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参考答案

《木兰诗》参考答案

《木兰诗》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1.2.3题查字典或对照课文注解自己解决

4.D

5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代父从军,不慕名利

②东……西……南……北……

③朔气传军柝,寒光照铁衣。

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⑤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⑦“将军……壮士……”,对偶、互文

⑧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6.C

7.①在集市各处去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这些物品。(排比、互文)

②将士们身经百战,戎马十年,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对偶、互文)

③每间房子都要打开房门去看一看,坐一坐(对偶、互文)

④对着窗边的镜子梳理美丽的鬓发,帖上好看的花黄。(对偶、互文)

⑤不远万里,奔赴沙场,象飞一样越过一座座山,一道关口。

⑥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冰冷的铠甲上(对偶)

[能力提升]

(一)1.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

2.①扶将②理③磨④开坐脱着理帖

3.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4.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

5.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二)1、D

2、háng shuò

3、因为因而(所以)

4、①木兰是古代一位民间的女子。②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就不能做。

5、C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7.提示:能结合木兰的事迹和当今女医生的事迹说出自己的真情即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知识点总结归纳 《木兰诗》 常考知识盘点 1.资料链接 (1)文学常识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2)文体知识 《乐府诗集》为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是文人专门创作;二是从民间收集。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等。 2.文章中心概括 本诗通过对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和荣归故里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纯朴的优秀品质。 3.写作特点 (1)浓郁的民歌特色。本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开篇以悬念“叹息”起笔,接着一问一答,这是民歌创作中常见的手法。全诗用口语写成,生动质朴,生活气息极浓。如“溅溅”“啾啾”“霍霍”这些拟声词,“十二”“百千”这些夸张的数字,“阿爷”“阿姊”这些口语化的称呼,都具有通俗文学的特色,不事雕琢,自然流畅。 (2)大量铺陈排比,感染力强。如文中的“东市买骏马……”“爷娘闻女来……”“开我东阁门……”,这些排比句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起着重要作用,使得整首诗的人物刻画、感情意蕴、音韵节奏等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叙事详略得当。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准备、离家出征、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4.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理解运用 (1)通假字①著我旧时裳“著”通“着”,穿 ②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③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计,同伴(2)古今异义 ①木兰当.户织 古义:门今义:门第 ②阿爷 ..无大儿 古义:父亲今义:父亲的父亲 ③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④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⑤雌兔眼迷离 .. 古义:眯着眼今义: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⑥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今义:行走 ⑦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今义:强壮,强大 ⑧策勋十二转. 古义:次今义:旋转 (3)一词多义 ①市:东市买骏马(集市) 愿为市鞍马(买) ②将:将军百战死(高级将领) 出郭相扶将(搀扶) ③帖:昨夜见军帖(文书,告示) 对镜帖花黄(通“贴”,粘上) ④机:不闻机杼声(织布机) 万里赴戎机(重要的事务) ⑤愿:愿为市鞍马(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 ⑥策:策勋十二转(记) 策马扬鞭(鞭打) 执策而临之(鞭子) ⑦何:问女何所思(什么) 水何澹澹(多么) (4)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愿为市.鞍马 市:原意为集市,文中指买 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木兰诗》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一、思考与探究 1、<<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木兰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请简要回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二、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花木兰》答案 一、1、写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和思亲、辞官不就,团聚的欢乐等,都比较详细;对于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 理由:叙述的详略,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请的重点不在于讴歌主人驰聘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所以对从军缘由,辞官还家详写,而对征战的艰辛,生活的寒苦,便几笔带过。 @ 2、木兰是一个云鬓黄花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乡,重新从事的和平和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一起的。木兰的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3、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4、略 5、木兰是一个普通的纺织女郎,在国家危难之际,她能冲破种种阻绕,毅然代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她既有女性的情怀,又有英雄的气概;既有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又有不慕名利的纯洁品格,她的形象光彩照人,这也正是这个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原因。 二、1、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2、①扶将②理③磨④开坐脱着理帖3、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4、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 5、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 1·描写木兰勤劳孝顺的诗句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2·描写出征前的准备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3·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4·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原子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考点:原子物理考 点分析一、历史人物及相关成就 1、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原子枣糕模型——说明原子可再分 2、卢瑟福: 粒子散射实验— —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发现质子 3、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4、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正电子 5、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

现象——说明原子核可再分6、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mc E=, 2 mc E? = ? 7、玻尔:提出玻尔原子模型,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8、密立根:油滴实验——测 量出电子的电 荷量 二、核反应的 四种类型 类型可 控 性 核反应 例 衰 变 α衰 变 自 发 β衰 变 自 发

人工转变人 工 控 制 H o He N1 1 17 8 4 2 14 7 + → +卢 瑟福 发现质子 n C He Be1 12 6 4 2 9 4 + → +查 德威 克发现中子 n P He l1 30 15 4 2 27 13 A+ → +约里 奥.居里夫妇 e Si P0 1 30 14 30 15 + →发

重核裂变比较容易进行人工控制 轻核聚除 变氢 弹 外 无 法 控 制 提醒: 1、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核反

应方程只能用单箭头表示反应方向,不能用等号连接。2、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只依据两个守恒定律杜撰出生成物来写出核 反应方程 3、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遵循电荷数守恒 三、三种射线比较 种 类

速 度 0.1c 0.99c C 在电磁场中偏转与a射 线反向 偏转 不偏转 贯穿本领最弱, 用纸能 挡住 较强, 穿透几 毫米的 铝板 最强, 穿透几 厘米的 铅板 对 空 气 的 电 离 作 用 很强较弱

木兰诗知识点整理

10、木兰诗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二、背诵全诗 (1)注意以下易错字 唧唧机杼惟亦军帖可汗军书卷市鞍马骏马鞍鞯辔头长鞭旦暮宿鸣溅溅啾啾戎机度若飞朔气传壮士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所欲尚书郎驰爷娘郭阿姊红妆霍霍袍着裳鬓帖火伴女郎扑朔雌兔走辨 (2)字音: 机杼〔zhù〕鞍鞯〔ān jiān〕辔〔pèi〕头鸣溅溅〔jiān〕金柝〔tuò〕阿姊〔zǐ〕霍霍〔huò〕可汗〔kè hán〕贴:军帖〔tiě〕;贴〔tiē〕花黄;字帖〔tiè〕(3)重点语句背诵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原因的诗句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6.《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木兰诗》中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8.《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0.《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借星夜哨兵为战场上的木兰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最全木兰诗测试题及答案

《木兰诗》测试题 班次:姓名: 二、二、字词句积累 三、(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五、(二)、重点字词解释 (三)、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通译为: 2、出门看火伴:通译为:(四)、古今异义词

(五)、一词多义 (六)、词类活用 燕山胡骑:当窗理云鬓:愿为市鞍马: (七)、重点句子翻译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八)、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1.你从文本中可以看出木兰是个怎么样的人 2.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2例。 3.“旦辞爷娘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四、拓展阅读: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

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

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 初中语文木兰诗说课稿范文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朗读技巧。 2、理清故事情节,当堂背诵。 3、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创意】 通过教师有表情的示范背诵,感染、启发、引导学生背诵全诗,也可请已背会的学生在课堂上做背诵表演,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生字词句、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木兰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个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板书),来寻找其中的答案。 二、朗读指导 1、教师带表情范背。让学生边听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背诵时节奏的变化。 2、解决生字词,重点注意几个问题。“十二转”的“转”就读

zhuàn。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旧时裳”的“裳”读“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要注意理解在这首诗里出现的互文修辞句。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3、学生齐读全诗。 4、教师逐段指导学生朗读。 第1段是对情景的描述,读开头两句语调要柔缓,第3、4句则要带疑虑和关切的语气,声音可以略微提高,读到“叹息”再轻缓下来。 第2段开头两句是问句的形式。读“何所思”、“何所忆”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答句中的两个“无”字应重读表强调,语气要与后面的句子衔接。“见军帖”、“大点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读,以说明战争的规模和紧迫,“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写木兰所思所虑,该怎么办呢?这里可以略作停顿,然后用坚定的语气读“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在“从此”之后又可以有稍微的顿息,“此”字拖长一点,把“替爷征”三个字读得沉着有力,以表现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 第3段前四句节奏要读得比较紧凑,以渲染木兰在匆促地准备行装,“骏马”、“鞍鞯”、“辔头”、“长鞭”应突出强调,使听者能想像出木兰整装待发的英姿。以下八句写木兰奔赴前线、穿山越水的情景。前四句要读得委婉,放轻音量,以表现木兰对亲人的思念;

高中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知识要点精编WORD版

高中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知识要点精编W O R D 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光学 一、光的折射 2.光在介质中的光速:n=n/n 1.折射定律:n=nnn大角 nnn小角 3.光射向界面时,并不是全部光都发生折射,一定会有一部分光发生反射。 4.真空/空气的n等于1,其它介质的n都大于1。 5.真空/空气中光速恒定,为n=3×108m/s,不受光的颜色、参考系影响。光从真空/空气中进入介质中时速度一定变小。 6.光线比较时,偏折程度大(折射前后的两条光线方向偏差大)的光折射率n大。 二、光的全反射 1.全反射条件:光由光密(n大的)介质射向光疏(n小的)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C,其求法为nnn n=n 。 n 2.全反射产生原因:由光密(n大的)介质,以临界角C射向空气时,根据折射定律,空气中的sin角将等于1,即折射角为90°;若再增大入射角,“sin空气角”将大于1,即产生全反射。 3.全反射反映的是折射性质,折射倾向越强越容易全反射。即n越大,临界角C越小,越容易发生全反射。 4.全反射有关的现象与应用:水、玻璃中明亮的气泡;水中光源照亮水面某一范围;光导纤维(n大的内芯,n小的外套,光在内外层界面上全反射)

三、光的本质与色散 1.光的本质是电磁波,其真空中的波长、频率、光速满足n=nn(频率也可能用n表示),来源于机械波中的公式n=n/n。 2.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频率不变,光速与波长同时变大或变小。 3.将混色光分为单色光的现象成为光的色散。不同颜色的光,其本质是频率不同,或真空中的波长不同。同时,不同颜色的光,其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也不同。 4.色散的现象有:棱镜色散、彩虹。 5.红光和紫光的不同属性汇总如下:

(完整word版)《木兰诗》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木兰诗》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北朝的一首民歌,叙述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机杼.(zhù) 贴.:军帖.(tiě);贴.(tiē)花黄; 字帖.(tiè)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 辔.(pèi)头 鸣溅溅..(jiān) 啾啾..(jiū jiū) 胡骑.(jì) 朔.气(shuò) 金柝.(tuò) 阿姊.(zǐ) 策勋十二转(zhuǎn) 霍霍..(huò) 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 同行.(háng )十二年 三、重点字词解释: 1.当. 户 当:对着。 2.机杼.声 杼:织布机上的梭子。 3.惟. :只。 4.军帖.. (tiě):军中的文告。 5.可汗..大点兵 可汗:古代北方和西北地区某些民族君主的称号。 6.十二..卷:十二:表多数,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7.愿为市.鞍(ān )马 市:买。 8.旦.:早晨。 9.辞.:离开,辞行。 10.但.:只,仅仅。 11.溅溅.. :急速的流水声。 12.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3.啾啾.. :马叫声。 14.戎机..:作战时机,这里指战场。 15.度.:越过。 16.朔. :北方。 17.策勋.. :记功勋于策书之上。 18.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转,勋位升一等叫一转。 19.强.:有余。 20.郭.:外城。 21.扶将.. :搀扶。 22.红妆..:女子用的胭脂等装饰物。 23.霍霍.. :磨刀声。 24.著.我旧时裳. 著(zhuó):同“着”,穿。裳:古代指裙子,也泛指衣服。 25.帖.(tiē)花黄..:“帖”同“贴”。花黄,当时女子贴在脸上的一种饰物。 26.扑朔..:爬搔。 27.迷离.. :眯着眼。 28.火.:通“伙”。火伴:即伙伴,同伍的士兵。 29.同行. 行:行伍,即军队。 30.傍地走. 走:跑。 31.安. 能 安:怎么,哪里。 四、重点字词分类归纳: 1.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 (“帖”同“贴”,粘贴) (2)著.我旧时裳 (“著”同“着”,穿) (3)出门看火. 伴 (“火”同“伙”,伙伴)

《木兰诗》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练习题 (10《木兰诗》) 一、阅读《木兰诗》,完成习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阿zǐ()策勋.()雄 cí() 赏赐.()理云bìn() pèi头()扑shuò()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鞍鞯.(jiān)溅溅.(jiān)啾啾.(jiū) B.红妆.(zhuānɡ)霍霍.(huò)可汗.(hán) C.唧唧.(jī)朔.气(shuò)燕.山(yān) D.胡骑.(qí)金柝.(tuò)赏赐.(cì)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对镜帖花黄通义:②日扳仲永通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 ..尚书郎不用:不愿做 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 ..十二转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5、下面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但.闻黄河流水(但是)万里赴.戎机(奔赴) B.出郭.相扶将(外城)朔气 ..传金柝(北方的寒气) C.关山度.若飞(度过)愿驰.千里足(奔驰) D.雌兔眼迷离 ..(眯着眼)愿为市.鞍马(集市)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8、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②诗中的“、”一句,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③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④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⑤可汗问所欲,________________;愿驰千里足,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课文木兰诗优质说课稿

初中课文《木兰诗》优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这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民歌的“双璧”。学习《木兰诗》,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帮助学生习得古诗文鉴赏的技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尽管学生已经进行了上册以及本册一单元中古诗文的学习,但阅读理解古诗文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学习本课时要加强文言词语的积累,以丰富词汇; 加强文章的诵读,以培养语感。同时,作为一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尤其是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通过木兰为家分忧、为国担责的事迹,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认识,依照新课标要求,确定本课三维目标如下: 1. 教学目标 熟读并背诵全诗,能结合注释、工具书了解故事的大意。 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把握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她的优秀品质,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增强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诗详略相宜的写法。 四、教法与学法设计本文学习拟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中,依照诗歌的特点,以诵读为主线来设计教学流程,在反复的诵读中将诗歌读准,读熟,读懂,读透,直至成诵。教学中,贯彻先学后导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放手让他们自学,有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加以解决,教师适时做好启发、引导与评价。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播放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视频片段,看后,让学生说一下视频中的主人公是谁,你对她有那些了解。学生谈完后,教师总结引导:对,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在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 花木兰。而现在,花木兰可 以说是天下闻名,连美国人都非常喜欢、佩服她,并制作了动画片。但是,动画片中的花木兰又不是真实的花木兰,是经过再创造的艺术形象(其中通人性的小龙、蟋蟀)。那么, 大家想不想知道原汁原味的中国花木兰是什么样的?好,下 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木兰诗》,认识一下真实的花木兰。《木兰诗》说课稿 【板书课题:木兰诗】 第二环节:朗读,读准字音 1、让学生将课本注释中带拼音的生字在原文中注音,然后读课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和知识网络图(大全)

力学知识结构图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公式:V t =V 0+at S=V 0t+21 at 2 as V V t 22 02 += 2 0t V V V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抛物体的运动 特点: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分析:水平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的合运动。 规律:水平方向 Vx = V 0,X=V 0t 竖直方向 Vy = gt ,y = 22 1gt 合 速 度 V t = ,2 2y x V V +与x 正向夹角tg θ= x y V v 匀速率圆周运动 特点:合外力总指向圆心(又称向心力)。 描述量:线速度V ,角速度ω,向心加速度α,圆轨道半径r ,圆运动周期T 。 规律:F= m r V 2=m ω2r = m r T 2 2 4π 物 体 的 运 动 A 0 t/s X/cm T λx/cm y/cm A 0 V 天体运动问题分析 1、行星与卫星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 遵循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m =m ω2R=m( )R 2、在不考虑天体自转的情况下,在天体表面附近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F 引=mg,即?=mg,整理得GM=gR 2。 3、考虑天体自传时:(1)两极 (2)赤道 平均位移:02 t v v s vt t +== 模 型题 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不能够完全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 非弹性碰撞遵守动量守恒,能量关系为: 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1 2 m 2v 2′2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完全不能够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损失最多.此种情况m 1与m 2碰后速 度相同,设为v ,则:m 1v 1+m 2v 2=(m 1+m 2)v 系统损失的动能最多,损失动能为 ΔE km =12m 1v 21+12m 2v 22-12 (m 1+m 2)v 2 1 .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能够完全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弹性碰撞除了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外,还具备:碰前、碰后系统的总动能相等,即 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1 2 m 2v 2′2 特殊情况:质量m 1的小球以速度v 1与质量m 2的静止小球发生弹性正碰,根据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有m 1v 1=m 1v 1′+m 2v 2′,1 2m 1v 21= 12m 1v 1′2+1 2m 2v 2′2.碰后两个小球的速度分别为: v 1′=m 1-m 2m 1+m 2v 1,v 2′=2m 1 m 1+m 2v 1 动 量碰撞 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直导轨上,静止着三个质量为m =1 kg 的相同的小球A 、B 、C 。现让A 球以v 0=2 m/s 的速 度向B 球运动, A 、 B 两球碰撞后粘在一起继续向右运动并与 C 球碰撞,C 球的最终速度v C =1 m/s 。问: om (1)A 、B 两球与C 球相碰前的共同速度多大? (2)两次碰撞过程中一共损失了多少动能? 【答案】(1)1 m/s (2)1.25 J .线球模型与杆球模型:前面是没有支撑的小球,后两幅图是 有支撑的小球 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由mg=mv 2/r 得v 临=? 由小球恰能做圆周运动即可 得 v 临=0 .车过拱桥问题分析 对甲分析,因为汽车对桥面的压力F N'=mg-?,所以(1)当v=?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F N'=0; (2)当0≤v?时,汽车将脱离桥面危险。 对乙分析则:F N-mg=m , 甲 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 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 2. 自由落体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木兰诗》知识点整理

木兰诗 北朝民歌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 )。旦辞黄河去,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 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 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 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作者介绍】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全文翻译】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 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 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 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 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 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 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木兰诗的问题及答案

《木兰诗》 第一部分: 1.《木兰诗》选自宋代编的一书。这首诗是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3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可汗()()燕山()胡骑()辔头() 3.按要求填写:(4分) ⑴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 ⑵夸张地描写木兰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⑶写木兰辞官不就,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的句子 是。 ⑷成语“扑朔迷离”出处的两个句子是。 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6分) ⑴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 ⑵万里赴戎机(赴:) ⑶出郭相扶将(郭:) ⑷策勋十二转(策:) ⑸著我旧时裳(著:) ⑹关山度若飞(度:) 5.指出下列叠音词指代的声音:(4分) ⑴唧唧复唧唧()⑵流水鸣溅溅() ⑶胡骑鸣啾啾()⑷磨刀霍霍向猪羊() 6.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3分) 7.从文中找出排比句和对偶句各一组:(4分) 排比句: 对偶句: 8.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准确()(3分)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9.译句:(4分) 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⑵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阅读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 唧唧复唧唧唧唧:____________ 复:____________ 2. 木兰当户织当:____________ 3. 惟闻女叹息惟:____________ 4.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何所思:____________忆:____________ 5. 昨夜见军帖军帖:____________ 6. 可汗大点兵可汗:____________ 大:____________点兵:____________ 7. 军书十二卷军书:____________ 十二:____________ 8. 愿为市鞍马为:____________ 市:____________鞍马:____________ 9. 西市买鞍鞯鞍鞯:____________ 10. 南市买辔头辔头:____________ 11. 旦辞爷娘去旦:____________去:____________ 12.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溅溅:____________ 13.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骑:____________啾啾:____________ 14. 万里赴戎机赴:____________戎机:____________ 15. 关山度若飞度:____________ 16. 朔气传金柝朔:____________ 传:____________金柝:____________ 17. 策勋十二转策勋:____________十二:____________转:____________ 18. 赏赐百千强百千:____________ 强:____________

木兰诗说课稿

《木兰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这一单元以热爱祖国为主题,选编了五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角度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赏,辞官还乡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又勇敢坚强,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名利又热爱和平生活的人物形象。本诗为乐府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忧郁,是初中语文课本中优秀的篇章。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已经学过一些文言诗词,但毕竟很少,对《木兰诗》中一些特殊的字词、诗句的理解有难度。又因处于和平年代,对那个时候的社会不了解,对《木兰诗》的思想感悟不够透彻。所以教师应灵活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步步攻克难点,使枯燥乏味的古诗能充满生机。简单的问题可以学生自主解决,稍难的,小组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向老师求助,应该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二、说教学目标

1、依据 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积极探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些文言词句。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思想感悟等。 2、确定教学目标 ①、复述本文故事情节,并背诵全诗。 ②、查阅资料,学会“乐府”有关的文学常识。 ③、反复阅读课文之后,说出木兰这一巾帼女英雄的形象特点。 ④、找出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本篇语言朗朗上口,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阐明理由。 三、说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 ①、自主教学法:初读课文,给学生留时间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诵读法:古诗教学应着重朗读,体会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③、合作探究法:小组之间相互沟通,交流,解决疑难。 2、教学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44.《木兰诗》中考知识点精选含理解选择

木兰诗知识点概括 一、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 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的。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二、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代郭茂倩编的《》,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本文与《》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答案:宋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 三、字词句积累

《木兰诗》习题内容及参考答案

《木兰诗》习题内容及参考答案 篇一:《》习题及答案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jiū)。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shu)气传金柝(tu),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

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填空: 1、《木兰诗》选自朝编的,这是时期北方的一首。全诗通过叙述木兰的,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2、用一句话概括《木兰诗》的主要内容。 3、用原句概括《木兰诗》的具体内容。 二、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①描写爷娘: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三、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四、理解性默写。 1、描写木兰勤劳孝顺的是: 2、描写出征前的准备的诗句是: 3、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 4、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5、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 6、表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映北朝人民热爱和

《木兰诗》说课稿

《木兰诗》说课稿 《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首流传广、影响大的乐府民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到的木兰诗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木兰诗说课稿一 一、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学生在初一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诈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 依据 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句知识。至于本课,语文通俗,所以计划以“熟读”、“背诵”为重点。学生分析。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 2.教学目标 1、美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和掌握对偶、排比、顶针、互文等常用的修辞格。 3、通过木兰形象分析,体会木兰的人性美 教学重点: 1. 背诵古诗。 2.研读刻画木兰定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三、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依据“三有利”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具体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1. 教法:诵读法复述法鉴赏法讨论探究法竞赛法 2. 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 木兰诗说课稿二 一、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本单元五篇课文以多样的体裁,通过与祖国息息相关的事物来表现爱国主义主题。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都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木兰诗》是一首南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这首长篇叙事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誉为中国古代民歌的“双璧”。学习《木兰诗》,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兴趣,帮助学生习得古诗文鉴赏的技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操。 二、学情分析 尽管学生已经进行了上册以及本册一单元中古诗文的学习,但阅读理解古诗文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学习本课时要加强文言词语的积累,以丰富词汇;加强文章的诵读,以培养语感。同时,作为一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通过木兰为家分忧、为国担责的事迹,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认识,依照新课标要求,确定本课三维目标如下: 1.教学目标 ①熟读并背诵全诗,能结合注释、工具书了解故事的大意。 ②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原子物理知识点讲解

一、光电效应现象 1、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物体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的研究结论: 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注意:从金属出来的电子速度会有差异,这里说的是从金属表面直接飞出来的光电子。③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s;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光电效应的应用: 光电管:光电管的阴极表面敷有碱金属,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较弱,在光的照射下容易发射电子,阴极发出的电子被阳极收集,在回路中形成电流,称为光电流。 注意:①光电管两极加上正向电压,可以增强光电流。②光电流的大小跟入射光的强度和正向电压有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流越大。③遏止电压U0。回路中的光电流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当反向电压 1 U0满足:-mv max =eU o,光电流将会减小到零,所以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2 关。 4、波动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 ①不论入射光的频率多少,只要光强足够大,总可以使电子获得足够多的能量,从而产生光电效应,实际上如果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 无论光强多大,都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强越大,电子可获得更多的能量,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应该由入射光的强度来决定,实际上光电子的最大初始动能与光强无关,与频率有关。 ③光强大时,电子能量积累的时间就短,光强小时,能量积累的时间就长, 实际上无论光入射的强度怎样微弱,几乎在开始照射的一瞬间就产生了光电子? 二、光子说 1、普朗克常量 普郎克在研究电磁波辐射时,提出能量量子假说:物体热辐射所发出的电磁波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是hv的整数倍,hv称为一个能量量子。即能量是一份一份的。其中v辐射频率,h是一个常量,称为普朗克常量。 2、光子说 在空间中传播的光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跟光的频率v成正比。;=hv,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v是光的频率。 三、光电效应方程 1、逸出功VW.电子脱离金属离子束缚,逸出金属表面克服离子引力做的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