国哲学家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有相似之处。Searle进一步发展了Austin的理论指出(1968):通过说出句子所做的言语行为就是句义的功能。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超越了语音、音位、词素、句法、句义等传统的语言学研究领域。 格莱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体现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这些准则说明参与者是如何合作的。会话含义的产生与否关键在于共事各方对眼前交际所持的合作态度如何。 合作原则作为人们会话行为的准则,有一定的约束力。但合作原则是一些描述性的准则,没有一定的规范性。在日常社会活动与交谈中,谈话的一方不遵守合作原则,目的不是说谎,而是出于一定的目的或意图,说出了违反合作原则的话。当另一方意识到对方没能遵守合作原则的时候,他就会越过话语的字面意义,去揣测说话者说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去寻求说话者在什么地方体现着合作原则,于是产生了会话含义。 二、反叛与修正——新格莱斯原则 Horn(1984)提出将格莱斯的四个准则改造成数量(Q—principle)、关系(R—principle)两个原则。Levinson(1983)批评Horn的两原则混淆了语义内容的最小极限化和表

会话含义与交际意图

会话含义与交际意图 Abstract 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Grice归纳的会话含义的基本特征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很有说服力。后继学者虽然对此多有质疑,但并未有实质性的突破。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同交际意图的表达和识别密切相关.本文就交际意图与会话含义之间的紧密联系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从会话含义的产生及推导机制出发,对会话含义的基本特征做出了进一步解释说明。 【关键词】会话含义;合作原则;规约意义交际意图 一、会话含意 人们用言语交际是为了传达某种交际意图,即用话语表达一定的意义。语言学理论认为,为了保证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交际原则。“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也有人把话语表达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话语的自然意义指人们能按常规通过字面意义而获得的话语意义;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在特定的场合下人们意欲表达某种交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涉及到交际和交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在此基础上Grice提出了著名的会话含意理论。为了配合会话含意理论,Grice首先提出了“合作原则”,认为言语交际双方都有相互合作、求得交际成功的愿望。为此,人们需要遵守一些诸如真实、充分、关联、清楚等原则和准则,“合作原则”包括: (1)量的准则:所说的话应包含交际对象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少于或超出交际对象所需要的信息;(2)质的准则:不说自知虚假的话,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所说的话应切题,对对方提出的问题不能避而不答或答非所问;(4)方式准则:为了表达清楚明白,必须做到显豁、避免晦涩;要明确、避免歧义;要简洁、避免罗嗦;要井井有条、避免杂乱。 不过,Grice还认为,会话过程中说话人并不是不能违反准则,有时说话人会不讲究表面上是否遵守准则,甚至有时为了表达自己意欲表达的言下之意,说话人会故意在表面上违反这些准则。如果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一方的话语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听话人一方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表面违反合作原则的隐含意义。Grice把这种在言语交际中推导出来的隐含意义称作“会话含意”。会话含意的推导是在听话人认定说话人遵守合作原则的情况下,结合语境,对违反准则的话语进行推理,弄清说话人在会话中赖以保持合作的言下之意,也就是弄清所说的话语足以使会话得以继续下去的“特殊含意”。如:A: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 with me?B:I have to finish my homework.例中B没有直接回答A的问题,而是说了一句表面上同A的问话毫无关系的话作为回应。这里B故意违反了关系准则,只说他要做作业,从而让A明白,他不能去。 请再看下例对话:A:Is there any shopping to do?B:We'll be away for most of the weekend.对话中B想通过“周末不在家”的信息来回应A的问题,这又是一个违反关系准则的例子,他可能想通过这句话向A传达他的意图:不用到商店买东西了。但A是不是一定能推断出B的这一意图呢?即使A以“周末不在家”作为前提进行推理,他也不能确定B是否想到商店买东西,因为B的话语中存在以下种种隐含意义:a.If we are away for the weekend,we won't need food.b.If we are away for the weekend,we won't be able to go shopping.c.If we don't go shopping,we won't have food on our return.那么这里的会话含意到底是什么呢?根据会话含意理论,我们似乎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会话含意理论只能说明“会话含意”的“可推导性”,并不能说明它是怎样被推导出来的,为什么听话人只能做一种推导,而不能做别的推导。

语用学莱文逊读书笔记

《语用学》读书笔记 法1401 赵涵莱文逊(Levinson)所着的《语用学》一书,由英国剑桥大学1983年出版,是英国 剑桥大学出版社语言学教材系列中的一种。它是第一本比较全面地对语用学这一领域 作出阐述的教科书和专着。这本书的价值除出版早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写得好。作 者对语用学研究的几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题目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和比较深人的论述。 本书的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语用学的研究范围。作者在这一章里谈到了语用研 究的起源、它的实质、它和语言学研究尤其是和语义学研究的关系等等。读者期待在 这一章里能看到语用学的定义,但在这一节的开头,莱文逊却说道“给语用学下一个 定义决非易事,我们将探讨一系列可能的定义,其中的每一种至多勾画出这一领域可 能的研究范围。”直到这一章的结束,莱文逊确实没有给出一个语用学的定义,他只 是对一系列可能的定义作了讨论。但我认为这样的讨论十分有益,这是十分值得细细 一读的一节,读一下他对各种可能的定义发表的高见,远比仅仅看到一个很宽泛的定 义有帮助。在对各种可能的定义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莱文逊涉及到了语言学和语用学 研究中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一些重要关系,例如语言的功能观、语境、语 言和语境的关系及其语法化等等。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语用学是对语义理论未 能包含的那些意义侧面的研究”这一定义的讨论。莱文逊还谈到了语用研究和语义研 究的关联和差别,谈到了句子和话语的区别,诸如格莱斯(Grice)的自然意义和非自 然意义,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等各种类型的意义,以及相互知识在意义理解中的作用, 所有这一些概念和关系十分有利于加深对语用和意义的理解。 第二章《指示》是在导论之后进行讨论的和话题,莱文逊把指示作为第一个题目 的理由很明确同时也很充分:“语言和语境的关系通过指示这一现象在语言结构得到 反映;”在已出版的多种语用学专着和教材中,大多数作者都把指示列为第一章或第 一个论题,这是有道理的。指示这一现象是使语言哲学家和传统的语义学家感到头痛 的问题,因为只从真实值这个角度无法解释指示词语的意义,指示词项的“编码”和 “解码”都得依赖语言使用的语境,而语境正是语用研究的基础。传统对指示的研究 包括人称指示、时间指示和空间指示三种,莱文逊在此基础上又加了篇章指示和社会 指示两种。对各种指示的论述莱文逊大体上是对莱昂斯(Lyons)和菲尔莫(Fillmore) 七十年代初有关指示的论文和专着中有关章节的综述,书中提到的“手势型指示”、

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 [浅析外语翻译会话含义的基本特征]

《会话含义理论合作原则 [浅析外语翻译会话含义的基本特 征]》 摘要: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质准则(quality maxim)、量准则(quantity maxim)、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和 方式准则(manner maxim),on in his job? (C最近工作情况怎样? ),think. He likes his colleagues, and hasnt been to prison. (哦,我看很不错,他喜欢他的同事,也还没有进监狱呢 会话含义理论一直是语用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该理论的研究为确立语用学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地位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牛保义,2002:6),标志着对人类应用语言的研究从专注语言符 号本身引入了意识参与的成分(程雨民,2009:53)。 在其经典之作Logic and Conversation (1975) 中,Grice 从自然语言和哲学逻辑的关系入手,论述了会话含义的概念及合作原则的四条准则,区分了规约性意义和非规约性意义、特殊会话含义和一般会话含义,并在结尾处总结概括了会话含义的五大基本特征,并由此引发了众多学者对会话含义特征的探讨。本文试从会话含义的产生及推导机制出发,对会话含义的基本特征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正常情况下,人们的会话交流都是由一串连贯的话语组成的,围绕一个或一组共同的目的而展开,是参与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参与会话时,参与者要根据所参与的谈话交流公认的目的或方向,使自己的会话符合这种需要,这就要求参与者遵守某种原则,即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牛保义,2002:7)。合作原则具体体现为四条准则:质准则(quality maxim)、量准则(quantity maxim)、关系准则(relation maxim)和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Grice 认为,在谈话中遵守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契约,是人们理所应当要遵循的。事实上,这些准则在实际会话中常常被违反。而正是由于违反了这些准则才产生了会话含义。Grice (1975:375-6) 总结了常见的违反准则的4种情况: (1)说话人可能暗中坦然地违反了一个准则; (2)说话人可能对执行准则和合作原则表示弃权; (3)说话人可能面临着一种冲突;

会话含义与小说对话翻译_以_红楼梦_对话翻译为例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第10卷 总第41期) Journal of Inner M ong 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 ocial S cience Edition)No.5 2008(Vol.10 Sum No.41) 会话含义与小说对话翻译:以《红楼梦》对话翻译为例3 ● 张海燕 (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摘 要: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揭示了人类言语交际行为的规律,对译者正确把握小说人物对话的隐含意义,在译文中充分再现会话含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红楼梦》两种英译本中的对话翻译为例,分析探讨了会话含义的四种表现形式并对杨宪益和霍克斯不同的译文进行评价。 关键词: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08)05-0370-03 一、格赖斯的言语交际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 1.合作原则 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 rice)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论述了人们在进行言语交际时所遵循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他认为,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人们为了获得交际成功,交谈者需要共同朝向一个目标互相配合,他们之间存在一种默契,存在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不成文的规则,如真实性、关联性等。交际双方的这种合作使他们所说的话符合交谈的目的,并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他声称:会话要根据你参与的交谈的共同目标和方向,按照交谈所处阶段的要求进行表达(Make y our conversational contribution such as is required,at the stage at which it occurs,by the accepted purpose or direction of the talk exchange in which y ou are engaged.)(H.P.G rice,1975)具体包括四个准则: 数量准则(Maxims of quantity):所说的话应包含交际目的所要求的信息;但不应包含超出要求的信息。 质量准则(Maxims of quantity):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关联准则(Maxim of Relation):说话要关联。 方式准则(Maxims of manner):避免晦涩的词语;避免歧义;说话要简要;要有条理。 上述四个准则可以保证在交际中获得最大程度上的效果和效率,其前提是交际者通常都遵守这些不成文的规约,以达到交际目的。 2.会话含义的产生 当交际中的人们遵循合作原则时,交际双方将按照话语的字面意义相互理解与交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用字面意义达不到自己的交际目的时,人们并不总是遵循这些准则。G rice 认为,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说话人这时就产生了会话含义(con2 versational im plicature),即当交际的一方偏离这些准则时,另一方就要设法去领会其言外之意。因此,会话含意指在合作原则的基础上,可以从话语形式推导出来的、隐含在字里行间的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语言的“会话含义”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价值的问题。事实上,会话中“合作原则”的违反能显露出说话者的内心世界。说话者的心理状态、感情态度、思想活动等往往体现在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会话含义”之中。说话者之所以采用这种貌似违反实是遵守合作原则的做法是为了加强交际效果,修辞学上所说的夸张、反语、讽刺、委婉等修辞手法可以说就是这种情况的具体体现。违反这些准则除了加强话语的语气,加深听者的印象之外,有时还可以使话语显得幽默风趣。例如: A:The hostess is an aw ful bore,don’t y ou think? B:The roses are lovely,aren’t they? 显然B违反了关联准则,对A感兴趣的话题置若罔闻,他这样做,不可能是因为缺乏信息,因为A所问的是他主观的感受,但他却说了句毫不相干的话来作答,这只能说明B不愿意就A所提出的话题进行合作,他的会话含意是:“Let’s not talk about the hostess here and now.” 二、《红楼梦》对话中会话含义的翻译 人物对话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小说中人物对话虽然经过了作家的设计和精心锤炼,但毕竟来源于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因此也就必然存在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会话含意”的情况。事实上,让人物在对话过程中违反“合作原则”,也是作家用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手段。因此,在翻译会话含义时,译者应根据上下文、场景以及对交际者的知识,根据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推理能力,捕捉到隐含在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不仅如此,译者还要把自己理解和捕捉到的会话含义用适当的手 3收稿日期:2008-08-15 作者简介:张海燕(1981-),女,山东烟台市人,烟台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英汉/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