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简答论述

人格心理学简答论述
人格心理学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

1、特质: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个性的有效组成因素,是测评个性的基本单位。

2、中心特质:一个人具有的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方方面面。

3、首要特质:它的概括性比首要特质低,是构成个性结构的主要成分。它是由一些在某种程度上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特质构成的。

4、次要特质:个体的一些不重要的特质,往往只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只有关系非常近的人才知道。

5、超常儿童三圆圈概念:美国心理学家兰祖利提出天才儿童的高水平能力、责任心和创造力三者相互重叠相互影响的三圆圈概念。第一个圆圈是超过一般水平的能力,既包括一般能力,也包括特殊能力;第二个圆圈是责任心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浓厚的兴趣,有自信心和毅力,力图完成任务;第三个圆圈是创造力,思维有逻辑性、灵活性和独立性,不保守,对新事物敏感、敢冒险、敢创新。

6、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7、成功智力: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中提出的,它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

8、流体智力: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是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

9、晶体智力:以学的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

10、才能: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

11、离差智商:韦克斯勒根据智商呈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的事实,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看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实质上就是看这个人在同年龄组人的分数分布中所处的位置。计算公式为:IQ=100+15[(x-x’)/z]其中IQ为离差智商,X为个人测验的得分,X’为团体的平均分数,Z 为标准差。

12、比率智商:1916年斯特恩最先提出心理商数的概念,又称比率智商。推孟对此进行了改进,为去掉计算中的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其公式为:IQ=(MA/CA)*100%

13、自我防御机制:自我用来应付本我和超我的压力的手段,自我受到本我和超我的威胁而引起强烈的焦虑和罪恶时,焦虑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这种情绪上的不安和痛苦。

14、个性障碍:个性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特有的行为模式,对环境适应不良,常影响其社会功能,甚至与社会发生冲突,给自己或社会造成恶果。

15、气质:人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特征。

16、性格:一个人在个体生活中所形成的对显示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17、个性:现代信息学解释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18、个性独特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具有区别于他人的个性特征。世界上没有个性特征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19、个性统整性:个性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真实的人身上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体。

20、原型:这些镂刻在人脑中的祖先经验,是一种对世界某些方面进行反应的先天倾向。

21、阿尼玛:男性内心女性的原型。

22、阿尼姆斯:女性内心男性的原型

个性心理学问答部分

一、简述加德纳与斯腾伯格智力理论。

(一)加德纳的理论

加德纳关于智力的定义: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能力。加德纳认为智力是由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言语智力、逻辑-数学、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所构成。加德纳认为:

每个人都拥有八种智能;

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形式与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每一种智能都具有独特的发展顺序

这八种智能本质上都具有价值中立的特点

这些智能位于大脑的不同区域,既可以独立工作也

可以协同工作。

突出多元性、文化性、差异性、实践性、开发性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来改进教育

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

(1)多元智力理论在当前美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并且已经成为许多西方国家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2)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看待“聪明”问题的全新视角。

(3)局限性在于低估了一般智力的重要性,而且缺乏实用的测量工具。

(二)斯腾伯格的理论

1、整体理论:

①智力包括的三个方面的亚理论,即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②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③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和的心理活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

④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2、成功智力

所谓成功智力,在斯腾伯格看来,就是“能导致个体以目标为导向而采取相应的行动,用以达成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

包括分析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

分析性智力是指有意识地规定心理活动的方向,以发现问题有效解决办法的能力。

创造性智力是一种能超越已知的经验,产生新异有趣思想的能力。

实践性智力也称社会智力,指个体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它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与个体的隐含知识的数量有关。创造性能力帮助人们从一开始就形成好的问题和想法,分析性能力用来发现好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实践性能力则可将思维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整合实施。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知道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运用成功智力的三个方面,要比仅仅是具有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来得更为重要。

3、评价: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对教育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目前教育体制都强调分析性的能力,而忽视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所以学生在这方面的技能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导致学业出众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却表现平平,不能获得成功。

二、简述勒温、凯利、柏恩的个性结构理论及韦纳的归因理论

·勒温的理论

(一)勒温的理论体系:

1.场论:人就是一个场,包括个人和他的心理环境的生活空间。行为是由当前这个场决定的。

2.群体动力学:勒温认为,正如个人在其生活空间里形成心理场一样,团体与其环境形成社会场。引起群体变化而改变个体的观念或行为习惯要容易的多。只要群体的价值观念没有改变,就很难使个体放弃群体标准改变原来的成见。(二)勒温的个性结构

1、他认为个性是由许多交织起来的层次构成的,并用图解表示各个层次的位置及其功能。(1)边缘领域

M边缘领域属于人的个性结构的内部领域和环境之间的疆界地带。这一领域包括有:

第一,知觉系统:认识环境变化的具有情报机能的知觉系统,如视、听等等。

第二,运动系统:通过体态或动作,把人的内部领域传出到外部,借以影响环境的运动系统,如语言、姿态、微笑和观看等都属于这一系统.

(2)内部领域

在边缘领域的内侧,诸如需要、意图、要求以及相应的紧张体系等位于这一领域。内部领域又分为中心阶层C和边缘阶层P。其功能各异。

内部领域的边缘层和运动区较接近,故它们较易发生联系,在和边缘阶层相关联的事件,表现的机会较多。由于中心阶层的组织较复杂,它又和运动区不直接接触,因此,发生在中心层的事件不易表示。

2.勒温以动态特征说明个性结构,他认为个性的各个区域之间处在相互依存关系之中。在各种不同需要的影响下,整个个性系统经常处于势力不同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可以从个性的某些区域扩散到另一些区域,如果一个区域的需要不可能得到满足,由这种需要所引起的紧张就要通过其它区域寻找出路。

勒温认为:人与环境之间存在一种平衡的状态,如果平衡被破坏,就会引起紧张(需要),这种紧张会导致试图恢复平衡的行为。因此,需要是行为的动力。当需要得到满足,则紧张消失;反之,则需要会推动行为,使行为能够恢复原来的平衡。

3.勒温认为,个性结构组织有较大的个别差异,有的层次多,有的层次少,各个层次之间联系情况也不同。如儿童的个性结构层次比受过教育,经验丰富的成人较欠分化。精神不正常者较正常人欠分化。

·凯利的理论

(一)基本的理论

1、构念:思想、观点、看法,是个人用来预测现实的理论。一般用语言来表达,也指一个人解释说明经验,并赋于经验以意义的一种智力活动。

2、基本假设:人是科学家(科学家的主要目的是减少不确定性)。个体的行动是受他预期未来事件的个人构念所指导的。个性就是人的构念。神经病是蹩脚的科学家。

“个人构念”是凯利个性理论的核心。个人构念就像一种微型科学理论,是一个人用之预期事件的主要工具,直觉、分析或解释事件的方式。一个构念通常有两极,一个人总是用各种构念去解释、评价、预测事件。

3、十一条推论:建构推论、个体推论、组织推论、两分法推论、选择性推论、范围推论、经验推论、调整推论、片断定理、共同性定理、社会性定理:

(二)建构及其特点

1.建构的含义:凯利认为建构就是模式或样板的别名。

2.建构的特点

(1)能动性:凯利以“人即科学家”的命题来说明建构的特点。

把科学家做为模型来描述所有的人,认为人是科学家,人象科学家那样产生和检验他们的假设,以及得出世界是什么的新观点。科学家的主要目标是缩减不确定性。人们也像科学家一样,力图减少不确定性,以便使自己的生活明朗化。从这一点表明,凯利的"建构"概念是以能动性为特点的。(2)他在谈到建构的有用性验证标准时,则把它确定为经验。凯利认为,如果由某种建构产生的预测为经验所证实,这种建构就是有用的,并被保留,如果预测没有得到证实,就必须修改或抛弃这种建构。可见,他的建构理论是以经验为基础的。

(3)发展性:凯利认为个人建构是不断发展、变化和完善的。当人们总用已有的建构去预期未来事件时,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些困难和麻烦,新的信息和元素需加入到原有的建构之中。

(4)差异性:个人建构因人而异.

(5)统一性:在研究个性的整体结构的同时,而应努力做到整体与部分,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

(6)复杂性:他强调一个人要获得一种同现实十分一致的建构体系决非轻而易举,要经过大量的探索和试误过程。(三)建构的成分及其组织

凯利认为建构是由多种多样成分组成的一种复杂系统。它包含若干个亚系统,每个亚系统又含有诸多建构。对纷繁复杂的建构可以从多角度分类。

1.建构的作用方面划分

(1)核心建构和外围建构。

(2)可渗透性建构和非渗透性建构。

(3)紧缩性建构和松散性建构。

2.建构的表达方式方面划分

言语建构和前言语建构。前者指通过一定文字符号来表达的建构,后者是指用非文字符号表达的建构。

3.从建构排列层次方面划分管辖建构和从属建构。前者能包容其他建构在其范围内的建构,后者是被包容在管辖建构之内的建构。

4.十一条定理

(五)个性建构差异的三个维度

1.适用值域。

2.适用焦点。

3.渗透度

(六)个性适应

(七)心理问题及“固定角色疗法”

(八)角色建构库测验

·博恩的理论

加拿大精神科医生柏恩博士在1964年在《人们玩的游戏》一书中,提出个体的个性是由三种比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这就是父母、成人、儿童状态。取这三个间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所以简称个性结构的PAC分析。

(一)个性结构组成部分

P:父母式的自我状态(parent)

●1、母性/教养的父母M P

●2、父性/批评的父母F P

说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必须”“你不能”。

A:成人式的自我状态(a d u l t)

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中A成分占优势时,这种人的行为表现为:理性,理智,客观(中性),待人接物冷静,慎思明断,尊重别人。这种人讲起话来总是:“我个人的想法是……”。

C:儿童式的自我状态(c h i l d)

1、自由/自然儿童

2、顺从/适应儿童

P A C心态特点:

P心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内容是合理的,情感是命令的)

A心态:以客观和理智为标志;(内容是合理的,情感是协商式的)

C心态:以无知和冲动为标志;

上述三种心理状态在个体心理与行为中,有不同的表现,因而形成不同个性特点。在每个人身上,三种心态的比重也不相同,形成不同的行为特征。由此形成的人际交往类型,可形成互补或平行的关系;也可能形成非互补或交叉性的交往关系。

(二)个性构造分析

1、P态:有父母温情,受人尊重;易受欺骗;拘谨刻板。

2、A态:不会照顾他人和规戒部下;只顾自己的利益得失;

缺少人情味。人格构造分析

3、C态:不能照料鼓励他人;缺乏现实感;天真无邪。(三)交流模式分析

1.平行式交流(互补沟通)

2.交叉式交流交错沟通

3.隐含式交流

隐含交流的习惯化和固定化,称为游戏,是人际交流中的恶性循环,游戏的原因是双方不知道如何交流。

·维纳的归因理论

(一)理论概述:归因:根据他人或自己的言行或其他外部

(二)理论的运用

不同的归因影响到对过去行为的认识和理解,也影响到对未来行为的预测,以及行为倾向和抱负水平

三、联系实际评述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的个性结构理论。简述荣格和弗洛依德的观点主要分歧。

(一)弗洛伊德的个性理论评价

1、弗洛伊德个性理论的功绩

第一,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拓宽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传统心理学把心理和意识等同起来,而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应包括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潜意识的提出使人们知道了精神世界的一个一向被忽视了的奇异领域,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第二,弗洛伊德发现了性机能在个性发展中的动力作用,对人们重视生物因素,从生物学的角度理解个性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他对性的研究,也冲击了传统的、陈旧的性观念,使人们对性的问题不再感到神秘,促进了性科学的发展。

第三,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是有科学道理的。弗洛伊德对早期经验在个性发展中的作用做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早期经验发生于儿童个性尚未完全发展的时候,更容易产生重大的结果,个性障碍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早期经验产生

的心理印记或创伤。今天,重视早期验,提倡早期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培养人才的共识,这不能不说与弗洛伊德的个性理论有很大关系。

第四,弗洛伊德在研究个性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每个阶段的生理基础以及教育和训练在各发展阶段中的作用。他对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的划分也与心理年龄阶段的科学划分有着一致性。这可说是弗洛伊德对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贡献。

2.弗洛伊德个性理论中的谬误

第一,弗洛伊德贬低意识、理性的作用,片面夸大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的作用是错误的。

第二,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是错误的。

第三,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认为成年人格在四五岁时就已基本形成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第四,弗洛伊德以动欲区转移为依据来划分个性发展各阶段是不科学的。

总之,弗洛伊德的个性理论既有真理,也有谬误,我们不能因其功绩而无视其谬误,也不能因其谬误而将该理论说得一无是处。对其理论应采取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客观评价。

(二)荣格的个性理论评价

不足:

1、由于荣格的性格类型的划分是根据他的里比多学说,而里比多是本能的力量,所以这一理论忽视了人格的社会性,并且带有神秘色彩。

2、荣格提出的8种机能类型,并不是从实际中归纳出来的,而是用数学的综合方法凭主观演绎出来的,各种类型之间界限不清,几种类型的特征也说不清楚。

?优点:

他对内倾型和外倾型论述部分内容是符合实际的,这种理论已广泛地应用到教育、管理、医学和职业选择等领域,因为这种简单划分带来了使用上的方便。现在已有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内外倾是人格的主要特质(维度),心理学家编制了测量内外倾的量表,在EPQ和MMPI等量表中也都包含有内外倾分量表。近年来,心理学家通过因素分析发现内倾性与外倾性具有复杂的结构,它们由许多特质构成。

(三)阿德勒的个性理论评价

正面评价

(1)认为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人的行为乃受社会驱力所推动,而社会兴趣是人格形成的要素,使心理学者注意到社会因素的重要性,并促进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2、最早提出“创造性自我”的观念。

3、强调人格的独特性、统整性:一个人所做的一举一动代表着他自己特有的生活格式。

4、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人是一个自我意识的个体,他能充分了解自我实现的意义,从而计划并指引个人的行为。5、“学校心理卫生中心”的最早设立者之一。

6、阿德勒转变了弗氏人格发展的重点,将重点放在社会的需要与社会文化的影响上。7、创设了人本主义的人性理论:人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必受命运支配。

负面评价

1、阿德勒强调的补偿作用,较多重视生理组织方面,而忽视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影响。

2、并非所有有缺陷的人都能得到积极的补偿。其补偿作用只适合用在缺陷者本身有足够的自信,并有外在支持的力量,才能发生理想的“优越感”。

3、阿德勒的补偿作用乃为反抗自卑感而来,解释太过消极,忽略了人尚有积极的支配欲。

(四)弗洛伊德与荣格观点的分歧

?首先是对里比多概念的解释,弗洛依德认为里比多是性能量。荣格认为里比多是一种广泛的生命能量,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二点分歧在于荣格反对弗洛依德关于人格为童年早期经验所决定的看法。荣格认为,人格在后半生能由未来的希望引导而塑造和改变。

?第三,荣格更强调精神的先定倾向,反对弗洛依德的自然主义立场,认为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不限于弗洛依德在人的本性中所发现的那些黑暗势力。

四、个性有哪些规律性、基本特性?

关于规律性:

(一)个性的显著特点是其独特性

涵义:个性的独特性即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性.

这种个性的个人状态,不论古今中外,不分民族,不分阶级,不分团体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本身就是一种规律

(二)形成个性过程的规律性

个性品质在生物学、生理学上的要求是强健的体质、敏捷的速度和灵敏的反应、强大的抗挫折耐力和承受力以及对各种环境的快速适应力,强大、均衡、稳定、灵活的兴奋性与抑制性的快速转换能力。在社会学上的要求是坚强的意志,高尚的人格、纯真的情操、合群的个性性格。

个性是后天发生获得的,生物学上的品质是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适应、争斗过程中磨炼出来养成的,社会学上的品质是在接受教学、学习和社会实践锻炼中感悟,磨炼、锻炼出来的。

(三)个性行动的规律性

个性是通过个人的言行表现出来的。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情境的表现有一致性。只要了解一个人的生活规律性,就可以预见在未来的行动中,他将做什么,如何做。这是个性本身规律性的表现。

关于基本特性

(一)独特性与共同性

个性的独特性和共性的关系是共同性寓于个别性之中,每一

个具体人的个别性是一般人的共性的具体表现.正是研究了

具体人的个性,通过归纳、概括找出共同的、本质的东西,借以发现规律,再把这些规律运用到具体人身上,这就是个性心理现象的本质特点。

二、稳定性与可变性

(一)稳定性

1.含义:个性首先是稳定的。一个人出生后,经过社会生活实践,逐渐形成一定的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从而使自己的活动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它是长期在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下,受内外因素相互影响而潜移默化地形成的,一旦形成便不易改变。

(二)个性的可变性:

1.含义:个性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具有明显的时代性,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个性特征也必然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尤其在可塑性较大的青少年时期。此外,个人所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也会改变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2.人的个性心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展变化

五、谈谈你对投射测验法这种个性测验方法的看法。

投射法是运用多种含义的刺激物,让被测试者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地做出反应,即在通过对刺激物不知不觉的反应中,表露出其内在的性格特点。投射法主要包括罗夏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投射测验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人格理论为依据。人的一些无意识的内驱力受到压抑,虽然不易觉察,但是却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一)、优点:

1、弹性大,被试不受限制,可以任意做出反应。

2、材料仅为图片,因此可以对没有阅读能力的被试进行施测。(二)缺点:

1、评分缺乏客观标准,测验的结果难以解释。

2、对特定行为不能提供较好的预测。

3、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六、举例说明气质的实践意义。

(一)、如何评价气质

1、大多数人的气质是中间型或混合型;

2、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3、气质类型和特征是可以变的;(中年粘液情境改变)

4、气质类型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水平。

(二)、气质与智能

气质不会影响人的智力的发展和实质,但可能影响个体智力活动的风格。经验和研究表明,气质完全不同的学生,同样可以获得优异的成绩,但要想取得最佳的效果就必须学会分析自己的气质特征以及智力活动风格,选择出适合于自己学习的最佳学习方案。

1、气质影响个体智力活动的特点和方式。例如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在学习时表现为精力充沛,不易疲劳,对新教材感兴趣,但对旧知识缺乏兴趣,而抑郁质的人学习时易感到疲劳,学习新教材时常感到困难,但在复习旧知识时表现出主动性,思维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2、气质与思维品质有密切联系(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在识记数量多、难度大的材料时,神经系统强型的人较弱型的效果要好。气质与运动能力气质虽与能力不同,但彼此又相互影响。有研究表明,某些气质特点有利于某些能力的发展,而有些气质特点则会阻碍某些能力的发展。

(三)、气质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协调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气质类型就是其中之一。研究和实践表明,外向型气质的人,善于社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内向型气质的人不善于交往,适应性较弱。气质类型相同的人容易有共同的语言,同质吸引作用,交往可能协调,但同时也有可能出现对立现象,如同是急性子的人有可能经常发生冲突。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组成团体可以产生互补,人际关系较为和谐。

气质类型相投:各种气质都有其优缺点。气质的相投主要是指一种互补效应。

一般说来:胆汁质的男性宜选择粘液质女性;抑郁质男性宜选择胆汁质女性;多血质和粘液质男女应相互选择。这并不是说其它的选择就不选择。但最好不要是胆汁质气质的男女互配或抑郁质的男女互配。从气质嵌合的角度来说,以上两者是最不理想的搭配。选择互补气质的恋人可以使恋爱生活处于心理平衡的状态。

(四)、气质与职业活动及职业选择

一方面是要使个人的气质特征适应于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在选拔人才和安排工作时应考虑个人的气质特点。不同职业对从业者可能有不同的气质要求,不同气质的人对职业的适合度不同。气质对实践活动的性质和效率产生一定影响,是职业选择的一个依据。

(五)、气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气质并无好坏之分,但每种气质都有有利或不利于心理健康的一面

气质是条线索,让我们可以看清孩子的特性,知道某种行为是他的气质所致,根据孩子的气质,用合适的方式来教养孩子,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的父母和教师需要了解儿童气质的原因。

(六)、气质与教育工作

1、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

教师对学生的气质不应有任何偏见,不能笼统地认为某种气质类型好,某种气质类型不好,更不能偏爱某种气质类型的学生,讨厌另一种气质类型的学生。

2、发扬气质类型的积极方面,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多血质的学生灵活、反应迅速,学习兴趣广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求学时要防止自由散漫、用心不专,多培养集中注意力和核心兴趣,养成扎实专一的品质;胆汁质的学生思维敏捷,爽直果断,有进取心,不畏困难,但常易急躁,缺乏耐心,应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耐心细致的作风;粘液质的学生沉着泠静,脚踏实地,但反应较慢,且较固执,缺乏生气,应开拓思路,克服墨守成规的呆板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果断性;抑郁质的学生细心内向,谨慎温和,观察细致,但缺乏自信,敏感多虑,活动性不强,应注意克服忧郁、怯懦,培养自信心、自尊心和胸怀宽阔的品质。

3、针对学生气质类型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以

柔克刚”

4、指导学生善于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

七、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健康的个性?

概括的标准:个性健康的人应该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人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使自己的个性在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协调发展的人。

具体的标准:健康个性应具有以下标准

(一)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正确的自我意识

(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五)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八、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在个性方面的差别。

场依存型:倾向于利用外在事物作为参照,易受外在事物的干扰。

场独立型: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作为参照,不易受外在事物的干扰。

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的差异存在于直觉、思维、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

2、从其人格整体来说,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一人格维度没有好与坏之分,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独领风骚。

3、场独立性的人在认知领域显示了优势,他们处理问题比较灵活,善于抽象思维,自学能力较强,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而场依存性的人在人际社会领域中显示了优势,他们善于体察别人,与人相处亲切融合,他们更喜欢社会定向的学科与知识。场依存性的人在人际社会领域中显示了优势,他们善于体察别人,与人相处亲切融合,他们更喜欢社会定向的学科与知识。

九、简述卡特尔、奥尔波特、艾森克的特质理论。

十、20世纪以来个性心理学的发展趋向

在20世纪里,个性心理学曾以其广博、跨学科的地位盛行于世,但后来却又走入衰落。现在个性心理学又开始走出谷底。特别是大五人格的研究为个性心理学家带来了很大的希望。九十年代之后个性心理学的整合性研究已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几方面。

1、个性理论研究的交融趋势:个性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理论昌盛时期,理论的反抗时期,以及当今人格研究将两种风格的统合时期。

2、个性实证研究的整合趋势:各家出现整合的原因之一是人们采用不同角度来研究问题,并借鉴其它研究成果,使个性研究更完整。表现为以某一共同机制为基础的“研究丛”,体现了研究的整合趋势。

3、个性功能的完善化趋势:个性的功能具有区分、解释、预测。但是如何有效地提高个性的解释与预测功能是个性心理学家非常关注的问题,它涉及了个性研究的效度问题。

4、个性研究方法的多样化趋势:今后个性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走向有以下的特点:研究的问题的特征与方法的特点的吻合性;研究方法上的一种回归趋势,如开始注重个案研究方法、纵向研究方法和质的研究方法;纵向研究将更为有效;LOTS 数据的使用。

5、个性研究的动态化趋势:研究整个生命历程是当代个性研究的主题。但要分清个性发展的四种变化:绝对与相对,外在与内在,量变与质变,连续与间断。

6、个性测量量表关注的几个问题:个性心理学最常用的方法是个性测量量表。但对于个性问卷的设计与使用,研究者开始关注几个问题:探索个性测评的非线性模式,个性测量工具的等值性,青少个性测量量表的特点。

十一、个性障碍的共同特征与分类

(一)共同特征

1.主要特征:他们都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与相处的人际关系。

2.把自己所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归咎于命运和别人的错处。

3.他们认为自己对别人没有责任可言。如对不道德的行为没有罪恶感,把自己的想法放在首位。

4.总是走到哪里把自己的猜疑、仇视和固有的看法带到哪里。

5.他们的行为后果伤害和致痛别人,而他们自己却泰然自若。

6.总是通过别人的告发或埋怨他们的怪癖或不良行为。(二)类型

1、自恋型个性障碍:极端化、理想化与自我中心主义

2、表演型个性障碍

3、回避型个性障碍

4、依赖型个性障碍

5、反社会型个性:对社会与他人冷酷、仇视、缺乏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易怒,易攻击

6、偏执型个性广泛猜疑:误解他人;过分自负;好嫉妒他人,对他人过错不能容忍;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

7、分裂样个性障碍一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以及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

8、攻击型个性障碍

十二、性格的结构。

(一)性格的道德特征:主要体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上。1.性格的品德特征:个体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稳定特征。

2.对学习、劳动和工作的态度特征。

3.对自己的态度特征。

(二)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自觉调节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水平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意志力是一个人性格特征中的核心力。

(1)对行为目的明确程度的特征。

(2)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

(3)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

(4)在贯彻执行决定上表现出来的特征。

(三)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方面的心理特征。

(1)主导心境:是欢乐愉快、开朗活泼,还是多愁善感、抑郁沉闷;

(2)情绪发生强度:是爆发型,是控制型,及受外界感染程度如何;

(3)控制情绪:能否冷静处理突发事件,控制情绪是时高时低,还是长久维持等等。

(四)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的性格特征。

1.表现在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被动感知型和主动观察型,详细分析型和综合概括型,描述型和解释型,等等。

2.表现在记忆方面的性格特征:直观形象记忆型和逻辑思维记忆型,识记的快慢和保持信息时间的长短等。

3.表现在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独立思考型和依赖思考型,分析型和综合型,深刻型和肤浅型等等。

4.表现在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主动想象型和被动想象型,狭窄想象型和广阔想象型,创造想象型和再造想象型,现实幻想型和空想型等。

十三、提高情绪智力的方法.

自我察觉:了解自我感受的能力

自我管理:处理自我情绪及行动的能力

自我激励:面对失敗或挫折仍屹立不搖的能力

同理心:能体会及瞭解他人感受的能力

社交能力:善于对待及处理他人情緒的能力

十四、一般智力测验与创造力测验的差别

前者:内容是常识性的,并有固定答案,测验结果反应的是人的记忆、理解和一般推理能力。

后者:内容没有固定答案,强调对思维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测量。

十五、能力分类、发展趋势及个别差异表现

能力的分类

(一).根据能力的范围分类

一般能力:也叫做智力,又称普通能力。是指人从事一切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特殊能力:又称专门能力,指适合于某种特殊活动要求的能力。

(二)、根据能力的形成方式分类

再造能力:是指能顺利地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与技能和按提供的式样进行活动的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颖的、独特的思想与产品的能力。

(三)、根据能力的特殊功能分

成功智力(实践智力):斯腾伯格三元智力理论中提出的,它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

惰性化智力(学业智力):它只能对学生在学业上的成绩和分数做出部分预测

(四).根据能力的发展趋势分类

1.流体智力是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是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如瞬时记忆、思维敏捷性、反应速度、知觉的整合能力等。

2.晶体智力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如知识广度、判断能力等。

(五)、根据能力的特殊功能(在认识、操作、交往活动中的作用)分类

将能力划分为认知能力(接受、加工、储存与应用信息的能力)、操作能力(操作、制作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人际沟通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如言语表达、组织管理等)。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能力发展表现为能力种类的扩大和能力水平的提高,能力在人生的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同。

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2.智力的发展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

3.流体智力在中年后下降,晶体智力在人一生中稳步上升。

4.成年期是智力发展稳定时期。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量、质和发展三个方面。

1、量的差异是指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1).智力呈常态分配

(2).智力超常与智力低常

2、质的差异是指能力类型的差异;

人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都表现出能力的类型差异。一般的差异反映在认识能力的主动性或被动性、视觉或听觉、分析和综合、形象或抽象等占优势的心理品质,但大多数人属于混合型和中间型。

3、发展的差异则是指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表现在人才早熟、中年成才、大器晚成

4、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在一般智力上,男女没有差异,在特殊智力因素上,男女存在差异,各自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出优势。劳森等通过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发现女孩的言语智力高于男孩,男孩的操作智力高于女孩。

(1).男女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就全体男性与全体女性的平均智力而言,总体上是平衡的。但在个体智力上则有很大差异。男性的智愚较为悬殊,女性的智力发展则较为均匀。(2).男女智力发展速度的差异:研究表明,男女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智力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并随年龄的发展互占优势。

(3).男女智力类型的差异

人格心理学自考复习题整理

现代人格心理学 名词解释: 1.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范型:指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的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3.人格结构:是研究气质、性格、能力以及个人活动倾向性等心理特点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的组织模式。 4.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5.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6.生的本能:包括生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能所提供的能量称为埃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创造的力量。 7.里比多:即为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泛指心理活动的能量。 8.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9.潜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0.意识:人格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11.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12.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13.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 14.停滞:心理障碍可以导致任何阶段的发展停顿和延缓,这种现象称之为停滞。 15.倒退:由于早期阶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危机和挫折时,他很有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段,这一过程称为倒退。16.压抑:自我防止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法。 17.自由联想法:就是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观点或感情经验。 18.梦的分析:佛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的满足,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19.个体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 20.集体潜意识: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 21.生活风格: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成为“生活风格”,这是一种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 22.创伤范式:佛洛伊德早期在运用催眠术和疏导法治疗神经症时发现,如果病人把内心的“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这就是创伤范式。 23.内驱力范式:佛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驱力与本我对应,内驱力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24.自我范式:把自我看成是人格结构,当中相对独立的部分。 25.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角色。 26.显在焦虑:是对显在危险的反应,产生情景性神经症。 27.基本焦虑:指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甚至整个世界,从而感到世间的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都是潜伏着的危险因素。 28.特质:是一种概括化了的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特征,并且人际之间有很大差异,它是一种实在的和具有决定意义的神经心理结构。 29.机能自主性: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为的那些原因。 30.根源特质:是隐藏在表面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31.共同特质:一个社区或一个集团成员所共同具有的特质。 32.动力特质:是促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它是人格的动力性因素。 33.正强化:呈现正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4.负强化:撤去负强化物可以增加有机体反应概率的现象。 35.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36.替代强化: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受到什么样的强化,并不一定影响模仿者的行为学习,这时候的强化对于榜样而言,则是一种间接强化,又称替代强化。 37.自我效能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38.强化物: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强化也就是内驱力的降低,任何能够导致内驱力降低的刺激就是强化物。 39.约拿情节: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一个聪明的人说:“我是十分聪明的”。就会冒犯他人,引起对立、敌意、打击。于是,优秀的个体一般要学会像变色龙一样掩饰自己,贬低自己来避免他人的攻击,就像圣经上的约拿一样,这种情节称之为约拿情节。 40.自我概念:代表对自我感知的一种组织化和一致性的模式,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 41.移情:从另一个人的观点对他的问题进行理解,从那个人的内部参考模式出发。 42.高峰体验:人们会产生某些基本的认识与感受,如爱的体验、审美感知、创造等,这些认识与感受以及所有其他最高程度创造和成就的时刻,称之为高峰体验。 43.场依存—场独立性:主要依据视野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为场依存性;主要依据身体经验线索来做出判定的倾向称场独立性。 44.原型:是某类事物在个人心目中的典型形象。

人格心理学重点

一、选择填空 1、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人格心理学产生的来源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3、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 4、弗洛伊德提出的几种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移置、反向作用、认同作用、固着作用、升华作用、退化作用。(KP84) 5、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动欲区:口腔)、肛门期(动欲区:肛门)、性蕾期(动欲区:生殖器)、潜伏期(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的活动)、生殖期(动欲区:生殖器) 6、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两种方式:符号化、梦的制作)、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7、1911年,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8、阿德勒人格动力概念: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 9、1939年,哈特曼发表著名的《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一书,标志着自我心理学正式成立。 10、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 主动对内疚(3~6岁) 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亲密对孤独(20~25岁)繁殖对停滞(25~65岁)(KP116-118) 11、霍妮提出了神经症的双重衡量标准: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12、弗洛姆把人的性格分成两个部分: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 13、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三种:能、外能(包括态度和情操)和辅助。 14、默里创立了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的著名方法,即“主题统觉测验”。 15、荣格强调人格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三个不同层次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16、荣格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提出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17、艾森克认为存在着三个基本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维度:外倾性(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内外倾(皮层唤醒水平)、神经质(边缘系统)、精神质(男性生物特性,特别是雄性激素分泌) 18、斯金纳将强化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19、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四个要素,它们是: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20、学习就是在各种习惯族系等级系统中,反应等级不断重新组合的过程。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原有反应等级不能解决当前问题的情况叫做学习困境(学习的前提/基础)。 22、冲突的种类:接近—接近冲突(指两个目标具有同等的诱惑力,都是诱发接近趋向的目 标时所发生的冲突) 回避—回避冲突(指一个人必须在两个否定目标中选择其一,即同时面对 两个目标都只能诱发回避趋向时所发生的冲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体育心理案例

(二)研究案例2 特质学派及五大因素模型的局限与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 1.研究目的 作者以特质学派和五大因素模型,在理论导向、结构框架、特质定义、因素分析、预测能力、控制策略等6个方面的局限性,综述了以往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在预测运动成绩时遇到的困难。 2.研究结论 (1)特质学派及五大因素模型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缺乏理论导向,不能解释原因;人格因素的数量可能不一定是五大因素;五大因素可能非正交;缺乏对特质概念的明确界定;因素分析技术的限制;过于笼统,难于预测;未能提供控制和治疗方法。总之,特质概念究竟包括了人格的哪些层面和特质理论家们是否对此已有了一致的意见,这类问题仍有待澄清。 (2)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的思路是采用新的研究模式——利用更为具体的人格特质预测更为具体的行为。更为具体的人格特质是指将大特质降解为小特质;将一般情景转为特殊情景;更为具体的行为是指预测行为的个别方面而不是行为的综合结果。 (3)改善移植量表的预测效度主要表现在预测对象水平、一般情景和特殊情景、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主因素和亚因素的确定。 (4)发展运动领域的人格测验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建立综合的中国运动员人格测验。 (5)通过证实性因素分析检验理论。过去,在寻找人格结构中有多少和哪些因素的研究中,特质学派几乎完全依赖于探索性因素分析(ERA)。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利用证实性因素分析(CFA)来对五大因素模型进行检验(如Elizabeth,1996;James,1996)。 (6)反复进行信效度检验。特质学派研究者通过长期的、艰难的探索,已经对人格结构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论认识并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实证研究结果,因此条件已经允许我们更多地利用CFA来进行不同的假设检验。主要结论为:人格研究在20世纪60、70年代曾是运动心理学的热门话题,但到了80、90年代论文数量明显减少(张力为,褚跃德,1994)。 特质研究未能满足运动心理学家的期望,主要原因可归结为3个方面: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理想的预测效度。如果我们在前两个方面尝试改进,就完全有理由期待更加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因此,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在进行特质研究之前应该注意思考的问题是:研究问题是否是科学问题?理论依据和实证依据何在?研究假设是否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预测关系是否具体?研究方法是否能够满足研究目的的需要?关于第一个问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科学问题可能产生于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差距之中、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之中以及解释某一现象的需要之中;科学问题应当是可解的,即可以得到概率意义上的实证检验(McGuigan,1997)。关于第四个问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新方法的产生总是服务于研究问题的,如前述的证实性因素分析。另一值得注意的方法是多特质多方法的研究模式,这种研究模式综合采用语言评估、非语言评估、自我评估、他人评估来考察多个因素的结构模随着研究问题的深化,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关注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时候,自然应当联想到与其相对应的方面。我们还需要指出,不同的人格心理学学派有着各自的强点和弱点,不要期待特质学派的发展能够解决运动心理学家面临的所有人格研究问题。 但是,特质学派在人格心理学研究中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仍有着极强的生命

人格心理学(复习题)

《人格心理学》 一、概念解释 人格、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投注、生活风格、机能自主、基本焦虑、能和外能、力比多、特质、自卑感、个人构念、现象场、集体潜意识、强化、观察学习、控制点,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主要的研究途径有:、、。 2.人格的特性有:、、、。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 7.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包括、、。 8.梦的工作包括:、、、。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是:、、、。 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它按原理和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 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荣格是、阿德勒是、霍妮是。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维度、维度和维度。 19.特质理论的新进理论是和。 20.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需要、、、、。 23.凯利的CPC循环指、、。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三、简答 1.简述阿尔波特健康人格的特点。 2.简述学习论和特质论的区别。 3.简述多拉德和米勒的挫折—攻击理论。 4.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5.简述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

2018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2018年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1.人格的定义(P5) 人的稳定而独特的行为模式及其内在动力组织的统一体 2.人格的基本特性(P5) 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 3.人格分析的三个层面(P7) 种属共有、群属共有、个属特有 4.人格研究的三种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P20-30) 个案法评价:优势 生态效度高 深入性强 独特性好 ;劣势 代表性弱 专业性强 主观性明显 相关法评价:优势 代表性强 效率高 提出假设主要方法 ;劣势 不能得出因果关系 很难消除社会称许性 牺牲独特性 实验法评价:优势 能够得出因果关系结论 较好实现对变量的控制 ;劣势 生态效度弱 成本高 专业性强 5.人格投射测验(P33-35) 概念:让人对模糊不清的刺激信息进行自由反应,以评估其人格的方法。 类型:罗夏墨迹、主题统觉、画画测验等。 优势:反应的真实性高;操作简单。 劣势:解释困难;主观性太强。 6.测评的评价:信度、效度(P38) 信度:测验的可靠性(稳定性) 效度:测验的准确性(目标性) 7.Allport的人格结构理论(P44-45) 统我-特质-态度-习惯-反射 反射是对外界刺激的本能随机反应;习惯是对具体刺激的特定反应;态度是诸多习惯引起的情感倾向;特质乃是人格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单位,当一个人具有某种特质时,他的思想和行为会具有经常朝某个方向反应的倾向;统我:是人格中趋于内在统一的所有方面,包括个体内部对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提升的所有方面,是客观存在的“我”的所有方面。 8.Catell对特质的区分: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P51) 表面特质: 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个体相对外显的特质 彼此之间并没有相互的关系 根源特质:内在的、稳定的、作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因素的特质 由表面特质推断而来 彼此相关、共同变化的一系列特征 9.Catell的根源特质确定方法:因素分析(P53) 10.Eysenck的大三人格模型(P56) 外向性(extraversion)反映的是人的活动性指向和强度 神经质(neuroticism)反映了人情绪的稳定性

人格心理学导论第一章讲义解读

人格心理学导论 Introduction to personality psychology 柴民权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第一章什么是人格 1. 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学体系中的地位 人格心理学在心理学体系中是基础性学科,这种基础性表现在以下方面:1.1理论基础性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支撑和研究资源,如心理咨询、人力资源、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例如:人格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咨询中的人格障碍理论 又如:人格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内向—外向性理论研究,为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部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1.2 实践基础性 人格心理学实践的基础性表现在: (1)是诸多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的基础,对人性的假设和人格的理论决定了这些心理咨询和治疗如何看待患者,使用何种方法治疗患者。 如:精神分析流派往往将心理看做是无意识冲动和自我的约束之间的战场,心理障碍的原因是我们压抑无意识导致的心理资源耗竭和错误的防御机制,因此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治疗往往强调释放无意识冲动,解放心理资源,所用方法也围绕如何探明无意识冲动的内容 (2)在教育、组织管理、传播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实践价值 (3)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帮助我们自我探索、自我完善 1.3 人格心理学是当前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人格心理学的专业期刊JPSP等,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等国内著名心理学期刊中也有大量的人格心理学研究

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分会是美国心理学会(APA)的主要分会之一 2. 人格心理学的定义和内容 2.1 人格是什么? 人格(personality)由拉丁文persona引申而来 Persona是古希腊演员所带的面具,面具(mark)反映的是不同的戏剧角色,以及不同角色所具有的行为模式 心理学沿用了人格的原始概念,其中包含着两层内涵:(1)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表现的种种言行,即外在的人格品质;(2)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内隐人格成分,即人格的内在特征 人格: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它包括两部分内容: 1. 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体差异。人格是稳定的,我们可以跨时间,跨情境地来审查这些稳定行为方式。只要人格存在,而且行为不仅是对我们所处情境的反应的话,我们就预期,在人们的行为方式中有某种稳定性。 2. 内部过程。他是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着人怎样行为、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 2.2 人格心理学关注什么? (1)人性论:善vs 恶 (2)人格结构: 人格是一种稳定的特质,存在一些基本单元,构成了人格的结构心理学家提出了多种人格结构说,例如三因素说、五因素说、16因素说等 (3)人格动力 即人格的内在驱动特征,是行为的动力来源,不同的人格理论家试图说明什么在驱动和影响行为,如何影响并如何表现在行为中,如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或驱力,罗杰斯认为是自我实现的天然趋向,而传统行为主义认为是环境刺激(4)人格发展与变化 主要研究人格发展的历程和发展机制的问题,以及人格发展阶段如何划分、人格量变与质变的特点、人格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优发展期等。我们在不同的人格理论流派中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如弗洛伊德的五阶段论、埃里克森的期阶段论等 (5)人格成因 指人格形成中的影响因素问题。这一领域主要关注哪些因素影响人格形成和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 述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人格心理学论文 ——六大流派综述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

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有作用,中间儿是最能取得成就和最少出现心理失调的。 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是所有人都相同的,从我们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重要的原始意象有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阴影、自我等。 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霍尼认为男女人格差异主要是由社会影响产生,反对弗洛伊德在人格发展中对本能的过分强调。她对精神分析法有两个重要贡献:关于神经症的看法及女性心理学。 沙利文提出了人格意象概念,并强调了青春期的重要性。 弗洛姆表现出对精神分析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混合。他认为自由给人们带来痛苦和焦虑,逃避自由的手段有权威主义、破坏和自动舒适装置三种,而弗洛姆推崇的是了解自己、拥抱自由。 与弗洛伊德对宗教的强烈批评不同,荣格用上帝的原始意象概念解释人类对宗教的需要,并认为现代心理治疗可以取代宗教的作用;而弗洛姆认为对宗教的需要产生于逃避自由的需求。 新精神分析理论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纠正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对后来的人格研究方法有重要影响。

人格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自然恢复:一个已经消退的行为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可能会在没有经过任何再一次强化学习之后重新出现,这就是自然恢复现象。 3根源特质:根源特质处于人格结构的内部,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4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一个人愈来愈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愈来愈富于个性、愈来愈不同于他人的过程。 5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6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的特征或方式。 7自我效能感:即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作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8社会兴趣:社会兴趣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9自我实现: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简答 1简述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名称。 埃里克森所划分的人格发展为八个阶段,描述了人格的终身发展过程。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3)主动对内疚(3~6岁);(4)勤奋对自卑(6~12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论(12~20岁);(6)亲密对孤独20~25岁;(7)繁殖对停滞25~65岁;(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至死亡)。 2简述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特点。 无意识部分的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其特点如下:(1)无矛盾性;(2)无时间性;(3)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4)非现实性;(5)无意识观念的能量远比前意识或意识中的观念的能量大,因而它更机动、更灵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3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的特点。 (1)特质不是有名无实的;(2)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3)特质具有动力性;(4)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印证;(5)一种特质对另一些特征仅仅是相对独立的;(6)特质与道德或社会判断不同义;(7)特质既可以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也可以是群体所具有的;(8)行动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 4简述场依存—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的特点。 (1)它们是过程变量,而不是内容变量。(2)普遍性,亦即场依存—场独立性体现在广泛的认知操作中。(3)稳定性,人们在场依存—场独立性维度上的位置是稳定的,不因时间而发生显在的变化;(4)中性,不像能力那样有高低好坏之分。 论述 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自我实现理论的理解。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包含自我实现的本质、类型,自我实现者的特征、自我实现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自我实现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

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

人格心理学论文 ——六大流派综述

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有作用,中间儿是最能取得成就和最少出现心理失调的。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是所有人都相同的,从我们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重要的原始意象有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阴影、自我等。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霍尼认为男女人格差异主要是由社会影响产生,反对弗洛伊德在人格发展中对本能的过分强调。她对精神分析法有两个重要贡献:关于神经症的看法及女性心理学。沙利文提出了人格意象概念,并强调了青春期的重要性。弗洛姆表现出对精神分析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混合。他认为自由给人们带来痛苦和焦虑,逃避自由的手段有权威主义、破坏和自动舒适装置三种,而弗洛姆推崇的是了解自己、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整理大全

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4.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是指( C 阴影 )A 情结 B 自卑 D 自性 6.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是( B 原型 )A 幽默 C 移情 D情结 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A、气质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B、性格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B、人格发展C、人格适应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 者是(C)。C、弗洛依德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A、现实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A、压抑B、否认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C、阿德勒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 C、奥尔波特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卡特尔)。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D、艾森克 17.在人格研究中,从大量相关变量中抽取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加以分析的统计方式称(D)。D、因素分析 19.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之中,并决定人的行为,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C、罗杰斯 25.提出智力三元成分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A、斯腾伯格1.二.单项选择 1、个体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其中包含区别 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是(D)。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人格 2.个体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方面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是(A)。 A、气质 B、性格 C、人格 D、能力 3.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B)。 A、人格 B、性格 C、能力 D、气质 4.个体自出生至终身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表现随着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动力 C、人格发展 D、人格适应 5.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称(C)。 A、人格结构 B、人格发展 C、人格适应 D、人格动力 6.人是一个能量系统,整体上能量有限.若以某种方式释放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 A、荣格 B、阿德勒 C、弗洛依德 D、埃里克森 7.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A)。 A、现实性焦虑 B、神经性焦虑 C、道德性焦虑 D、防御性焦虑 8.个体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是(B)。 A、压抑 B、否认 C、自居作用 D、投射作用 9.人格作为一个整体(精神或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行为,无论是意识或潜意识,它的作用是调节和控制个体使之与环境相适应,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荣格B、阿德勒C、卡特尔D、弗洛伊德 10.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与他人和社会和睦相处,选择和追求与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人,而不是一个一切为“性”的动物,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C)。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 11.强调自我对健康成长和环境适应以及自我的自主性。人格发展包括了集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这种观点的提出者是(A)。A、埃里克森B、弗洛伊德C、荣格D、阿德勒 12.把人格特质分为个人特质和共同特质的心理学家是(C)。A、卡特尔B、艾森克C、奥尔波特D、马斯洛 13.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罗杰斯 14.把人格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级水平的心理学家是(D)。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罗杰斯 D、艾森克 15.通过感知、记忆、判断、推理等心理活动来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操作过程称为(A)。 A、认知 B、认知风格 C、认知方式 D、认知类型 16.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及特性称(A)。 A、认知风格 B、认知类型 C、认知过程 D、认知活动 17.在人格研究中,从大量相关变量中抽取最基本的维度或因素加以分析的统计方式称(D)。 A、Q分类法 B、语义分析 C、内容分析 D、因素分析

人格心理学讲义

一、人格特质的行为遗传学研究 人格特质的行为遗传学研究在过去的二十年 里备受注目。它的目的是要分析在人格特质的全部个体差异中,能够分别用遗传和环境的差异来解释的程度。 行为遗传学研究将特质的变差归结为三个方面:遗传力、共亨环境和非共亨环境。(1)遗传估计值是最重要的指标,它是指一个群体内某种心理特质遗传方面的差异在总差异中所占的比例。(2)共亨环境就是同一家庭中兄弟姐妹共同亨有并使得他们之间心理和行为具有相似性的环境影响,包括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邻里状况、有同一父母、父辈的职业和信仰、进入同一所学校等。(3)非共亨环境是指导致同一家庭中兄弟姐妹间心理和行为存在差异的环境影响,比如不同的出身顺序、同伴群体和师长等。 在具体的研究设计中,行为遗传学常采用三种形式:寄养研究、双生子研究、模型拟合。(1)寄养研究中(包括同卵双子分开抚养) ,养子与亲生父母养育的孩子所处的环境相比,他们处于不同的社会情景之中。养子与养父母拥有不同的遗传因子,二者间的心理相似性就应当是来自于环境的影响。(2)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间行为的比较中,同卵双生子对拥有相同的遗传因子,遗传相似性达到了100 %;然而,异卵双生子对的遗传性则只有50 % ,行为遗传力的估计值可用二倍同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与异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之差值计算行为特征的比较,就能够探讨行为与人格特质的遗传性。(3)模型拟合方法还能够分析多种亲属间的关系,对来自于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拟合,并能

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和评估。 2. 2 Dunn、Plmin (1990) 的研究认为,人格特质个体差异的40 %可归因于遗传,非共亨的环境因素的贡献率为35 % ,共亨环境、测量误差的贡献率分别为5 %和20 %。Loehlin 和Rowe (1992) 在总结了人格五因素个体差异的遗传和环境效应的基础上则认为:人格有较大的遗传力,很少或基本没有能够归结为共享环境效应的成分,非共亨环境和测量误差可以解释特质差异的51 % ,遗传可解释差异的43 % ,而共亨环境仅仅可以解释差异的 6 %。Plomin(1990 ,1991 ,1994) 也认为,兄弟姐妹间相似的人格,主要是由于遗传而不是共亨的经验,同一家庭中的孩子并未亨有相同的环境条件,孩子具有的经验存在差异,而遗传素质会影响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环境、父母的对待方式,即遗传不但通过直接影响子代的生理构造,还间接地通过孩子本人选择、改变所处的环境来影响其人格。从这种意义上而言“, 个体产生了自己的环境”。行为遗传学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庭环境在人格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的影响力并没有心理分析学家所强调的那样突出。 2. 3 人格特质的行为遗传学研究使得“人格由遗传和环境决定”的观点得到了实证。Rowe (1987) 也认为,行为遗传学的研究为“人—情境”的争论提供了一条解决途径。但是对人格特质遗传力的强调却并不意味着对环境效应的轻视,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始终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正如Pervin (1997) 出的那样:遗传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人格的发展完全就由生物因素决定,人格及人格特质就不受环境的影响;虽然遗传因素会对孩子接触的家庭环境具有影响力,但非遗传因素对环境差异应具有主要影响;由于存在性别、出生顺序、家庭中独特事件的差异,所以每个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会有不同,但即使生长在同一家庭中的孩子,家庭经验仍然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人格特质的发展研究 气质与人格特质的关系 气质源于遗传,主要由神经生化机制决定,变化缓慢,是基本的、相 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它从人类婴儿时期就开始出现。而人格特质则被 认为是获得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众多因素分析研究的结果都显示出了早年的气质结构与成人期人格结构存在的密切 关系。Martin 等人(1994) 曾人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和另选取幼儿,使用两种气质量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幼儿的五至七个气质维度相当于大五的四个因素:活动与抑制是一个维度的两级,它类似于内—外倾性;负性情绪、行为水平、兴奋性、抑制构成了气质的又一个维度,其类似于神经质;灵活性和负性情绪控制反映了宜人性的内容;对任务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 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估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7.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升华、理智化、反向、否认、投射、替代 8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性 9.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 10.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1.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法有自陈式问卷、投射测验 12.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13.人格动力: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阿德勒是自卑感、马斯洛是自我实现 14.14.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15.斯金纳提出了两种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16.罗杰斯“机能完善者”: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积极自我看待、和睦相处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8.多拉德与米勒冲突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19.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将人的智力分为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21.艾森克把人格层次分为特殊反应、习惯反应、特质、类型四个水平 22.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分别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23.大五人格的维度有: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 24.Funder现实准确性模型包括:良好的判断目标、良好的特质、良好的信息、良好的判断者

《人格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整理大全

二、填空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鉴。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8.梦的工作包括:凝缩、替代、象征、润饰。 9.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身。 10.荣格的人格发展阶段有: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11.荣格认为人格的动力是:生命力。它按等值原理和熵原理活动。 12.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13.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4.霍妮的理论被称为:神经症文化决定论。她认为人格发展的动力是:基本焦虑。 15.精神分析论者关于人格动力的基本概念不同,弗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 阿德勒是自卑感、霍妮是基本焦虑。 16.行为矫正的主要方法有:系统脱敏法、代币制、厌恶刺激疗法、行为协约。 17.斯金纳按强化物的来源把它们分为:一级强化物、二级强化物。 18.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20. 多拉德和米勒关于学习的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奖赏。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冲突分为四类:接近-接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接近-回避冲突 双重接近-回避冲突。 2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2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25.罗杰斯认为机能完善的人的特点是: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 无条件的积极自我看待、与同事和睦相处。 2.个体感知到环境中真实客观的危险产生的情绪反应是( A 现实性焦虑) B 神经性焦虑 C 道德性焦虑 D 防御性焦虑 4.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 卡特尔 6.荣格集体潜意识中的黑暗面是指( C 阴影)A 情结B 自卑 D 自性 7.顺利完成任务而必须具有的人格特征是( A 能力)B 气质 C 性格 D 智力 8.荣格个体潜意识的集中体现是( B 原型)A 幽默 C 移情D情结 9.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A 阿德勒 B 奥尔波特 C 罗杰斯 D 艾森克10.阿德勒认为()是人格发展的主要动机。A 生活风格 B 保持自卑 C 社会兴趣D追求优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