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大纲

认识实习(环境工程)

课程代码:050601Z1

课程名称:认识实习(环境工程)

英文名称:Cognitive Practice

学时/学分:2周/2学分

先修课程:化学、物理化学、环境科学概论,工程制图

适应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课程简介

认识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环节。认识实习的基本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感观上认知城市污水处理的实际工程,增强环境工程专业感性认识,较全面了解对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各个环节,加深对本专业所学知识的认知和专业的认同。认识实习是一次实践性很强、内容丰富的教学过程,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周全的计划、充分的准备、良好的纪律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完成实习任务。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认识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开始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之前,对本专业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和内容的一次实地考察和认识。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是增强学生为改善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进一步学习环境工程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城市污水进出水水质和排放标准,城市污水的各种处理方法,

2.掌握活性污泥法中的氧化沟处理污水的原理和工艺流程;

3.培养理论联系实践和调查研究的能力,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生产实践;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1)污水特性分析

了解城市污水的排放量、进厂水质指标、出厂水质指标,污水的检测技术以及目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优劣比较。

(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从整体上了解污水处理基本工艺流程、工作原理以及处理效果,并对各处理单元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有较初步的认识,如格栅、初沉池、泵站、二沉池、污泥脱水设备等,并绘制各处理单元的示意图。

(3)氧化沟工艺技术

了解氧化沟工艺技术的特点和设计规定,对水质要求和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并绘制主体设施的结构图。

(4)污泥的处置与利用

了解污泥的产生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污泥的处理流程(污泥浓缩、污泥消化、污泥脱水和污泥处置),掌握污泥浓缩、脱水的原理、方法,污泥处置及综合利用途径,污泥浓缩、脱水设备结构示意图。

(5)污水厂管理

了解污水厂技术经济指标及其影响因素,人员安排、职责分析等。

四、实验要求

本课程无实验。

五、课程学时分配

实习时间:两周,时间具体分配如下表:

时间实习内容

第一周安全教育,了解污水处理全工艺;

在氧化沟、调节池、沉淀池、污泥处理车间、中控室等进行

实习

第二周在化验室等地进行实习;

绘制工艺流程图、氧化沟结构示意图

攥写总结报告、总结,测评

六、考核方法

实习成绩由三个方面考核评定,以五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分制评定总成绩。其中:

(1)平时考核成绩(着重在平时的表现及纪律)(35%)

(2)实习报告(35%)

(3)实习结束时的考核(30%)

七、制订执笔者:杨卫春

审核者(教研室主任或研究所所长):彭兵批准者(教学院长):王志兴

生产实习(环境工程)

课程编号:050602Z1

课程名称:生产实习(环境工程)

英文名称:Production Practice

学分与学时:4周/4学分

先修课程要求: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

适应专业:环境工程

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实现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必需的实践教学过程。也是增进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实习过程中,学生在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通过现场参观、学习及调研,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习内容互相验证,对存在的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加以分析和讨论,大幅提升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理论的理解程度,建立初步工程观念,为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对本行业的工作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及社会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

课程教学大纲

一、实习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对实习企业的运行管理、生产现状及技术装备水平的现场调研,以及与工厂一线技术工人及管理人员的沟通、学习,促进专业基础课程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深入了解生产过程污染控制基本原理、处理工艺及设施,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基本运行方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初步建立工程技术观念;同时进一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活跃思想,开拓思维,培养吃苦耐劳的意识,并提升社会沟通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习基本要求

1、基础知识。了解企业生产的三废排放的种类和数量、控制指标、分析方法及排放标准,了解典型污染物处理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应技术工艺、设备设施的基本情况。

2、工艺流程。在掌握实习车间(或工段)的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分析工艺条件的选择,熟悉实习场所的主要设备和名称,主要工艺管线的走向,各控制点上的位置及生产控制指标。

3、生产设备。通过现场观察设备、听取工人讲解、查阅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等方式,了解设备内部的结构及技术指标。

4、控制方法与手段。认真了解实习场所生产线中各种温度、压力、液位、组成等各种操作参数的检测、显示、控制方法及相应调节手段。

5、存在问题。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新出现的环境污染现象,进行分析讨论。

三、实习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基本内容:

(1) 水污染控制:了解实习企业水污染控制的主要对象及其处理原理,水资源利用的管理方法及控制技术,废水处理的技术工艺及其设施,废水中有价资源回收利用情况。

(2)大气污染控制:了解实习企业生产过程烟气除尘脱硫技术工艺及相关设施,掌握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等典型除尘装置的原理、结构及技术指标,掌握高/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处理设施的原理、结构及技术指标等。

(3)固废处理与处置:了解实习企业生产过程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和危害情况,了解企业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的现状及技术工艺,掌握企业现有固废处理设施的原理、结构及技术指标。

(4)清洁生产与环境管理:了解实习企业的清洁生产实施现状及水平,了解污染治理工作中的管理方法等。

重点:

实习企业污染控制现状及处理水平,典型污染物的处理原理、技术工艺及设施,有价资源的回收利用原理、技术工艺及设施。

难点:

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

四、实习要求

1、由学院统一组织,确定实习时间,教研室制定具体实习计划,教研室及实习企业按实习计划协商安排实施。

2、重视实习动员,强调生产实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生产学习的重视程度,要求学生多问、多想、多看,多向企业生产技术人员学习。

3、采用听技术报告及现场解说、实地参观、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等方式,了解实习企业的生产过程、三废污染控制现状及其技术工艺与设施情况,分析讨论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使学生对环境污染控制建立较完整的工程观念。

4、学生必须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和要求,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习。认真收集有关所需的技术资料,为编写实习报告做好充分准备。

5、实习期间,学生必须服从实习单位的领导、工人和指导教师的安排,严格自觉遵守企业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关系,维护学校荣誉。

6、切实注意实习期间安全,确保人身与财物安全。

五、实习工作安排

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末(即三年级下学期)进行。在这次实习之前,学生已进行过认识实习,学习过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进行过部分课程设计,实习后继续学习剩余专业课及毕业设计。

本次实习历时四周,包括实习手续办理、安全教育、工厂实习、实习考核等内容。具体实习方式可由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但应包括以下内容:

1、实习动员,讲明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实习安排组织形式、实习记录、考核方法。

2、分总厂、车间及工段开展多级安全教育,以保障整个实习期间的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3、车间技术专题讲座。

4、深入现场实习、工程参观。

5、阅读技术图纸,记录工艺流程,参数数据等内容。

6、编写实习报告。

7、实习成绩考核。

六、实习报告要求

1、实习报告内容组成

实习报告包括报告题目、目录、摘要、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及附录等七方面内容。

2、实习报告撰写内容要求

实习报告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如有特殊要求,可加注副标题。

报告摘要用精练的语言对实习工作进行高度概括,要把握实习的主要思路、内容及收获,阐明实习工作的意义。

实习报告正文分为三部分:前言、实习内容、体会及建议。

第一部分前言,分为实习背景及实习单位简介。主要介绍实习目的、任务及主要内容及实习单位背景、规模、经营范围以及组织结构等;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包括实习过程、实习工作内容及实习成果。主要介绍实习工作安排、具体进程,实习过程掌握的企业污染控制技术、工艺流程、设备情况、生产组织管理等,以及实习过程中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技能锻炼及其它收获。要求内容详实、层次清楚。

第三部分体会及建议,主要陈述个人从实习中获得的经验感想及存在的不足,可对实习单位的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及对将来学习和就业的启发等。

致谢主要指对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以及实习小组等对个人工作支持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对报告撰写过程中引用到的文献,要进行逐条标注,不得遗漏。

附录主要是较大的插图,实习工作中所得到的成果奖励、工作报告及其它相关材料。

七、实习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采用综合考试形式,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分制评定成绩。其中:

(1)综合表现(思想表现,实习态度,团结互助,劳动观念及纪律表现)占40%;

(2)实习报告占40%。不参加实习或累计缺席加五分之一时间的学生,不予评定成绩。

(3)实习面试考核占20%。由指导教师针对实习内容进行一对一考核,确定学生对实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制订执笔者:王海鹰

审核者(教研室主任或研究所所长):彭兵

批准者(教学院长):王志兴

《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教学大纲(1)

《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模块: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修读方式:必修开课学期:2 课程学分:课程总学时:64 理论学时:58 实践学时:6 一、课程的性质、内容与目标 性质:土木工程专业学科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课程. 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的实际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学时分配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1.制图标准概述。 2.制图标准的基本规定。 3.几何作图。 教学要求: 1.熟悉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工程制图》中有关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的规定及其画法;掌握常用的几何图形的画法; 2.掌握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工程制图》中尺寸注法的有关内容;。 3.掌握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工程制图》中尺寸注法的有关内容; 4.了解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和其它常用平面曲线的画法。。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教学内容: 1.投影法概述。 2.点的投影。 3.直线的投影。 4.平面的投影。 5.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 6.投影变换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投影的概念和平行投影的基本特性。 2.熟练掌握投影面体系。 3.熟练掌握各种位置的直线投影特性。 4.掌握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5.了解两直线相交、交叉位置的三面投影特点。 6.掌握两平行直线的投影特性及其三面投影的特点。 7. 了解平面的表示法。

8.掌握根据物体上直线的两个投影求作其第三个投影的方法。 9.熟练掌握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10.熟练掌握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的投影特点和作图方法。 11.了解投影变换的相关内容。 第三章基本体和曲面体的投影 教学内容: 1.平面体的投影。 2.曲面体的投影。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常用的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特特征、几何元素投影分析、三面投影的对应关系和三视图。 2.能根据基本几何体的两个视图,想出它们的空间几何形状和位置,并能画出它们的第三投影。 3.熟练掌握平面立体表面上取点、线的作图方法和圆柱、圆锥、圆球表面取点、线的作图方法。 4.能根据基本几何体的已知投影画出已知表面上点、线的未知投影。 第四章立体的截切与相贯的投影 教学内容: 1.平面体的截切。 2.曲面体的截切。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圆柱体切口、开槽的画法和作图步骤。 2.掌握常见两平面体相贯后相贯线的投影作图方法。 3.掌握平面体与曲面体相贯后相贯线的投影方法。 5.掌握圆柱、圆锥、圆球等两回转体轴线垂直相交的相贯线的性质和作图方法。 第五章轴测投影图 教学内容: 1.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总学时/学分:104/理论学时: 80 实践学时:24 一、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性质:本课程是一门探讨绘制机械图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基础课。开课对象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是学习后续课程、进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必修技术基础课。 任务: 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 2.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3.培养图解空间几何问题的基本能力。 4.培养对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5.训练徒手绘图、仪器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6.学习与机械图样有关的机械设计和制造工艺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的一般规定,会查阅有关国家标准;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了解点、线、面的投影特性;熟悉机件常用表达方法及标准件、常用件的规定画法,掌握阅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方法、步骤,并能绘制简单的零件图;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 (三)课程考核办法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很强,除完成必需的课外小作业(配套习题集习题作业)外 , 还要利用实验课教学进行绘图、阅读工程图样训练。所以该课程的考核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 平时考勤、手工绘图等占总成绩的40% 。 即学生最终成绩=期末考试试卷分数×60%+ 平时总评分数×40% 二、讲授内容 绪论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任务和学习方法;工程图学的发展概况;投影的基本概念;平行投影的特性;三面投影图的形成及其特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课程目标与学习方法;平行投影的特性;三面投影图的形成及其特性;基本形体的投影难点:三面投影图的特性 (三)学时分配(黑体、小四、不加粗) 2学时 第1章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知识学习要求同学掌握国家标准对制图的基本规定,熟悉各类图线的规定画法和用途,初步了解尺寸标注,掌握徒手绘图能力,掌握绘图工具、仪器的使用方法,会使用制图工具抄绘一般的工程零件图。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国家标准有关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 教学难点:几何图形的作图方法 (三)学时分配 3学时 (四)教学主要内容 1 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1.1 图纸幅面和格式 1.2 标题栏和明细栏 1.3 比例 1.4 字体 1.5图线 1.6尺寸标注 2 尺规绘图 2.1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2.2 几何作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3 平面图形画法 3 徒手绘图 3.1 概述

《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60378 课程名称:环境毒理学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6 学分:2 适用对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生态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环境毒理学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医学和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各种环境因素,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是研究和理解环境与健康、与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等重要问题的工具和手段。本课程主要介绍环境毒理学基础理论,首先对环境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吸收、体内分布、代谢转化及排泄进行讲解。继之讲述环境化学污染物的一般毒性、特殊毒性(致癌变、致畸变及致突变作用)的基本理论及其评价方法,然后介绍环境化学物对人群健康危险度和安全的评价理论和技术。最后简单介绍环境主要污染因素的毒性作用。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工程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环境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并懂得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环境毒理学的研究任务 3.了解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内容 4.了解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概论;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内容;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3.问题与应用 环境毒理学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 (三)课后练习 什么叫环境毒理学? 阐述环境毒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教师讲授 第二章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2.了解化学物的吸收、分布与贮存、排泄等过程 3.了解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 4. 了解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物转运 1.主要内容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吸收;分布与贮存; 化学物的排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3.问题与应用 环境化学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第二节生物转化 1.主要内容 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3.问题与应用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环境卫生学 题库大全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环境介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2.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______和______。 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4.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气;水;土壤 2.自然环境;生活环境 3.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4.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5.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三、选择题 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 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资格认证工作暂行规定

中国毒理学会 毒理学资格认证工作暂行规定 (中国毒理学会资格认证工作会议2009年6日22日原则通过,2012年2月23日修订)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毒理学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促进毒理学研究、各类化学物和药物安全评价和风险评估的整体水平的提高,实现对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统一与标准化,逐步取得业内、社会和国际组织的认可,扩大我国毒理学专业技术人员的社会影响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办发(2007)7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和规范各类职业资格相关活动的通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毒理学资格认证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政策的许可范围内开展,恪守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 第二条毒理学资格认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宏观指导和支持下,与高等院校、企业(公司)、有关行业协会、学会等合作,逐步建立健全资格认证的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 第三条毒理学资格认证将本着循序渐进、稳妥发展的原则,由中国毒理学会统一领导,进行以“一般毒理学”(general toxicology)为主的毒理学家(Diplomat of Certified Toxicologist,CST, DCST)资格认证。待时机成熟后,再推行毒理学技师(Certified Associate)认证,并逐步扩展到特殊毒理学和其它分支。 第四条毒理学资格认证,实行公平、公开、公正原则,面向中国毒理学会会员、全国有关行业 (安评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毒理学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并欢迎海外学者参与。 第五条坚持资格认证与职业发展教育和继续教育紧密结合,采取学校教育培养、参加学会组织的相关学术会议和短训班、岗位培训、以及个人自学提高等

《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教学大纲(1)

《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课程模块: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修读方式:必修开课学期:2 课程学分:课程总学时:64 理论学时:58 实践学时:6 一、课程的性质、内容与目标 性质:土木工程专业学科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课程. 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的实际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学时分配

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 1 ?制图标准概述。 2?制图标准的基本规定。 3 ?几何作图。 教学要求: 1 ?熟悉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工程制图》中有关图纸幅面和图框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的规定及其画法;掌握常用的几何图形的画法; 2?掌握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工程制图》中尺寸注法的有关内容;。 3?掌握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工程制图》中尺寸注法的有关内容; 4?了解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和其它常用平面曲线的画法。。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教学内容: 1. 投影法概述。 2?点的投影。 3. 直线的投影。 4. 平面的投影。 5.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 6. 投影变换方法。 教学要求: 1. 了解投影的概念和平行投影的基本特性。 2. 熟练掌握投影面体系。 3. 熟练掌握各种位置的直线投影特性。 4. 掌握直线上点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5. 了解两直线相交、交叉位置的三面投影特点。 6. 掌握两平行直线的投影特性及其三面投影的特点。 7. 了解平面的表示法。 8. 掌握根据物体上直线的两个投影求作其第三个投影的方法。 9. 熟练掌握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10. 熟练掌握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的投影特点和作图方法。 11. 了解投影变换的相关内容。 第三章基本体和曲面体的投影 教学内容: 1.平面体的投影。 2.曲面体的投影。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常用的基本几何体的投影特特征、几何元素投影分析、三面投影的对应关系和三视图。 2.能根据基本几何体的两个视图, 想出它们的空间几何形状和位置, 并能画出它们的第三投影。 3.熟练掌握平面立体表面上取点、线的作图方法和圆柱、圆锥、圆球表面取点、线的作图方法。 4. 能根据基本几何体的已知投影画出已知表面上点、线的未知投影。 第四章立体的截切与相贯的投影 教学内容: 1.平面体的截切。 2.曲面体的截切。 教学要求: 1.熟练掌握圆柱体切口、开槽的画法和作图步骤。2.掌握常见两平面体相贯后相贯线的投影作图方法。 3.掌握平面体与曲面体相贯后相贯线的投影方法。 5.掌握圆柱、圆锥、圆球等两回转体轴线垂直相交的相贯线的性质和作图 方法。

工程制图教学大纲-目的-要求-重点-难点

《工程制图》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正确使用绘图仪器和工具,掌握熟练的绘图技巧;3、熟悉有关的国家制图标准及各种规定画法和简化画;(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绘制和阅读土木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四 《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工程图是工程设计人员表达设计思想的主要体现,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工程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依据。因此,工程图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每个工程技术人员都应具备绘制与阅读工程图的能力。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学习绘制和阅读土木工程图样打下基础。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培养空间想象和形体表达能力,培养绘制和阅读土木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初步具有使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正确使用绘图仪器和工具,掌握熟练的绘图技巧。 2、学会目测比例、徒手绘制草图的基本技能。 3、熟悉有关的国家制图标准及各种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的内容及其应用。 4、掌握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和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初步能力。 5、了解掌握相关专业工程图样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空间想象和形体表达能力。 3、培养绘制和阅读土木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4、初步具有使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 四、教学内容 绪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论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制图课程的简介;熟悉课程的教学目标,了解工程制图的发展趋势,为以后各章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 1、工程制图课程的简介; 2、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 3、工程制图课程的发展趋势; 4、工程制图课程的学习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一章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制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制图国家标准、几何图形的画法,徒手作图的基本方法与实践。 二、教学内容1、制图的基本知识;2、建筑制图国家标准;3、几何图形的画法; 4、徒手作图的基本方法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工程制图的国家标准。难点:徒手作图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投影的基本知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药理学及毒理学》教学大纲

《药理学及毒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90906209 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ology & toxic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药方向 总学时数:64 其中:讲课学时:64 总学分数:4 编写人:蒋盛岩审定人:赵良忠周群贵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教学目得与任务 《药理学及毒理学》就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制药方向本科生得专业必修课程。药理学就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得学科,主要涉及药物得作用、效应、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在机体内得变化过程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科学思维方法,毒理学主要涉及外源性化学物引起毒作用得效应及其影响毒作用得因素与条件,外源性化学物对机体得毒作用机理,外源性化学物对机体引起急性、慢性毒作用,特别就是外源性化学物引起致突变、致癌及致畸作用得基本实验方法与评价,接触外源性化学物对人群健康损害得危险性与安全性评定。通过《药理学及毒理学》得学习,使学生获得比较宽广与扎实得有关药物效应、药物代谢、临床应用、毒理学得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实验技能得基本理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得基础。 (二)课程教学得总体要求 以药物得作用、效应、作用机制、药物在机体内得变化过程、外源性化学物对机体得毒作用机理为主线,系统得阐述药理学及毒理学得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同时反映学科前沿,让学生既掌握经典内容又了解前沿知识,为后续课程得学习打下坚实得基础,为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做好铺垫。 (三)课程得基本内容 本课程得基本内容药理学总论、外周神经系统药理、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内脏系统药理、激素类药物药理、抗病原微生物药物药理、外源性化学物得毒作用机制、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发育毒性与生殖毒性等作用机理与评价。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 后续课程: 制药工艺学、药物波谱解析、制药设备及工艺设计、药物分析与安全评价 二、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 学时分配建议表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学分:3 总学时:54 适用专业:非机械类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工程图学是研究工程与产品信息表达、交流与传递的学问。工程图形是工程与产品信息的载体,是工程界表达、交流的语言。 在工程设计中,工程图形作为构思、设计与制造中工程与产品信息的定义、表达和传递的主要媒介;在科学研究中,图形作为直观表达实验数据,反映科学规律,对于人们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掌握问题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表达、交流信息,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图形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简洁性,是人们认识规律、探索未知的重要工具。 本课程理论严谨、实践性强,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对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工程和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是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同时,它又是学生学习后读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培养使用投影的方法用二维平面图形表达三维空间形状的能力。 (3)培养绘制(徒手绘图、尺规绘图和计算机绘图)和阅读机械工程图样的能力。 (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构思能力。 (5)培养工程意识,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画法几何、制图基础、机械图和计算机绘图四部分,基本要求如下: (一)画法几何部分 学习用正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投影的基本知识 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投影法的分类。 2、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1)熟练掌握点、直线、平面在第一分角中的正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2)熟练掌握直线上的点和平面内的点、线的作图方法。 (3)了解一般位置直线对投影面倾角的作图方法。 (4)了解两条直线相交、平行、交叉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3、立体的投影 (1)熟练掌握棱柱和棱锥的多面正投影图作图方法和立体表面定点。 (2)熟练掌握正圆柱、正圆锥、圆球的多面正投影图作图方法和立体表面定点。 (3)掌握基本体被特殊位置平面切割后截交线的作图方法。 (4)了解基本立体表面相交时交线的作图方法。 (二)制图基础部分 1、制图基本知识 (1)了解并遵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2)掌握徒手绘图、尺规绘图的步骤和方法。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大纲 (房屋建筑工程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房屋建筑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概预算专业、道路桥梁建设专业和建筑管理类等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和技能训练课。它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制图和识图能力,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不可缺少的基础。 建筑识图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绘图和读图能力,并通过实践,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建筑识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学习各种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学习贯彻制图国家标准及其它有关规定 3.培养绘制和阅房屋建筑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4.培养空间想像能力和绘图技能 5.培养计算机绘图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充分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理论,养成空间思维的习惯,多看、多想、多画。正确使用绘图工具,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建筑制图标准和技术制图标准。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难点 建筑工程制图分画法几何、制图基础、工程施工图和计算机绘图四部份。画法几何部分包括投影基本知识,平面立体、曲面立体和轴测图。制图基础部分包括制图基本知识,组合体的投影图和建筑形体表达方法。工程施工图部分包括民用建筑施工图、民用建筑结构施工图、单层工业厂房施工图和给排水施工图。计算机绘图部分主要介绍AutoCAD2000的基本绘命令、图形编辑、文字与尺寸标准。

重点难点:投影基本知识、正投影的特性、三面正投影的形成、三面正投影的投影规律、平面立体的投影。 具体内容与要求如下: 绪论 一、本课程的地位、性质及任务 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方法和要求 第1章投影基本知识 (一)教学内容 l.投影概念 (1)投影图 (2)中心投影 (3)平行投影 (4)平行投影的分类 (5)各种投影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正投影特性 (1)点、直线、平面正投影特性 (2)三面正投影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3.点的投影 (1)点的正投影规律 (2)点在三投影图中的投影及投影规律 (3)两点的相对位置 4.直线的投影 (1)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 (2)直线上的点 (3)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和倾角 (4)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

动物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毒理学 课程编号:0371005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5,课程总学分2实验学时10 应开实验学期:三年级厶学期 适用专业:药物制剂 先修课程: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 大纲主撰人:潘玉善大纲审核人:胡功政张玉龙张书松 一、动物毒理学实验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该课程是随药理学的发展而分化出来的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性学科,在食品安全,药物开发等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动物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动物体的损害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兽药、药物添加剂及饲料中有毒有害化学物的检测及其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动物毒理学是毒理学的分支之一,是供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亦可供动物科学、食品科学等专业选修。 动物实验是毒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独立思考与工作能力,使其能掌握毒理学研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学科奠定毒理学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讲授动物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外源化学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熟悉评价程序中的试验项目和评价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掌握经口急性毒性实验的设计方法和半数致死量的计算方法;掌握毒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局部刺激实验的方法;掌握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实验和大鼠肝微粒体制备及有关酶活性的测定。 三、动物毒理学实验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

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因课堂不能完成全部内容,所以采用课堂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的 课堂操作、课外观察,有的课外给药,课堂采样、观察,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 报告。 五、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实验课成绩由课堂操作考核40%和实验报告60%成绩组成,实验教学部分 按20%记 入总成绩。 六、 参考书目 [1] 沈建忠?动物毒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张桥?卫生毒理学基础?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 李俊锁等?兽药残留分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楼宜嘉?药物毒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七、 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 一、 实验学时:2学时 二、 实验目的 学习毒理学实验中有关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三、 实验内容 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编号与分组,染毒途径,被毛去除法、生物材料的采 集和制备、实 验动物的处死方法等 四、 实验要求:基础必做 五、 实验所需试材和仪器设备 大鼠、小鼠、家兔、灌胃器、毛剪、苦味酸酒精饱和液 实验二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求算 三、实验内容 经口急性毒性实验 LD 50的方法。

《环境毒理学》教学大纲

《环境毒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0712931 课程名称:环境毒理学 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学时:36 学分:2 适用学科:环境工程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先修课程:大学化学 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工程硕士学生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其它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环境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机理,熟悉环境毒理学常用试验方法,以及环境健康危险评定、生态风险度评价的一般程序,同时使学生掌握一般的毒物安全防护知识,为学生进一步从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本的理论和实验指导。促进学科交叉,活跃科学思维。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绪论 2.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3.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运转和生物转化 4.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 5.化学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 6.常见毒理学研究方法 7.金属的环境毒理学 8.常见化学致癌物的环境毒理学 9. 农药的环境毒理学 10. 有害物理因素的环境毒理学 1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毒理学 12.大气污染的环境毒理学 13.土壤污染的环境毒理学 14.水污染的环境毒理学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绪论:了解环境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与范围;环境毒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应用,发展趋势。重点:环境毒理学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 2.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了解环境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的方式。重点:环境污染物生物性迁移。 3.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运转和生物转化:了解污染物的生物转运的一般过程。掌握污染物的生物转化的I相反应和II相反应。重点:生物转化类型。 4.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了解毒作用基本类型,掌握毒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术语、毒作用机制、各种因素对毒作用影响的一般规律。重点:毒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术语、毒作用机制、联合毒性作用及其判定方法;环境污染物的结构与性质和机体状况对毒作用的影响。难点:环境污染物的结构与性质和毒性的关系。 5.化学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了解诱发突变的类型,掌握DNA损伤的分子机理、突变的不良后果、化学致突变物的检测、化学致癌物及其分类、外源化学物致癌性的判别、化学致癌机理。重点:化学致突变物检测的常用方法;外源化学物致癌性的判别的基本方法;生殖毒性及发育毒性的评定方法。 6.常见毒理学研究方法:掌握急性毒性试验、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免疫毒性试验、行为毒理学试验的基本方案与应用。重点:掌握急性毒性试验、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免疫毒性试验、行为毒理学试验的基本方案。 7.金属的环境毒理学:了解并掌握;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迁移与转化;金属的联合作用;金属的代谢;金属对健康的危害;主要重金属的理化性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毒理作用。重点:金属之间相互作用的类型与机理;金属代谢的一般规律;主要重金属的理化性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毒理作用。难点:金属间相互作用的机理;主要金属的毒作用机制。 8.常见化学致癌物的环境毒理学:了解各种化学致癌物的来源、致癌作用和机理、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 9.农药的环境毒理学:了解并掌握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与分布的一般规律;农药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一般规律;几种重要的农药的毒作用;预防农药的公害的措施。重点: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与分布的一般规律;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毒理。 10.有害物理因素的环境毒理学:了解各种环境物理因素的来源、一般性质、生物效应。重点:各种环境物理因素的生物效应;电离辐射剂量。 11.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毒理学:了解和掌握环境分泌干扰物的分类、人类健康及野生生物的危害、作用机制及其筛检方法。难点:内分泌干扰物对机体可能的作用机制。 12.大气污染的环境毒理学:了解和掌握各种大气污染物的理化特性、来源、在环境中的转归、毒作用及其机理、环境标准。重点: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毒作用及其机理。

最新环境卫生学重点总结笔记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 [大] [中] [小] 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随着医学与环境科 学的进步,环境卫生学在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充分利用有利 的环境因素,控制不利的环境因素方面。担负着特定的使命,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既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又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可以说,环境卫生学是由预防医学与环境科学相互结合的产物。 环境卫生学是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产生的反应(即环境一机体相互作用),这是环境卫生学的基本任务。 环境一般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这个系统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所组成。 环境介质是不依赖于人们的主观感觉而客观存在的实体,一般是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常见的物质形态存在; 环境因素则依赖于环境介质的运载作用(如能量或物质的转运),或参与前者的组成,直接或间接与人体发生关系。 具体地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体、土壤(岩石)及包括人体在内的一切生物体;环境因素则是介质中的被转运体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环境介质具有能维持自身稳定状态的特性,环境介质对外来的干扰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但是,当外来干扰的强度与频率超过了环境介质的承受能力时,环境介质的结构、组成乃至功能就会发生难以恢复的改变。 在环境卫生学的范畴内,一般把环境狭义地限定为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自然环境如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生活环境如人类为从事生活活动而建立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以及有关的生活环境因素(如家用化学品)等。 无论自然环境还是生活环境,它们都是由各种环境因素组成的综合体。 环境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三类。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小气候、噪声、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等。 化学因素环境中的化学因素成分复杂、种类繁多。大气、水、土壤中含有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其中许多成分含量适宜时是人类生存和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严重的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排入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污染物,这些化学污染物数量多,危害面大。 根据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理化性质是否改变,可将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亦称原生污染物)是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二次污染物(secondar pollutant,亦称次生污染物)是指有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由于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典型的二次污染物,如汽车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物(HC),在强烈的日光紫外线照射下所形成的光化学烟雾。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145322 学时:88 学分: 6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必修课程。 2.课程的任务及目的 本课程通过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制图的基本知识,组合体视图,零件图,装配图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的掌握仪器绘图、徒手绘图、计算机绘图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方法,达到系统地掌握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及学时分配 (一)学时分配

(二)理论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1.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2)掌握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做到作图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整洁美观;(3)会分析和标注平面几何图形中的尺寸; (4)了解《技术制图》、《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重点: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几何作图方法。 2.几何元素的投影 2.1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1)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正投影、斜投影)的基本概念; (2)掌握正投影法。 重点:正投影法。 2.2点的投影 (1)重点掌握点在第一分角中各种位置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2)掌握点的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两点的相对位置、重影点的投影特点。 重点:点在第一分角中各种位置的投影特性。 难点:重影点的投影特点。 2.3直线的投影 (1)掌握各种位置直线在第一分角中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2)了解两平行、相交、交叉直线; (3)了解直线上的点、点分割线段成定比; 重点:各种位置直线在第一分角中的投影特性。 2.4平面的投影 (1)了解平面在第一分角的表示法(以点、直线、平面图形表示为主); (2)重点掌握各种位置平面在第一分角中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3)掌握在平面上取一般位置直线的方法。 重点:平面在第一分角中的投影特性。 难点:在平面上取一般位置直线。 3. 基本立体及其表面交线 (1)掌握平面立体和回转体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 (2)掌握截交线、相贯线的性质;

《毒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毒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供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使用) 济宁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二OO六年 6 月 毒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主任: 张 强 开课单位: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教研室 课程编码: 课程中文名称:毒理学基础 课程英文名称: toxicology 《毒理学基础》课程是预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毒理学基础》以毒物作用机制研究工作为逻辑起点,以毒物与人群及动物的相互关系为讲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毒理学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毒理学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具备在毒物研究方面实际技能,从而胜任毒物检测,化学品、药物、化妆品等新物品开发,新开发产品的上市工作。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 1、 基本理论 理论课教学要注重质量,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内容精炼,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对难点、重点问题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给予详细解释,有意识地引进本学科的新方法,以便扩展学生知识、开拓科研思路。注意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基本技能 实习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先修课程要求:生物化学、生理学、 本课程计划60学时,3学分。 选用教材:毒理学基础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 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教学进程安排表: 章节教学内容学时理论实践合计一绪论、卫生毒理学基本概念4二 化学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56三 毒作用机制3四 影响毒作用因素2五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49六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49七化学致癌作用4八化学物的发育、生殖毒性作用3九化学毒物的免疫毒性作用2十化学毒物危险度评价5合计362460 课内实验安排(实验课教学大纲另行制订,此处只简要标注下列内容) 序号实验项目学时类型每组人数基本教学要求1一般操作及生殖毒性实验(电视录象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探讨

环境科学专业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探讨 发表时间:2019-07-30T16:00:27.15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8期作者:曹润芳[导读] 本文以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为阐述对象,通过分析当前研究生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授课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3个方面对环境毒理学的有效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天津市咏庆环境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天津 300110 摘要:本文以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为阐述对象,通过分析当前研究生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授课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3个方面对环境毒理学的有效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环境科学;专业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探讨引言 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Toxicology)是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已存或即将进入的化学污染物及其转化产物对生物有机体,尤其是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环境毒理学属于环境科学的范畴,也是生命科学和毒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借助毒理学、生命科学、医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多个学科成长起来的科学,以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理论研究依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物质、精神和环境等方面的生活需求越来越大,追求绿色健康的高品质生活。同时,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愈发严峻,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根据我校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的要求,该《环境毒理学》为专业选修课,32个学时,2个学分。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研究生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为提高本课程及其它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1当前研究生普遍存在的课堂教学问题 1.1学生基础知识不足,学习难度大,易产生畏难情绪 《环境毒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其包含的基础学科有生物学、物理学、毒理学、化学和数学等,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学习任务要比一般的基础学科重。因此学习这门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如果学生不具备一些必需的基础知识,特别是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其学习困难度必然会更大。此外,作为专业选修课,往往含有大量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学生学习时容易感到枯燥,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理解、消化和熟记等,易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1.2学生专注度不够,听课效率低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因素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对上课越来越不重视,常常是课前不预习书本知识点,课后不复习学过的知识点,只是上课应付,甚至有些学生存在长期逃课的现象。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普及,使得部分学生上课专注度低,直接忽视老师讲课,沉迷于网络世界。 1.3教学模式落后,授课效果差 现硕士研究生的课任老师的授课模式存在有照搬本科模式、填鸭式教学、课程内容选择不当、课程考核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授课效果不理想。 2提高环境科学专业环境毒理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措施 2.1精选课程内容,明确讲授重点 环境毒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涉及的课程内容较多,主要包括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迁移和转化、环境污染物的毒理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及其评价、安全性和健康危险度评价、大气环境毒理学、水环境毒理学、土壤环境毒理学、重金属的毒性等章节,只有32个课时,要想在课堂上系统地将这些内容全部讲授是不可能的。因此,实际的授课内容需要根据班级学生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以及兼顾学生基础知识等,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首先,要重点讲授环境毒理学基础理论,因为学好一门课必先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因此基础理论部分应当重点讲解。其次,对于针对在不同环境中的污染物毒理作用的讲解,因其涉及的知识、原理和规律都大同小异,可根据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取舍,例如针对我校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可结合当前的环境热点问题有选择的对大气环境毒理学、水环境毒理学以及重金属毒性等章节进行讲解。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更易于思考,进而增加对该课程的兴趣。开始授课前,可以向学生介绍环境毒理学的发展史,让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向学生推荐该课程的相关的中、英文参考书籍,以及相关的优秀文献和查阅途径(文献期刊、网络资源)等,有助于学生课后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授课时结合相关知识点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进展进行讲解,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更易于专心听课。 2.2制备课件素材 如今,高校教学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取代“粉笔+黑板”式的传统讲课方式,但仍存在有部分课件是对课本内容的照抄照搬,文字多而图表图片少,使得课堂内容仍是枯燥,不够丰富,学生上课兴致不高,也没能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因此,在制作PPT 课件时,文字部分应该简洁易懂,重点内容突出,适当插入一些图表、图片和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来解释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引入视频案例可以使得教学过程中枯燥的文字描述瞬间变得生动形象,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上课的学习兴趣。课件对该课程的一些关键专业词汇进行英文标识,有助于学生课后检索和查阅该专业课的相关英文文献和著作等。 2.3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使授课方式由传统的单向灌输式转变为多项互动式,从被动接受式转变为自主探究式,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具体可以利用听觉、视觉和矛盾等情景设定进行提问;根据实际案例找准问题切入点,故意设定悬念,引出学生好奇心;掌控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提问的频度,提问一些开放性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除了课堂上的问题互动外,课后可以留几个综合性(能把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比较强的问题,而课堂开始前,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上一次课所讲的重要的知识点和预留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