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分离纯化及测定

DNA的分离纯化及测定
DNA的分离纯化及测定

第一章DNA的分离、纯化及测定

第一节DNA的提取

一、提取程序的原理

植物DNA的提取程序应包括以下几项;

1,破碎(或消化)细胞壁释放出细胞内容物。

然而许多操作在破壁的同时也会剪切DNA,因此任何方法都是在DNA的完整性和产量这两个方面之间折衷考虑的结果。

分离总基因组DNA常用的破壁方法

是将植物组织胀水,然后研磨成细粉,

或者将新鲜植物组织在干冰或液氮中快速冷冻后,用研钵将其磨成粉。

分离核DNA或细胞器DNA时则应采取较为温和的破壁方法,以免过早破坏内膜系统,人们通常采用在含有渗透剂的缓冲液中4o C匀浆的方法来破壁。

2、破坏细胞膜使DNA释放到提取缓冲液中。

这一步骤通常靠诸如SDS或CTAB一类的去污剂来完成。去污剂还可以保护DNA免受内源核酸酶的降解。通常提取缓冲液中还包含EDTA,它可以螯合大多数核酸酶所需的辅助因子——镁离子。

3、去除RNA、蛋白质、多糖、丹宁和色素等杂质

一旦DNA释放出来,其剪切破坏的程度必须要降到最低。剧烈振荡或小孔快速抽吸都会打断溶液中高相对分子质量的DNA 。一般说来,如果操作得当,可以得到相对分子质量长度为50—l00kb的DNA。

在DNA粗提物中往往含有大量RNA、蛋白质、多糖、丹宁和色素等杂质,这些杂质有时很难从DNA中除去。大多数蛋白可通过氯仿或苯酚处理后变性、沉淀除去,绝大部分RNA则可通过经处理过的RNase A除去。但多糖类杂质一般较难去除,这些杂质浓度高时,常常使DNA提取物呈胶状,更为重要的是即使是低浓度情况下它们也会干扰后续操作,如抑制某些DNA修饰酶包括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从而阻碍Southern杂交或基因克隆;同时多糖杂质还会影响分光光度法对核酸的定量分析等。

(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手册(英) Clarke M. S. 主编顾红雅瞿礼嘉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

二、基因组DNA的提取

1、基因组DNA用途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重要的生物信息分子, 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为了进行测序, Southern杂交|, 基因文库的构建,PCR扩增等,高分子量和高纯度的基因组DNA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2、基因组DNA提取的原则

保证提取的DNA具有一定的长度

纯化后不应存在对酶有抑制作用的物质

排除有机溶剂和金属离子的污染

蛋白质,多糖,脂类等降低到最低程度

排除其他核酸分子的污染

3、基因组DNA- CTAB法

CTAB法原理(植物DNA提取经典方法)

CTAB( hexa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 具有从低离子强度(0.3mol/L NaCl) 溶液中沉淀核酸与酸性多聚糖的特性, 在高离子强

度的溶液中( >0.7mol/L NaCl), CTAB与蛋白质和多聚糖形成复合物, 只是不能沉淀核酸. 通过有机溶剂抽提, 去除蛋白, 多糖, 酚类等杂质后加入乙醇沉淀即可使核酸分离出来

CTAB提取缓冲液的经典配方

Tris-HC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pH8.0) 提供一个缓冲环境, 防止核酸被破坏;

EDTA 螯合Mg2+ 或Mn2+ 离子, 抑制DNase活性;

NaCl 提供一个高盐环境, 使DNA充分溶解, 存在于液相中;

CTAB溶解细胞膜, 并结合核酸, 使核酸便于分离;

β-巯基乙醇是抗氧化剂, 有效地防止酚氧化成醌,避免褐变,使酚容易去除

CTAB提取缓冲液的改进配方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是酚的络合物, 能与多酚形成一种不溶的络合物质,有效去除

多酚, 减少DNA中酚的污染; 同时它也能和多糖结合,有效去除多糖.

( From web modified )

方法1

——液氮

——1×缓冲液:50 mmol /L Tris-HCl pH 8.0 ,

0.7mol /L NaCl,

10 mmol /L EDTA pH 8.0 ,

1% CTAB,

20 mmol /L 2-巯基乙醇(用前加入)

——氯仿/异戊醇(24:1)

——RNaseA : 2000U / mL 用0.15 mol/L NaCl, 0.015 mol/L 柠檬酸三钠配

10mg/mL; 使用前100℃热处理15min , 除去残留的DNase活性——异丙醇,

——76%乙醇,0.2 mol/L乙酸钠

——70%乙醇

——TE缓冲液: 10 mmol/L Tris-HCl 1 mmol /L EDTA pH 8.0 ,

操作程序

1. 向装有700~800 mg 磨碎的干燥植物组织(冰冻干燥法,或用食品脱水器

45 ℃~55℃用温暖干燥的气流对植物组织处理12h 以上)(最好是去淀粉处理的:

收获之前将植株暗处理24 h)的50mL聚丙烯离心管中加入20mL 65℃预热的

1×CTAB提取缓冲液。轻轻转动离心管使植物组织在提取缓冲液中均匀分散,

65℃温育90min, 并不时轻轻转动离心管。

或者,将10g 经去淀粉处理的新鲜植物材料用液氮速冻,然后在研钵中将其磨

碎,在化冻之前将粉末转移至一50mL聚丙烯离心管中,然后加入20mL 预热至

90℃的2×CTAB提取缓冲液(CTAB在低于15℃时会析出沉淀,因此在将其加

入到冷冻的材料中之前必须预热)。轻轻转动离心管,混匀,然后置于65℃温育

90min。

2.混合物冷至室温后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轻轻颠倒离心管几次使管内混合物成乳浊液。室温下5000 g离心10 min分相。

3.将上清液(水相)转移至一干净离心管中,加入1/100体积RNaseA贮液,颠倒混匀37℃保温30min。

4.加入0.7体积异丙醇,仔细混匀,室温放置15min沉淀DNA。

5.用一玻璃钩将DNA钩出(最适条件下,DNA-CTAB沉淀呈白色纤维状,很易钩出,若有多糖等杂质时呈絮状或胶状,需离心得到DNA-CTAB沉淀;2% W/V PVP聚

乙烯吡咯烷酮有助于去除多酚类杂质),并转移至一装有5mL 76%乙醇,0.2

mol/L乙酸钠的干净离心管中,冰上放置20min,然后转移至一装有5mL 76%乙

醇的离心管中冰上旋转5min。

6.将DNA转移至一干净离心管中,空气干燥15min ,溶于尽可能少的TE缓冲液中

(5 mL左右)。若要使DNA样品加速溶解并除去其中残留的DNase活性,可置于

65℃水浴加热10min。4℃贮存。

(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手册(英) Clarke M. S. 主编顾红雅瞿礼嘉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

方法2

CTAB(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一种去污剂.它能跟核酸形成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在高盐溶液(0.7mol/L NaCl)中可溶并且稳定存在、但如果降低盐的浓度(0.3mol/L NaCl),CTAB与核酸的复合物就会因溶解度降低而沉淀出来。而大部分的蛋白及多糖仍溶于溶液中,通过离心将CTAB- 核酸沉淀下来,然后溶于高盐溶液中,最后通过CsCl离心去除所有蛋白、多糖、寡聚核苷酸等不纯物。

抽提缓冲液(2×)

CTAB ( W/V) 2%

Tris-HCl(pH 8.0) 100mmol/l

EDTA 20mmol/l

NaCl 1.4mol/l

巯基乙醇2%

10% CTAB溶液

NaCl 0.7mol/l

CTAB 10%

沉淀缓冲液

CTAB 1%

Tris-HCl(pH 8.0) 50mmol/l

EDTA 10mmol/l

巯基乙醇1%

CsCl梯度溶液(每梯度)

CsCl 25g

TE缓冲液( pH 8.0) 25ml

溴化乙锭((EB) 5mg/ml

TE缓冲液:

Tris-HCl (pH 8.0) 10 mmol/L

EDTA 1 mmol /L

异丙醇溶液:向装有一定量异丙醇的瓶中加入TE缓冲液直至两相出现,然后边搅拌边加入固体CsCl,至下层TE相中出现白色沉淀,两相均匀待用

液氮

氯仿/异戊醇(24/1)

异丙醇

2%巯基乙醇

氯仿还能加速有机相与液相分层。去除植物色素和蔗糖.在氯仿中加入少许异戊醇的目的在于减少蛋白质变性操作过程中产生气泡。最后用氯仿抽提处理,是为了去除核酸溶液中的迹量酚。

实验程序

(1)取10g~50g 新鲜植物材料,先置液氮中速冻半分钟,转至研钵中研磨成细粉末。

(2)将细粉末转至一个250ml的离心管中,先加入10~50ml的2%巯基乙醇,再加等体积的煮沸的抽提缓冲液(2×),迅速混匀。

(3)将离心管置55℃水浴中保温,可轻轻搅动混合物,使离心管内温度达到50℃,然后让混合物降至室温。

(4)加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轻缓地颠倒混匀,室温下12000g离心10分钟,上清转至另一新离心管中。

(5)向离心管中加入1/10体积的10% CTAB溶液,再重复第4步一次。

(6)向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沉淀缓冲液,混匀,室温下放置至少30分钟,4000g 离心10分钟,小心去上清,加CsCl梯度溶液,在50℃水浴中用枪头轻缓搅溶

沉淀。

(7)将梯度溶液上到超速离心管中,平衡后封好管,在20℃,50000g条件离心过夜。

(8)在紫外灯下转移DNA带至一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溶液,轻轻混匀后静置,分层后弃上层;重复抽提几次,直至紫红色消失。

(9)加两倍体积的TE缓冲液,混匀后加等体积的异丙醇,-20℃放置1小时,4℃条件下12000g离心30分钟,沉淀溶于TE缓冲液中。

(10)向其中加入1/5体积的3mol/l NaAc(pH6.0)和3/5体积的异丙醇,混匀,在室温下放置5~10分钟,离心后沉淀溶于适量TE缓冲液中。

(11)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DNA含量。

(8)是去除EB, 异丙醇溶液也可用氯化钠饱和。

CTAB法提取真菌基因组DNA

2×CTAB提取缓冲液(使用前在55 or 65o C预热)

2% (w/v) CTAB (Hexadec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Sigma # H-5882

=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100 mM Tris-HCl (pH 8.0)

20 mM EDTA (pH 8.0)

1.4 M NaCl

optional: add 1% mercaptoethanol before using (I usually do no add MCE)

1 取干菌丝(–80o C保存)放入研钵,加液氮后,研磨成粉末。

2 将粉末转到离心管中,加入2×CTAB提取缓冲液(使用前在55 or 65o C预热)。(1g 加20 ml)。

3 65o C保温30 min

4 加入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混匀,轻轻转动20 min。

5 4,000 rpm 离心5 min.

6 取上清液于另一离心管,加RNaseA(5-50μg/ml)37o C保温30-60 min。

7 加入酚:氯仿(1:1),轻轻来回颠倒5 min.

8 4,000 rpm 离心5 min.4o C。

9 加入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轻轻转动5 min。

10 取上清液于另一离心管,加入2倍体积100% 乙醇或0.6-1×异丙醇。

11 10,000 rpm离心10 min.4o C

12. 5-10 ml 70% 乙醇洗一次。

13 风干DNA,用DDW or TE缓冲液溶解。

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DNA的提取

1、细胞器差速分离:

2、从分离的细胞核中提取DNA

多酚类或多糖类含量较高的植物而言,用上述基本程序提取的DNA其纯度恐难以满足后续研究的要求。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在裂解之前将细胞核同其他大部分细胞质分开。

下述分离完整细胞核的方法(Henfrey和Slater l988), 适用于新鲜的植物材料。

它包括选定对核膜伤害最小的条件破碎细胞,滤去细胞碎片,滤液经缓速离心富集细胞核。从分离的细胞核中提取的DNA通常质量和纯度都较高,其中主要是核DNA,当然也可能混有一些细胞器DNA,特别是叶绿体DNA。

从分离的细胞核中提取DNA,得率较低,一般为10—20μg/g鲜重材料。

——核分离缓冲液(NIB):0.44mol/L 蔗糖,2.5% Ficoll (相对分子质量400000),5% Dextran 40 ,25mmol/L Tris-HCl pH 7.6,10mmol/L氯化镁,10mmol/L

2-巯基乙醇(用前加入)

——核裂解缓冲液:10mmol/L Tris-HCl,10mmol/L EDTA, 0.5% Triton X-100, pH7.2. ——Miracloth 纱布

NIB: nuclear isolation buffer

Ficoll 聚蔗糖

Dextran葡聚糖

Triton x-100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步骤1~4中所需的试剂和仪器均须预冷至4℃以降低内源蛋白酶和核酸酶的活性。

1.将10 g 经去淀粉处理的新鲜材料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10mL NIB 磨碎匀浆。

2.匀浆用4倍体积NIB稀释后经双层Miracloth纱布过滤(Miracloth纱布预先用NIB 浸湿)。用5倍体积NIB冲洗Miracloth纱布上的残留物。

3.滤液分装于两个50 mL聚丙烯离心管中,500g , 4℃离心10min. 弃上清。

4.用总体积20 mL NIB 重悬沉淀,合并,500g , 4℃离心10min. 弃上清。

5.用6 mL核裂解缓冲液重悬上述细胞核粗沉淀,加入6 mL预热至65℃的2×CTAB 提取缓冲液,轻轻旋转混匀,65℃保温1h, 偶尔轻轻旋转。

6.以下操作按基本CTAB方法从第2步开始。

去淀粉处理:收获之前将植株于暗处放置24h即可达到去除淀粉的目的。

(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手册(英) Clarke M. S. 主编顾红雅瞿礼嘉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

3、叶绿体DNA的提取

分离植物叶绿体DNA的方法与分离核DNA的方法比较类似.也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过程:植物细胞的破碎,去除细胞核,然后用中速甩下叶绿体,经清洗和DNase处理后.即可用常规的沉淀核DNA的方法将叶绿体DNA沉淀下来。

细胞器分离缓冲液:

Sorbitol 300mmol/l

Tris-HCl (pH8.0) 50mmol/l

EDTA 5mmol/l

BSA 0.1%

β-巯基乙醇(V/V)0.1%

DNase缓冲液:

Sorbitol 300 mmol/l

Tris-HCl (pH8.0) 50 mmol/l

EDTA 5 mmol/l

BSA 0.1%

β-巯基乙醇(体积比)0.1%

MgCl2 13mmol/l

DNase I 250μg/ml

细胞器清洗缓冲液:

NaCl 150 mmol/l

Tris-HCl (pH8.0) 50 mmol/l

EDTA (pH8.0) 25 mmol/l

裂解缓冲液:

Tris-HCl (pH7.2) 50 mmol/l

EDTA 20 mmol/l

Sarkosyl溶液:

Tris-HCl (pH7.2) 50 mmol/l

EDTA 20 mmol/l

Sarkosyl 20%

0.5mol/l EDTA (pH8.0)

52%和30%蔗糖

Sorbitol 山梨醇sarkosyl (N-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是一种比较强的阴离子去垢剂

牛血清白蛋白(BSA) 能包在细胞外面,并作为竞争性底物削弱蛋白酶的作用。

实验程序

(1) 将一定量的植物叶片剪成小片(愈伤组织切割成小块),置于400 ml预冷的细胞

器分离缓冲液中.用匀浆器以中等速度匀浆1—2分钟,然后将匀浆液用4层灭

菌的纱布和1层Miracloth过滤至一灭过菌的1升烧杯中。

(2) 将过滤后的匀浆液移至离心管中,以700g的速度4℃条件下离心10分钟,去

沉淀;上清移至另一离心管中,4℃条件下2000g离心10分钟,去上清。

(3) 将沉淀悬浮于25ml DNase缓冲液中,冰上放置1小时.加0.5mol/l EDTA溶液

至终浓度为20 mmol/l,然后在4℃条件下2000g离心15分钟。

(4) 将沉淀悬浮于30ml细胞器分离缓冲液中,待用.

(5) 用50ml离心管制4个蔗糖梯度,每一梯度的制法为:底都为18ml的52%蔗糖、

50mmol Tris-HCl( pH8.0)和25mmol EDTA混合液,上面盖上7ml 30%蔗糖、

50mmol Tris-HCl( pH8.0)和25mmol EDTA混合液。

(6) 将第4步中悬浮的沉淀7.5ml小心地分别上于一个梯度离心管中,平衡后以

25000 r/min速度在4℃离心30分钟。

(7) 用宽口大枪头从52—30%蔗糖界面上吸取叶绿体条带,置于250ml烧杯中。缓

缓地用三倍体积的预冷的细胞器分离缓冲液稀释,然后将液体移置适当大小的

离心管中,4℃条件下以2000g离心15分钟。

(8) 沉淀悬浮于25ml细胞器清洗缓冲液中,4℃条件下以2000g离心15分钟。

(9) 将每份沉淀悬浮于5ml裂解缓冲液中,在水上边摇晃边滴入20%的Sarkosyl

溶液,至终浓度为1%。

(10) 将裂解的叶绿体上一个CsCl/EtBr密度梯度,即可获得较纯的叶绿体DNA。

4、植物线粒体DNA的分离

分离植物线粒体DNA,首先就要分离出线粒体,然后再从线粒体中分离DNA。提取的过程主要包括破碎细胞、差速离心、梯度离心、盐沉淀等。

1 mol/l CsCl/ EtBr溶液

CsCl 1 mol/l

Tris-HCl (pH8.0) 50mmol/l

EDTA 10mmol/l

EtBr 0.2mg/ml

7mol/l CsCl/ EtBr溶液

CsCl 7 mol/l

Sarkosyl 0.1%

EtBr 0.2mg/ml

CsCl 饱和的异丙醇

0.5mol/l 的EDTA溶液(pH8.0)

3mol/l NaAc

实验程序:

(1) 将一定量的植物叶片剪成小片(愈伤组织切割成小块),置于400ml预冷的细胞

器分离缓冲液中.用匀浆器以中等速度匀浆1—2分钟,然后将匀浆液用4层灭

菌的纱布和1层Miracloth过滤至一灭过菌的1升烧杯中。

(2) 将过滤后的匀浆液移至离心管中,以700g的速度4℃条件下离心10分钟,去

沉淀;上清移至另一离心管中,4℃条件下2000g离心10分钟,再去沉淀,上

清再移至另一离心管中、4℃下以10000g速度离心15分钟,去上清。

(3) 将沉淀悬浮于25ml DNase缓冲液中,冰上放置1小时.加0.5mol/l EDTA溶液

至终浓度为20 mmol/l,然后在4℃条件下10000g离心15分钟。

(4) 沉淀用25ml冲洗缓冲液悬浮.并再次在4℃条件下10000g速度离心15分钟.

(5)沉淀用5ml裂解缓冲液悬浮.置冰上.然后向其中滴入20%的Sarkosyl溶液至终浓度为1%,4℃条件下500g低速离心5分钟.上清移至一离心管中。

(6) 先向离心管中加入一定量的1mol/l CsCl/EtBr,55℃水浴中保温5分钟,然后

加入前者体积1.2倍的7 mol/l CsCl/EtBr将离心管盖好封上,缓慢倒置混匀。

(7) 以40000r/min速度在4℃离心16小时或更长,在320nm紫外光下观察DNA

带,在DNA带管壁旁用单面刀片划一道小口子,然后用带针头的注射器穿刺

进去.抽出DNA带。

(8) 加入等体积的CsCl饱和的异丙醇去除EtBr,水相再置于透析袋中4℃透析24

小时以上.2升的去离子水至少换三次.并用磁力搅拌器搅拌。’

[9) 在260nm测A值.计算DNA样品的量。加入0.1体积的3mol/l NaAc和2体

积冷的无水乙醇.置-20℃过夜。

(10) 10000r/min离心10分种,沉淀经真空抽干后溶于适量体积的水中,电泳检查。

《植物基因与分子操作》顾红雅1995年04月第1版

四、质粒DNA的提取

碱变性质粒DNA抽提法

碱变性质粒DNA抽提法是利用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差异来达到分离质粒DN A的目的的。在强碱条件下.染色体DNA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解开而变性;质粒DNA大部分氢键也断裂,但由于其螺旋共价闭合环状的结构.两条互补链不会完全分离、当体系的pH从碱性调至中性时,两条链即复性,质粒DNA即以原来的构型保存在溶液中.

而染色体DNA不能很快复性,只能形成缠连在一起的网状结构;这时一离心,染色体DNA就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 复合物等杂质一起沉淀下来而被除去。质粒DNA在溶液中以水合状态稳定存在,用乙醇沉淀的方法即可获得纯的质粒DNA。

如果要提高质粒DNA的纯度、最好再在提取过程中加上加RNase降解小分子RNA、加苯酚氯仿抽提蛋白和加PEG沉淀等步骤。

大致可分为从菌体染色体DNA中分离质粒DNA、去除RNA和去除蛋白质等杂质三大步骤,实验中采用的各种试剂成分均有其生化功能。

溶液I:溶菌酶用于水解菌体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具有溶菌作用。

葡萄糖是为了增加溶液粘度,以防止染色体DNA受机械剪切力作用而降解、污染质粒。

EDTA 一是抑制DNase对DNA的降解作用,因为E DT A是一种金离子鳌合剂,DNase作用时却需要一定的金属离子作辅基;

二是保证溶菌酶有一个良好的低离子强度的环境。

溶液II:NaOH 可促使染色体DNA及质粒DNA强碱变性。

SDS则是表面活性剂,功能是破坏膜、解聚核蛋白以及形成蛋白质变性复合物以利于沉淀。

溶液III KAc—HAc缓冲液.它使变性的质粒DNA复性并稳定存在。

溶液I:

葡萄糖50mmol/l

Tris-HCl (pH8.0) 25mmol/l

EDTA 10mmol/l

溶菌酶4mg/ml

溶液II (新配制) :

NaOH 0.2mol/l

SDS 1%

溶液III (100ml, pH4.8):

KAc 29.4g

冰醋酸11.5ml

水加至100ml

TE缓冲液:

Tris-HCl (pH 8.0) 10 mmol/L

EDTA(pH 8.0) 1 mmol /L

氯仿/异戊醇(24/1)

RNase (10mg/ml)

无水乙醇和70%乙醇

异丙醇

4mol /L NaCl

13% PEG8000

[实验程序]

(1) 取单个细菌菌落接种到5ml 含有50μg/ml氨苄青霉素的液体LB培养基中,

37℃过夜。

(2) 取1.5ml × 3培养液至Eppendorf管中,7000g离心2分钟,去上清液。

(3) 将沉淀菌悬浮于200μl预先冷却的溶液I 中,混匀后开盖在室温下放置5分

钟。

(4) 向管中加入300 μl新配制的溶液II,盖上盖子迅速颠倒小管2—3次混匀,冰

上放置5分钟。

(5) 加入300μl溶液III,盖上盖子倒置温和振荡10秒钟,冰上再放置5分钟

10000r/min条件下离心6分钟。

6) 上清液转至另一新管中,向管中加入10 μl RNase A , 37℃下保温30分钟。

(7) 加等体积氯仿:异戊醇(24:1)抽提两次.12000r/min离心5分钟后上清转

至另—新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混匀后.立即在12000r/min条件下

离心10分钟。

(8) 沉淀用70%乙醇清洗后,自然干燥,溶于40μl水中.加入8μl 4 mol/l NaCl

和32μl13%PEG8000,混匀后,水上保温15—20分钟。

(9) 在12000r/min条件下离心l0分钟,沉淀经70%乙醇清洗后,自然干燥,最

后溶于40μl TE缓冲液中。

《植物基因与分子操作》顾红雅1995年04月第1版

第二节DNA的纯化及测定

一、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DNA

本方法可以从各种方法得到的DNA粗提物中除去大部分的蛋白、RNA、多糖和其他杂质。它对需要使用高纯度DNA的实验,如构建DNA文库十分有用。

——氯化铯(分子生物学纯)

——溴化乙锭,5mg/mL

——氯化铯饱和的异戊醇或异丙醇

——3 mol/L 乙酸钠

——无水乙醇

——70%乙醇

——TE缓冲液: 10 mmol/L Tris-HCl (pH 8.0) 1 mmol /L EDTA,(pH 8.0)

操作程序

1、将DNA粗提物离心沉淀不溶物,吸取3.6ml DNA样品加至一干净管中,加入

4g氯化铯,在温水浴中加热至完全溶解,然后加入0.4rnl溴化乙锭,混匀。

2、将溶液转移至—5 rnl polyallomer离心管中,如有必要可用1g/ml的氯化艳溶

液至加满为止。

3、55 000rpm使用垂直转头超速离心至少12h。

4、在320 nm紫外灯照射下观察DNA条带,用一大孔径针头注射器

从离心管侧面刺入将其吸出,转移至一Eppendorf管中。

5.用经氯化铯饱和的异戊醇或异丙醇反复抽提除去溴化乙锭,直至有机相完全无色;

6.用TE缓冲液将以上DNA溶液稀释四倍。

7.加入0.1倍体积的3 mol/L乙酸钠和2.5倍体积冰冷的无水乙醇,混匀后于- 70℃放置至少30mtn以沉淀DNA,微量离心机离心10 min沉淀DNA。去上

清,用500μl 70%乙醇洗涤沉淀,离心5min,用巴斯德玻璃吸管吸去乙醇。

8.DNA沉淀溶解于100μl TE缓冲液中,4℃保存。

(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手册(英) Clarke M. S. 主编顾红雅瞿礼嘉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

二、DNA浓度、纯度和质量的估测

1、光吸收法

较纯的DNA溶液可通过测定其200-300nm范围内的紫外吸收光谱来进行定量:DNA在260 nm处有一个明显的吸收蜂。

根据A260值可估测浓度(1.0 A260相当于50μg/mL,1cm光程)

A260/A280比值则可估测其纯度(纯DNA溶液的A260/A280值应为1.8±0.1)

2、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若DNA不够纯,由于RNA或非核酸类杂质的干扰,通过紫外吸收测算的数值可能有出入。这时,可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加溴化乙锭染色的方法来定量。在低浓度琼脂糖凝胶(0.65%)中加入约50—100ng样品DNA,并排依次加入25—200ng未经酶解的λ DNA标准,高相对分于质量DNA (Mr>50kb) 应为一条靠近λ DNA的清晰条带。该条带以下的片状模糊是机械或化学降解的DNA,更为靠近胶底部的模糊条带则是样品DNA中混杂的RNA。

比较样品DNA条带和λDNA标准条带的亮度即可对样品DNA进行定量。通过肉眼比较条带的强度可对DNA含量进行粗略估计(±10 ng),但通过图像处理设备和凝胶分析软件,可进行更高精度的分析,这种设备对条带的强度均赋予数值,通过λ DNA标准绘制出DNA量与条带亮度的标准的曲线,这样就可以更精确地估算出未知样品中的DNA含量。

基因的分离定律专题复习

基因的分离定律 1.若选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重现孟德尔的研究历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2.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中,成功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F2出现了3∶ 1的性状分离比 B .假设的核心是:F1 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 C.根据假设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演绎并进行测交实验验证假设 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F2 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设 3.关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涉及的性状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两实验都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数据 C.两实验都设计了测交实验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检验 D.前者采用“假说一演绎法”,后者采用“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 4.在生物科学史上,有一些著名的假说,这些假说是科学家通过一定的实验后提出来的。以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不同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B.果蝇的眼色伴性遗传实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C.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S 型菌可能有遗传因子 D.达尔文父子的向光性实验——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尖传递到了苗尖下部 5.在下列实例中,分别属于相对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是( ) ①狗的长毛与卷毛 ②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 ③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④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⑤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 1 ⑥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 和1/4 A.③⑥B.①④ C.②⑤D.③④ 6.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 ∶1 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②F1形成的两种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④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⑥F1 体细胞中各基因表 达的机会相等 A .①②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7.蜜蜂的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雌蜂(蜂王) 、工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成。蜜蜂的体色中,褐 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蜂王杂交, 则F1 的体色将( ) A .全为褐色 B.褐色个体数:黑色个体数=3∶1 C.蜂王、工蜂全为褐色,雄蜂全为黑色

基因分离定律练习题一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I) 1.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植株数量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表示为() A.GG×gg C.Gg×Gg B.GG×Gg D.gg×gg 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D.性状表现相同的生物,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B.亲本之中一定有一个表现为隐性性状 C.若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则亲代中必有显性性状个体 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 4.水稻的晚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晚熟受显性遗传因子(E)控制。现有纯合的晚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性状表现为晚熟 1 B.F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之比为1∶1 1 C.F自交后得F,F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和ee,其比例为1∶2∶1 122 D.F的性状表现为晚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 2 5.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

A.所有的统计结果都等于3∶1B.统计的样本足够大时才符合3∶1 C.性状按3∶1的比例出现D.统计的样本越小越接近3∶1 6.下列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 7.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传粉前的处理是()①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豌豆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⑤开花时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B.①②;⑤⑥D.②③④;⑥ 8.某水稻品种茎秆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对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 1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A.0B.25%C.50%D.75% 9.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的性状表现比为3∶1B.F产生配子的比为1∶1 21 C.F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2∶1D.测交后代的比为1∶1 2 10.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阅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分离定律归类习题有答案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一基础概念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高鼻梁与塌鼻梁 B.卷发与直发 C五指与多指 D.眼大与眼角上翘 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与狗的体重 B.兔的长毛与短毛 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猫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3.… 4.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与晚熟 B豌豆的紫花与红花 C家兔的长毛与细毛 D小麦的抗病和不抗病(易染病) 【选用豌豆原因】 4.豌豆做遗传实验是孟德尔获得成功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豌豆是() ①自花传粉植物②异花传粉植物③闭花传粉植物 ④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⑤豌豆花大,易于去雄和人工授粉 ⑥是单性花,易于进行人工授粉 ( A ②③④⑥ B ①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5、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 ①花蕾期,不去雄蕊②花蕾期,去雄蕊③去雄后,套上纸袋 ④去雄后,不套纸袋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花粉涂在去雌蕊柱头 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 A ②④⑥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6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 3:1

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7、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是3:1 C.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8、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A∶雌配子a=1∶3 9.有关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的分离 B.杂合体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纯合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D.杂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10.以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隐性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将表现为() A、显隐性个体的比例为1:1 B、都是隐性个体 C、显隐性个体的比例为3:1 D、都是显性个体 * 【显隐性判断及基因型判断测交性状分离】 11.对隐性性状的正确表述是() A 后代中表现不出来的性状 B后代中不常出现的性状 C 杂种F1未出现的亲本性状 D F2未出现的亲本性状 12.一对有耳垂的父母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这说明() A有耳垂为显性性状 B无耳垂为显性性状 C有耳垂为隐性性状 D不能说明问题 13.大豆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四组杂交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 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 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 ①和② B ③和④ C ①和③ D ②和③ 14.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哪一组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会发生性状分离()

痢疾杆菌分离与鉴定培训

痢疾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濮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许银怀 第一节概述 志贺菌属(Shigellae)细菌又称痢疾杆菌,引起人类及灵长类动物细菌性痢疾。 1899年由日本人志贺首先发现。 全球每年感染人次约为1.65亿,死亡110万,发病率、死亡率居感染性腹泻之首位。 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如阿根廷990.6/10万、印度972.3/10万;发达国家相对较低,如美国6~12/10万、德国2.7/10万、法国0.3/10万;我国上世纪50~80年代发病率在46.37~1018.93/10万之间。 近20年痢疾发病率在法定传染病中由第一位降至第三位,但在卫生状况不良的地区,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人群对细菌性痢疾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受到感染,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据估计,在临床就诊的腹泻病人中的5%~15%是志贺菌引起的,而因腹泻死亡病例中有75%是志贺菌感染造成的。 发展中国家福氏志贺菌最常见,发达国家以宋内志贺菌为主。美国

宋内志贺菌>75%,但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仍以福氏志贺菌常见。 鲍氏志贺菌最先在印度发现,除印度次大陆地区较为常见外,其它地区较为少见。 细菌性痢疾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夏秋季,通常在7~9月份。 细菌性痢疾防治仍需探索、研究内容: 细菌性痢疾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发病强度、分布特征、病原学特点缺乏全面、准确的数据; 缺乏快速、简便的病原学诊断方法,细菌性痢疾漏诊和误诊现象普遍; 志贺菌耐药性谱的不断扩大,细菌性痢疾抗菌治疗难度加大; 洗手、母乳喂养、安全饮水、粪便无害化处理等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的落实需要强化; 目前所用痢疾菌苗免疫保护效果仍需进一步评价。 第二节病原学 一、抗原分类 志贺菌属细菌有菌体(O)抗原,某些新分离菌株有表面(K)抗原。 (一) 菌体(O)抗原 1.型特异性抗原:多糖,光滑型菌株主要抗原;分A、B、C、D 4个群及35个抗原型。 2.群特异性抗原:光滑型菌株次要抗原,主要存在于B群,籍此将菌型分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练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练习题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遗传的基本规律检测题 命题人:山东省淄博第十中学宋春霞 一、选择题: 1、美与丑、聪明与愚蠢分别为两对相对性状。一个美女对萧伯纳说:如果我们结婚,生 的孩子一定会像你一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萧伯纳却说:如果生的孩子像你一样愚蠢,像我一样丑,那该怎么办呢?下列关于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美女和萧伯纳都运用了自由组合定律 B.美女和萧伯纳都只看到了自由组合的一个方面 C.除了上述的情况外,他们还可能生出“美+愚蠢”和“丑+聪明”的后代 D.控制美与丑、聪明与愚蠢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蝴蝶的体色黄色(C)对白色(c)为显性,而雌的不管是什么基因型都是白色的。棒 型触角没有性别限制,雄和雌都可以有棒形触角(a)或正常类型(A)。据下面杂交试验结果推导亲本基因型是() A. Ccaa(父)× CcAa(母)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3741475.html,Aa(父)× CcAa(母)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3741475.html,AA(父)× CCaa(母) https://www.360docs.net/doc/9113741475.html,AA(父)× Ccaa(母) 3、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 立遗传。先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F1高

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再将F1中高秆抗病类型分别与矮秆感病类型进行杂交,则产生的F2表现型之比理论上为() A.9:3:3:1 B.1:1:1:1 C.4:2:2:1 D.3:1:3:1 4、豌豆子叶的黄色、圆粒种子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表现型如下图。让F1中黄色 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A.2:2:1:1 B.1:1:1:1 C.9:3:3:1 D.3:1:3:1 5、以基因型为Aa的水蜜桃为接穗,嫁接到相同基因型的水蜜桃砧木上,所结水蜜桃果肉 基因型是杂合体的几率为() A.0 B. 25% C.50% D.100% 6、人类的多指(A)对正常指(a)为显性,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一个多指患者的下 列各细胞中不含或可能不含显性基因A的是 ( ) ①神经细胞②成熟的红细胞③初级性母细胞④次级性母细胞⑤肌细胞 ⑥成熟的性细胞 A.①②⑥ B. ④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7、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 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A、F2的表现型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比为1:1

基因分离定律练习题一

基因分离定律练习题一

————————————————————————————————作者:————————————————————————————————日期: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I) 1.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植株数量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表示为( ) A.GG×gg?B.GG×Gg C.Gg×Gg D.gg×gg 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D.性状表现相同的生物,遗传因子组成不一定相同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B.亲本之中一定有一个表现为隐性性状 C.若子代中出现显性性状,则亲代中必有显性性状个体 D.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 4.水稻的晚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晚熟受显性遗传因子(E)控制。现有纯合的晚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性状表现为晚熟 B.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之比为1∶1 C.F1自交后得F2,F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和ee,其比例为1∶2∶1 D.F2的性状表现为晚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 5.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 )

A.所有的统计结果都等于3∶1 B.统计的样本足够大时才符合3∶1 C.性状按3∶1的比例出现 D.统计的样本越小越接近3∶1 6.下列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 7.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理由及对豌豆进行异花传粉前的处理是( )①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②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 ③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直接经济价值 ④豌豆各品种间具有一些稳定的、差异较大而且容易区分的性状 ⑤开花时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⑥花蕾期母本去雄,然后套袋 A.①②③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⑥ 8.某水稻品种茎秆的高矮是一对相对性状,对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1进行测交,其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 A.0 B.25% C.50% D.75% 9.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中,能直接说明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F2的性状表现比为3∶1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为1∶2∶1 D.测交后代的比为1∶1 10.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阅图后回答下列问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课题背景】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是高中生物的核心知识之一,是高考的热点内容。近几年的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试题形式较多。如选择、简答、综合分析等,考查的知识多为对概念的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几率的计算及分离定律在实践上的应用等。运用揭示定律的科学方法设计实验,用分离定律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是今后命题的主要趋势。二、【知识准备】 (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DD DD 全显 (2)dd ×dd dd 全隐 (3)DD ×dd Dd 全显 (4)Dd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Dd 1/2DD : 1/2Dd DD:Dd=1:1 (二)遗传规律中的解题思路 与方法 .... 1、正推法 (1)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2)实例:两个杂亲本相交配,子代中显性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及显性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的计算:由杂合双亲这个条件可知:Aa×Aa→1AA︰2Aa︰1aa。故子代中显性性状A 占,显性个体A 中纯合子AA占。 2、逆推法:已知子代表现型或基因型,推导出亲代的基因型。 (1)隐性突破法 若子代中有隐性个体(aa)存在,则双亲基因型一定都至少有一个a存在,然后再根据亲代表现型做进一步推断。 (2)根据子代分离比解题 ①若子代性状分离比显︰隐=3︰1→亲代一定是。即Bb×Bb→3B ︰1bb。 ②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1→双亲一定是类型。即Bb×bb→1Bb︰1bb。

基因分离定律归类习题有答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 一基础概念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高鼻梁与塌鼻梁 B.卷发与直发 C五指与多指 D.眼大与眼角上翘 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与狗的体重 B.兔的长毛与短毛 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D.猫的白毛与狗的黑毛 3.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与晚熟 B豌豆的紫花与红花 C家兔的长毛与细毛 D小麦的抗病和不抗病(易染病) 【选用豌豆原因】 4.豌豆做遗传实验是孟德尔获得成功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豌豆是() ①自花传粉植物②异花传粉植物③闭花传粉植物 ④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⑤豌豆花大,易于去雄和人工授粉 ⑥是单性花,易于进行人工授粉 A ②③④⑥ B ①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5、进行豌豆杂交试验时,为避免其自花传粉,孟德尔采取的措施() ①花蕾期,不去雄蕊②花蕾期,去雄蕊③去雄后,套上纸袋 ④去雄后,不套纸袋⑤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物花粉涂在去雌蕊柱头 ⑥待花成熟时,拿开纸袋任其在自然状况下传粉受精 A ②④⑥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6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为 3:1 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7、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F2(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F2性状分离比是3:1 C.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8、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A∶雌配子a=1∶3 9.有关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的分离 B.杂合体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纯合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D.杂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10.以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为研究对象,将纯合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间行种植, 隐性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子一代将表现为() A、显隐性个体的比例为1:1 B、都是隐性个体 C、显隐性个体的比例为3:1 D、都是显性个体 【显隐性判断及基因型判断测交性状分离】 11.对隐性性状的正确表述是() A 后代中表现不出来的性状 B后代中不常出现的性状 C 杂种F1未出现的亲本性状 D F2未出现的亲本性状 12.一对有耳垂的父母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这说明() A有耳垂为显性性状 B无耳垂为显性性状 C有耳垂为隐性性状 D不能说明问题 13.大豆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四组杂交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 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 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 ①和② B ③和④ C ①和③ D ②和③ 14.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 哪一组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会发生性状分离() A EE×ee B EE×Ee C EE×EE D Ee×Ee 15.绵羊的白毛(W)对黑毛(w)为显性,一只白毛绵羊与一只黑毛绵羊杂交, 生了6只小羊,其中3白3黑,这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可能性最大的是()

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题

基因的分离定律题型总结(附答案)-超级详细、好用 一、名词: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 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二、语句: 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 2、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3、基因型和表现型: 4、纯合子自交一定是(纯合子)杂交不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杂交不一定都是(杂合子)。 8、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一)应用基因的分离定律来解释遗传现象通常需要六把钥匙。 (1)DD × DD DD 全显 (2)dd × dd dd 全隐 (3)DD × dd Dd 全显 (4)Dd × dd 1/2Dd :1/2 dd 显:隐=1:1 (5)Dd × Dd 1/4 DD : 1/2Dd :1/4 dd 显:隐=3:1 (6)DD × Dd 1/2DD : 1/2Dd DD:Dd=1:1 三遗传规律中解题思路与方法 1、正推法方法:由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经典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题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1.(2016·深圳调研)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1 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正确。 答案 C 2.某养兔场有黑色兔和白色兔,假如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兔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 A.让该公兔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 B.让该黑色公兔与黑色母兔(BB或Bb)交配 C.让该黑色公兔与多只白色母兔(bb)交配 D.从该黑色公兔的表现型即可分辨 解析鉴定显性表现型动物个体的基因型可采用测交的方法,即让该黑色公兔与多只白色母兔(bb)交配,如果后代全为黑色兔,说明该黑色公兔的基因型为BB,如果后代中出现了白色兔,说明该黑色公兔的基因型为Bb。 答案 C 3.基因型为Aa的大豆植株产生的配子及比例是() A.雌A∶雄a=1∶1 .雌A∶雄a=3∶1 C.雄A∶雄a=3∶1 .雌A∶雌a=1∶1 解析基因型为Aa的大豆植株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可知,Aa产生的雄配子和雌配子各有A、a两种,并且两种雄(或雌)配子的数量相等。 答案 D 4.(2016·山东日照调研)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现象的是()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为高茎豌豆②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有矮,数量比接近1∶1③圆粒豌豆的自交后代中,圆粒豌豆与皱粒豌豆分别占3/4和1/4④开粉色花的紫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花、粉花、白花三种表现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中后代无性状分离现象;②中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条件。 答案 D 5.(经典题)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尾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 A.TT B.Tt C.tt D.TT或Tt (短尾鼠)∶tt(正常尾鼠)=2∶1,解析由题干可知,Tt(短尾鼠)×Tt(短尾鼠)→T - 又因短尾鼠×tt(正常尾鼠)→正常尾鼠∶短尾鼠=1∶1,得出存活的短尾鼠一定是杂合子(Tt),所以排除其他致死因素,则致死的小鼠一定是纯合短尾鼠。 答案 A 6.(2017·西安模拟)豌豆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其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将纯种圆粒豌豆与纯种皱粒豌豆杂交,产生的F1全是圆粒;然后将F1自交,获得的F2中圆粒与皱粒之比约为3∶1(第一个实验)。再进行测交实验(第二个实验)。根据题意回答: (1)上述实验是由________及其________两个实验构成的。 (2)观察第一个实验,由此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第一个实验,由此提出的假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个实验得出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此可见,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________;研究分离规律的方法是________;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具有独立性的________________的分开而分离,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析(1)题干中的实验包括杂交实验(两纯种亲本杂交及F1自交)和测交实验。

最新基因分离定律测试题

基因分离定律测试题

基因分离定律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满分100分。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某种牛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体色是红褐色的,aa是红色的。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是红褐色的,而雌牛是红色的。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基因型为 A.雄性或雌性,aa B.雄性,Aa C.雌性,Aa D.雌性,aa或Aa 2、通过饲养灰鼠和白鼠(基因型未知)的实验,得到结果如右 表,如果亲本一栏中杂交组合Ⅳ中的灰色雌鼠和杂交组合Ⅱ中的 灰色雄鼠交配,子代表现为( ) A.都是灰色 B.都是白色 C.3/4是灰色 D.1/4是灰色 3、给你一粒黄色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雌雄异花的植物),请你从下列方案中选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能保持纯种的遗传特性的可能方案( ) A.观察该黄色玉米,化验其化学成分 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 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 D.让其进行自花受粉,观察果穗 4、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种群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5、某男性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了一个白化病兼色盲的儿子。右图为此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等于其神经细胞的染色体数 B.在形成此精原细胞的过程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C.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 D.该夫妇再生一个表现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8 6、某种品系的鼠毛色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结果,由此推断 不正确的是( ) A.杂交A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为纯合子B.由杂交B可判断鼠的黄色毛基因是显性基因C.杂交B后代黄色毛鼠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D.鼠毛色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杂交亲本后代 杂交A 灰色×灰色灰色 杂交B 黄色×黄色2/3黄色,1/3灰色杂交C 灰色×黄色1/2黄色,1/2灰色

高中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说课稿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基因的分离定律》 这一课题是高中生物必修本第六章第二节第一部分的内容, 是第五 章《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节知识的延续,又是学生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奠基,所以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从这个地位来看,这部分内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更是整个必修本的重点内容。 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 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生物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 求,我将本块重点内容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目标 (1)知道杂交的含义及杂交的基本方法。 (2)会写遗传学的各种基本符号。 (3)能够辨别相对性状、纯合体、杂合体的实际例子。 (4)能够理解并表达等位基因的含义、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以及测交的概念与意 义。 (5)理解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的解释,理解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 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3)了解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试验结果——假说——试验验证——理论。 (4)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初步掌握在遗传学中运用符号说明遗传规律的形 式化方法。 3、情感目标 (1)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进行了整整 8 年的研究试验,通过科学家的事迹, 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2)通过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3、教学的重点难点 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①有关遗传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 因, 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表现型②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③测交实验及分析,④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教学的难点是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二、说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人本主义认为,教学是一种人与人的情意 交流活动,所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了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 1、知识掌握上,本课题知识和第五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关系密切, 但时间已过去两个月,且那部分知识本身比较抽象,掌握情况不是很好,许多学生对减数分
1

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题

1. 1基因的分离定律 高考题体验 1. (2011年.海南)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 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准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百花的烟草 作为亲本实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A.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红花 B.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粉红花 C. 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代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D. 红花亲本杂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 2. (2010年?广东)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 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B. 不能产生毒素的菌株其基因型都相同 C. 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 D. 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 考点2.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应用 1. (2010年.全国新课标)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准 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 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 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 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 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2. (2012年.安徽)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能够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 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 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能够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二代中感病植株占() A. 1/9 B . 1/16 C . 1/25 D . 1/8 3. (2010年.上海)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91只后代中,有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 翅24只,若黑翅与灰翅的昆虫交配,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可能是?() A. 33% B . 50% C . 67% D . 100%

高一生物基因分离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生物基因分离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08?上海生物,30)丈夫血型A型,妻子血型B型,生了一个血型为O型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一个与丈夫血型相同的女儿的概率是 ( B ) A.1/16 B.1/8 C.1/4 D.1/2 解析 O型血儿子的基因型为ii,又根据题意可推知丈夫的基因型为IAi,妻子的基因型为IBi,他们再生一个A型血女儿的概率为 1/2IA×1/2i×1/2(♀)=1/8。 2.通过测交,不能推测被测个体 ( D ) A.是否是纯合子 B.产生配子的比例 C.基因型 D.产生配子的数量解析测交实验是将未知基因 型的个体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的交配方式,其主要用途是测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也可由此推测出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 3.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基因型 HH Hh hh 公羊的表现型有角有角无角母羊的表现型有角无角无角 A.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若双亲有角,则 子代全部有角 C.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 D.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解析绵羊角的性状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无角双亲可能是Hh的母羊和hh的公羊,其后代中1/2的基因型为Hh,如果是公羊,则表现为有角;有角的双亲可能是HH的母羊和Hh的公羊,其后代中基因型为Hh的母羊表现为无角;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HH、Hh、hh的比例为1∶2∶1,HH的表现有角,hh的表现无角,Hh的公羊有角,母羊无角,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1∶1。答案 C 4.一种生物个体中,如果隐性个体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一个杂合子(Aa)自交,得子一代(F1)个体,在F1个体只能自交和可以自由交配两种情况下,F2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分别占F2总数的 ( D ) A.2/3 1/9 B.1/9 2/3 C.8/9 5/6 D.5/6 8/9 解析 F1个体中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比例是1/3AA、 2/3Aa,自交时,F2中A个体所占比例为1/3+2/3×3/4 =5/6;自由交配时,利用基因频率计算,F1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2/3,a为1/3,则 F2中A个体所占比例为2/3×2/3+2×2/3×1/3=8/9。 5.通过饲养灰鼠和白鼠(基因型未知)的实验,得到实验结果见下表, 如果杂交Ⅳ中灰色雌鼠和杂交Ⅱ中的灰色雄鼠杂交,结果最可能是

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题)——解析版

基因的分离定律(练习题) 1.水稻的晚熟和早熟是一对相对性状,晚熟受显性遗传因子(E)控制。现有纯合的晚熟水稻和早熟水稻杂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性状表现为晚熟 B.F1自交时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之比为1∶1 C.F1自交后得F2,F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EE、Ee和ee,其比例为1∶2∶1 D.F2的性状表现为晚熟和早熟,其比例为3∶1 答案B 解析在数量上,雄配子数量远大于雌配子,但F1自交时产生的两种雄配子数量之比或两种雌配子数量之比为1∶1。 2.下列各组生物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番茄的红果和圆果B.水稻的早熟和晚熟 C.绵羊的长毛和细毛D.棉花的短绒和粗绒 答案B 解析生物的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蛇的黑斑与黄斑是一对相对性状,现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甲:P黑斑蛇×黄斑蛇乙:P黑斑蛇×黑斑蛇 ↓↓ F1黑斑蛇黄斑蛇F1黑斑蛇黄斑蛇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所有黑斑蛇的亲本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黄斑是隐性性状 C.甲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D.乙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 答案D 解析由乙实验可知黑斑为显性性状,乙实验中亲本遗传因子组成都是Aa,则F1的遗传因子组成有AA、Aa、aa,其中AA、Aa是黑斑蛇,故乙实验中,F1中的黑斑蛇与亲本黑斑蛇的遗传因子组成不完全相同。 4.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

A.所有的统计结果都等于3∶1 B.统计的样本足够大时才符合3∶1 C.性状按3∶1的比例出现D.统计的样本越小越接近3∶1 答案B 解析孟德尔之后,科学家们在继续研究中发现,只有满足大样本即实验群体足够大,才能够实现孟德尔统计的比例关系,越小越偏离,越大越接近。 5.下列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 答案D 解析高等生物的雄配子数一般远远大于雌配子数。 6.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F1全为高茎,将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矮茎为3∶1。下列选项中不是实现F2中高茎∶矮茎为3∶1的条件的是() A.F1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B.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随机结合 C.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D.只需A项条件,而不需B、C两项条件 答案D 解析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条件有:(1)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形成D配子和d配子;(2)这两种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机会相等;(3)含各种遗传因子的种子必须有实现各自遗传因子表达的环境条件。 7.豌豆的矮茎和高茎为相对性状,下列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A.高茎×高茎→高茎 B.高茎×高茎→301高茎+101矮茎 C.矮茎×矮茎→矮茎 D.高茎×矮茎→98高茎+107矮茎 答案B 解析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

高一下册生物基因分离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下册生物基因分离定律练习题及答案2019 生物学科不仅研究一切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它还与生命轨迹周围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册生物基因分离定律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生物网一直陪伴您。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9上海生物,30)丈夫血型A型,妻子血型B型,生了一 个血型为O型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一个与丈夫血型相同 的女儿的概率是( B ) A. 1/16 B.1/8 C.1/4 D.1/2 解析O 型血儿子的基因型为ii, 又根据题意可推知丈夫的基因型为IAi,妻子的基因型为IBi,他们再生一个A型血女儿的概率为 1/2IA1/2i1/2( ? )=1/8。 2. 通过测交, 不能推测被测个体( D ) A. 是否是纯合子 B. 产生配子的比例 C.基因型 D.产生配子的数量 解析测交实验是将未知基因型的个体和隐性纯合子杂交的交配方式,其主要用途是测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也可由此推测出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 3. 已知绵羊角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 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 基因型HHHhhh 公羊的表现型有角有角无角母羊的表现型有角无角无角 A. 若双亲无角,则子代全部无角 B. 若双亲有角, 则子代全部有角 C. 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 1 :1 D. 绵羊角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析绵羊角的性状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遵循基因 的分离定律。无角双亲可能是Hh的母羊和hh的公羊,其后 代中1/2的基因型为Hh,如果是公羊,则表现为有角;有角的双亲可能是HH的母羊和Hh的公羊,其后代中基因型为Hh的母羊表现为无角;若双亲基因型为Hh,则子代HH Hh、hh的比例为1 : 2 : 1,HH的表现有角,hh的表现无角,Hh的公羊有角,母羊无角,有角与无角的数量比为 1 : 1。 答案C 4. 一种生物个体中, 如果隐性个体的成体没有繁殖能力, 一个杂合子(Aa) 自交, 得子一代(F1) 个体, 在F1 个体只能自交和可以自由交配两种情况下,F2 中有繁殖能力的个体分别占F2 总数的( D ) A. 2/3 1/9 B.1/9 2/3 C.8/9 5/6 D.5/6 8/9

基因分离定律经典例题 (1)讲课稿

基因分离定律经典例 题(1)

基因分离定律经典例题 1.下面对有关概念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 B.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C.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 D.性状分离是由于基因分离 解析:基因型对表现型起决定作用,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环境条件也影响表现型,A项正确;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B项正确;杂合子自交,后代中有纯合子出现,C项错误。 2.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解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应在未开花前去雄和授粉,实现杂交;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和雌蕊发育不良,会影响受粉;孟德尔依据子代不同个体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3、高茎豌豆(Dd)能产生含有哪种遗传因子的配子() (A)只有含D的配子B)有含D的配子,也有含d的配子 (C)只有含d的配子 D)只有含D的配子,或只有含d的配子4、下列杂交组合(遗传因子E控制显性性状,e控制隐性性状)产生的后代, 哪一组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 (A)EE×ee (B)EE×Ee (C)EE×EE (D)Ee×Ee 5.鸡的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现让毛腿雌鸡甲、乙分别与光腿雄鸡丙交配,甲的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比为1:1,乙的后代全部是毛腿,则甲、乙、丙的基因型依次是( ) 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