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与环境污染修订稿

汽车尾气与环境污染修订稿
汽车尾气与环境污染修订稿

汽车尾气与环境污染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21世纪的今天,汽车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但汽车尾气却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本文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认清汽车尾气污染的危害性,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唤起人们加快治理汽车尾气污染的步伐。

法国环境健康安全理事会日前发表报告指出,法国每年有9000多人被汽车尾气等造成的污染夺取生命,其中汽车尾气是各种污染源中的“第一杀手”。

在法国,有关专家经过8个月的调查发现,在法国3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6%到11%的肺癌死亡病例是由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颗粒造成的;另外还有7%左右因心脏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案例与城市污染直接相关。调查还发现,60到69岁人群最容易受污染影响。住在公路旁边以及交通繁忙地带的人的身体状况与住在自然景物多的地方的人身体状况明显不同,后者明显强于前者。

环境健康安全理事会的报告指出,每一例大气污染死亡案例都会造成大约几十万欧元的花费。因此汽车交通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超过了路桥费收入和燃料税收。报告最后指出,城市污染主要来自城市取暖系统、工业体系以及汽车排放。其中进入人们支气管的细小颗粒中,有一半以上是由汽车排放到大气中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不断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据统计:从1994年到2003年的十年间,我国私人汽车总量增长了近6倍。1994年

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94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05万辆;2003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约240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200万辆。而今已达5000万辆,而北京私家车数量截止到2006年11月7日,北京市机动车辆已达282万辆,其中197万辆为小轿车,私家车数量为156万辆。汽车作为现代化交通工具,给予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十分方便的同时,可是它的尾气排放物,给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汽车尾气排放物中有害气体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合物(NO)等。我国某城市对该市的机动车辆尾气污染程度作了如下初步调查:该市目前拥有机动车辆13万辆,并以年增率15%的速度增加。机动车年排放一氧化碳万吨,相当于该市工业企业一氧化碳排放量的46倍。市区主要交通道路中心点一氧化碳超标2倍以上的达65%,在车流量高峰

之际,有的监测点一氧化碳浓度高达每立方米70mg,超标6倍。在车流量比较集中的火车站,氮氧化合物测点平均值为每立方米,超标准倍。因此,汽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现代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有资料表明,我国各大中型城市汽车尾气排放物造成空气污染占到50%左右,且对在用车检测结果来看,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占被检测车的50—60%。那么汽车尾气排放物中这

些有害物质是如何形成,又有何危害呢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铅(Pb)、苯并芘(BaP)等。它们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产生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产生酸雨、黑雨等现象。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造成各种疾病,严重损害呼吸系统,并且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据有关专家研究的资料表明,汽车尾气成分非常复杂,有一百种以上,其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铅(Pb)、苯并芘(BaP)等,这些污染物不仅污染环境,对人体也有巨大危害。因为汽车中的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速度比氧气快250倍,所以当人体吸入含有CO的气体时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便立即同CO结合,生成碳合血红蛋白(COHb),使这部分Hb不能与O2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O2Hb),而失去输送O2的功能,就会导致人体的各部分组织缺氧,特别是人脑组织和心脏缺氧,所以,即使有微量的一氧化碳吸入,也可能给人造成可怕的缺氧性伤害。由于汽车尾气多排放在1.5米以下,因此儿童吸入的汽车尾气为成人的两倍!氮氧化物(NOx)的破坏力也很强。汽车排放的主要是NO,但NO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成NO2。NO2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腐蚀剂,当空气中的NO2被吸入肺内,就会在肺泡内形成亚硝酸和硝酸,由于这两种酸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就会增加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导致胸闷、咳嗽、气喘甚至肺气肿等症状的疾病。而碳氢化合物(HC),尽管目前人类还不清楚它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但HC和NOx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会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

1943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亡,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且产生的白色烟雾对家畜、水果及橡胶制品和建筑物均有损坏,这就是在历史上被

称为“世界八大公害”和“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之一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也正是这些事件使人们深刻认识到了汽车尾气的危害性。

汽车用的汽油中,通常加有四乙(基)铅或四甲(基)铅作抗爆剂,这些铅的70%随尾气排入大气。铅在废气中呈微粒状态,随风扩散。农村居民,一般从空气中吸入体内的铅量每天约为一微克;城市居民,尤其是街道两旁的居民会大大超过农村居民。铅进入人体后,主要分布于肝、肾、脾、胆、脑中,以肝、肾中的浓度最高。几周后,铅由以上组织转移到骨骼,以不溶性磷酸铅形式沉积下来。人体内约90%~95%的铅积存于骨骼中,只有少量铅存在于肝、脾等脏器中。骨中的铅一般较稳定,当食物中缺钙或有感染、外伤、饮酒、服用酸碱类药物而破坏了酸碱平衡时,铅便由骨中转移到血液,引起铅中毒的症状。铅中毒的症状表现很广泛,如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乏力、食欲不振、上腹胀满、恶心、腹泻、便秘、贫血、周围神经炎等;重症中毒者有明显的肝脏损害,会出现黄疸、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症状。此外,长期慢性铅中毒者,心脏和肺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者智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成为呆傻。据我们了解,若儿童铅中毒,不仅智商将降低,还会出现捣乱和过失行为。铅还具有高度的潜在制癌性,其潜伏期长达20-30年。而对于柴油机排出废气中所含的苯并芘等成分来说,它不但可破坏实验动物的肺组织、引起哮喘等危害,同时也具有致癌性。

1、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CO)主要是燃料燃烧不完全的产物。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但有剧烈毒性的气体。它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成为大气中比较稳定的

组成部分,能停留2~3年。当人们吸入过多的CO后,CO可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有较强的亲和力,会妨碍血红蛋白的输送氧气的能力。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超过一定时量,人就会出现头痛、呕吐等中毒症状,浓度再大时,甚至可致人死亡。一氧化碳(CO)是汽车发动机排出有害成分中浓度最大的气体;它引起的公害称为汽车尾气排放的第一大公害。

2、碳氢化合物(HC)

HC的产生仍是燃烧过程不完全造成的。HC是一种混合物,成分非常复杂。当HC浓度较高时,会使人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毒症状。特别是HC化合物中的烯在大气上空,和二氧化氮(NO2)混合在一起,经强烈的日光照射后,起光化学反应产生高浓度臭氧、醛等烟雾状物质,对眼睛、呼吸器官(喉、眼、鼻等黏膜)及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可能致癌。而且,它还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农业减产,因此碳氢化合物(HC)它成为汽车尾气排放的第二公

害。

3、氮氧化合物(NOx)

NOx是NO和NO2的总称,它是发动机在大负荷工作时,高温高压燃气中少量氮被氧化成NO、NO2等氮氧化物。其中N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CO还强,容易使人们中毒而死亡。NO2是一种褐色有强烈毒性的的气体,刺激人的眼睛和呼吸道引起喘息、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等,同时NOx也是光化学烟雾的组成成分,成为汽车尾气排放的第三公害。

除上述三种主要污染物外,汽车尾气污染还有SO2、游离碳(黑烟)、四乙铅、臭味等物质,它们对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都非常有害。

综上所述:汽车尾气排出的污染,给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意大利每年大约有15000人死于汽车尾气引起的疾病)。因此,汽车尾气污染可总结为以下

三点:

1、城市气温急速增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一旦进入空气中,一方面可产生温室效应,促进气温升高;另一方面破坏地球的保护层———臭氧层,让阳光直接照射地球表面,加速气温升高。

2、危害人体健康:氮氧化物、铅化物进入肺部和血液,极大地损害了呼吸系

统,造成各种疾病。

3、地球气候不正常:出现酸雨、黑雨等现象。

目前中国的机动车已达5000万辆,而且随着人们购车欲的不断加强,我国汽车保有量还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又因为21世纪石油仍将是主要能源,在今后几十年,燃油车辆仍将是汽车家族的主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大中城市中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己十分严重,如北京市汽车排放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己达40%-50%为了迎接奥运和进人WTO后的挑战,空气污染问题己经是摆在我们面前,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燃油车辆的节能和清洁化、提高燃油质量、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成为21世纪炼油工业面临的主要任务。

汽车尾气污染的防治:

一、提高燃油品质:研究开发新的代用燃料,提高燃油品质对汽油来说,主要是实现汽油无铅化,目前我国国内无铅汽油的生产量已占汽油总产量的90%。汽油发动机安装尾气净化装置的必备条件之一是汽车必须使用无铅汽油。

开发新的代用燃料是目前解决汽车尾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实际上就是开发一些新的能源,主要是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也称之为清洁燃料。这些清洁燃料的普遍特点是:燃烧完全,有害气体排放量可减少30-90%。

二、研究开发新的动力装置:

1.电动汽车:世界发达国家都在研究开发电动汽车。要实现城市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零排放,只有电动汽车才能做到。国家科技部负责人指出:“从能源和环境保护来看,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改变汽车的动力装置是解决汽车尾气污染最根本和最终的途径。

2.改变燃料用甲醇代替汽油:甲醇汽车是另一种新型的低公害节能汽车,它是以酒精类的甲醇作为燃料的汽车。甲醇汽车的最高时速,马力等性能和普通汽车差不多,但排出废气中的铅、氮的氧化物也减少一半,并且基本不冒黑烟。燃料用的甲醇来源很广,可以从天燃气、劣质煤,油砂,木屑等凡是能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物质中提炼出来。而且,甲醇生产有工艺简单,设备少,运输方便等特点。应用甲醇、液化气等干净的代用燃料代替汽油,将明显减轻汽车

尾气污染。

3.发展双动力汽车:国外发达国家都在开发一种双动力或称混合动力汽车,以减少汽车对城市的污染。在城市运行时用电力驱动,在郊外行驶时用内燃机驱动。发达国家已经开发出电力内燃混用轿车。此外,国外发达国家还开发出氢

气汽车及太阳能汽车等。

三、改进现有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和性能:减少尾气污染,主要包括两方面:

第一方面是改进汽车发动机燃烧工作过程,即机内净化。

第二方面是尾气净化,即机外净化。就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使尾气的三个主要有害气体CO、HC和NOX进行氧化或分解还原为二氧化碳、水及氮气。使用过滤装置,将废气中的颗粒留住不被排出。

四、加强行政管理,减少和消除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1.淘汰旧车,采取报废迎新。

2.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技术标准,控制燃油标准。按国家规定,不合质量的燃油

不能使用,市场上不准出售低劣的燃油。

3.实行车辆分流行驶:城市人口稠密区域,交通密度高,汽车尾气的排放在某一时间又比较集中,故会引起该地区域在某一时间内,大气污染的程度会急剧增加,造成危害人类的健康。这时可采取汽车分流行驶。一方面可解决交通堵塞、乘车难;另外还可使该局部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程度有所减少,更好地贯彻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执行。

4.开辟地铁,施行电力牵引行驶。尤其在大城市人口稠密的地区,开辟地下通

道,同时可解决乘车难问题以及减少大气环境污染。

5.今后现代化的城镇建设,还应考虑自身的循环、多功能的结构形式。合理设计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完全以步代车,汽车只用在城外,城内的风能、太阳能、循环水等的高效利用也能使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污染和不可再生资源的

浪费。

6.加强和提高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自已做起。

但环境污染并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想要治理好它,更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况且环保不是一种口号,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依靠国家的政策,指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并通过社会和个人的努力来完成。相信只要人人从自我做起,从今天做起,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那么蔚蓝的天空、清

澈的河流将会再次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 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 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5、城市热岛效应 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 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 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 8、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10、荒漠化 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2020年《创新设计》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单元检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Word版含解析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章末检测(二)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日本水俣事件是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据此完成1~2题。 1.日本水俣事件中的污染属于() A.铅污染B.汞污染 C.氮肥污染D.杀虫剂污染 2.日本水俣事件中的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 A.通过水体环境B.通过大气环境 C.通过土壤环境D.通过食物链 答案 1.B 2.D 解析第1题,日本水俣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九州南部熊本县水俣湾地区在氮肥生产过程中,排出含有汞的废水,这些废水污染海湾,引起鱼、贝类中毒,通过食物链毒素累积到人体内。故水俣事件属于汞污染。第2题,重金属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途径主要是食物链。如今,波罗的海的海洋生物正面临巨大威胁:海洋中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威胁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藻类还在波罗的海地区创造出了一片片面积巨大的海洋“死亡地带”,并有逐渐扩散的趋势,欧洲渔民日日空手而归。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波罗的海出现“死亡地带”最主要的原因是() A.近海城市倾倒的生活垃圾 B.全球气候变暖 C.工农业生产向海中排放了大量含磷和氮的废水 D.石油及石油制成品的注入 4.下列措施有利于减缓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发展趋势的是() ①减少工业、农业用水向海洋中排放②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③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④将藻类捞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3.C 4.B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就是一种水体的富营养化,与周边地区排入废水含有大量的氮、磷有关。第4题,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可防治酸雨,但对波罗的海的“死亡地带”没有影响,其他措施都对“死亡地带”起到减缓作用。 读“某日我国部分城市环境监测周报图”,完成5~6题。 5.图中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指数分别为() A.150~250、250~300 B.100~200、200~300 C.150~200、200~250 D.100~150、200~300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杭州是空气质量状况优的沿海开放港口城市 B.兰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差是因为远离海洋 C.位于京广线上的城市中,广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好 D.重庆的空气质量状况劣于太原而优于武汉 答案 5.D 6.C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5题,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出。第6题,杭州不是港口城市,兰州的空气质量状况最差是因为石化工业发达和地处黄河谷地,重庆的空气质量状况优于太原但劣于武汉。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2010年我国城市的垃圾产生量已达3.52亿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造成我国城市垃圾不断迅速增长的原因包括() ①新兴农业的快速发展②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③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 ④工业的快速发展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8.许多城市被垃圾包围,解决的较好办法是() A.将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B.将垃圾进行填埋处理 C.将垃圾中的有机成分用来生产二次能源

十、 施工现场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十、施工现场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1、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 (1)把环保指标以责任书的形式层层分解到有关单位和个人,列入承包合同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一支懂行善管的环保自我监控体系。 (2)项目经理是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自我监控体系的领导者和责任者。要把环保政绩作为考核项目经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2、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加强检查和监控工作 (1)定期学习贯彻国家环保部门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折不扣地认真贯彻执行。严格执行业主、监理环保部门的指示要求,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加强检查监督,从严要求,持之以恒,以定期(每月一次)和不定期的方式对施工现场进行环保、文明施工检查,对照评分,严格奖惩,交流经验,查纠不足,争创安全文明标准工地。 (2)要加强检查,要与文明施工现场管理一起检查、考核、奖罚。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粉尘、废气和污水的污染。 3、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要进行综合治理 (1)一方面施工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为噪声、粉尘的污染和采取技术措施控制烟尘、污水、噪声污染。另一方面,应会同建设单位做好协调外部关系,同当地居民、村

镇、环保部门加强联系。 (2)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对待来信来访,凡能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扰民问题,也要说明情况,求得谅解并限期解决。 4、制定环保技术措施 (1)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有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在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组织施工过程中都要执行国家、地区、行业和企业有关防治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噪声污染等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采取措施防止大气污染。 (3)施工现场垃圾渣土要及时清理出现场,集中堆放或者掩埋。 (4)袋装水泥等易飞扬的细颗散体材料,室外临时露天存放时,必须下垫上盖,严密遮盖防止扬尘。 (5)细颗粉状材料,应存放在固定容器(散灰罐)内,没有固定容器时,应设封闭式专库存放,并具备可靠的防扬尘措施。 (6)运输水泥等细颗粉状材料,要采取遮盖措施,防止沿途遗洒、扬尘。卸运时,应采取措施,以减少扬尘。 (7)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油毡、橡胶、塑料、皮革等以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8)生活和生产污水排放到指定的水坑中,不能进入河

金学案人教地理选修习题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含答案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 (一)教材第16页图2.2 图表分析:本图为河道剖面图,说明河流自净作用发生的位置以及净化的机理。位置不同,净化的机理不同。如下表所示: 位置净化物质过程和作用 上层藻类及其他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补充水中氧气,除去过多二氧化碳 中层河水发生物理作用(混合、稀释、挥发、扩散、沉淀等);发生化学反应,使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发生变化,浓度降低 底部河床底泥和微生物河床底泥吸附部分污染物;微生物通过生化过程将污染物吸收、转化 图表分析:本图描述了水体(湖泊)富营养化导致湖泊变为沼泽的过程。在重度富营养化的湖泊中,富集的氮和磷等营养物质会使水藻大量滋生,由于水藻不能被鱼类食用或鱼类已死亡,自灭后的藻类成为新一代藻类的营养供体。因此,即使切断营养物质的来源,湖泊水体生态也难以恢复,最终大量藻类沉积湖底,湖泊将演变为沼泽。沼泽的形成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无疑加速了这一演变的过程。 (三)教材第18页案例 案例分析: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 位置长江三角洲南缘,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富营养化形成 机理 生产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氮、磷等营养物 质增多 富营养化的危 害 水生物种减少,群落组成变简单,水生高等 植物面积大减;水质变坏,水厂关闭 富营养化的成 因 农业集约化程度高,化肥、农药使用量高, 畜禽水产养殖业发达工业生产中传统的化 工、造纸、纺织、医药、食品、制革行业对 水资源消耗量大,污染严重

2.导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主要来自太湖流域的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城市污水。 3.太湖富营养化会使其水体生态系统恶化,水生物种减少,群落组成日益简单,并影响周边人民生活用水的质量。 (四)教材第19页案例 案例分析:本案例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标明了石油泄漏事件发生的地点、扩展的范围,分析了事件造成的严重危害和清理污染工作的难度。石油比水轻,入海后会浮在水面上,扩展成油膜,光亮的油膜由厚变薄,逐渐扩展,每升石油的扩展面积可达100~10 000平方米,随后分裂为片状、带状油膜,随风迁移。石油氧化后的残渣形成的沥青块,可以在海面上长期漂浮。 思考提示:1.该事件是瓦尔迪兹号油轮触礁后,约4万立方米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 2.此次污染导致300万只海鸟丧生,同时对海区的浮游生物、海洋鱼类、海兽类、底栖动物的生存均造成了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练习题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从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A.大气污染B.噪声污染C.水土流失D.生态破坏 2.下列环境问题中,不属于环境污染的是()A.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B.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 C.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天空D.黄土高原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读下列材料,回答3—6题。 材料一: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每年2000万吨煤的燃烧,200万辆机动车的排气,5000多建筑工地的扬尘,大大加剧了的污染。曾经被联合国有关组织列为世界十大酸雨污染城市之一,是省酸雨污染的中心,也是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城市。20世纪90年代,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含量超过国家2级标准两倍多,酸雨出现的频率占全年降水的21%。 3.和的首要污染物分别是()A.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B.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 C.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二氧化硫 4.与主要大气污染物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A.大气污染物中的汽车尾气含量小于贵B.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大于 C.大气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最低D.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大于 5.与相比,酸雨危害较重的是()A.都一样B.C.D.无法比较 6.的酸雨除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大量使用高硫煤外,可能还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地处山间盆地,风小,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②大风天气多,比较干燥 ③南方多为酸性土壤,加剧了酸雨危害 ④南方降水量大,大气中含有碱性尘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 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将可再生利甩的垃圾与其他废物分开,便于回收利用,剩余无利用价值的垃圾,采用填埋、焚烧、堆肥法进行处理。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城市垃圾填埋场的选择,错误的是()A.垃圾填埋场应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B.垃圾填埋场应避开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上游 C.垃圾填埋场要尽量少占耕地良田D.垃圾填埋场应选择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下风向8.下列有关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的说法,错误的是()A.焚烧法处理垃圾是可以大幅度减少垃圾数量的方法 B.焚烧法处理垃圾时可以利用燃烧的热量进行发电 C.垃圾焚烧处理后的废渣无需特别处理 D.垃圾焚烧过程中应注意大气环境保护,避免大气污染 9.西欧某国家要将城市垃圾进行填埋处理,垃圾填埋场应选择在城市的()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D.东南方向 “煤”变“油”这一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煤炭变成的汽油和柴油不含硫、氮等污染物,是高质量的洁净油品。据悉,我国也已启动“煤”变“油”项目。据此完成10—12题。 10.硫、氮污染物进入大气后,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放射性污染B.臭氧层空洞 C.酸雨、酸雾 D.重金属污染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 防治措施

结课论文 题目: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姓名:程旭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农学系 年级专业:级园艺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王玉芬 12月31日 摘要 本文在综述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修复方法。指出了当前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危及粮食生产、食物质量、生态安全、人体健康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认为以预防为主,预防、控制和修复相结合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土壤环境保护策略。 关键词:土壤污染,预防,控制,修复

引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人类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土壤资源承受的因人口增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土壤退化、气候变化和污染种种等的压力逐渐增大。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它要素的关键环节,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但由于现代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有的地方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向土壤倾倒和堆放,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沉降物也会进入土壤,使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土壤污染是全球三大污染问题之一。不断恶化了的土壤污染态势,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防治土壤污染刻不容缓。 1土壤污染的含义和特点 1.1 土壤污染的含义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103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及分析 课标:环境污染及防治 ①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问题。 ②以某种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③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课标分析: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根据资料判断环境污染能够带来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类型。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这条课标要求我们以事实为例进行教学,熟悉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投入到情景学习里去,从而较好的理解污染事件的原因、过程以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在分析环境污染事件的成因与危害之后,自然会引发学生对主要防治措施的思考。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成因逐条分析考虑对策,也可以找到某一成功治理环境污染的典型例子,让学生整理出案例中所用的治理措施,再归纳出思考方法和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本章知识,在必修模块略有涉及,但当时要求较低,而本章对环境问题进行了拓展,要求更深入的探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编写时为了避免重复,在三节中分别重点分析了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和措施(水污染及其原因;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但教学时要让学生形成整体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必须要对三个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措施进行分析,使知识完整。为了避免课堂乏味枯燥,在详细据分析第一节水体污染后,对于后两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参照分析,也起到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关于水体污染,教材从3个污染源来介绍:重金属污染、生物污染、石油污染,分别选用了三个案例:日本水俣病事件、太湖蓝藻爆发、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来说明。其中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案例离学生生活较远,没有亲和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照本宣科必然会使课堂乏味、死寂。因此,本人“墨西哥湾石油泄露事件”案例来替代教材案例,以此来分析海洋水污染的原因、危害、措施。 为了增加课堂趣味,走进学生生活,本人利用“屈原穿越”的形式来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增强了教学情境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原先较孤立的3个案例有意义的联系在一起,撑起了本课的知识框架。 三、学情分析

环境污染与防治论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论文 城市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摘要:城市环境问题被提出并且受到公众广泛的关注,绝不是偶然的现象,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那就是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生物物种消亡迅速、酸雨的大肆扩撒、臭氧层的不断扩大、温室效益的气体逐渐增加、海平面的日渐上升等。维护生态平衡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 关键词:城市化与城市问题;居民生活垃圾;城市大气污染 一、城市化与城市问题 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危机,特别是在当今的城市,生态问题更为突出,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莫过于城市化历史,城市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并使人类享受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社会失序等负面影响。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污染问题,一些人采取了逃避的态度,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一些人前往郊区或乡村。经历过了环境恶化、公害频发、居民生活条件恶劣、道德观念剧变等城市问题,一些国际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城市环境问题是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城市环境问题,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能因噎废食。 如何建设一个清洁、高效、健康、平等的城市社会。“生态城市”正是上述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众所周知,主要的城市居民的环境问题如下: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当、大气污染严重、如何清洁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等。以下将分别详细的介绍这些问题,在城市环境中的危害与防治,通过这几个重要方面的突破缓解城市环境问题。 二、居民生活垃圾的新旧处理方式对比 居民的生活垃圾若处理的不当,其间所含的有害成分将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和人体,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大概通过以下途径污染环境:对土壤的污染、对大气的污染、对水体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危害。这些城市生活垃圾长期露天堆放,其有害成分在地表径流和雨水的冲刷、渗透作用下通过土壤空隙向四周和水源地扩散。生活在环境中的人,以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可以将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摄入人体,使人致病。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美国的拉夫运河污染事件。对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地危害。 国内的垃圾处理原则是“无害化、减量化”。集体的处理方法分为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其中的填埋法不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处理途径,因为垃圾填埋将会浪费大量土地。在目前尚难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的情况下只有将垃圾混合填埋,即使今后有条件将垃圾分类处理后,仍然有部分经减量、缩容后的残余物和一些难以回收的垃圾需要填埋。这些方法在固体垃圾处理的方面发挥过重大的功效,但是都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也不利于环保,迫切需要可以再利用的方法。 随着科学激技术的发展,垃圾已被证明具有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价值。早在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就着手研究垃圾资源化问题。到目前,西欧各国垃圾资源化率已超过50%。通过高温、低温、压力、电力、过滤等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垃圾进行加工,使之重新成为资源。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内才刚起步,需要提高人们的意识进行垃圾分类,分类后的垃圾中最难以处理的就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现阶段通过裂解的方式生产液态燃料,塑料废品包括农用塑料薄膜、水泥、化肥编织袋、餐盒以及食品包装袋等。以这些垃圾中的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为原料,可用于生产液体燃料,生成烃类物质,然后再经分馏分离出汽油和柴油。 三、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控制方法 对于城市的居民来说,大气污染对生活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一种情况确信无疑,那就是近些年来,史无前例的灾难性破坏都证明了与气候有关,此外,城市环境中工厂废气导致酸雨、汽车尾气造成的光化学烟雾、NO、ClO、BrO破坏大气臭氧层使皮肤病患者增多等等严重的威胁了城市人口的身体健康。 大气污染的治理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种理解是从立法的角度,用法律限制或禁止污染物的扩散。第二种理解是指治理,重点在于控制污染源,进行清洁生产,将污染工艺更换为少污染或无污染工艺是最理想的方法,在废弃物或者有害物质以及包含有这些物质的载体在排放到环境前,对它们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是降低它们的危害程度。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工作计划

万灵煤矿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一、水污染防治措施 由于矿井水是酸性废水,并且其总铁和总锰含量比较高,所以在污水处理工艺中需进行中和+混凝沉淀+除铁锰等工序。 处理方案采用“调节池+初沉池+水力循环澄清池+无阀滤池+除铁除锰双层过滤池+煤泥压滤”处理工艺,即矿井排水经过调节池(在本煤矿矿井水的pH变化时,调节池也可以作为临时的中和池使用)后进入初沉池以便除去部分SS,接着投入混凝剂再引入水力循环澄清池,经无阀滤池过滤,最后出水经除铁除锰过滤器处理(该除铁除锰装置对铁、锰的去除率为95%以上)。将排泥机排除的煤泥采用压滤机处理成煤泥饼,掺入末煤后出售,滤液返回调节池或排放。其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井水的设计能力及处理效果: 矿井目前正常涌水量为25 m3/h(600 m3/d),因此本次评价建议矿井水的设计处理能力为850 m3/d。 矿井水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预测其污染物浓度为SS浓度为6.3 mg/L、总铁浓度为0.4 mg/L、总锰浓度为0.00025 mg/L、CODCr浓度为16.39 mg/L。矿井水和淋溶废水经过处理后,105.04 m3/d用于井下防尘和井上地面防尘,415.99m3/d排放到双山小河,处理后水质情况见过下表。 处理后水质情况表

污染物 SS 总铁总锰 CODCr 浓度(mg/L) 6.3 0.4 0.00025 16.39 产生量(t/a) 23 1.75 0.0011 11.97 排放量(t/a) 0.96 0.06 0.00003 2.49 二、矸石场与工业场地淋溶水的处理 临时矸石场和工业场地淋溶水与矿井水的水质相类似,主要污染物为SS,由于其矸石场与工业场地相接,具备引入矿井水处理系统处理的条件,可将淋溶水采用水泵抽入矿井水处理系统处理,但工业场地及周转矸石堆场必须实行雨污分流,在其周围修建截洪沟,在周转矸石堆场附近低洼处建设淋溶水沉淀池(事故池),工业场地及矸石场产生的淋溶水量不大,矿井水处理系统中设计处理能力中已考虑该部分废水的处理能力,对矿井水的处理不产生影响。 三、生活污水的处理 矿井劳动定员225人,年生产天数为330天,由表6可知,项目生活用水量为71.56m3/d,年用水量为23614.8 m3,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5%计,则生活污水排放量为60.84 m3/d,20077.20 m3/a。根据排水量建议其废水处理规模为74 m3/d。 废水中SS浓度为220 mg/L、CODCr浓度为250 mg/L、BOD5 浓度为140 mg/L、NH3-N浓度30 mg/L。 生活水污染物浓度及产生量 序号污染物产生浓度 (mg/L,pH除外) 产生量 (t/a) 生活废水产生量(m3/a) 1 pH 6~9 / 20077.20 2 CODCr 250 5.02 3 BOD5 140 2.81 4 SS 220 4.42 5 NH3-N 30 0.60

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word版含答案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一)教材第28页图2.18 图表分析:本图是以中国省区地图为底图,指出了我国酸雨的分布区。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包括重庆、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市,尤其是浙江、江西、湖南一带燃煤较多,硫氧化物排放量大,空气中水汽含量大,酸雨较重;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工业发达,酸雨也很严重,是重酸雨区。从总体上看,我国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原因与土壤性质有一定的关系。北方土壤大多为碱性,飞扬的土壤颗粒可以和空气中的酸性气体中和,而南方土壤多为酸性,缺少这样的中和。 (二)教材第29页案例 案例分析:20世纪末期,北京城市空气一度受到严重污染。作为我国首个投巨资治理大气环境的城市,案例分析了北京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和主要污染源,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治理措施,体现出大气污染治理的区域性、综合性、整体性特点。如下表。 主要污染 源主要污染 物 自然条件影响防治措施效果 煤燃烧、 汽车尾气、建筑工地扬尘、自然可吸入颗 粒物 气候较干旱,自然降尘较 多,大风天气减少,逆温 天气增多 改善能源利用结构;颁布 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扩 大绿化面积,减少裸露地 面;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 治理力度 空气质 量改善

2.造成北京大气污染的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燃煤、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等。 3.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极大地改善了北京近年来的空气质量。 (三)教材第30页案例 案例分析:本案例从自然、人为两方面分析了造成贵阳酸雨污染严重的原因,明确了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如下表: 搬迁污染大户、实施全市烟尘达标排放等措施。这些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标本兼治的措施,因此,贵阳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高中地理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问题同步备课教学案中图版选修

第一节环境污染问题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环境污染的分类。 2.理解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含义及三种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3.知道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云南滇池水污染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防治的 措施。 一、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1.大气污染 (1)概念:由于人类活动和①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和②持续时 间,危害人体③舒适、健康和④福利的现象。 (2)主要污染物:⑤颗粒物、硫氧化物、⑥碳氧化物、氮氧化物、⑦碳氢化合物、重金属类、 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 2.水污染 (1)概念: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⑧物理、生物或⑨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 从而影响水的⑩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主要污染物: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 3.土壤污染 (1)概念:?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性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2)主要污染物:?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思考 1.环境污染是如何出现的? 答案环境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的净化作用不断地消除污染物,这就是环境的自净作用。 但是环境的自净能力有限,一旦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2.你知道什么是重金属污染吗? 答案重金属污染是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 灌溉和使用重金属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其危害程度取决于重金属在环境、食品和生物体中

施工现场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主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现场噪声及其防治 (1)噪声源 1)机械性噪声 2)空气动力性噪声 3) 电磁性噪声 4)爆炸性噪声 2)防止噪声的措施 1)人为噪声的控制措施:施工现场要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 2)强噪声作业时间的控制: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的,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应尽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并报工地所在的政府主管部门申报同意后方可施工。 3)强噪声机械的降噪措施: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作作业(如预制构件,木门窗制作等),应尽量放在工厂、车间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音降噪设备的施工机械。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降噪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 4)加强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加强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侧,采取专人监测、专人管理的原则,根据测量结果填写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测量记录表,凡超过《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标准的,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 2.施工现场废水及防治

( 1)搅拌机的废水排放控制,凡在施工场地进行搅拌作业的,必须在搅拌机前台及运输车清洗处设置沉淀池、排放的废水要排入沉淀池内,经二次沉淀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线或回收用于洒水降尘。未经处理的泥浆水,严禁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设施或河流。 ( 2)现制水磨石作业污水的排放控制,施工现场现制水磨石作业产生的污水,禁止随地排放,作业时严格控制污水流向,在合理位置设置沉淀池,经沉淀后方可排人市政污水管线。 (3)食堂污水的排放控制。施工现场临时食堂,要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产生的污水经下水道排放要经过隔油池。平时加强管理,定期掏油,防止行染。 (4)油漆油料库的防渗漏控制。施工现场要设置专用的油漆油料库,油库内严禁放置其他物资,库房地面和墙面要做防渗漏的特殊处理,储存、使用和保管要专人负责油料的跑、冒、淌、漏,污染水体。 (5)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和环境。 3.建筑施工现场防大气污染措施 (1)施工现场应对施工区域实行封闭或隔离,建筑主体、装饰装修施工时应从建筑物底层外围开始搭设防尘密目网并且封闭高度应高于施工作业面1.2m以上,同时采取有效防尘措施。 (2)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施工垃圾,使用封闭的专用垃圾道或采用容器吊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撤造成扬尘。施工垃圾要及时清运。清运时,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3)拆除旧建筑物时,应采取封闭或隔离施工,封闭材料应选用防尘密目网,并配合洒水,减少扬土污染。 (4)施工现场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规划和设置,可利用设计中永久性的施工道路。如采用临时施工道路,基层要夯实,路面铺垫焦渣、细石,并随时洒水,减少道路扬尘。

2019年精选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课后练习九十六

2019年精选人教版地理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课后练习九十六 第1题【单选题】 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以下最不可能是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主要来源的是( ) A、人类生活污染 B、海洋石油的开采 C、近海石油的加工 D、海洋石油运输 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 B、使沿岸地区干旱程度加剧 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 D、更易诱发当地沿海的赤潮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不属于城市垃圾处理目标的是( ) A、垃圾减量化 B、垃圾无害化 C、垃圾资源化 D、垃圾异地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15年5月26日13时左右,受当地部分农民群众收割作物后焚烧秸秆形成雾霾的影响,在沪渝高速公路湖北荆州段,相继发生15起交通事故,致使高速公路交通一度中断,并造成2人死亡,6人不同程度受伤。此时,农民焚烧的秸秆主要来自( ) A、小麦 B、谷子 C、甘蔗 D、水稻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图表示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富集,并最终进入人体的过程。图中数码分别表示土壤、地下水、植物和畜禽。读图回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重金属污染没有直接进入人体,因此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大 B、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植物、畜禽、地下水和土壤 C、重金属污染可通过食物链最后进入人体,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D、电池中的重金属通过植物进入环境 对废旧电池进行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 A、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B、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对土壤水源的污染 C、回收电池外壳金属材料 D、防止电池中的渗出液腐蚀其他物品 【答案】: 【解析】: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影响分析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影响分析 1 废水处理措施及其合理性分析 经分析,本项目为生物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2.5万m3/d,主要用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近期(2020年)入驻项目外排污废水集中处理,拟选工艺为“进厂污水→进水调流井→粗细格栅、细格栅以及曝气沉砂池+膜格栅(或超精细格栅)→水解酸化池→A2/O生化池+MBR→臭氧催化氧化池→人工湿地”,尾水经紫外消毒后,中水回用40%(主要用于园区道路冲洗、绿化和施工场地的洒水等),剩余60%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标准(总氮参照DB51/2311-2016中“城镇污水处理厂”标准10mg/L控制)后,经拟设排口达标排放,进入锦江。 由此可知,本项目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由收集、预处理系统、生化处理系统及深度处理单元,处理后达标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工艺原理: (1)收集、预处理 1)曝气沉砂池 曝气沉砂池是一种长形渠道,沿渠壁一侧的整个长度方向,距池底60-90cm处安设曝气装置,在其下部设集砂斗,池底有i=0.1-0.5的坡度,以保证砂粒滑入。 由于曝气作用,废水中有机颗粒经常处于悬浮状态,砂粒互相摩擦并承受曝气的剪切力,砂粒上附着的有机污染物能够去除,有利于取得较为纯净的砂粒。在旋流的离心力作用下,这些密度较大的砂粒被甩向外部沉入集砂槽,而密度较小的有机物随水流向前流动被带到下一处理单元。另外,在水中曝气可脱臭,改善水质,有利于后续处理,还可起到预曝气作用。

图1-1 曝气沉砂池 2)膜格栅 膜格栅采用筛缝≤1mm的精细过滤器,即污水从格栅端面开口流入,水中的毛发、纤维物被膜格栅截留。 图1-2 膜格栅工艺原理 (2)生化处理单元 1)水解酸化池 水解酸化池,即水解、酸化。其中,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 从机理上讲,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两个阶段,但不同的工艺水解酸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44

第二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3、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4、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灾情。 难点:运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 三、教学过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双重保障作用,一方面提供资源、能源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环境具有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代谢产物的能力,即自净能力。 (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 1.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作用: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 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以天然水为例) 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图2.1)。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原因:因为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图2.2)。湖泊水流动性小,更新周期长,以年或月计,污染物常只与局部湖水混合,稀释慢,污染后自净较难。在地下土层中或岩石空隙里渗流的地下水,自净能力更差。 说明: (1)自然界广泛存在净化作用。这里以了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重点说明。此外地理环境对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也具有净化作用,它们的净化机理具有相似性。 (2)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5.自净作用的意义:

2017-2018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章自然资源 的利用与保护 检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资源开发 B.b表示生产活动 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d表示废弃物排放 2.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是( ) A.煤炭开采—地面沉降 B.化工厂—水污染 C.火电厂—大气污染 D.冰箱使用—臭氧层被破坏 解析:1.C 2.A 第1题,根据图中的关系可知,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为资源开发;b表示对资源进行加工,为某种生产活动;c表示生产活动所获得的产品提供给人口消费,并不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表示人口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第2题,a表示从环境中获取资源,人类从地下大量开采煤炭,可能会使地下岩层之间出现空隙,引起地面沉降。 读图,回答3~4题:

3.如果按照环境的属性划分,最有可能是自然环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图片④的环境主体是( ) A.生物 B.人类 C.植被 D.水体 解析:3.D 4.A 第3题,图片①②③所示的景观均属于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人类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都属于社会环境;只有图片④所示的景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小,属于“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和空间”,是自然环境。第4题,对生态科学而言,“环境”主体是生物环境。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全球变暖 B.臭氧层空洞 C.水体污染 D.水资源短缺 6.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造成全球( ) A.高山雪线上升 B.各地降水增多 C.酸雨危害加剧 D.陆地面积增大 解析:5.A 6.A 第5题,图中显示北极熊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冰川消融,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第6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高山上的积雪融化,雪线上升;全球变暖会影响水循环,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不可能使各地降水增多;酸雨是由于大气中酸性气体增多导致的,与全球变暖无关;全球变暖,极冰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沿海低地,从而使陆地面积减小。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气体进入大气后被缓慢氧化,分别形成硫酸和硝酸,随雨、雪、冰雹和雾降落到地面形成酸雨。据此回答7~ 9题: 7.造成酸雨危害的主要污染物是( ) ①硫氧化物②氮氧化物③二氧化碳④氟氯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下列情况可形成酸雨的是( ) ①森林遭到乱砍滥伐②工业上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③广大农村居民燃烧沼气④汽车排放大量尾气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9.减少城市酸雨产生的最佳途径是( ) A.提倡使用无铅汽油 B.工厂把烟囱造高 C.工业上将生石灰与含硫煤混合使用 D.大力推广使用煤气作生活燃料 解析:7.A 8.C 9.C 本题组主要考查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第7题,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燃烧矿物燃料排放的气体中含有NO x和SO2。二氧化碳引起全球变暖,氟氯烃会引起臭

(完整版)环境污染防治要求措施

中铁XX局集团第X工程有限公司XX第二大桥IV合同项目经理部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加强大榭第二大桥工程IV标段施工生产时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由于施工造成污染,保障工地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确实加强文明施工管理,特制定如下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一、成立机构建立体系明确责任 (一)、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由各职能部门、专(兼)职管理人员和各作业队负责人组成的施工环境保护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张仕卿 副组长:颜彬文冯非洲 组员:蒋仁强李新凯戴燕王好勇 伍永彬颜洪波陈建颜宏伟 以及各作业队负责人 (二)、根据施工进度和施工特点,分工序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施工管理,完善环境保护体系(见下图)。 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二、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中水土保持工作和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开工后,针对本标段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规划,因地制宜。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及《水土保持法》要求,积极维护当地自然环境和居民清洁适宜的生活、劳动环境,尽可能保持原有绿化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保护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为此制定如下措施。 (一)、大气污染保护措施 1、路堑爆破污染 (1)采用先进的爆破技术

工程可以选用减震效果比较好的爆破方法,同时利用一些优质炸药,以减少爆破对环境的污染。 (2)合理设计孔网参数 深孔微差爆破的孔网参数包括炮孔深度、最小抵抗线、孔距和排距等,确定孔网参数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为:①炮孔密集系数要尽量大于1;②采用大孔距小排距爆破新技术;③减少炮孔超深;④深孔堵塞要合理,防止孔口药量集中;⑤采用孔内间隔装药。 (3)强化炮孔堵塞,提高堵塞质量 根据目前的试验研究,被爆破岩石的破坏与高温高压爆炸气体膨胀做功的多少密切相关,因此,爆炸气体由炮孔口直接喷出而泄漏成为爆炸能量严重损失、炸药单耗量明显增加的根本原因之一。实践证明,用高强材料堵塞炮孔与用常规方法堵塞相比,一般可节省炸药20~30%。因此强化炮孔堵塞,提高堵塞质量对于节约炸药单耗,减少爆破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是十分有利的。 (4)设置爆区表面覆盖,减少飞石影响 对爆区表面进行覆盖,以避免爆破产生的飞石对周围建筑物造成破坏。目前,经常采用的覆盖方法为沙土袋配合草垫、尼龙网的逐层覆盖法,由下至上的覆盖顺序为:一层沙土袋→一层草垫→一层沙土袋→一层尼龙网→一层沙土袋,具体覆盖结构见图。 炮区覆盖防护结构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优质课教学设计_45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及分析 课标:环境污染及防治 ①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问题。 ②以某种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③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课标分析: (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根据资料判断环境污染能够带来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类型。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这条课标要求我们以事实为例进行教学,熟悉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投入到情景学习里去,从而较好的理解污染事件的原因、过程以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在分析环境污染事件的成因与危害之后,自然会引发学生对主要防治措施的思考。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成因逐条分析考虑对策,也可以找到某一成功治理环境污染的典型例子,让学生整理出案例中所用的治理措施,再归纳出思考方法和过程。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本章知识,在必修模块略有涉及,但当时要求较低,而本章对环境问题进行了拓展,要求更深入的探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编写时为了避免重复,在三节中分别重点分析了环境污染的原因、危害和措施(水污染及其原因;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从而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说出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但教学时要让学生形成整体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必须要对三个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措施进行分析,使知识完整。为了避免课堂乏味枯燥,在详细据分析第一节水体污染后,对于后两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参照分析,也起到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关于水体污染,教材从3个污染源来介绍:重金属污染、生物污染、石油污染,分别选用了三个案例:日本水俣病事件、太湖蓝藻爆发、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来说明。其中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案例离学生生活较远,没有亲和力,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照本宣科必然会使课堂乏味、死寂。因此,本人“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