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研究

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研究
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研究

山东轻工业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研究

姓名:毕文娣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设计艺术学

指导教师:李远

2011

摘要

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空间艺术,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可以是展示设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保存、研究文化遗产的特殊展览空间,囊括了所有的造型艺术手段(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设计时要求做到的是陈列内容和展示设计的艺术形式高度统一、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所以对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艺术的研究是以设计艺术学为主导,同时包含博物馆学、传播学、心理学、建筑学、人机工程学、美学等的交叉性学科。要做好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需要对博物馆的整个发展历程有较清晰的了解。

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是对空间的创作过程,其本质也是一种配合演出的设计,所设计的展示装置本身是否精彩并不是重点,而是展示道具、展示装置完成后,被展示的物件或概念是否因此而精彩才是重点。世界上第一个博物馆始建于何时也没办法清晰考证,但是现代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93年的法兰西共和国的自然历史陈列馆(也就是现在的法国卢浮宫)。这便是第一座现代博物馆。虽然博物馆的出现比较早,但职能化的博物馆的出现却是近一个多世纪的事。19世纪下半叶,西方的一些国家开始出现专门的博物馆,这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一批兼有收藏、科研、教育三种功能的现代博物馆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普遍发展起来的结果。此时博物馆己经把展览空间从保管与办公室等附属空间中区分出来,并且兼顾到展览路线和采光照明、通风、防火、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但是其设计思想只是孤立地、单纯地关注收藏、展出活动,并没有对展览中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传播艺术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哪里有需求,哪里就会有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动力,也是促使博物馆陈列空间展示设计发展的直接因素之一。而展示设计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博物馆陈列空间展品的展示效果,从而决定整个陈列空间的艺术效果。

本文在分析时遵从这样一条主线:what——why——how。研究对象是博物馆的陈列空间,切入点也是博物馆的陈列空间,所以,研究探讨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展示设计的诸多形式要素等更好的运用到博物馆陈列空间当中去,融入现代陈列艺术(音响、VR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丰富其表现手段、拓展知识信息的输出量。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空间;展示设计;形式要素

ABSTRACT

Museum exhibition design of display space is a comprehensive space art, a creative activity and can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sign industry. It is a cultural exchange and preservation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special exhibition space, include the means of all the plastic arts (painting, sculpture, crafts, architecture, etc.), in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o do is to display content and display design high degree of unity of art form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 the museum exhibition design of display space is the design-oriented art, also includes museology, communication, psychology, architecture, ergonomics , the intersection of aesthetics and other subjects. To design the museum display spac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entir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museum and have a more clear understanding.

Design Museum exhibition display space is a process to creative the space, by its very nature is a design with the performance, the design of the display device itself is not the focus of wonderful, but display props, display device is completed, the object to be displayed or concept is therefore exciting is the key. The world's first museum was founded in research when there is no way clear, but the modern museum dates back to 1793, th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of the French Republic (which is now the French Louvre). This is the first modern museum. While the earlier emergence of the museum, but the functions of the museum has, however, the last thing more than a century.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Western countries began to specialized museums, this is the deepening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 group of both collections, research, education, three functions of the modern museum in Europe and other developed Western countries, the results generally . At this time the museum had the exhibition space from storage and ancillary office space, distinguish and take into account routes and lighting exhibition lighting, ventilation, fire prevention, safety and other requirements. But the design is in isolation, simply concerned about the collection, exhibition activities, and there is no information on the exhibition in the mode of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communication arts, targeted research. Where there is demand, where there will be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eople's pursuit of beauty, for spiritual and cultural needs of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museum is design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seum exhibition space show a direct factor. Display of design quality has a direct impact to the museum exhibits on display showing the effect of space to determine the artistic effect of the entire display spa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comply with such a thread: what - why - how. Study is the museum's exhibition space, an entry point is the museum's exhibition space, so the purpose is to study the design will showcase the many forms of elements such as better use of them to the museum display space to go into the display of modern art (sound , VR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multimedia technology, etc.) to enrich their means of expression, expanding the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output.

Keywords: museum; display space; exhibition design; form factor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系在导师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文中引用他人的成果,均已做出明确标注或得到许可。论文内容未包含法律意义上已属于他人的任何形式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已用于其他学位申请的论文或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享有以任何方式发表、复制、公开阅览、借阅以及申请专利等权利,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离校后发表或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山东轻工业学院。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1章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概述

1.1博物馆的基本涵义

1.1.1 博物馆的概念

关于什么是博物馆,一直有这样一些观点: 1951年,日本公布的《博物馆法》中规定:“博物馆者,乃系以搜集有关历史、艺术、民俗、生产、自然科学等资料,并进行保管(包括培育)、展览,在教育意义下供一般群众利用,以教养、科学研究以及消遣娱乐为目的的机关。”[1]在英国大百科全书中对博物馆做出如下概述:“博物馆是现代社会为了防止那些具有文化价值的实物的散失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构。”而我国在1961年的《博物馆工作概论》中的对博物馆是这样描述的: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这一表述当时的社会背景是:1956年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对新中国博物馆工作性质和任务的规定,并对表述语序进行调整,强调了对文物和标本的收藏。

社会上之所以收集具有文化价值的这些遗存之物,不仅是为了贮存、研究,而且是为了展示。所有的文化遗存中都有一些稀奇珍贵的物品,博物馆就是为了研究这些遗存之物的文化价值而相应建立起来的,它成为收集、研究能代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遗存实物的机构、场所,并且把这些实物展现在观众面前,实现它的欣赏价值,亦备作资料、教育之用,博物馆的概念也就随着人类喜爱、收集并且研究这些实物文化价值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1974年,第十届国际博物馆协会通过的章程对博物馆的定义是:一个不追求盈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它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物质见证并进行搜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分析一下,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范畴可以这样理解:一是正式的博物馆,一是相类似的博物馆(即两者之间的),这一类也划在博物馆内。例如在搜集、保护和传播活动方面具有博物馆性质的考古学、人种学、和自然、历史方面的遗迹、遗址,以及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陈列活标本的机构,另外图书馆和档案馆长期设置的保管机构和展览厅,自然保护区、科学中心、天文馆等,都被视为广义的博物馆范畴。

[1]文化部文物局主编,《中国博物馆学概论》,文物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 版。

[2]文化学院文物博物馆干部学习班主编,《博物馆工作概论》,文物出版社,1961年。

第1章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概述

1.1.2 博物馆的性质

国际博物馆协会对于博物馆的定义,是一个严谨的概念,大致归结为这三点内容:第一,博物馆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场所;第二,始终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面向大众、公开的永久性机构;第三,专门搜集、保护并对历史遗存等文化价值进行权威研究的场所。这三条很重要,明确了博物馆的性质。博物馆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它的方向,它是大众的博物馆,是为公众服务的,既是高雅的艺术殿堂,也是大众文化的家园。虽然博物馆的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益丰富,但博物馆的性质与核心功能是不变的。

关于博物馆的性质,在我国有一个不断深入的认识过程。最初在19世纪末,上海强学会向公众提出这样的观点:创设博物馆,凡古今中外,兵农工商各种新器、各种矿质和动植类,皆为备购,博览兼收,以为益智集思之助。我国的第一个博物馆是在20世纪由张謇创办的,当时他提出这样的观点:博物馆可以看作“高阁广场,罗列物品,古今咸备,纵人观览”的地方。伴随中国博物馆协会的成立,人们逐渐认识到:博物馆是一个综合机构,不能把它简单定性为保管物品的仓库,他是在搜集收藏物品的基础之上而进行教育和研究的场所。1956年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提出:博物馆是“文化遗存及自然标本的收藏所”、“文化教育机关”和“科学研究机关” [1] (即“公共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所以我们要认识博物馆性质,了解博物馆的文化意义,就要从三大特性着手)。在70年代中期,展开了关于博物馆性质、任务的讨论。1979年全国博物馆工作座谈会通过了《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可以说,博物馆是利用陈列各种类别标本进行宣传政策、经济、文化等等的教育工具。

其实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持很多不同的看法,对于博物馆的定义和性质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普遍一致和认同,但从学术与专业的角度看,对“博物馆”一词的理解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博物馆是一个既综合、又具备其独特性质的机构。一般来说,无论从形式还是功能上论,图书馆就是图书馆,天文馆也还是天文馆,科学中心也不会变成其他,但是博物馆不仅在职能上多种多样,兼有宣传教育等作用,内容也是概括性极强的,并且博物馆服务社会的形式、手法易于接受又具独特性,很难单纯只用一种性质来概括它的特点。更由于博物馆的萌芽与演变,是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社会和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而紧密关联和相互影响的,所以说博物馆是一个多方位、多功能的文化复合体,而且它的性质必然要随着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一直处在发展与丰富化中。

[1]吕济民《中国博物馆史论》,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

[2]国家文物局于 1979 年颁布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

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2 博物馆陈列空间的界定

博物馆应该是一个具备重要文化知识并通过某些方式进行展示陈列的特殊场所。它可以通过各种展示设计手段去营造氛围,进而激发人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整个展示过程既可以说是娱乐欣赏,陶冶了情操,又是一种艺术享受,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所以,博物馆它具有明显的空间感特点。空间可以说是博物馆的第一要素,信息的载体,展示手段所依靠的媒介,没有空间就无从谈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在这里的空间指的是人为形成的有限的博物馆建筑空间,它不仅包含了由地面、墙面、天花板三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也包含由地面、侧界面和无顶界面的组成的外部空间。大体可以分为实体的形与空间的形两大类。而按照功能性来划分博物馆的内部空间主要可分为陈列空间、交通空间和服务空间三大类。

陈列空间,可以说是博物馆建筑空间的高潮部分和内部空间的核心,它包括在博物馆的建筑内部、外部所有只要直接用于进行陈列、展览以及相关的区域空间。我们一般所说的陈列空间主要就是说的博物馆内部的陈列厅、展览室以及序厅等空间。陈列厅、展览室毋庸置疑属于陈列空间,它们的职能也很专一。序厅是公众对博物馆的第一印象,起着概括、引导的作用,是陈列空间之一,它应该布置在博物馆参观流线的前部,常与门厅直接联系。序厅也是博物馆内部空间的交通枢纽,通过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组织人流,引导参观。它可以是一个礼仪空间,用来举办博物馆、城市或更大范围的聚会和社交活动;也可以是一个表现空间,表现博物馆陈展的主题,包括博物馆的文化内含与艺术感染力。

图1.1齐国历史博物馆

第1章 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概述

除此之外,与陈列厅、展览室有关的过厅、通道、楼梯等室内空间也可以列为陈列空间,通过展示设计、来辅助发挥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意义。作为博物馆建筑的内部空间,陈列厅、展览室等是固定的空间,但是如果进行展览和展示,则会变为整个建筑中最主要的可变空间。建筑外部的空间也是设计师应该关注和考虑的,它对烘托室内展示陈列的气氛有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博物馆建筑的走道、楼梯、自动扶梯坡道等专用空间都是独立式的交通空间,当这些交通空间的布置链接中庭式的进厅时,就形成组合式的交通空间,这时它们除了具备交通的功能外还是中庭空间的装饰与陪衬。交通空间和服务空间共同组成陈列空间的辅助空间。

博物馆空间的划分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一种是满足博物馆在功能上的要求,另一种是满足公众在空间中情感上的要求即审美要求,尤其是博物馆的陈列空间作为核心展示空间,意义重大。所以一个好的陈列空间展示设计必须能够给予观众强烈的审美感受。从形式上看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属于室内四度空间的设计,除了长宽高的限定以外,人的行动以及视点视角的不同所形成的区域,成为四度空间。同时,它也是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媒介场所,陈列展出方式的设计集中反映了博物馆的性质和类型,更要求体现博物馆藏品特点、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水平,可以说是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综合成果展示,业是衡量博物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于是,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要求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即内容形式高度统一,表现形式应该能够触动观众的心灵,能够给公众心里留下深刻标记性的空间。这就要求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不仅把握艺术性的展现,更应该依据人体工程学,根据观者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视觉流程、审美注意等方面综合考虑空间的总体规划。一般的设计规律是:在思考方法上能够让观众一看就了解展示主题,并能够正确认识留下深刻印象;在艺术处理上要求寻找典型特征来塑造成功的艺术形象;在艺术表现手段上采用写实手法、复原手法及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在整体的视觉感受上应该富于神采与意境,氛

围的营造符合主题的表达;在空间安排上虚实、轻重、次序适当,合理划分陈列图1.2博物馆的陈列空间

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空间的布局。

另外,在陈列空间内部往往采取更多手段对空间的进行再划分,能更进一步体现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特点,只要做到空间的总体布局结构合理、展示内容排列有序、层次清楚、重点鲜明,并在空间显示出平衡但有重点的大中小三个层次,体现节奏与韵律的形式美感,那么就能够将审美与内容统一起来。空间中的形式美感还来源于光、色、形、材、尺度、线条、比例、体量等形式要素恰如其分的运用,以及这些形式要素所营造出的陈列空间的体量感、虚实感、明暗光影感、空间造型的动静感,形态的错视感等。可以根据陈列的主题,把握展出内容,以及展线安排的需要,以艺术的形式进行创造性的展示陈列空间设计,通过展墙、展板、展台、屏风、场景、布景箱等展具和展示设备进行组织和按排,从而形成对空间的二次甚至三次多次分割,以期达到空间的陈列、展览气氛与陈列主题之间的协调统一的目的。

1.3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1.3.1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萌芽与演变

1、博物馆的萌芽时期

之所以出现博物馆,起初是萌发于人们收藏意识的确立。早在4000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就开始对珍奇宝贝、宝藏等进行搜寻;到了公元前4世纪,伴随着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建立地跨欧亚非大帝国的军事扩张行动,对珍贵的艺术品和有价值的稀有物品的搜集也愈演愈烈,并且亚历山大大帝将搜集和收藏的物品最终都交给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进行整理研究,于是亚里士多德便可以借此机会,利用这些历史遗物的文化价值进行教学,也有利于传播知识。后来亚历山大去世后,进入了新的王朝,新的统治者于是继续南征北战,也就继续收集着更多的艺术品和珍奇物品。这样一直持续到公元前三世纪,随着收藏品的增加,统治者便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建立了一座专门用来收藏它们的缪斯神庙,这便是人们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于是“博物馆”一词,也就由希腊文的“缪斯”逐渐演变而来[1]。

与现代博物馆不同的是缪斯神庙功能的唯一性,它是一个提供给学者专家进行专门研究的机构场所,内设研究室、大厅,陈列内容包括各种珍奇物品和天文、医学和珍贵的文化艺术藏品,缪斯神庙把专家学者们都聚集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据说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德和发现浮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都曾在这里从事研究工作。

公元5世纪,缪斯神庙这座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在战乱中被摧毁。

由此可见,博物馆起源于人类的收藏活动,收藏品的增加为博物馆的诞生[1]郑与点《爱上博物馆》,2006年。

第1章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概述

奠定了基础。随着时间推移,收藏的物品从最早的战利品到后来的文物、珍宝、美术品等,种类也愈加繁多起来。也促使了博物馆的不同分类。

博物馆真正确立,被人们所重视,博物馆工作由国际组织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随着人们认识的改变,国际范围内出现了振兴博物馆的高潮,这是博物馆跨入社会的最大一步。1926年作为国际联盟外围组织成立了国际博物馆事务局,这个事务局就是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前身。从那之后,博物馆逐渐发展起来。1977年,由国际博物馆协会规定,以后将每一年的5月18日确定为“国际博物馆日”,并且为发挥博物馆的各项职能,都会相应确定一个主题。

2、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确立

众所周知,原始的博物馆是从个人的一种愿望出发的,是从喜爱收藏这种人的本性出发的,是一种个体行为。所有的文化,从最原始的文化到最先进的文化,都有积累优美和稀奇物品的愿望,并且有着丰富的过程。人类收集到的第一批藏品,首先是自己欣赏,孤芳自赏变得单调于是慢慢开始向亲友炫耀,向一部分人开放,最后为了更有意义让更多人欣赏,再向公众开放。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从中世纪到欧洲文艺复兴,直至近代博物馆产生的初期,收集与保藏一直是占博物馆功能首位的。在这一时期过程中博物馆里是没有陈列概念的,但有一定的接近于展示的活动——比如说把藏品从储藏架上拿下来,用于观察鉴赏、研究。这种活动没有展示计划,也没有明确的功利目的,也就无从产生“陈列展示”和“展示设计”的概念。直到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促使寺庙、宫廷收藏开始逐步向公众开放。当时这种开放虽然是十分有限的,但是除了收藏艺术珍品的画廊外,博物馆的库房也打开了,开始接纳观众,从而结束了博物馆的封闭状况,逐渐走向社会大众。正是这种开放式的状态,促使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的产生并日益得到人们重视。

图1.3济南广智院

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首先产生的是“三位一体”式的展示设计。博物馆陈列空间的使用除了用来接待公众参观欣赏以外,同时也还是文物、艺术品珍奇物品的收藏室和专家学者对其文化价值进行研究的场所,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位一体”式的展示设计,集收藏、展示、研究于一体。这种展示方式大致持续到上世纪20年代初。1904年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怀恩克在济南创立的广智院,就是按这个模式建立的。这是一座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大型博物馆,坐南面北(临广智院街),有2万余平方米。广智院的正面为陈列室,左为阅览室,右为研究所,后为布道堂。陈列室中陈列着天文、地理、历史、动植物、机器机械、各国贸易、世界人口等图表,以及汽车、火车、轮船、黄河与黄河铁路桥的模型,陈列的标本和模型达万余件。从建筑的角度看,广智院的主体建筑陈列大厅东西总共15间,规模之大在当时的济南建筑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内部空间高大宽敞,空间之间也由相应的展示地带,从设计角度看它的陈列空间布局、展示设计形式也是相当完美。

到了二十世纪初期,在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中开始出现以陈列柜设计为核心内容的“标准化运动”。设计使用造型简洁、线条单纯、没有任何多余装饰、尺度、结构标准化的陈列柜成为当时的标准。当时的陈列设备由三种基本类型的橱柜组成,即立柜(靠墙陈放)、中心立柜(U卤玻璃的中心柜)和桌柜(书桌形式的平柜,上部附有水平的或有坡度的玻璃罩)。除此之外也增设展板或是屏风,作为辅助展示设备。“标准化运动”设计理念的影响非常深远,不但当时在地域上推广到世界各地各种类型的博物馆中,而且在时间上一直持续到现在,如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华盛顿的佛利尔博物馆等很多博物馆至今都仍然保持采用标准化设计的陈列柜进行组织陈列,这也成为博物馆展示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基础陈列设施,然后在此之上进行相关的设计。

图1.4大英博物馆内标准化陈列柜

第1章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概述

二十世纪中期,商业性专用的橱窗装置被引进到博物馆陈列空间,于是便演化成为大通柜,看重它的方便、直观性,于是被引入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并得到很大程度的推广。大通柜使用的宽幅玻璃通常厚度均在10毫米以上,单块而积大致在4-6平方米之间,装置时块块相连形成长廊。大通柜的总高一般在3米以下,进深大于0.6米。,满足了个别艺术博物馆展出而积大又极珍贵藏品的需求。之后,又由艺术博物馆影响到自然博物馆,在很多的自然类博物馆中采用大通柜展示自然标本,而后又传播到其他类型博物馆的陈列展示中,最后形成一股设计新潮。大通柜的玻璃可顶天立地,具有开阔的视野,柜内有宽敞的展示空间,任意摆放

图2.3 大通柜

展品。后面的展墙可加入说明性的资料。所以大通柜也是至今仍在沿用的陈列

设备之一。

1.3.2 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演变与发展

17世纪后期,伴随各种设计的发展,开始出现现代意义的博物馆。18世纪,英国有一位内科医生汉斯·斯隆,是个兴趣广泛的收藏家,爱好收藏各种珍贵物品和艺术品,为了使自己的收藏珍品能够“维持其整体性、永远保留、不可分散”,他决定将自己近八万件的收藏品全部捐献给英国王室。于是王室决定在此情况下建立一座专门场馆来接收这些珍藏物品,这就是后来的大英博物馆。1753年,大英博物馆建造成功,它后来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公开性向大众开放的大型博物馆。

无论古代人们的文明有多辉煌,生活有多丰富,文化有多灿烂,最终都会随着历史长河的时间演变而慢慢沉寂,正因为如此,人类才不断地循环往复创造着

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新的文明、生活与文化,过去的一切的辉煌都没有办法重复——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某些特殊途径去搜寻、重现这些文明与文化的辉煌印迹,例如建立博物馆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可以说,博物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社会功能和设计方式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

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博物馆的发展也将经历从以展品展示为主到以观众了解欣赏展品为主,从“请勿触摸”到“欢迎参与”的转变,在单纯陈列空间展示的基础上,人们提出,现代博物馆的意义不再单纯局限于收藏,博物馆不仅是宝库,而且更是呈现历史文化、进行社会交流与学习的场所。于是,为了更好更便捷的让公众接受展示内容,展示方式也将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此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涌现,文化需求不断提高,这也为现代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为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多样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传统博物馆相比,现代博物馆的展示更注重人与物的交流互动,不仅局限于“看”,也要“动”。因此,无橱窗化的趋势正在日益加强。博物馆的展示是其与观众沟通的桥梁,人们希望通过自己的感受来体验博物馆所展示的内涵。因此,现代博物馆强调展示设计的人性化与交互性特征,让人真正有所体验,通过人的主观思维去思考、认识展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观众亲自动手参与的展示设计在今后的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中将大幅度增加。如在日本,博物馆的建设非常注重人与物的关系,强调知识性的娱乐展览方式,将教育和娱乐有机地结合,注重人的参与性。

另外,随着网络和虚拟现实技术德出现,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城市都建立了网络博物馆、虚拟博物馆和数字化交互式博物馆。这些博物馆不仅有助于本国和本地区人们的教育、休闲和娱乐,还可以增进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文化交流,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有助于博物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现代博物馆在不断加强交互式展览方式,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加大城市文化传播力度,更有利于发挥博物馆寓教于乐的展示功能。

第2章博物馆陈列空间的特殊性分析

第2章博物馆陈列空间的特殊性分析

2.1 博物馆陈列空间展示设计的意义

“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可分为三个层次的意义:陈列空间——展示设计——艺术。在这其中展示设计是主题,陈列空间和艺术是确定设计的属性、对象与范围的要素。

王宏钧在《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中对陈列的论述是: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一定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1]。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是在博物馆陈列空间中以各种艺术展示手段对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等展示内容进行科学组合,以达到展示社会、自然历史或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或某一学科的知识的目的,供群众观赏。所以,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艺术设计是依据陈列主题要求、对陈列内容进行构思、确定陈列风格、总体要求,并运用各种艺术、科技手段有机地组合展品的工作,它是科学、艺术与技术的综合体,有着特点的思维过程。

博物馆展示陈列设计从确定主题开始,经历收集资料、编写大纲、展品目录到构思展示艺术方案,拟定实施计划,一直到陈列展示的最后实现之前的一系列工作,都是思维活动的过程。陈列空间展示设计中的艺术设计仅是整个思维活动过程中的一个“方面”而已,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了构思方案、绘制草图、进行方案比较、筛选和优化,扩充方案的修订、施工图的制作,从确定艺术风格到展示方式、陈列设备造型、色调处理、灯光照明的配置,以及具体展品的陈列组合等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过程。最终由设计文件(文字和图纸)以及陈列实体表现出来,所以博物馆陈列空间是展示设计思维活动的物化形式和最终产品。

2.2 博物馆陈列空间展示设计的特点

2.2.1博物馆陈列空间的特点决定其展示设计的特殊性

1、博物馆的特点

一般来说,博物馆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即藏品、陈列、开放。这三项缺一不可。博物馆的产生和发展是从收藏活动开始的,所以藏品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要内容,也是它所拥有的社会宝贵财富。藏品的多少、质量的优

[1]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劣是衡量博物馆社会地位和其重要性的关键。如果没有藏品,就不能称为博物馆,所以第一条就是藏品。第二必须要进行展示,具备陈列空间。陈列空间是博物馆的核心空间,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也就成了是博物馆主要的展示活动形式,是工作的中心环节,展示设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博物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一个好的博物馆,应该有好的陈列空间和展示设计方式。同时陈列空间还要开放,达到展示、欣赏、教育的目的,为观众服务,为社会服务。这三个要素基本概括了博物馆的特点。

由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博物馆学概论》中也概括讲了什么是博物馆的特征:“以文物和标本为基础,组成形象化的科学的陈列体系,对观众进行直观的宣传教育,就是博物馆的特征。”这阐明了一是以实物为基础,离不开实物(这里所说的实物也就是人类环境的见证物或叫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遗存)。二是通过设计用不同的展示方式组成形象化的展览,教育的方法是直观的。也就是说博物馆教育和学校讲课不一样,讲课不是直观的,通过老师的媒介进行接受,而博物馆就是靠直观的形象的展示手法进行教育;博物馆和戏剧、电影也不—样,戏剧和电影艺术片虽是形象化的,但它是以故事情节而不是靠实物来表达思想内容,博物馆是对展品实物进行形象化的展示,进而表达内容。这也是博物馆同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等等的区别。

简言之博物馆的特点就是征集收藏文物,举办陈列展览,进行形象化的教育。

2、解读博物馆陈列空间展示设计的特点

展示设计作为艺术创作,必须运用形象思维,通过艺术手段把构思设想中的东西用物化形式表现出来。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作为展示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运用好这两种思维特征,处理好几大关系:陈列内容、展品性质、特点及其组合方式与总体规划以及展示接受之间的关系;各项展示陈列设备造型设计、选材、结构设计等之间的关系;博物馆消防规范、安全防盗设施与陈列空间划分、艺术处理、实用功能与审美的关系。

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技术与物质构成因素非常复杂,决定了博物馆陈列空间展示设计内容的多维性。博物馆陈列空间展示设计的核心内容是陈列空间的展品组合设计以及与其相辅的表现手法的考虑,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还有展示的视觉环境设计、展示陈列设备设计、音响效果设计以及高科技传媒设计等。就展示陈列设计本身来说,所涉及的知识与技术门类来讲,也是多学科的。首先博物馆学与造型原理,是构成博物馆陈列空间展示设计的基础学科知识,另外还有现代传播学、建筑学、人体工程学、工艺与材料学等等。现代心理学、行为学、色彩心理学等知识对丰富设计思想也很有帮助。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包含了众多的设计内容,涉及众多学科,是其它设计学科很少有的。因此,多维性是博物馆陈列空间展示艺术设计的重要特征。

第2章博物馆陈列空间的特殊性分析

博物馆展示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空间艺术。设计囊括了所有的造型艺术手段(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并且融入了现代陈列艺术(音响、VR 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丰富了表现手段、拓展了知识信息的输出量。不难看出,博物馆展示陈列艺术不仅是综合性空间的设计艺术,还有时间艺术的双重性。

2.2.2与其他展示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如果机械的把博物馆解释作“凡是将物品陈列、展览给群众的都称为博物馆”。这一说法的本身从逻辑上是讲不通的。陈列(To exhibit)是展览的手段、技术和方法,展览是有一定行动和目的。陈列或展览组织,并不叫Museum而是叫Exhibit 或Exposition一般是用固定的或巡回的方式,公开展出他们所要宣传教育的主题,传达一定的信息,包括政策、经济、工业、农业、艺术。我们在讲述博物馆陈列空间展示设计特征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它与一般经济性或商业性展览艺术之间的相似与区别。作为总的展示设计艺术来讲,博物馆的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与展览艺术是有共同性的,二者都具有相同的设计工艺流程,施工也需要多种相同的工艺技术、物质材料,需要创造特定的展示空间。所谓的区别在于二者的设计思想、设计原则不尽相同。比如,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是要综合考虑体现博物馆特有性质的艺术手段,陈列主题结构确定了展品的组合关系,陈列的序列,不能随意的增删或置换,要反映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这些对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造成了一定的制约,而展览艺术常取富丽华美的艺术格调,以衬托市场经济的繁荣,渲染科技成就的辉煌,最终目的是确定的。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一种文化交流和保存、研究文化遗产的特殊展览空间。其目的、展览的要求以及整个的表现手法都与商业展览不同。与贸易型展会相比,其属于长期固定型。其展示陈列一经确定,展览时间就是长久的,在没有客观不可抗力的因素下甚至是永久的。同时,博物馆的展品多以珍贵的历史文物、文献为主,展示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展品的保护和安全,对文物标本的保管和收藏要求十分严格;而商业性展览设计只需要简单的防盗系统就可以。再者,由于博物馆有较充足的经费,在人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投入更有保障,因此,博物馆陈列有更多的实验余地,常在新的展示技能和材料方面领先。

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3章博物馆陈列空间展示设计的基本原理

3.1博物馆陈列空间展示设计的研究对象

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要求做到的是陈列内容和陈列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需要达成三个目的:营造良好的陈列空间氛围和展示环境;塑造最佳的展示方式和展示形象;体现和谐的人机关系,让博物馆功能性得到最大发挥。因此,现代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就要做到怎样将深奥的科学原理,用简洁的、形象的、深入浅出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这是博物馆展示设计中需要解决的最为重要的问题。

博物馆陈列空间展示设计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研究对象的丰富性,学科的综合性,它涉及到博物馆学,心理学,美学、传播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社会经济学等多个方面的学科,所以对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是以设计艺术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包含博物馆学、传播学、心理学、建筑学、人机工程学、美学等的交叉性学科。包括形态与空间设计理论、视觉传播学理论、影响展示空间设计的要素及其理论(包括展品陈列方式、展具设计及材料运用、色彩的选用、采光与照明的形式、装饰和宣传品的设计、多维度空间展示设计等)、人与博物馆空间环境的关系,文化对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影响等。

3.2 职能与主要任务

3.2.1博物馆的基本职能

博物馆三个职能:搜集保护、学术研究、观赏教育

博物馆的主要职能为三大项:搜集保护、学术研究、观赏教育。由此看来,三大职能也表明了博物馆三重性质,说明博物馆的职能是多方面的,难于用一种性质来概括,所以说博物馆是一个多功能的文化复合体。从博物馆的发展史上可以看出,博物馆的类型是从综合到单一(专门性),而博物馆的职能则是从单一到复合(多样性)。世界上最初的博物馆,当时的业务职能只是收藏。藏品至今依然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收藏功能也依然是博物馆的最基本的职能。可以认为,虽然博物馆是从收藏发展起来的,但最早的收藏场所不一定就是博物馆,不过最早的博物馆基本上是收藏场所。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个人收藏发展到民间博物馆,国家集体收藏发展到公共博物馆,现在也依然是这样。资产阶级革命前,博物馆为私人所有,大多为教会博物馆和私人收藏所,后来公共博物馆的发

第3章博物馆陈列空间展示设计的基本原理

展有了一个大的突变。在私人博物馆发展到公共博物馆这一飞跃的同时,博物馆的职能也发生了一个大的突变,由收藏、观赏发展到教育,由宣扬个人发展到社会群体教育。因此,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品,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是它的基本职能,其中教育工作是重要的职能之一。

虽然各个阶段、时期的博物馆不一样,但其本身是没有阶圾性和地方性的,也不分学科部门,它在任务上可以为古代帝王,也可为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也可以分为任何部门秘地方或某种学科。因而便带上了各个时代,地方,民族和种种学科及经济的企业的部门特色,而成为各种形式的向群众进行教育的社会大学。相比同类专业研究机构、一般的学校和媒体,博物馆无疑在社会教育功能上更胜一筹,为其它所望尘莫及。

3.2.2 博物馆陈列空间展示设计的职能

从15世纪开始,逐步产生和形成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主要是陈列空间的展览方面的要求比较强烈,不仅认识到展示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认识到陈列空间展示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认识和考虑到人们参观博物馆的需要和要求。15世纪以前,大多数博物馆藏品比较杂乱,陈列也无系统,多用神学迷信观点予以说明,谈不上有多大的教育作用。那时博物馆的特点是强调收藏,后来逐步打破了原来的那种状况,从陈列展览上下功夫,不仅重视陈列内容,讲究陈列体系,也非常重视陈列形式,讲究陈列的艺术性。19世纪以来,博物馆普遍重视和加强了陈列展览,一是陈列本身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在陈列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有了明显的改进;二是陈列以外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了,除口头讲解之外,还辅以电化教育;三是馆外的组织联系工作加强了,使博物馆走向社会,延伸到社会教育范围。

《2000年大趋势》一书的作者奈斯比特曾经断言:终生教育将成为第二次文艺复兴,而博物馆将成为第二次文艺复兴的重地。因此,现代博物馆的建设应突出它的立体教科书特性,即在博物馆的设计上强调“以人为本”的宗旨,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手段更加多样化。现代都市中的人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博物馆作为终生教育的重要基地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博物馆所拥有的巨大实物教育资源,是博物馆最主要的特殊条件,是其他任何教育部门都不能比拟的,也是它最大的优越性。

博物馆传播信息的主要形式是陈列展览,也是直观教育的主要手段。

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范围很广,内涵丰富,对象众多,也是一种社会服务工作,包括许多方面。因此,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也不能单一程式。在努力做好陈列展览的宣传讲解外,还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很多博物馆

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举办讲座、报告会,放映幻灯、电影、录像,组织流动展览,编印辅导读物,出版藏品图录,以便使更多的人也能受到教育。尤其是现代视听传感技术的发展,刘传统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方法提出了挑战。博物馆教育职能的转化和创新,都应当考虑到教育工作的内容、形式、手段、方法等同观众的关系问题,要从现代的社会和观众的需求出发,要尽可能地适应当代社会和观众的需求。

3.2.3博物馆陈列空间展示设计的主要任务

1、博物馆的任务

博物馆任务是多重性的,在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馆徽中有三个字;即Education(教育)、Expeclition(探险)和Research(研究),那就说它是一个教育机构,是把探险收集来的标本的保藏所,又是一个科学研究机构,一个博物馆需要负担起这三个重要任务。这三个任务在博物馆中是统一的,有其互为因果的推动作用,由收集经过研究,然后才能陈列出去,供群众欣赏,以达到进行教育的作用。但博物馆的教育,科学研究及搜集,和科研及教育单位都有一定的区别,而有其特性,博物馆的科学研究主要是为对收集来的资料的鉴别和认识以供陈列之用,它是服务于陈列这一项工作,博物馆的陈列又是为普及教育的工作服务。但博物馆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又不同,它起一个辅助的作用和提供资料及实物标本的作用,在上面它和各地的文化馆也不同,文化馆在旧中国叫民众教育馆。各县市及大城市都有建立,它的对象虽和博物馆一样是广大群众,是我国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进行社会教育而设立的事业机构,通过举办讲座、展出、阅览、演出文艺节目、戏剧、电影等活动,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并组织和辅导群众业余艺术表演和文艺创作,一般县都设馆,区设站。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设文化服务队‘文化馆中包含有图书馆、博物馆及宣传队的多重意义,但它的活动与工作都不同于博物馆,因此文化馆不属于博物馆的范畴。还有一种在科学技术上起推进作用的组织叫科技馆Science andTechniealhall 或科学馆(Science hall)或某种的技术馆,也用陈列的方法表现各种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相结合而构成的工艺操作方法技能(Skill)如电工技术、木工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以及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它的有关物质设备生产工艺过程、作业程序及方法。都属于技术,表现和表示这些技术以及有关物质资料的建筑都可称为科技馆,但不完全都是科技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的主要条件是具备有如上述的三重性任务以及符合博物馆的意义范畴。科技馆可以临时轮换展示各种科学技术标本,但成为科技博物馆必须具备长期的固定的系统和完整的资料,以及固定的陈列地盘。以供给科研和科普工作,起到广大的教育作用。还有一些类似博物馆的组织叫博览会(Exhibition)如万国博览会。还有一种辅助交易而使用的广交会,如在广州建的广交会。这些或属于临时陈列性,或属于没有固定的陈列品,因此这些

第3章博物馆陈列空间展示设计的基本原理

都不是博物馆。但这些陈列馆、展览馆、文化馆、博览会(实际是大型的展览会)以及广交会却大多为某个博物馆打下了基础,最后发展成为某某博物馆。但它们与博物馆在意义仍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属于博物馆范畴,不可否认它们也都和博物馆同样使用陈列实物或复制品以及图片展出的手段以达到展览的目的,且博物馆也有举办临时展出的任务。这就构成两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国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总则的第三条,规定博物馆的任务是:“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博物馆就是要执行这个任务。博物馆的工作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基本是三大项:一是征集收藏文物、标本;二是进行科学研究;三是举办陈列展览,这三项大任务是所有博物馆都不能缺少的。

2 、博物馆陈列空间展示设计的主要任务

博物馆(Museum)是“一种文化机关,并不是专门为保管宝物的仓库。是以实物的证验而作教育工作的组织,及探讨学问的场所”。是“保存最足以说明自然的现象及人类业绩等物品,利用之以为民众知识的向上及文化事业。”.因此,“博物馆是文化宣传教育机关之一,它要为国家建没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群众服务。为政府经营的事业之一,而其中最富于学术的及教育的意味。”.就这些见解来说,博物馆是一个收集保管自然物和具有代表性的实物,或制成模型和图片,通过运用各种展示设计手段面向群众陈列、展览,并进行或辅助进行教育的文化机构。因此整个博物馆陈列空间的展示设计都是在围绕着陈列这个主体任务。

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陈列设计,首先要为陈列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展示环境,要做好陈列室的室内设计、光环境设计和陈列设备设计,我们把这些称为“硬件”设计内容。其次要为陈列建立一个可供直观教育与审美鉴赏的展示系统,要做好陈列的组合设计、辅助陈列品设计、现代传媒及音响效果设计,把它们称为“软件”设计的内容。此外,还有展出中的文物、标本安全保护设计,这是介于软、硬件之间的中性任务。以上这些工作内容相加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1]。

1、硬件设计内容

1)陈列室室内设计

陈列室室内设计是现代博物馆陈列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设计思想与规范与一般性的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要求有所不同。首先,陈列室的展示空间是博物馆藏品在展览、展出时侯的藏室,其室内的环境温度、干湿度、采光、通风等

[1]閆丽君.博物馆的收藏与陈列艺术设计。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展陈列设计说明

省博物馆楚文化展列设计说明 设计概论 省博物馆是楚文化高度浓缩和概括的凝聚地,是楚文明的集中代表。她丰富而浩大的藏品在用它喃喃的低语无声地吟颂楚文明的光华。 浓郁而鲜明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个性是博物馆列设计的根本。在楚文化展列设计中,我们坚持现代主义与地域主义的结合,注重容与形式的统一,通过形式设计的语言恰当而准确的展现容精神,以此强化列的功能性和艺术个性。 注重文物保护至上原则,安全合理高效科学的展示文物。 注重博物馆列空间的人与物的对话和交流。创新的视角,现代的科技手段和设备,唤起观众的主动参与意识。 注重博物馆列空间形式设计的视觉秩序空间节奏及视觉感染力。 注重形式设计的安全性与环保性。 形式设计不应回避时代的发展,历史对于今天已是洪荒远古,很难如何准确的以某种形式语言来复述,因此省博物馆楚文化展列设计更应避免反历史的设计行为。在今天,运用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融入传统地域文化的符号,更具象征性的表达地域文化的情结,而非直白的描摹!这是我们在楚文化展列设计中的理念。通过对传统地域符号的整合提炼,尝试着在现代主义设计的

实践中重新解释地域性。也就是说,新时代的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应继承传统形式的非形态精神,并努力将其传承到下一个时代! 设计说明: 第一展厅: 楚文化展序厅: 在第一展厅的设计中,我们根据整个楚文化列的容特征,在整体的空间布置上,有意识地强化序厅的概念,将序厅定位成一个“单纯的概念空间”,对整个楚文化展列作高度的概括和喻示,使之具有一种情感的传递作用。 我们在“城池”与“宫廷”中寻找设计的概念元素,突出楚文化列中贵族阶层以及城痕的古代文明的代表特征,以此为整个展馆定下基调。 我们创造性的将引厅前置,以求通过这样一个虚拟的心理空间处理对展览容起到很好的先导和意想的作用。经引厅入序厅,我们在序厅的设计上引用楚国的厅堂概念,通过厅堂的象征性还原,再现两千多年前楚人的生活形态。概念还原的廊柱凸现宫廷的氛围,而天花中央弧形飘逸的彩绘,彰显一份浪漫与华贵。围合的四壁上创作楚文化为主题的艺术浮雕隐隐浮现。步入序厅的正前方是一组还原的漆绘彩屏,展厅的前言镂刻于上,四周展墙边暗藏光源,隐隐的向上漫射,烘托一种诡异、神秘的氛围,隐

中国博物馆协会关于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资质管理办法 试行

中国博物馆协会关于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博物馆协会在推动行业自律作用,指导陈列展览设计施工行为,确保设计和施工任务质量,为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正式出台本领域专门标准奠定良好基础,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和指导下,中国博物馆协会邀请行业专家调研、起草了《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草案。该办法经2013年10月协会五届八次常务理事会反复讨论修改,并获得一致通过,现已正式发布。办法自2014年1月试行。 中国博物馆协会关于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中国博协第五届八次常务理事会2013年10月通过)第一条为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的管理,提高陈列展览的质量和水平,维护陈列展览设计施工单位和博物馆的合法权益,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办法》和《博物馆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是指以博物馆藏品为物质基础,以博物馆学理论为指导,以陈列展览主题要求和内容大纲为依据,综合运用各种展示手段,对构成陈列展览的各种元素进行设计、制作、布展等活动。 第三条从事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活动的单位,可以按其注册资本、管理和技术人员状况,以及陈列展览设计施工业绩等条件申请相应资质等级。

第四条中国博物馆协会是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单位资质认证机构,负责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工作。 第五条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单位的设计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施工资质分为一、二、三三个等级。 第六条设计资质分级标准 一、申请甲级设计资质的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单位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备法人资格,注册资本不少于200万元人民币; (二)具有承担各类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能力,从事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业务不少于8年,独立承担过不少于10项展厅面积均在1500平方米以上或造价1000万元以上(含)大型陈列展览项目设计,艺术效果良好,设计质量合格; (三)有相应的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人员,有不少于8年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经历的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相关专业高级职称的总设计师;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高级执业资格人员不少于5人,中级执业资格人员不少于15人; (四)有与开展设计业务相适应的先进设备和固定工作场所; (五)通过国家质量体系认证或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二、申请乙级设计资质的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单位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具备法人资格,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二)从事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业务不少于5年,独立承担过不少于5项展厅面积均在1000平方米以上或造价700万元以上(含)陈

博物馆陈列艺术

《博物馆陈列艺术》读书笔记 ◆《博物馆陈列艺术》是由国家文物局与中国博物馆学会联 合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本书主要围绕着陈列艺术设计 诸问题做了较全面的叙述,力求内容翔实,纲目完整,阐 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此书内容注重陈列艺术工作的工 具书,对于其他展览设计来说也具有参考价值。 ◆此书共分为章,第一章:陈列艺术设计概述,第二章:陈 列艺术设计的形式要章和形式法则,第三章:陈列艺术设 计的基本条件和原则,第四章:陈列艺术表现形式,第五 章:陈列艺术总体设计,第六章:陈列厅设计原理,第七 章:陈列设备设计,第八章:陈列色彩设计,第九章:陈 列采光照明设计,第十章:陈列版面与文字设计,第十一 章:辅助展品的设计制作,第十二章:陈列艺术专项设计, 第十三章:陈列艺术设计应用制图,第十四章:陈列设计 实施,第十五 ●章常用材料及其应用,第十六章:国际上对陈列设计基本理论和 管理模式探讨。 ●陈列设计实践中,会遇到的五个问题(1)陈列内容,体系结构, 展品性质,特点及其组合序列与总体规划及陈列艺术的探索之间的关系(2)陈列功能要求的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与各项陈列设备造型设计,选材,结构设计等的取向之间的关系。(3)陈列室建筑空间状况,采光方式,环境因素与陈列总体布局,空间

利用,参观路线安排,陈列组合及文物,标本安全保护措施之间的关系。(4)博物馆消防规范,安全防盗设施与陈列空间分隔,艺术处理,设备选材与构造等涉及技术,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 (5)经费预算与隔项目设计和实施的造价调控的关系。 ●陈列硬件设计的内容:(一)陈列室室内设计:温度,湿度,采光, 通风。艺术审美要服从于陈列,要为烘托陈列及展品提供“背景”。 ●(二)光环境设计:光源,照明方式,照明具,陈列各部位光的合 理分布。(三)陈列设备设计 ●软件设计内容:(一)陈列组合设计(二)辅助展品设计:辅助实 物原件展出用的图片,灯箱,图表,图解,地图以及沙盘,模型也包括文字材料,布景箱和场景复原及美术品绘画,雕塑。(三)现代传媒和音像效果设计:1.演示节目,固定和可选择,触摸式电视。2.大屏幕投影电视或电影放映。3.自动幻灯演示,或大屏幕投影电视,电影,与电动沙盘,模型合成。 ●陈列设计的四大要素:空间:四度空间,造型,色彩,材质:轻 重感,软硬感,冷暖感,光滑与粗涩感,富丽与质朴感,温润与刚劲感。 ●陈列中运用的法则:1.均齐与对称2.平衡与呼应3.对比与调和 4. ●比例与尺度5.节奏与与韵律 ●陈列的基本条件:1.陈列大纲 2.展品3.场地4.经费5.设备与材 料6.制作工艺

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

项目名称:通化自然博物馆 项目地址:吉林通化 服务内容:项目策划、展陈设计、展陈施工、协助布展 开馆时间:2015年 通化自然博物馆 总平面 通化四分之三的面积都属于长白山区,通化依托长白山,长白山映衬通化。本展馆则是以通化自然资源介绍和展示为核心,并辐射扩大到长白山区。展馆总面积约2300多平方米,共设置6大主题展区:序厅、魅力通化、五彩山野、天堂、地下宝藏和保护开发。 序厅——本展厅为通化简介及远眺长白山,让游客走进长白山,近距离感受长白山之美。进入馆中首先映入观众眼中的是气势磅礴的长白山主峰,左侧模拟龙岗山脉,右侧模拟老岭山脉,中部则是模拟穿城而过的浑江,给予游客视觉与感官上有力的冲击和震撼。此外,从山间远眺,房屋、农田依稀可见,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观众可穿越“湿地”,近距离体验和感受通化农村生活的气息,将通化最美的一面呈现在观众面前。同时,这也激发观众的兴趣

与好奇心,开始神秘的“自然与生命的探索之旅”。 序厅 魅力通化——本展厅主要包括“珊延大岭”、“林海微光”、“山城风采”、“长白明珠”、“东部群星”等展项群。“珊延大岭”以场景复原的形式展示长白山火山地貌及其垂直植被景观带分布;“林海微光”为以哈泥湿地为主体的湿地景观,介绍建立自然保护区对通化市市区水源的重要性及其生物多样性;“山城风采”以通化“三城六乡”的荣誉为背景介绍通化市地方特色产业;“长白明珠”概括展示通化自然、地理、资源等内容;“东部群星”是东北东部12+2市(州)区域合作以及各成员城市的详细介绍。

“珊延大岭” 五彩山野——本展厅主要包括“老把头抬棒槌”、“林业重地”、“绿色珍馐”、“草药大观”、“辩木识材”、“赏色品芳”、“小秋收”等展项群。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2019最新版)

***民俗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 一、概述 ***县是兵圣孙武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勇敢的***人民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传统文化遗产遭到不同 程度的破坏。为保护***县民俗文化遗产,弘扬***县的民俗 文化,成立***民俗博物馆。 ***民俗博物馆是***县第一家民俗博物馆,也是***县第一家民办民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位于***县孙子兵法 城第十一、十二院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 平方米,由四个展室、三个外廊组成。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 个科室,工作人员5名,其中,副研究馆员1名,馆员2名。主要收藏、展览、研究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文物。 ***民俗博物馆现有藏品500余件,主要是向社会征集而来,今后***县惠风民俗博物馆将认真遵守宪法、法律、 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断扩大征集范围,加大征集力度,保护好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文化遗产,传 承中华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陈列展览目标 建成一个集博物展览、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 三、陈列展览指导思想 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反映***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 习惯等,使观众了解***的灿烂文化,培养观众热爱祖国、 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建设。 四、陈列展览大纲 (一)序言 图版:用图版的形式进行展示 位置:博物馆入口正面 内容:文字、照片 古人云:“入国问禁,入家问讳,入乡问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民族信仰不同,所以 各地区的风俗民情千差万别,所谓“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就是这种千差万别的反映。鉴于此,对风俗民情的收 集整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县历史悠久,淳朴的民风民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演化,积淀深厚,既有东夷民族的遗风,又有移民文化带来的

博物馆陈列与设计考试内容

博物馆陈列与设计考试内容 填空题 1、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一定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 2、陈列设计是陈列工作的主体。 3、陈列设备的样式:由三种基本类型的展柜组成,即立柜、中心立柜和桌柜。 4、标准化设计的陈列柜在1920年代开始介绍到我国,到了30年代已经有了成熟的设计作品,如当时“中央博物院”和上海市立历史博物馆的陈列,都是采用标准化设计的典型实例。 5、陈列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空间艺术。陈列艺术设计几乎囊括了所有造型艺术的手段,融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于一身。 6、空间处理上的“场”与通常陈列中的“带”如何衔接过渡:浑然一体;利弊生硬结合。 7、艺术博物馆陈列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艺术陈列,即艺术通史陈列;另一类是艺术的专题陈列。 8、空间是陈列形式设计的首位要素。 9、室外环境空间设计,主要侧重于该馆性质特征及围绕基本陈列的特点。 10、通道、过厅、楼梯、休息室等空间,是与陈列展览有关的次要空间。 11、视觉特点:富于神采与意境。 12、作为陈列形式的诸种造型,按应用性质分,可分为三大类:即总体设计造型、展品设计造型、设备设计造型。 13、德国美学家里普士提出“君主制从属”的学说,是西方美学中对“变化与统一”的认识。 14、陈列场地,即以陈列建筑为主体的室内外空间。博物馆陈列区和与此相连的展前区、广场及展示宣传、信息传递空间都应在设计师思考范围之内。 15、经费直接左右着设计师的思路,影响着陈列室的装修、设置的装配、设备的用材以及制作工艺等。 16、陈列大纲,是人的思想产物;观众群是陈列展览的主体,设计应考虑如何为观众接受;施工制作的技术力量也是人在起作用,这些属于“人”的因素。 17、展览前区主要指的是博物馆建筑外部的空间环境,如馆前的广场、庭园、绿化地带、街道等。 18、辅助展品,这里指的是实物之外的诸如模型、图表、图片、图解、幻灯片、电影、录音录像等资料,它们是构成陈列语言的另一要素。 19、构图是陈列语言的组织手段。 20、光线是视觉的媒介。 21、总体设计是对陈列艺术形式的总体构思和全面规划。 22、总体设计首先需要理解陈列内容,主要包括陈列的主题思想,陈列大纲的内容结构,陈列展品的形象特征、内涵以及展品数量等。 23、可以把陈列形象视为一个艺术实体,它是由建筑空间、陈列设备和陈列展品构成的形象序列。 24、人体测量分类,一般有以下三种:(1)形态的测量(2)生理的测定(3)运动的测定

博物馆陈列与设计

博物馆陈列与设计

博物馆陈列与设计 一、陈列艺术概述 1. 基本概念: 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的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一定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 陈列设计是陈列工作的主体。 陈列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形式,人们通过看和听的感受来得到知识。 2.历史沿革 “三位一体”式陈列: 指陈列室的使用除了接待参观外,同时还是文物、标本的收藏室和专家学者的研究室。 “标准化运动”:1917年前后,英国的部分博物馆工作者,率先从改造老式陈列设备入手来改造旧式陈列。他们设计了一套造型简洁、线条单纯、没有任何多余装饰、尺度、结构标准化的陈列柜。这一改革由于以采用标准化设计的陈列柜为特点,在博物馆界就称之为“标准化运动”。 3.陈列艺术设计的特征。 1)双重思维的特征 陈列艺术设计需要运用形象思维与抽象的逻辑思维。设计创作的形象思维必须要善用逻辑的

理性思考的辅助,并在它的作用下促使设计方案走向完美,达到成熟。 2)设计多维性的特征 现代陈列艺术设计的技术与物质构成因素是十分复杂的,这就决定了陈列艺术设计内容的多维性。 陈列艺术设计的核心内容是陈列的组合设计及与其相辅的陈列表现手法的探求。以这一核心展开的还有陈列的视觉环境设计、陈列设备设计、音响效果设计及高科技传媒设计等等。涉及传播学、建筑学、人体工程学、工艺学与材料学等等。 3)综合艺术的表现特征 陈列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空间艺术。陈列艺术设计几乎囊括了所有造型艺术的手段,融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于一身。此外,属于时间艺术的音乐,也融进了现代陈列艺术,利用音响效果,创造特定的陈列意境。现代影像艺术融入陈列,丰富了表现手段、拓展了知识信息的输出量与文物、标本组合陈列,动、静结合,演示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使传统的静止的文物、标本组合陈列不能演示的内容得到了形象的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

******博物馆列展览大纲 一、概述 ******县是******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勇敢的******人民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传统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保护******县民俗文化遗产,弘扬******县的民俗文化,成立******博物馆。 ******博物馆是******县第一家民俗博物馆,也是******县第一家民办民俗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县子兵法城第十一、十二院,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平方米,由四个展室、三个外廊组成。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个科室,工作人员5名,其中,副研究馆员1名,馆员2名。主要收藏、展览、研究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文物。 ******博物馆现有藏品500余件,主要是向社会征集而来,今后******县惠风民俗博物馆将认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断扩大征集围,加大征集力度,保护好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

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列展览目标 建成一个集博物展览、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 三、列展览指导思想 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反映******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使观众了解******的灿烂文化,培养观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列展览大纲 (一)序言 图版:用图版的形式进行展示 位置:博物馆入口正面 容: 文字、照片 古人云:“入国问禁,入家问讳,入乡问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民族信仰不同,所以各地区的风俗民情千差万别,所谓“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就是这种千差万别的反映。鉴于此,对风俗民情的收集整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县历史悠久,淳朴的民风民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

最新博物馆设计方案:博物馆优秀设计方案

博物馆计方案说明 张掖是华夏文明多种文化交汇和融合的圣地,千古不息的祁连雪水滋润着这方土地,积淀了博大精深的张掖文明。张掖市博物馆陈列艺术方案围绕“张掖魂”主题,将一幅源远流长的丝路文化和无数绚丽的历史长卷奉献给广大观众。 一,整体设计 在总体设计中,我们选用馆藏文物的典型,突出营造张掖文化的氛围,体现张掖博物馆的鲜明地域特点,以文物为主,借助辅助展品,如场景复原、展柜、展台、壁龛,陈列展示文物,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史前文化、夏文化、商代文化、汉代文化、丝路文化、唐宋元明清文化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中原文化、佛教文化、游牧文化相互影响、渗透、融合,在河西走廊区域性上所具备的鲜明的地方特色。 二,设计理念 按照“朴素大气、厚重典雅、自然流畅、特色鲜明、科技环保”的设计原则,设计根据陈列体系与内容构架,从整体到局部,空间均衡、重点突出、富于变化,观众参观路线顺畅,安全通道清晰,采用象征、寓意等手法,运用丰富的陈列语言,建立起内容与展品间的内在联系,起到升华陈列主题、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作用,以世界博物馆 发展的新趋势“绿色陈列”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使陈列设计既具有较高的学术艺术定位,又能以人为本,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心理,寓教于美,寓教于乐,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三,一楼——展馆大厅 总体构想。一楼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公共区域,也是博物馆张掖文化灵魂汇聚地。以简约的张掖文化印象,为空间加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四周设计。笔直的大厅天井柱体由色彩明快的石材干挂而成,直插三楼顶部,寓意张掖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中流砥柱之一。各楼层临大厅墙体则由一幅幅蕴含张掖故事的浮雕组成。与大厅中央的雕塑交相映衬。 主题设计。大厅正中央区域是由“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雕塑造型群组成。雕塑群由半圆弧的祁连山浮雕、“万国博览会雕塑”、张掖浮雕岩体结构地图、流水瀑布四个艺术元素呼应融合而成。安放在巨大的张掖地图上视觉震撼的半圆弧祁连山浮雕寓意“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万国博览会”则象征张掖辉煌的历史烙印和丝绸之路文化的鼎盛。一幕瀑布般的清水从祁连山紫铜色浮雕上的飞流直下,汇入张掖岩体地图池中,标志着泱泱华夏文化在张掖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厚积。大厅以动静结合的形式启发人们从更深层次理解张掖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曲雄浑壮伟的交响乐“张掖魂”从这里奏起

博物馆陈列设计

博物馆陈列设计课程要点 第一讲陈列设计概论 课程要点 ●一、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概念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发展简史 ●三、现代博物馆陈列的基本类型 ●四、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特点 一、什么是博物馆展览设计 ●博物馆展示指博物馆中物质的陈列、展览或摆设。对应的英语词汇有: display, exhibition, representation等,其目的在与观众沟通。 ●人类透过展示来达成各种不同的目标,展示都是有意义的陈列来说明或告 知。 ●在博物馆中,我们使用原始物件藉以达成启示、告知,有时也达成娱乐的 目标。 二、博物馆展览设计简史 2.1 世界上第一个博物馆—“缪斯神庙”(BC290) ●公元前290年,托米勒·索托在亚历山大创建了当时最大的学术和艺术中 心——亚历山大博学园,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缪斯神庙”就此诞生。 2.2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博物馆(14-16世纪) ●在欧洲的城市中心,文艺复兴时期的博物馆,无论建筑物或文献资料,都 形成了一种对于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各种不熟悉的物品的学术性关注。 ●自然界的标本,人工制品,从海外的发现之旅中带回来的,或者是在本土 考察发现的,这些收集起来成为藏品的东西被称为Wunderkammer, cabinets of wonder, cabinets of curiosities。 2.3 “三位一体”式陈列 ●18世纪后半叶,欧美资深的大博物馆基本上完成了陈列室从库房中分化 出来的历程。陈列室的使用除了接待参观之外,同时还是文物、标本的收藏室和专家学者的研究室。 2.4 标准化运动 ●20世纪初,英国的部分博物馆工作者设计了一套标准化的陈列柜。整套 陈列设备由三种基本类型的橱柜组成,即立柜、中心立柜和桌柜,此外再配以展板和依墙屏风,作为辅助设备。 2.5 大通柜式陈列 ●20世纪40年代,随着商业橱窗式的大通柜崭露头角,博物馆陈列进入了 新时代。大通柜的总高度在3米以上,进深大于0.6米,其玻璃面顶天立地,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宽敞的展示空间。 三、现代博物馆陈列的基本类型 陈列设计基本类型(陈列对象及内容) 社会历史类 ?历史文物或当代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展示历史文化、记录人类社会的重大事件 自然历史类

博物馆展示设计讲义

博物馆展示设计第一章概论 博物馆”(Museun) —词,源于希腊文缪斯庵"(Museion),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博物馆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综观国内外博物馆发展的历史,实际上也是它的大门逐渐向公众敞开,博物馆藏品与公众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的历史。换句话博物馆发展的历史也是陈列展览不断强化的历史。 1977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宣布:每年的5月18日被定义为国际博物馆日”。 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是公元前478年以孔子故居创建的孔子庙堂。也就是俗称的孔庙。 中国第一家现代意义的博物馆,是1905年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 第一节博物馆的定义、职能与分类 一?现代博物馆的定义 随社会着生活的发展,博物馆的范畴正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现行的博物馆定义是2 0 0 1 年7月6日经西班牙巴塞罗纳第2 0次国际博协代表大会修改通过的国际博协章程第二条,博物馆是一个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 的而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的、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大众开放的、非 营利的永久性(固定性)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博物馆上述定义不受任何政体性质、地域特征、职能机构或相关机构收藏藏品的定位等因素的限制而予以适用。 2.除被指定为博物馆”的机构外,以下机构具有博物馆资格: 1).从事征集、保护和传播人类及人类环境物证的,具有博物馆性质的自然、考古及人类学的历史古迹和遗址; 2).拥有并展出动物、植物活标本的机构,如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人工生态园; 3).科学中心和天文馆; 4).非营利的艺术展出馆; 5).自然保护区; 6).符合前述定义的国际、国家、区域或地方性博物馆组织、负责博物馆管理的政府部门或公共机构; 7).从事与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相关的文物保护、研究、教育、培训、记录和其它事务的非营利机构或组织; 8).从事保护、传承和管理有形和无形遗产(活的遗产和数字创造性活动)的文化中心和其它实体; 9).执行委员会经征求咨询委员会意见后认为其具有博物馆的部分或全部特征,支持博物馆及博物馆专业职员从事博物馆学研究、教育或培训的其它机构。 ?现代博物馆的职能 博物馆具有的收集保管、调查研究和普及教育三大基本职能。此外,还有作为人文景观的传播交 _______________ 流旅游观光、艺术鉴赏、以及休闲娱乐等职能。 内容如下: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设计

******博物馆陈列展览大纲 一、概述 ******县是******的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勤劳勇敢的******人民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在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传统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保护******县民俗文化遗产,弘扬******县的民俗文化,成立******博物馆。 ******博物馆是******县第一家民俗博物馆,也是******县第一家民办民俗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县孙子兵法城第十一、十二院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0平方米,由四个展室、三个外廊组成。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个科室,工作人员5名,其中,副研究馆员1名,馆员2名。主要收藏、展览、研究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民俗文物。 ******博物馆现有藏品500余件,主要是向社会征集而来,今后******县惠风民俗博物馆将认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断扩大征集范围,加大征集力度,保护好以民俗文化为主的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对

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陈列展览目标 建成一个集博物展览、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文化场所。 三、陈列展览指导思想 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反映******人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使观众了解******的灿烂文化,培养观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操;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四、陈列展览大纲 (一)序言 图版:用图版的形式进行展示 位置:博物馆入口正面 内容: 文字、照片 古人云:“入国问禁,入家问讳,入乡问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民族信仰不同,所以各地区的风俗民情千差万别,所谓“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就是这种千差万别的反映。鉴于此,对风俗民情的收集整理就显得非常必要。 ******县历史悠久,淳朴的民风民俗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演

自然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形式与空间布局

自然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形式与空间布局 本文以烟台自然博物馆为例,阐述了自然博物馆标本陈列设计的目的,介绍了展陈设计的主要形式和展陈设计的空间布局。在展陈形式方面,其特征是:遗址与室内陈列相融合;充分体现博物馆主题;合理使用室内陈列灯光与色彩;合理运用辅助设施。在空间布局方面,其特征是:空间展线的灵巧变化;现代空间占领手法;空间展示形式多元化,高低层次分明;展示空间扩大化;利用科学技术让文物展示不再是单调的陈列方式。 标签:自然博物馆;展陈设计;形式;空间布局 自然博物馆是一个大型的陈列博物馆,它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来进行研究与观赏以及教育后代子孙,也是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重要保存场所,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自然博物馆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如何的重要标志,对提高人民文化素养,促进科技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所以自然博物馆标本的展陈设计十分重要。 一、自然博物馆标本陈列设计的目的 博物馆功能能否更好地体现决定于博物馆展陈的设计,成功的展陈设计能够将博物馆的空间与地方合理融合与规划,可以将人与物相互制造出不同的空间环境,所以展陈设计是博物馆学中十分重要与特别的组成部分。由于博物馆是向所有人开放,具有公众性,所以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注意面对的对象是大众,对博物馆的空间大小、陈列手段都需要进行特别的设计。博物馆带来的内涵更直观,让人们受到的熏陶更浓郁。 二、自然博物馆展陈设计的主要形式 为什么社会上有很多的博物馆开了没多久就关闭了呢?这主要与博物馆的生命力有很大的关系,不少人以为博物馆的生命力是无穷止尽的,因为它的背后是政府,是博物馆里的收藏品,其实不然,博物馆真正的生命力其实是标本的展现形式。现代的博物馆有很多种类,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其展陈形式都是不同的,在进行展陈设计的时候不仅仅是单纯的标本陈列,还要突出各地域、各区域不同历史年代所形成不同的自然地貌,融为一体给人带来的正确引导,给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启发与思想才能够让博物馆长久存在,也是历史存在的见证。 1、遗址与自然博物馆室内陈列的融合 现代自然博物馆与传统自然博物馆有不少区别,首先就是博物馆选址上,之前的博物馆都是不重视文物遗址的重要性,远离了它们,从而降低博物馆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但是现代的自然博物馆更重视博物馆与遗址之间的联系,重视文物遗址带来的诸多作用。这个陈列形式不仅仅体现在自然博物馆上,像一些古代文物的博物馆更是如此。相信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兵马俑是如何的宏伟与壮大,

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艺术分析

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艺术分析 博物馆陈列展览在艺术设计方面除了要有基本的概念之外,在 设计手段、设计理念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时,要采用更加多样化的设计思维,不只是拘泥于单一的设计思维,在设计的基础上将展览进行更加艺术化的设计。 摘要:在博物馆中各项展品进行展览的陈列设计对艺术的要求 是比较高的,不仅要在陈列的主题以及位置摆放进行一定艺术性质研究,同时在展品的陈列展览设计方面要具有十分浓厚的艺术气息。因此在进行博物馆陈列展览艺术设计方面,相关设计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博物馆整体、甚至展品陈列各个方面提高博物馆的艺术气息,从而将博物馆的艺术档次进行提升。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艺术分析 博物馆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博物馆在其陈列展览设计方 面除了要具有一定的学术气息之外,还要有一定的艺术气息,将展品自身的艺术气质与馆内的艺术气息相结合。与此同时,将更多具有艺术文化气质的人吸引到博物馆内进行艺术的熏陶,是博物馆自身的主要作用之一。参观展览馆的人不仅要在展品中了解其发展年代,也要在艺术的熏陶下体会其蕴含的深刻内涵。因此如何将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的更具艺术特色,是现阶段促进博物馆发展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文章中笔者主要针对进行博物馆艺术设计的意义,对博物馆陈列展览实现设计艺术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分析博物馆中陈列展览的艺术设计自身具有的意义以及特点 1、陈列展览的艺术设计自身具有的意义 对博物馆进行陈列展览设计,其基本目的是为了让参观展品的人们了解展品背后蕴含的故事,以及当时社会的种种形态。因此在进行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的过程中,将博物馆中进行展览的展览主题、相关内容等进行考虑十分必要[1]。现阶段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生活中对精神层面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所以人们在博物馆中进行欣赏时,并不只是拘泥于形式,对展品表面进行欣赏,而是逐渐深入要了解展览自身的独特魅力,在进行欣赏的过程中,从博物馆的艺术氛围中感受艺术对自己的感化。 2、陈列艺术设计自身具有的特点 在各个博物馆内的陈列艺术设计均存在很多形式,其主要是受思维艺术的影响,思维是不受拘束的,在表现形式上也存在不同的样式,并且由于博物馆中展览品的不同,其陈列艺术设计也会存在一些不同的形式。因此在进行陈列艺术设计时,要保证馆内艺术设计的独特性,即人们在进行参观时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不是与之前相似;另外,陈列艺术设计要具有与展品的文化气质相符,也就是在进行陈列艺术设计时,要基于博物馆中的展品主题、内容,对设计风格进行艺术设计,保证艺术与文化的交融。 二、明确博物馆在陈列展览方面设计艺术的思想 三、探讨博物馆陈列展览实现设计艺术的有效策略

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程序规范

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 程序规范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程序规范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程序多、专业性强、涉及面广,而且其运转有自己内在的客观规律。要确保展览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性以及展览设计制作工艺的严肃性、技术的可靠性、造价的合理性,必须确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并对每个程序提出明确的规范的管理要求。 近年来在博物馆陈列布展工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缺乏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可循,整个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往往处在一种非专业化、非程序化和非规范化的运作中。因此,加强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程序及其规范的研究,建立一套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的程序及规范,是当前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内在的客观规律,一个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的科学程序宜为:选题研究→工程立项→内容设计→建筑空间规划→形式设计→工程委托与招标→制作与施工→布展→监理→决算→验收→审计→评估。总结中外博物馆展览设计与布展工程的成功经验,每个程序应该具备如下明确的规范的管理要求:选题研究是指确立展览的主题,为此必须研究展览的动机、社会需求、收藏基础、学术基础等,在此基础上确立展览的主题。工程立项阶段主要工作包括

起草立项报告、编制经费预算、工程进度、效益分析、经费筹措和建立组织班子。 内容设计阶段主要要完成的工作有主题提炼、结构策划、文本撰写、实物展品资料汇编和辅助陈列资料汇编。建筑空间规划阶段主要任务有文本撰写人与形式设计师对话、形式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对话、陈列展览的基本形式和风格确定、陈列空间的使用安排和特殊空间要求。 形式设计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展览总体设计方案(展示构想、展示架构、展示空间设计、功能动线分析)、展示家具和道具设计、展示灯光设计、辅助展品设计、版面设计、多媒体规划、互动展示装置规划、常规的扩初设计方案(平面图和效果图)、深化设计方案(施工图)、编制布展概算书以及设计方案优选。 工程委托与招标阶段主要任务包括施工单位资质认定标准、施工单位资质认定、编制委托或招标文件、委托或招标、编制工程进度表、施工方案评审和优选、签订合同。 制作与施工阶段主要任务有制作与施工组织、制作与施工方案制定、工艺和技术要求把关、进度控制、预算控制。

以河南博物院为例浅析博物馆陈列与服务的目标管理

摘要:“目标管理”的管理方法,方向明确、责任到人,可以有效发挥整体团队效率。将目标管理理念引入此次河南博物院陈列与服务功能提升改造工程也是一次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尝试。本文对目标管理方法在博物馆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服务;目标管理 1 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又称为“成果管理”,指的是自上而下确立工作目标,以完成成果为标准,使得在单位组织中的个体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以此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现代管理方法。1954年,美国管理学研究专家peter drucker在其著作《管理实践》中提出“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观点。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目标管理”更注重人的因素,是一种具有参与感、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在一个单位组织或项目中,管理者确定总目标并建立目标体系,对总目标进行有效分解,转化成为各部门甚至个人的分目标,以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标准,从而使总目标最终实现。 2 河南博物院陈列与服务工作目标化管理 “目标管理”的管理方法,方向明确、责任到人,可以有效发挥整体团队效率。将目标管理理念引入此次河南博物院陈列与服务功能提升改造工程也是一次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尝试。为了做出高品质的精品陈列和服务工作,院方成立专门的筹划小组来协调各个方面的问题,主要工作包括策划整个展览工程、编写文字大纲、招标施工、业务培训等具体事项。此次工程为探索博物馆陈列与服务工作目标管理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2.1 确定总体目标 本次展览的总体目标确定经过了一个长期的过程,考虑了多重的因素: 一是李长春同志的关于“三贴近”的批示精神; 二是河南地域的历史文化特征; 三是河南博物院的馆藏特色; 四是要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为明确展览目的,河南博物院进行多方面科研课题研究,组织多层次研讨会和座谈会,还广泛吸纳了专家以及来自社会各阶层的观众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展览要以详实丰富的考古资料为依托,以大量实物展示为基础,以‘三贴近’重要指示为指导,以世界文明背景为参照,以中国古代历史与文明发展为纲,以中原古代历史上文明的闪光点为线索,重点解读中原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发展进程与重要成果,实现文物与观众的互动双向交流”的总体目标。 2.2 总体目标的具体实现程序 此次提升工程总体目标的具体实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陈列展示设计与服务,即两个子目标体系。 陈列展示设计体系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文字方案,指的是撰写展览计划、编写展览大纲; 二是展览设计,指的是展览空间及展览艺术设计,主要由陈列部、研究部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等完成。服务体系主要包括讲解员团队业务素质的提升、志愿者团队的建设、便民设施的完善等,主要由社教部完成。 2.2.1 陈列展示设计 ①文字方案 文字方案主要确定包括展示主题及内容、编排展示程序以及撰写文字说明等。陈列设计人员将馆内藏品的信息充分发掘加工整理转化成观众能接受的信息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要充分考虑到观众因不同的社会经历、自身受教育程度等差异性而产生不同的审美习惯,对陈列

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单位资质 管理办法 (中国博物馆协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长会议2015年4月27日通过) 一、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的管理,提高陈列展览的质量和水平,维护陈列展览设计施工单位和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单位的合法权益,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是指为生动展示博物馆藏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准确表达陈列展览主题内涵而进行的形式艺术设计,以及制作、布展等活动。  第三条 从事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活动的中国博物馆协会会员单位,可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申报取得相应资质。  第四条 中国博物馆协会的会员单位在陈列展览设计施工招标中,在遵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可在其他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取得本办法规定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  第五条 中国博物馆协会负责本办法所指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的认证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 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工作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二、设计资质标准    第七条 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丙三级。  第八条 甲级资质标准:  (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200万元人民币;

(二)从事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业务不少于8年,独立承担过不少于10项展厅面积均在2000平方米(含)以上或造价1000万元(含)以上的陈列展览项目设计,艺术效果良好,设计质量合格;  (三)有不少于8年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经历的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相关专业总设计师;具备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人员不少于3人,中级职称人员不少于8人;经中国博物馆协会认证的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专业执业资格人员不少于10人(首次申报单位从获得资质之日起1年内达标);  (四)有与开展设计业务相适应的先进设备和固定工作场所;  (五)通过国家质量体系认证或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六)博物馆或其部门申请甲级资质参考上述条件,并结合实际情况处理。  第九条 乙级资质标准:  (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  (二)从事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业务不少于5年,独立承担过不少于5项展厅面积均在1000平方米(含)以上或造价700万元(含)以上陈列展览的设计,艺术效果较好,设计质量合格;  (三)有不少于5年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经历的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相关专业总设计师;具备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等相关专业高级职称人员不少于2人,中级职称人员不少于6人;经中国博物馆协会认证的陈列展览设计专业执业资格人员不少于6人(首次申报单位从获得资质之日起1年内达标);  (四)有与开展设计业务相适应的设备和固定工作场所;  (五)通过国家质量体系认证或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

博物馆陈列设计

博物馆陈列设计 博物馆陈列设计课程要点 第一讲陈列设计概论 课程要点 , 一、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概念 , 二、博物馆陈列设计发展简史 , 三、现代博物馆陈列的基本类型 , 四、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特点 一、什么是博物馆展览设计 , 博物馆展示指博物馆中物质的陈列、展览或摆设。对应的英语词汇有: display, exhibition, representation等,其目的在与观众沟通。 , 人类透过展示来达成各种不同的目标,展示都是有意义的陈列来说明或告知。 , 在博物馆中,我们使用原始物件藉以达成启示、告知,有时也达成娱乐的目标。 二、博物馆展览设计简史 “缪斯神庙”(BC290) 2.1 世界上第一个博物馆— , 公元前290年,托米勒?索托在亚历山大创建了当时最大的学术和艺术中心——亚历山大博学园,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缪斯神庙”就此诞生。 2.2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博物馆(14,16世纪) , 在欧洲的城市中心,文艺复兴时期的博物馆,无论建筑物或文献资料,都形成了一种对于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各种不熟悉的物品的学术性关注。 , 自然界的标本,人工制品,从海外的发现之旅中带回来的,或者是在本土

考察发现的,这些收集起来成为藏品的东西被称为 Wunderkammer, cabinets of wonder, cabinets of curiosities。 2.3 “三位一体”式陈列 , 18世纪后半叶,欧美资深的大博物馆基本上完成了陈列室从库房中分化出来的历程。陈列室的使用除了接待参观之外,同时还是文物、标本的收藏室和专家学者的研究室。 2.4 标准化运动 , 20世纪初,英国的部分博物馆工作者设计了一套标准化的陈列柜。整套陈列设备由三种基本类型的橱柜组成,即立柜、中心立柜和桌柜,此外再配以展板和依墙屏风,作为辅助设备。 2.5 大通柜式陈列 , 20世纪40年代,随着商业橱窗式的大通柜崭露头角,博物馆陈列进入了新时代。大通柜的总高度在3米以上,进深大于0.6米,其玻璃面顶天立地,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宽敞的展示空间。 三、现代博物馆陈列的基本类型 陈列设计基本类型(陈列对象及内容) 社会历史类 ? 历史文物或当代有纪念意义的物品 ? 展示历史文化、记录人类社会的重大事件 自然历史类 ? 标本、化石、自然资源 ? 展示自然规律、揭示自然界的现象和原理科学技术类 ? 科技产品与技术 ? 展示人类科技水平、阐释科学现象及原理造型艺术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