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pdf版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pdf版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pdf版

心里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个性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学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健康,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心理动力主要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映..

人生理的需要也有社会的需要人有物质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

兴趣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趣过程和意志过程,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的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

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的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人在认知客观世界时。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观体

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的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气质与性格优势统称为人格,

人的心理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i,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由一系列的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引起行为的各种因素叫刺激。

语言刺激具有特别的重压的意义.

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醒觉察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群体与个体一样,存在着群体需要群体价值群体规范,群体舆论,群体目标等心理特征。

笛卡尔是一个二元论者笛卡尔还相信“天赋观念

经验论: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外部的经验是感觉,内部的经验是反省

西方心理学的理论包括,1构造主义2机能主义3行为主义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

教育心理学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结合的产物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雪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首要的任务就是揭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体力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学习活动与心理发展与教育条件和情境的依存关系。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等教育区于和普通教育的不同。

1教育任务不同

2教育对象不同

3社会职能不同

4地位作用不同

5培养方式不同

高等教育学的心理学学科特征

1是学校教育信了邪的分支学科

2是反应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3研究对象的主题是大学生

4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应用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大学生教学心理研究的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大学生认知与记忆发展的规律,教材的直观与知识的感知教材的概括与知识的理解知识的识记与信息的编码知识的保持与细腻的存储的讨论:2对学习策略心智技能的实质特点及其相互的关系学习策略的培养与应用心智技能的形成于培养途径等的理论3对问题的解决的

实质理论模型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条件,创造能力及其培养等理论

德育心理研究具体的四个方面内容:1对自我意识培养的途径等的讨论。2对态度与品德的基本结构态度与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态度与品德的培养主要途径等理论,3对群体及其相互作用的种类,大学生班集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调试等的讨论4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咨询原则与方法等的讨论。

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估:1.对教学设计的作用与基本观点,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媒体选择的设计的说明。 2. 对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涵义与种类,教学测验的编制与应用的说明。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的具体的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调查法】四个案法】

角色亦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大的社身份和社会地位,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利来履行相应的社会职责的行为

角色期望: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的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要求每个社会成员被称为角色期望

教师扮演的社会的角色?一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二父母长着、朋友和管理员。三、榜样和模范公民。四学生灵魂的塑造者。五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的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条是有声的言教,另一条是无声的身教在现实的生活中,当某个成员在特定的职业岗位上工作时,便充当者特定的职业角色。、

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一角色认知阶段二角色认同阶段】三角色信念阶段

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1正确认识教师职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各种成就的主管推测和判断包括结果预测和效能预期两个部分

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4.教师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教师自身的因素,外部的因素包括社会风气、为教师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人际关系等。教师自身因素包括价值观及自我概念等。

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坐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反思有三种:一是对活动的反思这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想法和做法的反思二是在活动中的反思,个体在作出行为的过程中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自己的想法、做法进行反思;三是为活动反思,这种反思是以上两种反思的结果,是以上述两种反思为基础来指导以后的活动。

教学反思的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具体经验阶段2观察与分析阶段3重新概括阶段4积极经验阶段

教学反思的成分?1认知成分2批判成分3教师的陈述

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

教学能力的特征?能动性,普遍性,有效性

决定教学监控水平的直接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能否正确全面的发现和察觉自己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二是教师是否具备了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足够的知识经验三是已有的知识是能和现存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而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知识重组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1.从他控到自控2.从不知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3.敏感性逐渐增强4. 迁移性逐渐提高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及技术?1角色改变技术2教学反馈技术3现场指导技术

教学机智的涵义?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的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个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解决问题的特殊的能力,

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对学习的态度2意志的自治性和果断性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多的积累教育机智的表现形式?1善于因势利导2善于随机应变3善于对症下药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教师威信多的涵义?是指教师具有的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上的行为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教师威信的形成1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3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师爱的涵义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

师爱的特征1职业对象性:要求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责任心的表现。2原则性:不仅是关心和爱护,而且要有严格要求,按照培养目标去严格要求每个学生。3广博性:博大无私,对学生一视同仁。

师爱的心理功能1激励功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2感化功能(感化人格,陶冶情操)3调节功能(了解学生内心,有的放矢的教育,不断调节教育方式方法)4榜样功能

师爱的表现形式1关爱和爱护学生 2尊重和信任学生 3同情和理解学生 4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1)学习的心理实质

广义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广义的学习是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2)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

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它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的,是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习的一般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

7.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智慧技能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

3.行为规范的学习

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经验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

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

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高等教育的联结学习论基础: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习惯。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景出现,习得的习惯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高等教育的认知学习论基础: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认知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的过程(1新知识的获得2知识的转化3评价)结构教学观教学理论是约定俗成的,是一种规范化的理论,他阐明有关获得知识与技能形成最有效的方法和规则

教学的目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机动原则:3种基本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和睦共处)

结构原则:为了使学习者容易理解教材的一般结构,教师必须采取最佳的知识结构进行传授

程序原则: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问题或知识的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的能力。

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当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意义学习的实质

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只是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行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满足能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要求。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的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心向);其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

性质:接受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1.动机阶段

2.领会阶段

3.习得阶段

4.保持阶段

5.回忆阶段

6.概括阶段

7.作业阶段

8.反馈阶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种构建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3.学生观(1构建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2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

识的处理和转换。3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学习动机及培养

学习动机的涵义

动机指引起和维护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1激活功能(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活动)2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3强化功能(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

(一)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驱动力:1.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上得到满足。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它可以使学生把学习行为指向在当前学校学习中可能取得的成就以及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行为指向未来学术和职业方面的成就和地位。它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3.交往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

(二)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构成学习动机机构的另一个基本要素。(3)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的关系

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两者密切相关。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没有这种自身产生的动力,个体的学习活动就不可能发生。学习需要在学习动机机构中占主导地位。

学习动机的种类

(一)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

(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一)学习动机的多元性

1.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

2.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

3.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的学习动机

4.事业成就的学习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三)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四)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学习动机的理论观点

一、强化动机理论

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

二、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的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这种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四、自我实现理论

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既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五、自我效能感慨论

自我效能感慨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二是由于人认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形成了对下一强化的期待。期待有两种:一是结果期待,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二是效能期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具有四大功能:1.决定人们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学习活动的坚持性。

2.影响人们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

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培养

一、人类原始学习需要的形成

原始的学习需要时一个健康的人类有机体生来就有的一种生物学本能。

二、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

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如果学习效果好,主体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收获成比例,主体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从而巩固了新的学习需要,使主体以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去从事今后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更有成效。

三、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需要

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二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多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径要配合使用,不可偏废。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一、设计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具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五、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学习迁移的涵义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的分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起促进作用,负迁移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2、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

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互相影响。

横向迁移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3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4 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

特殊迁移只是将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

普遍迁移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

二学习迁移的作用

学习的迁移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

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

一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又“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能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是各自分开的实体,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练习来增强力量。

二相同要素说

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种机能。

五认知结构说

对学习迁移产生直接的影响是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

1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

2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

3原有认知结构的巩固性

六经验整合说

学习迁移的过程就是一个经验的整合过程,经验整合的实质就是要构建一种一体化、网络化的心理结构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

一.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通过共同因素促进迁移,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三.认知技能与策略

四.定势的作用

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一.合理确立教学目标二.科学精选教学材料三.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四.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五.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感知及大学生的观察

感知与观察

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认知形式。

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征。人的感觉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等形式。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思维的知觉”,它包括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

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

1 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知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2 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

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思维与思维品质

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失误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

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

1.言语前思维阶段

2,直觉行动思维阶段

3,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4,形式逻辑思维阶段

5,辩证逻辑思维阶段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 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2 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 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教材直观与只是的感知

教材直观指主题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

(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运用强度律、差异率、活动率、组合率等感知规律(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教材概括与知识的理解

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

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类型

1感性概括: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2理性概括:理性概括是在前任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和联系的过程。

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

教材的概括与知识的理解过程就是思维过程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 3抽象和概括

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

记忆的实质: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类型:1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2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实质:识记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

知识的识记与编码的主要方式:1视觉编码 2语音听觉编码 3语义编码4语言中介编码

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2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4组块化编码5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6觉醒状态7识记的信心

知识保持与存贮的涵义与方式

保持是记忆过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巩固过程,也就是信息的存储过程

人们保持的经验有以下几种形式的变化:1保持的内容比原来识记的内容更简略、更概括,一些不太重要的信息趋于消失而主要内容极其显著特征被保持;2保持的内容比原来识记的内容更详细、更具体、更完整、更合理和有意义;3使与那里识记内容中的某些特点更夸张、突出或歪曲,变得更生动、离奇更具特色。

知识保持与存贮的组织形式:1空间组织2系列组织3联想组织4网络组织5更替组织

知识遗忘的过程与特点:

一.遗忘及其进程: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

二.知识遗忘的特点:1短时记忆遗忘的特征 2长时记忆遗忘的特征

三.记忆遗忘的理论解释:1衰退说2干扰说3同化说4动机说

合理复习防止遗忘

1复习时机要得当2复习方法要合理3复习次数要适宜

知识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关系

知识、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涵义

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狭义的知识概念仅指陈述性知识;广义的知识概念包含三类知识,即陈述性知识、对外办事的特殊的程序性知识(智慧技能)和对内调控的一般性程序知识(认知策略、策略性知识)。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

(一)认知策略的实质: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二)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个结果的意识。

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与规则,它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三种:①计划策略②监控策略③调节策略

(三)学习策略的实质

学习策略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

三、心智技能的实质与特点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区别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

(2)区别于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內潜性和简缩性

(3)区别于习惯行为,心智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

注意策略

注意策略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在阅读材料中附加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注意策略,并观察其对学习的影响。

教师可以采用外部手段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采用适当的注意策略,以促进学习与保持。

编码与组织策略

信息要长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和组织。编码个组织策略是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组织教材知识的结构主要有五种:枚举结构、概括结构、系列结构、分类结构和比较结构。

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是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的加工活动,即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做笔记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①在笔记本每页的右边(或左边)留出几厘米的空白②记下听课的内容,但保留所留的空白③整理笔记,在留出的空白部分写上批注、评语、或简要的总结等。

复述策略:复述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

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复述策略包括边看书变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对材料的重点、难点和要点用划线圈点加注符号等方式将其突现出来。

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1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2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3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4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5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

1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心智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

2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

3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问题和问题解决

一.问题的实质与类型

问题,就是疑难或称“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问题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成分:①给定②目标③障碍

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

根据问题的结构形式可分为排列问题、结构推到问题和转换问题三类。

二.问题解决的实质与特点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需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来解决某种疑难的过程,其基本特点如下。1问题情境性2目的指向性3操作序列性4认知操作性

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一是常规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的是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只需使用现成的方法来解决:二是创造性问题解决,指解决的是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是通过发展新方法、新步骤实现的。

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型

(1)桑代客的尝试——错误模型

(2)苛勒的顿悟模型尝试——错误是顿悟的前奏,顿悟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是尝试——错误的飞跃。

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观点

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问题解决就是搜索问题空间,寻找一条从起始状态通向目标状态的通路,或应用算子使起始状态逐步过渡到目标状态。问题解决过程的四个阶段(一)问题表征、(二)选择操作(三)实施操作(四)评价当前状态。

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

(1)发现问题(二)明确问题(三)提出假设(四)检验假设

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

(1)有关的知识经验

(2)定势与功能固着

1.定势

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2.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3)问题情境

(4)酝酿效应

(5)原型启发

(6)情绪和动机状态

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1)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

1.建立接纳意见的气氛

2.鼓励学生仔细地界定问题

3.教育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

4.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

6.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7.提供问题解决的机会并给予反馈

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

采用主动的接受学习方式,辅以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特定学科的教学。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适当气氛,以利于解决问题。让学生熟悉学科在基本理论、认知论和方法论方面的问题,熟悉该学科所特有的发现知识的策略,使学生养成有分析地提出异议的态度和准确地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解题过程的习惯。

创造性的实质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成品的能力或特性。

创造性与智力与人格

(一)创造性与智力

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

(2)创造性与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照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法相辐射,

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它有三种基本特性: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

和独特性。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构成

1.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

2.辐射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

3.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

4.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创造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高度容忍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

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是,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暂缓做出评价,以便于学生踊跃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案。

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

自我意识的意义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

自我意识的结构

(一)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识的,情感的和一直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二)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三)实现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

从自我观念来看,可分为实现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三个维度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1)自我中心期

(2)客观化时期

(3)主观化时期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1)自我意识的分化

(2)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

1.以学习成才为中心的自我探究

2.以社会活动为中心的自我探究

3.一个人未来的前途和发展为中心的自我探究

4.以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心的探究

(3)自我意识的统一

1.自我肯定型

2.自我否定型

3.自我矛盾型

4.自我扩张型

5.自我萎缩型

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

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1)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大多数的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别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

一致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基本是协调统一、同步发展的,自我意识已经成为

一个有机的整体。

大学生自我意识总体上是随年龄上升发展。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发展较低,大学一、二、四年级基本上随年纪而发展。大三学生的自我体验最为强

烈,大一、大二、大四反战趋势基本一致。

(2)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发展特点

6.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

7.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

8.自我概念的变化

(3)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1.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

2.自我体验的敏感性和情境性

3.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

(4)大学生自我调控的发展特点

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强烈;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反抗倾向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1、全面认识自我

(1)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

(2)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3)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4)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5)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6)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

培养学生积极悦纳自我的态度,首先要引导他们积极的平角自己。其次,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3、努力完善自我

(1)确立正确理想自我

(2)努力提高实现在我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

一. 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1)态度的实质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态度的三个基本特征:

1.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是一种行为的倾向性或发应准备状态,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2.态度与能力不同,能力决定人们能否顺利完胜某些任务,态度则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即决定人

们愿不愿意完成某些任务。

3.态度是通过经验组织或学习而形成的。

(2)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

2、态度的情感成分

3、态度的行为成分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1)品德的实质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的基本特征:

1、稳定的道德行为

2、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是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只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认识的核心部分:通过学习把外在的行为规范、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内化的过程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指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3、道德行为

三.态度与品德的相互关系

态度和品德的实质是相同的。它们的结构是一直的,都是由认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两者的区别如下:1-涉及的范围不同 2-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

一。道德发展阶段论

(2)柯尔伯格的研究

水平一: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力取向阶段。

水平二:“好孩子”取向阶段;遵循权威取向阶段。

水平三: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原则取向阶段。

(3)对态度和品德教育的启示

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平行,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学

生的思维能力。

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的选择有重要制约作用,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必须

加强学生道德认识的教育

二。道德价值观辩析论

价值观辨析论主要通过价值观辨析与赋值策略来促进道德教育。

(二)价值观辨析的理论与方法

价值辨析的方法和技术是诱导性的,教师的作用在于设计各种活动,运用上述的各种方法和

技术来诱发学生的暴露、陈述、思考、体验并实现某种价值观。

(三)对态度和品德教育的启示

价值观辨析论在理论上强调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题地位,认为个体的价值观念实在自身的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中,在不断的辨析过程中逐步清晰、稳固的,从而真正起到知道引导的作

用。

1、强化与社会学习论

(1)强化理论

强化是联结理论的核心概念。

(2)社会学习理论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

2、榜样与示范

榜样行为的示范方式主要有五种:

1、行为世范

2、言语示范

3、象征性示范

4、抽象示范

5、参与性示范

强化-强化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形式。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一。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1)遵从

遵从包括两种情况:从众和服从

遵从态度和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工具性和情况性等特点。

(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近。

(3)内化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

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二。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态度和品德改变指个体在同环境相互作用中已形成的特定道德品质或态度的变化:包括方向的改变和程度的改变。

(1)醒悟阶段

(2)转变阶段

(3)巩固与稳定阶段

群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试

一.群体与大学生的群体

(1)群体的概念与特点

群体也称团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感情联系的两个以上的人群

群体具有一下特点:

1、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

2、群体是组织化的人群,具有一定的结构。

3、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与想会影响

聚合体:偶然聚合的人群是没有共同目标与隶属感,没有结构与社会角色分化。

(2)正是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是群体成员有固定编制,群体内各成员的角色地位都是由群体规范明确规定的,有明确额的隶属系统、“群里结构”。

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往往是一些个体互有好感或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形成起来的。

(3)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个体指具有人的普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以独特方式行动的单个的人。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二.社会成长与社会惰化

(1)社会助长

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2)社会助长的性质与机制

群体背景起到社会促进作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取决于工作任务性质的复杂程度。

(3)社会惰化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是偏少的现象。

社会惰化作用在现实社会中广泛存在,其原因是,个人的评价焦虑减弱,使个人在群体中的行

为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相应降低。

三.群体集化与群体思维

(1)群体集化及其原因

群体集化指群体成员中原以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水平,

加强到具有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

“冒险转移”是群体集化在策略方面的特殊表现。人们倾向于在群体共同决策时比个人决策时

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性。

造成“冒险转移”现象的原因是:

第1,个人倾向于假设群体鼓励富有冒险性的见解。

第2,任务分散

第3,文化价值倾向于对高冒险性有较高评价。

(2)群体思维及其防止

群体思维指群体决策时的倾向性思维方式。群体思维经常会导致决策失误。

群体思维的防止:

1、使群体成员懂得群体思维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与后果

2、领导要保持公正,不要偏向任何立场

3、领导者应引导每一位成员对提出的意见进行批评性评价应鼓励提出反对意见和怀疑

4、应该制定一位或多位成员充当反对角色,专门提出反对意见;

5、经常将群体分为小组,让他们分组提出建议,然后在群体聚会交流分歧

6、充分研究一切警告性信息,并确认对手群体会采取的各种可能行动

群体中的从中与服从

(1)从众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2)影响从众的因素

1、群体的一致性

2、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

3、个性特征

(3)服从及其意义

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别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

服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有组织的群体规范的影响下的服从。另一种是对权威人士的服从

服从和从众的区别:服从主要是指对命令、群体规范或者是权威意志的服从。这种服从可能

是出于自愿,也可能是出于被迫。从众是对社会舆论、群体的气氛压力的随从,即“随大流群体中的模仿与感染

(1)模仿

模仿是指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对个人,模仿是个体社会化的一种手段,是人类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模仿有两种:一种是有意识的模仿,另一种是无意识的模仿。

(2)感染

感染是一种情绪的传递过程,它通过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

感染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

1、感染者与感染刺激发出者的相似性

2、被感染者的自我认识水平。

大学班集体心里

大学班集体的作用和类型

(1)班集体的作用

班集体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

特点:1、有健全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

2、有共同的活动目标和共同的行为规范、纪律制度

3、有平等有爱的人际关系和公正有效的行为调节机制

4、集体意识可促使成员为共同的任务而努力,并对每个成员的思想、道德观念、行为方

式产生重大影响。

(2)班集体的类型

4、简单聚合型

5、一般型

6、成熟型

集体目标的确立

(1)集体目标

集体目标是所有集体成员共同努力所要达到的目的

(2)集体目标的确立

1、将目标具体化

2、展开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集体舆论与规范的形成

(1)集体舆论

集体舆论是集体成员对某一事件公开表达一致的建议和看法。

集体舆论对集体的成员起着一种评价、监督和行为引导的作用。

(2)集体规范

集体规范是指用以约束集体成员的行为和价值的一个统一的标准,使集体成员的认识趋同,

最终将认识模式化、固定化的结果。

集体规范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协调集体成员的活动,增强全体成员行动一致性,提高集

体整合水平。

集体凝聚力的培养

(1)集体凝聚力

集体凝聚力是集体对成员的一种引力,也就是集体成员愿意留在集体中的倾向。

特征:

1、同学积极参与班集体活动

2、同学之间积极交往

3、同学对集体满意度高,心情舒畅

4、其实高昂,精神振奋

5、同学之间有强烈的影响

(2)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

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3、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

(1)班集体内的非正式群体

6、心理相容

7、凝聚力强

8、会产生非正式领导

(2)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

(3)班集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关系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改善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人际交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特点:

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

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

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

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1)人际关系的状态

人际关系从建立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它使交往双方经历了从无到有到关系密切的一

系列不同程度的相互关联状态

人际关系分为:轻度卷入、中度卷入和深度卷入三种。

(2)热及关系的发展阶段

人际关系分为定向、情感探索、情感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阶段。

人际关系的发展原则

(1)交互性原则

(2)社会交换原则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4)情绪控制原则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1)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主动交往

3、移情

(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健康与心理健康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能积极调解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的、富有建设性的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2,能够较好的适应现实环境

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解能力,能较好的调解与控制情绪

5,合理的行为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包括两个内容:一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二是促进和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的任务就是探讨人类如何维护,保持心理健康的的原则和措施。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因素有:1、自我意识明显分化,理想我和现实我出现矛盾。2、情绪控制能力较低。遇事不冷静,思考容易冲动,牢骚不满较多。3、缺乏人际沟通能力。4、缺乏学习动机和能力。5、社会适应能力差。6、家庭问题的影响。7、缺少心理卫生的知识。

大一生心理问题:没适应大学生活,没掌握大学学习生活的规律,缺乏独立的生活经验与能力。

二到三年级问题:学习任务重,人际交往不佳与感情矛盾方面的问题。

四年级心理问题:就业压力。害怕找不到工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有组织、有计划得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2、传播心理卫生知识。

3、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结构。

入学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环境、角色的改变

面对新的环境、每个大学生都面临一个重新评价自己和他人,从新确立自我观念的过程。

帮助学生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

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

3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

4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大学生的学习障碍是:社会文化、心理、生物三方面多种不良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指导

1、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

2、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3、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4、注意用脑卫生

5、注意考试的心理卫生。

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追求平等。

2、情感性强

3、富于理想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不适应

1、人际交往中的认知障碍。

2、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障碍。

3、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障碍。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1、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

2、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

3、寻求一些具体的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七、大学生择业与求职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

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

2 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

3 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

4求职技巧指导

教学设计的涵义

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设计的类型

1、宏观设计。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制定教学计划

2、指定个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3、编选教材

4、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

2、微观设计包括以下6个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

2、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

3、制定教学程序计划

4、进行教学活动

5、确定教学成效的考核内容及方式

6、对教学成效做出确切的评价

教学设计的系统观

(一、)教学设计系统观的基本原则

教学设计系统观就是要求以系统论的观点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学习者。既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要求,又要考虑学习者的准备

状态。

2、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的选择和设计,既要针对不同学习类型和教学目

的,还要考虑学习者不同性格特点

3、教学成效的考评的设计需依据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

4、教学效果不理想或出了问题应该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组成成分去详查细究。

(二、)系统观教学设计的特点

特点是:1、以系统论观点作为制定和评价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2、重视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为教学过程中的课程决策和教

学决策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

3、努力使设计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4、重视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5、强调教学的出发点既要考虑教学任务、也要考虑学生水平、

6、把教学任务作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并分析现有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7、重视对教学结果作客观的分析

8、

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指学生的预期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生活所要达到的标准。

(1)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幼儿园一本通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编著 严格依据最新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编写 北京·广州·上海· 西安幼儿园一本通 (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 )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幼儿园一本通编著: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 责任编辑:夏丹 和静装帧设计:中公教育设计中心出 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出版人:张跃明发 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地址:北京朝内大街137号邮编:100010电话:64077922)销 售:各地新华书店印 刷: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开 本:850mm ×1168mm 1/16印 张:34.5字 数:662千版次:2014年1月第1版2014年1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5100-7507-0 定 价:78.00元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幼儿园一本通/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编著.—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1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ISBN 978-7-5100-7507-0 Ⅰ.①幼…Ⅱ.①中…Ⅲ.①幼教人员-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Ⅳ.①G615中国版本图书馆CIP 数据核字(2014)第002129号

2011年10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该标准发布后,教师资格考试打破了以往各地分别组织考试的形式,全国统一组织考试成为定式。 为帮助广大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考试成绩,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组织相关专家深入研究考试大纲和命题趋势,精心编写了这套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 本套教材共80本图书,包括广受考生欢迎的25本公共科目辅导用书,及55本专业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辅导用书。本套教材涵盖了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所规定的所有科目,包括幼儿园系列10本,小学系列10本,中学系列60本。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实现了以下几个目标: 1.依据大纲紧扣真题 2013最新版的教师资格考试丛书因严格依据新大纲编写,深受广大考生的欢迎,销量一直领先。今年,我们深入分析了近年全国统考试题,继续秉承两个编写标准,即“依据大纲内容”和“紧扣真题考点”,做到了立足现在,展望未来。 2. 全书以考试大纲为根本依据,100%覆盖了教师资格考试的所有考点、能力要求和题型类别,使考生一书在手,考点全有,达到复习有方案、记忆有方向、解答有依据、挑战有希望的目标。同时,我们总结了考试中的高频考点和考试难点,并深入细致地进行了讲解,助力考生赢取更高分数。 3.理清规律精准预测 中公教育教学与研发专家结合多年辅导与教学经验,在本书中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教师资格考试的命题原理、命题趋势和考查重点,对2014年命题新态势进行了科学预测,并对考生的复习方法和复习技巧进行了点拨,使考生复习更有前瞻性和针对性。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心得

浅谈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心得

浅谈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心得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在郭香云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声有色。在这短暂的学习中,我获得了一笔伟大的精神财富。从郭老师的讲话中,我认识到了本次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特别是聆听关于现代教学新理念的讲解,以及新课程、新能力的品评,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可谓收益颇丰。在新的时代,学生便了,教学也要相应的做出改变,新时代的教师更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做一名新时代优秀的新教师。下面我就来谈谈几点体会。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郭老师提出,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同时也要作为学生的激发者,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是学生能自主的完成学习。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视野,势必丧失竞争优势。形势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有句话说得好,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一桶水还要在不断地增加。现在要求教师得有一条河,是活水,是时时更新的知识。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充电,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我们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还要敞开心胸,虚心向他人学习、借鉴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但是,我们也要谨记现代课程观“关注学生的发展、最终目标是育人,培养创造性、适应性人才”的主要特点,以理解、烦死、探究和创造为主,启发学生成为创造者。因此,现代教师不能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勇于实践,争做“新时代”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辅导者、合作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做到“授之以渔”。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堂吸引力的教师。作为一个年轻的高校教师,我们更应该牢记,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这项事业中,将讲学作为一门艺术,进行设计,进行雕琢,争取做到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习方法的传授。 二、掌握教学设计,紧抓学生心思。

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题数学18道

1.什么是四基? 答: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基础知识一般是指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法则、基本公式等:基本技能包括基本的运算、测量、绘图等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和数学模型的思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要和过程性目标建立联系。【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 2.什么是四能? 答: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数学中设置“综合与实践”的目的是什么? 答:“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 4.什么是数感? 答: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算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 5.什么是符号意识? 答: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 6.什么是运算能力? 答: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 7.什么是推理能力? 答: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 8.什么是模型想想? 答: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特征、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种数学结构。【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 9.什么是对应思想? 答:对应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即一一对应。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与一个相呼应,只要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对象就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比较事物的多少。【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10.什么是代数思维? 答:代数思维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关系思维。它的要点是发现关系与结构,以及明确这些关系与结构之间的关系。代数思维的运算过程是结构性的,侧重的是关系的符号化及其运算,是无法依赖直观的。结构化、符号化、抽象化及概括化是代数思维的特点。例如,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 11.什么是算术思维? 答:算术思维着重利用数量计算求出答案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情境性、特殊性、计算性的特点,甚至是直观的。【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 12.什么是假设思想? 答: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例如,鸡兔同笼问想。【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

2013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7.下列内容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数与式”的是()。 ①有理数②方程③实数④代数式⑤整式与分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8.下面哪位不是数学家?() A.祖冲之 B.秦九韶 C.孙思邈 D.杨辉

六、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小题.30分) 17.初中“正数和负数”(第一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②理解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的扩充过程; ③用负数表示现实情境中的量,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教学目标①,给出至少三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5分) (2)根据教学目标②,给出至少两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5分)

(3)根据教学目标③,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用负数表达,并说明设计意图;(5分) (4)相对小学阶段的负数教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5分) (5)作为初中阶段的起始课,其难点是什么?(5分) (6)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后续哪些内容的学习有直接影响?(5分)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试题精选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答案要点】‘‘四基”的内容指的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基础知识一般指数学课程中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法则和公式等。例如正数与负数的概念、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有理数运算的基本法则、完全平方公式等。基本技能包括基本的运算、测量、绘图等技能。例如利用科学记数法进行较大数字之间的运算、正确使用尺规作图等。 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思想、数学推理思想和数学模型思想。例如数的形成和发展,数的范围的扩大都是抽象思想应用的过程;几何中的证明体现了数学推理思想;方程的应用体现了数学模型思想。 基本经验是数学学习过程性目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13.【答案要点】教师要成为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数学探究课题的案例和背景材料;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代替学生发现和提出探究课题,特别应该鼓励和帮助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具体来讲,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学生收集和利用资源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心得说课讲解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心得

浅谈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心得

浅谈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心得 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在郭香云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声有色。在这短暂的学习中,我获得了一笔伟大的精神财富。从郭老师的讲话中,我认识到了本次教学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特别是聆听关于现代教学新理念的讲解,以及新课程、新能力的品评,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可谓收益颇丰。在新的时代,学生便了,教学也要相应的做出改变,新时代的教师更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做一名新时代优秀的新教师。下面我就来谈谈几点体会。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郭老师提出,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同时也要作为学生的激发者,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是学生能自主的完成学习。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拓展新视野,势必丧失竞争优势。形势迫切需要我们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有句话说得好,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一桶水还要在不断地增加。现在要求教师得有一条河,是活水,是时时更新的知识。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充电,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我们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还要敞开心胸,虚心向他人学习、借鉴教学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但是,我们也要谨记现代课程观“关注学生的发展、最终目标是育人,培养创造性、适应性人才”的主要特点,以理解、烦死、探究和创造为主,启发学生成为创造者。因此,现代教师不能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 2018的教师资格证笔试考试已经结束了,如果没有考过的同学,也不要气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明年再战,要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下面就来和中冠老师一起来坐坐明年考试的试题吧~~ 1.古人云:“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 ). A.学生的行为培养 B.学生的能力培养 C.学生的人格养成 D.学生的情感体验 2.某学校组织活动方案设计比赛,张老师给予小红同学的评语是:你的设计方案很棒,并且在如此激烈的比赛中,你能够保持实力,在活动实施方面设计的很新颖,值得表扬,但在结束环节过于潦草,望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关于张老师的评语,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比赛成绩 B.张老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C.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 D.张老师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 3.现时期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 ). A.终身学习 B.爱岗敬业 C.爱国守法 D.热爱学生 4.据调查,教师对学生拳打脚踢的情况现在已经较少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心罚”.比如:对于成绩不好的罚做题目、罚抄单词一百遍;对于不遵守劳动的学生罚站、罚值日等.教师这样的行为( ). A.是正确的,教育中适当的惩罚是必不可少的

B.是正确的,老师没有侵犯的学生的身体健康 C.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依法执教 D.是不正确的,老师没能做到团结合作 5.刘老师作为班主任,只关心本班学习好的学生,将成绩差的学生座位全部排在最后,并且经常上课言语讽刺这些学生.该老师() A.做法不正确,没有履行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 B.做法不正确,没有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C.做法正确,能够严格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D.做法正确,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6.下列选项中既属于教师的权利又属于义务的是() A.在学校管理问题上正确批评、建议 B.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C.参加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D.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7.教师应享有的基本物质利益权利是() A.报酬待遇权 B.学术研究权 C.进修培训权 D.教育教学权 8.下列武器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首次研发成功,并用于战争的是(). A.坦克 B.重机枪 C.原子弹 D.潜水艇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7分,共35分)

答案: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B.

(2)在该种变换下,不变的性质: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是在某条件下点的轨迹所形成的对称图形;变化的性质:图形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不再以原点为中心点,不再与坐标轴相交,图形距离中心点的距离都相等。 12.参考答案: (1)微积分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基础课程,贯穿整个数学学习的始终.故在学习微积分时可以收集有关微积分创立的时代背景和有关人物的资料,并进行交流;体会微积分的建立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 (2)“杨辉三角”在中国数学文化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还科学地揭示了二项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构成规律,由它还可以直观看出二项式定理的性质.故可以在二项式定理中介绍我国古代数学成就“杨辉三角”,有意识地强调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13.参考答案: 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建模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过程:模型准备:在模型准备的过程中,我们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研究对象的信息,并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研究对象.

教师资格证考试名词解释大全

一、名词解释 1.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在现实情景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 2.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3.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4.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规定了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5.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6.学校生活: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教育的一种 7.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它既是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 8.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是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 9.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10.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11.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的统一综合。 12.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高校教师资格证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 1、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构成了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起点。17世纪末,教师教育机构开始萌芽。判断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判断 3、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和心智活动方式。 4、教学技能的形成是内外兼修的结果。 5、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的三种不同形式。多选 6、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 7、教学技能既表现为教师个体的经验,又是教师群体经验的结晶,它根植于个体经验,又不是个体经验的简单描述。判断 8、教学技能的特点:示范性、复杂性、发展性、操作性、整体性。多选 9、美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微格教学的创始人德瓦特·爱伦。单选 10、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分解原则、示范性原则、反馈原则、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多选 11、常用的教学技能训练的常用方法主要有:观察法、书面作业法、对镜练习法、录音训练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介入教学法、教育教学实习、微格教学。多选 12、、“角色扮演”就是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受训者在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中扮演“教师”和“学生”等不同角色,用类似演戏的方式来提高受训者的教学技能水平。单选 13、“介入教学”是指教师针对特定的教材和儿童,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旁人可以从傍边插话,从而在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动态关系中,创设教学的实际技术和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加以有效的训练。 14、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判断 15、微格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2)技能训练针对性强;3)信息反馈及时有效。简答 16、微格教学的操作过程:(1)理论学习和研究(2)确定要训练的教学技能(3)提供示范(4)组织讨论(5)编写教案(6)微格教学时间和记录(7)反馈评价(8)修改教案,再循环。 17、微格教学不能代替教育教学实习和实际的现场操作练习,而只是培养和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之一。判断 第二章: 1、备课,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楚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2、根据备课的时间先后,备课分为:课前备课、课后备课。 3、备课的内容: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多选 4、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首先要通览教材,全面理解;其次是要精读教材,深层领会;最后还要对教材进行精细加工,实现教材的再创造,使其适应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简答 5、重点是教材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一般体现在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重要公式等方面,具有理论性、基础性、结构性、典型性的特征。 6、难点是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或者学生容易出现错误或混淆的内容。 7、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判断 8、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就是教学目标。判断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认识小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处理“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2.会认、读、写小数。 3.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4.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教学重点: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表示长度的小数的实际意义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收集信息,引入小数。 1.整理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信息。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逛超市或采用别的方法收集一些物品的价格,下面请同学们汇报收集到的商品的价格。(学生口述,教师板书。)一块橡皮0.2元一本笔记本3元一袋三全汤圆7.60元一个书包45元一管佳洁土牙膏10.55元一卷彩笛卷6元 2.对比整数和小数的特点。 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组织学生把这些商品的价格进行分类。(学生汇报分类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像3、45、6这样的数都是以前学过的整数。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另一类数的特点。 3.揭示课题。教师告诉学生:像0.2、7.60、10.5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其中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擦掉整数价格)同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认识小数。 1.读、写小数。 (1)学生尝试读小数。教师出示一组小数让学生试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读小数的时候,小数点前面的数按照以前学过的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后面的数要一位一位的读,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几。(尤其注意小数部分的读法,不要受整数部分读法的影响。) (2)教学写小数。学生练习写小数。(老师口述小数,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指导。) 2.学习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谈话:这几种商品的价格都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知道它具体表示多少钱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同桌交流后,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直接板书在整理的小数后面。)0.2元2角7.60元7元6角10.55元10元5角5分提问: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什么?练习:完成课本第88页表格中的填空。 3.教学例1。 (1)谈话引出生活中的小数。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小数?(学生畅所欲言,之后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第2题)谈话:看来,小数不仅可以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数学学科知识

V数学学科知识 初中阶段的十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思想(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归纳验证);应用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总目标 1)获得适应生活必要的知识技能思想和经验 2)体会数学与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3)了解数学价值,增加兴趣,信心,爱好。养成良好习惯,初步形成科学态度。 数学在义务教育的地位。

义务教育具有基础性发展性和普及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以后生活工作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思想方法;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为今后的生活,学习打下基础。 二次根式:就是开根号 目标: 了解意义,掌握字母取值问题,掌握性质灵活运用 通过计算,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领悟数学的对称性和规律美。 重点:根式意义;难点;字母取值范围 勾股定理 探索证明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归纳抽象,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探索分析归纳过程,提高逻辑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数学好奇心,热爱数学。 重点:应用 难点: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平行四边形及性质 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性质和概念,掌握性质,能够判别 体会操作转化的思想过程,积累问题解决的思想。 与他人交流,积极动手的习惯 四边形内角和: 量角器;内部做三角形;按照边做三角形;按照定点做三角形。 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数形结合 数学思想为主体;问题为贯穿;数形结合为工具;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课程理念 内涵:人人获得良好数学教育,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 内容:符合数学特点,认知规律,社会实际。层次性和多样性。间接与直接。 过程:师生交往 评价:多元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现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资源。 1)信息技术开发资源,注重整合 2)教学方式的改善 3)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利用计算器,计算机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习心得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金课”建设专题网络培训 学习心得 我从----年12月5日注册开始学习,到----年2月22日完成规定学时,第一个感受是这种学习形式很好,使我们在繁忙的教学行政工作中,可以灵活地利用边角时间开展学习。第二个感受是学习重点明确,内容紧贴教研前沿,符合实际,解决问题;使我收获很大。 重温了文东茅教授的《教育与幸福》,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定位,聆听了李云梅老师的《在职业教育新形势下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刘祥柏老师的《高职院校专家型教师成长之路》,明确了自己的进步途经;闫智勇老师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路径》,董刚老师的《以研致用,以研促教,以研育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新使命》,李粉霞老师《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感觉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育人能力得到了修习提升。 通过陈宝生部长的讲解《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力推动新时代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使我们能够准确把握职教改革动态;王继平同志解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书国同志讲解《职业教育4.0——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邢晖同志《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 在新理念与新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专题下,学习了徐国庆老师的《能力本位职业教育课程开发》;重新温习了吴访升院长的《用课程诊改带动教学质量提升》;熊发涯老师《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变革与

教学能力提升》,熊庆旭《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课堂教学的内容》,郭江峰老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设计》;李新萍同志《以赛促教,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更加端正了自己的教学态度,明确了比赛和教学的关系。 更为有用的是学到了打造高校金课的方法,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陈宝生部长提出,要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真正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水课”就是低阶性、陈旧性的课,是教师不用心上的课。“金课”则可以归结为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既能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又能够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出来。王竹立老师《如何打造信息时代的“金课”》,冯瑞玲老师《教与学共同改进的炼“金”之法——基于BOPPPS、对分、雨课堂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冯瑞玲老师的亮考帮对我印象深刻,李新萍同志《新时代,新作为——立德树人,“金课”建设的根本》《聚焦“金课”建设,提升课堂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明确金课和水课的本质区别,他们的先进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和推广。 二〇二〇年一月二十三日星期四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综合素质》(高级中学)

2018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综合素质》(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职业理念 ⒈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 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 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 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

教师资格证考试数学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5分) 正确答案:D.有理数集是有界集 2、……设a,b为非零向量,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5分) 正确答案:A. 垂直于 3、……设f(x)为...,则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5分) 正确答案:D.在上可导 4、……若矩阵...则线性方程组...解的个数 (5分) 正确答案:B.1 5、……边长为4的正方体木块,各面均涂成红色...恰有两面为红色的概率是 (5分) 正确答案:A. 6、……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双曲柱面...的交为 (5分) 正确答案:B.两条平行直线 7、……下面不属于“尺规作图三大问题”的是 (5分) 正确答案:D.作一个正方形使之面积等于已知正方形面积的二倍 8、……下列函数不属于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是 (5分) 正确答案:C.指数函数 请选择本题的作答情况: 得分不得分 二、简答题 9、……若ad-bc≠0,求逆矩阵 (7分)

正确答案:【答案】 10、……求二次曲面过点(1,2,5)的切平面的法向量(7分) 正确答案:【答案】 11、……设...是R到R的函数,...是函数集合...证明D是V到V上既单又满的映射。(7分) 正确答案:答案暂无 12、……简述选择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依据。(7分) 正确答案:【参考答案】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手段,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一方面是教学客观的需要与实现,为目的而创造方法,另一方面是主观的选择和创造.选择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依据有:①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②符合教学目标和任务;③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④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⑤符合教师的特长;⑥符合教学的经验性. 另外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①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②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③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13、……简述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这一目标的理解。(7分) 正确答案:【参考答案】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得出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直接应用,它在图形证明和计算中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学生对于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基本步骤和方法已经初步掌握,对于三角形中位线定义一般也在同一小结内进行了学习,这对于学生接下来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有一定的帮助.齐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定理.要让学生理解这个定理的特点是:同一个题设下,有两个结论,一个结论表明数量关系.应用这个定理时,不一定同时用到两个结论,有时用到平行关系,有时用到倍分关系,做到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网络课程学习总结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网络课程学习总结 在高职院校中,教学工作是中心工作,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学生的培养上不断加强其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上,应有自身的特色,要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组建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教学管理,改进管理方法,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制度。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一)教师要爱岗敬业、专研各类教学方法。 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教师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才能像许多优秀教师一样潜下心来育人。 要给学生灌输广博的知识,老师自己首先要博学多思。现在的教育教学理念开放,虽然短短几十分钟,可课堂上已不再是以往的教学模式,死板的教学书本上仅有的一点知识,远远不够,新教材新课标,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如果作为老师,自身没有渊博的知识,何以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呢?只有刻苦钻研、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作为一名教师也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在教学方法上,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协调者,需要帮助学生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丰富课堂内容。扩展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自由的讨论,主动思考。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协调、学会合作、学会领导、学会服从、学会与人相处等等。 (二)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2018 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2018年11月3日笔试真题答案)

2018 年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考试(2018年11月3日笔试真题答案) 《综合素质(中学)》真题及解析(完整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满分为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与评分。 一、单填选择题(本大题共29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8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李老师坚持写“作业札记”,其中记录了学生敬作业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特殊的现象,并据此分析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心理变化,然后再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作为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作业的重要依依据,从学生观的角度分析,该教师的做法() A.注重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B.发挥了教学的专业自主性 C.注重了学生发展的主体性 D.提升了布置作业的有效性 答案:A。 2.关于图I 反映的情形,正确的说法是() A.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B.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C.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D.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案:B 3.桂老师专门找朱松谈话,告诉他:“你这段时间虽然学习效果不太好,但比以前刻苦多了,只要你改进学习方法,会有明显进步的。”桂老师的做法() A.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学习动力 B.不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C.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合作意识 D.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答案:A。 解析:有利于激发朱松的学习动力。 4.青年教师王老师为提高教学水平,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语言都严格认真模仿特级教师李老师的做法,但教学效果仍然不佳,导致王老师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不包括() A.王老师缺乏反思意识。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中学数学的知识。具有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综合而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初中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熟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3. 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理解有关的数学教学知识,具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1.学科知识 数学学科知识包括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内容知识。 大学专科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是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专科数学课程中与中学数学密切相关的内容。 其内容要求是:准确掌握基本概念,熟练进行运算,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中学数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程知识是指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必修内容、选修课中的系列1、2的内容以及选修3—1(数学史选讲),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选修4—2(矩阵与变换)、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修4—5(不等式选讲)以及初中课程中的全部数学知识。 其内容要求是:理解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中学数学中的重要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掌握中学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具有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知识 了解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和目标。 熟悉《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 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 3.教学知识 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 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 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 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教学技能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综合素质 分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三种类型。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单项选择题:29道每题分值:2分总分:58分 材料分析题:3道每题分值:14分总分:42分 写作题:1道每题分值:50分总分:50分 合计: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主要考察教育理念、法律知识、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素养和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知识和能力。各个模块题量基本稳定,其中职业理念4道左右,教育法律法规8道左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4道左右,文化素养9道,教师基本能力4道。单项选择题稳定在29道,总分值58分,约占总分值的39%。 1.职业理念模块(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2.教育法律法规模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教师权利和义务、学 生权利保护) 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块(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行为) 4.文化素养模块(历史文化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传统文化素养、 文学素养、艺术素养) 5.基本能力模块(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写作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在历年综合素质真题中,材料分析题稳定在3道,其中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1题,教师职业道德1题,阅读理解能力1题。总分值42分,约占总分值的28%。 1.职业理念模块:从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的 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模块:给出一段教学情景,让考生从教师职 业道德规范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或给教师的行为提出合理建议。 3.基本能力模块:阅读材料一般是从一些教育杂志或者名人名家 的作品中选取一篇或节选600-700字的小散文或议论文片段形成题干的材料部分,问题一般设置两个小题,主要从对文中重要概念或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对文中观点、态度的理解两个角度来设置题目。 (三)写作题 在综合素质考试中,写作题为必考科目。一般情况下阅读所 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分值为50 分,约占总分值的33%。 综合素质(小学) 考试目标: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知识和职业道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