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1.钱教材优化全析粤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1.钱教材优化全析粤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1.钱教材优化全析粤教版必修

1 钱

学习目标导航

1.初步了解“钱”的历史演变过程。

2.通过把握文章思路,梳理出本文的“经济学脉络”。

3.通过学习本文,增强对金钱与财富全面而理性的认识,保持清醒的头脑。

自主切学平台

一、作家作品

王则柯,男,生于浙江永嘉,在广州长大,1965年毕业于北京力学系数学专业。他曾先后在和中等专业任教。1978年调入中山,现为中山岭南教授、上海法律与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致力于经济学教育现代化的工作,偶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表意见。1981年以来,作为访问学者先后访问美国普林斯顿和美国伯克利加州。作为富布赖特学者访问美国密歇根。1991年3月曾应邀到荷兰梯伯格担任经济学研究中心首次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

发表论文有《商品经济和知识分子》《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的沉重代价》《政治经济学与民族凝聚力》《“西方经济学”不是一个科学的学科概念》《“物以稀为贵”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言论多元化——面向信息时代的制度建设》《经济学:捍卫理论,还是发展理论?》《“张五常热”和“吉芬现象”》《制度和法规第一,建设信誉社会》等数十篇。

主要著作有《混沌与均衡纵横谈》《价格与市场——市场经济的价格理论及其应用》《爱心护天才——博弈论大师纳什的故事》《信息经济学浅说》《经济均衡的理论与算法》《新编博弈论平话》《拓扑学方法和经济学应用》等20余部。

本文发表于1999年12月29日的《南方周末》。这是经济学家王则柯为了让我们在“亚洲世纪到来”之类的说法面前保持自己的清醒头脑而写的一篇文章。《钱》不仅概括地介绍了从古至今的货币发展史,而且介绍了当今的诸如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经济“泡沫”等经济现象。作者试图通过对“钱”的历史演变过程的描述,帮助我们梳理一下其中的经济学脉络,让我们认识到“钱”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及由此带来的挑战。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列举了大量典型的例子,把深奥的经济学知识讲得深入浅出,明白易懂,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语言表达功底。

二、写作背景

中国作为一个东方文明古国,曾经在漫长的岁月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活动都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当西方国家相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这种格局颠倒了过来,中国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奋起直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美欧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迟缓,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移向亚洲太平洋地区。亚太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平均年递增率高出欧洲将近一倍,并拥有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各种战略资源和全世界智力、劳动资源的一半以上,而且还是一个巨大的开发市场。因此,不少人预测21世纪将是“亚洲太平洋世纪”。亚洲30亿人口中仅中国大陆就占11亿多,所谓“亚洲太平洋世纪”,没有中国的发展是形不成的,这也使得许多国人为此妄自尊大。作者为此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三、重点字词

1.字音

商贾(ɡǔ)可汗(kè hán)迄(qì)今扒(pá)手

2.字形

励精图治毋庸置疑逞能豆腐渣积弱脉络

3.字词辨识

4.成语理解

毋庸置疑:用不着怀疑。毋庸也作“无庸”。

励精图治: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

谈虎色变:原来是说,曾被虎咬伤的人才知道虎的厉害。后用来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情,精神就紧张起来。

一、文脉梳理

整体感悟

《钱》这篇文章通过对钱的发展历程的描述,以及在这种发展中的种种经济现象,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理解了历史进程和当代经济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它使我们对“钱”的实质有了深刻的认识,中国人不必对‘亚洲世纪’抱什么奢望,更不必喜出望外,要知道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显露出来的封闭自满自大和对世界大势的无知,所吃的苦头太多了。

二、课文详解

《钱》这篇文章的思路十分清晰。全文共18个自然段,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作者概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了自己的写作目的。作者在第1段先宕开一笔,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中国经济活动在前后两个千年的变化:前强后弱。接着作者在第2段表明了自己写作此文的目的:从钱的角度,探讨一下其中的经济学脉络,可以让我们在“亚洲世纪到来”之类的说法面前保持清醒。

第二部分(3—15通过对钱的发展历程的描述,写出了钱对世界的影响,为我们展示了其中的经济学脉络,让我们对钱的本质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第3段作者用概括的语言说明了钱的变化历程:由实物到纸币。指出了“钱”的实质就是一种信用符号,它可以随时兑换为等值实物。同时还指出,钱的信用,主要由国家法律支持。

第4、5段介绍了纸币在中国的产生、发展和影响。同时通过宋元明时期因纸币滥发而影响了纸币的流通指出不可兑换的纸币,其信用受发行量的影响很大。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还引用了马可·波罗的一段话,从侧面说明了纸币是中国的伟大发明。

第6—9段讲的是钱促进了全球交往和金融活动的开展。作者先指出“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因为最近一千年人类的经济活动,就是围绕着那张又轻又薄的“纸”展开的。作者也是通过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一观点的,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发现美洲的西班牙人、欧洲人对非洲的掠夺等,对这种全球交往的促进,就是因为人们对“钱”的追求。

第10—12段阐明了发达国家在当今世界经济活动中的两大优势:一是科技发达,二是他们钱财多,占据着金融市场。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双赢,即双方都能从中得益。这是现代社会贸易中一个越来越深入人心的观念,单纯的掠夺已成为历史,互惠互利才是贸易的根本。接着作者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术语:知识经济。它是指以智力资源的占有、投入和配置,知识产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自然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三个漫长的时代。今天,人们正处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知识经济同以往的工业经济相比,各国之间的差异不再只是简单的“穷与富”“快与慢”的区别,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配置相应的资源与资金的基础上主要依托智力资源,发挥知识效能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是从工业这也正是发达国家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占优势的第一个原因。

第13—15段讲的是钱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作者写出了“钱”的另一面:钱灾,即钱升腾为了泡沫。作者提到了人们所熟知的东亚金融危机和长春“疯狂的君子兰”事件,警告人们要小心这种金融风暴。

第三部分(16、17讲的是要人们正确看待金钱与经济活动的关系。

第16段提出了经济发展如何才能有后劲这个经济学上的问题。作者认为除了土地、劳动、资源和资本、科学技术和和平环境这些基本因素外,主要因素就是国内市场的容量,即“国家增长能力”。只有这样,钱才真正成为有源活水。

第17段指出我们在对金钱和财富的追求中需要必要的制度来规范。作者要求我们注意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带来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异。

第四部分(18作者呼吁人们要正确对待“钱”所带来的挑战。

疑难探究

你知道最早的钱是什么样子吗?

参考答案:设置这道题,旨在让学生从历史的视角对“钱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要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查阅资料来对钱的历史追本溯源。中国最早的钱主要采用实物,如贝壳、兽皮、铁块、铜、黄金、白银等。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漫长的经济发展史中,钱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认为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这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货币的发展轨迹以及原因。这个题内涵较为丰富,且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构成联系,值得深入探讨。这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钱币的史料进行查找和搜集。

通过阅读全文可知,钱在漫长的经济发展史中,大体有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实物阶段,二是纸币阶段,三是电子符号阶段。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钱有可能还会最终消失不见。

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主要取决于三点:经济发展的要求、政治制度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革新。钱币变化的轨迹都会打上这三个方面的烙印。

怎么理解“而它(指钱)的信用,则主要由国家法律支持”这句话?

参考答案:这是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甚至整篇课文来进行理解。

钱的本质说到底仅仅是一种信用符号,尽管它随时可以兑换为等值实物。可以说“信用”决定钱的使用效果,这就需要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保障实施。否则,就会影响它的使用效果。

三、技巧鉴赏

1.思路明晰,脉络清楚

说明文特别强调言之有序,它最基本的要求是知识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有条有理的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这就要求说明文要按一定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说明事物。

本文在结构上简洁明了,能让读者快速把握全文的思路。文章首先明确全文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在一些夸大的说法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接着历数了钱的历史演变历程,并用一些特殊的事例来说明钱在人类整个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不利的一面来证明钱具有两面性;最后指出人们要好好面对钱在新的世纪所带来的挑战。

2.语言浅显通俗,明白易懂

说明文的特点主要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知识性是说明文的目的。作者对特定事物、事理的介绍或解说,实质上就是对一定知识的介绍和解说,其目的是为了传播这种知识信息,让读者获得相应的知识信息。这就使得说明文的语言要讲究准确、简明、通俗。

作者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在这篇文章中并没有使用过多的术语,而是尽量用一些大家都能接受的类似于演讲的语言,深入浅出,把钱的来龙去脉讲得明明白白。而且作者在很多段落中都使用了过渡语,使得“钱”这种很复杂的经济概念让人了解得十分清楚。

3.说明方法灵活、得当

说明事物就必须把事物的特征揭示出来,这就要运用说明方法。它们可以使说明更准确而又更清楚、明白。

本文在说明方法的选择上十分灵活:列数字、作比较使说明具体、鲜明;引用使说明浅显、形象。此外列举的事例和说明的道理深入浅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四、合作探究

课文在第11段提到了“知识经济”这个概念,你认为现代社会中,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探究思路: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同学们可以见仁见智。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走出书本,对时代的关注程度。同学们可以上网查阅资料,也可以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写出一份发言提纲,谈谈自己认为的经济时代的人才,然后在班上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整理成篇。

参考答案:知识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的人力资源即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的主体。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下面就知识经济时代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作简要概述。

创造性人才。知识经济在某种角度上说,是一种创新经济,创新经济需要创新人才。

个性化人才。在工业社会,生产是标准化、大规模生产,而在知识经济社会,生产是非标准化,甚至可能是单件生产。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谁能设计出个性化的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所以,有的经济学家把知识经济称为个性化经济。个性化经济需要个性化人才,要让其个性在知识经济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复合型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成才,就要创造。此时的创造不可能依靠某种单一知识和单一技能来实现,它必须借助多种知识、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来完成。社会越发展,创造的复杂程度越高,高度复杂的创造需要高度发展的能力系统,也就是对知识面的要求越来越宽。

合作型人才。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是链状供应,银行是网状服务,信息是网上共享,创新是网点协作……因此,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人际关系高度社会化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需要更紧密的联系和协作,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和他人的力量,才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取得事业的成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