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

工作指南

(2.0版)

2001-06-01发布 2001-06-01试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

前言

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旨在对以图件为基础的地质信息(传统的文字报告及图件),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信息数字化,为基础地质研究、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建设、制定区域规划、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提供有效的数字化信息,实现全国基础地学数据信息共享及信息社会化服务,提高其利用程度和使用价值,并为地质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供数据源。

为使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在统一规范的框架内正常有序的开展,确保该项工作的完成,特制定了本工作指南。

本工作指南,主要参考“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DZ/T 0197-1997]”国家行业标准,对其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引用,同时参考并引用其它相关标准,结合几年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实际而制定。特别感谢李晨阳、李裕伟、姜作勤等同志在工作指南起草和执行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本工作指南详细规定了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有关图层划分、工作流程、属性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文件格式,以及质量保证要求、成果汇交办法等。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并归口。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工作指南主要起草人:杨东来肖志坚李军李超岭李景朝田文新解立业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信息资料处负责解释。

目录

1 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术语定义 (1)

4 图元及TIC点编号规则 (2)

4.1图元编号 (2)

3.2 TIC点编号规则 (2)

5、图层及属性表命名规则 (2)

5.1 图层命名规则 (2)

5.2 属性表命名规则 (3)

5.3 数据项名及代码 (3)

6 图层划分 (3)

7.属性表格式与说明 (8)

7.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 (8)

7.2 水系图层 (10)

7.3 交通图层 (11)

7.4 居民地图层 (5)

7.5 境界图层 (12)

7.6 地形等高线图层 (13)

7.7 地层图层 (14)

7.8 火山岩图层 (12)

7.9 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 (20)

7.10侵入岩(包括变质变形侵入体)图层 (20)

7.11 脉岩图层 (24)

7.12 围岩蚀变图层 (25)

7.13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 (25)

7.14 断层图层 (27)

7.15构造变形带图层 (28)

7.16 矿产图层 (30)

7.17 产状符号图层 (31)

7.18其它图元图层 (32)

8 元数据文件格式 (36)

9 工作流程 (36)

9.1 项目组织 (38)

9.2 资料准备 (38)

9.3 图件扫描 (39)

9.4 图形矢量化 (39)

9.5 点线编辑 (39)

9.6 图面检查 (40)

9.7 图形校正 (40)

9.8 建立拓扑 (40)

9.9 建立分层文件 (41)

9.10 属性编辑 (41)

9.11 属性录入 (41)

9.12 属性一致性检查 (41)

9.13 图面整饰 (41)

9.14 投影转换 (41)

9.15 成果输出 (42)

10 质量监控 (42)

10.1质量监控体系 (42)

10.2 数据质量监控 (43)

11 成果汇交 (47)

11.1 成果汇交内容 (47)

11.2 汇交数据文件格式 (47)

11.3 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内容 (48)

11.4 成果汇交注意事项 (49)

11.5 验收数据检查方法 (50)

11.6 检查评分方法 (54)

11.7 数据复核 (55)

12 1:25万和1:5万野外区调成果的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方法 (56)

12.1 建库原图 (56)

12.2 主要工作流程 (56)

附录 A :地质年代单位符号及代码

附件 1 :空间数据库工作日志表

附件 2 :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报告编写提纲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

1 适用范围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适用于1:250000—1:50000地质图按图幅进行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检索、输出和共享,其它比例尺地质图建立空间数据库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本工作指南主要引用如下标准。

GB2260-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958-99 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

GB2808-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

GB6390-86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批准稿)(1:50000)

GB9649-8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GB/T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代码

GB/T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

DZ/T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DZ/T0157-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0160-95 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DDB9702 GIS图层描述数据内容标准

DDZ9701 资源评价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细则

DZ/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

3 术语定义

图元图面上表示空间信息特征的基本单位,分为点、弧段、多边形三种类型。

图层由一类图元组成的空间数据集合,以及用于描述这些图元特征的属性数据构成一个图层。

数据项属性数据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单元。

数据类型定义数据项所表现的数据属性,如:字符型C、数值型N、日期型D。

属性表描述图元实体基本属性的数据集合。

4 图元及TIC点编号规则

4.1图元编号

图元编号是以图幅为单位的各图层的图元(点、弧段、多边形)自然顺序编号,图元编号采用5位整型数字,并确保图幅内各图层的图元编码唯一。

4.2 TIC点编号规则

图幅角点的TIC点是图幅的经纬度坐标控制点,它能将不同图层的要素配准到同一个坐标系统上。此外,在同一地区不同的专题图件,可以使用相同的TIC点作为经纬度来建立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

TIC点的编号采用该点坐标的DM格式经纬度数值,用9位数字表示,前五位为经度,后四位为纬度。如某幅图的其中一个TIC点的坐标为115°00′00″、37°15′00″,则该点的TIC点编号为115003715。

5、图层及属性表命名规则

5.1 图层命名规则

数字化地质图以图幅为单位进行管理,划分的图层在不同图幅中都是一致的。建立GIS系统以图层为单元进行管理。为保证多幅图拼接后每个图形信息及相应属性信息的独立性,防止图层名重复出现,图层名编码结构如下:

△×△△△××

┬┬─┬──┬─

││││

│││└──某一图类中划分的图层数字编号

│││

││└──图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三位

││

│└──比例尺代码(A-1:1000000, B-1:500000, C-1:250000, D-1:100000

│ E-1:50000,F-1:25000,G-1:10000, R-1:200000)

└──图类代码(如D:地质,L:地理)

其中,若图名超过3个汉字,则取前两个字和最后一个字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若图名出现重名时,则前两位不变,第三位改为数字顺序编号,不够三位时在第三位补F。图类代码为相关专业术语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如首字母与已有图类代码相同,则为专业术语第二个字拼音的首字母。每一图类还可分若干图层,由编码结构中最后两位数字顺序编码。其中图名编码部份当有需要时,可直接采用国标分幅编码,并编制与上述方案中三位代码的对照表,以实现数据交换。

5.2 属性表命名规则

每个图层的点、弧段或多边形有不同属性表,每种属性表需确定名称。其编码结构如下:

△×△△△××△

┬┬─┬──┬─┬

││││└──图层属性表的识别码

││││

│││└──图层数字编号

│││

││└──图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三位

││

│└──比例尺代码(A-1:1000000, B-1:500000, C-1:250000, D-1:100000

│ E-1:50000,F-1:25000,G-1:10000,R-1:200000)

└──图类代码(如D:地质,L:地理)

识别码采用字符,取属性表主要含义的一个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如1:50000将军庙幅地质图中地层图层有地层界线和地层单位二种属性表,分别取界线(J)、地层(D), 即用DEJJM01J、DEJJM01D 表示。具体属性表名见属性表格式。

5.3 数据项名及代码

数据项名及代码按GB/T 9649规定填写,具体见各图层属性表及数据项说明。

6 图层划分

地质图内容包括地理要素、地质要素和图面整饰三部分,根据需要将三者分别划分为如下图层:

4

名 称

类 型

LX △△△01T

图幅角点TIC

基本信息图层 LX △△△01 LX △△△01J

图幅基本信息(以标准图框赋基本信息弧段 LX △△△02H

单线河流(含季节性河流和干沟)、海弧段 水系图层 LX △△△02 LX △△△02S

双线河、湖泊、水库、雪线等 多边形 参与拓扑 交通图层 LX △△△03 LX △△△03J 铁路、公路等 弧段 LX △△△04M

居民地和各级政府驻地 多边形 居民地图层 LX △△△04 LX △△△04D

居民地和各级政府驻地 点 LX △△△05X

行政区划 多边形 境界图层 LX △△△05 LX △△△05J

境界线 弧段 LX △△△06D

地形等高线 弧段 地理图层

地形图层 LX △△△06 LX △△△06G

各级控制点、山峰高程点 点 DX △△△01J

所有地质界线(包括地层界线、变质地

层界线、火山岩性界线、非正式地层单位界线、侵入岩界线及水体界线和断层作为地质界线的部分等)

弧段 DX △△△01D 沉积地层单位和火山沉积地层单位 多边形 参与拓扑 地层图层 DX △△△01

DX △△△01B

变质岩系地层单位 多边形 参与拓扑 火山岩岩性图层 DX △△△02 DX △△△02H 火山岩岩性 多边形 不参与拓扑 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 DX △△△03 DX △△△03D 非正式地层单位 多边形 参与拓扑 DX △△△04N

侵入岩年代单位 多边形 参与拓扑 侵入岩图层 DX △△△04 DX △△△04P

侵入岩谱系单位 多边形 参与拓扑 脉岩图层 DX △△△05 DX △△△05M 脉岩 多边形 参与拓扑 围岩蚀变图层 DX △△△06 DX △△△06S 各种围岩蚀变带 多边形 不参与拓扑 DX △△△07H

各种混合岩化带 多边形 不参与拓扑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 DX △△△07 DX △△△07B

变质相带 多边形 不参与拓扑 地 质 图 层

断层图层 DX △△△08 DX △△△08D

断层 弧段 参与拓扑

5

名 称

类 型 DX △△△09G 构造变形带(经变形已变成新的实体,

如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等,并已圈出边

界的)

多边形

参与拓扑

构造变形带图层

DX △△△09 DX △△△09Z 构造变形带(经变形没有形成新的实

体,且图面只是以花纹符号表示的)

多边形 不参与拓扑 DX △△△11K 符号表示的矿产地

矿产图层 DX △△△11 DX △△△11C 图面已圈出矿体范围的矿产地

多边形 参与拓扑 产状符号图层 DX △△△12 DX △△△12C 产状符号

点 DX △△△13H 化石采样点

点 DX △△△13T 同位素年龄采样点

点 DX △△△13K 钻孔点

点 DX △△△13S 各类火山口 点 DX △△△13Q 泉点 点 地 质 图 层

其它图元图层 DX △△△13 DX △△△13P 剖面线

弧段 图内整饰图层(整体整饰) ZX △△△01 ZX △△△01N 图面内容的图内整饰

图内整饰图层(分层整饰) ZX △△△ ZX △△△ 图面内容的图内整饰按分层进行整饰,其整饰图层的名称命名方法同地层图

层的命名方法,只需将首字母D 改为Z

即可。如DX △△△04N 改为ZX △△△04N 。

图外整饰图层(整体整饰) ZX △△△02 ZX △△△02W 图面内容的图外整饰

ZX △△△02 ZX △△△02Z 图廓外的柱状图

ZX △△△02 ZX △△△02P 图切剖面图

整 饰 图 层 图外整饰图层(分层整饰) ZX △△△02 ZX △△△02T 图例

注明: 1、围岩蚀变、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等均以独立多边形图层表示(原图用点、符号表示的,以点或符号的范围做多边形)。上述图层均不参与地质图层的拓扑。

2、所有的脉岩均按原图表示的范围做多边形,参与其它地质图层的拓扑。

3、地层中若有标志层,标志层同样参与拓扑。

4、沼泽地作为装饰图层,不参与拓扑、不放在水系图层中。

5、侵入岩中的包体以多边形表示,岩墙放入侵入岩体图层,参加整体拓扑。

6、图廓外的柱状图、图切剖面图、图例及图面整饰分别以图内整饰图层(ZX△△△01)和图外整饰图层(ZX△△△02)处理。图面内容

的图内整饰和图外整饰可以分别按整体整饰,也可按图层的划分分层整饰,分层整饰的图层命名见上表。所有整饰文件以MAPGIS 格式编辑存储,以供输出。

6

6.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LX△△△01)

数字化地质图的总体描述,内容包括角点坐标、图幅号、比例尺、调查单位、完成时间及出版年代等。

6.2 水系图层(LX△△△02)

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岸线、雪线等及其类别和名称。

6.3 交通图层(LX△△△03)

包括铁路、公路及其类别和名称。

6.4 居民地图层(LX△△△04)

包括乡镇及以上各级政府驻地和居民地名称。

6.5 境界图层(LX△△△05)

包括县以上(含县)各级行政区划界线和其它特殊地区、自然保护区界线。

6.6 地形等高线图层(LX△△△06)

包括地形等高线及高程、各类测量控制点、山峰高程点。

6.7地层图层(DX△△△01)

包括所有的地质界线及地层的主要特征。

6.8火山岩岩性图层(DX△△△02)

包括各种火山岩岩性特征。

6.9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DX△△△03)

包括各种特殊成分、标志、形态、成因含义的非正式沉积、变质、火山地层单位主要特征。6.10侵入岩图层(DX△△△04)

包括侵入岩及变质变形侵入岩(体)主要特征。

6.11 脉岩图层(DX△△△05)

包括各类脉岩及其主要特征。

6.12 围岩蚀变图层(DX△△△06)

包括各种围岩蚀变及其主要特征。

6.13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DX△△△07)

包括各类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及其主要特征。

6.14 断层图层(DX△△△08)

包括各类断层线及其主要特征。

6.15 构造变形带图层(DX△△△09)

包括各类脆、韧构造变形带(如碎裂岩、糜棱岩带等)及其主要特征。

6.16 矿产图层(DX△△△11)

包括矿产地(矿床、矿点、矿化点)的矿种、矿床成因类型、矿床规模、矿石品位、成矿时代及地质工作程度等主要信息。

6.17 产状符号图层(DX△△△12)

包括地层产状和片理、片麻理、劈理、线理、流面及裂隙等产状及其主要特征。

6.18 其它图元图层(DX△△△13)

包括化石采样点、同位素年龄采样点、钻孔、火山口、泉及图切剖面线等。

7.属性表格式与说明

7.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

7.1.1 图幅角点属性表(LX△△△01T)

表1 图幅角点属性表

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位

1 图幅角点编号 IDTIC N11

2 角点X坐标 XTIC N13.3

M 或S

3 角点Y坐标 YTIC N12.3 M或 S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1.1.1图幅角点编号

按本指南4.2规定填写。

7.1.1.2 角点X、Y坐标

按理论计算值,以米为单位填写。如果不作投影变换,直接输入角点的经纬度坐标值,但必须转换成十进制的秒,以秒为单位。

7.1.2 图幅基本信息属性表(LX△△△01J)

表2 图幅基本信息属性表

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位

1 地形图编号 CHAMAC C12

2 图名 CHAMAA C30

3 比例尺 CHAMDB N7

4 坐标系统 CHAG C1

5 高程系统 CHAI C1

6 左经度 DDAEBE C

7 °′″

7 右经度 DDAEBF C7 °′″

8 上纬度 DDAEBG C6 °′″

9 下纬度 DDAEBH C6 °′″

10 成图方法 QDAQ C1

11 调查单位 QDAE C30

12 图幅验收单位 QDYGG C30

13 评分等级QDYH C1

14 完成时间 QDAF C6 YYYYMM

15 出版时间 DDAEED C6 YYYYMM

16 资料来源 PKIGJ C60

17 数据采集日期 SDAFAF C6 YYYYMM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1.2.1地形图编号

按GB/T 13989规定填写。

7.1.2.2 图名

按原地质图的汉字名填写。

7.1.2.3 比例尺

指地形图比例尺,填写比例尺分母值。

7.1.2.4 坐标系统

指地形图采用的坐标系统,按GB/T 9649 CHAG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2.5 高程系统

指地形图采用的高程系统标准,按GB/T 9649 CHAI项下所列代码填写。

7.1.2.6 左经度、右经度、上纬度、下纬度

指地形图四个图廓角点的经纬度坐标值,填写精确到秒,精度值小于100°的前面补空,如“92°32′00″”应填为“ 923200”。

7.1.2.7成图方法

指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按下列代码填写:

1.实测

2.修测

3.编图

7.1.2.8 调查单位

指图幅的区域地质调查承担单位,填写汉字名称。

7.1.2.9 图幅验收单位

指组织对填图成果图幅验收单位,填写汉字名称。

7.1.2.10 评分等级

指填图图幅成果验收时评定的质量等级,按下列代码填写:

1.优秀

2.优良

3.良好

4.及格

7.1.2.11 完成时间

指区调工作完成的时间,按GB 2808规定填写到月。

7.1.2.12 出版时间

指地质图注明的出版日期,按GB 2808规定填写到月。

7.1.2.13资料来源

指地形图资料来源,填写汉字。

7.1.2.14数据采集日期

指图幅建库数据采集完成日期,按GB 2808规定填写到月。

7.2 水系图层

7.2.1 河流、海岸线属性表(LX△△△02H)

表3 河流、海岸线属性表

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位

1 图元编号 CHFCAC N5

2 图元类型 CHFCAA C5

3 图元名称 CHFCAD C24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2.1.1 图元编号

指对单线河流(含季节性河流和干沟)、海岸线弧段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2.1.2 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2.1.3 图元名称

填写单线河流(含季节性河流和干沟)、海岸线的汉字名称,无名者不填。

7.2。2 水体属性表(LX△△△02S)

表4 水体属性表

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位

1 图元编号 CHFCAC N5

2 图元类型 CHFCAA C5

3 图元名称 CHFCAD C24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2.2.1图元编号

指对双线河、湖泊、水库、雪线等多边形水体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2.2.2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2.2.3图元名称

填写双线河、湖泊、水库、雪线等水体的汉字名称,无名者不填。

7.3 交通图层

7.3.1 交通图层属性表(LX△△△03J)

表5 交通图层属性表

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位

1 图元编号 CHFCAC N5

2 图元类型 CHFCAA C5

3 图元名称 CHFCAD C24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3.1.1 图元编号

指对铁路、公路等弧段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3.1.2 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3.1.3 图元名称

填写铁路或公路汉字名称,无名者则填写其在图幅内起点、终点汉字名称。

说明:数字化铁路、公路等弧段取中线。

注:铁路、公路交叉时应建立节点;

公路、铁路在穿过居民区时,空间数据应贯通;但出图时按原图处理。

7.4 居民地图层

7.4.1 居民地图层属性表(LX△△△04M--面 LX△△△04D--点)

表6 居民地图层属性表

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位

1 图元编号 CHFCAC N5

2 图元类型 CHFCAA C5

3 图元名称 CHFCAD C24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4.1.1 图元编号

指对居民地和各级政府驻地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4.1.2 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4.1.3 图元名称

填写居民地和各级政府驻地的汉字名称。

7.5 境界图层

7.5.1 行政区划属性表(LX△△△05X)

表7 行政区划属性表

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位

1 图元编号 CHFCAC N5

2 图元类型 CHFCAA C5

3 图元名称 CHFCAD C30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5.1.1 图元编号

指对行政区划多边形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5.1.2 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5.1.3 图元名称

填写县、市、省(区)等的汉字名称。

7.5.2 境界属性表(LX△△△05J)

7.5.3

表8 境界属性表

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位

1 图元编号 CHFCAC N5

2 图元类型 CHFCAA C5

3 图元名称 CHFCAD C30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5.2.1图元编号

指对境界线弧段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5.2.2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5.2.3图元名称

填写境界的汉字名称。

7.6 地形等高线图层

7.6.1 地形等高线属性表(LX△△△06D)

表9 地形等高线属性表

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位

1 图元编号 CHFCAC N5

2 图元类型 CHFCAA C5

3 高程 CHAJ N

4 m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6.1.1 图元编号

指对地形等高线弧段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6.1.2 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补充代码如下:

71011.首曲线 71012.计曲线 71013.间曲线 71014.助曲线

7.6.1.3 高程

指每条地形等高线代表的海拔高程。以米为单位填写。

注:等高线在空间数据中应连续,地貌符号(如陡崖、斜坡、双线冲沟等)要尽可能转变为等高线表示,并根据其他地形特征合理反映变坡线的位置。

等高线被高程注记或其他符号隔断处,等高线直接通过;

在双线河两岸中断的等高线应根据地势特征顺势连通;

等高线遇陡崖,陡石山等被隔断,应将陡崖上、下坡线的两条等高线连通,中间的等高线按等间距连通。

等高线在出图时按原图处理

7.6.2高程点属性表(LX△△△06G)

表10 高程点属性表

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位

1 图元编号 CHFCAC N5

2 图元类型 CHFCAA C5

3 点名 CHAMBC C20

4 高程 CHAJ N7.2 m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6.2.1图元编号

指对各级控制点、山峰高程点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注:特殊地物点可放在该图层。

7.6.2.2图元类型

按GB/T 13923规定填写代码。

7.6.2.3点名

填写各级控制点、山峰高程点等的汉字名称。无名者不填。

7.6.2.4高程

指各级控制点、山峰高程点的海拔高程,以米为单位按图中高程注记填写。

7.7 地层图层

7.7.1地质界线属性表(DX△△△01J)

表11 地质界线属性表

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位

1 图元编号 CHFCAC N5

2 接触关系 GZBD C2

数据项定义或说明

7.7.1.1 图元编号

指对所有地质界线(包括地层界线、变质地层界线、火山岩性界线、非正式地层单位界线、侵入

岩界线及水体和断层界线等,但对不构成地质界线且延伸进地质体的悬挂弧段要删除,如下图所示)弧段的编号,按4.1规定填写。

7.7.1.2 接触关系

按GB/T 9649 GZBD 项下所列代码及下列补充代码填写,其中:

地层的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单位间的接触关系,补充代码为:

15.实测整合 16.推测整合 17.实测不整合

18.推测不整合 19.实测平行不整合 20.推测平行不整合

火山岩的接触关系是指火山地层单位内岩性、岩相间的接触关系,补充代码:

22.陆相火山岩的岩性界线 23.陆相火山岩的岩相界线

非正式地层单位的接触关系是指非正式地层单位与正式地层单位间的接触关系。补充代码:

21.非正式地层单位界线

侵入岩的接触关系是指侵入岩与围岩、侵入岩与侵入岩及侵入岩内部接触关系,补充代码:

25.渐变接触 26.超动型侵入接触

27.脉动型侵入接触 28.涌动型侵入接触

29.脉岩接触 30.水体接触

31.沉积相变接触

7.7.2 沉积地层单位或火山沉积地层单位属性表(DX△△△01D)

表12 沉积地层单位或火山沉积地层单位属性表

序号数据项名数据项代码数据类型及长度单位

1 图元编号 CHFCAC N5

2 地层单位名称 DSN C40

3 地层单位符号 DSO C20

4 岩石名称 YSEB C17

5 岩石颜色 YSHB C11

6 岩石结构 YSC C14

7 岩石构造 YSD C14

8 生物组合 GSAF C100

9 地层厚度 QDFCF C14 m

10 矿种 KCC C14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及实施细则20080123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及实施细则 (2007)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007年12月

1∶2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流程及实施细则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2007年12月

目录 1.前言 (1) 2.引言 (1) 3.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4.引用文件 (2) 5.工作流程 (2) 6.质量监控体系 (3) 7.统一的系统库和代码库 (4) 8.生产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 (4) 8.1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流程与质量控制 (4) 8.1.1 无属性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与质量控制 (5) 8.1.1 无属性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与质量控制 (6) 8.1.2 有属性数字化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技术要求 (17) 8.2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及技术要求 (19) 9.元数据文件格式 (19) 10.成果报告 (20) 10.1成果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20) 10.2成果报告质量要求 (20) 11.成果汇交 (21) 11.1成果汇交的内容 (21) 11.1.1 成果数据 (21) 11.1.2 彩色喷墨图 (21) 11.1.3 其它资料 (21) 11.1.4 成果汇交注意事项 (22) 11.2汇交数据的文件格式 (22) 12.成果数据质量检查验收 (26) 12.1计算机数据检查及记分方法 (26) 12.1.1 计算机检查内容 (26) 12.1.2 计算机检查缺陷类型 (27) 12.1.3 计算机检查记分方法 (28) 12.2地质图图面检查及记分方法 (28) 12.2.1单幅地质图图面检查内容 (28) 12.2.2 单幅地质图图面错误类型 (28) 12.2.3 单幅地质图图面记分方法 (29) 12.3空间数据库文档资料检查及记分方法 (29) 12.3.1空间数据库文档资料检查内容 (29) 12.3.2 空间数据库文档资料评价及记分方法 (29) 附录A1∶2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质量检查表目录 (35) 附录B质量监控表实例(单独文件) (35) 附录C《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数据项说明(单独文件) (35) 附录D1∶2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属性卡片目录 (42)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遥感1503班第10组 (杨森泉张晨欣杨剑钢熊倩倩)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2017年5月

一.数据来源 二. 目的 三 .任务 四. 任务范围 五 .任务分配与计划六.小组任务分配七. E-R模型设计八.关系模式九.属性结构表十.编码方案

一.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为大二上学期期末实训数字测图成果(即DWG格式的校园地形图) 导入GIS 软件数据则为修改过的校园地形图 二.目的 把现实世界中有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的应用数据抽象成一个数据库的具体结构的过程。空间数据库设计要满足用户需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性能,准确模拟现实世界,能够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受。

三.任务 任务包括三个方面: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具体为: ①静态特征设计——结构特性,包括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②动态特性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查询、静态事务处理等应用程序; ③物理设计,设计数据库的存储模式和存储方式。 主要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原则:①尽量减少空间数据存储冗余;②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在用户的需要改变时,数据结构能够做出相应的变化;③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求,高校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④在空间元素间为耻复杂的联系,反应空间数据的复杂性;⑤支持多种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 四、任务范围 空间数据库实现的步骤、建库的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建库流程 步骤:①建立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②装入试验性数据测试应用程序;③装入实际空间数据,建立实际运行的空间数据库。 前期准备工作内容:①数据源的选择;②数据采集存储原则;③建库的数据准备;④数据库入库的组织管理。 建库流程:①首先必须确定数字化的方法及工具;②准备数字化原图,并掌握该图的投影、比例尺、网格等空间信息;③按照分层要求进行

MapGIS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常见错误与分析-湖北地质调查院

MapGIS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常见错误与分析ANALYSIS of COMMON MISTAKES in the BUILDING of MAPGIS BASED GEOLOGICAL SPATIAL DATABASE 陈爱明,柯育珍,周录英 Chen Ai-ming, Ke Yu-zhen,Zhou Lu-ying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430022) Hube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Wuhan, 430022 摘要:以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为例,按拓扑类、属性类、图形类及其它类四大类型分别论述了使用MapGIS软件进行地质图数据库建设中的常见错误。详细分析了线弧一致错误、无效弧段和悬挂弧段、线面套合不一致、微小区等错误的表现及其产生原因,使用项目组提供的工具软件及MapGIS自带工具进行错误的检出,提出相应的修改办法。这些错误大多是由于流程方法不正确、误操作或作业员不仔细引起,只要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认真细致地操作,注重每个步骤,定能够从源头上避免错误的产生,将错误降到最小程度。 Abstract:Through the building of spatial database of 1:50,000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common mistak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APGIS software to establish the data bank of digital geological maps according to topological, attribute, figures and other kinds of four major types. We particularly analysis wrong behaviors and

空间数据库建库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 1.GIS的名词分析与推论 GIS概念:具有地理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表达能力,能为决策者提供有用地理信息的系统。 推论1:地理信息系统采集的数据为空间数据,即具有空间位置,又具有属性特征。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因此又称为空间数据库。 推论二:地理信息系统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地理数据和表达地理信息的能力。包括空间数据库建设和空间数据库的应用两个层次。 推论三:地理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系统开发人员和用户,但由于处理和分析的是地理数据,因此,在通用的硬件、软件基础上,还有体现专业特点的硬、软件。 2.GIS空间数据体系 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 矢量有混合式、扩展式和开放式

矢量数据的空间数据组织:空间坐标数据的非结构化和属性数据的结构化 栅格数据:像元阵列 3.GIS数据模型 矢量数据模型:简单数据结构(面条结构):如Shapefile、拓扑数据结构:如Coverge、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如Geodatabase 栅格数据模型:栅格文件常用格式:*.tif,*.jpg,*.bmp等。GIS中的栅格格式:ESRI的Grid、Geodatabase的栅格数据集等。遥感图像的格式:PCI的* .pix,Erdas的*.img等。 4.空间数据库设计核心 将现实世界抽象为GIS数据模型,这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 5.名词解释: 面条结构:数据按点、线、面为单元进行组织,点、线、面都有自己的坐标数据。最典型的是面条结构。 拓扑数据结构:不仅存储空间位置,同时存储空间关系。 拓扑关联: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不同类型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如结点与弧段、弧段与多边形。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数据词典:以词典的方式描述和定义E-R模型设计中出现和形成的实体、关系。 数据模型匹配:实现将实体类型和特征类型(Coverage、Shapefile、Grid等)的匹配。

城市地质数据库系统解决方案

城市地质数据库系统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2-10-26 15:40:01来源:原创【打印本页】 1. 设计目标 以城市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初步建立城市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实现地质资料收集全面化、整理标准化、录入格式化、管理常态化;充分挖掘地质资料的潜在价值,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多元化,提升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化水平,提高地质资料的利用率。通过三维地质建模,实现重点区域地质模块的三维可视化、分析、提取、信息生成等功能,为政府宏观决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等提供科学依据,降低社会投资风险,构建城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体制和动态运行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地质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2. 总体框架设计 面向城市地质和三维地质建模数据库建设、成果集成、信息共享和可视化的总体需求,基于GIS、地质、三维可视化和Virtual Globes技术,建立了三维环境下的海量、多尺度、三维立体地质信息的建模、集成、共享和可视化的总体技术框架(下图)。

三维地质建模成果集成、信息共享和可视化的总体技术框架 3. 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 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和需求分析,城市地质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系统从纵向上可以划分为5个层次:(1)数据采集层,(2)数据库层,(3)数据服务层,(4)专题数据及应用层;(5)业务层。

系统结构及功能模块划分示意图 3.1. 数据采集层 数据采集层满足各类地质资料数据在数据录入、数据编辑、数据更新、数据转入等方面的需求,包含数据辅助整理入库和辅助建库软件编制工具,实现海量数据库建立和后续数据更新,以及数据访问权限控制。 数据采集层实现了基于已有空间数据的建库和三维建模。 3.2. 数据库及其管理层 数据管理模块主要是用来管理所有地质专题数据和三维模型数据,实现地质专题数据的导入导出和加载可视化显示。三维模型目前基于标准obj及vrml交换格式存储,以大字段方式存储于数据库。Ctech、discover3D和MapGIS K9等三维建模工具建好的模型导出为中间格式后进行入库,然后统一由数据管理模块进行管理。 数据库层存储了来自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各类空间和属性数据,按数据类型分包括空间数据库(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专题图形数据库、基础地质数据库),专业属性数据库、三维地质模型数据库等数据库。数据库在Oracle支持下实现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一体化存储与管理,具有下述特征:

实验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准备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五、实验后思考题 班级:资工(基)10901 姓名:魏文风 序号:28 实验二、空间数据库管理及属性编辑 一、实验目的 1.利用ArcCatalog管理地理空间数据库,理解Personal Geodatabse空间数据库模型的有关概念。 2.掌握在ArcMap中编辑属性数据的基本操作。 3.掌握根据GPS数据文件生成矢量图层的方法和过程。 4.理解图层属性表间的连接(Join)或关联(Link)关系。 二、实验准备 预备知识: ArcCatalog 用于组织和管理所有GIS 数据。它包含一组工具用于浏览和查找地理数据、记录和浏览元数据、快速显示数据集及为地理数据定义数据结构。 ArcCatalog 应用模块帮助你组织和管理你所有的GIS 信息,比如地图,数据集,模型,元数据,服务等。它包括了下面的工具: ●浏览和查找地理信息。 ●记录、查看和管理元数据。 ●创建、编辑图层和数据库 ●导入和导出geodatabase 结构和设计。 ●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搜索和查找的GIS 数据。

管理ArcGIS Server。 ArcGIS 具有表达要素、栅格等空间信息的高级地理数据模型,ArcGIS支持基于文件和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两种数据模型。基于文件的数据模型包括Coverage、Shape文件、Grids、影像、不规则三角网(TIN)等GIS数据集。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实现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一体化存储,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基于Access文件的格式-称为Personal Geodatabase,另一种是基于Oracle或SQL Server等RDBMS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 GeoDatabase是geographic database 的简写,Geodatabase 是一种采用标准关系数据库技术来表现地理信息的数据模型。Geodatabase是ArcGIS软件中最主要的数据库模型。 Geodatabase 支持在标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表中存储和管理地理信息。 在Geodatabase数据库模型中,可以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同时存储在一个数据表中,每一个图层对应这样一个数据表。 Geodatabase可以表达复杂的地理要素(如,河流网络、电线杆等)。比如:水系可以同时表示线状和面状的水系。 基本概念:要素数据集、要素类 数据准备: 数据文件:National.mdb ,GPS.txt (GPS野外采集数据)。 软件准备: ArcGIS Desktop 9.x ---ArcCatalog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第1步启动ArcCatalog打开一个地理数据库 当ArcCatalog打开后,点击, 按钮(连接到文件夹). 建立到包含练习数据的连接(比如 “E:\ARCGIS\EXEC2”), 在ArcCatalog窗口左边的目录树中, 点击上面创建的文件夹的连接图标旁的(+)号,双击个人空间数据库-National.mdb。打开它。. 在National.mdb中包含有2个要素数据集、1个关系类和1个属性表第2步预览地理数据库中的要素类 在ArcCatalog窗口右边的数据显示区内,点击“预览”选项页切换到“预览”视图界面。在目录树中,双击数据集要素集-“WorldContainer”,点击要素类-“Countries94”激活它。 在此窗口的下方,“预览”下拉列表中,选择“表格”。现在,你可以看到Countries94的属性表。查看它的属性字段信息。 花几分钟,以同样的方法查看一下National.mdb地理数据库中的其它数据。

数字地质剖面和填图记录格式-样板

(五号字空,空二行,单倍行距) (五号字空,单倍行距) 新疆1∶5万×等×幅区调(左对齐,黑体,小三,单倍行距) (空行,小三号,单倍行距) (空行,小三号,单倍行距) ×省×县×地×系(或×岩体等,居中)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二号楷体,1.5倍行距)(空一行,小二字号,段前后为“0”,1.25行距)剖面编号(宋体三号,加粗,1.25行距):PM101 (空行,小三号,单倍行距) 工作地区 图幅编号 单位 院长总工 工程负责 技术负责 记录 日期 用表格化表示。 表内左对齐,单倍行距,仿宋小三。 表格居中,在表格属性栏中选“居中”、“无文字环绕”,在行编辑指定高度中输入“0.84cm”,边框选“无”。在首页中做如下页面编辑: 纸张为“A4”, 页边距上2.54cm,下2.54 cm,

页码范围选“多页”,并在其编辑下栏条中选“对称页边距” 之后在页边距栏中选左2.5 cm,右2.5 cm,装订线1 cm。(注意:等同于左3.5cm,但无法实现“对称页边距”)。 插入页码:位置选“页面底端”,对齐方式选“外侧”,不选首页显示页码(封面无页码标记),在页码格式中选起始页码为“1”,确保装订线在本页的左侧。 2 / 9

×省×县×地×实测地质剖面PM101记录(仿床三小,居中,段前后 均选1行,1.25倍行距) 剖面编号:PM101(左列全为宋体五号加粗,左对齐,全部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剖面名称:×省×县×地×实测地质剖面(右列为宋体五号) 目的任务:(在格式→段落中设定:左缩进设为“0”,右缩进设为“0”,段前和段后均设为“0”,行距设为1.25倍,悬挂缩进5字符)。 剖面方位:××°() 起点坐标:X=×××××××(7位);Y=××××××××(8位)(公里网坐标,要写全) 终点坐标:X=×××××××(7位);Y=××××××××(8位)(公里网坐标,要写全) 测制日期:20××年×月×日到×月×号 图编编号:L45E012005 剖面长度:14.509km 分层:张一(姓名2字时,间空一字) 记录:××× 掌图:××× 前测:××× 后测:××× 照相:××× 表格:××× 制图:××× 采样:×××、×××(两个人名间用“、”) 比例尺:1︰5000 其他说明:本剖面中主要样品代号说明如下:B—标本;b—薄片;HT—基岩化探;HX—化学分析;DT—电子探针;G—光片;BT—包体测温;ZP-照片;SM-素描图,(可 据本剖面加和减少说明内容) (以下勿用过多的回车符,而用插入命令中的“分隔符”→,选点分页符) 在正式剖面记录第一页再次插入页码:位置选“页面底端”,对齐方式选“外侧”,选“√”首页显示页码,在页码格式中再次选起始页码为“1”,这样剖面记录仍从第一页开始。 因本页再次从第一页开始,所以前页可能有空页是正常情况。 导线号:0-1导;方位=151°;坡角=-3°;斜距=155m(段前“1”行,行距1.25倍) 层号:1(左列宋体五号加粗,左对齐,数字全用Time New Roman,段前“1”行) 分层位置:0-1导0m(右列为宋体五号) 层岩性:×××××(只有每一导线和每一层号的段前“1”行,余段前和段后均为“0”) 层描述:××××××。 层号:2 分层位置:0-1导××m 1 / 9

数字化地质填图操作(野外部分)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工作流程为: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野外总图库创建→野外手图创建→野外数据采集→桌面PRB数据整理(包括野外手图数据整理、野外采集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实际材料图制作→编稿原图(地质图)制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汇交。 1 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 1.1 资料收集 收集前人资料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野外工作的主攻方向。 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区已有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及说明书,以便了解工作区区域地质总体特征;调查区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的科研报告、专著、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以便迅速了解前人的工作全貌;调查区内已有的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心、各类岩石薄片等,以便迅速建立调查区有关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不同时代形成的地质资料,以便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前人的填图单位进行合理的归并和重新厘定;调查区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有关地形、道路、物质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 1.2 背景数据准备 数字填图工作需要数字化的地形图资料,因此要根据工作的需要收集合适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数据或纸介质地形图作为数字填图中背景图层所需要的数字化地理底图。如果收集到的是纸介质的地形图,需要将地形图数据扫描成数字图像,然后在MapGIS软件中进行矢量化,形成可以使用的数字化地形数据。如果收集到数字化的地形图数据,将数据转换为数字填图所需要的MapGIS数据格式。 数字填图系统对于作为背景图层的地理底图数据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是:①数据的单位为米;②坐标系类型为北京54/西安80平面直角坐标系;③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对于比例尺没有特殊的要求。为了满足以上要求必须对数字化的地形数据进行处理。处理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误差校正。这一步的目的是使数字化的地形数据具备正确的坐标数值。数字化的地形数据是根据扫描的地形图矢量化得到的,所以具备的坐标系是一种用

地理空间大大数据库原理期末考试地题目总卷

《地理空间数据库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 1、下列不适合直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说法错误的是(A) A. 传统数据库管理的是连续的相关性较小的数字或字符,而空间数据是连续的,并且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 B. 传统数据库管理的实体类型较少,并且实体类型间关系简单固定,而GIS数据库的实体类型繁多,实体间存在着复杂的空间关系; C. 传统数据库存储的数据通常为等长记录的数据,而空间数据的目标坐标长度不定,具有变长记录,并且数据项可能很多,很复杂; D.传统数据库只查询和操作数字和文字信息,而空间数据库需要大量的空间数据操作和查询。 2. 下列关于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方式经历的阶段及其各自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 A. 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阶段,用一组文件形式来存储地理空间数据及其拓扑关系,利用通用关系数据库存储属性数据,通过唯一的标识符来建立它们之间的连接。 B. 全关系式数据库管理阶段,基于关系模型方式,将图形数据按关系模型组织。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存储在通用关系数据库中,即将图形文件转成关系存放在目前大部分关系型数据库提供的二进制块中。 C.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阶段,面向对象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最适合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持变长记录,还支持对象的嵌套,信息的继承和聚集。支持SQL 语言,有一定的通用性。允许定义合适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操作。 D.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阶段,解决了空间数据的变长记录管理,使数据管理效率大大提高;空间和属性之间联结有空间数据管理模块解决,不仅具有操作关系数据的函数,还具有操作图形的API函数; 3. 对下述图形进行链式编码,编码结果为(D)

云南省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元数据

云南省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元数据 空间元数据: 1. 标识信息: 1.1. 引用信息: 1.1.1. 作者:云南省地勘局 1.1. 2. 出版日期:1999.12 1.1.3. 标题:云南省l: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 1.1.4. 空间数据表达方式:数字化矢量数据 1.1.5. 出版信息: 1.1.6. 出版地:北京 1.1.7. 版权所有者:云南省地勘局 1.2. 描述信息: 1.2.1. 摘要: 云南省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是《中国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项目(编号95-06-013)《地质编图》课题(编号95-06-013-01)的一个专题(编号95-06-013-01—23)。该图是在1:20万区域地质图82幅基础上,利用了1:5万区调地质图112幅和正在进行的1:5万区调地质图25幅及1:25万区调1幅等新资料,吸收了有关科研成果17项。采用现代地质学、地层学、岩石学等新理论和方法,按岩石地层单位、侵入岩时代加岩性单位编制而成。地质图充分反映了云南省地质构造特征及当前地质研究的新水平。地质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表示了岩石地层单位417个,侵入体时代加岩性单位116个。跨省区断裂7条,省内重要断层32条,同位素年龄数据88个,是目前云南省资料最全、内容最新的一份1:50万地质图。所有地质体的面元及线元、同位素年龄数据都建立了相应的属性。与邻省进行了接图处理,填写了图历簿,编写了编图说明书。成图过程全部采用在MAPGIS 5.0平台计算机辅助成图,成图精度高,质量好,符合设计要求,是云南省第一份应用GIS技术的1:50万数字地质图成果。 1.2.2. 目的: 所提供的空间位置适用于等于或小于1:50万比例尺的基础地质信息的空间分析和应用;可提供作为国家和省级领导部门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各部门作区域总体规划、经济区布局、计划和管理用图;可提供专业部门建立各类专题图底图:提供作为编绘比例尺小于1:50万地质图的基本资料,对区域矿产资源和环境的分析研究、地质矿产和环境地质勘查工作的规划部署以及建立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计算机网络系统用图。 1.3. 数据集内容的时间信息: 1.3.1. 时间信息: 1.3.1.1 时间范围: 1.3.1.1.1 开始日期:19897.05 1.3.1.1. 2. 结束时间:1999.03 1.3. 2. 时间参照信息:该时间为从课题编写设计到提交成果验收为止。 1.4. 状态: 1.4.1. 进展:完成 1.4. 2. 维护和更新频率:根据需要 1.5. 空间范围: 1.5.1. 边界坐标: 1.5.1.1. 西边界坐标:93°30ˊ 1.5.1. 2. 东边界坐标:106°30ˊ 1.5.1.3. 北边界坐标:29°20ˊ 1.5.1.4. 南边界坐标:21°20ˊ 1.6. 关键词: 1.6.1. 主题: 1.6.1.1. 主题关键词词典:无 1.6.1. 2. 主题关键词:数字地质图 1.6.1.3. 主题关键词:数据库 1.6.1.4. 主题关键词:地层 1.6.1.5. 主题关键词:侵入岩 1.6.1.6. 主题关键词:断裂构造 1.6.1.7. 主题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标准汇总.doc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 工作指南 (2.0版) 2001-06-01发布2001-06-01试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

前言 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旨在对以图件为基础的地质信息(传统的文字报告及图件),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信息数字化,为基础地质研究、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建设、制定区域规划、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提供有效的数字化信息,实现全国基础地学数据信息共享及信息社会化服务,提高其利用程度和使用价值,并为地质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供数据源。 为使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在统一规范的框架内正常有序的开展,确保该项工作的完成,特制定了本工作指南。 本工作指南,主要参考“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DZ/T 0197-1997]”国家行业标准,对其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引用,同时参考并引用其它相关标准,结合几年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实际而制定。特别感谢李晨阳、李裕伟、姜作勤等同志在工作指南起草和执行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本工作指南详细规定了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有关图层划分、工作流程、属性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文件格式,以及质量保证要求、成果汇交办法等。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并归口。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工作指南主要起草人:杨东来肖志坚李军李超岭李景朝田文新解立业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信息资料处负责解释。

目录 1 适用范围(1) 2 引用标准(1) 3 术语定义(1) 4 图元及TIC点编号规则(2) 4.1图元编号(2) 3.2 TIC点编号规则(2) 5、图层及属性表命名规则(2) 5.1 图层命名规则(2) 5.2 属性表命名规则(3) 5.3 数据项名及代码(3) 6 图层划分(3) 7.属性表格式与说明(2) 7.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2) 7.2 水系图层(4) 7.3 交通图层(5) 7.4 居民地图层(5) 7.5 境界图层(6) 7.6 地形等高线图层(7) 7.7 地层图层(8) 7.8 火山岩图层(12) 7.9 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18) 7.10侵入岩(包括变质变形侵入体)图层(19) 7.11 脉岩图层(27) 7.12 围岩蚀变图层(28) 7.13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29) 7.14 断层图层(32) 7.15构造变形带图层(33) 7.16 矿产图层(35) 7.17 产状符号图层(37) 7.18其它图元图层(38)

GIS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建库规范

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 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试点 2004DKA20180 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建库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二○○五年三月,北京

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试点 矢量数据库建库规范 (征求意见稿) (二○○五年三月) 前 言 资源环境领域的历史数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把历史数据及时数字化、建库管理,不仅能够使积累的历史数据更方便地为科技工作者使用,同时这也是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在长期矢量数据库建库(以下简称矢量库)的过程中,对其建设路线、操作规程和实际应用进行总结提炼、制定出本矢量数据库建设规范,以期为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中的矢量建库进行指导。 本规范包括五个部分和一个附录。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本规范由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组织起草并负责解释。 1 适应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地学领域的矢量数据建库建设以及相关的空间数据处理工作。 2 引用标准 GB/T 14512—93 1:1000000地形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GB/T 16831--1997 地理点位置的纬度、经度和高程的标准表示法 GB/T 17278—1998 数字地形图产品模式 GB/T 17797—1999 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 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8315—2001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 GB/T 18316—2001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 GB/T 18317—2001 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 GB 14051—93 地形图用色 GB 12409—90 地理格网 GB/T 2260-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2808-81 全数字式日期表示法

数字地质填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数字地质填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数字地质填图是一种以数字填图系统(RGMAP)为基础对地质展开调查的新方法,并向信息化与数字化的趋势不断发展。针对现如今数字地质填图在对其研究的现状方面也已在地质数据调查中逐步实现了组织、描述、管理与综合以及资源的一体化、统一化进行描述、集成和再现,建立起呈现个性化以及社会化的多目标、多用户的服务系统,是从今以后地质数据调查主要过程实现信息化的重要目标与任务.。同时通过在掌上Windows CE系统上,使数字化地质填图需要的GIS其基础性的功效得以实现,从而使数字填图体系与遥感系统整合成一体得以实现。 标签:数字地质填图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0引言 因为当今空间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和普遍使用,同时社会要求也在不断改变,使近些年以来区域性的地质调查由理论基础所需技术上的支持,至填图图件与内容的展现方式,均产生了重大改变。在地学领域中建起新知识系统的过程之中,整个世界的地质研究均加快了基础地质分析调查的脚步,且将基础性地质的调查作为立足点,以使社会始终在增长与改变的要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使国家昌盛与发展的持续性得到可靠的支撑。 1数字地质填图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近些年以来,由于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使得使用数字地质填图不但在国土资源相关任务的任何领域内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以及输出结果等整个过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深化至处理跨领域与跨学科信息的集成和共享等相应问题之中。纵观整个世界主要的野外收集相应数据的软件,以及野外所收集数据的数据库其建立得重要途径是回至室内对野外数据进行处理,接着输进数据库内,也或者把格式预先定义的绘制于纸上的表格其大量相关的数据直接输进数据库内。该输入形式,首先效率是很低的,其次未能较好的对获得野外地质的调查数据相应技术根本性问题进行解决。野外数据记录本其所输数字太过结构化,这就需要地学相关工作人员更改他们记录与观测野外地质信息数据的方法,记下空间的定点方位并分离属性数据信息实施管理。 2数字地质填图系统与硬件设备的发展趋势 2.1数字填图技术的硬软件支撑基础 随身可带入野外掌上机可以对复杂信息进行较好的管理和描述,有许多优点,包括存储容量充足,有较小的体积,且重量较轻、功耗较低,且连续工作的时间较长等优点。符合这些需求的设备是数据野外采集最终实现信息化重要的硬件设施基础。不然,数据—次性录入这一问题无法得以解决,致使实现数字填图

基于CAD数据的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基于CAD数据的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引言 计算机技术在测绘业的最早应用之一是在地图制图学中引入了机助制图技术,即cad(computer aided drafting)。cad具有强大的绘图功能和处理矢量图形的能力,目前已广泛地被应用在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之中。随着相关学科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cad技术也逐步向gis技术方向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传统的测绘产业向地理信息产业转化。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便捷的地图显示处理、地理信息查询和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1],在数字产品的管理与应用方面明显优于cad技术[2]。以前的cad数据能否为gis所利用呢?找寻gis利用cad数据的有效途径无疑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cad与gis数据概述 1.1cad与gis的区别 1)gis是采集、存储、分析、查询、输出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管理是这个系统的主要目的。cad是对制图信息进行采集、综合、识别、存储、不同比例尺和不同投影之间的转换、编辑、输出的计算机处理系统。输出满足规范要求的图形为其最终目的。 2)gis是将空间图形实体抽象为点、线、面、注记4种类型。以此来采集、存储、编辑和管理。如围墙、陡坎、河流、道路等等在gis图中都是线型实体。它们之间差别不是用图形符号来区分,而是以属性来区分。cad图形中的图形元素种类很多,如点、线、多

义线、圆、矩形、注记等等。cad中的图形数据是矢量形式的,它不仅包含了由一组或多组的x、y、z坐标确定图形的几何位置和几何形状的可见的几何信息,还包含由数值或字符串表示线型的属性的不可见的非几何信息。 3)gis是个动态系统,存储的信息要求符合现状。因此,空间信息也要求及时更新。由于它是面向实体,实体图形只存储其主点主线,比较简单,所以修改比较方便。cad图是以符号来存储,修改麻烦。 1.2数据转换的研究现状 autocad具有极为强大的建模功能,能够精确、便捷地创建各种平面和三维图形,所以画地图首选autocad。在autocad中画出的图形能生成的是.dxf和.dwg这两种格式的文件,可以被arcgis直接调用,但是在打开后只能分成“注释”、“点”、“线”、“面”4层,这样不能很好的区分地图里面的有用信息,例如:做一幅城市地图,要把建筑物和河流分开,在autocad中可以分成两层,一层叫“一般房屋”,一层叫“面状水系”。如图1,当用arcmap打开后,这两层都合成到“面”这一层了,“一般房屋”和“面状水系”就只有靠注释和经验来分辨,这样会加长辨析的时间,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操作要求,如图2,在arcgis中的arcmap直接画地图没有在autocad中画的便捷,特别是在三维效果上面的体现更加没有autocad中表现的好。根据上面的原因,我们不得不面临着在autocad中画图,通过转换成.shp格式的文件给arcgis调用。

空间数据库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就是为了一定的目的,在计算机系统中以特定的结构组织、存储、管理和应用的相关联的数据集合。空间数据库是存取、管理空间信息的数据库。 2 空间数据库的内容 (1)矢量地形要素数据库矢量核心地形要素数据库是利用计算机存储的各种数字地形数据及其数据管理软件的集合。 (2)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是计算机存储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其管理软件的集合。 (3)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是具有正射投影的数字影像的集合。 (4)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是数据栅格地图及其管理软件的集合。数字栅格地图是现有纸质地形图经计算机处理后的栅格数字文件。 (5)元数据库元数据库是描述数据库/子库和库中各数字产品的元数据构成的数据库。(6)专题数据库专题数据库是各种专题数据的集合 3 空间数据管理演变过程(发展) 空间数据库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地图制图与遥感图像处理领域,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利用卫星遥感资源迅速绘制出各种经济专题地图。 (1)人工管理阶段(50年代中期以前) (2)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 (3)文件与数据库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 (4)全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20世纪70年代后期) (5)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6)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4 地理空间数据库主要研究内容 (1)空间数据模型 (2)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1)空间数据库的准确性研究2)空间数据质量研究(3)地理空间数据组织1)空间数据的多种表达方式研究2)时空关系的研究 3)海量空间数据库的结构体系研究 (4)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1)空间关系语言研究2)分布式处理和Client/Server模式(5)地理空间数据共享研究1)空间数据共享的理论;2)空间数据共享的处理方法,包括数据规范、标准、元数据研究,空间数据融合、集成与互操作的理论与方法等。 第二章 1 空间实体——指具有确定的位置和形态特征并具有地理意义的地理空间物体。(河流、道 路、城市、航线等) 空间实体:地理信息系统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现象称为空间实体.属性是空间实体已定义 的特征(如人口数量、林地上林木名称等) 空间实体:是指现实世界中地理实体的最小抽象单位,主要包括点、线和面三种类型.空间检索的目的是对给定的空间坐标,能够以尽快的速度搜索到坐标范围内的空间对象,进 而对空间对象进行拓扑关系的分析处理 2 空间对象模型特征 (1)点对象点是有特定的位置、维数为零的实体 1)点实体(point entity):用来代表一个实体。 2)注记点:用于定位注记。 3)内点(label point):用于记录多边形的属性,存在于多边形内。 4)结点(node):表示线的终点和起点。

数字地质填图中数据在各设备间转化过程及注意事项

数字地质填图中数据在各设备间转化过程及注意事项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地质填图的方法逐渐数字化,各种先进的设备都应用到了数字地质填图过程中,如计算机、掌上电脑、数码相机、GPS等。这些使地质工作者更全、更准的采集野外数据及记录典型地质现象。但是数据在各设备间转化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笔者根据理论知识及大量实践工作,总结了数字地质填图中数据在各设备间转化的过程及遇到的问题,并给予详细解答。 【关键词】数字填图;数据转化;问题解答 传统的地质填图,把野外获得的第一手基础资料都记录在纸质的记录薄上,并且把地质点和界线都标绘在地形图上。这样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效率低;需要较大的储存空间;由于对标绘好的地形图折叠、磨损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填图成果;填图会产生大量的资料,传统的地质填图对于资料的查阅很不方便。而数字填图技术的产生则对以上不利条件有了大大的改善。本文将探讨在数字填图中,数据在各个仪器间转化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1.计算机-掌上电脑 在计算机上通过数字填图系统软件进行路线设计,然后将掌上电脑连接到计算机上,将设计好的路线导入到掌上电脑中。 在计算机中进行路线设计时,一定要注意路线号不能输错。 2.掌上电脑-GPS 将在计算机中的设计路线导入到掌上电脑后,选择设计路线中的关键点,例如起始点、路线转折点、终点等,按顺序记录下这些关键点的XY坐标。然后,将记录下的坐标输入到GPS中。这样我们可以按GPS的显示,准确快速找到路线的起点与终点,并且在实际路线勘查过程中不会偏离设计路线。GPS也能准确的给出我们所定的地质点、照片及标本采集位置等。也就是说在野外区域地质填图中GPS可以起到标定点位与导航的作用。另外,GPS还可以计算多边形面积与补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GPS使用之前要计算出坐标转换参数。因为GPS卫星星历是以WGS84坐标系而建立的,而我国所使用的地形图采用的是北京54坐标系或西安80大地坐标系。所以,要想使GPS采集的坐标能准确的在地形图上标定出来,必须进行坐标转换。再者,掌上电脑中的XY坐标与GPS中的XY坐标是相反的,在输入时一定不能搞错。 3.GPS -计算机

城市地质数据库系统解决方案

城市地质数据库系统解 决方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城市地质数据库系统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2-10-26 15:40:01来源:原创 1. 设计目标 以城市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初步建立城市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实现地质资料收集全面化、整理标准化、录入格式化、管理常态化;充分挖掘地质资料的潜在价值,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多元化,提升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化水平,提高地质资料的利用率。通过三维地质建模,实现重点区域地质模块的三维可视化、分析、提取、信息生成等功能,为政府宏观决策、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等提供科学依据,降低社会投资风险,构建城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体制和动态运行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地质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2. 总体框架设计 面向城市地质和三维地质建模数据库建设、成果集成、信息共享和可视化的总体需求,基于GIS、地质、三维可视化和Virtual Globes技术,建立了三维环境下的海量、多尺度、三维立体地质信息的建模、集成、共享和可视化的总体技术框架(下图)。 三维地质建模成果集成、信息共享和可视化的总体技术框架 3. 系统结构与功能设计

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和需求分析,城市地质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系统从纵向上可以划分为5个层次:(1)数据采集层,(2)数据库层,(3)数据服务层,(4)专题数据及应用层;(5)业务层。 系统结构及功能模块划分示意图 . 数据采集层 数据采集层满足各类地质资料数据在数据录入、数据编辑、数据更新、数据转入等方面的需求,包含数据辅助整理入库和辅助建库软件编制工具,实现海量数据库建立和后续数据更新,以及数据访问权限控制。 数据采集层实现了基于已有空间数据的建库和三维建模。 . 数据库及其管理层 数据管理模块主要是用来管理所有地质专题数据和三维模型数据,实现地质专题数据的导入导出和加载可视化显示。三维模型目前基于标准obj及vrml交换格式存储,以大字段方式存储于数据库。Ctech、 discover3D和MapGIS K9等三维建模工具建好的模型导出为中间格式后进行入库,然后统一由数据管理模块进行管理。 数据库层存储了来自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各类空间和属性数据,按数据类型分包括空间数据库(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专题图形数据库、基础地质数据库),专

地理数据库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思考 1、地理要素的特征与空间信息类型? 地理要素是地理实体和现象的基本表示,在数据世界中地理要素包括时间特征和属性特征。地理要素的空间特征包括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空间位置是一组表示地理要素空间位置的坐标序列。属性特征表示地理要素的类型、数量、质量、状态和时间序列等属性信息。 空间信息的类型: 位置信息:在哪里? 形状信息:什么样? 属性信息:是什么? 关系信息:方向、距离等 时间信息:发生、发展 2、地理空间信息的数据类型、表达方式是怎样的?(P9) 一、地图中所表示的空间信息类型有:空间几何信息、描述性信息、空 间关系信息; 地图所传递的信息是地图符号来实现的: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以及地图符号的形状、尺寸、颜色、亮度、密度、图案纹理和地图注记的字体、颜色、尺寸等。 二、计算机表达时的空间信息类型有:空间几何信息、描述性信息、空间关系信息、时间维信息。 在计算机中,用一对或一组有序x、y 坐标记录表示空间几何信息;用一组数字或字符的形式存储属性信息;拓扑结构定义空间关系信息等 3、地理(地图)数据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P11) 地图数据是空间数据,比一般信息处理中的统计数据更为复杂。其复杂性体现在如下几 个方面: 一是数据类型繁多,既有属性数据,也有几何数据,还有表示地图

要素相互联系的 空间关系数据,以及便于图化处理的辅佐数据等,而且这些数据还随时间的变化各自独立地 发生变化。 二是数据操纵复杂,地图的操纵不但需要一般数据检索、增加、删除、修改等功 能,而且需要一些特有的检索方式,如定位检索、拓扑关系检索以及一些特有的操纵方式, 如图形编辑等。 三是数据输出形式的多样性,有数据、报表,还有图形。 四是数据量大,一幅中等分辨率的栅格地图需6MB 的存储空间。 五是地图数据来源多样,不仅有测量、统计数据、文字资料,而且有地图、遥感图像等图形图像数据。地图数据如此复杂、浩繁,给地图数据的获取、处理带来很大难度,因而促使了能对地图数据实施有效管理,能存储、管理大量地图数据的地图数据库系统的发展。 4、地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构成是怎样的? 地理数据库系统通常是指带有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它采用现代数据库技术来管理地理 数据。广义地讲,地理数据库系统不仅包括地理数据库本身(指实际存储在计算机中的 地理数据),还包括相应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地理数据库软件系统和地理数据库开发、管理和使用人员等。 5、地理数据库、地理数据库系统、地理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 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地理数据库系统(GDBS),有时简称“地理数据库”。它包括地理数据库(指实际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地理数据)和相应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地理数据库软件系统和地理数据库开发、管理和使用人员等; 地理数据库指实际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与地理有关的数据集合。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