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翻译及重点总结

《鸿门宴》翻译及重点总结
《鸿门宴》翻译及重点总结

《鸿门宴》译文及重要知识点

【1】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能跟项羽相见。邦的左司马无伤派人对项羽说:“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担任(他的)相国,珍宝全都归他所有。”项羽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替(我)打败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邦的军队十万人,(驻扎)在霸上。增劝告项羽说:“邦(在)居住时,贪图财物,喜爱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宠幸,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我派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呈现五彩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赶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本节重要知识点

1.军,名词作动词,驻军。未得:没能。得,能够。言于项羽: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项羽言”。

2.欲王(wàng)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欲(于)关中王”。

3.为:担任。动词。尽:全都。旦日:明天。飨:用酒肉犒劳。

4.为(wèi)击破:省略句。“为(吾)击破”。为,替。当是时:在这时。是,译为“这”。

5.增说项羽曰:说,shuì,劝说。

6.沛公居:是省略句,“沛公居(于)”;也是介词短语后置句,“沛公(于)居”。

7.此其志不在小:判断句。标志:“此…”。此天子气也:判断句,标志:“此…也”。

小,形容词做名词,小的方面。

9.急击勿失:省略句,“急击(之)勿失(之)”。两个代词“之”指代的容不一样。

【2】楚国左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平时和留侯良交好。良这时跟随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邦军中,私下会见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良),想叫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跟从(他)一起死啊。”良说:“我替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事情有急难,(我)逃跑离开不合道义,不能不告诉(他)。”

◆本节重要知识点

1.楚左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标志:“者……也”。季父,叔父。伯仲叔季。

2. 素:平时。善: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和…交好。从:跟从,跟随。

3. 夜驰之沛公军:夜,名词活用做状语,连夜。之:动词,到。

4. 具告以事:是省略句,“具告(之)以事”;也是介词短语后置句,“以事具告(之)”。

5.与俱去:省略句,“与(之)俱去”。毋从俱死也:省略句,“毋从(之)俱死也”。

6.亡:逃跑。去:离开。不可不语:省略句,“不可不语(之)”。

【3】良就进去,(把事情)详细地告诉邦。邦大吃一惊,说:“怎么办呢?”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邦)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国的地盘可以全部(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的军队)吗?”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良说:“请让我前往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良说:“在朝时(项伯)和我交游,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有紧急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邦说:“(他)与你(年龄)相比谁更大谁更小?”良说:“(他)比我大。”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应当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本节重要知识点

1.乃:就。具:详细地。为(wéi)之奈何:怎么办呢?为,动词,对付。

2.谁为(wèi)大王:为,介词,替。为(wéi)此计:为,动词,献出。一词多义现象。

3.距关:距,通“拒”,把守。毋诸侯:,通“纳”,接纳,让……进来。

4.料:估计。当:抵挡。默然:然,…的样子。固,本来。如:比得上。不如,比不上。

5.安:怎么。有故:有交情。时:名词做状语,在朝时。游:交游,交往。

6.活之:使动用法,使……活,译为“救活”。故:所以。幸:幸亏,幸而。

7.孰与:与……相比,谁更……,固定结构。

8.长于臣:介词短语后置句,“于臣长”。于,比。

9. 吾得兄事之:得,应当。兄,名词活用做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4】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来见邦。邦奉上一杯酒祝福项伯,(和他)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百姓,封闭(收藏财物的)府库,等待将军(到来)。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发生)。日日夜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不敢忘恩负义。”项伯答应了,对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罪。”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中,详细地把邦的话报告项王。趁机说:“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攻打他,不合道义。不如趁机好好地对待他。”项王答应了。

◆本节重要知识点

1.要项伯:要,通“邀”,邀请。即:就。为寿:祝酒,祝寿,祝福。

2.婚姻:古今异义词,儿女亲家。

3.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所长的细毛,常用其比喻意义,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近:形容词活用做动词,靠近,沾染。

4. 籍吏民:籍,名词做动词,登记。

5. 所以……者:固定结构,之所以……的原因。通常和“也”字构成判断句式。

6.备他盗之出入:之,主谓间,取独。出入,偏义副词,义在“入”。非常:古今异义,意外变故。

7. 日夜:名词做状语,日日夜夜。臣之不敢倍德也:之,主谓间,取独。倍,通“背”。

8.蚤:通“早”。项王:向项王罪。复夜去:夜,名词做状语,连夜。去,离开。

9. 因言曰:因,趁机。不如因善遇之:因,趁机。

【5】邦第二天率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到能够先进入函谷关攻破国,能够在这里再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的左司马无伤说的。不这样,我怎么会到这样地步呢?”项羽当天就留下邦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就是增;邦面向北坐;良面向西陪坐。

◆本节重要知识点

1. 旦日:第二天。从百余骑(jì):从,使动,使…跟随。可译为“率领”。:罪。

2. 将军战,臣战:省略句,介词短语后置句:“将军(于)战,臣(于)战”

3. 意:料想。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短语后置句,“得于此复见将军”。得,能够。复,又。

4. 卻:通“隙”,仇隙,隔阂。此沛公左司马无伤言之:判断句。标志:“此”。

5. 不然,不这样。何以:怎么会。即日:当天。因:就。

留沛公与饮:省略句,“留沛公与(之)饮”。

6. 东向坐:面向东坐。后面的“南向”“北向”“西向”,都是如此。

7.亚父者,增也:标准的判断句。标志:“者……也”。

【6】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多次举起所佩带的玉玦来向项羽示意,项羽沉默着没有反应。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用剑起舞助兴,趁机在座位上击倒邦,杀死他。不然,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用剑起舞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鸟开翅膀那样掩护邦,项庄不能击杀(邦)。

◆本节重要知识点

1. 增数目项王:数,shuò,多次。目,名词做动词,用眼睛示意,使眼色。

2.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以,来,表目的。示,向……示意。三,数词做状语,多次。倒装句。

3. 若入前为寿:若,你。前,名词做动词,上前。

因击沛公:因,趁机。若属:你们这些人。属,一类人。

4.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固定结构。请以剑舞:请,请求允许。以:用。

5. 以身翼蔽:以,用。翼,名词做状语,像鸟开翅膀那样。蔽,掩护。不得:不能。得,能够。

【7】于是良到军营门口见樊哙。樊哙问:“现在事情怎么样?”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允许我进去,和他同生共死。”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交叉着拿戟的守卫军门的士兵想阻止(他)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他的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向上直竖起来,眼角都(像)裂开了。项羽握着剑跪直身子说:“客人做什么的?”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羽说:“赏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生的猪腿。樊哙把他的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王有像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怀王(曾经)和众将领约定:‘先打败军进入的人做王。’现在沛公先打败军进入,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封闭了宫室,退军(在)霸上(驻扎),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发生)。像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谗言,要杀有功的人,这(是)灭亡的国的后续者罢了!私意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啊!”项羽没有(话语)用来回答,说:“坐。”樊哙挨着良坐下。坐了一会儿,邦起身上厕所,乘机招呼樊哙出去。

◆本节重要知识点

1. 何如:怎么样。固定结构。

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脱胎于此段的成语,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

3. 欲止不:止,使动,使…止,阻止。,通“纳”,接纳,让…进去。

省略句,“欲止(之)不(之)”。

4. 披帷:披,掀开。西向:面向西。瞋目:瞪眼。按剑而跽:握着剑跪直身子。而,表修饰。

5. 客何为者:何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为(wéi)何”,为,做。何,什么。

前置原因: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6.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判断句。标示:“者也”。

7. 则与斗(dǒu)卮酒:与,动词,给。斗卮,一大杯。省略句,“则与(之)斗卮酒”。

8. 拜:行拜礼,感。立而饮之:站着把酒喝了。立,动词做状语,站着。而,表修饰。

9. 则与一生彘肩:省略句,“则与(之)一生彘肩”。(是要试探樊哙)

10. 拔剑切而啖之:而,表承接,有明显的先后关系。先切下来,再吃。

11. 死且不避:且,尚且。卮酒安足辞:安,哪里。足,值得。

12. 有虎狼之心:虎狼,名词做状语,像虎狼一样。

13.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如,惟恐。刑,名词做动词,处罚。举,胜:尽。皆:都。

14. 故:特意。劳苦而功高:而,表并列。而听细说:而,表转折,却。细说:谗言。

15. 此亡之续耳:判断句,标志:“此…”。窃:私意,私下。谦辞。表示个人意见。

16. 有以:有什么可以用来……。固定结构。与上文“无以”相对。

17. 樊哙从良坐:从,跟随,译为“挨着”。须臾:一会儿。如厕:如,动词,到,往。

18.因招樊哙出:因,趁机。

【8】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平召唤邦(回来)。邦(对樊哙)说:“现在出来,没

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决定)离开。(邦)就叫良留下(向项羽)辞。良问:“大王来带了什么(礼物)?”(邦)说:“我带了一双白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增。正逢他们发怒,不敢献上,您替我献上吧。”良说:“遵命。”在这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下,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距四十里。邦就丢下随从的车辆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同拿着剑和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邦(行前)对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到了军中,你才进去(见项王)。”

◆本节重要知识点

1. 今者:者,时间词后,助词,无义。另有“昔者”。

2.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脱胎于此段的经典名言。

3.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脱胎于此段的经典名言。方,正。为:好比是。

4. 何辞为:疑问句。宾语前置句:“辞何”。为,疑问语气词,译为“呢”。

5.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操何”,带了什么(礼物)。

6. 会其怒:会,恰巧,正逢。当是时:在这时。相去:相距。置:丢下。

7. 道芷阳间行:道,名词做动词,取道。间:抄小路。

8.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估计。乃,才。

【9】邦已经离开,(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良进去辞,说:“沛公禁不起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叫我恭敬地奉上一双白璧,拜两次敬献给大王您;一双玉斗,拜两次敬献给大将军您。”项羽问:“沛公在哪里?”良说:“(沛公)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鸿门),已经回到军中了。”项羽就接受了玉璧,放它(在)座位上。增接过玉斗,扔它(到)地上,拔剑击碎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眼看就要被他俘虏了!”

【10】邦回到军营,立刻杀了无伤。

◆本节重要知识点

1.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去,离开。间,从小路。

2. 奉白璧一双:数量短语后置,“一双白璧”。再: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足下:尊称。

3. 沛公安在:疑问句。宾语前置句:“沛公在安”,安,哪里。

4. 督过:责备。过,责备。同义复用。之,代词,指邦。

5. 置之坐上:坐,通“座”。撞而破之:而,表承接,有明显的先后关系。破,使动,使…破。

6. 不足与谋:省略句,“不足与(之)谋”。

7.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判断句,标志:“者……也”。

8. 吾属:我们这些人。为之虏:被他俘虏。立:立刻。

一词多义:

如:

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动词,好像)

②沛公起如厕(往,到……去)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意: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 然不自②意能先入关破(料想)

举:

①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②杀人如不能举(全、尽)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道歉,动词)

②哙拜(感)

③乃令良留(兼道歉和告辞义)

①沛公军霸上(驻军,动词)

②从此道至吾军(军营,名词)

③为击破沛公军(军队,名词)

①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

①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

②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

①亡去不义(离开,动词)

②相去四十里(距离,动词)

①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对等,比得上)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形容词作名词)

②故遣将守关者(特意,副词)

①项王、项伯东向坐(坐下,动词)

②因击沛公于坐(座位,名词)

①良是时从沛公(跟随,动词)

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带领,使……跟着,动词)

①刑人如恐不胜(尽,形容词)

②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动词)

①为击破沛公车(动词,攻打)

②因击沛公于坐(动词,刺杀)

④距关,毋诸侯(“”通“纳”,接纳)

2、虚词

①客何为者(wéi,做,干,动词) 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wéi,做,干,动词)

②窃为大王不取也(wéi,认为,动词)

③我为鱼肉(wéi,是,动词)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wéi,是,动词)

④为击破沛公军(wèi,替、给,介词) ⑤吾属今为之虏矣(wèi,被,介词)

⑥何辞为(wéi,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

⑦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第一个“为”,wèi,给,介词;第二个“为”,wéi,动词,为) ⑧军中无以为乐(wéi,动词,作为)

⑨且为之奈何(wèi,对,动词)

因:

①因言曰:……(趁机)

②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

③因击沛公于坐(趁机)

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①具告以事(介词,把)

②籍何以至此(介词,凭)

③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介词,拿)

④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③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

①长于臣(介词,比)

②沛公左司马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介词,对,向)

③樊哙覆其盾于地(介词,在)

①然不自意(然而,连词)

②不然(这样,代词)

③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形容词的词尾) ——《鸿门宴》

①珍宝尽有之——音节助词,不译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

③为之奈何——代词,指这件事

④吾得兄事之——代词,指他

⑤与之同命——代词,指沛公

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结构助词,的

⑦先破入者王之——代词,指关中

古今异义:

沛公居时( 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省)

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非常)

将军战,臣战(,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今义:省,省)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邦。今义:现在的人)

沛公以去(古:离开;今:从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之所以...是因为... 今:表原因)

沛公奉卮酒为寿(古:敬酒;今:岁数大)

成语凝集:

1.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比喻极细微的东西也不动或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3.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古文化常识:

1.司马迁:西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

2.《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多年

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二列传,共52

万字。鲁迅对其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一)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二)古代“座次”问题: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

项羽(伯)--亚父--沛公(良)

《鸿门宴》原文+对照译文+注释(文白对译)

《鸿门宴》文白对译+注释 【说明】1、“红色幼圆”字体的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2、“蓝色仿宋”字体,并且带下划线的为次重点掌握的词语。 3、“绿色楷体”字体的,是带有语法现象的句子。 4、已注上拼音的字,要注意读音。 5、课本上已有词语解释的,不再列出。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使人:派人。 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 “沛公欲王(wàng)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使:让。为:担任,做。有:占有。“欲王关中”,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应为“欲王于关中”。 “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珍珠宝器全都归为自己所有。”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 )士卒,为(wèi)击破沛公军!” 旦日:明天。为:介词,替,给。“为击破沛公军”,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宾语“我(指代项羽)”,应为“为我击破沛公军”。 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替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是:这。 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 范增说(shuì)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说:劝告。 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喜爱美女。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气:预示吉凶之气。汉代方士多有望气之术,认为望某方云气即可测知吉凶。 “采”同“彩”,彩色的意思。击:攻打。 我叫人去观望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友善,交好”。 楚国的左尹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父,平时和留候张良交好。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二、1.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通“彩”,颜色 2.距关,毋内诸侯/毋从俱死也/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距,通“拒”,把守;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进入。 3.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邀请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违背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早些 6.令将军与臣有却通“隙”,隔阂,嫌怨 7.因击沛公于坐/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通“否”,否则,不这样 9.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通“骖” 二、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出入:偏义复词——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表示意义,另一个陪衬,此处偏在“入”。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存亡”,偏在“亡”。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6.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古义:不超过。今义: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还军霸上/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称王 3.亡去不义/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恪守信义 4.籍史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登记 5.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6.若入前为寿上前 7.刑人如恐不胜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8.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二)名词作状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在夜晚 2.吾得兄事之像兄长一样 3.日夜望将军至在白天在黑夜 4.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5.头发上指向上 6.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已去,间至军中从小路 (三)形容词作名词 1.此其志不在小小的方面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是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小编整理了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1鸿门宴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shuì)我曰:‘距关,毋内诸侯, 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

鸿门宴翻译句子

1.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刘邦)现在进了关,没有掠取财物,没有宠幸妇女,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 2.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这个时候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了(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跟从(刘邦)一起死。”

3.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 4.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5.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6.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全部报告给项羽,趁机

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机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7.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是菜刀和砧板,我们正是鱼肉,为什么告辞呢?

《鸿门宴》原文及翻译

《鸿门宴》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驻军于霸上,没能和项羽见面。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沛公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宰相,珍宝全都据为己有。?项羽大怒说:?明天犒劳士兵们, 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替我攻破沛公的军队!?正当这个时候,项羽有四十万士兵,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有十万士兵,驻扎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范增劝说项羽说:?沛公居住在函谷关以东的时候,贪于财物,喜欢美女。现在进入函谷关,在财物方面没有索取, 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在妇女方面没有宠幸,这说明他的志向很不小。我让人望他的云气,都呈现出龙虎的样子,呈现出五种色彩,这是天子的云气。赶紧攻击他不要失去时机!?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与留侯张良交好。张良在这时候跟从沛公,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项伯于是在夜里骑马到沛公的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把事情全部告诉张良,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开, 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说:?不要跟着他一起死啊。?张良说:?我替韩王送沛公,沛公现在有急事,独自逃跑离开他是 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不仁义的,不能够不告诉他。?张良于是进去,把全部情况都告诉了沛公。沛公大吃一惊,说:?怎么办??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张良说:?谁替大王出的这条计策??沛公说:?有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进来, 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就可以占领秦国的全境称王了。’所以听从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部队能跟项王抗衡吗??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 沛公沉默不语的样子,说:?本来就比不上他啊。将要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 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您不敢背叛项王。?沛公说:?您怎么会跟项伯有交情呢??张良说:?秦朝的时候,他跟我交往, 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如今有紧急的事情,所以特地来告诉我。?沛公说:?(项伯)和您谁大谁小??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张良说:?(他)比我大。?沛公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得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张良出去,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梳理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全部) 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 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二、古今异义 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玩,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9.公敢入乎(敢:古义:能够;今义:有勇气、有胆量做某事。) 10.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古义:谢罪,道歉;今义:感谢。) 11.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1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 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3.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15.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16.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秦地可尽王也(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3.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4.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5.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夜:名词作状语,连夜。) 6.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用作名词,危急之事。) 7.亡去不义(义:名词用作动词,合于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名词用作动词,合于义。) 8.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9.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10.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1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 12.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造册。) 1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1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15.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言: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16.范曾数目项王(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完整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完整) 帅本明整理 一、注音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鲰(鲰,zōu,卑微,浅陋) 生说(读“shuì“劝告,劝诫)我曰奉卮酒为寿(卮zhī,酒器)戮(戮,lù联合,一同) 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目目眦(眦,zì眼角)尽裂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彘,zhì,猪) 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不胜杯杓(胜古读shēng,桮bēi,杓sháo,杓,同“勺”,酒器)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沛公参乘(shèng) 奉卮酒为寿(祝酒)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亡去不义(逃跑)沛公起如厕(到,往) 请往谓项伯(请允许我)礼不辞小让(辞:回避让:责备)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再拜献大王足下(献两次)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若入前为寿(你) 二、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①距,通“拒”,把守。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将军与臣有却。却,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②因击沛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 14、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 三、词类活用 1. 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鸿门宴原文及翻译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

《鸿门宴》原文及翻译(原创)

《鸿门宴》原文及翻译 原文: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学考复习1 《鸿门宴》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文学常识 1.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继父职,得览皇家珍藏图书文献;后因替兵败而降匈奴的李陵辩护,遭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国家机要文件),发愤著述,于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其中较有影响被选入中学教材的有:《陈涉世家》、《屈原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 后人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人物形象分析 项羽:自矜功伐、刚愎自用、妇人之仁。自认为是诸侯中的霸主,得知刘邦“欲王关中”,触犯尊严,决定进攻;但听刘邦辩称“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怒意全消,不把刘邦视为对手。且不听范增之言,错失良机,铸成大错。 刘邦:善于审时度势,能屈能伸;利用项伯,巧结婚姻。自知难敌项羽,故登门道歉,甘受其辱。且善于用人,借助张良、樊哙等,为其出谋划策,为其舍身保驾,一步步由被动变为主动。 写作借鉴 (1)善于通过激烈的矛盾斗争刻画人物性格 鸿门宴自始至终充满矛盾斗争,推波涌谰,扣人心弦。通过人物的各自具体表现(语言、行动、神态),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不同性格。 (2)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 项羽语言——骄横气盛刘邦语言——礼仪备至 范增语言——老谋深算张良语言——老练透辟 樊哙语言——豪壮威严项伯语言——似巧实拙 一、通假字 ①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色彩、颜色。) ②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把守、防守;内,通“纳”,接纳、容纳。) ③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背叛。)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⑥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隙。) ⑦因击沛公于坐 / 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⑧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⑨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容纳。) 二、古今异义 ①沛公居山东 ..时(古:崤山以东地区;今:山东省。) ②约为婚姻 ..(古:儿女亲家关系;今:男女结婚。) ③项王许诺 .. / 项伯许诺(古:答应;今:许下诺言。)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古:意外的变故;今:表程度,很、甚。) ⑤将军战河北 ..(古: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省。) ..,臣战河南 ⑥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说) 三、偏义复词 ①孰与君少长 ..?(少长,词义偏向“长”,“少”可不译)(译:他和您相比,谁年纪大?)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与非常也(出入,词义偏向“入”,“出”无义)(译: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四、词类活用

文言文《鸿门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鸿门宴》原文及翻译 【一】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 沛公驻军霸上,还没有跟项羽见面。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打算在关中称王, 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 任命子婴为国相,珍宝全部占有它。”项羽大怒道:“明天犒劳士兵,给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队!”在这时, (为击破沛公军:中省“我”) 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 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沛公的军队有十万,驻扎在霸上。范增劝说项羽道:“沛公在山东时, 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贪图财货,喜欢漂亮的女人。如今入了关,财物什么都不拿,也不迷恋女色,这样看来,他的野心不小。 (幸:宠爱)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我(曾)派人观察他那里的‘云气’,都表现出*的形状,显得五彩斑斓,这不过天子的云气啊。 急击勿失!” 赶紧攻打他,不要失去机会。”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楚国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向来跟留侯张良要好。张良这时跟随沛公,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到沛公军营, (素:向来。善:友善,友好。夜驰之沛公军:之,动,到……去。)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暗中会见张良,把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全都告诉了他,想叫张良跟他一同离开,说:“不要跟着他一块送死。” (具告以事:以事具告(之),是倒装句,也是省略句。)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张良说:“我替韩王送沛公(到这里),沛公现在遇到危急之事,我逃离了他,是不守信义的,我不能不跟他说说。” 良乃入,具(以之)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 张良于是进去(中军帐),又把全部情况告诉了沛公。沛公很吃惊,说:“我如何对付这件事呀?”张良说: (为:对付;之:这件事;奈何:如何,怎样。)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通“据”)关,毋内(通“纳”)诸侯, “是谁给大王您出这个计策的?”沛公说:“有个见识浅陋的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二个“为”,动,制定。距:通“据”,守住。内:通“纳”,接纳。) 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 秦国的土地就都归你而可称王了’,所以听从了他。”张良说:“估计大王的部队能跟项王抗衡吗?”沛公沉默了一会,(足以:能够,能够。当dāng:抵挡。) 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说:“本来就比不上他啊,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您不敢违背项王的(意旨)。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臣活之;今事有急, ”沛公说:“你怎么跟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的时候,他跟我交往,他杀了人,我使他活下来;现在事情危急,(故:旧交情。游:交往。活:使……活下来。使动用法。) 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

《鸿门宴》原文+对照译文+注释(文白对译)

《鴻門宴》文白對譯+注釋 【說明】1、“紅色幼圓”字體の為需重點掌握の詞語。 2、“藍色仿宋”字體,並且帶下劃線の為次重點掌握の詞語。 3、“綠色楷體”字體の,是帶有語法現象の句子。 4、已注上拼音の字,要注意讀音。 5、課本上已有詞語解釋の,不再列出。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 軍:名詞作動詞,駐紮。使人:派人。 沛公(劉邦)の軍隊駐紮在霸上,沒有能跟項羽相見。劉邦の左司馬曹無傷就派人去告訴項羽說: “沛公欲王(wàng)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 王:名詞作動詞,稱王。使:讓。為:擔任,做。有:占有。“欲王關中”,省略句,省略了介詞“於”,應為“欲王於關中”。 “劉邦想在關中稱王,讓子嬰做(他の)國相,珍珠寶器全都歸為自己所有。” 項羽大怒曰:“旦日饗(xiǎng )士卒,為(wèi)擊破沛公軍!” 旦日:明天。為:介詞,替,給。“為擊破沛公軍”,省略句,省略了介詞賓語“我(指代項羽)”,應為“為我擊破沛公軍”。 項羽(聽了)非常生氣地說:“明天用酒肉犒勞士兵,要(讓他們)替我打敗劉邦の軍隊。” 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 是:這。 在這時,項羽の軍隊有四十萬人,駐紮在新豐縣鴻門;劉邦の軍隊有十萬人,駐紮在霸上。 範增說(shuì)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 說:勸告。 範增勸告項羽說:“劉邦在山東時,貪圖財物,喜愛美女。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 氣:預示吉凶之氣。漢代方士多有望氣之術,認為望某方雲氣即可測知吉凶。 “采”同“彩”,彩色の意思。擊:攻打。 我叫人去觀望過他那裏の雲氣,都是龍虎形狀,成為五彩の顏色,這是天子の雲氣啊。(你)趕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時機!”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 善:形容詞用作動詞,“友善,交好”。 楚國の左尹項伯這個人,是項羽の叔父,平時和留候張良交好。 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鸿门宴原文及翻译

鸿门宴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君不如肉袒负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而君幸于赵王 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 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ying)做丞相, 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犒(kao)劳士兵, 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扎在新丰 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 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 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 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 的气运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 良是时从沛公, 重点判断句廉颇者,赵志良将也/此诚危急存亡之

秋也/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 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采用副词“乃”“即” “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3、采用否定副词“非”、“弗”、“莫”等表示否定判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重点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 分析:“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这种乎等于第一情况的“于”字)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 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 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积累(练习答案)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 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9. 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彩色) 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固:古义:本来;古义:坚固)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往,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 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 对) 10.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1.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13.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14.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有活用现象的词并分析。)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3.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4.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言: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5.范曾数目项王(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6.若入前为寿(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7.寿毕,请以剑舞(寿:名词用作动词,敬酒并祝人长寿) 8.樊哙侧其盾以撞(侧:名词用作动词,偏过) 9.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10.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11.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夜:名词作状语,连夜) 12.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1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14.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15.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6.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17.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用作名词,危急之事) 18.君安于项伯有故(故: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19.此亡秦之续耳(续:形容词用作名词,后续者) 20.拔剑撞而破之(破: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2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 22.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23.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2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25.交戟之士欲止不内(止:动词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2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四一词多义 1 军:1)沛公军.霸上/封闭宫室,还军.霸上解释:名词作动词,驻军 2)为击破沛公军./项王军.在鸿门上解释:军队 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解释:军营 2 得: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解释:能够 2)吾得.兄事之解释:要

鸿门宴翻译

鸿门宴 (项羽领兵)将要夺取平定秦国本土。关内有士兵把守,不能进去。又听说沛公已经攻下了咸阳,项羽非常生气,就派当阳君等攻打函谷关。这样项羽才进了关,一直到戏水之西。 沛公(刘邦)驻军霸上(地名),没有能够跟项羽见面。他的左司马(战国秦汉时掌管军法的军武官)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沛公打算做关中王,任命子婴作丞相,珍宝全都被占有了。”项羽听了大怒,说:“明天早上犒劳士兵,给我攻打沛公的军队!” 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说项羽道:“沛公在山东(山东:崤山以东,泛指秦以外的六国)时,贪图财物,喜好美女;现在进了关,钱财宝物分毫不拿,妇女也不宠幸,这说明他(沛公)的志向是不在小的方面。我派人去观察他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化作五彩斑斓,这是天子的气象。赶紧攻打他吧,不要错过机会!” 楚国的左尹(楚军沿用春秋战国时楚国的官名,是令尹的辅佐)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与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跟随刘邦,项伯于是连夜骑马到沛公军营,私自会见张良,把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情全都告诉他,想叫张良跟他一起离开(沛公军营)。项伯说:“不要跟着他们一起送死。”张良说:“我是替韩王送沛公来的,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离他,是不合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就进入(沛公帐中),把情况全都告诉沛公。沛公大惊,说:“怎样对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给大王作出这个计策的?”沛公回答:“见识浅陋的书生劝说我道:‘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那么秦地就可全部占有称王了’因此听从了他的意见。”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兵力能够比得上项王的吗?”沛公沉默了一会儿,说:“本来就比不上,将要怎么对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请允许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是不敢背叛项王的。”沛公问道:“你怎么跟项伯有交情的?”张良答道:“秦朝的时候,他跟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急难,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问:“(项伯)与您相比,谁年纪轻些,谁年纪大些?”张良说:“(他)比我年长。”刘邦说:“先生替我请他进来,我要把他当兄长一样来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随即进去见沛公。沛公两手恭敬地捧着卮酒,致词祝福项伯长寿,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关后,财物丝毫不敢占为己有,将官吏人民登记户籍,封存收藏文书和财物的地方,而等待将军。(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别的盗贼出入和意外的变故发生。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造反呢?希望您(向将军)详细说明我是不会忘恩的。”项伯答应了,对刘邦说:“明天早上不能不早点儿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楚军中,把沛公的话全都报告给项王。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关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您却要攻打他,这是不合道义的,不如趁机好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 沛公次日带领一百多个随从骑兵来拜见项王。到了鸿门,陪罪说:“我与将军协力攻秦,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然而我没有料到自己能先进入关中打败秦国,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与我之间产生隔阂——(言未未完,被项羽打断)”项羽说:“这是沛公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为什么到这种地步呢?”项羽当天就留沛公跟他一起饮酒。项羽、项伯面朝东坐着,亚父(地位仅次于父亲的人,范增为项梁、项羽两代谋臣,又年过七十,所以尊称为亚父)面朝南坐着。亚父,就是范增。沛公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试卷版(含答案)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一、通假字 ①皆为龙虎,成五采() ②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③张良出,要项伯()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⑥令将军与臣有卻() ⑦因击沛公于坐 /置之坐上() ⑧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 ⑨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二、一词多义 1.去2.立 ①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①哙拜谢,立而饮之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②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3.谢4.因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①因击沛公于坐 ②哙拜谢②因招樊哙出 ③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5.为 ①为击破沛公军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③窃为大王所不取也)④吾属今为之虏矣 ⑤君王为人不忍⑥为之奈何? ⑦客何为者?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6.幸 ①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 7.从 ①毋从俱死也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8.之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为之奈何? ③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9.善 ①素善留侯张良 ②不如因善遇之

10.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1.乃 ①乃令张良留谢/乃令张良留谢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2.去 ①亡去不义②相去四十里 13.胜 ①刑人如恐不胜②沛公不胜杯杓 14.如 ①固不如也②劳苦而功高如此 ③沛公起如厕 15.请 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②寿毕,请以剑舞③军中无以为乐, 请以剑舞 / 臣请入,与之同命 16.置 ①沛公则置车骑②置之坐上 17.且 ①且为之奈何?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臣死且不避 18.军 ①沛公军霸上②为击破沛公军 19.说 ①鲰生说我曰②而听细说 20.当 ①当是时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21.得 ①未得与项羽相见②吾得兄事之 22.然 ①沛公默然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三、古今异义 ①沛公居山东时(古:;今:。) .. ②约为婚姻(古:;今:。) .. ③项王许诺 / 项伯许诺(古:;今:。) .. 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