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名句填空默写大全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名句填空默写大全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名句填空默写大全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名句填空默写大全

1、,山顶千门次第开,

2、罗浮山下四时春,,

3、,哀民生之多艰

4、安得广千万间,,

5、苟利国家生死,

6、臣密言:臣以险,生孩六月,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晚有儿,,,形影相吊而刘疾病,常在床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当侍东宫,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岂敢,有所希?,,,臣无祖母,,祖母无臣,母孙二人,,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愿乞终养臣之辛苦,,皇天土,实所共鉴,听臣微志,,,死当结草,谨拜表以闻

7、借书满架,,,;,,人至不去三五之夜,,,,

8、碧云天,,西风紧?

9、恨相见得迟,,

,车儿快快的随,,

;,此恨谁知!

10、,,夕阳古道无人语,

,,去后何迟?

11、四围山色中,,?

12、人固有一死,,,

13、,不可胜记,,

;屈原放逐,;左丘失明,;,兵法修列;不韦迁蜀,;韩非囚秦,、;诗三百篇,

14、所以隐忍苟活,,恨私心有所不尽,,

15、,,,成一家之言

16、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

渔父曰:“,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众人皆醉,?,?”

屈原曰:“吾闻之,,;,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渔父,,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沧浪之水浊兮,”遂去,不复与言17、真的猛士,,?

,,,

,,!

18、惨象,;流言,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沉默呵,沉默呵!,

19、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是鸟也,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水击三千里,,”野马也,,,??其视下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

;,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时则不至,;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百里者,;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不过数仞而下,,?”

,行比一乡,德合一君,,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

!故曰:,神人无功,

20、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此地有崇山峻岭,,,,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是日也,,仰观宇宙之大,,,,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不能喻之于怀,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1、,他人亦已歌,,(p83)

史记

1、易曰:,差以千里(史记p6太史公自序)

2、,,,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史记p20鲁周公世家)

3、,,,天下归心(史记p24鲁周公世家)

4、史家之绝唱,(p75鲁迅评价史记)

5、,,吾不如子房(p4849)

6、大风起,,(p49)

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p52)

8、,将军夜引弓,(p54)

9、猿臂将军去似飞,(p54崔道融《题李将军》)

10、传曰:其身正,;,其李将军之谓也?(p56)

11、谚曰:桃李不言,此言虽小,(p57)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p62)

13、子曰:,,是以谓之文也(p62变化原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4、子曰:,,,何有于我哉?(p62变化原句)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子曰:岁寒,(p63)

16、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p63)

17、诗云“,”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p63)

18、,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p64)

19、诗三百,,(p65)

20、不愤不启,,,则不复也(p66变化原句)

不愤不启,,(《史记》p66)

21、诗有之,,虽不能至,(p67)

22、,,四维不张,国乃灭亡(p69)

23、,明于治乱,(p70)

24、,,,方正之不容也,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未尝不呼天也;,未尝不呼父母也,

,,可谓穷矣,,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其文约,,其志洁,,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推此志也,

25、,不扶而直,,(p72荀子劝学)

26、屈原至于江滨,,,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举世混浊,?众人皆醉,?,而自令见放为(35)?”屈原曰:“吾闻之,,,?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p74屈原列传)

27、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

,!”歌数阕,美人和之(p82项羽本纪)

28、胜败兵家事不期,,(p82)

29、百战疲劳壮士哀,,?(p82)

30、,,不肯过江东(p82)

31、,,耻向东吴再起兵(p82)

32、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辱其群臣,独畏廉将军哉?,

,,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闻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卒相与欢,(p8990廉蔺列传)

33、此鸟不飞则已,;,(p91滑稽列传)

34、,壮士一去(p103刺客列传)

35、兵法不曰:“而后生,(p135淮阴侯列传)

36、有志者,,,;

苦心人,,,;

37、,好议人者也,发人之恶者也(p62孔子世家)

38、,,,然后君子(p9太史公自序变化原句)

39、,,岂管仲之谓乎!(P70)

40、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

??p128魏公子列传

41、,,《焚书坑》章碣p116

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采纳丞相李斯的奏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焚毁儒家《诗》、《书》和百家之书,令下之后三十日不烧者,罚作筑城的苦役,造成中国历史上一场文化浩劫

焚书坑据传是当年焚书的一个洞穴,旧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的骊山上章碣或者到过那里,目之所触,感慨系之,便写了这首诗

诗一开始就接触主题首句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揭示矛盾:竹帛化为灰烟消失了,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好象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就是他的嬴氏天下这一句夹叙夹议,明叙暗议,有实有虚“竹帛烟销”是实写,有形象可见“竹帛”是古代写书的材料,这里指书“帝业虚”是虚写这种虚实相间的表现手法极富韵致

次句就“帝业虚”之意深进一层,说是虽然有关河的险固,也保卫不住秦始皇在都城中的宫殿“关河”主要指函谷关与黄河,当然也包括其他关隘、河流,如散关、萧关、泾河、渭河、崤山、华山等贾谊《过秦论》:“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说“关河”,便概括一切可以倚恃的地理险阻秦都咸阳四周虽有这许多关山河川包围着,但仍然锁守不住,所以《过秦论》又说:“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再坚固的“篱笆”也挡不住起义军队的长驱直入诗以“关河空锁祖龙居”一句总括了整个秦末动乱以至秦朝灭亡的史实,言简意深;并且以形象示现,把“帝业虚”这个抽象的概念写得有情有景,带述带评,很有回味“祖龙”指秦始皇这里不用“始皇”而用“祖龙”,决非单纯追求用典,而是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一项传说:始皇三十六年,有神人对秦使者说:“今年祖龙死”使者回报始皇,始皇听了,好久不讲话,过后自作解释说:“祖龙者,人之先也”秦始皇一心要做子孙万代诸“龙”之祖而今江山易主,“祖龙”一词正话反用,又添新意,成了对秦始皇的绝妙讽刺,而且曲折有文采,合乎诗歌用语韵味

第三句点题,进一步用历史事实对“焚书”一事做出评判秦始皇和李斯等人把“书”看成是祸乱的根源,以为焚了书就可以消灾弭祸,从此天下太平结果适得其反,嬴秦王朝很快陷入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境地“未冷”云云是夸张的言辞,旨在突出焚书行为的乖谬,实际上从焚书到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举义旗,前后相隔整整四年时间

末句抒发议论、感慨山东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这两人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书”

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过秦论》)的有效措施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之秦,全句纯然是揶揄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辛辣的讽刺意味从“竹帛”写起,又以“书”作结,首尾相接如环,显得圆转自然

议论性的诗歌,既要剖析事理,又要显示意象,委实很不容易这首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示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鲜明如果说这就是“怨而不怒”的表现,那么,它也不失为一种成功的艺术手法

42、,,作者:袁宏道【经下邳】史记p116

43、,遭变事而《太史公自序》P6

44、,中于事君,《太史公自序》P4

45、,,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报任安书》)必修五p76

46、,毒药苦口利于病P44高祖本纪

47、其为政也,,《管仲列传》p69

48、项庄舞剑,《项羽本纪》

49、,,,何辞为!《项羽本纪》

5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51、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52、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53、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54、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8226;张仪列传)

55、,尧非不仁,(史记p137)

56、肥义曰:“,王既定负遗俗之虑,

, P123

57、,;,令行为上, P123

58、,,;,

儒者一师而俗异,中国同礼而教离,况于山谷之便乎?p124

59、,,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过矣乃引“ ,”,!p84

60、吾闻之周生曰“ ”,?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P84

61、,,,,,管仲之谋也P68

另附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赏析

【原诗】《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赏析】

这是李白经过下邳(今江苏邳县)圯桥时写的一首怀古之作诗饱含钦慕之情,颂扬张良的智勇豪侠,客其中又暗寓着诗人的身世感慨张良,字子房,是辅佐刘邦打天下的重要谋臣诗起句“虎啸”二字,即指张良跟随汉高祖以后,其叱咤风云的业绩但诗却用“未”字一笔撇开,只从张良发迹前写起张良的祖父和父亲曾相继为韩国宰相,秦灭韩后,立志报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皇”(《史记·留侯世家》)“破产不为家”五字,点出张良素来就是一个豪侠仗义、不同寻常的人物后两句写其椎击秦始皇的壮举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诗人把这一小节熔铸成十个字:“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以上国句地叙之后,第五句一折,“报韩虽不成”,惋惜力士椎击秦始皇时误中副车秦皇帝为之寒栗,赶紧“大索天下”,而张良的英雄胆略,遂使“天地皆振动”七、八两句“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写张良“更姓名潜匿下邳”,而把圯桥进履,受黄石公书一段略去不写,只用一个“智”字暗点,暗度到三句以后的“曾无黄石公”“岂曰非智勇?”不以陈述句法正叙,而改用反问之笔,使文气跌宕,不致平衍后人评此诗,说它句句有飞腾之势,说得未免抽象,其实所谓“飞腾之势”,就是第五句的“虽”字一折第第八句的“岂”字一宕所构成

以及八句夹叙夹议,全都针对张良,李白本人还没有插身其中第九、十两句“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这才通过长存的圯桥古迹,把今人、古人结合起来了诗人为何“怀古钦英风”呢?其着眼点还是在现实:“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

公”此两句,句法有似五律中的流水对上句切合圯桥,桥下流水清澈碧绿,一如张良当时岁月无常,回黄转绿,大有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慨下句应该说是不见张子房了,可是偏偏越过张子房,而说不见张子房之师黄石公诗人的用意是:当代未尝没有如张良一般具有英风的人,只是没有象黄石公那样的人,加以识拔,传以太公兵法,造就“为王者师”的人才罢了表面上是“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实际上,这里是以曲笔自抒抱负《孟子·尽心下》云:“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表面上孟子是喟叹世无孔子,实质上是隐隐地以孔子的继承人自负李白在这里用笔正和孟子有异曲同工之处:谁说“萧条徐泗空”,继张良而起,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哉!诗人《扶风豪士歌》的结尾说:“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可以看作此诗末两句的注脚

一首怀古之作,写得如此虎虎有势而又韵味深长,这是极可欣赏的(沈熙乾)

萧何月下追韩信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①,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②,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③,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④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⑤”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⑥,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⑦,设坛场⑧,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①行:等,辈一说行(xíng,形),走(在半途)②度:揣测,估计③谒:进见,拜见④国士:国内杰出的人物⑤顾:但策:指“长王汉中”和“争天下”

两种策略⑥素慢:一向傲慢素:向来⑦斋戒:古人祭祀等大典前,先行沐浴、更衣、独宿、素餐以清心洁身,表示敬重⑧坛场:指拜将场所坛:土台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①,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②,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③:“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暗噁叱咤④,千人皆废⑤,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⑥,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⑦,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⑧,不居关中而都彭城⑨有背义帝之约⑩,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 ,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13),唯独邯、翳、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14),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15),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16),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1

7)”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①谢:谦让②乡:同“向”,面向,面对着③贺:赞同,嘉许④暗噁:满怀怒气叱咤:呼喊,咆哮⑤废:伏,偃伏,不敢动⑥呕呕:温和的样子⑦刓(wán,完)敝:在手里玩弄,磨损⑧霸:称霸臣:使……臣服⑨都:建都⑩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没有按“先入关者王之”的约定办事有:又 迁逐义帝置江南:灭秦后,项羽假尊义帝,而自己立为西楚霸王,派人迁义帝从盱眙至郴,并暗地令九江王等击杀之 特劫于威强:只是在淫威下勉强屈服⒀这一句是指章邯等投降项羽时,有秦军二十万,投降后被虐待,有怨言,项羽把他们全部活埋在新安城南坑,挖坑活埋⒁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细毛喻微细⒂法三章:即约法为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⒃失职:指失去应得的封地和关中王的职权⒄传檄:发布文书、文告

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汉王不任用,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恼怒又是高兴骂萧何道:“你逃跑,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回答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人,您没去追一个;却去追韩信,是骗人”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人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么决策了”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能够内心苦闷地长期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决意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究要逃跑的”汉王说:“我为了您的缘由,让他做个将军”萧何说:“即使是做将军,韩信一定不肯留下”汉王说:“任命他做大将军”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就要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大王向来对人轻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大王决心要任命他,要选择良辰吉日,亲自斋戒,设置高坛和广场,礼仪要完备才可以呀”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众将听到要拜大将都很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要做大将军了等到任命大将时,被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感到惊讶

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汉王说:“丞相多次称道将军,将军用什么计策指教我呢?”韩信谦让了一番,趁势问汉王说:“如今向东争夺天下,难道敌人不是项王吗?”汉王说:“是”韩信说:“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方面与项王相比,谁强?”汉王沉默了好长时间,说:“不如项王”韩信拜了两拜,赞成地说:“我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呀然而,我曾经侍奉过他,请让我说说项王的为人吧项王震怒咆哮时,吓得千百人不敢稍动,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泪,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战功,该加

封进爵时,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棱角,舍不得给人,这就是所说的妇人的仁慈啊项王即使是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但他放弃了关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又违背了义帝的约定,将自己的亲信分封为王,诸侯们愤愤不平诸侯们看到项王把义帝迁移到江南僻远的地方,也都回去驱逐自己的国君,占据了好的地方自立为王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说他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有什么不可以被诛灭的呢?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有什么人不心服口服呢?以正义之师,顺从将士东归的心愿,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击溃呢?况且项羽分封的三个王,原来都是秦朝的将领,率领秦地的子弟打了好几年仗,被杀死和逃跑的多到没法计算,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向诸侯投降到达新安,项王狡诈地活埋了已投降的秦军二十多万人,唯独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得以留存,秦地的父老兄弟把这三个人恨入骨髓而今项羽凭恃着威势,强行封立这三个人为王,秦地的百姓没有谁爱戴他们而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据诸侯的成约,大王理当在关中做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大王失掉了应得的爵位进入汉中,秦地百姓没有不怨恨的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于是汉王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

魏公子列传补充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①薛公藏于卖浆家②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③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④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⑤公子妄人耳⑥”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⑦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⑧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⑨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⑩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⒀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⒁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⒂死”宾客皆背魏之赵⒃,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⒄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⒅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⒆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⒇

①处士:指有才德而未仕或不仕的人博徒聚赌的人②卖浆家:出卖酒浆的店家③自匿:主动地隐藏起来④间步:悄悄地步行游:交游交往⑤妄:胡乱⑥妄人:无知妄为的人⑦称:符合,满足⑧豪举:豪放的举动另一说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云“谓徒以客众为豪耳”⑨不我欲:即“不欲我”不要我⑩乃装为去:于是整理行装准备离去免冠谢:脱帽谢罪固:坚持、坚决⒀倾:倒出来,竭尽⒁使使:前“使”字派遣后“使”字使者⒂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有敢于替魏王使者通报传话的⒃之:往、到⒄恤体恤顾念⒅夷:平⒆卒:结束⒇告车趣驾:嘱咐车夫赶快套车趣通“促”,急促赶快

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

译文:

公子听说赵国有两个有才有德而没有从政的人,一个是毛公,藏身于赌徒中一个是薛公,藏身在酒店里公子很想见见这两个人,可是这两个人躲了起来不肯见公子公子打听到他们的藏身地址,就悄悄地步行去同这两个人交往,彼此都以相识为乐事,很是高兴平原君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个举世无双的大贤人,如今我听说他竟然胡来,跟那伙赌徒、酒店伙计交往,公子只是个无知妄为的人罢了”平原君的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子公子听后,就向夫人告辞,准备离开这里说:“以前我听说平原君贤德,所以背弃魏王而救赵国,满足了平原君的要求现在才知道平原君与人交往只是显示富贵的豪放举动罢了,他不是求取贤士人才啊我从在大梁时就常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有才,到了赵国我惟恐不能见到他们拿我这个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要我呢,现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看作是羞辱,平原君这个人不值得结交”于是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去夫人把公子的话全都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听了自感惭愧,便去向公子脱帽谢罪,坚决地把公子挽留下来平原君门下的宾客们听到这件事,有一半人离开了平原君归附于公子,天下的士人也都

去投靠公子归附在他的门下公子的为人使平原君的宾客仰慕而尽都到公子的门下来

公子留在赵国十年不回魏国秦国听说公子留在赵国,就日夜不停地发兵向东进攻魏国魏王为此事焦虑万分,就派使臣去请公子回国公子仍担心魏王恼怒自己,就告诫门下宾客说:“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处死”由于宾客们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所以没谁敢劝公子回魏国这时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所以在赵国受到尊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现在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话还没说完,公子脸色立即变了,嘱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

魏王见到公子,两人不禁相对落泪,魏王把上将军大印授给公子,公子便正式担任了上将军这个统帅军队的最高职务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情景式名句默写训练学生版和教师版[2020年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情景式名句默写训练学生版 1.《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自责而回头不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地欢快舒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表达归心似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将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归去来兮辞》中写日光暗淡,日将西沉,诗人流连孤松,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7.《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归去来兮辞》中描绘作者顺随自然走到生命尽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的 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归去来兮辞》中体现出游感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 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 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意境描写达于 化境。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峦、平原的广阔和川流、 湖泽的迂回。 4.描写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天空晴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直接描写滕王阁壮丽景象的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

必修五名句默写学生版

必修5情景式名句默写 《归去来兮辞》情景式名句默写 1.《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自责而回头不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地欢快舒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表达归心似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将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去来兮辞》中写日光暗淡,日将西沉,诗人流连孤松,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7.《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归去来兮辞》中描绘作者顺随自然走到生命尽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归去来兮辞》中体现出游感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3.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1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 1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题精选(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题精选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2.《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3. 《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4、《归去来兮辞》用“-----------------,--------------------。”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5、《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 6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形得到了得到了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 7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因自然形象的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8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田园中回到田园谈及劳动的内容是“-----------------,--------------------。” 9 《归去来兮辞》诗中用“-----------------,--------------------。”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10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11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高中会考语文名句默写精编范文完美版

会考默写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1 《沁园春长沙》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5、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荆轲刺秦王》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高中语文必修2 《诗经》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3、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兰亭集序》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3、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赤壁赋》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5、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6、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游褒禅山记》 1、于是余有叹焉。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必修五理解性名句默写(很全)

《归去来兮辞》情景默写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7.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8.《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9.《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10.《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11.《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12.《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高二语文必修5名句默写

高二语文必修5名句默写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奚惆怅而独悲? 2.,知来者之可追,,觉今是而昨非。3.,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4.,载欣载奔。僮仆欢迎,。 5.引壶觞以自酌,。倚南窗以寄傲,。6.,门虽设而常关。,时矫首而遐观。,鸟倦飞而知还。,抚孤松而盘桓。 7.归去来兮,。世与我而相违,?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8.农人告余以春及,。或命巾车,或棹孤舟。,亦崎岖而经丘。 9.,泉涓涓而始流。,感吾生之行休。 10.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滕王阁序》王勃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2.,;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3.,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4.披绣闼,,山原旷其盈视,。

5.,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6.,彩彻区明。,秋水共长天一色。7.渔舟唱晚,;雁阵惊寒,。《陈情表》李密 1.臣密言:,。生孩六月,;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至于成立。 2.既无伯叔,,,晚有儿息。,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 3.,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4.,沐浴清化。,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5.,当侍东宫,。 6.诏书切峻,。郡县逼迫,;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欲苟顺私情,:臣之进退,。 7.,凡在故老,,况臣孤苦,。 8. ,至微至陋,,,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9.但以刘日薄西山,,人命危浅,。 10.乌鸟私情,。臣之辛苦,,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1. ,死当结草。,谨拜表以闻。《逍遥游》庄周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水浅而舟大也。 3.背负青天,,而后乃今将图南。 4. ,,此小年也。 5.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6.故夫知效一官,,德合一君,,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7.夫列子御风而行,,旬有五日而后反。, 。 8.若夫乘天地之正,,以游无穷者,!故曰:,,圣人无名。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高考名句默写必背精编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高考名句默写 必背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高考名句默写必背 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2._____________,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 4.弟子,入则孝,____________,谨而信,________________。 5.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7.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8.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博我以文,___________,欲罢不能。 10._________,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咏而归。

1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2.问之,则曰:________________,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14.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15.____________,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智力孤危,_____________,诚不得已。 17.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趋于亡。 18.____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 19.使六国各爱其人,_____________;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21.故国神游,___________,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 22.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___________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高考名句默写必背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高考名句默写必背 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2._____________,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 4.弟子,入则孝,____________,谨而信,________________。 5.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7.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8.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博我以文,___________,欲罢不能。 10._________,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咏而归。 1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2.问之,则曰:________________,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14.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15.____________,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智力孤危,_____________,诚不得已。 17.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趋于亡。 18.____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 19.使六国各爱其人,_____________;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21.故国神游,___________,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 22.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___________? 23.于是舍人相与谏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顾吾念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_____________。 25.填然鼓之,兵刃既接,_______________,或百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 26.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一至必修五名句默写集锦

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5重点名句默写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4.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 5.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6.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7.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9.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滕王阁序》) 1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陈情表》) 1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12.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望海潮》) 1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5.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1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18.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9.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0.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2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2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 25.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6.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7.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28.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其一)》) 29.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30.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咏怀古迹(其三)》) 3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名句默写练习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名句默写练习 必修一 1、《沁园春●长沙》中,上阕直抒胸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下阕中体现了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________ 。 4、木直中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6、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7、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而致千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而绝江河。 8、________________ ,善假于物也。 9、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蛟龙生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圣心备焉。 10、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11、________________ ,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 ,功在不舍。 12、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 ;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13、师者,所以________________ 。 14、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 ?惑而不从师,________________ 。 15、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 ?是故无贵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16、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17、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8、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 。 1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如是而已。(《师说》) 20、________________ ,水波不兴。 21、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2、少焉,________________ ,徘徊于斗牛之间。 23、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 。 24、,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 ,羽化而登仙。 25、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__ 。渺渺兮予怀,________________ 。 26、________________ ,泣孤舟之嫠妇。(比喻、对偶) 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28、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9、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 。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 。 30、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 。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__ 。 31、________________,而未尝往也;________________ ,而卒莫消长也。 3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 。 3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赤

必修五理解性默写

必修五文言文默写答案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 既自以心为形役 2.《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 。”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4.《归去来兮辞》用“,。”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5.《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 ,。”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6.《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心得到了得到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7.《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8.《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田园中谈及劳动的内容是“, 。”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9.《归去来兮辞》诗中用“,。”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0.《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12.《滕王阁序》中用“,。”写出了秋天的山水美景。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13.《滕王阁序》中用“,。 ,。”写出了滕王阁的高峻色彩的宏伟气势。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14.《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是“, 。”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15.《滕王阁序》中作者用“,。”

语文必修五名句背诵

语文必修五名句背诵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4.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5.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6.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7.愿陛下矜愍愚臣,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8.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9.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10.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行。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1.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13.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急。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到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1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15.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1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7.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18.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9.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20.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21.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22.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2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2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25.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7.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28.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9.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0.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1.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背诵默写专题训练试卷 (1)《归去来兮辞》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感到十分悲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充满了自责与懊悔。 2、诗人的自恕自我安慰之辞是: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3、回家途中,他以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现摆脱束缚,重返自然地欢快舒畅。同时,他不断的“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表现出归心似箭,恨不能一下子回到家的急切心情。 4、在家的日子,诗人是快乐的,从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可见,他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 5、写出《归去来兮辞》中表现精神上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清贫之间对比的句子: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6、写出《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享受园中之乐的句子: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7、写出《归去来兮辞》中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8、写出《归去来兮辞》中诗人跟乡里故人和农民交往的句子: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9、写出《归去来兮辞》中诗人出游中所见的句子: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0、写出《归去来兮辞》中诗人出游所感的句子: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1、写出《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不奢求富贵与仙境的人生态度: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12、写出《归去来兮辞》中诗人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的句子: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13、《归去来兮辞》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描绘了作者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乐乎天命”的思想,卒章显志。 (2)《滕王阁序》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图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千古奇文,“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赞美了滕王阁所在物珍人杰,钟灵毓秀的特点。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名句默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名句默写讲义 1、盈盈荷瓣风前落,。 2、长安回望绣成堆,。,无人知是荔枝来。 3、旋沉荔花蜂酿蜜,。 4、,禁御新栽荔枝丹。 5、,卢橘杨梅次第新。,不妨长作岭南人。 6、,从此江乡亦萌蘖。(《南州六月荔枝丹》) 7、臣少多疾病,,,至于成立。 8、,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形影相吊。 9、,。前守臣逵察臣孝廉,。 10、诏书特下,,寻蒙国恩,。 11、郡县逼迫,;州司临门,。 12、臣欲奉诏奔驰,;,则告诉不许。 13、且臣少仕伪朝,;,。 14、今臣亡国贱俘,,,,? 15、但以刘日薄西山,,,。 16、臣无祖母,;祖母无臣,。 17、母孙二人,。。 18、乌鸟私情,。 19、,死当结草。(《陈情表》) 20、,,,?总是离人泪。 21、恨相见得迟,。,。 22、听得到一声“去也”,,;,减了玉肌:? 23、下西风黄叶纷飞,。,蹙愁眉死临侵地。 24、,比司马青衫更湿。,未登程先问归期。 25、未饮心先醉,,。 26、,恨压三峰华岳低。

27、【一煞】青山隔送行,,。 28、夕阳古道无人语,。 29、【收尾】四围山色中,。,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长亭送别》)30、盖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 左丘失明,;孙子膑脚,;不韦迁蜀,; 韩非囚秦,。《诗》三百篇,。 3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报任安书》) 32、屈原既放,,,,。 33、,,是以见放。 34、圣人不凝滞于物,。 世人皆浊,?众人皆醉,? 何故深思高举,? 35、吾闻之,,。安能以身之察察,? 宁赴湘流,。安能以皓皓之白,? 36、,可以濯吾缨,,可以濯吾足。(《渔父》) 37、惨象,;流言,。 38、沉默呵,沉默呵!,。 39、真的猛士,,。(《记念刘和珍君》) 40、鹏之背,;怒而飞,。 41、野马也,,。 42、天之苍苍,??其视下也,。 4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4、,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45、故九万里,,;,而后乃今将图南。 46、,蟪蛄不知春秋。 47、故夫知效一官,,,,其自视也亦若此矣。(《逍遥游》)

必修五名句默写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检测 1.在《归去来兮辞》的开头,陶渊明开宗明义“,”,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 2.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开门见山直接表达心志后,自责道:“,。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过去的错误选择虽不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意思的句子是:“,”。 4.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表现自己辞官归田途中内心的喜悦与轻松。 5.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自己归途中急切心情的句子是:“,”。 6.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知道未来还可补救,是因为他意识到自己“”;而他为过去后悔并想补救,是因为他“”。 7.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表现了作者归家时,家人对自己的热情迎接。 8.《归去来兮辞》中的“,”,描写陶渊明刚回到家中所看到的庭院中的景象,借以暗中表达归田之志。 9.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描写自己回归田园后在室内酌酒自饮、闲观庭树的自由闲适的生活。 10.《归去来兮辞》中的“,”,表现的是陶渊明回归田园后虽身居狭小的居室却安适傲世的情怀。 11.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描写自己回归田园后在庭院中的活动,表现生活的闲适自在。 12.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借助对“云”的描写表现自然恬淡心境的句子是“”;借助“鸟”表现对回归田园坚定决心的句子是“”。 13.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在庭院中散步时,即使到了“”的时候,仍然在“”,这是他在借助孤松的坚贞品性坚定自己的归隐决心。 14.《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在劝自己断绝与外界的交往后,进一步告诫自己“,”。 15.在《归去来兮辞》中,表现农人对陶渊明诚恳热情的句子是“,”。 16.《归去来兮辞》中的“,”,表现了陶渊明决定与外界断绝交往后,希望过上的富有情味和高雅闲适的生活。 17.《归去来兮辞》中的“,”,是陶渊明对自己回归田园后趁着春天出游情景的想象。

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名句默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名句整理 必修一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___ 。 2、木直中绳,________ ,。 3、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4、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假舆马者,___________ ,而致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绝江河。 6、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蛟龙生焉;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圣心备焉。 7、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8、骐骥一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9、锲而舍之,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荀子劝学》) 10、师者,所以___________ 。 11、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惑而不从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故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13、古之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之众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14、句读之不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5、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 。

高中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题

高中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题精选 《归去来兮辞》 1、(2015山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2015重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四川)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体现诗人急于归家的热切细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示要随顺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初见家门时欢欣雀跃之态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作者饮酒开怀,视庭柯怡然自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认识到仕途即迷途,幸而践之未远,回头不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归去来兮辞》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山野的宁静与恬淡,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强调自然的生机,让自然田园倍添诗情画意。 11、《归去来兮辞》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陈情表》 1.《陈情表》中总写自己命运坎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表现作者内外无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要求晋武帝的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4.《陈情表》中抒写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情深意重、感人至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情表》中通过对比说明尽孝时短,尽忠时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恩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滕王阁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理解性默写 1.《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2.《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4.《归去来兮辞》用“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5.《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6.《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心得到了得到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7.《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自然形象地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8.《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田园中谈及劳动的内容是“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9.《归去来兮辞》诗中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10.《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逍遥游》理解性默写 1、《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逍遥游》中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4、《逍遥游》中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5、《逍遥游》中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