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报告材料

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报告材料
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报告材料

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报告

BME8 鲍小凡2008013215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无穷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

图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望远镜时,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再调镜筒长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中间像落在分划板平面上)。

2、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记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为ω’,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为ω,则视放大率:

tan 'tan ωωΓ=

由几何光路可知:

0'''tan ,tan '''e e y y y f f f ωω=

==

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0'

'T e f f Γ=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利用图二所示的光路图。当物y 较近时,即物距:

()

100'1''e L f f f <+

时,物镜所成的像会位于O e 右侧(实像)或左侧(虚像),经目镜后,即成缩小的实像y ’’,于是视放大率:

00'''''T e e f f y

f f y Γ=

==

图2 测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图

3、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当望远镜的被观测物位于有限远时,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可以通过移动目镜把像y ’’推远到与物y 在一个平面上来测量。如图三。此时:

''tan ',tan y y L L ωω=

=

于是可以得到望远镜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

010''''''e T e L f f y y f L f +Γ=

=-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

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图3 测望远镜物象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二、显微镜

1、显微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是会聚透镜,位于物镜物方焦点外侧附近的微小物体经物镜放大后先成一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再经目镜成像于无穷远处,这两次放大都使得视角增大。为了适于观察近处的物体,显微镜的焦距都很短。

图4 显微镜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时需先进行视度调节使分划板叉丝的像位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的像无视差。 2、显微镜的视放大率。

显微镜的视放大率定义为像对人眼的张角的正切和物在明视距离D =250㎜处时直接对人眼的张角的正切之比。于是由三角关系得:

00''''''

e M e

e e y

f Dy D y D f y f f δ

βΓ=

===Γ

其中,

00''y y f βδ==为物镜的线放大率,'e e D f Γ=为目镜的视放大率。从上式可看出,显微

镜的物镜、目镜焦距越短,光学间隔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

图5 显微镜成像于有限远时的光路图

当显微镜成虚像于距目镜为l ’’的位置上,而人眼在目镜后焦点处观察时(如图五),显微镜的视放大率为:

()()0''''''''''''

''e e M e

e y l

f y l f y Dy y D y D y f y β++Γ=

===Γ

中间像并不在目镜的物方焦平面上,

00''y y f βδ=≠。这时视放大率的测量可通过一个与主光轴成

45度的半透半反镜把一带小灯的标尺成虚像至显微镜的像平面,直接比较测量像长y ’’,即可得出视放大率:

''

M y y Γ=

3、测量显微镜

它由线放大率β0为固定值的物镜和测微目镜组成。使用时调整测量显微镜位置使得成像在叉丝平面上,则像的实际大小为测微目镜测量值除以β0。

【实验仪器】

望远镜实验:物镜1件,目镜1件,测量显微镜1件(物镜线放大率 1.0000=β),竖直标尺1件(分格值5.0mm ),导轨1台,滑块若干,像屏1件。

显微镜实验:物镜1件,目镜1件,半透半反镜1件,玻璃标尺1件(分格值0.20mm ),带小灯毫米标尺1件,木尺1把,导轨1台,滑块若干。

【实验任务】 一、望远镜实验

自己组装望远镜。并测量其视放大率。测量物距为离望远镜物镜65.00cm 且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实验中用日光灯照亮竖直标尺作为望远镜的“物”,并作共轴调节,使物标尺上的十字焦点与透镜e L ,

0L 共轴,且该轴与光具座导轨平行。

(1)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即e L ,0L 焦点重合时的视放大率。

透镜间距=e 0

f f '+',用测量显微镜测出竖直标尺上3小格(15.0mm )经望远镜所成像的大小y ''。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y '',计算视放大率,比较实验值与理论值,计算相对偏差。 (2)测量物距为离望远镜物镜65.00cm 且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移动目镜,使从目镜中能看到竖直标尺的像,一眼从外直接观察竖直标尺,另一眼看标尺的像,一边轻轻晃动眼睛,一边缓慢移动目镜位置,使标尺与其像之间基本没有视差。测出与标尺像上n 格所对应的标尺上的m 格,最后求出视放大率的平均值,并比较实验值与计算值,计算相对偏差。 二、显微镜实验

自己设计组装一台观察点位于目镜后焦点、成像于人眼明视距离D=250mm 处、视放大率为20倍的显微镜。并实际测量该显微镜的视放大率。

(1)设计、计算物镜与目镜间距。求出中间像y ''距物镜、目镜的间距0q ,e p ,可得出e 0p q l +=。 (2)按计算值在光具座上安装好一台显微镜,以绿色带小灯的玻璃标尺作物,调节物距,通过目镜看清楚此绿色标尺的像。测量视放大率时可参照图6装配仪器。使通过P 同时看到的毫米标尺AB 的像和玻璃标尺像间消视差。若绿色玻璃标尺上n 格与毫米标尺的m 分格等大,则:

τ

n mt

y y T =''=

Γ 其中t 为毫米标尺的分格值,t=1.0mm ,τ为玻璃标尺的分格值,τ=0.20mm 。共需测量三次,求平均视放大率,并与设计值比较,计算相对偏差。

图6 测显微镜视放大率的仪器装配图

【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1、标定测量显微镜:

用绿色刻尺(每格0.20mm)作为标准标定测量显微镜,测量显微镜编号 13

标准物y= 2 mm(10格),像y’= 1.85mm ,显微镜物镜放大率β0= 0.925

2、望远镜实验

物镜编号10 ,物镜焦距f o’= 15.44cm ,目镜编号04 ,目镜焦距f e’= 3.14cm 。

物屏位置55.00cm ,物镜位置Lo= 120.00cm ,目镜位置Le= 140.50cm ,

测量显微镜位置= 149.55cm 。

先做共轴调节,用日光灯照亮竖直标尺作为望远镜的“物”,使物标尺上的十字交点与透镜Lo、Le共轴,且该轴与光具座的导轨平行。

通过测无焦系统的横向放大率来测望远镜的放大率(L1=65cm)使透镜间距为fo’+fe’,用测量显微镜测出竖直标尺上“E”字高经望远镜后所成像的大小y’’,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y,计算出视放大率,并比较实验值与理论值,计算相对偏差。

= 2.799mm ,E 字高y= 12.70mm ,实验值 4.537 ,理论值'/'T o e f f Γ== 4.917 。实验值与理论值相对偏差=__7.728%__。实验时认为β0= 1.000 计算。

理论推导:考虑β0= 0.925 。

∑==++=''=''51i i

2.799mm mm )2.7582.8642.776( 3

1

y 51y 925.0T =β

4.1970.925

/799.212.70

/y y T T ==''=

Γβ 理论值: 4.9173.14

15.44f f e 0T ==''=

Γ %9.6%1004.917

4.197

-4.917%100E 理论

T T T =?=

?ΓΓ-Γ=

理论

实验

3、望远镜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原始数据如下:

视放大率Γ=

1.8)3.87.8

2.8(3

=++? 理论Γ的推导:(光路图如下)

计算:由几何关系得到

''+=

'''e e

f f L y y ;''

='+?='?='010100

f -L f L f f y y (?为y '与0L 的距离) 故)f L ()f L (f f f -L f f f L y y y y y y 01e e 0

10e e

理论

'-'+''=''

?''+='?'''=''=Γ 即)f L ()f L (f f 0

1e e 0

理论'-'+''=

Γ []79.8)

15.4465(3.14 3.14)55.00-140.50( 15.44)f L ()f L (f f 01e e 0理论

=-?+?='-'+''==Γ 实验值与理论值相对偏差

%8.7%1008.79

8.79

-8.10%100E 理论

T 理论

T 实验T =?=

?ΓΓ-Γ=

3、显微镜实验

(1)利用所提供条件及物镜目镜焦距设计、计算物镜与目镜间距l 物镜编号 11 ,fo ’= 4.83 cm ,目镜编号 04 ,fe ’= 3.14 cm

'

'''''''''''o o M e o o M o o e o q f f f y y y D q q f y y y f f D

-ΓΓ=

==?=+的推导: =16.96cm 2'

'(')''''''e e e e e e e e e D f f D f f y D p p f y f p D D

--==?==-

的推导: =2.74cm 则l=q o +p e =19.70 cm

(2)物杆位置 112.55 cm ,物镜位置Lo= 120.00 cm ,目镜Le= 139.70 cm ,

半透半反镜位置= 145.80 cm ,则半透半反镜与目镜间距s= 6.10cm , 目镜与物的距离l ’’=D-fe ’= 21.86 cm ,则标尺位置X=s+l ’’= 27.69 cm τ=0.2mm,t=1.0mm

M Γ=19.7 , 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对偏差=1.5%

误差分析

本实验中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

(1)读数时的误差。由于光学实验容易使眼睛产生疲劳,而且比如测物像共面的视放大率时需要两眼分别观察望远镜内、外,读数比较困难,因此读数误差应该是实验中的主要误差。 (2)仪器误差。比如标尺的分度值是0.5cm ,限制了读数的准确性。 (3)利用计算近似结果组装显微镜会造成误差。 (4)目镜的共轴调节只采取了粗调会造成误差。

【思考题解答】

1、用同一台望远镜观测不同距离的物体时,其视放大率是否改变?

答:由前面分析可知,对于无焦系统e 0

T f f '

'=

Γ,改变物距,视放大率不变。 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f L ()f L (f f 0

1e e 0

'-'+''=Γ,物距增大,视放大率减小;物距减小,视放大率增大。这从

前面相应光路图中也能看出。

2、本实验中使用的测量显微镜物镜的线放大率为1.000倍,目镜的视放大率约为10倍,用它测量像高y ''的大小时,为什么显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不用考虑?

答:因为视放大镜内的主尺也被放大了同样的倍数,即通过该目镜测得的y ''的刻度与实际测得的y ''刻度数(实际标尺)相同,故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不用考虑。

3、如何利用平行光管将望远镜调焦到无穷远,使物镜的像方焦点和目镜的物方焦点重合(假定目镜、物镜的焦距未知或欠准)?

答:先将平行光管置于物镜0L 左侧,0L 右侧放一接收屏P ,调节P 的位置,使其上出现一个亮点,记下P 位置,该处即为'

0F 。固定接受屏P ,在P 右侧放置目镜e L ,e L 右侧放置平行光管,调节e L 位置,使P 上出现一个亮点,则此时'

0F 和e F 重合,即0L 和e L 组成无焦系统。 4、望远镜和显微镜结构和使用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结构上:

相同点: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用凸透镜做目镜。(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都是用凸透镜做物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都成实像y ',y '相对目镜的距离小于目镜的焦距,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不同点:显微镜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焦距要比物镜焦距稍长,两镜间距离可调节,望远镜物镜焦距较长,目镜焦距较短。显微镜物距大于物镜焦距并小于物镜二倍焦距,物经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望远镜物镜的后焦点与目镜的前焦点重合,物距大于物镜二倍焦距,物经物镜在物镜焦点附近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另外,有的望远镜(如伽利略望远镜)物镜是凹透镜,有的望远镜(如牛顿反射式望远镜)物镜是凹镜,而显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

使用上:

相同点:显微镜和望远镜都可以增大观察者的视角。

不同点:显微镜用来观察近处看不清的细微物体或物体的细微部分,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看不清的大物体。

【总结与反思】

1、因为此次实验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对实验的原理有了正确的理解,所需计算的参数公式也提前推导出,不占用实验的时间推导公式,因而提高了实验的效率,确保实验能当堂完成。所以说实验前的充分预习是十分必要的

2、这次实验仪器调节极其需要耐心,读数极其需要细心。实验过程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认真的态度。今天做的实验对眼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在实验技巧性上比起其它实验也要强,做起来比较辛苦,所用的时间也比较长,需要一定程度的熟练使用光学仪器才能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效率。

3、实验中需要自己推到一些公式,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本实验中具有自己设计仪器并加以验证的环节,具有探索性,十分有趣,也启发我们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收获很大。

最后,谢谢老师的悉心指导,帮助我们顺利完成了本学期最后一次大物实验!

【原始数据记录表格】

1、标定测量显微镜:

用绿色刻尺(每格0.20mm)作为标准标定测量显微镜,测量显微镜编号

标准物y= mm(10格),像y’= ,显微镜物镜放大率β0=

2、望远镜实验

物镜编号,物镜焦距f o’= ,目镜编号,目镜焦距f e’= 。

物屏位置,物镜位置Lo= ,目镜位置Le= ,

测量显微镜位置= 。

= ,E 字高y= ,实验值 ,理论值'/'T o e f f Γ== 。 实验值与理论值相对偏差=_____________。 3、望远镜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4、显微镜实验

(1)利用所提供条件及物镜目镜焦距,设计、计算物镜与目镜间距l 物镜编号 ,fo ’= cm ,目镜编号 ,fe ’= cm 。 设计光路图:

'

'''''''''''o o M e o o M o o e o q f f f y y y D q q f y y y f f D

-ΓΓ=

==?=+的推导: = 2'

'(')''''''e e e e e e e e e D f f D f f y D p p f y f p D D

--==?==-

的推导: = (2)实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杆位置 cm ,物镜位置Lo= cm ,目镜Le= cm , 半透半反镜位置= cm ,则半透半反镜与目镜间距s= cm ,

目镜与物的距离l’’=D-fe’= cm,则标尺位置X=s+l’’= cm。

τ=0.2mm,t=1.0mm

大学物理实验

望远镜与显微镜

生医8班

鲍小凡2008013215

初中物理望远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与显微镜 【学习目标】 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 难点: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性质。 【学习过程】 1.引入新课 学生体会望远镜和显微镜在现代医学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巨大作用 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象痢疾菌、伤寒菌、爱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 而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 2.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利用好与教材配套的《物理实验》中两个活动) 学生利用一个凹透镜和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不同的组合,再利用组合透镜分别观察较近和较远的物体。 (1)望远镜 ①简介望远镜的偶然发明 ②学生活动: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物理实验》中活动4.7 对照完成伽利略望远镜与开普勒望远镜的组装,得出观察结果。 总结:伽利略望远镜与开普勒望远镜 学生看书:生活·物理·社会 (2)显微镜 学生活动:分组自制水滴显微镜。《物理实验》中活动4.8 学生讨论分析细小物体通过目镜和物镜分别成什么像。 老师总结。 3.典型例题 例 1 德国天文学家制成了专门用于观察天体的望远镜,其物镜是由焦距较的透镜制成的,目镜是由焦距较的透镜制成的。通常的望远镜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望远镜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_______透镜,显微镜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用一个凹透镜和凸透镜可制成一架镜,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既可制成镜,又可制成镜,若用来观察细小的物体,必须用焦距的做物镜,用焦距的做目镜(选填“长”或“短”)。

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要点与练习

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要点与练习 一. 学习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构造。 二. 重点、难点: (一)重点: 眼睛的作用及成像特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矫正。 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结构。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主要结构都由物镜和目镜组成,它们的成像原理不同。 (二)难点: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产生原因及矫正方法,下面列表比较。 易混点: 容易混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产生原因,分不清应戴什么镜来矫正。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开普勒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照相机,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因此我们看到一个倒立、缩小的虚像。 三. 知识点分析: (一)眼睛和眼镜 知识要点: 1.眼睛的原理:人眼看物体和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根据成像条件可知,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是、的像。 2.近视眼及其矫正: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射光的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近视眼应戴进行矫正。

3. 远视眼及其矫正: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弱,使像成在视网膜的,远视眼应戴矫正。 学法点拨: 眼睛的原理与照相机非常相似,在学习中可以把它与照相机做比较。照相机的调焦是通过改变凸透镜与胶片的距离.而眼睛的调焦是利用品状体的厚度的自我调节来进行的。由于生理上的原因,有些人单靠自身的眼睛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就是近视眼或远视眼。 (二)显微镜和望远镜 知识要点: 1.显微镜:(1)结构:镜筒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 (2)原理:物镜能成一个、的像,目镜能成一个、 _______的像,经过两次放大因此我们看到一个、的像。 (3)作用:能看清微小的物体。 2. 望远镜:(1)结构:伽利略望远镜 由一组凹透镜和一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望远镜能使很远的物体成像在眼前,就像物体被“拉近”了。 学法点拨: 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利用两组透镜的组合来看清微小或远处的物体,在学习中不要急于了解书本上的结论,应该根据已有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去猜想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组成,然后阅读书本上的知识,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对于显微镜和望远镜都应该实际动手操作一下,体验它们的物理原理。 【典型例题】 (一)眼睛和眼镜 一.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理解 [例1]下面关于近视眼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近视眼根本看不清物体 B.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使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C.近视眼应该戴凸透镜,使光的会聚点靠前,成像在视网膜上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报告 BME8 鲍小凡 2008013215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无穷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 图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望远镜时,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再调镜筒长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中间像落在分划板平面上)。 2、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记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为ω’,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为ω,则视放大率: tan 'tan ωωΓ= 由几何光路可知: 0'''tan ,tan '''e e y y y f f f ωω= == 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0' 'T e f f Γ=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利用图二所示的光路图。当物y 较近时,即物距: () 100'1''e L f f f <+ 时,物镜所成的像会位于O e 右侧(实像)或左侧(虚像),经目镜后,即成缩小的实像y’’,于是视放大率: 00'''''T e e f f y f f y Γ= ==

图2 测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图 3、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当望远镜的被观测物位于有限远时,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可以通过移动目镜把像y’’推远到与物y 在一个平面上来测量。如图三。此时: ''tan ',tan y y L L ωω= = 于是可以得到望远镜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 010''''''e T e L f f y y f L f +Γ= =-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 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图3 测望远镜物象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二、显微镜 1、显微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是会聚透镜,位于物镜物方焦点外侧附近的微小物体经物镜放大后先成一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再经目镜成像于无穷远处,这两次放大都使得视角增大。为了适于观察近处的物体,显微镜的焦距都很短。 图4 显微镜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时需先进行视度调节使分划板叉丝的像位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的像无视差。 2、显微镜的视放大率。 显微镜的视放大率定义为像对人眼的张角的正切和物在明视距离D =250㎜处时直接对人眼的张角的正切之比。于是由三角关系得: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节 望远镜与显微镜5

课时训练 第5节望远镜与显微镜 一.填空 1.通常的望远镜(或显微镜)可看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______,靠 近被观察物体的叫做______. 2.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______处成像,显微镜主要用来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物体,如______、______. 3.一般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______透镜,______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像 (选填“实”或“虚”),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4.显微镜的物镜是由______透镜制成的,目镜是用______透镜制成的.与开普勒望远镜不同的是,它的物镜的焦距很______ (选填“长”或“短”,下同),目镜的焦距较______ 5.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可制成一架______,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既可制成______ ,也可制成______ 。若用来观察细小物体,必须用焦距______ (选填“长”或“短’’)的作为物镜,用焦距______ (选填“长”或“短”)的作为目镜. 6.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一个______、______ (分别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一个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了,通过显微镜所看到的物体是______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二.选择 7.历史上第一次尝试进行光速的测量,也是第一个把望远镜用于天文学研究的物理学家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焦耳 D.瓦特 8.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文望远镜能看见遥远的星体,是因为星体上的光线通过望远镜后所成的像比星体本身大得多 B.显微镜可以将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两次放大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C.望远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而成 D.显微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一组凹面镜组合而成 9.用显微镜观察细小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0.人类制造的一种望远镜,能使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它是 ( ) A.伽利略望远镜 B.开普勒望远镜 C显微镜 D哈勃空间望远镜 11.关于开普勒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镜是凹透镜,焦距较短 B.目镜是凸透镜,焦距较长 C物镜是凸透镜,焦距较长 D物镜是凸透镜,焦距较短 12.显微镜与开普勒望远镜比较,不同的是显微镜 ( ) A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 B.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焦距较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望远镜与显微镜”质量检测练习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望远镜与显微镜”质量检测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望远镜是用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下面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目镜、物镜直径相同B.目镜、物镜焦距相同 C.通过目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D.物镜直径比目镜直径大,目的是为了会聚更多的光 2 . 下面是小文在笔记中整理的光学知识的应用,其中都正确的是() A.B.C.D. 3 . 天文望远镜口径都很大,这样做是为了 A.美观B.观测太阳 C.可以会聚很多光D.观察方便 4 . 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应放在物镜的焦点之外 B.通过显微镜的目镜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实像 C.远处物体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的是一个缩小的实像 D.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观察者感觉远处的物体被拉近了 5 .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为 A.目镜成放大实像,物镜成放大虚像 B.目镜成放大虚像,物镜成放大实像 C.目镜成放大实像,物镜成放大实像 D.目镜成放大虚像,物镜成放大虚像

6 . 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活动课中自制的一个水滴显微镜,它是以小水滴作为物镜的,小明利用自制显微镜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细盐粉、头发丝的细微部分.微小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再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下列有关水滴显微镜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B.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虚像 C.水滴所成的像为虚像,目镜所成的像为实像 D.水滴所成的像为实像,目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7 .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等元件构成,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镜的焦距很短 B.通过目镜看到放大的实像 C.物镜的焦距很短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之和 8 .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 B.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 C.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应位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 D.待观察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在目镜的焦点附近生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9 . 在生物课上使用显微镜时() A.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B.物镜成虚像,目镜成实像 C.因为显微镜中没有光屏,所以都成虚像D.成实像还是虚像,要根据物距确定 10 . 对于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来说,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分别是()

望远镜与显微镜 教案教学设计

望远镜与显微镜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该章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因此望远镜与显微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拓展,是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看物体。学习本节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开阔眼界,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都有益。同时对创造学中的“组合法”有一个浅显认识,以提高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本节须突出实践性动手探究活动和“模型”制作来完成学习目标,通过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凸透镜成像规律,有了一定理解本节内容基础。但由于学校教学器具的缺乏,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未能完成必要的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理解成像规律不深。而本节的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对二次成像不是认识能理解好的。为了克服本节学习障碍,能达到基本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的目的,通过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与探究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制的望远镜与显微镜来探究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四、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并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 难点:探究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 五、教学资源:希沃电子白板 手机 学生自制望远镜与显微镜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之前呢先给大家将两个小故事,你们想听故事吗? 生:…… 师:小故事1:17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小镇的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伯希,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两个透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教堂塔尖好像变大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

显微镜和望远镜习题 (含答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习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2018年1月31日晚,受到世人瞩目的“超级月亮”、“红月亮”、“蓝月亮”组团在天空中亮相.小虎用如图所示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B.物镜焦距比目镜焦距短 C.目镜相当于放大镜,使像更靠近眼睛 D.物镜越大,成像越清晰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望远镜成像原理,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 【详解】 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在目镜的焦点附近成实像,故A说法错误;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像经目镜放大,所以目镜的焦距一定小于物镜的焦距,才有放大效果;如果反过来得出的倍数就小于1 ,得出是缩小的像.,故B说法错误; 目镜相当于放大镜,使像放大而不是更靠近人眼,故C说法错误; 物镜越大,接光的面积越大,人观测的物体就越明亮,成像效果就越清晰,故D说法正确; 【点睛】 本体考查了望远镜成像原理,关键是要知道它的组成和作用; 2.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看到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动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小红用放大镜看邮票时,若想让邮票再放大些,她应将放大镜稍微靠近邮票些C.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就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利用热风加快手上水的蒸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B 小红用放大镜看邮票时,若想让邮票再放大些,她应将放大镜远离一些邮票,故B 错误。 C:彩色电视画面,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错误; D.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液表空气流动速度、温度、液体的表面积,热风提高了温度,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3.通过放大镜观察到物体的像是 A.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B.正立的放大的实像 C.正立的缩小的虚像 D.正立的缩小的实像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详解】 放大镜的原理: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A。 4.在下列光学仪器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 A.潜望镜B.显微镜C.放大镜D.近视眼镜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潜望镜是由平面镜组成,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2)显微镜是凸透镜,在目镜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3)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

初二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练习题及答案 5分钟训练(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 ____________(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像______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________,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____________(填“实”或“虚”)像。 思路解析:显微镜成像原理告诉我们,物体经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像与照相机镜头一样,目镜的作用像一个放大镜。 答案:实照相机放大镜虚 2.(xx贵州贵阳模拟)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 A.平面镜 B.凹透镜 C.放大镜 D.显微镜 思路解析: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不起放大作用,A错。凹透镜不能将物体放大,B也错。放大镜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放大倍数也是有限的,C也错。显微镜的物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这样就能放大很多倍,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D正确。 答案:D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关于望远镜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B.望远镜在军事上有重要的应用 C.望远镜在天文学上有很重要的应用 D.望远镜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思路解析: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能使很远的物体成像 在眼前。望远镜在军事上用来观察敌情,研究敌人的阵地等等都有很重要的应用。天文学上用来观测天体,尤其对星象的研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望远镜不能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D 2.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显微镜要比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高 B.当室内光线较暗时,要用反光镜的凹面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之和 D.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成放大的虚像 思路解析: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一般在几百倍到几千倍之间,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要大得多,隧道扫描显微镜能帮助我们看到分子和原子的轮廓,A正确。反光镜有两个反射面,一个是平面镜,一个是凹面镜,它们都是为了反射一部分光透过载物片增大物体的亮度,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使透过载物片的光更强,因此,当室内光线较暗时,要用反光镜的凹面,B正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之积,选项C错误。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故选项D错误。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5望远镜与显微镜 同步测试

2019-2019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5望远镜 与显微镜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关于天文望远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让更多的光射入到物镜中 B. 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 C. 采用焦距很大的凸透镜作物镜 D. 增大观察的视角 2. 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C.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D. 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 显微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C. 望远镜是伽利略首先发明的 D. 显微镜的目镜焦距大,物镜焦距小 4.通过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目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观察,然后做出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5.对于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来说,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分别是() A. 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B. 缩小的实像,缩小的虚像 C. 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D. 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6.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做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 A. 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哈勃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达4.3 m(其光学主镜口径为2.4 m),制造如此大的物镜是因为() A. 物镜越大我们看到的像越大 B. 反射式望远镜的物镜就应该比折射式望远镜大 C. 物镜越大,就能把越多的光会聚起来,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4.5望远镜与显微镜》同步练习2.doc

《4?5望远镜与显微镜》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显微镜的物镜是由_____ 透镜制成的,目镜是用_______ 透镜制成的.与开普勒望远镜不 同的是,它的物镜的焦距很______ (选填“长”或“短”,下同),目镜的焦距较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可制成一架,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既可制成 _____ ,也可制成______ o若用来观察细小物体,必须用焦距(选填“长”或“短'')的作为物镜,用焦距______ (选填“长”或“短”)的作为目镜. 3.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一个_______ 、______ (分别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个 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 的像,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了,通过显微镜所看到的物体是 ________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二、选择题 4.按照望远镜的发展过程,从前往后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A.开普勒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望远镜' B.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望远镜 C射电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哈勃望远镜 D.哈勃望远镜、射电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 5.通过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目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 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观察,然后做出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显微镜与望远镜实验指导书_全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2.通过实际测量,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光学参数; 3.根据指示书提供的参考材料自己选择2套方案,测出水准仪的放大率并比较与实验结果是否相符。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实验:测量显微镜、分辨率板、分辨率板放大图、透明刻线板、台灯,高倍(40×、45×)、中倍(8×或10×)、低倍(2.5×、3×或4×)显微物镜各一个,目镜若干(4×、5×、10×、15×等)。 2.望远镜实验:25×水准仪、平行光管、1×长工作距测量显微镜、视场仪、白炽灯、钢板尺、升降台、光学导轨、玻罗板、分辨率板。 三、实验原理 (1)显微镜原理: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近处微小物体细节的重要目视光学仪器。它对被观察物进行了两次放大:第一次是通过物镜将被观察物成像放大于目镜的分划板上,在很靠近物镜焦点的位置上成倒立放大实像;第二次是经过目镜将第一次所成实像再次放大为虚像供眼睛观察,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由于经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显微镜总的放大率Γ应是物镜放大率β和目镜放大率Γ1的乘积。 Γ=β×Γ 1 绝大多数的显微镜,其物镜和目镜各有数个,组成一套,以便通过调换获得各种放大率。显微镜取下物镜和目镜后,所剩下的镜筒长度,即物镜支承面到目镜支承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机械筒长。我国标准规定机械筒长为160毫米。 显微镜的视场以在物平面上所能看到的圆直径来表示,其视场受安置在物镜像平面上的专设视场光阑所限制。 显微镜的分辨率即它所能分辨的两点间最小距离: nSinU λδ61.0= 式中:λ为观测时所用光线的波长;nSinU 为物镜数值孔径(NA )。 从上式可见,在一定的波长下,显微镜的分辨率由物镜的数值孔径所决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基本上与所使用光的波长是一个数量级。为了充分利用物镜的放大率,使被物镜分辨出来的细节,能同时被眼睛所看清,显微镜应有恰当的放大率。综合考虑显微物镜和人眼自身的分辨率,可得出显微镜适当的放大率范围是: 500NA<Γ<1000NA 这个范围的放大率称为有效放大率。如使用比有效放大率更小的放大率,则不能看清物镜已经分辨出的某些细节;如取用高倍目镜得到比有效放大率上限更

望远镜显微镜习题精选(有答案)

一、填空题 1、天文爱好者可以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填“放大”或“缩小”、“实”或“虚”),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 2、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观察较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 用。 3、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________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 下,反光镜可以选用________(选填:“平面镜”、“凹面镜”)。 4、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可制成一架镜,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可以制 成镜,也可以制成镜。若用来观察细小的物体,必须用焦 距的作为物镜,用焦距的作为目镜。 5、显微镜有____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____,它的作用____.靠近物体的叫____.要想看清太空中的星星要用____,它有____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____,靠近物体的叫____.它能使物体成____、____的____像. 6、幻灯机的幻灯片要____插在____透镜的后面比焦点略远些的地方,这时银幕上的像的性质是____、____的____像. 7、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物体,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___________,它的物镜的焦距很 ________,目镜的焦距较__________ (选填“长”或“短”)。 8、光学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____________镜,通过显微镜看到物体的像是_____(填“正”或“倒”)立的。 9、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靠近物体的透镜叫做。 10、显微镜有____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____,它的作用____.靠近物体的叫____.要想看清太空中的星星要用____,它有____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____,靠近物体的叫____.它能使物体成____、____的____像. 1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像(填“虚”或“实”)。 12、投影仪是利用透镜来成像的,它上面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13、要观察细胞等人眼无法直接看见的物体应选镜;要观察遥远的天体应选 用镜;要观察纺织品布纹是否有缺陷,应选用镜. 14、天文爱好者可以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_________的_________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

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报告 BME8鲍小凡15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无穷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 图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望远镜时,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再调镜筒长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中间像落在分划板平面上)。

2、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记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为ω’,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为ω,则视放大率: tan 'tan ωωΓ= 由几何光路可知: 0'''tan ,tan '''e e y y y f f f ωω= == 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0' 'T e f f Γ=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利用图二所示的光路图。当物y 较近时,即物距: () 100'1''e L f f f <+ 时,物镜所成的像会位于O e 右侧(实像)或左侧(虚像),经目镜后,即成缩小的实像y’’,于是视放大率: 00'''''T e e f f y f f y Γ= == 图2 测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图 3、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当望远镜的被观测物位于有限远时,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可以通过移动目镜把像y’’推远到与物y 在一个平面上来测量。如图三。此时:

''tan ' ,tan y y L L ωω= = 于是可以得到望远镜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 010''''''e T e L f f y y f L f +Γ= =-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图3 测望远镜物象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二、显微镜 1、显微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是会聚透镜,位于物镜物方焦点外侧附近的微小物体经物镜放大后先成一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再经目镜成像于无穷远处,这两次放大都使得视角增大。为了适于观察近处的物体,显微镜的焦距都很短。 图4 显微镜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时需先进行视度调节使分划板叉丝的像位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的像无视差。

八年级物理上册《显微镜与望远镜》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显微镜与望远镜》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52.0分) 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凹透镜 D. 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2.下列关于物理知识分析描述正确的是() A.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B. 阳光照在云上,云底下会形成阴影区域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 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说明音调和振幅有关 D. 次声波预报仪可以预报台风和地震活动,说明了次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3.下列关于显微镜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 B. 天文望远镜物镜的口径比较大 C. 我们在学生实验室用显微镜看细胞是通过成两次放大的像实现的 D. 有一种望远镜是将远处的物体在物镜的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把这个像放大 4.小明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已使被观察物体处在视野的中央 了,但像太小,观察不清楚,这时他应该() A. 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B. 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C. 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D. 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5.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太空的科学家是()

A. B. C. D. 6.关于显微镜及望远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B. 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C. 显微镜的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D. 望远镜的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7.如图所示,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的目镜和显微镜的目镜作用相同 B. 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 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 该望远镜最终看到的是一个缩小的实像 8.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应放在物镜的一、二倍焦距之间 B. 远方的物体经过望远镜的物镜成的是一个缩小的实像 C. 通过显微镜的目镜观察到的是物体的实像 D. 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观察者感觉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更大了是由于视角变大了 9.生物课上,我们要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显微镜的物镜是凸透 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镜所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为了看清本身不发光的细胞,有时需要利用凹面镜提高亮 度,这个凹面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C. 物镜所成的放大实像是可以用光屏承接的 D. 物镜所成的像与照相机所成的像性质相同 10.用显微镜和望远镜看物体时,看到的() A. 都是实像 B. 前者是实像,后者是虚像 C. 都是虚像 D. 前者是虚像,后者是实像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材料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视放大率等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基本光学系统 基本的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物镜L0的像方焦点'o F与目镜e L的物方焦点e F重合,如图所示。无穷远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短焦距)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为了利于对远处物体的观测,望远镜物镜的焦距一般较长。 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图示望远镜,物镜与目镜均为会聚透镜,这种望远镜称为开普勒望远镜,其优点是可在物镜与目镜之间的中间像平面上安装分划板(其上有叉丝和刻尺)以供瞄准或测量。实验装置中用到的望远镜(如分光计上的望远镜,光杠杆系统中的望远镜等)均为开普勒望远镜,在中间像平面上装有分划板。 实际上,为方便人眼观察,物体经望远镜后一般不是成像于无穷远,而是成虚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而且为实现对远近不同物体的观察,物镜与目镜的间距即镜筒长度可调,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可能会不重合。使用望远镜时,观察者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使分划板成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节望远镜镜筒长度,即改变物镜、目镜间距,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 2. 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视放大率Γ定义为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记为ω’)的正切与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记为ω)的正切之比,即:

tan ' tan ωω Γ= 对图示望远镜,有: y''' tan ,tan ''o e e y y f f f ω=ω== 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T Γ为 T o '=' e f f Γ 其中,e f 、'e f 分别是e L 的物方焦距、像方焦距,e f ='e f 。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可以利用图示光路。 用仪器测出像高''y ,从三角关系可得出: ''''' o o T e e f f y f f y Γ= == 因此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可测出。 测量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图 3. 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当望远镜的被观察物位于有限远时,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可以通过移动目镜把像''y 推远到与物y 在一个平面上来测量。如图所示:

(人教版)初二物理3.5 显微镜和望远镜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初二物理3.5 显微镜和望远镜习题及答案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____________ (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像______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________,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____________ (填“实”或“虚”)像。 2.(2010贵州贵阳模拟)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 A.平面镜 B.凹透镜 C.放大镜 D.显微镜 3.下列关于望远镜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B.望远镜在军事上有重要的应用 C.望远镜在天文学上有很重要的应用 D.望远镜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4.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显微镜要比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高 B.当室内光线较暗时,要用反光镜的凹面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之和 D.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成放大的虚像 5.下列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 B.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星球 C.我们看到远处的汽车越来越小,是因为汽车对我们的视角在逐渐减小 D.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6.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 A.投影仪 B.放大镜 C.照相机 D.幻灯机 7.(2010湖北十堰课改区模拟)下列光学知识的应用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这个应用是() A.天文爱好者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B.演员对着镜子练习舞蹈动作 C.医生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患者视力 D.摄影师用照相机拍摄照片 8.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目镜和物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 10.哈勃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达4.3 m(其光学主镜口径为2.4 m),制造如此大的物镜是因为 A.物镜越大我们看到的像越大 B.反射式望远镜的物镜就应该比折射式望远镜大 C.物镜越大,就能把越多的光会聚起来,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11.从显微镜的结构图中的光路图可以看出() A.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

显微镜和望远镜练习题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____________ (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像______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________,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____________ (填“实”或“虚”)像。 2.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 A.平面镜 B.凹透镜 C.放大镜 D.显微镜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关于望远镜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B.望远镜在军事上有重要的应用 C.望远镜在天文学上有很重要的应用 D.望远镜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2.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显微镜要比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高 B.当室内光线较暗时,要用反光镜的凹面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之和 D.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成放大的虚像 3.下列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制成的 B.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星球 C.我们看到远处的汽车越来越小,是因为汽车对我们的视角在逐渐减小 D.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4.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 ) A.投影仪 B.放大镜 C.照相机 D.幻灯机 5.下列光学知识的应用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这个应用是() A.天文爱好者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B.演员对着镜子练习舞蹈动作 C.医生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患者视力 D.摄影师用照相机拍摄照片 30分钟训练 (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目镜和物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 3.哈勃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达 4.3 m(其光学主镜口径为2.4 m),制造如此大的物镜是因为() A.物镜越大我们看到的像越大 B.反射式望远镜的物镜就应该比折射式望远镜大 C.物镜越大,就能把越多的光会聚起来,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望远镜与显微镜讲义

望远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是用途极为广泛的助视光学仪器,显微镜主要用来帮助人们观察近处的微小物体,而望远镜则主要是帮助人们观察远处的目标,它们常被组合在其他光学仪器中。为适应不同用途和性能的要求,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构造也各有差异,但是它们的基本光学系统都由一个物镜和一个目镜组成。望远镜和显微镜在天文学、电子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验目的] 1. 学会用物像放大法测透镜的焦距。 2. 熟悉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 3. 掌握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方法。 4.学会望远镜、显微镜放大率的测量。 [实验原理] 1.物像放大法测透镜的焦距 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虽然有许多种,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透镜的光心位置无法精确 测定,甚至物屏、像屏的位置也艰定准确.所以会给测量带来一定困难。用物像放大法测透 镜或透镜组的焦距就能完全克服这一困难。 图1 如图1所示,将微尺分化板作为物置于导轨上,被测透镜也置于导轨上,其间距要大于被测透镜焦距,固定微标尺和待测透镜,并记录下它们的位置,由此可得到物距,移动测微目镜并在其中看到清晰的微尺放大像,并与测微目镜分划板无视差。测出其横向放大率为 β。由横向放大率公式:s s '-=β 可求出像距,最终由成像公式:f s s '= '+111 计算出焦 距。 2.望远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 望远镜通常是由两个共轴光学系统组成,我们把它简化为两个凸透镜,其中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短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物镜的作用是将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会聚后在目镜物方焦平面上生成一倒立的实像,而目镜起一放大镜作用,把其物方焦平面上的倒立实像再放大成一虚像,供人眼观察。图2所示为开普勒望远镜的光路示意图,图中L 0为物镜,Le 为目镜。用望远镜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时,只需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相对位置,使物镜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