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逻辑解释

中公逻辑解释
中公逻辑解释

1、【中公网校解析】答案:A题干图形组成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从第一组后两个图形可知考查的是小图形的移动,解题的关键是将每组第一个图形看成两个相互重叠的小图形。第一组图形中是两个重叠的方框分别向两边移动后得到第二个和第三个图形;第二组也符合这一规律,故答案为A。

2、【中公网校解析】答案C;题干每个图形整体均可通过旋转相互转化,分析知此题规律为第一个图形顺时针旋转90°得到第二个图形,第二个图形顺时针旋转180°得到第三个图形,第三个图形顺时针旋转270°得到第四个图形,第四个图形顺时针旋转360°得到选项C。

3、【中公网校解析】答案B;每行来看,第一个图左右翻转得到第二个图,第二个图上下翻转得到第三个图。选择B。

4、【中公网校解析】答案A;每行前两个图形叠加,上半部分除竖线外,其余部分去同存异得第三个图形的上半部分,排除C、D两项;下半部分即圆圈部分白+黑=白、白+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选项中只有A符合。

5、【中公网校解析】答案D:先从数量上看,题干图形中包含的圆圈总数依次为3、4、5,第四个图形应有6个圆圈;再看圆圈的颜色,可发现题干第一个图形中只有一个黑色圆圈、第二个图形中只有一个白色圆圈、第三个图形中只有一个黑色圆圈、第四个图形中应只有一个白色圆圈。综上,可确定答案为D。

6、【中公网校解析】A。解析:前两个图形叠加,去掉有阴影的部分得到第三个图形。

7、【中公网校解析】A。解析:图形的数量转换。将1个向上的三角形看作4个向下的三角形,则每个图中向下的三角形的个数依次是10、9、8、7,选项中A是6个向下的三角形。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的数量转换,这一图形推理规律在近年来各类公务员考试中时有出现。当题中出现几种小图形时,若单独查看每一图形的数量不能解决时,就应考虑到是否存在图形间的数量转换,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具体的数量转化方式。

8、【中公网校解析】C。解析:观察两组图形,每组图形的内部图形与外部图形相接的边数,依次是0、1、2。当然,只有这一个规律并不能直接选出答案,因此,还需寻找别的规律。从另一个角度考虑,第一组图形中,外部图形的边数依次是6、4、5;第二组图形中,外部图形的边数依次是5、3、(4)。两个角度结合,可以直接选出答案C。

【考点点拨】本题由两组图形组成,是古典型图形推理。在解题时,一般是寻找这两组图形的相似规律,在根据一种规律不能选出答案时,要换个角度来思考,必要的时候,可以将两种规律结合来选出正确答案。

9、【中公网校解析】D。解析:九个图形整体来看,外围图形有9个位置,在每个位置上均出现了黑点、白圈、网格。

10、【中公网校解析】D。解析:五角星都出现在表格的对角线上,三角形都出现在表格的最外层。选项中只有D符合。

完整版逻辑学名词解释

逻辑学名词解释 1概念: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单独概念:是指仅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普遍概念:是指由若干个分子所组成的类的概念。它的外延包括许多的对象。 集合概念: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放映的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只有带否定词并使用其含义的,才是负概念。 论域:指一个正概念与其相对的负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组成的类。 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方法。 划分: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就是将外延较大的属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减少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即概念的限制就是从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概括: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其外延的逻辑方法。 命题: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特征在于其真假性。命题有具体内容和逻辑形式,逻辑学 _______ 不研究具体命题内容上真假,只研究命题形式真假性质和命题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 模态命题:就是包含“必然”等模态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包括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 简单命题:就是没有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主要包括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 推理:就是由一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直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性质命题) 肯定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联项一般用“是”表示。 单称命题:就是陈述一个特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主项专有名词,不需量词。全称命题:陈述一类事物的全部分子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主项普遍概念,量省。特称命题:就是陈述一类事物中至少存在着一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项不可省为“有的、有些” (其逻辑含义就是“有”即至少有一个,不排斥全部) 周延性:是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在量的方面的逻辑特征,是直言命题形式中对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的陈述情况。在一个直言命题形式中,如果陈述了它的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 延,那么其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 直言直接推理:就是前提只有一个命题的直言推理。 A :全称肯定 E:全称否定 I :特称坑定 0:特称否定 反对关系:A与E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同真,得以同假。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必假; 当一个假时,另一个真假不定。 矛盾关系:AO、EI之间的关系是: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即,一个为真时,另一个必假;当一个为假时,另一个必真。 等差关系:AI/E0之间的真假关系:全称真,特称必真;全称假,特称真假不定;特称假,全称必假;特称真,全称真假不定。 下反对关系:10之间的真假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当

2020年判断推理考试练习题(83)

2020年判断推理考试练习题(83)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判断推理题库之2020年判断推理考试练习题(83)。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 1.工伤,又称为产业伤害、职业伤害、工业伤害、工作伤害,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职业活动有关活动时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中不能认定为工伤的是: A.刘某将其5岁的孩子带入车间,结果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手指卷入搅拌器被绞断 B.某钢铁厂的技术人员因工作繁重而得了职业病 C.小区保安在执勤过程中不幸被大巴撞到 D.某公司员工在为企业运送货物时发生车祸,右腿截肢 2.直接暗示是指暗示者有意识地,一般采取直陈式的说明,把某种信息直接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他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间接暗示是指暗示者凭借其他事物或行动为中介,把要传达给受暗示者的关于某一种事物或行动的信息间接地提供给受暗示者,使他迅速而无意识地加以接受。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间接暗示的是: A.看到小明的考试成绩单,爸爸眉头一皱,对他的成绩很不满意 B.小美的妈妈平时招待客人时彬彬有礼,小美在妈妈的实际行动中明白了待人要有礼貌 C.小李让人带了封信给小赵,在信中小李请小赵在厂长选举时投自己一票 D.领导在职工大会上提倡大家多读书,读书好

3.折枝花,是传统纹样的几种样式之一,是指截取某种花草的一枝或一部分作为装饰纹样,一般有花头、花苞和叶子,纹样均为写实,且符合生长规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折枝花纹样的是: 4.错觉是指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错觉的是: A.海市蜃楼 B.凿壁偷光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风声鹤唳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解析:工伤的定义要点是: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职业活动有关的活动时受的伤害。A项是刘某的孩子不是劳动者,不属于工伤;B、C、D 三项都符合定义。故答案选A。 2.【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的定义,A项皱眉头属于直接暗示;B项小美妈妈用实际行动使小美明白要礼貌待人,属于间接暗示;C 项和D项都不属于暗示。故答案选B。

推理题解题思路

审核员考试推理题解题思路(一) 推理题一: 从七名审核员(小王、小张、小李、小陈、小杨、小孙和小韩)中选出四名对某企业进行审核。选择依据如下: 小王和小张中至少有一人被选,但不能两人同时被选 小杨和小孙中至少有一人被选,但不能两人同时被选 除非小李被选,否则小杨不可能被选 除非小张被选,否则小韩不可能被选 ( )1)以下哪种组成情况可能是被选中的四名审核员? A)小王,小张,小陈,小孙 B)小王。小张,小杨,小韩 C)小王,小陈,小杨,小韩 D)小张,小陈,小孙,小韩 ( )2)在被选的四名审核员中,肯定有 A)小张或小韩或两人均被选 B)小李或小陈或两人均被选 C)小杨或小陈或两人均被选 D)小杨或小韩或两人均被选 ( )3)以下哪两名审核员不可能同时被选 A)小王和小韩 B)小张和小李 C)小张和小杨 D)小杨和小韩 ( )4)如果小陈未被选,则被选的四名审核员中肯定包含以下哪两名审核员? A)小王和小韩 B)小张和小李 C)小张和小孙 D)小杨和小韩 ( )5)如果小孙未被选,则被选的四名审核员有几种不同的可能性?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解析】 做推理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给出的条件的含义,在做题时,时时对照条件进行决策。 这个题的关键是根据条件将人员适当的分组。

我们先来理解一下给出的条件: 条件1):王/张二选一,不能现时出现,可把此二人捆绑为一组; 条件2):杨/孙二选一,不能现时出现,可把此二人捆绑为一组; 通过条件1)、2),7个人分成了5组:(小王/小张)、小李、小陈、(小杨/小孙)和小韩,5选4就比7选4简单多了,这是本题的关键。 条件3):选“杨”之前必选“李”,但有“李”不一定有“杨”; 条件4):选“韩”之前必选“张”,但有“张”不一定有“韩”。( )1)以下哪种组成情况可能是被选中的四名审核员? A)小王,小张,小陈,小孙 B)小王,小张,小杨,小韩 C)小王,小陈,小杨,小韩 D)小张,小陈,小孙,小韩 【解析】 选项A),王与张同时被选,违反条件1) 选项B),王与张同时被选,违反条件1) 选项C),韩之前应选李,违反条件4) 只剩选项D),满足以上4个条件。 所以本题选D ( )2)在被选的四名审核员中,肯定有 A)小张或小韩或两人均被选 B)小李或小陈或两人均被选 C)小杨或小陈或两人均被选 D)小杨或小韩或两人均被选 【解析】题目要求“肯定有”,那么我们排出一个组合不包括选项中的人,反向证明其不成立。 选项A),从“(小王/小张)、小李、小陈、(小杨/小孙)和小 韩”选出“王,李,陈,杨”这个组合,其中并无张或韩,所以说四名审核员中必有张或韩是不成立的。 选项B),排出组合“张,孙,韩,X”还缺少一个呢,因李,陈,占了两个位置,他们不选,只剩3组了,要选出4个是不可能的。所以李,陈必选有其中一个。 选项C),排出组合“张,李,孙,韩”,这里就没有杨和陈,所以说

逻辑学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这种关系叫反变关系。 3、概念的矛盾关系是指a、b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其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如金属和非金属。 4、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5、当O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A 假;E真假不定;I 真假不定。 6、当O判断为假时,同素材的判断A真;E 假;I 真。 7、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8、当A判断为真时,同素材的判断E 假;O为假;I 真。 9、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10、在模态判断中,必然p和可能p之间是差等关系;必然非p与可能p之间是矛盾关系。 11、在“有S不是P”中,逻辑变项是S,P;逻辑常项是有……不是。 12、一个判断的主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全称判断;一个判断的谓项周延,则这个判断是否定判断。 13、若p∨q为真,p为真,则q取值为真假不定;若q为真,则p的取值为真。 14、若一有效三段论的结论为全称肯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小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 25、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上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真的。 26、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具有下反对和矛盾关系的判断,不应该承认它们都是假的。 27、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小前提为特称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为全称肯定判断,结论应为特称否定判断。 28、若一有效三段论,其大前提为MIP,则其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IP。 28、思维的逻辑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29若p→q为真,则当p为真时,q的取值为真;当p为假时,q的取值为可真可假。 30、三段论第一格的特殊规则是:(1)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大前提必须是全称判断。 31、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和负判断等形式。 32、“只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才能走向世界。”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为就 算沒有请外国人当教练,中国足球也能走向世界。用符号表示为p∧ q。(看不清负号在 哪) 33、“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南方来的都是我班同学。”上述推理违背了换位法推理中前提中不周延的项,结论里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正确的推理应为我班同学都是南方来的。因此,有些南方来的是我班同学。 34、在充分条件的假言判断中,前件真则后件真,前件假则后件假。 35、“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上述假言判断的负判断是并非只有多喝水,才能减肥,用符号表示为 p←q 。 36、根据概念外延之间重合情况,可以将概念间的关系分为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37、“苹果就是长在树上的水果”,这一定义犯了定义过宽的规则,“文学可分为戏剧、散

中公专家教您如何巧记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的重要考点

中公专家教您如何巧记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中的重要考 点 欢迎来到江西教师招聘网,中公江西教师网是江西教师招聘第一门户网站,提供中小学教师招聘信息、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教师招聘考试。 无论是参加教师招聘考试,还是参加教师资格考试,考生都感觉关于教育理论的知识点好多,看几遍也记不住;考前背了很多遍,但还是在考试的时候,想不起来或记不准确。因为,在大多数考生看来,教育类的知识好比高中的文科类的知识;而考生对文科类的知识存在一个学习上的误区,即死记硬背。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很容易造成遗忘。中公教育任庆月老师认为,对待识记类型的知识点,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充分利用相关的学习策略,牢固、高效地掌握知识点。下面,中公教育任庆月老师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巧妙、牢固地记住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理论知识中重要考点的记忆方法。今天将分享“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的记忆方法。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整个教育工作起着全程性的指导作用。这种重要地位就决定了,教育目的无论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还是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高频考点。下面我们谈谈,在教育目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对“教育为谁服务?”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目的理论。目前有关教育目的理论主要有七种,即宗教本位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能力本位论、知识本位论和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通过对近些年各省份的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真题的分析,会发现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是考试的高频考点。下面将重点谈谈如何巧妙记住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 无论是社会本位论还是个人本位论,我们主要从两种角度考察:一是正确理解这两种本位论的核心观点,二是考察每种本位论的代表人物。这里先介绍一下,关于这两种本位论的观点和代表人物: 1.社会本位论: 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等。

公务员考试逻辑题解题技巧与方法

自打算考公务以来,我一有时间就研究逻辑题,发现逻辑题目难易程度相差很大,经常会把我们的脑子搞晕。但其实,任何题目都是有章可循的。 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来学习!~~ 今天先从削弱题型开始吧!文字可能比较多,比较好的知识点建议大家可以打印出来。 削弱 削弱题型是MBA逻辑考试的一个重点,归结为此类题型的考题是数量是最大的。考试难度增加的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削弱题型增加,由于这类题型对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看来这是今后的一个方向,要引起考生足够的重视。 削弱题型的解题思路与支持题型的解题思路大致一样,只不过是其答案对段落推理的作用刚好相反。只要将某选项放入前提与结论之间,使段落推理成立或结论正确的可能性降低,这个选项就是正确答案,所以削弱答案既可以是段落推理不成立的必要条件,也可以是充分条件,还可以是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削弱的主要方式有:前提与结论没有联系、推论不可行或没有意义、直接削弱等 削弱题型的解题关键是首先应明确原文的推理关系,即什么是前提,什么是结论;在此基础上,寻找削弱的基本方向是针对前提、结论还是论证本身。下面对如何削弱,做一个详细分析。首先要明确,要使一个结论为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前提真实,②推理或论证形式有效。于是要反驳或削弱某个结论,通常有这样几条途径:削弱论题(推理的结论)、削弱论据(推理的前提)和削弱论证方式(推理形式)。 如果是削弱结论,那么首先要搞清题干中的结论是什么;如果是反对什么观点,特别要注意的是问题问的是反对的是谁的观点,什么观点;如果对推理提出质疑,那么就要搞清题干的推理结构和前提条件是什么,一个有效的推理必须前提成立,推理形式正确,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类题目要求在选项中确定哪一项为真,能构成对题干中论证的一个反驳,从而也就削弱了该论证的结论。另外,在削弱结论型考题中,有时虽然要确立的选项不直接构成对论题、论据或推理形式的反驳,但作为前提加入到题干的原前提中去以后,会减低证据支持度,减低结论的可靠性,从而削弱题干的论证。 如果是削弱论证,那么一定要搞清其实是要削弱什么?这就要求我们要对题干部分的论证进行尽可能的简化,抓住中间最主要的推理关系。解题思路是寻找一种弱化的方式,使其既可以是肯定选项中与题干的结论不相容的选项,也可以从选项中找到一个使题干的论证不能成立的条件。要构成对题干中的推理的一个反驳,归谬法是一种有效方法,具体就是举出另一个推理,它有同样的形式并且有真实的前提,却得出了假的结论。 (一)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联系或有差异 如果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联系或有差异,那么,就从这个前提不能必然得出结论,也就很好地起到了削弱作用。 -过去,大多数航空公司都尽量减轻飞机的重量,从而达到节省燃油的目的。那时最安全的飞机座椅是非常重的,因此只安装很少的这类座椅。今年,最安全的座椅卖得最好。这非常明显地证明,现在的航空公司在安全和省油这两方面更倾向重视安全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力地削弱上述结论? A.去年销售量最大的飞机座椅并不是最安全的座椅。 B.所有航空公司总是宣称他们比其他公司更加重视安全。 C.与安全座椅销售不好的那些年比,今年的油价有所提高。 D.由于原材料成本提高,今年的座椅价格比以往都贵。 E.由于技术创新,今年最安全的座椅反而比一般的座椅重量轻。

判断推理测试题目答案

判断推理练习题四答案 1.【答案】A。解析:名垂千古与身败名裂是反义词,廉洁奉公与贪赃枉法是反义词。 2.【答案】D。解析:身体里的血管相当于城市中的道路,且都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3.【答案】B。邮箱与信件是位置功能关系,水壶与开水是位置功能关系。且二者都是具体的物体,符合此规律的是B项。 4.【答案】D。解析:“谬论”为“结论”的情况之一,“否决”为“表决”的情况之一。 5.【答案】B。解析:“开除”是一种“处分”,“死刑”是一种“刑罚”。 6.【答案】C。解析:墙壁是房屋的一部分;象牙是大象的一部分。 7.【答案】C。解析:书靠装帧成型,服装需要熨烫方能平整。 8.【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两词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选项中“蒸馏”的效果直接影响“纯度”,与题意“音量”的大小与“影响”的关系相符,故选D。 9.【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两个成语为反义词关系,“固若金汤”形容防守极为牢固,与不堪一击正好相反。A项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与“实事求是”词义相反,因此二者也是反义词的关系;其它组没有这种关系。 10.【答案】A。解析:公平、民主、和平都是社会正义的体现;道德、能力、习惯都是个人素质的体现。 11.【答案】A。解析:题干由“国家出台一些列调控措施后,房地产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得出结论“国家去年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未达到预期效果”。A项指出如果没有这些措施,房地产价格可能上升得更高,说明宏观调控措施还是有效果的,反驳了题干的结论。B 项不能说明一定会有效果,不能反驳结论;C、D项均属于无关项。故答案选A。 12.【答案】C。解析:题干指出“勤奋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但是在利用机会和提高才能之间,是培养才能在先,还是抓住机会在先呢?”C项是提出这个问题的前提,否则如果机会和才能可以同时获得的话,就不存在培养才能先还是抓住机会先的问题了。故答案选C。 13.【答案】D。解析:题干的解释为:老鼠的嗅觉异常灵敏,它们能从任何复杂的气味中辨别出对他们有害的物质。D项指出在先前放过药物的地方放任何食物老鼠也不会吃,即它们并不是因为辨别出里面有有害的物质而不吃,能够有力地削弱题干的解释。A项与题干描述不相符;B项的削弱力度不如D项;C项抗药性也不能解释为何不吃有毒食物。故答案选D。 14.【答案】D。解析:D项是必须假设的,否则,如果小麦黄叶病会诱发小麦锈病,则题干的论证就不能成立。故答案选D。 15.【答案】A。解析:由题干“国家之间还应积极寻找利益的汇合点,合作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可以推出A项。B、C项题干没有提及;D项表述过于绝对,并不能一定推出。故答案选A。 16.【答案】B。解析:题干的推理结构为“所有a都是b,c不是b,所以c不是a”; A项的推理结构为“所有a都是b,c不是a,所以c不是b”; B项的推理结构为“所有a都是b,c不是b,所以c不是a”; C项的推理结构为“所有a都是b,c是b,所以c是a”;

【2019年整理】公共基础知识各类试题汇总来自中公教育网站-精选.pdf

经济常识习题演练 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主要表现在() A.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资料B.为轻工业提供重要原料 C.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D.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积累 2.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有(): A.投资需求B.消费需求 C.储蓄需求D.出口需求 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东南沿海、北京等经济 发达地区。据估计,其人数已达8000万之多。造成这样大规模的“民工潮”的最不可能的 原因是() A.农民到城市打工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待遇 B.民工流出地区的地方政府鼓励农民外出打工 C.农民在家种田收入太低,又没有其他能多挣钱的就业机会 D.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能吃苦耐劳的劳动力 4.利率是一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变动利率对经济影响的一般规律是()A.提高利率,储蓄减少B.降低利率,投资会减少 C.提高利率,会抑制通货膨胀D.降低利率,消费会减少 5.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一种经济模式。下列能表 述其基本特征的有() A.全球化B.市场化C.信息化D.专业化 6.下列国家中,尚未加入欧元区的是() A.西班牙B.比利时 C.卢森堡公国(大公国)D.英国 7.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是() A.强制性B.无偿性 C.排他性D.非排他性 8.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 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 C.刺激消费D.失业率波动不定 9.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当通货膨胀率上升时,一般会导致() A.失业率上升B.失业率保持稳定不变 C.失业率下降D.失业率波动不定 10.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 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 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A.生产的发展B.效率的提高 C.社会的公平D.内需的扩大 11.下列关于国际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实行石油生产配额限制维护石油生产国利益 B.博鳌亚洲论坛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会议组织 C.蒙古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一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12.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不包括()

逻辑快速解题技巧

逻辑快速解题技巧 逻辑解题,快速拿分才是硬道理! I逻辑解题总原则: 1. 最快选出最优项,为数学与语文节省时间。 2. 学会放弃1— 2道题。每年真题都会有几道比较耗时的题。对于这类题,除非备考时做过同类题,否则凭感觉走就行。 第一讲:在公式A→B (如是‘只有B,才A',要先变换为‘如果 A,则B')条件下,优先考虑: 1. 肯定错误的(削弱)A→~B 2. 肯定正确的(加强)~B→~A 3. 加上B→A,有A--→ B 4. 加上~A→ B, —定有B成立 5. 其他形式,如~A→B,~A→~B等,仍然符合逻辑。 技巧:------------------------------------------------ 考题中如果可以刻画公式A→ B,我们就应从此打开思路,因为这是考点。 I最好刻画时,A与~A分别对应“肯定”与“否定”项,并且简单表达即可。 OK看例题。(红色的地方需要您看完此讲后练就‘做题意识’的关键,真正考逻辑时需要的就是这种意识。) 例1.全国运动会举行女子5000米比赛,辽宁、山东、河北各派了三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前,四名体育爱好者在一起预测比赛结果。甲说:"辽宁队训练就是有一套,这次的前三名非他们莫属。"乙说:"今年与去年可不同了,金银铜牌辽宁队顶多拿一个。"丙说:"据我估计,山东队或者河北队会拿牌的。"丁说:"第一名如果不是辽宁队的,就该是山东队的了。"比赛结束后,发现以上四人只有一人言中。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项比赛的结果? A. 第一名辽宁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辽宁队。 B. 第一名辽宁队,第二名河北队,第三名山东队。 C. 第一名山东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河北队。 D. 第一名河北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辽宁队。 E. 第一名河北队,第二名辽宁队,第三名山东队。 [分析]刻画丁说的:~辽→山,如果错,则有~辽∩~山,那第一名就是河北,排除A、B、C, 并肯定丙对,由乙错,故选D=

逻辑学名词释义

①,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指一种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 ③,指人的思维的规则和规律。 ④,指逻辑的科学即逻辑学。 逻辑形式是用逻辑变项和逻辑常项表示的思维结构。 (1)逻辑变项是思维内容的符号表示,在逻辑形式中代表可以变化的经验内容,也可以看作一种“空位”;对于一个逻辑形式而言,在空位上填入什么“内容”不会影响逻辑形式的特征。 (2)逻辑常项是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如果逻辑常项(个体常项除外)不同,逻辑形式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逻辑形式的性质是由逻辑常项决定的 :不同内容的命题和推理自身所具有的共同结构。 对逻辑而言,人工语言是用来表示或显示逻辑形式的,我们把这个人工语言叫做对象语言。 对象语言是用来表示思维对象的语言,对象语言是被陈述的语言。 言,元语言是陈述语言的语言。 简单命题(原子命题)是由词项构成的命题。它自身不再含有其它命题了。 复合命题是由命题构成的命题。也就是说,复合命题可以分析为命题和逻辑联词。(基本的复合命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联言、选言、假言和负的复合命题,它们是复合命题与推理讨论的基本对象。) 复合命题基本结构是“主项+谓项”,按照量词划分,全称的,特称的,单称的。 联言命题是反映一个或几个思维对象同时具有某些属性的复合命题。(显然,,联言命题就是几个命题的“联合”,他陈述的是几个同时存在的事实。) 联言判断:就是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选言命题是反映一个或几个思维对象所具有的某些属性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复合命题。 相容选言判断:断定几个选言支至少有一个为真的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断定其选言支中有并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的选言判断。 选言判断:就是断定几种可能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判断。 假言命题陈述的是两个思维对象之间的条件关系。因此又叫条件命题、蕴涵命题。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真假命题技巧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 真假命题技巧

作者: 日期: 2

中公教育2014年公务员考试 2014年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真假命题技巧 在我们的行测考题当中,有这么一类题型它主要考察考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其考题的形式是“真假命题”。真命题:即正确的命题或者结论;假命题:即错误的命题或者结论。广 大考生要想快速的解决此类问题,那么我们必须了解另外一个知识点,那就是“矛盾关系” 和“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指“逻辑方阵”中全称肯定判断和特称否定判断之间、全称否定判断和特称 肯定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两个判断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已知一个判断是真的,则可推 知另一个判断必假。如已知“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度”是真的,则可推知“有些 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度”必是假的。已知一个判断是假的,则可推知另一个判断必真。如已知“所有的人都是白种人”是假的,则可推知“有些人不是白种人”必是真的。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叫做“矛盾判断”。 反对关系:反对关系分为上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上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于是,若一个为真,则另一个必为假;若一个为假,则另一个真假不定。例如,已知“所有动物都能行走”为真,可以推出“所有动物都不能行走” 为假;但是从“我们中所有的人都是北方人”为假,却不能推出“我们中所有的人都不是北方人”的真假来。 在考试过程当中,我们的考题设定的主要形式是假借逻辑连接词:“所有的、、都是、、、” “所有的、、、都不是”,“有的、、、是、、、”,“有的、、、不是、、、”这四个逻辑连接词来考察学员的推理分析能力。其中全程判断即为:所有;特称判断即为:有的。 对于上述四个逻辑连接词,其关系组成分别问: 三个矛盾关系: (1)“是”与“不是” (2)“所有的、、、都是、、、” 与“有的、、、不是、、、” (3)“所有的、、、都不是、、、”与“有的、、、是、、、” 口诀简记为:“所有”与“有的”是矛盾关系 “是”与“不是”是矛盾关系

中公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常识题解题技巧及例题分析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识题是一种常考考点,但是大多数考生对常识题可谓望而却步。中公教育团队针对这种题型,总结归纳出解题技巧、常考知识点等内容并对常识题中的几道经典例题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解题技巧: 1. 淘汰法。对于单选题,利用淘汰法以节省时间。 2. 去同存异法。确定一个选择项为参照项,其他选择项与之比较。 3. 印象认定法。选择最先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答案。 4. 比较法。把四个选项进行纵横向比较。 5. 大胆猜测法。 注意平时多阅览报刊、多看电视,了解相关常识并善于寻找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多掌握信息、多观察生活、多注意思考。 二、考点直击 1. 哲学基本知识。 2.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3. 我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发展,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至今的重大历史事件。 4. “三个代表”。 5. 时事。 三、经典例题透析 例1. 不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A. 康德 B. 黑格尔 C. 谢林 D. 尼采 【答案及解析】D。德国古典哲学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康德、谢林和黑格尔。康德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哲学史上关于认识过程的三分法,用“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环节构成了他的整个认识论的体系。黑格尔创立了西方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哲学体系,第一个系统地自觉地阐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谢林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尼采则是唯意志论和生命哲学的主要代表。 例2. 2004年8月29日,第28届奥运会圆满落下帷幕。我国体育健儿取得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的优异成绩,高居奥运会金牌榜第二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开辟了中国体育的新纪元。 A. 29 B. 30 C. 31 D. 32 【答案及解析】D。 例3. 我国国家最高监督权的行使机构是()。 A. 最高人民法院 B. 最高人民检察院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答案及解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它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要职权是: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以及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和和平问题;选举、决定最高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即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决定国务院总理和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决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上述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

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题解题思路

图形推理 考查内容:抽象推理能力 题量:5-10题 题型:对比推理、类比推理、图形折叠、其他(新题型) 一、图形对比推理 (一)图形大小形状变化规律 这个规律主要是指图形的形状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变化规律。 例1(C) (二)图形数量变化规律 这个规律是指图形数量相同、递增或递减的规律。可以是整个图的某一部分的变化,也可以是构成元素、边、角、顶点等变化。 例2(C) 例3(B) 【解答】注意的规律:组成图形的边或阴影递减时所呈现的方向性规律,即第一组图呈逆时针方向递减,第二组图呈顺时针方向递减。

(三)笔画规律(注意英文字母与汉字的笔画界定) 例4(B) 【解答】一笔画成规律。例5(B) 【解答】笔画相同规律。第一组图笔画数都为3;第二组图笔画数都为4。 例6(C) 【解答】笔画数目依次递减或递增规律,另外注意同方向的延续规律。 (四)对应相似规律(在主要特征上相似,如方向、形状、数目等) 例7(D) 【解答】第二组图和第一组图特征相似,区别在于第二组的外面一层直线变成了曲线。

(五)图形组合与拆分规律 例8(C) 【解答】图形的组合规律。 例9(C) 【解答】图形的拆分规律。 (六)图形去同存异或去异求同例10(D) 【解答】图形去同存异规律。

例11(A) 【解答】去异求同规律。 (七)图形旋转或翻转规律 例12(D) 【解答】图形的旋转规律,大、小方框的阴影部分分别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旋转。 例13(B) 【解答】图形的翻转规律。第一个图以竖直边为轴向右翻转得到第二个图形,第二个图形以水平边为轴向下翻转得到第三个图形。

(八)图形移动规律(指上下、水平或某方向移动) 例14(C) 【解答】规律:第一个图的右半部分向上垂直移动得到第二个图,第二个图的右半部分向上垂直移动得到第三个图。 (九)轴对称与中心对称规律 例15(D) 【解答】规律:第一幅图为轴对称图形,第二幅图为中心对称图图形。 (十)图形轮转规律 例16(D) 【解答】规律:构成元素上面部分不变,下面部分分别以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轮流出现。实际上按图形元素重新组合处理更加方便!

逻辑学名词解释

逻辑学名词解释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逻辑学名词解释 1、概念: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单独概念:是指仅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普遍概念:是指由若干个分子所组成的类的概念。它的外延包括许多的对象。 集合概念: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放映的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只有带否定词并使用其含义的,才是负概念。 论域:指一个正概念与其相对的负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组成的类。 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方法。 划分: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就是将外延较大的属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减少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辑学不研究具体命题内容上真假,只研究命题形式真假性质和命题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 模态命题:就是包含“必然”等模态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包括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简单命题:就是没有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主要包括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 推理:就是由一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直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性质命题) 肯定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联项一般用“是”表示。 单称命题:就是陈述一个特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主项专有名词,不需量词。 全称命题:陈述一类事物的全部分子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主项普遍概念,量省。 特称命题:就是陈述一类事物中至少存在着一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项不可省为“有的、有些” (其逻辑含义就是“有”即至少有一个,不排斥全部) 周延性:是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在量的方面的逻辑特征,是直言命题形式中对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的陈述情况。在一个直言命题形式中,如果陈述了它的主项或谓 项的全部外延,那么其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 直言直接推理:就是前提只有一个命题的直言推理。 A:全称肯定 E:全称否定 I:特称坑定 O:特称否定 反对关系:A与E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同真,得以同假。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必假; 当一个假时,另一个真假不定。

2013年中公教育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测试题(一)

测试1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并将字母符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哲学的党性是指( )。 A.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2.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3.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发展趋势是( )。 A.必然性 B.可能性 C.现实性 D.偶然性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 )。A.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 B.前后二者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C.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D.前后二者都是诡辩论的观点 5.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 )发展水平。 A.政治 B.科学 C.文化 D.生产力 6.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质,这主要是由于( )。 A.不同的事物内部有其不同的否定方面 B.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发展规律 C.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联系 D.不同的事物内部有其特殊的矛盾 7.以( )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陈云 8.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根据产权清晰的要求,企业应该拥有( )。A.资产所有权 B.经营自主权 C.法人财产权

D.重大决策权 9.有关财政,错误的说法是( )。 A.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权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分配而形成的分配关 系 B.财政投资的多少和分配于不同部门直接制约着扩大再生产的规模 和产业结构 C. 根据财政收入的划分,债务收入属于预算外收入 D.财政政策的目标体现出简明,集中和相对稳定的特点 10.我国国民经济自1978年以来发展很快,这期间之所以能够保持长时期的快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 A.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相结合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C.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1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国有企业改革 B.培育市场体系 C. 加强宏观调控体系 D.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12.( )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基本纲领。 A.社会福利 B.社会优抚 C.社会救助 D.社会保险 13.著作财产权包括( )。 A.发表权 B.演绎权 C. 修改权 D.署名权 14.自动放弃犯罪行为,从而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这种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表示 C.犯罪未遂 D.犯罪中止 15.我国刑法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应理解为( )。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不构成犯罪 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16.转继承适用的范围是( )。 A.遗嘱继承 B.法定继承 C.遗赠抚养协议 D.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月考逻辑题解题思路

这些逻辑题很多都很反人类,不过后面JS就需要这种思维,做这些题 应该会对学习JS有帮助的!!这里我总结了一下我的解题思路供大家参考, 大神请忽略我的弱鸡解法。 1.(单选题)一位顾客看中体育用品商店的一只羽毛球拍,标价80元。顾客拿出一张100元的钞票,体育用品店老板为了找钱,拿了这张钞票向隔壁的杂货店兑换成零钱,然后把20元找给顾客。过了一会儿,杂货店老板发现那张钞票是假的,而顾客又早拿走了羽毛球拍走了。体育用品店老板只能无奈地拿出100元,赔给了杂货店老板。如果羽毛球拍进价60元,请问体育用品店老板一共损失多少?(A) A.80元 B.100元 C.60元 D.160元 解析:体育店老板损失了进价60元的鞋子和自己掏的20元,一共80元。杂货店老板的100元,有80在体育店老板这里,20被顾客拿走了,体育店老板只需掏出钱包里面的20元加上80元还给杂货店老板。不看其他干扰条件,体育店老板至始至终损失的只是钱包里面的20元和花60元进价进来的鞋子。 2.(单选题)预计用1500元购买甲商品x个,乙商品y个,不料甲商品每个涨价1.5元,乙商品每个涨价1元,尽管购买甲商品的个数比预订数减少10个,总金额仍多用29元。又若甲商品每个只涨价1元,并且购买甲商品的数量只比预订数少5个,那么甲、乙两商品支付的总金额是156 3.5。若预计购买甲商品的个数的2倍与预计购买乙商品的个数的和大于205,但小于210。则可得x的值为(D)。 解析:设甲商品原价为a元乙商品原价为b元则有 ax+by=1500----(1) 由题目条件可列出(a+1.5)(x-10)+(b+1)y=1529----(2) (a+1)(x-5)+(b+1)x=1563.5---(3) (3)-(1) (2)-(1)可得 1.5x+y-10a=44 x+y-5a=68.5 ===》x+2y=186结合205<2x+y<210 可得 74

2015国考行测判断推理每日一练【11.24】

1【单选题】规避∶风险与()在内在逻辑关系最为相似。 A.开怀∶畅饮 B.弹冠∶相庆 C.控制∶管理 D.防止∶灾害 2【单选题】拉杆箱∶手提袋与()在内在逻辑关系最为相似。 A.茶杯∶茶叶 B.球鞋∶凉鞋 C.电脑∶书桌 D.桌子∶衣柜 3【单选题】长寿∶年龄与()在内在逻辑关系最为相似。 A.时间∶速度 B.距离∶长度 C.炎热∶温度 D.举止∶风度 4【单选题】脑袋∶心脏与()在内在逻辑关系最为相似。 A.头颅∶人体 B.方向盘∶发动机 C.司令∶军队 D.神经∶血清 5【单选题】空前∶规模与()在内在逻辑关系最为相似。 A.有序∶市场 B.配合∶默契 C.激烈∶挑衅 D.协同∶发扬 1正确答案是D 【答案解析】 中公解析:考查动宾关系。规避风险,防止灾害。 【涉及考点】 公务员 > 行测 > 判断推理 2正确答案是D 【答案解析】 中公解析:拉杆箱和手提袋都属于旅行装备之一,且两者功能相似;桌子和衣柜都属于家俬之一,且两者功能相似。 【涉及考点】 公务员 > 行测 > 判断推理 3正确答案是C

【答案解析】 中公解析:考查对应关系。年龄越长代表越长寿,也就是说,长寿是通过年龄来体现的;温度越高代表越炎热,炎热是通过温度来体现的。 【涉及考点】 公务员 > 行测 > 判断推理 4正确答案是B 【答案解析】 中公解析:本题考查对应关系。脑袋是身体的指挥器官,心脏是身体的动力。方向盘指挥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 【涉及考点】 公务员 > 行测 > 判断推理 5正确答案是A 【答案解析】 中公解析:本题考查固定搭配。规模可以用空前来形容,市场可以用有序来形容。B应是默契可以用来形容配合。 【涉及考点】 公务员 > 行测 > 判断推理

逻辑判断解题思路解析(评价类)

逻辑判断解题思路解析(评价类) 评价类 评价考题主要考查我们评价论点的能力,由于评价在很多情况下是针对段落推理成立的隐含假设起作用,所以读题时要注意体会段落推理的隐含假设,然后去寻找一个能对段落推理起到正反两方面作用的选项。 当选项为一般疑问句时,对这个问句有两方面的回答——“是”和“否”。若对这个问句回答“是”是对段落推理起到了支持作用,同时对这个问句回答“否”,就对段落推理起到了驳斥作用;若对这个问句回答“是”对段落推理起到了反对作用,同时对这个问句回答“否”,就对段落推理起到了支持作用。于是,这个问题就对段落推理有评价作用。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正确的选项一定是对这个问句的“是”与“否”的回答都起作用,如果仅仅对一方面回答起作用,则不是评价。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哈丁争论说,人们使用起共同拥有的(即对任何使用者开放的)牧场比使用私人的牧场更不注意。每个放牧者都有过度使用公地的冲动,因为从中获得的利益将归于个人,而由于过度使用土地而引起的土地质量下降的成本由所有使用者分摊。但一项研究比较了2.17亿英亩的公用牧场和4.33亿英亩的私人牧场,表明公用牧场的条件更好。

与哈丁的宣称做比较,评价以上描述的这项研究的意义时,以下哪一个问题的答案将最有用? (A)有没有一些放牧者,他们的土地属于被研究之列,既使用公用又使用私人土地? (B)那些自己的土地属于被研究之列的放牧者是否倾向于更愿意使用公地而不使用私人土地来放牧? (C)在用来放牧之前该研究中的私人土地是否与公地的质量相当? (D)该研究中的公地使用者是否至少与私人土地的使用者一样有钱? [解题分析]正确答案:C。 哈丁的宣称是因为过度使用,公地比私人牧地条件恶化更快。研究表明,公地现在的状况更好,但如果在放牧前,私人土地与公地的质量不相当,公用牧地的条件就远远好于私人牧地,该研究中指出的现象就不会削弱哈丁的宣称。反之,如果在放牧之前私人土地与公地的质量确实相当,那么该研究中指出的现象就能削弱哈丁的宣称。因此,C能起到评价作用。A不合适,因为不管某些放牧者使用两种土地还是只使用公地,该研究都可削弱哈丁的宣称;同样,不管放牧者是否更喜欢使用公地,如B所说,该研究都可削弱哈丁的宣称;而D 不合适是因为如果公地的使用者更加富有,或更不富有,都不会使研究的说服力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