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纤维素

半纤维素
半纤维素

6种纤维素的作用及来源要点

6种纤维素的作用及来源 维生素A 维生素A:保护眼睛和全身上皮组织间接抵抗各种疾病的感染。缺乏时会造成夜盲、干眼症、角膜软化甚至穿孔、失明以及免疫力低下。维生素A来源于鱼肝油,胡萝卜,动物的肝、肾、乳类、蛋黄,有色蔬菜(南瓜、鸡毛菜、克莱、芥菜、紫菜等)及黄色水果(杏、柿等)。 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正常的生长。缺乏时会患佝楼病。维生素D来源于鱼肝油、肝和蛋,以及日光照射裸露的皮肤在体内形成。 维生素E 维生素E利用它的抗氧化性质来防止心脏病。并且它增进了循环,有助于防止血凝。维生素E也能抵抗某种癌症,延缓衰老,预防白内障。而且对免疫系统正常发挥它的功能也有帮助作用。不过它也可以帮助伤口愈合。成年人的维生素E缺乏症可以通过下述症状来鉴别:过早衰老,肌肉虚弱,走路困难,容易被传染,伤口愈合能力差,容易疲劳。维生素E缺乏涉及到的疾病主要是红血球被破坏、肌肉的变性、贫血症、生殖机能障碍。尽管维生素E是一种脂肪可溶的维生素,并且储存在人体内,但是维生素E是最安全的维生素,而且毒性很小。维生素E的主要食物来源包括麦芽、大豆、植物油、坚果类、芽甘蓝、绿叶蔬菜、菠菜、有添加营养素的面粉、全麦、未精制的谷类制品、蛋。维生素E的建议每日摄入量是400-800IU,而且最好是通过α-维生素E获取。 维生素B1 维生素B1:可以预防神经炎及脚气病等,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帮助消化,促进生长发育。缺乏时会引起食欲不振、健忘、不安、易怒、患脚气病,甚至出现惊厥昏迷,心力衰竭。维生素Bl来源于米糠、麦就豆类、花生等。 维生素B2 维生素B2:功用是促进细胞组织氧化,防止皮肤干燥和口、眼症状。缺乏时会发生口角炎、眼炎、舌炎。维生素B2来源于肝、蛋、乳、绿叶蔬菜。 维生素C 维生素C:调节生理机能,促进铁的吸收,提高对传染病及其他疾病的抵抗力。缺乏时会出现坏血病、骨骼生长及造血机能发生障碍,引起生长迟缓。维生素C来源于新鲜水果(以柚、橙。猕猴桃、山植含量高)和新鲜蔬菜(番茄、青椒含量高)。 水和食物纤维的作用

范式法测定纤维素

原理 采用范氏(Van Soest)的洗涤纤维分析法测定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原理: 植物性饲料经中性洗涤剂煮沸处理,不溶解的残渣为中性洗涤纤维,主要为细胞壁成分,其中包括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和硅酸盐。植物性饲料经酸性洗涤剂处理,剩余的残渣为酸性洗涤纤维,其中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硅酸盐。酸性洗涤纤维经72%硫酸处理后的残渣为木质素和硅酸盐,从酸性洗涤纤维值中减去72%硫酸处理后的残渣为饲料的纤维素含量。将72%硫酸处理后的残渣灰化,在 灰化过程中逸出的部分为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的含量。 试剂的配制 中性洗涤剂(3%十二烷基硫酸钠):准确称取18.6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C10H14O8Na2?2H2O,分析纯)和6.8g硼酸钠(Na2B4O7?10H2O,分析纯)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加热溶解后, 再加入30g十二烷基硫酸钠(C12H25NaO4S,分析纯)和 10ml乙二醇乙醚(C4H10O2,分析纯);再称取4.56 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分析纯)置于另一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微微加热溶解后,倒入前一个烧杯中,在容量瓶中稀释至1000ml,其中pH 值约为6.9~7.1(pH值一般勿需调整); 1N 硫酸:量取约27.87 ml浓硫酸(分析纯,比重1.84,98%),徐徐加入已装有5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冷却后注入1000ml容量瓶定容,标定;酸性洗涤剂(2%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称取20g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CTAB,分析纯)溶于1000ml1N硫酸,必要时过滤; 中性洗涤纤维测定 准确称取1.0000g样品(通过40目筛)置于直筒烧杯中,加入100ml中性洗涤剂和数滴十氢化萘及0.5g无水亚硫酸钠。将烧杯套上冷凝装置于电炉上,在5~10min内煮沸,并持续保持微沸60min。煮沸完毕后,取下直筒烧杯,将烧杯中溶液倒入安装在抽滤瓶上的已知重量的玻璃坩埚中进行过滤,将烧杯中的残渣全部移入,并用沸水冲洗玻璃坩埚与残渣,直洗至滤液呈中性为止。用20ml丙酮冲洗二次,抽滤。将玻璃坩埚置于105℃烘箱中烘2h后,在干燥器中冷却30 min称重,直称至恒重。 酸性洗涤纤维测定 准确称取1.0000g样品(通过40目筛)置于直筒烧杯中,加入100 ml酸性洗涤剂和数滴十氢化萘及0.5g无水亚硫酸钠。将烧杯套上冷凝装置于电炉上,在5~10min内煮沸,并持续保持微沸60min。趁热用已知重量的玻璃坩埚抽滤,并用沸水反复冲洗玻璃坩埚及残渣至滤液呈中性为止。用少量丙酮冲洗残渣至抽下的丙酮液呈无色为止,并抽净丙酮。将玻璃坩埚置于105℃烘箱中烘2h后,在干燥器中冷却30 min称重,直称至恒重。 酸性洗涤木质素和酸不溶灰分(AIA)测定将酸性洗涤纤维加入72%硫酸,在20℃消化 3h后过滤,并冲洗至中性。消化过程中溶解部分为纤维素,不溶解的残渣为酸性洗涤木质素和酸不溶灰分,将残渣烘干并灼烧灰化后即可得出酸性洗涤木质素和酸不溶灰分的含量。 结果计算 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计算:NDF(%)=(W1-W2)/ W×100 式中: W1—玻璃坩埚和NDF重(gW2—玻璃坩埚重(g) W—试样重(g) 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计算:ADF(%)=(G1-G2)/G×100 式中: G1—玻璃坩埚和ADF重(g) G2—玻璃坩埚重(g) W—试样重(g) 半纤维素含量的计算:半纤维素(%)=NDF(%)-ADF(%) 纤维素含量的计算:纤维素=ADF(%)-经72%硫酸处理后的残渣(%)

半纤维素简介与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半纤维素 一、半纤维素的分离与测定 半纤维素存在于各种植物原料中,在牛纤维素基础理论研究或应用机理研究巾,往往需要把半纤维素从原料中分离出来,分离要彻底,并且要尽量减少半纤维素的裂解。但由于中纤维素与木素之间有化学键联接,此复合体简称L.C.C,与纤维素虽没化学键联接,但结合紧密,性质近似,所以半纤维素的分离是比较复杂的。 1.半纤维素的分离 纤维原料中除了三大组成外,还有其它少量组分存在,在半纤维素的分离(抽提)前必须先把这些少量组分除去。通常是采用苯一乙醇或丙酮抽提除去。经过抽提后的试料,称为无抽提物试料。分离提取半纤维素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抽提法,二是制成综纤维素后再提取。直接抽提法适用于阔叶木和草类原料,不适用于针叶木,因为针叶木管胞次生壁的木质化程度高,使碱不易进入,因而分离出来的半纤维素很少,无实用价值。直接法所得的半纤维素量少,且杂质也多,给提纯工作增加困难。因此,大多数是制备综纤维素,再从综纤维素中抽提半纤维素,这种做法比较普遍。 2.半纤维素的测定 对半纤维素的测定研究,自60年代以来,所用方法日趋完善。现在除用部分水解法、高碘酸盐氧化法及甲基化法外,又增加了Smith降解法,并且用色谱和质谱联用鉴定技术等。现以白桦半纤维素为例,将这些方法的主要原理简介如下: (1)部分水解法。将半纤维素水解,得到糖的复合物,主要含木糖和糖醛酸。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将这两种糖分离,而糖醛酸又可用色谱法分成三种。 (2)高碘酸盐氧化法。高碘酸盐氧化法可以测定聚糖还原性末端基的数目和支链情况,因此可以通过高碘酸盐的消耗量和形成的甲酸量计算末端基和支链的数目。 (3)Smith降解法。它是目前用得最多的办法,是在高碘酸盐氧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聚糖经过高磺酸的氧化后用硼氢化钠还原,然后进行酸水解、还原,最后用色谱鉴定所得产物,藉以了解聚糖结构情况。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纤维素降解菌类的分离与鉴定系列实验 一、实验背景 纤维素就是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属于多糖类物质,就是地球上数量最大的可再生资源。如能利用微生物将其转化为生物产品或生物能源,即可缓解能源短缺、解决环境污染,又能形成新的产业。由于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产纤维素酶的细菌与真菌,因而纤维素的生物降解主要依赖于微生物的作用。从20世纪 40-50年代起,针对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就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逐 步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分离筛选方法。迄今为止有关纤维素降解菌分离筛选的研究报导已有很多,如细菌中的生孢噬纤维菌属、噬纤维菌属及纤维单胞菌属等;放线菌由于能形成芽孢,与真菌相比较耐高温与各种酸碱度,故在高温阶段放线菌对分解木质素与纤维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诺卡氏菌属、链霉菌属、芽孢杆菌属及小单胞菌属等;真菌中研究较多的就是青霉属、根霉属、曲霉属等,其中以木霉属的菌株纤维素酶活较高。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添加少量葡萄糖作为碳源,培养纤维素酶产生菌株,培养一定时间后,经刚果红染色与稀碱液固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水解圈,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快速定性鉴定纤维素酶产生菌酶活大小。与传统纤维素酶活检测方法比较,本方法菌丝生长快,两天后菌落经染色,透明圈边缘清晰,直观性强,与酶活力成一定线性关系。纤维素就是世界上所有植物的组成部分,就是地球上最为丰富且可再生的资源。随着世界能源形势趋于恶化,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利用纤维素生产有高附加值资源的以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近年来逐步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方向。利用微生物将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转化为生物产品或生物能源即可缓解能源短缺、解决环境污染,又能形成新的产业。因此分离与筛选高酶活性的菌株就是有效利用纤维素物质的关键。 二、实验目的 从目标试样中分离筛选出具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 三、实验材料: 1、样品的采集 1)风干土样E4-1、E2-6、 E2-6试样。 2)潮湿土样E4-1、E2-6、 E2-6试样。 3)牛粪样品2份

纤维素对人体的作用

纤维素对人体的作用 姓名:陈钊学号:2010210101 班级:信息管理504班一、生理作用 纤维素的主要生理作用是吸附大量水分,增加粪便量,促进肠蠕动,加快粪便的、排泄,使致癌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缩短,对肠道的不良刺激减少,从而可以预防肠癌发生。 二、膳食纤维 人类膳食中的纤维素主要含于蔬菜和粗加工的谷类中,虽然不能被消化吸收,但有促进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等功能。食纤维可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的利用律;膳食纤维能包裹食物的糖分,使其逐渐被吸收,有平衡餐后血糖的作用,从而达到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三、预防和治疗冠心病 血清胆固醇含量的升高会导致冠心病。胆固醇和胆酸的排出与膳食纤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膳食纤维可与胆酸结合,而使胆酸迅速排出体外,同时膳食纤维与胆酸结合的结果,会促使胆固醇向胆酸转化,从而降低了胆固醇水平。 四、降压作用 膳食纤维能够吸附离子,与肠道中的钠离子、钾离子进行交换,从而降低血液中的钠钾比值,从而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五、抗癌作用 自七十年代以来,膳食纤维在抗癌方面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尤其是膳食纤维与消化道癌的关系。肠道中的有益菌能够利用膳食纤维产生丁酸,丁酸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并控制致癌基因的表达。 六、减肥治疗肥胖症 膳食纤维取代了食物中一部分营养成份的数量,而使食物总摄取量减少。膳食纤维促增加唾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对胃起到了填充作用,同时吸水膨胀,能产生饱腹感而抑制进食欲望。膳食纤维与部分脂肪酸结合,这种结合使得当脂肪酸通过消化道时,不能被吸收,因此减少了对脂肪的吸收率。 七、治疗便秘 膳食纤维具有很强的持水性,其吸水率高达10倍。它吸水后使肠内容物体积增大,

纤维素的分类介绍

主要分为甲基纤维素(M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乙基纤维素(HEC),羧甲基纤维素(CMC) 附:HPMC与MC、HEC、CMC的应用区别 HPMC和MC是两种不同的产品。 1、甲基纤维素(MC)分子式 将精制棉经碱处理后,以氯化甲烷作为醚化剂,经过一系列反应而制成纤维素醚。一般取代度为 1.6~2.0,取代度不同溶解性也有不同。属于非离子型纤维素醚。 (1)甲基纤维素可溶于冷水,热水溶解会遇到困难,其水溶液在pH=3~12范围内非常稳定。与淀粉、胍尔胶等以及许多表面活性剂相容性较好。当温度达到凝胶化温度时,会出现凝胶现象。 (2)甲基纤维素的保水性取决于其添加量、粘度、颗粒细度及溶解速度。一般添加量大,细度小,粘度大,则保水率高。其中添加量对保水率影响最大,粘度的高 低与保水率的高低不成正比关系。溶解速度主要取决于纤维素颗粒表面改性程度和颗粒细度。在以上几种纤维素醚中,甲基纤维素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保水率较高。 (3)温度的变化会严重影响甲基纤维素的保水率。一般温度越高,保水性越差。如果砂浆温度超过40℃,甲基纤维素的保水性会明显变差,严重影响砂浆的施工性。 (4)甲基纤维素对砂浆的施工性和粘着性有明显影响。这里的“粘着性”是指工人涂抹工具与墙体基材之间感到的粘着力,即砂浆的剪切阻力。粘着性大,砂浆的剪切阻力大,工人在使用过程中所需要的力量也大,砂浆的施工性就差。在纤维素醚产品中甲基纤维素粘着力处于中等水平。 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分子式为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是近年来产量、用量都在迅速增加的纤维素品种。是由精制棉经碱化处理后,用环氧丙烷和氯甲烷作为醚化剂,通过一系列反应而制成的非离子型纤维素混合醚。取代度一般为 1.2~2.0。其性质受甲氧基含量和羟丙基含量的比例不同,而有差别。 (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易溶于冷水,热水溶解会遇到困难。但它在热水中的凝胶化温度要明显高于甲基纤维素。在冷水中的溶解情况,较甲基纤维素也有大的改善。 (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粘度与其分子量的大小有关,分子量大则粘度高。温度同样会影响其粘度,温度升高,粘度下降。但其粘度高温度的影响比甲基纤维素低。其溶液在室温下储存是稳定的。 (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保水性取决于其添加量、粘度等,其相同添量下的保水率高于甲基纤维素。 (4)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酸、碱具有稳定性,其水溶液在pH=2~12范围内非常稳定。苛性钠和石灰水,对其性能也没有太大影响,但碱能加快其溶解速度,并对粘度销有提高。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一般盐类具有稳定性,但盐溶液浓度高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溶液粘度有增高的倾向。

纤维素的结构及性质

一.结构 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它是植物细胞支撑物质的材料,是自然界最非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在我们的提取对象-农作物秸秆中的含量达到450-460g/kg。纤维素的结构确定为β-D-葡萄糖单元经β-(1→4)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多聚 体,其结构中没有分支。纤维素的化学式:C 6H 10 O 5 化学结构的实验分子式为 (C 6H 10 O 5 ) n 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证明了纤维素由纯的脱水D-葡萄糖的重复 单元所组成,也已证明重复单元是纤维二糖。纤维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比例是:碳含量为%,氢含量为%,氧含量为%。一般认为纤维素分子约由8000~12000个左右的葡萄糖残基所构成。 O O O O O O O O O 1→4)苷键β-D-葡萄糖 纤维素分子的部分结构(碳上所连羟基和氢省略)二.天然纤维素的原料的特征 做为陆生植物的骨架材料,亿万年的长期历史进化使植物纤维具有非常强的自我保护功能。其三类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本身均为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们相互结合形成复杂的超分子化合物,并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植物细胞壁结构。纤维素分子规则排列、聚集成束,由此决定了细胞壁的构架,在纤丝构架之间充满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天然纤维素被有效利用的最大障碍是它被难以降解的木质素所包被。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或木质素分子之间的结合主要依赖于氢键,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除了氢键外还存在着化学健的结合,致使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的化学健结合主要在半纤维素分子支链上的半乳糖基和阿拉伯糖基与木质素之间。 表: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结构和化学组成

项目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 结构单元吡喃型D-葡萄 糖基G、S、H D-木糖、苷露糖、L-阿拉伯糖、 半乳糖、葡萄糖醛酸 结构单元间连接键β-1,4-糖苷键多种醚键和C-C 键,主要是 β-O-4型醚键 主链大多为β-1,4-糖苷键、 支链为 β-1,2-糖苷键、β-1,3-糖苷 键、β-1,6-糖苷键 聚合度几百到几万4000200以下 聚合物β-1,4-葡聚糖G木质素、GS木质 素、 GSH木质素木聚糖类、半乳糖葡萄糖苷露聚糖、葡萄糖甘露聚糖 结构由结晶区和无 定型区两相 组成立体线性 分子α不定型的、非均一 的、非线性 的三维立体聚合 物 有少量结晶区的空间结构不 均一的分子,大多为无定型 三类成分之间的连接氢键与半纤维素之间 有化学健作用 与木质素之间有化学健作用 天然纤维素原料除上述三大类组分外,尚含有少量的果胶、含氮化合物和无机物成分。天然纤维素原料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在常温下,也不为稀酸和稀碱所溶解。 三.纤维素的分类 按照聚合度不同将纤维素划分为:α-纤维素、β-纤维素、γ-纤维素,据测α-纤维素的聚合度大于200、β-纤维素的聚合度为10~100、γ-纤维素的聚合度小于10。工业上常用α-纤维素含量表示纤维素的纯度。 综纤维素是指天然纤维素原料中的全部碳水化合物,即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总和。

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 1.研究低温环境下纤维素降解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2.采用低温培养的方法从秸秆堆肥中筛选出3株分解纤维素的细茵。 3.通过PCR克隆这3株茵的16s rDNA并与相似菌株做比对.进一步构建分子进 化树.来研究其分类情况。 4.综合其个体形态、茵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发育树构建结果等分 类依据。 二.实验原理: 细菌进行化能异养、短杆状、无出芽分裂、好氧、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无丝状菌体、有细胞壁且能独立生存。应为其第二部分滑动细菌或第七部分的假单胞菌类。由于滑动细菌能在“固体表面和汽一水交界面缓慢滑动”,故其固体菌落边缘应不整齐,且其一般形成亮色肉眼可见的子实体。将灭菌的滤纸蘸取无菌生理盐水后贴在已凝固的平板上,用接种环蘸取土样,点样在平板滤纸上,15℃下培养10 d。用接种环从有滤纸水解透明圈的单菌落处刮取细菌,在贴有滤纸的初筛平板上划线,计数并且观察。 三、实验仪器: 1、材料试验材料为背阴处长时间堆放的秸秆堆肥表层; 2、培养基:初筛培养基。浓缩10倍的赫奇逊固体无机盐培养基”。:啦嘞1.00 g,MgS04·7H20 0.30 g,NaCl 0.10 g,F'eCl3O.0l g,NaN03 2.50 g,CaCi2 0.10 g,琼脂18.00 g,蒸馏水l000lnl,pH值7.0~7.2.121℃灭菌20min。无淀粉滤纸(浙江富阳纸厂)用浓度l%的醋酸浸泡一夜后用浓度2%的Na-2C03水溶液洗至中性,晾干备用。把上述处理过的滤纸剪成直径约为8 ca的圆形滤纸片.放在干净的平皿中,用报纸包好.采用湿热的方法灭菌; 3、复筛培养基。浓缩10倍的赫奇逊固体无机盐培养基:啦P04 1.009,m.庐04‘7H200.309。NaO 0.109.FeCl30.01g,NaN03 2.50 g.CaCl20.10g,羧甲基纤维素钠lO.00 g,琼脂18.00g,蒸馏水10130ml,pH值7.0—7.2,121℃灭菌20 min。 4、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5、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培养基。 四、实验步骤: 1、菌种分离 菌种初筛。将灭菌的滤纸蘸取无菌生理盐水后贴在已凝固的平板上,用接种环蘸取土样,点样在平板滤纸上,15℃下培养10 d。用接种环从有滤纸水解透明圈的单菌落处刮取细菌,在 贴有滤纸的初筛平板上划线,15℃下培养10 d。重复此操作至菌种初步纯化。 2、菌种复筛。 用接种环从已初步纯化的初筛平板上滤纸水解透明圈的菌落处,刮取菌种在复筛平板上划线,15℃下培养7 d,得到单菌落。将分离纯化的单菌落回接到初筛培养基上,观察其对滤纸的分解。将分离到的单菌落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15℃下培养7 d,4℃保留菌种或用作各种鉴定。

半纤维素综述

半纤维素综述 091060002 钟毅铭 一、什么是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 ①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单糖构成的异质多聚体,这些糖是五碳糖和六碳 糖,包括木糖、阿伯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等。 ②半纤维素木聚糖在木质组织中占总量的50%,它结合在纤维素微纤维 的表面,并且相互连接,这些纤维构成了坚硬的细胞相互连接的网络。1.构成半纤维素的主要糖基: ①糖基:D-木糖、D-甘露糖、D-葡萄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 4-氧甲基-D-葡萄糖醛酸及少量L-鼠李糖、L-岩藻糖等。 ②半纤维素主要分为三类: Ⅰ、聚木糖类 Ⅱ、聚葡萄甘露糖类 Ⅲ、聚半乳糖葡萄甘露糖类。 2.半纤维素结构: 3.半纤维素的生物合成: 在植物细胞德尔内质网的核蛋白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可以向高尔基体转移并进行糖苷化,合成的半纤维素包含在高尔基囊泡内并向细胞表面移动,在细胞膜处高尔基囊泡融合成连续的质膜,从而使半纤维素粘到细胞壁上。高尔基体之所以能产生半纤维素,使高尔基体能产生合成半纤维素所需的酶。

4.半纤维素的命名法: ①先写支链糖基,后写主链糖基;含量少在前,含量多在后;词首加“聚”。 ②只写主链糖基,不写支链糖基,词首写“聚”字 ③将构成半纤维素的各种糖基都列出来,首先写支链少的糖基,再写支 链多的糖基,最后写主链糖基。 分支度:分子中支链数与分子量的比值,表示半纤维素分子结构中枝链的多少。用相同溶剂在相同条件下同一类半纤维素中分枝度高的半纤维素溶解度高。 5.半纤维素在细胞壁中的分布: ①半纤维素浓度分布的趋势为胞间层和细胞外壁较高,次生壁,特别 S2层中最低。 ②半纤维素浓度在S1外层最多,从S1向S2方向降低,在S1/S2交界 处半纤维素浓度重新增加到S1外层的水平,在S2层逐渐下降到一个水平,并在此水平基本恒定,到S2/S3交界处,浓度又重新上升,S3层的半纤维素浓度通常与S2层中部差不多或稍高。 二、半纤维素的分离与提取: 1.分离前的准备: ①微量组分的去除。 ②综纤维素的制备。 2.抽提: 浓碱溶解硼酸铬分级抽提法(对象:针叶木原料)、逐步增加碱液浓度分级抽提法(对象:针叶木综纤维素)、单纯碱抽提法(对象:阔叶木与草类原料中的聚木糖)、二甲亚砜抽提法(优点:可以保留半纤维素中乙酰基)。 三、半纤维素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 ①部分水解法。 ②高碘酸盐氧化法。 ③Smith降解法。

纤维素的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_罗成成

2015年第34卷第3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767? 化工进 展 纤维素的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罗成成,王晖,陈勇 (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植物纤维素是天然的可再生资源,对纤维素的改性利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综述了纤维素的改性方法,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生物改性等,其中化学改性是最主要的方法,包括酯化、磺化、醚化、醚酯化、交联和接枝共聚等,通常涉及其结构中羟基的一系列反应。通过改性,引进了一系列离子型基团,有利于增强纤维素的亲水性。经改性后的纤维素与之前相比,结晶度和聚合度明显降低,可及度明显提高,无论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都表现出更大的优越性。其后回顾了纤维素衍生物在食品、造纸以及建筑行业中的一些研究应用成果,阐述了其在医药及废水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纤维素衍生物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化学改性 中图分类号:TQ0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6613(2015)03–0767–07 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15.03.028 Progress in modification of cellulose and application LUO Chengcheng,WANG Hui,CHEN Yo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410083,Hunan,China)Abstract:Plant cellulose is a natural renewable resource,and application of the modified cellulose has been a research focus.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ellulose are described,and cellulose modification methods are reviewed,including physic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ethods.The main method is chemical modification,including esterification,sulfonation,etherification,ether esterification,crosslinking and graft copolymerization,which involve the reactions of hydroxyl groups in the cellulose.Hydrophilcity of cellulose could be enhanced by introduction of ionic groups. Compared with non-modified cellulose,crystallinity and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of modified cellulose decrease significantly,whereas accessibility is improved remarkably,with superio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Finally,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cellulose derivatives in food,paper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ies are reviewed.Research progresses in pharmaceuticals,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other areas are presented.Future applications of cellulose derivatives are prospected. Key words:cellulose;cellulose derivatives;chemical modification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在自然界中分布甚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由于纤维素具有无毒无害、可生物降解、相容性好、价格低廉且可再生等优点,人类对纤维素的利用一直在不断推陈致新,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建筑、造纸、废水处理、印刷、电子、日化等各个方面,纤维素的消耗一直呈递增趋势。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加深,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推广应用还将继续成为热点。 1纤维素的结构与性质 纤维素环状结构是由D-吡喃葡萄糖环以β-1,4 收稿日期:2014-08-20;修改稿日期:2014-10-15。 第一作者:罗成成(1990—),女,硕士研究生。联系人:王晖,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huiwang1968@https://www.360docs.net/doc/918996594.html,。

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在食品行业的发展与应用

纤维素衍生物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曹国宝 (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摘要:长期以来,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种丰富的可再生的生物能源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工业。而其在食品领域也有重要的发展与应用。本文本文从纤维素的结构、性质谈起,选述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的显著特点和在食品工业目前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纤维素衍生物,食品,应用 Cellulose derivate’s application in food industry CAO Guo-bao (College of material and chemistry,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 Abstract: As a kind of abundant and reproducible biological resources , celluloses and its derivate are widely used in modern industry for a long time. Especially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ood industry. this paper start with cellulos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summerise cellulose an its derivate’s properties and ist development in the food industry Key words:cellulose derivate,food,application 一.简介 纤维素(cellulose)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构成植物的主要成分,如棉花中约含90%以上,木材中约含50%。纤维素的纯品无色无味无臭,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与淀粉一样,纤维素也具有还原性[1]。纤维素大分子的基环是D-葡萄糖以β-1,4糖苷键组成的大分子多糖,分子量约50000~2500000,相当于300~15000个葡萄糖基脱水葡萄糖,其分子式为:(C6H10O5)n, 其化学组成含碳44.44%、氢6.17%、氧49.39%。纤维素比淀粉难水解一般需要在浓酸中或用稀酸在加压条件下进行,在水解过程中可以得到纤维四糖,纤维三糖和纤维二糖等,但水解的最终产物也是D-(+)-葡萄糖,其结构式可以表示如下[2]: 主要可进行的反应有 1.纤维素中的羟基能与酸生成纤维素酯(cellulose ether) 1.纤维素与碱作用生成纤维素钠盐,然后与卤代烃反应生成纤维素醚(cellulose ester) 本报告中涉及较多的是两种物质:羟丙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 cellulose,HPMC)和羧甲基纤维素(CMC)。HPMC属于非离子型纤维素混合醚中的一个品种,具有冷水溶性和热水不溶性的特征,但由于含有羟丙基,使它在热水中的凝胶化温度较甲基纤维素大大提高,在有机头溶剂中较甲基纤维素良好,能溶于丙酮、异丙醇和双丙酮等有机溶剂中。它的粘度在温度升高时开始下降,但至一定温度时则粘度突然上升而发生凝胶化。CMC时是最具代表性的离子性纤维素醚,通常使用的是它的钠盐,纯净的CMC系白色或乳白色纤维状粉末或颗粒,无嗅无味,不溶于酸和甲醇、乙醇、乙醚、丙酮、氯仿、及苯等有机溶剂,而溶于水。CMC的粘度通常在25-50Pa.S之间,取代度在0.3左右。CMC 具有吸湿性,其平衡水分随着空气湿度的升高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2]。 二.在食品业的发展或应用 1.制作可食用膜 纤维素系列食用膜(edible films)有良好的成膜性质,制得的可食性膜能够阻止食品吸水

纤维素的测定方法

纤维素的测定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这三部分。它们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分。其中,纤维素组成微细纤维,构成纤维细胞壁的网状骨架,而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填充在纤维和微细纤维之间的“粘合剂”和“填充剂”。 1. 纤维素 生物制粉末在加热的情况下用醋酸和硝酸的混合液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细胞间的物质被溶解,纤维素也分解成单个的纤维,木质素、半纤维素和其它的物质也被除去。淀粉、多缩戊糖和其它物质受到了水解。用水洗涤除去杂质以后,纤维素在硫酸存在下被重铬酸钾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C6H10O5 + 4K2Cr2O7 + 16H2SO4 = 6CO2 + 4Cr2(SO4)3 + 4K2SO4 + 21H2O 过剩的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再用硫酸亚铁铵滴定同量的但是未与纤维素反应的重铬酸钾,根据差值可以求得纤维素的含量。 2. 半纤维素 用沸腾的80%硝酸钙溶液使淀粉溶解,同时将干扰测定半纤维素的溶于水的其它碳水化合物除掉。将沉淀用蒸馏水冲洗以后,用较高浓度的盐酸,大大缩短半纤维素的水解时间,水解得到的糖溶液,稀释到一定体积,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其中的总糖量用铜碘法测定。 铜碘法原理:半纤维素水解后生成的糖在碱性环境和加热的情况下将二价铜还原成一价铜,一价铜以Cu2O的形式沉淀出来。用碘量法测定Cu2O的量,从而计算出半纤维素的含量。 测定还原性糖的铜碱试剂中含有KIO3和KI,它们在酸性条件下会发生反应,也不会干扰糖和铜离子的反应。加入酸以后,会发生反应释放出碘: KIO3 + 5KI +3H2SO4 = 3I2 + 3K2SO4 +3H2O 加入草酸以后,碘与氧化亚铜发生反应: Cu2O + I2 + H2C2O4 = CuC2O4 + CuI2 + H2O 过剩的碘用Na2S2O3溶液滴定:2Na2S2O3 + I2 = Na2S4O6 + 2NaI 3. 木质素 用1%的醋酸处理以分离出糖、有机酸和其它可溶性化合物。然后用丙酮处理,分离出叶绿素、拟脂、脂肪和其它脂溶性化合物。将沉淀用蒸馏水洗涤以后,在硫酸存在下,用重铬酸钾氧化水解产物中的木质素: C11H12O4 + 8K2Cr2O7 + 32H2SO4 = 11CO2 + 8K2SO4 + 8Cr2(SO4)3 + 32H2O 过量的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方法和测定纤维素相同。 实验所需试剂和仪器 1. 实验试剂 硫酸亚铁铵分析纯,重铬酸钾分析纯,硫代硫酸钠分析纯, 硝酸钙分析纯,硫酸铜分析纯,可溶性淀粉分析纯, 碘酸钾分析纯,草酸分析纯,酒石酸分析纯, 氯化钡分析纯,邻菲啰啉分析纯,浓硫酸分析纯, 盐酸分析纯,冰醋酸分析纯,硝酸分析纯。 2. 实验仪器 50mL酸式滴定管,50mL碱式滴定管,10mL离心试管若干,不同型号烧杯若干, 真空塞,250mL锥形瓶若干,电炉,离心沉淀器。 五实验步骤 (一)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简述纤维素的化工利用

纤维素的化工利用 纤维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是地球上蕴藏十分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含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棉花、大麻、木材等植物中均含有较高的纤维素,其中棉花中的含量高达92%-95%。许多农作物的秸秆、皮、壳都含纤维素,如稻麦、棉花、高粱、玉米的秸秆,玉米芯、棉籽壳、花生壳、稻壳等;木材采伐和加工过程的下脚料,如木屑、碎木、枝丫等,制糖厂的甘蔗渣、甜菜渣等也都含纤维素。 纤维素经化学加工可制得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以及援甲基纤维素等,这些纤维素的衍生物可作为增稠剂、黏合剂和污垢悬浮剂;纤维素经乙酰化和部分水解制得的醋酸纤维是感光胶片的基材;纤维素经硝化得到的硝化纤维是早期的炸药、塑料。 木材加工业的下脚料,在隔绝空气的密闭设备中加热分解,所得产品有活性炭、木焦油、甲酵、醋酸和丙酮等,同时获得气体燃料(如一氧化碳和甲烷)。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多糖类碳水化合物,水解可以得到葡萄糖和戊糖。葡萄糖用酵母菌发酵可得到乙醇;戊糖在酸性介质中脱水可得到糠醛: 糠醛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其分于结构中含有羰基、双烯和环醚的官能团,化学性质活泼,主要用于生产糠醇树脂、糠醛树脂、顺丁烯二酸酐、医药、农药、合成纤维等。工业上利用玉米芯、棉籽壳、花生壳、甘蔗渣等含植物纤维的物质生产糠醛,其工艺过程如下图所示。

以玉米芯、棉籽壳、花生壳、甘蔗渣等为原料生产糠醛所用的硫酸含量为6%,水解以直接蒸汽加热,温度控制在180℃左右,压力为0 6~1.0 MPa,水解时间为5~8 h。 不同原料制取糠醛的理论产率不同,见下图

木质纤维素由于分子间与分子内氢键的大量存在,纤维素结晶度较高,不溶于水和普通有机溶剂,限制了纤维素的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形成了目前这一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与开发利用程度低的窘境。随着纤维素酶高产菌株、戊糖己糖发酵菌株构建的发酵技术,室温离子液体及中国科大的聚乙二醇碱水溶液等绿色溶剂技术的出现,将解开纤维素难以深度开发的瓶颈。特别是室温离子液体有效地溶解纤维素后,可将纤维素水解高转化率的控制在单糖、5-羟甲基糠醛等反应阶段,遵循了绿色化学中开发环境友好溶剂和利用生物可再生资源为原料这两个基本原则,大大拓展了纤维素的工业应用前景,为纤维素资源的绿色应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纤维素必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工业原料之一,其最重要的转化利用方式包括制备再生纤维素材料、纤维素衍生物、糠醛类衍生物、呋喃类衍生物以及纤维素乙醇。在离子液体中制备再生纤维素材料。可以得到不同形态的再生纤维素,如纤维素纤维、纤维素薄膜、纤维素粉末、纤维素珠体等,这些再生纤维素材料在制膜、纺丝、生产无纺布等工业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通过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与再生可以在纤维素中加入功能性添加剂、高分子材料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纤维素新材料,这些纤维素新材料的制备大大拓展了纤维素的应用范围。在离子液体中制备纤维素衍生物材料。既可以引入活性相对较低的取代基,也可以设计合成结构新颖的纤维素衍生物,甚至通过一些基团保护技术,制备具有某些指定取代基分布方式的产物,从而能够赋予纤维素材料以崭新的性能,将极大丰富纤维素的应用和研究范围。就目前而言,可方便地在均相溶液中经过酯化、醚化、接枝、共聚等手段,生成比异相反应更加均一、性能更优良的功能性纤维素衍生物作材料,如纤维素乙酸及长链脂肪酸酯、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 素等具有热塑性能,开辟纤维素衍生物熔融注塑、熔融吹塑和熔融纺丝的新阶段,在涂料、制膜、纺织、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导学案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 2.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了解这类微生物的应用; 3.能掌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学习重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学习难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预习指导】课前通过阅读教材、查阅教辅资料、交流,初步完成下列问题。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活动1:阅读P27“课题背景”和“纤维素与纤维素酶”,回答下列问题: 1、纤维素是一种由首尾相连而成的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 2、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纤维素的分解需要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请完成下列过程: 3.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温度为℃,其它反应条件最适宜情况下,在min 内转化 的底物所需要的酶量。 4、P27小实验:通过设置对照实验体会纤维素酶的作用。分析课本是如何设置对照的? 活动2 :阅读P28“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回答下列问题: 1、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是。该方法可以通过反应直接筛选。 2、其原理是: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当纤维素被 _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为中心的,我们可以通过是否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二、实验设计 实验方案流程图: 活动3:阅读资料一“土壤取样”,回答下列问题: 土壤取样: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的环境中。若找不到合适环境,可将滤纸埋在土壤中一个月左右,也会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生长。 〖思考1〗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 〖思考2〗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 活动4:阅读资料二“选择培养”,回答下列问题:

半纤维素论文..

半纤维素材料制备、表征及材料化的应用 摘要: 随着石油煤炭的日渐枯竭和环境的日益恶化,全球面临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压力。生物质是地球上最重要、最广泛的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资源俨然成为了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以农作物秸秆(半纤维素)为代表的一类原料成为大家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本实验通过绝干玉米芯和菜籽秆粉状物与碱溶液kOH(80g/L)进行提取,提取时间为2h,收集温度75度。收集上清液后用乙酸-乙醇进行沉淀得到半纤维素沉淀物。沉淀物经大量的乙醇-水清洗得到纯净半纤维素然后进行半纤维素XRD、红外、GPC表征。通过表征现象可分析出半纤维素的基团、包含的单糖以及单糖的含量。 半纤维素材料化应用是通过传统凝胶方法在试管中与水和乙醇等溶剂在高温下进行物理作用形成温度敏感水凝胶。 关键词:半纤维素、表征、水凝胶 Abstrzact:As oil coal draining and worsening environment, the world faces the dual pressure of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iomass resources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with crop stalks (hemicellulose)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raw material become the hotspo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纤维素总结

一:纤维素的结构分类及应用: 1)纤维素的结构: 2)纤维素的分类: 根据其在特定条件下的溶解度,可以分级为:α—纤维素,β-纤维素,γ-纤维素,α—纤维素指的是聚合度大于200的纤维素,β-纤维素是指聚合度为10一200的纤维素,γ-纤维素是指聚合度小于10的纤维素。 3)纤维素的应用: 纤维素是一多羟基葡萄糖聚合物,经过特定的物理或化学改性后,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可以粉状,片状,膜,纤维以及溶液等不同形式出现,因此用纤维素开发的功能材料极具灵活性及应用的广泛性。 3.1 高性能纤维材料: 纤维素纤维是现代纺织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同时也是纤维素化工和造纸业的重要原料,当前,纸己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需品,不仅大量应用于印刷,日用品及包装物,还可以用于绝缘材料,过滤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用途。 3.2 可生物降解材料

纤维素能够作为可降解材料的基材使用,因为纤维素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1)纤维素本身能够被微生物完全降解;(2)维素大分子链上有许多轻基,具有较强的反应性能和相互作用性能,使得材料便于加工,成本低,而且无污染;(3)纤维素具有很强的生物相容性;(4)纤维素本身无毒,可广泛使用,由于纤维素分子间存在很强的氢键,而且取向度和结晶度都很高,使得纤维素不溶于一般溶剂,高温下分解而不融,所以无法直接用来制作生物降解材料,必须对其进行改性,纤维素改性的方法主要有醋化,醚化以及氧化成醛,酮,酸等。纤维素生物降解材料应用广泛,例如园艺品,农,林,水产用品,医药用品,包装材料及光电子化学品等,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纤维素在医学,光电子化学,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领域应用的更好西川橡胶工业公司研制开发的纤维素,壳聚糖系发泡材料存在很好的应用前景,其特点是重量轻,绝热性好,透气,吸水等,这些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农业,渔业,工业,包装,医疗等各个领域。 3.3 纤维素液晶材料: 天然纤维素及其衍生物液晶是一类新颖的液晶高分子材料,和其它的纤维素衍生物液晶相比,新型的复合型纤维素衍生物液晶在纤维素大分子链中引入了刚性介晶基元,使得控制其液晶性质能够成为现实"这同时就为开发具有特殊性能的液晶高分子提供了新的研究领域,并且其相应的理论基础研究对探索高分子液晶的形成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另外,由于天然纤维素是自然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天然高分子,那么在石油及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我们就很有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