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 第5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题型汇总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的题型应用

题型一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解题策略】

(1)观察两边的物质,找出是否有重复的微粒(即为未参加反应的微粒),若有未参加反应的微粒,请先将其划掉。

(2)根据每个小球表示的原子,写出反应中相关物质的化学式

(3)检查方程式是否配平,若未配平,请先配平。

【例】工业上成产尿素[ CO(NH2)2 ]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 C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

C、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

D、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有一种氧化物

【巩固练习】

1、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1个X分子中有3个原子

C.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

2、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可增减

B.A由四个元素组成

C.B和D都属于氧化物

D.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1:3

3、大连物化所研究发现,利用催化剂在低温下可将甲烷转化为甲醇,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醇的化学式为CH4O

B.图示物质中有3种氧化物

C.该反应中分子、原子个数均不变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4、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和“●”表示同元素的原子)

A.生成物中可能含有氯化钠

B.反应后生成了水分子

C.反应后原子种类增多

D.图中共表示了4种物质

5、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下面是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可用于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微观过程

D.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没有改变

6、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其成果在最近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该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催化剂改变了反应速率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生成物之一为C2H4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7、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

B.该反应中甲、乙、丁是化合物,丙是单质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D.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8、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分子个数减少

B.1个X分子中有3个原子

C.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1:2

D.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9、“催化转化器”可以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可以降低汽车尾气污染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C.生成物中和的质量比是 7:11

D.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8

10、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变化

11、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碳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二氧化碳和乙烯均属于氧化物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D.参加反应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4:1

1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

C.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

13、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

B.反应前后H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

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1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一定不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总数目不变

C.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是3:1

15、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则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生成物丙和丁均为氧化物

C.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O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

16、下图是四种物质a、b、c、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中c与d的分子个数比为1:2

B.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D.物质c可能是一氧化碳

题型二密闭容器中的化学反应

【解题策略】

(1)表格中若有未知数x,则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反应前)=m(反应后),求出x的值。

(2)根据每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标箭头——反应后质量减小的物质标“↓”(表示反应物),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标“↓”(表示生成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标“—”(表示催化剂或者未参加反应的杂质)

(3)根据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写出反应表达式,判断物质类别以及反应类型

(4)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差即为该物质参加反应的质量(切记不要将反应前的质量直接作为参加反应的质量)

【例】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2.4 5.4

A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2

D、丙可能是单质

【巩固练习】

1.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化学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

物质X Y Z W

反应前质量/g 10 3 90 0

反应后质量/g 3.2 3 待测 3.2

A.X可能是单质 B.Y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93.6g

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11 28 5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 D.反应中乙和丙的质量比为9:8

3.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 51 9 3 17

反应后质量/g 23 3 x 51

A.x 的值小于 3 B.丁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变化比为 14:3

4.密闭容器内有X,O2,CO2,H2O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X的质量为23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C.物质X只含有碳、氢元素 D.物质X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5.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待测的数值为6 B.Q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表达式是X+Y→Z D.参加反应的X、Z质量比为1:3

6.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待测数值为 0 B.丙可能是单质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比为2:1

7.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B.表中待测值应为5

C.物质a与b变化的质量比为3:8 D.物质d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8.将一定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和c都是生成物 B.d一定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X=4.0

9.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 0.5

A.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84g

C.物质a一定为化合物 D.c中元素的种类,一定等于a、b中元素的种类10.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 30 3 6 8

反应后的质量/g 16 m 4 24

A.甲和丙两物质中的元素种类与丁元素种类不同 B.乙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一定是7:1 D.甲、丁一定都是单质

11.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 7.6 2.0 0.2 0

反应后的质量(g) 3.2 X 5.8 0.4

A.x=0.4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

12.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3∶2

C.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总质量一直是14g

13.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的质量(g) 4.0 2.0 3.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1.2 2.0 2.4 5.4

C.参加反应的甲、丙质量比是 1:2 D.丁一定是化合物

1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x的值是7

题型三根据化学方程式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解题策略】

(1)找出参与反应的所有原子种类

(2)分别找出反应前和反应后各原子数目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求出X中各原子的种类及数目(要注意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计量数)

【例】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是工业制硅流程中的一个化学反应方

程式,则X 的化学式为( C )

A 、SiCl

B 、SiCl 3

C 、SiHCl 3

D 、SiH 2Cl 3 【解题分析】

所以X 的化学式为SiHCl 3。

【巩固练习】

1、“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 、X 的化学式是Ag2S

C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 、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2、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 mSO 2 + O 2 = mCaSO 4,则m 的值是( ) A .1 B .2 C .3 D .4

3、交

警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呼出气体中的酒精含量,其反应原理为C 2H 5OH+4CrO 3+6H 2SO 4=2R+2CO 2↑+9H 2O ,则R 的化学式应为( ) A .Cr 2O 3 B .CrSO 3 C .Cr 2(SO 4)3 D .CrS

4、已知氢化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aH+H 2O=X+H 2↑,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的化学式为NaOH B .NaH 中的氢元素化合价的化合价为-1 C .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D .反应前后物质状态发生变化

5、AgNO 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O 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 A .SO 2 B .NO 2 C .NH 3 D .N 2

6、锌和一定浓度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水和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N 2

B .CO

C .NO

D .H 2 7、物质X 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

22X+3O 2CO +3H O 点燃

,则X 的化学式为( )

A .C 2H 4

B .CH 3OH

C .C 2H 5OH

D .C 2H 6 8、NH 4HCO 3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 .CO 2 B .Cl 2 C .H 2O D .NH 3

9、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向NaOH 溶液中加入(或通入)某物质X ,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X +NaOH→Na 2CO 3+H 2O ,则X 不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A .CO 2 B .NaHCO 3 C .Ca(HCO 3)2 D .H 2CO 3

10、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烯烃具有可燃性,某烯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则X 的化学式是( )

A .CH 4

B .

C 2H 4 C .C 3H 6

D .C 4H 8

11、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H 2+2H 2O=X+2H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氢化钙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 .氢化钙是一种燃料提供剂 C .推断X 化学式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D .氢化钙可用于干燥多种气体

题型四 利用燃烧法推断物质的组成 【解题策略】

(1)含C 和H 元素的物质X 完全燃烧时生成CO 2和H 2O (2)求解物质X (质量为m(X))组成的解题方法: ①物质X 中m(C)=CO2中m(C)=44

12)m(CO 2?

②物质X 中m(H)=H2O 中m(H)=18

2O)m(H 2?

③判断物质X 中是否含有O 元素的方法:比较m(X)与m(C)+m(H)的大小 若m(X)=m(C)+m(H),则物质X 中只含有C 、H 元素,不含有O 元素 若m(X)>m(C)+m(H),则物质X 中含有C 、H 、O 三种元素

【例】化学上常用燃烧法测定物质的组成。现取2.3g 某物质在O 2中充分燃烧,生成4.4g CO 2和2.7g 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中只含有C 、H 两种元素

B 、实验中消耗O 2的质量为4.8g

C 、该物质中C 、H 元素的质量比为6:1

D 、该物质可能为乙烯(C 2H 2) 【解题方法】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 (物质)+m (O2)=m (CO 2)+m (H 2O ),可知2.3g + m(O2) = 4.4g + 2.7g ,即m(O 2)=4.8g 。选项B 正确。 (2)m(C)=44

12)m(CO 2?=g 2.144

12g 4.4=?

m(H)=18

2O)m(H 2?=g 3.018

2g 7.2=?

m(C)+m(H)=1.2g + 0.3g =1.5g <m(物质)=2.3g ,说明物质中含有C 、H 、O 三种元素。选项A 错误。

(3)物质中1:43.02.1m(H)

)C (m ==g

g 。选项C 错误。

(4)由于物质中含有C 、H 、O 三种元素,因此该物质不可能为乙烯(C 2H 2)

[补充内容]如何确定该物质的化学式(需要确定物质中C 、H 、O 三种原子的个数比)

1:6:2)16

0.3

-1.2-2.3(:)10.3(:)121.2(N(O)N(H):N(C)==:

故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 2H 6O 。

【巩固练习】

1、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实验测得1.6g 该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后,可生成3.6g 水和4.4g 二氧化碳,则该纯净物的组成为( )

A .只含有碳、氢元素

B .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无法判断

2、某纯净物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 g 二氧化碳和5.4 g 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纯净物中含有C 、H 元素,不含O 元素 B .该反应中O 2和CO 2的质量比为14:11 C .该反应中O 2和H 2O 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 .该纯净物中C 、H 原子的个数比为1:4

3、某纯净物6.0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纯净物的组成元素是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4、将4.6g某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O2质量为11.2g

B.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C.生成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5、一定质量的某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2.2g CO2和1.8g H2O,另取3.2g 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 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 C2H4

B. CH4O

C. CH4

D. C2H4O

6、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 CO2和1.8g 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 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C2H4 B.CH4O C.CH4 D.C2H4O

题型五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解题策略】

(1)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一般选择没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化学反应,若选择的化学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要选择在密闭容器内进行,防止外界物质进入或生成的气体逸出。

(2)选择的反应实验现象要明显,如产生气泡、产生沉淀、变色、发光、发热等,以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3)易错点:误认为前后称取质量不相等的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切记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例】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学科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具体表述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只有A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否定B、C装置的理由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将C装置进行改进,改进后的装置如图2所示。

①次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待完全反应后,将D装置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较反应前的小,若整个操作过程无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装置中酒精与水混合属于物理变化 C装置内产生的气体会逸出到空气中(2)①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变大②气球膨胀会受到空气浮力的作用,方向竖直向上

【巩固练习】

1、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所示,现分别以A、B、C、D表示如图,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锥形瓶底放一层细沙的目的是:________;导管口系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实验中,看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________,气球先________后________。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B实验:由于产生的________逸出烧杯,导致天平不再平衡。

(3)C实验:看到铁钉表面有________生成,同时溶液由________色变成________色。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D实验: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________,生成白色固体。反应后称量,天平不平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四位同学认真分析实验,一致认为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必须在________中进行。

2、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三个实验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A、B、C所示(B、C中托盘天平略)。

(1)图A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2)上述只有A装置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C则不能,否定B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3)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物不变的前提下对C装置可以进行改进,你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

(4)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

3、质量守恒定律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将下列A、B、C装置分别放在装置D的天平上,用砝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锥形瓶倾斜,使液体药品与固体药品接触,一段时间后再把锥形瓶放在天平上。

(1)①以上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②选一个实验,写出能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并写出相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在发生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因此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

(2)以上实验中,选一个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

4、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1)装置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1)锥形瓶底部放一些细沙的目的是_____。

(2)小新同学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引燃瓶中的白磷,白磷

引燃后瓶中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打开橡胶塞,发现瓶中又开始产生

大量烟,你认为这是因为_____,然后,他又立即将橡胶塞塞

回去,这时天平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

5、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甲组乙组丙组

实验装置

(1)甲组同学的实验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大量_____;小气球先膨胀,冷却后变得更瘪;反应后冷却到室温称量,天平的指针_____(填:“向右”、“向左”或“不”)偏转。在该实验中,玻璃管上系一个小气球的目的是_____。

(2)乙组同学的实验现象是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变为_____色,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丙组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反应后天平不保持平衡。

[实验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不发生改变。

[实验反思]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装置中进行。

6、以下是老师引导学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片段,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甲组乙组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

天平指针向右偏转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发生改变,

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实验结论猜想1正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2正确

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是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___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__(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二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最终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种元素组成。

7、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图1)。

(1)镁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2)小明通过称量发现:图1中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

于镁条的质量。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3)小红按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她却发现

产物中还有一些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作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结论

如图,取燃烧产物于烧杯B中,

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燃烧产物中含Mg3N2

①为什么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为什么呢?请给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①如果用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足量)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

② 2.40g镁条在某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质量可能是___。

A 3.33g

B 4.00g

C 3.28g

D 3.96g

8、化学社团的同学用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图Ⅰ中将锥形

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砝码和游码使天平平衡,记录所

称得的质量为M1,待反应后锥形瓶冷却,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记

录所称得的质量为M2。图Ⅱ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镁条和一块石

棉网,称量其质量为M3,在石棉网上方点燃镁条,冷却后将燃烧后

的产物和石棉网一起称量,称得其质量为M4。

【知识回顾】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作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分析】

(1)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________。

(2)红磷燃烧过程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3)M1=95.9 g,M2=95.9 g,则红磷燃烧__(填“遵循”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M4_(填“>”“=”或“<”)M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图Ⅰ和图Ⅱ两个实验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原因是____________。

题型六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题

【解题策略】

(1)读懂题意,理清思路,知道利用方程式中哪些物质进行计算。

(2)一般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数。一般情况下,问题问什么,就设什么为x(一般若要求某物质的质量分数时,一般设生成该物质的质量为x,而不直接设质量分数为x)

②根据题意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方程式一定要写对,否则后面不能得分)

③找出方程式中相关的物质(进行计算的物质必须为纯净物,若为混合物,则要计算出相应纯净物的质量)

④标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对应的质量(注意,列在方程式下面的物质的质量必须为实际参加反应的质量,没有参加反应的不能全部带入;质量必须带单位;另外题目中用什么单位,整个计算过程中就用什么单位,不需要换算)

⑤列出等式(列等式请左边相比等于右边相比)

⑥计算(一般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时不会很复杂,若计算结果除不尽就需要检查是否把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或者物质的质量弄错了;若题目中规定了保留几位小数,则一定要按要求操作)

⑦作答(此步骤必不能少,问题怎么问,这里就怎么作答)

【类型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判断物质是否过量

1、将18g高锰酸钾加热,当产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

A. KMnO4、MnO2

B. K2MnO4、MnO2

C. KMnO4、MnO2、K2MnO4

D. KMnO4、K2MnO4

【类型2】含字母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在2A + 3B == C + 2D反应中,36g A与56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g C和一定量的D。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则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 7:1

B. 7:8

C. 7:16

D. 7:32

2、在反应2A + 5B == 2C + 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1.3g 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 D。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

A. 4:9

B. 8:1

C. 10:11

D. 13:44

3、在反应A + 3B == 2C + 2D 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 A与一定量B 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 D,则生成C的质量为()

A. 9.6g

B. 8.8g

C. 6.8g

D. 4.4g

4、在 A + 3B == 2C + 2D的反应中,14g A完全反应生成44g C和18g 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 16

B. 32

C. 64

D. 96

5、现将10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 A完全反应后生成8g C和4g 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 1:1

B. 2:1

C. 5:1

D. 4:1

6、反应A + 3B == 2C + 3D 中,已知A 和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6, 2.5g A 与一定量的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5g D ,则反应中B 和C 的质量比为( ) A. 2:1 B. 9:8 C. 3:2 D. 4:7

7、在4A + 5B == 4C + 6D 反应中,已知34g A 与80g B 完全反应生成54g D ,若已知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则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68 B. 34 C. 32 D. 17

8、将15g A 物质、24g B 物质、8g C 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得知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A 8g ,C 30g ,还有一种物质D 。若A 、B 、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28、32、44、18,则它们之间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A. A + B == C + D

B. A + 2B == 2C + D

C. A + 3B == C + 2D

D. A + 3B == 2C + 2D

备反应如下:,

【类型4】含杂质物质的计算

[解题策略]

(1)纯净物的纯度(质量分数)=

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样品)的总质量

×100%

m (纯净物)=m (样品)×纯净物的纯度(质量分数) (2)若物质不纯(即含有杂质),需换算成纯净物质量才能代入方程式计算。

3、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某兴趣小组利用该药品

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数据记录

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______;

(2)计算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

4、为测定某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含量,县城区12.5g石灰

+ 2HCl = CaCl2 + H2O+ CO2↑)

3

5、某水泥厂为了测定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样品中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5g石灰石进行高温煅烧,完全

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8.1g。已知杂质不反应且残留,

,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6、向盛有10g纯碱样品(主要成分为Na CO)的烧杯中

【类型5】根据差量法进行计算

[解题方法] m(反应前的所有物质)=m(反应后的所有物质)

【类型6】图像题

[解题策略] 读懂坐标轴曲线中的横纵坐标的含义,明确曲线拐点的意义(一般表示恰好反应完全)

1、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

物充分加热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

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求:

(1)该实验中产生的氧气的质量

为_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

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现将氯酸钾

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g装入大

试管中,加热至不再有气体生

成,得到如图图像,请根据图像

计算氯酸钾的质量。

【类型五】表格题

[解题策略]关键在于弄懂:(1)第几组是恰好完全反应;(2)选用第几组数据带入方程式进行计算。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培优能力提升卷附答案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培优能力提升卷附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如图所示:3个甲分子与1个乙分子反应生成两个丙分子.根据图示所得信息正确的是() A.物质甲的化学式为H6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化学反应中,分子是最小的微粒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 反应前质量 3.211.2000 /g 反应后质量 007.2 4.4待测 /g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X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反应后X的质量为2.8g C.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D.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7 3.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4.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中乙、丙两物质质量比为2: 7

C.图示中x的数值为4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5.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为36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W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6.浓盐酸跟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会产生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Cl2B.H2C.NH3D.HCl 7.下图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D.1个X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的原子 8.在化学反应A+B2=2C中,已知20g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gC。已知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20B.32C.48D.96 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初中化学教材全解(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教案 鲁河中学陶维素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⑴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⑵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没有增减,种类没有改变,质量也没有改变。 ⑶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现象。 ⑷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元素守恒角度对相关反应进行分析。 2.过程和方法: ⑴会设计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⑵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方法研究化学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物质是永恒存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用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 m(P)+ m(O2)== m (P2O5) 铁+ 硫酸铜——→硫酸亚铁 + 铜 m(Fe)+ m(CuSO4)== m(Fe SO4)+ m(Cu)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及其原因的微观解释 1.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原因的微观解释: 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没有增减,种类没有改变,质量也没有改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 小结: 质量守恒定律可理解为“五个一定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质量总和原子种类 五个一定不变:宏观微观原子数目 元素种类原子质量 物质种类 两个一定改变 分子种类 物质状态 两个可能改变 分子个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章化学方程式教案设计

化学方程式 一、复习旧知 ①玻璃棒的作用②过滤操作要点③硬水和软水的区分④硬水软化⑤电解水实验⑥化合价的计算 二、新课讲解 ◆重难点:①质量守恒定律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③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方法④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考点:①质量守恒定律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③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 一、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1.实验一 方案一

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所有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不能解释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3.不能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简单地理解为反应物或反应容器中的物质,因为反应中经常存在某种反应物过量的情况,还有物质含有不反应的杂质的情况。 4.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物质不论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其质量都应计入,尤其注意不要忽略气体物质的质量。 3.实验二: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 实验5-1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是气体,直接逸散到空气中,其质量不再能被托盘天平称量,故天平放有砝码的一端下沉。实验5-2中,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部分氧化镁以白烟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质量应该减少,而反应后得到的白色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来的镁的质量,则是因为氧化镁的质量包括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

【注意】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所选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如果反应中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加反应,实验就不能在敞口的容器中进行,否则生成的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而参加反应的气体质量会显著变化,都会使反应前后称量的质量不相等。 二、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以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为例,反应过程中,氢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此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三、化学方程式 1.定义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在化学方程式中,等号左边表示反应物,等号右边表示生成物,反应条件标注在等号的上方,等号读作生成,“+”读作和。 2.含义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题

第五单兀质量守恒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 1?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在于反应前后 A. 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改变 2?从图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 .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在反应2A + 5B = 2C + 4D 中,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 9:22,若2.6gA 与B 完全反应,生成8.8gD ,则在此反应中B 与D 的质量比为( C ?物质 W 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D ?物质 W 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7?下列关于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应符合客观事实 B.只要不是在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均要注明条件 C.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生成物中的气体一定要用 标注 8?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 ?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 ( ) 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的是( ) A.4:9 B.8:1 C.10:11 D.31:44 4?关于化学方程式 点燃 4P+5O 2 2P 2O 5,四位同学表达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种说法, 其中错误 6g A 和8g B 2充分 反应,则生成 AB 的质量是( ) A ? 9g B ? 11g C 12g D ? 14g 6.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 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 物 质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W 反应前质量/g 50 1 1 23 反应后质量/g 2 45 28 x H . H 的是( 5. 在化学反应 2A+B 2=2AB 中,A 与B 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习

人教版初三化学中考复 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初三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分子 9、原子: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区别:有没有新的物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 一种元素符号 如:O 是单质,CO 是化合 区别:在化学(单位为“1”, 原子 中子质子 注: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 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 2O 2 === 2H 2O + O 2 ↑ 此反应MnO 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MnO 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章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下列反应发生后,固体质量增加的是() A. 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 烧 B. 将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C. 木炭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 铜 D.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2.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X+6O24CO2+SO2+2H2O,则噻吩X的化学式为() A. CH4S B. C2H6S C. C4H4S D. C6H6S 3.配平化学方程式时,所配化学计量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等号两边() A. 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之和是否相等 B. 各种元素的种类是否相同 C. 各种物质的状态是否相 同 D. 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 ) 4.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B. 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 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 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5.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 S B. SO2 C. SO3 D. CO 6.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式为6CO2+6H2O X+6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X的化学式() A. C6H12O6 B. C6H12O C. C6H12 D. C3H6O3 7.酒精监测仪中的反应原理为:C2H5OH+4X(红棕色)+6H2SO4 =2Cr2(SO4)3(绿色)+9H2O+2CO2↑,则物质X 的化学式为() A. CrO3 B. Cr2O3 C. Cr2S3 D. CrSO3 ! 8.向X溶液中不断加入Y,下列各组实验与图中所示关系相符的一组是() A. A B. B C. C D. D

【精选】最新中考化学质量守恒专题汇总

最新中考化学质量守恒专题汇总 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生成物质量总和 2.适用范围: (1)只适用于化学变化 (2)只适用于质量 (3)只适用于参与反应的物质 3.规律“五”不变: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②元素的种类不变;③元素的质量不变;④原子的种类不变; ⑤原子的个数不变“二”一定变:①物质的种类一 定变;②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变“一”可能变:物 质的状态和分子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书写步骤 (1)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并用横线连接 (2)配:在反应物和生成物前配正确的序数 (3)改:改横线为等号 (4)标:正确标出“↑”“↓” (5)查:检查所写方程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 “↑”“↓”的适用条件

(1)“↑”:反应物中无气体参与,生成物中有气体 (2)“↓”:在溶液中的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1)宏观:反应物在反应条件下生成生成物 (2)数量:几个反应物分子在反应条件下生成生成物分子 (3)质量:几份反应物在反应条件下生成几份生成物 三、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书写步骤 1.设:设所求量为 x 注:①通常求什么设什么;②x 后不带单位 2.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列:上:系数×相对分 子质量中:实际质 量下:列比例式 4.解:解出 x 的值 5.答:写出答案 例题 (2017?鼓楼二模)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B 装置中剩余固体成分。

【查阅资料】①四氧化三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铁和水。 ②氯化铁能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③氧化亚铁和氧化铁不能被磁铁吸引,铁和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初步探究】装置中剩余固体全部是黑色的,并且都能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 1:固体成分是四氧化三铁;猜想 2:。 【探究与结论】小华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她认为若固 体全部溶解, 没有气泡冒出,则猜想 1 正确;若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冒出,则猜想 2 正确。 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拓展】 ①小张根据查阅资料所得的信息分析得出:“小华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 足量的稀盐酸,若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泡冒出,就认为剩余固体是四氧化三 铁”的结论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 ②若将 B 装置中剩余的黑色固体 20.3g,经过一系列转化,全部变为氧化铁(设转化过程中铁元素无损耗), 增加的质量为 x,则 x 的取值范围为。 【分析】加热条件下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蓝色固体 五水硫酸铜;铁能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

第五单元讲 质量守恒定律 (学案)

第十一讲质量守恒定律 :___________ 实验注意事项:(白磷燃烧实验): 1、沙子的作用: 2、玻璃管作用: 3、气球作用: 4、本次实验关键点: 活动二、观察演示实验2,完成实验报告: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表达式:现象:、天平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表达式: 现象:、天平 思考:两个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不正确,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活动三:分析质量守恒定律 1、为什么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 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三个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宏观两不变:_______;________.两个一定变: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可能变:_____________ 2.质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 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不适用于; 练习: 1)加热高锰酸钾后,为什么固体总质量增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能变成燃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初三化学 总复习教案

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新人教)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九年级学生 2.学科:化学 3.课时: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复习白磷、铁丝、木炭等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 二、教学课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三、教材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位于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化学变化主要有了一定的认识,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和反应后生成什么新的物质。本单元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引导学生从质的认识向量的认识过渡。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为开展化学计算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

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变化,即原子守恒是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通过讲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从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五、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活跃课堂氛围,发挥互联网在课堂教学中得作用。教学过程中采用观察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探究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得出质量守恒定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引入:五彩缤纷的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发生这化学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变化。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典型的化学变化。我们通过几个实验视频来复习一下实验现象。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初中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 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 2.表示的意义:

(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3)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例如: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 2+O 2 2H 2O 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 点燃 点燃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①化学变化中的〝一定不变〞: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元素种类、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②化学变化中的〝一定改变〞;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改变;③化学变化中的〝可能改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利用这一定律可以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由此可以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三。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相等,推断反应物或生物的化学式。 〔2〕某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可求出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四。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 五。化学方程式定义

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书写原那么: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方法:①正确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②配平化学方程式,然后将连线改为等号;③注明化学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等。 六。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有关纯净物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比较简单,但解题时要把握好三个要领,抓住三个关键,注意一个事项。 三个要领: 〔1〕步骤要完整; 〔2〕格式要规范; 〔3〕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 〔1〕准确书写化学式; 〔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本卷须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必须是质量单位,如果给出体积需根据密度换算成质量〕。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 D.1 g CH4和2 g 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 g CO2和2 g H2O 答案C化学方程式中的“+”应读作“和”,A不正确;微观方面表示1个甲烷分子和2个氧气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水分子,B不正确,C正确;化学式前面的数字是各物质的粒子个数而不是质量,D不正确。 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并将实验测得的结果填写在下表中,请你分析并填空: (1)该反应的类型是。 (2)C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填“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3)反应后D物质的质量是g。 答案(1)化合反应(2)催化剂(3)32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后D物质的质量为(20+12+2+2) g-(2+2) g=32 g;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为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为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所以该反应可表示为A+B D,属于化合反应。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了32 g氧气,同时只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18 g水,则该物质中() A.只含有碳元素 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5.7% 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 答案D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该物质的质量为44 g+18 g-32 g=30 g,44 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 g×=12 g,18 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8 g×=2 g,12 g+2 g=14 g< 30 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g∶2g∶16 g=6∶1∶8;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0%。本题应选D。 2.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甲是单质 B.丙分子中A、B原子个数比为3∶1 C.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分子的个数也没有改变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熔 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腐蚀性、毒性等。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 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各种常见仪器: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 (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 (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 (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 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

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1 氮气氧气,氮气,氧气点拨:空气的成分注意使用的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2 1.3和5 混合物:空气主要含有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 3 B C A 4 氧气:支持燃烧可供呼吸氢气:可燃烧,清洁能源 5 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空气质量较差,农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清新,安静。 6 航行等都要用到氧气。 (2)氮气制硝酸和化肥的主要原料,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等。(3)稀有气体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充人灯泡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氙可用于医疗麻醉等。 课题2---氧气 1 将带火星的本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此气体是氧气。 2 硫+氧气二氧化硫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铝+氧气氧化铝: 3 CCDCD

课题3--- 制取氧气 1 文字表达式(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 气(3)碳+氧气二氧化碳 2 (1)C (2)B (3) (3)A(4)D 3 在集气瓶先装入少量水,一是可以防止燃烧物落下时炸裂集气瓶,二是可以用水来溶解吸收产物,如硫燃烧的产物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污染空气,二氧化硫可以溶于水,加水就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扩散,所以,硫燃烧时,要在集气瓶先放少量水,不宜用细沙来代替,而铁丝、铝条燃烧时,在集气瓶用细沙来代替水是可 4 (1)不同,思考如何得到平稳气流。把催化剂放在试管里,塞好带导管的瓶塞,用注射器向逐滴加入过氧化氢可以得到平稳的气流,也便于收集。、(2)探究报告 目 标 1.寻找新的催化剂 2.制取氧气 3.试验氧气性质 仪 器, 药 品 注射器,点滴板,红 砖粉末,过氧化氢 溶液,木炭 注射器,带导管的试管,大 试管,过氧化氢 一试管氧气,木炭 方 案 (可 画 简 图) 带火星的小木条 步 骤 将红砖粉末放到点 滴板的一个孔中, 用注射器往上滴加 过氧化氢溶液,再 把带火星的小木条 迅速地放在上面 将红砖粉末少许放入试管 底部,塞好瓶塞,将注射器 吸满过氧化氢溶液,插入 瓶塞,往里逐滴加入,导管 插入试管中 将烧红的木炭伸 入盛满氧气的试 管中 现 象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有气泡放出 木炭燃烧比在空 气中燃烧的更旺, 产生的气体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 浊 结 论 红砖粉末是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放出氧气 氧气的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易错能力提升卷含答案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易错能力提升卷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题 1.过氧乙酸(C2H4O3)是常见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中含有O3分子B.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6% C.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g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2:4: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D.12 g碳和16 g氧气反应,可生成28 g二氧化碳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通过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是生成物B.测得反应后丁的质量为4g C.乙可能是催化剂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待测值为0.6 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 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2 D.甲一定是化合物 5.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16 X 5 24 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甲、丁两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5 D .X 值为28 6.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 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 .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7.2018 年 10 月 28 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第三次试海成功。用到的金属钛主要通过下列 反应制得: ①2FeTiO 3+6C+7Cl 2═2X+2TiCl 4+6CO ,②TiCl 4+2Mg ═Ti+2MgCl 2.则 X 的化学式为( ) A .FeCl 3 B .FeCl 2 C .Fe 2O 3 D .FeO 8.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 (OH )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 Y > B .X 一定是2CuCl C .Y 可能是2H O D .Y 可能是24Na SO 9.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 .AlO ﹣﹣氧化铝 B .2N ﹣﹣2个氮元素 C .H +﹣﹣1个氢离子 D .Cl 2﹣﹣2个氯原子 10.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B .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 .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个数比为2:3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1.过氧乙酸(C 2H 4O 3)是常见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含O 3分子 B .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4:3 C .分子中有9种元素 D .碳的质量分数为24%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 子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的认识 (2)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数值上等于核外电子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注意:①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中都有中子。例如:氢原子核中无中子 2 、相对原子质量:⑴ 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核内微粒的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课题2 元 素 一、元素 1、 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 4、元素的分布: ①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②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C、H、N 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注意: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二、元素符号 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 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 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4、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 1、发现者: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2、结构:7个周期16个族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4、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

新人教版初三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很全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