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年版)

2020年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年版)
2020年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年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 年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

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

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

示,每年10 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

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危重症病

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

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

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

者等高危人群,也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临床诊治工作,减少重症流感

发生,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 年版修订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

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 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

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 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 和Yamagata 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

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 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

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

续排毒3~7 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

可超过 1 周。

(二)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

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

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

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

的形式传播,需引起警惕。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

防相应亚型/ 系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

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流感病毒核

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

1. 年龄<5 岁的儿童(年龄<2 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 年龄≥ 65 岁的老年人;

3. 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

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

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

免疫功能抑制等;

4. 肥胖者[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大于30] ;

5. 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一)发病机制甲、乙型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HA)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受体结合启动感染。流感病毒

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宿主细胞,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核内进

行转录和复制,复制出大量新的子代病毒并感染其他细胞。

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可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全身炎症反

应,从而导致ARDS、休克、脑病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多种

并发症。

(二)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

脱落、上皮细胞化生、固有层黏膜细胞充血、水肿伴单核细

胞浸润等病理变化。重症病例可出现肺炎的改变;危重症者

可合并弥漫性肺泡损害;合并脑病时出现脑组织弥漫性充

血、水肿、坏死,急性坏死性脑病表现为丘脑为主的对称性

坏死性病变;合并心脏损害时出现间质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心肌细胞肿胀和坏死等心肌炎的表现。

四、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 天,多为2~4 天。

(一)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

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

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

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

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流感症状。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常以

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无并发症者呈自限性,多于

发病3~4 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

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二)并发症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

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和横纹肌溶解、脓毒性休克等。

1. 肺炎流感病毒可侵犯下呼吸道,引起原发性病毒性肺

炎,重症流感患者容易合并细菌、真菌等其他病原体感染,

严重者可出现ARDS。

2. 神经系统损伤包括脑炎、脑膜炎、脑病、脊髓炎、吉

兰- 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 )等,其中急性坏死性脑病多见于儿童。

3. 心脏损伤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肌酸激酶升高,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此外,

感染流感病毒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相关住院和死亡

的风险明显增加。

4. 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主要表现为肌痛、肌无力、血清肌

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和急性肾损伤等。

5. 脓毒性休克主要表现为低血压、组织灌注不足及多器

官功能不全等。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

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2. 血生化:可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

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升高;

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休克病例血乳酸可升高。

3. 动脉血气分析:重症患者可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

氧合指数下降,酸碱失衡。

4. 脑脊液: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细胞数和蛋白可正常或

升高;急性坏死性脑病典型表现为细胞数大致正常,蛋白增高。

5. 病原学相关检查:

(1)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抗原检测可采用胶体金法和

免疫荧光法。抗原检测速度快,但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病

毒抗原检测阳性支持诊断,但阴性不能排除流感。

(2)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很高,且能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目前主要包括实时荧光定

量PCR和快速多重PCR。荧光定量PCR法可检测呼吸道标本(鼻拭子、咽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流感病毒

核酸,且可区分流感病毒亚型。对重症患者,检测下呼吸道(痰或气管抽取物)标本更加准确。

(3)病毒培养分离:从呼吸道标本培养分离出流感病

毒是流感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病毒培养周期较长,生物安

全条件要求高,不建议应用于临床诊疗。

(4)血清学检测:IgG 抗体水平恢复期比急性期呈 4 倍或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IgM 抗体检测敏感性较低,不建议常规使用。

(四)影像学表现并发肺炎者影像学表现为肺内斑片

状、磨玻璃影、多叶段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

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急性

坏死性脑病CT 或MRI 可见对称性、多灶性脑损伤,包括双

侧丘脑、脑室周围白质、内囊、壳核、脑干被盖上部(第四

脑室、中脑水管腹侧)和小脑髓质等。

五、诊断

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进行诊

断。在流感流行季节,即使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有重症

流感高危因素或住院患者,仍需考虑流感可能,应行病原学

检测。在流感散发季节,对疑似病毒性肺炎的住院患者,除

检测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外,还需行流感病毒检测。

(一)临床诊断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7 天内在无有效个人防护的情况下与疑似或确诊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

或属于流感样病例聚集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

据)和上述流感临床表现,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

病。

(二)确定诊断病例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

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

1. 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 流感抗原检测阳性。

3. 流感病毒培养分离阳性。

4. 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 抗体水平呈 4 倍或以上升高。

六、重症与危重病例

(一)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1. 持续高热> 3 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

胸痛;

2. 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 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4. 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 合并肺炎;

6.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7. 需住院治疗的其他临床情况。

(二)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

1. 呼吸衰竭;

2. 急性坏死性脑病;

3. 脓毒性休克;

4. 多器官功能不全;

5. 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七、鉴别诊断

(一)普通感冒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追踪流

行病学史有助于鉴别;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测阴性,或

可找到相应的病原学证据。(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

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感染与症状主要限于相

应部位。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

(三)其他下呼吸道感染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 支气管炎时需与急性气管- 支气管炎相鉴别;合并肺炎时需要与其他肺炎,包括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非流感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肺结核等相鉴别。根据临

床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断,病原学检查可资确诊。

八、治疗

(一)基本原则

1. 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

2. 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任意 1 条):

(1)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

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2)符合重症或危重流感诊断标准。

3. 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佩戴口罩。充

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

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4. 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

毒治疗可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

5. 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有细菌感染指

征时使用抗菌药物。

6. 合理选用退热药物,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

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辨证使用中医药。

(二)对症治疗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根据缺氧程度采用

适当的方式进行氧疗。

(三)抗病毒治疗

1. 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

患者,应尽早给予经验性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

测结果。发病48 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

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 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

素的患者,在发病48 小时内,充分评价风险和收益后,再

考虑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

2. 抗流感病毒药物我国目前上市的药物有神经氨酸酶

抑制剂、血凝素抑制剂和M2离子通道阻滞剂三种。

(1)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包

括以下几种:

①奥司他韦(胶囊/ 颗粒):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 2 次。11 1 岁以下儿童推荐剂量:0~8 月龄,每次 3.0 mg/kg ,每日 2 次;9~11 月龄,每次 3.5mg/kg ,每日 2 次。1 岁及以上年龄儿童推荐剂量:体重不足15kg 者,每次30mg,每日2 次;体重15~23kg 者,每次45mg,每日 2 次;体重23~40kg 者,每次60m g,每日2 次;体重大于40kg 者,每次75mg,每日 2 次。疗程 5 天,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肾功能不

全者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②扎那米韦(吸入喷雾剂):适用于成人及7 岁以上青少年,用法:每次10mg,每天 2 次(间隔12 小时),疗程 5 天。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用药后发生支气管痉挛的风险较

高,应慎用。

③帕拉米韦:成人用量为300~600mg,小于30 天新生儿6mg/kg ,31~90 天婴儿8mg/kg ,91 天~17 岁儿童10mg/kg,静脉滴注,每日 1 次,1~5 天,重症患者疗程可适当延长。

(2)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可用于成人甲、乙型流

感的治疗。用量为每次200mg,每日 3 次,疗程 5 天。我国临床应用数据有限,需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3)M2 离子通道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针对甲

型流感病毒,但对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株耐药,不建议使用。

(四)重症病例的治疗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防

治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器官保护和功能支持。

1. 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主要表

现,需要密切监护,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包括常规氧疗、

鼻导管高流量氧疗、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等。对难治性

低氧血症患者,可考虑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 CMO)。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

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2. 对于重症流感患者,抗病毒治疗疗程尚不明确,有条

件的医院可根据核酸检测结果适当延长抗病毒治疗时间。不

推荐双倍剂量或联合应用两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

3. 重症流感患者常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需密切关注病

情变化,积极留取标本送检病原学,及时、合理应用抗细菌

或抗真菌药物。

4. 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时应给予降颅压、镇静止惊等对

症处理;急性坏死性脑病无特效治疗,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和

丙种球蛋白等治疗。

(五)中医治疗

1. 轻症辨证治疗方案。

(1)风热犯卫。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

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

浮数。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基本方药:银翘散合桑

菊饮加减。银花15g 连翘15g 桑叶10g 菊花10g 桔梗10g 牛蒡子15g 竹叶6g 芦根30g 薄荷(后下)3g 生甘草3g 煎服法:

水煎服,每剂水煎400 毫升,每次口服200 毫升,1 日2 次;必要时可日服 2 剂,每 6 小时口服 1 次,每次200 毫升。加减:苔厚腻加藿香10g、佩兰10g;咳嗽重加杏仁10g、炙枇杷叶10g;腹泻加黄连6g、木香3g;咽痛重加锦灯笼9g、玄参15g。若呕吐可先用黄连6g,苏叶10g 水煎频服。常用

中成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

瘟胶囊(颗粒)、清开灵颗粒(胶囊、软胶囊、片、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等。儿童可选儿童

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2)热毒袭肺。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

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14 基本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5g 杏仁10g 生石膏(先煎)30g 知母10g 浙贝母10g 桔梗10g 黄芩15g 柴胡15g 生甘草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 毫升,每次口服200 毫升,1 日2 次;必要时可日服2 剂,每 6 小时口服 1 次,每次200 毫升。加减:便秘加生大黄(后下)6g;持续高热加青蒿15g、丹皮10g。常用中成药: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类,如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喘颗

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羚羊角粉冲服。

2. 重症辨证治疗方案。

(1)毒热壅肺。主症:高热不退,咳嗽重,少痰或无

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舌脉:舌质

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治法:解毒清热,泻肺活络。基

本方药:宣白承气汤加减。炙麻黄6g 生石膏( 先煎)40g 杏仁9g 知母10g 鱼腥草15g 葶苈子10g 黄芩10g 浙贝母10g 生大黄(后下)6g 青蒿15g 赤芍10g 生甘草3g 15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 毫升,每次口服200 毫升,1 日2 次;必要时可日服 2 剂,每 6 小时口服 1 次,每次200 毫升。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加减:持续高热加羚羊角粉0.6g (分冲)、安宫牛黄丸 1 丸;腹胀便秘加枳实9g、元明粉6g(分冲);喘促加重伴有汗出乏力者加西洋参10g、五味子6g。

(2)毒热内陷,内闭外脱。主症:神识昏蒙、淡漠,

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水,胸腹灼热,四肢

厥冷,汗出,尿少。舌脉: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治法:

益气固脱,清热解毒。基本方药:参附汤加减生晒参15g 炮附子(先煎)10g 黄连6g 金银花20g 生大黄6g 青蒿15g 山萸肉15g 枳实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 毫升,每次口服200 毫升,1 日2 次;必要时可日服 2 剂,每 6 小时口服 1 次,每次200 毫升。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3. 恢复期辨证治疗方案。气阴两虚,正气未复。主症:

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舌脉:舌暗或淡红,

苔薄腻,脉弦细。治法:益气养阴。基本方药:沙参麦门冬

汤加减。沙参15g 麦冬15g 五味子10g 浙贝母10g 杏仁10g

青蒿10g 炙枇杷叶10g 焦三仙各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 毫升,每次口服200 毫升,1 日2 次;必要时可日服2 剂,每 6 小时口服 1 次,每次200 毫升。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注:

1. 妊娠期妇女发病, 治疗参考成人方案,避免使用妊娠

禁忌药,治病与安胎并举,以防流产,并应注意剂量,中病

即止。

2. 儿童用药可参考成人治疗方案,根据儿科规定调整剂量,无儿童适应证的中成药不宜使用。

九、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一)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做好患者分流。提供

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指导,引导有呼吸道症状的

患者及陪同人员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二)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分开安置流感疑似和确诊患者,患者外出检查、转科或转院途中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限制疑似或确诊患者探视或陪护,减少住院患者感染流感。

(三)加强病房通风,并做好诊室、病房、办公室和值

班室等区域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

(四)按照要求处理医疗废物,患者转出或离院后进行

终末消毒。

(五)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暴露风险进行

适当的个人防护。在工作期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严格执

行手卫生。出现发热或流感样症状时,及时进行流感筛查。

疑似或确诊流感的医务人员,应隔离治疗,不可带病工作。

十、预防

(一)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

段,可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 6 月龄至 5 岁儿童、孕妇、 6 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重点人

群,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二)药物预防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建议对有

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触者(且未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

后尚未获得免疫力)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建议不要迟于暴

露后48 小时用药。可使用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剂量同

治疗量/ 次,每日一次,使用7 天)。

(三)一般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

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体质;

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

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

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

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

口;出现流感样症状应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

或就医过程中需戴口罩。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 (2018年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围引起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2017年入冬以来,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当前处于冬季流感流行高峰水平。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流感活动水平仍呈现上升态势,本次冬季流感活动强度要强于往年。 为进一步规和加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和《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来源动物的流感病例在近距离密切接触可发生有限传播。 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人感染H5N1/H7N9禽流感病例排毒可达1~3周。 (二)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人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而获得。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发

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优化,归纳

贺州市中医医院 外一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方案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目录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2) 一、诊断 (2) 二、中医治疗 (2) (一)辨证施治 (2) (二)特色疗法 (3) (三)疗效评估及评价: (3) 三、中医治疗难点及应对措施 (3) (一)难点分析: (3) (二)应对措施: (3)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 (4) 一.诊断 (4) 二、中医治疗: (4) (一)辨证论治: (4) (二)特色疗法 (6) (三)疗效评估及评价: (6)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7) 上尿路结石中医诊疗法案 (8) 一、诊断 (8) 二、中医治疗 (9) (一)辨证论治 (9) (二)特色疗法 (9) (三)疗效评价及评估 (9) 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10) 四、应对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肠痈(阑尾炎)中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一、诊断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施治 1、内治 (1)、瘀滞证 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 (2)、湿热证 症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3)、热毒证 症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燥,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2、外治 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密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如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可先行脓肿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 版)》及新版方案修订内容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危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也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临床诊治工作,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2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二)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引起警惕。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系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完整版)眩晕中医诊疗方案(2017优化版)

眩晕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优化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一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包括疾病种类有:美尼尔综合征、前庭神经元炎、高血压病、脑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腔隙性脑梗死等。 诊断要点: (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 (3)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MRl或MRA检查。 (5)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除外。 眩晕程度分级标准 0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 1级:眩晕发作中和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 11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 Ⅲ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 Ⅳ级: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V级:发作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别人帮助。 轻度:0、I级;中度:Il、Ⅲ级;重度:Ⅳ、V级。

2018年流感诊疗方案培训试题

2018年流感诊疗方案培训试题 一、选择题 1 .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病原体是(B) A、流感杆菌 B、甲型流感病毒 C、乙型流感病毒 D、丙型流感病毒 2 .对流感病毒抗原转变的错误叙述是(D) A、HA和(或)NA变异幅度大 B、产生流感病毒新亚型 C、由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基因重组造成 D、由病毒基因点突变造成 3 ?抗原漂移指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的(D) A、型特异性抗原小变异 B、型特异性抗原大变异 C、亚型抗原的大变异 D、亚型抗原的小变异 4 ?对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错误叙述是(C) A、可以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 B、具有中和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C、具有酶活性C、可与宿主细胞膜表 面受体结合 5 ?流感病毒分型的根据是(A) A、核蛋白和膜蛋白的抗原性 B、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C、血凝素(HA) D、流行病学特 6 ?甲型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依据(B) A、核蛋白 B、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C、M蛋白 D、多聚RNA酶 7 .从咽漱液中分离流感病毒常接种于(B) A、Hela细胞 B、豚鼠B、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D、鸡胚和Hela细胞 8 .流感的确诊的主要依据是(C) A、发病季节 B、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 C、病毒分离 D、流行规模 9 .流感的临床表现,不符合的是(D) A、全身症状重 B、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C、年老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情可 持续发展D、肺外并发症多见 10 .流感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及治疗 B、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流感流行前,给所有易感人群使用金刚 烷胺进行药物预防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二、判断题 1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可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 2 ?抗神经氨酸酶抗体和抗血凝素抗体都具有中和病毒的作用(X) 3 .流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不同型病毒颗粒相应的基因节段间易发生重配,产生新型的 流感病毒。(X | 4 .核糖核蛋白又称核衣壳,由核蛋白、多聚酶蛋白和核糖核酸组成。(“ 5.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与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相结合而引起红细胞凝集,与宿主细胞结合而使细胞受染。(“ 6 .流感潜伏期一般I?2d,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呼吸道症状重、全身症状轻微或不明显。(X 7 .在发生流感流行的地区,所有人群应立即接种疫苗。(X) 8 .甲型流感病毒既可感染人,也可感染多种动物。(“ 9 .接种流感疫苗的时间应在每年的流感流行前期进行。(“ 10 .青壮年人群不属于流感疫苗接种推荐的重点人群。(X 三、填空题 1.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2.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 3. 流感的小”变异与大'变异,小变异包括抗原漂移(Drift )、表面基因发生点突变、人群存在不同程

中医诊疗方案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中医诊疗方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征,属中医“膝痹病”范畴。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膝痹病(TCD编码:BNV090) 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 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

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 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二)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I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X线表现(II~III级)。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X线表现(IV级)。 (三)证候诊断 1、风寒湿痹证 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 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 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 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四)鉴别诊断

卫生部印发甲型hn流感诊疗方案第三版精修订

卫生部印发甲型h n流感诊疗方案第三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卫生部近日对《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进行了修订、完善,研究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本次修订由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牵头,并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相关专家修改完善。新版方案结合了我国甲型H1N1流感实际诊疗经验,并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甲型H1N1流感相关资料。 方案详细说明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杀灭病毒。人是此病毒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人群对此病毒普遍易感。妊娠期妇女;肥胖者;5岁以下儿童及65岁以上老年人;伴有慢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者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此类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针对重症病例可能增多的情况,方案对如何加强重症病例的甄别和救治作出了重点描述。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持续高热3天以上;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影像学检查有肺炎征象;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水平迅速增高;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方案要求,根据患者病情及当地医疗资源状况,应按照重症优先的原则安排住院治疗。高危人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较易成为重症病例,宜安排住院诊治。轻症病例可安排居家隔离观察与治疗。 方案还明确了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策略、抗病毒药物用法用量及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的通知

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方案样本

怀柔区中医医院优势病种中医 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关于做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疗效总结工作的通知》要求, 结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相 关文件精神, 为推动我院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特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背景 中医诊疗方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汇聚全国专家力量, 在认真总结各地经验基础上制订的技术方案, 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很强的指 导作用, 实施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是持续改进活动的重点工作之一。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 要求各临床科室认真对待优势病种中医 诊疗方案的应用推广和临床疗效总结评估工作, 将其作为科室一项 重要工作抓好抓实。 二、人员安排 为统筹分工, 加强管理, 有效开展此项工作, 将责任落实到科室, 落实到人, 特成立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具体 如下: 组长: 马友合业务院长负责对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副组长: 张 亮医务科长负责对具体工作进行监管 牛卫洲医务科员负责对具体工作进行监管 组员: 孙久林、陈少军、齐锡友、谢春荣、王小强、王国范、陶杰、邢天伶各科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医务科召开临床科主任会, 认真组织学习《通知》精神, 明 确科室的重点病种, 总结各科室的中医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路 径管理情况。( 12月23日) 2、结合我院实际, 研究制定疗效总结分析的基础数据收集表, 布置下一阶段的具体任务, 每月完成的目标值。将科室成员的任务 分工、人员职责做好。( 12月23日) 3、参考《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体例》 和《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样稿》, 各科室 完成《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并汇总到 医务科。( 1月7日前) 4、医务科汇总后, 综合处理, 检查无误后上报。 四、工作要求 1、本着实事求是, 严谨求实的态度去完成此项工作。 2、克服困难, 按时完成此项工作。 -12-18 附: 各科室具体人员分工如下: 篇二: 参考模板]]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病名( 西医病名) 中医临床路径

流感诊疗方案2018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来源动物的流感病例在近距离密切接触可发生有限传播。 (二)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人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而获得。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 4.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大于30,BMI=体重(kg)/身高 (m) 2]; 5.妊娠期妇女。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一)发病机制 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以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二)病理改变 重症肺炎可发生弥漫性肺泡损害。合并脑病时出现脑组织弥漫性充血、水肿、坏死。合并心脏损害时出现心肌细胞肿胀、间质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坏死等炎症反应。 四、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一)临床表现

年流感诊疗方案培训试题精选

2018 年流感诊疗方案培训试题 一、选择题 1.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病原体是(B) A、流感杆菌 B、甲型流感病毒 C、乙型流感病毒 D、丙型流感病毒 2.对流感病毒抗原转变的错误叙述是(D) A、HA 和(或)NA 变异幅度大 B、产生流感病毒新亚型 C、由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基因重组造成 D、由病毒基因点突变造成 3.抗原漂移指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的(D) A、型特异性抗原小变异 B、型特异性抗原大变异 C、亚型抗原的大变异 D、亚型抗原的小变异 4.对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错误叙述是(C) A、可以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 B、具有中和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C、具有酶活性C、可与宿主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 5.流感病毒分型的根据是(A) A、核蛋白和膜蛋白的抗原性 B、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C、血凝素(HA) D、流行病学特 6.甲型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依据(B) A、核蛋白 B、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C、M 蛋白 D、多聚RNA 酶 7.从咽漱液中分离流感病毒常接种于(B) A、Hela 细胞 B、豚鼠B、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D、鸡胚和Hela 细胞 8.流感的确诊的主要依据是(C) A、发病季节 B、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 C、病毒分离 D、流行规模 9.流感的临床表现,不符合的是(D) A、全身症状重 B、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C、年老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情可 持续发展D、肺外并发症多见 10.流感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及治疗 B、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流感流行前,给所有易感人群使用金刚 烷胺进行药物预防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二、判断题 1.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可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2.抗神经氨酸酶抗体和抗血凝素抗体都具有中和病毒的作用(×) 3.流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 ,不同型病毒颗粒相应的基因节段间易发生重配,产生新型的 流感病毒。(×) 4.核糖核蛋白又称核衣壳,由核蛋白、多聚酶蛋白和核糖核酸组成。(√) 5.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与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相结合而引起红细胞凝集,与宿主细胞结合而使细胞受染。(√) 6.流感潜伏期一般l~2d,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呼吸道症状重、全身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7.在发生流感流行的地区,所有人群应立即接种疫苗。(×) 8.甲型流感病毒既可感染人,也可感染多种动物。(√) 9.接种流感疫苗的时间应在每年的流感流行前期进行。(√) 10.青壮年人群不属于流感疫苗接种推荐的重点人群。(×) 三、填空题 1.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 、H3N2 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 和Yamagata 系。 2.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 3.流感的“小”变异与“大”变异,小变异包括抗原漂移(Drift )、表面基因发生点突变、人群存在不同程度预存免疫,大变异包括:抗原转换(Shift )、基因重配、人群缺乏预存免疫

2013年项痹病中医优化诊疗方案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3年优化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根据1994-6-28国家中管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进行诊断。 (1)发病特点:急性或缓慢起病,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颈肩部酸痛、头晕头痛、一侧颈项不适等先兆。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 (2)诱因:病发多有诱因,每因劳倦、感寒而诱发。 (3)临床表现特点:以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加重,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等为主症。 (4)病因病机特点:由于感受风寒湿邪,或年老体衰、劳倦内伤等多种原因,导致经络阻滞,气血不通,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发为项痹。其病表实为多见,急症期以风、寒、湿等标实症状突出。 (5)实验室检查:X片、CT征象或磁共振检查可见生理曲度改变或椎间隙狭窄,骨赘形成等影像学改变。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确定的《中国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2007》西医病名ICD-10编码为M50.302。 (1)诊断依据: ①一般无外伤史,多因职业、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所致。 ②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加重,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 ③患侧常有颈部肌肉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压痛,在肌肉紧张处可触及肿块和条索状的改变。(2)诊断原则: ①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

②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他病后方可诊断颈椎病。 ③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颈椎病。④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⑤椎间孔挤压试验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 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苔薄白,脉弦。 3.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 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一)针灸疗法 1.针刺法 (1)治疗原则:疏经通络止痛。 (2)取穴:以颈夹脊和颈三针为主穴配阿是穴,可根据病情配风池、风府、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小海、合谷等穴,留针

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优化模板(2013版)重点

××××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优化模板及书写要求 一、定义 1、中医定义 2、西医定义 定义书写要求:简单概述中医、西医对本病种的定义。 二、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 1、诊断依据的出处 2、诊断要点 3、中医鉴别诊断 (二西医诊断 1、诊断依据的出处 2、诊断要点 3、西医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书写要求: 1、诊断标准的选择要求公认、先进、可行、易推广应用。以医学行业标准或国内外各种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标准为准, 可以直接采用国内外的诊断标准,也可以是权威杂志上发表的临床文献所采用的标准, 但要注明出处。 2、诊断标准也可根据权威标准结合我院具体情况,进行修订,必须写明诊断依据的出处和诊断要点。

3、简单写出需鉴别的病种和要点。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证型 1:名称 1、临床表现 (1中医临床表现 (2西医临床表现 2、中西医结合治疗 (1中药治疗 治法: 方药(包括院内制剂 : 方药加减: 书写要求:根据不同症状,写出加减目的和加减的药物。 中成药: (2西医治疗 书写要求:在中西医结合的原则下, 写出西医针对本证型参与治疗的目的和具体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 (3其他非药物治疗 书写要求:写出治疗的目的和具体治疗方法。 3、疗效评估

书写要求:总结近 3年以来的临床病例, 用数据结合相关科研、论文等资料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评估, 指出其临床疗效, 并阐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缩短疗程上、降低费用上、减少药物毒副作用上、降低并发症上、减少患者痛苦上等方面的优势。要将我院在本病种临床实际使用的治疗方法体现在本方案中, 避免照搬教科书和相关诊疗规范的内容。 (二证型 2 ……………… (三证型 3 ……………… (四证型 4 ……………… (五证型 5 ……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 (一难点分析 书写要求:对本病种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进行客观分析, 提出的难点符合临床实际,针对性强,通过中西医结合的途径有解决的可能性。 (二解决措施 书写要求:根据难点, 结合科室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提出本病种下一步的主攻方向、创新研究思路和详细、可行的具体措施。

卫生部印发甲型hn流感诊疗方案第三版

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卫生部近日对《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进行了修订、完善,研究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本次修订由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牵头,并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相关专家修改完善。新版方案结合了我国甲型H1N1流感实际诊疗经验,并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甲型H1N1流感相关资料。 方案详细说明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杀灭病毒。人是此病毒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人群对此病毒普遍易感。妊娠期妇女;肥胖者;5岁以下儿童及65岁以上老年人;伴有慢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者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此类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针对重症病例可能增多的情况,方案对如何加强重症病例的甄别和救治作出了重点描述。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持续高热3天以上;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影像学检查有肺炎征象;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水平迅速增高;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方案要求,根据患者病情及当地医疗资源状况,应按照重症优先的原则安排住院治疗。高危人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较易成为重症病例,宜安排住院诊治。轻症病例可安排居家隔离观察与治疗。 方案还明确了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策略、抗病毒药物用法用量及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的通知 卫发明电〔2009〕188号

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

胆胀(结石性胆囊炎)中医诊疗方案 胆囊炎是常见疾病,按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胆囊炎又根据其内有无结石分为结石性和无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炎,与胆石病常为因果关系。胆囊炎症多先有胆囊结石,当胆石引起胆囊管梗阻时,胆汁淤积,细菌繁殖,发生感染而致胆囊炎;也有一部分无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功能异常,排空功能障碍,或致病细菌自血循环传播而引起。胆管炎症可由于胆管结石和肠道致病细菌逆行感染引起,少数由胆管癌和胆道蛔虫病所致。而胆道经常的感染发生炎症,尤其是大肠杆菌和厌氧菌属的感染,又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致病因素。本病属于中医的胆胀、胁痛范畴。 一、诊断 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1.病史:患者常有右胁隐痛史、厌油、劳累或生气后常引起疼痛发作,有的并有典型的胆绞痛史或黄疸史。 2.症状:(1)腹痛,常为右上腹或上腹中部,大多向右肩背部放射。 (2)大多数患者在腹痛发作的同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寒发热。 (3)可伴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 3.体征:在慢性间歇期体征不明显,急性炎症期可有体温上升或黄疸,上腹部压痛明显,或有反跳痛,或可触到肿大之胆囊,莫菲氏征阳性,波阿氏征阳性。 4.检查 (1)慢性间歇期实验室检查变化不明显,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上升,中性升高,GPT、转肽酶、胆红素均升高,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提示梗阻性黄疸。 (2)B型超声:胆道系统炎症可见到胆管壁或胆囊壁毛糙不光滑或增厚,正常胆囊壁厚度不超过0.4cm,若超过此限度往往表示有过慢性炎症。若在B超上见有强光团并拖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知识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4分) 1. 关于流行性感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甲型流感易发生变异 B 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 C. 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症状较重 D 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2. 流行性感冒的确诊的主要依据是() A 发病季节 B 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 C 病毒分离 D 血凝抑制试验 3. 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下列不符合的是() A 全身症状重 B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C 年老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情可持续发展 D 肺外合并症多见 4. 流感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及治疗 B 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 流感流行前,给所有易感人群使用金刚烷胺进行药物预防 D 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5. 流感的传播途径错误的是() A 飞沫传播 B 经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间接传播 C 接触病毒污染物 D 血液 6. 流感的并发症有那些() A 肺炎 B 神经系统损伤 C 心脏损伤和脓毒性休克 D 以上都是

7. 流感的易感人群有那些() A 老年人 B 人群普遍易感 C 婴幼儿 D 孕妇 8. 流感病原学相关检查有那些() A 病毒核酸检测 B 病毒抗原和血清学检测 C 病毒分离培养 D 以上都对 二、多选题(每题6分) 1. 关于流感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 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B 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C 某一时期的流行多由单一血清型引起 D 可以并发Reye 综合征 E 咳嗽明显,咳脓痰或血痰 2. 下列哪些是典型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 A 突起畏寒、寒战和高热 B 全身酸痛明显,尤以背部和腿部最为明显 C 全身乏力明显,多数患者感觉十分虚弱而卧床多天 D 可有咽喉刺痛、胸骨下烧灼感、干咳 E 咳嗽明显,咳脓痰或血痰 3.关于流感患者的肺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流感病毒本身可引起病毒性肺炎 B 病程中若持续或反复发热,呼吸道症状加重,提示可能并发细菌性肺炎 C 并存慢性心、肺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迅速致死 D 都必须尽早应用抗生素 E 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 4. 流感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A 伤寒、麻疹 B 肺炎支原体肺炎 C 钩端螺旋体病 D 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

卫生部印发甲型n流感诊疗方案第三版终审稿)

卫生部印发甲型N流感诊疗方案第三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卫生部近日对《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进行了修订、完善,研究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本次修订由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牵头,并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相关专家修改完善。新版方案结合了我国甲型H1N1流感实际诊疗经验,并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甲型 H1N1流感相关资料。 方案详细说明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杀灭病毒。人是此病毒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人群对此病毒普遍易感。妊娠期妇女;肥胖者;5岁以下儿童及65岁以上老年人;伴有慢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者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此类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针对重症病例可能增多的情况,方案对如何加强重症病例的甄别和救治作出了重点描述。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持续高热3天以上;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影像学检查有肺炎征象;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水平迅速增高;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方案要求,根据患者病情及当地医疗资源状况,应按照重症优先的原则安排住院治疗。高危人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较易成为重症病例,宜安排住院诊治。轻症病例可安排居家隔离观察与治疗。 方案还明确了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策略、抗病毒药物用法用量及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的通知 卫发明电〔2009〕18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由我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牵头,并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我国甲型H1N1流感实际诊疗经验,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甲型H1N1流感相关资料,对《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7年版)、流感诊疗方案(2018年版)

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7 年版)为进一步规范、有序开展流感监测工作,全面提高流感监测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省级流感参比中心能力建设,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实时监测流感活动水平和流行趋势; (二)实时追踪流感病毒变异,及时发现新型流感病毒,并做出预警; (三)为全球及我国流感疫苗株的推荐及抗病毒药物的使用提供依据; (四)为流感大流行的准备和应对提供技术支撑。 二、监测内容与工作要求 (一)流感样病例监测。 1 .监测对象。流感样病例,即发热(体温》38C), 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 2.监测时间。所有国家级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和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均全年开展流感样病例监测。 3.监测诊室的设置。 (1 )综合医院在所有内科门诊、内科急诊、发热门诊和(或)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 (2 )儿童医院在所有儿内科门诊、儿内科急诊和(或) 发热门诊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

4.流感样病例的报告。 (1)哨点医院监测诊室的医务人员,按照流感样病例的定义,每天按科室登记各年龄组的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由哨点医院主管科室每日收集、汇总后,于每周一24 时前将本院各监测诊室数据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 (2 )流感样病例数和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在每个监测科室的产生来源必须一致。 5.流感样病例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每家哨点医院根据病人就诊情况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南方省份每周10 份至40 份,全年平均达到每周20 份;北方省份4至9月每月20份,10月至次年3月每周平均20份。 (1)采样对象:发病3 天内的流感样病例。 (2 )流感样病例标本采集种类包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拭子。标本采集后放入含3-4ml 采样液的采样管中。 (3)标本的运送:标本采集后应当在 2 个工作日内运 送至对应的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保存温度为2-8 C;如未 能48h内送至实验室的,应当置-70 C或以下保存,并保证采集的标本1 周内送到对应的网络实验室。标本应当避免反复冻融。 (4)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接到标本后, 48h 内将“流感样病例标本原始登记送检表”录入“中国流 感监测信息系统” 6.流感样病例监测标本的实验室检测。

2016眩晕诊疗方案总结优化

2016年眩晕诊疗方案 ——分析、总结及评价、优化、难点分析眩晕是指头晕目眩、如坐舟车、不能站立并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疾病,其病因可分为外感六淫和内伤。本病病位在清窍,由气血亏虚、肾精不足致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肝阳上亢、痰火上逆、瘀血阻窍而扰动清窍发生眩晕,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故张景岳谓“虚者居其八九”,如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气血亏虚、清窍失养,肾精亏虚、脑髓失充。眩晕实证多由痰浊阻遏,升降失常,痰火气逆,上犯清窍,瘀血停着,痹阻清窍而成。眩晕的发病过程中,各种病因病机,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形成虚实夹杂;或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肝风、痰火上扰清窍,进一步发展可上蒙清窍,阻滞经络,而形成中风;或突发气机逆乱,清窍暂闭或失养,而引起晕厥。因此我科将眩晕(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证,肝火亢盛证,肾阴亏虚证,痰浊中阻证等证型。 分析、总结及评价: 2017年全年我科共共收治各种心力衰竭病人106人,其中冠心病心力衰竭37人,肺心病心力衰竭32人,风心病心力衰竭12人,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11人,尿毒病心肌病性心力衰竭6人,高血压性心脏病性心力衰竭8人。 本年气虚血瘀水停型共42人,占39.6%;阳虚血瘀水泛证型共36人,占33.9%;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占12人,占11.3%;心肺两

虚,痰瘀互阻型占14人,占13.2%。阳气虚脱型2人。1.8%。而未见有痰热壅肺型。在总疗效判定方面,五种证型总有效率均在91%以上,中医证侯疗效均在90%以上,实验室指标改善的疗效在87%以上. 临床上根据不同证型施以平肝潜阳、清肝泻火、补肾滋阴、健脾燥湿,化痰降逆等治疗,并配合中医辨证施治针刺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一)中医治疗方法:2017年度收入院眩晕病人475人,475例病例中,采用中药汤剂350例、中药静脉制剂123例、针灸56例。就患者愿意接受的中医治疗方法,中药汤剂及中药静脉制剂使用广泛,而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率较低,下一步注重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 (二)治疗效果:效率96.3%,有效率3.7%,无效率0%。症状改善率、体征改善率及理化指标率均为100%。 (三)治疗周期:平均住院日为7.8天。 (四)中医特色:中药饮片使用率85.7%,中成药使用率76.0%,特色疗法使用率32.0%,中医药治疗比率逐年提高。。 心衰治疗难点和对策 (一)眩晕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眩晕的发作期,中药作用不及西药迅速和有效,对发作较严重或急性发作期需中西医结合方能缓解,中医治疗以辨证论治为主体,中药降压及改善症状尚需进行深入研究。眩晕缓解期多属本虚标实,是中医药发挥特长的时期.避免诱因,采用补虚泻实、标本兼治的方法可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 总结和评估 (2013年—2015年) 2013年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估 2013年共收治腰腿痛、股骨颈骨折、急性腰扭伤患者例,其中腰腿痛例,股骨颈骨折例,急性腰扭伤例,现总结如下: 原 伤 效 很 此举意义不大,反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目前我们常规对卧床患者应用活血药物预防血栓,如用西药对老年患者又增加了脑出血的风险,因此我们应用中成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ml每日一次15天一疗程,同时在受伤后1-3周应用伤科接骨片三片/次,3次/日,接骨七厘片, 1.5/次,3次/日,全年无一例血栓形成患者。 腰腿痛的患者单纯的西医以骶疗,手术为主,但通过观察发现手术后有大部分患者疼痛仍然存在,现在改变观念不轻易手术,以系统保守治疗为主,中医治疗为主要治疗,效果比单一的西医治疗明显。方药以“腰舒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腰舒汤”药用桑寄生10g、狗脊10g、党参10g、当归10g、熟地黄10g、丹参10g、川牛膝10g、全蝎3g(研末吞服)制川乌10g 存在问题:

1.由于西医治疗诊断明确、见效快,容易被患者接受,而中医方药煎服繁锁,中医治疗见效相对较慢不容易让患者接受纯中医治疗,很多患者都是在看西医无效的情况下被迫选择中医。 2.在确定常规病诊疗常规中医病种时,没有充分考虑病源情况,运行1年来发现骨质疏松症及股骨头坏死病例在我院门诊与住院患者中并不常见。 3、无专科实验室及专科研究人员,因此没有专科人员搞科研课题,学术论文论着少。 4、中医为我国传统医学,师承及家传现象明显;中医学习周期长、见效慢,年轻人不愿学习中医,在人才建设方面较吃力。 5、诊疗常规已经制定,但执行力度不够,不能完全按照常规进行。 改进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1、在社区做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中医宣传。在某些病种,应用中医理论方法确实做出特色疗效,让患者接受。对待疾病,不一味强调纯中医治疗,必要时加入西医内容。 2、下一步重新制定中医优势病种诊疗常规,初步设想把膝痹病加入诊疗常规。加强科室医护人员培训,将诊疗常规贯彻落实。 3.由张文元主任牵头,提高中医专科人员待遇,吸引年轻人加入中医工作。目前我科每天利用晨会后10分钟,全科学习中医基础知识、理论, 全院每周一次中医讲座。重点培养曹世苗主治医师,今年已脱产进修半年(中医针灸、推拿),10月25日到11月4日参加山西省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培训等。下一步要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到有特色、确有疗效的中医医疗机构学习;加强名、老中医的师承学习,不要求多,争取在某几个病种做出成绩,让患者在就医时能第一时间想到我院的特色专科。 2013年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和评估 我科的优势病种有三个,腰腿痛,膝痹病,急性腰扭伤行。今年年膝痹病为我科中医优势病种,现一年的运行情况总结如下: 一、疗效评价: 我科的诊疗方案以中医内治加外治法为主,目前基本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疗法,包括了内服中药,外用推拿、针灸(电针)、牵引、中药熏蒸、中频、红外等,并配合口服中成药伤科接骨片,接骨七厘片等减轻了骨折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