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国平散文看哲学与文学的关系

从周国平散文看哲学与文学的关系
从周国平散文看哲学与文学的关系

燕山又飘雪

现在周国平的散文比较受欢迎。到目前为止,周国平出版过《守望的距离》《岁月与性情》《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哲理美文》《各自的朝圣路》等散文。凡是读过周国平散文的人,无不为他敏锐的思考、超强的洞察力和智慧所打动。有的读者概括为“智慧散文”是有一定道理的。

周国平的散文之所以在众多散文家之中独树一帜,在于他首先是一个哲学家,其次,他才是散文家。他是中国社科院的哲学所的研究员。他在《岁月与性情》中说:“我的专业是哲学,而我所写的多数作品完全没有离开哲学的范畴。在我的散文中,我的思考和写作始终围绕着那些最根本的哲学问题,例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时间与自我、爱与孤独、苦难与幸福、灵魂与超越等。在现代商业化的社会里,这些问题由于被遗忘而变得愈发尖锐,成为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我想,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我的作品才会获得比较广泛的共鸣。”他是用文学的方式谈哲学。如果他单纯讲枯燥的哲学,不会有那么多读者;换言之,如果他的散文没有哲学底蕴,也不会有那么多读者。他的散文大多是哲理散文,靠思想的深刻赢得大众。周国平散文给广大网络写手一个很好的启示:网络文学创作更需要哲学的指导。

我在天涯社区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很醒目:为什么我们写不出精品?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除了缺少生活积累外,我看最主要的是缺思想,思想的贫乏导致文章的苍白。还有的作者提出散文创作不要哲学,把哲学还给哲学家的口号。这似乎是在保持散文的纯洁性,其实,这是一种误导。

世界上真的可以有不思不想的散文吗?散文真的可以不承载哲学思考吗?答案是相反的。自古以来,文史哲不分家。山东大学还办了一份杂志叫《文史哲》,在全国高校和学术界很有影响,是国家级核心期刊。自唐代韩愈提出“文以载道”以来,散文的使命一直是时代先进思想的承载者和创建者。哲学追求的是真理、抽象、理性、普遍,文学则崇尚虚构、形象、情感、特殊。正是在它们彼此竞争融合的过程中,哲学与文学共同得到了繁荣和发展。首先,哲学与文学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都属于上层建筑,都受其经济基础的制约,又都反过来指导和影响经济基础。任何时代的思想大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任何统治者又都特别注意思想的统治。当年满清入关也是特别注意思想的教化和统治。在欧洲,古希腊哲学哲学特别繁荣,柏拉图甚至提出要哲学家做国王。当时的哲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而后数学、物理学、文学、心理学、伦理学、逻辑学、美学等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西方许多大语言学家本身又是哲学家,如莱布尼茨、乔姆斯基、索绪尔、洪堡等等。在中国,自有文字以来,文学和哲学就产生了,较早的经典著作可能要数《诗经》《易经》和《尚书》了。这三部著作,一部是文学,一部是哲学,两一部是应用文书。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争的是经世致用的哲学,而载体却是文学。哲学的产生不但对文学是个促进,而且还提高了文学的地位。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都对那个时代的文学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哲学是以抽象的概念反映客观存在,文学则以具体的、生动的形象反映客观存在。也就是说,文学是借助形象来表现的初级真理,哲学是借助文学而表现的高级真理。其次,哲学与文学又有一定的区别和特点。哲学理念仅仅分化出能与艺术形象契合无间的一小部份把美生产出来。还有许多更加深刻的真理天生敌视感性显现,如法律在本质上就涂着浓厚的超个人色彩,法律反思的成熟之日必定是原先被当做法律化身的个人的毁灭之时。文学之所以过时,其原因仍在于文学无法像哲学般的让绝对精神尽数在场。文学离开哲学就会迷失方向。这就是文学必须接受哲学指导的根本原因。

在中国古代,一些文论学者认为,哲学与文学是难解难分的。王国维从康德、叔本华那

里吸取了一些美学观念,并竭力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结合起来,在分析中国古典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主张,从而开中国近代美学之先河。对艺术与哲学的关系,他说,儒家之经典如《系辞》上下传与《孟子》、戴《记》乃为“最粹之文学,若自其思想言之,则又是纯粹之哲学也。”周、秦诸子以至濂溪、横渠、朱子、阳明,“凡此诸子之书,亦哲学,亦文学。”如舍其哲学思想而欲全解其文学,“是犹却行而求前,南辕而北其辙”(《奏定经学科大学文学科大学章程书后》)。在西方,文学与哲学也难分难解。读培根《论人生》,你怎么能够区别它是哲理还是文学呢?就拿哲学大师萨特来说,萨特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作品既不是纯文学的,也不是纯哲学的,而是一部介乎两者之间的作品,萨特定名为《真理传奇》。不过在萨特自己看来,它应该属于文学作品,它是一部小说。但它又不是通常意义的小说,因为里面没有人物的个人主观感受,没有连贯的情节,而有大段大段的抽象议论;萨特试图在其中表达的是他所体验到的关于这个世界的真理,是自己关于世界的独特感受,虽然这种表达不是使用一般概念和带有普遍性的词语,而是使用华丽而讲究的文学语言。文学和哲学就像一对形影不离、难舍难分的孪生姊妹那样追随着他。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萨特同文学、哲学形成了一种三角关系。他一生中固然有不少影响很大、成就斐然的纯文学作品和纯哲学作品,而更多的是几乎无法归类的这种“几不象”。即使他的纯文学作品,也往往透出一股极浓厚的哲学气息;而他的纯哲学著作,其中也充斥着大量形象思维的东西。20世纪,特别在下半叶,哲学与文学的关系发生了一个深刻的转变,两者之间的等级对立被渐渐地消解,而代之以一种新的交织关系或亲缘关系。在这个时代里,哲学家身兼文学家或者文学家身兼哲学家已成常态。

寒山石有首诗,谈及哲学与诗的关系,对我们正确理解哲学与文学的关系同样有益。他在诗中写到:“人类有一棵常青的智慧之树,那就是哲学;诗就是这棵智慧之树上盛开的花朵。哲学深入人生,深入到社会,深入到大自然,深入到人的思想内心,哲学无所不在;诗也抒写着人生,抒写着社会,抒写着大自然,抒写着人的思想内心,诗同样无所不在。哲学是含蓄的诗,诗是形象的哲学;哲学是人类智慧的诗章,诗是人类思维的灿烂花朵。哲学不是玄学,哲学是一汪清泉;诗不是精神贵族的养料,诗是大众的面包。”笔者曾经说过大诗人就是大哲学家、大预言家,也是说诗与哲学的辩证关系。也就是说,诗离不开哲学的引导,哲学需要诗的语言来表达。二者都是以研究人及人生为宗旨的。研究对象的一致,把哲学与文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它们分工不同,目标却一致。正如司马迁所说:天下百虑而一致,殊途而同归。哲学管思维,文学管形象,二者都是研究人的精神与灵魂的。有人说:“文学是哲学最默契的朋友。”而我认为它们不仅仅是朋友关系,同时也有夫妻般的互助与默契。

那么,哲学对文学有哪些作用呢?

首先,哲学是指导文学创作的原则。一个作者写什么,怎样写?在文章构思之前,不可能不思考。而思考的过程,就贯彻了你的思想。即便是即兴创作,也必须思考一番。什么也不想就信笔涂鸭的东西,充其量是文字的堆积,或是文字的垃圾。一个作者思想可能不正确,既有唯物主义者,也有唯心主义者,还有机械唯物主义者或神秘主义者。但你不可能没思想。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总认识。周国平的散文之所以耐读,就因为他对哲学的精深研究,使他具备了洞察世事入木三分的眼光,也就是说他比一般作家看问题要深刻得多,当好多作家为表面现象所迷惑时,他已经象佛祖一样早就看得一清二楚。与其说是散文这种文学形式帮助他成为了哲学家,不如说是哲学帮助他成为了文学家。可惜我们现在的散文家,象周国平这样的同时具备哲学家头脑的人太少了。所以,散文越写越苍白,读起来味同嚼蜡。恩格斯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时代如果没有自己的哲学家,就不能站在时代精神的最高峰;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哲学家,就不可避免艰苦跋涉在精神的迷谷;一部文学作品如果没有哲学作指导,就等于没有灵魂。有人也许会说,我没学过哲学,也不懂什么哲学,不也写出好作品吗?问题是,好作品的标准是什么?虽然你不

懂哲学,但在你的作品里不可能没有思想感情,而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那就是你的世界观。你可能不懂什么主义,但你自觉不自觉地会打上那个主义的烙印。你是个农民,可能会有小农意识,你是自由人,你可能会有无政府主义的想法。这些带有思想或意识的东西,会自觉不自觉地反映到作品中来,这就是创作的原则。文学作品价值大小在于指导原则是否正确而深刻。文学接受哲学的指导,不是降低文学的价值,而是提高文学的价值,增加文学的生命力。

其次,哲学对文学选材有影响。文学创作在题材的和素材的选材上,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一定的世界观的影响。素材和题材浩如烟海,需要有哲学头脑去鉴别,去粗取精,优化组合。同样的素材或题材,在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人手里,其作用是大不一样的。有是美玉无瘕,有的则成石头;同样是一棵树,有的作者描写为游龙,有的则描写为老汉。同样是农村题材,有的视农民兄弟为衣食父母,有的则称之为流氓无产者。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但在不同的作者笔下,有的是朝三暮四的游龙戏凤,有的则是生死相许的不变真情。有的描写爱情含而不露,有的则张扬所谓的下半身。因此,在题材和素材的选择上,无不受思想感情的支配。不同的作者,其思想意识和思想方法是不一样的,当他们对题材或素材进行取舍时,会选择不同的角度,或出现不同的看法,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作品成功与否,在于选材的思想是否正确。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心理素质和思想意识低下的人,怎么又能奢望他们会写出思想水平高又能传世的作品?

再次,哲学直接影响作品的主题。主题是作品的中心思想和灵魂。主题的提炼和确定,直接受世界观的支配。一是主题正确不正确?二是主题深刻不深刻?这一方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水平和认识水平,也反映了思想认识的程度不同和质量高低。古今中外,那些传世的作品,都不是凭零星的感觉和印象,信手拈来,一挥而就的。都是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提炼,经过高度概括加工,而确定为主题的。同样是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杜牧的《阿房宫》通过对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富丽及宫中声色繁华的描绘,揭露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指出了由此而来的灭亡后果,从而告戒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勿蹈亡秦覆辙。“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而汉代贾谊的《过秦论》则认为是诸侯王坐大而秦国又不能施仁政的结果。显然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文学不但要“文以载道”,还要产出“道”,才算是完成了文学的根本任务。文学作品通过形象的塑造和抒情叙事,从中得出哲理,这种哲理又能指导人们的行动。文学活动的价值才真正得以实现。哲学不但指导文学,而且要到文学中去检验。一方面哲学通过文学借以表达,另一方面,在文学中不断产生新的哲理,然后再上升总结为哲学。从这个角度来讲,文学又是哲学的“母鸡”。鸡生蛋,蛋烰鸡,生生不息。这大概就是二者的实质关系。

文学及哲学类英语词汇

英语分类词汇:文学相关词汇 classical literature 古典文学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现代文学 popular literature 大众文学 light literature 通俗文学 folklore 民间文学 saga (river) novel 长篇小说 short novel, long short story 中篇小说 short story 短篇小说 love story 爱情小说 deterctive story 侦破小说 mystery story 怪诞小说 whodunit 推理小说 humorous story 幽默小说 historical novel 历史小说 essay 随笔 book of travels 游记 reportage 报告文学 criticism 评论 best seller 畅销书 anthology 选集 the complete works(of) 全集 edition, printing 版 masterpiece 杰作 copyright 版权, 著作权 deluxe binding 精装 flat stitching 平装 smyth sewed 线装 humanities 人文学科 writer 作家 book 书 volume 卷 theatre 戏剧(美作:theater) drama 话剧 comedy 喜剧 tragedy 悲剧 farce 滑稽剧 play 剧本 the three unities 三一律(一个情节,一个地点,一个时间) playwright 编剧 act 幕 scene 场 plot 情节 intrigue 错综复杂的剧情 story 故事 episode 逸事 ending, denouement 结局 poetry 诗歌 poet 诗人 poem 诗 epic poetry 史诗 epopee 叙事诗 ode 颂歌 sonnet 十四行诗 verse, stanza (诗)节 line (诗)行 rhyme 韵脚,押韵 metrics 韵律学,格律学 prose 散文 novel 小说 biography 自传 allegory 寓言 science fiction 科幻,科学幻想小说 satire 讽刺诗 essay 杂文 composition 学术著作 rhetoric 修辞学 oratory 讲演术 declamation 朗诵技巧 improvisation 即席讲演 criticism 批判主义 critic 批评家 wit 才智,创作才能 eloquence 文才 lyricism 抒情性流行书站

读再忙的父亲都可以成为好父亲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再忙的父亲都可以成为好父亲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再忙的父亲都可以成为好父亲有感(一) 交大附小四四班李蕊安爸爸 感谢学校布置的这份给父亲的家庭作业。这篇文章的作者也许就是位孩子的妈妈,从母亲的良苦用心和女性视角阐述了好父亲的定义以及怎样可以做到好父亲。让常以忙为借口的我深受鞭策和启迪。 还记得最近一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刘老师还表扬了我们这些参会的爸爸们,并在幻灯片中秀出美国心理学家一系列很震撼的观点:一个孩子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取决于父亲的教导!同样一句肯定的话,爸爸说出来的影响力是妈妈的50倍!最后刘老师给在座的爸爸们提出的建议是:每天专注地陪伴孩子15分钟。15分钟不长,但关键是要专注。 惭愧的是,自己工作后回家就想歇着,不管是看会儿书还是玩手机刷微信,感觉都比陪孩子要自在和舒服的多,有时候心血来潮做两天好爸爸,之后又全都交给了好妈妈,自己忙别的事儿去了。 人到中年,往往都会开始思考人生,我是谁,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人们会说You are what you eat (比如胖子是吃出来的)you are what you read(读书让人有品)等等都挺有道理,更进一步you are your time构成一个人的实质不就是他的时间么?填充时间不就是真实地填充生命么?我们每个人在内心中其实都是认同自己所花掉的时间,不管这时间是拿来干什么。工作狂就是日复一日把时间花在工作上造就的,冷静下来想一想,工作是为了什么,为了家人为了孩子么?可那不是她们需要的,恐怕还是为了自己更真实。再冷静想一想时间都去哪儿了?工作和生活不能平衡么?所谓的忙,不就是在宣布自己丧失了对时间的控制么? 再回到主题,如何能把时间花在做好父亲上面并持之以恒。本文的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观点:首先从思想上得认识到父亲这一角色的特殊责任和巨大潜能,并将做好爸爸角色当作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这样即便是日理万机每天也应该理所当然地规划出一段时间专注地陪孩子,做双方都有兴趣参与的活动,比如运动,比如读书,比如棋牌游戏等等。 日积月累,不但对孩子有帮助,我想对于我们做父亲也是一种修行吧。 读再忙的父亲都可以成为好父亲有感(二) 交大附小四四班李静城爸爸 的确再忙的父亲都可以成为好父亲,细细地读完这篇小文章,觉得是在隐喻我,心里有了些许触动。上天给了我们这个在我眼里”完美”的礼物,我们得到了有时候却不珍惜。父亲好像永远在忙工作,忙喝酒,忙聊天,忙着似乎要改造全人类,其实我们在自己的家庭之外没那么重要。我们永远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做好一个好父亲,给孩子幸福的家庭的温暖。

一、哲学、文学、历史学大类

一、哲学、文学、历史学大类 1.哲学类:哲学,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 2.中国语言文学类: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中国语言文学(化),中文应用,对外汉语,华文教育,应用语言学,戏剧影视文学,古典文献,文学,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化,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秘书(学),文秘(学),中文(文秘或秘书)教育,现代秘书,司法文秘(秘书)等专业文秘(秘书),文秘,涉外文秘,秘书学,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涉外文秘与公共关系,安全秘书、涉外文秘与公共关系,学科教学(语文),语文教育 3.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蒙古语,意大利语,韩国语,翻译硕士,应用英语,实用英语,应用日语,应用俄语,应用德语,应用韩语,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商务日语,应用西班牙语,应用意大利语 4.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传播学,新闻采编与制作,新闻学与大众传播,新闻与传播,信息传播与策划,传媒策划与管理,编辑出版,大众传播,媒体创意,影视广告,主持与播音,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技术,摄影摄像技术,音像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影视动画,电视制片管理,影视灯光艺术,数字传媒艺术,电视摄像,摄影,作曲技术,剪辑,录音技术与艺术 5.艺术设计类:美术学,绘画,雕塑,美术,书法学,书画鉴定,艺术学,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影视学,广播影视编导,照明艺术,会展艺术与技术,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电脑美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装潢艺术设计,美术装潢设计,装饰艺术设计,雕塑艺术设计,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与装潢,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应用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广告与会展,广告,舞台艺术设计,商务形象传播,艺术硕士,学科教学(美术),美术教育,音乐教育 6.表演艺术类: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钢琴伴奏,钢琴调律,乐器维护服务,乐器维修技术,音乐科技与艺术,表演艺术,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表演,戏剧学,戏剧戏曲学,戏曲表演,戏剧影视文学,电影学,导演,表演,影视表演,广播电视艺术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编导,摄影,录音艺术,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服装表演,模特与礼仪,杂技表演,艺术硕士,学科教学(音乐) 7.历史学类:历史学,世界历史,考古学,博物馆学,民族学,文物保护技术,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文化人类学,海洋史学,学科教学(历史),历史教育 1 / 1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20201209171357)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欢迎借鉴与阅读!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今年年初,我偶得一本《周国平散文集》,于是在茶余饭后、闲时睡前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读周国平。不必从第一页依次看起,随意翻到哪一页读来,就顿觉心平气静、脑清神宁。周国平就像一位你人生的导师,用他那富有文采和哲思的文笔给予你灵魂的抚慰,心灵的启迪。 哲学是周国平的专长,尼采、蒙田、拜伦、卡夫卡、爱默生、苏东坡、卢梭、袁中郎、昆德拉、艾略特、苏格拉底、托尔斯泰、罗曼罗兰……这些历史上著名的先哲圣贤仿佛都是周的好友,相聚在他的家中,谈古道今,谈笑风生。他的散文大都关乎哲学,有的内容尽管讨论的不是哲学问题,但也饱含哲理,将哲学沉淀为文章的底色。其中讨论最多的是诸如知识与智慧、生命与死亡、人生与自我、苦难与幸福之类的哲学命题。在《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中,周说:“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爱智慧甚于爱一切,包括甚于爱生命。”在他看来,哲学不是枯燥乏味的若干范畴和教条,而是关乎人的根本、探讨人生的永恒问题、并散发着永恒魅力的诗。在他的笔下,些小琐事能折射出宏大的人生主题,触目皆是的野花小草能生发出宇宙的浩瀚无垠。他探索人生之谜、追问生命的价值,关怀当前人们的精神境遇和精神状况。在当今这个日趋实利、物欲横流的时代,他的这种济世品质和人文情怀显得弥足珍贵。

谈论死亡是大部分人都避讳的问题,而他对死亡的探讨情有独钟,因为思考死对于生命是有价值的。《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是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很少有人像他这样对死亡思考的如此透彻,如此全面,如此真诚。文中在质疑了接受死亡的种种理由之后,他得出结论:“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进而能让人“以超脱的态度对待人生的一切遭际” ,“在必要的时候甘于退让和获得平静。”显然,作者并不是在这里悲观消极,而是为我们短暂的生命描摹出最后的底限,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我们的生命。 幸福是个人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于幸福的体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周国平对于幸福的理解可以说是深刻而又睿智的。在《幸福是灵魂的事》中,作者阐述道:“幸福不是一种纯粹客观的状态” ,“幸福似乎主要是一种内心快乐的状态”,“是灵魂的愉悦” 。外在的财富和遭遇仅是条件,如果不转化为内在的体验和心情,便不成其为幸福。那么一个人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呢?以作者自己为例,“我对幸福的看法日趋朴实了。在我看来,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她)们也感到快乐,即可称幸福。”(《论幸福》)这种幸福的标准是多么平实而温暖,以上几个条件他应该都具备了,可以猜想他是一个幸福的人。然而,在这个科技发展迅猛,物质极大

中国哲学的发展

中国哲学的发展 【摘要】 中国的哲学历史悠久,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篇论文主要从中西方哲学的比较和中国哲学的主要思想及阶段剖析中国哲学的发展,同时研究作为中国哲学代表的儒学的新发展,在此基础上阐释中国哲学对社会带啦的影响。 【关键词】 哲学概念儒家道家佛家新儒家学派 【正文】 一.哲学的概念及研究领域 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哲学,尤其是西方哲学的发展,同时使得人们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这一古老的学科。作为世界哲学三大系统之一的中国哲学(其他两大系统是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它的发展对于人类的进步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并研究中国哲学。 在展开对中国哲学的讨论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哲学到底是怎样的学科。关于哲学的定义,在哲学界始终无定论。并且随着历史的扩张和不同时代对不同感兴趣的问题,哲学的含义不断变化着。一般情况下,认为哲学是一套方法论。马克思曾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这也是目前中国大陆政治和哲学教科书上的主导思想。中国的着名哲学家牟宗三也曾说过:“凡是对人性的活动所及,以理智及观念加以反响说明的,便是哲学。”相比较来说,这是一种更加通俗的理解。那么,哲学到底研究的是什么呢? 罗素认为:“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东西,哲学所涉及的是科学解决不了,神学的答案又不令人信服的问题。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起劲仍为确切的只是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不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权威。”反观中国文化的发展,的确未曾离开过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介乎于科学和神学之间的探讨。 二.中西方哲学的比较 很长一段时间内,西方否认中国哲学体系的存在,这几乎在西方哲学界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实际上,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确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它们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 1.中国的哲学的特质是重“主体性”,“内在道德性”;西方哲学重“客体性”,有很好的逻辑,是以知识论为中心展开的。 2.中国的哲学是以生命为中心的哲学;但是西方哲学没有很好的人生哲学。西方人对生命的想法主要是来自文学,艺术,音乐,最后是宗教。 3.中国哲学重实践,实践上初期主要表现为政治上表现善的思想;西方哲学主要是重知解的。综上可知,对于中国哲学的研究不能采用和西方哲学一样的方法。中国哲学的分析应该以人为出发点,注重哲学思想的实践和应用。 三.中国重要哲学思想及发展历程 中国哲学的发展总是和中国文化的繁荣保持着大致同步,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文化发展的趋势将中国哲学的主要阶段分为五个时期: 1.孕育期(殷周)——带有宗教色彩,代表人物是姬丹 2.雏形期(春秋战国)——具有人文色彩,百家争鸣,诸子峰起,代表人物是孔子,老子,墨子

古希腊神话与哲学的关系

希腊神话的主要内容正如上节课一组同学为我们介绍的那样,是讲述诸神的故事,神的产生、神的谱系、天界的改朝换代、人的起源等。古希腊的神和人非常相似,特别是外形和性情。但是他们的能力被放大了到人力所不可及的程度。但除了神之外我们今天所提到非常多的古希腊神话的是关于英雄的。例如出埃及记中和上帝对话,领导希伯来人走出埃及的摩西。另一个是,他们的人物和故事充满着昂扬的精神。 文化神话学认为,神话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性和泽厚的文化性特征的一种容量极大的文化现象。尽管它不是现实社会生活的科学反映,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万物、人类的起源,以及充斥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大量的矛盾,但是,它体现了原始人对自然界的直观、感性的认识,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神话对宗教、哲学、政治、文学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并和它们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密切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互渗关系。 神话是原始社会的产物,是原始社会人类意识的主要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条件下,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原始的理解。 神的教导被用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许多希腊人在从事一项公共的或私人的事务以前,也要征询神职人员的意见。在综合以上四点,不难得出神话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结论。 古希腊神话和古希腊最早的哲学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神话从某个角度来讲,实际上是古希腊人对哲学问题做出的解释。这些在我们谈到神话和哲学的比较时会详细讲到。 混沌。宇宙爆炸论。// 创世六日,上帝掌管一切。一切由原子构成,皆可拆分成原子。 上帝创造天地海和亚当夏娃及其他一切生物,通天塔。奉诏神谕生活。仍然没有定论,区别于神话,不能得到科学答案时,用理性来解释,而不是捏造一个万能的神。辩证思维。 人的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理性地探索,理解,改变世界。//最高目的是一个最终实在的存在,它是个纯粹的抽象,纯粹的普遍。//眼睛看,嘴巴讨论。探索真理,追求智慧。 所以无法解释的问题和现象,都用万能的神力来解释。世界起源,闪电,海啸,地震等自然现象,摩西十诫。一切都是靠感性来表达。神的行为、心理和情绪等。最高的宙斯虽能掌控一切,也不是纯粹抽象和普遍的,而是一个假想出来的表象。//迷思“合上双唇,闭紧双眼,以静默状态来体悟神的感召,摩西的表情。是智慧的代名词。 从古希腊神话到哲学产生这个问题。实际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 当我们说世界是由水构成的时候是没有任何抽象的概念和推理来构成的,同样也是用的象征的语言来言说的。// 他是这样解释的:尽管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内容有很大不同,哲学实际上还是从神话宗教内衍生出来。只不过最初的哲学是把宗教里阐述出来的表象的体系通过世俗的方式移植到抽象的思想层面上,再另外一套话语体系表述出来(元素,秩序)。 有些人赞成希腊神话的价值,有些人则认为它有碍于理性发展。这一张力证明了古希腊时期哲学思辨与社会冲突的一种源泉。大多数著名的希腊哲学家出身于贵族,把具有众神崇拜特点的做法视为落后、野蛮、蒙昧之举。这种态度在柏拉图的哲学中有明确的阐述,他主张神话(虚构概念)要和理性思维(罗格斯)相分离。不过,柏拉图也用神话说明自己的道德信念,因为他认为用哲学对话表达得不够完美。 同时,神话与哲学间的冲突也日益凸显。哲学开始了对神话的批判和思辨。但令人困惑的是:神话与理性之间的冲突有许多是以众神之间的冲突方式来表达的。狄俄涅索斯(酒神)和阿佛洛狄忒(爱神)就同代表冷静的实用价值观念的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相对照。

文学与哲学 唇亡齿寒

文学与哲学 唇亡齿寒 甘肃省庆阳市赵远兴 【原文】“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 ——《左传·僖公五年》【大意】春秋时 候,晋献公想要扩充 自己的实力和地盘, 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 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 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 间隔着一个虞国,讨 伐虢国必须经过虞 地。“怎样才能顺利 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

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哲理评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地存在着。第一,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同唇齿相依。第二,任何事物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虞国国君只看到了美玉和宝马,没有看到虢国一旦灭亡,可能会殃及自己的国家,结果是贪小便宜,国灭身亡。这就启示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在了解个别事物时,要注意把握同它有关的周围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分析事物时不要孤立地看问题。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部分,不见整体。 【探究练习】 下列成语中体现了联系的观点的是 A.竭泽而渔B.辅车相依C.画饼充饥D.疱丁解牛 【答案解析】A项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C项是唯心主义观点;D项体现的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辅是指古代车两旁的横木,车即车子。辅车相依比喻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因此答案是B项。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孤独

周国平散文读后感:孤独 我曾以为这就是孤独:一个孩子双手插在裤袋里,在一群喧嚣的人当中沉默地走过,眼里透着迷茫和淡淡的忧伤。但当我看到《孤独》的第一句话时,我就意识到我错了。 周国平说:“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原来孤独也是有伟大的来源的,它并不是狭隘地指性格孤僻。孤独的更高境界是因为精神上的超群卓绝。 孤独确实是很可怕的。当你一个人穿越茫茫人海看到别人三五成群谈笑风生却找不到一个陪你一同走下去的人时;当你呐喊出自己的心声却无人理解甚至被当作异类时;当你躺在伸手不见五指静得可怕屋子里,黑暗如潮水般向你涌来时。你会感到孤独这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一点点蚕食着你的心灵,让你心灵的那种空洞之感一点一点被放大,让你深陷于孤独之中无法自拔。 这时候,大多数人就无法忍受了——他们寻求方便的排遣方法,去会朋友,聊天,打牌,看电视,在沸腾的交往中辨认自我。于是他们成为了这世上千千万万的庸人。 但也有一些人,靠内心的力量战胜了孤独——或者说,让孤独成为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在孤独中沉思人

生,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学会与自己交谈,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他们也许永远孤独,永远无人理解,但他们仍然能从自身的充实中得到一种满足。这些人的灵魂是伟大的。就像作者说:“优秀灵魂的自爱其实源于对人类精神的泛爱。”他们的孤独也源于此,然而这种孤独唤醒和激发了他们的精神创造力。 我不禁想起了歌德,他从三十八岁开始创作《浮士德》,直到临死前才完成,几十年的心灵上的孤独,让他的灵魂已经到达一个新的境界。 我想孤独是有重量的——而且是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但是只有学会忍受孤独,我们才有可能学会深刻,我们的生命才会拥有重量,而不是直到死还是轻飘飘的,找不到方向。 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但如果一定要忍受,请选择孤独吧。人生本来就是浮华一场,我们从无中来,又回到无中去。大约也只有孤独的沉重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真实,孕育出伟大的心灵。(黄沛锦)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800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800 欢迎来到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欢迎借鉴与阅读!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800(一)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意义。”周国平《安静》 这一句就道破了人生中很多事物的意义与精髓所在。人从出生时的懵懂无知,一路磕磕碰碰地走到现在,若没有自我反省在其中,哪里能够真正的成长起来,没有人一出世就懂得了所有自己立人、做人处事的道理。自我省察是积累,点点滴滴地发展。 时常回头看看,回想自己走过的昨天,“三省吾身”;思考自己心中的追求,什么样的人生是自己所想要的,所满意的,苏格拉底说:“追求好的生活远过于生活。”;寻求一种进步,从过去的“千篇一律”中爬出来,开启自己的下一个新“纪元”;总结曾经的经验,才能让自己逐渐摆脱昨天略带“晦气”的影子,焕发今天的蓬勃朝气……自我省察就是去探索人生的意义,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但这所说的善于自我省察的人又不同于那种沉浸在过去无法自拔的人,需要边回忆、边思考,要有所想法,要有所侧重。后者只是单纯的终日沉浸在对昨日的苦恼中,颇有厌世、懈怠之意,而自我省察是积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发展自身需要的。

化用一句禅语说,“我们经历的是生活,可又不是生活。”这样的生活应该就不是形而上学所能圈定的了。生活,就是我们每天所经历的日子,但我们经历生活不是每天数着过去的天数,而是品味每天所经历的人和事,回味生活中所遭遇的情与难。同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道理一样,我们每天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一定也不是为了遭遇而遭遇的,定是有所目的,而有智者善于发现这些点滴背后蕴含的深意来塑造自身。 同时,如同小时候所的那种每个人都有一颗要寻找的魔法石的故事一样,要用心,要专心,还要坚持。省察也是一样的,要想善于运用生活中的“魔法”,就要先持之以恒,要有信念地去寻找发现它。不然,未经省察的人生就没有意义,或者说,你没有发现它的价值。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800(二) 最近阅读了周国平先生的守望者的距离一书让我感触颇深,这本书内容饱含哲学思想,人文思想和人生寓言,并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与激情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含睿智深刻,虽然是上个世纪的作品,今日读来,这些散文作品依然触动人的心弦,因为我们都是热爱生活之人,希望寻求人生的真谛,向往或大的精神境界。 国平说他的孤独“带着如此浓烈的爱意,爱着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树木和河流。”在本书中,他怀着对生活的

古代文学与古代哲学奇妙关系初探

古代文学与古代哲学奇妙关系初探 一、古代文学 (一)中国古代文学 如果将中国文学史比作一条长河,我们从下游向上追溯,它的源头是一片浑茫的云天,不可详辨。我们找不到一个起源的标志,也不能确定起源的年代。若论文学的悠久,只有古希腊文学,古印度文学可以与中国文学相比,若论文学传统的绵延不断,任何别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学都是不能与中国文学相比的。 推动中国文学演进的因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所谓外部因素是指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民族矛盾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等。 关于中国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首先要考虑到文学发展的不平衡。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幅员广阔,所以中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突出。 1.上古时期:神话传说 远古的神话传说和歌谣,在人们口头代代流传,经过漫长的时间,才用文字记下一鳞半爪。由于时间久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但我们不得不去提及一笔。《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2.先秦时期: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文史哲不分、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是先秦时期的三大特征。 《诗经》《左传》《孟子》《庄子》和屈原和楚辞是先秦时期最著名的文学精华。 其中《诗经》中的作品,反映了各方面的生活,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尚书》中的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论语》创立的语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对话式辩文,《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3.两汉时期:辞赋、乐府民歌、历史散文 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他的《谏逐客书》铺成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历史散文里程碑式的杰作。《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等 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综观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

【推荐】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浅谈苏轼的《前赤壁赋》-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浅谈苏轼的《前赤壁赋》 黄智平苏轼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大家,其散文代表北宋时期最高成就。尤其值得 一提的是他的《前赤壁赋》,在这篇犹如舷歌洞萧般哀怨,又如清风明月般的 美文中,我们既尝到“文学”的美味,又获得“哲学”的启发,是为“文学” 与“哲学”的完美结合。 苏轼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在文坛影响深远。他的散文代表北宋古文运动的 最高成就。刘熙载在《艺概》中评价苏轼的文章:“有寓理,有寓情,有寓气,有寓识。”苏轼善于将议论、描写、抒情等艺术表现手法结合起来,抒发自己 的哲思。苏轼的《前赤壁赋》可谓是此种文章的杰出代表。有人形象地说,人 类的苦闷欲求宣泄,于是又继生了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与哲学便都是 苦闷的产物。而苏轼的这篇《前赤壁赋》正是“文学”与“哲学”完美结合的 绝妙佳篇,文中写景、抒情、文理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组成了一个玲珑剔透 的文学“水晶球”,把作者忧患于人生的巨大苦闷和更为惊人的自我解脱力, 和盘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要想欣赏这篇“文学”与“哲学”完美结合的佳作, 就不得不演绎一下“文”、“哲”产生的根源──苦闷,苏轼的人生遭遇,尤 其是政治失意而引发的思想苦楚。 《前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 “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 管制生活。1082年壬戌,苏轼作《前赤壁赋》。他在黄州作的诗中,曾经 痛苦地描写过此时的忧郁苦闷的心情。“我谪黄岗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 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⑴。《前赤壁赋》正是作于苏轼政治上失意,行动上不自由,生活困苦,心情极其苦闷的时期。在他的赤壁词中,即有 过明显表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现实中的我却只能 “早生华发”,“一樽还酹江月”地慨叹“人生如梦”。在这种沉重的精神压 力之下,东坡内心有着深刻的感发,他开始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感慨世事的纷忧 与虚无,但如果仅是“入乎其内”地感叹人类的沧桑,这就不能产生我们今天 对他的文釆及人品的钦佩。东坡之所以成为“白首忘机”的“东坡老”⑵,更 有他善于“出乎其外”的“自我解脱”的另一面(这一面至关重要)。人的一 生中,不可能没有打击,问题是面对打击的态度。在残酷的政治斗争面前,苏 东坡既想超脱又不能超脱。他在《书〈前赤壁赋〉》后中说:“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傅尧偷的字)有使至,求近文,遂 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这段跋语,对于了解作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时光里盛满父爱——读周国平散文集《宝贝,宝贝》王波毫无疑问,周国平的散文集《宝贝,宝贝》是其众多作品中又一部让人读之手难释卷,感动不已的作品,字里行间充盈着的父爱,不断完成着对读者父性抑或是母性的召唤。《宝贝,宝贝》真实地记录了周国平的女儿“啾啾”成长的经历,虽然都是些零碎的细节,读来却并不觉得支离破碎,丝毫没有“流水账”之感。书中那些精彩的描写时常会带给我新生命从诞生到逐渐成长的惊喜。孩子充满神性智慧的天真表达与童稚的声音,还有孩子面对一件事情的天真表现与迥异的思维……无不带给我对生命的感动和思考。我在读《宝贝,宝贝》时刚刚做了父亲。初为人父的紧张和喜悦让我在捧读《宝贝,宝贝》时更多了一份别样的感悟。书里所描述的一些细节,引发了我对自己孩子未来成长的无限遐想,是不是将来我也会像周国平无微不至地爱“啾啾”一样做一个“痴情的父亲”,儿子会不会也像“啾啾”一样有着成长的无限喜悦和些许烦恼,会不会也像“啾啾”一样健康、聪明、可爱,甚至如“啾啾”一般优秀。也许会吧,我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都是不能复制的。但是,我从《宝贝,宝贝》中获得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孩子的成长应该是自由的,但这绝不意味着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是需要积极的引导和悉心的照料。爱的方式不是一方高高在上对另一方的简单给予,更不是施舍,而是一种交融,一种心灵的对话与交流,一种精神的互动与契合。简言之,就是要让孩子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怀,因为成长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成长需要”阳光、空气和雨露”。《宝贝,宝贝》带给我的另一个启示是记录下孩子成长的那些精彩瞬间,无论对孩子而言还是对父母而言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而对所有的父母而言则提供了一个”这一个”的成长样态,他们或可从中获得启发。于是,我也有了记录孩子成长的冲动,尽管我做得并不好,但是我仍从无聊的工作中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做了一些点滴的记录。经验告诉我们,孩子成长中的好多事情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时间久了,就会一点点地淡忘直至淹没在时间的长河里了无痕迹,让我们在将来对其中的细节怎么也回想不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孩子成长经历的记录每一次几乎都是抢救性的。妻子做得比我好,她准备了个本子,试图记录下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值得回忆与回味的瞬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和思想家,因为在他们身上往往同时交织着神性与人性,他们经常会说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叹为神来之笔的话语。啾啾说:“妈妈,你小时候不认识爸爸吧?爸爸也不认识你吧?有一天,你见到了爸爸,说:‘哈,你不是啾啾的爸爸吗?’爸爸也说:‘哈,你不是啾啾的妈妈吗?’你们就认识了。”一段充满童真的话语,却很好地表达了她对爸爸妈妈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精选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精选 似乎每一个假期,学校都回布置读书的任务。好像是我们这 些学生除了寒暑假之外,就不会有时间看书了似的。当然,假期 所读的书与平时读的完全不在同一档次,毕竟,谁有本事在读完 一本科幻小说或是漫画之后能写出合乎要求的读后感?于是乎,我的同学们只好拿起平时只放在书架上冲样子的名着读了起来。 我却幸运得多了。多亏我的未雨绸缪,厚厚的一本《周国平散文》,让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一点一点蚕食,到放假时只剩下几十页了。我只需趁热打铁,将之读完即可。 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 周和平老师更有些知名度。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着 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着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他的书或是 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着。前者描绘了一个文 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我读到的,自然是他 文人的一面。 周国平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每篇文章都 透着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他的文章更 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境界。 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就是缺少社会责任感。不过如果

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 之事的伟人们又有几个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尝试过修身呢?官吏腐 败问题是哪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可如果我们恪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循序渐进的话,哪里还会有贪官污 吏得势的道理?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位置。如果不细心叩问自 己的心灵,如何能发现社会早已为自己预留的位置?对于我们,人 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迈出探索的步伐之前,连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进途中渐渐迷失了方向,那又 有什么资格口称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进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了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周国平用他的散文教给我们把 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问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 沉浸于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峰类比于登山,那么最佳的状态应该是:肉体在不懈的攀登,步步为营,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灵魂则跳 出山外,以旁观者的清澈目光为前进指明方向,永远不迷失。这 显然是神仙的境界,凡人想要达到无疑是奢谈。 我们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每次出发之前先问问自己够不够坚定;定期停下来修整,总结过去并展望未来,看看自己的路线是否 偏移。认识你自己,这是指导精神生活的圣经。 我希望自己能够秉持这圣经,不忘审视自己。学习的范畴, 不只是我们现在体会到的那么浅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明白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

第二章中国古代哲学 世界历史上的三大文明区: 东亚, 东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地中海世界哲学的三大系统: 世界哲学的三大系统: 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 世界古代三大哲学家: 孔子释迦牟尼亚里斯多德 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发展概况 萌芽期(商周时期) 奠基和形成期(春秋战国) 全面成熟时期(汉代明初) 嬗变期(明中叶清)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萌芽期 (商周时期) (一)《易经》 《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 阴阳来源于《易经》 八卦基本符号 : 天(乾), 地(坤), 雷(震), 火(离), 风(巽), 泽(兑), 水(坎), 山(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坤》 (二)《尚书.洪范》 中提出的"五行说": 尚书洪范中提出的"五行说"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阴阳""八卦""五行"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二,古代哲学的奠基和形成期 (春秋战国) 孔,老,墨学说产生标志着古代哲学的奠基 (二)战国末期古代哲学全面形成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荟萃,儒,道,墨,法,名,阴阳五行家,纵横家,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曾活跃在稷下舞台上临淄稷下学宫 战国时 儒家有八派,以思(子思)孟(孟子) 学派和荀子学派影响为最大. 三,古代哲学全面成熟时期 (汉代明初) (一)汉代经学 儒家经典在后世被成为" 儒家经典在后世被成为"经",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就叫做"经学" 经典的学问就叫做"经学". 汉代确立的儒家经典有: 《易》,《书》,《诗》, 春秋》《礼》,《乐》,《春秋》 1,官方哲学的重要代表董仲舒 董仲舒的主要学说:天不变,道也不变";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性三品",三纲五常君,父,夫;仁,义, 礼,智,信. 董仲舒哲学思想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哲学思想学术思想由纷杂走向统一的的完成,哲学的经学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成为我国入世"哲学的代表. 2,无神论者王充(27~约97) 王充在《论衡》《问孔》等著作中

数学与哲学的关系完整版

数学与哲学的关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论数学与哲学的关系 【摘要】哲学,在里,对于这一词并无普遍接受的定义,也预见不到有达成一致定义的可能。单就西方学术史来说,哲学是对一些问题的研究,涉及等。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简单地说,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数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哲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概括。 关键词:哲学;数学;原理;关系 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的问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心灵、语言等有关。在东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的重建。在日常用语中,“哲学”一词可以引申为个人或团体最基本的信仰、概念和态度,哲学一词可以是指一种、或者。 而对于我的专业-——基础数学,我认为我的这个专业,必然和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发现了张景中院士献给数学爱好者的礼物——《数学与哲学》一书,书中主要内容包括了“万物皆数”观点的破灭与再生、哪种几何才是真的、变量·无穷小·量的鬼魂、自然数有多少、罗素悖论引起的轩然大波、数是什么、是真的但又不能证明等内容,使我开阔了视野,对于研究生期间要学习的内容,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见解。 由于具体的数学问题多如繁星,数学家往往整天埋头于解决数学问题,无暇关注数学发展中出现的“矛盾”。但数学史告诉我们,恰好是“矛盾”的一次次解决,才导致数学发展的飞跃与深化。张景中的书《数学与哲学》就是对数学发展中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用通俗的讲法向大众展示当时的争论内容与形势,及以后的解决办法及数学的飞跃发展。 例如关于数,是否仅有自然数及由它产生的有理数就够了。那么√2是什么?这就导致无理数的产生。在欧氏几何中,不少人企图给出第五公设的证明,但都失败了。这导致非欧几何的产生;无穷小量的应用与定义,导致严格实数极限理论的建立;无穷集合的比较;集合定义的确定及哥德尔定理,等等。每经过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数学思想都得到飞跃,从而使数学得到质的发展与飞跃。 翻开西方数学史或哲学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而重要的现象:西方数学与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但源源流长,而且绵延至今。追溯起来,数学与哲学自西方哲学诞生之日起就结下了不解之缘。西方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是数学家;着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对数学的深入研究上得出了“万物皆数”的着名哲学命题;大哲学家柏拉图相信数是一种独特的客观存在,由此产生了数学上的“柏拉图主义”……进入20世纪,围绕着数学基础研究所产生的三大流派更是把两者的关系推向了高峰。 在这两千多年结伴而行的漫长岁月里,哲学与数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介于两者之间的问题。比如:如何理解数学的真理性?什么是数?如何理解无穷、连续概念?等等。对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促成了对数学进行哲学分析的数学哲学分支的确立。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涉及面的广泛,分歧的众多,一般人对之只能望而却步,对有关数学哲学研究有一个概貌了解都成为一件困难的事情。 再比如,“模糊的哲学与精确的数学——人类的望远镜与显微镜”来描述数学与哲学各自的特点;“数学的领域在扩大。哲学的地盘在缩小”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可以对自己的部分数学研究工作做出新颖的哲学分析。例如从常微分方程的

哲学和文学的区别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和洒脱;文学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和细腻;文学是飘然思不群的浪漫和奇丽;文学是合为时而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和真实。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为人性辟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千锤百炼;文学是飘然思不群的清新俊逸;文学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吟诗章;文学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神来之笔。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民意识;文学是岳武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爱国之情;文学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悲壮之音……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曹孟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之声;文学是李太白对生命短暂的那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的感喟;文学是琵琶女浔阳江畔的凄凉之音;文学是苏东坡对人生如梦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无奈之情;文学是李清照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幽思;文学更是那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待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文学是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明清的小说。文学是一切植根于土地,来源于生活而又远远高于生活的思想结晶,文字精华…… 文学是童年时的歌谣,少年人的梦想,中年人的创作和感悟,老年人的回忆和感触…… 1.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世界观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它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区别:二者对象不同,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两者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3)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 回答者:Zhhobi - 高级魔法师七级1-4 19:48 科学哲学是从哲学角度考察科学的一门学科。它以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探讨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检验、科学的逻辑结构等有关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 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问题,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我们说它简单是因为它应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导读:篇【1】:周国平散文集读后感 在报刊上零星读过周国平的散文,喜欢他的博学和深刻,知道他是一个热爱写作的当代哲学家,著名的尼采研究者。此外还知道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至情至性的男人。 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收到了一位远方的朋友邮寄来的两本书《周国平散文精逊《周国平人文演讲录》,后一本书比砖头还厚,所以我选择先看第一本。本书按时间顺序选编了周国平1983年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那时他在40岁到55岁之间,从不惑到知天命的年龄。这些文章都是他用心灵的笔写出来的,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散文。 周国平在《自序》中说:“我给自己(的写作)建立一个标准:一篇文章,即使不发表我也要写;否则就不写。总之,尽量只写自己真正想写、写的时候愉快、写完自己看了喜欢的东西。这样的东西一旦发表出来,也一定会有喜欢它的人,即使发表不出来也没有什么。” 周国平在《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中谈到读书时说:“读到精彩处,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声来:这是我的思想,这正是我想说的,被他偷去了!有时候真是难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这正是我读《周国平散文精逊时的感觉。 周国平的散文正如其极力推崇的明代文人袁中郎一样,追求的就是“平淡有味”的境界,娓娓道来,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

来一般。他所说的不是道理,只是自己的感觉,而这应该就是“已臻化境”的程度吧。他的文章大多在探讨生命、时间、回忆等深刻的哲学命题,但是哲学在他笔下却如花草一样清新可爱,如同一篇篇生命的游记,因为他已经把对生命的理解融进了自己的体内。 在精神上,周国平是一个很女性的男人,感性,善思。“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终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习惯和成见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鲜的体验和独到的发现。他用孩子般天真单纯的眼光来衡量世俗的事务,在政治场上有时不免显得不通世故,有时不合时宜。”这是周国平一篇文中的句子,我想,他也是在说自己吧。 最佩服周国平文章中的引经据典,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信手拈来,尼采、蒙田、拜伦、卡夫卡、爱默生、苏东坡、袁中郎、昆德拉、艾略特、苏格拉底、托尔斯泰、罗曼·罗兰……仿佛都是周国平的好朋友似的,相聚在他的家中,说古道今,谈笑风生。周国平说:“文人最难戒的是卖弄。”这话是否有自嘲的意味?好在他的文章在名人名言的堆砌中并没有失去自己的声音。下面就是他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的精彩论述: 一个男人真正需要的只是自然和女人。其余的一切,诸如功名之类,都是奢侈品。(《性-爱五题》) 对待女人的最恰当态度是,承认我们不了解女人,永远保持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