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度对鱼类胚胎及仔鱼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盐度对鱼类胚胎及仔鱼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盐度对鱼类胚胎及仔鱼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水体中氮对鱼的危害

水体中氮对鱼的危害 氮在水体中以氮气、游离氨、离子铵、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其中游离氮和离子铵被合称为氨氮。水体中只有以NH4+、NH2-和NO3-形式存在的氮才能被植物所利用。水体中不能被浮游植物所利用而相对过剩,并且对池鱼产生危害,超过国家渔业水标准的那部分氮称为"富氮"。 一、水体氮的来源 1.鱼池中施入大量畜禽粪肥,分解产生无机氮。 2.注入含有大量氮化合物的生活和工业混合水。 3.水生生物和鱼类的代谢产物中含有氮。 池塘中氮主要来源于肥料和饲料。进入水体中的氮一般以氨的形式存在。这些氮来源于鱼鳃排泄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据研究,饲料中的氮有60~70%被排泄到水体中,因此水产养殖生态中 总氮浓度与投饲率及饲料蛋白含量有直接关系,在精养池中经常会出现对鱼类有害的"富氮"。 二、养殖水体中"富氮"与其它氮之间的转化和比例 精养高产池中,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三者比例分别为60%、25%、15%。当池中有效氮含量不变而氨氮比例下降、硝酸盐比例上升时,说明池水中硝化作用强,水质条件好。因此三者的比例变化可以作为评价水质的指标之一。 三、水体中"富氮"对鱼的危害 水体中对鱼有危害作用的主要物质是氨氮和亚硝酸盐,我国水质标准规定氨氮小于0.5mg/L,亚硝酸盐小于0.2mg/L。 1.水体氨氮对鱼类毒性 氨氮由NH4+和NH3两部分组成,其中NH3对鱼类有毒性,NH4+对鱼类无毒性。两者在氨氮中所占百分比要受pH值、温度、盐度等因素决定。PH值、温度、盐度升高,都会引起氨氮中NH3比例增加,加重水体对鱼的毒性。 1 氨氮对各种鱼类的毒性 氨气对鲢、鳙鱼苗24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是1.106mg/L和0.559mg/L(雷衍之等,1983),随着鱼体的发育,氨的致死浓度也逐渐增大。NH3对47日龄、60日龄和125日龄草鱼种的48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727mg/L、2.050mg/L和2.141mg/L,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570mg/L,1.609mg/L、1.683mg/L。对草鱼生长有抑制作用的NH3浓度为0.099~0.455mg/L,草鱼种最大允许NH3浓度为0.054~0.099mg/L。氨对杂交罗非鱼(平均体长7.5~9.5cm,体重6.14~11.09)24小时、48小时、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82mg/L、1.78mg/L和1.57mg/L,最大允许毒物浓度为0.035~0.171mg/L。氨对鲤鱼种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是0.962mg/L,但超过0.66mg/L时就会产生毒性作用。氨气对体重25g的鳜鱼24小时、48小时、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763mg/L、0.663mg/L、0.525mg/L,而安全浓度为0.0525mg/L(高爱银等,1999)。氨气对体重为0.56~0.70g、体长为3.6~4.2cm加州鲈的24、48、96小时半数浓度为0.99mg/L、0.96mg/L 、0.86mg/L ,安全浓度为0.086mg/L (余瑞兰等,1999)。氨气对体重为0.94~1.32g、体长为4.9~5.8cm鲢鱼的24小时、48小时、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为2.47mg/L 、1.95mg/L 、1.56mg/L ,安全浓度为0.156mg/L (余瑞兰等,1999)。 一般而言,同一鱼类的鱼种比成鱼对氨气耐受力弱;不同鱼类对氨氮的耐受力也不同,麦穗鱼耐受力最差,草胡子鲶相对较强,因此经常排放氨水的河段中以鲶、鳅科等无磷鱼为优势鱼群。

探究不同盐度水环境对鲫鱼血液渗透压地影响1

探究不同盐度水环境对鲫鱼血液渗透压的影响 水族1202班罗雁支2012308200621 一.前言 鱼类能通过调节自身的渗透压而适应周围的水环境。根据不同生态类型鱼类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可划分为淡水狭盐性、海水狭盐性、溯河广盐性、海水广盐性和咸淡水广盐性鱼类。鲫鱼为淡水狭盐性鱼类,但可长时间适应7‰的盐度,短时间适应的盐度更高。淡水鱼类的体液相对周围的环境为高渗性,必须通过调节体液渗透压以排出多余水分,其机制是排出多余的水,补充丢失的盐。所以淡水鱼有多而发达的肾小球,肾小球滤过作用强,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特别强等。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通过测定不同盐度水环境中鲫鱼的血液渗透压变化,可大致了解其渗透压调节机制。 由淡水进入海水后,鱼类通过吞饮海水、减少尿量、排出离子等方式来调节渗透压。其中排出离子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氯细胞起着主要作用,而氯细胞中主要靠Na+-K+-ATPase 活性增加为排出氯化钠提供能量。随着环境盐度的增加,Na+-K+-ATPase活性增加。现已发现生长素、甲状腺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等激素与Na+-K+-ATPase活性调节有一定关系。其中生长素与IGF-I可增强广盐性鱼类在海水中的低渗调节能力;催乳素的效应则表现为与生长素相拮抗,即增强鱼在淡水中的高渗调节能力但降低鱼在海水中的低渗调节能力;而甲状腺对盐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海水进入淡水的渗透压调节,由海水进入淡水后,其适应海水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受到抑制,而适应淡水的调节机制被激活。停止饮水,增加尿量,鳃上皮氯化钠排出降低,从水环境中吸收钠离子和氯离子,体表皮肤变化等。鳃上皮排出的氯化钠短期内迅速下降到较低水平,而氯细胞内酶活性仍很高,这说明可能有某些调节机理影响氯细胞排出氯化钠的作用。这与某些激素有很大关系,如催乳素。

神仙鱼的胚胎发育研究

神仙鱼胚胎发育研究 匡刚桥*,梁珂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重庆荣昌 402460 摘要本试验观察和研究了神仙鱼(Pterophyllums carale)的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并作了详细 记录,阐述了其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受精卵、胚胎形成期、卵裂囊胚期、原肠期、神经期、 器官形成期、心跳期以及出膜孵化期)中的发育现象及特征,为神仙鱼胚胎发育研究做了有益的 尝试。 关键词神仙鱼;受精卵;胚胎发育 神仙鱼(Pterophyllums carale), 又名燕鱼、盘丽鱼、天使鱼,丽科鱼属,原产南美洲的圭亚那、巴西。神仙鱼长12-15厘米,高可达15-20厘米,头小而尖体侧扁,呈菱形。背鳍和臀鳍很长大,挺拔如三角帆,故有小鳍帆鱼之称。从侧面看神仙鱼游动,如同燕子翱翔,故神仙鱼又称燕鱼。其体态高雅、游姿优美,生活繁殖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故非常受大众喜爱,是世界最为名贵的观赏鱼类之一[1,2]。因此提高其人工繁殖成功率将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技术研究意义。目前,在对影响神仙鱼胚胎发育的因素和神仙鱼的人工繁殖方向研究较多,如郑宗林[3]等,在神仙鱼的人工繁殖技术探讨了神仙鱼人工繁殖过程中的诸多注意事项;何文辉[4]等,对七彩神仙鱼人工繁殖主要水质条件进行了探讨。但对于神仙鱼胚胎发育的系统观察仅见周玉等在神仙鱼的胚胎发育方面的研究报导[5]。因此,对该鱼的胚胎发育进行系统的观察,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更为详尽的基础资料,并为解决人工养殖中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神仙鱼的胚胎发育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旨在为神仙鱼人工繁殖不同发育阶段胚胎的外部特征和发育状况的判别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亲鱼选自重庆荣昌县观赏鱼养殖场。亲鱼形体健壮、色彩鲜艳,且雌、雄鱼个体差异小,雌鱼要选择腹部明显膨大的个体、具有流动感、腹部较软、生殖孔肿胀微红的个体;雄鱼腹部饱满,轻压有精液流出的个体。 1.2 观察方法 当雌雄亲鱼交配完成后将受精卵连同产卵板一同取下,置于大烧杯内,并将烧杯放置于水族箱内,水族箱使用加热棒控制水温在27±1℃。孵化水体的pH值为6.5左右。从中选取形态较好的受精卵,第一天每隔2h取样观察第二天每隔1h取样观察,并做好相关实验

养殖水体中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变化对鱼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酸碱度(即pH值) 对鱼的影响 池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其酸碱度(即pH值)是鱼池水质的主要指标,它对鱼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鱼类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其pH值为7.8~8.5。但在pH 值6~9时,仍属于安全范围。不过,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9,就会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 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如果pH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化学物质转变成有毒物质,对鱼类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还会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水中的溶氧状况,妨碍鱼类呼吸。如果pH 值过高,鱼类生活在酸性环境中,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物质循环强度降低,使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的繁殖受到影响,而且鱼鳃会受到腐蚀,使鱼的血液酸性增强,降低耗氧能力,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较高,但鱼会浮头,造成缺氧症,还会使鱼不爱活动,新陈代谢急剧减慢,摄食量减少,消化能力差,不利于鱼的生长发育。同时,偏酸性水体会引发鱼病,导致由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大量发生,如鞭毛虫病、根足虫病、孢子虫病、纤毛虫病、吸管虫病等。如果pH值过低,在5~6.5之间,又极易导致甲藻大量繁殖,对鱼的危害也较大。 pH值对鱼类繁殖也有影响。pH值不适宜,亲鱼性腺发育不良,妨碍胚胎发育。若pH值在6.4以下或9.4以上,则不能孵出鱼苗。若pH值过低,可使鱼卵卵膜软化,卵球扁塌,失去弹性,在孵化时极易提前破膜。若pH值在5~6.5之间,又遇适宜的温度条件(22℃~32℃),饲养的鱼种还极易得“打粉病”。 由于池水酸碱度对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密切关系,所以,要经常对

池水作pH值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以保证池水的pH 值正常。 水的硬度对养鱼的影响 硬度作为一项水质指标对水草的生长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总是弄不明白什么是软水和硬水?什么是GH和KH?硬度是如何分级的?对水草有何影响? 水怎么会有软硬之分呢?这裡所说的软硬并不是物理性能上的软硬,而是根据水中所溶解的矿物质多寡来划分的,多了水就“硬”,少了水就“软”,硬水有许多缺点,使用时有不少麻烦。例如,在烧开水时易产生锅垢,又如硬水用来洗涤衣服时,消耗肥皂会比较多等。 因此,硬度可以用来描述水的软硬程度,其定义是指能使肥皂沉淀之量。这是因为肥皂是硬脂酸的钠或钾盐,遇到水中的钙、镁离子,易生成不溶性的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使肥皂失去洗涤衣服的作用。除了钙、镁离子外,肥皂还能被铁、锰、铜…离子所沉淀,所以在化学上定义︰凡是水体存在能被肥皂产生沉淀的矿物质离子,都称为「硬度离子」,这裡指金属阳离子而言,主要包括钙、镁、铁、锰、铜离子等,而象钠、钾离子都不属于。但在一般的自然水(包括自来水)中,除了钙、镁离子外,其馀硬度离子存量很少,它们的总含量可能不到3%,因此水的硬度可以说主要表现为钙和镁离子,又称为“钙硬度”或“镁硬度”两者之和,称为“总硬度”,简称“硬度”,这其中钙硬度平均约占85%,镁硬度约占15%。 硬水又依加热之后是否可以发生矿物质沉淀,而分为“暂时硬水”和“永久硬水”两种。其中的部分金属离子可因加热而析出,故称为暂时硬水,主要是指那些含有酸式碳酸盐(例如,碳酸氢钙、碳酸氢镁、碳酸氢锰…等);所谓永久

比较鱼类与鸟类早期胚胎发育的异同(完成)

1.比较鱼类与鸟类早期胚胎发育的异同 鱼类的囊胚期发生盘状卵裂,动物极细胞在逐渐增加,待细胞达到一定数量后开始外包。这种外包的动力来源于卵黄合包体层自动扩展所引起的。胚盘细胞向植物极方向的卵黄外包,使胚盘变薄。没有典型的原肠腔,仅一裂隙位于下胚层与卵黄多核体之间。 鱼类胚层的形成:外包达到卵的50%时,与卵黄交界处的细胞内卷,使交界处形成厚实的一圈,叫胚环。内卷的细胞和由上层内移的细胞形成下胚层、上层为上胚层。因细胞的内卷和会聚扩展而在胚环的某处形成加厚区——胚盾。它为胚胎的背部,从此处内卷的细胞将与其它会聚扩展的下胚层细胞一起沿背部中线形成中胚层;下胚层细胞将生成内胚层和部分中胚层。预定的脊索中胚层内卷(轴旁中胚层等)。未卷入的上胚层将发育为胚胎的外胚层。上胚层的部分细胞经会聚扩展形成神经龙骨,其余的细胞形成皮肤 鸟类的囊胚期:鸟类囊胚期也发生盘状卵裂,鸟类的盘状卵裂鸟类的卵中卵黄占据卵的大部分,其它胞质和细胞核被挤到动物极顶面,成为一个直径约2-3mm 的胞质区,胚盘。前3次卵裂发生在输卵管中,胚盘为单细胞层,仍与卵黄相接触。 鸟类的原肠期:1.下胚层和上胚层的形成上胚层的某些细胞单个迁移到胚下腔,形成内陷小岛(初级下胚层)。胚盘后缘有一层细胞向前迁移与内陷小岛汇合形成次级下胚层。汇合形成次级下胚层。上下胚层在暗区边缘连在一起构成囊胚。缘连在一起构成囊胚。上胚层产生胚胎本身的三个胚层和大量胚胎外膜,下胚层只形成部分胚胎外膜,如卵黄囊。2.原条的形成原条是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原肠作用的主要特征性结构,由后部边缘区的上胚层细胞加厚而成,结构,由后部边缘区的上胚层细胞加厚而成,这种加厚来自上胚层的预定中胚层细胞内移进入囊胚腔及上胚层后端两侧细胞向中央迁移。原条的出现确定了胚胎的前后轴。随着细胞的集中,原条内形成一个凹陷,叫原沟,是上胚层细胞进入囊胚腔的门户。原条的前端是一个加厚层,叫原结或亨氏结. 当亨氏结移至明区中央时,原条后退原条的后退:当亨氏结移至明区中央时,原条后退, 在回缩的痕迹上出现胚胎背轴和头突,脊索形成。痕迹上出现胚胎背轴和头突,脊索形成。亨氏结退至最后端将形成肛门。当胚胎后部还在进行原肠作用时,形成肛门。当胚胎后部还在进行原肠作用时,前端细胞已开始形成器官。鸟类胚层的形成:最早穿过原条进入囊胚腔的细胞向头部方向移动,最终迁移至胚胎的头部,成为前肠内胚层(与两栖动物相同)。这些移至胚胎的头部,成为前肠内胚层(与两栖动物相同)。细胞的移动将原来的下胚层细胞挤至明区前部,成为生殖新月区,是原生殖细胞存在部位。通过亨氏结进入囊胚腔的细胞在上胚层和内胚层之间向头部移动,形成头部中胚层和脊索中胚层。内移的细胞向前运动,推举上胚层前端中线区域形成头突。通过原条两侧进入囊胚腔的细胞一部分向更深层迁移,最终取代下胚层成为内胚层,另一部分在囊胚腔中扩撒,发育成胚胎中胚层。上胚层中的预定外胚层细胞将在上胚层中增殖、下包,离开胚盘将

水污染对鱼类发育的影响

发育生物学论文 水污染对鱼类发育的影响 姓名:华俊豪学号:20116957 班级: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二班

摘要:随着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水体污染的事件频发,水污染使得,溶 解氧减少、色泽变化、PH改变、温度改变,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进而变成沼泽,水中鱼类大量死亡。然而,水体污染对鱼类发育的影响却很少提及,本文结合鱼类发育,水污染使 得水体发生的变化,综合探讨水污染对鱼类发育的影响。 关键字:鱼类发育,水污染 1997年黄河三角洲工业废水排放量达4200*10^4t, 这些工业废水和污染物排 入河流之中, 造成严重污染。因水质污染严重, 致使原产小清河、潮河的鲤、 草鱼、鲫等22 种经济鱼类, 现基本上绝迹, 久负盛名的小清河银鱼已在该河中灭绝。原产河口的鲚、凤鲚、短颌鲚, 也因河流水质污染而濒于灭绝。黄河三 角洲水质污染严重的河湖, 鱼类物种减少,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1、鱼类的发育 1.1 鱼类胚胎发育 鱼类的胚胎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前期发育和胚胎后期发育两个时期,以胚体孵 出前后为界限。也称作早期发育。胚前发育在卵膜内进行,从一个受精卵逐渐 发育成一个活动的幼体,最后破卵膜孵出,这个时期常称作孵化。胚后发育指从孵出到能够开始摄食外界营养的时期或主要器官分化为止。 胚前发育在卵膜内进行,以卵黄为营养。主要有三大阶段:卵裂阶段、胚体 形成阶段、器官分化阶段。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低,发育越慢。四大家鱼在胚孔封闭期前后是温度变化敏感期。 缺氧常促使胚胎提前孵出,相反提高氧的饱和度就抑制孵出。正常氧含量的 范围内,含氧量越高,孵出的正常胚胎越多。 1.2 鱼类发育阶段 鱼类的发育阶段分为有四个,首先是仔鱼期,当鱼苗从卵膜孵出,开始在卵 膜外发育,就进入仔鱼期。从受精卵孵出至奇鳍鳍条基本形成时的鱼类早期发 育个体。此期鱼体具有卵黄囊、鳍膜等仔鱼器官,是由内源营养转变为外源营 养的时期,包括前期和后期:前期指的是从受精卵孵出至卵黄基本吸收完毕时 的仔鱼。以卵黄为营养,后期是从卵黄吸收完,开始主动摄食到奇鳍鳍条基本 形成时的仔鱼。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奇鳍褶分化为背、臀、尾三个部分并 进一步分化为背鳍、臀鳍和尾鳍,腹鳍也出现。 随后进入稚鱼期,从鳍条基本形成到鳞片开始出现时的鱼类发育个体。幼鱼 期指的是具有与成鱼相同的形态特征,但性腺尚未发育成熟的鱼类个体。全身 被鳞、侧线明显、胸鳍鳍条末端分枝,体色和斑纹与成鱼相似,处于性未成熟期。最后是成鱼期,是从初次性成熟到衰老死亡。 1.3、影响鱼类胚胎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

2.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

环境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 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 学院:生态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 12级环境科学 实验组别:第四组 报告攥写人:程世军 学号: 1200602029 组长:周双喜 组内其他成员:李瑾楠、周双喜、孙志鑫

实验二、三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不同的生物对温度、盐度等生态因子有不同的耐受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的耐受范围有宽有窄,且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能力随生物种类、个体差异、年龄、驯化背景等因素而变化。当多种生态因子共同作用于生物时,生物对各因子的耐受性之间密切相关。【实验目的】 (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 1. 实验动物 金鱼、热带鱼(部分金鱼和热带鱼预养在25℃水温条件下,另一部分金鱼预养在20℃水温条件下),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因地制宜地选择冷水性鱼如虹鳟或小型海水鱼作为实验动物。2.设备与试剂 水族箱,光照培养箱(0~50℃),温度计,海水精,冰,天平,纱布等。 【方法与步骤】 a)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地耐受能力 (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4℃,10℃,25℃,35℃,40℃)。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不同种类地实验鱼每10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不同温度下30分钟。观察其行为,如果不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所需地时间。动物明显麻痹不动,即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出现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再观测。 (4)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2-2中。 表2-2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每种温度条件下8条鱼)

鱼类繁殖

中文名称:鱼类繁殖 拼音:yuleifanzhi 外文名称:reproductiveof fish 正文:鱼类重要的生命活动,通过这一活动,鱼类才得以保存和繁衍。由于各种鱼类进化进程的差异和对环境适应形式的不同,其繁殖特点也不同。 性分化受精卵发育至形成各胚层时即出现原始性细胞。随着性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逐渐发育形成生殖腺。鱼类性分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多数鱼类经过性分化之后呈雌雄异体,但不少种类却形成雌雄同体。 性成熟鱼类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性细胞集中于腹腔,经性分化发育成熟达生殖状态,称为初次性成熟。不同种类初次性成熟时间不同,同一种类不同种群、同一种群雌雄之间也有不同。同一种鱼初次性成熟时间一般与体长有关,生理年龄并不经常反映性成熟的前后顺序。生长越快,达到性成熟时间越短,同一世代体长生长的差异,造成一个世代初次性成熟年龄的不同。 生殖周期与产卵类型不同种类生殖周期的长短不同,雌雄鱼也有差别,同一个体高龄阶段生殖周期往往会延长。多数鱼类生殖周期1年左右,但如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仅30-60天,一年繁殖多次,鲟科(Acipenseridae)鱼类则达2年或更长。鱼类的产卵类型中,按世代分有一生产卵1次、一生多次产卵;按产卵季节分为一个产卵季节一次、一季多次分批产卵。同一种类分布区域不同,产卵类型也可能会改变。 生殖方式和生殖过程多数鱼类行体外受精,少数行体内受精。体外受精鱼类雌雄鱼各自将成熟性细胞排出体外,在水中受精,发育和孵化。体内受精鱼类成熟卵在母体内受精,为把成熟镜子输送雌鱼体内,雄鱼一般具有特化的交接器,如软骨鱼类雄鱼腹鳍内侧鳍条特化呈生殖足。体内受精鱼类胚胎发育有卵生,卵胎生和胎生三种类型:(1)卵生,卵在输卵管内受精,受精卵由卵壳包裹,由卵黄供应养分在水中发育孵化。(2)卵胎生,成熟卵在母体生殖道内受精,由卵黄和母体共同供给养分,产出体外时已长成幼鱼。(3)胎生,成熟卵在母体生殖道内受精发育,由母体供应养分,幼鱼孵化成形后排出体外。 生殖过程中,生殖鱼群依体长大小,组群的现象有明显差异。个体大小不同,在产卵场分布的位置也有不同。亲鱼体长--年龄不同,性细胞质量有差异。一般以中龄大型鱼性细胞的质量最高,低龄鱼或高龄鱼亲鱼较差,其受精率、孵化率和后代成活率均不高。因此,生殖初—中期后代质量和后代成活高于后期产出的后代。每一生殖季节多次分批产卵的鱼类,每批卵子质量也有差别,尤其以第一批卵子质量为高。鱼类一般以高生殖力补偿早期发育阶段的高死亡率。生殖力低的鱼类,除胎生和卵胎生种类后代在母体度过早期发育阶段外,多数种类有护幼习性。如营巢筑穴、口孵哺育,以提高成活率。 产卵期和产卵场鱼类在一年中某一特定季节生殖,是保障其幼体有最良好生长发育条件的一种适应性。幼体生长发育过程一般与水域中饵料生物繁殖状况相一致,也是其幼体发育所需环境条件(尤其是水温、光照周期)和避开敌害的最佳时期。根据生殖期间水温和光照周期变动趋势,鱼类生殖腺存在两种类型:水温上升期和水温下降期。除热带水域外,春季到夏季,水温上升,一天内光照时间延长。秋季到冬季,水温下降,光照时间缩短。在同一生殖期类型内,生殖期

盐度对鱼类的影响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年论文 题目盐度对鱼类的影响 学生武志新 指导教师陈英教授 年级2010级 专业生物科学 系别生命科学与技术 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论文提要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盐度一直是鱼类生理上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潮汐运动、降雨等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影响都可导致自然界海水盐度的变化, 从而给水生生物造成渗透胁迫。盐度影响着鱼类各个方面。

盐度对鱼类影响的研究 武志新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盐度对鱼类的各方面的影响,包括了盐度对鱼类体内,繁殖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每一种鱼类对于盐度都有一个耐受范围超过或低于都会产生影响。使鱼类体内发生各种变化,对于鱼类的消化系统,呼吸代谢,体内代谢和渗透压都会使之发生改变。而随着这些指标的改变,从而影响了鱼类的繁殖生长和存活率。 关键词:盐度 水中溶解盐类的总量称盐度或者矿化度,盐度是与鱼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之一,与鱼类的生长、发育、体内的各机能调节密切相关。盐度变化会迫使水产动物自身通过一系列生理变化来调整体内外渗透压的动态平衡,致使其生长存活、呼吸代谢、肌肉品质和生殖发育相关指标产生相应的变化 一、盐度对鱼类体内的影响 盐度,是影响鱼类生长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环境因素,盐度的变化迫使鱼类自身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来调整体内外渗透压的动态平衡,致使其生长存活与摄食等相关生理指标发生相应变化。[1]可以通过对盐度的调节来控制鱼类的生长发育,使其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1.1盐度对鱼类体内各系统的影响 盐度可以影响鱼类生存、生长,同时也对鱼类的体内机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1.1.1盐度对鱼类消化系统的影响 盐度是与鱼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因子之一,它的改变不仅可以影响鱼类的食物摄食水平,还影响其消化酶活力, 进而影响鱼类的活动与生长。消化酶的活力可以反映鱼类基本的消化生理特征。环境盐度的改变会导致鱼体消化道内消化酶活力的变化,可能对鱼类产生激活作用、抑制作用或者没有影响。例如,黄鳍鲷幼鱼在盐度为10的时候, 蛋白酶活力最高, 盐度如果高于25的话,对其活力就会产生抑制作用。[2]盐度对高体革幼鱼胃蛋白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也有显著影响。随着盐度的升高,胃蛋白酶活力先升后降,当盐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又急剧升高;而淀粉酶活力变化则是盐度升高时显著降低。这说明环境盐度对高体革消化酶比活力的影响比较大,不同消化酶随盐度变化规律有所差异。庄平等研究发现, 施氏鲟瓣肠中三种消化酶活力在等渗点盐度10附近时最大。[3]陈品键[4]等研究了在不同盐度水体中真鲷消化酶的变化情况, 发现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比活力在不同盐度下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当盐度为25 时, 比活力最大。盐度上升或下降, 消化酶比活力均下降。[5] 1.1.2 盐度对鱼类呼吸代谢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关于盐度对鱼类呼吸代谢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少的相关报道, 从这些报道中可以总结出关于耗氧率与盐度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 即鱼类在接近于其长期生活的适宜盐度环境中, 其耗氧率、代谢率最低。当盐度发生变化以后, 通过耗氧率的变化到恢复正常水平时所需要的时间中, 可以看出一种鱼对盐度的适应能力的强弱。所需时间越长,

实验二:鲫鱼早期胚胎观察

实验二:鲫鱼早期胚胎观察 一、目的要求 掌握鲫鱼早期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 实验材料:鲫鱼早期胚胎发育装片,共八片:鲫鱼受精卵装片,鲫鱼卵二细胞装片,鲫鱼卵四细胞装片,鲫鱼卵八细胞装片,鲫鱼十六细胞装片,鲫鱼卵囊胚期装片,鲫鱼卵囊胚期切片,鲫鱼卵原肠胚切片。 实验仪器:光学显微镜等。 三、实验内容 观察活体鲫鱼的个体胚胎发育的过程及胚胎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包括受精卵期、胚盘形成及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及胚孔封闭期) 受精卵期 卵裂期 多细胞时期

囊胚期 原肠期 体节期

眼球色素形成期 心跳期

鱼类的卵裂 卵子受精和激活之后发生卵裂。精卵融合后,受精卵仍然是单个细胞,其任务是产生含有数以百万计细胞的多细胞有机体,因此,细胞必须发生迅速分裂。合子高速分裂,而不伴随体积和物质的增加,细胞的数目越来越多,而个头越来越小。发育的这一时期叫做卵裂。其表现是卵子表面出现沟。处于卵裂期的细胞叫做卵裂球。不同卵裂球之间已经开始产生差异,并最终发育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在不同的物种中,卵裂的方式是不同的,它是一个受遗传控制的过程。一个物种的卵裂方式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卵黄的含量及其在细胞质内的分布,二是卵子细胞质中影响纺锤体形成的时间和角度的因子。 卵黄含量和分布决定卵裂发生的部位及卵裂球的相对大小。如果卵子的一极卵黄蛋白相对较少,则该极细胞分裂速率就相对较快。富含卵黄的一极叫植物极,而卵黄相对较少的一极叫动物极。合子的核一般靠近动物极。卵黄相对较少(少黄卵和中量黄卵)的合子的卵裂方式一般为完全卵裂,即是说卵裂后整个卵子被完全分割。多黄卵受精后形成的合子卵裂时仅有一部分细胞质被分割,而卵黄部分不分裂,因而称为部分卵裂。部分卵裂可以是盘状的,如鱼类、鸟类,也可以是表面的,如昆虫卵。鲫鱼卵裂在动物极的胚盘里进行。卵裂非常迅速,头12 次卵裂是同步的,在卵子的动物极形成了一个细胞团。起初所有的细胞之间以及它们与卵黄细胞之间都有开放的连接,中等大小的分子(17kDa 左右)都能自由地从一个卵裂球达到另一个卵裂球。胚胎从第10 次卵裂开始进入中囊胚转换:合子的基因开始转录,细胞分裂减慢,细胞明显开始移动。此时细胞分化成两种,第一种是卵黄多核层。卵黄多核是由第9 次或第10 次卵裂时最靠近植物极的胚盘细胞与卵黄细胞融合生成的。在卵黄细胞中贴近胚盘的细胞质里有多个细胞核呈环状排列。当胚盘细胞向植物极扩展时,一些卵黄多核层的细胞核在胚盘下移动,形成内卵黄多核层;而另一些卵黄多核层细胞核将随着胚盘向植物极移动,并沿卵黄表面延伸至胚盘的边缘之外,形成外卵黄多核层。在中囊胚转换点分化出的第二种细胞群是包被层)细胞,它们是胚盘最外层的细胞,其厚度仅有一层细胞。包被层细胞最终发育成胎皮,是胚胎外面的一层保护膜,并在后期胚胎发育被脱掉。在包被层和卵黄多核层之间是深层细胞,它们将发育成胚体。荧光染料示踪研究表明,早期胚盘细胞的分化方向尚未被决定,而在原肠胚形成前,胚胎中的每个细胞的发育命运已被决定。

浅谈水环境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浅谈水环境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徐天科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生鲜食品的需求大增加。鱼类就是我国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近年来鱼类养殖大规模兴起,这不仅为老百姓餐桌提供了保障,还为养殖户创造了大量的经济收益。但是鱼类养殖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环境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充分分析水环境中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对于鱼类养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环境;鱼类养殖;影响 1 影响鱼类养殖的水环境因素 1.1 pH值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实际当中多数鱼类适合生长在微碱性水环境中,通常情况下pH值为7.5~8.5最适合鱼类生存。这样的微碱性水环境非常有利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物的生长,并且也非常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当水环境pH值过高时,不仅生活在其中的鱼类不仅生病概率会大幅增加,其呼吸和消化功能还受到影响,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下致病菌会大量繁殖。如果pH值过低,那么水环境中氨的毒害程度就会大幅增加,那么就会有大量鱼类中毒。在pH值大于10或者小于4的情况下,鱼类就会大量死亡。 1.2 水温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作为变温动物鱼类会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体温,但鱼类的新陈代谢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温的高低。当水环境温度小于10℃时鱼类便会减少摄食,当水环境温度大于10℃时鱼类才会真正摄食,通常来说25~32℃的水环境最适合温水性鱼类生长。实际当中不同种类的鱼具有不同水温瞬间变化范围的忍耐力,其中鱼苗耐受范围小于2℃;鱼种耐受范围小于3℃;成鱼耐受范围小于5℃。一旦鱼类遭遇温度瞬间变化范围大于耐受范围,那么就会出现休克或者感冒症状,进而严重损害鱼类机体。冬季进行鱼种运输和捕捉的天气温度应当高于5℃,避免因温度过低造成的鱼种肌肤冻伤。 鱼类养殖中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就是水温,它不但会对鱼类的新陈代谢造成影响,还会改变水环境中其他要素,进而对鱼类生长造成影响。实际当中水温状况与鱼类疾病流行、发生都存在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夏季的雷雨会加速分解鱼塘残渣,还原物和浮游生物就会在水中大量堆积,进而大量消耗其中的氧并造成水中缺氧问题,这时鱼类感染疾病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当水温在25~35℃并且天气少雨时,就会出现草鱼出血病;草青鱼肠炎在大于28℃时多发;鱼类烂鳃病在水温高于20℃的情况下比较常见[1]。 1.3 水中溶解氧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鱼类在水中运用鱼鳃进行气体交换,所以其在水中的运动、呼吸、消化、摄食等活动都会受到水中溶解氧的影响。根据淡水养殖水质标准和淡水渔业水质标准可知,要想保证鱼类正常生长浴池中含氧量大于5mg/L的时间需要超过16h,并且水中溶解氧含量应当保持大于3mg/L。鱼类在水中含氧量充足的情况下就会食欲大增,消化率也会提升;含氧量过低时鱼类食欲就会大幅下降,就会有暗浮头现象产生;如果低于1mg/L,那么鱼类就会因为窒息而大量死亡[2]。 1.4 其他理化因子对鱼类养殖的影响 实际当中如果鱼池底部大量堆积淤泥,在夏秋高温季节就会出现有毒氨和亚硝酸亚超标问题,特别是残饵、杂草堆积过厚的地方,经常会有硫化氢产生,进而对养殖鱼类造成毒害。如果要保证鱼类的正常生长,那么亚硝酸盐浓度不应当超过0.2mL/L、有毒氨氮浓度不能超过0.02mg/L。池中氧气不足时就会有硫化氢、亚硝酸盐、铵态氮产生,进而严重危害鱼类

盐度对鱼类的影响

盐度对鱼类影响的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盐度对鱼类的各方面的影响,包括了盐度对鱼类体内,繁殖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每一种鱼类对于盐度都有一个耐受范围超过或低于都会产生影响。使鱼类体内发生各种变化,对于鱼类的消化系统,呼吸代谢,体内代谢和渗透压都会使之发生改变。而随着这些指标的改变,从而影响了鱼类的繁殖生长和存活率。 关键词:盐度 水中溶解盐类的总量称盐度或者矿化度,盐度是与鱼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之一,与鱼类的生长、发育、体内的各机能调节密切相关。盐度变化会迫使水产动物自身通过一系列生理变化来调整体内外渗透压的动态平衡,致使其生长存活、呼吸代谢、肌肉品质和生殖发育相关指标产生相应的变化 一、盐度对鱼类体内的影响 盐度,是影响鱼类生长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环境因素,盐度的变化迫使鱼类自身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来调整体内外渗透压的动态平衡,致使其生长存活与摄食等相关生理指标发生相应变化。[1]可以通过对盐度的调节来控制鱼类的生长发育,使其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1.1盐度对鱼类体内各系统的影响 盐度可以影响鱼类生存、生长,同时也对鱼类的体内机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1.1.1盐度对鱼类消化系统的影响 盐度是与鱼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因子之一,它的改变不仅可以影响鱼类的食物摄食水平,还影响其消化酶活力, 进而影响鱼类的活动与生长。消化酶的活力可以反映鱼类基本的消化生理特征。环境盐度的改变会导致鱼体消化道内消化酶活力的变化,可能对鱼类产生激活作用、抑制作用或者没有影响。例如,黄鳍鲷幼鱼在盐度为10的时候, 蛋白酶活力最高, 盐度如果高于25的话,对其活力就会产生抑制作用。陈品键等研究了在不同盐度水体中真鲷消化酶的变化情况, 发现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比活力在不同盐度下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当盐度为25 时, 比活力最大。盐度上升或下降, 消化酶比活力均下降。[5] 1.1.2 盐度对鱼类呼吸代谢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关于盐度对鱼类呼吸代谢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少的相关报道, 从这 些报道中可以总结出关于耗氧率与盐度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 即鱼类在接近于其长期生活 的适宜盐度环境中, 其耗氧率、代谢率最低。当盐度发生变化以后, 通过耗氧率的变化到恢复正常水平时所需要的时间中, 可以看出一种鱼对盐度的适应能力的强弱。所需时间越长, 适应能力越弱。所需时间越短,适应能力也就越强。而不同规格鱼的耗氧率, 所受盐度的影响也不同。规格越大, 所能适应的盐度范围也越大。jobling 提出, 鱼的标准代谢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组织的修复与更新所消耗的能量; 二是维持内稳态所消耗的能量。按照渗透调节原理, 鱼类在等渗点时渗透压力最小, 代谢率最低, 生长率最高, 因为此时维持内稳态 的渗透压凋节耗能最少,而远离等渗点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渗透压调节,例如半滑舌蝎属狭盐性海水鱼类, 因此, 盐度的改变会导致其渗透压调节耗能的变化, 这样鱼的代谢

环境污染对鱼类繁殖性能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鱼类繁殖性能的影响 1温度的影响 鱼类是水族中比较脆弱的一个群体,它们不但对光照的要求较高,繁殖 过程中,鱼类对温度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在现阶段的环境之中,已经 造成了世界变暖的趋势,多数地区的水温都在持续升高,这将导致鱼类 的繁殖性能持续下降。第一,在鲤科鱼类当中,卵巢的发育和排卵是受 温度和光周期的调节的,一旦温度无法达到鱼类繁殖的标准,势必导致 鱼类的卵巢发育缓慢,排卵较少,甚至是不排卵,最终导致鱼类的繁殖力 低下。第二,温度对绝绝大多数鱼类的生殖周期影响非常重要,虽然鱼 类的寿命差异较大,但是生殖周期是固定的,一旦生殖周期的温度达不 到要求,将直接导致繁殖数量的减少。例如,金鱼在没有雄鱼和产卵基 质的情况下,水温从12℃上升到20℃,能够诱导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卵。 另外,光周期能够影响由温度上升而诱导的排卵前GTH峰值的到来时间。由此可见,在今后的鱼类繁殖性能提升方面,必须把握好温度的影响。 2水环境的化学污染 现阶段的环境污染情况十分严重,除了气象水文方面,水环境的化学污 染也是比较严重的。对于鱼类来说,不同类型的鱼需要不同的水质,倘 若水环境中的某些元素超标或者是过于缺乏,将直接导致鱼类繁殖性能 的降低。例如,大马哈鱼是我国的常见鱼类,该鱼类在繁殖过程中,首先 会到海洋中寻找食物,并且实行繁殖发育;之后,大马哈鱼会经过长途的 洄游,到淡水中实行产卵。由此可见,水中的盐度变化,对调节大马哈鱼 的性腺发育成熟和排卵具有较大的影响,日后必须保证水中的盐度情况。从现有的污染来看,重金属盐的的超标,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重视,但各种 措施依然收效甚微。另一方面,水中的盐度控制,还应该在缺乏的过程中,即时为鱼类补充,防止鱼类因盐度不足而导致的繁殖性能下降。 3水生植物污染的影响

(完整版)鱼类生态学试卷

鱼类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称解释 01.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基本功能单元,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 任何一个单元在给定区域里,生物群落同它们的理化环境相互作用, 使能量的流动在该系统的内部形成明确的营养结构,物种的多样性和物质的循环性称为生态系统 02.夏轮:春夏两季食物充足,鱼类摄食强度大,生长迅速,在鳞片上形成的环节就宽,环片之间的距离也较稀疏,形成较宽的轮带,也称“宽带”. 03.生长比速:用增长值和鱼在年初时的长度两者之间的百分率来表示 04.生长常数:将生长比速乘上生长开始时起所经历的时间,就得到生长常数. 05.饵料系数:指鱼吃饵料与增重量的比值,它是鱼类对食物吸收率的基本指标. 06.产卵温度:一般说来鱼类在整个胚胎发育期间温度的变动,不能超出该种鱼类产卵期的水温范围. 07.仔鱼期:从孵出直到奇鳍褶开始退化消失,鳍条形成至各运动器官发育完备为止. 08.繁殖力:1 尾雌鱼在产卵前的成熟卵粒数即称之为鱼的繁殖力 09.成熟系数:以性腺重量和鱼体重相比,求出百分比. 10.产卵场:在适宜鱼类繁殖的地点,鱼类大批地群集进行繁殖形成产卵场. 11.生殖痕:由于生殖作用而在鳞片上形成的轮圈. 12.索饵系数:又称肥育洄游,鱼类追随或寻找饵料所进行的洄游 13.剩余群体:在鱼类生殖群体中过去已产过卵的群体 14.食谱;某种鱼消化道中所有饵料生物的总称.15.选择系数:用来衡量鱼类对食物的选择能力通常是指消化道食物团中某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与鱼类索取饵料的生物群落中这种食物成分的百分数的比值. 16.充塞指数:鱼类消化道中食物团重和鱼体重(去内脏)的比值,即用量的形式表示鱼类摄食量的大小. 17.性成熟:鱼在一生中性腺第一次成熟称为初次性成熟;已产过卵(或排过精)的性腺周期性的成熟称为再次性成熟 . 18.排卵与产卵:成熟卵从滤泡中脱离出来跌入卵巢腔或腹腔的过程称为排卵;卵离开鱼体进入外界水中的过程称为产卵 19.怀卵量:指一尾雌鱼在产卵前所具有的成熟卵粒数,亦即鱼类的繁殖力 20.性周期:鱼类性腺发育、成熟与生殖细胞的产出过程具有严格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称为性周期 21.副轮:是一种假年轮,是鱼类生活中所发生的非周期的、偶然变化在鳞片上所形成的附加轮,不能作为年轮标志鉴定年 22.产卵轮:鱼在生殖季节,由于生殖活动剧烈,鳞片因摩擦受损或断裂,恢复生长时在鳞片上留下的痕迹。亦是一种假年轮 23.年轮:鱼类受生活环境条件年周期变化和自身生理周期的影响,逐年规律性地在鳞片及其它骨质组织上形成不同的生长年带.前后年份生长年带交替处的形态结构不同于生长年带,这一形态结构异常的生长年带交替处称为年轮可用来确定鱼类的年龄. 24.肥满度:指鱼的肥满程度,即体重与体长立方积的比值,比值越大,表示鱼体越肥满. 25.生长率;单位时间内鱼体体长(或体重)的增长值. 26.洄游:是鱼类运动中的一种特殊式型。是一种有一定方向、一定距离和一定时间的变换栖息场所的运动.

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

生态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 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 实验原理: 不同的生物对温度、盐度等生态因子有不同的耐受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的耐受范围有宽有窄,且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能力随生物种类、个体差异、年龄、驯化背景等因素而变化。当多种生态因子共同作用于生物时,生物对各因子的耐受性之间密切相关。 实验目的: 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不同温度、盐度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 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 1、实验动物 金鱼(温带生物)、孔雀鱼(热带生物) 2、设备与试剂 数值温度计、电子称、冰块、水浴箱、恒温箱、鱼缸、鱼漏、海水精、大烧杯、小烧杯、水瓢、盐度计等。 实验步骤:

1、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 (1)建立10℃、室温、35℃的温度梯度; (2)了解实验动物(金鱼、孔雀鱼)的种类及其驯化背景等生物学特性; (3)将长势、大小、生长背景相似的金鱼(温带生物)、孔雀鱼(热带生物)每六条分为一组,各分三组; (4)将分组的金鱼、孔雀鱼分别置于10℃、室温、35℃的环境各30min,观察其行为。 动物明显麻痹不动,即可则认定死亡; (5)将金鱼、孔雀鱼在高温和低温下的活动情况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 2、观察金鱼(淡水鱼)对不同盐度的耐受能力 (1)建立c=18‰、c=28‰和c=35‰的盐度梯度; (2)了解实验动物(金鱼)的种类及其驯化背景等生物学特性; (3)将长势、大小、生长背景相似的金鱼(淡水鱼)每六条分为一组,分三组; (4)将分组的金鱼分别置于c=18‰、c=28‰和c=35‰的盐度的水环境各30min,观察其行为; (5)将金鱼在c=18‰、c=28‰和c=35‰的盐度的水环境下的活动情况分别记录在表三中。 注意事项: 在做温度实验时,应给鱼类缓慢升温或降温,切忌直接放入高温或低温环境,造成鱼类马上死亡。 表一 表二

环境因子对鱼类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2

环境因子对鱼类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鱼类和其它动物一样,死亡率最高的时间乃是个体发育的早期阶段。鱼类的正常胚胎发育受环境条件的制约,温度、盐度、氧气、水污染是影响鱼类早期生命最敏感的几种主要因子。影响鱼类个体发育早期阶段(胚胎)的正常形态学结构的一些生态因子的研究是很重要的。因此,本文通过报导关于鱼类胚胎发育,特别是早期胚胎发育以及鱼类胚胎发育与环境关系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无论对于国内鱼类发育生物学,还是鱼类发育生态形态学和生态生理学研究以及鱼类增、养殖实践均可提供有意义的资料。 1孵化温度对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 关于水温对鱼类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国内已有不少报道,国内学者在淡水鱼类方面也作了许多研究。因试验材料不一,看法各异。郭永灿的研究表明,鲢、草鱼胚胎发育的最高临界温度约33℃;最低临界温度约16℃;最适温度约22-28℃。同时指出,在有效适应水温范围内,水温变化幅度在5℃以上时,对孵化极度不利;变温幅度在5℃以下时,则对孵化影响不太大。而且鲢、草鱼胚胎以原肠期为最敏感期,其次为囊胚期、出膜期。陈坤慈等认为,宝石鲈胚胎发育的最低和最高临界水温分别是21℃和31℃,与其它淡水鱼相似,最适水温范围是24-27℃,胚胎发育所需时间与水温成负相关系。根据对不同温度下胡子鲶受精卵的发育

观察,在较低的温度中(20±1.5℃)。胚胎发育在胚孔封闭之前较为正常,进入器官分化阶段后出现背部隆起或尾牙不能伸长,这些畸形发育的胚胎在孵化前便死亡。这与Bonnett(1939)、Ferraro(1980)、赵明蓟等(1982)认为鱼类胚胎在胚孔封闭后更能抵抗温度变化的看法不同,可能这与观察鱼类的不同有关。 关于海水经济鱼类对温度的敏感性方面的专门研究近年来才比较深入。南海水产研究所的李加儿等认为水温和胚胎发育速度之间的关系,并非一种正比的直线关系。在胚胎发育初期,各温度组之间发育速度差异不是很大,但一进入原肠期,各组的发育的发育速度差异明显。这表明原肠期是平鲷胚胎发育的敏感期,这种情况与郭永灿(1982)研究鲢和草鱼等鱼类的结果相似。同时M.S.Sawant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斑马鱼胚胎对盐度的耐受力随着发育时期进行而增加,原肠期对盐度变化的耐受力高于囊胚期,囊胚期比卵裂期更乃盐度变化。了解这点,可使我们在繁殖季节中更更有效的改善敏感期的环境条件。王妍妍等认为条斑星鲽胚胎发育的适应和最适温度分别为6-12℃和8-10℃,与冷温性的石鲽胚胎发育所需的水温(9.8-11.4)相似,比另外几种鲆类所需水温低,表明条斑星鲽为冷温性鱼类,其早期发育阶段需要较低的水温,可能是由条斑星鲽自然繁殖特性决定的。低温条件下胚胎发育较慢,可能是低温抑制了孵化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