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10、爬山虎的脚

部编版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课文,在讲解的过程中,采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也就是导思释疑的方法贯穿全文,让学生去领悟,感受文本,这样既从感性上认识到语言的形象性,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细心观察。同时插入一些背诵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今天就来猜猜老师出示的谜语吧: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过渡:丝瓜和葡萄向上爬都是靠的什么?搭架子 前几天老师让你们去观察的爬山虎,你们发现爬山虎向上爬靠得是搭架子吗?不是,靠的是脚。 二、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脚写得大一点。 看了老师所写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啊? 预设: 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

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学生回答 三、研读第三段: 1.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3、4、5) 这三段中的哪一段能回答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2.找一名同学来读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咱们刚才提出的问题: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 板书:位置:叶柄反面 形状:枝状像蜗牛的触角,还像什么? 颜色:嫩红 作者之所以能把爬山虎的样子写得那么具体,是因为作者——“注意观察了”。我们一起来细细地读读这一段,体会作者的细心。三分钟后抽查。 四、研读第四段 作者还注意了什么? 1.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变、巴、拉、贴、爬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学生利用这些动词来说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总结:是啊,爬山虎就是这样今天一脚,明天一脚。这个月一脚,那个月一脚,历经两三个月,甚至半年,在你不经意间爬到房顶上去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五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 叠、空隙、痕迹”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2.3. 教学难点:3.4. 教学用具:爬山虎实物,PPT课件,白纸铅笔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A: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B: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搭架子,因为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爬山虎也是攀缘植物,可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上生长,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看看叶圣陶先生是怎么观察爬山虎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脉络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两个问题。(1) 圈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新词,(2)作者在每个自然段中分 别写了爬山虎哪些方面? 2.检查: 在PPT中出示下列词语: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 牢固,朗读两遍,解决生字问题。 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哪个方面?在这个问题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总结每一段的大意,或者找出文中 的话来论证自己的看法。(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 方。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 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 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三、自主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思考问题: 爬山虎都生长在哪些地方?(学校操场、家中庭院,相机在PPT 中介绍爬山虎的植物特性:生性随和,适应性强,喜阴耐干旱,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占地少生长快,绿化覆盖面积大) 从“满是”,“一大片”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爬山虎长 得很茂盛,很能爬)在PPT中出示一些爬山虎爬在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 学习第二自然段,思考问题: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爬山虎的脚教案,供大家参考! 第一课时 (一) 、图片导入,质疑。 1、出示图片,初步了解爬山虎。 出示图片,问: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爬山虎:这是爬山虎,也叫巴山虎、常青藤,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攀缘在墙壁或岩石上,是可作为垂直绿化的植物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文章《爬山虎的脚》,就是介绍爬山虎这种植物的。 2、板书课题,认识虎字:(板书课题)课题中有一个生字,这个字念hǔ,用手指跟老师一起在空中写这个字,一边写一边说笔画的名称。 3、对课题表示质疑:看着课题,你有疑问吗?(学生质疑)预设:爬山虎是植物,怎么可能有脚呢?它的脚是什么样子的?长在哪里?它的脚怎么爬的? 4、导入:是啊,爬山虎怎么会长脚呢?它的脚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按照下面的步骤自学。 1)、(出示本课生字组的词)初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下面的词语:爬山虎、占地、铺上、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引人注目、茎、蛟龙,读准字音。 2)、读通课文。 3)、想想课文每一段讲了什么? 4)、结合每一段的段意,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小组内互检。教师出示检查要求:请同学们按照以下的步骤在小组内互检,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对又快。检查完请坐好,在心里记一记黑板上的词。 1)、组长出示卡片,叫组员认读,每个组员读一个词,大家给他正音。 2)、每人读一句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一起说说段意。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合作探究抓特点品味阅读学方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解读文本抓特点】 爬山虎广见于我国各地。它生性随和,适应性强,喜阴、耐干旱,在一般土壤中都能生长。它的茎叶密集,常用于覆盖在房屋墙面上。叶圣陶先生通过连续仔细的观察,发现了爬山虎怎样爬的秘密。文中不仅讲了爬山虎“脚”的颜色和样子,以及怎样“爬”等知识,还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这种藤本植物特有的生活习性。 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课文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文中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再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才能生存。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具体的描写。 【确定目标抓特点】 1、朗读课文,能读准“均、匀、茎”的读音,并能口头组词,能正确书写“虎、占、铺、均、匀、叠、茎、柄、触、痕、逐”,并

能用这11个字组两个不同的词。 2、细读课文,抓住重点的词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重点目标) 3、背诵全文。 4、领悟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难点目标)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能留心周围事物。 【课前准备要充分】 1、朗读课文,在文中圈出“均、匀、茎”,并能口头组两个不同的词语;圈出“虎、占、铺、均、匀、叠、茎、柄、触、痕、逐”这11个字,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连词联句多读几遍,并能组两个不同的词语。 友情提示:a、注意这些字的笔顺和结构:虎、逐、叠、茎 b、读准多音字。重(chóng)叠;触着(zháo)墙 c、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触角蛟龙均匀漾起 2、学生收集爬山虎的图片、资料,还可以观察爬山虎,留意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教师制作爬山虎的脚的多媒体的课件,并准备一根爬山虎实物帮助学生上课时观察。 3、读读课文,思考: (1)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1

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0《爬山虎的脚》人教(部编版) 10爬山虎的脚 导学案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 爬山虎的脚人教部编版 10 爬山虎的脚 文本分析:《爬山虎的脚》是观察描写植物的名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文章运用散淡的语言、恬静的笔法,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等内容。文章从整体到部分,重点放在爬山虎的脚上,并紧扣题目,让学生读后产生探究的欲望,激发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教学本文,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学习如何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均、柄、蜗”等5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虎、操、占”等14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自觉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感受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可爱。 教学难点: 1.把握课文的描写顺序,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观察一种植物,仿照课文的写法具体、有序地写一写。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本课“均、柄、蜗”等5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虎、操、占”等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教材词语表中的词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并运用。 2.了解理解词语意思的多种方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的叶子、脚有什么特点。 导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丝瓜、葡萄要依附着架子才能往高处生长,而有一种植物却不需要这样的架子,这是什么植物呢?请同学们看看PPT上的图片,告诉老师这种植物是——(学生齐声:爬山虎)。对了,就是爬山虎。今天我们就走近爬山虎,看看它是什么样的。 2.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通过课题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爬山虎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2、理解重点词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爬山虎的脚,谁能说说文中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是怎样它是的爬的? 二、品读课文,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3自然段,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并用横线画出来。 (一)读文画句 学习要求:自由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 1、学生读文画句。 2、学生反馈句子。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3、齐读句子。 (二)读文画脚 1、师:现在我们发现爬山虎的脚原来是这个样子的。那么你们愿意用自己的生花妙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吗? 2、指名画脚。 3、师生评议。 师:我们仅根据叶圣陶爷爷简短的三句话,就准确的画出了爬山虎的脚,那么在观察事物时我们该怎么做呢?观察仔细认真;能抓住特点来写。 (三)齐读段落 师:让我们一起来把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读一读吧! 三、品析动词,理解内容 过渡句:是啊!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多仔细,描写的多清楚呀。那么爬山虎是怎样用他的脚往上爬的呢?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爬山虎是怎样的爬的?找出有关句子,用“――”标出。然后小组交流一下你的发现。 2、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的往上爬。 3、师提问。 师:爬山虎究竟是怎样爬的?老师通过阅读,抓住了爬山虎的一个重点词“触”。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再读句子,想一想,你还应找出哪些重点词,就能知道爬山虎是怎么爬的了?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

10、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2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 (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 2.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步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讲爬山虎脚的特点,写了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段 1.全班齐读,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 2.填空。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四、课堂小结,留有思考 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并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研读第2自然段 1.师范读,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板书:位置颜色样子) a.爬山虎叶子生长的位置:。 b.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 c.长大了叶子的颜色: d. 叶子的样子:(教师板书:墙上嫩红嫩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 三、研读第3、4、5自然段,交流体会。 1.请同学们继续默读文中第3、4、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独到之处? 首先我们一起交流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1)结合插图,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师: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也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b: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教师板书:茎上如新叶细丝像触角)小结:爬山虎脚的样子很独特之处。你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之处是什么吗?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a:问: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b:“这样”是指什么?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再联系前文学过的第2自然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读…… c:想看到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请你睁大眼睛来看) d: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教师板书:触、变成、巴住、拉、贴) 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 在这里,叶圣陶爷爷还教给了我们一种介绍事物的方法,那就是拿我们熟悉的事物来作比较。 师:老师上课前在校园的东墙边采集了两根爬山虎,你来说说从它们的颜色去观察可以推断什么?老师这里有道作业练习,需要大家去探索。小组结合文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自由讨论。 (3)爬山虎“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案篇

爬山虎的脚优质课教案篇 爬山虎的脚优良课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堆叠、空隙”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从中学习作者留意视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 教学准备:爬山虎的实物、资料、课件(爬山虎触着墙时,怎样1脚1脚的向上爬) 教学进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甚么样的脚?(猪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1篇文章:第6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并齐读) 2、交换资料,检查预习。 1、集体交换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1)叶圣陶的资料。(2)爬山虎的资料。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爬山虎、均匀、堆叠、空隙、茎上、叶柄、触角、痕迹、逐步”等词语卡片,指读,开火车领读。(生字用红色标出) (2)指点书写难写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叠、痕、逐” 3、课文主要内容。

师:课文主要写了甚么呢?(这篇课文重要描述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和它是如何1步1步向上爬的) 4、小结过渡:孩子们你们的预习非常充分到位,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大家1起来细读这篇文章,好吗? 3、指读理解,读文精讲。 1、指名按段读文,正音。 2、想想:本文是依照甚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样样向上爬的) 3、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1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特点,抓重点子理解。 例句:“那些叶子绿得那末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1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末均匀,没有堆叠起来的,也不留1点空隙。” 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从“1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视察得认真,语言准确。(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 4、指点朗诵:读出绿得特点。 5、交换汇报“爬山虎的脚的模样和它是怎样1步1步向上爬的”: (1)实物视察:爬山虎的脚的模样与文中语言对应。“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67根……”:1个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也体现出作者视察的细致。 (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 (捉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1系列词语清楚地写

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

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学习“占、均、匀、拂、漾、茎、柄、蜗、触、蛟”十个生字,重点指导“漾”的书写并理解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根据问题找出相关的句子。 3、读懂文章内容,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并能运用课文中的词句介绍。 4、从作者细密的观察,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中,感受爬山虎是一种生命力旺盛的植物。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要求: (1)正确: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流利:不唱读、不顿读,不读破句。 2、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字词 (1)拂:—— (2)漾: —— (3)蛟龙: —— 3、读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哪几节是写爬山虎的脚?4仔细 ..阅读第3节后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 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了解爬山虎。 1、认识爬山虎。 (1)(板书:爬山虎)指导“爬”的书写。 (2)出示一组爬山虎的照片:这就是爬山虎,是在我们学校附近拍的;这是在高架柱子上的爬山虎;这是在同学家后院拍到的爬山虎。 2、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师:读读第一小节,你发现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多、普遍、生命力强)

3、揭题,认识作者。 师:这么普遍这么常见的植物,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然更没有人注意到它是有脚的。但有一个人注意,他还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他就是叶圣陶爷爷。(出示叶圣陶的照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补充课题:的脚)。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预习过课文了,打开语文书,开火车分节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课文哪几节写了爬山虎的脚? 2、交流板书。(板书:3—5节)。 3、除了写到爬山虎的脚,还写了什么? (交流板书:叶子)。 三、学习第二小节,感受叶子的美。 过渡:我们先来看爬山虎的叶子,作者是怎么写的呢? 1、请两个同学分别读两部分句子,了解作者从“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两方面来介绍的。 (板书:刚长出来的长大了的) 2、引读,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师:长大的叶子有什么特点呢?叶子长大了——(生:绿得那么鲜艳),让人看着——(生:非常舒服)。你看,写出了叶子颜色的变化。长大的叶子是怎么排列的呢?(生齐读:它们一顺儿朝下,均匀地铺在墙上,没有重叠,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3、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和长久的观察。 师:作者怎么会把叶子写得这么具体的呢?(观察仔细)引:长久观察。这一节哪个词看出的?(不几天) 3、理解“漾”字,指导朗读。 (1)(板书:漾)“漾”就是——水面微微动荡。文中指的是?(叶子微微波动)(2)师范读、个别读、齐读。 师:爬山虎的叶子静有静的姿态,动有动的美感。 四、学习“脚”的内容,了解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感受作者观察的仔细,描写的细致。 (一)学习第三节,了解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圣陶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三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 四、教学准备 1、爬山虎实物展示。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实物,你认识吗?在哪儿见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 2、介绍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世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3、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检查 1、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3——5写的是爬山虎的脚)还写了爬山虎的什么呢?(叶子。)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爬山虎的脚》精品教案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二)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三)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动词,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有关爬山虎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2.学生汇报: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3.老师相机板书。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布置自学任务: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2.汇报“叶子” (1)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2)在第2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 出示句子: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3)指导朗读: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 (4)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 (5)配乐朗读,同时呈现爬山虎的各种图片。

3.汇报“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1)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 (2)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4.汇报“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1)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板书:触、巴、拉、贴) (2)“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5.汇报“爬山虎的脚的变化” (1)学生汇报读这段的收获。 (2)“……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 (3)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学生结合句子来谈。 归纳板书: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观察;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六、作业布置 (一)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描写一种植物。

《爬山虎的脚》优质教案

10、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摘抄课文中准确、形象的句子。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 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 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第10课《爬山虎的脚》。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嫩、隙)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 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 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 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叙述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市内研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植物爬山虎的特点; ⑵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及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⑶背诵课文二自然段。 2、技能目标 ⑴培养学生深入、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爬山虎“脚”的特点。在教学中,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直观感受,突出重点。 难点:理解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特点。利用课件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课件动态演示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以及爬山虎“脚”的变化特点,从而突破难点。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爬山虎的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疑激趣,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爬山虎的脚。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 3、教师归纳(板书:样子、怎么爬、变化)。 4、老师提出有关写法的问题,出示小黑板: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再讲了(),最后讲了()。课文三、四、五自然段分别回答了这些问题。 二、探究问题,深入学习 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抽学生读第三自然段,其余思考:爬山虎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子? ⑵观察实物(学生自由发言)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⑶观察实物并讨论:爬山虎的“脚”是什么颜色?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形状? ⑷教师用简笔画勾勒出爬山虎的茎、叶、脚,加以小结。 ⑸复述第三自然段。 ⑹提问启发: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柔弱)如此细小柔弱的脚能爬上墙吗?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读第四自然段,并在描写爬山虎怎样往墙上爬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 2、【课件演示】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话。 鼠标点击第三句,抽学生朗读,问:这句话哪一个词概括写出了爬山虎是怎么爬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点击鼠标,使“一脚一脚”下出现绿色圆点) 3、“爬山虎”到底是怎样向上爬的呢?在文中找出具体描写爬山虎往上爬的动作的词。(学生回答,板书:触、巴、拉、贴)(教师点击鼠标,使这四个动词下出现红色圆点) 4、【课件演示】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 问:能否将四个词语交换顺序?(不能) 5、教师小结:作者就是根据爬山虎的生长规律,恰如其分地用上动词,形象地给我们展示出了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是多么细致。

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第2~5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并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精读课文 1.赏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 课件出示:这一自然段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 (1)生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问题。 (2)指名读第2自然段,集体交流。 (3)引导学生抓住“嫩红、嫩绿、一顺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等词句,体会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以及叶子浓密、均匀的特点,突出叶子给人的“舒服感”,从而感受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的优点。 2.赏读第3、4两个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1)生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通过抓重点词语把握爬山虎脚的特点。 (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指名回答,集体交流。师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4)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课件出示: 1.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2.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你觉得这两句话好在哪里? 试着分析一下。 (5)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课件出示填空题。 课件出示: 茎上伸出六七根细丝→()→()→ 一步一步往上爬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交流自己的感受,完成填空。(6)师:在阅读这些重点段落的过程中,我们除了了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还感受到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感受到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我们也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学习他认真细致的观察,生动形象的描写。 (板书:细致观察) 三、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1.赏读全文。这篇文章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文章虽然是说明文,但是语言生动形象,趣味横生。 2.指名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b、找出爬的动作词; 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

10《爬山虎的脚》(1)

10《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叶圣陶先生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篇观察范文。文章 的结构非常清晰。全文从爬山虎的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三 方面介绍爬山虎。叶老先写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再写“引人注意”的爬山虎 的叶子,最后写爬山虎的脚。而写爬山虎脚的部分,又按“脚的样子”、“怎 么爬”以及“脚的变化”每段一个主题,分三段进行了细致精准的描写。在每 个主题中又渗透观察方法,比如“今年我注意了”中的“注意”、“如果你仔 细看”中的“仔细”,还有最后一段的“不几天”、“后来”、“逐渐”这些 词语,都在传递作者的观察方法,告诉孩子们观察要专注、要仔细、要长时间、有顺序且有重点加上联想,这样方能了解事物的秘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虎、茎、柄”等生字,正确读写“一顺儿、均匀、重叠、空隙” 等词语,并理解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爬山 虎脚的特点。 3.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爬山虎叶和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圈画生字词,搜集爬山虎的图片和作者资料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仔细听:“青藤弯弯细又长,绿叶 密密两相傍。藤上长出卷胡须,轻轻松松爬高墙!

2.谁猜出来啦?(板书:爬山虎) 3.爬山虎有一种高超的本领就是——爬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叶圣陶,一起去揭开了爬山虎爬墙的秘密。(板书:的脚) 4.读题质疑 (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指名朗读 正音:叶柄(后鼻音) 理解:均匀(1)找近义词:平均 (2)联系上下文:指叶子没有重叠起来,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书写:隙(左窄右宽,上面的“小”不出钩) 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 快速默读 师:生字词学完了,我们回到课文中,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课文从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叶子、脚特点和怎样爬墙三个方面介绍了爬山虎。 四、品读课文,感悟方法 1.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爬山虎喜欢生长在哪里。 2.指名回答(教师完成简笔画) 3.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关键词句。(教师完成简笔画) 4.学生交流,教师完成板书:颜色形态 5.谁来爬山虎叶子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刚长出来嫩红——长大了嫩绿)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过程,启发我们要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植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本课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适当点拨。 教学建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是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向上爬的,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文中的重点句段,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抓住特点来描写的,从而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可从课题入手,直奔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先理清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的,然后通过研读了解爬山虎各部分的特点及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明白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有条件的可指导学生观察校内的爬山虎。 学生:预习课文,通过实物或影像资料观察爬山虎。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3.熟读第2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猜猜这是什么植物?长长的藤,绿绿的叶,爬在墙上一片片,大街小巷都能见。(爬山虎)你注意到爬山虎还有哪些特点吗?(全国各地都有,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夏天开黄绿色的小花,茎和根可以入药,是绿化和美化环境的常用植物) 2.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读课文题目,你知道本文写了什么吗?(主要写爬山虎的脚)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读课文,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第3~5自然段) 2.看其他两个自然段又写什么,按提取中心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讨论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爬山虎生长的地方。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2.根据字的组合规律记忆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懂的可以查查字典。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四、布置作业,积累语言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1)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