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和势能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案

第4节动能和势能(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

2、知道重力势能及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了解弹性势能及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了解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

能的转化实例

重点难点:动能、势能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引入:

图片出示“小鸟”、“飞机”,提问“两者有何联系?”

――小鸟撞飞机

师:大飞机“害怕”小飞鸟

新闻:2001年12月1日,南航某航班在海口机场正常起飞.当飞离地面一定高度时,飞机左侧发动机传来的声音出现异常,反应机敏的机组迅速采取行动,确认发动机各项工作参数正常,机组驾驶飞机继续飞行.一个小时后,飞机在广州白云机场安全降落.经地面机务人员检查,确认飞机遭到小鸟“袭击”.出现异常的左发动机有明显的鸟击痕迹,叶片变形,另有残余的小鸟羽毛和腥味.

据了解,小鸟一直是航空公司的“心头大患”,历史上曾有多次因飞鸟撞击而造成飞机损坏,甚至机毁人亡的恶性事件.在高空中,一只飞鸟与正快速飞行的飞机相撞会粉身碎骨,而由高级合金制造的飞机机体也会严重受损.那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事故呢?

――原来这都和动能有关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的形式——动能和势能一、动能

师:什么是动能?

科学中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师:你能举出我们身边具有动能的物体吗?

生:举例各种具有动能的物体(奔跑的运动员,飞翔的飞机、转动的风扇、奔流的河水,射出去的子弹,被吹动的空气具有动能。)

师: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都具有动能。

师:用手仍出去的子弹有动能吗?它的动能与射出的子弹相比要小,可见,动能有大小之分。

你认为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让学生物体的动能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根据生活经验猜测 -------和质量、速度有关

设计实验方案:(控制变量)学生讨论

演示实验(学生演示)

1、将小车放置斜面一定高度释放后撞击木块;第二次在小车上放置重物在斜面同一高度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它的质量有关,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将小车放置斜面较低的高度释放后撞击木块;第二次将小车放置斜面较高的高度释放后撞击木块。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

师:这个实验又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它的速度有关,同一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师:通过从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生: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

课堂练习(我知道)

(1)一辆汽车突然加速行使,它的动能______。

(2)火车进站时做减速运动,它的动能______,停止后,它的动能______。

(3)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正在洒水,它的动能______。(4)汽车空载和满载时以相同速度前进:动能大。(5)某同学慢跑和快跑时:动能大。师: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除了刚才小鸟,还有哪些方面,动能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生:台风、洪水、地震、泥石流等对人类的危害,汽车高速行使等

师:我们人类有没有对动能进行利用?来为我们服务

生:如风力、水力发电,各种动力机械等

过渡:近年来,杭州的经济发展迅猛。各地都有不少建筑工地。当我们从工地附近走过时,会看到工地上会有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时你也会特别地小心。你知道安全警示牌的内容吗?你又会担心什么?

当心落物当心吊物必须戴安全帽

――担心落物。那么落物的动能又是从哪儿来的呢?

――势能转化而来。

二、势能

㈠重力势能:

师:势能有两种类型,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探究: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甲乙两人合作。甲双手拉平白纸,乙拿圆珠笔将笔尖向下在不同高度落向纸面,观察笔对纸的破坏情况。

师:你有什么结论?

师:书上是怎么做的器材:矿泉水瓶、水、沙子

如何利用所给进行假设的检验

如何在实验中控制有关的变量

结论: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㈡弹性势能:

演示:取出一音乐盒,上好发条,使其发出动听的声音,同时也可看到风车不停地转动。提问:风车现在在运动,具有动能,发出声音,有声能,在上述过程中,是什么能转化为了

动能和声能?――弹性势能

师:由于发生形变而具有的势能叫弹性势能。

学生举例说明具有弹性势能的各种物体。如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弹弓、弩、机械手表等。

讨论:1、以射箭为例,说明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2、机械表:利用表内卷紧的发条所具有的弹性势能,驱动齿轮和指针走动。

结论: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形变的大小有关。物体的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师: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可以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课堂小练:说明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①在海上行驶的轮船;

②高空中云彩里的小冰粒;

③拉长的弹弓橡皮条;

④空中飞行的子弹。

师:一个物体具有机械能,可以具有动能和势能,也可以只具有动能或者只具有势能.

机械能=动能+势能

学生回忆小结:动能、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作业:1、作业本

2、搜集我国长江三峡水电站的相关资料

3、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外调查活动:调查市区限速标志牌上各类车型的限速情况。思考:车站应该建在哪个位置?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难点: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三、教具:滚摆,单摆,斜槽,弹簧片,木球,人造地球卫星的挂图等。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

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

2.引入新课

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粒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3.进行新课

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役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

力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实验2:单摆实验。

此实验摆绳宜长些,摆球宜重些。最好能挂在天花板上,使单摆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动,以便在黑板上记录摆球运动路线中左、右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位置。分析单摆实验时,摆球高度的变化比较直观,而判断摆球速度大小的变化比较困难,可以从摆球在最高点前后运动方向不同,分析摆球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作为这一难点的突破口。顺便指出像单摆这种往复的运动,在物理学中叫做振动。

摆锤向下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变大,摆锤的动能增大。当摆锤向上转动过程中,速度变小,摆锤的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综述实验1、2,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思考]:在上述两个实验中,我们发现小球和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都在减少,最后会停在最低点,你知道机械能到哪里去了吗?若没有摩擦阻力,摆锤和滚摆将怎样运动?

小球和滚摆每次都会上升到原来的高度。这就是说,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动能和势能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师: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有着广泛的应用。

4、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应用

撑杆跳高和水力发电站。

师:你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说明动能与势能间相互转化的应用吗?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有些事例比较复杂。例如: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沿一条曲线(抛物线)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呢?

(板画足球轨迹,依图分析)首先我们来分析足球离地面的高度的变化,这是判断足球重力势能变化的依据。很明显,在上升过程中足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接着再分析足球的速度。足球在最高点时不再上升,说明它向上不能再运动。所以,足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小;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又逐渐变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足球在上升阶段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下降阶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5、课内练习巩固.(见课件)

人造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它的位置离地球有时近、有时远。(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轨道图)现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例,它离地球最近时(此处叫近地点)离地面439公里,离地球最远时(此处叫远地点)离地面高度是2384公里,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114分钟,它在近地点时,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此时离地面最近,重力势能最小。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直到远地点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卫星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在卫星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4.小结

(1)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必定有动能和势能各自的变化,而且是此增彼减。(2)动能的增减变化,要以速度增减来判断。

(3)重力势能的增减变化,要以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增减变化来判断。

(4)判断弹性势能的增减,要根据弹性形变大小的变化。

5.练习: 6.布置作业

观察:

①落地瞬间,球速变化?篮球形状变化?

②弹起瞬间,球速变化?篮球形状变化?

下列物体各具有哪种能.

①沿平直轨道行驶的火车. _______

②被拉长的橡皮筋. _______

③被拦河坝挡住的河水. _______

④正在空中下落的伞兵. _______

⑤在路上行走的人. _______

⑥被拧紧的钟表发条._______

. .

初二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第四节动能和势能——动能教学实录 【设计理念】 本节教案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写的《探索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以动能和影响动能的因素为线索,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把势能作为学生课后学习探究的内容,把课堂教学和课后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采用集体思考、讨论的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堂教学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着和参与者,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教材分析】 2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实录】 一、引入新课 学生看一则新闻:《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多媒体播放课件)

师: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 (说明:从生活到物理,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一)能的定义和单位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形式的能量?看谁知道的最多。 生:光能、电能、热能、声能、太阳能、风能…… 师:同学们知道的能量可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四个情景。(多媒体播放课件:流水推动水磨转动,风推帆船、吹动风车,子弹击穿木块,汽车撞击木块。)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流水、风、子弹、汽车是否具有能量? 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讨论后回答:它们都是运动的。 师:根据它们的特点,大家认为这种形式的能应该怎样命名? 生:讨论后回答:应该叫动能。 师:好,就叫它动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能。(板书课题:动能) 师:同学们能否试着给动能下一个定义? 生:讨论并给出定义。 师:(板书:1.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除了刚才的四个物体,大家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动能?请讨论回答。 生:讨论并举例。如奔驰的骏马、飞行的小鸟、游动的鱼、地球、月亮…… (说明:此处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师:指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并指出动能的单位。(板书:2.动能的单位:焦耳。) (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师:请同学们看第90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动能,由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说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生:讨论并提出问题。 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师与生:共同讨论确定研究课题: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例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认识动能和势能-教案

南塗中学九年级物理教案 13.4认识动能和势能(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⑵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描述所观察各种能量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⑷通过探究动能和势能分别跟哪些因素有关,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难点:势能的概念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讲述故事,提示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 (1)《小子弹和大石头》:抗日战争期间,一天,日军进攻我军,火力很猛,我军的子弹快要打光了。“准备大石头,节约子弹!”我军连长发出了命令。战士们立即利用战斗间隙,把一块块石头搬到战壕前沿。“敌人进攻了,滚石头!”连长又发出了命令。战士们用力向下一推,几百块巨大的石头从山头滚下,犹如发生了山崩,砸得日军死的死,伤的伤,龟缩到山脚下面去了。滚下的石头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 (2)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一乘客从疾驰的火车里扔下一个小小的馒头,正好砸在一位在铁路边值班的工人的头上,这位工人当即昏倒。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能 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上的图13-19,讨论分析: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这些物体是否能够做功?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从功的角度来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出“能量”的定义。再引导学生列举一些生活和自然界中物体做功事例,让学生正确认识、感悟“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

11.4认识动能和势能_教案

《11.4认识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作课教师:马晨楠作课对象:九年级197班时间:2014年9月12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⑵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⑶通过描述所观察各种能量现象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⑷通过探究动能和势能分别跟哪些因素有关,学习运用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加强科学方法教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难点:势能的概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讲述故事,提示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 (1)《小子弹和大石头》:抗日战争期间,一天,日军进攻我军,火力很猛,我军的子弹快要打光了。“准备大石头,节约子弹!”我军连长发出了命令。战士们立即利用战斗间隙,把一块块石头搬到战壕前沿。“敌人进攻了,滚石头!”连长又发出了命令。战士们用力向下一推,几百块巨大的石头从山头滚下,犹如发生了山崩,砸得日军死的死,伤的伤,龟缩到山脚下面去了。滚下的石头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

(2)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一乘客从疾驰的火车里扔下一个小小的馒头,正好砸在一位在铁路边值班的工人的头上,这位工人当即昏倒。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能 让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上的图11-19,讨论分析: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这些物体是否能够做功?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从功的角度来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出“能量”的定义。再引导学生列举一些生活和自然界中物体做功事例,让学生正确认识、感悟“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紧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下面事例中的问题:四、五级风能够推动帆船“逆水行舟”,八、九级大风可以使大树“前仰后合”,而飓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 问:哪种风具有的能量最大?(答:飓风。) 问:你怎样判断能的大小?(答:比较它们能够做的功的多少。)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2.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图11-20和11-21针对上述实例,分析思考下列问题。,得出动能的初步概念。 (1)以上这些物体是否具有能量?为什么?(答:具有能量,因为它们都能做功。) (2)它们为什么能够做功?(答:因为它们都是运动的。)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

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节动能和势能 【课题】动能和势能 【重点和难点分析】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重力势能概念建立:由于实际看到的下落物体做功都表现为有速度的物体的做功,所以在建立重力势能概念时,要强化能够做功的物体就有能量.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由于能量和做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

物理11.3《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11.3《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教材及课程分析: 《动能和势能》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一章第三节内容。本节的知识包括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授课时间为一课时。本节教学以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通过大量自然现象及生活实例,让学生去想、去做、去表达、去领悟,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能量的存在,理解动能和势能,是学生进一步理解能量的引路石,对整个初中关于能量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状态中,通过直观的实践、探究活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和力求创新的教学思想。 学情分析: 1.在前一段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对“功”“能量“这一词眼已不间断地有所认识,这是学生学习动能和势能的认识基础; 2.学生对生活现象当中蕴含的一些物理知识颇有兴趣,这是学生学好本课知识的兴趣基础; 3.学生已具备了物理实验探究意识及方法,乐于运用身边的器材来设计实验来探究其中的物理道理,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意识,为教师课堂上的顺利指导奠定了基础; 4.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分组探究时要注意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搭配,做好分工与合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能量的概念。 (2)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能量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 用,做到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物理的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养成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及人相处,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实例理解动能的初步概念,探究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难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课时安排] 1课时

动能和势能的教案

第四节动能和势能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能的单位是焦耳。 2.知道什么是动能,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及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4. 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二、教具 斜槽,不同质量的铁球,木块;一把刻度尺,外形相同的一个铁球和一个木球,一个装有细沙的金属盆.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引入“能量”这个词。 运动员在激烈运动后,我们说消耗了体内储存的能量;燃烧煤可以取暖,我们说煤燃烧时放出了能量;电灯发光,电炉发热,电扇吹风,我们说都消耗了能量。 在这些不同的现象中,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把它们联系起来,这就是能量,简称能。能的概念跟前面学过的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自然界中,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动能和势能。 2、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在描述物体的状态时,我们说物体或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似乎比静止的物体有“优势”,我们来分析一下.流动的水会使浮于其上的竹排变得运动,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运动速度很快,能将靶面击穿,运动的物体到底有什么“优势”? 这些运动的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这就是动能的定义.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例如,行驶的汽车,抛出的石块,踢出的足球,坠落的陨石等,都具有动能. 既然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那么对于不同的运动物体,它们具有的动能相同吗?对于同一物体,它的动能大小是固定不变的吗?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来学习下面的知识. 这是一个需要用实验来探究的问题,在设计实验之前,你先来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你的第一个猜想一定是动能大小与运动速度有关吧!除此之外,你还有其他的猜想吗?同样速度行驶的货车和出租车,假设撞在电线杆上,货车将其撞弯的程度要比出租车严重,看来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大小似乎也有关系.它们的具体关系是什么,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吧.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doc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动能和势能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二)教具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三)教学过程 1.复习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出示一木块,并将其置于水平桌面上。说明木块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块没有在重力方向上运动,所以重力对木块没有做功。继而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重力仍然没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进而强调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功的两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于两者的乘积。 2.引入新课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3.进行新课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

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 的能量叫做动能。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演示课本图1-1实验,实验可分三步: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 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变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教案示例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示例 课 件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927858256.html,“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示例之二(一)教学目的1.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举例说明。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二)教具1.麦克斯韦滚摆。2.课本图1-7的装置,在弹簧片前加一弹簧。3.单摆、皮球(或乒乓球)。(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质量一定的物体的动能的变化?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演示钢球从斜槽滚下,斜槽倾角应尽量小一些,使钢球从斜槽滚下的时间尽量长一些,引导学生观察钢球竖直高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回答上述问题)2.新课教学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到,钢球从斜槽滚下的过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快,动能增大,这个动能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回答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问: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动能可不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呢?演示滚摆(将摆轮涂成黑白相间,使学生明显观察到转速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摆下降时,摆轮越转越快;摆上升时,摆轮越转越慢,并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最后得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

相互转化的结论。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吗?演示课本图1-7(水平槽末端加一弹簧,以使动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明显显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钢球接触弹簧后,速度减小,弹簧压缩;弹簧恢复时,形变减小,钢球速度变大,但方向反过来了(教师应指出:动能大小跟运动快慢有关,跟运动方向无关,因为物体向任何方向运动都能做功)。对钢球和弹簧间的能的转化,应分两步讲:①从钢球压弹簧开始到弹簧形变最大:钢球动能由最大变到零,弹簧弹性势能由零到最大,即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②从弹簧形变最大到恢复原状:弹簧弹性势能又转化为钢球的动能。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先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例子,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下列事例:①演示单摆,引导学生观察摆球在高度最大处和最低点的速度大小,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②人造卫星:教师先指出:卫星在远地点,势能最大,在近地点势能最小。问学生:卫星由远地点向近球点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怎样变化?能量怎样转比?引导学生回答:卫星由远地点到近地点,势能减小了,减小的势能转化为动能,故速度增大。再让学生回答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能的转化情况。③撑竿跳高:由于过程比较复杂,可由教师分析讲解。为使问题简化,分析时一律不考虑起跳前助跑的作用。徒手跳高的高度由起跳时向上的速度决定。即起跳时的动能转化为最高点的重力势能。

第四节《动能和势能》教案(人教版初三) (4)

第四节《动能和势能》教案(人教版初三) (4) 2003年6月1日零时,文明遐迩的三峡工程大坝正式下闸蓄水。图14-1所示为水力发电 站的流程示意图,你明白三峡工程什么缘故要修建拦河大坝吗? 智 能 提 要 咨询:如何样正确明白得重力势能? 答:重力势能是由于地球对物体有吸引力和物体被举高而产生的.重力势能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决定的.因此,质量相同时,被举高的 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当被举高的物体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势能越大.一样情形下,物体被举高的高度是以水平地面为参考标准的,也确实是讲,物体离地面的高度确实是物体被举高的高度. 只有在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时,物体的重力势能才表现出来. 咨询:如何样正确明白得弹性势能? 答:弹性势能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结果.对同一物体,它的弹性 势能决定与其弹性形变的大小;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 性势能就越大;对不同的物体,弹性形变大小相同,弹性势能一样 也不同. 物体的弹性势能只有在物体的弹性形变发生变化时才 表现出来. 咨询:分析动能、势能的变化时,经常出错,有什么诀窍吗? 答:分析动能、势能的变化,必须抓住决定动能和势能大小因素不放.动能的大小决定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的大小决定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不能只考虑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忽略了另一个因素.例如,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正在洒水的洒水车,尽管速度没有变化,但它的动能依旧在不断减小,因为洒水车的总质量在不断减小. 智 能 归 例 图14-1 机械能 动 能 势 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跟质量和速度有关 跟质量和高度有关 跟弹性和弹性形变有关 信息快递:弹性势能的大小还跟物体的弹性强度有关.

培训资料动能和势能教案示例.doc

动能和势能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二)教具 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出示一木块,并将其置于水平桌面上。说明木块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块没有在重力方向上运动,所以重力对木块没有做功。继而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重力仍然没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进而强调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功的两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于两者的乘积。 2.引入新课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3.进行新课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课本图1-1实验,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变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解释弹性形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变化,叫做形变。如果外力撤消,物体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如: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等。 利用课本图1-4的实验阐明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为节省课堂时间,课前将两个性质相同弹簧,按照课本图1-4压缩到不同的长度。先后将拉紧弹簧的绳烧断,两次砝码被弹起的高度不同。弹簧压得越紧,放松时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动能和势能》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由“动能”“势能”两部分构成。其中,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概念的引入均以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为基础。教科书先简单介绍功和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动能、势能的存在。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其中涉及测量量的转换问题。教科书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实验是进一步认识势能的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加强他们的实践体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记住能的单位。 2.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 3.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学会用科学

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 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 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接着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木块、弹簧、橡皮筋、斜槽、不同质量的钢球、玻璃球等。 六、教学过程

动能和势能教案示例之二

动能和势能教案示例之二 动能和势能教案示例之二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3.能解释一些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二)教具 1.可以改变倾斜度的斜面(或斜槽),质量显著不同的两个钢球(或金属滑块),木块一个,用以做课本图1-1的实验。 2.玩具弹簧枪(或课本图1-4的实验器材)。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引入“能量”这个词。 运动员在激烈运动后,我们说消耗了体内储存的能量;燃烧煤可以取暖,我们说煤燃烧时放出了能量;电灯发光,电炉发热,电扇吹风,我们说都消耗了能量。 在这些不同的现象中,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把它们联系起来,这就是能量,简称能。 2.新课教学 (1)“能”是什么? 能的概念和跟前面学过的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一个物体能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 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机械能。 (2)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吗? (启发学生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运动物体能做功。例如,风可以吹转风车,流水可以推动水磨,挥动的铁锤可以把桩打进地面等。当学生举例中固体、液体、气体都有了时,教师总结: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物体,只要它们运动,即具有速度,就具有动能)提问:运动物体做功后静止,它还具有动能吗?动能到哪里去了呢?

(启发学生得出物体不运动就没有动能以后,教师讲解:物体原有的动能用来做功了,即能量可以做功,做功要消耗能量。打个比方,你有钱可以买商品,买了商品钱就付出去了) (3)用小钉锤钉木桩和用大铁锤钉木桩,显然做功多少是不一样的,这说明运动的钉锤和铁锤具有的动能大小不一样。那么,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教师演示课本图1-1所示的实验。先说明钢球把平面上的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就越多,这是因为阻碍木块运动的摩擦力是一定的,推得越远说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越多,表示钢球推木块前具有的动能越大。然后做同一个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的速度不同,得出:钢球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的结论;最后做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速度是相同的,从而得出: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教师总结:运动物体的动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两个因素有关。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提问:行驶的出租车和卡车,如出租车速度大于卡车速度,哪个动能大些?如出租车速度小于卡车速度,哪个动能大些?(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前一情况无法判断,后一情况是卡车的动能大)教师总结:动能由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决定,且是随任一因素增大而增大的。因此在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时:①当一个量相等,另一个较大时,则动能较大。②当两个量都较大时,动能亦较大。③当一个量较大,另一个量较小,则无法判断动能的大小。 最后说明: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是一个定性的粗略的比较,并不是数学上的按比例的变化。 (4)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吗? (启发学生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举高的物体落下来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重锤落下来打桩,拦河坝把水位升高,水流下来可以冲动水轮机等)教师强调:如果不把重锤举高,重锤就不能把木桩打入地里做功;如果没有重力作用,铁锤就不会落下来。因此被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5)提问: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由重锤打桩得出:

11.3新人教版动能和势能教案

11.3《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实例从做功的角度描述能量。能说出能量与做功的关系。记住能的单位。 2.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 3.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意识。 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动能”“势能”两部分构成。其中,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概念的引入均以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思想为基础。教科书先简单介绍功和能的关系,然后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动能、势能的存在。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其中涉及测量量的转换问题。教科书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实验是进一步认识势能的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加强他们的实践体验。教学重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什么是能量? 物体在人的推力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人对物体做了功。 钢球撞击物体,对物体有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钢球对物体做了功。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二、不同形式的能力: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流水推竹排前进、风吹帆船前进

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动能和势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哪些物体具有能量; (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并能举出一些具有动能和势能物体的例子; (3)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通过实例认识物体的动能及势能。 难点: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木块、长木板、小车、钩码、两个不同质量的钢球、斜面、木块。 四、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视频《什么是能》。发生形变的跳板将运动员弹起;被拉开的弓将箭射出;升高的重锤将桩打入土中;流动的水推动水轮机转动发电。跳板、弓、重锤、水对其它物体做功了吗?学生讨论并回答,发生形变的跳板对运动员做了功;被拉开的弓对箭做了功;升高的重锤对桩做了功;流动的水对水轮机做了功。教师指出,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能量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焦耳(J)。 五、新课讲解 (一)动能 教师播放视频《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运动的汽车能拖走小木块,说明运动的车具有能量;移动的龙卷风能刮飞树木,说明移动的风具有能量;流水推动水磨,说明流水具有能量;风(流动的空气)推动帆船,说明流动的空气具有能量;飞速运动的子弹击穿木块,说明运动的子弹具有能量。这些具有能量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观看视频讨论,这些物体都在运动。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你知道下列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吗?学生讨论并回答,风能推动帆船,风具有动能;流水能推动皮划艇,流水具有动能;子弹能打穿鸡蛋,子弹具有动能。 沈阳开往上海的195次列车经过上海分局管辖的沪宁线103区段时,突然从列车左翼车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学设计教案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学 设计教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教案示例之二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二)教具 1.麦克斯韦滚摆。 2.课本图1-7的装置,在弹簧片前加一弹簧。 3.单摆、皮球(或乒乓球)。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质量一定的物体的动能的变化 (2)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 (演示钢球从斜槽滚下,斜槽倾角应尽量小一些,使钢球从斜槽滚下的时间尽量长一些,引导学生观察钢球竖直高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回答上述问题) 2.新课教学 (1)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到,钢球从斜槽滚下的过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快,动能增大,这个动能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回答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 问: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动能可不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呢? 演示滚摆(将摆轮涂成黑白相间,使学生明显观察到转速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摆下降时,摆轮越转越快;摆上升时,摆轮越转越慢,并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最后得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吗?

演示课本图1-7(水平槽末端加一弹簧,以使动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明显显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钢球接触弹簧后,速度减小,弹簧压缩;弹簧恢复时,形变减小,钢球速度变大,但方向反过来了(教师应指出:动能大小跟运动快慢有关,跟运动方向无关,因为物体向任何方向运动都能做功)。 对钢球和弹簧间的能的转化,应分两步讲:①从钢球压弹簧开始到弹簧形变最大:钢球动能由最大变到零,弹簧弹性势能由零到最大,即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②从弹簧形变最大到恢复原状:弹簧弹性势能又转化为钢球的动能。 (3)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先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例子,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下列事例: ①演示单摆,引导学生观察摆球在高度最大处和最低点的速度大小,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②人造卫星:教师先指出:卫星在远地点,势能最大,在近地点势能最小。问学生:卫星由远地点向近球点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怎样变化能量怎样转比引导学生回答:卫星由远地点到近地点,势能减小了,减小的势能转化为动能,故速度增大。再让学生回答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能的转化情况。 ③撑竿跳高:由于过程比较复杂,可由教师分析讲解。为使问题简化,分析时一律不考虑起跳前助跑的作用。 徒手跳高的高度由起跳时向上的速度决定。即起跳时的动能转化为最高点的重力势能。 撑竿跳高时,人在起跳时使撑竿弯曲(形变),这时人具有动能,撑竿具有弹性势能。到最高点时,撑竿恢复原状。人的动能和撑竿的弹性势能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 故撑竿跳高比徒手跳高的高度大。 ①跳板跳水:引导学生回答:起跳时为什么人要向下猛压跳板(答:使跳板形变,具有弹性势能)人离开跳板时的动能是哪里来的(答:跳板的弹性势能转化来的)人起跳的高度由什么因素决定(答:由起跳时的动能,也就是由跳板形变最大时的弹性势能决定) 注意:不讨论人在空中的翻转。 3.板书设计 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想想议议 (1)演示皮球的下落和跳起(将皮球涂黑使它落在涂白的水平木板上,观察木块上的黑色圆斑),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为什么木块上是圆斑,而不是黑点(答:因为皮球发生了形变)

九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九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

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 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人教版物理八下《动能和势能》WORD教案1

人教版物理八下《动能和势能》WORD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白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探究实验中明白得阻碍动能势能的因素.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明白得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阻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究创新的科 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探究阻碍动能的因素. 难点:势能的概念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紧密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那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新课教学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课本图1-1实验,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看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说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说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看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开释。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说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动能和势能教学目的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教具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教学过程 1.复习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出示一木块,并将其置于水平桌面上。说明木块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块没有在重力方向上运动,所以重力对木块没有做功。继而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重力仍然没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进而强调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功的两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于两者的乘积。2.引入新课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

能量越大。3.进行新课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演示课本图1-1实验,实验可分三步: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