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风险管理方案(2)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2)
医疗风险管理方案(2)

为进一步增强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就医及医务人员自身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医疗风险的概念

医疗风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医疗目的之外的危险因素,而这种因素虽然存在,但不一定会造成不良后果,有人称其为“遭受损害的可能性”。笼统称为医疗不良事件,或者称为医疗缺陷。

二、医疗风险管理的概念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疗系统,多指医院,有组织地、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对病人的危害和经济损失的活动。换言之,它是通过医疗风险分析,寻求风险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

三、医疗风险管理的程序,医疗风险管理包括医疗风险识别、评估及处置。

第一章医疗风险识别医疗风险分类识别

医疗风险识别是医疗过程中超前防范医患纠纷,确保医疗安全的有效方法进而达到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差错的目的。

一、诊疗护理过程

1.门(急)诊医师对于经 3 次就诊仍难以明确诊断的患者,未请

上级医师复诊。

2. 危重患者到达急诊科后,未在 3 分钟内开始抢救。

3. 门(急)诊医师对危重患者未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对病情涉 及多科的患者,首诊医师未按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相应科室。

4. 门(急)诊医师未见患者即开具“住院证”或病房医师不查看 患者即开医嘱。

5. 对于危重患者,会诊医师和医技科室的医(技)师在接到会诊 邀请后, 分钟内到达现场诊查患者。 10 未在.

会诊医师未按规定书写会诊记录或未诊查患者进行“电话会

科室二线或三线值班人员不明确或联系通讯工具不通畅或不 能及时到位。

9. 患者病情突然恶化且初步处理效果不佳时, 未及时请上级医师 查看病人或请相关科室人员会诊。

对疑难、危重病例未及时提请科内病例讨论或科间会诊。

对危重患者未做床头双交接班,或未将危重患者的病情、处 理事项写入交班记录 或存在漏交、漏接情况。

13. 高风险、高难度的择期手术未在术前上报医务科。

14. 麻醉师缺少术前、术后麻醉访视记录,或术后患者返回病

房 24 小时内未诊查患者。

6. 诊”、 病历会诊”。

7. 三级医师查房不及时或记录内容不规范。

8. 10. 11. 需马上执行医嘱未向护士交待清楚,导致延缓执行。

12.

处方中药物出现用法错误、用药禁忌、配伍禁忌或用量超过 极量而未注明。

22. 违反相关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放 射性药品。 采取体液标本时,采错标本、贴错标签、用错试管、非患者原因导致

23.

采集量不够而需要重新采取。

24. 无菌操作观念不强,消毒隔离制度不落实或方法欠妥,存在 院内患者交叉感染的隐患。

25. 漏报、错报、迟报传染病,或遇有严重工伤、 重大交通事故、 集体中毒等必须动员全院力量抢救的病员时,未及时上报。

26. 因治疗需要且病情允许需要转科,转出科室未及时联系转入 科室或转入科室无正当理由拖延转入。

15. 手术医师在术后未及时诊查手术患者,或 3 日内无三级医师

查房记录。

16. 对术后患者观察不仔细,未能及时发现出血、异常渗血。

17. 医务人员的原因导致手术前准备不充分,延误手术进行。

18. 未落实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或检验项目不齐全,或知情

同意书签署不规范。

19. 护士未正确执行医嘱或违反“三查九对”制度。

20. 错发、漏发药物。

21.

27.输血、输液反应。

28.其他未引起人身损害后果,但有患者投诉的诊疗行为。

二、医疗文书书写

1.门(急)诊医师未按时书写门(急)诊病历,或记载内容不全。

2.未把患者不配合诊疗、拒绝诊疗或自动强行出院等特殊情况记录在门(急)诊病历或住院病历中。

3.未在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中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输血史。

4.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住院病历、首程记录、抢救记录、术前讨论,术前

5.未及时与患者签订医院规定的各种知情同意文书,或缺项少款,不填时间,不签名。

6.大、中型手术未进行术前讨论,或缺乏必要的辅助检查报告, 或无术前小结、术中注意事项及术后观察要点。

7.术中记录不准确、不完整,对术中阳性发现描述不细,或对术中出现的意外和失误未能如实反映,甚至在记录中造假、隐瞒。

8.对危重患者未及时向其家属下达病危通知书,或缺少与家属谈话并签字的记录,或有记录而无家属签字。

9.凡决定转出的患者,经治医师未书写转科、转院记录。

对自动要求出院的患者,出院记录过于简单,无出院医嘱和有关注意

10.

事项交代,缺少患者本人或法定代理人签名及上级医师的审核签字。

11.意外死亡病例未当日及时讨论并上报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

12.病历涂改严重、书写错误或缺乏病案内涵质量的重要医疗内 容,或造成病历等资料缺损、丢失。

三、医技后勤保障

1.

于规定时间。检查结果与临床不符或可疑时,未与临床科室及时联系

并提议重新检 9. 查,发现检查目的以外的阳性结果未主动报告。 药剂科未能及时发现处方中药物用法不当、用药禁忌、配伍禁忌、用

10.量超过极量等。

供电、供氧、供水系统未定期检测而影响使

2. 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搬弄是非,故意挑拨矛盾。 玩忽职守,擅离岗位。 夸大疗效及对不良预后估计不足。

5. 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诊治、手术、发药过程中有聊天、打手机等不良

2. 供应过期物品、过期灭菌器械或不合格材料。

3. 急救 设备、器材出现故障。

4.

医技科室疏于查对,弄错标本或项目、部位。

5. 6. 填、错报检验结果或丢失检查申请单、结果报告单。

7. 血、尿、 大便标本遗失。

8. 特殊检验标本、病理标本保留 (存)时间短

用。11.

停电、停水未及时通知到病人或停电、停水未按应急 预案处置。

12. 四、医德医风缺陷 1. 态度冷漠,语 言粗暴。

3. 4.

行6. 为。.

7.不负责任地解释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者或其家属误解。

8.出现其他医德医风问题。

五、医护人员安全

1. 治疗、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医务人员身体伤害事件,包括针刺、锐器刺伤、接触化疗药、传染病等导致损害。

2.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第二章医疗风险评估及管控

医疗风险评估及管控机构由两级构成。科室由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医院医疗风险管理由医务科负责。最高管理机构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发现医疗风险后,要及时向科主任及护士长报告并上报医务科。

一、医疗风险分三级预警:蓝色、黄色、红色。

1.蓝色预警:虽发生医疗风险,未产生后果,未引起医疗纠纷。

2.黄色预警:

⑴发生医疗风险,未产生后果或产生的后果较轻,但病人已投诉。

⑵一年内,被两次蓝色预警的。

3.

手术

⑴发生医疗风险,产生严重后果或患者死亡,酿成严重纠纷。

⑵由于各种“不作为”因素,酿成医疗纠纷,责任人过失严重, 虽未认定为医疗事故,但影响恶劣,造成医院声誉损毁的。

⑶严重医德医风事件,被新闻媒体曝光,造成医院声誉损毁的。

⑷一年内,两次被医疗风险黄色警示的。

二、医疗风险管控机制

(一)科室管控机制

1.各科室必须建立医疗风险登记本,指定专人负责,对发生的医疗风险要详细登记,根据其情节及时上报。

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随时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医疗服务过程的各环节

是 2.

否满足质量要求,是否有医疗风险的种种隐患,排查风险发生的原因, 防止不良医疗事件的再次发生。

3.科主任通过查房、病例讨论、检查病历等工作,对全科的医疗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从中发现潜在的医疗风险和安全隐患,及时指出责任人的错误,提出批评,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医疗风险的扩大或造成不良后果。

4.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在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每周检查医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