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学学科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学学科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学学科的价值

DOI:10. 16750/j. adge. 2005. 07. 003

谙养

‘亨丫顶/

等呀鑫与研宾味嵌才

争庄元刘承华

对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令令令今

条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例

如形态空间构成训练,要求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各种

空间结构,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尽量发挥思维智能,探

索尽可能多的形式,这些形式必须通过拿起工具和

材料来亲自实践,再通过实践的结果对当初的设计

进行评估,同时对可实现的结构做关于美学、材料

学、力学、价值工程学等方面的分析,最终找到理想

的形式。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技能训练,它将教

研究生怎样将思维中建构的创意付诸实践;这是一

个能提起研究生兴趣的尝试,因为只要肯动脑和动

手,就能够获得一定的收获,研究生每一次成功的实

践中都会体会到令人欣喜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

进一步激发人的创造欲。当培养起研究生实践的兴

趣时,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当然艺术教育的形式

不能局限于单向灌输,而应重在多向交流,这也有利

于激发研究生思维,刺激他们积极思考问题。

四、结论

艺术教育对于理工科研究生科学素质的发展有

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是研究生科学创新能

力培养的最佳切入点之一。李岚清副总理曾指出:

“艺术不单纯是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它还可

以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我们有逻辑思维,还要有

创造思维,这两个思维结合起来才能有大的作为。”

我们既要培养研究生的量智,也不能忽视研究

生的性智,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当然

艺术教育不可能包揽一切,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为

了确立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有不少学者认为,未来

的竞争表面上看来是科技竞争,但归根结底是人才

素质的竞争,成功地进行综合艺术教育势必对理工

科高级人才素质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方卫宁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北京100044)

摘要认为我国艺术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应该

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深入

阐释中国艺术的理论资源,也是中国学者揭示他民

族艺术特性、阐释池民族艺术意义的重要参照,同时

也是中国艺术工作者的人文标识和文化个性,是新

的艺术创造的重要平台、

注释与参考文献

伊·普里高津.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

上海译又出版社,1987

米·贝京.艺术与科学—问题·悖论·探索.北京:又

化艺术出版社.1987

袁振保,艺术要为科学立传.文艺研究,1996(5)-12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应当与国际接轨,这是我国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同样,作为中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理

所当然也应当与国际接轨。在艺术学科的研究生教

育中,我们常常见到在子学科中有关于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中国与西方等关系的讨论,但在整体上对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应当以怎样的方式与国

际接轨则是一个很少有人提起的话题。

笔者从工作实践中深切感到,研究生有其特有

的智力结构、需求结构。在知识结构方面,研究生中的绝大多数是已经受完本科教育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朝气蓬勃、求知欲强,在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

识,但在知识的交叉、渗透与使用上尚不熟练,对社会的认识尚不深刻。在需求结构方面,研究生具有

较强的理性和感性思维能力,他们迫切需要在文化

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科学价值观等方面受到启迪和熏陶,需要感受人性的自由和创造的自由,渴望在学习和研究中实现自我塑造。中国的艺术学科研究生

教育在与国际接轨中,应当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研究作为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创新的重要平台。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研究生教育创新的重要

平台

艺术学科的研究生毕业以后,绝大部分成为最

具活力和潜力的艺术家。他们除了各自不同的专

业、职业外,一定还有一个共同的背景,那就是,他们都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陶冶中成长的,具有中国传

统文化的底蕴,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是他们共同的人文标识和文化个性。

这些未来的艺术家,无疑肩负着振兴和发展中

国文化艺术的重任,承担着将中国几千年的辉煌文

明传给未来的庄严使命。但是,中国未来艺术的道

路应该如何走?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已经没有疑问

了,那就是“继往而开来”,就是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精华,来开创新的艺术境界。近百年来,这个继往的工作做得并不怎么好,因而“开来”也就存在着不小的遗憾我们知道,中国艺术单纯模仿西方艺术的时

代早该结束了,我们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油画画派、自己的雕塑流派、自己的音乐乐派、自己的舞蹈流派,11r惜现状并不理想,尤其是要跻身世界画坛、乐坛,形成与国际大师争雄的局面,还距离颇远。这对一

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来说,是极不相称的。问

题出在哪里?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

点应该是,当前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的传统文化修

养明显不足,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艺术的了解较为

浅薄。这方面的缺失使得他们在其创作的作品中无

法深刻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尤其是中

国文化的深层底蕴。不错,近些年来,有些中国艺术谙养

家由于尝试了在自己的作品中加上一些传统元素而

在国际上获得大奖,赢得名声,这确是一件可贺之事。但是,冷静地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这类作品中的传统元素大部分是拼贴上去的,非常表象、外在而且零碎,至多是得其部分的“形”,而尚未抓住“神”。这方面的不足,暴露了当代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修养上存在的问题。如何

解决这个问题?在艺术学科的研究生教育中加强中

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应该是一个较为可行的办法。

这里便涉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中国艺术家

是否有着独特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个性?否定者认

为,中国艺术家首先是作为一个“人”存在,并且是作为人性的体验者和表现者出现的,至于他所属的民族、文化、阶级、党派等,都是次要的。他们主张用人本主义而不是民族主义的观点看待艺术和艺术家。

将艺术家理解为一个独立的“人”当然没错,但是作为艺术的内容来说,它显得太抽象了。艺术理论告

诉我们,优秀的艺术应该以有限的形式表现出尽可

能丰富的内容;逻辑学告诉我们,概念越是抽象,其

外延就越大,而内涵就越少。正因为如此,艺术才总是青睐那些最为具体且能充分展示个性的描写对

象。艺术首要重视的应是个体生命形态中的特殊

性,其次便是民族性和文化特征,最后才是普遍的人性。作为中国艺术家,创造具有中国传统底蕴和文

化内涵的艺术作品应是不争的使命,这是中国艺术

家所共有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个性所决定的。这种文

化身份和文化个性应该从本科教育阶段就着手打

造,在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深化。其深化的主渠道,只能是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

了解本民族的文化,接续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是

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每

个艺术学科研究生的使命。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总

是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但这通常是在传统基础上

的发展,一般来说,它不可能另起炉灶。即使是想通

过反叛传统来实现文化创新,也仍然需要对传统的

深人把握,因为反叛总是在对反叛对象深刻了解的

基础上才有可能。鲁迅对传统的反叛之所以深刻而

有震撼作用,就在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惊人的

深刻理解。所以,无论你对传统文化持有什么样的

态度,你都得好好地研究它、把握它、认识它,因为它

9

暗养

是我们赖以创造新的艺术的最为重要的平台。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阐释中国艺术的重要理

论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最为直

观的意义,在于它能够为这种教育提供一个深层把

握的理论平台,因为中国艺术的诸种精神特征,只有

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才能得到充分而透彻的解释。

关于“文化”的定义,可以归纳成两大类,即“文

化一成果”论和“文化一模式”论。在这两大类中,前

者包括一切由人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是广义的文化

定义;后者则指在不同文化成果中所包含的相似性

结构,是狭义的文化定义。文化模式是对文化成果

的抽象,文化成果是文化模式的具体体现‘”。就这两

种含义看文化与艺术,实际上只有两种关系,一是整

体与部分的关系,二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在成果论的文化概念之中,艺术只是文化的一

个组成部分,虽然整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但这些

部分一旦组成整体之后就必然产生出大于自身的东

西,显示出新的属性。在模式论的文化概念中,文化

是对同一民族、同一文化区中各种文化形态所体现

的某种共同结构与模式的抽象,这种抽象的模式总

是通过包括艺术在内的一般的文化形态得以体现。

例如在宗教对艺术影响方面的研究中,最明显的莫

过于印度佛教传人中国而演变成禅宗佛教,艺术风

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是中国文化对它进行重新

塑造的结果,是中国文化决定它必然要向某个方向

变化。再例如,中国乐器茎摸与欧洲乐器竖琴都源

于波斯的同一种乐器,但这种乐器传人两种不同的

文化区后,便必然要接受各自所面临的新质文化的

重新塑造,于是才有我们现在看到的造型相似而风

格迥异、体现两种不同文化气质的弹拨乐器。至于

中国土生土长的众多乐器,则更是无不鲜明地体现

中国文化的种种特质。而“五四”之后的中国新文学、新音乐、新美术等新艺术,也正是“五四”新文化的产物;作为此时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的新质,毫无疑问也是由新的文化决定的〔2,。正因为一个民族的艺术是由该民族的文化所决定,因此,研究一个民族的艺术,便自然需要从该民族的文化人手对其进

行阐释。中国传统音乐为什么和声极不发达?为什

么节拍是弹性的?为什么音结构是声腔化的?中国传

统绘画为什么是散点透视?为什么会选用毛笔?为

什么会有计白当黑的艺术理念?为什么不重形象的

逼真?如果不从文化层面去分析,这些问题是无法得

到透彻解释的。而这些问题得不到解释,我们的研

究生教育对中国艺术的理解就是残缺的、无根的,因而是平面的、浮浅的、缺乏深度的。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唯一的方法就是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修

养。我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中有很大一部分研究

方向是对中国艺术的研究,故而不能没有中国传统

文化的理论视野和阐释平台。

三、中国传统文化是研究他民族艺术的重要

参照

中国的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中,还有相当研究

方向是研究他民族艺术的。研究他民族艺术也同样

需要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参照系。这是因为对事物特

性的认识是不可能在对该事物的孤立认识中完成

的。要想揭示一事物的“特性”,就必须在同其它相关事物的联系和比较中才能完成,甚至只有在同他

事物的联系中才会意识到所谓事物“特性”的存在,从而也才会产生揭示事物特性的需求。

中国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从来没有人试图

对其文化特性进行描述,只是到了西方文化进人中

国后,人们看到一种与自己迥然不同的文化形态后,才开始文化比较,有了揭示自身文化、同时也是揭示对方文化特质的学术行为。中国文化当中的各个门

类也是如此,中国绘画、中国音乐、中国舞蹈、中国戏剧等各文化门类的特性探索,都是在同西方的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相关学科接触后才开始的。这正说明,事物的特性是在同其它事物的联系对比中才

会凸显出来,从而也才能够被人们注意和揭示。那么,当我们要研究他民族艺术的特性时,怎样才能最完满、最深人地进行研究呢?自然也需要不同民族

的艺术作为参照系。作为中国研究生和学者,最好的、也是最便利的参照物当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各种类型的传统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它

所包含的传统艺术了解得越深透,对他民族文化乃

至艺术的认识也就越深透,从而越能够深人、准确地揭示出它们的特性。我国近现代学术史上成就杰

穿衍彝与研宾味才七盲~/

出、影响深远的学术大师如王国维、梁启超、钱钟书、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等,无不学贯中西,在研究中西两种文化和艺术时也是在互为参照中才进人对对

象的深层认识的。黑格尔的一句名言“我们是在对

象上面认识自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揭示他民族艺术的特性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这

个参照物,但实际上,研究他民族艺术的最终目的还不是揭示特性,而是发掘其意义,尤其是对于现代文化、特别是中国现代文化的意义。历史的研究,就其文本来说,是已经过去了的那个时代的,但就其研究这个行为本身来说,则又是现代的、即时的、当下的,是当前的人试图从古代的文本中发现新的意义。现

代历史哲学早已指出,对历史的绝对真实的还原是

不可能的,历史永远不可能在我们的描述和理解中

原样再现。存在的只是一代一代人对它的新的解释

和新的发现。这时候,历史研究剩下来的就只有意

义的阐释了。而意义的阐释,虽然也受着阐释对象

的制约,但更多的还是取决于阐释者主体方面的诸

种因素,如世界观、意识形态、审美意识、文化背景、个人经历等。如何才能使我们的研究生所阐释出来

的成果既具有新颖性和独到性,又能最大程度地满

足中国现代文化对它的需求?最好的方法就是,在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来观照、研究

他民族的艺术。苏东坡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研究他民族艺术,天然地能够在他民族艺术之外来观照,除了更能够得其“真面目”外,还能够发现他们本民族的人所难以发现的特点和意义。只有做到这一点,中国研究生对他民族

的艺术研究才算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四、重视传统文化是当今世界艺术教育的潮流

综观世界艺术教育,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

早已不是少数几个国家或民族所有,而已成为世界

艺术教育的潮流。

目前,“全球化”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讨

论的话题,它主要指的是经济,但同时也包含文化的许多方面。我们首先要肯定的是,全球化是伴随着

交通、通讯与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出现的一种新的世

界格局,它还将在网络技术的驱动下以更快的速度

走向成熟与完善。但是.,全球化并非“同一化”,而是谙养

“一体化”,它只是各个国家、民族、地区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强,最多也只是在文化的表层

操作模式上趋于一致,而各个国家、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在内容与性质上必然会保留乃至创造自身

的特色。而且,只有在各个国家、民族、地区充分显

示了自己的特色时,不同国家、民族、地区之间才能

形成相互需要、相互吸引的力,使整个人类文化成为

一个互补的整体。如果大家都像一个模子脱出的一

样,就无法形成相互间的需要和吸引[3]。所以,“全球化”实际上就是国际意义上的多元化,它是文化进人

后现代阶段的必然产物。

这种以发展民族特色为内容的多元化理念,在

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中表现得特别明显。许多发展

中国家以及一批发达国家,都相继对以前过分重视

西方艺术的倾向进行了纠正,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美国的音乐学科研究

生教育,大量研究包括黑人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

乐等美国本土文化内容;法国政府建立了国际艺术

家村,资助世界各国的研究生或艺术家到法国来研

究法兰西文化;俄罗斯政府更是一贯推崇俄罗斯民

族乐派、画派等民族艺术流派。世界上著名的柴可

夫斯基小提琴、钢琴作品国际比赛、肖帮国际钢琴比赛、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巴赫音乐节等都是各国重

视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体现。

一方面是互相需要、互相依存,一方面又是拉开

距离、彰显特色。看似矛盾,实则统一。拉开距离、彰显特色正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互相

依存和互相需要。从大环境上说,中国文化要想融

人世界,也必须彰显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形成国际

社会对我们的需要;而从自身建设来看,在艺术学科

研究生教育中立足本土,重视传统,弘扬特色,实际

上也就是在同国际接轨。+

(庄元南京艺术学院教务处,副教授;南京210013) 注释与参考文献

1刘承华.文化与人格—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次比

较.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1

2刘承华.也谈音乐与文化—答胡自强先生.乐府新声,2001(3);63一64

3刘承华.化“中西”为“多元”—从音乐发展战略看音乐的中西关系.人民音乐,2001(9);35

klft-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艺术和设计的影响艺术发展到今天多元化时代,艺术作品中作品中所吸收的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因素越来越多,如何将这种具有本土化民族特色的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是现代设计的源泉,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走来,积淀成为了无可复制的特有文化体系,是现代设计的文化根基,这些传统文化根基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它保留着中华民族所共同认可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现代设计的源泉和根基,只有依托传统文化元素,我国现代设计才具有中国特色。传统图形元素、古代书简、传统书画等在现代设计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社会文明在演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色的文化,是对一个民族从诞生到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和文化。文化是一种现实形态,因人而生的,具有与人类本身同样悠久的历史,但又根据不同的时代环境和民族特点而有所不同。“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早就存在,而现在我们说的“文化”,是从西方引入的,和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是有所区别的。最初的“文”和“化”是分开的,到了西汉之后,“文”与“化”才合成一个词。 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并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征的民族文化,是反映民族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特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元素是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形式多样的载体,这样的载体丰富多样,而这些元素在古代设计中就得到了极好的运用,如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珍藏的唐代的三彩男装女俑,穿着的袍服是当时官宦男子的常服,服装上的纹样无疑是对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文化,以及唐代社会流行时尚中女着男装的一大特点。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中国传统文化根植于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人们也习惯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而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更容易打动国内的受众。使之对所设计的内容产生认同感。而冲过传统文化元素所带有的更能使消费者产生一中庄重、朴素、可靠的感觉。 中国传统文化汇集了历代文化的风格和特点,其中不仅有逸笔风姿的国画,还有造型乖张的民间剪纸、年画,这都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形式,在现代设计作品中无不流露出中国的传统艺术和人文特色。将这种图像寓意与现代信息的理念结合,使传统文化有了延续性,并且为我们的现代设计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气息和亲和力,传达设计作品中人性化的一面。这些中国味十足的元素正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之中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与文化特色。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有大量的国外设计作品涌入我国,带来了不同风格的文化元素和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同时也为我国的设计打开了“走出去”的大门。国外设计也在积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就用景泰蓝和中国结掀起的一股国际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什么是传统?著名民艺家张授一先生解释的好:“…传?即传布和流传,…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总的说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由历史沿传来的思想、道德、人伦、风格、艺术、制度等,概括起来主要是表现在文化方面。”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从小教育我们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观,而如今何为糟粕,何为精华似乎已把我们迷惑了。当代人在看待传统时往往想到的是落后、封建、保守,不禁要问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到底在哪?是啊,到底在哪,如今的中国被韩流日流席卷着,被西方的婚姻自由、性解放等思想牵着走,导致在街上总可以看到那些哈韩哈日的少男少女,导致在如今的中国社会离婚率越来越高,都有超过西方的迹象。。。。。。 还好中国社会总有些人,一些设计师从身边的事物中,从所处的中国的生活中发现一些被人遗忘了的“中国”。洛可可设计公司是目前工业设计还不发达的中国里的佼佼者。在有一个关于牙签盒的设计中,它就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运用到其中。这是一款用于随身携带牙签的小盒子,取名为“上上签”,既有谐音之趣,也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祈福文化深植其中,赋予了产品浓厚的民族情感。牙签盒颜色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黑红搭配,外观造型来源于中国标志性建筑—天坛,细看底端红色镂空部分,会发现它其实是天坛祈年殿殿顶的一个小小缩影。这款作品体现了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外观设计区别于同类产品,艺术品位出众,同时引导使用者随身携带牙签,从而改变生活中的习惯来参与环保。我们是不是要从其来做出自己的思考。它的设计理念从何而来,是什么刺激了他们的思维。他们的创新点在哪儿。答案就是那些已经被我们遗忘了的中国传统文化。因为这个设计,因为它所蕴涵的理念和深刻意义,我们在使用牙签时,内心也总充满着温暖,那是因为它也是有生命的,我想这就是蕴含着中国美好的传统文化的意义吧! 自诩有过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的我们还找不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哪吗?举手投足间,一颦一笑间,一回眸,一顾盼,只要你仔细的品味,仔细的思考,只要中国文化根植于你心,你就可以发现是的中国的文化就出来了。文化的传承与表现永远都是有人文精神的设计师要思考并在设计作品中实践的命题,人将“中国”落实到一片“云”、一首“诗词”、一朵“牡丹”、一个“如意”上……他们所散发出来的气息让产品有了内涵有了生命,一个可以与你与生活对话的生命。 然而传统文化并不仅是传统文化,它是需要被雕琢的,“玉不琢,不成器”。走在城市的大街上,你是否注意到了那些被绘着各色图画的被称为“城市文化墙”的墙呢?他们就像是一本经典,代替了恶俗的糟粕。在第二届中国城市文化墙创意设计大赛上,华东师范大学的陈笑轩以作品《面面俱到》获得金奖,。“红墙象征着大户人家,白墙黑瓦总让人联系江南水乡。所以一个城市的墙体绘画当然需要统一风格,最好能体现城市整体风格。因为随处可见的墙体就是城市面庞的一部分。所以,选取传统元素更需要创新,无论题材还是手法,只有独具匠心,才能用传统文化吸引现代人的关注。而这,就是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的思考。 我们要用创意的思考,创意的设计去雕琢我们的传统文化。从其外到内,从其静到动,都是我们的出发点,也都是我们所必须去了解、知晓、懂得的。只有它们根植于心里,才会为我们结出创意的果实。就比如春节吧,每年一次的大节日,可是它的由来,它的发展,它的细节、它的前前后后、它所忌讳的事、它所忌讳的理由。。。。。。身为中国人的你能说的出道的明吗?守岁、放鞭炮、吃饺子、贴春联、拜年、压岁钱、团圆。。。。。。一系列的“繁文缛节”却被处于当代的我们删减的所剩无几了。守岁的含义是什么,是为我们的父母祈福,可是真正能够守岁的有几人,我想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不知道其中的含义吧!还有的就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一、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 (一)文化的概念 1、什么是文化? 当今社会,“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词汇,无论在口头还是在书面上,随处都可以听到和看到“文化”这个词。例如:“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姓氏文化”等等。《辞海》、《辞源》中对文化这两个字具有比较准确的定义: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周易》有所谓:“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可能是中国人最早对文化的论述。西方人论述“文化“要比中国人晚,但比中国古文献中的论述要广泛,要科学。 “文化”一词作为一个术语,大约要到19世纪中叶才形成。这以后,文化和文明这两个词语经常被看作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学者们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文化现象及其历史发展,给“什么是文化”做出了很多解释,其中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方式论,即认为文化是一定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并非由遗传而得来的生活方式。这里包括了人们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第二种是过程论,即认为文化是人类学习和制造的工具,特别是制造定型工具的过程,这里包含了人类智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进化,强调了文化的演进性。第三种是复合论,即认为文化是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音乐、风俗、法律以及其他种种能力的复合体,这强调了文化的熔铸性。 本文认为文化是人化,也就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及其成果,是一种活法,文化是人的生存样式。 2、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按照一般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各种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少有中断,总体来说变化不大,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世界同期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 太华办八一小学 2018年3月28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等要求,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我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挖掘传承华阴域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讲话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活动容,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出特色,打造品牌。 二、组织机构 我校成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员中涛 副组长:娟周红亚 成员:翠萍建侠甄洁贠西玲王春艳 芬亚利宝平丽蔡晶

1.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又善于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博采众长。 2.坚持文化修习与人格养成相结合。既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历史人物、传统技艺等的学习,又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的核心价值观、道德规及时代价值,冶高尚人格。 3.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 4.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既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关注成效,又加强各学段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容的有机衔接、次序推进。 5.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既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又推动家庭、社会积极参与,形成教育合力。 四、活动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卓有成效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与践行。2018年春季开学,全面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必修课程,持续开展老腔、迷胡、剪纸、华山红拳等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 五、活动容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爱国、诚信、勤奋好学、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中国拥有5000年的文化历史,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国 家无法比拟的,一个国家要想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要 具备强盛的综合国力外,还必须保存和发扬其独具特色的 民族文化。在现代设计的实践中,如果只一味的模仿西方 设计的外在形式,而不注重本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内涵的体现,其民族文化存在的“根”和“脉”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损伤。因此在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进程中,挖掘传统艺术中的文化内涵为现代所用,是中国现代设计所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现代许多成功的设计作品,特别是被国际认可的代表中国风格的现代设计佳作,它们成功的原因,都是与立足本土、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营养分不开的。我们已经看到许多热爱本土文化,发扬民族风格的设计家,在寻求新的设计元素时,放眼到了这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们成功地借鉴、运用民间文化的精髓形式来丰富自己的设计,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向世界人民显示了我们民族风格的当代性。这样的典范 很多: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分别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五 行中的一种,吉祥物之一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 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 的象征,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欢欢的头部纹饰 采用了敦煌壁画中的火焰纹; 香港凤凰卫视的台徽,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中“喜相逢”图形,反 映出一种厚实的带有民族文化底蕴的特征,而且凤鸟两两相对,旋 转的翅膀极富动感,体现了圆满、吉祥、欣欣向荣的美好寓意,这 种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向往的图案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的特色手法。而中国联通的标志,索性直接采用民间“八宝”之一“盘长”纹样,将传统艺术的图形赋予了崭新的现代意义。 此外,还有很多设计在总体风格上、局部形式上、个体图纹上,借鉴和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理念,并赋予新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了世界民众的公认和喜爱。 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其表现形式看似无任何联系,其实是一体。出于对未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 令狐采学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中国人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她延绵不绝,不断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使他们无论身在何地,哪怕是天涯海角,也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归属感,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所在。 然而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不断遭到国人的质疑,甚至向她发出挑战。如新文化运动,它“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这实质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还大胆地提出打到孔家店,以宣传民主科学的新思想。这是国人不敢正视传统文化的表现,在西洋文化强势侵略的面前,国人想把传统文化全面抛弃,达到弃旧布新的效果,但是一个民族把自己的根给去掉,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新中国之后,共产党想把共产主义文化全面取代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思想统一,社会和谐的目的,但是这极大地压制了我们民族的个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断层的危险。这就是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的搏杀与斗争,在厮杀中,似乎传统文化没有被消灭,但对国人的影响大大减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西方资本主义观念的冲击下,产生了拜金主义,效率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等

等观念,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四书五经中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较之于金钱都变为了其次,导致现阶段中国人信仰缺失,社会上坑蒙拐骗盛行,在追求自己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下,似乎所有东西都可以成为代价,就算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他们也被利欲充斥着头脑,完全没有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些恰恰是社会的悲哀,我们正是生活在这个文化冲击激烈,文化大动荡的时代,很容易迷失自我,我们怎样认识传统文化,用它为我们现在社会服务,是走出文化动荡怪圈的关键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在封建社会中,它是主流文化,统治者用它来教化民众,为其统治服务,所以儒家文化也会随着朝代地更替而发生变化,这也变化其实是儒学的新发展,在原来基础在继承创新。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必须从儒学开始。 儒学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多元文化激荡中,它能包容兼收,它的强大,也具有很大的感染性,让其他文明为之折服。这两点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延绵不绝的主要原因。鲜卑族在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中完全接受汉族文化,导致他们迅速地融入汉族,年代变迁,鲜卑族人已经把他们的祖先给忘记了,完全承认汉文化,导致了整个民族的消失。这是传统文化的强大之处,我们在快马弯刀面前失败了,但是在游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后,他们为了巩固政权,必须又要转向我们学习,最后的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班级活动方案设计

弘扬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班级活动方案设计 一、班会主题:弘扬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二、活动背景: 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以其独有的民族特性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传统文化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危机,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贰选择。 三、活动目的: 1、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弘扬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 3、让学生体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性情,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与涵. 4、发展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四、参加对象:高一(1)班全体同学与班主任老师 五、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2015年6月5日 地点:XXX中学 六、活动形式:情境对话、观看视频、互动交流、才艺表演、 七、活动容: 1、了解传统文化的涵与特点 2、从膳食、服装、建筑、音乐、舞蹈、诗词、书法等方面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诵读传统文化经典 4、互动交流,我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八、活动流程: (一)、情境短片:三个学生正在为艺术节开幕式紧排练:练习拳法,剑术,一会儿,走过来一个学生乙,比比画画,来回捣蛋,拽着别人教他武功,别人不理他,他继续窜来跳去,无奈之下,决定教他几招,不过有个条件,要问问他为什么练武术?学生乙不屑地说,这样就可以在别人欺负我时对付他了,还能混个大哥大当当,看谁敢跟我打。这时三个学生很生气,决定让他转变错误思想,重新认识武术精神。其中一学生讲:武术是一种传统文化,武术以“尚武崇德”为基本原则,崇尚道德修养,与人为善,宽厚处事,豁达胸怀,通过武术训练,磨练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树立尊师爱友,诚实守诺,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

一个国家不同时代的艺术设计风格,总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与时代的需求发生共鸣,产生新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设计形态,同样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并在这种循环中不断变化发展。我国自加入 WTO 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日益加大,科学技术发展,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都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变化发展,没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难以在世界立足。如何将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化结合促进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发展,成为当代设计艺术家关注的焦点。 一、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 计风格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是指设计艺术家在 创作上总体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为对时代文化观念的理解,反映社会大众的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除了受到设计艺术家个人的性格、气质等内在心理特征和独特的人生道路、生

活阅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到深刻的客观社会因素影响。客观社会因素就包含了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时代精神、民族特性等多方面,它们共同影响艺术家个体的性格、气质形成,进而影响艺术设计家设计风格的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还积极或消极影响着人类文化进步,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相联系且相辅相成。 环境艺术设计是处理人、空间、环境 之间相互关系,最终为人类提供和谐环境的一门学科,从其产生发展都受到人类文化的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总是在继承和创新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多年历史的积淀,其蕴涵丰富的哲学思想、社会历史文化观念和底蕴,它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养料为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变化、发展都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物质要素(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器物、建筑等的设计影响深远,也为我们的现 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它使我们认识到,在物欲横流、商业竞争激烈的现代经 济社会需要天然淳朴、宁静淡雅的简约设计,同时注意弘扬“美善相乐”的造物文化,追 求功能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设计;造物文化 从东西方的哲学思想看,西方注重理性,东 方偏重感悟。西方艺术形式的更新取自于它的理性批判精神以及思想的不断变革;东方 艺术形式却能保持相对稳定,正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西方艺术家着重于表现人 的理念;东方艺术家着重于表现人与自然的 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指明了人道来自于教化 而非天性。同样,设计中的人性也是源于教

化而非天性。考证汉语中的“人道”一词的语源,在先秦儒家经典《左传》中子产曾说:“天道远,人道迩。”(《昭公十八年》)就是说天道玄远,人道就在眼前。与此不同,西方人则认为天道更近于人道。所以,以东西方对自然之道的不同理解和分析为出发 点的文化理念左右着其各自的文化选择和 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器物、建筑等的设计影响深远,也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 传统认为:“文化”的“文”就是在某物上做记号,留痕迹;“化”则是生成、造化之意,指事物的形态或性质发生改变。[1]由此可见,文化实际上是深深植根于物的形成之中的。因而可以认为,文化是基于物的内涵之表现,其载体为历史长河中人类不朽的创造,这种创造不见得一定是宏伟的建筑或光辉 的历史遗迹,可能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景或者是不起眼的小器物,但只要我们去深刻地理解和分析,同样可以找到文化的味道和文化的感觉。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在今年,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使我受益良多, 不仅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更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去我一直认为文化是一种飘渺虚无的东西,但是自从学习之后,我了解到文化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生活创造形成的产物,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智慧结晶,其中的许多思想精华、处世原则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标准。本次学习不仅让我从思想认识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了解,还为我今后的学习提供了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可大致概括为三个方面: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易传》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是修养境界。二、注重人的内在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 三、重家族、重血缘的家庭伦理本位的价值观。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且精华与糟粕并存,要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不仅要批判地继承,要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从时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系统中惟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从空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相对稳定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文化;从发展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不断吸纳其他文化形态又不断进行自我

调适自我更新的一种文化;从地域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不同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关中文化、三晋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从内容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以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为辅并涵盖各种文化形态如法家、墨家、名家等多种思想体系以及各种民间信仰、知识、习俗等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从主旨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重人伦重道德重入世重实用理性的人伦道德文化;7、从社会性质的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建构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上的一种农耕文化,是一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然经济型文化,可以说,各种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教育、宗教仪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典章制度、文献典籍、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乃至衣食住行、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都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内容。 以前,在生活学习中仅仅了解过《弟子规》《论语》中的篇章,其余国学书籍看之甚少。但是通过这段时间学习认识,抓紧对《道德经》、《论语》、《弟子规》等,使我对修身、处事、接物等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孝”的认识。其实“孝”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孝敬父母是不难的,只限于物质上给父母买东西和给点钱,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从精神上关心。缺少一份大爱,做不到“泛爱众”,也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怀。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子女,他们对“孝”有着严重的缺失,导致了他们的骄纵和不负责任,没有了最起码的道德。所以,我们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时,还必须让子女知道这也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质,让他们承担自己该做的一

首届中外文化艺术节计划书

首届南京师范大学 “东方红·西方蓝”中外文化艺术节计划书 “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是外国语学院乃至南京师范大学全体学生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一直以外语节作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然而,我们意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学习外国文化的大学生,决不能忽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决定在外语节的基础上,与文学院联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举办首届“东方红·西方蓝”中外文化艺术节。旨在鼓励学习西方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人才。 一、主办单位: 学生工作处、校团委 二、承办单位: 外国语学院、文学院 三、活动时间: 2006年12月至2007年6月 四、活动内容: 分为“国学篇”、“外语篇” 五、活动形式: 文艺演出、知识竞赛、读书节、艺术展、比赛等 六、前期宣传: 制作宣传画册、海报、横幅等,悬挂、张贴于校东南西北四个区及教学楼间 七、组委会成员名单 总顾问:陈章龙 顾问:黄军伟陈中建李莉罗秀山周燕 主席:彭海管红星 副主席:蒋其琴刘更生 指导教师:季璇胡明波 策划团: 外院:戴春华高帅阎耀宗周英杰陆遥张海波徐晗 文学院:朱乐川徐磊陈秀君吴建辉王栩熊轶佶牛日俊 宣传组: 外院:阎耀宗颜冰沁刘俊英 文学院:陈秀君 材料组: 外院:戴春华应超敏

文学院:吴建辉 节目组: 外院:高帅周英杰张海波陆遥 文学院:熊轶佶 办事处: 外院:徐晗吕小镭 文学院:牛日俊 财务组: 外院:刘金 文学院:王栩 八:具体内容: ●首届南京师范大学“东方红·西方蓝”中外文化艺术节开幕式: 时间:2006年12月5日晚6:30 地点:J6音乐厅 内容简介:以对比的形式体现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西方文化的浪漫情怀。 节目单初拟: 第一篇:中外比拼秀 1、太极拳表演VS跆拳道表演 2、民俗歌曲、民歌演唱(黄梅戏等)VS英文歌曲 3、民族舞蹈(如扇子舞)VS街舞或拉丁 4、中文诗歌朗诵VS英文经典诗歌朗诵如a red red rose 5、民族乐器VS西洋乐器 第二篇:当孔子遇上沙翁 6、一段COSPLAY 类似小品 第三篇:共享一个世界 7、书画现场展示,体现世界共同进步的主题 8、语种联唱 国粹篇 1、“不可遗失的美好”戏曲文化艺术周: 活动内容与形式: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戏曲艺术展示;二是戏曲知识讲座。 活动时间:2006年12月中旬 活动地点:待定 主办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外国语学院 活动流程:1、前期宣传:制作展现中国戏曲知识的海报、展板; 2、艺术展示:请戏剧团(如昆剧团)展示戏曲艺术,让同学们直观地了解此种戏曲,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3、举办讲座:在对此种戏曲形成初步兴趣的基础上,请戏剧团(如昆剧团)专业人士对此中国即将流失的戏剧文化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具体的介绍,让同学们对戏剧文化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提高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4、以班级为单位,对这项艺术进行深入讨论、研究,可以以ppt等多种形式,展示讨论结果。

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

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 主流文化的治国理政价值观这是从政府到基层群众都关心的话题,它涉及到我们政府行为、政策导向的根据。怎么把握中国传统文化里边主流的治国理政理念? 首先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四个字是见于《管子》,中国讲的以人为本有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从西周以来,中国文化就向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全世界古代文明的文化都是以神为本,中国早期历史在商以前也是以神为本,但从西周开始,从周公封于鲁开始,他的思想就从以神为本的文化开始转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西周时期开始有一种思想,说神依人行,就是神是依人存在的。 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当时有这样的观点:依靠人的祭祀,神才存在,没有人的祭祀,神就没法存在。这就是说人世是神世的根本。这种思想在西周得以发展,形成了西周文化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特色。这就是中国人以人为本思想的最早起源。 春秋后期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绝大多数都是以人为本的。只不过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又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对人世的发展、协调、整理有不同的理念,但坚持人世优先,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比如春秋的时候,有的思想家就提出,“天道远,人道迩”,迩就是近的意思。孔子其实也讲了类似的话,“敬鬼神而远之”,就是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人世上。 为什么要敬鬼神?我想从孔子的角度来谈,他承认神灵的存在,但神灵对人的作用有多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敬神,保留人的一种敬畏感。在一个古老信仰的传承下,虽然我们今天强调人世,但依然要保留一份对更高存在的一种崇敬和神圣感。为什么中国古人

在政治管理方面积累很多智慧?是因为很早中国人就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人世的管理上。 第二以德为本。这与今天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的思想类似。如果说以人为本是跟以神为本在比较中形成的,那么价值观、价值理念一般都通过理想、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取舍和比较建立起来,一个人的价值偏好、如何选择,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以德为本的对立面就是以刑治国,强调政令、刑罚的作用,忽视道德的作用,这是孔子反对的。孔子的思想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中国古代的主流治国理政理念中,孔子的思想有很大影响,这就是以德为本。 第三是以民为本,也叫民本思想。《尚书》中已有“民为邦本”的思想,邦就是国。在《尚书》里边,应该说有不少这样的思想。到了孟子,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在一个比较中看出你的价值选择。在孟子以前虽然有民为邦本的思想,君王还是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可是在孟子所表达的政治里面,君为轻。不管是君王也好,还是他的王朝也好,都比不上人民重要。这样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反映了我们中国古代主流的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 最后是以合为本。以合为本的合,就是强调统一性,在国家的层面就是统一而不能分裂,它最高的表现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今天我们强调的价值观,讲中国人的理念,必须也有一个更高的视野。十八大报告里,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非常重要。我们在讲发展时,一定要考虑生态文明的建设、维护和涵养。这一点与我们古老的思想资源结合起来,就是讲天人合一,中国人都趋向于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鉴赏

班级:B08811 学号20084081101 姓名:卢婷 中国传统文化自我鉴赏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正文: 没上《中国传统文化鉴赏》课之前,就只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传统文化。至于具体的传统文化有哪些方面的历史就不太清楚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中国传统文化酒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酒可以分类为:宴会酒、饯行酒、友谊酒等。人世间有了酒,人类的生活便丰富多彩了,人类的历史便斑斓多姿了,茫茫尘寰便增添许多有趣的风景,短短人生便增添许多悠长的滋味。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文化》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浩荡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年年岁岁的摸爬滚打,所环绕的,无非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氛围。中华文化,左右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串联这历史上的点点滴滴。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1)

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设计 一、班会主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二、活动背景 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电视、电脑和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虚幻的爱情,暴力和血腥的场面,崇尚武力、崇尚金钱的价值取向,以及大量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对中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中学里,学生学的科目多达十几种,对传统文化的涉及少而又少。偶尔涉及,也是以古文的形式出现。我们有的中学生、甚至于大学生,必须经过翻译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再怎么发展,也只能成为别人的文化附庸;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再怎么粉饰,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三、活动目的 1、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孕育学生的文化底蕴。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 3、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四、活动形式主题班会、情境对话、才艺表演、通读传统经典。五、活动内容 1、观看《百家讲坛》中于丹老师讲《论语》的片段 2、传统文化知识竞答 3、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六、活动过程 (一)、情境短片:三个学生正在为艺术节开幕式紧张排练:练习拳法,剑术,一会儿,走过来一个学生乙,比比画画,来回捣蛋,拽着别人教他武功,别人不理他,他继续窜来跳去,无奈之下,决定教他几招,不过有个条件,要问问他为什么练武术?学生乙不屑地说,这样就可以在别人欺负我时对付他了,还能混个大哥大当当,看谁敢跟我打。这时三个学生很生气,决定让他转变错误思想,重新认识武术精神。其中一学生讲:武术是一种传统文化,武术以“尚武崇德”为基本原则,崇尚道德修养,与人为善,宽厚处事,豁达胸怀,通过武术训练,磨练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树立尊师爱友,诚实守诺,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你没看见“武”字拆开是“止戈”,就是停止干戈……学生 乙蹲马步,只叫苦,嘴里不停地说,什么文化,还传统,都什么年代了,哪还有那么多的传统传统文化,OUT了,三个学生一气之下,决定带他见识一下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走进班会现场。(二)、你好,传统文化 1、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2、我是传统文化的代言:出示图片,过新年,奥运会会徽、中国结、剪纸等,请形象代言人展示。 3、小品:《如此节日》认识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受到冷落的现状,引发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寻找传承、拯救传统文化的途径。(三)你好,魅力华夏。 1、学生传统文化才艺展示:在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的背景衬托下,几名学生吟诵诗词经典,同时有学生在剪纸;有学生在书法,有学生自创中秋诗,有学生背诵弟子规,还有的学生在编中国结。曲终,学生展示作品,并做简洁说明。

艺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论文

艺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论文 摘要: 由于历史原因,今天的艺术教育与传统的“圣贤”教育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回视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已有些陌生,更不知其是“本有的家珍”。今天的艺术教育中存在着“重技艺,轻人文”的现象。如果艺术教育仅仅停留在教授唱歌、画画的层面上,是难以完成其使命的,必须回过头来从已被扬弃的,被误认为封建的、过时的传统文化中吸取更多的营养来填补今天艺术教育的空洞。 关键词: 艺术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师道孝道经典内学 当代中国的艺术教育,应根植于本民族传统文化这块土壤。这是艺术教育发展、成长的源泉,离开它,艺术教育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种不同的艺术教育模式,不管是舶来的,还是本土的,无论是学习、继承还是发展,我们本身应具有一个较高的视点去评判。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否则舶来的东西就难辨良莠,或导致另一个结果,即盲目地排外而妄自尊大。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今天的艺术教育出现了偏颇,即重技艺而轻人文。我们今天的艺术教育与传统的人文教育产生了严重的断层,这足以导致人的精神领域极其浅薄与苍白,加之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介入,我们正在加速度地蜕变为“香蕉人”,而我们的艺术教育也增加了“功利”与“竞争”的倾向。过分重功利就会轻仁义,人与人的过度竞争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国与国的过度竞争最终的’结果将是共同毁灭。 一、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比较 近现代西方注重的是科技教育。在科技进步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环境污染等。核能的开发本来是可以造福于人类的,但我们今天却随时都要遭受核战争的威胁。因此,人们形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盲目地发展科技无异于盲人骑瞎马。 近现代西方注重的是竞争教育。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竞争意识,保护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中国传统的教育是教人礼让、互助合作、共存共荣。中国古人并非不懂科技,但更懂得科技发展的弊端,因此,大力提倡发展人文教育,认为这样,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当前是科技发展的时代,我们无意开历史的倒车,只是尽可能地让科技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状态。科技好似一匹野马,需要一名睿智的骑手去驾驭。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方面可以发挥其积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并非基于一种民族情结去赞美和宣扬自己的文化,也并非基于一种复古的情结而厚古薄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集称为经典,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颗对传统文化爱得深沉的心,我选的是第一个题目,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落点在精髓二字,精髓的基本解释为精气真髓,比喻事物的精华部分,我个人不太赞同这种解释,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说,经历了几千年的吸收和沉淀,到现在糟粕其实已经很少,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灵魂,也即我们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那么,灵魂在哪里?我们可以把文化分为有形和无形两个部分,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思想,而文化的灵魂则在于其无形的思想层面,换一个词,哲学。并不是我一人这么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文化的灵魂直接指的就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包括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还有后来传进来的佛家等等,这些在现代都被笼统地称为哲学。再论述到中国哲学的鼻祖,是哪里?可以比较东西方的不同,西方的东西好像就是在不断地创新然后推翻前面的结论,但是中国不一样,我们国家的文化就像金字塔一样,从上到下,不断增加;从古到今,不断扩充。而金字塔的顶端应该算哪里?我想,当之无愧的当属《易经》,或名《周易》。可能至今还有很多人都认为《周易》更多的是一本卜筮之学,是迷信。但显然不是这样的。以其第一卦乾卦来说,这一卦属于大吉的卦,好像其中的利见大人啊,无咎啊,吉啊等等讲的就是卜筮,你会遇到什么,你要怎样面对,结果会是怎么样的,跟算命差不多;但是不能忽略的

是它更多的讲的是安身立命出世处世的道理,比如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这句话就会被人拿来当座右铭或者拿来教训晚辈,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道理。而且,这里面有很多都讲的是象,系词里面说,圣人是: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乃始作八卦,彖言乎象,爻言乎变,所以六十四卦里面有很多关于象的描述也是暗含着处世之道。 我想要强调的一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之前有一些国学朗诵活动的普及就是很好啊,虽然说美国那些地方的教育是多么多么好,但我依旧认为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抓起的重点是要从小给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人有好有坏,为什么我们会有好坏的概念,就是因为我们是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准绳的,如果什么时候这个准绳没有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什么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多的大家,一是环境所致,二,还是环境所致,现在应该抓紧的还是精英教育,但是可惜上下不同体,社会太浮躁,但,大乱之世必有伟人出,也许是现在还不够乱,也许,伟人还在成长。 对于某位菇凉提的问题,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还在?用一句文言回答。我实在不知道你想要的答案是什么,我想说的是,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必然是以人为载体的,如果人都不在了,再牛掰的东西也只是个东西,没有了创始者赋

传统文化活动方案(成名)

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实施方案 为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丰富德育内涵、增强育人效果,以学院“十三五”发展为契机,培养广大师生积极向上的文化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构建我院具有内涵和特色的校园文化,现就我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为指导,打造我院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将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充满人文气息的谦谦君子之地。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推动学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全院师生的精神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促进学院全方面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将学院德育工作落地生根;通过深化校园文化内涵,构建适宜学生成长的和谐环境;通过实践体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使其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 三、组织机构: 组长:申院长 副组长:高成林 组员:成名聂俭丽吕运福张淑萍 四、阶段性分目标: 第一学期:以忠贞爱国、精忠报国为主线,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集体的思想教育。围绕校规校纪加强服从守纪和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让学生明辨是非、知耻明理、知耻改过、自尊自爱、自尊自重。让学生懂得:一个人无论在家、在学校、在任何一个群体,还是在社会、在国家、乃至全世界,都需要有一种服从“规章”、“规则”、“法律”、“大局”、“真理”的意识。要求学生从遵守校规校纪开始,逐步养成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国家法规的自觉性,从为他人多做好事、为班级多做贡献开始,逐步养成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重点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将“四个文明”标准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创建文明校园。 第二学期:围绕传统文化中“自强自立、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等精神内涵,结合社会实践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挖掘学生实践的收获和感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投身社会、锻炼自我、砥砺前行。 第三学期:教育学生拥有感恩的心。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为主线,培养学生真情实感、知恩图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