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作业本 历史 选修3 答案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作业本 历史 选修3 答案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作业本 历史 选修3 答案

特别说明

此资料来自豆丁网(https://www.360docs.net/doc/9213543296.html,/)

您现在所看到的文档是使用下载器所生成的文档

此文档的原件位于

https://www.360docs.net/doc/9213543296.html,/p-80563407.html

感谢您的支持

抱米花

https://www.360docs.net/doc/9213543296.html,/lotusbaob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计划(选修一)

【2020】人教版高中历史教学计划 (选修一)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选修i、ii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 2、历史教学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通过对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学习,锻炼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中汲取营养,达到渊博学识、提高自身修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目的。 3、在抓好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顺利完成高二历史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 教材按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民主思想与政治实践》,教师可依据课标要求灵活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如下: 1、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妥善处理教学内容,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 2、教学中应着重于对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文献资料的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能力。

3、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基础知识,养成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已基本适应,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且学习方法上有了改进,高二是高三提高和冲刺的积累阶段,必须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高二学生在历史认知上的层次,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步掌握历史演进的规律,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的历史,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属于自己的历史论辩,拓宽他们的历史思维,为高三巩固提高打好基础。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1、重点工作: (1)主抓基础知识,每一单元的复习都以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脑子里有清晰的线索。 (2)多研究一些习题,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习题,扎扎实实的做题。 (3)培养学生的做题技巧,使之掌握考试的方法。 2、具体措施: (1)立足课堂教学,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二年级的学生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答案汇总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三、旁栏思考题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四、[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 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 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五、练习 2.提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此外,无论是葡萄酒或葡萄醋,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沉淀过滤、灭菌装瓶等获得成品酒或醋。葡萄酒还需在一定设施和条件下(如橡木桶和地窖)进行后续发酵,以获得特定的风味和色泽。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 学生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依据是: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长有菌丝,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杂菌的污染。 二、腐乳质量的评价 制作成功的腐乳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块形整齐、厚薄均匀、质地细腻、无杂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 1.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代:(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2)“周礼尽在 鲁” 影响:(1)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2)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 (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2.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有什么地位和影响? 主要内容:——思想:(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 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 图维护奴隶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2)核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主张以爱人之心和 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3)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 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 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政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 ——教育:(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 《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基本教材。 地位和影响:——对中国:(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 统社会 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2)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 广创造 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 (3)“六 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 中国 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同步导学作业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Word版含解析

限时规范训练(四) 1.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应首先设计() A.基因的结构B.蛋白质的结构 C.氨基酸序列D.mRNA的结构 [答案] B [解析]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应该采用蛋白质工程,而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为: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因此,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应首先设计蛋白质的结构。2.目前科学家们通过蛋白质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推测蓝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②蓝色荧光蛋白的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序列 ③蓝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合成 ④表达出蓝色荧光蛋白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D.④②①③ [答案] B [解析]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

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相应基因的修饰、改造或人工合成→相应基因的表达。因此,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②蓝色荧光蛋白的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序列→①推测蓝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③蓝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合成→④表达出蓝色荧光蛋白。 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分子水平上的操作 B.基因工程就是改造基因的分子结构 C.蛋白质工程就是改造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D.基因工程能创造出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基因,蛋白质工程能创造出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蛋白质 [答案] A [解析]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蛋白质工程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能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4.科学家为提高玉米中的赖氨酸含量,计划将天冬氨酸激酶的第352位苏氨酸变成异亮氨酸,将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中104位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成异亮氨酸,就可以使玉米叶片和种子中的游离赖氨酸

浙江省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一作业本答案高一上

----------------------- Page 1----------------------- 高一语文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高中新课程作业本语文必修一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 板块一吟诵青春 1. (1)ɡě jú a zhēnɡ rong a chàng liáo 2. (1)满江(2)比喻事物的盛衰、消长。(3)奔放(4)激浊扬清(5把,,看做粪土 3.诗余长短句宋朝小令中调长调词牌词题 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5. (1).借代(2).拟人 6. (1)写出了红之广写出了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2)表现了江水的清澈 程度写出了千帆竟发、争先恐后的壮丽场面(3)形象的表现出雄鹰矫健 的身姿生动的描绘了游鱼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自如的神态 7.同意。理由略 8.D 9. (1) 10山、林、江、舸、鹰、鱼。 11. 《沁园春长沙》以设问句为结尾,对上阕“谁主沉浮”的提问做了巧妙地 回答,即主宰国家未来命运的将是我们“同学”。 板块二体悟人生 1.wǎnɡ miǎn nì shā pǐ zhí fǔ kē bàn yì 2.①句中“流失”用词不当,改为“流逝”。②句中后一分句缺少主语,“涉及” 前面应加上“作品”。③句中“作者刻意淡化父亲的角色意识是有意义的”一句 句式杂糅,去掉“是有意义的”;“倾心、尊重、平等、开怀”词序不当,调整 为“平等、尊重、开怀、倾心”。④句中“或许”之后加一个“也”字,构成关 联词“即使,,也,,”的正确搭配。 3. (1)b (2)a (3)a (4)b (5)b 4. (1)《沉沦》(2)《父与子》(3)《再别康桥》(4)《四季随笔》 (5)《草叶集》 (6)《静静的顿河》 5. (1)“蓬莱仙岛”原指神话里渤海中神仙居住的小岛,这里喻指在学问中深 藏着的精神愉悦的境界。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劝勉自己的孩子要乐于学习,并享 受学习带来的精神满足。 (2)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那么所有的欢乐和 痛苦,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人们是不必用 自己的尺度去评判这个人的人生得失的。 6. (1)《我的四季》:四季是生命的过程,是少年时期的播种,青年时期的浇 灌,中年时期的收获,晚年时期的品味。(2)《四季谣》:四季是执著的付 出,是“我”的奉献与“你”的需求永远无法相交的遗憾。(3)《四季》: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1: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经济上根本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从此开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2)理解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 (3)探究商鞅变法和秦国富国强兵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商鞅遭到旧势力的反对而亡的学习,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对商鞅变法作用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理解历史问题的的能力; (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具体表现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综合、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形式,设置历史情境,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商鞅变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勇于改革,与时俱进的精神;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问题; (3)改革和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生产力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 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

『教学建议』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商鞅变法后富国强兵的秦国:商鞅之死,富国强兵的秦国和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由于守旧势力的反扑,商鞅为变法献出生命,但“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当时的先进国家,但它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这段历史的文字与图片资料比较丰富,建议在教学时适当进行补充,增加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感性了解,深入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本课引言由图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图片展现了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秦陵兵马俑军阵。文字内容则重点指出,人们在肯定和赞颂秦统一六国的伟大贡献的时候,总是不约而同地把秦走向统一的原因上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商鞅变法。两部分内容旨在说明: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 本课引言由图片与文字两部分组成。图片展现了横扫六国壮观场面的秦陵兵马俑军阵。文字内容则重点指出,人们在肯定和赞颂秦统一六国的伟大贡献的时候,总是不约而同地把秦走向统一的原因上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商鞅变法。 师:通过观察本图片(始皇陵兵马俑),你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生:秦朝赫赫军威。 师:通过阅读引言中李白的诗,感受“秦王扫六合”的气势,你认为“秦王扫六合”奠定基础的是什么? 生:商鞅变法,促使秦国富国强兵。 教师由此导入新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讲授新课 商鞅变法的结局 (一)商鞅之死: 1、原因: ①新法触犯贵族的利益,遭到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和抗拒;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作业测试练习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ZHUAN TI ER | 专题2细胞工程 2.1植物细胞工程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课堂知能验收 对应学生用书P025 1.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理论上,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该生物的全套基因,具有全能性 B.植物细胞虽然具有全能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表现出来C.植物体只有生长点细胞具有全能性,而其他部位细胞没有全能性 D.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而其他生物细胞一般不表现出全能性 答案 C 解析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也就是说,每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表现出来,一般来说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较高,动物细胞的全能性较低,C错误。

2.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答案 D 解析种子萌发长成植株是由幼体到成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虽有细胞分化,但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仅仅是细胞分化的过程,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花粉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经历了细胞分化,体现的是花粉(生殖细胞)的全能性,没有体现体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体现出体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3.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方法步骤及诱导的植物激素分别是() ①细胞的全能性②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③根、芽④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⑤生长素和乙烯 ⑥愈伤组织⑦再分化⑧脱分化⑨植物体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学习材料五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本课程标准提出,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这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学科层面的重要体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是通过具体的语言学习过程逐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于具体的主题及语篇,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学习语篇呈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理解主题意义并使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与学的方式,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情感和态度,努力实践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深度教学,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为此,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依据课程内容要求,开设好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 (1)必修课程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课程,是学生满足高中毕业要求必须修习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奠定必要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基础。教师要把握好必修课程的基础性,从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和基本需求出发,根据必修课程的内容要求,制订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努力使课程内容与义务教育有机衔接。教师要注意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重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确保所有高中学生经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基本达到学业质量水平一的要求,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虽然必修课程的主题语境,即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与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相同,但是在主题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语言的难度方面这三类课程应是逐步扩展和加深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必修课程的基本要求,围绕具体评篇所提供的主题语境,与学生初中接触过的话题建立关联,基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中来。在语篇类型方面,必修课程阶段重点学习记叙文、说明文和应用文,以及新闻类语篇和与之相关的语篇知识。教师要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不同文体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语言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自主表达观点,实现深度学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课标要求】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雅典城邦兴起的地理环境2.雅典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3. 公元前632年的雅典平民暴动 2)工商业的发展: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2.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3.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及其政治主张 3)首席执政官梭伦:1.萨拉米斯岛问题2.BC594年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工商业的发展)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运用:(工商业的发展、首席执政官梭伦)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过程与方法:(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阅读摘要、(工商业的发展)纲要图示、情景再现、辩论比较(首席执政官梭伦)史论结合、自主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社会经济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是导致社会动荡的根源。 实现人生价值要凭理想、奋斗和机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作用;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的原因和影响。 难点: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改革的自然条件) (1)环境优越:位于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 (2)资源丰富:盛产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等; (3)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港。 二、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的政治背景) 1、城邦国家的雏形 (1)背景:荷马时代,阿提卡地区的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 (2)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 (3)特点:小国寡民 (4)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 (5)社会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 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1)原因: ①政治上,贵族掌权(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平民政治权力太少(公民大会)。 ②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2)结果:雅典平民武装暴动(前632年),政局动荡 (3)影响:敲响警钟、局部调整、真正改革

高中生物选修1 课后习题的答案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旁栏思考题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 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 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 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 ℃左 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 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 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 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二)[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 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 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三)练习 3.提示:需考虑厂房、设备投资、原材料采购、工人人数及工资、产品种类、生产周期、销售渠道、利润等问题。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旁栏思考题 1.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答: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 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 答: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3.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答: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 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4.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 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 “体”,使腐乳成形。“皮”对人体无害。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一)旁栏思考题 1.为什么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答:酸奶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因此 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2.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 答:有些蔬菜,如小白菜和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硝 酸盐。当这些蔬菜放置过久发生变质(发黄、腐烂) 或者煮熟后存放太久时,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 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 3.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 答: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酵母菌是兼 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 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繁殖。 (二)练习 2.答:果酒的制作主要利用的是酵母菌的酒精发酵,果醋 的制作利用的是醋酸菌将酒精转变为醋酸的代谢,腐乳的制作利用的主要是毛霉分泌的蛋白酶等酶类,泡菜的制作利用的是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传统发酵技术都巧妙地利用了天然菌种,都为特定的菌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最终的发酵产物不是单一的组分,而是成分复杂的混合物。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旁栏思考题 1.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 微生物感染。 2.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菌。如果需要,请选择合适的方法。 (1)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2)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 (3)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答:(1)、(2)需要灭菌;(3)需要消毒。 (二)倒平板操作的讨论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你用什么办法来估计培养基的温度? 提示: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 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 答: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 答: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 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 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在倒平板的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为什么? 答: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 滋生,因此最好不要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 (三)平板划线操作的讨论 1.为什么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吗?为什么?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答: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答: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 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 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四)涂布平板操作的讨论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之《〈论语〉选读》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论语》选读 一、课程标准关于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的教学目标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2.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3.学习连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4.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参考有关论著,学习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交流,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二、关于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 把《(论语>选读》的l5课分成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主要考虑到三点原因:一是教学时间只有36课时,二是学生的古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基础尚浅.三是教师选修课教学的经验有待积累。为了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规定10课为教读课文,5课为自读课文。自读课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自学,建议不作为各类考试涉及的依据。5课自读课文分别为“待贾而沽”、“求诸已”、“出辞气远鄙倍”、“学以致其道”、“敬鬼神而远之”。 三、对于选修课教学和课型的建议 《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教学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如下表: 就《<论语>选读》而言,语录的格局、对话的语体仅仅是古代文章格式的萌芽,所以教学建议着重是从语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两个教学层次上作出说明的。该部分是对“教学要求”的具体体化,同时对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作了提示。 选修课教学首先要有合宜的定位。它不同于大学中文系的古代文学选修课,不追求系统和深度;也不同于中学的必修模块教学,不必过于讲究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探究都要兼顾。应该说,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基础,文化内涵的探究是结果。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探索各种能够操作并且行之有效的课型。根据平时文言文教学的习惯,遵循选修课程的教育目标,借鉴各地选修课教学的成功经验,我们对《(论语)选读》的课型提出如下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1.教师串讲课型:以文言文传统教读方法为主,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进行思想文化的评析和探究。 2.主题讲座课型:规定一个文化主题(话题),以课文选段为材料,以教师讲座为主要形式,阐发课文内容,探讨该话题的文化意义。

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设计6:第3课 明治维新教案

第3课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日本明治维新前的社会状况,理解改变日本历史现状的必要性。 全面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具体的维新措施来探讨其对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初步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立足论从史出的原则,充分利用、发掘教科书的小字、史料、插图以及影像资料,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充分展现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使历史知识生动鲜活起来,以利用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感悟明治维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悟大和民族追求近代化的拼搏精神,进而树立追求进步、学习先进的意识。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国家、民族要屹立于世界,就要顺应历史发展要求,选择适合国家民族发展的道路,同时不能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大国崛起》的片头:“15—16世纪西班牙地理大发现,17世纪荷兰资本主义力量,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工业时代到来,1789年法国大革命,1871年德国统一,1871年日本岩仓俱视出使欧美,美国诞生终成世界一极。” 同时板书《明治维新》展示ppt。 通过欣赏中央台纪录片《大国崛起》的片头,了解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怎样。结合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导入日本明治维新。 一.基本解读教材。 (一)知识构建 通过预习,学生自主来构建明治维新的知识结构。

板书: 1.背景:(1)P84 日本是一个封建专制国家。 (2)p85国家面临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2.前提:倒幕运动。 3.目的:P86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4.内容:P86 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 5.影响:P87(1)积极影响: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理。摆脱了民族危机。 (2)消极影响: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成为亚洲和平的一个新威胁。 (二)解决疑惑(13分42秒——20分35秒) 在基本解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并解决这些问题。不懂之处教师引导解释,或者传授。 (生)我觉的“前提”应该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生)我觉的倒幕运动应该属于“目的”。 (生)我觉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应该属于“背景”。 (师)下面让我们先来解决“资本主义萌芽”属于“背景”还是“前提”,请结合前面我们学过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思考到底属于什么范畴? (生)共同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生)恍然大悟,共同回答,属于“背景”。 (师)然后我们解决:“倒幕运动”属于“前提”还是“目的”。那么谁先来给我们介绍下什么是“倒幕运动”? (生)依据教材解释“倒幕运动”。 学生解释后仍不确定属于“目的”还是“前提”,教师解释,属于“前提”,推翻幕府统治后,才开始了明治维新。 (三)攻克难关。(20分36秒——29分11秒) 在基本解读的基础上,找出你遇到的难点问题。逐一解决,攻克难关。 (师)在刚才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你觉得哪点最难把握? (生)同声回答:背景。 (师)那么让我们来攻克难关。利用对日本当时一些名词的解释,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师)出现了哪些日本当时的“名词”? (生)武士、天皇、将军。

浙江省普通高中作业本生物必修三答案

第三节 1~5 BBAAD 6~8ADC 9(1)被HIV感染的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相应抗体(2)被感染转录被转录蛋白质外壳RHA和蛋白质外壳新的HIV 单元练习 1~5DDBDD 6~10DCDCD 11~15DAACB 16~20ACDBA 21(1)抗原抗体(2)免疫(3)康复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有可以杀死SARS病毒的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22(1)寄生(2)a c (3)多而快(4)体液细胞(5)已获得免疫(已产生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23(1)①较快地产生更多的对抗芽疱杆菌毒素的抗体②主动转运(2)①对照实验原则②对未经免疫接种的绵羊同时注射等量毒性极强的炭疽芽疱杆菌③未经免疫接种的绵阳全部死亡。 第四章 第一节 l. B 2.出生个体数总个体数大于计划生育 3.(1)增长衰退 (2)逐渐增大逐渐减小 4.两性l∶l 5.空间或面积种群动态 6.A 7.D 8.C 9、A 11(1)D (2)B、C (3)C (4) 增长稳定甲 第二节 1.无限无限很慢越来越快 J 2.A 3.A 4.有限有限 S 环境容纳量 K 5.加速 K/2 减速在K值上下波 动 6.D 7.A 8.B 9.D 10.B 11.B 12.⑴①时间④曲线图(或表格) (2) 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l. C 2.A 3.出生率死亡率环境容纳量周期性非周期性4.气候食物疾病寄生捕食气候温度湿度 5.D 6.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 7、调节优势雄鸟资源8、下降增加上升9~12BABD 13①周期性波动②非周期性波动③外源性调节因素④内源性调节因素 单元练习

1~5BDADD 6~10BACCC 11、(1)N=(M*n)/m (2)144 高(3)8/9(32/36)(4)2.5:1 12(1)1605 (3)见下图“J”形 13(1)B A D (2)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养较少(4)葡萄糖溶度较低,营养物质较少(4)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的样液应稀释后在计算 第五章 第二节 1~5CDDCB 6~8DAD 9(1)垂直①④②③(2)阳光湿度(3)时间 第四节 1、D 2、C 3、B 4、250~800mm 5、D 6、不足150mm 大于 7、C

浙江省普通高中作业本生物必修三答案

1~5 BBAAD 6~8ADC 9(1)被HIV感染的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相应抗体(2)被感染转录被转录蛋白质外 壳RHA和蛋白质外壳新的HIV 单元练习 1~5DDBDD 6~10DCDCD 11~15DAACB 16~20ACDBA 21(1)抗原抗体(2)免疫(3)康复的SARS患者的血清中有可以杀死SARS病毒 的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22(1)寄生(2)a c (3)多而快(4)体液细胞(5)已获得免疫(已产 生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23(1)①较快地产生更多的对抗芽疱杆菌毒素的抗体②主动转运(2)①对照实验原则 ②对未经免疫接种的绵羊同时注射等量毒性极强的炭疽芽疱杆菌③未经免疫接种的绵阳 全部死亡。 第四章 第一节 l. B 2.出生个体数总个体数大于计划生育 3.(1)增长衰退 (2)逐渐增大逐渐减小 4.两性l∶l 5.空间 或面积种群动态6.A 7.D 8.C 9、A 11(1)D (2)B、C (3)C (4) 增长稳定甲 第二节 1.无限无限很慢越来越快 J 2.A 3.A 4.有 限有限 S 环境容纳量 K 5.加速 K/2 减速在K值上下波 动 6.D 7.A 8.B 9.D 10.B 11.B 12.⑴①时间④曲线图(或表格) (2) 第三节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l. C 2.A 3.出生率死亡率环境容纳量周期性非周 期性 4.气候食物疾病寄生捕食气候温度湿 度 5.D 6.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 7、调节优势雄鸟资源8、下降增加上升9~12BABD 13①周期性波动②非周期性波动③外源性调节因素④内源性调节因素

1~5BDADD 6~10BACCC 11、(1)N=(M*n)/m (2)144 高(3)8/9(32/36)(4)2.5:1 12(1)1605 (3)见下图“J”形 13(1)B A D (2)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养较少(4)葡萄糖溶度较低,营养物质较少(4)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培养后期的样液应稀释后在计算 第五章 第二节 1~5CDDCB 6~8DAD 9(1)垂直①④②③(2)阳光湿度(3)时间 第四节 1、D 2、C 3、B 4、250~800mm 5、D 6、不足150mm 大于 7、C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必修模块) 高一地理(下) 必修《地理Ⅱ》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一、课标内容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5.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三、教学建议 1.课时分配 本章建议用7课时完成,课时分配如下表: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2课时。 2.教学方法 (略)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课标内容 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 二、教学要求 4 .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课时分配 本章建议用5课时完成,课时分配如下: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三节1课时,第四节2课时。 2.教学方法 (略) 必修《地理Ⅲ》 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一、课标内容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5.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6.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 1.1 认识大洲

人教高中生物选修1 课后限时作业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3 含答案

专题1 课题3 (建议用时:30分钟) 考点基本目标发展目标 1.泡菜制作的原理和实验设计1,2,3,4,5,6 11,12,13, 2.亚硝酸盐含量测定7,8,9,10 14,15 [基本目标] 1.制作泡菜时,所用的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 A.防止水分的蒸发 B.防止菜叶萎蔫 C.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 D.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 C[解析]泡菜制作是利用乳酸菌的发酵作用进行的,而乳酸菌是厌氧菌,所以要密封菜坛子,以避免氧气对其发酵作用的抑制。 2.选择泡菜坛的原则有() A.应选用材料好、外表美观的坛子 B.应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的泡菜坛 C.选用泡菜坛没有原则,只要不漏水、不渗水就行 D.应选用坛沿浅的坛子,便于观看坛内泡菜的腌制情况 B[解析]不合格的泡菜坛容易引起蔬菜腐烂。选择泡菜坛的原则是:火候好、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 3.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原因是() A.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 B.抗生素呈碱性,会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 C.抗生素能够抑制酵母菌的生长 D.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中会被分解破坏 A[解析]酸奶是利用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制成的,由于抗生素能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所以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用于制作酸奶。 4.制作泡菜的过程实际上是利用了乳酸菌的呼吸作用。将原料放入泡菜坛后应怎样处理才能得到可口的泡菜()

A.马上密闭,保持30~40 ℃ B.一直通风,不封闭,保持30~40 ℃ C.先通风后密闭,保持30~40 ℃ D.马上密闭,保持60 ℃以上 A[解析]泡菜制作的原理是利用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此,在泡菜制作过程中要注意隔绝空气,并保持适宜温度。 5.如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它们所含亚硝酸盐的含量低 B.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原因是发酵不同时期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发生变化 C.发酵过程中应及时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 D.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纸层析法 D[解析]好泡菜的标准是咸淡适中、酸度适中、亚硝酸盐含量低,所以制作泡菜时要选择亚硝酸盐含量低的新鲜蔬菜。发酵的不同时期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因微生物活动强弱改变而发生变化,所以应及时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而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一般采取比色法。 6.下列操作中不会引起泡菜污染的是() A.坛盖边沿的水槽应注满水,并且要时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B.腌制时温度过高,食盐量不足10% C.腌制的时间过短 D.盐水入坛前不用煮沸,直接入坛 A[解析]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盐水入坛前不煮沸冷却等,都容易引起杂菌大量繁殖。 7.膳食中一般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 B.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 C.豆粉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可达10 mg/kg D.婴儿奶粉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左右 D[解析]我国卫生标准规定,婴儿奶粉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不得超过2 mg/kg。 8.在泡菜腌制过程中,容易造成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的因素主要是() A.食盐用量过多B.细菌大量繁殖 C.腌制时间过长D.加水过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