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岩石圈分析

高中地理,岩石圈分析
高中地理,岩石圈分析

高三复习学案6

专题6 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最新考纲】

1.掌握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2.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基本知识】

考点一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1.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

思维拓展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和用途 类型

形成

特点 用途

岩浆岩

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

下,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

凝固而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

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

业生产的原料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

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

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

沉积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

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

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

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变质岩

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的岩石

片理构造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2.三类岩石及其形成过程

代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①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②

岩浆岩、变质岩和 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③ 岩浆岩、沉积岩和 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

④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

(1)已形成的各种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能形

成沉积岩。沉积物必须经过埋藏和成岩作用,才能

变成坚硬的沉积岩。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三大类

岩石都可能重熔再生成为岩浆。

(3)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可能形成变

质岩,其形成的条件是:原先形成的岩石在岩浆活

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

用。

3.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环境。

【例1.】科罗拉多大峡谷是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在沿岩壁出露的各期岩系中,多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科罗拉多大峡谷岩壁的岩石从成因来看多属于()

A.甲B.乙C.丙D.丁

(2)对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所起作用最大的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D.海浪侵蚀

考点二主要内力作用

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

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

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相互关系①它们相伴发生;

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

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例2.】内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B.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和固结成岩作用D.侵蚀作用和岩浆活动

(2)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冰岛火山爆发说明了()

A.内力作用都进行得极其缓慢

B.内力作用都进行得非常快,可以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C.火山喷发导致的地表形态的变迁不属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D.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说明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缓慢改变

考点三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

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

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

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和滨海地区

流水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

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石漠化”等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

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 溶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

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

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分布地区

(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

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

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

基岩海岸地区(例:大连小平岛等)

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

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

大先

沉积,

颗粒

小后

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

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

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

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海浪堆积形成沙滩海岸地貌滨海地带

特别提示(1)主要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各种外力作用互为条件、密切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其相互之间的

关系如下图所示:

(2)“V”型谷分布在流水侵蚀强烈的河流上游的山区,“U”型谷分布在

冰川侵蚀强烈的山区,“宽谷”()分布在地势平坦、流速较慢的河流

下游。

(3)流水的沉积作用在不同的位置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在山口处形成冲积扇平原,在河口处形成三角洲,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形成沿岸沉积平原。

【例3.】下图中的甲图是上海豫园名石“玉玲珑”,乙图是台湾东北海岸最著名的海岸怪石“女王头”。读图回答(1)~(2)题。

(1)“玉玲珑”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B.岩浆喷出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D.岩浆侵入作用

(2)形成“女王头”独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海水侵蚀、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C.化学溶蚀、风力侵蚀D.地壳运动、风化作用

考点四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褶皱与断层的比较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背斜向斜

判断方法

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

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的新

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

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

翼岩层较老

图示

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

崖,如东非大裂谷。断

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

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

华山、庐山、泰山,另

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

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

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

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

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

露成泉的地方。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

处找油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

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井或打井应在

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

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

造,气较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油较重,分布于背斜中部;水最重,分布在下部。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

在断层地带建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

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

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在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

生瓦斯爆炸事故;在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

故。

【例4.】(2012·江苏地理)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

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

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

态。读图,回答(1)~(2)题。

(1)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

考点五板块运动与地貌

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划分: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

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图中①为美洲板

块,④为印度洋板块。

(2)消亡边界:板块③与板块④、⑤的边界相互挤

压碰撞而分别形成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而板块②与板块③的边界也为消亡边界,在板块

③一侧形成亚洲东部的岛弧,在板块②一侧形成

海沟。

(3)生长边界:常形成海岭,如板块①与板块③、

⑤之间的大西洋中脊;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带,会形

成巨大的裂谷,如⑤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形成东非裂

谷带。

(4)性质:A、B两处,地壳较稳定的是A,原因是位

于板块内部;而B处比较活跃。

3.构造运动和地表形态

(1)概念: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弯曲、变形,称为地质构造。

(2)褶皱和断层的判断依据和构造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对地貌的影响举例形成边界的类型

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海岭东非大裂谷、红海、

大西洋等

生长边界←|→

板块相撞(相向移

动) 大陆板块与大

陆板块相撞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喜马拉雅山系、阿尔

卑斯山系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

洋板块相撞

大洋板块因密度较大,位

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

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

沟(它是海洋中最深的地

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

隆起成岛屿和海岸山脉

太平洋西部岛弧、安

第斯山脉、台湾山脉

消亡边界→|←

【例5.】读图,完成(1)~(3)题。

(1)按照发生的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①

C.①③②D.②①③

(2)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位于() A.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

B.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C.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

D.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3)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①裂谷②海岭③山系④海沟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疑惑点归纳】

点击1 几个易混的知识点

(1)地壳不等于岩石圈。

地壳的范围是地表至莫霍界面,平均厚度17千米;岩石圈的范围是地表至软流层,平均厚度100~110千米。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而且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2)风化作用不同于风力作用。

使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与生物等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现象的作用,叫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的关系不密切,而风力作用是指风的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

点击2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

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太阳辐射能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高山或盆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于

平坦

相互关系①两者同时存在,同时对地表形态的变化起作用。②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

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③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点击3 地质构造的判断

(1)断层与褶皱的判断: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会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岩

层受到挤压力或者张力过大,岩体发生断裂,形

成断层。因此,褶皱岩层是连续的;断层岩石是

断裂的,且断裂面两侧的岩石有错动和位移。

(2)背斜和向斜的判断:原始形态应是背斜向上拱

起,向斜向下弯曲,即所谓的“背斜成山,向斜

成谷”;受外力作用背斜容易成谷,向斜容易成

山,这被称为“逆地形”或“地形倒置”;但判断

背斜或向斜最根本的方法是比较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反之。

不管是原始形态,还是“地形倒置”,上述岩层新

老关系不变。

点击4 不同地质构造实践意义的差异

(1)向斜找水、背斜找油:向斜是良好的储水

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2)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在断层地带建大

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

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3)地下隧道的选址:向斜易积水,因此地下隧道的建设应避开向斜部位,背斜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是隧道建设的良好选址。

点击5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

【方法归纳】

1.地质构造判断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1.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习题巩固】

一、选择题

2010年11月24日,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深入敦煌附近

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

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冰川侵蚀作用

2.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A.①B.⑤C.③D.④

雁荡山为浙江省著名的旅游地,其中在不同时期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地层中发育的多级岩嶂、岩槛瀑布尤为独特。下图为该类景观的发育过程中的某三个

阶段,读图回答3~4题。

3.构成该地景观的主要岩石是()

A.大理岩B.岩浆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4.该类景观的发育过程及主要内力作用是()

A.③②①地壳下沉B.②①③地壳下沉

C.②①③流水侵蚀D.②①③地壳抬升

下图为黄山“猴子观海”景观,“猴子”是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静观山下云海。回答5~6题。

5.“猴子”的岩石按成因属于下图中的()

A.甲B.乙

C.丙D.丁

6.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猴子”的主要地质作用

是()

A.海浪侵蚀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D.风化作用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B.背斜C.向斜D.断层

8.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B.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选址在丁处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9.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所致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D.外力作用所致

地层剖面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读

“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12~13题。

10.对该区域海平面升降的判断,正确的是()

A.从E地层到F地层时期,海平面上升

B.从F地层到G地层时期,海平面上升

C.从G地层到H地层时期,海平面下降

D.从I地层到J地层时期,海平面下降

11.该区域褶皱、断层出现的时间,叙述正确的是() A.褶皱发生在N地层形成后B.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C.断层发生在N地层形成前D.断层发生在K地层形成前12.下图是“某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从成因看,花岗岩生成的位置位于()

A.①B.②C.③D.④

(2)裸露在山脊上的花岗岩,其形成经历的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读下图,完成下题。

13.(2015·福建卷)图4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 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2).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

的地点是

A.①

B.②

C. ③

D.④

14.(2012·山东文综,3)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

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15.(2013江苏)图3 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3 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7~8 题。

7). 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

A. 冰川沉积

B. 流水沉积

C. 风力沉积

D. 风化残积

8). 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图甲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图乙为地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甲所示岩石类型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图乙中的()。

A.①B.②

C.③D.④

(2)有关图甲岩石类型叙述正确的是

()。

a可能发现化石b受高温高压变质

而成

c可能埋藏有煤炭d由火山活动形

A.ac B.ad

C.bc D.bd

17. 图4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

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

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4 右下角照片),素

以“千年不干冶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

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

年月牙泉冶的呼吁。读图回答9~10 题。

9). 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A. 大湖萎缩而成

B. 古河道残遗而成

C. 人工挖掘而成

D. 风力侵蚀而成

10).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 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 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 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18.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5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6是GPS所记录的位

置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5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A.向斜、背斜和断层 B. 断层、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断层 D. 背斜、断层和向斜

2).与图6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19.(2010江苏)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图3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两次大地震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

2).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B.终年光照充足

C.雨热同期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二、综合题

20.读图9,回答。( 12分)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属于向斜的

是。

(2)图示中的背斜在地貌上是,原因是;向斜在地貌上是,原因

是。

(3)A、B、C、D四处,找油气资源应在处;

找地下水应在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处:如

果某地发生“瓦斯爆炸”,最有可能

在________处,如果发生“透水事故”,最有可能在______处。

21. 右图是40°纬线附近某地等高线分布状况和海平面

下地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若在①②以下的煤层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________和________。

(2)②处地表为缓坡,试用地理知识阐释该缓坡的形成原因。

(3)③处的岩石按成因分类为________;根据外力作用与地貌的

原理,乙处的地貌为________。

(4)A河的流速有什么特征?

19.[2012·福建文综,37(2)]下图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回答问题。

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6考点例题答案

1.答案(1)B(2)B解析第(1)题,从题干中所给信息“化石”可以判断其岩石属于沉积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根据其相互转化的关系可以判断甲为岩浆,乙为沉积岩,丙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第(2)题,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与科罗拉多河的流水侵蚀作用有关。

2.答案(1)B(2)D解析第(1)题,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第(2)题,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经历了上千万年的时间,冰岛火山爆发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因此内力作用有时表现得缓慢,有时又很剧烈。

3.答案(1)C(2)A解析第(1)题,本题要注意题干问的是“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石灰岩地貌主要由流水侵蚀作用而成。第(2)题,“女王头”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

4.答案(1)D(2)C解析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理解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这一概念。第(1)题,从图上地势的起伏状态可以判断出地形类型,属于谷地的是①②③④四处。同一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即图中的虚线,其起伏状态可以看作同一岩层的形变状态,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向下弯曲的为向斜。把上下两图复合起来,既是谷地又是背斜构造的是①处和④处。第(2)题,根据上题的分析,图中⑤处同一岩层发生了上下错位,并且埋藏深度低于左侧,显然是发生了断裂,并且相对于左侧发生了沉降。

5 答案(1)B(2)D(3)A解析第(1)题,图中各现象的发生过程应该按下列顺序: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出现了裂隙,岩浆沿裂隙侵入,随着弯曲程度的增加,裂隙变大,岩浆沿裂隙侵入的越来越多,外力作用也越明显,最后岩浆会喷出地表,外力侵蚀也使其顶部变成地势低的地区,结合图示,应按②③①的顺序发生。第(2)题,此地理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张裂地带或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张裂地带。第(3)题,图中所示现象如果是两个大陆板块张裂则形成裂谷,如果是两个大洋板块张裂则形成海岭。

【习题巩固】

答案 1.B 2.B解析第1题,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丘”;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丘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第2题,此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从图中可以看出雅丹地貌的岩石具有层理结构,应为沉积岩。图中①是岩浆,②是侵入岩,③是喷出岩,④是沉积物,⑤是沉积岩,⑥是变质岩。故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⑤。

答案 3.B 4.D解析第3题,结合题干信息知,经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第4题,该景观是一个受地壳抬升影响,岩嶂层次不断增多,瀑布落差不断增大的过程。

答案 5.C 6.D解析第5题,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知,甲、乙、丙、丁分别是沉积岩、岩浆、岩浆岩和变质岩;花

岗岩属于岩浆岩,由此得出答案。第6题,棱角分明的花岗岩经过风化作用,逐渐成为栩栩如生的“猴子”。

答案7.C8.A9.D解析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新,而两翼岩层老,故为向斜。图中甲处为背斜,它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丁处为斜构造,在此修建一南北向隧道时易积水。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为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答案10.B11.B解析第10题,结合石灰岩、页岩和砂岩形成的水环境条件,判断海平面的升降。第11题,N地层覆盖在褶皱之上,说明褶皱发生在N地层形成前;K地层形态与其他地层形态一致,说明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发生断裂并位移明显,说明断层发生在N地层形成后;结合前面推理知,断层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

12.答案(1)A(2)D解析(1)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因此其生成位置在①处。图中②处的岩石属于喷出岩,③、④处岩石属于沉积岩。(2)花岗岩本属于地壳内部的侵入岩,后来地壳抬升,经外力风化、侵蚀表层岩石,久之使其裸露于地表。

13.C [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在地表经外力作用后形成沉积岩。]

14.D 15.B B 16.(1)C (2)A

17.B D 18.CD 19. C A

20 .D C

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山岭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D C

D D C

21答案(1)透水事故瓦斯爆炸

(2)②地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影响易破碎,被侵蚀成为坡地。

(3)变质岩冲积扇

(4)从河流源头至河口,河水流速渐小或上游流速快、中下游流速较慢。

2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解题关键一是抓住题干设问为“自然原因”;二是了解沙洲形成的相关因素:河流的流速、流量、含沙量和海水的顶托作用。

答案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在R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

高中地理必修2重要的填图练习

高中地理必修Ⅱ重要填图练习 常德市七中 罗 瑾 编 右图是我国1950—2019年人口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 (1)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________,此后 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长率为负值的年份是_________,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续画1975年后的死亡率曲线。 下列三幅图中属于年轻型(扩张型、增长型)的是_______图,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是_______,属于成年型(中年型、静止型)的是_____图,属于老年型(收缩型)的是_______图,对应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是_______。 下图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20世纪50年代,美国许多老年人从东北部地区向______部和_____部沿海地区迁移,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右图中①②③④⑤各代表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 文教区、仓储区中的什么功能区?说明理由。 同心圆学说 1:____________区 2:过渡区 3:工人住宅区 4:________区 5:通勤居民区 扇形学说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C 国 D 国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E 国 F 国 甲 乙 丙

1:________区 2:批发商业区、轻工业区 3:____住宅区 4:中等住宅区 5:____住宅区 多核心学说 1:_______区,2:批发商业区、轻工业区,3:_________住宅区,4:中级住宅区,5:_______住宅区,6:重工业区,7:公共设施,8:郊区住宅区,9:___________区 读右图回答问题:(1)大小不同的六边形代表什么? (2)图示中心地一共有几个级别? (3)补画完图中没有画完的中心地服务范围。 (4)每一个级别的中心地的个数分别有多少?有什么规律? (5)同等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关系是怎样的? 右图曲线表示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读图完成: (1)A 、B 代表发达国家的是______, 代表发展中国家的是_______,说明你判断的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全世界 _____作物分布 _____作物分布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高山冰雪融水提供灌溉水源,地广人稀,地价低。 多荒漠,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少,贫瘠浅薄。降水稀少,水分条件差是最大的限制性因素。 西 北灌溉农业区 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黑土)肥沃,水源充足。重工业提供农业机械。人均耕地多,商品率较高, 低温冻害,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单产不高。 东 北商品农业基地 阴影区域是什么农业地域类型?

雪线分布图的判读-高中地理图表提升练习

雪线分布图的判读 [知识点拨] 1.雪线的分布 2.影响山地雪线的因素 3.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山地雪线高低的判断方法如下。 (1)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一般来说低纬地区气温高,雪线高,高纬地区气温低,雪线低;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2)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降水减少,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 (3)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 表现在坡向和坡度两方面,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高,阴坡雪线较低。 (4)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雪线高低主要看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 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由降水量大小决定,南坡比北坡低。

(5)全球山地雪线的纬度变化 受降水和气温两方面影响,全球山地雪线由副热带地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向低纬度地区递减是因为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增多,向高纬度地区递减是因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如下图所示。 [典题示例] [2016全国卷Ⅲ]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2.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完整版)高一地理岩石圈练习题

高一地理C层次练习10月31日(350份)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地壳中的坚硬岩石构成 B、由莫霍面以上的地壳部分组成 C、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构成 D、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构成 2.下列岩石属沉积岩是( ) A. 玄武岩 B.砂岩、页岩 C. 大理岩 D.花岗岩 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 4.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B.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不能改变地表形态 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只进行物质交换不进行能量传输 D.变质岩不能转化成沉积岩 5.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 A.喜马拉雅山 B.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D.大西洋 读右图,回答7~9题。 6.图中能够表示上升冷凝的箭头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中与箭头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 A、① B、② C、④ D、⑤ 8.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属于() 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9.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是下列中的() 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C.板岩、大理岩 D.花岗岩、页岩10.在岩层中常常能找到已经变成岩石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即化石的是() A、花岗岩 B、玄武岩 C、页岩 D、大理岩 11.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形成的机理是() A.沉积作用 B.变质作用 C.重熔再生作用 D.冷却凝固12.装潢用的花岗岩() A、由石灰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成 B、内部多含气孔 C、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和云母 D、伴随岩浆的侵入冷凝而形成 13.右图为某地地层示意图。从p点向下钻井,当钻头 位于①、②、③“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 A.天然气水石油 B.水石油天然气 C.石油天然气水 D.天然气石油水 14.“沧海桑田”之说是指() A.地质作用 B.内力作用 C.地壳运动 D.地质构造 15.敦煌壁画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水的溶侵16.下列地形区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长江三角洲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 C、喜马拉雅山脉 D、沙丘 17.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 18.确定背斜的最可靠依据是() A.岩层向上拱起B.在地形上形成山岭 C.岩层中心较老,两冀较新 D.岩层中有石油储藏 19.喜马拉雅山脉由()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而成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而成 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相撞而成 D、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撞而成20.按板块构造理论,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海洋,未来将进一步张裂而扩大成为大洋的海区是()

(完整版)亚洲填图训练(带答案)

亚洲 1.填写海洋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填写半岛、群岛名称: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 3.填写亚洲与各大洲分界线的名称: (与欧洲的分界线)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戊___________、己___________; (与非洲的分界线)庚___________、辛___________、壬___________ 4.填写气候类型: a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____

1.填写半岛、高原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2.填写山脉名称: G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 J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 3.填写湖泊、海、海湾名称: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 4.填写河流名称: L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O____________、P____________、Q____________、R____________、S____________、T____________

关于高一地理学情分析

高一地理学情分析 一、高一新生学情分析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考不考地理科目,有些学校学生的 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无从发挥,学生探究课外知识的途径几乎没有。 过去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灌输——接受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主要是以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为主,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卷子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 高一的新生,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加深,思维要求提高,往往难于适应这个阶段的学习,造成部分入学成绩逐步下降,经过调研发现,导致学生衔接不好的主要问题有: 1、课程内容容量增加,难度加大 初中课程内容比较简单,进入高中后学习内容加深,系统化,特别是上册的自然地理课程内容难度大,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更新学习方法,那么部分学生会发生跟不上的情况。 2、学习方法不科学,被动接受较为普遍。 新入学的大部分学生仍用初中甚至小学的学习方法去学习高中的内容,课前不预习,下课以后不主动复习,教材内容不理解和掌握就去急急忙忙做作业,机械地死记硬背,对地图不重视,不少学生表现为很用功去又收不到很好的效果,往往取得的成绩与他们付出的精力不能成正比,于是这部分学生也容易落伍。 这次考试,地理试卷难度不大,但平均分数不高。说明刚刚到高中,很多学生对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并且高一地理很难,而且知识点比较繁复。但是这一部分恰恰又是我们以后其他部分地理的基础,所以必修加强。学生的问题很多,我们得慢慢地培养他们各方各面地理的能力。 二、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正反映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重视: 1. 把握新考纲,明确方向。新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指挥棒作用,要依据标准及考纲要求对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作认真分析研究,对比新旧教材异同,把握变化趋势,这样在上课和复习时才能做到准确把握命题指导思想,高屋建瓴,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立足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鉴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高一学生受初中地理是“副科”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地理并不是很重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一方面多与学生交流,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

高中地理-岩石圈

高三复习学案6 专题6 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最新考纲】 1.掌握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2.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基本知识】 考点一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1.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 思维拓展三大类 岩石的形成、特点和用途 类型形成特点用途 岩浆岩侵入岩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 下,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 凝固而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 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 业生产的原料 喷出岩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 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 的有流纹或气孔 代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①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 ②岩浆岩、变质岩和 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③岩浆岩、沉积岩和 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 ④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

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 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 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的 岩石 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 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 煤、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 要的能源 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 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 发生改变而成的岩石 片理构造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 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 (1)已形成的各种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能形成沉积岩。沉积物必须经过埋藏和成岩作用,才能变成坚硬的沉积岩。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三大类岩石都可能重熔再生成为岩浆。 (3)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可能形成变质岩,其形成的条件是:原先形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 3.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 (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环境。 【例1.】科罗拉多大峡谷是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在沿岩壁出露的各期岩系中,多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科罗拉多大峡谷岩壁的岩石从成因来看多属于( )

高一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3---2014年度高一第一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组:薛桂梅 一、试题特点分析 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为60分钟。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第二部分是综合题(两大题10小问,共40分)。1.注重基础,强调能力。 本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尤其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特别是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出题是本着我校学生轻视文科,地理又是中考非考科目,地理知识几乎为零的现状。试题85%以上为基础题,重点考查基础概念和基本规律,并要求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生产、生活中与所学地理知识关系密切的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注重基础,重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对地图的阅读、分析、归纳、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因而本试卷中选用 14幅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3.难易适中。其中难度、区分度适中的题占64分,难度偏易、区分度适中的题占20分;而偏难、区分度适中的题只占10分。不足之处是有6分属偏易、且区分度不适的题。较圆满地完成了学校要求的出题标准。 二. 试卷情况分析: 1.总体情况: 考试结果与预期值相差甚远。优劣相差悬殊;两级分化严重。无论从答题细节、态度、还是总分、极值分都相差很大。具体表现为1)班级之间差距较大:普通班级均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有16分之多。同一老师所代班级相差也在8 分以上。2)学生间两级分化:最高分为95分,而最低分只有14 分。且低分段50---60分人数较多。低分率占50%。而优生较少(除实验班78人外)、普通班总共57人。优秀率只占14.61%。3)及格率也不太高,全校为59.92%,而有的班级只有7%。 2.各题得失情况:

空白世界地理地图填图训练

空白世界地理地图填图训练

地球与地图练习之三 1.读右图,回答问题。 若某人在乙处观察地球,此人所见的经纬网图形应为下图中的: 右图中的圆表示地球,读图回答问题。 2.若线段PR表示赤道,则线段MQ: A、肯定是纬线 B、M、Q两点的纬度是70° C、肯定是经线 D、P点到M点的最近距离约是1110千米 3.若线段PO为0°经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段QO肯定是70°E线 B、Q点肯定在西半球上 C、线段MO肯定是110°E线 D、线段RO肯定是180°线 4.有关下图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东经度范围内,在西半球 B.甲地位于北半球,无太阳直射现象 C.乙地位于西经度范围内,在东半球 D.乙地位于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 5. 地球上某点,其南侧是中纬度,北侧是低纬度,西侧是东半球,东侧 是西半球,该点的地理坐标是 A. 30oN 160oE B. 30oN 20oW C. 30oS 20oW D. 30oS 160oE 6. 7.一架飞机从M点出发,以111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北飞越北极点后继续沿经线圈飞行,8小时后到达的地理位置是( ) A.无法确定 B.100oE 50oN

8. 若某人从赤道上的P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北、正西和正南方向分别前进100千米,则其最终的位置 A. 回到P点 B. 在P点的正南方向 C. 在P点的正东方向 D. 在P点的正西方向 9.下面的光照图中,从A到B的最近的路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丙区域内实际面积的比较为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丙>甲>乙 (2)图中a、b、c、d中不能 观测到北极星 A.a B.b C.c D.d 11.如图所示,一架飞机从A地出发,沿路径向B处飞行,则飞机的飞行 方向是() A.一直向南 B.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C.一直向北 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12.图中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A到B是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B.从C到D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C.从A到B是向西南 D.从C到D是向东北 13.距北京最远的地点可能在( ) A.美国B.南极C.澳大利亚D.阿根廷 14.确定地理坐标 15. 确定方向E在B的方向,C在D 的方向, F在C 的方向 答案:1-5ABDAD 6. DBB 7-9 CDB 10.CB11-13DAD

全国高考I卷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全国I卷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笔者在第一时间对高考地理试卷进行了分析。总体来讲,2018年高考I卷地理试卷较2017年题目难度有所下降,尤其是选择题,整体难度不大。综合题37题也没有出现去年的图象分析,而是转向了区域探究。针对2018年全国高考I卷地理,笔者将从考点分布、能力考察以及命题方向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侧重课本知识,注重自然地理。 本次命题考点较为分散且所占比值相当。先看一下本次考试的考点分布吧。 8 7 6 5 4 3 2 1 从考点分布上可以看到,考点分散在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各个单元,且每个考察点所占分值均在4~8分左右,相差不大。这样分散的考点考察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复习中不能存在遗漏的考点,要做到面面俱到。而在知识模块上,还是一如既往的侧重自然地理,难点也都在自然地理(6~8题以及37题)。所以必修一的自然地理还是考试的重中之重。

二、侧重探究,注重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本次考试虽然试题难度上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今年的试题的一大特色就是及其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试题中“推测”出现3次,“分析”出现“2次”,可见本次考试的难点就在于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即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也是近年来高考地理的侧重点(最为典型的是2017年全国I 卷37题)。 本次考试结束后考生普遍反映“试题不难但不好拿分”、“综合题不好答”、“大题写起来像是在写政治”。参阅过答案后笔者也在感慨答案的言简意赅和一语中的。答案精炼又准确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笔者一直给学生强调的锤炼答题术语的能力。高考答题一定要观点鲜明,针对“高考阅卷”有的放矢,一下子抓住题目的要害,把“阅卷老师”最愿意看到的得分点写在最显眼的位置。这种语言表达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作业及考试中不断训练,要抓住高考地理的“命脉”——“因地制宜”和“整体性思维”。高考综合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解决区域问题,因而要高屋建瓴地考虑问题,发散思维,整合要点,最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 44% 34% 12% 10%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区域地理 选修地理

高中世界地理填图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世界地理 第一章世界地理概况 一、识图目标引领 1.掌握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以及大洲和大洋的分界线。 2.识记世界主要岛屿和半岛,主要海峡和运河。 3.明确跨不同大洲的国家;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等。 二、识图读图训练 1.读图1-1-1,填图并回答: (1)将下列七大洲的代号填写在图上: A亚洲B非洲C南美洲D南极洲E大洋州F北美洲G欧洲(2)将大洲界线填注在下列横线上: A与F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与D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与A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国家的代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美国②俄罗斯③土耳其④埃及⑤哈萨克斯坦 跨A和G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跨A和B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跨E和F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图1-1-2,填图并回答: (1)将下列四大洋的代号填写在图上: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 (2)将大洋间水域及通道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A与C之间的人工通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通道是__________________。 B与C之间的人工通道是____________,北连_____和_______海峡,南接______海。

高二地理考试卷分析

高二文科地理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特点 1、反映教材内容的全面性。 这次考试考察的内容比较全面,《世界地理》每节内容都有涉及。 2、重视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这次考试共31题,选择题28道。地理高考尤其关注地理事物的区域性和区域特征。区域地理试题突显地理学科特点,利用区域地图作为载体可以考查考生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 3、突出地理学科特点,重视图表的应用。 综合题考试共3题,每道题都有图,需要学生认真分析地图和统计图表才能找到答案,同时问题也涉及课本上的简单概念和语句考查。 二、阅卷报告 (一)成绩分析 (二)主要失分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表现在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

知识的理解不够,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的失分。说明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2.运用知识能力不强。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特别是对一些区域图有效信息的提取较差,说明运用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 3.答题不规范。地理术语运用上不够精确,书写不认真。 5.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表现在选择题其他题目和综合题的简单问答上。试卷上很多平时多次强调的重点知识点,有部分学生没有记忆落实,更不用说理解和迁移。 6.学生对区域地图的判认以及定位,仍然是难点。地图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欠缺,表现在综合题读图识图、地理事物空间定位上,模糊不清或者空白。 (二)改进教学建议 1.重视基础。对学生应以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为主,狠抓课堂内容的落实,新课、习题课同等对待,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背诵。定期把学生的学道和练习册收起来检查,看看落实情况。并定期抽查学生的背书情况,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注重能力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是后天练习得来的,因此要今后剩下时间的复习中加强对练习的训练,特别是图表题的练习,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注重规范。老师上课用语规范,对学生强调答题的规范性,特别是作业的规范书写。

高中区域地理填图练习_世界

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南海、安达曼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波斯湾 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堪察加半岛、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萨哈林岛(又称库叶岛)、加里曼丹岛(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岛)、苏门答腊岛、斯里兰卡岛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黑龙江、黄河、长江(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长河)、湄公河、恒河、印度河、乌拉尔河 贝加尔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咸海、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死海(世界陆地最低点)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秦岭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阿拉伯高原、德干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鲁卜哈利沙漠(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沙漠)

日本填图 日本海、太平洋、朝鲜海峡、津轻海峡、濑户内海、东京湾 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北海道岛、关东平原(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日本最高峰)东京、横滨(著名海港)、名古屋、大阪、神户(著名海港)、北九州、筑波(科学城) 东南亚填图(一)

太平洋、印度洋、马六甲海峡 老挝(万象)、越南(河内)、泰国(曼谷)、柬埔寨(金边)、缅甸(仰光)、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菲律宾(马尼拉)、文莱(斯里巴加湾)、 东帝汶(帝力) 东南亚填图(二)

高考考点细目表及试卷分析(2016年整理版)

近四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及四川卷与全国卷的差异 1.下面是近四年五套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的知识点在考纲中的分布比较表

2.近几年全国卷的试题分析 从知识点考查对比看,四年的常考点主要侧重于对大气、水、地壳地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工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的考查,几年来,难度较小、易得分的知识点集中在工业、农业、人口、城市等方面,难度很大的地球运动部分五套题中只出现两组选择题,值得注意。四年的考试对自然地理的大气、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的农业、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等知识点的考查占的分值很大,年年高考都有涉及,充分体现了重基础、重主干知识的考试要求。 试题的情境素材均来源于现实的社会和生活。如2016年全国三卷考查上海市及周边的人口问题,给学生一种十分接近、现实的感觉。不仅为问题设计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而且能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目前发展速度较快的快递业也出现在高考试卷,让学生感觉地理学习终身有益、终身有用。 试题命题素材科学严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注重反映社会发展,凸显学科特色。如体现当今科技进步与发展的2013年4-6题“地膜覆盖”材料;通过文字表述形式呈现,让考生极大丰富了想象,走出教材,增强了试卷的可读性、趣味性,充分、准确凸显了地理学科特色。 3.2015年四川卷地理和2016年全国卷地理的区别 试卷结构差异:2015年四川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选择题共12个,每个4分,总分达到48分。主观题2道,52分的分值。一个中

国区域,一个世界区域。评分细则每点两分,学生可以看分答点,比较好把握。选修内容没有单独命题,融合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2016年全国卷,选择题11个,每个4分,总分是44分。主观题必做题2道,考查必修1、2、3的知识。选做题3选1,考查选修的知识,每题10分。评分细则中,每点分值不一样,1分2分3分不等,学生做题时比较难把握。 知识侧重点考查差异: 2016年地理高考选择题侧重考查人文地理知识考查,不居于教材,命题灵活,材料多来源于生活,试题难度较大。2015年四川卷考查自然地理知识为重,但侧重于地理原理的考查,试题难度较小。

(最新)2019年高中地理地理图表完全解读 专题04 其他等值线图练习 新人教版

专题04 其他等值线图 考向1 等降水量线图上降水量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典例一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下图示意我国某沿海省份一城市某年等降水量线分布,该年降水量接近当地多年平均值。据此完成1—3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该年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 A.甲B.丙C.乙D.丁 2.推测M区域年降水量较大的原因是 A.河水蒸发量大,水汽充足B.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 C.距海较近,受海洋影响大D.城市的热岛效应显著 3.该省份的自然植被主要是 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1.A 2.B 3.A 典例二 下图是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根据材料,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等降水量线图用以反映某区域的降水量多少和分布,是等值线图中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高考常考查的 一种形式。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1.判读数值大小及递变 (1)关注图中降水量的最大值(如图2中R地)、最小值(如图1中丁地)并且能计算出降水的最大差值。 (2)关注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其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图2中由南向北递增)。 2.描述延伸方向 (1)若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降水多的区域表示沿海,反之表示内陆。 (2)若与等高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拔。 (3)若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多的区域为迎风坡,反之为背风坡。例如第一组例题中安第斯山脉南部,西坡降水多于东坡。 3.观察形状变化 (1)若闭合可能为多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迎风坡,如图2中Q地),也可能是少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背风坡或内陆盆地等),其判读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2)若等降水量线弯曲,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降水多少,并分析其原因。 4.把握疏密程度 (1)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大,一般山区或山地迎风坡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如图1中甲地附近。 (2)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小,一般地势平坦的平原、高原等降水量线比较稀疏。如图1中丙地南侧。 (2018年高三省际名校联考)读我国某地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下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最大差值是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2018年高考地 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一直以来强 调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鼓励学生结合地理原理和学科思想方法进行思考,解答日常实践中的问题。如第10题从乘长途客车从重庆经遵义至毕节旅游”出发,展现了形象生动的地理情景,通过长途客车选座”来讨论日出方位问题,引导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来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体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学科理念。 四是坚持改革方向,弘扬核心价值观。十九大召开以来,全国卷I地理命题紧跟改革脚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体现了全球化的地理格局,注重考查学生整合地理知识、探求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扩展视野、放眼世界,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体现了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填图练习

一、东亚和日本 1.读右图,识别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1)写出国家及其首都: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 (2)边缘海:⑥__________、⑦__________、 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⑩__________。 (3)东亚最大半岛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大群岛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各国首都的名称: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E.__________。 (2)图中A、D、E三地的气候类型依次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东南亚 1.__________2.__________ 12.__________13.__________14.__________ 2、读右图, (1)写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__岛、C.__________半岛、 D.__________岛、E.__________岛。 三、南亚 读南亚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写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国家和地区: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 河流: 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 海、海湾: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中华人民共和国、阿富汗、伊朗;喜马拉雅山、东高止山、西高止山、德干高原。 四、西亚和北非 1.读西亚和北非图。 识别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1)海、海峡、湖泊: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 J.____________。 (2)主要国家: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 2、读非洲东北部地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数码①代表______运河, ②代表_____(国家),③代表____河。 五、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读图,填注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1)主要国家: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 (2)河、海、海峡: A.____________河、B.____________河、 C.____________湾、D.____________海峡、 E.____________岛、F.____________角。

流域图的判读-高中地理图表提升练习

流域图的判读 [知识点拨] 1. 流域图分析 流域图常常作为背景图考查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水系等自然特征和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等人文地理特征,综合性较强,是高考备考的重点。就某一具体流域而言,常常考查该流域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某一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而某一自然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流域内开发过程面临的问题及开发方向则是常考重点内容。 获取信息 ①河段多大型水电站、水利枢纽,地势落差大、水量丰富,地形多峡谷;②区域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严重;③中下游地区能源资源丰富,能源工业发达;④河段流域狭窄,泥沙淤积严重,成为“地上河”。 解读信息 流域开发地理背景分析 (1)根据流域的形状或者是主要的河流、经纬度以及地理标志物,判断出流域的地理位置,分析其地形地貌特点、气候特点、植被特点等。如上图,根据河流的形状呈“几”字型,判断为黄河流域。 (2)根据资源符号判断优势资源及其分布。黄河流域优势资源主要是能源资源,上游地区多水能,中下游地区多煤炭和石油。 (3)根据水系的形状推断流域地势特点。黄河流域地势整体来看是西高东低,由北向南倾斜。 2.流域图的读图流程 第一步:确定流域地理位置 可以根据经纬度、海陆轮廓,典型地理事物等确定流域的地理位置,这为调动流域地理特征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第二步:分析流域地理特征 一般分析模式为:干支流流向→地形特征,地势→水能蕴藏,气候特征→补给类型、流量,植被覆盖率→含沙量。

第三步:明确流域开发方向与整治措施 根据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流域内资源状况确定开发方向;由工业、农业等经济活动中产生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治。涉及到某一具体区域要注意其突出特征和典型问题。 [典题示例] [典例] (2016·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如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格。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改善水质发电增加生物多样性土地开发开采河沙改善航运条件 (3)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汇总 1、岩石圈的结构: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都是由岩石组成。 2、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构造、化石(仅沉积岩中有);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 (1)突破口----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 (2)环节名称: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外力作用---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重熔再生---岩浆 4、地质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5、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板块相撞,大陆--大陆:山脉 大陆--大洋:大陆上形成山脉或岛屿,大洋处形成海沟。 板块张裂,裂谷、大洋中脊(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

重要例子: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地中海逐渐缩小) 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东亚岛弧链、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落基山: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安第斯山: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 6、概念辨析: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层 地貌、地表形态:山岭、谷地 7、流水作用: 流水侵蚀:峡谷、瀑布、河流上游V形河道。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沟谷发育 流水沉积:冲积扇(山前);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入海口) 8、风力作用: 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新疆魔鬼城 风积地貌: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成因 练习题 1.下列岩石中能见到气孔的是() A.玄武岩 B.花岗岩 C.大理岩 D.石灰岩 2.记录地理历史的"书页"和"文字"是指() A.各种化学元素 B.地层和化石 C生物D.组成地壳的地层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试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70'),第二部分是综合题(30')。 1.注重基础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本学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二、学生考试失分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 对部分学生(普通班)试卷进行抽样分析,选择题60分以上占15.25%, 40--50分以上占43.7%,30分以下占23.56%,综合题得分较低,反映出学生对区域地理的知识都掌握的比较薄弱。总平均分为57.435,高分学生比较少,这也是由于试题主面题考部分是区域地理知识,学生仍未学到。低分学生较多,反映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差别。 三、学生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学生考试结果分析,与预期值有一定差距,从全年级来看,重点班80分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