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1.5《海洋里的动物》( 教案)

粤教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1.5《海洋里的动物》( 教案)
粤教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1.5《海洋里的动物》( 教案)

粤教版科学三上1.5《海洋里的动物》教案

1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打开科学之门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列举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并简单分类。认植物的六大器官及其作用。 观察哺乳动物实物与标本,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能力目标: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如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情感目标:通过教师的介绍与引导,培养学生实事求就是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学科认同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常见动物的几种类型。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对比法。 教学准备:图片:木叶虫、花螳螂(若虫)、竹节虫、枯叶螳螂。 视频:动物的伪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出示图片:四位主题人物乘坐着宇宙飞船,在浩瀚的宇宙中飞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 提问:图片中您瞧到什么?想到什么? 介绍:四位与我们一起学习的主题人物。精灵可爱的小贝贝、喜欢做实验的彬彬、勤思考的妍妍、活泼好动的波波、最爱问“为什么”的琪琪。 讲述:从现在开始,主题人物将与同学们一起打开科学之门,去探索、去感受这神奇美妙的自然王国:去发现、去研究这奥妙无穷的科学世界! 目的:通过教师的介绍与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学科认同感。 二、图中藏着什么? 导入:出示课本“动物的伪装”图片 第1幅——木叶虫第2幅——花螳螂(若虫) 第3幅——竹节虫第4幅——枯叶螳螂 提问:这四幅图片中藏着四种昆虫,您能把它们找出来不?

讲述:自然界有这种隐藏本领的动物很多,我们一起跟着科学家的摄像机,瞧瞧动物伪装的本领。 视频:动物的伪装。 目的:通过从背景中寻找动物的活动,使学生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与多姿多彩。 三、这就是什么? 导入:出示石英砂粒表面图像图片。 提问:猜一猜这就是什么? 活动:拿一颗实物砂粒让学生观察、比较,说实物与图片有什么不同。 欣赏图片:显微镜下的世界 目的:让学生了解观察就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但就是在科学研究中,光凭感觉器官观察到的内容就是有限的,常常需要借助一些科学仪器与设备来延伸观察的尺度与范围。 四、“白雾”从哪里来? 导入:出示冰棍。 提问:仔细观察冰棍周围,您有什么发现? 观察:仔细观察冰棍周围的“白雾”,您认为这些“白雾”就是从哪里来? 讨论:学生边观察边讨论“白雾”就是从哪里来。 “白雾”从哪里来? “白雾”从哪里来?就是以学生们经常能够见得到的冰棍周围的白雾现象作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猜测。从而引出要想知道自己猜测就是否正确,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的结论。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质疑:您有什么方法能证明您的猜想? 交流:学生汇报方法,教师对问题进行分析,一起确定解决的方案。 活动:学生进行验证实验。 归纳:您的猜想正确不?讲讲您的理由。 目的:想知道自己的猜想就是否正确,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五、纸锅也能烧水不? 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质疑:您有什么方法能证明您的猜想? 交流:学生汇报方法,教师对问题进行分析,一起确定解决的方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1课《定位置》 (2) 第2课《辨方向》 (6) 第3课《看地图》 (11) 第4课《物体的特征》 (15) 第5课《物体的分类》 (18) 第6课《材料的性质》 (25) 第7课《身边的材料》 (29) 第8课《蜻蜓与麻雀》 (32) 第9课《鲫鱼与青蛙》 (38) 第10课《壁虎与小猫》 (41) 第11课《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 (45) 第12课《海洋生物》 (48)

第1课《定位置》 1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用不同的表述来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来确定物体。 2、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饿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位置的感性都能够可观,但不能够表述位置,所以,本节课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饿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表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小动物情境 1、小朋友,今天有许多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瞧!(出示一排小动物) 老师最喜欢的排在第3个,是谁呢?(两种答案) 你是怎样数的? (课件演示) 小朋友真聪明,告诉你们,我是从左往右数的,我最喜欢

(小青蛙) 对了,像这样一排小动物,只要告诉你是从左往右数第3个,马上就知道是小青蛙了! 2、小动物们知道我们今天在这儿上课,又跑来了好多。(出示)一排、两排、三排,多整齐呀! 现在第3个还是小青蛙吗?(只有小青蛙吗?) 那小青蛙的位置应该怎么说呢?同桌商量商量。①学生说位置,多种。(卡片出示)我越听越糊涂了,小青蛙只有一个呀,怎么有这么多的说 法呢?(方向不同) ②哦!那第2排第3个(出示卡片)是怎么看的呢? (2-3生说,师领、同桌、完整地说)所以小青蛙排在第2排第3个。 ③我们按照这样的观察方法来看看其他小动物的位置。(师说生答3个,你是怎么看的) ④你喜欢的小动物排在哪里呢?谁愿意上来,说出你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让大家猜一猜。(3名学生) 3、我们知道了第2排第3个是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数的,那这些(指其他的说法)又是怎样看的呢?(生说) 小朋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到 的位置就不一样了! 4、小朋友看,当只有一排小动物的时候,我们只要说从左往右第几个就可以了,让出现几排动物的时候,就要用第几排第几个(板书)来表 示小动物的位置。 活动2【活动】教室里的位置 1、小朋友在教室里也有自己的位置。你坐在第几组第几个呢?(板书)谁来介绍一下?(第4组3名学生回答) 他们是怎么观察的呀?(生说)所以他就在第4组第1个,他是第4组第2个,他是第4组第3个, 那后面呢?(4.4;4.5)

粤教粤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 知识点

粤教粤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知识点 第一课身边的土壤 1、土壤存在于田野里、马路底下、房子底下、小河边等 地方. 2、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 土壤,土壤土生长着树木、庄稼等各种植物。 3、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土壤,土壤是我们的生存的基本。 4、不仅植物的生长在土壤中,还有很多的其它生物存在于 土壤中。 5、土壤里有腐烂的树叶、虫子的卵、冬眠的虫子、昆虫的 尸体等. 6、土壤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的物质。 拓展知识: 1、我们身边普遍存在土壤,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土壤。 2、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3、土壤中生活着狐狸、蜘蛛、蜈蚣、野兔、田鼠等动物,也生活着月季、玫瑰、大豆、番茄等植物。

第二课土壤的组成 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沃土,土壤里有大有小的颗位,把 一些水倒入装有土壤的杯子,可以把大大小小的颗粒 分开。 2、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分别是沙砾、黏土、沙、 空气、水、腐殖质等。(土壤是由土壤颗粒(矿物质〉、 动植物残体(腐殖物)、水、空气等组成〉 3、把小土块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土壤按颗粒大小沉积 下来,越到底下颗粒越粗。说明土壤中有空气、沙砾等。4、在烧杯中加半杯水,放入一些土壤进行观察,然后充分 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残体;上面的是黏土层,秘滑、细腻;中间的土壤颗粒小,是沙层;下面的土壤颗粒大,有许多石于沉积,上沙砾层, 越到底下颗粒越粗。 5、另取一个烧杯,放入一些土壤,盖上盖子,将其放在 阳光下晒一晒,发现烧杯盖上有水珠,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6、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 壤土和黏质土三类。 7、沙粒含量较多的是沙土;沙粒、粉粒、黏粒含量差不 多的是壤土;黏粒含量较多的是黏土。 8、在种花生的地里找到了沙质土;大树底下的地里找到 了黏土;在种玉米的地里找到了壤土。 第三课土壤与植物 1、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落后长出

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上一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具备的探究能力,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合作必要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加强了的。 三、任务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日常生活的,逐渐养成科学的习惯和生活习惯; 2、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学习解释模型,以验证的假设。 4、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方法措施: 1、课堂措施: (1)、教材及学生的备好课,好活动材料,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教学,努力每位学生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含了“身边的植物”、“小车动起来了”、“磁铁玩具”、“白天与黑夜”四个单元。从四个学生熟悉的内容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生命科学、机械与工程、电与磁、宇宙知识等方面的科学教育。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

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植物的叶、茎、花、果实的特点,会观察植物并描述观察到的情况。 2、常见的车的特点,会根据车的不同特征给小车分类,知道物体运动需要力。 3、磁铁的具有吸铁和“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特性;磁铁具有指向的特征,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昼夜更替对人类活动和动植物的影响。 4、太阳东升西落和月相的变化的自然规律。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枫树与竹子等常见植物的叶片,绘描述植物的叶片的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神奇的电磁铁》教学设计

推荐参加“小学科学(粤教科技版)优秀教学论文、案例评比”材料之一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神奇的电磁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神奇的电磁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粤教科技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第三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什么电磁铁,知道电能产生磁,学会制作电磁铁,借助自己制作的电磁铁进行探究,认识到电磁铁也有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以及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当学生经历了制作电磁铁、研究电磁铁的磁极的探究活动后,依旧有初步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并能借助一些实验器材进行观察活动、比较、估测、合作实验等方式,多角度认识、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并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设想】 1、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影响电池铁磁性大小的因素,学生就会失去自己探索影响电池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兴趣,也没有兴趣继续探究影响电池铁磁性大小的因素。教师让学生用实验材料制作电磁铁并进行了吸回形针的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活动中能主动提出“是什么影响影响电池铁磁性大小?”。猜想是探究活动的主线,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促进学生不断探索。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情境,激发学生对“影响电池铁

磁性大小的因素”进行猜想。儿童有了自己的猜想,才会带着自己的猜想去探究,真正“用科学的本来方式学习科学”。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得出各种资料,得出结论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获得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情感和态度。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个人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得到彰显,让同学之间在合作中受到启发和帮助。 2、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的科学素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都必须亲身经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教师让学生经历制作电磁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动手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而实验之后,老师让学生把各组的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情况和结果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有助于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使学生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感性上升到理性。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既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最后老师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使学生将知识外化应用,让学生知识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通过探索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知道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2)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2017-2018年粤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 实验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实验小学:张海标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实验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身边的动物”、“水与溶解”、“土壤”、“天气和我们”等话题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着科普宣传知识,让学生知道风和雨的形成原因,以及在18级风力下预防和逃避的措施。宣传防风防雨的科普知识,在生活中学会利用科学解决生活问题。 四、本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六、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可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粤教粤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土壤》知识点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土壤》 第一课身边的土壤 1、土壤存在于田野里、马路底下、房子底下、小河边等地方. 2、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土壤土生长着树木、庄稼等各种植物。 3、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土壤,土壤是我们的生存的基本。 4、不仅植物的生长在土壤中,还有很多的其它生物存在于土壤中。 5、土壤里有腐烂的树叶、虫子的卵、冬眠的虫子、昆虫的尸体等. 6、土壤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的物质。 拓展知识: 1、我们身边普遍存在土壤,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土壤。 2、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3、土壤中生活着狐狸、蜘蛛、蜈蚣、野兔、田鼠等动物,也生活着月季、玫瑰、大豆、番茄等植物。 第二课土壤的组成 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沃土,土壤里有大有小的颗位,把一些水倒入 装有土壤的杯子,可以把大大小小的颗粒分开。

2、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分别是沙砾、黏土、沙、空气、水、腐殖质等。(土壤是由土壤颗粒(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殖物)、水、空气等组成〉 3、把小土块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土壤按颗粒大小沉积下来,越到底下颗粒越粗。说明土壤中有空气、沙砾等。 4、在烧杯中加半杯水,放入一些土壤进行观察,然后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漂浮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残体;上面的是黏土层,秘滑、细腻;中间的土壤颗粒小,是沙层;下面的土壤颗粒大,有许多石于沉积,上沙砾层,越到底下颗粒越粗。 5、另取一个烧杯,放入一些土壤,盖上盖子,将其放在阳光下晒一晒,发现烧杯盖上有水珠,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6、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类。 7、沙粒含量较多的是沙土;沙粒、粉粒、黏粒含量差不多的是壤土;黏粒含量较多的是黏土。 8、在种花生的地里找到了沙质土;大树底下的地里找到了黏土;在种玉米的地里找到了壤土。 第三课土壤与植物 1、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2、沙质土非常疏松,最适合种植花生。 3、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它们在保水、透气、保肥等方面的特 性也不同。

粤教科技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粤教科技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 (1) 第一课"冷与热"的奥秘 (1) 第二课温度计 (4) 第三课热往哪里传 (10) 第四课热胀冷缩 (21) 第五课: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28) 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 (32) 第六课让我们一起关心天气 (32) 第七课刮风了 (40) 第八课下雨了 (42) 第九课:小小气象员 (51) 第十课奥运与天气 (56) 第三单元振动与声音 (65) 第十一课声音的产生 (65) 第12课声音的传播 (71) 第十三课:乐声与噪声 (75) 粤教科技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热 第一课"冷与热"的奥秘 教材分析: 《冷与热》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冷与热"与学生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通过身体感受,动手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们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获取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本课"冷水与热水"是这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从体验中孕伏新知,活动中 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 设计思路: 1,科学学习应以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动机,采用创设情境提供诱因的方法. 3,使知识与能力同时发展,既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又要重视学习结果. 4,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想想做做的活动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 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前准备: 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体验: 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 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 触摸的感觉. [采用谈话,实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实践探究 (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师: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广东粤教版)

无论是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尽情奔跑的大型哺乳动物,还是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寻觅食物的昆虫,都被水、空气和土壤包围着。在广袤无垠的环境中,所有动物都选择一定的区域生活。 生物王国充满着缤纷、神秘的色彩。本单元从具体物种入手,安排了3个课题:《寻找生命》、《红番茄》、《小白兔》。根据从整体到局部,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及比较,初步认识生物,学会观察、比较、分类的科学方法。 本单元从发挥学生主体性角度出发,选择学生熟悉、感兴趣且典型的内容,创设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的驱动页,选择和设计了易于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本单元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在草丛里寻找物体开始,通过观察、分类与比较,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初步认识生命,了解生命和非生命的区别的目的,并由此了解到植物和动物都属于生物。番茄是六大器官可共存的一种常见植物,因此以番茄为例认识植物,了解植物的形态及器官,并扩展到一般的植物,能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基本特征。小白兔也是学生较熟悉和喜爱的动物,以小白兔为例认识动物,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及借助科学仪器进行观察,从整体外形认识兔子身体的各个部分,了解兔子的书活习性,进而扩展到一般的动物,通过“给喜爱的小动物建立小档案”,达到了解更多动物的目的。与此同时,将爱护动植物的情感与体验贯穿于始终。让学生保持对动植物的好奇心,爱护动植物,产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本单元建议安排8学时:第1课《寻找生命》2学时;第2课《红番茄》3学时:第3课《小白兔》3学时。 在活动的选择上,第l课活动的重点是分类,让学生在分类的活动中学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第2课的活动突出体现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丰富对叶的认识,了解叶的丰富多彩:在花和果实的研究上重在解剖与多角度的观察;第3课的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己查找有关的资料,强调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如何整合小组内的资源,与大家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测试卷

粤教版《科学》三上期中测试卷 _________ 年_________班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青蛙身体分为()、()、()三部分;表面皮肤();幼体生活在(),长大后生活在()。 2.壁虎与猫都生活在(),都能用()行走。 3.我国是十分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完善(),()等多项措施对濒临灭绝的动物进行保护。 4.溶解的特点是()、()、()。 5. 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也可以将()和()分离。 $ 6.海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食盐大多数来自于()。 二、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猫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但是壁虎就不常见。() 2.翠鸟身体表面覆盖着羽毛,但是它不属于鸟类。() 3.壁虎的皮肤上有许多小鳞片。() 4.松鼠、猕猴都生活在森林里。() 5.在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由于各种原因,每年都会有一些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6.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的颜色是紫色的。() ( 7.如果把冰糖研磨得像白砂糖一样,溶解在水中的速度就慢了。() 8.太阳下暴晒能分离浓盐水中溶解的盐。() 9. 分离沙和盐的方法就是晒。() 10.加热不一定能使溶解的盐分离出来。( ) 三、选择(每题3分,共24分) 1.青蛙生活在()动物。 A.水中和陆地 B.树干 C.树枝 2.老鼠属于()动物。 ^ A.哺乳类 B.爬行类 3.蛇生活在()中。 A.草丛 B.泥土 C.树干 4.海豚是()动物。 A. 爬行 B. 哺乳 C.软甲 5.李辉口渴了要喝糖水,爸爸讲蔗糖放入开水中用筷子搅拌,这样做是()。 A.使开水凉的更快 B.使糖水更甜 C.使蔗糖溶解得更快 6.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题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题 一、填空: 1.小孔成像现象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汽车的后视 镜也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性质。 2.如果没有光,世界将是一片黑暗,我们将看不到任何东西。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3.光在生活中有许多用途,如:太阳能计算器、光导纤维、交通灯、激光手术等;如果不注 意,光也可能伤害我们的身体。例如:长时间看电视会伤害眼睛、玻璃幕墙会产生光污染等。 4.在自然界中,彩虹的出现与阳光和空气中的微小的水滴有关。所以一般彩虹都是在雨后初 晴会出现。 5.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我们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这些营 养是可以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 6.面粉等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糖类;食油含有丰富的脂肪;肉类、蛋类和豆类含有丰富的蛋 白质;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奶制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 7.食物在人体内经过的器官依次为:口腔、胃、小肠、大肠、直肠等。 8.人的呼吸器官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组成。 9.肺活量大,肺功能大。不同年龄的人肺活量不一样,儿童的肺活量约1.2升,成年人的肺 活量约2.6升。经常锻炼的人肺活量可以增大。 10.儿童平静时,每分钟平均呼吸次数是20次。把手指按压在手腕上,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安静时,成年人的心脏每分钟大约跳75次,每次跳动约有70毫升的血液送出。 11.传染病人不与他人密切接触,防止交叉传染。 12.人体内的“高速公路”网络——心脏和血管。血液在我们体内不停地流动,心脏和血管的 工作就是让血液流动起来。经常锻炼、均衡饮食、不吸烟等良好习惯,都可以使我们的心脏和血管保持健康。 13.大脑控制着你的肌肉运动、感觉、语言,甚至你的食欲,脑也是思考问题和记忆事情的器 官,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司令部)。劳逸结合、合理用脑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要重视的大问题。 14.常见物体运动方式有平动、转动、振动等。滑雪的运动方式是平动,电风扇叶的运动方式 是转动,钟摆的运动方式是摆动。 15.常见的力有:动力(外力)、重力(地球引力)、大气压力、弹力、浮力、(阻力)、摩擦力 等。。 16.多吃低脂肪、低胆固醇和少盐的食物有助于心脏和血管的健康。 17、镜子能使光“拐弯”的原因是因为镜子可以反射光。 18、在小肠中,食物变得细小,食物中的营养主要通过小肠壁经血液流经全身。 19、你体内最粗的血管有你的大拇指那么粗。 20、一般来说,胸围差越大,表示呼吸功能越强。 21、物体因为形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2、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的压力。德国科学家奥托于1654年在德国马德堡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23、英国的科学家牛顿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再经过自己的观察研究,用了许多年时间经过艰苦的计算,证实了地球引力的存在。 24、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人们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计算公式为:距离÷时间 25、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我们把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叫做物体的重力,重力的单位是牛顿,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站在地球上的人头朝上,脚朝下,我们通常所说的下方,其实就是重力的方向,它是指向地心的。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我们才能安安稳稳地生活在大地上。 26、心脏由很结实的肌肉组成,在人的生命每一秒钟它都在有节律地跳动,像水泵一样推2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27、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内。 28、物体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物体运动时位置会发生变化。描述物体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二、判断: (√)1、小孔成像是光线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2、镜子可以反射光线。 (×)3、吃饭时看书不是坏习惯。 (√)4、肺是人的重要呼吸器官。 (×)5、不同的人的肺活量都是一样的。 (√)6、心脏一分钟可以输送5000毫升血液。 (√)7、充足的睡眠能消除大脑的疲劳。 (√)8、用脑所需的血液比肌肉工作时需要的血液多15—20倍,所以长时间用脑会使人头昏脑胀,反应迟钝。 (√)9、不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得心脏病的人可能性要高出两倍。 (×)10、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仅凭我们的感觉就可以了。 (×)11、飞机在天空中飞行时,没有受到地球引力。 (×)12、注射器吸取药水利用的是弹力原理。 (×)13、摩擦力对我们没有任何帮助。 (×)14、在水中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在水面上的物体才会受到水的浮力。11.石头在水中不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1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力原理制作的。 三、选择: (A)1. 下面哪些现象说明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 A、光线打靶 B、潜望镜 C、彩虹 D、太阳能热水器 (B)2. 我们常用的电灯(白炽灯)是发明的: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 (C)3. 瘦肉中含有丰富的:A、脂肪B、糖类C、蛋白质D、维生素 (D)4. 根据“食物金字塔”,我们每天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A、糖果 B、植物油 C、盐 D、谷类 (C)5. 平静时,人一分钟心跳次数约为:A、20次B、150次C、75次D、30次(B)6. 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是受到的缘故。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粤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打开科学之门 第一时:图中藏着什么? 探访生物王国 .寻找生命 第一时:草地里有什么? 第二时:我知道的生物 2.红番茄 第一时: 活动1:观察番茄 活动2:观察番茄叶 拓展:各种各样的叶子 活动3:研究番茄花 第二时: 活动4:番茄的果实里有什么? 活动:比较番茄和其他的植物 3.小白兔 第一时:

活动1:观察兔子的外形 活动2:认识兔子 第二时:活动3:小白兔爱吃什么? 走进水世界 4.清清的水 第一时: 活动1:哪杯是纯水? 第二时: 活动2:给水变个样 活动3:往水里加点东西 拓展:茶叶会溶解吗? 第三时: 活动4:怎样加快溶解?11 拓展:浊水变清12 第四时:12 活动:欣赏美丽的水体12 .生命之水12 第一时:活动1:我一天喝多少水?11/1013 拓展:动物都需要水吗?13 第二时:活动2:植物也“喝水”?13 网上学:珍惜水资源14 认识空气14

6.看不见的空气14 设计思路1 第一时:活动1:空气在哪里?1 活动2:“捕捉”空气16 第二时:活动3:空气占据空间吗?11/2016 活动4:压缩空气16 7.离不开的空气17 第三时:活动1:人与空气17 活动2:豆芽的生长18 第四时:网上学: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空气环境?18 7.从岩石到土壤19 8.坚硬的岩石20 第一时:活动1:观察石头20 :活动2:给石头分类20 第二时:拓展:岩石里有什么?21 第三时:网上学:岩石展览会22 9。松软的土壤22 第一时:活动1:哪里有土壤23 活动2:观察土壤24 第二时:活动3:研究土壤的组成2 第三时:拓展:砂土、壤土和黏土26 第四时:拓展:从岩石到土壤26

粤教粤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 实验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力度、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继续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科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和自主化多操作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 1、植物的需求 2、生命的延续 3、水循环 4、物质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

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六、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教学安排: 1、植物的需求(8课时) 2、生命的延续(8课时) 3、水循环(8课时) 4、物质的变化(8课时) 2017.9.4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小结

粤教版(粤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知识汇总 第一单元观察动物 1. 动物的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逐渐长大为成体。有的动物幼体和成体形态变化不大,有的动物形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 蜜蜂、蝴蝶等与蜻蜓一样,具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膀,它们都属于昆虫。 3. 啄木鸟、翠鸟等与麻雀一样,身体表面覆盖羽毛,具有一对翅膀等特征,它们都属于鸟类。 4. 在自然界里,有的动物与壁虎的特征相似,身体表面覆盖鳞或甲,一般有四肢,能在地上爬行,这些动物大多属于爬行类。 5. 有的动物与猫的特征相似,身体表面长毛,能用四肢支撑身体在陆地上行走或奔跑、跳跃,这类动物大多属于哺乳类。 6. 海豚生活在海中,和鲸类一样,属于哺乳动物。 7. 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例如瓢虫、蜘蛛、螳螂、蝗虫等。在观察时注意不要随意触碰。 8. 阴暗潮湿的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例如蜗牛、蚯蚓、鼠妇、马陆等。 9. 草丛里蚯蚓的粪便、蜘蛛网、蜗牛壳,这些都是小动物生活的痕迹。 10. 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着许多种类的动物,如鱼类、哺乳类、爬行类动物等。 11. 不同种类的动物在海洋里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旗鱼用鳍在水中游动,章鱼可以靠喷水或用腕足移动。 12. 森林里的植物十分丰富,有低矮的草本植物,有茂密的灌木,还有高大的乔木。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环境。13. 在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由于各种原因,每年都会有一些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动物灭绝的速度也加快了。 14. 我国十分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对濒临灭绝的动物进行保护。 15. 观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技能,是搜集科学事实、了解科学现象的基本途径,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16. 在制订计划时,要确定观察的目的、对象、方法、手段、步骤,以及使用的工具和记录方式等。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最新资料推荐------------------------------------------------------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鲫鱼与青蛙教材内容简介: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的第二部分。 教材打破了以往学习动物分类和形态知识时以进化过程的分类地位从低等到高等安排的惯常做法,教材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先从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入手,按照水中游的运动方式,对两栖类(代表动物为青蛙)与鱼类(代表动物为鲫鱼)两种动物类群进行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学习的方式,在观察比较两类动物身体结构的异同与讨论它们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归纳出这两类群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材力图通过这种编排方式,以小见大,让学生能从身边的常识出发,学会科学学习的方法。 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些观察活动,让学生通过对图片资料的观察,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学习知识,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提高探究的能力。 通过四个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鱼类和两栖类的不同,激发学生观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 / 5

知识目标◆认识两栖类和鸟类这两类动物,并归纳这两类动物各自的基本特征。 ◆观察两栖类和鸟类这两类动物的图片、实物或标本,指认一些主要器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感受动物世界的多样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鲫鱼和青蛙的身体结构以及生活环境的异同,归纳出鱼类和两栖类这两类动物各自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青蛙和鲫鱼的标本或实物、图片。 教学时间: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利用驱动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探究的问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看课本 51 页中这群小伙伴在讨论什么问题呀? 2、学生回答。 3、结合学生的回答并引出本课探究任务: 蝌蚪和小鱼都在水里游,它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呢?(设计意图:

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实验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植物”、“动物”、“空气”、“水” 、“岩石”、“土壤”等话题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着科普宣传知识,让学生知道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在地震发生时逃避的措施。宣传防震减灾的科普知识,在生活中学会利用科学解决生活问题。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 青蛙身体分为(头)、(躯)、(四肢)三部分;表面皮肤(裸露);幼体生活在水里(水里),长大后生活在(陆地上)。 2. 壁虎与猫都生活在(陆地上),都能用(四肢)行走。 3. 草丛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在这里能找到足够的(食物)和可以(躲藏)的地方。 4. 不同种类提的动物在海洋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旗鱼(鳍在水中游动),章鱼可以(靠喷水或者腕足移动)。 5. 森林里的植物十分丰富,有低矮的(草丛植物),有茂密的(灌木),还有高大的(乔木),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环境。 6. 我国是十分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多项措施对濒临灭绝的动物进行保护。 7. 溶解的特点是(均匀)、(分散)、(透明)。 8. (加热)、(搅拌)、(捣碎)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9. 白砂糖比食盐溶解的(量大)。 10. 把盐水放在太阳底下晒,也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1. 海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食盐大多数来自于(海水)。 12、液体有确定的( 质量 ),没有确定的(形状)。 13、量筒的刻度以(毫升)为单位。 14、(量筒)和(量杯)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 15、气体、液体和固体都有确定的(质量)。 16、空气能够被(压缩),空气有弹性。 17、冰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水)。 18、读量筒刻度时,视线与液体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19、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_。 20、流动的沙子是(液体),静止的沙子是 ( 固 )体。 21、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 22、水变成冰,是由液体变成(固)体。 23.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冷热程度)不同的物体。有时我们可以根据(观察到 的)现象,感知物体的冷热程度。 24. 常用的温度计有(体温计)、(气温计)、(实验用温度计)。 25. 水具有受冷时体积( 缩小 ),受热时体积( 膨胀 )的性质。 26. 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 27. 因为热胀冷缩的现象,高压电线冬天(紧),夏天(松)。 二、判断 1. 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 ) 2. 有些昆虫对人类有害,我们要消灭,有些昆虫对人类有益,我们要保护。(√ ) 3. 壁虎的尾巴是不能在生的。(×) 4. 蜗牛和蚯蚓身表有粘液、光滑有利于在土壤里运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