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初中物理复习资料

(完整)初中物理复习资料
(完整)初中物理复习资料

《初二物理》

第一章测量

1、测量单位:应掌握初中学过的所有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表一、测量单位

注:温度的常用单位为摄氏度(℃)。

2、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

表二、测量工具

测量方法:1)掌握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概念,灵活运用一些巧妙的测量法;2)测量时必须保留估计值,估计值为量具最小刻度的十分之一的整数倍。如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

米,测应估计到0.1米的整数倍。

3、进行物理计算时,务必采用国际单位制进行运算。若物理量不是国际单位,先将其化为国际单位,然后进行计算。这样,所有运算出的物理量的单位都是国际单位。

第二章声和光

1、声音的产生:声音由振动产生,传播时需借助物质(或称媒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频率,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等有关,弦越短、越紧、越细,发出的音调就高。

3、响度:声音的响度取决于声源振动幅度以及离声源的距离,是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程度,单位为分贝。

4、音色:即音品,反应声音的品质。

5、乐音与噪声:(没)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称为(噪声)乐音。通常采用消声、隔声、吸声的办法控制噪声。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6、光的反射: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称为光的反射。掌握一点(入射点)、二角(入射角/反射角)、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7、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8、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3)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4)像是虚像;5)像与物相对平面镜对称。作图时注意:1)像和物对称;2)虚像,应用虚线表示。

9、光的折射: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透明物质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里时,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光线的传播方向要

发生改变,其中一部分光线发生反射,同时要有一部分光线进入另一种物质里而发生折射,即光线在分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然后再沿直线传播,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折射的产生是光从一种物质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里时,在分界面处发生的。

10、光折射原因:光在两种物质里传播,传播速度各不相同。

11、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与入线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掌握:1)一点(入射点)、二角(入射角/折射角)、三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2)折射角、入射角都是指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在确定入射角、折射角时法线是关键;3)注意因果关系,入射角决定折射角;4)折射角随入射角改变而同向改变,当入射角为0度时,折射角也为0度,此时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因此在产生光的折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但并不是一定会改变;5)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折射现象中,光线的方向颠倒时,光传播的路径是不变的。

12、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光源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变为平行光,因此利用凸透镜,可以产生平行光。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入射光线的延长线通过凸透镜的虚焦点,折射后距主轴平行射出。

14、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注:1)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两倍焦距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3)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第三章质量和密度

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为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2、质量的测量:要掌握托盘天平的结构及使用方法。质量测量分为以下几步:托盘天平的水平调节、横梁平衡调节(平衡螺母和游码)、称量、记录。切记:左物右码,游码零位在左,砝码总量与游码示数之和才是所测物体的质量。

3、密度概念: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运算公式:ρ=m/V,掌握公式变形。

4、密度的测量:1)对于固体物体,其密度一般采用间接测量法,即先测出物体的体积和质量,然后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运算;2)对于液体的密度,除了采用方法1)外,还可以采用直接测量法,即采用密度计进行测量。##拓展:密度计的工作原理、密度计的刻度标画(上小下大)及其原因。

第四章机械运动

1、物体的绝对运行和相对静止。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出现不同结果。

2、速度概念: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指标,即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所产生的路程。

运算公式:V=S/t。单位为:米/秒(m/s)。

3、直线运动(相对于曲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可用平均速度来表征其运动快慢。

第五章热

1、温度:表征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液体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常用单位:℃,国际单位:

开尔文(K)。

2、物态变化:物体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存在形式,三态间可互相转换。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种。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即熔点不变)的固体称为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的固体称为非晶体。只有晶体才有熔点。

4、气化可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在液体表面缓慢气化的现象称为蒸发,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方空气流速有关。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的剧烈气化现象。

5、熔化和沸腾必备条件:1)物体温度达到熔(沸)点;2)继续吸热。

6、液化方法:1)加压;2)降温;3)加压并降温。

7、三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用分子运动论和内能概念解释三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过程。

8、画出三态变化图,标出升华、熔化、气化、液化、凝固、凝华过程,指出每个过程的吸/放热情况。

第六章力和运动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力的图示:力是矢量,即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图示必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使物体的状态发生变化,即形变。

4、力的测量:采用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注意“在一定范围内”,原因是:弹簧必须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才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关系。另外,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做到:1)校零;2)确定秤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3)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5、重力: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计算公式:G=mg,注意该公式的变形。

6、摩擦: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1)增大接触面

的粗糙程度;2)增大物体间的压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用滚动代替滑动;2)减小压力或给摩擦接触表面加润滑剂。

7、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称为滑动摩擦,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与物体间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及压力大小成正比。

8、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称为滑动摩擦。一般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9、静摩擦:静止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的摩擦称为静摩擦。静摩擦力随着外力大小而等量变化。

10、惯性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11、惯性概念: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是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具有的性质。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12、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13、二力平衡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区别:二力平衡是同体、等值、反向、共线。作用力/反作用力是异体、等值、反向、共线。

14、力的合成:初中部分只考虑同一直线上几个力的合成。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力之和,方向与原力方向相同。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力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两个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15、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一

定受到力的作用。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时,1)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运行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2)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运行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3)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物体运行方向垂直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第七章压强

1、固体靠传递压力来传递压强;液体靠传递压强来传递压力。

2、压力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称为压力。

3、压强的基本概念: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压力的大小,即P=F/S(通用公式),单位为:帕斯卡(Pa),1Pa=1N/m2。注意通用公式的变形。一般此公式用于固体压强的计算,或变成F=PS来计算压力。由公式可知,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2)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1)减小压力;2)增大受力面积。

4、液体压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P=ρgh,注意此公式只适用于液体压强计算。由公式可知,液体压强的特征值为液体深度h。

5、大气压强:托里拆利(意大利)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是一种有重量的流体(气体),因此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1atm=760mmHg=101300Pa≈105Pa。大气压降低,液体的沸点降低。

6、掌握利用压强的定义公式P=F/S和流体压强公式P=ρgh进行综合运算。

第八章浮力

1、浮力概念: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托力称为浮力。由概念可知,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2、浮力的产生: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或向下的压力之差就是浮力。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而不是点接触或线接触)时,只有向下的压力,而无向上的压力,此时物体所受

浮力为零。

3、浮力的大小:基于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

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

浮=G

gV

。由公式可知,

浮力的特征值为排挤液体的体积V

4、沉浮条件:F浮=G物≡≡≡≡≡≡悬浮;F浮G物≡≡≡≡≡≡上浮。

对于悬浮和漂浮(物体有部分露出液面),F

浮=G

5、沉浮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用于测量液体的密度。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工作的,在不同的液体中,密度计的浮力都等于其重力,所以在各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根据密度计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就可以读出液体的密度。密度计的刻度特点是:上疏下密,上小下大。

2)潜水艇:潜水艇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即所受的浮力大小不变,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沉和上浮。

3)气球、飞艇、轮船。

6、利用浮力,间接测量物体密度。方法有两种:1)称重法:F浮=G物-F;2)漂浮条件:F浮=G物。

表四、几种常见物体的密度测量法

第一章简单机械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为杠杆,杠杆具有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省力杠杆费距离,费力杠杆省距离。

2、力臂:力的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称为力臂。

3、杠杆平衡: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4、杠杆平衡条件:也称杠杆原理,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F1L1=F2L2。

5、滑轮: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等于滑轮半径,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杠杆,动滑轮特点是使用时可省一

半力但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提重物拉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即F=(G 物+G 动)/n 。

第二章 机械功和机械能

1、功的概念: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两者缺一不可: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计算公式:W=FS ,单位为:焦(J )。

2、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即P=W/t ,单位为:瓦特(W ),表示做功快慢程度。

3、公式转换:P=W/t=FS/t=Fv ;W=Pt=Fvt 。

4、机械效率:η=W 有用/W 总=(W 总-W 额外)/W 总≤1

5、功的原理:利用任何机械做功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

6、机械能: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机械能,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但总的机械能是不变的。

《初三物理》

第三章简单电现象

1、电荷概念: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其实质是电荷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3、电荷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中和: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接触后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

5、验电器:利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原理,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6、丝绸与玻璃棒摩擦:丝绸带负电,玻璃棒带正电;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

7、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由细线悬吊着的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为什么?

第四章电路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金属导线导电的原因是:构成导线的金属原子的电子在电压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有何关系?

2、电路的组成:电路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连接而成。

3、电路状态:通路、开(断)路、短路。开路与短路的区别是:前者无电流流过,而后者有大电流流过电路(因为电流不流过用电器)。开路属电路的正常状态,而短路属电路的异常状态,应尽量避免。

4、电路的基本形式:串联(用电器头尾相接)和并联(用电器头与头相连,尾与尾相接)。

第五章电流、电压及电阻

1、电流定量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电量单位为:库仑(C),电流单位为:

安培(A)。

公式:I=Q/t。

2、电流的测量: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专用仪表,其内阻很小,电流表在电路中可视为一根导线。电流表的量程有0-0.6A和0-3A,对应的分度值(精度)为0.02A和0.1A。

3、电流表使用注意事项:一不二清三要:不要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看清量程,看清每一小格对应的电流值;要串联接入电路,电流要“+”进“-”出,要选择适当的量程。

4、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单位为:伏特(V)。

5、电流的测量: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专用仪表,其内阻很大,电压表在电路中相当于断开的开关。电压表的量程有0-3V和0-15V,对应分度值(精度)为0.1V和0.5V。

6、电压表使用注意事项:一可二清三要:可把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看清量程,看清每一小格对应的电压值;要并联接入电路,电流要“+”进“-”出,要选择适当的量程。

7、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单位为:欧姆(Ω)。

8、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1)导线长度(L);2)横截面面积(S);3)材料(ρ);4)温度。

计算公式:R=ρL/S。

9、滑动变阻器:靠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导体电阻。注意:看清滑动电阻的接入电路的部分。

第六章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I=U/R。

2、全面理解欧姆定律:1)I、U、R的同一性:电流I和电压U都对应于同一个用电器(R);2)U、I的因果性:电压U加在某一用电器两端,于是有了电流I,即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3)电阻的固定性:电阻是用电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能认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4)单位的统一性:在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时,应统一使用各物理量的主单位或SI单位。

3、欧姆定律的深化:对于串联电路,各用电器具有分压作用,即U1/U2=R1/R2;对于并联电路,各用电器具有分流作用,即I1/I2=R2/R1。

表五、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第七章电功

1、电功:电流所做的功称为电功,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电功的单位为:焦耳(J),常用单位有千瓦时(KWh),俗称度,1KWh =3.6X106J。

公式:W=UIt(定义公式或称通用公式)

由欧姆定律可以推出:

W=U2t/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的并联回路)

W=I2Rt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的串联回路)

2、电功的测量:电能表。

3、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电功,反映电流做功的快慢。电功率的单位为:瓦特(W)。

公式:P=UI(定义公式或称通用公式)

由欧姆定律可以推出:

P=U2/R(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的并联回路)

P=I2R (适用于纯电阻电路中的串联回路)

4、额定量与实际量之间的关系: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电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额定电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

实际电压: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

实际电流: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流。

实际电功率: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功率。

用电器只能在额定电压下才能分配到额定电流,从而达到额定电功率。

用电器只能在不超过额定电压的条件下工作,若工作电压高于额定电压,用电器会损坏。

5、对于串联回路:1)P总=P1+P2+P3+...+P n;2)P1/P2=U1/U2=R1/R2。

6、对于并联回路:1)P总=P1+P2+P3+...+P n;2)P1/P2=I1/I2=R2/R1。

第八章生活用电

1、电路的组成和结构:进户线(低压供电线)由火线和零线组成。电能表是测量用户消耗电能的测量仪表;闸刀开关是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静触头在上,动触片在下)。保险丝是

用电阻率大而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做成的,以额定电流和熔断电流为参数并且I

熔=2I

,在

电路中电流过大(短路、过载)时能自动切断电路的安全装置。另外,组成电路的还有用电器的插座。白炽灯是常用的照明工具,其灯丝是由熔点高的钨制成。

2、电流路径:火线---开关---灯座(头部点状体)---灯泡---灯座(外围)---零线

3、测电笔:由笔尖金属体、高阻值电阻、氖管、弹簧、笔尾金属体组成,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的工具。使用时,笔尖接触电线或与电线相连通的导体,手接触笔尾金属体,若氖管发光,表示接触的是火线,若氖管不发光,表示接触的是零线。

4、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的电压。

5、安全用电:(二不二警惕)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警惕本来绝缘的物体导电,警惕本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电。

第九章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电流通过某段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它是一个实验定律,反映了电能和内能的转化关系。

2、公式及适用范围:

公式:Q=I2Rt (定义公式或称通用公式)

由欧姆定律可以推出:

Q=UIt=U2t/R=Pt(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3、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进行工作,发热元件(电热丝)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材料组成。

第十章分子运动论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是证明分子运动的一个实例。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称为扩散。它是由分子的运动引起,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快。

第十一章热量和内能

1、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放出或吸收能量的多少。单位为:焦耳(J)。

2、燃料的热值(q):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为:焦/千克(J/Kg)。

计算公式:Q=qm

3、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

称比热。单位为:焦/(千克.℃)[J/( Kg.℃ )]

4、热量计算:

1)物体从温度t0升高到t时,吸收的热量:Q吸=Cm(t-t0)

2)物体从温度t0降低到t时,放出的热量:Q放=Cm(t-t0)

3)同种物质的两个样本,一个温度为t1,质量为m1;另一个温度为t2,质量为m2,

混合后的最终温度t计算:(m1+m2)t=m1t1+m2t2。

4)有热交换的两种物质,充分换热后的最终温度t计算:

Q放=C1m1(t1-t)=C2m2(t-t2)=Q吸

5、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为内能。内能和温度的关系: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1)做功;2)热传递。

6、热机:利用燃料燃烧使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四冲程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7、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总是保持不变。

第十二章磁现象

1、磁性:物体能吸引铁、铬、镍等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为磁体。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每个磁体上都有两个磁极,即N极和S极。

4、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5、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称为磁化。

6、去磁:使原来有磁性的物体失去磁性的过程称为去磁。

7、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传递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物质。磁场的方向:放在磁场中某点

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为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假想的曲线。

拓展: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并入S极,试想,在磁体内部,磁感线的走向?

第十三章电流的磁场

1、奥斯物实验:通电导线周围的小磁针将发生转动,说明通电导体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

磁场。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条形磁体磁场一样,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的关系可由安培(右手)定则来判定。

2、电磁铁:在螺线管中插入铁芯。通断电流控制有无磁性,线圈匝数与电流强弱控制磁性强弱,电流方向控制螺线管极性。

3、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弹簧、动触点、静触点组成。

第十四章电磁感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电流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电磁感应属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是是磁感应的应用。

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磁场对电流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属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应用:直流电动机,由磁铁、线圈、换向器和电刷组成,当线圈转过平衡位置时,换向器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作用而转动的原理制成。

结束语

1、全面掌握基本概念,熟悉公式的使用范围。

2、突出初中物理重点内容,即力学和电学两部分。

3、学会用作图法解决力学问题。

4、学会用浮力、压缩综合考虑力学问题。

5、学会简化复杂电路(将电流表看作是一根导线,将电压表看作是一个断开的开关,可

能将导线两端(等电位)缩看成一点,等电位等点。)。搞清小回路中每个用电器之间的串、并联关系,搞清复杂电路中每个小回路之间的串、并联关系。

6、潜意识培养:力学问题平衡为首,浮力体积压强液深。电学问题串并分清,用对公式

一身轻松。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复习填空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复习填空 电流和电路 一、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二、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中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四、验电器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利用; 五、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五、元电荷: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和核外带电的电子组成; 2、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 ;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 六、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七、导体和绝缘体: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八、电流:电荷的形成电流;电流方向: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极流向极; 九、电路:用导线将电源、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的装置; 十、电路的工作状态: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2、开路:某处的电路;3、短路:用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 十二、串联和并联 1、把电路元件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影响; 2、把电路元件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影响; 十三、电路的连接方法:1、线路简捷、不能出现交叉;2、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要与电路图一致;3、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节点。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 十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表示的物理量,符号,单位是,符号,还有毫安(mA)、微安(μA)1A= mA=μA

初三物理知识点复习

初三物理概念公式复习一 姓名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 ,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 米;1分米= 10-1 米, 1厘米= 10-2 米;1毫米=10-3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在精 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 数字 和 单位 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 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 小时 , 分 。1h= 60 min= 3600 s. 1.2 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位置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标准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不动 的物体) 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 4.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相等 。(速度不变) 5.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6.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 路程 。公式: v=s/t 速度的单位是: m/s ;常用单位是: km/h 。1米/秒= 3.6 千米/小时 7.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路程 除以 时间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 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v=s/t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平均速度 。 9.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s/t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刻度尺 和 秒表 。 1.3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 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 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 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 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 大小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 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5.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 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

初中物理知识点填空题(人教版)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长度的主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米.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和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 3.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它的常用单位有 , 1.2 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的物体)叫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 3.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速度不变) 4.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1米/秒= 千米/小时 5.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除以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 9.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和 。 1.3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而产生。 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传播。 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它与发声体的 ` 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 ,跟发声体的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不同 5. 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减弱;(2)在 中减弱;(3)在 处减弱。 2.1、2.2 光的色散 光的传播 1.光源:自身能够 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 、黄、绿、蓝、 、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 、 、 ;颜料的三原色: 、 、 。 3.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应用:灭菌、验钞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过量照射紫外线有害于身体健康,要进行防护。 4.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中是沿 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属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 5.光在 传播速度最大,是 m/s ,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 m/s 。 5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 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6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 角等于 角。(注:光路是 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 。 7.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 (2)像到镜面的距离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平面镜成的是 。平面镜应用:(1) (2)改变 。 2.3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 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 ,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折射光路也是 ) 光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t=s/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 G 物 – F 示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液gV 排 F 浮= G 物 压强公式:P=F/S (固体) 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10-3m 3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物体的重力 N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的质量 kg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初中物理公式总结

物理公式汇总 一、密度(ρ): 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m 为物体质量,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 v 为物体体积,主单位cm 3 m 3 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 kg/m 3 常用单位g/cm 3 单位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 1kg/m 3=10-3g/cm 3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 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 的质量为1.0×103 千克。 二、速度(v ):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变形 , S 为物体所走的路程,常用单位为km m ;t 为物体所用的时间,常用单位为s h 3、单位: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单位 km/h 换算:1m/s=3.6km/h 。 三、重力(G ):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2、计算公式: G=mg m 为物理的质量;g 为重力系数, g=9.8N/kg ,粗略计算的时候g=10N/kg 3、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四、杠杆原理 1、定义: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公式:F 1l 1=F 2l 2 也可写成:F 1 / F 2=l 2 / l 1 其中F 1为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动力;l 1为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动力臂; F 2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阻力;l 2为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阻力臂 五、压强(P ):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 P=F/S F 为压力,常用单位牛顿(N );S 为受力面积,常用单位米2 (m 2 ) 3、单位是:帕斯卡(Pa ) 六、液体压强(P ): 1、计算公式:p =ρgh 其中ρ为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 3 g/cm 3 ;g 为重力系数,g=9.8N/kg ; h 为深度,常用单位m cm 2、单位是:帕斯卡(Pa ) 七、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计算: F 浮 = G 排 =ρ液V 排g G 排 为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常用单位为牛(N ); ρ液为物体浸润的液体密度,常用单位kg/m 3 g/cm 3 ; V 排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常用单位cm 3 m 3 ;g 为重力系数,g=9.8N/kg 3、单位:牛(N ) 八、功(W ): 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ρ m V = V m ρ = V m ρ = v s t = t s v = v t s =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填空版)

初中电学公式归纳与简析 公式总结: 欧姆定律: 电功: 电功率:

1、对于电功、电功率、电热三个物理量,它们无论是在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中,都是总量等于各部分之和。同学们在解答这类题时应灵活选取公式进行计算。如以计算电路中的总功率为例,既可以根据P=P1+P2,也可以跟据P=UI进行计算,其它几个物理量的求解也与之类似。 2、用欧姆定律I= U R求电路中的电流,让学生明白此公式是由实验得出,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公式,但此 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所谓纯电阻电路即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电路)。 3、电功率求解公式P = W t 与P=UI这两个公式为电学中计算电功率时普遍适用最基本的两个公式, 第一个为电功率的定义式,也常常作为用电能表和钟表测记家用电器电功率的公式。第二个公式是实验室用伏安法小灯泡功率的原理,也是计算用电器电功率的最基本公式。 4、虽然表中公式繁多,但电学基本公式只有4个,即:I=错误!、P =错误!、P = UI、Q= I2Rt。其他公式都是导出公式,同学们可以在掌握这4个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练习,很快就会熟悉并掌握。 5、应熟练掌握的几个比较重要的导出公式。具体公式:在表中分别是如下八个公式(2)I= 错误!(5)U = IR (6)R=U I (7)R =\F(U2,P) (12)P =错误!(13)P= I2R(14) W =Pt(1 7) Q =I2Rt这八个公式在电学解题中使用的频率也较高,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 初中物理电学详细知识点 一电荷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1.①电荷只________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正电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负电荷。②同种电荷互相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③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__ ____④电荷的多少称为________。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________________等是常见的绝缘体。__________________是常见半导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人教版)

初中物理公式 物理量符号国际单位符号单位换算 质量m千克kg1t=103kg1kg=103g=106mg 体积v立方米m31m3=103dm3=106cm3=109mm31L=1dm31ml=1cm3温度t摄氏度°C 速度v米/秒m/s1m/s=3.6km/h 路程s米m1km=103m1m=10dm=100cm=1000mm=106μm=109nm 密度ρ千克/米3kg/m31g/cm3=103kg/m3 力F牛顿(牛)N 重力G牛顿(牛)N 压强P帕斯卡(帕)Pa1Mpa=106pa1kpa=103pa 面积s平方米m21m2=100dm2=104cm2=106mm2 功W焦耳(焦)J1kw?h=3.6×106J 功率P瓦特(瓦)w1Mw=106w1kw=103w 电流I安培(安)A1A=103mA=106μA 电压U伏特(伏)V1Mv=106v1kv=103v 电阻R欧姆(欧)Ω1MΩ=106Ω1kΩ=103Ω 电功W焦耳(焦)J 电功率P瓦特(瓦)w1Mw=106w1kw=103w 热量Q焦耳(焦)J 比热容c焦/(千克?摄氏度)J/(kg?℃) 时间t秒s1h=60min=3600s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学部分】 1、速度:V=S/t S----路程-----m km t----时间-----s h v---速度-----m/s km/h 2、重力:G=mg m----质量----kg- 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9、8N/kg G-----重力-----N 3、密度:ρ=m/V m----质量----kg g v-----体积m3cm3 ρ---密度----kg/m3g/cm3 4、压强:p=F/S F----压力----N s----受力面积-----m2 p----压强----pa或N/m2 5、液体压强:p=ρgh ρ-----液体密度-----kg/m3g------9.8N/kg或10N/kg h-----深度-----m P----液体压强------pa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详解)

这是我在补习班蹭到的~临近中考了,希望能帮上同学们的忙。 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I=IR+IV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1)

初中物理公式一览表

初中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力学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 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 ]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W=UIt=Pt W=Q=I2Rt (纯电阻公式)

苏科版中考物理公式完整版

t s v = 2012年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1、速度公式: 公式变形: 求路程vt s = 求时间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分正倒;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靠近焦点)像远像变大。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 G —重力(N) m ——质量 (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4、密度公式: V m = ρ 变形公式:m=ρV V =m/ρ 5、浮力公式: ① F 浮=G – F (称重法)

S F ② F 浮=G 排=m 排g (阿基米德原理法) F 浮=ρ水gV 排 V 排=V 浸 V 露=V 物---V 浸 ③ F 浮=G (平衡法) ④ F 浮= F 下-F 上 (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压力差法) 6、固体压强公式: p = 7、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8、 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 F 1——动力(N )L 1——动力臂 (m ) F 2——阻力(N ) L 2——阻力臂 (m ) 力臂的画法:1、找支点。2、画力的作用线。3、作做垂线段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清单填空重点100题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归纳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而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米/秒。声音在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快。 4.利用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声源与听者的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处减弱;(2)在中减弱;(3)在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 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 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测量的工具是 ,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每一小格是℃。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而非晶体没有。 10.(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大全

1 / 8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速度公式: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t=s/v 密度公式: V m = ρ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压强公式: P=F/S 该公式:固体为主,液体也适用 改变压强大小的方法:1、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2、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规律:1、同一深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 2、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3、不用液体同一深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浮力公式: F 浮= G 物 – F 示 F 浮= G 排=m 排g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1 m/s =3.6 km/h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物体的重力 N F 示——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的质量 kg 单位换算: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10-3m 3 1mL=1cm 3=10-6m 3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1dm 2=10-2m 2 注意:S 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或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搞清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单位、然后记公式)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 次声:低于20Hz 1、速度:V=S/t 1m / s = 3.6 Km / h 声速υ= 340m / s 光速C = 3×108 m /s 2、重力:G=m g g=10N/kg 或者g=9.8N/kg 3、密度:ρ=m/V 1 g / c m3 = 103 Kg / m3 (水的密度)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 h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S是受力面积 p =ρg 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 p =ρg 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h是深度 1标准大气压= 76 cmHg柱= 1.01×105 Pa = 10.3 m水柱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①F浮= G – F ②漂浮、悬浮:F浮= G ③F浮= G排=ρ液g V排 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⑷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 ②F浮=G(ρ液=ρ物)悬浮 ③F浮<G(ρ液<ρ物)下沉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滑轮组 F = G / n F =(G动+ G物)/ n FS=Gh理想滑轮组(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G=G动+ G物S=n h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W = F S = P t 1J = 1N?m = 1W?s 12、功率:P=W/t=FV P = W / t = FV1KW = 103 W,1MW = 103KW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沪科版)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参照沪科版排列,并标明公式在书中的页码,部分公式书中未明确呈现,属于课堂笔记 注意:书本是根本,本资料属于复习时的参考,最好的复习是把书本看一遍。 八年级物理 力学部分: 一、速度公式(第二章 p27) 、重力公式(第五章 p92 ) G =mg (G:重力 N ,m :质量 kg ,g :常 g 取10N/kg ,题目未交待时 g 取9.8N/kg )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第六章 p112) p128冰与水之间状态发生变化时 m 水=m 冰 水>冰 v 水<v 冰 五、浮力公式(第七章) (1)F 浮=G -F (称重法 ) 3)阿基米德原理: F 浮=G 排= m 排g=ρ液 g V 排 (排水法)(p134) 方向相同: F 合=F 1+F 2 ; 方向相反: F 合=F 1— F 2 (F :力 N ) 2)F 浮=G (漂浮、悬浮法 )(p137)

(F 浮:浮力 N ,G 排: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 N ,m 排: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 ρ液:液 体密度 kg/ m 3,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m 3, g : 10N/kg 或9.8N/kg ) 六、压强公式(第八章) ( 1)普适公式( p143) p F (p :压强 Pa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固体平放时 F =G =mg S ( 2)液体压强公式( p149) p =ρgh (p :液体压强 Pa ;ρ:液体的密度 kg/ m 3;h :深度:从液面到该点的竖直距离 m ) 七、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九章 p166) F 1l 1=F 2l 2 ( F1:动力 N ;L1 :动力臂; F2:阻力 N ; L2:阻力臂, L1、L2 应同单位) 八、滑轮(组)公式(第九章 p171-173 )(不计绳重和摩擦) (1)定滑轮: F=G 物 s=h (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N ; G 物:物体的重力 N ; s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m ; h :物体升高的距离 m ) (2)动滑轮: F 2(G 物 G 动 ) S=2h (F 、s 、h 、 G 物: 同上, G 动:动滑轮的重力 N ) (3)滑轮组: F ( G 物 n G 动) s =nh (n : 有n 段绳子承担物重,其余同上) 九、功、功率、机械效率(第九章) (1)功 W 有= W 总- W 额(有用功=总功-额外功) 4)总功( p181)W 总= FS (F :总动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W 总= W 有+W 额 a 、普适 W = Fs W :功 J ,F :力 N ,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m )(p176) b 、把物体举高时 W = Gh ( 2)功率( p179) P W (一般) Fs Fv tt ( 3)有用功( p181) c 、通过功率计算 W =Pt (P :功率 W ;t :时间 s ; F 、 s :同上, v :速度 m/s ) W 有= Fs=Gh (与功相同)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最新归纳).doc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s 物理量 单位 v 单位换算 : 速度公式: t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1 m=10dm=10 2cm=103mm 公式变形:求路程 —— s vt 求时间 —— t=s/v 1h=60min=3600 s ; 1min=60s t ——时间 s h 物理量 单位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密度公式: g=9.8N/kg ;粗略计 算 时 取 物理量 单位 单位换算 : 1kg=10 3 g 浮力公式: ρ——密度 kg/m 3 g/cm 3 1g/cm 3 =1×103kg/m 3 m ——质量 kg g F 浮=G 物 –F 示 1m 3=10 6cm 3 V ——体积 m 3 cm 3 1L=1dm 3 =10-3 m 3 F 浮=G 排 =m 排 g 物理量 单位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F 浮——浮力 N F 浮=ρ液 gV 排 受到的重力 N ρ ——密度 kg/m 3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的质量 kg F 浮= G 物 g=9物理.8N/kg 量 ,粗略单计位算时取 g=10N/kg F 浮——浮力 N 提示: [ 当物体处于 漂浮 或悬浮 时 ] 压强公式: N 面积单位换算 : 物理量 G 物——物体的重力 单位 P=F/S (固体) p ——压强 Pa 或 N/m 2 注意 : S 是受力面积,指 1 cm 2 =10 --4 m 2 F ——压力 N 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 分面积 1 mm 2 =10 --6m 2 物理量 2 单位 S ——受力面积 m 液体压强公式: p ——压强 Pa 或 N/m 2 注意 :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 p=ρgh ρ——液体密度 kg/m 3 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h ——深度 m 杠杆的平衡条件: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物理量 单位 F 1L 1=F 2L 2 F 1 L 2 或写成: F 2 L 1 滑轮组: F ——动力 N 1 L 1——动力臂 m F 2——阻力 N L ——阻力臂 m 2 物理量 提示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 L 1 2 的 、 L 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 单位 1 F = n G 总 ( G 总=G 物+G 动) F ——动力 N G 总 ——总重 N (当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时, G 总 =G 物 ) n ——承担物重、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s =nh s ——动力通过的距离 对于定滑轮而言: ∵ =1 ∴ F = G 物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n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1数 m m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2 ( G 物 +G 动) s =2 h

人教版_初中物理_公式大全(A4整理版)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1)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 v s t =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3)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4)密度公式: V m = ρ 公式变形:m =ρv V=m/ρ (5)浮力公式: ① F 浮=G – F ② F 浮=G 排=m 排g F 浮=ρ水gV 排 ③ F 浮=G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6)压强公式: S F p = (7)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8)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或写成:12 21L L F F =

(9)滑轮组:F = n 1 G 总 s =nh (10)机械功公式: W=F s (11)功率公式: t W P = (12)机械效率: 总有用 W W = η×100% (13)热量计 ①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 △t >0) ②燃料燃烧时放热放 (14)欧姆定律: R U I = 公式变形:I U R = ,U=IR (15)电功、电能公式: ① W = UIt ② W = UIt 结合U =IR →→W = I 2Rt ③ W = UIt 结合I =U /R →→t R U W 2 = (16)电热公式:Q= I 2R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UIt =t R U 2 =Pt 如电热器。 (17)电功率公式: ① P = W /t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 虎踞中学:李二桃 十三、内能 1、分子热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1)扩散的快慢与有关。(2)扩散现象的特点:扩散现象的主体是:;扩散的过程是,无需外力;扩散的结果是的。(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 都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又有,引力和斥力是存在的。 4、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物体的、、体积、状态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5、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与。 (1)做功: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到另一部分。 6、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的。 7、热量 (1)概念:物体通过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 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3)物理中,热量以及功、能量的国际主单位都是(J)。 7、比热容 (1)、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用符号表示。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符号是。 (3)、水的比热容是。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 的热量是J。 (4)、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 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 8、热量的计算:Q=。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 十四内能的利用 1、热机的工作原理:将燃料的能通过燃烧转化为能,又通过做功,把能转化为能。 2、(1)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冲程、冲程、冲程、冲程。 (2)一个工作循环中只对外做次功,曲轴转周,飞轮转圈,活塞往返次。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这时机械能转化为能。

(完整版)初中物理公式及重点

一、压强 1、压强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一般压力不等于重力。把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 他力,则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公式:p=F/ S,其中: p——压强——帕斯卡(Pa); F——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米2(m2)。 2、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特点 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的特点:⑴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⑵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⑶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⑷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液体压强公式:p=ρgh。 说明: ⑴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ρ——kg/m3;g——N/kg;h——m 。 ⑶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3、连通器 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总是相平的。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通常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⑴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⑵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⑶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⑷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标准大气压——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3×105Pa ,可支持水柱高约10.3m 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比夏天高。 大气压的测量: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气压计分为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飞机的升力 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的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五、浮力 1、浮力的大小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2、浮力的公式:F浮= G排=ρ液V排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